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设计基础课件范文

2023-09-21

机械设计基础课件范文第1篇

关键词: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教学方法;研究

作者简介:闫存富(1972-),男,河南安阳人,黄河科技学院工学院,副教授,工程师;孔令云(1966-),男,河南安阳人,黄河科技学院工学院,教授。(河南 郑州 450063)

基金项目:本文系郑州市重点实验室建设项目(项目编号:121PYEZX179)、郑州地方高校新世纪教育教学改革及人才培养工程(项目编号:ZZJG-C6022)、河南省重点学科建设(项目编号:豫教高[2012]186号)的研究成果。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是高等学校机械类专业学生的一门很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其课程设计是在学生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结束之后,进行的一项综合性课程设计,是机械类专业学生一个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

课程设计是使学生根据老师给定的题目和要求,通过自己查阅相关资料,进行结构设计、理论计算、绘制相关图纸并最后写出设计说明书。以培养学生机械设计能力、独立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基本技能为目的。在课程设计中,不仅要使学生得到基本技能的训练,还需提高他们的工程设计及创新设计能力,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毕业设计及毕业后从事科学研究奠定基础。

一、当前课程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结合教学经验,总结当前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教学中主要存在的几方面问题。

1.学生先修课程基础较差,课程设计质量得不到保证

在课程设计中,要涉及到工程力学、工程制图、互换性与技术测量及机械原理等先修课程的知识,由于这些课程学习时是分开单独学习的,在设计中则需要综合应用,此时问题就会暴露出来了。该方面问题在图纸上表现特别突出,主要表现为制图时不知道先画中心线、标题栏位置不对、图中箭头画法和一些零件的简化画法错误等,其他如正确标注装配图和零件图中的尺寸公差和位置公差错误,图上的技术要求临时凑上一些内容等问题;工程力学方面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不能很好地应用工程力学知识去对轴、轴承及其他零件进行强度校核,有些学生在设计计算时不知道什么是截面法等;机械原理方面则主要表现为对有些常用机构的特点不清楚,如有的学生在设计时将蜗轮设计为主动件去带动蜗杆转动,根本就不知道蜗轮蜗杆传动具有自锁性。另外说明书书写不规范,有些图、表和相关符号标注不符合相关规定等问题也是很常见的现象。

上述问题常见的原因主要是学生先修课基础知识掌握较差。学生反映说是在学习时有些知识点老师没有讲或没有重点讲,再去问老师,老师则说课时太少,没时间讲,此类问题就需要指导老师在设计前给学生补充讲解一下。

2.学生在课程设计过程中缺少思考,盲目照抄现象严重

目前我校“机械设计课程设计”课题都采用减速器作为设计题目。指导老师给出已知数据,由学生完成拟定传动方案、选择电动机、计算相关参数、设计主要零件、绘制装配图和主要零件图及编写设计说明书。课程设计的题目单一,设计过程大同小异。虽然在课程设计结束时,大部分学生都能完成设计任务,但学生大多是机械式的模仿设计,缺乏主动思考。加上多数学校都是将课程设计集中安排在2~3周内完成,学生又是初次接触设计,没有经验,在时间安排上不重视,到后面真正去做时才发现很多问题。如果老师又催得紧,这时候有些学生就会去拷贝、复制别人的东西。有些学生还会有选择地作一些轻微改动,而有些学生则干脆完全照搬过来,只改纸上的姓名、学号,其他数据计算和结构设计都相同,抄袭现象特别严重。

3.学生对课程设计不重视,学习态度不够端正

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大部分学生都能完成工作任务,但是有一部分学生根本就不重视课程设计。他们认为反正自己将来不从事这个专业,所以就没必要下功夫去做,只把课程设计看成是一次大作业。而且由于学生是初次接触这种设计型任务,在刚开始设计时,往往不知如何入手,时间安排上很松散,效率不高。而等学生慢慢入门以后,时间已经所剩无几,以至于在最后几天加班加点,随便抄袭别人或一些书中的现有设计来应付交差。有些老师把关不严,使得这种现象更为严重,这种做法就会影响到下一届的学生,造成恶性循环。

4.课程设计学生多,指导教师偏少,影响课程设计质量

随着招生规模的增大,学生人数比以前增加了许多。而在设计过程中负责指导的专业课教师有限,经常是一名教师指导一个班或两个班的学生,教师在指导课程设计时很难照顾到每一个学生。教师在设计时也就很难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直到课程设计结束,交图纸和说明书时才发现问题。而有的学生在设计过程中不懂装懂,老师不催,他们也懒得做,直到最后老师催缴课程设计时,才匆匆整理一下,凑出一个设计交上来。这样的课程设计,其质量可想而知,学生的综合设计能力很难得到提高,课程设计的目的也就难以实现。

二、课程设计教学改进措施

针对课程设计中存在的上述问题,在课程设计教学中提出如下改进措施:

1.加强与前修课任课教师沟通,夯实基础,保证课程设计质量

通过与前修课的任课教师进行沟通,将课程设计中发现的专业课问题适当提出来,在上课时作为重点来讲,提前为课程设计奠定一个扎实的基础;在课程设计开始前要将设计过程中容易出错的部分给学生提前强调一下,将错误消除在萌芽状态;在课程设计过程中教师要勤于检查学生的进度和质量,发现问题及时提出,督促学生改正。

2.课程设计题目多样化,杜绝抄袭现象

数十年来,课程设计的选题大同小异,都以减速器或皮带机为设计题目,每届学生都重复同样的设计内容,会影响教师的创新精神。而有的学校在制图课的测绘练习时也选择减速器,使得课程设计的题目过于重复。所以指导老师最好能深入现场发掘新的题目,给学生提供多个题目,尽量避免设计题目的重复,从源头上杜绝抄袭。

