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银行前景论文题目范文

2024-07-20

网络银行前景论文题目范文第1篇

摘 要:随着信息技术在金融行业的全面应用,网络银行以其节约成本、提升效率的优势受到用户的广泛关注。而网络银行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问题,本文对此问题展开研究,基于强化网络银行安全监管的必要性,分析当前网络银行存在的安全问题,并提出最具针对性的解决措施,旨在维护网络银行的金融安全和保证国家的经济稳定。

关键词:网络银行 安全问题 应对措施

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网络银行这一新型银行形式应运而生,其具有方便快捷、节省成本等特点,对传统银行的经营思想和方式造成了较大冲击。由于网络银行中业务往来主要通过互联网形式进行,受法律监管体系不健全、市场准入机制不合理、黑客攻击或非法侵入等技术因素的影响,网络银行极易出现网络安全问题。本文从网络银行的概念出发,对网络银行的安全问题展开研究,以期通过最有效的措施解决网络安全问题,使用户可以放心使用网络银行,并促进电子商务和网络金融行业的有序发展。

1 网络银行概述

网络银行是指通过电子渠道为用户提供零售性质的银行 产品服务,主要内容包括取款、账户管理、电子支付、财务咨询等。网络银行根据不同形式分为纯网络银行和分支型网络银行,纯网络银行主要为用户提供专门的在线银行服务,此类银行不存在营业网络和分支机构。分支型网络银行是在现有的银行中设立相应的网络银行,承担现有传统银行分支机构的业务。我国网络银行起步晚、发展快,主要以分支型网络银行为主,业务依托于传统银行。

网络银行基于现有传统银行业务,通过先进的网络技术为用户提供更加高效且便捷的金融服务。网络银行在实际工作中具有“3A”服务、高效率、低成本、业务综合化的优势特点。网络银行打破了传统银行业务操作受时间、空间、方式的局限劣势,通过虚拟化的技术为用户提供最为便利的服务。开办网络银行耗费的资源较少,通过信息技术的互通性减少了资金传输时间,在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降低了服务成本。网络银行简化了传统银行的业务流程,通过组合业务促进了业务操作的交叉性,有效地提升了银行的经营水平。

2 强化网络银行安全监管的必要性

随着科学技术的革新和网络技术的全面应用,金融市场朝国际化的趋势发展。网络银行具备网络的数字化、开放性等特征,能够为用户提供高效便捷的服务,但由于网络银行的建立基于互联网技术、信息私密性、真实性等因素都将影响网络交易的安全性,网络银行中用户的个人信息、密码、资产等资料关乎着用户资金的安全,因此,网络银行的风险大于现有传统银行的经营风险,网络银行的安全问题也更应该受到高度重视。影响网络银行安全性的常见威胁主要有以下形式。(1)网络钓鱼。通过假借银行或机构的名义发送欺骗性的邮件,引诱收信人提供敏感信息的攻击手段。(2)病毒入侵。受经济利益的驱使,主要攻击用户的个人信息,造成极大的安全隐患。(3)黑客攻击。目前朝组织化的方向发展,造成的金融网络犯罪行为日渐增加,对国家的网络设施安全造成了严重打击。因此,强化网络银行安全监管具有一定的必要性。通过健全网络银行监管的法律体系,有效审理影响网络银行安全的犯罪案件,全面监管网络银行的运营安全,构建良好的网络银行运营法律环境。

3 网络银行安全问题

3.1 网络银行监管法律体系不健全

网络银行的监管法律体系不健全是构成网络银行安全问题的首要因素。当前,我国在监管银行业上具有全面的法律体系,但其中并未对网络银行的内容作出明确规定,管理网络银行的风险,只有少部分的概括性内容,不包含安全认证和技术标准等方面。网络银行的国际化特点也为洗黑钱等犯罪行为提供了便利,针对此类违法犯罪行为,我国的监管法律体系中还未涉及,导致网络银行安全问题频发。不健全的网络银行监管体系主要表现为监管主体不明确。我国金融机构采用分业经营和监管的模式,各监管組织承担各自的监管业务,但由于网络银行的综合性和交互性特点改革了传统的分业模式,用户不仅可以在网络银行中办理传统银行的部分业务还可进行基金、证券等金融业务,当出现业务交接内容时,监管组织将出现无人管理或重复监管的现象,不仅造成监管的真空情况还将阻碍网络银行业的全面发展。我国当前的网络银行监管主体主要包括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监察部等单位,其中具有主要政府监管职能的是银监会和中国人民银行。在我国的银行监管法律体系中虽然规定了机构单位之间的协调监管机制,但未明确规定监管部门的任务要求,造成监管部门的信息共享不协调、业务衔接不畅等现象频发。

3.2 网络银行市场准入机制不完善

由于我国网络银行市场准入机制不完善,出现了一定的网络安全问题。为保证网络银行市场中的主体质量,规避金融行业的经营风险,我国目前的网络银行市场准入机制主要采取核准制,这一严格的市场准入制度对网络银行的稳定发展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但是过于严苛的网络银行市场准入机制也将造成金融网络银行业,缺乏良性竞争,进而导致网络银行的市场被垄断,用户的利益也将受到损坏。当前的网络银行市场准入机制限制了网络银行适应市场变化的需求,提高了市场准入成本,对网络银行创新性发展造成了一定影响。

3.3 网络银行安全系统技术不过关

网络银行是基于互联网技术实现传统银行业务的拓展,因此,网络银行安全系统的技术不过关也将影响网络银行的安全性。网络银行的应用层保护主要使用公共密钥基础设施,该保护措施提供了数据加密、访问控制、身份识别等安全内容,但安全系统的技术随着时代的发展将存在安全隐患,应该通过不断地完善技术对网络银行安全给予保障。传统银行受攻击的范围主要是内部,而网络银行因其所提供的“3A”服务扩大了不法分子的攻击范围,攻击区域可能是内外联合,造成违法犯罪行为随时可能出现,这也对网络银行的安全系统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互联网技术在应用过程中也存在缺陷,缺乏安全机制。当网络银行为用户提供服务时,个人信息和资金数据等内容将通过网络设备进行储存、传递的环节,若出现数据被破坏的现象将造成网络银行系统的中断运行,进而导致网络银行无法展开后续业务。网络银行安全系统在开发、设计、应用过程中出现的漏洞也将导致网络银行运作出现安全问题。

