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中的小组合作范文

2024-06-23

课堂中的小组合作范文第1篇

1英语课堂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必要性

英语原本就是一种语言,其本质就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工具,也只有在人和人之间互动时才能真正掌握。 而小组合作学习也正是一种人与人的互动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和英语的本质相得益彰,异曲同工。 如果巧妙运用,学生的英语学习效率会大幅度提高。

笔者认为,在英语教学课堂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还有以下两点好处:

1.1迎合了小学生的学习心理特点,提高了学生英语学习兴趣, 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小学生年龄、心理状态都比较简单,热爱新鲜、新奇的事物,好奇心强,学习英语多半也是出于一种好奇心和新鲜感。 这时候的英语教学,就需要积极调动他们对英语的兴趣,并让他们慢慢养成学习英语的良好习惯。 而此时如果将英语作为一门课程,采用传统的授课模式灌输给他们,肯定会适得其反,不但不能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英语,更容易致使他们对英语产生厌恶的感觉,直接影响以后的英语学习成绩。

而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互动教学,不仅能让学生快速掌握课本中的知识, 而且还会提高他们的英语学习兴趣,为以后的教学夯实基础。

1.2有利于培养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

教学不仅仅是教授一门课程, 更是对学生的言传身教、举止言行的潜移默化。 当前的小学生多半是独生子女,在人际交往、沟通上多会表现出“以自我为中心”的现象,学生普遍存在着较任性、固执、依赖性强的特点。 而采取合作学习模式,老师就可以借助合作学习,让学生之间多交流沟通,教会他们如何 “ 去中心化”, 让自己和他人和睦相处, 逐渐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合作意识。

2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小学英语课堂中的运用策略

2.1合作学习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课堂教学中,提倡小组合作学习者多,但真正能做好的不多。 笔者多年经验,总结出合作学习过程中存在的几点主要问题:

(1)所要讨论的问题太简单或太难,不适合小学生探究,使小组学习流于形式,组内学生散乱,只是因分组聚集在一起,缺乏实质性的合作。

(2)小组内学生角色没有合理分配,学生的参与度不均衡, 致使在小组学习中表现积极的,往往还是平时性格外向或学习成绩好的学生;而那些性格内向、成绩不太理想的学生常常游离在小组讨论之外,不能真正做到团队协作。

(3)实行之初,由于缺少经验和合理规划, 在小组合作学习的总体运作上,存在预估不足,变化大于计划,临时调整等各种现象,使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表现混乱,往往并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4)老师对教学过程的实时把控,以及学生分歧、 争论的处理经验不足,往往也造成了课堂时间的浪费。

2.2开展小组合作的有效途径

(1)认真备课,吃透教材大纲,找出课程的核心内容,有针对性地选择小组合作学习的主题。 并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需要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方式。 所以,在选取合作学习的主题时,就需要以教学大纲为前提。 以小学三年级Module1 Unit1单元为例, 本模块是Using my five senses (使用我的五官) 单元名是Seeing and hearing(看和听)。 那么这个合作学习的主题,更多的是让学生发挥自己的能动性,用自己的五官来亲身体验。 这里用到的五官是眼睛(see)、耳朵(hear)。 而本单元的核心课文look and learn中的单词是交通工具:aeroplane、bus、ship、car。 因此, 在该课程的教学中, 主题就是对交通工具采用听和看的形式来了解。

(2)准备教案,精心设计小组合作学习过程, 并规划所有环节。 在确定主题后,就必须要精心设计小组合作学习过程、规划所有环节,并根据需要提前准备教案、素材,设计好各个环节的时间,以及要达到的目标。 还是以上述课文为例,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可以设计出让学生分组,模拟出一种交通工具,或画出一种交通工具,让其他组竞争回答;还可以设计让学生讨论是否还有其他交通工具, 对内容进行发散; 也可以让小组之间互相点评,看哪些组表现的更出色,等等。

(3)根据学生特点,合理分配组员角色。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 不仅要注重整体的规划、教学目标的完成,更要注意学生个体的表现。要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来合理安排学生在组内的角色。可以让组内学生自己推荐出一个小组长,负责组织内秩序;一个小组代言人,负责出来回答问题;一个记录员,负责记录核心内容, 等。 要及时鼓励平时不爱说话、发言不太自信的学生,帮助他们克服发言紧张的心理,让他们变得积极、主动。

