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教学法论文范文

2023-09-16

创新教学法论文范文第1篇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核心素养将成为教育行业的必然趋势,也为我国的高中政治教学指明了方向,在学习的过程中,摒弃了传统的教学观念,这样不仅仅是为了考试,同时还可以对课外知识进行一定的拓展。让学生通过对政治的学习,对生活有一个更加深刻的认识,同时,也可以将在政治课堂中学习到的知识,灵活地运用到生活中,为生活增加理论指导。因为学生对于学习的需求越来越大,所以老师为了满足学生的需求,要对教学环节进行精心的设计,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将核心素养与政治进行有效的融合,这样可以最大程度地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后续的学习奠定基础。本文就高中的政治教学展开论述,探究其在核心素养的背景下,对教学模式进行创新的有效路径。

【关键词】学科核心素养高中政治教学创新路径思考

政治是从小学到大学必修的一门课程,其产生的影响让我们一生受益,在学校中开展政治课程的教学,目的就是为了帮助学生养成一个良好的价值观念,为后续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在政治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会接触到从古至今的政治大事,因为内容比较繁多,所以学生学习起来就会比较枯燥,再加上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学生便不会对政治有太多的学习兴趣。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对于人才有了更高的要求,学生不仅要拥有高水平的技能,同时在思想方面也要作出正确的认识。从而为自己的行为奠定更加牢固的理论指导,所以在开展政治教学时,老师要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库,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个性化教学,从而让学生始终保持着饱满的状态,进行知识的获取。同时老师还要注重实践活动对学生的影响,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对政治的学习有一个更加深刻的认识,在联系生活的同时,提高自己的道德素养,从而为社会的发展奠定良好的思想指导。

一、增加学生对政治教育的认同感

为了可以更好地发展素质教育,老師在对政治知识进行传授时,一定要增加学生对于政治教育的认同感,在平时的课堂中,老师要对历史上的事情做到实事求是,将这些优秀的事迹灵活地运用在课堂中,让学生对政治有一个更加深刻的理解。同时,老师为了提高学生的认同感,也可以将我国的伟人故事作为辅助知识,从而让学生对社会的发展历程,有一个更加清晰的认识。比如老师可以通过不同年代的房屋,让学生从中理解到,随着社会的变迁,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的提高中。通过播放我国从古至今发展的视频,让学生见识到我国的发展速度,并让其明确科技强国和教育强国的重要意义,我国只有在党的正确指导下,才会有一个更加显著的进步,在国际的舞台上才会占据一个重要的地位,从而使中国走向世界。其次,学生也可以在历史的变迁中认识到改革开放对于我国的积极影响,使其意识到学习政治的重要意义,只有一个正确的思想,才会对自己的行为指引出正确的方向。最后,老师要将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按照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学内容进行精彩的设计,让其通过老师的讲解,增加对政治的认同感,从而为自己的行为作出正确的思想引导,比如老师在讲解社会主义时,可以让学生先通过自己的理解进行知识的梳理,在自己的不断探索中,发现社会发展的规律,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政治教育的认识,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探究能力,从而为后续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从而为教学开展奠定基础

在政治的教学中,老师可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精神,从而为政治学习奠定良好的思想基础,因为老师只有为学生营造出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学生才会积极地投入到政治课堂中,从而将自己最大的优势发挥出来。同时,在教学的过程中,老师要打破传统的思维模式,以科学合理的精神对学生进行知识的讲解,比如在讲解民主选择时,老师可以为学生举办一场听证会,通过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从而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民主决策对于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通过有趣的活动,使得学生可以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政治课堂中,从而收获到更多的知识。其次,老师为了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在讲解政治知识时,也可以适当地加入科学知识,让学生在不断的学习中,提高自己的科学素养,从而帮助其对政治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同时,老师也可以在课堂中,通过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一定程度的了解,做出政治专题的教学环节,这样将社会上发展的政治问题引入课堂,让学生通过不断的思考,从而对社会的形式有一个初步的认识,这样学生在遇到政治问题时,便会通过自己的理解能力,对其作出正确的分析。比如,老师可以将如何对传统文化进行传承的问题引入课堂,把这个问题作为学生的课下作业,让学生通过对课外资源的收集,对如何继承形成一个自己的见解,随着城市的不断规划,我国既要保证经济的发展,也要对传统文化进行一定的保留,将标志性的建筑作为城市发展的特色进行大力的宣传,并制定出相应的保护措施以及实行方案,对人们的行为进行积极的引导。通过这种引入问题的教学模式,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探索能力,还可以让学生在不断的学习中,增加对政治的认识,从而提高政治课堂的教学质量,为学生的发展奠定思想基础。

