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学范文

2024-08-16

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学范文第1篇

一、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的价值核心

在高校的教育过程中, 围绕社会主义核心进行相关的思想教育, 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第一步, 也是为了使全校的师生都达成一个统一的指导思想, 共同的思想价值观, 然后通过有针对性的教育方式和有高校特色的教育理念, 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核心落实到实处, 给广大的学生提供一个健康成长的校园环境。所谓的创新并不是需要什么都重新开始, 而是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传承式的创新, 保留好的, 剔除坏的, 实现在传统基础下进行创新。另外创新的方式和内容也需要讲究科学化, 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项社会活动。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 必须要采取科学的放肆和手段, 建立符合人们思想行为需求的制度。就必须要采用具有科学性和创新性的方式, 不断的加强高校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 有效的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 使得思想政治工作可以有效的落实到每一个环节中去。

(一) 高校思政教育在新时代下的机遇

当前, 不管是生活还是学习都已经离不了信息工作, 人们可以通过网络获取更多新的知识, 达到自己知识的需求量, 同时也可以借助网络的力量不断的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另外, 网络化时代其实又是一个知识更新换代比较快的年代, 在网络的大背景中, 增强了学生自己学习的能力, 对于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来说, 这也是一个比较有利的优点, 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补充未完善的指示单, 同时也能让学生感受到学校之外的人才竞争力。

(二) 高校思政教育在型新时代下的挑战

网络时代在给大学生思政教育带来机遇的同时, 也带来不少学习上的负面影响。由于学生对外界社会的感知能力还比较低, 在网络上接触到一些思想有偏差的事物之后会容易影响学生的判断力, 对学生的健康成长会造成一定的影响。而且, 在全民信息化的时代, 老师无法屏蔽掉网络, 对学生实施传统化的思想政治教学, 所以这些方面对老师的思想政治教学都有很大程度的影响。另外, 网络的新时代, 崇尚的是言论自由, 老师对学生的言语进行引导而没有制止的权利, 如果学生中间出现一些负面言论, 就会以倍速的速度进行传播, 对学生的成长百利无一害。面对当前的这种情况就必须要找到有效的管理方式, 使高校的思绪政治活动可以得到有效的开展。

(三) 新时代的到来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启迪

1. 注重动态教育发展形势, 形成开发式教育体系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发展与我国各个领域之间的发展都是息息相关的, 而且必须要与我国的发展方向形成高度的一致。对此,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就必须要根据我国的实际发展动态对思想政治教育方向作出不断的调整与完善, 达到“大视野”的教育局面。另外一方面, 在思想政治的教育过程中, 也必须要具备开放性思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我国的时代的发展情况要紧密结合, 在原有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基础上, 引进先进的教学手段和教育方式, 使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可以变得十分生动有趣, 被容易的被学生所接纳;其次, 在不断的调整思想政治教育课内上课形式的同时, 也要注重课外活动的延伸, 形成校企合作的互动关系。再次, 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要具有动态思维。作为一名思想政治教育者, 在教育的过程中, 要有与时俱进和创新的教育观念, 注重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连续性和过程性, 也要重视外界环境对教育的影响, 及时的对教育方式和教育内容作出调整。

2. 强调社会实践活动的重要性, 保证理论知识与实践活动的有效结合

思想政治教育核心也必须要实践为基础, 以实践为教育目的。具体来讲, 就是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过程中, 也必须要不断的培养学生去参加校外活动, 比如志愿者活动、公益活动或者是工作实习等活动, 建立学校与社会之间的直接联系, 让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感受到社会人的技术与道德修行;另外, 在不断的社会实践活动中, 也可以开拓学生的视野, 改变他们的学习思维, 让他们可以在真正的实践中感悟到理论知识的重要性, 也让他们在不断的实践活动中完成对理论知识的应用, 这样才能真正的做到活学活用。

二、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理念

(一) 强化因材施教, 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在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 呆板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学得很吃力, 让老师也无法有效的开展教学活动。所以, 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中, 首先要对工作模式进行创新, 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 让学生可以真正自主的投入到学习中去, 这样才能达到思想教育的最终目的。

(二) 转变思想观念, 树立开发意识

建立与各高校进行交流与合作的教学方式。从目前的思想政治教学现状来看, 学生的实践性思维比较差, 只是注重于对学生的理论教学, 这样很难培养学生的开发意识。对此, 在日后的思想政治教学中, 必须要建立开放式的交流模式, 从国际角度去思考问题, 培养学生的大局观, 这样才能真正的起到思政政治教育的作用。

(三) 加强质量意识, 树立新型的人才质量观

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 首先要结合时代的发展需求, 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 对此, 老师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应该要重视教育质量的观念, 加强当前的质量意识, 树立符合新时代发展的价值观人生观, 培养全能化的社会需求性人才。

三、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的研究

(一) 深刻认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大意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 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 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 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 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在社会需求和思想价值观发展的背景下, 各大高校要想取得长足的发展, 必须大力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动摇, 她是指引、是方向、是根植于内的价值观, 是高校在任何风云变化面前都不会出现发展偏颇的指南针, 对高校的发展具有十分深厚的意义。

(二) 以诚信为本,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诚信, 是做人的基本保障, 是健康成长的重要前提, 对于一个人来说, 没有诚信, 就丧失了生存的权利。毕业生在当前竞争激烈的大环境下, 只有建立城市守信的优良品质, 才能在应聘的潮流中脱颖而出, 贡献社会实现自身最大的价值。高校的培养学生的诚信意识时, 就必须在一点一滴的思想政治教育中使学生养成下意识的行为, 培养学生在以后的生活和工作中, 坦诚的面对同事, 客户和领导, 才有可能在人才竞争中赢得自己的身价。诚信是一切之源, 是一个人生存的根本, 是企业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根本所在。

(三) 以文化为基,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文化的力量是无形的, 也是巨大的, 只有在不断的思想教育中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 才能在以后的工作中, 有自己的思维和创新意识, 才能出色的展现自身的才能。高校在教学的过程中, 必须要求学生时刻以学习为第一任务, 在不断的学习中, 对知识进行改革创新, 在知识的海洋里需求发展的要义。

