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范文

2023-10-19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范文第1篇

汇总上报工作。现将我县今年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枯水期水质监测工作总结如下:

一、组织与实施

中心领导高度重视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水质监测工作,为保证这项工作顺利进行,制定了《**县农村饮水安全工

程水质卫生监测技术方案》,明确了我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水质卫生监测的监测范围、监测内容及各科室的职责分工和工作程序。为了保证工作质量,中心积极派人参加上级举办的水质监测业务技术培训,同时加强中心内部的培训和质量管理等工作,确保了该项工作的有序推进。

二、监测质量管理

为保证监测数据的可靠性,实验室建立了严格的实验室管理制度,实验室所用仪器进行定期校准,质管科对整个监测工作进行全程质量控制,检验科认真做好了实验室的内部质量控制和外部质量控制,为全面开展好本次监测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主要结论

按监测方案规定,2010年1—5月,中心对全县选定的54个已建成集中式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枯水期)进行了的监测,监测结果如下:

(一)监测工程调查情况

1、饮水工程水源类型:调查54个集中式饮水工程中,以地面水为水源的工程有40个,占%,以地下水为水源的工程有14个,占%。

2、饮水工程处理情况:54个集中式饮水工程中,有36个工程经过完全处理,占%;有2个工程未处理,占%;仅经过消毒处理的有5个,占%。有11个工程仅过滤、沉淀,占%。

3、水质检测完成情况

2010年我县共完成枯水期出厂水和末梢水检测108件,完成率100%。

(二)饮用水水质监测

1、监测范围:我县54处已建成集中式农村饮水安全工程。

2、监测方法:水样采集、保存、运输和检测分析按照《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GB/T 5750 -2006)进行,水质评价按《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进行。对已建成投入使用的集中式供水工程项目水厂,每个水厂布一个监测点,每个监测点分别采出

厂水、末梢水水样各1份进行分析。

3、监测指标:每个水样均监测20项指标。包括:

①感官性状和一般化学指标:色度(度)、浑浊度(NTU)、臭和味(描述)、肉眼可见物、pH、铁(mg/L)、锰(mg/L)、氯化物(mg/L)、硫酸盐(mg/L)、溶解性总固体、总硬度(mg/L以CaCO3计)、耗氧量(mg/L)、氨氮(mg/L)。

②毒理学指标:砷(mg/L)、氟化物(mg/L)、硝酸盐(以N计)(mg/L)。

③细菌学指标:菌落总数(CFU/mL)、总大肠菌群(MPN/100mL)、耐热大肠菌群(MPN /100mL)。

④与消毒有关的指标:根据水质消毒所用消毒剂的种类选择监测游离余氯(mg/L)或二氧化氯(mg/L)指标。

4、监测结果

所监测的54处已建成集中式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共计采样108件,其中出厂水、末梢水各54件。监测结果:合格

43件(出厂水22件、末梢水21件),合格率为%,不合格65件(出厂水32件、末梢水33件),不合格率为%,详见下表:

类别 监测数 合格数 合格率(%) 不合格数 不合格率(%)

出厂水 54 22 32

末梢水 54 21 33

合 计 108 43 65

四、存在问题

1、农村集中式供水工程制水工艺比较陈旧,缺少消毒设备,管网老化,部分供水工程只是简单地集中取水送水,对源水不进行任何消毒处理,是农村供水水质不合格的主要因素。54个集中式饮水工程中,有36个工程经过完全处理;有2个工程未处理;有5个工程仅经过消毒处理;有11个工程仅过滤、沉淀。

2、从枯水期监测的水质指标显示,65件不合格水样均为微生物指标超标,因此,目前影响我县农村饮用水水质的

危险因素主要是微生物指标,说明当前农村供水存在的污染因素以微生物污染为重,部分供水单位未按要求进行水质处理。

3、枯水期缺水。部分供水单位水源选择为浅井、池塘、小河流等,枯水季节仅能间断供水。

五、原因分析

我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及投入使用的年限跨度较长,部分较早建成使用的供水工程,近期没有资金投入,设备未及时更新,导致制水工艺落后,管网老化。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范文第2篇

根据市水利局、市发改委《关于开展农村饮水安全项目检查的通知》(明水水〔2009〕196号)的要求,我局会同发改、财政、卫生、环保等有关单位对上青乡、杉城镇、梅口乡中央投资农村饮水安全项目进行了检查,现将我县农村饮水安全建设中存在问题和整改落实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2007-2009年,省、市下达我县上青乡、杉城镇、梅口乡农村饮水安全整乡推进工程,解决饮水安全人口1.26万人。上述三批项目总投资534.92万元,其中:中央预算内资金48.9万元、中央新增投资75万元、省级配套29.9万元、地方自筹381.12万元,

1、2007年实施地为上青乡,解决饮水不安全人数3643人,建成供水规模453吨/日,总投资141.5万元,其中:中央预算内资金21.9万元,该项目已2008年11月底全面完成。

2、2008年实施地为杉城镇,解决饮水不安全人口5865人,总投资244万元,建成供水规模1700吨/日,其中:中央预算内资金27万元、新增中央投资25万元,该项目已2009年3月底全面完成。

3、2009年实施地为梅口乡,解决饮水不安全人口3065人,总投资149.42万元,拟建供水规模696吨/日,其中:新增中央投资50万元、省级配套资金29.9万元。截止8月30日,已完成投资84万元。已完成麦坑村、梅口村江坑组,大洋村王土段、交洋、上下大洋组及拥坑村温仂坑组全部工程;廖元村湖边、下居洋组,拥坑村际一(三林段)组已完成管网铺设,正进行池体钢筋混泥土浇筑;梅口村黄家坊组正进行管路清理及管床开挖,计划于今年11月底完成。

二、工程建设情况

(一)项目建设中变更情况

各乡镇在实施整乡推进项目中基本能按照批复内容、投资规模和建设年限来实施。但个别地方因实际情况与设计不符:

1、2007年上青乡饮水安全工程由于是早期项目,补助标准低,县、乡财力有限,使得项目实施难度大,只能对饮水设施和建筑物加于完善,对急需解决饮用水的村组按设计实施;

2、杉城镇八里桥村,因只有朱家坊自然村饮水不安全,在实施过程中该自然村无法找到合适的水源,须从行政村部引水,从村部水厂引水水量又不能满足要求,因此只能对行政村水厂进行扩建,致使工程投资增大;

3、杉城镇南会村村庄座落较分散,采取集中式供水不理想,且该村三个自然村水源条件较好且为山涧水,因此,采用分散式供水,故整个工程投资增大。

(二)项目实施情况

在工程建设中,各乡镇能严格执行项目法人制、招标投标制、工程公示制和竣工验收制。

1、执行项目公示制度。项目村根据批准的单项工程实施方案,将工程措施、投资规模、资金来源、解决的户数和人口、开工与竣工时间等内容在项目区张榜公示,由管理人和受益群众参与施工全程监督。

