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美术论文范文

2023-09-16

中学美术论文范文第1篇

摘 要:与当今社会的发展速度相适应,每个社会人也需要具备迅速获取和识别信息的能力,而无论是在何时何地都少不了大量的图像信息的出现,这就要求人们具备准确识别和解读图像的能力。美术学科有其独特的视觉形象特征,抓住美术学科的特性,使美术学科在培养每个人的视觉识别能力上起到应有的作用,国家和地方教育系统在这方面切实做出了努力,但是在信息迅猛发展的时代,我们所做的远远未及变化来得快,我们还应跟上时代的步伐,抓住机遇迎接挑战。

关键词:美术课程;美术教育;视觉形象;视觉识别;美术素养

当今是一个充斥着图像符号的时代,走在大街小巷,从工作到生活中无时无刻都避免不了一些视觉图像的影响,而且在新时代作为一个完整的社会人,这种视觉识别能力也是一个人必须具备的生存技能,在美术教育中也无时不贯穿这种通过审美经验的获得以提升视觉信息获得的能力,在全球信息社会飞速发展的大环境下,在建设社会主义国家对全面发展的人的要求下,对视觉图像的迅速获取和领悟能力显得尤为重要,这需要通过一定的审美经验的积累才能够达到,而学校美术教育是审美经验获得的主要来源,在我国无论是义务教育还是高等教育阶段都贯穿有一定的审美教育,尤其在义务教育阶段更是将美术课程定为必修课程,从这点可以看出国家对国民审美教育的重视程度。

一、学校美术课程设置

学校美术课程在设置上,也在尽量符合这种视觉形象解读能力的要求,不一定每个学生都能够达到很高的艺术水准,可以说这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学习过程,通过对审美经验的获得达到美术的育人作用。对视觉醒形象的敏锐解读和识别能力是在美术本体的基础上生发出来的,一个人在没有对美术本体知识有所了解的情况下,是很难迅速识别图像所要表达的内容的,这对美术学校美术课程的设置以及教师的教学质量和教材等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美术课程并不是融所有艺术形式于一体的大杂烩,而是通过提取和精炼之后有一定的教育目的和可操作性意义的课程,教学的内容也应该是便于受教育群体理解和吸收的,但不流于低俗,而是具有一定文化层次和涵养的内容。

美术教师是课程实施中的重要一环,要具有很强的视觉识别能力,不仅要求美术教师具有扎实的美术专业功底,而且也要求美术教师具有很强的综合能力,美术教师不再是以前那种只教授美术知识和技能那样简单了,对美术教师的要求应该有一个明确的定位,美术教师与艺术家本质不同,因此培养美术教师的教育与培养艺术家的教育也有区别。师范美术教育主要培养中小学美术教师,而中小学美术教师的目的不是培养艺术家,而是提高每个学生的艺术素养,这就给师范专业的毕业生和非师范专业的毕业生提出了不同的要求[1]。为什么说一个优秀的艺术家并不一定是一个好的老师呢?首先应该严肃看待教师这个职业,自古我国就有许多类似于传授技能的师徒制的学校,在课堂中教师只要让学生记住他所掌握的某项技能,或者记住书本上的条条框框的知识就算是完成任务了,而学生各方面能力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开发,学生习惯了“知识与技能”的传授模式,但知识与技能不等于“素养和能力”,这是一个“授之以鱼”还是“授之以渔”的问题,艺术家可能拥有很高的艺术技能,但在方法上未必行得通,即便有再高的技艺,如果没有达成一定的教育目的,没有促使学生能力得到发展,那也是低效的。

二、“道”与“器”

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这可以比作美术教育的内部关系。美术本身比之于器,教育功效比之于道。离“道”谈“器”则盲,境界不高,生发不远;离“器”言“道”则玄,空虚飘忽,缺乏基础。所以,美术教育不能拘于美术自身的目的,否则,其作为教育学科的地位便大可怀疑,但美术教育的教育功效又不能不在美术的基础上生发,否则根基动摇[2]。在视觉时代大量的文化信息与图像相结合,单纯靠美术技艺而不对美术中所渗透的文化、社会、心里等层次做以更深的理解是远远不够的,在美术教育中美术欣赏也是重要的一环,美术作品中往往包含有前人的审美经验、民族传统文化和时代特色,欣赏优秀的美术作品可以提取很多文化层面的东西,在积累审美经验的同时情操得到了升华。基于提高审美素养的美术教育有别于专业的美术培训,前者倾向于将审美的能力作为一个完整的社会人所具备生活必不可少的素养,并不要求具有很高的专业水准,而后者则是要求受教者能够具有相当高的专业创作的能力,在实施美术教育的过程中老师应该敏锐地把握这一点,切莫将作为素质能力提升的美术教育看作是培养专业人才的美术教育。

三、美术素养的培养

美术素养的提升并不像是一些应用性的知识那样学了就能立竿见影,这些能力和习惯可能并不为大多数人所看重和理解,但正是这些细微的环节在起作用,人们可能在潜意识中并未意识到这些改变,现在社会越来越重视对人的创新能力的开发,美术课程的设置在内容安排和结构设置上要尽量多地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如开发校本课程,结合地方特色开设的美术课程更具地方特色,且学生易于接受,容易引发学生的兴趣,笔者在走访沿海地区某中学时,看到这个学校以小幅漆画作为办学特色,并且将这门课程开设得有声有色,以绘画带动学生学习兴趣,学生在绘画过程中不仅掌握了漆画这门艺术,而且丰富了各方面的知识,在漆画的图案中有很多是花卉、动物、人物等,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得到了很好的提升,同时在绘制漆画的过程中许多环节需要他们合力协作才能完成,这也锻炼了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漆画制作完成后会有一些剩余的废料,老师提倡将这些废料通过一定的方式处理之后制作成下次可再次利用的材料,这也是一种很好的环保意识,在学校里的走廊、展厅里随处可见学生们的作品,他们在用自己的努力成果美化校园,学生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成员,学校不正是师生共同协作努力的场所吗?学生在这种浓烈的文化氛围的熏陶下学习主动性增强,各方面成绩又怎么会差呢?因此学校的课程设置也可看作是一个学习生态,只有在各个科目和谐发展的情况下,才能使学生身心得到更好的发展,并且也只有这样的教育才是可持续发展的教育,许多抓应试教育的学校,举全校所有物力、人力、财力在考试科目上,学生知识没有掌握很好,反而开始厌学,走进了应试教育的“死胡同”。

