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培养范文

2023-09-24

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培养范文第1篇

至于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一方面,教师要坚持探究性的教与学,让学生学会认知。知识是必需的,但不是灌输给学生的,而是学生通过探究获取的,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另一方面,坚持问题解决式教学,让学生学会做事。“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应该想方设法创设问题情景,让学生调动已有的知识与技能或者学习新的知识与技能,参与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来,并在这一过程中通过观察、思考、想象、研究、操作、合作等方式,逐渐地形成核心素养。围绕这一思想,项目驱动法、任务驱动法、合作学习法以及像艺术家那样工作都是不错的选项。但无论哪一种方法,情境、问题、探究、合作都是其中的关键词。再有,引导学生开展合作性、自主性的学习,让学生学会与他人相处、学会自我教育、反思与管理。

为了在教育教学中能顺利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教师要格外重视教学设计能力、教学组织管理能力以及教学交往能力的发展。

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根据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对教学内容进行分析,形成基本理解,转化为驱动性问题,设计学生活动。要形成多角度、多层次、开放地进行设计的技能,既考虑对学生知识和能力的培养,又考虑对学生思想道德的培养:既考虑课内内容,又考虑课外内容,要熟练地运用生活经验和社会资源,包括21世纪社会、生活的实况,给学生以实际问题的解决。通过教书实现育人,达成立德树人的目的。

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培养范文第2篇

近年来,“核心素养”成为了新一轮课程改革中的方向标,引领着中小学课程教学改革实践。作为一线教育工作者,我们首先要明确核心素养的核心是什么,深刻认识核心素养的内涵才能在教学实践中明确方向,勇于改革,大胆创新,培养出具有核心素养的学生。

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下面就我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践,谈谈以下做法和想法。

1.先备学生再备课

教育以人为本,教师的职责是教学生先做人,后求知。所以教师要用心备学生。想培养出具有核心素养的学生,必须先了解你的学生离具备核心素养还差多少。目前很多教师的体验,都是用心备课,做好教学设计是教学的重心,轮带几届学生,基本都是同样的授课模式。教师备好课不容易,教好课更不容易。我们也许应该改变思路,在以人为本的课堂,备好学生才是事半功倍的方法。如果接手一个新班级,了解学生的性格、家庭及学习情况至关重要。在数学学习方面,可以从学习习惯、思维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创新意识等几个方面对学生做初步评价,对某方面表现突出或者欠缺的学生做到心中有数,有利于在教学中因材施教,取长补短,培养学生的数学综合素养。在了解学生的途径中,可以以谈话的方式开展调查,学生对学科的兴趣或者偏见需要正确的引导,尽可能让更多的学生不排斥这门学科,慢慢地产生兴趣。在数学学习中,

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很重要,也是核心素养中的实践创新和科学精神的载体。每个老师应以人文关怀为起点,让学生健康生活为基础,引导学生学会学习。

2.培养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小学生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应包括自主学习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探究和质疑的能力等。培养小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预习的习惯,课前准备的习惯,主动发言的习惯,集中精力听课的习惯,认真阅读课本的习惯,认真审题和验算的习惯,课后复习的习惯,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质疑问难的习惯,合理安排时间的习惯,勤于动手、团结协作的习惯,归纳总结反思的习惯等。在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上,学生本人是主体,家庭环境和学校氛围是影响因素,所以做好家校合作是关键,学生、家长、学校三方共同协作,保持交流探讨,才能助力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

3.加强数学课堂的实践活动

数学学科的实践性很强,计算也具有很强的周密性,解决数学问题也需要严格的程序性。所以在数学学习中,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和布置课外练习时,应多提供让学生自己动手的实践活动,在这个活动过程中,可以发现学生的思维过程中的漏洞,进而给予准确的指导。在教学实践活动中,多安排小组讨论和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团结协作、相互配合、合作完成学习任务。要善于帮助别人,也要善于向别人学习,通过协作实践活动,使学生在思考问题、验证事实、解决矛盾等方面不断完善,实现数学知识体系的科学建构。下面列举几个教学实例: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20以内的退位减法》练习题,22页第4题。题目如下:我们班一共有20人,有14人在玩捉迷藏。外面有6人,藏起来几人?

