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工程论文范文

2023-09-16

物联网工程论文范文第1篇

2、基于MOOC的《物联网工程项目开发》课程探究

3、诺德传动系统将参加德国汉诺威工业博览会

4、数字化时代,德国赶不上趟了吗?

5、智慧小区的物联网应用设计

6、物联网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设计

7、适应行业需求的技术核心外延型综合布线课程改革

8、高职院校物联网应用课程体系构建

9、高职院校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模块化课程体系的构建

10、2015中国集成电路突出贡献企业

11、绿色智慧建筑的发展现状及技术趋势研究

12、物联网工程新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研讨

13、胆量专业:要兴趣爱好,还是就业前景?

14、计算机专业高年级本科生工程素质培养方法研究

15、“灯泡君”也有智能范儿

16、物联网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17、基于OBE的无线传感器网络教学研究

18、通用汽车:物联网点津需求

19、基于物联网数控的机械机电自动化控制系统设计概述

20、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工业通信业标准化工作服务于“一带一路”建设的实施意见

21、物联网应用技术实训教学探索与实践

22、工作过程系统化促动下高职教育的过程能力评价①

23、支付宝钱包携手住建部打造“未来公交”等

24、全国高职物联网技能大赛的发展趋势及备赛策略研究

25、物联网专业应用能力的教学实践模式研究

26、模式一:产业融合发展模式

27、技工院校物联网专业教学的发展与探讨

28、多网融合背景下网络工程专业课程体系规划与创新

29、地方高校物联网专业定位与学生培养初探

30、兰溪市河道堤防数字化管理控制系统平台设计

31、PTC总裁兼首席执行官获2015年CAD Society领袖奖

32、高职物联网专业企业项目式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探索

33、物联网专业实践课程建设探讨

34、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坚固基石

35、电力工程建设数字化发展提升优化策略研究

36、CDIO理念下物联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探讨

37、以职业技能大赛引领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

38、物联网工程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39、万华金慧:致力多方共享与合作信息服务平台

40、新技术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的应用

41、农业物联网技术应用实践教学设计

42、基于CDIO模式下的物联网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研究

43、下一个十年属于物联多联机

44、物联网工程专业课程建设与实践教学研究

45、物联网技术与煤矿智能化系统的结合研究

46、浅谈物联网的工程设计与实施

47、电子信息工程优势特色专业实验室建设方案

48、高职院校物联网专业应用展望

49、物联网工程专业建设研究

物联网工程论文范文第2篇

2、物联网工程专业课程设置与实践教学体系设计

3、物联网工程专业一体两翼的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初探

4、大数据背景下物联网工程实践教学探究

5、物联网工程专业中“物联网安全”课程的教学研究

6、构建贯穿始终的物联网工程项目案例库的探讨与实践

7、基于MOOC的《物联网工程项目开发》课程探究

8、物联网工程专业本科生导师制的设置及运行研究

9、基于区域信息产业园应用型本科院校物联网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研究

10、物联网工程专业硬件课程体系建设的研究

11、为物联网工程专业本科生开设天线设计课程正当其时

12、计算思维指导下的物联网工程专业建设探索

13、基于“1+X+Y”书证融通的高职物联网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与实践

14、从系统与控制的角度浅谈关于物联网工程专业的教学

15、物联网工程专业实验室建设探讨

16、农业类高职院校物联网工程实训应用平台

17、新工科背景下物联网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探索

18、物联网工程“无线传感网络”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19、应用型本科物联网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

20、互联网+下物联网工程导论课程教学模式探索

21、物联网工程课程群建设的研究

22、“面向双创、项目驱动”的物联网工程专业实验课程体系研究

23、互联网+教育时代物联网工程专业教师提高专业素养的思考

24、物联网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构

25、物联网工程专业操作系统课程教学的几点思考

26、独立学院物联网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27、对分课堂在物联网工程专业实验课程中的应用研究