四、美术学科的特性

作为一个独立的学科体系,美术有其独特的思维方式,美术学科以其独特的视觉形象表达作为其根本属性,显示出了美术学科的独特魅力,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 (2011年版)在性质表述上增加了美术课程“以对视觉形象感知、理解和创造为特征”这样的表述,应该说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美术课程的唯一性,因为这一表述似乎不能适用于其他学科课程[3]。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教育界越来越重视对核心素养的培养,视觉形象作为美术的重要的核心素养之一,应该在美术课程中时刻贯穿,对于各个年龄段的学生其接受能力是有限的,视觉形象实际上由一个或多个个体形象及其不同的组合方式呈现。它具有边界,边界是由轮 廓、色差、质差等呈现的,并显示为二维、三维乃至四维形式。视觉形象除了形式本身之外,还包含社会的、文化的、心理的多种意涵[3]。要让学生对这样一个负责的识别系统在段时间内掌握是很难的,因此在教学中授课老师应该时刻注意各个阶段孩子的身心发展特点,运用适合个阶段学生的教学方法,在学生原有认知基础之上提供适当的“支架”式的帮助,当学生自己有能力解决问题的时候老师就要慢慢减少对他们的帮助,待学生有能力进行下一个阶段的学习再提供更深层次的内容,这样长期下来也能培养学生自我建构知识和学习的能力的培养,在笔者实习的时候曾经有一次班里办黑板报,班里的男生看似一个个调皮捣蛋,但是做起事来很认真,班里最调皮的男生被班主任老师委任负责板报,他来找我帮他找材料,之后笔者搜了一些材料给他,很快便组织了一伙人开工了,笔者正在为这个板报犯愁,因为笔者是他们的名义上的副班主任,笔者总该为他们做点什么吧,但是笔者从来都没有办过黑板报,没有信心在黑板上画画,字也写的不好,并且还有很多别的事要忙,过了不到半天笔者再去看的时候板报已经办的有模有样了,对笔者来说真的是一个大大的惊喜,笔者真的小看他们的创造力了,他们把笔者给的资料自己改变了一下,创造出了新的图案,班里有写字写的非常漂亮的学生,最后有几位同学意犹未绝的还在继续装饰着黑板,看得出来,其实孩子们都是很喜欢美化做这件事情的,他们对于美的事物有自己的理解,而且很善于创造,他们在成长着,需要老师给予更多的帮助和关爱,我真的理解了为什么说老师是园丁,因为孩子们真的就是一个个小苗苗,需要去用心去呵护,他们就是未来的参天大树,看到祖国的下一代正在茁壮成长,笔者真的很欣慰,就像看到了阳光下的树苗正在枝繁叶茂、欣欣向荣。因此美术课程在设置和试试环节都要紧紧围绕孩子们的学习特点和学习兴趣去开展,而且要始终贯穿终身教育的理念,使他们学会学习,养成勤动脑、勤动手的习惯,在现今这个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变化的时代,只有养成不断自我更新的习惯才能不至落后。

在新时代美术老师只有响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明确美术要为培养新时代所需人才的目的,深刻理解美术的特性,以提升每个人的综合素养为出发点,切实做好美术课程各个环节的实施,将美术的视觉识别能力做为美术的核心素养,在学校美术课程中一以贯之,在现今这个高速发展的社会只有拥有了很好的信息获取能力才能紧跟时代步伐,使教师在新时代紧握机遇,视觉识别已然是这个时代的一大重要特征,美术课程在培养每个人的视觉识别能力上义不容辞,建设新时代的学校美术课程还需要教育工作者做出更多的努力。

参考文献:

[1] 潘耀昌.中国艺术教育大系美术卷-中国近现代美术教育史[M].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2.

[2] 尹少淳.追寻“器”“道”相合的美术教育[J].江苏教育中学教学.学教育.苏派名师2015(3).

[3] 尹少淳.美术课程的性质与特征[J].课程·教材·教法,2015(5).

[责任编辑:艾涓]

中学美术论文范文第2篇

【摘要】随着世界各国之间的合作与竞争越来越密切,如何提升我国的文化软实力已经成为增强我国综合国力的重要举措。在当今时代,外来文化对我国社会人们的生产生活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中国的传统文化受到了一定的冲击。中学美术教育作为对传统文化继承与发展的重要途径,对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在本文中,简要介绍了当下中学美术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基于此提出了相应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传统文化;中学美术;教学策略

1中学美术教育存在的问题

首先,受应试教育的影响,部分中学在美术课堂上出现“重技轻艺”的现象,一些教师、学生更加注重的是分数是否提高、美术教育对升学是否有影响。部分教师只是简单介绍或者让学生欣赏美术作品,而不深入讲解作品背后的情感和寓意,部分学生也不愿意多思考作品的言外之意,忽视了对自身美术素养和审美能力的提升。其次,传统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外来文化的冲击,部分中学的美术教育内容、形式也逐渐西化,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对中国传统绘画等内容的掌握。再次,部分中学的美术教育形式过于单调,部分教师依赖教室、书本以及PPT开展教学活动,没有采用能够促使学生体会美、创造美的教学形式。最后,虽然中国传统文化已经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但是一些教师对于中国传统文化融入中学美术教育的重视程度相对不足,引用的美术作品中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体现得也较少。