4 网络银行安全问题的应对措施

4.1 健全网络银行监管法律体系

从法律的角度出发,为有效应对网络银行的安全问题,需要建立健全的网络银行监管法律体系,使得网络银行在运营过程中享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实现金融监管机构的有效监管,规范网络银行的日常活动。根据《商业银行法》中的业务活动、市场准入及退出内容,制定新的网络银行法规,对解决网络银行安全问题起到良好的借鉴作用。基于网络银行综合性和交叉性等优势特征,健全网络银行的监管法律体系,以期为用户提供更加安全便利的服务。从行政法规的角度出发,在网络银行监管体系中明确法律的具体规定,在法律监管条例的引导下积极的执行行政条例。当不具备法律效应的网络银行监管行为,采用行政监管条例进行规范,保证网络银行业的健康发展。从规章制度的角度出发,在网络银行监管法律体系中制定监管实施细则,对网络银行的操作程序作出相关规定,保证网络银行的监管活动做到有法可依。明确网络银行的监管主体是健全网络银行监管法律体系的重要内容。重视网络银行的内部控制和自律性监管,在保证内部自我约束的同时关注外部监督,在政府、行业、社会、网络银行内部多层面的有效监管下,积极应对网络银行的安全问题。将政府监管作为主要监管方式,强化市场监管的职能,在多方努力下有效解决网络银行安全问题。受网络银行业务综合性的影响,单个机构无法实现全面监管,因此,构建专门的政府监管部门负责网络银行的监管任务势在必行。统一的政府网络监管部门能够避免成本的浪费和职权的交叉,便于监管机构了解监管对象。在健全网络银行监管法律体系的指导下,实行稳定的监管政策,形成良性的互动关系。

4.2 施行规范的网络银行市场准入机制

过于严格的网络银行市场准入机制垄断了网络银行市场,对网络银行的安全问题产生了消极影响,因此,施行规范的网络银行市场准入机制具有重要意义。网络银行分为纯网络银行和分支型网络银行,在互联网技术的应用下,依托现有的传统网络银行展开金融业务操作。我国现有的网络银行市场准入机制主要规范了分支型的网络银行,根据业务主体提供对应的经营业务。施行规范的网络银行市场准入机制具体表现为当传统银行需要设立分支型网络银行时,只需备案、无须核准和审批流程,简化了传统银行拓展业务的程序。当外国银行欲通过我国传统银行设立分支型网络银行时,为保证国家的金融安全,需要采用严格的审批制。当我国银行或者其他金融主体欲通过网络开办新的银行业务时,为防范金融风险,需要采用严格的审批制。根据业务办理的实际情况,在市场准入机制方面进行适当的放宽。通过良性的市场竞争,实现规范化的网络银行市场准入机制,保证我国金融市场的健康运营。

4.3 应用有效的网络银行安全防护技术

为防范网络银行安全问题,银行内部需要应用有效的网络银行安全防护技术,通过全面的安全防护措施给予网络银行最大的安全保障。银行部门需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展开安全管理工作,在银行内部构建安全管理组织体系,强化各部门工作人员的安全责任意识,将具体责任落实到个人中,提升安全管理部门的权利。制定安全管理规则,并监督指导各部门人员贯彻执行。为网络银行建立运行的应急计划,当出现安全问题时,保證银行仍然能够提供业务服务。在网络银行中通过应用科学的安全防护技术来升级安全操作系统,提供网络银行的安全性。在网络银行实际运行过程中,及时检测网络入侵等威胁情况,做好审核安全记录,及时处理将对网络银行构成威胁的漏洞。通过指纹认证、数字证书等安全认证方式强化网络银行的安全保护技术,保障用户终端的安全。

总而言之,随着社会的发展,网络银行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分割的部分。但网络安全问题对用户的正常使用造成了威胁,需要高度重视。网络银行安全问题的发生主要因为网络银行监管法律体系不健全、网络银行市场准入机制不完善、网络银行安全系统技术不过关,对此,采取建立健全的网络银行监管法律体系、施行规范的网络银行市场准入机制、应用有效的网络银行安全防护技术的应对措施,提高网络银行的安全性,促使我国金融市场朝安全稳定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 颜丙权.完善我国网络银行监管的法律思考[J].经济研究导刊,2014(8).

[2] 周俞成,张荣,朱萍.网络银行安全问题及对策分析[J].科学咨询,2010(1).

[3] 金晓辉.完善我国网络银行监管法律制度具体建议[J].中国商界,2010(7).

[4] 周付安,张裕淇.网络银行安全问题与防范措施[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2(3).

①基金项目:本文系2016年度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民生调研专项(201601656),课题主持人:王妤,课题组成员:张庆林、李剑、张楠楠、黎璐玮。

作者简介:王妤(1980-),女,河北定州人,法学硕士,中央司法警官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法学、经济学方面的研究;李剑(1978-),男,河南南阳人,经济学硕士,中央司法警官学院讲师,主要从事经济学,法学方面的研究。

网络银行前景论文题目范文第2篇

2、构建网络伦理的多维路径

3、基础教育互联网学习发展水平评估模型构建与应用研究

4、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的原因与对策

5、大学生网络行为道德失范的原因及对策

6、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角下的网络道德建设

7、探析网络时代大学生网络道德现状及对策研究

8、浅析提高大学生网络道德与法律素质的途径

9、从网络道德缺失看新媒体建设

10、自媒体语境下大学生价值观的嬗变、形塑与培育

11、大学生网络道德现状调查

12、论网络信息安全合作的国际规则制定

13、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研究

14、网络环境下的信息伦理道德教育探析

15、网络环境下独立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刍议

16、青少年网络道德现状及对策

17、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对学生网络道德的培养

18、优秀传统文化网络传承与发展研究

19、网络环境下德育工作创新研究

20、专业技术类课程思政探索与实践

21、互联网对青少年道德品质建设的负面影响及思考

22、思想政治教育视角下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探析

23、《网络与道德》教学案例

24、“慎独”精神与大学生网络道德养成

25、论大学生网络道德自律的培养

26、网络道德的意识形态功能论析

27、论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规范

28、企业信息安全法律治理

29、网络道德失范下高校思想道德教育的新思路

30、新媒体视角下引导大学生网络道德养成教育途径探究

31、网络虚拟环境下大学生自我教育方法研究

32、青少年网络道德失范的原因与对策研究

33、网民道德失范的审视与引导

34、论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

35、网络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

36、青年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思考

37、善治生态视域下的网络舆论治理研究

38、网络文化对公民道德有何影响

39、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与应对措施研究

40、大学生网络行为的正确引导与教育

41、当代大学生的网络道德原则

42、加强小学生网络道德教育之我见

43、面向政治安全的网络谣言风险分析与防范策略研究

44、网络条件下的道德建设:问题与对策

45、透视网络伦理的危机及其对策

46、网络安全与网络道德的思考

47、信息技术课堂中渗透网络道德教育方法谈

48、网络直播的社会责任研究

49、大学生网络道德的培育与实践

网络银行前景论文题目范文第3篇

摘 要:基于Internet的电子商务,需要为数以亿计的购买者和销售者提供在线支付服务。本文通过对新形势下的电子商务平台支付手段的研究,系统介绍了电子支付的发展阶段、电子支付的安全协议、电子支付概念和特点,以及电子支付工具的使用方法。

