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范文

2024-08-16

县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范文第1篇

工 作 指 南

二〇一五年二月

岐山县教育体育局 岐山县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

2

“双高双普”是省委、省政府对县域基础教育发展提出的普及性要求,也是我省实现在西部十三省率先建成教育强省的战略选择。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的规定,发展基础教育是各级政府、有关部门、社会团体、社会公民的共同责任。

我县“双创”工作创建时间紧、任务重、标准高、要求严。为扎实推进 “双创”工作,县政府办公室印发了《岐山县中小学布局调整和“双高双普”及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合格县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岐政办[2015]1号),县教育体育局印发了《岐山县教育系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及“双高双普”合格县工作实施方案》(岐教体发 [2015]40号),明确了指导思想,规划了创建路线图,分解了创建工作任务,在全县迅速掀起了创建热潮。

为了使各级政府领导、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及其干部、中小学校长、幼儿园长、广大一线教育工者和社会群众都能深入了解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合格县暨 “双高双普”县创建工作,全面领会教育法律法规和政策,熟悉督导评估指标,认真细致地做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合格县暨 “双高双普”县各项创建工作。根据有关教育法律法规,以及《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评估标准》和《陕西省“双高双普”评估标准(2014年4月28日修订版)》,特编印此册。供大家学习查阅,以便更好地组织实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合格县暨 “双高双普”县创建工作,确保创建工作按期完成,以回报岐山人民对教育发展的热切期盼,早日实现“教育强县”的岐山梦!

3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关于教育优先发展的重要论述………………………( 4 )

2、党的十八大提出新时期的教育方针…………………( 5 )

3、陕西省“双高双普”工作的基本含义和指导思想…( 5 )

4、陕西省教育发展重要名词要义解释…………………( 6 )

5、“两基”及“双高双普”主要名词基本概念…………( 9 )

6、“双高双普”相关指标要求说明……………………( 16)

7、“双高双普”工作的法律、法规依据…………………( 27)

8、“双高双普”工作的实施责任…………………………( 29)

9、“双高双普”工作的的督导评估………………………( 34)

10、“双高双普”工作宣传标语……………………………( 36)

4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关于教育优先发展的重要论述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教育振兴,全民有责。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必须始终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位置。按照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要求,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需要,坚持育人为本,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促进公平为重点,以提高质量为核心,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推动教育事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科学发展,加快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迈进,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人类文明进步作出更大贡献。

5 党的十八大提出的新时期的教育方针

党的十八大提出新时期的教育方针:

新时期(十八大)党的教育方针: 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陕西省“双高双普”工作的基本含义和指导思想

1、“双高双普”基本含义:

“双高双普”是“高水平、高质量实施九年义务教育和普及学前教育、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简称。

2、实施“双高双普”的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改革创新,以县为主,强化督导,整体推进全省县域义务教育在均衡发展的基础上全面提高普及水平,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全面普及学前教育和高中阶段教育,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6

陕西省教育发展重要名词要义解释

1、教育发展几个名词要义解释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指依法强化政府行为,加大教育经费投入,优化公用教育资源配置,缩小学校间,城乡间,区域间的办学差距。办好每一所学校,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健康发展。为适龄儿童创造公平接受义务教育的条件,推动义务教育健康协调发展。其主要指标要求有六个方面:一是落实和完善义务教育管理机制,形成有效推进均衡发展的合力;二是全面落实各项义务教育经费投入政策,建立健全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三是制定和实施学校布局调整、校舍建设和设施配备规划,优化配置教育资源;四是加强中小学校长、教师配备、培训和管理,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素质;五是保证适龄儿童、少年全部入学,残疾儿童、少年基本入学,农民工子女、城县低保职工子女按时入学,不断提升义务教育普及程度;六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不断提高教育质量。

“双高”普九:即高水平、高质量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是指在一个县的范围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各项指标都有较大幅度的提高;义务教育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学前教育、高中阶段等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其主要指标要求有六个方面:一是全面达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指标;二是全面落实各项义

7 务教育经费投入政策;三是各类教育资源得到优化配置;四是师资水平有较大幅度提高;五是高中阶段学校建设达到标准;六是学前教育基本普及。

双高双普:即全省高水平、高质量实施九年义务教育和普及学前教育、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目前,全省已经启动了“双高双普”督导评估,到2020年,全省各县(县、区)全面达到“双高双普”评估标准。其评估验收标准征求建议稿涉及到的主要指标要求有八个方面:一是建立完善的各类教育管理体制;二是教育经费投入优先保障;三是布局调整趋于合理;四是义务教育实现均衡发展;五是学前教育基本普及;六是高中教育优质发展;七是职业教育不断壮大;八是继续教育满足全民学习需求。

教育强县:是指以基础教育、成人教育、职业教育统筹发展为抓手,全面推进县域教育改革和发展,提高县域教育整体水平,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其主要指标要求有八个方面:一是全面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二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三是坚持依法治教;四是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协调发展;五是实现“双高双普”目标,并不断巩固提高;六是加强薄弱学校建设,各类学校基本实现办学条件标准化;七是建设一支数量足、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的教师队伍;八是依法确保教育投入。

2、推进时间要求

《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双高普九”督导评估的意见》(陕政办发[2007]11号)规定:

8 到2010年,全省部分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县(县、区)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目标,累计有20个左右的县(县、区)达到“双高普九”要求;到2015年,全省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县(县、区)基本达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要求,累计有40个左右的县(县、区)实现“双高普九”,全省义务教育实施水平显著提高。

《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双高双普”督导评估的意见》(陕政办发[2011]59号)规定:

2011年至2020年,力争全省每年10个左右县(县、区)达到“双高双普”评估标准;到2020年,全省各县(县、区)全面达到“双高双普”评估标准。

《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继续开展创建教育强县活动的通知》(陕政办发[2011]2号)规定:

“十二五”期间,我省规划建成10个教育强县(县、区),到2015年教育强县(县、区)总数达到28个,到2020年达到40个以上。

9

“两基”及“双高双普”主要名词基本概念

1、 什么是“两基”?

“两基”是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的简称。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是国家统一实施的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小学六年、初中三年的教育,是国家必须予以保障的公益事业。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是依据国务院《扫除文盲条例》对文盲、半文盲开展的文化教育,是提高全民族素质的基础工程之一。扫盲对象为15—50周岁青壮年中的文盲、半文盲。

“两基”的具体要求是义务教育的普及程度、办学条件、教育经费、师资水平、教育质量和扫盲工作都达到规定标准。

2、 什么是适龄人口入学率?

适龄人口是指小学7—12周岁、初中13—15周岁的人口。小学(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学年初小学(初中)已入学适龄人口数÷学年初小学(初中)适龄人口总数×100%。学前适龄人口入学率=学年初学前教育三年已入学适龄人口数÷学年初学前教育3—5周岁人口总数×100%。

3、 什么是残疾儿童?

残疾儿童是指视力残疾、听力语言残疾和智力残疾,接受义务教育有障碍的儿童。残疾儿童、少年同样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各级政府要创造条件,保障残疾儿童、

10 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小学(初中)残疾人口入学率=已入学残疾儿童、少年数÷残疾儿童、少年总数×100%。

4、 什么是农民工子女?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农村男女青壮年进城务工,其子女也随父母从原籍进城就学,这些学生成为农民工子女。解决好农民工子女就学问题是流入地政府的责任,当地政府必须采取措施,确保农民工子女全部入学,接受义务教育。

5、 什么是留守儿童?

大量农民工进城务工后,其子女仍留在农村,由其祖父母或其他亲友代管,这些儿童被称为留守儿童,当地政府必须采取措施确保留守儿童按时入学,不得辍学。

6、 什么是辍学率?

辍学是指已入学适龄人口中途弃学,中断接受义务教育。当地政府应采取切实措施控辍保学。小学(初中)辍学率=学年内小学(初中)辍学人数÷学年初小学(初中)在校学生总人数×100%。

学年内是指上学年初到本学年初。

7、什么是毕业年级学生毕业率?

毕业率是已毕业学生数占毕业年级学生总人数的比率。小学(初中)毕业率=小学(初中)毕业人数÷毕业年级学生总人数×100%。

8、什么是15(17)周岁人口初等(初级中等)义务教育完成率?

15(17)周岁人口义务教育完成率是指15(17)周岁人口的小学(初中)毕业人数、结业人数、读满规定年限人数

11 和通过其他途径完成相应学业的学生数之和占15(17)周岁总人口数的比率。

9、什么是小学教师学历合格率?

小学教师学历合格率是指具有专科及其以上学历的专任教师占小学专任教师总数的比率,“双高双普”指标体系对小学教师学历在合格的基础上的超学历(本科)达标情况也提出相应要求。

10、什么是初中教师学历合格率?

初中教师学历合格率是指初中专任教师中具有大专及其以上学历的专任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比率,“双高双普”指标体系对初中教师学历在合格的基础上的超学历(本科和研究生)达标情况也提出相应要求。

11、什么是幼儿教师学历合格率?

幼儿教师学历合格率是指幼儿专任教师中具幼师及其以上学历的专任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比率,“双高双普”指标体系对幼儿教师学历在合格的基础上的超学历(专科和本科)达标情况也提出相应要求。

12、什么是高中教师学历合格率?

高中教师学历合格率是指高中专任教师中具本科及其以上学历的专任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比率,“双高双普”指标体系对高中教师学历在合格的基础上的超学历(研究生)达标情况也提出相应要求。

13、什么是生均校舍建筑面积?

小学、初中校舍面积指教学用房、教学辅助用房、行政

12 用房、生活用房(含教职工及学生宿舍、食堂)等建筑面积的总和。

小学(初中)生均校舍面积=小学(初中)校舍总面积÷小学(初中)在校学生总人数。

14、什么是教学仪器配齐率?

教学仪器配齐率是指小学(初中)教学仪器配备达到标准的学校数占小学(初中)学校总数的比例。

小学(初中)教学仪器配齐率=小学(初中)教学仪器配备达到标准的学校数÷小学(初中)学校总数×100%。

15、什么是校舍危房率?