2中国传统文化融入中学美术教育的可行性

2.1中国传统文化具有独特优势

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拥有悠久的历史,蕴含着独具魅力的文化。可以说,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多年历史的沉淀,其滋养着中国人的精神世界,具有包容性、民族性以及博大精深的特点。因此,中国传统文化能以包容的姿态融入中学美术教育,其自身的民族性能够丰富中学美术教育的形式,如传统剪纸、皮影等。此外,中国传统文化可以丰富中学美术教育的底蕴和内涵,避免中学美术教育成为无源之水。

2.2中学美术教育与中国传统文化密不可分

中学美术教育与中国传统文化有着紧密的联系,其往往需要通过载体予以展现,而美术教育就是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必不可少的载体。通过美术教育,中国传统文化可以得到广泛的传播与积极的传承。中国传统文化是美术教育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也是中学美术教育的根基,并能不断为中学美术教育提供丰富的养分。因此,二者是互不可分的,离开了中学美术教育,中国传统文化就少了一条有效的传承途径;离开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学美术教育就失去了养分,也失去了存在的根基。

3中国传统文化融入中学美术教育的路径

3.1从教育主体——教师出发

教师首先要更新教育观念,树立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中学美术教育的意识。“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美术教师的思想认识不能只停留在美术教育就是培养学生的技能的教育层面,其还应该包括对学生艺术素养的培养,如审美能力、创新能力等。教师要明确中学美术教育是“技”“艺”并存的教育,自觉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中学美术教育。其次,教师要想更好地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中学美术教育,就要有终身学习的能力,有意识地学习中国传统文化、传统技艺知识,如皮影、扎染等,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和综合能力。最后,教师应该以身作则,在课前积极准备课件,在课堂上主动宣传中国传统文化,主动挑选合适的中国传统文化作为讲授内容,有意识地利用中国传统文化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

3.2从教育内容出发

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中学美术教育,其中教育内容的选择至关重要。首先,教师可以选择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教育内容,如剪纸、皮影等,改变以往单一的“本本式”教育内容。其次,教师可以选择具有当地特色的传统文化作为教育内容,以南京为例,可以选择秦淮花灯、葫芦画等具有南京特色的传统事物,从学生周边的生活入手发现课堂教学内容,让学生切身感受到艺术是源于生活的。最后,在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中学美术教育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选择适合中学生成长的教育内容。与小学生不同,针对中学生的美术教育内容可以选择较复杂、难度更大的传统文化形式,以此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3从教育展开方式出发

在將中国传统文化融入中学美术教育的过程中,教师首先要重视对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中国已经进入信息化时代,教师要能够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推动中国传统文化更好地融入中学美术教育。传统与现代不一定就是矛盾、对立的,其也可以是相融共通的。因此,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3D打印技术等,以多种形式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其次,教师可以利用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推动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学美术教育的融合,增强学生的参与感、获得感。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中学美术的教学过程中融入中国传统文化是教学改革中的重要一环,也是美术教育自我发展与发展的必经之路。中学美术教师要深刻认识到当下美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基于此改进日常的教学策略,总结经验,在不断地实践过程中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顾莹.传播中国文化与中国民族民间艺术的纽带——以中学美术教育为例[J].美术教育研究,2016(13):148-149.

[2]肖振萍,彭辉华.美术教育中民族文化缺失因素与传承对策研究——以大理中学为例[J].艺术教育,2013(02):42.

[3]汤顺鑫.闽南红砖厝元素在中学美术教育中的传承研究——以燕尾脊为例[J].美术教育研究,2019(14):108-109.

作者单位:华中师范大学

中学美术论文范文第3篇

美术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大力提倡和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了美术教育在提高与完善人的素质方面的独特作用。大力弘扬和推广素质教育,促使人们真正意识到美术教育在健全人的个性、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等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美术教师是美术教育的主要引导者,其美术素养的高低直接影响着美术教育的质量,学生美术素养的培养已成为共识。但在经济欠发达地区,由于各种原因,不仅很难招聘到高素质的美术教师,就是原有的一些有经验的美术教师也很难留下来,因此,美术师资的素质是长期困扰这些地区美术教育发展的一个突出问题。

云浮市是位于广东西部山区的一个地级市,地理位置相对偏远,全境60%被山脉覆盖,多山、多丘陵是云浮地貌的主要特征。自然条件制约了当地经济发展,再加上云浮1994年才从肇庆地区调整出来升格为独立地级市,建市至今仅有26年。建市时间短,导致经济发展起步也较晚,2018年全市GDP只有849亿元,2019年GDP也仅为922亿元,是广东省属下的21个地级市中唯一一个GDP未超越1000亿元的地级城市。本研究以云浮市为例,对所辖云城区、云安区、新兴县、郁南县及代管的罗定市的部分小学美术教师的美术素养以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两种方式展开调查研究,在分析研究结果的基础上提出建议,以期为提高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小学美术教师的美术素养提供建议。

一、美术核心素养及其内涵

美术素养是美术教师胜任和匹配美术教育教学所体现出来的能力和品质。在素质教育改革的进程中,人们开始寻求更现实、更精准的理论实质,于是挖掘出了“核心素养”这一新概念,在此基础上,我国学者又延伸出了“专业核心素养”。以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尹少淳为首的专家组根据实情总结出适合当前我国美术学科领域的五大核心素养,即图像识读、美术表现、审美判断、创意实践、文化理解。这一理论的提出,为我国的美术教育指明了发展方向,将美术教育推上了一个新高度。

