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锁经营现状范文

2023-09-19

连锁经营现状范文第1篇

2.苏宁电器的组织结构:本着稳健快速、标准化复制的开发方针,苏宁电器采取“租、建、购、并”立体开发模式,在中国大陆300多个城市开设了1700多家连锁店;2006年,苏宁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南京地区总部(以下简称南京苏宁)正式成立,下辖南京、扬州、泰州、镇江4家公司。截止目前,南京苏宁门店总数突破77家,销售规模近70亿元,员工9000多人。2009年,通过海外并购进入中国香港和日本市场,拓展国际化发展道路。与此同时,苏宁电器坚持线上线下同步开发,自2010年旗下电子商务平台“苏宁易购”升级上线以来,产品线由家电拓展至百货、图书、虚拟产品等,SKU数达60万,迅速跻身中国B2C前三,目标到2020年销售规模3000亿元,成为中国领先的B2C品牌。

3.苏宁电器的CI标识:CI设计是60年代由美国首先提出,70年代在日本得以广泛推广和应用,它是现代企业走向整体化、形象化和系统管理的一种全新的概念。CI系统(Corporate Identify System)

即企业形象识别系统,是企业大规模化经营而引发的企业对内对外管理行为的体现。而CI系统是由理念识别(Mind Identify 简称MI)、行为识别(Behavior Identify简称BI)和视觉识别(Visual Identify 简称 VI)三方面所构成。作为中国连锁经营的典范——苏宁电器也在积极的设计并在不断改进自己的CI标识。苏宁电器基本法则 :以市场为导向,持续增强企业盈利能力,多元化,连锁化,信息化,追求更高的企业价值;以顾客为导向,持续增强企业控制能力,重目标,重执行,重结果,追求更高的顾客满意;矢志不移,持之以恒,打造中国最优秀的连锁网络服务品牌。

苏宁管理理念 :制度重于权力,同事重于亲朋。

苏宁经营理念 :整合社会资源,合作共赢,满足顾客需要,至真至诚。

苏宁价值观 :做百年苏宁,国家、企业、员工,利益共享。 树家庭氛围,沟通、指导、协助,责任共当。

苏宁人才观 :人品优先,能力适中,敬业为本,团队第一。苏宁服务观 :至真至诚,苏宁服务。服务是苏宁的唯一产品,顾客满意是苏宁服务的终极目标。

苏宁竞争观 :创新标准,超越竞争。

苏宁精神 :执著拼搏,永不言败。

在VI方面,苏宁电器于2005年9月投入3000万元,在全国范围内“变脸”,将遍布全国60座城市的200多家店面上的企业LOGO—— “苏宁电器连锁”,被一个全新设计的标志—— “SUN-ING”所替代。修正后的标识从外观效果来看更为庄重大气,易于识别,在此基础上,苏宁又很快完成了字标和标识组合的LOGO设计。在这个VI系统的样式上,苏宁又根据自身发展的情况和公司的规模性质不断改进着字标内容,经历了从“苏宁”到“苏宁电器”再到“苏宁电器连锁”的转变,并加入了英文的字标组合。1999年,苏宁正式明确了综合电器经营的全国连锁发展目标。次年,经国家工商总局批准,苏宁顺势升级VI系统,字标确定为“苏宁电器连锁”和英文的组合,和原先的标识共同组成了苏宁LOGO并一直沿用至今。

4.苏宁的经营管理:苏宁电器致力于不断坚持创新经营,拓展服务品类,为消费者提供多品种、高品质、合理价格的产品和良好的售前、售中与售后服务,强调“品牌、价格、服务一步到位”, 通过B2C、联名卡、会员制营销等方式,为消费者提供质优价廉的家电商品。苏宁电器目前经营的商品包括空调、冰洗、彩电、音像、生活电器、通讯、电脑、数码八个品类,近千个品牌,20多万个规格型号。苏宁电器一直坚持“专业自营”的服务方针。以连锁店服务为基石,苏宁都配套建设了物流配送中心、售后服务中心和客户服务中心,为消费者提供方便快捷的零售配送服务、全面专业的电器安装维修保养服务和热情周到的咨询受理回访服务。苏宁电器竭诚为消费者提供全程专业化的阳光服务。专业的服务基于人才,苏宁独特人才培养机制,

量身定做各个岗位需要的专业化人才。比如“1200工程”、“店长工程”、“梯队工程”、“千名蓝领工程”等。

服务是苏宁的唯一产品,顾客满意是苏宁服务的终极目标。提供最优质的服务,赢得顾客、员工、社会满意是苏宁前进的动力源泉。苏宁立志服务品牌定位,为顾客提供涵盖售前、售中、售后一体化的阳光服务。将朝着“打造中国最优秀的连锁服务品牌”的目标而不懈努力。秉承“做百年苏宁,国家、企业、员工,利益共享;树家庭氛围,沟通、指导、协助,责任共当”是的价值观,苏宁电器坚持“激励为先,大胆提拔”的激励理念,建立了涵盖员工福利、各类奖励、晋升加薪、期权激励等多方面的激励体系,鼓励员工树立远大的事业理想,并立足苏宁平台,与企业共同成长,共享价值,成为苏宁的事业经理人。与此同时,苏宁电器在企业内部塑造了家庭式的氛围,通过苏宁之夏、运动会、节日团聚、员工旅游等制度化的各类企业文化活动,提升团队凝聚力。