中小学校舍危房率是危房建筑面积占校舍总面积的比率。

小学(初中)D级危房率=小学(初中)D级危房面积÷校舍总面积×100%。

16、中小学危房的划分标准是什么?什么是D级危房? 中小学危房划分为A、B、C、D四个等级。

A级危房是结构承载力度满足正常使用要求,无腐朽危险点,房屋结构基本安全。

B级危房是结构承载力度基本满足正常使用要求,个别结构部件处于危险状态,但不影响主体结构,可以正常使用。

C级危房是部分结构承载力度不能满足正常使用要求,局部出现险情,构成局部危险。应及时列入危房改造计划。

D级危房是承重结构承载力度已不能满足正常使用要求,房屋整体出现险情,构成整幢危房。应立即拆除重建。

13

17、国家对D级危房采取什么措施? 2006年,国家建立危房改造长效机制,采取专款补助的办法,支持地方政府加快危房改造步伐。我省在迎接国家“两基”验收前,按照“先拆除、后建设”的原则,要求全部拆除和改造D级危房,消除土木结构校舍。

18、什么叫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

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是国家为提高农村基础教育质量,通过教学光盘播放点、卫星教学收视点和计算机教室三种模式,把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和教学方法送到农村中小学的综合工程,这是国家提高农村义务教育质量的一项重要措施。

19、什么是教育经费的“两个提高”?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要提高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逐年提高各级财政支出中教育经费所占比例。

20、什么是地方财政经常性收入?

地方财政经常性收入是指在一般财政收入中剔除非经常性收入部分后的财政收入。

地方财政经常性收入=一般财政收入+增值税和消费税税收返还+所得税基数返还-城县维护建设税-行政性收费-专项收入-罚没收入-其他收入。

21、什么叫新增财力?

新增财力是指当年财政经常性收入减去上年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差额,其中20%以上要用于义务教育。

14

22、中央农村税费政策转移支付资金如何用于教育?

中央农村税费政策转移支付资金指中央财政安排的用于弥补农村税费改革(包括减免农业税、林特产税等)形成的财力缺口的专项资金。省政府规定,中央农村税费政策转移支付资金总额的20%要用于中小学危房改造和弥补公用经费不足。

23、什么是上级划拨的教育专款?

国家有计划的安排专项资金集中解决义务教育方面的困难,如危房改造、寄宿制学校建设、农村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等。这些专项资金要求进入基础教育资金专户,实行专户管理,严禁截留,克扣和挪用。

24、什么是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费?

是指按小学(初中)学生人数平均的教育事业费,包括教师工资、学校运转经费、学校建设专项资金、学生助学金等。

25、什么是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

是指由财政预算拨付用于学校日常运转的经费,包括公务费、小型修缮费、设备购置费、业务费。计算县级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不包括中央和省上的公用经费补助。

26、什么是土地出让金计提教育资金?

国务院要求:从2011年1月1日起,各省、自治区、直辖县、计划单列县(以下简称各地区)所辖县、县(区),统一按照当年实际缴入地方国库的招标、拍卖、挂牌和协议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取得的土地出让收入,扣除当年从地方

15 国库中实际支付的征地和拆迁补偿支出、土地开发支出、计提农业土地开发资金支出、补助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支出、保持被征地农民原有生活水平补贴支出、支付破产或改制企业职工安置费支出、支付土地出让业务费、缴纳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等相关支出项目后,作为计提教育资金的土地出让收益口径,严格按照10%的比例计提教育资金。从土地出让收益中计提的教育资金,作为各地区计算财政性教育经费来源之一,各地区不得由此减少应当由公共财政预算安排的教育经费。

27、个人脱盲标准是什么?

个人脱盲标准是能识1500个汉字(企业、事业单位职工、城镇居民识2000个汉字),能读懂浅显易懂的报刊文章,能进行简单的加减乘除运算。能记简单的账目,能书写简单的信件和应用文。一般在六年制小学读完四年级(五年制小学读完三年级)的可视为脱盲,未读完小学四年级(或三年级)或未达到脱盲标准的为半文盲。脱盲人员要持有脱盲证,由当地乡政府加盖公章。

28、什么是扫盲工作的“四册、两表、一卡”?

“四册”是青壮年花名册、丧失学习能力人员花名册、近三年脱盲人员花名册和脱盲人员巩固提高学习花名册。“两表”是青壮年人口文化构成情况统计表和扫盲工作基本情况统计表。“一卡”是文盲、半文盲登记卡。

29、什么是社区教育中心建设的“八有一配置”?

镇办和管区社区教育中心建设要实现“八有一配置”(有独

16 立办学场所、有工作机构、有图书阅览室、有活动用房、有文体广场、有专兼职教师、有志愿者服务团队、有管理档案,中心和辖区内企事业单位培训场所配置多媒体系统)。

“双高双普”相关指标要求说明

1、“双高双普”指标体系中对各级各类学校普及程度有哪些具体要求?

义务教育普及水平:中小学适龄儿童、少年入学率均达到100%;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建立了控辍保学“双线”目标责任制,确保适龄人口按时、就近、免试入学;建立健全了农村留守儿童少年关爱服务体系和动态监测机制;确保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实施义务教育的中小学必须招收符合条件的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确保适龄儿童、少年不因家庭经济困难、学习困难、就学困难等原因而失学,小学无辍学;初中辍学率控制在1.8%以下。

学前教育普及水平:坚持方便就近入园、往返路途安全的原则,确保适龄儿童、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留守儿童和符合条件的残疾儿童入园;学前一年幼儿毛入园率达到87.9%;学前二年幼儿毛入园率达到82.1%;学前三年幼儿毛入园率达到73.3%。

高中阶段普及水平: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96.37%;普通高中教育与中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大体相当。

2、“双高双普”指标体系中对各级各类学校师资水平有哪些具体要求?

小学教师:专科及以上学历达到85%,其中本科及以上学

17 历达到25%;按标准配置专业对口的外语、计算机、劳动技术、体育、音乐、美术学科教师,职称评定要向这些薄弱学科教师倾斜;中级职称教师达到35%,高级职称教师达到2%。

初中教师:本科及以上学历达到75%,其中研究生学历达到2.5%;按标准配置专业对口的外语、计算机、劳动技术、体育、音乐、美术学科教师,职称评定要向体育、音乐、美术等学科教师倾斜;中级职称教师达到35%,高级职称教师达到10%。

幼儿园教师:教师学历合格率达到100%,其中大专学历达到85%,本科及以上学历达到15%;中级以上职称达到30%,能运用现代化设施组织保教活动的达到80%。

高中教师:教师本科学历比例100%,研究生比例10%;中级职称的教师占总数40%,高级职称的教师占总数20%。

职教中心:专业课教师中“双师型”教师达到60%;理论课教师达到本科学历,研究生学历达到10%;中级职称达到45%,高级职称达到20%。

3、办学条件的具体标准是什么?

办学条件:指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必须具备的物质条件。其中包括学校设置、校舍与桌凳、教学仪器、图书资料、体音美设备、科学探究、卫生健康设备、现代化教育技术等八个方面。

高中部室:(一馆一厅一中心31室)

物理仪器室、物理实验准备室、物理实验室、物理探究室、化学仪器室、化学实验准备室、化学实验室、化学探究室、生物仪器室、生物实验准备室、生物实验室、生物探究室、

18 通用技术教室、历史教室、地理教室、计算机网络教室(兼语音功能)、多功能报告厅、音乐室、舞蹈室、美术室、书法室、卫生保健室、心理辅导室、体育器材室、会议室、图书室、教师阅览室、学生阅览室、档案室、社团活动室、科技活动室、德育展览室、留守少年管护中心、体育馆

职中部室:(一部13室)

团队部、图书室、阅览室、计算机网络教室、多功能活动室、心理咨询室、卫生保健室、音乐教室、舞蹈教室、体育活动室、美术教室、书法教室、体育器材室、档案室。

教师进修学校部室:(6室一厅)

图书室、阅览室、远程网络教室、学术报告厅、计算机网络教室(兼语言教学功能)、综合实验室、教育心理实验室。

初中学校重点建设部室(一部一中心26室)

物理仪器室、物理实验室、化学仪器室、化学实验室、生物仪器室、生物实验室、计算机网络教室(兼语音功能)、多功能室、电子备课室、地理教室、美术室、书法室、音乐室、舞蹈室、图书室、教师阅览室、学生阅览室、体育器材室、体育活动室、科技活动室、劳技室、会议室、档案室、团队部、卫生保健室、心理辅导室、德育展览室、留守儿童管护中心。

中心小学及较大完小重点建设部室(一部一中心21室)

科学仪器室、科学实验室、计算机网络教室(兼语音功能)、多功能室、音乐(舞蹈)室、美术(书法)室、图书室、教师阅览室、学生阅览室、电子备课室、体育器材室、体育活动室、科技活动室、劳技室、会议室、档案室、少队部、卫生保健室、心理辅导室、德育展览室、留守儿童管护中心。

农村普通小学重点建设部室(一部九室)

科学实验室(仪器室)、劳动课教室、科技活动室(三室

19 可以合并);计算机网络教室(兼语言功能)、电子备课室(二室可以合并);多功能教室;体育器材室;体育活动室;音乐舞蹈教室、美术书法教室(二室可以合并);图书室、教师阅览室、学生阅览室(三室可以合并);会议室、档案资料室、德育展览室(三室可以合并);卫生保健室、心理辅导室、留守儿童少年管护中心(三室可以合并);少队部。

幼儿园重点建设部室(场地)(一角一园一中心两池8室)

图书室、阅览室、卫生保健及观察室、科学发现室、美工活动室、音体活动室、教玩具陈列室、档案室、种植园、饲养角、嬉水池、沙池、留守留儿童管护中心

学校及幼儿园设置:小学要有利于适龄儿童就近入学,初中城县1.3—1.5万人一所,农村一镇一所,人口较少的乡镇可联办初中,根据需求设置高中和职高,因地制宜办好村小和幼儿园。要根据学龄人口变化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要求,合理调整学校布局,优化教育资源。

占地面积:城县小学生均占地面积24.3平方米以上,农村小学生均20平方米以上;城县初中生均26.3平方米以上;农村初中生均25平方米以上;城县幼儿园生均18.05平方米以上以上,农村幼儿园生均11.62平方米以上;城县高中生均25平方米以上,农村高中生均30平方米以上。劳动实践基地小学5亩、初中10亩、高中15亩。

建筑面积:寄宿制学校宿舍生均小学达到3平方米,中学达到3.3平方米,且1人1床。校舍建筑面积:城县小学生均7.2平方米以上,农村小学5.6平方米以上;城县初中生均9平方米以上,农村初中8.6平方米以上;城县高中生均12平方米以上,农村高中生均10平方米以上;城县幼儿园生均