此类型题是有多余条件的减法问

题,让一年级学生去甄别有一定的难度,需要学生认真分析条件与问题之间的关系,排除多余条件,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这个习题讲解时,教师可以先做一个情景安排,如安排20个学生为一组,本组学生再安排14人到教室外活动玩捉迷藏游戏,在室外活动的学生有6人在外面,其他学生藏起来。通过游戏体验,每个学生有固定的角色,游戏结束再回到课堂来解答这个问题,就相对容易很多了。学生在游戏过程中,可以很清晰地找出多余条件,是“我们班一共有20人”。这是数学逻辑思维的初步培养,更重要的是,在实践体验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团结协作意识,全面思考能力。对低段学生来说,通过游戏方式引导学生对学科的兴趣也是效果显著的。

4.帮助学生制作“错题集”

归纳总结的能力在数学学科中非常重要,也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中的学会学习能力的必备素质。教师首先应该组织学生学会整理错题,同时高度重视

学生错题集的使用,每学期安排几次全体学生的错题集展览。在数学学习中,通过错题集来提醒自己注意一些小毛病,或者积累一些解题方法,可以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错题集的具体选题范围如下:尚未理解、掌握的习题;特别易错的习题;难记题;教师指定的典型例题,由于小学生的认知水平有限,应在其过程中给予适当的补充对于培养学生分析、归纳、解决问题能力以及培养思维能力、创新意识、正确的心理素质很有作用的习题。总之,选题量不一定要多,选题要尽量具有代表性。在整理的过程中,让学生先抄题目,留下足够的空间解题和注释。注释上让学生自己归纳总结解题关键、原则、方法等。学生在整理错题集这一过程中,可能出现很多纰漏和困难,教师应有足够的耐心,同时给学生以必要的指导和鼓励。学生经历这个过程后,逐渐形成独立思考、思维缜密、不畏困难、积极寻求有效的解决问题的方法的科学精神,在文化基

础的积累下,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会学习的自主发展能力。在此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引导学生自主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克服一些不良习惯,树立一种正确的心理状态,使学生意识到:做好、用好错题集是自主学习的迫切需要。

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培养范文第3篇

一、教学设计

1、教学设计变革的背景

传统教学以学科知识结构为中心,突出教师的教,关注教学效果。新课改以来,课堂以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为指导,注重生物学科素养的培养,关注知识的生成以及探究、合作、创新等思想的渗透,课堂教学的生态大为改善。当前,“核心素养”的培养被置于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目标的基础地位。教学设计的变革是要将“核心素养”培养落到实处。

2、教学设计意图

以“核心素养”培养为目标的课堂,遵循学生发展规律和个体差异,关注学生成长需求,注重自主、探究、合作及创新精神的培养,关注社会热点和生活实际,注重情感的渗透,注重板块教学和活动-生成,合理使用现代技术,注重课堂教学的原生态。

3、以“核心素养”培养为目标的教学流程

以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中的“细胞的衰老与凋亡”一节公开课为例,教学流程设计如图1所示。

二、以“核心素养”培养为目标的教学实践

1、情境感知、引入新课

情境是根据教学需要创设的实际问题场景。恰当的情境能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增强学生的学习紧迫感、社会的责任感与使命感。情境可以是故事、新闻、视频等。好的情境可以引发学生的有意注意,使学生迅速融入课堂氛围。情境内容的选择要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要有针对性和真实感。

在“细胞的衰老和凋亡”公开课教学中,笔者首先展示我国老年人口系数(65岁以上)的发展趋势数据表,并介绍何为老龄化系数。接着展示本地区各县市老龄化系数表,重点突出公开课所在地的数据(重度老年人口类型),并提出问题:上述数据产生的原因是什么?请学生发表看法以激发共鸣,然后由学生自由讨论、相互补充。教师点评,再次设疑:我们该怎样应对?教师出示课堂教学目标,进入下一环节。

通过该环节,课堂气氛显著增强,学生的求知欲望被激发。问题解决的同时伴随着新的设疑,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该环节中,教师是情境的营造者,学生是情境的体验者,激发疑问和再次设疑是亮点,甚至教师可在学生讨论和回答的基础之上再次生成新问题等。

2、自主学习、展示交流

该环节以“核心素养”培养为目标,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语言表达能力等。教师课前将导学案分发给学生。导学案一般包括:学习要求、学习重难点、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巩固练习、质疑问难、课堂小结等环节。自主学习部分一般在课前完成,也可以课堂上每个活动前的几分钟完成。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可以了解大部分的基础知识,同时将自主学习中产生新的问题,带入课堂,提高课堂学习效率。自主学习内容的设计要有思考性,教师要引导学生认真看书,积极思考。

在“细胞的衰老和凋亡”公开课教学中,笔者设计了两个活动板块,每个活动板块的第一部分是自主学习,分别为:

自主学习一:

(1)细胞衰老是细胞的和发生复杂变化的过程,最终表现为细胞的、和发生变化。

(2)衰老的细胞有哪些特征(图1),与个体衰老特征有何关联?