新的教学目标的提出对教师的素质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要培养学生的美术核心素养,教师相应的素养是关键。因此,本研究围绕美术教师的五大核心素养展开调查研究和思考。

二、经济欠发达地区小学美术教师美术素养概况

调查结果显示,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小學美术教育的师资普遍表现出师资缺乏和素质偏低的现状,即受过专业美术教育训练的专职美术教师所占比例较少,特别是在农村学校,大都是由其他任课教师兼职,而且兼职美术教师的美术素养参差不齐,总体状况欠佳。

(一)图像识读能力

图像识读指对美术作品、图形、影像及其他视觉符号的观看、识别和解读,既包括专业的艺术图像识读,也包括生活中图像的识读,是人们在生活、学习和工作中不可缺少的素养之一,是公民美术素养社会性的重要表现。

调查结果显示,受过专业美术教育的教师一般能用多种方式整体感受图像,感受图像的外在形式特征以及内在涵义,对一切视觉形象能进行正确辨识和解读。而没有受过专业美术教育的教师基本上不能以联系、比较的方法进行观看,不能抓住图像中的造型方式、色彩关系、材质种类、肌理效果和空间深度等,也无法从维度方向、材料选择、技法难度、风格特征及发展脉络等方面分辩图像的类別。

(二)美术表现能力

美术表现指运用传统与现代媒材、技术和美术语言创造视觉形象。是否具有相关美术表现的能力,是美术创作成功与否的重要前提,而且美术创作不仅包括专业的艺术创作,也包括生活和工作中的设计制作。

在访谈调查中,很多教师提到,学校环境创设、其他学科课堂上的简笔画造型、直观形象的教具的制作和多媒体课件的制作,都跟美术表现能力有着很大的联系。但没有接受过专业美术培训的教师由于空间意识和造型意识不强,不能很好地驾驭传统与现代媒材和技术来创造视觉形象,表达自己的意图和思想;而接受过专业美术训练的教师就能联系现实生活,结合自己所教的其他学科,用美术的语言和表现力,解决创作与设计、工作与生活中的问题。

(三)审美判断能力

审美判断指对美术作品和现实中的审美对象进行感知、评价、判断与表达。调查结果显示,没有受过专业美术教育的教师在鉴赏美术作品和现实生活中的审美对象时,往往依靠直觉进行判断,缺少全面客观的判断能力,很难对自然、生活和艺术中的审美对象进行全方位的感知、描述,也很难对事物进行专业的分析、评价和判断;而受过专业美术教育的教师能对美术作品和现实生活中的美好事物进行感受、分析、理解与判断,并能借助绘画、雕塑、设计等美术形式创造作品、装饰生活和美化环境,能感知和认识图像中美的基本规律和形式法则,演化成基本的能力品质,表现出一定的审美情趣。

(四)创意实践能力

创意实践指在美术活动中的创新意识、创意思维和创造方法。美术不是与生俱来的能力,它是通过人们不断地学习和练习得到的。正所谓“术业有专攻”,没有受过专业美术教育的人很难自发地、系统地运用好美术的方式方法展开想象,构思与创作一幅美术作品。美术创作是—个从审美认识到审美表现,从艺术构思到艺术传达的过程,所以具有创意实践素养的人能以丰富的生活感受为起点,先经过心理上的创造思维,进而到形象或形式的创造过程,最后体现为物化形态的美术作品。

(五)文化理解能力

文化理解指从文化的角度观察和理解美术作品、美术现象和观念。没有受过专业训练的人往往很难在不同文化背景下领悟作品的文化内涵。比如:在进行欣赏教学时,不可避免地会向学生展示裸体作品,在调查问卷中回答“给学生欣赏时,您会有意避开裸体画”这一问题时,有75.25%的非美术教育专业毕业的教师选择“比较符合”和“非常符合”。对于一些社会敏感的问题,他们也表现出附和、不予理睬的态度。

具有文化理解素养的人能够充分意识到社会文化具有多样性的特质,能够养成从各个维度分析和理解美术流派、美术风格和作品的习惯,懂得美术与文化的关系;能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美术内涵及其独特艺术魅力,形成文化自我的认同感。而不具备文化素养的人则对不同时期、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人们创造的美术作品缺乏认识与理解,不会欣赏外国优秀的美术作品的精华实质,也就不会对某个艺术家、设计师和手工艺者及其创造的成果给予一个客观的评价。

三、提高教师的美术素养对经济欠发达地区基础教育的意义

目前在我国,客观条件导致在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小学教育在很长时间内是无法做到一人专任一门学科的。以云浮市目前的情况为例,即使是在一些县级城市小学,也存在一名教师主教一门学科并兼教几门所谓“副科”的情况,更别说在乡村小学了。调查发现,在一些比较偏远的地区,几个教师教一校甚至一人教一校的情况都并不鲜见,所以,在这些地区,“一个教师必须能胜任多门学科的教学工作”将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成为客观需要。这就要求这些地区的教师必须具备“复合型”的知识能力和素养,这其中当然也包括美术知识和素养。

必要的美术知识和素养可以让教师在专职美术教师稀缺的情况下兼任美术课程,扎实的美术知识和素养还能让他们在其他课程的授课中更形象、生动,手段更丰富多彩,而且还能让他们在一些校际的文体活动为学校增光添彩的同时增加自信和成就感。因此,提高经济欠发达地区小学美术教师的美术素养势在必行。