20 11.24平方米以上,农村幼儿园生均6.09平方米以上。

绿地面积:幼儿园生均2平方米,小学生均5平方米以上,初中生均6平方米以上,高中生均7平方米以上。

文化建设:从过去两有(旗台、围墙),变为现在八有(旗台、校标、校歌、校徽、校训、文化墙、校报、文化建设专栏)。城县学校和保留初中建造主题雕塑。

运动场地:小学设150米以上环形跑道(设60米直跑道);初中设200米以上环形跑道(设100米直跑道)(塑胶铺设或硬化);高中设300米以上环形跑道(设100米直跑道),幼儿园设30米直跑道(全部使用塑胶铺设);体育场地内设置适量的篮球、足球、排球场地。

体育馆舍:高中学校设体育馆(面积不少1040平方米),城县初中及小学设体育活动室(面积不少于300平方米),幼儿园设多功能活动室。

图书资料:小学生均30册,初中生均40册、高中生均50册、幼儿人均10册。小学报刊杂志教师师均1种,学生每班3种;初中报刊杂志教师师均1.5种,学生每班4种;高中报刊杂志教师师均2种,学生每10人1种。城县职教中心图书馆藏书6万册,职教中心4万册,报刊杂志每班5种。

体育器材:小学城县一类,中心校二类,农村小学三类;初中城县一类,城区二类,农村三类。

音美设备:小学城县一类,中心小学二类,农村学校三类;初中城县一类,城区二类,农村三类。

卫生设备:小学有常用设备及药品;初中城县二类,城区、

21 农村三类,山区有常用设备及药品。

科学探究:幼儿园设科学发现室、小学设科学探究室、初中设科学活动室、高中设理化生探究室和通用技术教室。

现代化教育技术:保留学校均设计算机网络教室、实施班班通工程(电子白板)。计算机机生比15:100,教师每人拥有一台笔记本电脑。

4、“双高双普”教育经费投入有哪些政策?

(1)“三个增长”:第一个增长是各级人民政府用于实施义务教育财政拨款的增长比例应当高于地方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比例;第二个增长是义务教育阶段在校学生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费逐年增长;第三个增长是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预算内公用经费达到省政府规定的标准,即小学每学年25元/生、初中每学年45元/生,并逐年增长。

政策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陕西省人民政府贯彻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决定的意见》(陕政发[2003]54号)

(2)城县教育费附加足额征收并主要用于义务教育:国家要求城县教育费附加按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总额的3%足额征收,全额拨付教育,只能用于改善中小学办学条件,主要用于义务教育。

政策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3)地方教育附加足额征收并专项用于义务教育:省上要求从2011年2月1日起,按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实际缴纳总额的2%足额征收地方教育附加,专项用于均衡发展城乡义务

22 教育,改善中小学办学条件。

政策依据:《陕西省地方教育附加征收管理办法》

(4)中央农村税费改革转移支付资金用于教育:政策要求中央农村税费改革转移支付资金50%以上用于义务教育,其中40%用于中小学危房改造和弥补公用经费不足。

政策依据:《陕西省人民政府贯彻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决定的意见》(陕政发[2003]54号)

(5)财政教育支出占公共财政支出比例:是指各级财政通过公共财政预算安排的教育支出,不含中、省、县财政教育转移支付等各类教育专款、地方教育附加等教育支出。

政策依据:岐山县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大教育经费投入的意见》(岐政发〔2012〕90号)

(6)土地出让收益教育资金计提率:省上要求从2011年1月1日起,各级人民政府严格按照土地出让收益的10%足额提取教育资金,重点用于农村学前教育、义务教育和高中阶段学校的校舍建设和维修改造、教学设备购置、中小学教师培训基地建设等支出。

政策依据:《陕西省财政厅、陕西省教育厅关于从土地出让收益中计提教育资金有关事项的通知》(陕财办综[2011]140号)

(7)城县基础设施配套费及彩票公益金10%用于教育:省上要求从2011年起,各地在安排使用城县基础设施配套费时,要优先安排用于教育;要确保从彩票公益金中划出不低于10%的比例用于教育,并逐年增长。

23 政策依据:《关于进一步加大财政教育投入的实施意见》(陕政发[2012]1号)

(8)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4%:《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2012年要达到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4%的目标。

政策依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9)两免一补:“两免”是指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免杂费;“一补”是指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寄宿生补助生活费。“两免一补”从2005年秋季学期正式开始实施。

政策依据:《国务院关于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通知》(国发[2005]43号)

(10)财政新增财力不低于20%用于教育:陕西省人民政府要求各级财政新增财力用于教育的比例不低于20%,并全部用于农村基础教育。

政策依据:《陕西省人民政府贯彻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决定的意见》(陕政发[2003]54号)

(11)纳入收支管理“两条线”学校的所缴收费全部返还学校,不得截留挪用

政策依据:《陕西省“双高双普”评估验收标准》 (12)设立“双高双普”专项资金

政策依据:岐山县人民政府《关于实施“双高双普”创建省级教育强县实施方案的通知》(岐发〔2011〕47号)和岐山县人民政府《关

24 于进一步加大教育经费投入的意见》(岐政发〔2012〕90号)

5、教育质量主要有哪些具体要求?

义务教育(14率):小学学生操行合格率95%以上,初中学生操行合格率98%以上;小学毕业生合格率100%以上,初中毕业生合格率98%以上;实验操作合格率95%以上,其中优秀率30%以上;计算机操作合格率95%以上;音乐合格率90%以上,其中优秀率30%以上;美术合格率90%以上,其中优秀率30%以上;体育合格率90%以上,体质测试合格率达到85%;视力不良年新发率小于4%(近视率控制在20%以内);流行性传染病发病率为0。

学前教育:具备简单的艺术表现力、初步的生活自理能力、基本的语言交流能力。

高中教育(10率):学生操行合格率98%以上;毕业合格率98%以上;实验操作合格率95%以上;计算机操作合格率95%以上;音乐合格率90%以上;美术合格率90%以上;体育合格率90%以上;体质健康测试合格率85%以上;视力不良年新发率小于4%(近视率控制在20%以内);犯罪率为0;流行性传染病发病率为0。音乐合格率90%以上;美术合格率90%以上

职业教育(10率):学生积极参加各类技能大赛,获奖率高;学生操行合格率达到98%以上;文化课、专业课考核合格率95%以上;专业技术等级考核领证率达95%以上;音乐合格率90%以上;美术合格率90%以上;体育合格率90%以上;体质健康测试合格率达85%以上;年度视力不良新发病率小

25 于4%(近视率控制在20%以内);各专业毕业率95%以上;毕业生当年就业率95%以上;犯罪率为0;流行性传染病发病率为0。

继续教育(4率):高等教育文化程度人口率15%;从业人员继续年教育参与率达到60%以上;主要劳动年龄人口(20-59岁含男、女)受过高等教育比例达21.98%;新增劳动力(18岁已就业)接受过高中阶段以上教育比例达93.21%。

6、扫盲工作有哪些指标要求?

主要有四项指标要求:一是青壮年非盲率城县和发达县98%以上,其他县95%以上;15周岁人口非盲率100%,脱盲人口得到巩固提高,复盲率低于5%。二是乡镇、村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办学面达到100%,乡镇成技校做到有机构、有校舍、有桌凳、有教师、有教材等“五有”。三是扫盲四册、两表、一卡档案资料齐全、规范。四是成技校长期坚持开展科技培训,农村劳动力科学技术素质逐年提高。

7、中小学教职工及幼儿园编制标准是什么?

师生比:城县小学1:21,农村小学1:23;城县初中1:15,农村初中1:18 ;城县高中1:12.5,农村高中1:13.5;幼儿园师生比1:7,每班编制2教1保。

8、中小学、幼儿园班额控制标准是什么?

中学班额不得超过50人;小学班额不得超过45人;幼儿园班额小班、中班、大班分别不得超过25人、30人、35人。

9、什么是校际间综合差异系数?

26 差异系数(CV):也叫变异系数或离散系数,是一组数据的标准差(S)与其均值之比。

综合差异系数(CV综):学校八项教育资源离散系数总合的平均值,基本能反映校际间均衡发展情况。

差异系数的计算公式:

S= SCVX差异系数=标准差某个指标全县的生均值pi(Xi-X)2i=1PNn标准差= 第i个小学在校生数2(第i个小学某个指标生均值-全县该指标生均值)全县小学生数i=1n综合差异系数的计算公式:

CV+CV体育场馆面积+CV教学设备值+CV图书+CV电脑+CV师生比+CV教师学历+CV教师职称

CV综合=教学用房面积8

27

“双高双普”工作的法律、法规依据

1、实施“双高双普”的重大意义

在全省范围内实施“双高双普”是省委、省政府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的重大任务,是我省在西部十三省率先建成教育强省的战略选择,也是省委、省政府对县(县、区)教育工作提出的普及性要求。这是一项规模宏大、投资浩大、任务艰巨、困难重重、涉及面广的系统工程,涵盖基础教育方方面面。实现“双高双普”是我省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对建设人力资源强省、提高全民素质、全面建设人康社会、构建和谐陕西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2、实施“双高双普”的法律、法规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扫除文盲工作条例》、《国家教育督导条例》、《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校车安全工作条例》、《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

28 2020年)》。

3、我省对“双高双普”的六项要求

一是全面达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指标;二是全面落实各项义务教育经费投入政策;三是各类教育资源得到优化配置;四是师资水平有较大幅度提高;五是高中阶段教育基本普及;六是学前教育基本普及。

4、“双高双普”的主要指标要求

主要指标有八个方面:一是建立完善的各类教育管理体制;二是教育经费投入优先保障;三是布局调整趋于合理;四是义务教育实现均衡发展;五是学前教育基本普及;六是高中教育优质发展;七是职业教育不断壮大;八是继续教育满足全民学习需求。

5、我国义务教育管理体制

我国义务教育实行国务院领导,省、自治区、直辖县人民政府统筹规划实施,县级人民政府为主体的管理体制。

29

“双高双普”工作的实施责任

1、各级政府实施“双高双普”的职责

各级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履行《教育法》规定的职责,保障适龄人口接受基础教育的权利。各级党政一把手是“双高双普”的第一责任人。各级政府要把“双高双普”工作纳入任期目标,建立目标管理责任制,确保思想认识到位,经费投入到位,政策措施到位,工作指导到位。

国务院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制定学校建设规划,保障基础教育经费,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并采取措施,保障农村地区、民族地区实施基础教育,保障家庭经济困难和残疾适龄儿童、少年接受基础教育。

2、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的法律责任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未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调整学校设置规划;或者学校建设不符合国家规定的办学标准、选址要求和建设标准;或者未定期对学校校舍安全进行检查,并及时维修改造;或者未依法均衡安排义务教育经费的,由上级人民政府责令限期整改;情节严重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30