关键词:电子支付;网络交易;电子支票;网上银行;电子支付安全协议

一、前言

所谓电子支付,是指从事电子商务交易的当事人,包括消费者、厂商和金融机构,通过信息网络,使用安全的信息传输手段,采用数字化方式进行的货币支付或资金流转。电子支付的要求 目前国内市场上的电子支付形式主要由三大类组成。第一类是由五大商业银行主宰的网关支付服务。第二类是依托大型B2C、C2C网站的支付工具。第三类是以快钱为代表的、具有网上支付、电话支付、移动支付等多种支付手段的第三方支付平台。

作为目前电子支付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三方支付平台在整个电子支付的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第三方支付是买卖双方在交易过程中的资金“中间平台”,是在银行监管下保障交易双方利益的独立机构。目前国内第三方网上支付的模式可分为支付网关模式和平台账户模式两种。

二、电子支付工具

电子现金(E-Cash)又称为数字现金,是一种表示现金的加密序列数,它可以用来表示现实中各种金额的币值,它是一种以数据形式流通的,通过网络支付时使用的现金。电子现金具有货币价值、可交换性、可存储性、不可重复性的属性;电子现金具有协议性、对软件依赖性、灵活性、可鉴别性的特点;电子现金存在的问题包括:目前的使用量小、成本较高、存在货币兑换问题。

目前,基于银行卡的支付有四种类型:无安全措施的银行卡支付、简单银行卡加密、SET银行卡方式、通过第三方代理人的支付。

电子支票(ElectronicCheck)是一种借鉴纸张支票转移支付的优点,利用数字传递将钱款从一个账户转移到另一个账户的电子付款形式。

电子钱包((Ewallet)是电子商务活动中购物顾客常用的一种支付工具,是小额购物或购买小商品时常用的新式“钱包”。电子钱包就象生活中随身携带的钱包一样。持卡人将这种电子钱包安装在自己的微机上,在进行网上安全电子交易时使用。

三、电子支付安全协议

SSL协议是一种保护WEB通讯的工业标准,是基于强公钥加密技术以及RSA的专用密钥序列密码,能够对信用卡和个人信息、电子商务提供较强的加密保护。SSL协议的整个概念可以被总结为:一个保证任何安装了安全套接层的客户和服务器间事务安全的协议,它涉及所有TCP/IP应用程序。目前我国开发的电子支付系统,无论是中国银行的长城卡电子支付系统,还是上海长途电信局的网上支付系统,均没有采用SSL协议。主要原因就是无法保证客户资金的安全性。

安全电子交易是基于因特网的卡基支付,是授权业务信息传输的安全标准,它采用RSA公开密钥体系对通信双方进行认证。利用DES、RC4或任何标准对称加密方法进行信息的加密传输,并用HASH算法来鉴别消息真伪,有无篡改。

四、网络银行

网上银行又称网络银行、在线银行,是指银行利用INTERNET/WWW技术,通过建立自己的INTERNET站点和Web主页,对客户提供开/销户、查询、跨行转帐、信贷、对帐、行内转帐、网上证券、投资理财等服务项目,使客户可以安全便捷地管理活/定期存款、信用卡和个人投资、支票等。

网上银行最早起源于美国,其后迅速蔓延到Internet所覆盖的各个国家。网络银行的特点:全面实现无纸化交易。原来的纸币被电子货币,即电子现金、电子钱包、电子信用卡所代替;以前使用的票据和单据大部分被电子支票、电子汇票和电子收据所代替;原来纸质文件的邮寄变为通过数据通讯网进行传送;经营成本低廉;简单易用,使用网上银行的服务不需要特别的软件,甚至不需要任何专门的培训;服务方便、快捷、高效、可靠。

网络银行的基本业务,网上银行可以在网上为客户提供24小时的实时服务,包括:商业银行传统服务、商业银行新增业务、在线支付、新的业务领域等。网上银行模式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个是指网上银行的运行机制,另一个是指网上银行的业务模式。根据网络银行的构成及运行方式,从技术和业务的角度分析,网络银行面临的这些新的风险可分为两类:基于网络信息技术导致的技术风险和基于网络金融业务特征导致的业务风险。

网络银行的监管,要有效控制网络银行带来的新风险,必须针对各种风险的特征建立起国家、行业、企业三层次的网络银行监管系统,互相支持,互为补充,达到对风险强有力的预测、控制、化解的作用。

五、移动支付

移动支付是一种在移动设备上进行商务活动的方式,是指参与交易的双方为了得到所需的产品和服务,通过移动终端(手机、PDA等)和移动通信网络实现交易的一种现代化手段。移动支付作为通信技术和金融服务结合的服务方式,在未来几年内将成为移动增值业务的新亮点。

移动支付系统为每个手机用户建立了一个与其手机号码关联的支付账户,用户通过手机即可进行现金的划转和支付。移动支付处理中心是整个支付处理系统中的核心,它负责联系系统中的其它实体,提供支付处理服务。同时,移动支付处理中心还维护用于认证的用户信息及认证服务。

移动支付应用——手机钱包:“手机钱包”是中国移动、中国银联联合各大国有及股份制商业银行共同推出的一项全新的移动电子支付通道服务。“手机钱包”通过把客户的手机号码与银行卡等支付账户进行绑定,随时随地为拥有中国移动手机的客户提供移动支付通道服务。“手机钱包”签约商户负责提供客户购买的各项产品或服务,“手机钱包”移动支付平台负责处理支付信息。

本文首先介绍了电子支付的基本概念、特点,接着重点讲述了电子支付工具——电子现金、电子钱包、信用卡、电子钱包,介绍了电子支付安全协议SET协议和SSL协议,对网络银行的概念、特点、基本业务类型和我国网络银行的发展状况做以阐述。通过本文,让客户对电子支付和网络银行有了全面的认知。

参考文献:

[1]张刚.企业组织创新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

[2]刘宪恩.形成学校文化的基本源点[N].光明日报,2002.