(四) 高校需不断强化三种教育

在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中中, 老师必须要坚持以培养优秀学生为的根本目标, 不论是过去, 还是将来, 学生的思想教育都是教育工作中的重中之重, 切实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 就必须不断强化三种教育。一是对学生进行政治理论上的教育, 通过一些理论化知识的学习, 才能提高广大学生政治理论水平;二是要建立学生反腐倡廉的思想, 教导员工要树立正确的人生关, 价值观, 不能为了自己的一己私利, 而损坏社会和企业的利益, 在工作的过程中, 要时刻提醒自己, 有损企业利益的事情不能做;三是建立爱岗敬业的职工思想, 在工作中, 要建立学生的责任意识和使命感。

摘要: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全面覆盖, 信息化的发展给大学生的思政学习不仅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 相对于以前传统的黑板式教学方式, 网络时代的带来, 相当于给学生和老师来到了一个学习的新时代。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 不仅要更新自己的知识层面, 还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新时代的包装, 让可以可以更容易接受。本文主要是阐述新时代大学生在思政学习中的挑战与机遇, 探索如何顺应时代的发展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就业率。另外, 我国各大高校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 必须要根据的高校的实际发展情况来进行调整, 为学生讲好中国的发展故事。

关键词:新时代,民办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改革启示

参考文献

[1] 黄成勇.试论基于新媒体下的民办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趋向[J].北京印刷学院学报, 2017, 25 (6) :143-145.

[2] 冯德安, 孙志皓, 刘晓旸.论新时代高职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水平提升[J].北京青年研究, 2018, v.27;No.104 (03) :104-108.

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学范文第2篇

高校思政课大课堂教学节奏探讨

傅 龙 华

(湖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湖南

长沙

410004)

摘要:在高校“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思政课大课堂教学模式中,课堂节奏的把握变得复杂化,而要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又必须控制好课堂节奏。教师应根据学生对教学的敏感程度、思维活跃程度的变化规律,将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有机结合,合理安排教学时间,运用教育机智调节学生情绪,使教学在张弛有致的和谐节奏中进行。

关键词:大课堂,“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课堂节奏

课堂节奏主要是指一堂课的张弛快慢及其有规律的变化,它参与知识的呈现与意义建构,是课堂教学活动的组成部分。以具有一定节奏呈现的知识,能增加学习内容的可感性,切合学习者的认知心理,促进学习者领会和掌握学习内容。在“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对教学的敏感程度、思维活跃程度的变化规律,将教学内容与相应的教学方式有机结合,使教学在张弛有致的和谐节奏中进行,从而提高课堂的效率。那么,在大课堂下,如何使学生在90分钟的课堂教学中始终保持良好的思维状态呢?笔者从以下几方面提出自己的观点:

一、把握学生注意力变化的规律性,合理安排课堂教学时间

心理学研究表明,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注意力会呈现阶段性变化。根据这一规律,教师安排课堂教学时间时,要特别考虑学生注意力变化的四个阶段:

1、注意力转移期。学生从喧闹的课间环境回到课堂,需要稳定情绪,这段时间教师最好安排一个课前15分钟,给学生们提供自我展示的舞台,以小组或个人的方式上台进行时事点评、情景剧表演、讲红色故事、演讲等,通过这样一些形式多样、人人参与的开场白,不仅能够在较短的时间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更重要的是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提升学生的多方面能力。

2、注意力稳定期(15—45分钟)。这段时间学生容易把注意力集中到课堂内容上,是整堂课的黄金期。学生精神饱满、情绪稳定,最适合安排核心的教学内容,并运用语言和感官刺激等手段,突出重点,引发学生探究。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疑惑与顿悟的交替出现,就是教学节奏变化的焦点和契机,如果我们能捕捉好这一契机,就能较好地调控教学节奏,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3、注意力分散期(45—75分钟)。课堂上,如果教师教学方法单一,再加上学生长时间的注意力集中,很容易引发学生心理和生理的疲劳,学生往往会注意力分散。此时教师应采用新的互动来调节学生的注意力,如小组讨论或合作项目、相互辩论等。经过调节,学生的注意力可以有适度回升,状态有所改善。

4、注意力反弹期(75—90分钟)。临近下课时,学生的状态往往会有所反弹,出现另外一个小高峰,教师应当抓住这一机会,很好地巩固和升华前面的教学成果。如有位教师在上完一次课的内容时,留下10分钟让学生每人说出本堂课的收获和感悟,学生情绪高涨,在彼此的交流和分享中理解和巩固了所学的知识。

二、设计好教学内容,调控课堂的讲授节奏

要控制好课堂节奏,必须合理设计一堂课的教学内容。教师备课时要认真分析教学大纲,全面把握教材,明确一堂课的知识点,考虑好应强化什么知识,弱化什么知识,补充什么知识。确定好知识容量,就为形成良好的课堂节奏创造了

学术资源

条件。

但是,这些知识如何传授,哪些是重点,须浓墨重彩,哪些是非重点,该轻描淡写,却是非常讲究的,需要合理控制讲授节奏。在思政课的教学中,围绕育人这个根本,教师先简要阐明所要讲授理论的基本内容、主要观点、它所要解决的问题。当学生初步接受某一理论之后,紧接着介绍一些相关材料、案例,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和其他教学方法对所讲理论重点分析说明,以加深他们对理论的理解。特别是要收集与社会生活实际相关的案例、材料,制作并演示与理论内容有关的多媒体教学课件,如学生经常关注社会分配差距问题,官员腐败等,教师就应直接面对,加以引导,不应回避。如果教师对社会问题关注不够,思考不深,在讲课过程中有意无意地回避这些问题,就会引起学生在“感情”上“拒绝”接受教师的讲授。教师在完成理论讲授、材料分析后,还要结合社会现实和大学生实际拟出相关思考题,进行实践性教学或情境模拟或行为训练,激发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创造和谐、宽松、民主的教育教学环境,引发讨论和辩论,把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引向深入。譬如,在讲“社会公德”这一内容时,阐述完基本理论后,教师就可运用现实生活中一些道德问题的案例给予分析深化,引导大学生对诸如“见义勇为”、“见死不救”等社会现实问题展开讨论。进而让大学生思考应该做出怎样的道德判断、道德选择,这样就使原来显得抽象、枯燥的教学内容变得具体、生动、有趣,使课堂教学由“要你怎么做”的被动思维模式变成“我应怎么做”的主动思维模式,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总之,一堂课90分钟的内容要有个总体安排,开头结尾要灵活机动,重点难点要留有充足的时间,具体到每个课时则应根据该课的实际需要分配时间。既要定时,又要灵活机动,才可能使课堂教学井然有序、节奏鲜明。教师切不可上随意课,漫无边际地调侃,浪费时间的“马拉松”式教学是良好课堂节奏的大忌。