3.加强师资培训,提高指导老师专业水平

课程设计实际上是学生第一次独立的将所学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中的一次演练,在此之前学生对实际工程设计了解很少,作为指导老师自身应该具有较高的设计水平和一定的设计经验,这样在给学生指导时才能直奔主题,使学生少走弯路。而现实中由于近几年学校扩招,有工作经验的老师相对较少,所以有些学校就只有让一些刚出校门的毕业生去带学生的课程设计。而这些教师自己就对实践设计知之甚少,只有跟着前辈们“依葫芦画瓢”,可以想象这样的老师能带出什么样的课程设计效果。即便是凑合着带着学生做出来了,课程设计的质量又如何得到保证。

4.严格设计进度,保证设计质量

另外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是一项较复杂的工作,包括大量的计算、设计、绘图及编写说明书等,需要查阅有关设计手册和资料,并综合运用多学科的知识。设计进度过快,在设计过程中就会缺乏深入细致的研究工作,出现不求甚解的现象,难以保证设计质量;若设计进度过慢,就会出现前松后紧现象,到后期会出现抄袭现象,同样也无法保证课程设计质量。所以应由教师提出一个设计进度计划,明确设计过程中各阶段应完成的内容,要求学生基本上按着该进度计划进行设计。

5.端正学生学习态度,改进考核方式

那些认为反正自己将来不从事这个专业,所以就没必要下功夫去做,不重视课程设计的学生,可以给他们解释课程设计不仅仅是让他们完成一次设计任务,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创新能力和独立做事的能力;同时通过独立完成课程设计,可以培养学生独挡一面的能力,为学生的将来奠定基础。由此提醒学生,那种将课程设计仅仅看成是一次大作业的看法是极端错误的。

由于各个学校的具体情况不一样,当前各个学校采取的考核方式也不完全一样。大部分学校采用指导老师一人说了算的考核方式,而有些老师平时又对各个环节把关不严,在最后验收时又没有详细审查设计内容就匆忙给个成绩了事。这样致使比较努力的学生得不到好成绩,而有些完全照抄过来的学生却能得到好的成绩,造成部分学生存在侥幸心理,认为即使不认真做最后也能合格。所以笔者建议对课程设计的考核采用分段给分制,即可将总成绩分为平时成绩、成果的质量和答辩成绩三部分。其中平时成绩包括平时的考勤及设计过程中与设计的计划进度的符合程度,成果的质量包括设计说明书和绘图,答辩成绩即最后由答辩评委给出的成绩。

三、结束语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作为机械类专业学生的重要实践教学环节之一,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无论机械设计课程设计采用何种方法和手段,但目标是统一的。学生先修课程基础差、在课程设计中缺少思考、对课程设计不重视、参与课程设计的学生多、指导教师偏少等是影响课程设计质量的主要因素。采用提高先修课程的上课质量、课程设计题目多样化、提高指导老师专业水平、严格设计进度、端正学生学习态度及改变传统的考核方式等措施能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易传佩.机械设计课程设计融人课堂教学的探索[J].职业技术教育,2007,(14):20-22.

[2]高路,陈民弟.《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改革与实践[J].吉林化工学院学报,2011,(2):38-39.

[3]郝秀红,邱雪松,王琼,等.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教学改革初探[J].教学研究,2011,(5):51-54.

[4]尹延军.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教学存在问题与改革措施[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34):107-108.

[5]濮良贵,纪名刚.机械设计[M].第八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

[6]王旭,王积森,周先军,等.机械设计课程设计[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责任编辑:王意琴)

机械设计基础课件范文第2篇

1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这样说过, 任何一个优秀的教师, 他必须是一个善于激起学生对自己课堂感兴趣的教师。我想这对我们教师非常重要, 我们需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而当前的核心问题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1 以“奇”激趣

课堂中的“奇”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对什么都好奇, 心理学上称这种特征为“潜兴趣”, 教学时充分利用“潜兴趣”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之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变速机构时, 向同学们介绍驾驶员在驾驶汽车时, 经常用右手拨动右侧的拨杆, 根据路况使汽车行驶速度时快时慢, 有时还要把车向后倒。告诉学生驾驶员拨动拨杆的操作, 是在改变一对齿轮传动比的大小和方向, 从而改变车轮的转速和转向。使学生感到很新奇, 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1.2 以“疑”激趣

疑即疑难, 解决疑难是学生学习的需要, 提出疑难, 让学生去思考, 更是教学的关键环节。在学习棘轮机构时, 可以向学生提问: (1) 我们在骑自行车时, 脚踩自行车踏板向前行驶, 而反转踏板时, 自行车却为什么不会实现倒车? (2) 卷扬机在提升货物之后, 尽管机器已经停止工作, 但货物却为什么不会下降, 而是稳稳地停在空中?一连串的疑问, 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望。

1.3 以“趣”激趣

“趣”, 既可活跃课堂, 又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中注意教学的趣味性, 学生一定沉浸于欢乐之中。槽轮机构是一种常用的间歇运动机构。在电影放映机上的卷片机构, 为了适应人们的视觉暂留现象, 要求影片作间歇运动, 它采用四槽槽轮机构, 当传动轴带动圆销每转过一周, 槽轮相应地转过90°, 因此能使影片的画面作短暂的停留。使学生听了以后兴趣盎然。