(3)目前大家普遍接受的两种有关细胞衰老的原因的理论为和,尝试原理分析。

自主学习二:

(1)细胞凋亡是由所决定的细胞的过程。

(2)细胞凋亡的类型包括:

①个体发育中细胞的;

②成熟个体中的细胞;

③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

(3)细胞凋亡对于多细胞生物体完成,维持,以及抵御外界各种因素的干扰都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

该环节的内容涉及前后知识的联系,均需在学生深入阅读教材的基础之上方能解答。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使思维走向深入。教师在学生完成自主学习基础上,请学生展示交流学习成果,相互补充。通过师生、生生互动,学生掌握了基础知识。

3、合作探究、情感升华

同样以“核心素养”培养为目标,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创新能力和探究精神,同时激发学生的家国情怀、责任担当以及社会关爱等情怀。在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展示交流已经掌握了绝大多数的知识后,这时能力提升和情感激发便成为课堂的主要任务。教师以活动的形式将知识分块,并以问题串的形式组织学生合作探究。教师设置问题时,要关注知识内涵的挖掘及与现实生活和热点问题的联系。

在“细胞的衰老和凋亡”公开课教学中,笔者设计了两个问题串:

问题串一:

(1)从单细胞生物和多细胞生物的角度分析,细胞衰老与个体衰老有什么关系?

(2)老年人体内有没有年轻的细胞?年轻人体内有没有衰老的细胞?你能举例吗?

(3)人体衰老有哪些特征?分别是由哪些细胞衰老引起的?

(4)你觉得我市老龄化产生的原因是什么?你认为社会应怎样积极应对?我们应为此做些什么?

问题串二:

(1)细胞的死亡包括哪两个类型?蝌蚪尾部的消失属于细胞凋亡吗?与该过程有关的细胞器是什么?人的股骨头坏死、早衰症属于何种类型的细胞死亡?

(2)比较细胞凋亡和细胞坏死。

在学生合作探究的基础上,由学生自主回答问题串。教师的引导至关重要,如在问题串一的问题3回答基础之上渗透关爱老人、理解老人的意识;问题串一的问题4是课堂亮点,是开放性的问题,抛出了“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观点。学生在相互启迪中升华情感,如老龄化原因谈到了计划生育和生活医疗条件的改善等,社会的积极应对谈到了放开二胎以及延迟退休等,我们能做什么谈到了慰问老人和好好学习等方面,通过问题的讨论增强了学生的家国情怀和责任担当。

本环节在探究的基础之上,进一步锻炼了学生的能力,如在问题串一的基础之上,抛出:细胞衰老与细胞本身有关,还是与细胞产生的某种物质有关?细胞衰老与细胞核有关,还是与细胞质有关?为设计验证实验,学生提出多种方案,如核移植技术、年轻细胞与年老细胞混合培养等实验设计方案,将课堂的教学推向了高潮。在问题串二的基础之上,提出了对细胞凋亡和细胞坏死有害还是有利的辩证分析,分析了帕金森综合症和癌症产生的原因,使学生具备了辩证思维的能力。

4、联系生活、学以致用

联系生活的习题训练是教学效果的有效保证,对于学生的能力提升大有裨益,教师要针对性地编制原创试题,少用陈题,应注重习题的质量,要从现实生活和社会热点的角度命题,要充分发挥试题的导向作用。教师可在学生自主完成的基础之上,让学生自主讲解和互评后,进行总结和归纳。

在“细胞的衰老和凋亡”公开课教学中,笔者设计了4道选择题、1道非选择题。

1、哺乳动物衰老的红细胞不具有的特征是()

A、水分减少,细胞萎缩

B、某些酶的活性降低

C、细胞核的体积增大

D、细胞膜的通透性功能改变

2、下面为动物机体的细胞凋亡及清除示意图。据图分析,不正确的是()

A、①过程表明细胞凋亡是特异性的,体现了生物膜的信息交流功能

B、细胞坏死一般无上述流程,是被动死亡

C、②过程中凋亡细胞被吞噬,表明细胞凋亡是细胞被动死亡过程

D、细胞凋亡在动物生长发育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3、下列有关高等动物细胞衰老和凋亡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婴儿体内每天都有一定量的细胞凋亡

B、衰老细胞中水分减少,染色质固缩

C、老年人头发变白是由于酪氨酸酶活性降低引起

D、细胞衰老即代表了个体衰老

4、(多选)大多数老年人头发变白的直接原因是头发基部细胞内()

A、物质转运加速

B、新陈代谢变缓

C、呼吸速率加快

D、与黑色素合成相关的酶活性降低

5、科学家为了探究影响细胞衰老的因素,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Ⅰ:在相同的条件下,分别进行体外培养胎儿、中年人和老年人的肺成纤维细胞,结果如表2。

