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实践活动论文题目范文

2024-07-21

综合实践活动论文题目范文第1篇

【关键词】政治;综合实践活动;选题;实施

政治课程综合实践活动的目的是教师引导学生综合、延伸学科教材内容,将政治学科与其它学科教材内容结合起来进行,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究,在活动中深化认识和提升能力。

一、政治课综合实践活动的选题

政治课实践活动主题选择和设计要与单元教学目标结合,体现出全面发展学生的总体目的,又要切合学生实际,这样才能保证活动顺利实施和取得良好效果。总的来说,政治课活动选题要把握两个大原则。

1、选题要依托教材兼开发地域资源

政治教材在每册的每一单元之后几乎都列有与单元知识点和学习目标紧密联系的综合探究课题,常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出之。这些内容的編排突出了新课改的要求,反映着政治教学的基本目标与要求、基本思路与步骤,体现着教材编写者的集体智慧和匠心。因此,高中政治综合实践活动的选题必须以教材为依托,充分开掘教材资源。但是,依托教材不是意味着固守教材,照搬照用,而是要因材施教,多方拿来,创新运用,精心选择。也就是说,政治综合活动的选题应该在以教材选题的大方向下,根据自身所处地域特点,结合地域特点和地域资源,选择与自己的学生关联密切的课题。地域的不同往往造成地方风俗、地域经济、地方文化、地域观念、道德水平的不同。政治课程的内容广泛而丰富,对上述层面都有所涉及。在综合实践活动中,适当整合地域资源是可行的,既让会让学生感觉亲切、现实,可感可触,也激发其探索的兴趣和对家乡的热爱,增强其自我审视和自我反思的能力。

2、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原则

教师应该“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接纳和满足学生行使“三大”选择权的要求,迎合学生的心理需求和学习需要,使学生所进行的综合实践活动富有建构意义,富有生长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自主选择、自主探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是综合实践的特点和亮点,因此,综合实践活动从选题开始给予学生一定的自主选择空间,教师在既定范围内指导学生自主选题。新课标实验教材高中政治必修。第三单元学习的是中华文化和民族精神,然后是设置了综合探究:铸牢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古往今来,对中国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做出贡献的人物众多,中华的民族精神不仅内涵丰富,而且在每一时期都呈现出不同的特质。因此,“铸牢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是一个非常宽泛的主题,教师不妨对其适当分解,或整合地域精神、寻找地方文化名人、发掘本地红色文化资源,或者与历史课程中和语文课程中的相关资源相结合,指导学生从小处入手,以小见大;从细微处开掘,提炼升华。学生可以通过自愿结合、优势互补等方式分出小组,根据自己的知识水平、学习兴趣和专业特色,选取学生最感兴趣、最需要了解的问题为切入点。这样既利用了教材编写者的智慧,又体现出教师作为活动组织者的匠心独运,更能彰显出政治综合实践活动的综合性,最重要的是,自主选题能够增加学生的参与兴趣、学习热情,有助于综合实践活动的顺利、有效地实施。

二、政治课综合实践活动的活动形式

政治综合实践活动只有通过新颖、多样的形式才能获得预期目标,教师要根据难易分级、因材施教、逐渐递进的原则组织、引导学生完成。

1、演讲

政治课程和其他课程一样,都重视培养学生的知、情、意、信、行方面的协调发展。不论是演讲还是讲故事,都能让学生在听、写、讲、感、思等过程中有所体验、有所收获。例如,“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综合实践活动在经历了学生搜集资料、小组讨论之后,每一小组遴选一位同学就讨论结果作出三到五分钟演讲,这样不仅把小组的观念阐释清楚,而且演讲者要重视语言的精炼、准确、生动,锻炼了表达能力,而听者也被演讲者抑扬顿挫的声音、逻辑严密的语言和起伏变化的情绪吸引,认真地听取不同的观点。

2、讲故事

综合实践活动就是要让学生在“活动”和“行动”中来体验、感悟、思考、生成,并且应该是不拘一格的探究、发现、表达。讲故事同演讲一样,需要先“进”后“出”。学生有一个对内容从自主选择、自主接受、自我理解到自我表达和自我反思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讲者与听者交流的过程,因此是一个能够锻炼学生多种思维、多种能力的形式。在与“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有关的综合实践过程中,教师可以组织“与先哲隔空对话”的活动。为了便于消除与先哲们的陌生感和距离感,活动就可以采用讲故事的形式,一人主讲,两人分讲都可以。学生们讲述苏格拉底和他的悍妻的故事、子见南子、墨子和巫马子辩论、庄周与惠施的濠梁之辩等既幽默风趣又饱含哲理的故事。这些古今中外哲学家的趣事儿,不仅让哲学人物更丰满、风趣,减轻了学生的陌生感,还让学生初步认识到哲学的思辨色彩和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的区分。

3、编演情景剧

政治教学是学生感到非常枯燥的课程教学之一,但其实高中政治内容是丰富多彩、与多种学科密切关联的。在政治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就可以创新形式、鼓励学生发挥各自所长。编演情景剧就是一种尝试。上文提到《生活与消费单元》中题为“人·生活·消费·金钱”的综合实践活动,这其实既有基本知识点理解的问题又有德育功能,为了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获得较好的效果,教师采用了编演情景剧的形式。学生依据自身的优势、特长自愿分为策划组、编剧组、导演组、演员组等,也可身兼数职。教师只是提供建议,适时指导。学生把人、生活、消费、金钱这几个抽象的词语、概念角色化,演出就像“五官争功一样”,各个角色都便显出自己的特点,夸耀自己的重要性,非常形象的展现了知识要点。最后,教师强调了人在生活、消费中的主体性,以及人应该成为金钱的主宰。这样的形式和过程,在你编我演中,既发挥了学生特长,又能培养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更让学生对于生活与消费、人与金钱等问题有了更深刻的体验和认识。

【参考文献】

[1] 薄方林.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探索学生自主学习的有效性[J]. 教育科研论坛, 2008(10).