5.苏宁未来发展规划:未来几年,苏宁电器将以“科技转型、智慧再造”为方向,立足国内,开拓国际,实体网络与虚拟网络同步推进,在全国建设60个物流基地、10个自动仓储拣选配送中心和8个数据中心。以云服务为构架,打造专业协同型供应链,搭建资源共享型管理模式,提供功能复合型服务集成。2014年拓展东南亚市场,2016年进军欧美发达市场,2020年海外销售将达100亿美元,成就

连锁经营现状范文第2篇

对报媒转制,我们决不能看成“形式主义”,不应将其简单视为由“事业”变为“国企”。我们的目标是通过一场体制性革命将报媒这一文化产业推向“市场”,从而在竞争激烈的国内外舞台上赢得主动、争得地位。虽然许多报媒已经转制或正在转制,但由于思路理念、行为准则的差异而导致步调不一,或还在被动听命,或只是略微挪前“原有动作”。转制理应意愿在前、制度随进、立杆见影。否则,我们就跟不上改革的步履,跟不上时代的发展要求。

当报业变为企业,我们就要遵循现代企业的要求运筹报媒这一特殊产业。在大气候下迎来“东风”,但更需要我们做的是“东风”后面的“奋发有为”。当前,亟待大展身手的是加快创建报媒文化产业发展体系。

报媒应告别“有文化无产业”

报媒归属文化产业。过去报媒被纯粹定性为“文化”。后来,报业经营让其开始流淌“经济”血液。但走在发展前列的一些报媒如都市报媒、发达地区报媒等,已明显感受到体制性的障碍。这些媒体不再是“被要求”,而是自身萌发改革动力,并且大多几经“内改”,因而对这次“外改”,他们是如鱼得水。当然,那些压根没有体验到“市场”甜头的报媒,难免在疑虑中忧心忡忡,裹足不前。

转制,要求我们的报媒特别是基层报媒必须告别“有文化无产业”的现状,尽快迈进文化与产业相互融合的新时代。这要求我们达成下列三方面的共识。

1.报业有“学”,让产业有舵

有关报媒文化产业,在我国只有零星和个体的研究,不成系统。因而在工作指导上似乎缺少权威、可操作性的范本。这也许是任何产业崛起初始期面临的普遍问题。其实,对每个产业的领头雁来说,看重的不是我们的手上有多少可直接用来借鉴的“蓝本”,而是我们又创造了多少可以用作“蓝本”的经验和学说。对具有引导舆论天性的媒体人来说,这种引导学说的强烈责任也应体现到报媒经营上。其实,各地、各媒体的实际状态,决定了各自的具体发展道路不可能有现成模式。我们应充分利用自己的智慧,用最具实际价值的思考,形成产业发展智慧,来指导考核自己每个环节、细节的行动。对报业自身发展带有“舵手”性质的“学说”,也一定来自最了解自己的我们。在这方面,海门日报7年前便开始进行“课题研讨”,中层以上干部每年都要找出一个或数个报业发展的“待解话题”,要求独立思考和交流,撰写成文,成为指导员工实践的“教科书”。

2.老总是“商”,让文化有价

前阵子听业内专家大声疾呼,中国应造就传媒企业家。这自然是与当前媒体转制息息相关的时代强音。然而,这种民意让一些本身来自“官场”的报媒老总自感“别扭”。有的对媒体转制的“关心重点”是,只要不涉及个人“风险”(如人员性质不变、待遇不受影响),也就“认同大局”;若要自己真正当“商人”,即使是“名义”上的,也觉得不自在,一下子转不过这个弯。实质上,报业转制,如果连老总的角色站位都没有首先调整,没有完全意义上从“新闻官”变为“新闻商”,如何真正带领员工开创文化产业?

海门日报是“先商”于转制,提出“报业老总是首席广告人”。在海门日报,报社老总也有广告业绩考核,不过这种业绩偏重于“谋划”、“案例”。重在导向标杆作用,重在价值内涵的倡导,重在创意方案的操作等。

3.经营傍“官”,让报媒有魂

有人说,报媒转制,企业的逐利“本能”势必削弱其“政治功能”。其实这是没有多少依据的。不要说国外媒体已有样板,就是无样板参照,我们也不能漠视报媒的生存本能,正确舆论导向正是报媒的生存本能,这是由报媒性质决定的,而并非由报媒体制的性质决定。自从报业经营走向经营报业,再走向产业经营,有些人人为地将“新闻”与“经营”分隔,自己搬块挡脚石。新闻具有舆论导向的“天职”,但谁能否认报媒经营特别是广告经营不需要正确舆论导向。报媒作为特殊产业,最可贵的是既可超乎寻常创造自身经济价值,又可不负众望地奉献巨大的社會效益。这几年,海门日报出版发行的大型贺春特刊,就属于其中的代表之作。特刊大小主题与当地党委、政府的贴近程度,不会输给平时出版的新闻版面,但因为它可以在一天的版面上集中释放策划者的意图,让读者喜爱有加。

构建自成格局的报媒文化产业系统

各家报媒仰仗不同的经济、人文、自然背景,也就形成独具特色的发展“个性”。世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同一命题下也不可能出现两段完全相同的文字。报业的发展经营概莫能外。但是无论你属于哪种类别的报媒,对“报媒产业系统”所抱有的态度决定了你能否真正走上转制所期望的可持续发展之路。所谓“系统”,形象地说就是实施完成的每一个工作细节,都应在自己周密的“想象”范围内,并都有可能达到其价值的最大化。这里,有三个“60%”,可能会触发我们的灵感或破除我们的思维禁锢。