28、物联网工程项目训练课程的混合式教学改革研究

29、新工科形势下的物联网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创新研究

30、关于商科院校物联网工程专业建设的思考

31、高职物联网工程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构建探讨

32、物联网工程专业C++程序设计教学改革探索

33、基于校企合作的物联网工程专业实训教学体系

34、新工科背景下的物联网工程专业建设问题及对策探究

35、基于项目驱动的物联网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研究

36、物联网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改革探索与实践

37、虚拟仿真技术在物联网工程专业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38、高职“物联网工程项目应用”教学设计与实践

39、区块链技术在物联网工程中的运用研究

40、新工科背景下物联网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41、人工智能在物联网工程中的应用讨论

42、物联网工程特色专业建设研究

43、试论基于教学模式创新的物联网工程专业人才培养

44、物联网工程专业建设研究

45、面向物联网工程专业的工程实训平台的构建

46、物联网工程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初探

47、物联网工程专业实践教学评价体系研究

48、区块链技术在物联网工程中的运用研究

49、物联网工程专业《Linux与嵌入式系统》混合式教学改革探索研究

物联网工程论文范文第3篇

摘 要: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我国高速公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在高速公路建设管理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高速公路机电工程施工管理中,应用信息技术优化和完善管理模式,以保证机电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和施工效益,促进我国公路建设事业的发展。本文主要分析了信息化条件下高速公路机电工程的管理。

关键词:信息化;高速公路;机电工程

1信息时代下高速公路机电施工管理的优化策略

1.1完善智能信息化管理制度

近年来,我国科学技术得到了迅速发展,提升了高速公路机电工程的施工水平,在进行高速公路机电工程的信息化管理过程中,需要进行现有管理手段的不断创新与更新,充分发挥信息化管理技术的应用优势。

我国高速公路施工企业应加强对管理层的信息化管理培训、创新意识培训工作,使管理人员明确信息化管理制度,深化信息化管理技术的应用效果。为了充分发挥信息管理技术在机电工程施工与维护管理中的作用,各业务部门应进行信息化沟通平台的构建,强化不同业务部门间的沟通,做好施工、维护流程的养护工作。该过程中应加强监督管理力度,将机电维护信息及时通知管理人员,避免信息延误等问题发生,以获得良好的高速公路机电工程管理效果。

1.2强化对生产资料的管理力度

物资资料作为高速公路机电工程管理体系中的重要管理内容,应做好物资资料的管理工作,保障项目的施工成本与效应,为机电设备的后期养护工作提供充足的数据支撑。在高速公路机电工程施工中,涉及较多的物资资料,管理人员可以通过信息化管理手段实现对各种物资材料的有效分类,再进行物资编号、档案的统一编制。

项目管理人员对物资情况进行查询时,只需在物资管理信息化系统中输入关键词,可获取物资的购买时间、单价、数量、型号等基本信息,为机电工程管理决策的制定提供数据依据,减少因信息不对称导致的一系列管理问题发生。通过设备档案的构建,实现对机电设备运行状态的实时监控,提升机电设备的利用率、高速公路的管理水平。

1.3加强管理软件的开发与应用力度

我国在高速公路建设过程中已形成完善的管理经验,不同高速公路建设项目的内容与建设特点存在较大差异,在机电工程管理过程中,单一的信息管理系统难以获得良好的管理效果,高速公路施工企业应不断加强管理软件的开发力度。机电工程管理软件涉及项目运作、采购、库存、生产、服务等多项工作内容,可使企业迅速响应客户需求,提升机电工程信息化管理的针对性。通过强化管理软件开发与应用力度,可充分发挥信息化技术的管理作用,进一步提高高速公路的机电工程管理水平。

2信息化条件下高速公路机电工程的管理应用

2.1在设备建档登记中的应用

在高速公路机电工程建设过程中,会应用较多的机电设备数量、种类,相关管理人员需要对机电设备的出厂与安装环节进行详细记录,为后续的施工与维护管理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在传统管理模式中,多通过纸质档案进行安装信息的记录与存档工作,易出现档案信息失真等问题,影响机电设备的后期使用与维护。通过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应用,可实现对各项机电设备出厂与安装资料的存档、登记工作,可直接形成电子档案,提升设备建档登记水平,满足高速公路机电工程建设、管理及养护工作的实际需求。