2、落实项目法人制和招投标制。各项目乡镇实行了以乡镇政府主要领导为项目法人,并在项目实施前,由项目法人组织招标投标和工程实施。由于单个工程的投资较小,且又分散,工程采取邀请招标的办法进行招投标,招标投标在业主的组织下,由各乡镇纪检监察以及发改、水利等有关人员进行监督,做到“公开、公平、公正”选择施工单位,并与工程施工的中标单位均签订正式的合同。

3、狠抓质量监督。由于工程资金不足且又分散,项目实施中没有实行监理制,为了监督工程质量,各乡镇成立了以工程技术人员、受益群众组成的巡回监督小组,对工程进行流动监理,每个村确定专人现场跟班进行质量监督。

4、做好工程验收。工程完工后,依照《农村饮水安全项目建设管理办法》和《福建省新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管理若干意见(暂行)》,组织相关部门进行验收,对工程质量不合格的,责令限期整改,并将验收结果作为下安排项目的重要依据,目前,县里已组织人员对2007年和2008年项目进行了初验。

三、工程建设质量控制情况

质量是工程的生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好坏,直接影响工程效益的发挥。在科学规划设计的基础上,严格执行了项目法人制、招标投标制、质量监督制、工程公示制和验收制等“五制”管理,严把主要材料、设备采购关、施工队伍选择关和工程质量管理关。在工程实施中严格要求按照设计方案实施,乡镇、村组织人员现场跟班对工程质量监督,我局也落实专人,分片负责,指导工程建设,跟踪检查各项目业主和施工单位的建设进度、质量,确保了工程能按进度要求保质保量完成。

今年5月中旬,在我县组织对农村供水工程的巡查过程中发现梅口乡大洋村清水池建设中,清水池池壁设计为双排钢筋,但施工为了施工方便,认为加大钢筋直径,就可以按单排钢筋布置,巡查人员发现后,立即制止,并责令其整改。从这次检查情况看,各工程的质量基本达到了《村镇供水工程技术规范》的要求,未发现工程质量缺陷和工程事故等问题。

四、资金管理及到位情况

在资金管理方面,我县资金由财政直接拔付到项目乡镇,由县财政监督,严格按照国家农村饮水安全项目建设管理办法,实行“专款专用、专户储存、专人管理”。从检查情况看,2007年、2008年资金都已到位,2009年中央新增资金已到项目乡,省级配套资金已到县财政。各乡镇在资金管理和使用方面均比较规范,没有发现挤占挪用和贪污腐败现象。

五、建后管护落实情况及效益情况

2008年我县以行政村为单位,组建了112个农民用水户协会,为使用水户协会真正担负起管护责任,县政府下发了《泰宁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泰宁县农业基础设施管护规定(试行)的通知》和《农业基础设施管护人员考核细则》,明确了农业基础设施的管护主体、范围及管护经费等。在这次检查中投入运行的供水工程基本都是用水协会在运作,确定了管护人员及管护办法。

在工程建设时,实行“一户一表”,供水工程投入后,全面推行用水计量和“抄表到户、一票收费”的末端水价制度,收费标准由0.1—1.0元/吨不等的价格收取。如南会村的白鹭滩自然村,由于该自然村在景区附近,很多村民开设了家庭宾馆,旅游高锋期用水量增大。村里决定对受益户每月用水量在10吨及以下的,按0.3元/吨标准计收,每月用水量超过10吨的,超过部分按1元/吨标准计收。

由于各级高度重视,加之农民群众积极性高,项目建设和投入力度大,我县农村饮水安全项目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从目前各工程的运行情况看,供水工程坚持24小时供水,水源水量充足,水质符合国家标准,使1.26万人喝上了安全自来水。项目实施有力的推动了新农村建设,极大地改善了农民生活条件,发挥了工程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农民群众对项目建设表示满意和认可。

六、存在问题

1、局部季节性缺水问题凸显。近年来气候变化大,连续干旱,致使山涧水减少甚至断流,地下水位下降,泉水枯竭,再加大工农业和城市经济快速发展,新农村建设的逐步推进和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的提高,生产和生活用水量大幅度增加,与农业争水,使一些地区农村饮用水不足问题更加突出,为此需增设备用水源。

2、水利技术人员匮乏。根据规划,在全县范围内需要进行全面性建设;但目前乡镇水利技术力量受限,需要加大技术人员的培训、管理,以应对全面建设的形势。

七、今后的工作建议

1、拓宽融资渠道。希望上级部门加大工程的补助力度,同时充分发动全县群众,大力拓宽建设资金的投、融资渠道,逐步推进一体化净水装置,确保在规定的时限内解决农村安全饮水问题。

2、抓好工程建设。以工程设计、质量管理为主线,抓好工程建设。一方面是在前期要搞好工程的勘测设计工作,保证供水工程的设计合理、完善,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另一方面是在建设中把好工程的质量关及材料的使用关,采取土建工程公开招投标、由受益乡、村组成质量管理小组、管材项目比价采购等的方式,保证供水工程的质量。

3、督促做好水源及水厂厂区防护。在我县的山区地形,发源于各山涧的溪水是全县各村饮水工程主要的水源点。根据要求,水源点的保护在取水点周围半径100m的水域内,严禁捕捞,游泳和从事可能污染水源的任何活动并由供水单位设置明显的范围标志和严禁事项的告事牌;在取水点上游,不得排入工业废水和生产、生活污水,其沿岸防护范围内不得堆放废渣,不得从事放牧等有可能污染该段水域水质的活动。

4、加强建后管理。通过用水户协会的规范运作,针对我县已建供水工程存在着“重建轻管”等现象,我县确定2009年为用水户协会“规范运作年”,通过加强财务培训、业务培训等方面,在用水、管水方面发挥群众的主观能动性,逐步形成“建管并重、良性运营”的运作模式,使供水工程能长续利用,造福人民。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范文第3篇

根据市水利局、市发改委《关于开展农村饮水安全项目检查的通知》(明水水〔2009〕196号)的要求,我局会同发改、财政、卫生、环保等有关单位对上青乡、杉城镇、梅口乡中央投资农村饮水安全项目进行了检查,现将我县农村饮水安全建设中存在问题和整改落实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2007-2009年,省、市下达我县上青乡、杉城镇、梅口乡农村饮水安全整乡推进工程,解决饮水安全人口1.26万人。上述三批项目总投资534.92万元,其中:中央预算内资金48.9万元、中央新增投资75万元、省级配套29.9万元、地方自筹381.12万元,

1、2007年实施地为上青乡,解决饮水不安全人数3643人,建成供水规模453吨/日,总投资141.5万元,其中:中央预算内资金21.9万元,该项目已2008年11月底全面完成。