(4)实时把控,注重对小组合作主题及目标的整体引导。 老师是合作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也是合作学习的核心与关键。 在课堂上,老师要善于创设问题的情景,启发、巧妙引导,特别是出现困难、意外混乱局面时要深入小组,掌握情况及时调控,保证小组学习合作有序、有效地开展;同时还要教给学生一些探索发现的方法,不断引发学生思维的碰撞,把学生的探索引向深入。

课堂中的小组合作范文第2篇

目前我国的大学英语教学, 基本上沿袭了传统的初高中英语输入式的教学模式, 即老师讲, 学生听。采用这一教学模式的主要原因是受到班级人数的限制。这种以老师占主导的教学方式和大学生本身对语言学习的局限认识导致我们培养的学生语言应用能力弱和自主学习能力差。如何从被动的接受到主动的探索, 突破哑巴式英语, 小组合作学习在实现引起学生兴趣, 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构建以学生为中心, 互动式, 交际型的英语课堂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小组合作学习的历史和定义

1、历史背景

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最初起源于小班教学的模式, 即实行以“多元智力理论”为理论基础的“自主合作”学习。在20世纪80年代开始的美国新一轮教育改革中, 为了提高基础教育质量, 适应新形势下社会对人才的学习能力, 合作能力, 竞争能力, 抗挫折能力等方面的要求, 增加对学生个体的关注, 实现学生在课堂中的主导地位, 美国开始推崇缩减班级规模, 实行小班教学, 实现教学重点由传授知识到发展能力和个性的转变。如今, 分组教学已经成为了发达国家教育的一种共同趋势。

2、定义

小组学习是指有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学习者共同组成一个小组, 以小组为单位来完成一系列的任务。在这个过程中, 小组成员之间在目的语的习得过程中相互学习, 互为补充, 共同提高, 共同完善。[1] (Brown, 1994)

小组学习源自合作学习理论。根据小组合作学习理论, 成功的小组合作学习并不是形式上人数的简单划分和组合, 其主要的特征为每个成员都要有一种个体义务, 积极的相互依赖性和集体成就的责任感。这就要求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 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 每个小组必须要有明确的责任划分, 每个成员都要有集体荣誉感, 为集体的成功贡献自己的力量, 不应该把任务的完成依赖于其他的成员。由于小组合作学习在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 促进学生的合作意识, 改善课堂气氛等反面产生了很好的效果, 被人们誉为:“近十几年来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

三、小组合作学习在大学英语大班课堂中的意义和实施

1、小组合作学习在大学英语大班课堂的意义

目前高校的大学英语课堂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人数太多, 所造成的障碍尤其体现在口语课堂中, 导致老师无法有效的实施教学活动, 往往会顾此失彼, 没有精力和时间照顾到每个学生。因此, 采用和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既可以有效的实施教学活动也可以在学习的过程中集思广益, 拓宽思路;发展语言的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 培养学生之间的合作能力, 开创了一种老师和学生双赢的局面。

1) 小组合作学习体现了翻转课堂, 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

以老师所安排的教学任务为目的, 以小组合作为形式, 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 小组成员使用目的语表达各自的观点和想法, 对于组内口语表达较弱的同学可以认真听取, 学习, 积累学习别人在表达的过程是如何使用已经学过的单词, 短语和句型, 语言在这个时候是一种交流的工作而不是一种死记硬背的学习, 这时, 语言的学习不再是传统课堂中老师说, 学生听, 实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翻转, 老师的角色转变为了课堂的引导者和组织者。

2) 小组合作学习体现了合作学习理论, 促进了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在共同面对一个任务时, 为了保证小组学习的有效和成功, 小组成员必定会去了解每个人的不同, 也可能会根据各自的认知特点和经验进行分工合作, 并且在整个学习的过程中去帮助彼此 (包括陌生单词, 不懂的词句, 问题的理解等等) , 进行有效的沟通, 讨论, 观点的交流, 最终达成教学任务的完成。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 学生的角色发生了彻底的变化, 从被动的接受到主动的探索, 从作为大班课堂中一个独立的个体到小组的一个成员。合作学习为学生将来步入社会, 进入职场提供了大量微小的训练, 而且还加强了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和冲突解决能力。

