浅析城市滨水景观设计范文

2024-08-11

浅析城市滨水景观设计范文第1篇

摘 要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加快和人们对更高品质生活的需求,滨水景观设计日益成为现代城市规划设计中不可缺少的要素之一。本文阐述了现代城市中滨水景观的设计方法,对现代城市滨水景观设计的意义进行了探讨,提出了我国城市规划中滨水景观设计的发展趋势以及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 现代城市;滨水景观;设计方法;发展趋势

滨水区是城市中一个特定的空间地段,这个地段指的是:与河流、湖泊、海洋毗邻的土地或建筑;城镇临近水体的部分。水滨按其毗邻水体性质的不同,可分为江滨、河滨。21世纪以来,我国经济建设的步伐加快,城市建设正在进行着日新月异的变化,人们对城市滨水景观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一个城市的滨水空间往往是这个城市最有特点最有吸引力的地方,因此滨水区是一个城市的名片,也是一个城市的形象。

1 现代城市滨水景观的设计

现代城市滨水空间不仅是连接城市陆地和水体的中间部分,更重要的是能够做为中观环境协调宏观环境和微观环境。现代城市的滨水景观设计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综合考虑影响景观的各个要素,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绿化设计。绿化设计做为现代城市滨水景观设计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总体构思应该尽量地扩大毗邻水体的绿地,形成大面积的连续绿化带。这样才能优化环境景观的质量,体现滨水景观空间的新形象。在现代城市滨水景观中进行绿化设计和园林植物配制时,必须充分考虑物种的生态特征,合理选配植物种类,避免形成物种间的竞争,形成种群稳定、功能健全、结构合理的多层群落结构。设计时也应该尽量选用本地的植物,这样不仅能够节省造价更能够与周围的环境很好地融合在一起。

2)护岸堤设计。护岸堤根据剖面形态差别可以分为斜坡型、垂直型和阶梯型三种。垂直型护岸堤的优点是节约用地量,缺点是刻板生硬,令人望而却步,因此通常用于河面较窄河道。现代城市滨水景观设计中使用最多的是另外两种,它们有利于保护滨水生态环境,并使水面易于亲近,而且适用于河面宽阔的岸线。在护岸提的选材方面,应多采用自然原有的材料,尽量少用人为的方法改造,把河堤由过去的混凝土人工建筑改造成为水体和植物、水体和土体或生物相互涵养,适合动植物生长的仿自然状态的护坡,从而建立自然的生态河堤。

3)交通网路设计。现代城市滨水景观的地貌交通能够最直接的体现滨水景观的特色,同时也是规划布局的基础。滨水景观交通设计的网络、形态、用途等设计能够直接的反映设计者的主题思想和理念。滨水景观的交通设计要以尽量减少 “路夹河”局面,加强水体与周边的服务性设施、绿地之间的联系,使市民最大限度地接近水面,尽量的把道路交通、公交交通及站点、步行交通、水上交通及码头有机地结合组织起来。滨水景观的交通设计包括步行系统和车行系统。其中步行系统是滨水景观空间内部的交通组织,因此必须形成合理的步行系统。滨水散步道是形成步行区域的主体,它能够连接各个户外活动广场以及各个水体,也能够做为观景平台供人们观赏水上风景。滨水景观区中的车行系统能够很好的联系城市中心与滨水区,使城市居民能够方便快捷的到达滨水景观区。在滨水景观区的车行系统中,停车场是一个重要的设计环节。

4)滨水建筑设计。滨水景观中的建筑集中反映了本城市的个性。它的建筑形式与风格构成人们对滨水景观区印象的焦点。因此,设计者要精心设计,充分发挥建筑在滨水景观区个性展示与标志方面的作用。滨水景观区的建筑高度应分区控制,建筑的布局应以方便居民游玩且不阻挡朝向水域的视线为基础,尽量使得人们能够开窗见绿,举目观水。为了保持室内空间与水域的视觉联系,使室内外空间一体化,设计者可以考虑大面积的使用玻璃幕墙。另外应该注意滨水景观建筑的底层架空和局部透空设计,这样能够形成半公共空间,并使滨水建筑成为滨水景观中的视觉焦点。