2 运用类比, 突破难点, 促进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知识不是孤立的, 教师应善于利用身边的“活材料”这个“媒介”, 通过类比, 启发联想, 以获得由此及彼, 融会贯通的教学结果。在差动螺旋传动的教学中, 我用这样一个实例:“在奔驰的列车车厢内乘坐甲乙两位同学, 设在某一时间间隔内, 火车向前方运动了3m, 而甲同学离开座位向火车前进的反方向运动了2m, 试问在此时间间隔内, 站在地面上的你认为甲乙两同学的位移为多少?方向如何?”经过启发、引导, 大家取得了一致看法。紧接着, 我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我们把丝杆看作是列车, 活动螺母看作是甲同学, 现推导一下差动螺旋传动中活动螺母的位移公式”通过这样类比联想, 激发学生的思维, 有助于有效地掌握知识。

教师在引导学生积极思维, 启发诱导产生联想的过程中, 应科学地选择学生较为熟悉的, 与抽象内容在原理上或形式上较为一致的事例, 是顺利达到预期效果的最重要的前提之一。

3 理论联系实际,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本课程是从生产实践中发展起来, 而又直接为生产实践服务的学科。因此, 它是一门与生产实践紧密联系的课程, 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1 结合生活和生产实际, 理解书本知识

书本知识往往理论性较强, 较为抽象能有机地与日常生活和实际相结合, 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在学习机构和机器的概念时, 学生往往只是死记硬背, 结果只能是一知半解。如能结合日常生活中的例子:自行车是一种机构, 摩托车、电瓶车都是一种机器, 摩托车、电瓶车能实现能量转换, 摩托车能将化学能转变成机械能, 电瓶车能将电能转变成机械能。在学习导杆机构时, 可以结合农村家庭用的手摇抽水机, 来讲解移动导杆机构的工作原理, 利用自卸翻斗车自卸货物原理, 来学习曲柄摇块机构, 利用缝纫机的踏板机构, 来讲解曲柄摇杆机构的死点位置。

3.2 进行现场参观教学

参观教学可以使学生接触实际事物使教学活动和生产实际紧密地联系起来增强学生感性认识, 加深对教材理论知识的理解。在学完曲柄摇杆机构后, 组织学生到实习工厂参观, 认真观察牛头刨床、往复式运输机和插床等设备的工作原理。让学生观察牛头刨床的进给动作, 使学生发现进刀时慢, 退刀时快, 更进一步了解曲柄摇杆机构的急回特性。再如在讲授完凸轮机构、间歇运动机构、离合器、联轴器和制动器之后, 请工人师傅给予现场操作。教师边参观边讲解, 这样就会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了更深的印象。同时参观教学法还能使学生受到爱岗敬业、吃苦耐劳等良好的职业道德教育, 可谓是一举多得。

4 运用肢体语言, 活跃课堂教学气氛, 提升教学效果

传统的教学是把学生看作是被动接受的容器, 其结果会引起学生对教师的排斥, 对教师教学产生一定的逆反心理。多媒体和模型展示教学给学生一种视觉上的直观感, 对学生理解上有很大的帮助, 但下课后, 学生就只能凭回忆去思考了。假如我们加上肢体语言上的教学, 它会永远留在学生的身边。

在讲解渐开线齿廓的3个啮合特性时, 有些学生始终不能理解。教师就可以用自己双手的手指来演示齿轮传动, 学生不仅理解了渐开线齿廓的啮合具有传动的可分离性, 同时也了解了由于中心距的增大, 齿侧出现间隙, 在齿轮反转时易产生冲击。在理解齿廓间存在相对滑动, 教师可将一段事先准备好的薄粉笔绑在手指上, 这样在演示齿轮传动时, 在另一只手的手指上就留下了划痕。可见, 在齿轮传动时, 齿廓间存在相对滑动, 而且会引起齿轮的磨损, 同时学生理解了齿轮传动中顶隙的存在及顶隙的作用。或许这些肢体语言不完全科学, 但在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方面确实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

总之, 如果教师有丰富的专业知识, 能对专业驾轻就熟, 并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 找出差距, 才能探索出适合本校特色的教学方法。

摘要:要提高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效果, 就要采用符合课程特点和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总结教学实践。本人从兴趣教学法、类比教学法、实践教学法及肢体语言教学法等四方面着手提高教学效果, 达到了教得活、学得活、用得上的教学目的。

关键词:兴趣,类比,实践,肢体语言

参考文献

[1] 陈立德.机械设计基础 (第二版) [M].高等教育出版社.

机械设计基础课件范文第3篇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1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6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中文/英文):机械设计基础/ the basics of machinery design 课程类型:学科基础课

课程性质:必修课 适用专业:高分子、无机、印刷、纺织、包装 学时数: 48 其中:实验/上机学时:6

学分数: 3 考核方式:考试 预修课程:高等数学、机械制图、工程材料、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等 教学参考书:初嘉鹏等编.机械设计基础.中国计量出版社.2009

宋育宏等编. 机械设计基础.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2 毛炳秋编.机械设计基础.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开课单位:机械工程与自动化学院 机原机零教研室

课程简介:

本课程是轻化工各专业的一门主干技术基础课。作为高分子、轻化、无机、印刷、纺织、包装等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本课程是介绍常用机构和通用机械零件的基本知识和基本设计方法,培养学生初步具备设计简单机械传动装置能力的技术基础课。内容涉及常用机构的结构、特性以及通用机械零件的工作原理、特点、应用和简单设计计算方法等基本知识和基本设计方法。使学生具备选用、分析基本机构和简单机械传动装置的能力以及运用标准、规范等有关技术资料的能力。