2、2008年实施地为杉城镇,解决饮水不安全人口5865人,总投资244万元,建成供水规模1700吨/日,其中:中央预算内资金27万元、新增中央投资25万元,该项目已2009年3月底全面完成。

3、2009年实施地为梅口乡,解决饮水不安全人口3065人,总投资149.42万元,拟建供水规模696吨/日,其中:新增中央投资50万元、省级配套资金29.9万元。截止8月30日,已完成投资84万元。已完成麦坑村、梅口村江坑组,大洋村王土段、交洋、上下大洋组及拥坑村温仂坑组全部工程;廖元村湖边、下居洋组,拥坑村际一(三林段)组已完成管网铺设,正进行池体钢筋混泥土浇筑;梅口村黄家坊组正进行管路清理及管床开挖,计划于今年11月底完成。

二、工程建设情况

(一)项目建设中变更情况

各乡镇在实施整乡推进项目中基本能按照批复内容、投资规模和建设年限来实施。但个别地方因实际情况与设计不符:

1、2007年上青乡饮水安全工程由于是早期项目,补助标准低,县、乡财力有限,使得项目实施难度大,只能对饮水设施和建筑物加于完善,对急需解决饮用水的村组按设计实施;

2、杉城镇八里桥村,因只有朱家坊自然村饮水不安全,在实施过程中该自然村无法找到合适的水源,须从行政村部引水,从村部水厂引水水量又不能满足要求,因此只能对行政村水厂进行扩建,致使工程投资增大;

3、杉城镇南会村村庄座落较分散,采取集中式供水不理想,且该村三个自然村水源条件较好且为山涧水,因此,采用分散式供水,故整个工程投资增大。

(二)项目实施情况

在工程建设中,各乡镇能严格执行项目法人制、招标投标制、工程公示制和竣工验收制。

1、执行项目公示制度。项目村根据批准的单项工程实施方案,将工程措施、投资规模、资金来源、解决的户数和人口、开工与竣工时间等内容在项目区张榜公示,由管理人和受益群众参与施工全程监督。

2、落实项目法人制和招投标制。各项目乡镇实行了以乡镇政府主要领导为项目法人,并在项目实施前,由项目法人组织招标投标和工程实施。由于单个工程的投资较小,且又分散,工程采取邀请招标的办法进行招投标,招标投标在业主的组织下,由各乡镇纪检监察以及发改、水利等有关人员进行监督,做到“公开、公平、公正”选择施工单位,并与工程施工的中标单位均签订正式的合同。

3、狠抓质量监督。由于工程资金不足且又分散,项目实施中没有实行监理制,为了监督工程质量,各乡镇成立了以工程技术人员、受益群众组成的巡回监督小组,对工程进行流动监理,每个村确定专人现场跟班进行质量监督。

4、做好工程验收。工程完工后,依照《农村饮水安全项目建设管理办法》和《福建省新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管理若干意见(暂行)》,组织相关部门进行验收,对工程质量不合格的,责令限期整改,并将验收结果作为下安排项目的重要依据,目前,县里已组织人员对2007年和2008年项目进行了初验。

三、工程建设质量控制情况

质量是工程的生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好坏,直接影响工程效益的发挥。在科学规划设计的基础上,严格执行了项目法人制、招标投标制、质量监督制、工程公示制和验收制等“五制”管理,严把主要材料、设备采购关、施工队伍选择关和工程质量管理关。在工程实施中严格要求按照设计方案实施,乡镇、村组织人员现场跟班对工程质量监督,我局也落实专人,分片负责,指导工程建设,跟踪检查各项目业主和施工单位的建设进度、质量,确保了工程能按进度要求保质保量完成。

今年5月中旬,在我县组织对农村供水工程的巡查过程中发现梅口乡大洋村清水池建设中,清水池池壁设计为双排钢筋,但施工为了施工方便,认为加大钢筋直径,就可以按单排钢筋布置,巡查人员发现后,立即制止,并责令其整改。从这次检查情况看,各工程的质量基本达到了《村镇供水工程技术规范》的要求,未发现工程质量缺陷和工程事故等问题。

四、资金管理及到位情况

在资金管理方面,我县资金由财政直接拔付到项目乡镇,由县财政监督,严格按照国家农村饮水安全项目建设管理办法,实行“专款专用、专户储存、专人管理”。从检查情况看,2007年、2008年资金都已到位,2009年中央新增资金已到项目乡,省级配套资金已到县财政。各乡镇在资金管理和使用方面均比较规范,没有发现挤占挪用和贪污腐败现象。

五、建后管护落实情况及效益情况

2008年我县以行政村为单位,组建了112个农民用水户协会,为使用水户协会真正担负起管护责任,县政府下发了《泰宁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泰宁县农业基础设施管护规定(试行)的通知》和《农业基础设施管护人员考核细则》,明确了农业基础设施的管护主体、范围及管护经费等。在这次检查中投入运行的供水工程基本都是用水协会在运作,确定了管护人员及管护办法。

在工程建设时,实行“一户一表”,供水工程投入后,全面推行用水计量和“抄表到户、一票收费”的末端水价制度,收费标准由0.1—1.0元/吨不等的价格收取。如南会村的白鹭滩自然村,由于该自然村在景区附近,很多村民开设了家庭宾馆,旅游高锋期用水量增大。村里决定对受益户每月用水量在10吨及以下的,按0.3元/吨标准计收,每月用水量超过10吨的,超过部分按1元/吨标准计收。

由于各级高度重视,加之农民群众积极性高,项目建设和投入力度大,我县农村饮水安全项目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从目前各工程的运行情况看,供水工程坚持24小时供水,水源水量充足,水质符合国家标准,使1.26万人喝上了安全自来水。项目实施有力的推动了新农村建设,极大地改善了农民生活条件,发挥了工程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农民群众对项目建设表示满意和认可。

六、存在问题

1、局部季节性缺水问题凸显。近年来气候变化大,连续干旱,致使山涧水减少甚至断流,地下水位下降,泉水枯竭,再加大工农业和城市经济快速发展,新农村建设的逐步推进和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的提高,生产和生活用水量大幅度增加,与农业争水,使一些地区农村饮用水不足问题更加突出,为此需增设备用水源。

2、水利技术人员匮乏。根据规划,在全县范围内需要进行全面性建设;但目前乡镇水利技术力量受限,需要加大技术人员的培训、管理,以应对全面建设的形势。

七、今后的工作建议

1、拓宽融资渠道。希望上级部门加大工程的补助力度,同时充分发动全县群众,大力拓宽建设资金的投、融资渠道,逐步推进一体化净水装置,确保在规定的时限内解决农村安全饮水问题。