目前,我国高速公路企业在进行机电工程的设备管理工作中,其采用条码的承载信息量有限,存在容错率较低的问题。设备信息需要采用专业的识读设备方可进行读取,无法进行设备信息的溯源。针对这一问题,高速公路施工企业应不断加强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力度,并通过物联网技术或二维码技术,加强对机电工程建设中各种设备的跟踪管理水平,借此获得良好的机电设备管理效果。

2.2机电工程信息化管理系统的构建

在信息化条件下进行高速公路机电工程管理工作时,需要在结合具体管理需求基础上合理设置系统架构做好对各业务数据的收集、存储、计算、分析工作,实现对高速公路机电工程的精细化管理、可视化管理,对机电工程的安装施工流程起到良好的优化效果,确保机电工程的整体施工质量。

开展信息化技术采购合同管理工作时,可通过计算机软件明确高速公路的机电设备建设需求,在结合项目投资方具体需求的基础上进行采购合同的编制。通过应用物联网等技术,可对机电设备的采购进度状况进行实时控制,保障采购工作的有序开展。

通过在信息系统中引入合同采购数据信息的方式,可实现机电设备采购流程的全过程管理。通过机电设备的采购需求进行采购计划的制定、发布,在机电设备采购到位后,需要核查机电设备的质量、数量,针对机电设备的到货计划,进行施工方案的优化与完善。

在采用信息化技术进行机电设备的安装管理时,可明确工程施工现场的机电设备数量、型号,在此基础上编制与优化项目施工方案,提升工程项目施工进度与施工质量。

2.3实现机电工程的网上监管

在进行高速公路机电工程信息化管理工作中,需要构建网上审批模块,借此保障施工安全性。在网上监管系统中可通过信息采集、跟踪、反馈等操作形式,将高速公路机电工程的施工进度计划管理、施工现场管理转变为网上的实时监控,提升监管效率跟监管质量,及时发现高速公路机电工程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处理。

在施工计划管理工作中可分为施工计划月报、次日施工预报、现场施工精报三个方面的内容,在施工现场管理模块中需要包含施工现场检查、施工问题整改等方面的内容。通过信息化管理手段的应用,可实现对机电工程项目的集约化管理,明确具体施工单位对自身的施工内容、管理权责,保障机电工程项目的施工进度、施工效益,对高速公路工程整体施工水平的提升有积极意义。

2.4完善机电养护信息化管理

在机电设备养护工作中通过信息化管理技术的应用,主要对机电设备的相关运行数据信息进行整合与统计,随后对机电设备的使用情况进行实时监控,在出现质量问题的第一时间内进行处理。为了有效发挥信息化管理手段在机电养护管理中的作用,管理人员应明确机电系统中的设备型号,在明确机电设备的系统功能、型号、类型、安装位置的基础上,结合具体应用情况进行合理分类,随后对所有机电设备进行统一编码与管理,为后续的信息化管理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在机电系统、相关设备出现运行故障后,可通过信息化养护管理系统准确定位故障所在区域,减少故障的检测与处理时间,提升高速公路机电系统的运行可靠性。通过信息化管理技术,可实现对机电系统与设备运行状态的动态检测,并做好相关运行故障的预防管理,提高机电系统的运行质量和安全性。

结语

综上所述,机电工程作为高速公路管理施工体系中的重要内容,会影响高速公路的后续服务水平。为了获得良好的机电工程管理效果,施工企业应摒弃陈旧的管理理念,积极将信息化技术融入机电工程管理体系中,提升机电工程的管理质量、管理效率,满足我国高速公路建设与管理工作的具体需求,推动我国高速公路行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高海祥.高速公路机电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分析[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6(12):152-154.