[2] 赵紫鹃. 讨论式教学法在高中思想政治课堂中的应用[J]. 新课程研究(上旬刊), 2012(04).

[3] 胡兴松. 思想政治课教学方法论[J]. 西安:山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

综合实践活动论文题目范文第2篇

关键词:语文教学;综合性实践活动;教学策略

在语文教学的广阔天地中,蕴含着丰富的社会、人文、地理、政治、历史等方方面面的知识,综合性实践活动的课程形式正是有效联系语文学习与这些知识融会贯通的有力纽带。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如何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高效完成综合性实践教学活动,是新课程背景下我们所必须面对的课题。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笔者总结出如下几点心得体会。

一、加强小组合作,培养团队观念与集体意识

当今社会,经济发展日益迅猛,国际竞争日趋复杂,对于人才的要求不仅仅在于其自身的强大能力,更在于其能够有效融入到具体的团队活动与集体组织当中。鉴于此,我们语文教学活动就要培养学生的合作态度与能力,为将来的社会建设培养全面发展、德才兼备的中流砥柱型人才。这方面,综合性实践活动就需要全体学生全员参与,采取小组合作的形式,有效提升学生的团队观念与集体意识。

元旦前夕,结合这一重大节日,笔者将“新年寄语”的综合性实践活动搬到具体的课堂活动中来,要求学生根据自身爱好与特长,为“新年寄语”活动准备几个节目。不用教师要求,这就需要学生在活动中自觉组成小组,有效合作,排练精彩有趣的节目,为新年的到来献礼。排练过程中,朗诵小组的成员全体上阵,或独口,或齐声,有模有样,煞是好看。甚至有的学生还设置了对白展示,集体发声烘托气氛,运用音乐背景为朗诵增色等活动环节,将学生们的朗诵才华与青春活力展示得淋漓尽致。之后,教师组织学生谈一下自己在活动中的感受,学生们说得最多的就是,相信团队的力量,众人拾柴火焰高。

二、注重体会搜集,体会“发现”的快乐

众所周知,综合性实践活动给我们所呈现的只是一场活动,或者一节展示课,但这仅仅是综合性实践活动的冰山一角,更多、更广阔的快乐在于准备过程中搜集资料的不断“发现”。从中学生体会到的不仅仅是为综合性实践活动本身做好了铺垫,更重要的是他们体会到了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体会到了操作、发现的快乐。由此,他们会由衷地爱上语文知识,爱上生活本身,爱上探究活动的逐步深入。

在举行一次以“我爱文学”为主题的综合性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学生们准备阶段从童话、神话、民间故事、散文、小说、诗歌、戏剧等不同体裁入手开始搜集资料。结果很多学生在后来的课堂陈述中表示,以前像戏剧剧本、诗歌、随笔这些在课堂上较为冷僻的体裁,他们根本不感兴趣,觉得距离我们的生活比较遥远。但这次搜集活动过程中,他们竟然深刻体悟到了这些文学内容的巨大魅力。一名学生在看《三块钱国币》的过程中,为丁西林最后一刻戛然而止,意味深长的艺术性想象写作手法尤为赞赏,当了解到他还是当时著名的物理学家的时候,更是崇拜得五体投地,并坚定了自己全面发展,绝不偏科的学习原则。有名学生在整理徐志摩的诗歌材料过程中,对其回环往复、首尾呼应的写法由衷地钦佩,并不断地模仿,不断地写作,竟然写得有模有样,得到了师生们的一致认可,甚至還有几篇“豆腐块”在相关报刊上发表,极大地激发了其语文学习的兴趣与信心。

三、倾注情感投入,为综合性实践活动延展无限时空

综合性实践活动是基于提升学生运用语文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学习语文的意识而开设的一项学习形式。为了很好地达到这一教学目的,仅仅依靠课堂上有限的几节课来进行活动是远远不够的,它需要我们充分利用学生的课余时间来积极组织,即使是在学校,我们也需要结合学校、年级、班级的一些活动来为综合性实践活动的组织创造条件,延展无限时空。

从地点来说,不仅仅课堂是进行综合性实践活动的阵地,图书馆、阅览室、操场、电教室、广播室、形体室、活动室等都可以成为我们组织活动的有效空间,结合这些场所的具体职能,将综合性实践活动有效融入其中,会一石多鸟,取得事半功倍的活动效果。在时间选择上,每周学校组织的升旗例会、班级班会、植树节的植树活动、团委的入团仪式、德育活动的教育讲座、安全活动的主题会议等,都值得我们语文教师多方联系,与这些活动相整合。这样,既提升了学生的语文素养,锤炼了他们的实践能力,还升华了这些专题活动的活动效果。可以说,只要我们教师有心,学校与家庭、社会生活中都存在着无限的综合性实践活动的时间与空间,我们需要积极挖掘,倾情投入,为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不遗余力。