2 现代城市滨水景观设计的意义

水造就了大自然的生机盎然, 也带来了人类文明的多彩璀璨,更重要的是滋养了生命。自古以来,江河流域、河口、湖岸就是城市定址的首选地段,同时多元文化也在此碰撞融合,形成独特的魅力。在现代城市, 水既是最自然的要素维持着生态的平衡,又是多元文化融合的地方,孕育着滨水城市独特的魅力。在现代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城市滨水景观能够起到对自然的保护,景观的创造以及文化的传承结合作用。所以说现代城市滨水景观设计不仅仅创造了优美的居住环境,而且能够维持良好的生态关系,加强环境安全性,是现代城市建设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因此研究现代城市滨水景观设计无疑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3 现代城市滨水景观设计的发展趋势

现代城市滨水景观设计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 出现了一些新的趋势,与传统相比,现代城市滨水景观设计出现了以下几点新的发展趋势。

1)借鉴外国优秀的经验。最先进行城市滨水景观设计的国家是美国,早在20世纪30年代大量的第三产业产生,其中城市滨水区的开发成为了热点。而我国滨水景观设计规划是在20世纪90年代才开始受到重视。在借鉴外国经验的过程中,我国滨水景观设计行业最大的收获是:产生了生态规划的思想,建设与地方文化内涵很好结合的滨水景观,开始重视休闲广场在滨水景观设计中的作用。

2)更新滨水景观观念。城市景观的更新要始终以坚持增强城市经济活力,坚持目标体系的完整性,增强城市在国际上的竞争力为目标。城市滨水景观观念的更新其更明确的解释就是对现有的自然环境在保护其历史文化,维持生态平衡上进行景观规划,更新并不是新建景观而是保护和优化景观。

3)树立可持续发展理念。现代城市生态滨水景观设计的原则是可持续发展,标准是节约能源、提高植物生态效益、保护生物多样性和顺应基址生态环境。目前的滨水景观设计是在传统的设计方法上添加生态学设计环节,用生态学设计去评价、改良常规设计。

4 我国现代城市滨水景观设计存在的问题

1)生态性不强。虽然我国滨水景观设计有着可持续化发展的趋势,但是目前我国滨水景观设计仍然存在生态功能弱化的缺点。城市滨水景观可以使得人们生活更舒适便捷,同时也影响了附近水域的生态特征。很多自然形态的河流被人工截弯取直,被填埋,致使城市水体不再有生态功能。

2)功能设置单一。目前我国多数城市的滨水区改造中,主要的侧重点仍然是落在水系的防汛、灌溉、交通等基本功能上。因此要解决这一矛盾使居民能够有一个很好的休闲游乐场所就需要处理好基本功能与景观生态功能之间的关系。

3)规划中人性化因素少。当前我国的滨水景观设计者仅仅对基础设施、交通条件、绿化设计等客观因素进行考虑,往往忽视了人的行为因素和心理因素,这样就不能很好的满足人民大众的需求。因此“人”必然是整个设计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综上所述,大力发展现代城市的滨水景观设计具有深远的意义。滨水景观设计应从绿化、交通、护岸堤、滨水建筑四个方面综合考虑。设计应遵循“生态优先、以人为本”的原则,增强滨水区的功能性与生态性,多借鉴外国的先进经验,更新滨水景观观念,树立可持续发展理念。

参考文献

[1]程晓山.城市公园的生态型泊岸设计[J].广东园林,2006,1:14-17.

[2]朱钧珍.园林理水艺术[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8.

[3]周建东,黄永高.我国城市滨水绿地生态规划的内容与方法[J].城市规划,2007,10:65.

浅析城市滨水景观设计范文第2篇

1 滨水广场及其水环境设计

滨水广场是滨水区提供交通和人们各种滨水活动的城市外部公共空间。相对于狭长且呈线性流动的滨水街道空间, 滨水广场更加开阔, 活动以静态为主, 是滨水区居民以及游客的大型活动中心。滨水广场亲临水面, 使滨水广场具有良好的景现功能, 滨水广场按功能的不同又分为商业性滨水广场、文化性滨水广场与休闲性滨水广场, 虽然它们的设计有所不同, 但均需与水能完美结合, 住往通过踏步、亲水平台延伸至水中, 有时也结合游船码头形成码头广场。另外安全性是滨水广场亲水空间设计中需要特别考虑的。

滨水区对城市居民来讲应是公共财产, 应该作为保证谁都可以到达水边, 较为容易地接近水边的公共场所来设计。这里的“公共”并不仅仅限定于受公共管理的空间, 而包括了显示各地区特性的、开放的滨水区域。