[2]王濤.浅谈高速公路机电工程管理[J].中国交通信息化,2015(08):46-47.

[3]祁麟童.对高速公路机电工程管理问题的探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24):224.

(浙江省机电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 杭州 310000)

物联网工程论文范文第4篇

一、物联网在物流工程管理中的应用优势

首先, 通过物联网能够提高物流仓储的自动化程度, 实现自动化的货物仓储作业, 既可以提高工作效率, 降低人工成本, 也能够保证货物仓储作业的准确性, 避免在人工操作过程出现不必要的问题。其次, 通过物联网能够降低生产成本, 促进物流行业的高效发展。比如将物联网技术引入到工业生产的供应链中, 能够更好地进行跟踪和识别, 实现零库存的目标, 不仅提高了生产物流过程的跟踪及识别的准确性, 也降低了时间成本。最后, 在以往的物流行业中, 普遍存在杂、乱、多等问题, 难以保证物流工作的效率及质量, 但是对物联网技术进行有效运用, 能够提高物流环节的准确性, 将货物及时、准确的运输到指定地点, 提高了货物分拣及派送工作的效率, 使人工物流作业的错误率得到降低。由此可见, 物联网在物流工程管理中体现出较高的应用价值, 将其应用到物流工程管理中, 是物流行业的未来发展趋势, 对提高物流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作用。

二、物联网在物流工程管理中的具体应用

根据实际情况来看, 物流工程管理中物联网技术的应用体现在以下几个层面:网络传输层、感知互动层及应用服务层。为充分发挥物联网在物流工程管理中的应用价值, 需要从这几个方面开展工作:

(一) 在网络传输层面的应用

网络传输层是由M2M技术、云计算技术、数字集群通信技术所组成的, 其中M2M技术能够实现货物与终端之间的信息通讯, 及时掌握物流过程的信息流及资金流, 使物流配送过程更加可靠和快速, 在实现自动化的货物入库、验收、发货及出货的同时, 降低了物流成本。其中云计算技术就是对物流信息进行高效化和智能化的分析处理, 将其中的关键信息提取出来, 为物联网管理提供有利依据, 避免在货物运输过程出现偏离航道问题。其中数字集群通信技术是综合信息的传输, 本身的保密性较强, 且具有较高的信道抗衰减能力, 能够提高数据的现场管理及安全交换能力。

(二) 在感知互动层面的应用

感知互动层是由定位系统、跟踪系统和识别系统所组成的, 整个过程涉及到全球定位系统、无线传感器及无线射频技术。通过对无线射频技术进行有效运用, 实现对货物的自动化识别, 及时获取货物的信息, 实现对物流货车及货物的动态监控, 进而更好地进行货物调度。同时, 充分利用无线射频技术能够更好地辨别货物的真伪, 提高仓库管理效率, 实现物流配送的可视化效果。通过对全球定位系统进行有效运用, 能够对物流配送进行实时的定位和跟踪, 便于依据交通情况进行货物运输的路线规划, 且能够及时了解货物的状况, 使物流效率得到提高。通过对无线传感器进行运用, 能够形成一个紧密的网络系统, 实现对各种数据的有效采集, 进而为职能调控及重要决策提供依据, 更好地进行物流环境的检测, 实现智能化的物流管理。如图1所示, 为物联网在物流工程管理中的具体应用流程图。

(三) 在应用服务层的应用

应用服务层是由公共交流信息平台及嵌入式智能技术所构成的, 尤其是嵌入式智能技术直接影响着物流服务的质量。通过对嵌入式智能技术进行有效运用, 能够提高物理网的信息处理能力, 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够提高软硬件设施及其他资源的利用率, 进而减少资源浪费问题。其次, 通过构建公共物流信息平台能够更好地进行公共信息的收集、处理和分析, 为物流产业提供更好地公共信息服务、物流应用服务及数据交换服务, 实现对物资及各种资源的整合及有效利用。在实际的应用服务过程中, 二维码技术在我国人民的日常生活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其主要就是将数据、符号、图像等信息整合成比特流数据, 通过设备对二维码进行扫描, 获取事先整合好的数据信息, 进而实现对货物信息的自动化处理。