四、注重学科整合,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语文学科提倡跨领域学习,与其他课程相结合,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基于这样的理念,语文学科在编排上已经特别重视语文学科和其他学科的同步和互相交融。在语文的综合实践活动教学中,更要综合运用相关学科的知识,综合运用各种教学资源,大胆地把语文放到一个综合的大舞台去展现,从而发展学生的语文能力。要达到语文与其他学科方法的整合,对教师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有整合的意识,而且还应具有整合的能力。教师不仅要熟悉学科的知识和特点。还应具有更为广博的横向知识,了解其他学科的教学特点;不仅要加强知识的更新学习,而且要加强自身的教学理论、教学思想的学习,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张文永.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新课程,2010(12).

[2]宋慧珍.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初探[J].读写算,2012(6).

综合实践活动论文题目范文第3篇

“中学物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则是以物理学科知识为知识背景,通过学科渗透方式,在学科课程以外,由学校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以多样化的项目和活动方式并综合运用所学物理知识,开展以学生为活动主体的实践性、自主性、创造性、趣味性以及非学科性为主要特征的多样性综合活动。它立足于促进学生个性自主和谐地发展,所以,改变当前物理教学单纯重视“教”而不重视“学”的不良倾向,教师需要把握“学习理论”的本质,及时转变教育理念。学生通过物理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目的不是为了改造外部客观世界,而是通过学生的实践活动,学习和掌握人类自身发展的过程及科学结论形成的过程,进而促进学生认知结构的形成。笔者通过初中物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践教学反思,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参加实践活动的自愿性和活动过程自主性

物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项学生自愿选择或自愿结合参加的学习活动。在实践活动内容的具体选择与设计上,可以根据学生、学校与社区的具体条件,灵活地选择活动项目。因为只有符合学生本人意愿和内在需要的活动,才能够产生巨大的内驱力,学生活动时才有更强烈的自愿性、迫切性和持久性。此外,学生还将参与活动的设计、准备、安排和组织,整个活动以学生自我活动为中心,学生在自学、自治、自理中克服各种挫折,经受各种考验,培养独立性、自觉性、创造性及各种能力,为以后走向社会独立从事实际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教师家长应尊重、照顾学生的兴趣特长和个人意愿,让他们自愿选择活动主题,使他们在活动中成为活动中心组织者。

二、实践活动内容的实践性和知识技能的应用性

这是物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主要特征。它要求学生在具体活动中结合生活实际投身到社会、投身到自然的实践中去,灵活地运用文化课上所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把“学与用”“动脑与动手”“设计与操作”等方面结合起来,使活动课真正做到以实践活动为核心,有比较具体的动手实践内容,有完成动手实践的操作过程,让学生在动手实践活动中获得物理知识应用的真切体验,从而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独立操作能力。

三、综合活动要求的灵活性和组织形式的多样性

这是物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独特个性。一是实践活动的目标确定不是划一的,有较大的弹性。活动课程以培养兴趣、发展个性为目的,由于学生客观上存在着差异性,要求每个学生达到的目标是各不相同的,可以因人、因组、因班而异;二是根据具体的情况和参加的学生的意愿来确定,可宽可窄,可多可少,可深可浅,富有伸缩性;三是活动的时间,参加的人数自由度大,时间可长可短,人数可多可少,至于活动课程的组织形式更是多种多样,即使是同一内容,也可采取不同形式。物理综合实践活动正由于具有内容广泛性和活动形式多样性的特点,适应了学生群体智能的多元倾向和学习方式的多样性。从这一点上说,物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和其他学科课程的等价实施,才是真正意义上实现了“关注每一个学生主体成长”的素质教育观。通常物理综合实践活动的组织形式有以下几种,一是“个体活动”型,即活动的过程仅仅是由学生个体独自进行自主探究和实践。比如完成某种项目设计,这种设计无论是独立任务的完成和作品的产生,还是项目设计中的某个部分的制作都主要靠自己的力量,虽然在整个设计过程中也要与人交往和沟通(如向人请教、与人协商、查询资料等),但其所有的决定和判断都要求学生自己做出,任务和项目的设计要由学生个人完成;二是“小组合作学习”型,是以4~6人小组为基本形式,个人与集体活动包含在小组活动之中。这种活动向学生提供了可以进行横向交流与多向沟通的机会。学生可以相互交流与合作,总结经验,共同提高。这种学习形式往往以“专题学习小组”或“专题研究与操作小组”的形态出现;三是“沙龙”型,对于一些具有共同研究主题的个人或研究小组,常采取“沙龙”形式,以“头脑风暴”的方法,围绕主题进行研讨和交流,相互启发,达成共识,促进个人或各研究小组的研究进程。

四、活动内容和方式的趣味性以及活动环境、气氛的愉悦性

这是物理实践活动的生命线。物理综合实践活动应力求针对每一个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主观要求进行活动设计。通常而言,趣味包括内容有趣、形式有趣、情境有趣、目标有趣、方法趣味。趣味是学生学习内在需要决定的。实践活动的内容安排新颖会引起学生好奇心,如果以分组竞赛的形式组织活动就能激发学生好胜心。若教师安排的活动结果有诱惑力,还能激励学生乐学、好学;同时为学生创设趣味盎然的活动环境,形成平等、民主、合作的师生关系,造成宽松、活泼的学习氛围,学生在其中可以无拘无束地参加活动,尽情地显露自己的才能,因而又起到陶冶情操,愉悦身心,发展潜在的个性特长的作用。否则如何能吸引学生自主选择,主动投入呢?