三、提高学生的法治意识,开拓创新的路径

随着法治社会的进程,老师不仅要对法律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同时还要在教学中,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为学生做好榜样的力量。在现实生活中,老师要通过自己的一言一行,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使学生在面对某种事情时,可以在法律的层面上,对问题展开深层次的思考,从而做出正确的选择。在政治教学的过程中,老师要将政治知识与法律意识进行有效的融合,让学生在对政治问题进行思考时,学会用法律意识进行自我权益的维护,这样才可以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从而为政治教学开拓出新的路径。其次,在政治教学中,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老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内容的设计,同时要将法治意识贯彻到整体的课堂中。比如老师在进行知识讲解的时候,为了学生有一个更加清楚的认知,老师首先要为学生营造出一个事件的情景,通过对不同角色的认知,让学生在法律社会下,对人民服务的重要意义有一个更加深层次的理解,这样在后续的学习中,不仅可以对问题做出更深层次的分析,也可以思考出更有利的实施策略,从而在核心素养的背景下,拥有法律意识和政治意识两大基础意识,为成为社会的新型人才奠定良好的基础。

四、开展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

为了可以让学生更加重视政治教育,在平时的课堂中,老师要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地调动起来,让其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课堂,从而收获到更多的政治知识。在学习的过程中,老师也可以将自身的情感与学生的情感进行高度的融合,增加其对政治知识的认同感,比如,老师可以通过爱国人士的伟大故事,让学生明白世界和平的重要意义,随着社会的发展,要杜绝战争的侵害,同时,也要明白我们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这样不仅使学生更加清楚地认识到我国的发展历程,老师也可以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比如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老师可以将网络技术融入到政治课堂中,通过多媒体播放视频片段,增加学生的爱国之情,同时使学生认识到幸福生活是建立在国家富强的基础上,只有不断提高我国的综合实力,才会有更高质量的生活水平。利用多媒体技术,不仅可以增加政治知识的趣味性,同时,也可以让知识更加直观地展现在学生的面前,从而激发出学生更多的学习兴趣。其次,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老师要在不断的实践过程中,改变自身的教学观念,从而对学生做出正确的引导,使学生更加积极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比如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老师可以让学生走出校园,对城市中的特色文化进行体会,从而增加自身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使得学生在不断的探索中,认识到对保护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从而养成良好的责任意识,也为后续的政治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五、结束语

在科学素养的背景下,政治教学将迎来一个全新的改变,不仅要对政治知识进行讲解,同时,还要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以及核心素养水平,这样才可以更加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在实际讲解知识的过程中,老师要将法治意识以及科学精神融入到政治知识的讲解中,让学生增加对政治教育的认同感,从而激发出更多的学习兴趣,为提高政治学习水平奠定基础。同时,老师要对政治教材进行深层次的研读,通过对重点知识的掌握,为学生设计出一个科学合理的教学环节,在核心素养的指引下,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对政治有一个更加深层次的认知,这样不仅可以学习到更多的知识,也可以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顾小林.学科核心素养视角下的高中政治教學策略[J].求知导刊,2019(44)

[2]赵松.营造适宜的教学空间——浅谈培养高中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方法[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0(1)

[3]李宏成.“小课堂,大社会”——探索社会调查对高中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形成的价值研究[J].考试周刊, 2020(26)

[4]杨枫.高中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教学案例选择运用[J].课程教育研究,2020(11)

[5]顾玉和.“以人为本”理念在高中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培养中的运用探索[J].教育界,2020(42)

创新教学法论文范文第2篇

1 课程结构创新

应试教育认为抓学科学习才是课程突出, 抓应考科目才是抓教学, 弊病就在于忽视了创新精神的开发。改革课程结构, 首先应强调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学校诸多的功能中都应体现育人的功能。从这一点出发, 课程结构的板块化, 应成为课程结构创新的基本趋势。必修课、选修课、活动课、特定课、实践课等都可成为课程结构创新的有效途径。因此, 无论是哪种类型的课程结构, 都应以加强学生的主体性、全面性、基础性、多样性、发展性、创新性为主要方向。使其成为素质教育的创新精神的“生长点”。