结语

综上所述, 在现代化社会发展背景下, 物流行业的发展面临着更多机遇和挑战, 为促进物流行业的稳定发展, 必须要充分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 通过物联网等新兴技术提高物流工程管理水平, 为我国人民提供更好地物流服务。在应用物联网进行物流工程管理的事后, 需要充分了解物流行业的发展情况, 结合用户的实际需求进行合理改进, 为我国物流行业及社会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摘要:物联网技术是以互联网与传统电信网络所组成的一种新兴技术, 将其运用到物流工程管理中, 有利于促进物流产业的智能化发展, 强化物流产业竞争力。

关键词:物联网,物流工程管理,应用

参考文献

[1] 边兆博.物联网在物流工程管理中的应用[J].物流工程与管理, 2019, 41 (02) :83-84.

[2] 刘卉.物联网技术在物流管理中的应用探析[J].信息系统工程, 2018 (12) :105.

物联网工程论文范文第5篇

物联网产业已经被列为我国“十二五”规划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 而任何一个新兴产业和行业的发展,都需要大量的专门技术人才,物联网的发展同样也不例外。 目前,我国物联网专业人才还非常紧缺,大批专业人才的培养主要依靠高等学校来承担。 因此为了加大物联网专业人才的培养力度,2010年教育部办公厅下发了《教育部办公厅关于战略性新兴专业相关专业申报和审批工作的通知》。 近年来,全国许多高校获批开设了物联网工程专业。 由于物联网工程专业是一个多学科高度交叉的新兴专业,摆在这些高等院校面前的关键问题是如何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各类物联网专业人才。 笔者结合成都大学计算机学院物联网工程专业的建设和实践,对物联网工程专业人才模式进行了一些初步的分析和探索。

1物联网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通过对成都市物联网产业和物联网人才需求层次的分析, 我校物联网工程专业以瞄准物联网应用并为产业服务为宗旨, 培养目标定位在兼顾为成都市经济和物联网产业发展服务,培养高级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毕业生既具有高素质的专业技能和初步的工程经验,还具有一定的设计和研发能力。

通过相关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该具有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物联网工程中实际问题的能力,此外,还应具有较强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创新意识、能综合运用现代工程工具和多学科知识、技术,将所学内容应用到其他行业和应用领域。

2物联网工程专业课程设置

由于物联网工程专业是综合多学科的新兴专业,需要多专业课程的汇聚,取其共性,许多开设该专业的高校在课程的设置和教学内容的安排上还不够成熟和稳定, 还处于探索阶段。 这就需要各院校根据自身特点和优势确定专业培养目标,根据实际教学情况,不断地调整和优化课程的设置。 通过相关课程学生应该掌握必需的通信、单片机、传感器、RFID技术等知识和专业技能;掌握有线和无线网络技术原理,网络协议栈,有线和无线网络拓扑以及网络安全技术等基础理论和关键技术;熟练并系统地掌握物联网应用系统集成、物联网硬件与软件设计、 互联网应用等,

目前, 物联网专业课程设置基本上在现有较成熟的计算机科学技术和电子信息类专业的基础上, 增加与物联网相关的核心课程,但侧重点是物联网技术及应用。 结合学校相关专业课程设置现状,物联网专业课程分为以下几个主要模块: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必修课程;专业核心课程模块;专业任选课程;跨学科课程。 其中专业核心课程包括物联网概论、传感器原理、物联网设计与应用、移动物联网、无线传感器网络等。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高素质、 实践能力强的教师队伍是提高物联网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保证。 学校应该加强物联网专业具有丰富工程经验的 “双师型”教师的引进,同时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各类物联网培训, 努力提高专业教师的业务水平和工程能力。