2、抓好工程建设。以工程设计、质量管理为主线,抓好工程建设。一方面是在前期要搞好工程的勘测设计工作,保证供水工程的设计合理、完善,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另一方面是在建设中把好工程的质量关及材料的使用关,采取土建工程公开招投标、由受益乡、村组成质量管理小组、管材项目比价采购等的方式,保证供水工程的质量。

3、督促做好水源及水厂厂区防护。在我县的山区地形,发源于各山涧的溪水是全县各村饮水工程主要的水源点。根据要求,水源点的保护在取水点周围半径100m的水域内,严禁捕捞,游泳和从事可能污染水源的任何活动并由供水单位设置明显的范围标志和严禁事项的告事牌;在取水点上游,不得排入工业废水和生产、生活污水,其沿岸防护范围内不得堆放废渣,不得从事放牧等有可能污染该段水域水质的活动。

4、加强建后管理。通过用水户协会的规范运作,针对我县已建供水工程存在着“重建轻管”等现象,我县确定2009年为用水户协会“规范运作年”,通过加强财务培训、业务培训等方面,在用水、管水方面发挥群众的主观能动性,逐步形成“建管并重、良性运营”的运作模式,使供水工程能长续利用,造福人民。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范文第4篇

摘  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环境卫生逐渐成为了国家和人民的重点关注对象[1]。党的十九大报告将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三大攻坚战之一。自2015年以来,一场涉及全国范围的环境整治行动席卷而来。

我国水环境的持续恶化,首先影响的就是人民的生活用水,尤其是缺乏处理设施与手段农村生活饮用水[2]。农村生活饮用水安全性问题已经成为最直接、最现实的民生问题,关系到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3]。目前全国仍有1亿以上的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尚未得到解决,情形不容乐观。饮水安全事关农村人民福祉,通过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我国的农村饮水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十三五”期间,中央决定实施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各地规划总投资1317亿元,规划受益人口2.08亿人,有效的解决、保障了农村生活饮用水安全问题。

本文对广西壮族自治区某市开展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后 10个镇/乡的农村生活饮用水水质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研究发现该市开展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后,农村集中供水率、供水保证率、水质达标率都有所提高,农村生活饮用水水质质量较好,按照《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表4小型集中式供水和分散式供水部分水质指标及限值进行判定,水质合格率为100%。

关键词:农村生活饮用水;水质调查;水质合格率

1前言

自2016年以来,国家大力推行解决农村人口饮水问题,通过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基本解决了大部分地区安全饮水问题。该市为广西主打的生态旅游城市,积极响应国家政策,把解决农村饮水安全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打赢脱贫攻坚战、决胜全面小康社会的重要任务来抓,坚持问题和目标导向,以补齐农村饮水工程短板、提升水源稳定性、强化运行管理等为重点,积极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采取了清淤换管、消毒灭菌、更换部分老旧设备等措施,狠抓农村饮水安全各项目标任务落实,提高农村集中供水率、供水保证率、水质达标率,高质量完成农村饮水安全保障任务。

本文通过对该市开展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后10个镇/乡的农村生活饮用水水质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肯定了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的效果。

2研究方法

2.1 采样区域

采样区域主要为广西壮族自治区某市开展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后的10个镇/乡各村落饮水巩固提升工程末梢水。

2.2 水质样本量

本次调查研究共对广西壮族自治区某市开展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后10个乡镇各村落饮水的提升工程末梢水采集水样632个。

2.3 监测指标与方法

本次调查研究的检测采样点位为采取了安全巩固提升工程的村落,主要考察经过提升巩固后的水质情况,采样规程按照国家有关技术标准进行,符合《全国农村生活饮用水水质卫生监测技术方案》要求,样品采集和保存严格按照《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水样的采集与保存》(GB/T 5750.2-2006)执行,检测分析项目包括pH、肉眼可见物、嗅和味、色度、氯化物、硝酸盐氮、氟化物、浊度、溶解性固体、耗氧量、硫酸盐、总硬度、总砷、铁、锰、细菌和总大肠杆菌。水质检验方法按照《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检验方法》(GBT5750-2006)及相关国家标准执行。

2.4 评价标准与方法

按《农村饮水安全评价准则》(T/CHES18-2018)以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表4小型集中式供水和分散式供水部分水质指标及限值进行评价。

3监测结果

本次测量样本632个,对照《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表4小型集中式供水和分散式供水部分水质指标及限值,全部样本监测指标合格率为100%,大多数样品检测分析项目如色度、氯化物、硝酸盐氮、溶解性总固体、硫酸盐、总硬度、细菌等检测结果远远低于标准限值。

4 结论

调查结果显示,监测范围内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的效果显著,开展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后各村落水质质量情况良好,全部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相关限值,村民飲用水安全得到了较好的保证,农村长期存在的饮水不安全问题基本得到解决,实现了从喝上水到喝“放心水”、“优质水”的跨越。

参考文献

[1]  杨元青. 泰安市农村生活饮用水水源地的水质评价及改善对策[D].山东农业大学,2008.

[2]  侯黄鹂. 农村水污染问题初探[D].华中农业大学,2016.

[3]  李广荣. 我国农村生活饮用水安全保障法制体系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2.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范文第5篇

摘要 中国是世界上最贫水国家之一,如何确保农村的饮水安全是党和政府及学术界长期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本文在对珠三角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基本判断的基础上,建立珠三角农村饮水安全PSR模型,应用因子分析法对影响农村饮水安全因素进行主因子分析,并对主要变量影响程度进行剖析。通过访谈和问卷调查,对珠三角农村饮水安全保障绩效进行研判,得出的基本结论是,要系统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必须系统构建农村饮水安全保障机制和运行机制。

关键词 农村饮水安全 因素 政府管制 市场调节 珠三角

一、问题的提出

联合国一项研究报告指出,中国是全球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人均淡水资源世界上排名第110位,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1/4,已被联合国列为13个贫水国家之一(李金平等,2009)。饮水安全问题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制约社会经济发展,并将影响地区稳定与世界和平。

关于饮水安全的定义,不同的研究机构和学者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对饮水安全的概念和内涵作出界定。蔡勇(2008)认为农村饮水安全是指农村居民能够及时、方便地获得足量、洁净、卫生的生活饮用水,并且在经济上能够负担得起。姜开鹏(2009)认为饮水安全具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饮水安全包括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是建立全面的饮用水安全保障体系。狭义的饮水安全,仅指饮用水达到国家生活饮用水标准。本文认为,农村饮水安全是指以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为前提,满足广大农民群众代内与代际间的用水需求,使之能够持续、方便地获取足量且符合水质卫生标准的生活饮用水。