(编辑:GF)

网络银行前景论文题目范文第4篇

摘 要:随着计算机技术在银行业中的广泛应用,网络银行业务已成为当前银行竞争的焦点,本文从网上银行业务优势出发,结合我国发展现状,提出改进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网络银行;业务创新;经营理念

一、网络银行的优势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建立在物理网点、人员数量上的传统银行,其信息规模优势正在被网络银行无限延伸的信息扩展效应所侵蚀。网络银行把传统银行的业务“搬到”网上,提供网上支票账户、网上支票异地结算、网上货币数据传输、网上互助服务和网上个人信贷等服务,改变了银行传统业务的处理模式,能为银行客户提供全方位、全天候的便捷服务,较传统银行有无法比拟的优势。

(一)便利性。网络银行是虚拟化的金融服务机构,银行网络从物理网络转向虚拟数字网络。在网络环境支持下,客户只需在家中或办公室登录到银行的主页,点击自己所需的服务项目即可完成开户、存取款和转账等手续。相比之下,传统银行提供的服务严格受到时空的影响。

(二)服务的个性化。网络银行可以突破地域和时间的限制,提供个性化的金融服务产品。传统银行的营销目标一般只能细分到某一类客户群,难以进行一对一的客户服务。网络银行从金融服务价值链中获取价值,同时要求对银行的内部管理体制进行改造,建立和完善一个将市场信息和管理决策能迅速而准确地在市场人员和管理部门间互相传递的机制,将“客户中心主义”融入银行经营的全过程,在低成本条件下实现高质量的个性化服务。

(三)低成本运行。传统银行的销售渠道是分行及其广泛分布的营业网点,网络银行的主要销售渠道是计算机网络系统,以及基于计算机网络系统的代理商制度。这种直接的营销方式与传统商业银行有着本质上的区别,传统模式中大量的分支机构和营业网点将逐渐被计算机网络、基于计算机网络的前端代理人及作为网络终端的个人电脑所取代,可以节省巨额的场地租金、室内装修、照明及水电费用;而且电子银行只需雇用少量人员,人工成本也随之迅速下降。

(四)服务的强适应性。传统银行服务的差异集中反映在实力、资金和服务质量等方面,而网络银行服务的差异主要体现在营销观念和营销方法的创新,以及为客户提供的各种理财咨询技能上,具有鲜明的需求导向。网络银行的整体实力,将主要体现在前台业务受理和后台数据处理的集成化能力上。

(五)业务空间广阔。传统银行业务的范围较为清晰,网络银行的业务范围正在处于高速扩张之中,因而具有模糊不清的特点。可以认为,网络银行的业务范围不仅将会得到拓展,而且将会有大量的非金融机构介入网络银行业务中。这些非金融机构的介入,将会不断推出新的网络银行业务。

(六)盈利结构的多元化。传统商业银行发展的动力来自获取资金利差的盈利,这种单一结构随着网络银行的出现而发生根本改变。网络银行将为商业银行通过信息服务拓展盈利机会提供了一条重要的营业渠道。在网络银行时代,商业银行的信息既是为客户带来利益的重要保障,同时也是商业银行自身赢利的重要资源。

(七)货币存在形式发生本质变化。传统的货币形式以现金和支票为主,而网络银行流通的货币将以电子货币为主。电子货币不仅能够给商业银行节约使用现金的业务成本,而且可以减少资金的滞留和沉淀,加速社会资金的周转,提高资本运营的效益。同时,基于网络运行的电子货币还可以给政府税收部门和统计部门提供准确的金融信息。

(八)人力资源管理战略和模式的重大改变。传统商业银行的人才培养和培训是重视单纯的业务技能,而网络银行则重视对员工综合商业服务理念和全面服务素质的训练。网络银行需要的是复合型人才,他们既要熟悉银行业务的各种规范和作业流程,又要能够熟练掌握和应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和管理手段。

二、我国网络银行存在问题

(一)观念落后。目前,在国内传统产业,许多有影响的大公司已经认识到了新经济的价值,并在积极推动企业向新经济模式的转型和过渡。但是,国内银行界对网络经济还没有形成清晰和一致的认识,没有充分意识到发展网络银行对于改善自身经营方式、拓展业务内容、提高金融竞争力和降低交易成本等方面的重大价值。一些人总是倾向于以网络安全或其他一些技术问题为理由,无视银行客户对网络银行业务的迫切需求,固定原有的业务领域和业务方式。实际上,为相关人士所担忧的这些技术,在国外已经有比较成熟的模式,足可借鉴。目前,我国的IT应用技术和某些前沿的网络技术,与国外的差距不大并在不断缩小;与此相反的是,银行业的网络技术应用水平与国外的差距却正在拉大。

(二)网上银行业务品种匮乏且宣传力度不够。从国外网络银行发展实践看,目前他们的网上银行业务几乎包括了所有传统银行业务,并且许多创新业务品种是为传统银行业所没有,或者是传统银行无法运作的。相比之下我国的网上银行,仅提供比较简单的如账户查询、转账、支付、网上证券以及网上商城等品种,或仅是根据银行自身特点,推出单一品种的理财业务,而对其他如信贷、按揭等传统银行业务,特别是由电子商务技术引发的网上支票异地结算、网上货币数据传输、网上互助服务和网上个人信贷等服务涉及不深。同时,各大银行在网络银行的宣传力度上投入不大,对于网络银行理念的推广、客户的开发,业务的推广信息却少之又少,在网站板块中几乎所有网站的内容主要是诸如本行简介、领导讲话、分支机构介绍等,只有一些利率、外汇牌价、金融投资理财技术之类的简单金融信息。

(三)网上银行的服务质量水平不高。在网上同样存在着国内银行所特有的服务质量问题,他们对客户的咨询并不怎么关心,根本没有把客户的利益或需要放在第一位。这在买方市场全面形成,客户中心成为企业普遍奉行的经营理念的当今社会,实在令人难以想象。

三、大力发展我国网络银行的对策建议

在网络银行发展较快的国家里,银行削减传统分支机构的趋势已十分明显;同时,银行的职能也正在变化。在WTO框架下,我国银行业面临着外资机构的严峻竞争威胁,国内银行抵御境外同行的最大优势在于网点,不管实力多么强大的境外银行,都不可能在中国迅即完成广泛的网点布局,在新的形势下我国银行业必须尽快调整自身的观念,不仅要将自身传统的网点优势保持发扬,而且还要居安思危,将我们的营业理念有所创新,从行业政策、运作模式等方面将网络银行业务提升到一定的高度,借助双管齐下,形成我国银行业强大的市场竞争力。