2 教材创新

改革落后于社会和时代发展的教材体系, 建立使学生认识和把握未来发展的知识体系和活动体系。教材内容要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体现主体性, 发展丰富的个性根据不同年龄学生的水平和需要体现针对性。同时要及时反映人类最文明成果, 为学生思考、探索、发现和创新提供最大的空间。还要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突出实践性, 便于学生的操作和活动, 培养实践能力。

3 教学方法创新

实施以创新为主题的素质教育, 除了改革课程结构外, 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推陈出新也是非常重要的, 教师要为培养学生的创造性而教是教法创新的根本宗旨。创造性从一个侧面可体现为三种能力, 即独立思考能力, 丰富想象能力, 独立动手实践能力。这些能力的形成, 需要转变传统的教学方法, 从学生的被动学习, 转变为主动学习, 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 并使其学会思考, 学会创造。努力构建以学习者为中心, 以学生自主活动为基础的新型教学过程, 大力推进教学活动由教向学的转变, 使教学活动真正建立在学生自主活动, 主动探索的基础上, 进而形成有利于学生主体精神、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健康发展的宽松的教学环境和教学体系。同时, 还要积极创造条件, 加快教学手段现代化和进程, 引进先进的教学媒体手段, 注重网络, 多媒体等对课堂教学多方面的影响。

4 实践创新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教育问题, 学校必须给学生实践的条件, 提供实践活动的广阔空间让他们勇于、勤于和乐于实践, 在活动中有效地开发创造潜能。首先, 在教学活动中多采用直观教具, 重视和改进演示实验, 调动学生多种器官参与教学活动, 促进学生的智力活动。其次, 通过劳动课等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实践能力, 通过劳技课掌握某些生产工具的使用和维护技能, 了解现代化生产的一般过程, 获得现代工农业生产的知识技能。同时, 使学生的智力和体力得到和谐发展, 还可以提高就业能力。事实说明, 劳技课有利于贯彻教劳结合的方针, 是提高学生创造实践能力的重要和必要的途径。第三, 积极引导学生参与社会实践, 让学生通过与社会的广泛接触, 进一步了解社会, 培养社会责任感和社会服务能力, 树立振兴中华而努力学习的坚定信念, 这是创造的强大精神支柱。有了这个支柱, 创造才能明确方向, 才会有锲而不舍的进取意识, 才能激励青年学生不畏艰辛地从事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性实践活动, 为国家的科技创新工程提供坚实的基础人才保证。

5 活动课创新

活动课是创新教育的有效载体和突破口, 是学生施展创造力的广阔空间。应试教育只注重课堂知识教学, 忽视学生课外活动能力的培养, 而创新教育的着眼点恰恰要通过活动课来体现。学校教育应当在开发活动课上标新立异, 要针对学生不同的个性特长, 开设学科类、艺术类、体育类、科技类、劳技类等活动课, 让每个学生能找到自己的兴趣归宿, 提供自由创造的空间, 其效果不仅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发展特性特长, 而且使创造性能力得到提高。活动是智能的摇篮, 是创造的襁褓, 是增长才干的广阔天地, 让学生形成创造型个性, 就绝不能将活动课异化为课堂教育学, 并做到校内与校外的统一, 分散与集中的统一, 科技活动与社会活动的统一, 使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得到发展, 点燃创新意识的火花。

6 个性教育创新

学生的个性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开展创新教育, 就必须重视学生个性的发展, 强调个性教育。个性教育对教育而言, 是重视因材施教;对学生而言是鼓励各有所长、各显神通。个性差异是开发的潜能, 是创造性发展的依据。没有个性就谈不上共性, 没有个性也就难以培养创造性。所以, 教育者应当把个性作为一种创新的资源来开发, 尤其抛弃“差生”概念, 让学生始终保持良好的自导和自信, 挖掘每个学生的创造潜能, 给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创造宽松的环境。所以, 只有真正认识个性品质是人的潜能所在, 是创造力的资源, 教育者才能卓有成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

实施创新教育, 教育观念要创新, 教学要创新, 教材要创新, 教学方法要新, 教学方式也要创新, 使其形成一种全新的创造教育, 奏响素质教育的主旋律。创造是一个民族的灵魂, 我们要千方百计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提高学生创新能力。我们只有在创新教育上不断突破, 创新人才才能层出不穷, 中华民族在即将到来的知识经济时代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摘要:教育创新体系中, 教学体系的创新是最重要、最基础的创新, 只有突破陈旧思想观念和教学模式, 构建教学创新的新体系, 才能用更加科学的创新理论指导和改革教育教学。