国内学者针对我国饮水安全现状和饮水安全的危害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从不同层面进行经验总结和提出若干解决措施:李仰斌(2005)认为解决农村饮水安全应注意加强饮用水水源点的保护,要有适度规模,以集中供水为主,加强技术指导。(P31)郝华勇(2006)从水资源的角度提出了保障农村饮水安全的水资源管理体系。李雪松等人(2007)提出从农村水利基础设施的供给机制、饮用水安全管理制度、饮水安全工程建设融资体制、饮用水价格制度和饮用水工程的监督管理机制等方面实施创新。郭莉、崔强(2008)认为,需要设定农村安全饮水供给与需求保障机制、饮水安全市场交易机制、饮水安全管理机制多重法律保障机制。赵旭红、刘爱平(2008)则指出将自动化控制系统引入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通过自动化技术手段,提高供水公司的水质安全。赵红燕等(2008)认为要实现农村饮水安全需要加强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搞好供水水质管理,加强水质检测体系建设,建立合理的水价机制,进一步完善落实农村供水优惠政策等。高俊才(2009)认为,需要积极推进城乡统筹供水,逐步提高农村供水技术标准和实际水平,缩小城乡差距,进而实现城乡供水一体化。王韩民(2009)提出要加快建立水资源保护管理体制、农村水利建设投融资稳定增长的长效机制、农村水利建设和管理新机制和水资源生态补偿机制,加快节水型社会建设步伐。

但是从总体来说,我国对农村饮水安全的研究还比较薄弱,研究面较窄,研究角度单一,缺乏完整的理论体系,大多数研究仍停留在具体案例和政策性措施层面。本文研究范围锁定在经济发达、地处“沿海丰水地区”但仍存在“水质性”问题的珠三角农村地区。研究对象定位在“农村饮水安全”。对中国从根本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具有长远的借鉴意义和实践价值。

二、珠三角农村饮水安全结构:PSR模型分析

本文建立珠三角农村饮水安全PSR模型的目的不是对饮水安全现状进行评价,而是对影响农村饮水安全的主导变量进行深入分析,找出主要因素和关键因素,为构建农村饮水安全保障机制提供逻辑依据。根据PSR模型的基本原理,正是在各种压力和反应的综合作用下形成了珠三角农村饮水安全的基本现状,当采取的对策效应大于压力效应时,表现为农村饮水安全水平的提高;反之,当压力效应大于对策效应时,农村饮水安全就会受到威胁,表现为安全水平下降。

1 农村饮水安全PSR模型。建立农村饮水安全PSR模型时,“压力”是指造成农村饮水不安全的水资源状况、人类活动、消费模式、人口数量、经济结构及影响水系统良性运行的其他因素,它是保障农村饮水安全的“负效应”,即造成饮水不安全;“状态”反映农村饮水安全的现实状况,它反映出各种压力因素的影响下形成的饮水安全现状,如当前水质状况、水源状况、供水工程状况以及严峻的饮水安全形势下产生的后果,如供水紧张、水性病的蔓延、水冲突的发生及水生态环境的恶化;“响应”则表明人们针对农村饮水安全现状采取的补救措施,包括水源保护、治污防污、兴建供水工程、适度调整产业结构及制定饮水安全法律、法规等多方面措施,是饮水安全的“正效应”。通过对农村饮水安全的PSR分析,本文提出如图1所示的农村饮水安全PSR概念模型。

(1)压力变量:水资源压力、社会经济压力、水污染压力和供水工程压力共同表征了影响农村饮水安全的压力变量。其中,生活用水及工农业用水形成水资源压力;人口增长与人均收入的提高形成社会经济压力;生活污水及工农业废水的排放形成水污染压力;供水设施的不足形成供水工程压力。(2)状态变量:在压力变量的作用下,形成了农村饮水安全的基本状态,具体包括水资源状态,社会经济状态与饮水安全状态,其中饮水安全状态表征了当前时期的农村饮水安全现状,具体表现为水量、水质、取水方便程度和供水保证率四个方面。压力作用还对水资源状态产生影响,这种影响可以用人均水资源占有量、资源开发利用率、可作为饮用水源的水资源比例表示。需要明确的是当前时期形成的水资源状态同时又可视为影响今后时期饮水安全的压力变量。(3)响应变量:响应变量是农村饮水安全系统的参与人对系统状态作出的反应。饮水安全资金投入、供水工程建设、水源保护与水污染防治及饮水安全法律法规建设与提高饮水安全应急能力共同表征了农村饮水安全响应变量。其中供水工程响应变量同时又可视为评价当前时期饮水安全现状的状态变量,因为自来水等集中式供水工程的普及率对取水方便程度与饮用水水质等饮水安全状态的好坏起决定性作用。

2 珠三角农村饮水安全变量集。造成珠三角农村不安全饮水现状的因素错综复杂,因素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共同造成了珠三角地区资源性缺水、水质性缺水及工程性缺水并存的农村饮水安全形势。在农村饮水安全变量集的基础上,进一步提炼出珠三角农村饮水安全影响因素变量集。

(1)资源因素:水资源条件是制约饮水安全的最基本和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它集中反映了水资源的时空分布、降水的时间分布、地下水源与地表水源的比例、水资源的水文地质条件、水源水质等特征,重点衡量了水资源可用量的大小和水源的水质状况。(2)社会因素:饮水安全是建立在水资源承载力的基础上,社会系统中的人对水资源的消费和社会整体发展水平是影响水资源承载力的关键因素。珠三角地区人口数量的迅速增加,不仅加重了水资源供需负担,而且使得供水工程的供水能力难以满足较高用

水需求。而快速提升的城镇化水平又从多个方面增加了水资源需求量。(3)经济因素:主要反映珠三角地区农村经济状况与发展趋势及当地农民的收入情况。一个地区的经济水平越高。则越有能力改善当地的饮水安全问题。而另一方面,居民收入的提高也影响到对水资源需求的增加,加剧水资源的供需紧张。此外经济因素还体现在当地的产业结构层面,三产业的结构比例可以衡量出当地最大的需水产业,进而大致反映出当地的水质状况。(4)工程因素:主要是指珠三角地区农村供水工程基本状况,反映当地饮水安全基础设施建设情况,通常分散式饮水方式要比集中式饮水方式面临更大的安全风险,也不利于准确掌握农村饮水安全整体水平。(5)水消费因素:由于珠三角的年降水量较大,过境水资源丰富,无论是当地企业还是居民的用水态度、节水意识以及水资源安全常识等可能与国内其他地区会有较大区别。

以上是从五个大的方面分析珠三角农村饮水安全影响因素,而对于各个因素如何作用于珠三角农村饮水以及各因素起作用的重要程度还需对每类因素做细化、量化分解,建立影响因素变量集。本文用于珠三角农村饮水安全影响因素分析的变量主要来源于珠三角农村饮水安全PSR模型的压力变量与响应变量,并加入水资源状态变量(见表1)。