第一章 绪论 (2学时)

教学目的和要求

了解机械设计的一般步骤,掌握有关的基本概念,了解零件的常用材料。 教学重点和难点

机器、机构等有关概念。 教学内容

一、本课程研究的对象和内容

二、机械设计的基本要求和一般步骤

三、机械零件的常用材料及钢的热处理概念

四、机械零件的强度

第二章 平面机构的自由度 (4学时)

教学目的和要求

掌握平面机构运动简图的绘制及机构自由度计算 教学重点和难点

1 平面机构的运动简图;平面机构自由度计算及注意事项。 教学内容

一、运动副及其分类

二、平面机构运动简图

三、平面机构的自由度及其具有确定运动的条件

第三章 平面连杆机构 (4学时)

教学目的和要求

掌握铰链四杆机构的基本形式和特征,了解铰链的类型判定及其演化,掌握四杆机构的设计。 教学重点和难点

曲柄摇杆机构的工作特性:按给定的从动件行程速比系数K图解法设计平面四杆机构的方法。 教学内容

一、铰链四杆机构的应用

二、铰链四杆机构的基本型式和特征

三、铰链四杆机构的演化

四、铰链四杆机构的运动设计

第四章 凸轮机构 (4学时)

教学目的和要求

掌握按给定运动规律绘制盘形凸轮轮廓曲线方法及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 教学重点和难点

盘形凸轮轮廓曲线的绘制。 教学内容

一、凸轮机构的分类和应用

二、从动件的常用运动规律

三、凸轮轮廓的设计

四、设计凸轮机构应注意的问题

五、间歇运动机构和组合机构

第五章 齿轮机构 (4学时)

教学目的和要求

以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的啮合特点、参数计算为主要内容,简介最少齿数。 教学重点和难点

各种齿轮传动的啮合特点、受力分析及标准直齿圆柱齿轮的强度计算。 教学内容

一、齿轮传动的特点和分类

二、齿廓啮合基本定律和齿廓曲线

三、渐开线齿廓

四、渐开线标准直齿圆柱齿轮的基本参数和尺寸

五、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的啮合传动

六、渐开线齿轮的切削原理

七、根切、最少齿数和变位齿轮

八、斜齿圆柱齿轮机构

九、圆锥齿轮机构

十、蜗杆蜗轮机构

第六章 轮系 (4学时)

教学目的和要求

了解轮系传动比计算,减速器结构可进行现场教学。 教学重点和难点

轮系传动比的计算。 教学内容

一、轮系的类型

二、定轴轮系及其传动比

三、周转轮系及其传动比

四、混合轮系及其传动比

五、轮系的应用

第七章 齿轮传动 (4学时)

教学目的和要求

了解轮齿的失效形式,掌握齿轮传动的设计准则,能应用直齿圆柱齿轮传动的强度公式进行强度计算,掌握各种齿轮的受力分析、齿轮的结构等。 教学重点和难点

齿轮的强度设计、受力分析。 教学内容

一、齿轮的失效形式及设计准则

二、齿轮材料和许用应力

三、齿轮传动的精度

四、直齿圆柱齿轮的强度计算

五、直齿圆柱齿轮传动的设计计算

六、斜齿圆柱齿轮传动的强度计算

七、直齿圆锥齿轮传动的强度计算

八、蜗杆传动的强度计算

九、齿轮的结构与润滑

第八章 带传动 (2学时)

3 教学目的和要求

掌握带传动中各力、应力的关系,带的弹性滑动和打滑现象。了解带传动的失效形式及设计准则,掌握带传动的主要参数选择并了解设计步骤。 教学重点和难点

带传动的弹性滑动现象、打滑现象及影响带传动能力的因素、带的应力分布、主要失效形式及设计准则。 教学内容

一、带传动的类型和特点

二、V带和V带轮

三、带传动的工作情况分析

四、V带传动的设计计算

第九章 链传动 (2学时)

教学目的和要求

掌握链传动的特点及多边形效应、了解链传动的主要参数选择。 教学重点和难点

链传动的多边形效应、影响链传动工作平稳性的因素及参数选择。 教学内容

一、链传动的类型和特点

二、链传动和链轮

三、链传动的运动特性和参数选择

四、链传动的设计计算

五、链传动的布置及润滑

第十章 联接 (4学时)

教学目的和要求

掌握螺旋副的受力分析、效率和自锁;了解螺纹联接的基本类型及结构特点;了解螺纹联接的预紧和防松;掌握螺栓联接的强度计算。 教学重点和难点

螺旋副的效率和自锁;紧螺栓的强度计算。 教学内容

一、螺纹的主要参数及类型

二、螺旋副的受力分析、效率和自锁

三、螺纹联接的基本类型和联接件

四、螺纹联接的强度计算

五、螺纹联接的预紧和防松

六、螺旋传动

第十一章 轴 (2学时)

4 教学目的和要求

了解轴的类型、材料;掌握轴的结构设计。 教学重点和难点

掌握轴的强度计算方法 教学内容

一、轴的类型和材料

二、轴的结构设计

三、轴的强度计算

四、轴毂联接

第十二章 轴承 (4学时)

教学目的和要求

了解向心滑动轴承的结构,掌握非液体摩擦滑动轴承的计算,掌握滚动轴承的主要类型、特点和选用及轴承组合结构,了解向心轴承的选择计算。 教学重点和难点

非液体摩擦滑动轴承的计算;滚动轴承的主要类型、特点、代号、选用及组合结构。 教学内容

一、轴承的分类

二、滑动轴承的典型结构

三、非液体摩擦滑动轴承的计算

四、润滑剂和润滑装置

五、滚动轴承的结构、类型、代号和应用

六、滚动轴承的失效形式及选择

七、滚动轴承的组合设计

八、滚动轴承的润滑和密封

第十三章 联轴器和离合器 (2学时)