1.1 水边的广场

面向广阔水面的滨水区广场给人们的心灵上无限的解放感, 在喧噪的城市里, 可谓是恢复劳动、生活疲倦的良好去处。

1.2 码头式小广场

在水面上伸张开来的“甲板”状的广场, 给我们带来了与水的亲密感和整体感, 假如在水面上造广场的话, 广场的周围被水包围, 和水相接的水际线的长度增加, 再者, 甲板下面的流水能使人听到令人身心舒爽的潮水声。特别是, 因为潮汐的干满差很大, 滨水区不能直接和水接触的时候, 码头的广场所起的作用是极其大的。

1.3 水广场

在滨水区的水边环境中, 再造人工水景, 增加人直接与水亲近的机会, 特别是由于潮汐干满差很大而人不能与水直接接触或是水面被污染的滨水区, 就特别重要。还有供小孩玩耍的浴池、戏水池, 不限于滨水区, 哪儿都可设置, 但尽管同样可以承受日照, 设置在滨水区会感到更温暖, 在心理上, 也确实会有一种解放舒畅的感觉。

2 滨水游步道

在城市中徒步行走是最基本的、最重要的行动手段, 同时与街亲近, 是理解街道的一个手段, 正因为众多的人来回行走, 使街上充满活力。在滨水区内设置游步道, 有两方面的作用, 一是人们边欣赏边愉快地行走的水边空间, 亲水性高, 谁都可以在滨水游步道上行走, 让众多的人们认识到滨水区的良好价值, 还有一方面是连续市街地和滨水区, 市街地和滨水区由于地势及自然条件往往被隔断, 而游步道则起着连接两者的作用。 (见图1)

3 滨水绿化

滨水绿化是滨水区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滨水区城市设计的重点, 滨水绿化具有生态、景观功能, 对改善滨水生态环境、美化滨水景观具有重要作用。从生态学角度看, 人类活动在各个水平和层面给生物多样性和景观多样性造成了巨大的影响, 而景观破碎和生态环境破坏是全球物种灭绝速度加快的主要原因, 滨水区原有的自然生态系统由于人工的过度界入而面临着破坏的危险, 而滨水绿化正起到减弱人工构筑物对自然生态系统破坏的作用。

按照不同水系在不同城市空间的作用, 将绿化功能分为:游憩型、观赏型、生态型三种类型。城郊结合部一般为生态型为主, 城市外围区一般为观赏型为主, 城市中心及重点地段以参与性的游憩型滨水绿地为主, 因为在这个区域, 使用的对象多为城市中的人们。在实际设计中可以根据场地的大小、使用对象的不同、因地制宜的设置绿化形式。

4 桥

滨水区的特征之一, 是分断了地域, 桥就成为连结被水分离的陆地的不可缺少的设施。同时优美的桥梁, 也成为滨水区的重要景观。而且在桥上是眺望滨水区的极好的场所, 过桥的时候, 滨水区的景色, 也时刻变幻着, 桥的美丽一言概之是它的构造美, 是追求合理性、功能性的产物。临近历史名桥的滨水区, 还能把桥作借景利用。

5 护岸

护岸是驳岸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近年来人们对于生存环境质量的重视, 亲水性开始受到人们的重视, 在设计护岸时, 不仅仅满足于治水方面, 考虑到亲水性的设计变得有必要了。在各个水域既定的制约条件下, 如何最大限度的提高亲水性, 如何创造出受人们欢迎的滨水区环境, 这对护岸的设计来说也是十分重要的。

6 设施小品

环境小品也是滨水区城市设计不可忽视的问题, 如亭子、坐凳、栅栏、雕塑、广告牌、指示牌的设计, 环境小品如设计得好, 对整个滨水环境起到锦上添花的效果, 并更能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滨水区的小品设计除了遵循城市小品设计的一般原则之外, 还有其特殊性。

(1) 在水域污染以及因为防洪要求限制而使人无法接近到水体的滨水区, 小品的设计应补偿人们对于水的需求和期望。 (2) 满足人们的猎奇心理。根据社会心理学的角色理论, 人们在游览滨水区会自动的充当某种角色, 如探险者, 就要求我们在环境设计中考虑并积极引导这一游客心理的作用, 而此时好的小品设计便会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3) 增加以水为题材的小品设计。在景观设计中设计水景的时候, 不一定就要使用实实在在的水, 有时就是一件与水有关的小品, 如一口井、一只锚、一座旱桥等等。让人一看便会体验到水, 不管水存在与否, 这就是一种感觉。 (4) 同时不能因为“善小而不为”, 要知道以小见大的原理。如日本庭园中出现了一种很小的水景, 就是用于茶庭的洗手钵, 一钵清水, 也只是点到为止。