(责任编辑 王若平)

网络银行前景论文题目范文第5篇

[摘要]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市场是市场经济体系的动脉,是市场配置美系的主要形式。金融体系的安全、高效、稳健运行,对经济全局的稳定和发展至关重要。一旦金融机构出现危机就很容易在整个金融体系中引起连锁反应,引发全局性、系统性的金融风波,从而导致经济秩序的混乱,甚至引发严重的政治经济危机。如何化解和防范金融风险已成为银行管理活动中一个十分迫切而又重要的内容,本文拟从财务管理角度探讨这一问题。

[关键词]商业银行风险 Control Self-Assessment 内部控制

我国商业银行是以经营工商业存、放款为主要业务,并以获取利润为目的的货币经营企业。从完全无风险意识到实行资产负债管理和风险管理,商业银行改革的成效是显著的。加入WTO之后,中国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国际金融业进入中国资本市场,商业银行日益与国际接轨,商业银行面临的风险也在逐步加大。我国商业银行内控管理机制中存在的问题和缺陷逐渐暴露出来。

商业银行风险,指商业银行在经营过程中由于一系列不确定因素而导致经济损失的可能性,风险管理就是通过过去和现在的各种信息使风险的潜在损失最小化。

一、商业银行风险

1、外部环境风险

(1)信用风险。信用风险是指借款者在贷款到期没有偿还贷款本息,或由于借款者信用评级下降给银行带来损失的可能性。商业银行所面临的风险信用主要分为道德风险和企业风险两大类。

(2)利率风险。利率风险是指银行财务因利率的不利变动而遭受的风险。利率风险主要有基准风险、重定价风险、收益率曲线风险和期权风险等四种表现形式。过高的利率风险将对银行的利润和资本造成很大的威胁。

2、内部管理控制风险

(1)流动性风险。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风险主要包括市场、产品流动性风险和现金流、资金风险。前者是指由于市场交易不足而无法按照当前的市场价值进行交易所造成的损失。后者是指现金流不能满足债务支出的需求,这种情况往往迫使商业银行提前清算,从而使账面上的潜在损失转化为实际损失,甚至导致机构破产。流动性风险可视为一种综合性风险,它是其他风险在商业银行整体经营方面的综合体现。保持充足的流动性始终是商业银行所面临的最重要任务之一。

(2)会计核算风险。银行会计的基础性工作,在于真实、完整、及时地对银行业务进行核算,是银行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如果会计核算方法不佳、核算程序不规范、核算质量不高,就容易发生风险。由于会计核算工作的环节非常多,在资产、负债及中介业务中,每日都要进行大量的现金收付、凭证受理审查、科目运用、账户登录等等,都直接或间接地与风险发生联系,很多银行风险是与某个会计核算环节的失控有关。

(3)银行结算风险。结算业务是银行一项重要的中介业务,它是通过银行提供各种支付结算的手段与工具,为客户实现经济活动中的货币给付转移。按银行规定,空白银行承兑汇票应在分行一级进行保管,按银行内部规章规定,汇票一经开出,上级银行就会对汇票交易进行核查监督。同时,针对前来贴现的汇票,贴现行必须仔细查询,与出票行确认其真实性。经过层层设防,虚假或盗用银行汇票的情形很容易被拆穿。如果承兑行严格按正常程序办理,就能很容易发现非法出具的承兑汇票。

但随着经济活动的日益频繁,支付数量的日趋上升,以票据为主要支付手段的结算业务由于种种原因蕴藏着诸多风险,主要表现在:第一,从票据当事人看,有其本身票据填写模糊带来的风险;第二,从结算中介入看,有操作失误或任意违规而造成的风险;第三,从结算环境看,有票据犯罪日益增多给银行带来的风险,也有银行、企业以及司法部门对处理票据纠纷依据的法俸、规定理解不统一而带来的风险。

(4)结算编制、信息披露风险。从会计工作的程序看,结算编制是最后的环节。在银行业中,结算风险最主要的表现是结算数据的不真实,尤其是利润反映不真实。当然,这种情况的存在,有技术或制度上的原因,也有人为的因素。从人为的因素来看,不可忽略的问题是信息的虚假性。结算利润是反映经营者最终经营成果的重要指标,其数据不实,不仅会影响单位,也会对上一级部门,乃至对国家隐藏风险。从技术或制度的原因来看,主要是合理性问题,如呆账、坏账、准备金的提取比例是否合理,应收利息计提的标准是否合理等。目前各商业银行在估算风险时,并没有把表外科目风险计算在内,对衍生金融产品的披露要求更是近乎空白,忽视了国有商业银行所面临的市场风险。

二、风险产生的原因分析

商业银行在日常营运中,不仅面临着外在的市场风险和信用风险,还面临着许多来自内部的经营风险。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经营风险正在逐步由隐性转向显性,这些风险的产生与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制度的缺失相关联。因此,正视日益增长的风险,完善和加强内部风险控制,已成为商业银行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条件。

1、竞争激烈导致内控制度落实不到位

一方面,以扩大资产规模为战略重点的商业银行为获取较高的资产收益和较快的资产增长速度,压低价格和放宽条件发放贷款,使银行资金营运风险加大;另一方面,在激烈的金融竞争中,商业银行为占领并扩大市场份额,各种金融新产品和新业务在银行资产负债表外迅速滋生,使得银行在不知不觉中承担了各种潜在风险。

2、金融管理模式不科学

严格地说,即使在激烈竞争的市场经济环境下,如果有比较完善的金融管理模式,仍可以将银行风险控制在较低水平。但我国现阶段的金融管理模式还存在一些欠缺,主要表现在:其一,在宏观监管方面,还需强化各银行按市场规则公平竞争。一方面地方政府的保护措施,可以使某些银行享有更多的“政,策”优势,另一方面对于有的银行以不遵守金融法规和制度为前提的竞争行为,宏观监管缺乏有效性,表现为仅停留在事后管理的状态,从而难以达到防范风险的目的。其二,在微观管理方面,银行的内部控制薄弱,表现在制度建设滞后,内控体制不顺、权利制约失衡、会计信息失真等,较易发生银行风险。

3、技术落后

当前,虽然各商业银行对单项信贷风险控制比较重视,但对信用风险的管理还很落后,对经营中的各类风险进行全面识别、评估的意识和能力有限,不能对各类可控风险采取有效的措施,风险管理还没有成为内部控制的核心内容。