创新教学法论文范文第3篇

摘要:在教学过程中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教学活动以学生的学习为本,为学生的学习服务,才能够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有自我发现、自我探索的时空,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关键词:语文;学法;创新

一 互动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造个性,则包括独立性、自信心、好奇心、冒险敢为、幻想、敏感性等。在教学实践中,组织互动学习的方式是引导学生发散性思维,激发学生的创造个性的有效途径,即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建立以学习小组为主要形式的教学组织形式。

由于每个学生的发展水平、思维类型、生活环境、兴趣爱好的差异,对于同一事物有不同的理解。这些理解就好像是围绕着一个中心问题而四面八方产生的辐射,可以对每个学生的认知产生一定影响。作为学习主体的个体,可以通过与别人的交流,产生思维的撞击,从中能够广泛地搜集与这一中心问题相关的各种感性材料、思想和观点,从而不断地开拓自己的思路。同时又可以通过自身的分析、判断去处理相关的信息,并形成独特的发现或见解。每个学生在展示自己的学习过程的同时,就是在从事自我学习的创造活动,而这种互动式的学习方式就像是一座立交桥,通过动态的活动为学生的创造性注入活力,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造个性。

由于小学生年龄小,自主能力较差,采取互动的学习形式时,要求教师精心组织。指导小组成员采取合适的讨论、交流方式,避免学生在互相争执或推诿中浪费学习时间。在小组活动中采取轮流制,避免个别学生独占时间,让每个学生都有表达的机会。在分组讨论时,要注意问题本身的讨论价值,避免讨论流于形式。在相互交流时,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听其他同学的发言,并从中鉴别哪些看法与自己的相同,哪些与自己的不同,避免交流时过多的内容雷同,影响讨论的实效。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还要善于捕捉个别学生的创见,随时就学生的发言提出自己的看法,将讨论引向深入,激发更多的学生去发现新的问题,形成新的创见。同时,还要注意运用调控手段,培养学生坚持真理的良好品质,既要敢于发表自己的创见,又要善于修正自己的误见,听进别人的意见,保证学生的创新能力沿着健康的轨道发展。

二 交还自主权,提供学生创新的时空

教学活动是师生双边的活动。然而在过去传统的教学活动中,无论是教学目标的确立,还是教学过程的设计,都是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学生的学习活动实际上是被老师牵着走,是一种被动的学习,学生的创造性就无从谈起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教学活动以学生的学习为本,为学生的学习服务,才能够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有自我发现、自我探索的时空,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因此,我在进行语文学法指导的课堂教学实践中,在确定教学目标时,就把学生的质疑问難作为师生学习定向的重要手段。师生共同制定教学目标,让学生提出自己的学习需求,以此作为确定教学内容的依据。这样,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得到了确立,课堂学习的内容是学生的自我需要,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就强。在学习方式、方法的选择上,要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特别要创造一些让学生自主选择的条件,如提出“这段话你准备怎么读”“学习这篇课文时,你想提醒大家注意些什么”这类的问题,让学生在选择学习方法、交流学习情况、展示学习思路的过程中去独立思考、独立发现。

另外,在练习的层次上也应该让学生自主选择,在设计练习题时,根据教学目标分析新知识与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相关程度,设计出利于学生创造思维的题目,让学生根据自身的层次去选择、去创造。

三 转换角色,挖掘学生创新的潜质

心理学家研究证明,在教学内容相同的情况下,教学方法生动程度不同,对学生学习的吸引力就不同。因此,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注意经常变换新颖的教学方法。由于学生善于模仿,喜欢表现,在教学中教师常常运用转换学习角色的方法,满足学生的新鲜感和表现欲,从而挖掘学生创新潜质。转换学习角色有以下方法:

1. 转换师生之间的角色。

这种方法往往是教师创设某种疑问,让学生帮助解决的方法。或学生提出疑问,让教师解决的方法。这样做能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学生在“帮助”老师弄清疑问的过程中,更增添了探索的欲望和信心。

2.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角色转换。

在学习活动中,学生与学生本来是平等的,但是当某些学生的角色发生变化,成为其他学生学习的表率时,则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发挥其创造的潜质。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某个学生的学习方法很好,教师就可以让他当小老师去教其他的同学学习;如谁的课文朗读得好,就可以请他范读;如果谁理解得深刻,就请他来表演。这样在学习中角色不断地转换,能够唤起学生积极上进的心理,调动学生内在的动因,不断探索知识,不断完善自我,不断挖掘创新的潜质。