四、提高经济欠发达地区小学美术教师美术素养的思考

如上所述,美术教师的美术素养不仅满足自身的需要,也是培养学生美术素养的关键所在,在经济欠发达地区教育资源不丰富、师资力量相对薄弱的情况下,提高美术教师的美术素养对提高义务教育阶段艺术教育的整体教育质量显得尤为重要。针对经济欠发达地区的美术师资现状,开展具有可行性、实操性的小学美术师资的继续教育培训是提高现有美术教师美术素养行之有效的方法。

(一)培训目标

1.相关的理论知识

(1)基本的美术理论知识

基本的美术理论知识是美术教师进行美术教学的本体专业知识,是美术教师的知识结构中最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比如说造型模块融入了比例、结构、透视、明暗、对比、调子、冷暖、情感、笔墨、写实、写意、意境等知识的认知与把握;而设计模块又可以分解成构成、立体、材料、工艺、质理、变化、统一、对称、调和、节奏、韵律等知识的接受与传达;欣赏模块则反映不同时期不同地域不同代表人物的流派与风格等知识的审美与判断。因此,美术教师不仅要掌握这些基本的理论,而且还要把这些理论知识内化为自己的能力,这样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学习和领悟。

(2)儿童美术发展的理论知识

美术教师要想上好美术课,不仅需要基本的美术理论知识,还必须了解一些儿童美术的阶段理论知识。按照美国美术教育家罗恩菲尔德的儿童美术阶段理论,小学低年级儿童的美术阶段处于图式期,中、高年级儿童的美术阶段处于写实萌芽期。因此,只有了解了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才能尊重不同心理现象的发展阶段,引起儿童绘画的兴趣,激发学习的动机。

(3)相关的科学文化知识

文化理解能力要求从不同的文化背景去领悟作品的文化内涵,因此除了美术专业基本理论知识外,美术教师还应该广泛涉猎一些相关学科的知识,如中外美术史、美术评论、美术鉴赏、摄影、建筑、工艺等。此外,还需要了解一些看起来与美术并不相关的学科的知识,比如文学、音乐、数学、自然科学等,这些学科能帮助学生从多角度观察和理解美术作品和美术现象,极大地提高学生美术专业素养。

2.能力品质演化成学科核心素养

能力品质是美术教师职业技能的核心,是美术教师区别于其他学科教师最显著的职业技能要求,通过这些技能的获取,可以解决教学与生活中的一般能力品质,同时汇成一种无形的力量感染学生。比如通过造型课程的训练,可以形成和提升观察、分析、理解、比较、表现、整体与创作;通过设计课程的学习,可以达成装饰、美化、应用、创意、严谨的生活态度;通过欣赏课程的学习,可以形成理解、审美、判断、认同心理品质。

3.教师必备的美术教学技能

美术教师不仅要自己会画,画得好,而且还要教学生画,因此,必要的小学美术学科教学技能也是必不可少的。美术教师要能根据小学美术课程标准及相关要求,设计出符合美术教育新课标基本要求的美術教学方案,组织好课堂教学,调动好学生的兴趣,同时美术教学还要具备一定的说课、讲课、评课能力。

(二)课程设置体现美术核心素养

在职教师的继续教育水平提升就其本身来说具有特殊性,必须是一种短期、快速、高效、全面的再学习,要适应当前实际需求。因而在培训的课程设置上应重新梳理并进行功能整合,改阶段性为模块化,例如:将美术的基础课程素描与色彩以及中国画组合成造型模块,集中解决造型问题;将手工、图案以及现代辅助设计工具的计算机统一为设计模块,着重在生活实用上的创意实践问题;欣赏模块是在此前的两者基础上进行拓展,从更高的层面与角度来定位美术学科的整体问题。各模块各有侧重地反映了美术学科核心素养,但又互相渗透融合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形成美术学科特有的能力品质,有助于其他学科的再学习与利用。欠发达地区小学美术教师水平提升的课程体系如表1所示。

(三)培训形式和方法

依据现有教师的实际情况,可采取全脱产培训与半脱产培训相结合,集中办班导师指导与个人自学相结合;也可利用假期和双休日集中短期培训与网络空中美术课堂的长期开放式课程形式相结合。考虑到美术是一门实操性很强的课,教学可以采取讲解与练习相结合,讨论为辅;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创作为辅;指导与自学相结合,讲座为辅的方法。当然,除进行必要的继续教育培训以外,要想提升美术教师的专业素养还可以利用以下途径:

1.参观省市级大型的展览活动

通过参观展览,不仅可以拓宽教师视野,还可以帮助教师及时获取美术专业相关学术动态与信息,及时把握国内外美术前沿信息,加强教师对美的判断。

2.让教师“走出去”

通过“走出去”,开展学校之间、县市之间、省市之间的美术考察与观摩,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3.把专家学者“请进来”

专家学者走进学校,对教师进行面对面、手把手和有针对性的扶持。

4.定期开展师生美术作品竞赛

举办各种活动,可以激发教师的美术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尹少淳.从核心素养到美术学科核心素养——中国基础教育美术课程的大变轨[J].美术观察,2017(4):5-7.

[2]洪少丹.中小学美术师资素质现状与继续教育对策[J].广东教育学院学报,2000(5):134-138.

[3]汪安康.农村中学美术师资建设新探[J].教学研究,2006(3):266-268.