摘要:从城市的构成来看, 城市滨水区是构成城市公共开放空间的重要部分, 并且是城市公共空间中兼具自然地景和人工景观的区域, 而城市滨水区中驳岸空间作为水域空间与陆地空间相交接处的区域, 往往对城市滨水区的发展产生至关重要的作用。

浅析城市滨水景观设计范文第3篇

一、滨水区慢行交通系统城市设计必要性

(一) 原因

目前, 城市空间整合趋势越来越显著, 多数城市仅以景观设计和城市形象的塑造开发滨水区域, 不注重空间整体性, 在形成宏伟的滨水城市建筑群的同时, 忽视了慢行交通系统对居民生活带来的积极影响, 这不仅会拉大城市居民与滨水区设计者的距离, 而且还会弱化居民对所在城市的认同感, 这对滨水区域有序建设、慢行交通系统优化有不利影响。

(二) 意义

从城市设计角度出发, 考虑城市各区域空间之间的联系, 针对滨水区域合理改造, 并在了解慢行交通系统现状的基础上, 制定完整的规划方案, 这对城市整体结构优化、滨水区域高效开发有重要意义, 有利于促进城市延续发展, 从整体上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 丰富居民的生活体验。

二、滨水区慢行交通系统城市设计常见问题

据调查, 很多城市开发滨水空间力度不弱, 往往是城市建设的重点区域, 但城市慢行交通系统规划缺乏连续性, 大部分空间利用率较低, 居民便利出行受到了制约, 因此城市活力因城市区域过于独立而大大降低。滨水区域慢行系统开发的过程中, 仅重点开发单一区域, 相对来讲, 区域整体开发效果达不到预期要求。滨水区域开发视域过于狭窄, 不注重周边区域交通路线规划情况, 最终导致城市独立发展, 最终滨水区域开发优势得不到及时发挥。此外, 受非连续慢行交通系统影响, 居民出行阻力相应增加, 城市区域空间功能性逐渐降低, 这对城市持续发展会产生不利影响[1]。

为了避免出现慢行交通系统单一、非连续开发现象, 促使城市形成良好结构的出行方式, 构建良好的城市环境, 务必完善慢行交通系统, 这对城市交通压力缓解、城市污染控制有重要作用, 下文归纳和总结提出了滨水区慢行交通系统城市设计有效策略, 希望能为滨水区开发、利用者提供借鉴。

三、滨水区慢行交通系统城市设计策略

针对上述慢行交通系统设计常见问题, 在掌握其与滨水区周边关系的基础上, 合理优化慢行交通系统设计方式, 制定合理的慢行交通系统设计方案。

(一) 掌握滨水区周边与慢行交通系统间关系

社会发展的同时, 人们的出行方式不断改变, 城市规划目标以及规划方案随之调整, 慢行交通系统在综合因素的影响下逐渐形成, 该系统与人们出行方式、城市整体交通规划有直接联系。慢行空间打造增加了人们出行方式的可选择性, 公交、水上、步行等慢行交通方式能够满足短距离出行需要;慢行空间作为连结城市整体空间的重要区域, 在城市建筑规划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由于城市区域空间互相联系, 慢行空间发展能为其他空间区域起到带动作用, 有利于城市整体空间活力的提升, 同时, 区域空间联系能够逐渐加强, 这对滨水区域协调发展有促进意义。