五、与必修课程内容的相关性和多学科渗透的综合性

相关性是指实践活动课程特别是学科类实践活动课程与必修课程在内容上的相关。这种相关包含两个层次含义,即一是实践活动的某些内容,要以学习必修课上学到的知识和技能为基础;二是精心创设的实践活动中,灵活运用必修课上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综合性是指绝大多数实践活动课不仅仅是单学科活动,也不可能是纯学科活动,它总带有一定程度的学科或不同学科间的综合性。物理实践活动课程的综合性特点有利于学科间横向联合,有利于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物理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从整体上全面地提高物理教学质量。

综上所述,中学物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的实践活动,既不是单纯的学科课外活动,也不是纯粹的活动课程,其实质是一种以“教育性交往”为中介的实践活动,其活动本身强调学生参与的广度与深度,重视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主观感受和过程体验,并以物理学习兴趣的激发和学生的内在动机与需要的维持为基础,以主动探究,勇于实践为主要特征,从而实现学生主体综合能力的发展。

综合实践活动论文题目范文第4篇

一、编制“课程索引”,丰富“学院日”活动供课菜单

天坛青少年活动中心是北京市东城区教育委员会直属的校外教育机构,承担培养中小学生艺术骨干,普及艺术教育,组织开展青少年社会实践及主题教育活动,提升青少年思想道德修养,活跃学生课余文化生活的工作任务。常年开设书法、美术、舞蹈、京剧、声乐、器乐等造型、表演类艺术活动20余项、活动小组近50个。活动中心根据原有活动课程的内容及学校、学生的实际需求,组织教师认真研究,精心设计,按照“学院日”活动的基本形式及时间,充实选课菜单。一是推出单次、多次,以及学期、学年不同时长的活动课程分类目录;二是按照初步研究的“传统文化之光”“民族艺术之美”“E时代的艺术与生活”三个系列内容,编撰多板块组合式的“学院日”课程索引。索引目录的设置和课程内容的编排全部由一线教师及教研、活动管理部门参与完成,共包含基本板块课程近170项索引内容,以及升级板块课程索引400项。

在掌握学生基本情况后,教师参考索引类目,确定活动课程的主题、内容以及重难点,生成“一课一定制”的板块式活动课程。以“京剧艺术”这一活动课程为例,教师可以根据索引推出京剧的历史、优秀京剧唱段赏析、京剧表演体验、京剧的音乐、京剧锣鼓经、俊装及脸谱、京剧砌末(道具)、京剧服装、京剧传统剧目中的历史故事、京剧现代剧目赏析、京剧舞台电影赏析、京剧与京歌等十几类活动课程内容,近百节(次)活动课程。教师根据学生实际及学校需求,制定个性化菜单,完成一次或多次活动课程的设计、实施。活动菜单的制定可以做到一校一定制,一班一定制,最后过渡到小学中、高年级和初中的学生100%可以自主选课。

二、加强过程研究,提高教师教学研究水平

“学院日”校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既不同于校内的综合实践课程,也不是校外教育机构的“兴趣小组”活动,所以进一步加强对校外活动课程的教学内容及学生学习实践过程(学法及教法)的研究是工作顺利推进的重要环节。在研究过程中,指导教师采用行动研究法,边研究,边实践,边积累,从而推进下一步的研究。

在研究摸索中,教师们总结了校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活动)指导四环节,俗称“腌萝卜”教学法:浸入阶段(情景导入)—腌制阶段(专业学习、指导)—发酵阶段(自我调整、完善)—出锅阶段(展示和拓展)。以舞蹈综合实践活动《美丽的新疆—感受维吾尔族舞蹈》为例,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学习维吾尔族舞蹈,进而普及推广民族文化知识,提高学生对少数民族舞蹈及文化的关注和喜爱。活动总体分为了解民族文化、体验维族舞蹈、评价与拓展三个

环节。

第一个环节“了解民族文化”分为两个活动单元。第一单元为新疆的历史与地理风貌。教师通过PPT课件为学生讲解新疆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以及该地区所承载的古代“丝绸之路”的重要历史意义,让学生了解新疆自古以来便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并知道在历史中新疆地区对中西方文化传播的重要意义,进而引发学生对这片区域民族知识的学习兴趣。第二单元为维族的传统服饰与节日。这个单元设计由地域特点具象到民族特点介绍,即通过具体实物展示,引导学生了解维吾尔族传统服饰构成等民族文化特点。