[4]赵天培.“合格+特长”—“全科型”乡村美术教师素养培养目标定位——以楚雄师范学院为例[J].美与时代:中,2019(5):117-118.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8年广东高校省级重点平台和重点科研项目——特色创新类项目(教育科研)(纳入广东省教育科研“十三五”规划课题管理)《“新师范”建设背景下农村小学全科教师美术素养的职前培养研究》阶段性成果(课题批准号:2018GXJK385)。]

责任编辑 陈春阳

中学美术论文范文第4篇

摘 要:在美术课的教学过程中通过运用设计的手段,利用美术语言,让学生充分体会“化腐朽为神奇与天同创”,这是根艺教学的总体思路。

关键词:根雕艺术;课堂教学;实践

根据注重美术课程与学生生活经验紧密关联的教学思想,笔者对《根雕艺术在初中美术教学中有效运用》这一课题进行了一些教学上的探索,把美术教学与根雕艺术有机地结合起来,获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指导思想

我校地处偏远林区,巧妙利用林区特有资源动手雕刻可能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于是,我们挖掘并分析了这些丰富的资源,结合我校实际,从创建我校特色出发,以探究型课程为突破口,根据林区学生的兴趣和年龄特点,我们确定了这一课题,把设计和制作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了美术设计和动手做相结合的教学形式。

二、前提条件和准备

1.在初中的课程安排中美术每周一节,但对完成根雕这样的作业显然是不够的。学生对根雕的方法可以说是从未接触过,所以在研究过程中,课题组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了分阶段实验。第一阶段培养学生的美术兴趣和观察能力,利用课堂或课余时间组织学生观看、参加各类画展,根艺作品展,让学生感受不同的创意、培养欣赏意识、激发学生兴趣。第二阶段培养学生的造型基础,为今后自由创作奠定基础。第三阶段培养学生的根艺基础。利用多媒体欣赏各类根艺作品,认识不同根艺作品的特点。第四阶段培养学生自主创作的能力。(1)欣赏各类范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激发学生创作激情。(2)欣赏分析各类根艺作品创意,进行各类想象训练,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3)给学生一片自由的空间,让学生利用山上捡的树根或自己家种的植物根,进行自由创作,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创造,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

2.在学习根雕时,学生已经学过一些简单的设计,如平面设计等,同时还学过浮雕、版画等,这些虽说有些联系,但也存在很多差异。因为根雕是以树根(包括树身、树瘤、植物根等)的自生形态及畸变形态为艺术创作对象,通过构思立意、艺术加工及工艺处理,创作出人物、动物、风景、日常用品、器物等艺术形象作品。根雕艺术是发现自然美而又显示创造性加工的造型艺术,所谓“三分人工,七分天成”,就是说在根雕创作中,大部分应利用根材的天然形态表现艺术形象,少部分进行人工处理修饰,因此,这就需要学生动脑筋、发挥丰富的想象创造力。

3.教学的时间应选在每年5月下旬至10月间,因为林区寒冷,这几个月泥土解冻,是采集寻找树根的最佳时间。

三、课堂教学的分析与改进

一堂课最能引起学生兴趣和动手做的有两个时段,一是看完录像和教师示范、介绍了根雕方法后,学生很想一试身手,体会一下雕刻是怎样的感觉。二是教师讲授完毕,学生拿到树根时,他们的兴奋程度是可以理解的。如果抓住这两个时段,正确地引导学生,相信这堂课会非常成功。一般来说,第一个时段教师都能掌握,利用学生在录像中看到的一些感性的东西,通过分析、讨论,让学生把感性的东西转化为理性的知识。第二个时段是否能被利用是这堂课的关键。首先,学生平时在家很少接触到,就算家中有,也只是用来做烧柴,学生根本想不到小小的树根会变成艺术品。其次,一节课下来,课上讲到的雕刻方法总算可以在手中的树根上一显身手了,刚看完录像时的兴趣被激发出来了。在这种情况下教师上课的内容(雕刻前观察的树根象形、雕刻时进刀的位置、雕刻的深度、位置等)往往会被忽略,这时完成的作业50%是有问题的。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是充分利用学生的兴奋点,改进教学过程,补充完成美术设计的内容。学生在完成根雕的同时,观察树根的结构,猜想它像什么。如此边雕边想,把课堂教学的重点,雕刻的要点,都在脑中思考,复习了一遍。然后进行雕刻的时候就不会过分冲动,教学的效果就有了明显提高。

四、教学成果

1.理论成果:改变传统的重临摹,重技能训练的陈旧模式为重兴趣、重感悟、重创造的新型教学方法,强调学生自主学习。探索形成了操作性较强的“观察——想象——联想——创作”四步教学法,对初中美术教学有借鉴作用。

2.探索总结出根雕教学中的双向式学法指导。一方面是引导学生根据现有材料的肌理考虑创作(正向);另一方面引导学生概括已有的创作构思或主题寻找合适的材料(反向)。

3.通过这一课题在我校的实施,逐步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兴趣,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学生在动手实践过程中发现新的方法,学习新的知识,学到新的知识,从而,培养学生学习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学生的视野得以拓宽,乐于动手、勤于实践的意识和习惯也在潜移默化中渐渐养成。学生的欣赏水平、造型能力和创新能力等美术素养明显提高。部分学生作品表现出较高的艺术价值,颇具个性特色。优秀根雕作品还在牙克石市各学校展览,获得好评,获奖学生从中尝到成功的快乐。

参考文献:

[1]姚世奕.根雕艺术制作浅谈[J].课程教育研究,2012,(10).

[2] 潘静,李欣,黄金发.  谈潘有臣的根雕艺术[J]. 设计,2012,(2).