1.广告是基石,报媒60%以上的经营份额来自报纸本身

发展文化产业,意味着报业经营天地的“扩容”。但这最好是在用足报业自身资源和优势的前提下。转制伊始,很多报媒“这山望着那山高”,在自身经营粗放的情况下,迫不及待地把手脚伸到产业核心外的其他领域。对这种现象简单去看,或许让人产生敬意,但实在是不“耐看”,因为其结果无非是凉了“熟手”、乱了“生手”,其效甚微。

当前能将版面广告真正做到上限的报媒绝对算不上多,这一方面是由于中国人的广告意识普遍薄弱,让广告人倍感工作“压力”和“弹性”;另一方面是由于媒体本身作为、财商等“火候”不到,报媒宣传价值“低显”,广告吸聚力难以确立。海门日报去年刊出广告性质的版面有2500多个,平均一天8.5版。据市场调查,在这么多广告中阅读率高、且商业价值排名靠前的,并非“送上门”的自然广告,而是由广告人主动开发、策划出来的广告精品。这些源于广告人的“宣传项目”,往往将特刊、活动等作为载体,海门日报这样的广告占总广告量的60%,版面量有1500多个。就是这样,我们仍觉得在人才受限的情况下,仅仅发挥了十之八九,还有余地。

报纸广告经营是我们的强项,也算是“暴利”产品。我们没有太多的理由“舍本逐末”。如何来界定这个“本”的比例,各报可在实事求是的前提下“自定”,但对一些产业、人才等基础相对薄弱的区域、专业报媒来说,这种比例应保持在60%以上。

2.媒体是纽带,要涉足不低于60%的与报媒有关的经营主项

报媒本身优势不能“偏废”,与报媒有关的经营我们也应善待。以往我们可能在这方面暴露“短腿”,让社会上的一些公司、个人“大加利用”。如有一些行业,报媒宣传在其营销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有些实际上并不十分内行的公司、个人在承担代理营销时,主要工作就是与报媒打交道,策划营销广告、撰写广告软文。结果,他们享得的是营销宣传费的腿板之肉,报媒得到的是鸡头肋骨。要是我们自持“纽带”,主动出击,无论是专业水准、版面运筹,还是人脉资源、公信力,都占上风。关键在于我们是否决定走出这一步。

报媒自持“纽带”,便可将经营延伸到更多领域。况且,我们有第一信息来源,只要在这方面有数个专业、热心的人员,或数个可资利用的“代理公司”,便可初展拳脚,从而分得一杯羹。对基层报媒来说,如果能涉足不低于60%的与媒体有关的经营主项,就可以用另一个“参数”证明报媒在当地市场上的主流地位。

3.报人是脊梁,要让60%以上的成果来自“事在人为”

报媒能经营发展,是因为我们有报纸这一平台。一般来说,平台有多大,事才能做多大。当报媒走向产业化后,平台固然是报媒发展的“根基”,但“事在人为”,可让报人不再固守原有平台,跳到报媒之外去做事,然后将此“事”也纳入“文化产业”。当然,即使在同一平台,有人能发挥七分八分,而有的人可发挥到十分二十分。海门日报提出一种理念:必须让自己60%以上的经营份额来自非平台的“人为因素”,并且做到其中又有60%以上的份额来自于非个人的“团队因素”,强调了报人特别是报人团队在现代报业发展经营中独具的作用。目前,我国报媒经营理念“严重滞后”,报媒转制后急需做的一件事是打造更多经营将才,造就不凡团队。否则,我们就无法摆脱“纸上谈兵”的困扰。

当前报媒文化产业推进中的若干问题

在这轮转制中,对自身表现出来的诸多“不适应”,最有效的办法是自省度势。我们需要对6方面工作的问题进行“调节”,并将其一同汇进报业发展的“强劲动力”。要说明的一点是,这六方面在一定程度上是“话题代表”。

1.创造文化底蕴,让10年后“你的现在”还是“作品”

转制后的第一步十分重要,走对了,得道多助;走错了,接连绊脚。因此我们要谋事在前,确保报业的每项行动细节与新体制相衔接,与产业发展融为一体。不能心急气躁,仓促而为;不能慢人数拍,无动于衷;也不能粗枝大叶,应付了事。文化产业的“文化”,不单纯表现在形式上,而在其本质和深处的“底蕴”。今天“底蕴”不足,说明我们昨天行事有疏。如果10年后证明“你的现在”还是“作品”,则证明我们今天将报业发展做到位了,是报业发展的功臣、报媒文化底蕴的缔造者。

2.凝聚团队力量,1×1>3

很多报媒人才济济,单兵作战能力尚佳,但缺将才帅才,不擅长打“三大战役”。条线和个体经营成果的累积表现出的是1+1=2的“普通加法”,看不到1+1>2的“特殊加法”,报媒经营特别是团队经营所渴望的乘法效应更是不见其踪。报媒产业化发展不能按部就班,虽然不强求出奇制胜,但必须有自己的制胜之道。少数报媒至今仍容忍制度缺陷,从而暴露出“经营合力”的自损自耗,这或许是报业产业经营中最糟糕的事情。