三、把握课堂节奏规律,选择适当教学方法

适当的教学方法是保证良好的课堂节奏的主要条件。如果教学的方法单一,采用注入式的满堂灌教学,课堂节奏缓慢平板、无起伏波澜,课堂气氛将如死水一潭,教师滔滔不绝,学生昏昏欲睡。课堂教学要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使课堂气氛动静结合,既让学生积极参与,踊跃发言和热烈讨论,又要让学生静心听课、深入思考。

在大课堂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中,思政课教师要善于调适教学方法。除讲授法外,还可以选择运用以下教学方法:

1、课堂讨论法

在这种学习方式中,教师必须充分发挥其课堂驾驭能力,讨论要有放有收,事先准备充分,掌握翔实的理论和事实材料。必要时教师以平等的身份成为讨论中的一员,以引导讨论方向。小组人数以4—6人为宜,讨论时间不超过10分钟,全班交流一般以10—15分钟为宜。如在学习“大学生的择业观和就业观”内容时,选取与大学生密切相关的求职择业问题展开讨论,采用话题讨论的方式,围绕当前的就业形势、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研究生卖猪肉、先就业还是先择业、大学生创业等几个话题展开,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同学们参与思考,参与教学互动,使同学们在大学阶段就开始培育就业意识、增强就业观念,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2、研究学习法

研究学习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研究的题目可大可小,可以是简单思考、查找资料后就能得出一个结论,也可以是同学讨论后形成的一个方案,还可以是经过社会调查之后写出调查报告,形式不一,主要是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提前给出可供选择的几个题目,分组准备。如教师可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

学术资源

和双休日,以5—6人为一个小组,就老师布置的题目展开社会调查,并写出调查报告。召开调查报告展示会,各小组展示自己的调查研究成果。

3、情感体验法

在讲述人生观、价值观内容时,单纯理论与事例结合的方法,很容易使课堂变成简单的说教式,那些杰出人物的人生价值选择又容易使学生产生距离感,一些口号式的理论学生总是理解为大道理,觉得不现实。而一些感染力很强的活动却能让学生感悟人性的美,起到很好的教育效果。如在进行“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教学时,可以让学生闭上眼睛,回忆一件自己做过的好事,无论大小,然后引导学生体会当接受别人感谢时的感觉,告诉学生:我们的存在或大或小对别人对社会有意义,这就是人生真正的价值。人活着不完全是为了物质利益,很多时候就是一种感觉,我们能够找到这种价值感,就体会到自己的价值在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在实现。如此可以把看似理论化的、学生称之为“大道理”的观点演绎成实实在在的感觉,从而得到学生的认同和支持。

4、演讲、辩论法 这是对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和自我认识能力的最高形式的训练,演讲内容、辩论题目不一定直接与书本有关,但必须与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结合。

老师要把握全局,对每一位演讲的学生进行客观但侧重于肯定的评价,老师的评论只要两三句话,有时可以是一句诙谐的语言,就能引导方向,控制全局。这时的课堂可以是宽松、民主、自由的,学生是真正的主体,对个别偏激观点不能直接批评,应以引导转移为好。此时,老师的角色应该是:提出活动内容的倡导者,学生确定议题和讨论活动时的参谋者;活动“初级阶段”的示范者,学生活动开始后的场上指导者;学生活动结束后的参评者。

演讲或辩论题目可事先让学生设计,教师收集整理后交给老师,最后让学生自己来确定演讲主题或辩论内容,如“手机上网与课堂学习”、“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对立统一性——中国的经济与环境”、“大学生怎样才是美丽的”、“为今后赢得企业的欢迎和赏识,现在我们应该做什么?”

现在的学生在全方位接受外界的知识信息,自主意识强,思维日益成熟。若把它们看成小孩子,随意支配,不仅不能激发学生兴趣,反而引起学生的反感。所以,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集思广益,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四、利用教育机智,调节学生情绪

学生的情绪是影响课堂节奏的重要因素。一堂课如果学生情绪涣散低落,烦躁惊恐,教师就是口若悬河,也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相反,若一堂课洋溢着积极热情、欢快喜悦的气氛,那就为形成良好的教学节奏打下了基础。因此,教师一定要关注学生的情感表现,利用各种教育机智,调节学生情绪,从而控制课堂节奏。当发现学生疲倦时,教学应变换节奏,轻松一下,穿插一些有趣味性的东西,以活跃课堂气氛;当发现多数学生已听懂教学内容,表现得漫不经心,注意力分散时,应加快节奏,增加密度。总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察颜观色,发现情况及时进行情感调节,消除不良情感,利用积极情感,让良好情绪始终环绕课堂。这种良好情绪的维系,需要教师采用多种教育机智才能达到。首先,教师要有较强的语言功夫,用高超的语言技巧打动学生征服学生;其次,教师要有良好的课间过渡技巧,开始、中间、结尾应浑然一体;再次,教师要善用举例、比喻等手段;最后,教师要有幽默感,使学生在欢乐、愉快的笑声中获得知识。

总之,课堂节奏的控制既是一门教学艺术,又是一门复杂的学问。每位教师要做到高屋建瓴、游刃有余地控制和把握课堂节奏,还有待于自己去认真分析,用心研究。

学术资源

主要参考文献:

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学范文第3篇

——高校思政课的实践教学改革思考

计算机科学与信息工程学院

软件技术14-1 小组成员:常新欢

14038420109

史俭志

14038420105

张聪聪

14038420147

唐康殷

14038420146

刘源

14038420121

2016.5.8

高校思政课的实践教学改革思考

【摘要】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设置方案实施过程中, 实践性教学改革是一个十分薄弱的环节, 教学效果很差, 教学方式落后, 已成为思政课教学改革的 /瓶颈0, 必须对其进行教学改革与创新: 着力构建实践性教学的新体系; 创新实践性教学的有效模式; 打造实践性教学的评估体系。形成具有较强科学性、规范性和可操作性的运行机制, 来搞好思政课实践性教学改革。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对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文章从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实践教学的意义,提出了几点看法。