实验Ⅱ:分别将鼠、鸡、人和龟的体细胞在体外培养,结果如图3。

实验Ⅲ:将年轻人体细胞去核后与老年人细胞核融合;将老年人体细胞去核后与年轻人的细胞核融合,分别在体外培养,结果前者不分裂,后者分裂旺盛。

(1)以上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实验Ⅰ:;实验Ⅱ:;实验Ⅲ:细胞核。

(2)影响细胞衰老的内在因素有等。

参考答案:1、C2、C3、D4、BD5、(1)实验Ⅰ:细胞分裂能力随着生物体的年龄增大而减弱实验Ⅱ:细胞分裂次数与物种的特异性有关,一般来讲,寿命越大的物种细胞分裂的最高次数越高实验Ⅲ:细胞核是决定细胞衰老的重要因素(2)物种、年龄、细胞核等

这几道原创题是对课堂教学的延伸,在学生自主完成的基础之上,小组合作探讨,教师讲解。如果在习题完成过程中,学生出现的错误较多或产生了新的疑惑,教师可以设计补充练习,进行二次训练。

在习题巩固后,教师抛出:本节课你学到哪些知识?你还有什么疑问?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小结,其余学生进行补充,同时让学生提出心中新产生的疑惑与大家分享。如,有学生提出:我近期也出现了白头发,我是不是也衰老了?我最近老是记不住知识,是衰老特征吗?课堂教学又出现了新的高潮,这时教师利用学生的疑惑进行深层次的分析,使知识更加巩固。

三、教学反思

1、找准“核心素养”培养点是成功的前提

生物学科是与现实生活联系最紧密的学科之一。教师在知识夯实的前提下找准实际问题,并找到情感的切入点,找到“核心素养”的培养点很重要。如“细胞的衰老和凋亡”就知识而言是很少的,但如果找准其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点,如老龄化问题、二胎放开问题、延迟退休问题、劳保体系完善问题等,这些问题的渗透使课堂本身充满了正能量,对学生的家国情怀、社会责任等“核心素养”的培养大有裨益。

2、准确定位,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是关键

教师在课堂上要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体验学习的过程和乐趣。教师的主导地位不可或缺,自主学习中教师不是课堂的“旁观者”,而要充分发挥主导者的作用,让课堂始终在教师的引领下前行。教师和学生要建立伙伴式的关系,这样学生才能放飞思绪,真正产生创新的问题。同时教师要走下讲台,深入课堂,观察每位学生,发现每个闪光点,及时解决每一个困难和困惑,对于课堂的偏差要及时引导,使课堂成为心灵对话的舞台。

3、展示与合作是保障

通过展示锻炼了学生的胆量,同时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能力。学生自主要和教师鼓励相结合,如果课堂中一味地自主,课堂展示将变为几位学生的舞台,教师要及时观察,及时鼓励,使每位学生都有机会展示自己的劳动成果。合作学习对于学生团队精神及学生的交流能力的培养不可或缺,但要防止过分依赖团队而导致个人奋斗精神的减弱。教师要注意在学生合作的同时强调竞争,使学生明白水涨船高的道理,同时要注意合作学习中的“小权威”和“旁观者”现象,不能让团队合作?

4、建立多元评价机制是根本

过于随意和单一的评价不利于学生的成长,教师应建立多元的评价机制,将个人评价与团队评价结合,将自评与互评结合,将学生评价和教师评价结合,将终结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结合。评价要日常化,注重过程化,评价应该以学生的成长和全面发展为终极目标。

课堂教学和培养理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教师要多思考、多学习、多实践,使“核心素养”的培养真正落到实处。如何打造生物学科“核心素养”培养模式?如何实现生物学科素养的提升与“核心素养”培养的有机融合?……这些是课题组目前正在深入探讨的问题,实践仍在继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思想内容,了解李大钊同志在被捕前、被捕后与敌人作斗争的事迹,使学生受到生动的革命传统教育。

2.体会本课前后照应的写法以及这种写法的好处。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深入领会描写李大钊同志革命精神的重点语句。

2.体会课文前后照应的写法。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初读课文,让学生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二)了解时代背景,正确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二)能正确地朗读课文。

三、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今年的10月1日是我国建国五十周年的日子。正因为有无数共产党员抛头颅、洒热血为了解救苦难的中国人民,为了崇高的共产主义理想,不伯牺牲自己,才换来了新中国的诞生,才换来了幸福的今天。我们国家不会忘记这些英雄,我们每一代人也不会忘记他们的。今天学习的这篇课文主要人物是李大钊。