3.超时俱进

要在新一轮报业发展中赢得先机,如果我们仅仅仰仗与时俱进,就势必落伍于原本跑得快的领先者。引进超时俱进的理念,或许会让我们的眼前豁然开朗。超时俱进要求我们跑在与时俱进的前面,在时间上比别人速度更快,在程度上比别人功夫更深。

4.智慧合力,相信一滴水也能洪流滚滚

报业进入产业,需要大智大慧,而贡献大智大慧不能只看做是几个决策者的使命,要把相关员工的聪明才智和工作热情都调动起来,对报业来说,则是需要更多的复合型人才。现在许多报媒的一大误区,是没有将员工变成真正的经营者,甚至对在经营岗位上的搏击者肆意苛求,有的还在报媒内部人为形成“人种等级”,且是直接经营者矮人一截。先进制度可集水成流。若是内部每个员工的“智慧”呈几何级数“组合”,一定会让“围观者”对其“掌门人”刮目相看,倍加赞赏。

5.制度先行,给每个奋发者提供“高速公路”

一条狭窄道路,有可能让破旧拖拉机给挡住去路,以至连宝马、奔驰等也“甘拜下风”。与报业转制随行的内部制度,就应是条“高速公路”,车道越多越好,障碍物越少越好。这样可让高性能车超常发挥,能跑多快就多快,还可避免大路不畅走小路、小路容易“出事故”。时下报媒制度千差万別。“总编”思路有必要在这上面决出高下。当然对一些大政方针,笔者则呼吁尽快进行“顶层设计”,如报业经营人才目前只有“中初级考证”,没有高级评审,经营人员业务费用与报酬界限不明,各地“征税不一”等。

6.提倡奉献精神,锤炼造就新时代“鱼鹰式”员工

当报业也是企业时,以绩效考核为核心的收入分配将大行其道,媒体经营利润考核也变得天经地义,当然还有可能出现收入差距拉大等。“事业”的游戏规则将被“市场原则”替代。这种“转向”或许更加强调人的“奉献精神”,即谁的付出多,谁就越受报媒“宠爱”。其实,我们的国家、社会、企业,就是在千千万万人“付出大于收入”的奉献中,走向发展、走向文明、走向荣耀的。最近,笔者看到一部纪录片,介绍一种新生代的鱼鹰,它不必绳带扎颈,也能自觉地将捕猎之鱼如数“交公”。笔者认为,报业文化就要更多地锤炼造就这样的“鱼鹰式”员工。

报媒创建产业发展体系,是一个涉及千百个细项的系统工程,也是一件或许不止一任领导、一任员工就能大功告成的“事业”。虽然传统报媒在新媒体“火箭式喷发”下,面临着严峻挑战,但以报媒为母体的网络报媒早已形成发展梯队。而报媒产业化发展,其实是提前将传统报媒逼向多腿走路。一个真有作为的经营者,看重的是十年、二十年自己离岗后,以至下一任、二任接掌时现在所从事事业的成败。当前的报业经营者就需要这样强烈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作者为江苏海门日报社党组副书记、副总编辑)

连锁经营现状范文第3篇

(一) 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法律属性不清

根据《土地承包法》第五条规定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取得主体只能是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 因此, 这项权利具有一定的身份属性;土地承包经营权在《物权法》中规定在第三编第十一章用益物权部分, 据物权法定原则土地承包经营权无疑属于用益物权, 具有物权的属性;由于土地承包经营权载体———土地在我国的特殊性质, 农民对于土地并没有直接的所有权, 只是基于土地承包经营权对承包的土地享有占有、使用和收益的权利, 土地承包经营权的转让则必须经过发包方的同意, 从这个角度来说, 土地承包经营权又有债权的属性。

(二) 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主体规范外延不明确

法律规范对于土地承包经营权主体的规定大同小异, 虽有规定但并没有做到细致统一。如《农村土地承包法》第三十三条第四项的规定:“受让方须有农业经营能力”, 此处的农业经营能力应以什么样的标准怎么样去界定, 在理解上必然会造成偏差, 在适用中必然造成错位。

二、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必要性

(一) 弥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缺陷

土地承包经营权是随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伴生品。改革开放30多年来, 由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在我国的农业发展中, 充分发挥了农民的主观能动性, 农业生产的灵活性也大大提高。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改革开放的30多年历程中确实发挥了重大的作用, 但我们并不能因此而无视其存在的缺点, 尤其是在如今社会现代化发展过程中, 无论是在技术、环境、资源、人口等方面整个社会都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二) 我国农业发展与经营矛盾的迫切需求

现阶段农业的发展与经营最突出的矛盾主要表现在: (1) 在农业生产实践过程中, 由于生产资料 (土地) 平均零碎化, 无论是农业生产基础设施, 还是现代农业机械大规模作业都无法充分发挥作用。 (2) 土地收益微薄与现代化生活要求提高之间的矛盾。 (3) 土地资源分布不均和地方管理之间的矛盾。

(三) 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混乱现状的需求

1. 流转行为混乱

《农村土地承包法》第三十三条对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仅做了原则性规定, 对于详尽程序并无涉及,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办法》对于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有了一定程度的规定, 但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实践中, 依然存在着许多非正式的流转行为, 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行为大多的为私下口头约定等方式。这就容易造成流转双方的权利义务不明确, 违约责任约定不明, 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和土地实际使用者不一致, 地亩帐不清等问题。