3、县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的法律责任

县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将学校分为重点学校和非重点学校的;或者改变、变相改变公办学校性质的,由上级人民政府及其教育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整改,并通报批评;情节严重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4、社会组织和公民的责任

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应当为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创造良好环境。

5、父母或其他法定监护人的责任

适龄儿童、少年的父母或其他法定监护人应当依法保证其按时入学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对不送适龄儿童、少年入学接受义务教育的,由当地镇办人民政府或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给予批评教育,责令限期改正。

6、禁止使用童工的法律规定

《义务教育法》禁止用人单位招用应当接受义务教育的适龄儿童、少年。违法招用的,按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予以处罚。《劳动法》、《未成年人保护法》也做出同样规定。

7、教育人事归口管理制度

按照国务院和省政府的要求,要理顺中小学人事管理制度,农村中小学校长的选拔、任用、培训、交流、考核和中小学教师的资格认定、职务评聘、培养培训、调配交流与考核由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归口管理。

8、岐山县创建“双高双普”县部门工作职责

31 县发改局:根据教育事业发展和“双高双普” 及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合格县创建工作需要,设立有关教育事业发展项目,抓好协调,指导和落实。

县财政局:落实中、省关于教育资金投放的相关政策,筹集安排“双高双普”专项资金,加强资金监管,提高使用效益,不断改善办学条件,确保“双高双普”工作顺利开展。

县人社局:依法禁止用人单位招用应当接受义务教育的适龄儿童、少年,加强教师岗位培训,与有关部门审定教职工工资标准,定期评定教师职称,组织招考补充教师。

县编委办:深化中小学校人事管理制度改革,科学核定各中小学、幼儿园教职工编制,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县公安局:

1.把学校周边地区作为重点治安巡逻区域,在治安复杂的地区增设治安亭和报警点,及时发现和消除各类安全隐患,处置扰乱学校秩序和侵害师生人身、财产安全的违法犯罪行为。

2.检查学校消防安全设施,指导、督促学校做好消防工作,开展消防安全教育活动。

3.检查学校校园治安状况,指导学校做好校园安全保卫工作,协助学校处理校园突发事件。

4.在学校门前道路设置规范的交通警示标志,协助并组织学校有秩序上下学,开展学校交通安全教育。

县司法局:

1.将教育法律法规纳入全县普法规划,组织法制教育和宣传活动。

32 2.对社区服刑的未完成义务教育的未成年人,组织开展有关法律教育和义务活动。

3.依法维护学校和师生合法权益。

县国土资源局:优先保障教育项目建设用地,积极做好教育项目用地正常审批,按政策减免教育项目用地费用。

县住建局:依据中小学办学标准和中小学改建、扩建、新建标准,搞好规划审批及工程质量监督。在编制城区规划时,将中小学和幼儿园建设纳入新建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规划,落实教育建设项目相关减免政策。

县交通运输局:负责校园周边交通环境综合治理,维护良好的交通秩序,实现公路安全畅通,确保师生人身、财产安全。

县文化广电局:做好 “双高双普” 及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合格县创建工作的宣传报道,为“双高双普”工作有序、高效推进营造浓厚氛围。

县卫生局:加强对学校卫生防疫和保健工作的指导,宣传、普及疾病预防知识,指导学校落实疾病预防措施。

县地税局:按政策规定足额征收教育费附加和地方教育费附加,全额划转财政专户。

县工商局:对非法雇佣童工的企业、个体工商户,加大处罚力度,直至依法吊销其营业执照。

县审计局:建立健全义务教育经费审计监督制度,加强对教育经费管理和使用的监督等。

县监察局:对违反《教育法》、《义务教育法》等法律法规负有行政责任的有关单位和人员,追究行政责任。

县药监局:深入开展食品安全宣传工作,加强对学校食

33 堂、餐饮单位食品卫生安全的监督检查,确保师生饮食安全。

县物价局:加强教育收费监督管理,规范教育收费行为。 县民政局:做好扶贫济困工作,确保困难家庭子女上学及基本生活得到保障。

县妇联:督促做好少年儿童保健和教育工作,维护少年儿童合法权益。抓好留守儿童的关爱服务和监管工作,办好家长学校。

各镇:做好辖区内义务教育段少年儿童的控辍保学工作及校园周边环境整治,规划、督查和指导辖区“双高双普” 及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合格县创建工作,确保全面达标。

其他部门都要从各自的职责出发,关心、支持教育发展。

34

“双高双普”工作的督导评估

1、“双高双普” 工作的督导评估

陕西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团对县(县、区)“双高双普”实施情况进行督导评估。

2、县级党政领导教育工作督导评估与考核制度

中共陕西省委组织部,省人事厅、教育厅、省政府教育督导团印发《关于建立县级党政领导干部教育工作督导评估与考核制度的通知》,定期对县级党政领导干部履行教育工作职责情况进行督导评估与考核,其结果存入被考核人档案,作为县(区)党政主要领导和分管教育工作的领导干部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作为表彰奖励、提拔任用和年度工作考核的重要依据。

3、“双高双普”督导评估的主要内容

共涉及教育管理、教育经费、布局调整、义务教育、学前教育、高中教育、职业教育、继续教育八大块156个得分项。总分2600分,实际得分2340分方可通过验收。

5、评估验收“双高双普”工作的警示性要求

小学综合差异系数大于0.65,初中综合差异系数大于

35 0.55;教育经费未按规定落实到位;初中辍学率超过1.8%;学校和幼儿园存在危房;学校存在土操场,幼儿园户外活动场地未软化;验收当年发生教育系统重大不稳定事件、重大安全责任事故、师生有犯罪现象且后果严重。以上6条,若有其中任何一种现象,将一票否决。督导室、教研室、电教中心、资助中心、青少年活动中心、教师进校建设达不到标准化要求,将严重扣分。

6、自查整改工作要做到“八个确保”

一是强化控辍保学措施,确保普及程度达标;二是全面落实各项教育经费投入政策,确保教育经费足额到位;三是全部拆除中小学D级危房,充实教育设施配置,确保办学条件达标;四是落实教育人事归口管理规定,全部兑现中小学教师工资,确保教师工资无拖欠;五是大力加强学校环境治理和安全保障工作,确保不发生重大事故;六是加强中小学及幼儿园基础设施建设,体育场地和部室建设全部达标;七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确保教师编制数量和超学历比例达到规定标准;八是加强社区教育工作,确保主要劳动人口受教育程度和继续教育年参与率达到规定比例。

7、教育部门和学校在“双高双普”自查整改工作的主要任务

一是当好政府的参谋和助手,及时了解情况,提出整改方案;二是做好宣传舆论工作,营造浓厚的迎验氛围;三是规范建立“双高双普”工作档案;四是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做好迎验准备工作。

8、“双高双普”迎验工作的社会氛围

36 迎接“双高双普”评估验收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各级政府要采取多种途径和方式,通过各级新闻媒体,广泛宣传 “双高双普”迎验工作,使迎验工作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形成社会各方面关心支持、积极配合的良好局面。

“双高双普”工作宣传标语

1、凝心聚力打响“双高双普”攻坚战,举县一致绘就教育强县岐山梦

2、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民要强,先立德而敬教

3、十年树木,今日 “双创”群策群力;百年树人,明朝桃李争奇斗艳

4、敬教劝学,兴国之大本;兴贤育才,为政之先务

5、党以重教为先,政以兴教为本,民以支教为荣,师以从教为乐

6、认真实施《义务教育法》,努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7、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8、科学发展岐山教育事业

9、今天的辍学生,就是明天的贫困户

10、穷不办教育穷根难除,富不抓教育富难长久

11、加大教育经费投入力度,努力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

12、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努力促进教育公平

37

13、优化教育结构,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14、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教育振兴,全民有责

15、实施“双创”,推动岐山教育又快又好发展

16、优化教育管理,提升教育品质

17、落实教育惠民政策,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

18、推进“双高双普”工作,构建和谐教育发展之基

19、今天的教育,就是明天的经济

20、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实现“双高双普”目标

21、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努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22、办一流教育,出一流人才,建人才强县

23、抓教育就是抓人才,抓教育就是抓发展,抓发展就是抓未来

24、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学生

25、重视内涵建设,提升教育质量

26、促进教育公平,推进社会和谐

27、经济要振兴,教育要先行

28、创建教育强县,建设幸福岐山

29、优先发展教育是基本国策 30、 “双创”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31、教育改变命运,智慧引领辉煌

32、树立科学发展理念,推动教育又快又好发展

33、办特色教育,育创新人才

34、用经济支撑教育,用教育发展经济

35、聚精会神抓教育,一心一意谋发展

38

36、实施“双创”,提高办学水平

县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范文第2篇

一、学校信息化发展现状:

目前我校信息化硬件设施比较完善,现有2个计算机教室,学校还未建立起校园网,在信息发布、教学管理和家校联系方面发挥不了作用,与兄弟学校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需要进一步的完善。

二、总体目标:

到2012年,进一步完善现代化信息设施的建设,基本满足全校师生的日常教学和应用所需;构建一个开放的教育信息网,在学校教育教学和行政管理两方面基本实现信息化;全面提高教师和学生运用计算机和信息网络进行工作、教学和学习的能力;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对新课程改革的推进作用,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益、加速教育现代化的步伐;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创造适应知识经济社会要求的现代教育模式和管理模式,培养二十一世纪信息社会所需要的专业人才和劳动者。

三、发展目标:

1、充分利用校园网、教科研网、图书馆网、学籍管理系统、校讯通等,宣传学校,及时充实校园网内容,把学校的计划、要求、各种管理资料通过网络传输,逐步实现无纸办公。同时学校要加强学校网络安全管理,有专人负责管理,充分发挥现有现代教育技术、设施设备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更好地为教师、学生、家长提供服务平台。

2、以学生信息素养教育为抓手。信息技术课程以学生信息素养的形成为主线,以全面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为根本目标。通过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学生具备收集、筛选、整理、处理、传输、表达等知识、技能和能力;具有利用信息技术发展思维,

学会学习、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能力。通过电脑校本课程的开发,积极参加市、区以上组织的现代教育技术竞赛活动,进一步提升学生信息素养。

3、以加强教师现代教育技术培训为切入点。通过有意识,45岁以下的教师都能熟练应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多媒体教学,35岁以下的教师均能运用网络进行教学,实现学科普及率和教师应用率达到100%,会熟练制作多媒体课件和网页的教师达50%,努力提高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水平。同时积极组织教师参加现代教育技术论文、软件制作等竞赛。