第二个环节“体验维族舞蹈”分为两个活动单元。第一单元为维族舞蹈基础介绍与体验。教师设计了解维族舞蹈风格及音乐特点—学习体验维族舞蹈基本体态与基本表现形式两个内容。第二单元为学习维吾尔族表演性舞蹈“盘子舞”。通过教师分解动作指导、分组欣赏练习等形式,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审美力,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第三个环节“评价与拓展”分为两个活动单元。第一单元为教师以问卷方式对本次活动所提到的重要知识点进行知识巩固与学习成果反馈。提问方式有单项选择题、填空题、连线题以及问答题等,学生通过此问卷对所学知识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和概括。第二单元为欣赏维吾尔族经典男子舞蹈“盘子舞”,领略区别于女子盘子舞的独特魅力。在此过程中教师结合之前所学的维族舞蹈基本体态,提示学生注意民族风格的体现,让学生寻找舞蹈感觉,为今后进一步系统学习维族及其他少数民族舞蹈奠定基础。

一个活动的参与时间可能只有八九十分钟,但活动的设计和组织旨在让学生学习专业表演及书法、美术工艺作品制作的同时,更加注重对其背后民族传统文化知识的了解与解读,充实对民族精神及内涵的理解,进而更加热爱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所以,诸多活动的设计、研究与成功组织,培养了教师专业强、会研究、重积累、勤反思的良好工作作风。

三、加强评价研究,提升学生体验度

在校外教育机构开展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不同于学校内执行的“三级课程”,学习内容与方式更加灵活开放,更加注重于激趣和培养良好的个性。教师在设计、组织校外“学院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过程中,更加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

关注学生获得结果和体验的过程,注重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表现。如以表演、展示为主要学习、活动方式的课程环节,在具体操作中,教师通过观察学生的参与表现,采用即时评价的方式记录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的行为、情绪情感、参与程度、努力程度等表现,将其作为评价标准。

尊重学生的选择和评价观点。如以作品制作为学习、活动方式的课程环节,教师对学生在制作过程中的表现、制作及展示的成品作出评价的同时,也着重引导学生通过讨论、协商、交流等方式,大胆进行自评、互评,达到自我认知、自我评价以及相互协作、相互理解、相互融通的

目的。

注重评价的延伸作用。在指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教师通过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及活动后进行反思,如“为什么我制作作品的速度还不够快?”“为什么××同学对这个环节、这个问题的理解是这样的”,让学生从专注表演、制作本身延伸扩展到对问题的讨论、对成果的分享及思考中,学会在学习实践中努力完善自己的行动,拓宽自己的视野,最终实现自我反思、自我改进的实际增长目标。

天坛青少年活动中心这一新的教育特色课程适应学生的发展需求,与学校教育实现了有效衔接与优势互补,同时也为校外教育提供了新的发展思路。只有这样不断深入研究,进一步贯通校内外课程,创新工作模式,才能真正实现青少年的全面发展,实现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

(作者單位:北京市东城区天坛青少年活动中心)

责任编辑:胡玉敏

huym@zgjszz.cn

综合实践活动论文题目范文第5篇

摘 要:具有启蒙性和基础性的初中化学与作为课程改革重点、难点、亮点和生长点的综合实践活动之间能够实现融合么?它们之间为什么要融合?怎样才能实现融合?本文从它们的课程特点、课程目标以及课程内容等几个方面作了初探。

关键词:初中化学;综合实践活动;融合

作为化学教师,如何以“活动”为形式、为载体, 以“化学”为基本内容,实现初中化学与综合实践活动的融合?本文从初中化学与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特点、课程目标以及课程内容等几个方面作了探究。

一、初中化学与综合实践活动的自身特点

综合实践活动是指一种以学生的兴趣和直接经验为基础, 以学生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类现实性、综合性、实践性问题为内容, 以研究性学习为主导学习方式, 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及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为主要目的的实践性课程模式。其特点是:学习内容的综合性、学习过程的实践性、学习方式的探究性、学生地位的主体性、教学评价的过程性、师生关系的民主性、教学时空的开放性。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是初中化学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相融合的最佳写照。学生的一些知识、经验,需要用综合实践 “做”出来,学生是学习过程的主体。因此,初中化学与综合实践活动在实践性特点方面是一致的。

二、初中化学与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目标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开放的实践性课程,其目标表述虽然有自身的特点,但也体现了新课程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总的要求。其中,“知识”目标是指在实践性学习中获得的对自然、對社会、对自我以及对文化的认识和经验,它不追求系统化的、体系化的书本知识。“知识和技能”目标并不仅仅作为结果性目标,它也具有过程性目标的性质。“过程与方法”目标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核心目标之一,它强调学生亲历实践性学习的过程,在实践情景中运用并掌握各种实践的方法,使学生获得积极的体验和丰富经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也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核心目标之一,它不是靠灌输、告诉等接受性教学方式获得的,而是学生在实践活动过程中通过体验、实践等方式逐步生成的。

因此,可以说初中化学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标都是从学生主体的自我发展和自主生成获得的。故从三维目标的实现角度来讲,初中化学与综合实践活动是可以融合的。

三、初中化学与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内容

初中化学在课程内容上,和实践活动一样,都与学生的生活经验息息相关。所以说,它们是可以融合的。

四、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发现问题。

发现问题是综合实践活动的源头,要注重在教学过程中,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现实,从现实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活动主题,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并组织实施。