中学美术论文范文第5篇

【摘要】如何提高农村中学美术教育教学质量是摆在我们广大教师面前的重大课题。它要求我们要理清教学思路,创新教学方法,不断走出一条适合农村教育发展的道路。本文对当前农村中学美术教育的现状进行分析,提出了一些具体可行的对策和措施。

【关键词】农村美术教育;现状;对策

美术新课程标准提出:“通过学习美术,丰富学生的视觉、触觉;发展学生的空间思维和动手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精神以及美术的实践能力,达到能用美术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完善人格。” 由于生活坏境、家庭教育等方面的差异,农村学生和城市学生在各方面都存在着很大差异,美术这方面也不例外。初中美术课程标准还指出“美术课程具有人文性质,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全体学生必修的艺术课程,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如何搞好农村中学美术教育应是广大美术教师值得思考的问题。

一、农村中学美术教育的现状

1、长期重视不足,教学观念落后

由于应试教育长期主导我国的教育事业,对广大农村学校的教育影响深远。广大农村学校对美术学科的认识不足,没有把美术教育放到素质教育及教育事业发展的正确地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校教育质量的提高和学生思想素质及审美素质的提高。在农村学校一般没有专业的美术教师,美术课就是学生自己随便画,所以在学生的印象里,美术课就是画画,仅此而已。同时,学校和家长的教育观念落后,只注重学生的考试成绩和升学率,而对美术学科的视不够,美术教学落实不到位。一些学校根本不开设美术课,一些学校即使开设美术课,也是形同虚设。也有的学校只在七、八年级开设美术课,由于九年级是毕业班,考虑到升学率,所以就不开设美术课。不少学校几乎不开展美术方面的教研活动,更多的是关心主科的教学发展。

2、教学条件差,师资力量严重不足

农村中学美术教学器材严重不足,不少农村中学缺乏美术教具和学具,美术教学硬件设施简陋,没有专门的画室,学校也没有提供给美术教师画架、画板、画笔等教学用品,不利于基本功的训练,影响教学;学校图书室关于美术方面的书籍也很少,师生都无法从中获得可用的美术资源,这些严重制约了美术教学的开展和中学美术教育的改革。近几年,大多数农村中学都已配备了专业的美术教师,但部分美术教师对现代教育理论和美术教育改革的信息了解甚少,教育科研能力较弱;在思想上较大程度地满足现状,缺少改革创新的精神;对农村美术教育规律探索不够,课堂教学水平一般,美术功底不够深。目前不少农村的美术教师从毕业至今,一直从事非专业学科的教学工作,几年时间就把本专业的知识忘得差不多了,较少有时间进行美术专业知识的学习,缺少从事美术创作的条件。农村中学的美术教师参加培训学习的机会较少,参加书画展览的次数更少,这些都极大地影响了美术教师专业能力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美术教学质量。

3、学生对美术课不够重视

究其原因,是长期以来应入学前,为增强孩子的想象能力都会鼓励他们去学画画,入学后则以学生的文化课学习成绩来衡量孩子,这就使孩子错误地认为文化课学习成绩是主要的,兴趣爱好是次要的。家庭构成社会,于是就形成了这样的社会环境:画画是玩,文化课成绩才是重要的。忽略了孩子的身心发展和认知事物的关系,只要求孩子文化课得高分就行,忽略了对孩子各种能力、兴趣的培养,扼杀了孩子们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力。在多年应试教育的约束下,学校多注重学生成绩和学校的升学率,学生美术基础薄弱,到了中学,教材内容的难度又逐步提高,教师的教学又仅限于教材,知识拓展不够,学生感兴趣的卡通、水彩、作品欣赏等内容单一,涉及较少,能刺激学生感观的实物少,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不高,审美判断更谈不上,大大影响了教学质量。学生美术能力提高偏慢,难以跟上进度,逐渐拉大距离,兴趣明显减退。

二、农村中学美术教育发展的对策与措施

1、更新教育观念,优化课程结构

学校要改变应试教育的观念,正确认识美术教学的重要性,切实开足、开齐美术课程,采取有效措施提高美术教育质量,培养学生的审美素质和创造精神。同时,优化课程结构,保证七、八年纪的美术必修课的教学时间,增设九年级美术必修课。必修课的教学,使学生得到基本素质的各种训练,获得不要的美术知识和基本技能,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正确认识真善美,着重解决共性的问题。要开设课外兴趣小组,加强课外活动。选修课和课外活动教育着重发展学生的个性特点,从而使有特长的学生脱颖而出。必修课和选修课这二者之间,既互相联系,相辅相成,又有所侧重,发挥了不同的育人功能。

2、让学生充分了解美术,培养良好的美术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知道,不论对于大人还是对于孩子,当对一件事产生了兴趣以后,才会认识它、学习它、探究它。为此,我在多年的美术教学的实践活动中一直致力于三方面的工作来培养学生良好的美术兴趣:首先,利用我们身边的喜闻乐见的一切美术形式。如雕塑、工艺作品、剪纸作品、书画作品、戏剧脸谱、标志等向学生讲述什么是美术以及美术的种类,让学生了解美术并不神秘,它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从而增强学生对美术的亲近感。其次,查阅资料并搜集相关图片,出示搜集的图片,给学生一个直观的对中国绘画历史的认识,使他们对祖国古代极其丰富的文化和艺术遗产有初步的了解、这样做有助于引导学生去理解、领会和感受艺术的美,培养学生的美术兴趣,弘扬民族传统文化,从而进一步使他们了解中国近现代及世界伟大的美术家及美术作品,以增强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3、充分利用农村条件,把美术教材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

农村学校有农村学校的特色,乡村学校里特有的稻草、沙子、树叶、种子、碎布、蛋壳、豆粒、麦秆等材料对农村学生来说既经济又易取,我们把这些农家材料收集起来,让它变成农村美术课堂的素材;抠一块泥巴,可塑造出千姿百态的泥塑作品,比如:让学生用泥巴捏成在村庄里处处可见的鸡、鸭、鱼等形状,用豆子做眼睛,等干了之后再涂上颜色,就成了精美的艺术作品了。生活中到处都有美的元素,美的东西积累的过程,也是知识积累的过程,既培养了学生的审美能力、鉴赏能力,同时也丰富了学生的业余生活,培养了学生的兴趣,陶冶了情操。