目前我国银行业会计电算化仍较落后,应用程度不高,覆盖面不广,会计软件的开发跟不上实践的需要。在会计核算监督制度上,也需要进一步完善,不能仅停留在满足事中、事后算账的水平上,而应该具备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的能力,这样才能有效减少银行风险的发生。

三、控制银行风险的财务管理措施

1、为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目前,我国经济结构正在进一步调整中,各种矛盾正在陆续解决。要想有效地改善金融风险管理的外部环境,应同时加强法制建设,构造健全的法律约束机制。首先,建立企业和个人

征信制度和对信用违约行为的法律惩戒制度,使企业和个人收入有一定的透明度,为金融交易提供有效的法制保障。其次,要制定更为具体可行的方法,强化对信息披露制度的管理,对违反者进行严厉惩治,使银行处于严密的监管网络中,发挥市场约束的强大功效。

2、转变收入增长方式、提高抗风险实力

(1)在资产战略上,提高信贷资产贡献率。要将调整信贷结构、积极开拓信贷市场作为改善信贷资产质量、提高经济效益的切入点,从明确“保、挖、抢、退”的领域和范围人手,一方面突出重点客户,加强贷款营销,开拓信贷市场;另一方面要加快退出低效和过热过剩的市场行业,提高资金使用价值的效率效用,通过有效投入和更多的产出以求效益最大化。

(2)在负债战略上,积极优化负债结构。优化负债就是要做到资产和负债的匹配与对称,保持总量上的平衡和分量上的对称,优化的目的就是以来源定运用。负债业务的质量结构是银行合理安排资产业务的关键一环,只有规模还难以保证银行的有效运营。

(3)在中间业务战略上,整合提升业务价值量。中间业务是在资本约束条件下提高收益的重要手段,是实现从单一性经营向多元化经营模式转变的综合枢纽。应认真研究形成中间业务与资产业务、负债业务的联动效应,从客户和产品等多个维度来挖掘中间业务的增长空间,提升中间业务的价值含量和盈利水平。

3、强化会计业务制度体系和会计核算监督职能

会计业务的制度体系是银行内部控制机制的组成部分之一。会计制度的完善,有利于内控制约机制的充分发挥。一套完善的会计业务制度将有利于堵塞漏洞,化解风险。会计核算与监督是会计的两大职能,在建立了全面的会计制度体系后,应更重视会计核算监督职能,并在具体工作中严格执行。

4、推进业务电子化、引入风险管理技术

现代会计手段既表现在形式上,也表现在内容上。内容上指强调会计核算监督制度的完善,形式上则是指会计电算化方法。银行业应大力推广业务处理电算化,这样对改善服务、增强竞争力有很大帮助,更重要的是它的推广运用可以规范会计操作程序,减少人工处理业务的随意性和灵活性,消除差错和违规现象。

5、推行CSA管理方法、建立内控体系

借鉴控制自我评估(Control Self-Assessment,简写为CSA)在企业内控运用中的成功经验,在我国商业银行内控领域大力推行CSA。

CSA是指由对组织内部控制的制定与执行负有责任的相关管理人员对内部控制进行评价的过程。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IIA)在1996年的研究报告中总结了CSA的三个基本特点,即关注业务的过程、控制成效由管理部门和职员共同进行、用结构的方法开展自我评估。

商业银行要充分利用现有客户资源、历史数据和市场信息,借鉴国际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信息系统经验,着力构建涵盖风险监测、风险分析和不良资产处置等环节的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并将CSA方法用于银行内控制度中。

6、提高风险管理技术、建立有效风险预警机制

我国商业银行要迅速按照新巴塞尔资本协议框架要求,借鉴国际银行业先进经验并运用现代科技手段,从风险组织流程、风险计量模型、风险数据库和风险管理信息系统等方面,建立科学的、符合国际银行业标准的内部评级系统,逐步建立覆盖所有业务风险的监控和评价预警系统,进行持续的监控和评估,全面系统地为风险管理提供决策依据。

[参考文献]

[1]黄枫:商业银行内控制度建设思考[J],西安金融,2007(3).

[2]周迅:商业银行内控制度的现状及强化对策[J],经济论坛,2007(9).

[3]姚炳明:论我国商业银行的内控机制[J],金融观察,2007(6).

[4]黄政:运用CSA创新商业银行内控机制[J],西部论丛,2007(2).

[5]姜丽:商业银行风险化解途径[J],现代金融,2005(3).

[6]刘继兵、林馥玲:我国国有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研究[J],时代金融,2009(1).

(责任编辑:张琼芳)

网络银行前景论文题目范文第6篇

摘 要:该文总结了村镇银行的研究现状,以无为徽银村镇银行为例,借鉴布尔迪厄实践逻辑理论,对村镇银行社会化金融体系构建进行了实践逻辑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村镇银行;社会化金融体系;资本

1 村镇银行研究现状

村镇银行是指经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依据有关法律、法规批准,由境内外金融机构、企业法人、境內自然人出资,在农村地区设立的主要为当地农民、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金融服务的银行业金融机构[1]。村镇银行作为一种新型的金融机构,虽然其总量和资产总额总体规模发展较快,符合当初的建设预期。但随着社会环境的不断变化,村镇银行的发展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作为服务“三农”的重要金融创新产品,研究其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困境至关重要。为此,近年来诸多学者从村镇银行发展的制约因素、金融产品创新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研究,并给出了相应的措施与思考。

1.1 村镇银行发展的制约因素研究 虽然近年来村镇银行无论是数量还是资产总额都在不断增加,但作为新生事物,其发展仍存在一些制约因素,得到了学者的关注和研究。具体如表1所示[2-5]。

1.2 村镇银行的金融产品研究 村镇银行支农的效果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金融产品设计能否符合农村经济主体的实际需求。学者的相关研究如表2所示[6-9]。

综合上述研究,虽然已有许多学者从多方面对村镇银行进行了大量研究,研究的焦点主要集中在制约因素、金融产品等方面,但这些研究大都是分散的,多数只停留在问题的表层,而往往忽略了村镇银行服务“三农”的动态实践逻辑及其背后的运作机制,即村镇银行在服务“三农”的过程中,如何能够有效地构建社会化金融体系,高效地激活农村的经济体量以及建立起自身的符号资本,这些都与支农整个过程中村民的文化资本、社会资本密不可分。因此,本文拟引入布尔迪厄实践理论,并结合无为徽银村镇银行扶贫的田野实验,探究村镇银行构建社会化金融体系的具体实施路径,以期为村镇银行进行社会化金融转型提供思路。