五、将问题转化为综合实践活动主题

从发现问题到论证形成活动主题,这一环节十分重要。什么样的问题可以形成有价值、具有可行性的活动主题呢?学生由于受知识经验的限制,对此问题往往难以把握,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活动主题、项目或课题进行论证,以便确定合理可行的活动项目、主题或课题。所以,在将化学问题转化为综合实践活动主题时,要考虑到主题是否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是否符合学生实际情况,是否有效利用现有的课程资源,同时还要考虑主题的现实性和可行性。特别是要重视指导学生制定好研究(活动)方案,引导学生以研究性学习为切入口,注意研究的拓展和综合,在研究中综合运用化学等学科知识,重视与综合实践活动其它几个领域(信息技术教育、劳动与技术教育、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尽可能的整合。

例如:学习了酸、碱、盐后,引导学生检测食堂排出污水的酸堿度,并提出治理方案。

1.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进一步了解酸、碱、盐的化学性质,会用酸碱指示剂或者PH试纸来检测溶液的酸碱性或者酸碱度,会用几种简易的方法来净化水。

(2)过程与方法:以学生合作、讨论、实验为主,共同探究食堂排出污水水质污染的问题,分析原因,提出相应的治理方案。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体验到化学与生产、生活、环境的广泛联系,了解学习化学的最终目的是为社会生活服务。同时鼓励学生人人争当保护校园环境的小使者。

2.提出问题:

水质污染严重,有待治理。

3.活动与探究:

(1)提出实验方案:

教师:同学们提出的问题击中要害,我们的确要治理食堂污水,但要治理首先要知道食堂污水水质情况,分析污染原因。

学生:分组讨论提出水质分析的实验方案。

教师:归纳学生提出的实验方案(较典型的板书列举)。

① 用石蕊、酚酞试剂测定其水溶液的酸碱性;

② 用PH试纸测定其水溶液的酸碱度;

③ 用过滤的方法分析其不溶性杂质;

④用加明矾的方法来除去水中的杂质;

⑤ 用加活性炭的方法来吸附水中的杂质;

⑥ 用煮沸的方法来分析水中的可溶性杂质;

⑦用蒸发的方法来分析水中的杂质;

⑧ 自制简易净水器除去水中的不溶性杂质;

(2)学生实验操作:

① 准备实验器材;

②教师在学生实验时及时进行指导;

③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撰写实验报告;

(3)各小组分别汇报试验情况,展示实验成果,教师适当点评。

重在融合初中化学与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有关实验技术能力、实践能力和用相关知识处理一些生活和学习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丰富学生的环境知识、提高学生的环境意识、强化环境教育的理念。

学生这种“学了有用、能用、会用”的现又必然会受到家长和社会的赞赏,转而使其更加支持学生学好化学。

总之,在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学生通过对自身生活的感受以及社会生活实际的调查了解,体验另类学习的轻松愉快;通过对科学、技术、社会、环境(即化学学科中提到的STSE教育理念)等方面的认识,增强其社会责任感,培养其可持续发展的观念;通过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体验成功的来之不易和成功之后的甜蜜与喜悦;通过对科学方法、科学态度、思维习惯的感受,培养其热爱科学的思想情感。所有这些使得学生在情感体验的基础上实现了初中化学与综合实践活动的融合,同时又潜移默化地建构了化学知识。

参考文献:

[1]钟启泉.综合实践活动:涵义、价值及其误区〔J〕.教育研究.

[2]化学课程标准研制组.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解读.

综合实践活动论文题目范文第6篇

天津中学是以天津这座城市名字命名的市教委直属重点中学、天津市首批示范性高中校。在天津中学的校园里,有一面十米长的校训墙,上面写着九个金色大字:“为成功的人生做准备”。这是天津中学的校训。在新课程改革中,学校进行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化实施”和“构建自主学习课堂”两大改革。其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曾经获得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成果二等奖,成为教育部全国课程改革样本校校长培训班的授课内容之一。在校长国赫孚办学思想的指引下,天津中学在教学实践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不断提升,2002年至2012年间获得天津市创新大赛奖总数达336项。

现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已经打造成为天津中学的特色支柱和教育品牌,天津中学也因此被选为特色高中建设项目实验学校。

项目实施及课程建设综述

天津中学建设特色高中的项目名称是:从综合实践活动切入转变未来人才培养模式。这个特色项目的基本内涵可以初步概括为:坚持面向生活、立足实践、自主发展的理念,着力搞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常态化实施并进行课程的整体构建,形成以掌握系统知识为主的学科课程学习、以生活中的问题为纽带的研究性学习和以践行操作为特征的实践经验学习的三位一体育人模式。

确定这个特色项目,与该校建校以后选择的发展道路有关。校长国赫孚在天津中学建校之初就思考,要把天津中学办成一所什么样的学校?思考的指向是确定的,一定是一所体现新的教育思想的学校,一定是一所崇尚改革的学校。恰逢此时,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草案公布了,学校改革的路线清晰了。十多年来,天津中学走出了一条不断探索和日臻成功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进行课程整体构建、探索和形成办学特色的育人之路。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探索之路上,形成了课程实施的理念、课程的内容体系、实施的途径和环节、课程学习的评价及彰显课程育人价值的方法,形成了一支相对稳定、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

特色项目的理论依据是: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和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以及“以人为本”、“回归生活”、“主体性教育”等思想理念。