2. 转管理混乱

由于生老病死、人口迁入迁出等因素的影响, 集体人口数量无时不在变化中, 在应对人口变化和土地承包经营权关系时, 有些集体组织实行现有分配不变的政策。虽然这样维护了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稳定性, 但这无疑会导致土地资源的分配不均的问题, 出现有人因耕地较多了无力耕种, 而有人无地可耕的情形。

三、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完善

(一) 抵押流转

在实践探索中, 抵押方式因其特有的优势而备受推崇。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流转则只是将土地承包经营权的价值作为担保向金融机构申请贷款, 贷的款项又投入农业生产, 只有在抵押人无法偿还贷款即主债权无法得到实现时, 承包人才有可能丧失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后, 农民对土地不但有继续占有、使用、收益的权利, 而且通过抵押得到的资金, 增加了农民农业生产投入资金周转的能力, 同时扩大了农民可抵押财产的范围, 解决贷款难的问题。

(二) 入股流转

入股是指在土地承包经营权人自愿的基础上将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可利用价值作价入股, 成立由集体成员组成的“农业公司”, 进行规模化, 专业化的农业合作经营。入股方式的流转优势在于其灵活性。第一, 入股的农民作公司的股东, 避免农民失地的情形出现;第二, 可以将农民从土地上解放出来;第三, 有利于规模经营的形成, 发挥规模经营的优势。

(三) 信托流转

土地信托的目的就在于保护农耕土地用途, 保障土地资源循环可持续性的发展。土地信托这一目的和功能的存在, 为我国当前既要保护耕地资源, 又要鼓励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 进行规模化经营的情形下, 土地承包经营权信托不失为两全之策。

由于土地信托制度是以土地私有制为基础的, 与我国现实不同, 因此土地承包经营权信托引入时不能完全照搬, 在初期需要政府的介入来构建信托流转平台, 但要注意在此环节不要引发反租倒包的现象。通过信托流转, 利用受托人的专业知识和技术优势发展规模化经营, 有利于农民富强, 有利于减少因土地纠纷而引发的各种矛盾, 有利于农业规模生产正常化和规范化。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我国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实践中存在诸多的问题, 提出完善建议, 以推进我国农业改革的不断深入。

关键词:土地承包经营权,规模经营,流转

参考文献

[1] 张丽君.农村土地流转的障碍因素及其解决途径探析[J].中国经贸, 2013 (09) :23-25.

[2] 李海霞, 高天, 潘勇.农村土地流转问题研究[J].现代营销 (学苑版) , 2013 (11) .

[3] 杜小静, 曾媛媛, 邵际炜等.我国农村土地流转问题研究[J].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5 (11) :18-20.

连锁经营现状范文第4篇

随着全球经济化的发展, 世界经济日益成为以跨国公司为主导的经济, 跨国公司既是全球经济化的重要推动力, 也是全球大市场舞台下的主要竞争力。跨国经营是指企业以国际需求为导向, 以扩大出口贸易为目标, 进行包括海外投资、营销在内的一切对外经营活动。中小企业作为我国企业的主体, 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 所以, 促进中小企业向全球化发展, 进行跨国经营, 是关系社会稳定和民生的重大战略任务。

2 现状分析

2.1 我国中小型企业跨国经营的现状

随着世界企业跨国经营进程的快速发展, 企业的跨国经营越来越成为全球经济竞争的热点。发展至今, 从数量上看, 全球范围内的跨国企业高达15多万家, 其子公司7万多家;从规模上看, 跨国公司的资产从刚开始的难以达到1亿美元, 发展到现在资产超过40000亿美元。中国虽然在改革开放以来, 始终坚持“走出去”战略目标, 但中国中小型企业的跨国经营一直面临一些弊端, 在当代国际局势严峻的情况下, 加大支持我国有实力的中小企业跨国经营的力度, 鼓励企业走出去就显得格外重要。

2.2 我国中小型企业跨国经营存在的问题

(1) 政府管理及相关制度的不合理。随着全球跨国企业经营的快速发展, 中国在此方面的相关政策及制度不能满足现今跨国经营的需要, 现有的管理体系不能适应如此激烈的国际环境, 造成我国中小型企业在跨国经营中问题层出不穷;另一方面, 中国政府未能及时对中小企业跨国经营进行指导。

(2) 企业文化兼容难。中国企业在跨国经营中所面临的巨大挑战来自文化兼容的风险。尤其是跨国并购, 由于企业间存在较大的文化差异, 而文化融合必将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 如果中国企业将自身的文化强加给被并购企业, 往往容易造成企业间的文化相斥, 甚至酿成激烈的矛盾冲突。

(2) 投资方式单一、融资渠道少。众所周知, 我国中小型跨国企业的投资方式较单一, 主要以新建独资与合资为主, 而融资渠道亦受很大的限制, 很难在国内外直接或间接从融资渠道获得资金, 在市场份额的争夺上基本不存在优势。

3 中小型企业实施跨国经营的战略对策

3.1 加强政策的引导, 建立一个良好的国际环境

中国政府应加快对中小企业跨国经营相关政策的出台及传统政策的改革创新。虽然我国中小企业目前在跨国经营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但相较于发达国家, 仍存在一定差距, 所以, 政府应当在中小企业跨国经营中扮演一个“中间人”的角色, 建立较为健全的法律法规, 加强我国中小企业跨国经营的竞争力, 同时, 对有境外投资想法, 但缺少相关经验的中小企业, 积极引导。政府还应积极与国外其他政府进行文化间的交流, 为中小企业跨国经营奠定文化基础。