3 珠三角农村饮水安全变量结构。要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必须对珠三角农村饮水安全影响因素深入分析,只有充分挖掘造成目前珠三角农村饮水不安全的问题实质,对症下药,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保障农村饮水安全。因子分析法主要用于找出多因素间的相关性,从而达到降维的目的。本文通过珠三角农村饮水安全影响因素的因子分析得出影响珠三角农村饮水安全的主因子,为解决珠三角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建立农村饮水安全保障机制提供依据。

本文选取珠三角九市(珠海、中山、江门、深圳、东莞、惠州、广州、佛山、肇庆)为分析对象,文中主要数据来自于《2009广东统计年鉴》,通过对珠三角九个城市的供水经营主体(供水公司)的实地调研获得。表2展示的是依据表1的变量集整理出来的珠三角九市2008年相关变量的原始数据。

显然,对农村饮水安全的影响效果而言,表2列出的变量有些具有正的影响效果,即对提高安全保障具有积极意义,例如X3、X9、X10等;而另外的一些变量,例如X4、X8和X12等,对维护饮水安全具有负效果。因此,需对表2中具有正向影响效果的变量进行逆向处理,即对有利于饮水安全的变量通过对原始值取倒数的形式进行反向处理,并通过SPSS13.0对数据进行标准化,结果如表3所示。

依据表3计算的相关系数矩阵以及相关系数矩阵的特征值、方差贡献率、累计方差贡献率分别列在表4和表5中。从表5中可以看出,前2个因子的方差累计贡献率达到82.392%,亦即这两个因子包含了80%以上的信息量,因此选取这2个因子作为主因子基本能够满足分析的需要。

表4是根据表5计算出的主因子载荷矩阵。从中可以看出,主因子1对变量X1、X2、X4、X5、X6、X7、X11、X12、X13具有较高载荷,主因子2对变量X3、X8、X9、X10具有较高载荷。

对应变量集,前者主要与水资源供给、社会经济状况、用水方式或习惯等几类变量密切相关,而后者主要涉及水的质量和供水的工程建设。通过计算珠三角各市在这两个因子上的得分、进而计算出综合因子的分值并进行排序(表7),据此大致可以对珠三角农村饮水安全的影响因素做出一些基本的判断。

第一,总体上看,目前珠三角地区农村饮水安全总体状况并不乐观,其中,肇庆、惠州、江门三市相对较好,而深圳、佛山、东莞、中山市的农村饮水安全隐患较为严重。

第二,在珠三角各市农村饮水安全的保障程度与经济发展水平、人口密度以及水资源供给高度相关。深圳市在主因子1上的得分高达1.95442,表明该市的水资源状况、社会经济发展及传统用水习惯都是造成该市农村饮水不安全的主要因素,这与深圳市水资源稀缺、人口聚集、城乡居民生活水平高、用水需求量大及节水意识差的现实情况相一致。

第三,就经济发展地位与城市化进程而言,广州与深圳存在许多相似处。广州农村饮水安全的保障程度明显优于深圳,除水源供给较为丰富且水源多元化、供水设施建设长期积累等因素影响外,与近期广州通过积极的产业结构调整在改善饮水安全状况方面取得显著成效以及广州投入巨额资金对辖区范围的河涌等水系进行治理不无关系。但是,广州较高的人口密度和城镇化水平的持续提高及相对较差的节水管理措施仍可能成为制约其农村饮水安全的主要因素。

第四,肇庆、江门、惠州三市的农村饮水安全问题相对较轻,这与三市丰富的水资源、相对缓慢的经济发展及较低的人口密度有关,但为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江门、惠州两市需要政府在产业结构调整及供水工程建设方面做出积极的政策引导与资金扶持。

三、珠三角农村饮水安全调查与分析:农户的视角

为进一步对珠三角农村饮水安全做出客观评价,本文通过向珠三角地区九市农村居民发放调查问卷的形式,了解农村用水户对于农村饮水安全状况的切身感受和感性判断。本次调查首先进行了预调研,选取中山市镇村居民作为调研对象,就农村饮水安全的相关问题进行调研分析:然后根据预调研结果分析,重新考虑发放对象及其代表性,修改形成正式的珠三角农村饮水安全调研问卷,以提高问卷调查的信度和效度。本次调研分别从珠三角九市中选择部分乡镇的相关行政村发放调查问卷,共涉及120个乡镇的农村居民。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2700份,回收2500份,其中有效问卷2294份,有效问卷率为91.76%。主要调查结论如下:

1 农村居民对珠三角地区饮用水水量的评价。从调查结果看,近53%的居民认为珠三角地区水资源丰富:但47.35%的居民表示缺水日益明显。对同一个问题出现数量相近但评价截然相反的结果,这个现象的出现有其现实依据。大部分参与调研的农户认为,与全国其他地区比较,珠三角地区年降水量丰富,河流密布,相对而言并不缺水;但与以往的历史时间段比较,近几年由于干旱、污染等原因造成的可用水资源量下降,缺水的情况日益增多。这一结果既说明珠三角地区与历史纵向比较愈来愈缺水的发展趋势。体现目前农村居民对缺水问题的关注和焦虑,同时也说明农村居民存在认识的表面化问题。

农村饮用自来水的居民17.38%选择目前是由村办水厂供水,56.41%选择由镇级以上水厂供水,26.21%的居民并不清楚供水水厂的状况。在水压稳定方面,26.62%的居民表示水压很正常,61.77%的居民选择基本正常,偶尔水压低,有11.61%的居民选择水压偏低,影响生活。供水水量上有30.43%的

人选择水量很稳定,49.09%居民认为平时供水量一般,而供水量不稳定对日常生活造成一定影响的情况达到20.47%。

水压和水量的消费者反映数据与居民对珠三角水量的评价基本一致,即农村地区日常饮水水量并不充足,并不能完全满足居民的需求,在正常的年份下,评价度普遍不高,若遇干旱年份出现人畜饮水水源紧张的情况。生活用水无法保证,社会稳定都会受到一定影响。

2 农村居民对珠三角地区饮用水水质的评价。在消费者对水质关注的问题上,47.05%居民表示高度关注饮用水水质,用水谨慎;42.50%居民表示关注,但没有太在意;只有10%左右居民表示对水质基本不关注。在调查生活中是否受到饮用水水质影响时,59.94%居民表示生活中受到饮用水被污染、咸潮、水质颜色、味道异常等水质问题的影响,有近41%居民表示饮用水曾受到咸潮的影响。