(二)时代背景简介。

1.自己轻声读读预习部分。

2.当时中国军阀割据,北洋奉系军阀首领张作霖,在帝国主义分子的支持下,下令逮捕共产党人。1927年4月6日早晨,李大钊被捕。这篇课文按照李大钊同志被捕之前、被捕、被审、被害之后的顺序,分为四大段。

(三)学生自己初读课文,并画出文中生字。

(四)教师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检查学生初读课文的情况,并注意纠正错误读音。

1.指导学生读准字音。

被难日(nàn)

2.指导学生分析字形结构。

本课共有7个生字。先让学生查字典写出每个字的偏旁、余笔、选择哪个字义。

3.课堂讨论识记重点字的方法。

在指名7位同学完成后,讨论识记重点字的方法。比如:“阀”里外结构,用同音字替换的方法记住字形,并注意与形近字比较,加强记忆。如“阀”同“伐”“筏”比较,注意丶和要写全。“剧”字可以用旧字换部首的方法去记。如用“据”换偏旁。联系生活实际记字,如“袍”字同衣服有关所以用“衤”旁。“押”字用手按住、抓住对方,所以是“扌”。“舅”是妈妈的弟弟或哥哥,是男性,所以下边是“男”字。“娱”和“宪”字,可以自己动脑筋想办法记住它。

(五)理解词语。

1.让学生自由轻声读文,从中找出不理解的词语,用“——”画出质疑。

(1)在学生质疑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以“阀”字为例:“阀”在课文中组成的新词是“军阀”,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把“阀”作为带点字,查字典,找出“军阀”一词在字典中的解释是凭借权势造成特殊地位的个人或集团。接着,教师再让学生从文中找出带有“军阀”一词的句子读读。军阀指张作霖,有势力有权力投靠日本人的卖国头子。

(2)以“娱”字为例,找出新词“娱乐场”。联系生活实际讨论“娱乐场”的意思是使儿童得到快乐的活动场所。

(3)以“剧”字为例,找出新词“剧烈”,直观演示。老师猛烈地摇桌子表示桌子剧烈地晃动。

2.出示重点词语,讨论学习。

书籍:书的总称。

慈祥:和蔼、安祥。

僻静:偏僻、安静。

勉强:使人做自己不愿意做的事。在本课中的意思是:做自己不愿意做的事。

严峻:严厉、严肃。

一拥而入:(人群)挤着走进去。文中指许多警察一下子挤过来。

幼稚:字典中是年纪小的意思。在本课中,用的是它的比喻义,是知识见解浅薄,缺乏经验的意思。学生查字典时,要指导他们正确地选择比喻义。

轻易:随随便便。

会意:领会别人没有明白表示的意思。

恐怖:惊慌、害怕。

沉着:镇静、从容、不慌不忙的样子。

(六)正确地朗读课文,指导长句的读法。

1.自由轻声通读全文,画出读不好的句子来。

2.小组二人讨论读不好的句子如何读。

3.提出问题,全班共同练习朗读。

(1)“父亲不慌不忙地从抽屉里取出一支闪亮的小枪,就向外走。”

读的时候语速要慢,可这样停顿:父亲/不慌不忙地/从抽屉里取出/一支/闪亮的/小枪,/就向外走。

(2)“穿灰制服和长筒皮靴的宪兵,穿便衣的侦探,穿黑制服的警察,一拥而入,挤满了这间小屋子。”

读的时候语速要快,记住先是宪兵,再是侦探,再是警察。服装有变化。

(3)“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这个力量就是他平日对我们讲的——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

教师有感情地范读,全班齐读,达到会背诵。找学生领读,其他学生接读。

(七)作业。

1.熟读课文。

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培养范文第4篇

近年来,“核心素养”成为了新一轮课程改革中的方向标,引领着中小学课程教学改革实践。作为一线教育工作者,我们首先要明确核心素养的核心是什么,深刻认识核心素养的内涵才能在教学实践中明确方向,勇于改革,大胆创新,培养出具有核心素养的学生。

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下面就我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践,谈谈以下做法和想法。

1.先备学生再备课

教育以人为本,教师的职责是教学生先做人,后求知。所以教师要用心备学生。想培养出具有核心素养的学生,必须先了解你的学生离具备核心素养还差多少。目前很多教师的体验,都是用心备课,做好教学设计是教学的重心,轮带几届学生,基本都是同样的授课模式。教师备好课不容易,教好课更不容易。我们也许应该改变思路,在以人为本的课堂,备好学生才是事半功倍的方法。如果接手一个新班级,了解学生的性格、家庭及学习情况至关重要。在数学学习方面,可以从学习习惯、思维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创新意识等几个方面对学生做初步评价,对某方面表现突出或者欠缺的学生做到心中有数,有利于在教学中因材施教,取长补短,培养学生的数学综合素养。在了解学生的途径中,可以以谈话的方式开展调查,学生对学科的兴趣或者偏见需要正确的引导,尽可能让更多的学生不排斥这门学科,慢慢地产生兴趣。在数学学习中,