特色项目分三个阶段完成。

第一阶段,在过去探索的基础上,重点做好四件事,使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形成常态。第一,在总结反思的基础上,以保证课程要素落实为核心,抓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系统化设计。第二,重新编写《天津中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主要内容包括:课程的性质、开发的目的、实施的理念,课程的具体目标、内容、途径、学习方式、学习评价,教师指导的原则和方法,课程的管理和实施建议。第三,重新编写《研究性学习导读》,让学生知道为什么学、学什么和怎样学。第四,编写《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师指导手册》,让教师明确课程指导的理念、指导什么和怎样指导。

第二阶段,重点做好三项工作。第一,完善课程管理的制度建设,形成良好的课程管理机制,从制度和机制上保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常态化。制定和修订的主要制度包括课程开发设计管理制度、活动计划制定和审定制度、课程安排协调制度、专兼职教师管理制度、课程质量评价反馈制度等。第二,继续探索课程的整体构建,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一些理念引向学科教学,打造生活化的课堂。第三,对天津中学育人模式进行总结和理论论证。

第三阶段,重点做好项目的总结和宣传。一是对实践经验进行梳理和理论的提升,撰写好项目总结报告。二是撰写若干篇论文和经验文章,并做好办学特色的宣传。

学校主要通过五条途径确保综合实践活动常态化和课程化的实施:一是以校外八个基地为依托,开展高中生社会调查和生态考察活动;二是以学生家长的工作单位为支撑,开展初中生职业岗位体验活动; 三是以学生社团为载体,开展丰富多彩的自主实践活动;四是以生态园建设为契机,开展校内科技实践活动;五是以高新技术领域为方向,开展集体参观活动。学校设置了详细的课程实施环节,包括:基础培训阶段、课程准备阶段、实地考察阶段、评价展示阶段、反思提升阶段。在基础培训阶段:通过收听收看广播电视节目、研究性学习、电子阅览、图书阅览、科学探索训练、科技人文讲座等形式,让学生广泛了解和积累有关自然、社会、人文的背景知识,为后面的发现式学习奠定基础。在课题准备阶段:组织学生研读专家和指导教师的专题报告,学生每人报课题,由学校分类、分组并安排指导教师,学生在开题大会上汇报活动方案。在实地考察阶段(利用暑期):由校长带领,师生对蓟县地质博物馆、国家造血干细胞基地、府君山、八仙山、滨海新区等进行实地考察。教师引导学生将看、听、学、思、做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经验,形成对自然、社会、自我的整体认识,树立对自然、社会、自我的责任意识,形成从生活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态度和能力,发展实践能力和对知识的综合运用与创新能力。在评价展示阶段:举办学生研究成果交流会,展示研究过程和成果,体验成就感。在反思提升阶段:编发学生成果论文集,让学生的成果成为教学资源;表彰“科学探索之星”和“自主学习之星”,推荐学生参加科技创新大赛;搭建国际交流的舞台,让在科技创新大赛中获奖的学生用英语向外籍客人汇报研究成果,走上国际交流的舞台。

社团活动与学生自主发展

目前天津中学有学生社团30个,分为媒体类(电视台、记者社、广播社、《天人》编辑部)、艺术类(合唱团、民乐队、管弦乐队、舞蹈队、街舞队、 话剧社、动漫社、创意空间、吉他社、美术社、书法社、天人图片社、文学社、小说社)、体育类(足球、篮球、乒乓球、羽毛球、桥牌、象棋、双节棍)、科技类(天文社、探索者沙龙)、综合类(天人书社、模拟联合国社团)、心理健康类(心理自助互助协会)。参与社团活动的学生占学生总数的68%以上。每个学生社团自主制定活动章程和管理制度,形成了与学习相关的“互助机制”和“评价机制”。

每个学生社团都有自己的目标,每个成员悉心经营着自己的梦想,共享成功的喜悦。社团学生不仅是学校艺术节的主角,还多次在市、区级比赛中取得佳绩。话剧社、合唱团、民乐队、管弦乐队分获天津市文艺展演比赛一、二等奖;校园电视台、《天人》校刊获全国中小学校园电视及校报校刊评比优秀奖;天人书社、模拟联合国社团分获市级优秀社团和优秀社团标兵称号。

社团活动的开展给学生搭建了自我展示的舞台,为学生打开了一片追求自我价值、张扬个性、自我发展的天空,很好地体现了学校“差异性教育”的理念。学生自主学习、科学探索的能力显著增强。

生态园建设及相关课题研究

校长国赫孚一直倡导教育要面向生活,为此,学校在2008年建设了生态园,占地面积4000平方米,分为动物养殖区、大田作物区、智能温室区、植物组织培养区、果树区、气象台区等,这些区域成为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校内基地,每学期都有100多名学生直接参与生态园实践活动。生态园实践活动使学生的学习呈现多元化,学生动脑、动手、动口,亲自参与到学习中来,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学生自己挖掘课题,走访调查,设计完成实验,利用书籍、网络补充相关知识。学校还从天津农学院和农科院的各个领域聘请8位专家指导生物组教师设计出系列的研究课题,指导学生进行实验研究。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学校设计出多种课题项目,如“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安祖花叶片愈伤组织诱导率的影响”、“水培条件下氮素对不同韭菜品种品质和产量的影响”、“温室培育食用菌——平菇研究”、“番茄树高产的途径与方法”、“津优8号黄瓜叶性状遗传规律研究”等。