2、小组合作学习在大学英语大班课堂中的实施

提起小组合作学习, 相信大部分老师对此都不陌生, 因为我们教学的很多环节就是需要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小组来完成的。比如pair work, group work, discussion, role-play甚至debate等等。事实上, 很多老师已经在自己的课堂上实践着小组合作教学, 但我们所要求的小组合作学习有时候会变成某几个口语表达能力较好的同学的专场秀或者成了小组之间的中文茶话会。此外, 这种以活动类型为目的的一种随意分组合作学习通常随着活动任务的结束而小组解散, 甚至下一次可能座位的不同而形成新的小组。在这种情况下, 很多学生可能没有体会到小组合作学习对于大学英语学习的积极作用。

因此, 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不要局限在简单随机的人数组合讨论学习, 老师可以充分发挥想象力和组织能力, 以不同的方式将一个班级彻底划分为以小组为单位, 在座位的安排上每个小组之间有一定的空间距离, 让学生首先在形式上认识到小组合作学习这种课堂组织形式, 实现大学英语大班课堂中的小班教学,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分组方式很常规:根据班级人数 (通常大学英语的班级人数在40-60之间, 最多不到70人) 。例如按照6人一组, 一个60人的班级可以分成10组。分组后可以组织同学起组名和组长的推选, 这样可以加强小组成员的团队意识和有助于小组管理。其他分组依据可以根据学习成绩或者一些创新性分组方法:比如报数法, 全班同学报1的同学为一组, 报2的同学为一组, 依次类推。但不论是何种方法, 老师都要根据成员之间的讨论, 配合, 任务的完成情况做出及时调整。

四、总结

总之, 在实现新形势下大学英语的教育目标中, 面对庞大的班级人数, 小组合作策略提高了教学活动的有效性, 促进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索能力, 激发并增强了学习的动机和兴趣, 通过与他人合作式的交流和沟通, 取长补短, 使其真正成为了课堂的主人。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变化, 大学在自身的专业设置上与时俱进, 紧跟时代的步伐。然后, 就教学方法而言, 不论何种专业, 我们的大学课堂大部分仍然是由“一支粉笔+一个黑板+一张嘴”的单调教学方法占主导。对于大学英语这门课而言, 这种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下大学英语教学指南的教学目标。因此, 小组合作学习在构建以学生为中心, 实现合作学习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课堂中的小组合作范文第3篇

优化小组合作打造高效课堂教学心得

小组合作学习是以学习小组的方式,学生合作,共同探究出问题的答案。这种学习方式体现出以学生为中心这一教学理念,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自主的探索意识打下良好的基础。虽说这种方式在教学中能够普遍用到,但同时也出现了很多的问题,学生因缺乏有效的引导,发言七嘴八舌,纪律乱七八糟,往往并没有探究出有价值的结论;还有的学生充当看客,一言不发,未参与到小组活动中来,致使合作学习流于形式。那么,如何组织小组合作学习才能做到

高效有序呢?我认为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合理分组是前提

小组合作学习是以小组活动为主体的教学活动形式,科学分组是进行合作学习的首要条件。我们在构建合作小组时,应注意结构的合理性。一是小组人数要合理,一般以4-6人为宜。人数太多不利于学生间的交流和个人才能的充分展示,人数太少也不利于学生间的交流和互助;二是分组应遵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优势互补”的原则。按照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性格特点的差异进行分组,让不同特质、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优化组合,使每个小组都有高、中、低三个层次的学生。三是小组成员应是动态的。可以是组间男女生的互换或流动,也可以是组间某些角色的互换或轮换,还可以按活动主题的需要让学生进行自由组合。

二、组长培训是关键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小组的各项组织和建设完成以后,组长的任

用及培训则成为合作学习成效高低的关键。教师应不定期地对他们进行学科学习方法与组员管理方法的指导和培训,组长同时也把来自一线的困惑与收获一起交流和探讨,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配合教师,科学合理、优质高效地进行小组学习和管理工作,达到竞争与合作的完美境界。