4、以资源库的建设为保障,资源是教育信息化重要部分,是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的重点难点,必须把它放在突出位置,在资源建设上,上方面充分利用以春晖工程资源,另一方面以购买、自制等渠道不断充实学校教育资源库内容,重点要加快学科教育资源和多媒体课件素材库的建设,为教师网上备课和制作多媒体课件以及教科研提供条件。

5、以信息技术教育与课程整合的研究与实践为方向。人人参与,重在实践。信息技术教育与课程整合是信息技术应用和教学的中心,也是教育改革的重点和难点。教师都要参与这一实践中去,积极探索信息化环境下的教育教学活动。

四、阶段目标:

1、准备阶段:

⑴以组建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为起点,信息处全面负责学校信息化工作,做到分工明确,各司其职。

⑵以建设校园网站为重点,搭建网络平台,整合学校资源,充实网站内容,争取每个教师、每个班级都有内容,做到人人参与,为学校信息化建设人人努力。

⑶按要求初步培训教师的基本信息素养,本阶段主要培训文字软件和多媒体硬件的使用,以保证上课(公开课)教师课件上课不求人。

⑷按课程要求开齐开足信息技术课,努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⑸对全校硬件评估,添置或维护的要投入以深化教育教学的需要。

2、第一阶段:

⑴加强领导小组的学习力度,使领导小组成员能率先做到内行。

⑵不断充实完善校园网站,争取在本阶段达到无纸办公。(周工作、通知、报表等在网站完成)

⑶积极参加各级种类信息化工作的评比、竞赛,本着“贵在参与、重在学习”的出发点,并争取取得优异成绩。

⑷培训上加大力度:一是领导小组培训,二是骨干教师培训,三是全员培训。其中全员培训主要培训课件的制作,使教师的课件基本上都能自己制作。加强到先进学校学习的力度,以利更好的为学校信息化的发展。主动邀请区相关专家上门指导和春晖工程的培训资源。

⑸信息技术课要达到优质课的要求,切实抓好课堂教学、使学生的信息素养有明显提高,积极推荐学生作品参加各级比赛。

⑹着手校资源库的建设,为教育教学提供可靠的资源。 ⑺保证信息化硬件的使用率和完好率。尝试专题片的拍摄,使之更好地为教育教学服务。

⑻积极参与市区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活动,争取校级整合课各类学科能尝试开展。

⑼争取通过一级校园网和信息化特色学校的争创验收,以利学校信息化工作地全面提升。

3、第二阶段:

⑴继续完善校园网站,能真正做到无纸化办公。

⑵不断完善充实学校资源库,基本满足教育教学的需要。 ⑶培训方面:领导小组要始终保证走在教师的水平之前,所以必须不断学习,教师主要培训美工基础,不断学习新的技术,保证青年教师有自己的博客。

⑷积极参加课程整合,达到全体青年教师都能上好整合课。 ⑸切实抓紧抓实信息技术课的教学工作,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努力提升学生信息技术素养。

⑹添置完善教育教学必备的硬软件。

4、第三阶段:

⑴硬件方面:

完善网管中心、演播中心的配置,添置合适的服务器和信息贮存设备,更好地为校园网和资源库建设服务。

⑵软件方面:

建立完善的资源中心,各类软件资源有序整合管理。为师生搭建完善的网络平台。

⑶培训:

拥有2-3为技术骨干,青年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行云流水,校领导能熟练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各类教育教学的管理工作。

⑷课程整合

更多的教师能开展整合教学,部分教师能上出优质整合课。开展相关整合课题研究。

⑸学生信息技术素养

学生能运用信息技术为工具,更好地学习各类学科。培养学生合理安全有效地运用网络。

⑹全校信息化工作

基本实现数字化校园,使现代教育技术真正为师生教育教学服务,使数字化校园成为师生学习的网络栖息地。

五、重点工作:

1、师资培训:确立“培训先行、分层分段、按需施教、讲求实效”的培训思路,队伍建设分层进行,一是培训一支维护和网络管理的专业队伍;二是培训一支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素养提高的骨干教师队伍;三是培训在职教师,队伍建设分段进行了,第一阶段是提高教师信息技术意识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第二阶段是把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首先培训信息技术骨干队伍,然后培训对象扩大,逐渐达到全员培训的目的。

2、加强学校信息技术教育:学校是普及信息技术教育,要求按国家规定开足信息技术课程外,学校开设信息技术校本课程,加强信息技术教研活动,提高信息技术课教学质量。

3、教育资源库建设:以校园网站为平台,以网管中心和课件室为阵地,建立校资源中心。

4、网络管理工作:以“安全、有效、应用”为关键词,搞好网管工作。

六、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管理,提高管理水平。

⑴建立以分管校长为主要负责人的学校信息化领导小组。

⑵设立学校信息处。

学校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制订学校信息化工作三年发展规划,组织学校信息化工程实施工作,聘请有关专家进行教育信息化工作指导,对学校教育信息化工程的重大工作提供服务和监督。

学校信息处具体负责制订学校信息化工作计划和学校信息化工作实施安排。

2、规范管理机制。

制订《仇集中心小学信息化工作三年发展规划》,明确学校信息化工作指导思想、工作目标、阶段目标和工作重点,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学校教育现代化和信息化。

县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范文第3篇

关键词高等学校 教育信息化 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教育信息技术的应用正在不断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教育信息化概念的提出,更是加快了信息技术在各个领域的推广和运用。在高等学校教育管理中,为了优化教学管理流程,提高教学管理效率,也很早就引入了信息技术,并且在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和高等学校的高度重视下,高校教育信息化管理得到迅速发展,从引进计算机的体验性的尝试阶段走向了今天的各种教育管理信息系统林立的局面。

1 高校教育信息化管理存在的问题

各高校在加强信息化硬件建设的同时, 也在不断的加强信息化网络平台、网络教育资源及信息化人才队伍等多方面的建设。但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设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 需要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 虽然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设取得了一些成果,如根据需要开发了各种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在一定程度上为教育管理人员提供了很大的方便。但我们同时也应当看到,目前在高等学校教育信息化管理的过程和信息化建设进程中,还存在一定的缺陷和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育信息化的认识不够到位、重视程度不够。教育信息化是基于创新教育的要求,基于培养面向信息社会的人才的要求, 教育信息过程不只是一种信息机器引入教育的过程,而是一种教育思想、教育观念变化的过程,是一种基于创新教育的思想,有效地使用信息技术、实现创新人才培养的过程。有些高校对教育信息化建设没有充分的认识, 只是觉得教育信息化建设就是建立校园网等基础设施, 忽略了信息资源、教学平台等多方面的同步建设。有些高校对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视程度不够, 没有制定建设教育信息化的总体规划,在信息化建设的机构设置和人员编制上没有到位,没有形成相应的信息化建设队伍。

(2)教育信息化管理理念误区。目前高校各种林立的教育管理信息系统都是按功能划分的管理模式,如:教学管理系统、精品课程管理系统、科研管理系统等,它以日常事务为中心,使教育管理人员从繁杂琐碎的事务中解放出来,提高了工作效率,但自动化和智能化不够,网络利用的程度也仅限于适时传递的层面上,未能充分挖掘系统内储存的系所信息、专业信息、教师信息、选课信息、成绩信息等基础数据,数据挖掘能力肤浅。其实它只是一种“教育管理的信息化”,而非真正意义上的教育信息化管理。①教育信息化管理的关键之处在于有效地应用信息技术,教育管理流程中信息的取得、储存和使用,对教育系统进行信息分析,使信息需求者能够快速准确地获得信息。近年来高校在教育信息化建设上投入了很大资金,各教育管理部门的软硬件配置也相当高,但各部门上报的数据往往出入很大、无法统一。

(3)教育管理人员的信息素质低。信息素质是人们认识、获取、创新开发、利用信息的品质和素养,包括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能力、信息道德等方面。对高校教育管理者来说,有校内校外信息之分,有纵向横向信息之分,有静态动态信息之分。但目前, 教育管理人员对信息的敏感性较差,对信息缺乏理性认识,对收集评价信息的能力、加工处理信息的能力、应用信息的能力以及传递交流和储存信息的能力不够,不善于用信息观点来分析和解决教育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和矛盾,各类信息混杂,缺乏系统化、条理化的加工过程, 教师和管理人员普遍认为,教育信息化的目的就是在教学中广泛地应用各种机器、设备,以达到省力化、机器化的效果。因而信息也就无法得到有效利用,教育管理效率低下。

(4)教育信息系统功能单一。系统与系统之间:每个部门都有自己的管理信息系统,如:教学、财务、科研、人事档案等,但内容只包含与本部门工作有关的方面,对于某一个系统来说,其涉及的面比较窄,而相对于整个学校有关的全部信息来说,它们又分散在不同部门的信息系统上,因而又显得很分散;单个系统本身功能不完善,比如教学管理系统,其教学过程管理、实践教学管理、教学设备管理、教室状态、教学进展、设备利用效率等都未能适时地反映。

(5)资源同步、共享性差。由于教育信息系统是由各个部门分别建设管理,不同的应用系统由不同的厂家提供和建设,缺少互操作能力,致使其相关的软硬件及数据等资源彼此相互隔离,部门之间得不到共享,系统管理者和使用者应用复杂化,由此形成数据重复录入、系统之间数据传递缺乏。比如教务处有时会需要学生处的一些关于学生资源的信息、校新闻部会需要各二级学院的一些动态新闻信息、个人基本信息多系统多次输入等,达不到资源的共享、同步,造成信息资源的多次重复建立和不一致的局面。

2 提高高校教育信息化管理水平的对策

2.1 创新教育信息化管理理念

校园信息化建设的目的是为了及时了解和调控教育教学情况,保证管理部门之间信息的交互传递和政令的畅通,提高信息的使用价值。规范化、程序化是教育管理的基础,教育管理的最终目的并不是为了管理而管理,而是利用信息技术提供实时性、共享性和公正性信息,提高教育质量。②因此要创新教育信息化管理理念,变“管理本位”为“教学本位”、变“结果处理”为“过程监督”、变“信息管理”为“知识管理”,将各种教学资源转化为显性或隐性的相互之间网状联系的知识集合,并对这些知识提供开放式管理,实现知识的生产、传递、利用和共享,反映适时教学进程,为教学过程的适时调控、教学决策和教学咨询提供依据。