(二) 优化慢行交通系统设计方式

滨水区慢行交通系统间接反映了城市规划特点, 为实现城市整体开发效果, 应高度重视慢行交通规划, 从城市设计角度出发打造多层次慢行系统, 这不仅能为人们慢行出行提供便利, 而且还能丰富人们的出行体验。为了更好的凸显城市功能优势, 应在提高单独空间利用率的基础上, 加强各区域空间来联系, 首先, 滨水区域合理设计不同类型的道路, 如自行车道、步行道, 道路设置围绕历史保护区、文化保护区、城市公园、商业区, 确保所设置道路的多样性, 确保人们多样化慢行出行方式被及时满足。其次, 不同类型慢行区间通过构建线形关系有序分离, 打造特色慢行区域, 并在设当位置设置码头, 结合滨水特色创造多样化交通体验, 这不仅能够调动人们优选慢行交通方式的积极性, 而且还能为滨水区域整体性规划增添亮点。最后, 模仿城市慢行交通系统成功规划的案例, 例如, 苏州环古城河步道建立, 它不仅能够对区域空间起到拓展作用, 而且还能优化交通格局, 极大方便人们出行, 环古城河步道依托景点、文化景观建立, 它在古城景区打造、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滨水区慢行交通规划的过程中, 应结合城市实际发展现状以及景观特点, 避免盲目模仿其他城市在这方面的规划方案, 这不仅是特色滨水区打造的基本要求, 而且还是慢行交通系统优化的基本需要, 能够确保滨水区慢行交通规划符合预期要求[2]。

(三) 注重综合交通体系建立和衔接

慢行系统的建立必须以成熟系统的道路交通和公共交通的供给为基本条件;方便的交通转换则是促进慢行交通的关键因素。公交站点与慢行系统的接驳、充分而便捷的社会停车设施, 是促进慢行系统的关键因素。因此, 综合交通系统的构建, 尤其是公共交通方式的有效供给, 是促成慢行交通良好发展的必要因素, 在城市滨水区域, 往往是城市交通末端, 更应在公交政策制定上进行倾斜。

结论:综上所述, 现如今城市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 人们享受物质便利的同时, 对精神需求提出了较高标准, 做好滨水区慢行交通规划工作, 能为人们创设良好的城市环境, 有利于为人们提供多样化慢行交通方式。城市空间联系逐渐加强, 在考虑各区域空间关联性的基础上, 探索符合滨水区域合理规划的慢行交通系统, 这对城市良好形象打造、城市环境保护有重要意义。因此, 滨水区域开发者应以此为借鉴, 以调动城市活力为目标合理优化慢行交通系统。

摘要:滨水区往往是城市功能、交通、景观和生态休闲的核心区域, 在城市设计的过程中, 重点做好滨水区慢行交通系统城市设计工作, 不仅能够提高慢行交通系统利用率, 也会对整个滨水区的环境体验的改善有益。本文以慢行系统的构建为线索, 首先进行必要性介绍, 然后分析常见问题, 最后提出优化滨水区慢行交通系统、增强周边环境品质的城市设计策略。

关键词:滨水区域,慢行交通系统,城市设计

参考文献

[1] 刘春济, 高静.大都市滨水区感知可达性的维度结构及其关系——以上海市浦江滨水区为例[J].城市问题, 2017 (12) :33-39.

浅析城市滨水景观设计范文第4篇

为贯彻落实贯彻科学发展观,努力建设充满活力的可持续发展生态城市,实现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强环境保护建设生态市的决定》(深发[2007]1号)的要求,全面构建和谐友好的生态环境文化基地,加快推进生态市建设的步伐,现将深圳市主题生态公园设计方案规划如下:

设计背景:

近年来,中央提出了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加快实现“三个转变”等一系列新的发展思想、新的发展战略。今年1月,市委、市政府印发了《关于加强环境保护建设生态城市的决定》,全面阐释了我市新时期加强环境保护建设生态城市的理念和纲领,突出了环保工作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的战略位置,决心以生态学理念为指导的城市发展模式打造“生态之城”、“创新之城”。要实现深圳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打造“生态之城”需要建立起和谐友好的生态文化体系。

环境文化教育基地是弘扬生态文化的重要载体,公园作为市民公众聚集、休闲、娱乐的重要场所,易于管理、便于宣传,是新时期进行环境文化教育的新阵地,是一个可以深入挖掘、充分运用的环境宣传大阵地。建设主题生态公园,有利于促进环境宣传教育,推动环境保护公众参与,能很好 1

地将循环利用、环境文化宣传教育与公众休闲娱乐结合起来,主题鲜明地向市民传达环境保护、生态文化信息,引导市民从自身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参与环境保护,投身生态市建设。

设计可行性:

首先,深圳特区建立27年来,历届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工作,在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我市环境保护工作不断加强,生态环境质量总体保持良好,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势头基本得到遏制。特别近几年来,我市大力推动自主创新、推进循环经济、倡导生态文明,环境保护、循环利用、生态文明等各种理念已蔚然成风,各项环境整治工作,循环经济产业模式已初步取得成效,循环经济的产业链的各种技术也比较成熟,建设这样一个主题生态公园,可以集中展示我市环境保护所取得的成绩以及循环经济发展的新模式。