4扩大交流,注重校企合作,走开放办学之路

学院应加强与地方政府、物联网企业以及兄弟院校的合作, 积极参与国际交流,走开放办学之路。 目前许多高校的物联网工程专业教学方式和课程设置相对比较独立, 缺乏全国范围的教学沟通平台,阻碍了新学科的发展。 物联网工程专业作为新学科有必要建立全国性的统一教学网络教学平台实现学校、企业、政府之间的合作和交流。 此外,积极稳妥地开展对外合作办学,借鉴世界先进的专业建设经验, 提高我国物联网人才的国际竞争力。 物联网专业建设只有走国际化与本土化相结合的道路,才能占领世界物联网人才高地。

物联网工程专业是基于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需要而设置的,然而目前有关物联网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知识体系、 师资建设和人才培养等方面都还存在着诸多问题。 本文从对物联网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面进行初步探讨, 希望能为同行提供一些帮助。

摘要:本文针对本科院校物联网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问题,以成都大学计算机学院物联网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为例,对物联网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初步分析和探讨。

物联网工程论文范文第6篇

摘 要:在分析物联网信息安全性基础上,提出当前物联网安全威胁存在的几个方面,提出了物联网安全技术体系,从横向和纵向两个方面进行分析,最后给出了可信接入的基本描述,希望能对于今后构建物联网信息安全技术体系起到积极作用。

关键词:物联网;信息安全;安全性分析;安全体系

当前,在越来越多的应用领域中涉及到RFID技术,人们也越来越重视物联网安全相关问题。正如互联网一样,物联网也有着双刃剑的作用,具有实时交互特点的物联网,其在实现现实世界和虚拟世界的交互中,能够体现出数据感知的无处不在特点,能够进行信息处理的智能化和无线处理。推广和应用物联网技术,能够有效提高社会运行效率,明显增强经济效益,但是,无线传输在物联网时代为最为主要等特点,所以,关系到物联网体系安全的重要问题,就是如何保证公开场所的无线信号免于干扰,且不被窃取。人们社会的发展和大规模的物聯网应用具有非常重要的紧密联系,如果物联网安全出现一定问题,将会导致交通瘫痪、商店停业、工厂停工,这些都会导致社会的混乱,另外,在公民信息安全和隐私保护,以及国家和企业的安全方面都有着重要影响。在上述环境下,物联网发展和推进过程中,则应该注意保证物联网信息的隐私性和安全性,防止个人信息和企业信息的丢失或者盗用问题[1-2]。本文主要对于物联网安全性相关问题进行分析,力求能够从纵向和横向两个方面有效提高物联网安全防护水平,在分析物联网安全威胁的基础上,提出合理的物联网安全技术体系结构。

2 物联网安全性分析

除去互联网一般的网络安全威胁外,物联网还具有自身的特殊安全问题。物联网缺乏一定的对于设备的有效监控,仅有数量庞大、集群度高的设备构成,其特有的安全威胁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3-4]。

一是,重放攻击:在这种方式中,信息已经传递给阅读器在物联网标签体系中无法有效得到证明,已认证的身份则能够被攻击者所获得,保证相关的服务再次获得。

二是,节点攻击。在这应用中,相关的危险、复杂和机械性工作可以取代人在物联网中完成,因此,大多在无人监控场景中部署物联网的感知节点。所以,这类设备能够被攻击者容易接触道,或者机器的软硬件可以通过本地操作进行更换,造成网络安全问题。另外,冒充合法节点也是攻击者一种手段,能够越权享受服务。所以,造成大量的恶意节点和损坏接节点在物联网中存在。

三是,标识数据的泄漏或者篡改。对于攻击者来说,一方面能够造成物品服务不能使用,这是由于破坏了标签数据。另一方面,通过伪造或者窃取标识数据,就能够有效获得相应服务,可以进行下一步的攻击。