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很重要,也是核心素养中的实践创新和科学精神的载体。每个老师应以人文关怀为起点,让学生健康生活为基础,引导学生学会学习。

2.培养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小学生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应包括自主学习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探究和质疑的能力等。培养小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预习的习惯,课前准备的习惯,主动发言的习惯,集中精力听课的习惯,认真阅读课本的习惯,认真审题和验算的习惯,课后复习的习惯,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质疑问难的习惯,合理安排时间的习惯,勤于动手、团结协作的习惯,归纳总结反思的习惯等。在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上,学生本人是主体,家庭环境和学校氛围是影响因素,所以做好家校合作是关键,学生、家长、学校三方共同协作,保持交流探讨,才能助力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

3.加强数学课堂的实践活动

数学学科的实践性很强,计算也具有很强的周密性,解决数学问题也需要严格的程序性。所以在数学学习中,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和布置课外练习时,应多提供让学生自己动手的实践活动,在这个活动过程中,可以发现学生的思维过程中的漏洞,进而给予准确的指导。在教学实践活动中,多安排小组讨论和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团结协作、相互配合、合作完成学习任务。要善于帮助别人,也要善于向别人学习,通过协作实践活动,使学生在思考问题、验证事实、解决矛盾等方面不断完善,实现数学知识体系的科学建构。下面列举几个教学实例: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20以内的退位减法》练习题,22页第4题。题目如下:我们班一共有20人,有14人在玩捉迷藏。外面有6人,藏起来几人?

此类型题是有多余条件的减法问

题,让一年级学生去甄别有一定的难度,需要学生认真分析条件与问题之间的关系,排除多余条件,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这个习题讲解时,教师可以先做一个情景安排,如安排20个学生为一组,本组学生再安排14人到教室外活动玩捉迷藏游戏,在室外活动的学生有6人在外面,其他学生藏起来。通过游戏体验,每个学生有固定的角色,游戏结束再回到课堂来解答这个问题,就相对容易很多了。学生在游戏过程中,可以很清晰地找出多余条件,是“我们班一共有20人”。这是数学逻辑思维的初步培养,更重要的是,在实践体验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团结协作意识,全面思考能力。对低段学生来说,通过游戏方式引导学生对学科的兴趣也是效果显著的。

4.帮助学生制作“错题集”

归纳总结的能力在数学学科中非常重要,也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中的学会学习能力的必备素质。教师首先应该组织学生学会整理错题,同时高度重视

学生错题集的使用,每学期安排几次全体学生的错题集展览。在数学学习中,通过错题集来提醒自己注意一些小毛病,或者积累一些解题方法,可以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错题集的具体选题范围如下:尚未理解、掌握的习题;特别易错的习题;难记题;教师指定的典型例题,由于小学生的认知水平有限,应在其过程中给予适当的补充对于培养学生分析、归纳、解决问题能力以及培养思维能力、创新意识、正确的心理素质很有作用的习题。总之,选题量不一定要多,选题要尽量具有代表性。在整理的过程中,让学生先抄题目,留下足够的空间解题和注释。注释上让学生自己归纳总结解题关键、原则、方法等。学生在整理错题集这一过程中,可能出现很多纰漏和困难,教师应有足够的耐心,同时给学生以必要的指导和鼓励。学生经历这个过程后,逐渐形成独立思考、思维缜密、不畏困难、积极寻求有效的解决问题的方法的科学精神,在文化基

础的积累下,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会学习的自主发展能力。在此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引导学生自主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克服一些不良习惯,树立一种正确的心理状态,使学生意识到:做好、用好错题集是自主学习的迫切需要。

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培养范文第5篇

一、高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必要性

所谓高中化学核心素养是学生通过接受高中化学教育, 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等方面发展的综合体现, 包括学生终身发展和适应社会未来发展所必需的化学概念、原理、观念和方法等, 是具有化学学科特质的学生的关键能力和品格。培养学生的化学学科素养、化学思维素养、化学信息素养、跨学科综合创新素养、合作交流能力以及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是高中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在化学课程学习中的具体体现。而在当前的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 教师在课堂上占据课堂主导地位, 将整节课安排得十分紧凑, 注重讲解化学原理、化学公式以及化学题目的解题方法, 忽视了对学生思考质疑能力的培养, 片面追求学生的考试成绩。学生按照教师在课堂中的教学思路去思考问题, 对教师产生依赖, 怠于独立思考, 缺乏自主学习意识。

二、如何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一) 在教学中创设情境

教学情境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生活中的素材可以成为导入新课、引发思维、激起共鸣、展开教学的亮点。情境素材可以来自化学实验、化学问题、小故事、科学史实、实物、图片、影像资料、数据、魔术等。当知识被运用于现实情境时, 有意义的学习才有可能发生。例如, 在介绍铁与水的反应时, 利用以下情景引入:一家炼铁厂的熔铁炉底部出现裂缝, 熔化的铁水从中涌出, 当高温铁水流入炉旁的一条水沟时, 轰的一声巨响, 整个车间被掀掉了。提问: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威力呢?