3.学生与学习内容中的角色转换。

语文教材中的作品往往凝聚着作家的灵感、激情和思想,丰富多彩的人物形象及多元化的角色,为学生展现了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在教学活动中让学生从学习的角色,转换为文中的角色,让他们与这些角色同喜同悲。如分角色朗读、分角色表演的的方法,常问的“假如你是某个角色,你会怎么想,怎么做”之类的问题,都是在帮助学生与教学内容中的角色互换。这样,学生内在的情感与文中的角色形成共鸣,文中角色的思想在学生的再创造中得到延伸,学生学习语文的时空得到了拓展,学生创新的潜质也可以发挥。

创新教学法论文范文第4篇

【摘要】中学生需要有强健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才能面对无形的学习压力和社会压力,因此为了锻炼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素质,要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融入体育课堂之中。沉闷、单一式的体育教学已经很难与新性社会相适应,所以只有不断变化发展着创新式的体育教学才能培养出综合能力强的学生。

【关键词】创新 ; 比赛 ; 自主性

创新有多种方式。同一内容,改变形式是一种创新,同一形式,改变内容也是一种创新。创新是一种促使事物不断发展的方式,只有坚持创新,才能持续不断地进步,教育也是一样。中学教育的对象是十一、二岁的青少年,他们的心智尚未成熟,需要德智体美劳的全面教导与发展。所以中学的体育教学不能停留在以往的教学模式和框架之中,应该不断地改善,适应社会大环境的改变,这样才能带给学生更好的学习体验和发展。

一、创新的教育思想

1.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的统一

在传统的教学观念中,中学体育教学的目的在于增强学生的体质,让学生掌握体育项目的简单技巧,而往往会忽略对学生心理健康层面的培养。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体育的项目的同时,不能忽略对学生心理承受能力和社会交流能力的培养。因为学生在学习中常常要面对无形的学习压力和升学压力,将来走入社会更要面临竞争激烈、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所以强健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一个人才所必备的。因此作为教师,要注重学生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的同步发展,对学生加以引导、鼓励,提高他们对学习的自信心。

2.接收学生对课堂的反馈和意见

教育应该是施与受的过程、是一种互动性极强的行为,教师传授知识给学生固然是重要的,但是从学生身上得到反馈才是最重要的。传统的体育教学往往太过突出教师在体育课上的核心地位,忽视了学生,其实学生才是体育课的主体。教师应该在教学的过程中加强与学生的互动,接收他们对课堂学习的知识反馈和对课堂内容或形式创新的建议,从而了解教学效果和改进教育方式。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自主性和判断能力,更能提高课堂教育的有效性。

二、创新的教育目标

1.从了解体育逐渐过渡到喜爱体育

体育教学中有多样化的运动项目,例如足球、篮球、羽毛球、跳高、跳远等,这些体育项目不仅是喜爱体育者的生活爱好,更是国际上的体育竞技项目。教师在教学中应该要注重培养学生对体育项目的喜爱,可以适当增加一些室内的课堂,带领学生一同观看国际赛事。例如足球世界杯、篮球的MBA赛事或者奥运会上的精彩比赛等。学生在观看比赛的过程中可以领略到体育竞技的风采,有助于提高他们对运动项目的兴趣和喜爱。教师要引导学生了解这些运动项目,向学生讲解不同运动项目所要注意的事项和技巧,注重体育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的结合。还可以适当地举行一些小的项目比赛,让学生感受体育所带来的紧张感和荣誉感。

2.学会团结协作的体育精神

竞争与合作是一对矛盾的双胞胎,学会与他人共同竞争、协同合作,才能促使自己不断地进步。在中学体育的课堂上,教师要让学生们体会到合作与竞争的意义,学会比赛第二、友谊第一的竞技精神。因为良好的合作精神能够促进学生与他人的交流,使他们将来更好地适应不同的环境,而适当的竞争压力则可以促使学生不断完善自我、不断地进步,而不是固步自封。

三、创新的教育模式

1.对体育课堂进行分类

中学的体育课应该进行项目的分类,例如分成男子篮球、女子篮球、男子足球、女子足球等项目,然后学生可以按自己的喜好自主地选择体育课。对体育课分类的好处之一在于合理地分配了教学资源。由于是不同的项目,器材和场地的缺失问题得到解决,每个教师也能专心地辅导学生进行特定的体育训练。另一个好处在于增强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由于体育课是学生自主选择的,他们自然会对自己所选项目有一定的兴趣和想法,这样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得到的反馈会增多,学生也能获得更多自己感兴趣的体育知识。