四是,拒绝服务攻击:DNS的安全隐患同样在物联网ONS中存在,比如,包括通过ONS服务进行的中间攻击放大器方法进行其他节点或者主机的攻击方法,利用ONS漏洞而出现的拒绝服务器攻击等问题。另外,对于按照集群方式存在的数量庞大的物联网节点来说,网络拥塞情况会在进行数据传播过程中出现,这就造成服务攻击的拒绝情况。攻击者可利用相关的Hello信息,采用相关的通信机制中的虚假路由、优先级策略等方式下的协议漏洞可以产生拒绝服务攻击。

五是,权限提升攻击法。在这种方法中,攻击者能够合理利用协议中存在的脆弱性以及其他楼栋,获得高级别的服务,甚至还能有有效对于物联网其他节点的运行进行有效控制。

六是,隐私安全。在此网络中每个人以及每件物品都会随时出现在未来的物联网中,能够被随地随时的感知,这就对于数据信息的隐私性和安全性提出很高要求,这种环境中的互联网信息的安全性问题则被大大重视,这也是在物联网业务推进过程中需要进行突破的关键技术之一,做好有效防止企业信息和个人信息的丢失或者被他人盗用等。

七是,业务安全。在此方面,区别于传统的认证方式。在网络层的认证中,主要对于网络层的身份鉴别进行负责,业务层的身份鉴别则是在业务层认证中完成,这两方面具有一定的独立性。而对于物联网来说,机器在大多数情况下则具有专门的用户。所以,物联网中的业务应用则是紧紧和网络信息相连。对于不可缺少的网络层认证来说,业务层的认证机制则需要一定重新考虑,显得不在是必须的。可以在充分考虑到业务的安全敏感程度进行设计,还需要考虑物联网业务的提供方的因素。

在物联网中的安全属性主要包括相关的可用性、Accountability、完整性和机密性等,可以从常用的物联网中涉及到的具有安全威胁的安全属性分析表中进行相关的分析。

3 物联网安全技术体系分析与思考

3.1 横向防御体系分析

在物联网的横向体系中,主要包括以下六个方面,主要有安全计算环境、物理安全、安全管理中兴、安全通信网络、安全区域边界和应急响应恢复和处置等。其中,基础问题则是物理安全,核心问题则是中心管理下的三重保护问题,保障则包括应急响应处理和恢复。计算机环境内部的安全保护则是在安全计算环境子系统中实现;网络传输和数据信息交换中的涉及到的完整性和保密性的安全保护则是在安全通信子系统中所实现;出入区域的边界的数据流量控制问题则是在安全区域边界子系统中进行实现;系统资源的配置、管理和运行控制则是在系统管理子系统进行实现;分布在系统中各个组件的安全审计策略以及集中机制的管理则是通过安全审计子系统实现;系统的客体和主体的统一标记以及主体相关的授权管理,还有就是相关的分布式安全机制、系统安全策略管理是由安全管理子系统所实现。在具体的安全体系中的安全技术范围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在安全计算机环境中,主要包括授权管理(PMI/PKI系统),自主/强制/角色访问控制、感知节点身份鉴别、感知节点安全防护(节点失效识别、恶意节点)、数据完整性和保密性、标签数据源的可信性、系统安全审计、EPC业务认证等;

二是,在物理安全中,主要包括环境安全(防潮、防火、防雷、监控、报警系统、消除静电装置)、物理控制访问、EPC设备安全、以及电磁屏蔽安全等方面;

三是,在安全通信网络中,主要包括传输安全(数字签名、消息摘要以及加密控制)以及链路安全(逻辑隔离以及物理专用);

四是,安全区域边界中,主要包括节点完整性(恶意代码防范、入侵行为、防护非法外联)、边界审计、信息安全交换(指令数据和内容数据的相关分离处理,单项传输数据信息)、节点控制(节点设备认证和网络控制访问)、边界审计等。