3.2 中小企业提高自身创新力

中小企业能否在国际经营中获得稳定且长期的竞争力, 关键在于是否能提高自身的创新力, 增强核心竞争力。往往很多中小企业在安稳中“不思进取”, 而被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淘汰, 更别说在国际竞争这个大环境下生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来源于企业的核心资产。所以, 中小企业只有着眼于自己的核心资产, 大力开发属于自己的核心产品, 打造核心技术, 才能在竞争激烈的国际环境中占有一席之地。企业也因根据自身情况, 打造出专属的品牌, 拓展海外市场。

3.3 引进和培养跨国经营的专业人才

中小企业取得成功必不可少的原因是拥有高素质专业人才。因此, 致力于引进和培养跨国经营的高素质专业人才成了刻不容缓的任务。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内普遍缺乏一些专业的高素质人才, 所以企业应建立一套较完善的培训管理制度, 通过企业内部员工去海外培训, 建立一批高素质复合型管理人才;也可以通过高薪聘请一些专业的海外人士, 努力实施海外机构人员的“本地化策略”, 更好地把我国中小企业推向海外。

4 结语

综上所述, 中小企业跨国经营对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但存在的问题也是显著的。通过问题提出对策, 促进我国中小企业跨国经营的发展, 在一定程度上也有利于调整企业产业结构, 确保竞争力;有利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中小企业跨国经营是解决我国“走出去”战略的重要途径之一。中小企业实施跨国经营应积极响应“一带一路”政策, 与其沿线国家及地区建立良好合作关系, 打造出一条适合中小企业跨国经营发展的全新的国际化道路。

摘要: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 特别是20世纪50年代以来, 跨国公司有了迅速而广泛的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我国企业“走出去”战略目标, 作为中国企业主体的中小型企业, “走出去”则显得尤为重要。但我国中小型企业在跨国经营中仍面临诸多问题, 本文就我国中小企业跨国经营现状分析, 提出相应对策。

关键词:中小企业,跨国经营,现状分析,对策

参考文献

[1] 吴艳秋, 黄超.我国企业跨国经营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战略研究[J].东北电力大学学报, 2012 (5) .

[2] 童利忠.我国中小企业跨国经营的策略[J].四川大学学报, 2000 (1) .

[3] 万丽娟, 徐孝勇.我国企业跨国经营存在的问题与发展战略研究[J].国际贸易问题, 2004 (10) .

[4] 吴木松.我国中小企业跨国经营状况及对策研究.[EB/OL].道客巴巴, 2017-01-10.

连锁经营现状范文第5篇

威海市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数据显示, 截至2016年底, 威海市60岁及以上人口总数为675162, 而威海市总人口数为2558632, 老龄化比例高达26.39%。国际上认为, 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10%, 即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处于老龄化社会。威海市的老龄化比例已经远远高于这个标准, 伴随而来的便是老年人的养老问题。

截至2018年4月, 威海市共有养老机构132所, 床位26613张。养老机构整体已经初具规模, 但较为分散各自独立, 并不能形成统一的专业化服务体系。养老机构大多只接收生活能够自理的老年人, 服务水平参差不齐, 服务设施也更新缓慢。

二、养老模式僵化的原因

机构养老的服务层次与服务水平较低。养老机构中, 护理人员大多没有专业知识, 不能给老年人提供专业的生活服务, 医护水平也没有具体的保证。大多数养老机构采用模糊分工、一人负责到底的形式, 使得医护人员对“大龄化儿童”们产生厌烦心理, 从而降低了服务水平。

机构养老与社区养老的管理不够规范, 人才专业化水平低, 缺乏专业护工和管理人才。养老机构与社区养老服务中心都需求康复保健的医护专业人员进行看护、耐心的心理医生进行疏导, 以及具有一定经验和应急能力的医生专职负责老年人的突发状况及时医治处理。并且现在养老院中并没有的全天进行监护和照顾老人, 导致意外的事件时有发生。

传统的“养儿防老”观念阻碍新型养老模式的推进。在独生子女政策下, 每个年轻人都承担了赡养老人的义务。但事实上由于工作压力、社会压力等各方面原因, 虽然孩子会将老人接入家中, 但却只是让他们独守空房, 大部分时间是老人们自己在家照顾自己, 老人的身体状况没有得到保障, 子女在精神上的陪伴也越来越少。虽然处于家庭养老模式, 但所得到的照顾远远不够。

社区养老服务的建设所需资金数目较大, 硬件设施较落后, 养老机构参与度低。社区养老的主要内容是举办养老、敬老、托老福利机构;设立老人购物中心和服务中心;开设老人餐桌和老人食堂;建立老年医疗保健机构;建立老年活动中心;设立老年婚介所;开办老年学校;设立老年人才市场;开展老人法律援助、庇护服务等。其中服务中心、购物中心、活动中心的设施的建设所需资金数目都较大, 且回报率并不高, 导致专业养老机构不愿参与到社区养老的模式中, 参与度较低。

三、养老问题的解决对策

推进养老机构建设, 健全服务体系。完善养老机构管理办法, 实施全市养老机构统一监管, 集中培养护理人员服务相关知识, 提高服务水平, 定时对服务人员进行培训, 保持专业知识的更新, 为老年人提供更加舒适的生活环境。养老机构针对自身问题, 提出改进办法并加以实施, 改善机构养老模式, 健全服务体系。