2.2 建设并完善“校园一卡通系统”,有效整合信息资源

随着信息化校园建设进程的加速,校园一卡通是今后校园信息化建设的发展趋势和必然,是校园现代化教育管理的标志。“校园一卡通系统”(以下简称一卡通)的建设,使原有业务和管理体系相对独立、互不协调的现象得到有效整合,减少资源浪费和重复建设,达到业务流程重组、消除各部门之间存在的“信息孤岛,从而使分散在不同二级学院、不同部门的校内信息资源在全校范围内进行纵横方向上的流动与共享, 使网络成为不同部门、不同层次人员使用的信息共享平台。

“校园一卡通系统”主要建立一个面向全校师生、面向全校主要的信息化管理系统的统一身份认证系统和校园门户网站。统一身份认证系统成为校园所有应用系统的用户基准信息,一卡通的学生和教师信息以统一身份数据库为基准,统一身份数据库的信息变动能够及时反映到一卡通的数据库中。根据身份认证系统的数据字典,整个信息化校园中关于用户和行政组织的数据都统一存放在身份认证系统中,并且由身份认证系统统一进行管理,保持数据同步性;而校园门户网站则将信息处理的能力扩展为对所有数字对象和信息进行获取、分类和组织,建立索引,并提供转换、过滤、聚合和检索的能力,实现信息的目录和内容的有效管理,从而让师生更方便地获取这些信息;实现与各类MIS系统(如管理、科研、行政、后勤等管理系统)、OA系统的信息互通,建立一套完整的核心数据库和软件管理系统,整个系统就由“数据库”和“各种应用功能”组成。系统可以按需求不断扩大数据库和增加各种应用功能。数据库在与每一个应用功能的不断联动下, 不断更新和完善数据, 完善的数据库又促使更多应用功能的加入, 更多应用功能的加入又使数据库包含了更完整的信息。这样不断循环, 最后学校的所有信息都集中于统一的信息系统中,实现多站点和多部门信息的统一管理,节省了许多人力资源和空间资源,实现多系统之间的资源共享功能,避免了不同部门相同信息不协调同步的现象,形成全校范围的数字化管理空间和共享环境,动态实时地反映职能部门运作情况和统计分析数据,增强领导科学决策的依据,提高学校管理水平。

2.3 建立集中统一的新的教育信息管理体制

建立集中统一的新的教育信息管理体制,建立以信息为本,资源共享,网络共建新的教育信息化体系。目前校内各种管理信息系统实行科层制的管理制度, 而网络中心只是一个提供技术应用的部门,这样容易形成组织结构分工过细, 管理幅度过小、层次重叠, 工作效率低。改变现有的以业务部门为中心的管理模式,实行集中管理、分级使用、相互协作、横向约束,由网络中心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 在校园一卡通系统运行的前提下,统一负责构建校园公共教育平台,建设与信息时代相匹配的先进网络系统和教育信息化管理系统,扩充完善学校校园网上的信息应用系统,形成全校范围的、开放的、分布式的、多媒体的教育信息服务系统,实现全校教育信息资源的有序流通和共享,为全校师生员工提供现代办公和网络教学支撑环境,有利于教师和学生积极利用网络沟通信息,学生利用课件自主学习,促进学校教学改革。同时,不断支持学校的教学、科研及管理活动和辅助决策,提高管理效益与办学水平,使学校真正形成网上办公、网上管理、网上教学和网上服务的校园公共平台。

2.4 加快教育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提高全校员工信息素质水平

教育信息化人才建设包括信息化教师队伍、信息化管理队伍、信息化技术维护队伍建设三方面。教育信息化要求教师掌握现代化教育技术,提高信息化环境下的执教从教能力; 信息化管理队伍要求具备与职能相关的信息管理技术,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民主性;信息化技术队伍要求掌握先进的信息化技术,为学校教学、科研和管理提供优质的技术支持和技术服务。要使学校教育信息化真正走向成功,必须走专业化与普及化相结合的道路,③加快教育信息化管理人才队伍建设,引进高技术人才充实专业技术队伍,提高全校员工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引导全校员工更新教育理念,强化对全校员工信息技术的培训。通过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的在职学习和短期轮训,根据需要有针对性地精选培训内容,分阶段、分层次举办计算机、网络、多媒体知识和多媒体教材制作等与信息素质相关的业务培训,提升全校员工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重点提高教育管理人员的信息素质,使其形成教育信息化管理意识,从教育管理人员的岗位特点, 结合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实际情况,合理选择培训内容,针对性地加强教育信息化管理能力的训练,尤其是加强教育信息评价、信息处理和信息应用能力的训练。对进入各级教育管理岗位的人员进行上岗培训和基本信息素养的考核,以此提高教育管理人员的信息素质,充分发挥信息在高校教育管理活动中的作用,提高办学效率和效益。

2.5 建立教育信息化管理的评价体系

建立学校教育信息化管理的评价指标体系,学校组织制定、发布和实施教育信息化管理的规范和评价指标,使学校各系统管理部门在信息化建设中遵循相应的规范协同发展,指导和促进学校的整体化信息建设。教育信息化管理的评价指标实质就是对信息化工作的监督和要求,教育信息化管理的规范是提高学校教育管理水平和保证教育服务质量水平的需要。学校可以实行ISO9000 族标准,ISO 认证是国际认可的质量保证体系,它基于系统论、信息论和控制论的理论基础,采用了管理的系统方法和过程方法,体现对全(下转第204页)(上接第199页)过程的控制,具有普遍的适用性。ISO9000 系列标准强调服务意识,学校在管理和决策中更多地是关注教师和学生的发展, 注重过程管理及过程控制, 是一种全员参与、全程控制的具有群众监督和高度透明的民主管理措施, 客观上消除了管理由于无序而产生的责任推诿, 保障管理的落实和有效性。

3 结束语

教育信息化管理的实施是学校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 是先进的教育管理理念与管理方法的构建过程, 需要通过信息化带动管理的创新,管理信息化必须从全校一盘棋统一考虑,深入研究学校教育管理的深层需要,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资源共享,信息一致,使学校工作能有一个质的飞跃,使系统成为促进师生发展的真正动力。

基金项目:浙江海洋学院2008年科研计划项目(面上项目)(X08M051)

注释

①卢立珏.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问题初探[J].中国高教研究,2004(1):85-86.

②陈晓东.构建校园公共教育平台实现高校信息化的管理创新[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4(5): 43-46.

县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范文第4篇

黑龙江省斯达造纸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斯达公司或斯达)是以黑龙江造纸厂为基础,于1997年4月组建成的多元投资的国有整体控股、外资相对控的有限责任公司。公司总资产9.5亿元人民币,员工2700人。目前浆纸年综合生产能力10万吨,主要产品是U精制牛皮纸为主导系列的工业技术用纸,在国内市场有较大的覆盖串。企业1999年末通过了IS09002认证,并荣获中国质协授予的“全国用户满意单位”称号,2000年9月15日被国家人事部、国家轻工业局授予“全国轻工系统先进集体”荣誉称号。2001年3月被国家科技部命名为“国家863计划CIMS应用示范企业”,是全国轻工百强企业。

二、案例背景

斯达公司的前身黑龙江造纸厂是1968年建厂的省直属老国企,长期处于亏损状态。八九十年代以后,由于受到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和转型,原材料大幅度涨价,企业之间三角债增加、税赋加重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仅1993年和1994年两年就累计亏损5719万元,外欠8000万元。黑龙江造纸厂虽然长期亏损、企业资金短缺,承担了很多社会责任,负担很重,但企业有好的产品,有好的市场前景,尤其精制牛皮纸是专利产品,市场潜力很大。

1996年以董鹰厂长为首的企业新领导班子上任。在当时大环境和政策背景下,新的领导班子决定对黑龙江造纸厂进行资产重组,剥离不良资产。在黑龙江省企业工委和经贸委的领导大力支持下,企业两度寻求合资伙伴,终于成功地实现资产重组,盘活存量资产,减轻了企业负担,将原黑龙江造纸厂改组成了后劲十足的斯达公司。针对工厂中存在的观念落后、管理粗放、亏损严重等现实问题,企业提倡创新精神,在制度和流程方面实施改革,在销售、生产、财务、质量、能源、物资、仓储、合同、工资制度、价格控制、款项往来、原材料验收、人事制度管理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重大改革。斯达组织学习邯钢经验,向全体员工灌输市场观念、效益观念和成本管理意识.开展目标成本管理,运用邯钢倒推法对各车间、部门提出降低成本硬指标,提出不换思想就换人。

资产重组不但为斯达引进了外资,解决了企业资金短缺的困难,而且引进了先进技术、先进机制、先进管理经验。利用外资投入和国内的多元投资改造了能替代进口的轻定量牛皮工业技术用纸生产线——3150纸机系统,释放出了前端技改积蓄的4万吨制浆能力,形成规模效益。经过大力改革,到1996年底实现利润209万元,一举扭转了多年亏损的局面。斯达公司改革之后的数年中,在工业总产值、浆纸产量、碱回收、碱自给率、产品销售收入、上缴税金等各项指标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公司实现利润逐年增长,吨纸成本逐年下降。到2001年,实现利润4107万元,吨纸成本又得到大幅下降。

三、企业信息化改革

斯达改革之前,由供应处一个部门承办采购计划、合同、验收、仓储,质次价高、缺斤少两现象屡见不鲜,暗箱操作使产品成本居高不下。营销人员和客户联手对付企业,销售领域不透明,企业高层经理往往受制于营销人员。生产过程更是若明若暗,产品成本控制滞后,每月一次财务报表分析,数据传递不及时,

1周期太长,不能实施实时管理。

管理者对管理对象、管理过程的各个环节清楚有数是管理的基本要求。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可以迅速传递、交换信息,可以打破黑洞、提高透明度。只有重塑生产、经营和管理体系,建成责权清晰、制度规范、机制灵活、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形成一套构筑于信息技术基础上严密的决策、控制、约束机制,才能有效地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

(一)组织结构改造

斯达公司改革之初,机构臃肿庞大、部门职能重叠、职工人浮于事、工作效率低下。全厂有13名厂级领导、136名处级领导和411名管理人员,有49个分厂、处室,各系统分成条块,每个厂级领导各管一摊,部门局部利益的意识很浓,相互沟通困难,扯皮现象时有发生。虽然过去也曾多次精简,但始终没有跳出精简——恢复——膨胀的怪圈。