在最安全饮用水水质选择上(图2),只有36.6%居民选择了经过处理的自来水,山泉水、桶装水及难以判断的饮用水比例分别为19.29%、21.06%、23.05%。而不同收入阶层的居民对该问题的选择也体现出不同趋势:收入在1000元以下的居民对不同选择的趋势较为平缓,收入在3000-4000元之间的居民对经过处理的自来水认可度最高,而收入在5000元以上的居民选择山泉水和桶装水的比例高于其他收入群体。在最担心的水质问题选择上,近60%居民选择了水源污染太严重,水厂现有技术不能完全净化:33%居民担心管网老化问题,只有不到8%居民担心咸潮及其他水质问题造成的影响。在调查消费者对村办自来水厂是否有水净化设备问题上,44%居民表示并不清楚,选择有完善设备的居民占18.24%,选择能做简单净化处理的占29.77%,没有水处理设备的为8.64%。调查发现,在发生水质问题时,42.33%的人选择停止使用并向有关部门报告;28.29%的人选择先用一段时间,看是否会变好再决定要不要上报:12.29%的人选择如果问题不大会照常使用;17.10%选择购买桶装水喝。

解决饮水安全问题的首要任务是保证足够的水量和安全的水质,只有达到了国家规定的要求,才能说明该地区饮水是安全的。从以上调查数据可以看出,珠三角农村地区绝大数居民都对饮用水水质问题表示关注,日常用水均在不同程度上受到了污染、咸潮等问题的影响。只有36.7%居民将经过处理的自来水视为最安全饮用水,近90%居民担心水源污染严重,水厂现有技术不能处理以及管网老化导致二次污染等水质问题,说明大部分居民对饮用的自来水水质、水源地污染及技术水平的担忧及不满,但同时只有42.33%的人会第一时间将水质问题上报有关部门,反映出农村居民在维护自身安全饮水权益上的积极性不高。在政府部门对井水或山泉水的检测频率方面,近64%居民选择从未检测过或者多年前做过检测,仅有36.34%居民选择政府每年都进行检测。

饮用水的外观和口感是消费者对饮水水质是否安全最为直观的判断。在外观上,29%居民日常饮用水混浊有杂质、颜色偏黄;在饮用水口感上,3l%居民日常饮用水有腥臭味、苦咸味、消毒水味等异常味道。通过简单的感官就能辨别出水质是否安全的比例达到In以上,考虑到还有很多水质问题是居民无法直观判断的,这意味着实际存在的饮水安全问题高出1/3。

3 农村居民饮用水取用便利性评价。在饮用水便利性上,饮用山泉水或井水的居民中。取水基本不花时间的占27.05%,取水往返时间在10分钟之内的比例为11.36%,超过10分钟的达到60%左右。以上数据反映出饮用山泉水或井水的居民饮水方便程度不达标,造成农村居民在取水上的时间浪费。该部分人员比例较低,不具有普遍性。但在调查区域中,近三年来遭遇过井水干枯或山泉断流而造成的饮水困难居民比例却达到30%。

主要饮用水的选择体现一个地区居民的消费水平和消费习惯,同样也能从不同侧面反映出该地区水质情况。在珠三角地区目前消费者的主要饮用水问题上,53.64%居民用的是自来水;11%用的是山泉水,7%用的是井水,29%买桶装水。虽然一半的居民使用自来水,但桶装水比例明显高于井水和山泉水的总和,这说明居民对未经处理的饮用水信任感不强,很大程度反映出水源地水质的情况。

4 农村居民对水源地污染情况的评价。水源地作为农村饮用水的来源,其保护状况的好与坏直接关系到饮用水水质的安全。调查中发现,大部分水源地没有相应的保护措施,近30%居民表示家庭饮用水水源附近有垃圾场、化工厂、造纸厂、养殖场等污染源,27%居民表示不清楚,只有44%居民表示自己家庭饮用水水源附近没有污染源。通常情况下,水源地的实际污染情况要严重于消费者观察到的状态。

上述调查结论从农村用水户的视角揭示了珠三角农村饮水安全问题的存在和具体表现。当调查居民对目前政府在保障农村饮水安全方面所做工作时,59%居民不清楚政府做了哪些工作,15.67%居民表示不满意,仅有26%左右表示满意。对农村饮水安全保障绩效情况,95%以上农村居民表示水质环境比之前下降很多,但政府和供水企业的安全供水保障措施也加强了很多。但对饮水安全总体满意度较低,这进一步说明珠三角农村饮水安全问题有极大的主观改善空间。

四、结论与政策建议

农村饮水安全保障是一个动态的、持续发展的过程。综上所述,主要结论是珠三角农村饮水安全现状堪忧,水质性缺水和季节性缺水问题突出,问题的关键影响因素是水资源稀缺性和持续性问题。破解珠三角农村饮水安全难题的根本措施是构建农村饮水安全保障机制和运行机制。就如何构建农村饮水安全保障机制及运行机制,提出如下政策建议。

1 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不同层面。宏观层面:国家要加强水资源统一管理,增强水资源配置能力,促进水生态系统修复,提高水资源保障水平,推进水管理体制改革,统一饮水安全保障相关立法,制定农村饮水安全保障公共政策等等。中观层面:流域管理机构和各级地方政府制定相关政策和规章,完善初始水权配置制度,推进区域统一供水,加大防污治污的协调和惩治力度。具体还包括推进水资源开发利用一体化、水资源节约保护一体化、水资源调度管理一体化等等。微观层面:政府水务监管部门和水务运营主体推进水务企业市场化改革和水价改革,提高市场竞争力。激活企业运营活力,保障制水日常运营安全;加强成本控制,提高运营效益;加强水质检测检验,保障终端水质安全;建立应急保障机制。确保饮水应急安全等等。

2 从技术到管理等层面。对于饮水安全保障理论方面的研究,中国显得很缺乏,国外也不充分,应该鼓励此方面的理论和应用研究,比如饮水安全的科学评价、区域饮水安全问题的比较研究、不同缺水类型的比较研究、饮水安全保障机制的具体应用研究等。从技术来看:饮用水净化技术、深度处理技术、水质预警技术、产销差率控制技术等等属于饮水安全的技术层面,应有系统的支持体系。从管理方面,水资源规划、流域统一管理、政府水管部门的管理模式、水务企业的管理体系建设管理等等都应该有相应的措施。

3 从农村饮水安全保障机制的构建、运行到绩效评估。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的根本措施是构建农村饮水安全保障机制和运行机制,首先是全面系统构建保障机制,其次是保证机制的有效运行,再次是对机制运行情况进行绩效评估,最终目标是问题的解决,实现并保证持续有效的饮水安全。建议政府水管职能部门和水务运营主体能形成一套评估机制来衡量饮水安全保障的成效。只有有效的绩效评估机制才能保证农村饮水安全保障机制运行的闭环,才能检验保障机制是否真正起到实际的效果。

责任编辑:黄振荣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范文第6篇

摘要:众所周知,农村是我国广大区域的重大组成部分,农村由于受到科技、政策、技术以及区域限制等方面的原因,广大的农村发展存在着很多的问题。举例来讲,农村饮水安全问题便是一个重大的问题,直接关系到广大村民的健康饮水及生活保障。尽管国家在农村饮水安全方面取得了重大的进展,也取得了较大的业绩,但是在实际的饮水安全处理方面,还是存在着很多的问题。本文主要研究农村饮水安全现状和存在问题,探讨农村饮水安全解决策略,希望可以为广大农村在饮水安全处理方面提供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农村;饮水安全;现状;解决对策;研究