2.举办多样化的项目比赛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自由分组,分组人数视项目而定,要确保所有学生都有参与分组。然后在传授了体育器材的使用或体育项目的技巧后,可以进行项目比赛的说明。例如在足球班,可以进行二人三足的比赛,把全班同学分成两两一组,然后每5组同学进行一轮比赛,选出每轮比赛的冠军,最后进入决赛。决赛结束后,排名前三名的小组可以获得教师准备的小礼物和体育课的加分。这种性质的比赛不仅有助于脚力的提高,更能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发展。而羽毛球班则可以进行淘汰制的羽毛球赛,每个小组之间进行比赛,最后选出前三强给予奖励。教师在比赛的过程中要设定好比赛的顺序、加强对学生的指导、鼓励他们积极地参与比赛。项目比赛的意义在于提高学生对体育的学习热情,让他们在比赛中领略体育的魅力,学会团结、学会竞争。

3.鼓励学生进行创新改革

既然学生是教育的主体,那么学生也应当有提供创新建议的权利。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机会,让每个学生都担任一次体育课代表。在课程开始前,体育课代表可向教师说明自己对今日课程的建议,或者说明自己所策划的游戏或者比赛。

例如在篮球班上,课代表可以提出举行篮球障碍赛。首先在空旷的篮球场上摆好凳子、皮球、竹筐作为障碍,劃定一个起点和终点,然后告诉学生们比赛的规则(像带球绕场地两圈、带球不碰倒竹筐之类的规则)以及评分标准。最后可以评选出在限定时间内做得最快最好的学生给予加分和奖励。

教师对课代表提出的建议应当认真聆听、适当地采纳并将活动运用到课程中。课堂结束后,教师也应当询问课代表对课堂的意见和效果。这样做的好处就是使学生处于受重视的地位,当他们的建议得到采纳后,自然会促使他们在日后的课堂上更加活跃和反馈更多的信息给教师。既提高了学生课前课后的学习热情,也增进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情谊,更能使体育课堂处于不断的创新发展之中。

中学体育教学的目标应是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学习热情,因此只有不断地创新发展,才能培养出适应新时期社会发展的综合性人才。

参考文献

[1]陈兴.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0

[2]宋红胜.浅谈中学体育教学中的情感教育[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0

创新教学法论文范文第5篇

摘 要: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变化,利用网络进行教育也逐渐被我们接受,并带来了很可观的教学效果。在目前这种形势下,中学生面对的是一个信息飞速发展的时代,大量的信息可以通过各种传播媒介进入到校园之中,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历史教学,是顺应时代发展,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手段。

关键词:信息技术;中学;历史教学;创新对策

当前的中学生面对的是一个飞速发展的信息时代,大量的信息通过各种传播媒体进入校园,它不仅会改变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而且也会改变人们的思维和学习方式。信息技术教育与历史学科整合就是将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工具和手段渗透到历史学科之中去,以历史学科的学习过程为载体,达到更好地掌握信息技术以及培养学生信息素养和综合能力的目的。

一、中学历史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教学优势

(一)让学生能够在第一时间了解到最新的历史信息

使学生对我国的历史发展进行深入的了解是历史教学的主要目的。过去的历史教学资源有限,历史信息存在一定的延时性,很多学生不能及时的更新历史信息。而在历史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可以在网上搜索历史信息,关注最新的教学动态,让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历史知识不断更新,使他们能够在第一时间了解到历史信息,保证历史信息的时效性。

(二)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效率

历史可以说是一个演变的过程,而在过去的历史教学中学生无法想象到整个历史发展过程,因此历史教学有效性不高。而在历史教学中融入了信息技术,通过制作教学课件,包括:音乐、图片、视频等。通过这些教学课件使历史画面更加直观的呈现在学生面前,让抽象、枯燥的历史内容变得生动和丰富。不仅如此,利用信息技术还可以把几百年前的历史故事以动态的形式表达出来,为课堂增添了趣味性,学生加深了对历史知识的记忆,相关历史内容掌握的更加牢固,在开拓学生视野的同时又提升了历史课堂教学效率。