完善相应政策, 规范养老服务运作模式, 打造专业人才队伍。规范社区养老和机构养老的管理, 聘请专业管理人才并统一培训现有管理人员。完善行业福利水平, 使有才干的年轻人自愿投身于这个行业。打造专业化人才团队, 如配备专业医生等。

强化养老服务, 关注老年人心理状态, 增多父母与子女间的沟通联系。无论是家庭养老还是机构养老或者社区养老, 都应该时刻关注老年人心理状态, 市政部门可在日常生活中宣传此方面信息, 机构或社区也可举办增进交流的活动, 加强子女与父母之间的沟通联系, 使老年人身心健康都得到保证。

加大资金投入, 完善保障体系。政府对相关行业进行补助, 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并建设相关行业准入机制, 健全整体行业服务奖励制度。

摘要:近年来老龄人口日益增多, 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愈发严重。通过分析威海市老龄人口养老现状, 发现威海市的机构养老的整体服务层次与服务水平偏低, 针对人口老龄化带来的隐患和风险, 威海市应当推进养老机构建设, 健全服务体系、规范养老服务运作模式, 打造专业的养老服务人才队伍, 并且还应更加关注老年人心理状态问题。

关键词:威海市,养老,经营模式

参考文献

[1] 余瑞萍.政府主导型农村养老模式:日本的经验与教训[J].《世界农业》.2018 (3) :43-49.

[2] 黄晓妮.浅析威海市养老服务业发展现状[J].《环球市场》.2017 (7) :133, 154

[3] 曹振丽, 雷国华, 杨春波.基于“互联网+”的山东智慧居家养老现状及前景[J].现代商业》.2018 (5) :64-65.

[4] 翟昊, 杜海玲.养老模式的社会化转型与社工介入研究[J].《商业经济》.2018 (3) :51-53.

[5] 颜玮.中国家庭的功能演变与养老模式的适应性变迁[J].《广西社会科学》.2018 (5) :168-171.

连锁经营现状范文第6篇

然而在看到顺应时代发展趋势的同时,还要客观看待当前“微商”模式存在的弊端,并希望相关部门出台有针对性的管理措施,让“微商”经营能够规范化、法制化。本文拟结合SWOT分析方法,对互联网形势下“微商”经营模式发展现状进行客观分析。

一、S(strengths)优势分析

(一)微商库存少、成本低、风险小。

目前大部分微商采用的是缴纳不高的费用便可以获得微商代理销售资格,不用成立实体门店,通过自己的网络渠道进行推销,不用向自己的上线大量进货,而是等有了订单之后在向上线申请提货,因此减少了微商经营者的库存,经营成本较实体门店大幅度下降,一旦经营失败也没有太大损失,风险较小,因此给更多资金不足又想创业的人提供了机遇。

(二)技术门槛低、准入标准宽泛。

想成为微商创业,不需要掌握高精尖的技术、没有高学历要求、不需要早八晚五的定点工作,也无需进行复杂的简历筛选和笔试面试考核,更不用到工商管理部门办理审核手续,而是只要拥有网络平台(微博、微信、QQ空间等)渠道,能够通过图片、视频等方式将产品信息推送给客户,得到客户认可并购买,就可以获得利润。如此低的门槛,引得大量人群涌入微商行列,其中不乏上班族以其为兼职、家庭妇女视其为创业之路,也有许多大学生加入其中历练自己。

(三)纳税负担小。

目前,我国对于微商经营尚未出台相关的法律管理条例,对于微商从业者的个人收入情况无法准确统计,且如家庭妇女、在校学生等微商从业人员不符合增值税纳税人条件,因此当前条件下,微商经营收入无需纳税,进一步降低了其经营成本。

(四)容易建立信任。

无论是B2C微商还是C2C微商,面对的客户都会对其有一定的了解,如B2C微商,其建立专属的公众号平台,客户对其感兴趣、有需求意向才会主动关注,并查看详细信息;B2C微商更是在个人的朋友圈向自己的亲朋好友等熟人推销产品,因为彼此有一定的了解,所以更容易让顾客打消顾虑对其产生信任,成交的可能性大大增加。

二、W(weaknesses)劣势分析

(一)从业人员无需严格挑选,导致素质水平良莠不齐。

由于微商从业人员无论何种身份何种职业只要向代理商缴纳一定的费用就可以获得商品的代理权限,期间无需任何资格审查,从而导致一部分素质较低的从业者不去分析受众的心理,与顾客沟通时不注重技巧,只是一味的劝说、推销、或是朋友圈刷屏,导致顾客产生反感,放弃购买,甚至对微商产生偏见。

(二)微商销售假货现象频发。

当前微商经销的各类商品琳琅满目,从日常的吃穿住用行的一般商品到高档消费品甚至是奢侈品等都能在微商的宣传页面找到,然而消费者能够看到的只是商品图片、视频和微商天幻乱坠的描述,至于商品是否质量合格、是否货真价实,消费者是无从考证的,只能凭感觉购买。这就给了那些假冒伪劣商品机会,在微商交易过程中,以次充好、消费者购买到假货的情况屡见不鲜。