合资后的斯达公司通过实现企业全面信息化来提高业务处理效率,利用软件程序来替代重复作业的职能,压缩了冗员,将原49个分厂、处室减为24个,管理人员由411个减为199个,厂级领导干部减为5人,处级干部减为47人,生产经营性员工由3800人减到2300人。组织结构上取消了过多的中间层,采取事业部制结构,分别是生产部、技术开发部、财务部、企管部、销售部和事务部。各事业部之上设有由高级经理所组成的,并有8名参谋管理人员、13台计算机支持的总经理办公室,下设两个中心(数据管理中心、文件管理中心),协助总经理管理这些多功能的事业部。全公司建立了以总经理为首的决策中心,以总工程师为主的技术管理中心,以总经济师为主的经济控制中心和以总会计师为主的资金运作中心。经过这些改革,斯达成功实现了组织的扁平化。

(二)内部流程改造

斯达在原来职能分工管理体制下,企业按照生产经营的顺序设置开发、供应、生产、销售和财务等管理部门。这种分割式管理方式存在着众多问题:既无法灵活处理突发性问题,又易于造成物流周期延长和服务水平低下。比如,企业中,尤其是采购和销售环节,吃回扣、损公肥私等暗箱操作现象严重,存在各种违规和不规范操作。企业对于顾客需求和各种市场信息反应迟钝,不能适应外界的各种变化。由于管理混乱,造成公司库存和流程所需时间严重超标。缺乏有效的成本控制体制,产品成本居高不下。

斯达认真分析现状,本着增值、简化、整合、自动化、可控的原则,按照供需链的基本要素,即信息流、物流、资金流、价值流和工作流,对内部流程进行重新设计。与此同时,对企业内部资源进行深度开发,在科学配置物流、资金流的基础上,对供应、生产、销售、财务、人力资源等十几个企业内部系统进行信息化改造。

再造后的流程以顾客订单为起点,根据销售信息,自动制定出排产计划,同时系统可以根据排产计划同步给出质量标准、操作工艺、品种成本、物资需求、能源计划和作业计划等。

(三)实现企业信息化

完成组织结构的改造和内部流程重新设计之后,斯达着手信息化的实现,最终达到以数据信息为基础,通过网络把握两个市场,以旬成本电算化为中心,逐步形成两级控制、两级制约,促进定性管理向定量管理转变,静态管理向动态管理转变,事后管理向超前控制转变的目标。

1.硬件、软件支持

硬件方面,公司先后投入600多万元进行硬件建设,购买200多台计算机,购买高效计算机网络数据信息处理系统。软件方面,采用完全自主开发的方式,共编制程序1万多个,逐步扩展为包括旬成本电算化、生产管理、物资管理、销售管理、能源管理、质量管理、ID卡工资考勤、办公自动化及浮动工资考核等16个子系统。

2.信息系统结构

斯达管理信息系统逐步形成了数据管理中心和文件管理中心两个中心,局部工控计算机网络、监控计算机网络和管理计算机网络三个网络。

数据管理中心负责公司计算机网络的数据流向控制和公司大型数据软件的集中运算,为全国销售计算机网与总部实现通信,为公司主要领导提供在国内外远程拨号访问公司局域网络的各种办公服务,编制公司一级软件和维护系统硬、软件。

文件管理中心主要负责公司办公自动化的所有文件和网上文件传递的控制、公司预算文件的编码存档,总经理、副总经理等有流动办公室的高级管理人员在全国各地利用因特网办公数据的收发、整理、下发和上报文件的批报,以及生产基地与哈尔滨总部办公自动化的各种图像、文件、图表的流向控制。

局部工控计算机网络在主要机台实行数字控制,在电站、碱回收、制浆等主要分厂,利用计算机在工艺流程过程中进行产量、质量方面的控制,在个别分厂实现了以DCS、QCS和PLC集成的计算机集中控制系统,达到提质、降耗、高产的目的。

监控计算机网络的作用是在总调度室确定各生产线设备运行工艺参数,建立集中监测网络,使各分厂的运行参数都反映在总调度室的四台微机上,并设立了工业电视,对生产线上的重要参数进行监控,掌握并及时调整生产状况,使生产实现了最佳平衡。

管理计算机网络在数据管理中心和文件管理中心的统一控制下,以企管部为核心,对全公司的成本、销售、生产、财务、浮动工资、质量、能源、物资的采购、仓储与流通、合同、价格控制、款项往来、原材料验收管理、人事管理以及几千块现场仪表的各种数据进行综合统计与管理,在物资采购环节,通过微机网咨询、收集、对比采购市场质量和价格,制订厂内限价,货比三家,优化供货渠道。利用内控理论的差异分析有效地控制了各种消耗,大幅度降低了成本。斯达公司信息化管理大致形成了相互关联的集成信息系统,其基本内容包括以旬成本电算化为基础的成本管理系统,以订单为龙头的生产作业管理系统,以生产平衡为核心的监控调度系统,生产设备管控一体化系统,信息化的质量管理系统,信息化的采购管理系统,信息化的仓储物资管理系统,信息化的销售管理系统,信息化的财务管理系统,信息化的资金预算管理系统,信息化的标准化管理系统,信息化的计量管理系统,信息化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信息化的合同、定价管理系统,经济综合分析系统,信息化办公与决策系统。通过这个高效的集成系统,斯达经营者对外能够从容应对市场变化,对内能够掌握和控制公司运营,达到科学决策、科学管理的目标。

四、改革成果

改革之前的黑龙江造纸厂是20世纪60年代建厂的老国企,装备落后,辅助生产设施差。为了避免一味追求新装备导致的投资大、资金筹措困难、投资成本高、收效甚微,斯达利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企业,挖掘现有企业管理资源的潜力,走出了投入少、回报大的第一步。第二步是利用适度的投资,采用新技术,针对

县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范文第5篇

14 年 6 月 16 日 22 版

十大新兴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师教学效果、丰富课堂教学环境方面均发挥了显著的作用。

很多教育信息化发展水平较高的国家,普遍形成了实力雄厚的专门研究机构,在国家层面构建了系统化的支撑体系。

教育部——英特尔信息技术专项科研基金项目“国际教育信息化发展研究”,由教育信息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副主任黄荣怀教授牵头,联合超过50位国内外知名专家和学者共同完成。教育信息技术协同创新中心是由华中师范大学和北京师范大学联合组建的,代表了国内教育信息技术领域综合协同创新体的一流水平。英特尔公司致力于通过对教育的持续投入推动创新人才的培养。作为研究成果的重要组成部分,项目组近日总结提出国际教育信息化发展十大趋势:

1.新技术和新理念将持续引发各个国家教育教学创新

十大新兴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可以转变学生被动的学习方式,扭转教师低效的教学形式,改变课堂单一的教学形态。在创新学习方式方面,智能机器人将成为学生未来的学习伙伴,3D打印技术将颠覆学生的动手实践,体感技术将引发学生互动学习的新体验,教育游戏将改变学生的学习观念,社会性虚拟社区将支撑学生大规模的合作学习。在创新教学形式方面,开源硬件正在夯实信息技术“做中学”的教学模式,学习分析技术将支持规模化教学形式的变革。在创新课堂形态方面,云计算环境可以促进学习与教学的协同,Second life等创建的虚拟世界已经涌现了“真实课堂”,移动卫星车助力经济欠发达地区构建信息化的课堂。

2.数字鸿沟和技术环境将加剧“全球学习危机”

保证每个孩子都有机会接受高质量的教育成为全球各地区教育发展的重点,然而“全球学习危机”正在涌现。即便是在经济发展水平较高、信息技术发展水平较好的发达国家和地区,技术环境支撑下的教学模式也并未充分体现以学习者为中心,各种教学模式在很大比例上仍然以教师为中心。缩小数字鸿沟、加强技术环境下的学习设计才能进一步改善“全球学习危机”的境况。

3.教育信息化将成为发达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和政府主导的顶层设计 为保证国家教育信息化规划的连续性,各国政府均重视顶层设计,以分阶段、渐进式来解决教育信息化面临的实际问题。例如,美国联邦政府教育部先后四次颁布了国家教育技术计划,应对不同的境遇和问题,但政策具有显著的连续性,体现了各时期的关注重点。日本政府也先后提出e-Japan、u-Japan和i-Japan三大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从基础设施到网络互连再到信息化应用,涉及范围广,覆盖面宽,充分体现了日本政府对教育信息化政策顶层设计的重视。

4.不同国家政策导向差异导致其教育信息化发展阶段的特征日趋明显 各国的教育信息化政策具有较大的差异性,其战略发展重心与各国发展所处阶段密切相关。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将信息技术与教育融合发展的过程划分为四个阶段:起步、应用、融合、创新。2000年以来,发达国家及少数发展中国家已经基本完成基础设施建设,并开始转向教育信息化应用层面上来。经过十几年的发展,虽然各国教育信息化水平差异还比较大,但是都已步入综合协调发展的轨道中并与上述四个阶段具有较强的一致性。

5.“技术促进学习研究”将成为教育学、心理学、信息科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共同主题

在世界发达国家和地区科学研究体系中,“技术促进学习研究”已被当作对人类具有重大影响的自然科学的问题,受到普遍关注和重视,成为横跨教育学、心理学、信息科学、社会学、经济学、管理学等学科的综合研究领域。在过去的数十年的发展历程中,众多来自高等院校、研究机构、基金会、非政府组织、企业从事该领域研究的研究人员,加入了该领域的研究行列,有效地支撑着各国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很多教育信息化发展水平较高的国家,普遍形成了实力雄厚的专门研究机构,在国家层面构建了系统化的支撑体系。不论是研究经费投入规模,还是研究的深度与广度,都与该领域研究价值相匹配,凸显各国对教育信息化的重视。

6.全球不同区域的教育信息化发展将呈多极化 北美地区的经济实力雄厚,科学技术先进,美国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起步早,整体水平处于领先地位,地广人稀的加拿大远程教育和终身学习成为其教育信息化的亮点。欧盟相继提出的一系列教育信息化计划推动各成员国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充分体现了欧盟各国教育信息化一体化发展的趋向。亚太地区表现出极富特色的发展态势,其教育信息化的主要特征在于不断的探索创新。南美各国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总体水平有较大改善,教育信息化发展虽然存在瓶颈,但这并未阻碍南美各国紧跟教育信息化进程的步伐。非洲(撒哈拉以南地区)寻求在社会稳定中发展教育信息化成为该地区教育信息化发展的主要思路。