五是,应急响应恢复和处理中,这方面则主要包括应急机制、安全事件处理分析、故障恢复、容灾备份等。

六是,在信息安全管理中心中,主要包括安全监测系统(EPC数字取证、违规检查、入侵检测)、业务与系统管理(EPCIS管理、资源配置、业务准入控制)、安全管理(異常与报警管理、授权管理、审计管理和EPC策略管理)。

3.2 纵深防御体系探讨

在网络空间中,根据保护对象的防护范围以及重要程度,物联网能够进行多个层次的划分,不同的安全技术采用在不同的层次中。当前,互联网就是物联网的基础。所以,纵深防御根据保护范围划分为以下几种方式,区域防护、边界防护、节点防护和核心防护。在核心防护中,主要包括内核防护和应用防护两种。在物联网的边界防护中,主要包括以下两个层面:第一,单个应用边界可以表示为物联网边界,也就是指各个感知节点和核心处理层之间的相应边界,比如,包括智能家居控制中心和路途中汽车,以及居室内部的洗衣机之间的边界,也可以为互联网和传感器之间的边界;另外,物联网边界还包括不同业务应用之间存在的边界问题,比如,感知工业和感知电力之间的业务应用的相关边界;第二,比边界更小的范围则是防护问题,这仅仅涉及到单个业务应用内的区域问题,比如,相关的安全管理的中心区域问题;节点防护则是包括一台服务器或者感知节点的相关防护问题,具体包括对于系统安全漏洞的消除,以保障系统的健壮性;对于所谓的核心防护来说,可以针对具体的用户或者节点,也是为具体的安全技术,或者还是包括操作系统内的内核防护问题,具有最大的攻击强度,能够有效对于核心安全进行保证。

3.3 物联网安全技术

物联网涉及到安全技术多达40多种,这里主要分析可信接入技术。所谓可信接入技术,为了能保证系统各个可信平台之间能够满足相应的特定安全策略,在通信网络过程中的不同可信计算机平台之间进行相互认证操作。为了更为有效确定设备属于特定安全区域的内部设备,对于操作系统版本和硬件检查都应该由每个可信计算机平台在启动时进行检查,判断操作系统是否为可信操作系统。进行用户登录并执行相应的具体安全程序以后,用户所属的安全域则能够通过可信认证将此进行确定,同时,在进行连接用户和外界的通信网络中,可以把相关信息发送给对方。通信网络连接另一端则应该根据这些信息进行判断,确定相关的通信网络是否进行连接,以及相关的通信网络连接过程中的流向控制问题,要求在相关的信息标识通信网络连接相关的客体和主体中在接入端进行主体和客体的连接。

在安全计算环境和安全管理中心之间利用可信接入连接,能够实现可信安全策略管理机制的相应的单向信息流动处理,包括从安全计算环境和安全管理中心两方面;对于安全计算环境和安全审计/监测之间的连接可以通过可信接入实现,使得安全计算环境中的监测机制到安全审计的单向流动信息得以实现。用户在安全计算环境中,则不能有效对于安全管理中心进行攻击,也不能从监测、审计中心进行信息的窃取。

4 结束语

分析物联网信息安全要求的特点,其主要的“所有权”为机器或者物的特性要求要高于处理文本为主的互联网,在分析物联网安全性基础上,提出物联网安全技术体系,分别从多个江都进行防护,最后,重点给出了可信接入的基本描述,希望能够起到对于物联网安全基础设施框架以及扩展新的安全需求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孙玉砚,刘卓华,李强.一种面向3G接入的物联网安全架构[J].计算机研究与发展,2010(z2).

[2]任伟.物联网安全架构与技术路线研究[J].信息网络安全,2012(05).

[3]查晓颖.面向3G接入的物联网安全架构[J].软件导刊,2014(08).

[4]赵娜.移动通信在物联网中的研究和应用[J].电大理工,2013(04).

作者简介:吴黎琴(1982.10-),女,湖北潜江人,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计算机网络应用。

作者单位:武汉商贸职业学院,武汉 430205

上一篇:农村教师专业发展论文范文下一篇:幼儿园教育信息化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