(二) 注重实验教学, 引导学生树立探究意识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 对于教学中学生较难理解掌握的知识, 教师需要带领学生通过亲手实验的方法, 指导学生掌握化学实验和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 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引导学生树立探究意识, 培养学生从实验中挖掘化学知识的能力和主动思考探索能力。例如, 在学习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的知识时, 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去化学实验室, 实验探究浓度、压强、温度和催化剂等外界条件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教师要引导学生去思考, 比如实验过程中, 问学生:Fe Cl3和Mn O2在过氧化氢的分解中的作用是什么?学生通过实验操作可能会回答说:是催化剂的作用, 并且通过实验发现催化剂能影响化学反应的速率, 加入催化剂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 不同的催化剂催化效果也不一样。学生通过实验, 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学会化学实验的方法, 还能启发他们的思维灵感, 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的欲望。

(三) 联系化学科学史实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介绍化学科学史实, 让学生多学习科学家对工作一丝不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对科学研究刻苦钻研、孜孜不倦、坚韧不拔的精神, 为真理不畏艰险, 勇于探索, 勇于献身的品质。

(四) 加强习题的训练, 使学生掌握相关的科学方法

通过习题训练可拓展知识面, 帮助学生认识、理解、巩固知识, 学会触类旁通, 提高解题技巧, 培养应变能力。习题的训练有助于学生掌握处理和分析数据、资料的科学方法;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审题时要求把题目中已知信息、未知信息和题干的要求以及自己知识体系融合在一起, 形成已知条件;有助于提高抽象概括能力、利用科学的解题方法 (守恒法、极值法、差值计算、关系式法、公式法、图像法等) 培养科学规范的答题习惯。

(五) 加强实践应用, 培养学生的化学创新能力

化学课堂教学时间有限, 对于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来说是远远不够的。高中化学教师还需要加强学生的化学实践应用, 引导学生多观察、多实践、多思考, 拓展化学课堂教学空间, 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做到学以致用。例如, 教师可以让学生多观察生活中的现象, 比如铝锅用久了变黑, 是因为铝置换了水中铁盐产生了铁;烧水壶用久了会产生水垢, 是因为含有碳酸氢钙的水受热分解形成碳酸钙, 附结在内壁上形成的;等等。同时, 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完成课本上的实践活动, 养成学生动手验证的习惯, 激发学生的创新灵感, 培养学生的化学创新能力。

总之, 对于高中化学教师来说, 所要教给学生的远比这多, 引导学生在学习基本知识的基础上, 注重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是每个高中化学老师的职责。在课堂上, 教师应注意让课堂具有生命力, 注重学生自尊心、进取心、好奇心和成功心的培养, 而这需要教师要全面了解学生, 了解他们的发展需求, 了解他们的认知水平, 了解他们的学习困难, 为学生的发展设计台阶, 提供他们最需要的, 让他们得到想要的。

摘要:对于高中化学来说, 高考要求学生熟练掌握所学知识, 并能够做到运用这些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这是应对高考学生应该做到的最基本的学习工作。然而对于高中化学教师来说, 所要教给学生的远比这多, 引导学生在学习基本知识的基础上, 注重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是每个高中化学老师的职责。

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培养范文第6篇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和创造性思维, 教师必须激发学生的创造兴趣, 而激发创造兴趣最基本的前提就是要创设民主、和谐的富有创造性的气氛。研究表明, 学生在心情愉快、思想放松的状态下, 思维最活跃, 最能产生创造性的想法。所以, 在课堂上, 特别是在科技活动课中, 教师要注意听取每一位同学的发言, 珍视他们的每一个想法, 发现并鼓励他们思维闪光的地方, 使学生在课堂上敢说、爱说, 敢于提出自己的不同想法。比如, 我在六 (一) 班上第一节活动课的时候, 姚俊豪同学就很率性地提出这样一个问题:“老师, 科技活动课学了以后有什么用啊?”这是一个很真实的表明孩子心思的问题, 也是一个很多学生心里面都存在的疑问。我听完, 笑着表扬了那位同学, 表扬他敢于把自己不明白, 还有困惑的问题提出来。也正是这堂课让我更加看重这个高高的小男孩。就这个问题, 班上的同学都发表了自己的意见。有的说科技活动课是为了丰富我们的校园生活;有的说是为了让我们学到语文数学以外的知识;也有的说是为了锻炼我们的心灵手巧……“同学们说得都正确”, 就这样一个小小的问题让很多平时不爱发言, 不爱说话的同学都说出了自己的心里话。可见, 在这种民主、和谐的氛围中学习, 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得到了发挥, 同时也获得了精神上的愉悦。