二、中学历史教学中信息技术的主要运用

(一)多媒體教学

传统中学历史教学中对于历史图片的讲解主要是通过教师的口述以及挂图的使用,形式单调,对于历史知识的整合有所欠缺。而在历史教学中应用了多媒体技术,可以很好的改变传统教学的不足。多媒体教学就是利用音频、视频等方式将无声、枯燥的文字转换成历史情节,以此让历史知识更加生动形象。这种教学方式能使不能复现的历史故事呈现在学生眼前,让复杂的知识变得简单,减轻学生学习的难度,找回学生对于历史学习的自信,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另外,老师通过课件,为学生提供了必要的画面,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和自主分析的能力。

(二)网络教学

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可以称得上是本世纪的最大成就之一,网络的出现以及发展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变,人们可以通过网络找到各种信息,并在相关的网站上开展讨论等等,这种方式可以给予学生一定的言论自由,让他们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师可以利用网络技术来展示教学的内容,学生可以借此平台在线与教师交流,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难,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近期,网上课堂也逐渐成为一种热潮,学生在学校接受到的课堂教学是很有限的,但网络资源却是无限的,网上课堂可以突破时间和空间的局限,实现远距离教学,让学生随时可以进行课堂教学,这不仅延长了学生课堂教学的时间,同时也可以弥补他们在校期间知识学习过程中的不足,双管齐下,保证教学质量。

三、现代信息技术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应用的创新对策

(一)采取多样化教学手段

虽然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应用计算机技术有诸多的优势,但是如果没有把握好应用程度和技巧,会导致适得其反的结果,因此教师应该根据教学经验,不断的创新信息技术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应用对策,以提高历史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能过分依赖信息技术,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科学的对其进行应用。如果教师长时间的只应用计算机教学,学生也会因此失去新鲜感,对于历史兴趣也会随之下降。只有将多种方法结合起来,取长补短,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如在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时,教师同样可以选择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等作为辅助教学手段,这样才能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时常感到新鲜感。

(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在历史教学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最主要的目的就是通过多媒体生动形象的特点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造力,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课堂主体作用。因此,教师要积极鼓励学生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同时明确自己在课堂中的角色,为学生留出自主学习的时间,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引导作用是非常关键的。除此之外,教师还要注意在课堂上给学生留出自主学习的时间,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通过自己的理解和分析来吸收所学的知识。

四、结束语

总之,当下信息化教学在不断推动中学历史教学的发展,但它只是中学历史教学中的一种辅助教学方式,我们不能忽视它更不能完全依赖于它。如何更好地将现代信息技术融入到中学历史教学中,提高教学质量,还需我们在实践中不断地探索。

参考文献:

[1]陈剑.现代信息技术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应用[J].学周刊,2013(05):32.

[2]刘慧芬.论中学历史教学中的现代信息技术[J].教育教学论坛,2013,15:249-250.

[3]蔡蓉芳.信息技术与中学历史教学的有效整合[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2(28):29-30.

[4]薛荔.浅谈农村中学信息技术教学的现状与对策[J].中国校外教育,2009(S5):259.

创新教学法论文范文第6篇

[摘要]在物理教学中“自主学习”的异步教学模式,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勇于探究的良好习惯,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让他们在自学能力、思维品质、创新意识和科学实验等方面有较大发展,真正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

[关键词]创新 物理教学模式 异步教学

异步教学的思想打破了人们头脑中根深蒂固的陈旧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异步教学法彻底改变了过去的教学模式,是教学的一次伟大改革,使师生真正的得到了解放。我通过近三年的亲身实践,感悟到在异步教学中,学生由“仆人”变成了“主人”,并大面积提高了教学质量。

一、学困生的形成

所谓学困生,一般指那些学习成绩比较差的学生。为了摸清形成学困生的原因以及各个学困生的特点,探索提高学困生物理学习成绩的途径,我曾对各届的初中物理成绩较差的学生进行了调查,累计103人。在此基础上进行归纳总结,从而得出比较客观的结果。我在对103名学困生调查中,对他们学习差的主要原因进行了分析,其结果如表1。

此外,对学困生学习物理的心理状态也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如表2。

这一调查结果表明,一些学生之所以会成为学困生,主要原因并不是智力因素,而是教学模式的问题。

二、异步教学中物理“自主学习”的提出

新中学物理教学大纲指出,要积极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思考的学习方式;要积极改革教学方法,注意研究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善于启发学生的思维,激发学习兴趣,使他们积极、主动地获得知识和提高能力。在物理教学中“自主学习” 的异步教学模式,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勇于探究的良好习惯,激发学习兴趣,促进学生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使他们在自学能力、思维品质、创新意识和科学实验等方面有较大发展,具备较好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活动能力,真正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