其次,大沙河公园作为由垃圾填埋场改造的公园,具有鲜明的代表性和象征性,将循环经济、生态经济的各种理念、技术、工艺和大众休闲、娱乐结合起来,能直观地给观众强烈的视角冲击。必然带来良好的宣传效果。

再次,我市循环利用的各种技术已经比较成熟,中水回用、污水处理、变废为宝,节能、滴灌等技术已经在许多领域广泛运用,建设一个彰现环保、生态理念的生态公园可以

克服技术上的难题。

设计思路:

1、整个公园围绕生态、环保这个主题。体现与普通市民大众公园完全不同的主题设计理念,在公园内不涉及体育、娱乐、音乐等其他形式的主题。如:通过制作大型雕塑、手工艺品使观众一目了然感受到这是各生态公园。

2、公园在建造过程中充分利用各种循环经济的技术、工艺,全面采用环保材料,凸现环保理念。如:用垃圾改造成雕塑和其他艺术品,采用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利用中水对绿化带进行滴灌,公园的各种公共设施全采用环保材料制作。

3、在公园内建设一条绿色星光大道,通过图片、文字、各种工艺品的形式向市民展示我市在环境保护中所取得的成绩,让市民了解环保科普知识、循环经济知识、生态文明理念,通过介绍我市不断涌现的许多先进环保人士的动人事迹,号召更多的市民参与到环境保护、生态市建设上来。

浅析城市滨水景观设计范文第5篇

一、园林景观设计的生态性分析

在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的情况下, 尽管城市经济有了很大的发展, 但是城市自然环境所受到的损害同样严重, 对人们生活质量的提升产生了十分不利的影响。而在改善城市环境的过程中, 通过进行居住区园林景观的设计, 能够很好的实现生态的平衡, 将园林景观当中的艺术性、生态性以及自然美与城市发展相结合, 从而更好的进行城市建设的规划。在进行城市居住区园林景观设计的过程中, 艺术性的体现要建立在传统园林的经验基础之上, 通过将园林景观与现代文明融合起来, 更好的形成一种视觉美的感受。而园林景观自然美的体现, 需要进行生态园林的构建, 通过进行各种花草树木的种植, 同时修建相应的水池, 更好的提升居住区园林景观的天然效果。

二、城市居住区园林景观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1、人为因素过于浓厚

在当前进行城市居住区园林景观设计的过程中, 许多设计施工单位并没有充分的重视自然景观的作用, 仅仅是简单的进行园林景观的建造, 通过修建一些规模较大的建筑来体现园林景观, 但是这种行为不仅会对自然环境产生严重的破坏, 同时也会造成资源浪费。特别是一些施工单位在进行园林景观建造的过程中, 并没有对居住区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 对于居民的需求没有一个清楚的认识, 很难有效的提升园林景观的实用性以及美观性, 对于人们生活质量的提升产生了不利的影响。

2、园林景观设计存在盲目性

对于园林景观的设计来说, 必须要对当地的气候以及土壤等等自然因素有一个清楚的把握, 从而适应自然环境的发展规律。但是许多建筑施工单位在进行设计的过程中, 并没有有效的认识到不同地区存在的自然环境差异, 园林景观设计施工存在很大的盲目性, 这就使得一些植物在栽种之后, 由于不适应当地的气候以及其他自然条件, 很难存活。在这种情况下, 不仅会影响园林景观的美观性, 同时也会造成大量的资源浪费, 对居住区的园林景观生态环境产生了不利的影响。

3、园林景观设计创新不足

在进行城市居住区园林景观设计的过程中, 必须要在借鉴传统设计经验的同时, 将现代城市文化融入进去, 实现园林景观设计的创新发展。但是在大部分的居住区当中, 园林景观设计的创新工作存在很大的问题, 许多园林景观采用单一的植被, 尽管绿地面积很大, 但是由于样式陈旧, 使得园林景观缺乏美感。特别是在当前的园林景观设计当中, 文化艺术的作用并没有得到有效的发挥, 许多中华优秀文化的作用没有利用, 对于园林景观美观性以及实用性的提升造成了极大的阻碍。