近些年来,伴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环境问题越来越严重,尤其是饮水问题,越来越成为当前新农村建设的重要问题,饮水问题直接关系到村民的身体健康,直接关系到广大村民的生活质量。对于广大的农村村民来讲,饮水安全是最基本的需求。我国是地域广大的发展中国家,最新数据统计,当前我国仍有5亿人生活在农村,因此,饮水安全作为基本安全,需要引起广大部门的关注。本文旨在研究农村饮水安全现状和存在问题,探讨农村饮水安全解决策略,希望可以为广大农村在饮水安全处理方面提供可行性思路。

1 农村饮水安全现状及存在问题

笔者经过多年的工作实践经验,加上对于农村饮水安全问题的调研与深入观察,认为当前我国农村建设及环保现状下,农村饮水安全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农村饮水管理弱化。为了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我国大部分农村地区都建立了农村集中供水工程,这些工程的建设,确实起到了不少作用,但是在农村集中供水工程管理方面,由于受到用户分散因素的影响,造成管路渗漏损失监管的力度过大,农村集中供水工程出现问题不好处理。

(2)农村饮水安全意识问题。广大的农村地区,农民朋友们综合素质较低,对于安全卫生保卫方面意识不是很强,对于饮水安全方面也存在知识欠缺。在农村,普遍存在着这种现象,农民直接饮用没有经过处理过的天然水,而且对于水质达标与否没有正确的认知,更不知道非达标饮水对于人体的伤害。

(3)饮水安全技术不足。关于农村饮水技术问题,是当前我国广大的农村地区遇到的普遍性问题,农村饮水技术问题所涉及的因素是很多的,包括水质检测技术、饮水管理技术、工程维修技术等等,但是由于财政支持力度不够,人才缺乏人才队伍不完善,一旦出现水质技术性问题,很难在短时间内进行解决。

(4)饮水监管力度不够。关于我国农村地区的饮水安全问题,我国有着严格的饮水安全监测标准,但是由于饮水安全监测标准与实际执行存在偏差,饮水监管不到位,饮水安全还是存在的。另外,一些偏远地区的农村饮水水质检测工作刚刚起步,如何更好的进行饮水安全管理及水质检测,如何做好水源地及用水安全,还需要相关部门做好长足的准备,还需要很多问题需要解决。

2 农村饮水安全问题解决措施

2.1 加强水源地保护,进行水环境改善

水源地是一个区域居民供水的源头,如果水源地保护不好的话,那么周边居民用水会出现很多问题。而且农村不同于城市,农村地区的水资源水质有些存在问题,作为政府管理部门,需要想尽一切办法提高水源地水质。为此,修建水库保护好农村地区的水质资源,成为当前农村政府部门的重要手段。另外,除了基本的修建水库外,建立水利工程设施,加强对于水源地的保护与管理,才可以将危害到水源地水质的问题解决掉。尤其是对于农村的垃圾处理上,很多地区将垃圾进行随意丢弃直接影响到水源地水质,甚至对于周边的生态环境造成影响。对于农村生活垃圾的处理上,农村地区可以大规模推广沼气池,同时对于农村地区的垃圾及厕所进行改造并进行分类处理。此外,农村政府干部及环保部门加强对于环境保护的宣传与知识普及,在农民进行田地农耕或者是施肥中,要科学合理的使用化肥农药,这些化肥农药对于当地水资源的影响是极大的,通过科学的引导及环保知识的宣传,使得农村地区的水源地得到文明、合理的保护与利用。

2.2 农村饮水全面统筹,合理规划分步实施

农村饮水安全是一个大问题,饮水安全与水源条件、地形条件以及交通运输等各方面的条件紧密相连,因此,对于农村饮水安全的管理,需要做到统筹兼顾,通过合理布局与规划,提高农村水资源的利用效率与水平。关于农村饮水安全的总体建设思路是:高水平、高标准管理与建设,实现城镇供水一体化,实现农村与城市供水的互通,解决地区性缺水。对于城市来讲,必要的情况下,可以对于周边的农村与郊区进行救济,通过城市自来水网,实现农村与城市管道的延伸,使得农村缺水地区可以得到城市的水资源的供给。

2.3 提高农村饮水安全意识,抓好安全管理工作

进入21世纪后,农村飲水安全问题一直是国家和各地政府关注的重大农村民生问题。各地政府及环保卫生部门积极影响国家号召,积极进行农村饮水安全宣传与管理工作。但是,在实际的农村饮水安全管理及宣传方面,还是存在着很多问题,比如宣传力度不够,农民群众不积极配合,只有口头宣传没有实际执行等问题。因此,作为各地政府及环保卫生部门,需要更加积极的相应国家相关政策和指导,根据各地区的实际情况,制定出较为科学合理完善的方针和政策,尤其是要加强农村饮水工程方面的建设,领导干部要率先带头,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建立起完善的农村饮水安全管理体系,促进农村饮水安全问题的有效解决。

2.4 多渠道筹集资金,加强工程管理

为确保供水工程的顺利实施,还应当不断扩宽投资渠道,运用多渠道共同解决工程资金问题,为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打下基础。在实际的建设中,可以采取政府扶持和群众投资相结合的方式筹措资金,并合理利用国债进行资金筹措,必要情况下还可以运用转让、股份制、出租和招商引资等多种途径筹集资金,有效解决工程建设的資金问题。在农村地区的供水工程建成之后,如何管理也是一项重要的问题。

3 总结

综上所述,近些年来伴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尤其是产业化、城镇化以及商业化的发展,我国广大的农村地区基本上都迈入了新的发展时期。经济的快速发展取得了重大的突破,可是却给农村的资源、环境问题造车了很大程度的破坏。尤其是农村饮水问题,农村饮用水安全问题是十分重要的问题,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关系到和谐社会的构建,更加关系到国家的稳定与团结,只有全社会共同努力,从政策上、法律上等多方面,采取不同的措施,才能保障农村饮用水安全。

参考文献:

[1]李长权.农村饮水安全现状分析及解决对策[J].中国卫生产业,2015(15):175.

[2]罗明维.现阶段农村饮水安全现状分析及解决对策研究[J].河南科技,2014(11):233.

[3]王小斌,种小莉.农村饮水安全现状分析及解决对策[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13):155.

[4]市政协农业委员会.我市农村安全饮水现状及解决存在问题的对策[N].新乡日报,2008-05-10(002).

(作者单位:河北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

上一篇:你得撑一把油纸伞范文下一篇:农村禁毒防艾工作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