二、创设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培养创新精神的关键

“没有不含创造的情感, 也没有不含情感的创造”, 任何创造性的活动都是包含着强烈感情色彩在其中的, 科技活动也不例外。首先, 教师要实现课堂角色的转变。从单纯传授知识向学生怎样获取知识转变, 从讲解为主向启发诱导为主转变, 从教师权威向师生民主平等转变。其次, 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 要公平对待每一个学生, 营造积极、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 要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第三, 教师要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尊重和培养学生的良好个性, 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关键。教师只有重视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 才能使每个学生的潜能发挥出来。

自从在那堂课上我表扬了那个高高的小男孩——六 (一) 班姚俊豪, 他在科技活动课上发言就特别的积极, 并且能够按时的完成我布置的任务。但是, 在和姚俊豪的班主任康肇惠老师的交谈中得知, 他在班上是一个很顽皮的学生, 上课坐不住, 从不举手发言, 经常不完成作业等等。我并没有因此而在心里否定他, 而是主动问他想不想参加科技兴趣小组。他高兴的答应了我的邀请, 并且说出了他很早就想参加的, 但是一直不好意思说出来。就这样, 他把我当成了他的朋友, 他把认真上课、按时参加活动作为朋友间真诚回报的一种方式。随着时间的推移, 姚俊豪同学对科技活动的兴趣越来越浓厚, 动手实践能力越来越强。课堂教学是师生间双向交流的活动过程。交流成功与否, 效率高低, 直接影响到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 而交流的通畅程度取决于师生关系。

三、注重教学方法的更新是培养创新精神的催化剂

(一) 变序设疑, 引导逆向思维

这种设疑, 打破事物发展顺序, 先果后因, 把事情某个紧要部分提到前面, 形成悬念、激发兴趣, 产生探究欲望, 引导学生进行逆向思维, 从而训练思维的灵活性。这种方法在科技活动的很多时候都被我广泛采用。比如, 在辅导学生参加风筝比赛的时候, 我先让学生登陆山东潍坊国际风筝节网站, 让那些栩栩如生、各式各样的风筝占据了学生的心灵, 体验风筝的艺术性, 在心中留下强烈的印象;再把我制作的精美风筝给学生欣赏, 然后才让学生开始制作。这样, 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 始终保持着旺盛的兴趣和积极美好的情感, 最后的效果也就水到渠成了。

在引导学生开展小发明活动的时候, 我为了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 也采用了这样的方式。我先向别人提出已经发现的一个问题, 比如, “下雨天, 上下公共汽车的时候, 乘客总会淋到雨”, 然后问学生“你会用什么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学生就会进行发散思维, 提出多种设想。然后我再说出别人的小发明方案, 并由此鼓励学生, “看, 你们也能进行小发明了!”这样学生就在潜移默化中体会到了发现问题, 并用发散思维解决问题的乐趣。

(二) 运用比较, 诱导求异思维

科学史上的许多发明创造, 常常是从求异开始的。教学中, 注意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 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多向性, 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因此, 我们可通过引导比较, 寻求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 找出最佳方案。比如, 我在指导学生发明《防风伞》的时候, 为了引导学生广开思路, 提出问题, “伞为什么会被风吹翻过去呢?”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 学生提出了用细绳、铁丝、尼龙绳等来加强伞的抗风能力的设想, 再让学生进行比较。最后他们发现尼龙绳结合铁钩既能达到抗风的效果, 又能很方便的收折, 而最终确定了发明方案。这样, 既鼓励求异, 又重视求佳, 可大大提高学生在科技活动中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三) 提供空间, 启发创造思想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想象力对学生智力的发展, 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在教学中, 教师应多为学生提供思维的空间, 启发创造想象。如果教育的结果是让学生失去想象力的话, 那就成了教育最大的失败。而“分数教育”的结果正在让学生失去最为宝贵的东西。所以, 在科技活动中老师就要发挥并提高学生这种与生俱来的想象力。

上一篇:中秋节思乡的诗句范文下一篇:友人离别的诗句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