教学目的和要求

了解刚性联轴器和弹性联轴器的主要类型及特点;了解常见离合器的类型及特点。 教学重点和难点

常见联轴器和离合器的类型与特点。 教学内容

一、联轴器

二、离合器

三、联轴器和离合器的选用

执笔人:胡建忠 审核人:初嘉鹏

5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中文/英文):机械设计基础/ the basics of machinery design 课程类别:自然科学基础课

课程性质:必修课 适用专业:工业工程 学时数: 48 其中:实验/上机学时:6

学分数: 3 考核方式:考试 预修课程:高等数学、机械制图、工程材料、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等 教学参考书:初嘉鹏等编.《机械设计基础》.中国计量出版社.2009

尚久浩编.轻工机械设计基础.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96 喻怀正编.机械设计基础.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开课单位:机械工程与自动化学院 机原机零教研室

课程简介:

本课程是服工专业的一门主要自然科学基础课。作为服工专业的必修课程,本课程主要介绍常用机构和通用机械零件的基本知识和基本设计方法,培养学生初步具备设计简单机械传动装置能力。内容涉及常用机构的结构、特性以及通用机械零件的工作原理、特点、应用和简单设计计算方法等基本知识和基本设计方法。

第一章 绪论 (2学时)

教学目的和要求

了解机械设计的一般步骤,掌握有关的基本概念,了解零件的常用材料。 教学重点和难点

机器、机构等有关概念。 教学内容

一、本课程研究的对象和内容

二、机械设计的基本要求和一般步骤

三、机械零件的常用材料及钢的热处理概念

四、机械零件的强度

第二章 平面机构的自由度 (5学时)

教学目的和要求

掌握平面机构运动简图的绘制及机构自由度计算 教学重点和难点

平面机构的运动简图;平面机构自由度计算及注意事项。 教学内容

一、运动副及其分类

二、平面机构运动简图

三、平面机构的自由度及其具有确定运动的条件

第三章 平面连杆机构 (5学时)

教学目的和要求

掌握铰链四杆机构的基本形式和特征,了解铰链的类型判定及其演化,掌握四杆机构的设计。 教学重点和难点

曲柄摇杆机构的工作特性:按给定的从动件行程速比系数K图解法设计平面四杆机构的方法。 教学内容

一、铰链四杆机构的应用

二、铰链四杆机构的基本型式和特征

三、铰链四杆机构的演化

四、铰链四杆机构的运动设计

第四章 凸轮机构 (4学时)

教学目的和要求

掌握按给定运动规律绘制盘形凸轮轮廓曲线方法及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 教学重点和难点

盘形凸轮轮廓曲线的绘制。 教学内容

一、凸轮机构的分类和应用

二、从动件的常用运动规律

三、凸轮轮廓的设计

四、设计凸轮机构应注意的问题

五、间歇运动机构和组合机构

第五章 齿轮机构 (3学时)

教学目的和要求

以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的啮合特点,简介最少齿数。 教学重点和难点

直齿圆柱齿轮尺寸计算。 教学内容

一、齿轮传动的特点和分类

二、齿廓啮合基本定律和齿廓曲线

三、渐开线齿廓

四、渐开线标准直齿圆柱齿轮的基本参数和尺寸

五、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的啮合传动

六、渐开线齿轮的切削原理

七、根切、最少齿数和变位齿轮

八、斜齿圆柱齿轮机构

九、圆锥齿轮机构

十、蜗杆蜗轮机构

第六章 轮系 (4学时)

教学目的和要求

了解轮系传动比计算,减速器结构可进行现场教学。 教学重点和难点

轮系传动比的计算。 教学内容

一、轮系的类型

二、定轴轮系及其传动比

三、周转轮系及其传动比

四、复合轮系及其传动比

五、轮系的应用

第七章 齿轮传动 (4学时)

教学目的和要求

了解轮齿的失效形式,掌握齿轮传动的设计准则,了解直齿圆柱齿轮传动的强度公式进行强度计算,掌握各种齿轮的受力分析、齿轮的结构等。 教学重点和难点

受力分析。 教学内容

一、齿轮的失效形式及设计准则

二、齿轮材料和许用应力

三、齿轮传动的精度

四、直齿圆柱齿轮的强度计算

五、直齿圆柱齿轮传动的设计计算

六、斜齿圆柱齿轮传动的强度计算

七、直齿圆锥齿轮传动的强度计算

八、蜗杆传动的强度计算

九、齿轮的结构与润滑

第八章 带传动 (2学时)

教学目的和要求

了解带传动中各力、应力的关系,带的弹性滑动和打滑现象。了解带传动的失效形式及设计准则,掌握带传动的主要参数选择并了解设计步骤。

8 教学重点和难点

带传动的弹性滑动现象、打滑现象及影响带传动能力的因素、带的应力分布、主要失效形式及设计准则。 教学内容

一、带传动的类型和特点

二、V带和V带轮

三、带传动的工作情况分析

四、V带传动的设计计算

第九章 链传动 (2学时)

教学目的和要求

了解链传动的特点及多边形效应、了解链传动的主要参数选择。 教学重点和难点

链传动的多边形效应、影响链传动工作平稳性的因素及参数选择。 教学内容

一、链传动的类型和特点

二、链传动和链轮

三、链传动的运动特性和参数选择

四、链传动的设计计算

五、链传动的布置及润滑

第十章 联接 (4学时)