三、异步教学中物理“自主学习”模式的实践和探索

1.转变教学理念

所谓“自主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科学指导下,通过能动的创造性学习活动,实现自主性发展。教师在异步教学中的科学指导是前提条件,学生的创造性学习是教育教学活动中心,实现自主性发展是活动的目的和本质要求。

2.探究物理“自主学习”的路子

(1)加强课堂内的自主学习实践

物理教学既有物理现象观察与实验的直观教学,又有高度抽象思维活动的理性教学。针对教材特点,结合课堂学习目标,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把大部分时间留给学生去思考、去讨论、去实验、去发现,教师要在设计 “指示方法”上下功夫,常采用下列几种方法。

①指导探究式。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模拟科学家发现真理一样,通过自己的大脑去独立思考、探究、学习,不断发现事物变化的起因和内部联系,从中找出规律。此模式较适用于利用实验手段观察研究的课题,教学中学生独立活动多于集体活动。如:力的合成与分解、电热、测定电功等。其基本过程为:

创设情境→指导假设猜想→归纳总结→迁移拓展→设计实验方案→指导探究。

②问题讨论式。根据教和学的重、难、疑点以及分析处理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提出问题,在教师的指导和控制下,以学生自觉、主动地讨论、质疑、辨析为主,使学生在加深理解、综合运用概念和规律的同时,提出综合、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创造性思维。此模式较适用于综合运用知识的新课、练习课和复习课。如: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凸透镜成像规律等。其基本过程为:提出问题 → 归纳小结→ 联系→指导→扩展→组织讨论

③自学指导式。让学生先自主阅读课文,大胆质疑,提出问题,再进一步引导思考、讨论、实验释疑,达到透彻理解。通过“主体”与“主导”、“主体”与“主体”的多向交往,发展学生的交互学习能力。此模式较适用于介绍新概念、新理论的教学内容。如:能量的转化、欧姆定律、摩擦起电等。其基本过程为:

学生自学独立思考→交互讨论→运用提高→归纳总结→提问质疑。

(2)尝试课堂外的自主学习探索

按异步教学的模式在课外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尝试:①广泛阅读,扩大知识面。鼓励学生大量阅读与物理内容有关的书和杂志,勤做读书笔记,适当时候进行读书活动交流。②结合我校开放性学生实验课程研究,积极组织学生进行开放性学生实验的设计和操作。③组织课外物理兴趣小组,每周安排一定课时的物理竞赛专题辅导,为部分学生进一步深化物理知识和参加各级物理竞赛服务。

3.初步成果

通过三年多来异步教学自主学习模式的实践,我班学生整体上在自学能力、思维品质、创新意识、科学实验等各项指标上均有明显提高。学生主动阅读与物理相关的书籍,获取了一定的物理生活知识。我班连续三年中考全县第一,学生的平均成绩高出县平均分20分左右。

四、异步教学中物理“自主学习”的几点思考

实践证明,按照异步教学自主学习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方式,努力实现学生自主发展的目标,是培养创新人才的一条现实性道路。通过教学实践研究,也使我在以下四个方面有较深的体会。

1.异步教学自主学习强调学生以学校课内学习为主,同时强化学生在课余的选择性学习,给学生留有更多的选择性学习的机会和空间,学生的各种素质得以全面发展,为学生潜能的发挥和终生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2.加强方法指导。学生由于长期受传统教育的影响,若突然把学习的主动权放给他们,刚开始学生往往像久囚笼中的鸟一样,放飞后不敢飞或不会飞,所以必须让学生过自学关。教师要宏观调控好学习过程。这样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活动会变得积极主动、科学得法。

3.教育的功能不仅是传承文明,还应让学生的能力、心理、人格诸方面得到健康的发展。只有在异步教学中才能营造宽松、民主的教学環境,多鼓励,慎批评,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同他人协作、交流的能力和习惯,以及锐意创新、不懈追求、敢于展示自己的精神风貌。

4.在异步教学中教师虽然退出了绝对支配的地位,但其重要作用并没有被削弱,反而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除了精心设计好教学过程外,还要灵活应对自主学习中出现的各种情况和拓展延伸学生提出的开放性问题,并做出及时评价。这要求教师必须认真地备课,广泛查阅资料,要具有广博的知识和高超的驾驭课堂的能力。同时,还要增强自己的科研能力。

上一篇:企业成本控制论文范文下一篇:小学教育师德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