【关键词】实践教学意义,存在的问题,改革措施,思想政治理论课

一、关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意义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对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实践教学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亲身实践和体验能引导和帮助大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接受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提高认识水平和社会适应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

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是适应现代知识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面对社会新的变化,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必须深入社会现实之中,加大实践环节的教学力度,直面各种社会信息,直面学生的各种疑虑,才能够在解释规律中传道、在强化教育中授业、在理论联系实际中解惑,提高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增强学生分析认识社会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传统的思想政治理论教学模式以课堂、书本、教师为中心,授课方法单一,教学效果不理想,而实践教学使学生变成积极的实施者和参与者,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增强了课程的教学效果。实践教学是高校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专门人才的需要。总之,实践教学应当成为这类课程不可或缺的环节。

二、关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存在的困难

虽然高校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有很重要的意义,但现实中,教师的授课大多仍然沿用原有一本课本、一支粉笔的教学方式,教学手段比较单一,教学内容陈旧,照本宣科、老调重弹,缺乏针对性和时代感,加剧了学生对公共政治理论课的厌学心理。“三进”工作,只能进教材、进课堂,而难以进学生头脑。实践教学存在着很多困难,主要有:第一是实践资金缺乏,学生要走出校门,通过参观调研,进行社会实践就需要有相应的资金,但一般学校没有这项资金,各种经费相对短缺,问题就更为突出。第二是教学资源短缺,社会实践资源有限,学生众多,不管是社区,企事业单位,还是专门的实践基地,如果常年不断地接待实践,其自身的正常运作和发展必然受到影响。第三是教学组织困难,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每位教师要面对几百甚至上千的学生,组织起来相当困难。

对于这些困难的存在,是教学与管理观念上存在着局限性。思想政治理论课在现代大学课程体系中的重要性虽然得到权威部门和教育人士的认可,但是由于现实教育中的功利化倾向,使得教师和学生普遍重视专业课程,而不重视思想政治素质的培养,导致该类课程被边缘化,整体地位低,实践教学被轻视乃至忽视。现行教学管理制度和理念本身也不太适合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管理,教学资源短缺这个长期的问题难以得到全面地改观。由于缺乏观念上真正重视与实践上的实际作为,因而导致了实践教学制度与资源建设步伐不能满足实践教学的基本需要。

三、重视实践教学环节,增强教学实效性

传统思想政治课教学仅仅是从理论到理论,从书本到书本,缺乏直观的实践指导。因此,许多学生认为思想政治课内容空洞、抽象、牵强,脱离社会发展实际,说教式教育难以使其信服,从心理上排斥、反感、拒绝认同,这些都使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信度大打折扣,也是学生产生厌倦情绪的重要原因。所以,思想政治课教师必须改进和丰富教学内容,“要把课堂内的教学与课堂外的教育培养起来;要把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结合起来,形成新的教学风格”。实际上,高校思想政治课既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又具有生动的实践性,如果能够把理论付诸于实践,使大学生们在现实生活中自己总结经验教训,从而印证理论、诠释理论,会

更有说服力。也就是说应加强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并不意味着一定要走出课堂、走出校门,而应根据各门课程的特点,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目前,高校思想政治课的课程内容可以分为两类:第一类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课程,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处于核心地位,第二类是日常思想行为规范课程。这两大类课程的教学内容既相互联系,又各有特点。因此,其实践教学环节应各有侧重。例如,《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等道德、法律类课程本身就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实践教学中可以根据理论教学的进度,结合大学生的校园生活状况和社会热点问题,开展“公民道德建设状况调查”、“大学生诚信状况调查”、“校园文明状况透视”、“法律知识宣传”“组织学生到法院旁听”等社会实践教学活动,在实践中促进大学生自我反思、自我教育,更好地理解法律知识。对于《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等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课程,在理论教学中向学生传授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知识,特别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新成果的同时,通过专题调查、红色基地学习、新农村考察等实践活动,加强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更好地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清楚地认识国家发展大局,准确地把握世界发展的总趋势,提高自身的政治素质和理论修养。

这种打破以往单纯理论教学模式,引入实践教学环节,构建理论教学模块和实践教学模块互动的教学模式,有利于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深化课堂教学,搭建他律和自律沟通的实践桥梁,从而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四、开辟“第二课堂”,让学生自己参加实践教学

思想政治课教学不应该局限于书本内容,毕竟书本内容有限,课堂讲授的时间也有限,而每个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层次不相同,接受能力也不相同。为此,教师要有意识地深入到学生中去,组织学生积极开展与思想政治课相关的课外活动,建立第二课堂,让学生自己积极地参加

实践教学活动。如: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开展社会调研活动、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举行演讲比赛、辩论赛开设“读书讲坛”、邀请校内外著名教授、专家和学者为学生作学术报告,使学生及时掌握思想政治理论领域的最新研究成

果,了解国际国内出现的重大政治经济事件,并鼓励学生积极思索,通过提问、探讨等方式,深化对思想政治某一领域具体问题的认识,引发广大学生深入学习思想政治理论知识的兴趣。这些活动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有助于学生走出课堂后自觉运用理论知识去关注周围的人与社会,为他们认识社会、了解社会提供了广阔的空间。“第二课堂”的开辟,把理论与实践有机地结合了起来,改变了思想政治课教学与实践严重脱节的状况,提高了思想政治课教学的针对性和吸引力,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升华提供了途径。

思考与总结

实践性教学改革, 提高了学生的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践中, 思政课实践性教学始终围绕教学目标展开。思政课理论教学注重基本理论和基本观点传授的客观性、科学性和学术性, 思政课实践性教学则注重知识传授的应用性、经验性和综合性。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 进行实践设计, 调查研究, 收集与整理资料等, 还要在社会中与各种人打交道, 处理好各种关系, 这些都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重要途径。学生的创新能力、交际与组织能力都会得到相应的提高,这是单凭思政课理论教学所难以达到的效果。实践性教学改革, 也提高了思政课教师自身的教学水平。实践性教学在客观上提高了对教师的要求。教师的任务不仅仅在于传授学生多少知识而在于如何使学生所学的知识转化为能力, 也就是教师给学生的应该是如何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思维模式和研究方法。引导学生增强探索未知、创造新知的意识。实践教学改革会实现学生与老师的双丰收,为教学添加一道彩光!