美术教育的发展,是一个综合的系统工程,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不可能一蹴而就,它需要各方面的努力。当前,我国对新课改的推行,面对美术教育前所未有的革新和挑战,农村中学教育应当科学,准确的给于定位,以学生为本,加强各学科之间的横向结合,将各学科之间相互渗透,实现综合效应,才能真正的促进素质教育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高师《美术教育学》编写组.美术教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中学美术论文范文第6篇

摘要: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对于农村中学美术教学有了更高的要求。手工课作为中学美术教学的重要教学环节,教师要积极创新教学方法,并将农村当地特色资源良好应用在美术教学中。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和美术综合素养,更能培养学生丰富想象力和独立创造力,实现良好美术教学实效。本文主要阐述当前农村中学手工课存在的一些问题现状,手工课在农村中学美术教学中的意义作用,以及农村中学美术教学中手工课开展具体策略方法。

关键词:手工课;策略;美术教学;中学;农村

农村中学美术教师要积极重视手工课教学,创新教学理念和方法,将农村特色资源良好应用到课堂教学中。以提高学生手工创作能力和艺术综合素养,满足新时期教学要求,实现美术教学实效。

一、当前农村中学手工课存在的问题现状

(一)没有联系学生日常生活教学

部分农村美术教师在美术课堂上,只注重相对规则局限的美术教材内容,却没有结合学生日常生活进行延展教学。忽视了农村当地丰富特色资源以及学生自然儿童天性,使学生缺乏美术学习兴趣。不利于实现美术教学实效。

(二)学校及家长忽视手工课重要性

很多农村小学及学生家长受传统应试教育思想影响,觉得对于学生最重要的就是学好主要学科文化课程,取得优异成绩考取名牌大学。认为美术課及其涵括的手工课不需要学习,更没必要准备相应手工材料。同时,还有一些留守学生是由爷爷奶奶照顾,并不懂得美术教学的重要性,觉得美术并不是主要学科,没有必要好好学习,对于手工课的材料也不能给准备齐全,以上这些因素都直接影响了美术教学实效[1]。

(三)学生对手工课缺乏积极性

人都说,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那么,家长的思想观念对于学生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在家长忽视手工课的前提下,学生也对于手工课重视不足。教师在开展手工课的过程中,学生只是应付了事,没有真正参与课堂学习。并且,教师的填鸭式灌输教学也使学生提不起学习兴趣,不利于美术教学实效提升。

二、手工课在农村中学美术教学中的意义作用

在农村中学美术教学中积极开展手工课程,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以及想象力和创造力,更能提升学生艺术修养,增加手工技巧能力,实现良好美术教学实效。首先,学生在手工课上,随着亲自制作,会主动思考创造每个环节,充分提高了其想象创造能力的同时,也促进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此外,学生在手工制作过程中,随着教师的引导,既提升了艺术修养,培养出做事全神贯注的优良品质,满足了新时期教学要求,实现良好美术教学实效[2]。

三、农村中学美术教学中手工课开展具体策略方法

(一)充分利用农村特色资源

农村中学由于特定的物质、环境因素,相对没有丰富的手工课素材及手工材料。因此,教师要结合当地特色资源,将农村特色元素应用到手工课教学中。

例如,教师在教授《巧用身边的材料》这一课节时,就可以让学生充分利用身边随处可见的资源作为手工材料。比如,家里花坛中的花、院子里果树的叶子和果实、鸡蛋壳、上学路旁遍地的小草、形状特别的小石头以及玉米粒等随处可见的乡土资源。教师引导学生将这些资源,生动立体的设计制作成各种栩栩如生的手工作品,如蛋壳画、石头人、叶子书签、小草扇子等等。不仅有助于提升学生手工制作能力和审美品位,更能促进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发展。充分利用了农村特色资源,满足新时期教学要求,实现良好美术教学实效[3]。

(二)教师积极提升专业素养

农村中学美术教师要积极坚守本职岗位,树立起爱岗敬业精神,有扎根农村教育的决心和信念。积极提升自身专业素养,以更好的进行美术教学活动,有效提高学生手工制作水平和艺术修养。教师可以多参加学校内外的专业培训活动,不断充实自己专业知识素养,并且和同行的教师进行互动交流,汲取更多的优秀教学经验。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先进便捷的互联网平台,多学习借鉴国内外优秀教学经验和范例,努力提升自身专业知识和综合素养。与此同时,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不断钻研积累手工课制作方法,以便更好的引导学生学习。

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主要阐述了当前农村中学手工课存在的一些问题现状,手工课在农村中学美术教学中的意义作用,以及农村中学美术教学中手工课开展具体策略方法。新时期形势下,农村中学美术教师要创新教学理念,重视手工课开展活动,并将当地特色资源有效应用到课堂教学中。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和美术综合素养,更能培养学生丰富想象力和独立创造力,促进艺术审美能力,实现良好美术教学实效。

参考文献:

[1]赖焕钦.手工课在农村中学美术教学中的理论与实践[J].读写算-素质教育论坛,2017,11(22):144-145.

[2]曾祥萍.手工课在农村美术教学中的运用分析[J].美术教育研究,2014,17(8):156-156.

[3]李妮娜.手工课在农村中学美术教学中的理论与实践探索[D].陕西师范大学,2012.

上一篇:网上申报职称论文范文下一篇:ppp模式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