教学目的和要求

了解螺旋副的受力分析、效率和自锁;了解螺纹联接的基本类型及结构特点;了解螺纹联接的预紧和防松;掌握螺栓联接的强度计算。 教学重点和难点

螺旋副的效率和自锁;紧螺栓的强度计算。 教学内容

一、螺纹的主要参数及类型

二、螺旋副的受力分析、效率和自锁

三、螺纹联接的基本类型和联接件

四、螺纹联接的强度计算

五、螺纹联接的预紧和防松

第十一章 轴 (2学时)

教学目的和要求

了解轴的类型、材料、结构设计。 教学重点和难点

9 轴的结构设计 教学内容

一、轴的类型和材料

二、轴的结构设计

三、轴的强度计算

四、轴毂联接

第十二章 轴承 (4学时)

教学目的和要求

了解向心滑动轴承的结构,掌握滚动轴承的主要类型、特点,了解向心轴承的选择计算。 教学重点和难点

滚动轴承的主要类型、特点、代号、选用及组合结构。 教学内容

一、轴承的分类

二、滑动轴承的典型结构

三、非液体摩擦滑动轴承的计算

四、润滑剂和润滑装置

五、滚动轴承的结构、类型、代号和应用

六、滚动轴承的失效形式及选择

七、滚动轴承的组合设计

八、滚动轴承的润滑和密封

第十三章 联轴器和离合器 (1学时)

教学目的和要求

了解刚性联轴器和弹性联轴器的主要类型及特点;了解常见离合器的类型及特点。 教学重点和难点

常见联轴器和离合器的类型与特点。 教学内容

一、联轴器

二、离合器

三、联轴器和离合器的选用

机械设计基础课件范文第4篇

摘要:在对建筑工程项目质量现状的调查设计基础上,分析影响建筑工程项目质量的因素,建立建筑工程项目质量评价的基础指标集,构建建筑工程项目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关键词:建筑工程;指标体系;质量验收

在当前市场经济体制下,建设行政管理部门将一方面通过建立健全的建设法律法规体系来规范和约束责任主体的质量行为,从宏观上把握和加强建筑工程项目质量监管;另一方面通过委托工程项目质量监督机构对建筑工程项目的主要施工环节进行抽查和监督,从微观层次上对建筑工程项目建设的使用安全和环境质量进行控制。

1 质量影响因素分析

通过对影响建筑工程项目质量的要素分析,以国家发改委制定的《国家重大项目稽查要点和工作底稿》中关于工程质量的稽查要点为参考,并结合文献、实地调研及专家访谈所得到信息确定要素的采用程度,依据以下原则构建建筑工程项目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指标集:(1)要素采用原则。首先应考虑采用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中规定的必须履行的要素,其次要考虑采用法规和标准中未列入,但是在项目质量控制实践中通常重视的要素;最后要考虑采用作者认为重要的与建设项目质量形成有关的要素。(2)要素舍弃的原则。应舍弃重要程度较低且难以定量化和统计核算的要素。

2建筑工程项目质量验收指标体系

根据建筑工程项目质量评价验收指标体系的设计结构框架的要求,把上述19个基础指标作为评价指标体系的指标层[3,4],该层指标反映工程项目生命周期内的各种具体质量活动的状况。然后,根据建筑工程项目质量形成的不同阶段,准则层确定为事前(施工前准备)控制、事中(施工过程)控制和事后(竣工验收)控制,评价目标(目标层)确定为建筑工程项目质量控制水平。

为了将上述的建筑工程项目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用于具体建筑工程项目的质量评价工作,就需要选定一种适宜的评价方法,构造数学评价模型。由于建筑工程项目质量评价是一个系统的概念,在作数据分析处理时,涉及的样本往往包含有多个测量指标,较多的指标会带来分析问题的复杂性,虽然在选取建筑工程项目质量评价指标时尽量避免指标之间的相关性,但是这些指标之间仍然会存在着一定程度的相关性,也就是说含在观测数据中的信息在一定程度上有所重叠。

3.结论

依据建筑工程质量及控制基本理论,从建筑工程项目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目标、框架及原则等方面论述了建筑工程项目质量评价的必要性。然后,在对建筑工程项目质量现状的调查设计基础上,分析影响建筑工程项目质量的因素,建立建筑工程项目质量评价的基础指标集,构建建筑工程项目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为建筑工程项目质量评价和控制工作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张亚娜.××建筑工程项目质量控制探讨[D].北京:北京邮电大学,2006

[2] 杰克.吉多.成功的项目管理(第二版).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3] 陈永辉.最新房地产项目全程策划与质量控制管理实务丛书[M].中国知识出版社,2006

[4] 张兴野.建筑业从业人员素质分析.建筑经济,2001

[5] 魏然,管昌生. 建筑企業质量成本管理方法研究[J]. 国外建材科技,2005,25(2):128~130

机械设计基础课件范文第5篇

摘  要 分析当前机械设计基础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探讨机械设计原理实验教学的新模式,为更好地适应学科发展、适应社会需求奠定坚实的基础,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

关键词 高职;机械设计基础;实验教学

高职机械专业机械设计基础是机械专业的重要的专业技术基础课,在机械专业课程的教学任务中明确提出:机械设计基础课程作为一门专业技术基础课程,具有很强的基础性,是与现实操作结合紧密的实践性基础课程[1]。旨在通过该课程的学习来培养学生对理论的应用能力,切实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提高专业应用能力。随着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高等教育专业基础课教学的模式已经到了必须改革的结点,机械设计基础专业实验教学作为应用广泛的教学模式,这种改革更显得至关重要。