三、独立思考不可少

合作学习旨在通过小组互教互学和互相启发解决学生个体无法解决的疑难问题。合作学习必须建立在独立学习的基础上。合作学习中,每个人都必须有“思想”,否则,合作就成了无源之水。

因此,教师一定要在组织学生参与讨论或探究之前,留给学生一些独立思考的时间,一定要在引导学生认真读书和深入思考后再去组织他们在小组内讨论。如果学生没有经过深思熟虑就匆忙展开讨论,就会坐享其成或人云亦云。这样的合作学习不但解决不了疑难,反而会在无意中剥夺学生独立思考和自主

学习的权利。

四、小组讨论要有效

小组合作学习应该是在学生确实无法独立解决问题,或有相互交流的需要时才组织讨论。这样的合作与讨论能使学生在思维的碰撞中提高能力,这样的合作学习才更有价值、有实效。如果教师提出的问题过于简单,根本没有讨论的必要,合作学习就失去了其应有的意义。我们认为,选择内容和确定讨论的题目都是至关重要的。这就要求教师一方面要认真钻研教材,吃透教材,准确把握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并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实际和生活实际。设计的问题要能促进学生动脑思考,引起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并且有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

五、学会倾听是基础

在小组讨论和班级交流时,教师还要善于引导学生学会倾听,这是有效合作的基础。在交流学习中,学生准确简洁地表达自己的见解,其他同学认真倾

听,倾听的过程也是学习和提高自己的过程。具体做法是:在别的小组成员或其他小组发言时,要静下心来,学会倾听,不要急于用自己的答案去打断发言者;要能够听出别人发言的重点和存在的问题,更要吸收其他小组合作学习的成果;在倾听别人的发言时,还要不断和自己的看法相比较,避免交流时过多的重复,以提高合作实效;能力较差的学生发言时,要多给他们点时间,不要匆忙打断他们即使是不完整、不周密的发言,要注意保护这些学生发言的积极性。教师在小组代表发言后,组织其他学生对其发言进行点评,这样做既提高了学生的注意力,又能使组与组之间进行思维的碰撞,提高合作学习的实效性。

六、及时评价很重要

教师的评价对激励学生参与活动,提高合作学习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要保证小组合作学习取得理想效果的关键,就是确立一种促进学生追求个人努力上进又乐于与同学互助合作的

良性制约机制。这就必须改变过去单纯鼓励个人竞争的做法和相应的评价方式,实行鼓励小组成员之间互助合作,将整个评价的重心由激励个人竞争达标转变为激励小组集体合作达标,确立全新的合作学习的评价标准。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建立起学习小组间的合作、竞争机制,并进行经常性评比,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合作的价值和意义,强化学生的团队意识,营造小组内互助合作小组间你追我赶的氛围。

课堂中的小组合作范文第4篇

小组合作学习法是目前国内比较流行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是当前课堂教学的主流,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方法。新课标也明确提出:“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笔者就针对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与高效课堂谈一点个人的看法和策略。

一、何谓“高效课堂”

是不是教师把该学的知识都交给了学生就算“高效课堂”?或者说,这节课学生积极参与,达标练习顺利完成就算“高效课堂”?我认为,高效的课堂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生为主,以探索为核心的课堂。是在宽松、民主、和谐、竞争的氛围中,学生积极活跃,40分钟内,知识得到充分内化,能力得到充分提高的课堂。

二、小组合作学习的不足

合作不主动。在开展小组活动的课堂上,有的学生要么自己埋头单干,要么若无其事地做与之无关的事,并没有真正参与到讨论与合作中来,小组合作的优势没有发挥出来,使合作流于形式。对于一些不参与的学生来说,在独立完成任务时不认真就容易暴露,在小组的掩护下逃避学习责任倒是安全的。所以,合作小组成了不参与者的“避难所”。

参与不均衡。优生在小组中处于主宰地位,承担了主要的职责,成为小组内最活跃的一分子,他们的潜能得到了发挥,个性得到了张扬,而一些差学生因为基础薄弱,思维的敏捷性、深刻性稍逊,往往总是落后优等生半步,无形中失去了思考、发言、表现的机会,在一定程度被变相剥夺了学习的权利。在这种小组里,学生之间没有真正合作。