参考文献:

中共中央宣传部宣传教育局等编;

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学范文第4篇

一、新时代下民办高校思政课教学存在的典型问题

(一) 教学内容无显著校本特色

目前, 国内众多民办院校的思想政治课程教学所用教材, 习惯使用教育部统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工程”重点教材。在民办院校的办校过程中, 其师资力量建设、储备、培养等诸多环节都显得力有不足, 现有师资力量中多数思想政治理论素质较低、能力有限, 而院校在设计思政课教学课时方面也存在占时偏少的现象, 很多院校开设的思政课程没有合理编排教师与学生比例, 因此易出现课堂内学生人数过多而教师不足的情况。因此, 民办院校的师资建设短板限制了院校在专业课教材内容上的研究与设计, 很难有专业水准更高或投入时间更久的教师团队完成校本课程教材建设, 使得现行教材不见得适用于民办院校, 不能体现其特色。而在使用教材授课的过程中, 很多思政教师也缺少变通力与创新性, 不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没有紧密联系生活实例, 也不愿意在教学中引入党的创新理论。

(二) 教学方法无突出引导作用

对民办院校学生而言, 很多人都经历过残酷的高考升学竞争, 受各种原因影响而遭遇失败, 与公办院校相比, 前者在基础知识水平方面自然是不能相提并论, 因此有不少人缺乏自信, 也容易在后续学习中缺少自律。然而, 民办院校的学生却有着较旺盛的精力, 他们常会热心于新鲜事物。在思政课教学中, 教师往往不能准确把握民办院校学生的实际情况, 在教学方法上有所偏颇, 在自身理论较为欠缺的前提下, 难以在教学中提升创新性, 留给学生的教学实践时间也更为短缺。思政教师为了达到既定教学目标, 还推崇“一言堂”“填鸭式”“满堂灌”教学, 高校学生不免对单调的教学产生更多的乏味厌倦之感, 逐渐消极应付。民办院校的学生一旦失去对新鲜事物的好奇感与求知欲, 只会加重自己在学习方面的学习压力, 学习收获锐减。

(三) 师资队伍无高层次教研水平

目前, 我国高等院校正致力于打造高质量的教研队伍。民办院校在思政学科教师队伍建设方面, 存在着很多影响教研水平提升的因素, 如对文科类学科重视程度不够、学术研究氛围不浓、教师对教学科研的认识不到位、高学历高职称的结构比例失调、科研组织建设与投入不对等、专业领军人物欠缺等问题, 直接拉低了院校的整体科研水平。此背景下, 民办院校思政课教师队伍难有高质量高水平的教学科研活动。对院校管理而言, 人力资源多采用聘用制组建教师队伍, 无疑影响队伍稳定性, 也让匆忙入编的教师不能合理培养和增强主人翁意识, 倾向于被动服从院校安排, 习惯以利益来衡量付出, 学科研究上缺少团结协作精神, 不能齐心协力思考如何提升教学质量, 更多选择以市场、行业对人才的需求为导向来展开专业课程教学, 难以在思政课题方面有更大突破性研究成果。

(四) 教学评价无科学系统性

很多民办院校在思政课教学评价方面的现行体系并未体现更多的科学系统性。其中依然体现应试教育导向, 评价指标多以考试成绩为主, 而且在学生评选先进、评定优劣、奖学金划档、毕业考核等方面, 考试成绩更是占据大幅比例, 而本应该参与综合评定过程的日常表现, 特别是日常思想品质、道德素质、思政修养状况等内容却没有更大比重或根本未纳入评价体系。由于不科学不合理的结果式评价体系的存在, 民办院校的学生在知行统一方面显出劣势或疲态。

二、新时代下民办高校思政课教学问题的有效解决建议

(一) 提升民办院校思政课重视程度

民办院校与公办院校在办学核心目标上是同一的, 旨在培养高素质人才, 以备国家与社会发展之需。思政课程承担着重要的健康思想道德教育的重任, 因此民办院校也要同公办院校一样, 不断强化对思政课的认识, 明晰课程重要性。首先, 要求民办院校的领导高层要保持政治定力, 增强政治敏锐性, 正确解读政策, 掌握时代发展规律与趋势, 扭正观念, 调整资源, 大力扶持组织机构、师资队伍建设, 从配备、经费等方面改善条件、优化秩序, 并要持续为各项工作提供指导, 保障思政课程建设。其次, 教师要主动学习, 提升自身政治素养, 转变教学理念, 关注学生个性成长与发展需求, 转变教学模式, 改进教学方式, 还原学生课堂教学主体地位, 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推动思政理论与实践活动的有机结合。提升学生思政课程学习自信, 推广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 倡导广泛参与、独立思考、充分探究等学习方法, 帮助学生提高对思政课程的重要性认识, 发挥学科的教育功能与价值。

(二) 探索民办院校思政教学创新路径

第一, 主动研究新教学模式与方法。民办院校的思政课教师应该正确发挥课堂中的“导”的作用, 从而促进学生“学”的收获。

教材内容建设与应用方面, 应集中优势师资力量参与分析现行教材体系的思想性与逻辑性, 主动对接民办院校实际来重新构建教学体系, 探索性打乱可参考的教材系统, 以独立专题为区分来重排教学课程。以重点、难点、社会热点等多点切入和融合来编排校本教材, 在内容上注重吸收鲜活社会案例, 在表现形式上注重语言的通俗化、形象化, 帮助学生增强学习兴趣, 引导学生正确思考, 充分营造良好的理论学习氛围。