2 布尔迪厄实践理论

作为当今世界最具影响力的社会理论家之一,布尔迪厄的社会实践观是将社会看作是实践者、场域、资本、习性构成的有机生命体。其中,资本的形式包括:经济资本、文化资本、社会资本、符号资本。

社会资本是同某个团体内部的会员制相联系的,它从集体性拥有资本的角度为每个内部会员提供支持。而特定行动者占有社会资本的数量依赖于行动者可以有效运用的关系网络的规模大小,也依赖于和他有联系的每个人的权力所占有的(经济的、文化的、符号的)资本数量的多少[10]。文化资本主要指借助不同的教育行动传递的文化物品,但实际上其包含了各种各样的资源,比如非正式的人际交往技巧、习惯、态度、语言风格、教育素质、品位和生活方式等。符号资本是建立在知识和认可实践逻辑基础上的声名、特权、荣誉或神圣性的累积程度[11]。基于这一概念,符号资本可被理解为一种受到社会认可的,能够生产、再生产和长期积累的荣誉、声名、精神、特殊性或神圣性等以符号化方式存在的稀缺性资源。符号资本是无形的且具有象征性的,能够增强信誉和可信度的影响力[12]。

国内已有一些学者将这一理论根据不同情境进行了相应的调整,进一步对中国社会的新闻场、福利场、科学场、文学场和体育场等领域进行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因此,笔者在探究村镇银行社会化金融体系构建的实施路径中引入布尔迪厄实践逻辑理论,加之笔者在无为徽银村镇银行的调研经历,探析村镇银行不论是进行金融产品的创新、制度的改革或是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措施、品牌的建立等,其背后的运作机制除了积累银行的符号资本、经济资本外,也改变了村民的文化资本、社会资本,并最终引导村民的习性发生改变,进而村民与村镇银行的纠缠交互进一步加强。这一实践逻辑过程对村镇银行构建社会化金融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3 村镇银行社会化金融体系构建的实践逻辑分析

2010年8月8日,为进一步丰富安徽地方金融体系、助力县域经济发展,经安徽省银监局批准设立无为徽银村镇银行(以下简称无为银行)。无为银行成立后实施的很多策略、业务活动、金融创新产品等都与村镇的共同物质生产、经济生活、金融活动及文化习性的各个维度高度交织在一起,构建起了银镇混合体下的社会化金融。

3.1 创建自主品牌,积累符号资本 由于村镇银行是农村金融体系的“新兵”,其品牌效应和知名度并不能与一些老牌的商业银行相比,吸引客户进行储蓄业务的竞争力并不强,因此村镇银行要增强企业的品牌意识,注重品牌宣传,使得村镇银行的招牌能够深入农村地区,得到客户的信任进行储蓄,进而增加银行的资本金和流动资金,增强银行防范风险的能力。因此,无为银行采取了增设网点的措施,通过与村书记、干部进行交流合作,深入了解农户的基本情况,并在村书记的带领下,进行农户的走访,了解民情,最终选择村庄里拥有人缘或地缘优势的地点设置ATM服务点,比如经济资本多的小卖部、粮油店;人流量大的村级医疗服务处;德高望重、信誉口碑比较好的村书记家;村民聚留聚散点的休闲娱乐场所等。这种做法除了减少对客户的管理成本外,其背后的运作机制是充分利用这些人长期在村庄里积累的符号资本,相比于初进村设立的村镇银行,村民更愿意相信长期在村里为他们生活提供便利的人。因此,通过与村庄里符号资本强的人进行合作,对他们进行培训,再由他们引导村民学会在村里存取款,解决进城的不方便等困难,通过长期的不断布点服务,村民会逐渐了解、信赖村镇银行,建立与村镇银行的密切联系。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可以及时快速地向客户传递银行业务发展的最新消息,因此网络传播效应也成了提升品牌知名度的有效途径。无为银行“微贷通”微信公众号的开通,不仅拓宽了无为银行微贷营销宣传渠道,而且提升了微贷产品“微小宝”品牌知名度,塑造了无为银行更具影响力的品牌形象,一旦村民有需求可以直接微信申请贷款,既快速又便捷。这种宣传和服务方式能够不断影响并渗透到客户的生活中,使村镇银行与村民的生活息息相关,提升村镇银行在村民心中的声名、地位、信誉和可信力,有效积累了其自身的符号资本。

3.2 创新金融产品,积累经济资本 村镇银行在“支农”的过程中,应积极配合当地政府参与新农村建设规划,根据当地的特色经济研发相应的金融产品,发挥政府支农资金与信贷资金的杠杆作用,撬动社会资金参与新农村建设,比如政府捐助的资金或者来自政府的软贷款都可以作为村镇银行的廉价资金,推进村镇银行的发展,因此积极开发符合用户特点的信贷产品对村镇银行的发展至关重要。无为银行根据无为县农业、养殖业等生产周期来设计授信时长,灵活安排放贷还贷节奏,比如,“呱呱叫”系列农产品,主要为从事种植、养殖业的农户服务,涵盖水稻、棚菜、小麦、生猪、螃蟹等多个产品;“农资贷”“农机贷”;“微小宝”小微贷款系列产品,服务个体商户、小微型企业等,由于信贷业务集中于农业生产领域容易由农业的不稳定性产生系统性风险。因此无为银行还增设了消费贷款、教育贷款、农村保险等品种,通过多样化经营分散风险,比如“嘀嘀贷”“网咖贷”,可用于购车、旅游、装修、婚庆、教育等消费的融易贷,创业富民贷款等。这些金融产品的创新与客户的生活息息相关,会进一步加强村镇银行与客户的密切联系,增强村镇银行资金的流动性,不断积累经济资本。

3.3 创建创业培训基地,积累文化资本 村镇银行员工素质的高低以及村民的文化水平,对支农的效率和效果具有重要作用,例如无为银行为了进一步夯实员工的理论基础,会定期举办农业保险贷款业务培训会议、统计分析专题培训等活动,从而使员工积累了自身的文化资本,有效提升了村镇银行的工作效率及业务水平,对日后开展各项工作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而针对村镇上的拆迁用户,无为银行对其进行主动授信,按照需求给予其发放贷款,同时请专家为其讲解传授知识,提供发展方向和相关技能等,这些工作有效地提高了村镇银行服务对象的文化资本。