机械设计基础作为实践性强、操作性强的学科,实验教学是该学科教育教学体系的重中之重,在教育教学中注入良好的实验教学对有效提升机械专业学生的动手能力、实际分析能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将直接影响学生的发展。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社会对实践性人才的需求加大,作为机械专业的学生,这显得尤为重要。能不能将所学的知识真正应用到实践中,才是机械专业需要探讨的。

1 高职机械设计基础实验教学现状

实验教学是重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实践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的重要过程,是应用性强专业通常所采取的一种通用性的教育教学模式。机械设计基础专业技术课程的终极目标是培养现代化所需要的实践性人才,然而受到传统教育教学模式的影响,我国高职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的教学往往过分重视理论教学,实验环节只是作为辅助手段。这种现象严重制约了高校机械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和发展,不利用今后操作能力的提升。正是这种现象的存在,导致很多高职院校机械专业在资金投入上往往不能有效地向实验器械的购买增加上倾斜,使得高职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的实验设施设备普遍滞后,实验项目仅仅是最基础、最普遍的常识性实验。这种单一性的实验,直接导致学生对机械设计基础专业的理解严重不足。尤其是有些实验虽然是以实验的形式出现,但是仍然具有极强的理论性认知,不能通过过程验证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导致学生兴趣和积极性的不足,失去作为实验教学的意义。如何加入更多的实际动手性操作实验势在必行。

同时,高职学校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的实验设置上过多地将视角放在了教师操作、学生观摩上,学生只能通过视觉感官来体验实验的内容,而不能通过亲身的实验操作来获得更加深刻的体会,导致学生当时明白,但是很快就遗忘,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显著提升。

此外,高职院校对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的评价模式也存在弊端。实验教学环节由于实验实施设备的不足,导致学校在对实验教学进行评价时,只是将实验教学作为考察部分,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对实验的重视,如此一来,学生的能力如何提升?

2 高职机械设计基础实验教学建议

更新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理念  任何体制创新、制度创新都取决于观念的更新[2]。高职机械设计基础课程实验教学体系的改革首要的就是要更新观念,建立适应现代化发展的高等教育教学管理理念,彻底打破传统教育教学模式的影响,建立以实验为导向,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为目标的课程理念,为优化高职院校的竞争力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机械设计基础实验教学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为目的,使学生掌握科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技能,具有创新设计能力及应用现代技术手段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最终实现由知识传授到技能培养,再由技能培养到综合素质提高的全面转变。这是机械设计基础实验教学改革的目标与核心任务。一切以优化高校发展、促进优势学科建设、规范管理为基础,切实将高职机械设计基础学科建设放在重要的位置。

加大投入,优化设施设备  高职机械设计专业实验教学体系的构建作为一个系统的工程,需要大量的物质基础来保障其有效运行。这种投入涵盖了大量的人力资源和物力资源来保障其有效运行。实验室的优化首当其冲,良好的实验室、合理的实验设施设备是保证高职机械设计基础实验教学顺利进行的前提。

建立适合学科发展的实验体系  总体上看,高职机械设计基础专业的实验涵盖以下几种主要的类型:基础性实验、综合性实验、创新性实验以及设计性实验。目前,高职机械设计基础实验过多的注意力放在基础性实验上,如何在实验内容上进一步优化至关重要。适当地加大创新性、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成分,将进一步提高机械设计专业的学科建设,这些才是高职实践性教学所必需的,是培养机械专业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关键。只有这样,才能切实提高高职机械设计专业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首先,在内容上的优化还应以提升学生的设计能力为基础,在实验内容上鼓励学生自主设计。如四杆机构、凸轮机构和齿轮机构等的教学,应不断地鼓励学生自主设计,并自主地查阅资料来根据机械设计基础模拟相关机构的运动规律。不断地自主实践才能真正提升学生的能力,教师充当的角色也应发生变化,切实起到主导的作用。

其次,在实验教学环节上也应进一步优化,建立适应相应实验项目的不同实验分组模式,如轴系结构设计与分析实验是具有较强的分析和综合性的实验,实验目的旨在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分组时切实增加学生的动手机会,分组人数不易过多。而相反在设计性的实验教学中应适当增加小组人数,通过大家的集思广益来拓展思维,优化思维,并通过小组讨论来不断地优化小组设计,提升小组成员的合作意识。

再有,高职机械设计基础实验教学应不断优化实验教学的方式、方法。在教学中不断增加开放式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设计、创新能力,在高职机械设计的实验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自主思考、自主查阅相关资料、自主讨论、自主构思、自主分析。教师在实验组织上更多的应该是通过集体的分析来对学生的创意进行比较,总结学生的经验。

最后,在高职机械设计基础的教学评价机制中,应不断更新机械设计基础评价模式,增加动手环节比重。切实提高实验教学成绩的比重,并将学生自主动手操作能力和设计能力的提升作为评价的重要内容。

加强教师梯队建设  高职机械设计基础专业教师作为教学的管理者和具体的实施者,其能力的高低将直接影响高职机械设计实验课程的效果。因此,我国高职院校应该提高专业实验教师的综合素质,适应现代机械课程建设的高速发展,通过不断的人员培训来提高专业教师的专业素质,适应现代机械高速发展对机械设计专业的高要求。这种梯队建设应重点强化高职机械设计专业师资队伍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鼓励专业教师不断进取,不断更新个人的知识结构,不断加强自身学习,吸取国内外的先进技术,全面提升个人的综合素质,为培养优秀的机械设计专业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3 结论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社会对实践性人才的需求加大。机械设计基础作为实践性强、操作性强的学科,实验教学是该学科教育教学体系的重中之重,在教育教学中注入良好的实验教学对有效提升机械专业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能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将直接影响学生的发展。高职机械设计基础课程应不断优化课程理念,不断加大投入,优化实验课程建设,为课程实验开展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加强师资建设。通过建立多样、实践性强、创新性强的实验,有效激发高职学生的积极性,提升专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竺志超.机械原理教学及内容体系的创新[J].兵工高教研究,2002(3):31-34.