教学方法的改进与优化方面, 一是可以借鉴翻转课堂的新模式内涵, 将大量的时间用于学生自主学习与思考上, 并安排适当的时间让学生站上讲台, 组织语言就某个问题表达观点、阐述思路, 教师在其中仅给予必要的补充、纠正与评价;二是教师可让学生对新的教学主题来制作教学课件, 鼓励学生多查阅各类信息, 充实课件内容, 丰富课件中的知识体量, 并向同学展示自己的成果, 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三是扩大教学中的信息化手段应用, 释放网络平台、电子智能终端等各种技术应用对课程教学的推动。

教学评价科学化建设方面, 应推行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的方式, 提高学生日常表现、道德品质、政治理论素养等方面的考核比重, 激励学生以正确地态度参与教学活动, 取得较理想的教学效果。

第二, 增强思政理论对实践教学的指导性。在民办院校校内成员整体提升思政课教学重要性认识的基础上, 应全面增强思政理论与实践的教学结合。院校教务管理部门应该强化教学制度建设, 推行可行的保障支持机制, 具体的院系班级中应先完善理论推行机制后强化理论对实践教学的指导。在院校多级组织结构的共同努力下, 思政课教学应在实践环节主动开展社会调查, 增加志愿服务的比例, 走出校园开展社会公益活动, 要利用好学生寒暑假社会实践机会, 扩大课堂、校园及社会等不同层面实践的整体协调性, 让学生能够在层层实践中获得更高的思政理论水平, 进而增强思想道德修养, 凝聚社会责任感。

(三) 推动民办高校师资力量建设

师资力量的建设并非一日之功, 需要有条理、有次列、有秩序。第一步, 就是以“双师”型人才建设为目标, 强化专业教师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 同时强化内在素质, 真正树立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师形象, 最大限度地提升教研水平, 力求在专项课题研究中有更大收获。第二步, 思政教师应具有良好的感召力, 能够释放人格魅力, 对学生的言行举止发挥示范功效。教师的师品师德充实到位后, 他们既要传授知识, 又要引导学生做人行事, 就会让更多的学生给予信任、尊敬, 教师的威望就能有所累积, 学生更愿意以教师为榜样行事。第三步, 完善思政课教师培训再教育体系。民办院校应增大投入, 为教师的脱产进修、考察交流等活动提供资金保障, 多与外界取得业务交流, 才能扩大见识、增强经验、丰富经历, 有助于思政课教学质量与效率大有改观。

三、结束语

新时代下, 民办院校的思政课教学想要有更大的突破, 必须重视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师资队伍、教学评价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因此, 民办院校要提升思政课重视程度、探索教学创新路径、推动师资力量建设, 才是化解问题的合理之策。

摘要:民办院校是国民教育系统的重要力量, 对人才建设发挥了突出作用。新时代下, 民办院校的思政课教学仍存在较为典型的问题亟待解决。本文从多个角度探寻了这些问题, 并提出了具有参考性的改善解决对策, 以期为民办院校的新时代思政课教学提供一定启示。

关键词:民办院校,思政课教学,问题对策

参考文献

[1] 苗磊.新时代思政课程教学的供给侧改革[J].大庆社会科学, 2018 (3) :134-136.

[2] 韩玉芳.民办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学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J].浙江树人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11, 11 (4) :80-83.

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学范文第5篇

目前思政课实践教学主要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首先, 实践教学主题确定的随意性大, 与理论教学内容相脱离, 或单一单调, 没有考虑学生个体差异, 或实践活动内容没有难度, 没有体验, 导致学生在实践教学中主体性作用发挥不够, 实践教学沦为形式;其次, 实践教学形式大多局限于讨论、演讲、辩论赛、故事会、影视欣赏等课堂内实践教学, 而这些都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实践活动, 只有让学生突破课堂的限制, 主动参与活动本身, 深入体验实践, 认真反思与总结活动过程, 才能算真正意义上的实践, 而这样的实践教学没有深入有效地开展起来;最后, 实践活动指导不深入, 没有过程监控, 一份不走心的实践报告, 就算完成实践过程, 考核方式单一, 一个简单的分数就作为评价学生实践活动的全部, 更没有学生间的相互欣赏、学习与提高, 实践成果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造成目前思政课实践教学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首先, 指导教师没有精心设计实践教学方案, 对实践教学的组织、监控、引导方式不够合理, 不符合学习规律, 指导效果自然不理想;其次, 学生人数众多, 个体差异大, 对实践教学的认知不到位, 这导致教师指导无从下手, 再次, 现有考核模式下, 学生兴趣与特长只能服从于学习任务, 学生大多数只是被动接受实践教学, 主动性受压制。

为解决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存在的这些问题, 我们提出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分层指导教学方式改革措施。所谓思政课实践教学分层指导就是根据学生学习能力、专业特点、兴趣特长等个体差异, 通过普遍的实践主题与自主命题相结合的方式确定学生实践活动的内容, 激发学生积极性, 驱动学生学习上的自我管理, 并对实践作品进行分类分层, 依靠教师的指导与学生的自我教育, 提升实践成果质量, 最终实现思政课实践教学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目标。

任何一种类型的实践活动要达到良好的效果都需要学生主动融入其中, 并充分发挥出主体性作用, 而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关键要看教师对实践活动的设计、组织与指导。因此, 思政课实践教学分层指导需要指导教师有充分的精力和动力投入到实践教学, 并在实践活动的主题内容、过程监控、指导方式、考核标准、成果去向等各个方面进行创新与改革。

一、把思政教师从繁重的理论教学任务中解放出来

提高教师从事思政课实践教学的积极性是思政课实践教学分层指导教学改革的前提条件。思政教师之所以不能全身心投入到实践教学中来, 严重制约实践教学的效果, 客观上是因为思政教师普遍理论教学任务繁重, 占用了他们绝大部分时间和精力, 再来指导实践教学已力不从心, 主观上是因为许多高校思政教育停留于接应上级布置层面, 在思政课实践教学没有硬性规定与要求的情况下, 教师对实践教学方式改革的主动性不够。故此, 我们需要壮大思政教师队伍, 提高实践教学在课程内容中的比重, 重视对实践教学的考核, 完善实践教学奖惩制度, 从而让广大思政教师既有精力也有动力去做好实践教学工作。