(三)缺乏行业规范,整个微商环境混乱。

目前,我国没有制定出针对微商这一群体的法律法规政策,导致消费者与B2C微商还是C2C微商出现纠纷时往往没有相关的法律为依据,更有甚者,由于微商销售并非当面交货付款,而是通过第三方支付平台实施先付款后送货的方式,不可避免的会发生微商收钱后将付款人拉黑或是消失不见,消费者钱货两空,诉诸无门的情况,因此微商销售模式急待规范,急需一整套健全的法律制度为准绳,对其进行约束。

(四)微商销售缺乏完善的售后服务。

在我国,微商销售模式大都注重售前宣传,待成交后卖家只负责将产品交至消费者手中,后续服务却不闻不问,偶尔在平台上晒出顾客的用后好评作为新的推销信息,向潜在顾客传递。而实际上,如果消费者存在对已购买产品的差评却不能拿到阳光下曝光,对于消费者的退货、退款等要求也无法满足,甚至视而不见,大大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没有很好的售后服务系统是阻碍微商经营模式发展的巨大障碍。

三、O(opportunities)机会

(一)电子商务的发展,为微商经营提供了巨大的技术支持。

近年来,随着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B2C模式为人们广为接受,电子商务平台不再仅限于淘宝、京东等早期销售网站,更多的销售平台加入商战,这就为微商的发展提供了契机。微商利用公众号、微博、朋友圈等方式向消费者进行网络信息宣传,克服了远程销售的缺陷,所谓有图有真相,消费者通过电脑或是一部小小的手机就可以接收到全部的信息,这是电子商务带来的便捷。

(二)当代物流的发展为微商经验提供必不可少的支撑。

微商销售模式避免不了进行远程销售,这就借助了当代物流发展的东风,快捷的物流为微商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支撑。如今在电子商务平台上购买商品,无论买卖双方距离多远,都可以在下单付款后的几天内收到货物,即便是保鲜商品、易碎商品也可以安然无恙的送到消费者手中,这消除了消费者的远程购买顾虑,忽略距离因素,放心购买,便利的物流为微商销售开拓了更大的市场空间。

(三)认可微商这一创业手段的人群逐步增加。

前文提到了,较低的准入门槛,引得大量人群涌入微商行列,越来越多的人把这项门槛低、投资小、风险小的经营模式看作创业的好途径。其模式符合我国的“互联网+”理念,更是吸引了不少的大学生加入其中“边学习边微商”,上班族“边工作边微商”,家庭妇女“边管家边微商”,这些群体的加入不断为微商队伍注入活力。

(四)越来越多的企业看中微商营销模式,为微商发展助力。

越来越多的企业已经意识到不管是社交,私人空间,还是工作,微信都占了主导地位,企业更应该看重微信这一流量渠道,有必要开启微信营销。部分企业建设微网站、微官网介绍公司,展示产品,轻松实现与用户保持密切联系,提升企业公众形象的目的。企业不需要再花人力、物力、财力打造一个网站,微官网足以满足需求。而消费者也随之对企业增加了解,对微商模式产生一定的好感。

四、T(threats)威胁

(一)微商作为新兴的销售模式面临激烈的竞争。

在电子商务发展过程中,淘宝、京东等购物平台经过长时间的发展,有着比较完善的运行机制和稳定的顾客群体,消费者认可度较高,显然与这些成熟平台竞争,微商是占劣势的。同时同一品牌商品,对微商代理的人数不加以限制,只要缴纳代理费就可以成为某个级别的代理,导致同一级别的代理可能有成百上千人,他们之间的竞争也是颇为激烈的。

(二)部分群体对微商经营模式持排斥态度。

目前微商经营模式无健全的法律法规约束、从业人员良莠不齐、夸大宣传、不讲究推销技巧能等问题,使很多消费者对微商推销的商品望而却步,不敢购买。更是有很多微商从业者因为未经过正规培训,不具备推销技巧,紧靠铺天盖地的发布信息、刷屏等方式进行销售,引起了很多人的反感,从而对整个微商群体产生偏见,对微商模式排斥。

结语

综上,要想使微商在未来获得更好地发展,需要多方面的共同努力:从业人员需提高自身素质,掌握销售技巧、传递真实信息、打造良好口碑;行业自我规范、严格筛选、有序竞争;政府出台针对性的法律法规,保障买卖双方权益;消费者破除偏见、勇于尝试。我们要客观的认识到微商作为新型的销售模式,在发展的过程中优势和劣势均在,机会与威胁并存,目前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市场经济的发展,给更多人创造了创业就业的新机遇,未来微商模式发展任重道远,需要多方努力,为其打造发展的巨大空间,从而为社会经济的发展贡献力量。

摘要:在互联网时代,网络经济早已改变了人们的生活,然而就在人们所熟知的在各大购物网站混乱厮杀之时,“微商”作为互联网形势下又一种新的电子商务创新模式正在渐渐地成长着,以一股势不可挡的劲头冲击着传统商业模式。本文结合SWOT分析方法针对微商这一新兴经营模式展开现状分析,力求引起多方关注,趋利避害,共同推动微商经营模式向着良好的方向发展,为社会经济的发展贡献力量。

关键词:SWOT,微商,电子商务,物流

参考文献

[1] 董海霞郭宇擎宋玉梁.关于微商发展进程中遇到的法律问题探析.法制博览.2018(9)

上一篇:期末考试班会总结范文下一篇:商贸企业如何避税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