[2]吴蓁蓁.论创新的理论依据[J].厦门理工学院学报,

2004(2).

作者:高鑫,大连航运职业技术学院(116052)。

机械设计基础课件范文第6篇

[摘 要] 课程群资源库建设是课程融合与分解的过程。借鉴CDIO工程教育模式改革的先进经验,以学生能力培养为本位,将培养方案中的6门理论课与4门实践课融合形成机械设计基础能力模块,再将该模块分解成三个课程群,形成两个二级项目和一个三级项目。通过对机械设计基础能力模块三个课程群资源库的建设研究,可使教学内容更新,更切合社会需要,更符合人才培养目标,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

[关 键 词] 能力模块;课程群;资源库建设

传统培养方案制订过程中,课程设置基本沿用的是前苏联模式,注重单一课程的理论性、系统性、完整性,课程与课程之间的衔接不够紧密,每门课程单打独斗,学生学习后不知道该如何应用于实际,借鉴CDIO教育模式,将课程形成课程群,避免出现课程内容之间的重复、课程设计缺乏整体性等问题。

课程群资源库建设是课程融合与分解的过程。通过课程群资源库的建設,可使教学内容更新、更切合社会需要,更符合人才培养目标。为促进课程群资源库建设与教材的有机衔接,应在使用通用优秀教材的同时,着力于资源库建设的本土化。资源库建设的本土化,从课程群建设的高度着眼,可以更有效地整合师资、教学内容、实验资源等,课程群资源库建设的所有成员,围绕资源库建设的总目标吐故纳新,建设效果好、效率高。

一、机械设计基础能力模块课程群设置

机械设计基础能力模块共包含课程10门,其中理论课程6门,实践课程4门。理论课程有:机械制图与CAD(一)、机械制图与CAD(二)、机械设计基础、互换性与技术测量、三维设计基础、工程力学;实践课程有:机械测绘、机械制图训练、项目设计I:工程训练、项目设计II:减速器设计。

机械设计基础能力模块按照对学生能力培养进行分解,分成三个课程群,形成两个二级项目一个三级项目。课程群I包含:机械制图与CAD(一)、机械制图与CAD(二)、三维设计基础、机械测绘、机械制图训练五门课程形成一个二级项目;课程群II包含机械设计基础、互换性与技术测量、项目设计II:减速器设计三门课程形成一个二级项目;课程群III包含工程力学、项目设计I:工程训练两门课程形成一个三级项目。

课程群I主要培养学生识、读、画工程图能力,计算机设计零部件能力,现场测绘并草绘零部件图纸的能力;课程群II主要培养学生对常用机构及通用零件的工作原理、使用场合、设计计算、选型等方面的能力,对常用零件进行公差与配合选用、用通用量具和专用量具检验零件合格性等方面的能力;课程群III主要培养学生在静力学和材料力学方面,具备力学理论基础知识及计算等能力。

二、课程群教学资源库建设内容

课程群I以减速器和齿轮泵为项目建立教学资源库。资源库内容包括:非标件工程图、标准件明细表、装配图、单个零件三维图、整机装配三维图、爆炸图、机构运动仿真视频。

课程群II以连杆机构、齿轮机构、凸轮机构为项目建立教学资源库。资源库内容包括:机构工作原理动画演示、机构设计过程、机构搭接视频、通用零件互换与检测过程。

课程群III以结构大赛中的“糊凳子”为项目建立教学资源库。资源库内容包括:结构设计、受力分析、有限元仿真、结构修改。

三、具体实施方式

以课程群I:减速器和齿轮泵为项目建立教学资源库进行说明。以减速器和齿轮泵为该课程群的顶层设计,属于CDIO教学模式中的二级项目,资源库有非标工程图、标准件明细表、总装工程图三个一级目录,一级目录中分若干项,每项对应有一个子目录三维库,课程群每门课程进行能力分解后对应于资源库中的具体内容,如下图所示。

例如:机械制图与CAD(一)课程主要培养学生识读和绘制零件图的能力,对应于资源库中非标件工程图知识点;机械测绘课程主要培养学生对现有设备进行改进、修复、复制的能力,对应于资源库中非标件工程图识读、绘制,查手册绘制标准件明细表,正确拆卸、安装零件形成装配体知识点。

机械设计基础能力模块课程群的设置,是借鉴CDIO工程教育模式,并结合项目导向思路制定而成,制定过程中,将单门课程知识点与学生能力培养详细分解,形成课程模块与能力矩阵的有机结合,使得课程与能力互相支撑。课程群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在一定程度上,可避免课程间内容的重复出现;可使部分理性认识转化为感性认识,学生更感兴趣;可实现资源共享,为学生课后学习提供便利;可缓解目前高校教材更新缓慢、内容落后、建设周期长等矛盾。

参考文献:

于大国.机械制造工艺学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探索[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7(4):481-485.

上一篇:怎么写创业计划书范文下一篇:精美小文章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