合作学习不够深入。学生对于所讨论的话题了解不深,活动之前没有激活脑海中的相关知识,导致了在讨论时无话可说。或者小组成员想到哪说到哪, 而且有时候小组成员各自为政,相互之间缺乏思想交流,致使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不能深入开展。

三、如何落实“小组合作与高效课堂”

(一)合理分组与科学操作

根据学生平时的表现和成绩,把全班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8人一组)。分组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能力、兴趣、性别、背景等方面的因素,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每个小组都有A、B、C、D、E、F六层学生,A即组长。座位也科学分布:A、F、C同桌,D、E、B同桌,A、F、C分别与D、E、B对桌,这样达到A帮助D, B帮助C,A、B又同时兼顾E和F的目的。

为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功能,至关重要的是对小组加强管理。每个成员在小组中都要承担特定的职责;组长要检查小组成员的学习情况,确认每个成员所完成的学习任务;安排发言顺序和控制发言的时间;要选出代表代表本组汇报小组讨论的结果。

教师要教给学生合作学习的方法、技能、技巧,让他们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精选内容

并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需要采用合作学习的形式,一个没有合作价值的问题,合作是一种重复劳动,会使学生厌倦。因此,精选合作内容是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前提。

合作学习是以学生互相学习,取长补短,达到共同提高,培养合作精神为目标的。因此,那些内容可分解的,即可让每个合作成员有明确任务的学习内容比较适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如在教《我爱故乡的杨梅》一文时,在帮助学生根据杨梅果的形状、颜色和味道三个特点后布置了一次小练笔:仿照写杨梅果的特点和写法,根据自己小组带来的水果写一种水果的特点。每个学生只要求写其中某一方面的特点,写好后,小组中四人合成一篇文章,结尾共同完成。动手写之前要求小组成员先讨论一下这种水果的特点,明确各自的任务。由于写作已不仅仅是个人的事,它还关系到小组的荣誉,因此,同学们在写作的过程中都显得格外地专心。

(三)确定学习目标

因为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目标导向性活动,所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要确定好学习目标。目标要具体、明确,具有可操作性,切忌含糊不清,漫无边际。

如《金钱的魔力》这一课中,托德和老板是马克.吐温在这篇文章中描写得非常生动的两个人物,那么作者是如何体现托德和老板的人物特点的呢?在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后,可按以下目标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一是小组内商议,选定品读的人物。二是独立默读课文,你认为哪个片段描写得最精彩,最能体现出人物的特点,体现了人物的什么特点?划出相关句子并在一旁作批注。三是有感情地朗读划好的句子。四是组内交流自己读后的感受,并把关键词写在大卡上,做好小组展示的准备。

(四)选择合适的学习形式

根据小组合作的不同情况,可选择不同的形式进行,如中心发言式:一人作中心发言,其他学生作必要的修改、补充。指定发言式:组员举手,小组长指定发言,其他同学有不同意见的,可继续举手发言,最后由小组长综合大家的意见,形成小组成果。两两组合式:同桌先进行交流,然后再把意见带到小组交流,这样能体现合作的灵活性、时效性。接力循环式:组员轮流发言,能促进学生平等竞争,人人参与,共同提高。分工合作式:小组成员合作之前进行分工,活动开始后每位学生根据分工的不同进行实践,再把合作的结果进行汇总。

(五)运用多维评价形式,促进合作学习

合理运用多维评价,是提高语文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有效运用不可缺少的一环。我们目前采用的方式:一是小组加分(包括课堂回答问题加分、作业完成质量加分、作业上交及时加分、书写好的加分),二是扣分(课堂纪律不好的、不完成作业的),三是奖励。

为了充分调动组员的积极性,培养小组的团结协作意识,发挥小组的群体作用,小组评价采取加分制,即同样的问题,A、B、C、D、E、F不同学层的学生正确解决分别给予的分数不等;不同难度的问题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来解决,让每个孩子都有体验成功的机会,享受成功的快乐!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是一种正在探讨和尝试的教学模式。因此,我们教师要不断更新教学观念,适应变化,结合教学实际,努力探索出适合自己的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不断提升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和高效性,让小组合作学习在课堂教学中真正有效,高效,让学生在探究—合作—交流中体验成功。