二、开发确定性与灵活性相结合实践主题, 这是思政课实践教学分层指导教学方式的基础工作

首先, 结合思政课程的教学内容, 突破课堂限制, 开发出多个、面向大多数学生、适合不同个体特征学生选择、确定性的实践主题项目, 创设主体参与任务, 驱动学生主动融入实践活动。同时, 允许部分有特定兴趣或某些特长的学生自主开发个性化的实践主题, 对原有主题进行延伸性的扩展。这一普遍性与自主性相结合的实践主题确定方式, 一方面, 可以改变实践主题随意性、单一性及教师指导无从下手的问题, 另一方面, 也创设需要每一个学生成为活动的设计者与推动者的实践氛围, 从而使学生发挥出主体性作用, 成为实践项目的主力, 实践作业的编导, 实现实践成果打上学生的个人印记。改变千人一面, 抄袭应付的现状, 达到全员实践, 全员走心的效果。

三、设计与完善实践活动运作规程, 这是思政课实践教学分层指导教学方式的制度保障

从实践活动的策划布置到具体开展再到成果展示每一环节都要实行规范化管理。监控措施、参与人员、考核标准、展示方式都要转化为具体而可行的操作步骤, 并有计划地推进。课堂学习和课外实践考核比重的确定、实践主题的选择、实践队伍的组建、实践作业的进度监控、实践成果的汇总与评分等都要数字化、精确化, 以达到标准可操作, 过程可操控的目标。总之, 通过这些规范化改革措施的实施, 做到标准化要求、过程化考核, 可改变目前普遍存在的放羊式实践教育状况, 从而实现学生能自觉投入, 老师能有效管控, 实践活动步骤扎实, 实践作业质量上佳的目标。

四、探索优秀作品的筛选与指导的途径, 这是思政课实践教学分层指导教学方式的内在要求

指导教师利用媒介信息的获取与整合, 引导学生把作品融入到整个社会和时代背景中, 使部分不但有实践活动的感性体验材料, 而且还有理性分析与思考的优秀实践作品脱颖而出。

实践作业在学生个人制作的基础上, 小组综合递交, 分类分级, 通过教师打分与学生推荐两条途径进行优秀成果筛选。对于实践成绩优异的学生开启思政课免考模式, 以鼓励更多的同学高质量完成实践任务。

五、搭建学生实践展示平台, 解决优秀实践成果去向问题, 这是思政课实践教学分层指导教学方式的外在体现

实践活动过程及实践作品通过现实平台或网络平台进行展示不仅能激发学生参与实践的积极性与创造性, 引导他们传播社会正能量, 而且也是他们相互欣赏, 获得他人经验的机会, 所以, 我们搭建多样化的实践展示平台以供实践学生自我展示、自我教育、自我提高是思政课实践教学分层指导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

在此基础上, 思政教师可以组织对实践项目有浓厚兴趣的同学, 带领他们深入社会相关领域进行调查研究, 提高他们社会调查与研究能力, 提升他们实践成果的层次, 这样不但可以扩大思政实践教育在学生中的影响力, 而且也可以帮助这类学生申报相关实践成果奖项或实践创新项目, 解决优秀实践成果的去向问题。

扩大推进分层教学是我国高校深化课程改革的方向和目标。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分层指导教学方式针对我国高校当前思政课实践教学存在的诸多实际问题而提出。我们相信这一基于国家教育大政方针、从教学实际出发、以问题为导向的改革措施能有助于改变当前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相对薄弱的局面, 帮助广大大学生主动将书本理论和社会实际有机地结合起来, 深化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提高实践技能和实践思维, 提升思想道德素养与政治素养, 实现全面发展。

摘要:为解决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存在的诸多问题, 我们提出思政课实践教学分层指导教学方式。这一教学方式要求:高校思政教师有足够的精力和动力投入到实践教学之中;开发确定性与灵活性相结合实践主题;设计与完善实践活动运作规程;探索优秀作品的筛选与指导途径;搭建学生实践展示平台, 解决优秀实践成果去向问题。

关键词: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分层指导

参考文献

[1] 施克灿.中国教育思想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8.

[2] 龚桂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问题与对策研究[D].北京:中国地质大学, 2012.

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学范文第6篇

翻转课堂属于信息化时代最常应用的教学模式, 在翻转课堂教学过程中, 教师必须要以互联网设备为教学支撑有效应用互联网信息技术进行指导。在教学之前, 教师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及课程标准要求, 制作好微课视频, 引导学生进行课前自主预习, 或者是课后的查漏补缺。学生通过互联网平台能够与教师进行沟通交流, 教师也通过在线答疑, 取得良好的客户教学效果。教师与学校应当正确认识到创新型教学模式的重要性, 能够接受翻转课堂教学方法, 教师应当加强信息技术操作水平以及综合素养有效应用, 多媒体设备开展教学组织好教学环节, 有效应用多媒体进行备课, 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积极性, 教师也能够发挥自身的引导与组织作用, 切实提高思政课教学效率。

二、当前高校思政课翻转课堂教学改革存在的问题

(一) 学校方面

学校与教师的教学目标定位有所偏颇, 过于重视理论知识传授, 却忽略了教学实践体系的构建。由于部分高校并未正确认识到思政教学的重要性, 教学水平与教学质量仍然亟待加强。部分高校教师盲目的认为要想评价学校好坏, 教师的质量就要看学校的科研水平, 例如教师的论文发表量以及职称情况, 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此种教育评价机制限制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教师也过于看重自身的职称以及学校排名, 虽然一心钻研科研内容, 但是却并未过多时间参与学生的教学实践活动。高校教学形同虚设, 难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也无法开展丰富多元的师生活动。部分高校过于重视专业课课程, 在专业课程设置上会投入一定的人力物力和经费, 加强网络平台建设, 但是却并未正确认识到思政教学的重要性, 也难以构建科学完善的网络学习平台。由于当前高校的思政课网络视频与教学资料存在不齐全情况, 有的学生在提交作业时, 甚至会出现失败情况。这些问题严重挫伤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也无法应用互联网平台进行翻转课堂自主学习, 师生难以进行课后沟通和交流, 无法有效开展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二) 学生方面