为了解决村民经营替代性生计缺乏相应技能等问题,无为银行建设了蒲公英学院,对职业农民、农村干部、退伍军人、大学生进行常态化培训,引进专家,建立培训试点基地,对村民进行因材施教,包括创办的“三农服务文化节”“蟹王争霸赛”“芜湖市书法名家送春联下乡”等活动,这些活动的实质都是无为银行在借助不同的教育行动向村民传递文化物品,积累他们的文化资本,包括拥有的各种各样的资源,比如非正式的人际交往技巧、习惯、态度、语言风格、教育素质、品位和生活方式等。这些文化资本的拥有会引导村民更好的发展产业,从而创造更多的经济资本,为自己赢得社会地位,不断提升在村里的符号资本,进而形成新的习性。

3.4 开展机制创新,积累社会资本 由于大部分的村镇居民自身信誉度较低,无法获得发展所需求的贷款,严重影响了村镇银行资金的流动性,阻碍了其在村镇地区长期发展的可能。因此,无为银行设置了一种“担保自组”的借款方式,使村民利用自己的亲缘、地缘等关系实行互保,即街坊邻居、亲戚朋友等。其后的机制是利用村民自身的社会资本,并进一步构建新的社会关系网络,重新进行资源在各个关系网络节点的整合。

2016无为银行年制定了”1+N”发展战略,其目标是将无为银行打造成为综合性服务平台,与村民的生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创建更好的农村金融生态圈。因此,无为银行不断地增加了便民服务站的功能,如开发农产品输出、劳动力输出、医疗服务等。为了整合村镇及周边农户优质的农产品资源通过电商平台输入城市,无为银行与电商达成试合作,将便民服务站作为农村电子商务的信息、物流节点,在支持农业生产的同时让优质的农产品优价输出,真正实现增产增收,而相关销售款项都通过便民服务站进行结算,使得便民服务站成为村庄发展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电商的引入为村民增加了新的社会关系网络,通过产品的不断输出,村民会得到更多商家的了解和信赖,从而建立起更多的社会联系,即从网络关系中获得自身的社会资本,进而更加积极地投资生产经营活动。

4 村镇银行构建社会化金融体系的对策建议

4.1 树立品牌形象,积累符号资本 村镇银行作为后起之秀,不论从资金实力还是客户数量都无法与老牌的商业银行相比,但作为“草根”银行,其承担着服务“三农”的重要责任,其工作的重心是帮助当地农村进行经济建设,不论是发放贷款的制度、还是金融产品的创新都应首先充分满足县域内农户、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这也是村镇银行存在的价值。因此,村镇银行首先应树立自身独特的品牌形象,例如亲自走访农户,对贫困户进行慰问;建立便民服务站,将农产品输出、劳动力输出、医疗服务等与生活息息相关的服务加入,这些不仅可以得到村民的信任,还能够与村民建立长期联系,从而得到村民的认可,不断积累自身的荣誉、声名、精神、特殊性或神圣性,进一步增强村镇银行的信誉和可信度,形成自身的符号资本。

4.2 创新金融产品,广泛吸收贷款,积累经济资本 农户作为农村生产经营的主体力量,其贷款意愿和额度对于村镇银行的贷款业务乃至各项事业发展有着根本性影响[13]。为了刺激村镇的经济体量增长,村镇银行应根据当地的特色经济研发相应的金融产品,积极开发符合用户特点的信贷产品。例如,无为银行的“呱呱叫”系列农产品,“农资贷”“农机贷”“微小宝”“嘀嘀贷”“網咖贷”等,都可以促进村民贷款,增加村镇银行的经济资本。

4.3 创建创业培训基地,积累员工及村民的文化资本 由于村镇居民相对城区文化水平较低,对于银行开展的很多金融业务都处于未知状态,为了有效地促进村镇地区的经济发展,需要对工作人员及村民进行培训。例如,举办农业保险贷款业务培训会议、统计分析专题培训等活动对员工进行培训;设立蒲公英学院,对职业农民、农村干部、退伍军人、大学生进行常态化培训;引进专家,建立培训试点基地,对村民进行因材施教;创办“三农服务文化节”“蟹王争霸赛”“芜湖市书法名家送春联下乡”等活动对村民进行文化熏陶。通过不同的教育行动向村民传递文化物品,积累他们的文化资本,包括非正式的人际交往技巧、习惯、态度、语言风格、教育素质、品位和生活方式等,这些文化资本的拥有会引导村民更好的发展产业,从而创造更多的经济资本,为自己赢得社会地位,不断提升在村里的符号资本。

4.4 创新机制,积累村民的社会资本 村镇银行可以设立“担保自组”的借款方式,充分利用村民自己的亲缘、地缘等社会网络关系实行互保,促进各网络节点资源的有效流动,而经济的运转也会带动社会网络关系的重构,即积累新的社会资本;电商与村镇银行合作,保证优质的农产品资源通过电商平台输入城市,打破了电商“最后一公里”的壁垒,使得村民有机会进入新的社会网络关系中,从而更加积极地从事相关的生产经营活动,甚至进行生产转型。

参考文献

[1]银监发.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印发《村镇银行管理暂行规定》的通知[EB/OL].[2007-01-22].http://www.gov.cn/zhengce/2016-05/24/content_5076294.htm.

[2]彭建刚,王惠,何婧.引导民间资本进入新型农村金融机构[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2(3):41-46.

[3]赵志刚,巴曙松.我国村镇银行的发展困境与政策建议[J].新金融,2011(1):40-44.

[4]劉姣华.普惠金融背景下的村镇银行发展研究——基于孝感市村镇银行的实证分析[J].农业经济,2014(1):88-90.

[5]魏建国,罗黎.我国村镇银行的还款激励机制创新研究[J].农村经济,2015(1):65-68.

[6]刘凤军,张屾.刍论金融产品创新与银行营销模式变革[J].中国软科学,2008(2):65-75.

[7]薛继增.金融产品创新对银行信贷运行的影响[J].上海金融,2010(6):89-92.

[8]金峰.我国村镇银行金融产品的现状、问题及优化[J].企业经济,2012(10):295-295.

[9]金晓彤.新常态背景下我国村镇银行信贷产品创新:模式建构与实施[J].经济管理,2016(3):12-19.

[10]布尔迪厄,包亚明.文化资本与社会炼金术:布尔迪厄访谈录[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

[11]BOURDIEU P,JOHNSON R.The field of cultural production:Essays on art and literature[M].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1993.

[12]王屯,闫广芬.符号资本在大学社会评价中的作用探析[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0,31(3):22-28.

[13]张松灿.农户村镇银行贷款意愿实证分析[J].农业经济问题,2013,34(6):49-54. (责编:张宏民)

上一篇:数字媒体广告论文题目范文下一篇:有关前置作业的论文题目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