这些课题有的来自课本知识的延伸,有的来自前沿的研究领域,通过参与生态园实践活动,学生拥有了善于发现问题的眼睛、主动思考的头脑和敢于挑战权威的勇气。如高二学生在种植砍瓜植株时,发现它具有很强的伤口自愈能力,学生们抱着极大的好奇心,查找资料,了解砍瓜伤口愈合的机理,并进一步思考,能不能利用砍瓜的汁液来提高嫁接植物的成活率。学生们通过查阅资料后发现,还没有人对这个问题做过研究,这更激发了他们的挑战意识,于是精心设计了课题“砍瓜提取液对提高植物嫁接成活率的影响”。为了实验的顺利进行,他们专门学习了嫁接技术,并利用课余时间反复练习,面对最终的实验结果,他们不但获得了极大的成就感,而且享受了挑战的乐趣。

生态园实践活动并没有让学生脱离课本,而是使课本知识在实践中延伸拓展。实践活动也培养了学生接触社会、挖掘社会资源的能力。在“不同波长LED灯对五彩椒生长的影响”课题研究中,学生在最后的实验分析阶段遇到了困难,需要对五彩椒叶表皮上的气孔进行显微拍摄及测定孔距。相关技术和设备是学校无法提供的,但是参与研究的学生并没有放弃,通过多方打听得知其他班同学的家长是研究人员,通过家长的指引,找到相关部门。学生经过与专家的面谈,以诚恳的学习态度打动了对方,对方不但给予技术指导,还免费提供了仪器设备。

生态园实践活动,使书本知识与现实生活及科技发展对接,成为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快乐学习的平台。

父母职业岗位体验和社会观察

天津中学在初中阶段开展了“父母职业岗位体验和社会观察”实践活动。活动宗旨是:在实践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成长。

自2001年至今,学校已有3400余名学生参与多个岗位实践。学校力争通过交换岗位,使学生在校期间实践3到4个职业岗位,收获更多体验。为确保活动开展与活动效果,国校长提出并亲自设计了岗位体验和社会观察提纲,有了提纲,学生们看什么、听什么、学什么、想什么、做什么就有了明确的方向。

每次实践归来学生们都在反思汇报会上畅谈实践收获。项目负责教师分别以“体验艰辛、体验感恩、体验创造、体验责任”为题介绍了以下4个案例。

案例一:体验艰辛——八年(二)班某学生到自家餐馆实践服务员岗位

通过两天的体验,我切身感受到服务行业工作的艰辛。实践了两天,我犯的错误是一件接着一件。这还是自家开的餐馆,要是到其他餐馆去打工,我肯定不到两个小时就被轰出去了。今天我躲在父母的羽翼下初尝失败的滋味和成功的喜悦,但我相信数年后经过不断磨炼、不懈追求,我有能力开拓属于自己的天地,到达成功人生的彼岸。

案例二:体验感恩——七年(四)班某学生到母亲单位实践会计岗位

实践前,我曾天真地认为,会计工作不就是和阿拉伯数字打交道吗?体验后,我由衷地感到,真是“看花容易绣花难”!我终于知道,为什么父母的白发会一天天增多;为什么妈妈闲暇时总是在按摩手腕,做眼睛保健操;为什么父母在我不认真学习时那么生气。妈妈每天早晨六点起床做早点,工作了一天回家后还要洗衣做饭。从前,我认为妈妈这样做是应该的,现在,通过体验多了一分对妈妈的理解,我变得懂事了……

案例三:体验创造——八年(三)班某学生到母亲单位实践鞋体装饰岗位

通过观察体验,该学生发现穿鞋带流程存在耗时长和成本高等问题。于是她提出自己的创造设计方案,经过试验,证明该方案既节约时间又降低成本,此方案已被母亲所在公司采纳。

三天的岗位实践结束了,尽管很辛苦,但汗水中凝聚着我的智慧和成果。这次岗位体验让我懂得,只有亲身实践才能发现问题,同时更要勇于探索、创新,有效地解决问题。要将课本上的理论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做到活学活用,知识与技能都是成长的必备品。

案例四:体验责任——八年(四)班某学生到母亲单位实践镀零件岗位

拥挤狭窄的工作间,空气中弥漫着刺鼻的味道。一些阿姨围坐在一起忙得抬不起头。我学着大人的样子把镀好的钩架浸到药水里,一股白烟冒上来,熏得我半天喘不过气,恶心得想吐。我了解到这些零件都是为美国来料加工的,而且做得不精细就会被要求返工。可加工这种零件是有毒有害的啊!我心中很不是滋味。美国人害怕环境污染,害怕伤害身体,就运到中国来,还不是因为中国是发展中国家,有的是廉价劳动力?我国与世界强国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如何缩小差距呢?同学们,努力吧!发奋学习、认真实践,让伟大的祖国富强昌盛,屹立于世界之巅,让祖国的明天更美好。

天津中学的办学理念中有一条是“整体性教育”,也就是说,教师不能只关注学生的学习,更要关注全体学生完美人格的形成。上述四个案例,充分体现出这一办学理念真正渗透到了学生的内心。

天津中学的综合实践活动,彰显了“主体性教育”、“整体性教育”、“反身性教育”(师生共同成长)理念,搞好综合实践活动,使学生进步、教师进步、学校进步。这正是学校长期以来坚持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及课程构建的原因所在。 (责任编辑 邓 蕙)

上一篇:金融工程论文题目范文下一篇:关于小学数学论文题目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