在专业课程学习过程中, 学生投入较多的时间和精力, 相反对于思政教学而言, 学生却并未引起重视。由于大部分高校的大一大二阶段学生的课业压力较重, 所以难以有效投入到思政理论课学习主要原因在于大一大二学生的专业课程设置较多, 考试内容较多, 所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过于侧重专业知识研讨。基于另一角度来看, 大一大二学生过于沉迷于考证, 受到毕业与就业以及相关证书的影响并未正确认识到思政教学的重要性, 由于思政教学考核模式过于单一, 授课也十分随意, 所以学生难以提高学习兴趣。目前我国高校教学水平不断提高, 办学规模逐步上涨, 但是生源质量却呈现逐步下降的趋势, 由于学生的综合素质参差不齐部分学生难以在短时间内调整角色, 也无法适应由被动式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这一角色。在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已经习惯了灌输式学习, 在高校开展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学生却显得手足无措。应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指的是应用互联网平台, 督促自己进行自主学习, 由被动式学习转化为主动探究。对于大部分学生而言, 需要一定的时间予以适应。由于大部分学生缺乏信息技术操作水平与综合素养也难以有效应用互联网设备进行书籍查阅, 或者是从网络上获取学习资料, 在资料获取过程中也会受到一些良莠不齐的信息干扰。

(三) 教师方面

大部分高校教师由于受到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 存在一定的陈旧落后的教学思想。部分教师过于重视课堂教学与理论知识讲解, 认为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会失去教师的主体地位, 学生自主学习会扰乱课堂秩序, 难以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所以教师便会排斥此种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根据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情况, 我们能够看出, 在师生交流以及反馈过程中明显优于传统的讲授式学习。

三、翻转课堂视角下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具体方法

(一) 改变传统高校对教师的评价与学生考核体系

新时期开展思政翻转课堂教学, 首先要摒弃传统的以职称或者是论文发表考核教师的教学能力, 高校教师虽然科研水平重要, 但是也应当充分重视教师的传道授业育人功能。学校应当将两者有效区别对待, 可以设置教学与科研岗, 对于热衷于科研的教师分配到科研岗, 对于专注于课堂教学的教师则安排到教学岗。同时要加强学校网络教育平台构建, 能够实现思政教育资源的有效整合, 有助于拓宽学生的学习视野, 进一步丰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库为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开展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支持。

(二) 改变传统思政教学观念, 树立实践创新精神

培养创新型人才是我国当前教育工作中的重要目标, 国家发展需要创新, 高校思政教学也必须要改革创新。教师与学校应当树立创新型人才培养观念, 切记不要止步不前, 满足于当前的教学情况, 应当以身作则, 勇于突破传统落后的学习方式。通过选用翻转课堂教学方法, 能够创建符合学生思维认知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 有效引导和帮助, 鼓励学生积极踊跃的进行自主活动与参与, 提高学生的学习主人翁意识, 同时也能够有针对性的提高翻转课堂教学效率。当前思政教学仍然采用大班授课的教学模式, 这种教学方法也无法在短时间内予以有效解决, 但是大班授课也可以有针对性的开展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教师可以事前制作好微课视频, 鼓励学生根据课堂学习的内容进行课后巩固与自主预习。这就需要教师能够认真的观察, 学生根据新课程标准要求能够有针对性的创设教学计划, 同时要确保学校内的计算机网络设备良好应用扩音设备与多媒体设备才能够有效开展翻转教学模式。

(三) 培养教师与学生信息素养以及综合素质

教师是学生学习道路上的领路人, 由于信息化时代各类信息逐步涌现, 无论是消极还是积极的, 无论是健康还是不健康的, 教师都必须要擦亮眼睛, 通过自身的引导与帮助, 能够为学生提供有价值的信息。所以在互联网时代, 教师应当充分重视理论和知识讲解, 同时也应当重视理论与实践教学的有效融合, 学校应当为教师提供专业进修培训机会。同时也应当充分重视与校企合作, 能够为学生提供实习岗位, 逐步增强学生的信息技术操作水平以及应用能力。在此背景下, 教师应当掌握学生接受大量信息情况下的价值观念, 引导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世界观帮助学生正确的认识事物, 对于事情进行综合分辨与处理, 能够掌握基础的工作技能, 例如公文写作等。通过借助互联网以及各项新媒体技术不断的创新课堂教育模式, 在此过程中, 教师要确保与时俱进, 能够与学生的思维发展紧密契合, 推选出与社会热点话题以及时代发展需求的思政教育内容有效掌握好思政教学核心, 切记不要盲目的重复中学的政治观点。在思政教学过程中应当融入自己对于相关问题的看法和见解, 能够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 了解学生观点的情况下有针对性的引导, 发挥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

所以教师必须要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与综合素养, 能够将各项新思想观点有效融入思政教学过程中, 才能够有效应用多媒体技术以及互联网设备潜移默化的感染, 并传授给学生由内至外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综合素养。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 我们能够看出, 在信息化时代高校思政教学应当有效应用发展课堂教学模式, 能够尊重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在教育教学过程中, 应当有效结合互联网相关资源和技术丰富学生的思维认知, 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及认知规律, 鼓励学生选择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自主学习。学生可以通过观看微课视频在课后进行自主浏览和暂停, 对于教师所讲解的知识进行反复思考和探究, 切实提高学生的学习主人翁意识, 学生也能够正确认识到思政学习的重要性, 逐步掌握学习技巧, 提高思维认知水平。

摘要:当前互联网技术的逐步推广与发展对高校思政教学起到了极为重要的推动作用, 互联网以不同的教学方式与手段改变着传统的思政教学模式。在互联网时代下, 应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能够提高思政课教学效率进一步丰富, 课程内容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 取得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所以本文基于翻转课堂视角下分析探索高校如何开展思政课创新教学, 并提出具体的教学策略, 旨在进一步推动思政教学的有效开展。

关键词:翻转课堂,高校,思政教学,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 朱磊.逆序创新:基于翻转课堂理念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J].湖北理工学院学报, 2017 (5) :78.

[2] 马颖楠, 黄中梅.组织变革综述[J].特区经济, 2018 (4) :105-107.

[3] 张华.翻转课堂在高校思政课大班授课制下的应用与变通[J].思想政治课研究, 2017 (6) :43-46.

上一篇:新时代新气象主题班会范文下一篇:新时代职业教育的发展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