三、改善城市居住区园林景观设计的措施

1、强化人性化设计

在当前进行城市居住区园林景观设计的过程中, 必须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 满足居民对于园林景观的需求, 从而在保证园林景观美感的同时, 更好的促进其实用性的提升。因此, 在进行人性化设计的过程中, 必须要从居民自身的实际立场出发, 努力的提升园林景观的使用价值, 从而发挥出其在方便居民生活当中的作用, 保证园林景观能够为居民提供更为有效的服务, 促进居住区生态环境的改善。

2、提升园林景观设计的功能性

在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的情况下, 钢筋水泥充斥在人们的视野当中, 绿色植物的分布相对较少。因此, 在进行居住区园林景观设计的过程中, 应该努力的促进功能性的提升, 将其实用性与功能性更好的发挥出来。在进行设计工作之前, 工作人员必须要对居住区园林景观设计的面积进行准确的测量, 从而保证各项布局的合理开展, 特别是需要对居民的日常活动进行了解, 从而在园林景观设计的同时进行相关设备的安装, 从而真正的提升其功能性。

3、强化园林景观的创新

为了有效的发挥出园林景观在城市居住区的作用, 必须要在借鉴传统园林设计经验的基础上, 强化园林景观设计的创新工作, 将现代文化与先进的技术融入其中, 从而努力的促进园林景观的美感以及实用性。除此之外, 园林工程师应注意处理好园林点、线、面的关系, 采用依水造景和依绿设景的方针使园林植物、建筑、假山、池塘和喷泉能够形成一幅完美的立体画面。

四、结语

通过强化城市居住区园林景观设计的研究, 对于园林景观设计当中的生态性进行深入的分析, 能够更好的进行园林景观设计的创新, 为城市风景园林景观水平的提升做出更大的贡献。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发展, 城市化进程也在不断的加快, 而在城市化建设当中, 为了更好的改善人们的居住环境, 园林景观的设计也变得更为重要。在进行城市居住区园林景观设计的过程中, 需要考虑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这也就给居住区的园林景观设计带来了新的挑战。园林景观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 能够对居住区的环境进行有效的改善, 从而极大的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因此, 必须要强化城市居住区园林景观的设计研究, 对当前城市居住区园林景观设计当中存在的种种问题进行分析, 从而提出更好的设计思路, 为我国的城市化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关键词:城市居住区,园林景观,设计

参考文献

[1] 罗耀锋.浅析城市居住区园林景观设计及问题对策[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15 (11) .

[2] 张盼.浅析城市居住区园林景观设计的分析[J].工业, 2016 (11) :142-142.

浅析城市滨水景观设计范文第6篇

1.1 综合原则

在我们的生活中景观是非常重要的部分, 其是自然环境的主要载体, 同时也是改善环境的重要部分, 因此在设计过程中需要全面进行考虑, 并且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影响因素的控制, 从而能够达到设计要求。

1.2 个性化原则

城市园林景观设计的时候因为各个城市具有自己的特点, 存在很大的差异性, 因此在设计的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环境、功能、地域等方面的特点, 从而能够更好的满足实际需求。

1.3 多样化的原则

在进行园林景观设计的时候需要对传统的观念进行有效创新, 采用多个形式进行表现。因此城市的生态结构存在很大的差异, 从而会使得园林景观呈现车多样的特点, 因此在设计的过程中需要遵循该方面原则, 从而更好的提高设计效果, 确保景观设计水平。

2 城市规划园林景观设计中的问题

2.1 设计方法缺乏统一性

园林景观设计过程中涉及的内容比较广泛, 因此在设计过程中需要充分的进行整体考虑。就目前的情况来看, 我国在进行园林景观规划的时候需要使用科学合理的方法进行指导, 但是实际应用中却没有做好这一点, 不能有效的确保整体的和谐性。很多的城市在规划过程中会选择追求标新立异, 没有结合实际的需求进行设计, 盲目的引进一些方法, 使得文化特色被破坏, 造成很大的环境影响。对此可以知道, 在进行园林景观设计的时候需要严格的按照设计原则进行, 并采取合理的方法进行控制, 并有效的融合历史元素, 从而能够更好的满足设计要求, 达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2.2 科技含量不高