7.教育公平在各国教育信息化发展中的战略地位日趋明显 美国政府采取优先发展边远、落后的农村地区,并对特殊群体给予教育政策的特别关注,对经济欠发达地区实施教育信息化政策,帮助贫困地区和农村学校跨越数字鸿沟。英国政府的《E-Strategy战略规划》提出为所有机构提供国家宽带服务,尤其面向弱势群体发展ICT基础设施和服务。对经济处境不好的学生进行技术投资,让这些学校的普通学生或残疾学生都有机会使用同等的先进技术。智利推出的“结网”计划成为其促进公平的重要手段,试点首先在首都地区进行,之后的工作重心主要偏向贫困及偏远地区。

8.政府引导下的多方投入和“成本分摊”机制将成为教育信息化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教育信息化投资已形成了政府主导的多元化投入和“成本分摊”机制。美国的教育信息化以联邦政府投资为主,各州、基金会和社会捐赠也占有一定比例,该国的教育折扣项目(E-Rate)是美国联邦政府专门针对数字鸿沟而启动的国家项目,非常具有代表性。凡是符合条件的中小学校和图书馆在购买相关软件时,只需支付相应折扣价格,折扣之外的费用则由E-rate基金支付。

9.信息产业的创新推动教育信息化快速发展 从国际发展经验来看,信息产业领域的企业对各国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与运维、创新的软硬件研发、教育信息化核心技术的攻关等,无不得到信息产业相关企业的支持。

此外,多数企业也将积极支持教育信息化作为企业社会责任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型跨国IT企业(如Intel、Microsoft、HP等)所实施的教育信息化公益项目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世界各国教育信息化的发展;知名数字出版企业在数字资源建设与运营模式方面独树一帜,有力地推动了教育资源的建设与应用。政企合作已成为国际通行的做法,特别是政府购买企业的服务,建立起相对稳定的合作关系,从而出现了一批专门面向教育信息化行业的企业。

县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范文第6篇

为了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文件精神,全面加强信息技术支撑教育改革发展的能力,以先进教育技术改造传统教育教学,以信息化促进教育现代化,围绕学校信息化建设工作,积极稳妥地推进信息化进程,促进学校教育管理和教学手段的现代化,特制定学校信息化建设五年规划。

一、现状分析

我校自2009年逐步完成了校园网改造,网络设备更新换代,微机教室的升级改造,校园安防系统的改造和新建,班班通数字化多媒体教室建设等。几年来,学校的信息化建设一直稳步发展,在学校科学发展中的推动作用越来越明显。具体表现在:从硬件建设来看,学校建成了覆盖整个校园的局域网,学校目前拥有“班班通”多媒体教室9个(所有教室均为多媒体教室)、计算机教室4个,多媒体综合教室9个,并建有广播中心、监控中心、网络中心;教师人手一台笔记本电脑;校园网使用100M光纤接入因特网,实现办公楼、教学楼、实验楼、图书馆等场所全覆盖。从软件环境来看,我校近几年在对外宣传、人事管理、图书管理、财务管理、资产管理、家校联系等方面已实现数字化办公。从教职工信息素养来看,教师基本能熟练应用多媒体开展教学活动,绝大部分教师能制作质量较高的多媒体课件。管理人员能熟练办公应用软件。

我校目前信息化建设的问题主要是:基础设施老化不能满足发展需求,信息化管理体制还需完善,信息技术专业人员短缺,校本信息资源建设滞后,基于互联网、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智慧教学等方面应用不足,网上教学、网上评课、移动点对点教学服务、数字化 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需加强。这些与学校的社会定位和发展目标还有很大差距。

二、指导思想

未来五年,学校将全面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以“统筹规划,分步实施;整体推进,突出重点;优化应用,资源共享;立足高端,跨越发展”为原则,高标准推进学校信息化建设通过打造数字化校园、智慧校园,创设良好的信息化氛围,引领教师发展、促进学生成长,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学校的信息化管理水平。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坚持从学校全局高度统一标准,统一规划,整体部署;同时根据实际情况分步分期实施具体项目,保证规划的逐步落实。整体推进,突出重点。根据统一规划部署,促进学校教育信息化的全面推进,同时避免全面铺开,要抓重点项目,提高有限资源的使用效率。优化应用,资源共享。立足师生实际需求,以应用为驱动,推进校本教育资源库、学校信息资源库和数据中心的建设,并实现资源共享。立足高端,跨越发展。在可操作的前提下,高起点制定发展信息化规划,引入当前最新信息化技术和产品,实现我校信息化建设的跨越式发展。

三、目标任务

(一)总体目标

通过五年的跨越式建设与发展,建成高水平校园网基础设施公共平台,实现高速、安全的校园网全面覆盖校园、信息化终端遍布校园,立足师生员工信息化应用的实际需求,以信息技术对学校的教学、科研、的专业水平,实现核心平台智能高效、网络出口智能安全、网络接入智能灵活、网络管理智能统一。

——构建学校公共网络存储系统。开发能够满足学校数据存储需要的大容量、可扩容、可动态调配的存储系统、备份系统,确保学校数据资源的储存和安全备份。提供面向部门和用户的个性化存储及公共网盘等服务,为实现师生的移动办公和学习提供条件。 ——建设功能强大、设计美观的门户网站、微信公众号平台。新的校园网站既集成学校各应用系统的数据入口,为师生员工提供全面的信息服务,同时也展示学校的视觉形象和教育理念,体现阜宁中学的文化底蕴和办学特色。

——实现互联网、校园广播网、校园安防网等多网融合。新建学校数字化广播网,校园安防网全部升级成数字信号系统,实现互联网、校园广播网、校园安防网等多网融合。管理和服务等

(二)具体任务

1、加强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构建技术先进、扩展性强、安全可靠、高速畅通、覆盖全校的校园网络环境。

——搭建智能、高效、安全的基础网络平台。升级改造学校网络中心机房,实现万兆主干,千(百)兆到桌面,实现校园无线网络全覆盖,更新教室多媒体设备,提高教师用机配置。提高网络运行管理各项工作进行现代化改造,构建资源数字化、应用集成化、传播智能化的信息环境,建设可共享的优质校本教育资源库,实现教学教研、管理服务的高度数字化、智能化,全面提升师生的信息素养和应用水平,最终建成优质、安全、绿色、人本的信息化校园,为建设全省一流学校的总体目标提供强大支撑。

(二)具体任务

1、加强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构建技术先进、扩展性强、安全可靠、高速畅通、覆盖全校的校园网络环境。

——搭建智能、高效、安全的基础网络平台。升级改造学校网络中心机房,实现万兆主干,千(百)兆到桌面,实现校园无线网络全覆盖,更新教室多媒体设备,提高教师用机配置。提高网络运行管理——建设网络直播互动教室(直录播教室)。建设具有课堂录播、互动教学、网络直播、远程交互培训、视频会议等功能的直录播教室。

——进一步完善人工智能教室建设。逐步完善机器人、3D打印、航模、单片机等社团活动场所和器材设备,扩大活动规模。

——建设学校公共服务区域数字化系统。安装校园数字化文化展示系统,如大屏幕电视、触控一体计算机等。学校主要出入口配置户外LED显示屏。

2、加快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构建学科齐全、标准统

一、种类丰富的教学资源库和共建共享交互的资源管理平台。

——建设校本资源库和资源库管理平台。加快课程和专业资源的数字化改造,实现教案、试题、课件的数字化和网络化。整合各类教育资源平台,完善学校各学科教学资源库。

——建设学校数字化图书馆。建设数字化图书馆,引进数字图书、电子期刊,使师生在校内外都可对馆藏图书进行查询、检索、预借等操作。优化电子图书阅览室,使图书馆成为学校的学习中心,培养学生适应信息时代的学习方法。

3、实现校务管理的数字化、智能化,建设功能强大的公共信息和管理系统,提高学校教育管理的功能和效率。

——开发先进的管理信息综合系统(电子校务管理系统)。以信息化手段改造和优化校务管理工作。开发和完善办公自动化——完善校园一卡通工程。“一卡通”包括食堂管理系统、图书管理系统、门禁管理系统、考勤管理系统、签到管理系统等。实现“一卡通”系统与电子校务系统的无缝对接。

4、实现教育教学的数字化、个性化,推动基础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满足学生自主、便捷、高效、个性化的学习需要。

——加快基础性课程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全面推进以学生为中心的信息化教学平台的建设,为教师提供有效的网络授课环境,为学生提供有效的网络学习环境,为教学的状况评估提供科学依据。引入移动智能终端,探索基于网络的开放、交互、个性化的新型教学方式。管理模块、教务管理模块、云录播教学系统、视频会议系统、监控安防系统、人事管理模块、教职工绩效评价模块、学籍管理和综合素质评价模块、学校财务和后勤管理模块等。利用网络共享平台实现统一认证。 ——建设综合信息门户平台。学校网站上设数字化校园信息门户平台,建立个人化信息门户。搭建学校统一认证系统,使用户实现跨部门和信息系统的协同工作和实现教学平台与数字图书馆、教学资源库的整合,实现师生多渠道即时沟通,培养学生基于网络的终身学习能力。 ——推进基于网络环境的教科研管理工作。建设教科研协作、管理和分析平台,开发和引进科研资源库、学术资源库、课题项目库。为优秀教师建立专门资源库和信息发布平台。 ——加强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实践研究。推进学校智慧课堂教学实践、信息技术支持微课堂教学实践、创客教育进课堂实践研究项目,促进教育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

四、保障措施

(一)转变观念,为教育信息化发展提供思想保障。教育信息化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有效载体,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的必然要求。全体教职工要充分认识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进一步提高认识,转变观念,加快信息技术与学校管理、教育教学中的深度融合。

(二)加强领导,为教育信息化发展提供组织保障。成立阜宁中学教育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由校长任组长,分管校长任副组长,负责制定学校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和规章制度。各部门积极支持,明确职责,密切协作,共同推动。

(三)加强管理,为教育信息化发展提供制度保障。完善教育信息化管理制度,建立教育信息化检查评估机制。建立信息技术应用工作定期总结表彰制度。把教育信息化工作纳入各部门工作考核,切实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

(四)加强网络与信息安全,为教育信息化发展提供安全保障。

严格执行国家、省、市的网络、信息安全相关法规、政策,建立信息安全组织管理体系。落实信息安全责任制,确保网络健康、安全运行。

(五)加强队伍建设,为教育信息化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引进新技术专业人员;加大对教师、 信息化工作人员、行政管理人员的培训;加快建设具有现代信息素养、熟练应用信息技术的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

(六)加大投入,为教育信息化发展提供经费保障。将教育信息化建设、应用和维护资金及信息技术能力培训经费列入预算。树立项目意识和经营意识,拓宽经费渠道,促进教育信息化的可持续发展。

上一篇: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反思范文下一篇:学科坊主研修工作计划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