社会的快速发展进一步带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 但是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在很多方面还是存在问题, 还需要不断加强研究。在进行城市规划的时候需要科学技术, 从而才能够更好的确保施工效率以及整体的质量。目前在进行景观设计的时候还是没有充分的应用科学方法, 使用一些比较传统的设计方式, 从而直接影响设计小郭。对此需要重点加强这部分的的研究, 从而确保园林景观的科学性, 符合发展需求。

3 城市规划中园林景观设计方法的合理运用

3.1 坚持完整、统一的园林景观设计观念

在进行城市规划的时候工作人员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理念, 认识到园林景观设计的完整性和统一性设计方式, 从而能够更好的满足现代化发展需求。园林景观设计过程中需要充分的考虑历史文化, 将其有效的融入到设计中, 同时要做好整体的调整工作, 从而能够有相对确保城市规划和园林景观设计能够统一发展。

3.2 园林景观设计需要个性化特征

在进行园林景观设计的时候需要遵循历史问题, 同时也需要引进先进的设计理念和方法让, 但是其不是代表着照搬照抄了他们的建筑和规划风格, 是需要在我国的景观规划建设中有效应用相关环节, 从而能够充分的发挥出园林景观设计特点。在园林景观设计过程中需要有效的融入生态林, 同时将其作为设计中的, 并充分的掌控相关规律, 从而能够进一步提高设计水平, 有效的控制设计成本, 为后期的应用提供保障。就目前的情况来看, 在园林景观设计中融合生态理念是主要的发展趋势, 其能够有效的改善生态环境, 因此值得进一步推广。

3.3 开展互动性的园林风格设计

就目前的情况来看, 在园林景观设计中使用互动性方法具有非常优势, 其主要是有效融合将园林景观的功能性设计特点, 从而进一步丰富设计内容。使用这种方法主要是利用一些原有的假山或者是雕塑的形式在景观设计中, 同时增加相应的娱乐版块, 从而能够让人民实际体会其中的特点, 在整个过程中通过有效结合观赏和娱乐, 从而能够提高整体的设计效果, 也能够给人们带来不一样的效果。目前主要是设计了秋千、围棋台等, 其能够使人们在进行观景的时候进行娱乐, 从而能够提高整体的氛围, 满足人们的实际需求。

3.4 适当的增加绿地面积, 科学合理的布置植物

城市规划建设的时候需要根据国家的相关政策进行工作开展, 在进行园林景观设计的时候需要合理的进行植物布置工作。例如, 可以选择在一些空余的地方进行植物设计, 从而能够满足观景效果。在城市规划建设的时候会占用绿地面积, 因此需要对这方面进行有效布置。在进行绿地设计的时候需要有效的结合实际环境特点进行, 从而能够更好的确保设计效果。就目前的情况来看, 为了更好的促进城市规划建设和园林绿化的融合工作, 在进行该项工作开展的时候需要有效的进行植物布置, 从而满足实际要求。

3.5 VR在园林景观规划中的应用

园林景观设计建设的时候需要不断的引进先进技术, 例如虚拟现实技术。虚拟现实技术主要是在应用的过程中使用计算机技术进行仿真系统构建, 从而能够得到了一个虚拟的世界, 能够带动人们更真实的融入到环境中。就目前的情况来看, 使用这种技术具有很多优势, 但是在应用的时候也是需要结合具体情况进行, 从而能够更好的确保规划效果。

总而言之, 社会的快速发展, 生态环境建设成为了主要的发展趋势, 人们对于生态环境方面的意识也是不断提高, 对于园林景观设计越来越受到重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我们需要深知园林景观设计的重要性, 同时采取有效的方法进行设计优化, 从多个方面进行优化控制, 从而能够更好的满足设计要求, 提高整体的设计水平, 促进城市发展。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 园林景观设计在城市规划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其能够有效的改善生态环境, 同时也能够进一步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 因此进一步加强对其的研究非常有必要。如今人们对于精神文化的需求不断提升, 对于园林景观要求不断提高, 因此在实际设计过程中需要相关人员不断的进行创新, 同时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 从而能够不断的丰富景观水平, 更好的为人们提供方便。基于此本文分析了城市规划中园林景观设计运用。

关键词:城市规划,园林景观,设计运用

参考文献

[1] 王诚.浅析城市规划中园林景观设计运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电子版) , 2017, (04) :49-50.

[2] 徐瑞.浅析城市规划中园林景观设计运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电子版) , 2017, (21) :229.

上一篇:劝学文言文知识点归纳范文下一篇:铅锌矿中铅锌测定方法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