课堂中的小组合作范文第5篇

小组合作学习是很多老师乐于采用的一种全新而有效的学习方式, 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 由于各种条件因素的影响, 如:班额过大、教学资源的短缺、合作学习方式的特殊性以及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 教师调控能力的差异等, 有可能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对于合作学习就有可能流于形式, 而没有实效, 形是而神不是。因此在尝试合作学习这一教学方法的过程中, 我觉得应当充分注重以下几点。

1 要充分营造合作学习的氛围

学习氛围的营造是很重要的。首先要作好教学的准备, 为教学作好铺垫, 以便于自己能够很好地驾驶整个学习过程, 确定好学习的内容、目标。学习目标具有定向激励和评价作用, 它直接影响到学生合作学习是否有效。换言之, 合作学习, 每个学生连起码的学习目标、重点、任务尚不明确, 处在盲目状态下, 又怎能谈得上学习是否有效呢?合作学习大都耗时、费力较多因此学习内容的选择应是很有讲究的, 不是所有的内容都适合采用合作学习这一方法, 而是应该定在重点、难点处, 因此在学习前要作好充分的准备, 设计好教学导言创设好教学情景, 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 为充分合作学习营造好的氛围。

2 组建合理的学习小组

恰当合理的学习小组的组建, 是小组合作学习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一般来说分组应当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男生和女生混合分组, 学习较好的和学习有一定困难的混合分组, 性格内向和外向的混合分组形成一种互补, 这样分组可以避免各组之间的差别过大, 影响合作学习的效果。分组的人数应当视班额的大小而定, 大班可以7~8人一组, 小班可以4~5人为宜, 总之, 分组不能太多, 多了不利于教师调控也不宜太少, 少了小组之间竞争性不强, 影响教学效果。另外, 经过一段时间后, 要对小组进行适当的调整, 增加学生的新鲜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小组合作学习具有长久的生命力。

3 要强化对学习过程的监管与调控, 不能放任自流

在小组合作学习的开始阶段, 学生还基本能够集中精力投入到学习中去,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 慢慢地学生的精力就全分散, 有可能把合作学习的场所变成了说闲话的场所、玩耍的场所。由于学生身心发育的特点, 学生很难在一节课中长时间地集中精力, 因此这就要求我们老师必须强化对学生学习过程的监管和调控, 更不能放任自流, 要不断变化, 出新点子, 调动学生的情绪, 不断思考、不断交流、产生顿悟, 引导学生注意力的指向, 投入到研讨问题的氛围中去。

4 要教会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处理好合作与竞争的关系, 达到有效合作

虽然我们强调合作的重要性, 但在合作学习这一过程中, 无时无处不存在着竞争, 小组与小组之间、同学之间, 都存在着竞争, 成绩好的学生都争着发言, 但还有一部分学生却成了忠实的听众, 因此在那里成了陪衬, 久而久之, 这部分学生也就干脆不举手、不发言了。很显然, 这部分学生缺乏竞争意识, 缺乏主动性, 对于这种现象我们应当引导学生积极竞争, 适当地多给这部分学生发言的机会。竞争与合作是社会生活中必然存在的现象, 谁也回避不了谁也不能回避, 竞争能激发个人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提高学习效率, 能进一步提高个人的志向水平, 很难想象一个没有竞争意识的群体, 能有好的成绩。同时, 竞争也离不开合作, 合作不仅是应对竞争的一种重要手段, 更是实现自我发展的必由之路, 合作是一种集体活动, 个人要走向成功, 取得突出成绩, 离不开合作。

5 要注意培养学生表述的能力和倾听的习惯

在请学生回答问题时, 同学们的热情很高、很积极, 但是在回答问题时, 有的同学显得语无伦次, 条理不清, 不善于表达, 对一个问题绕了一大圈, 却没说在点子上, 这从一个侧面反应了学生平时不注意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 语言组织能力的缺失。还有一种现象就是不善于倾听, 易冲动, 好表现, 对别人的发言不屑一顾, 根本不把别人的发言往心里去, 一心只想表述自己的观点, 缺乏包容的心态, 当出现这些问题时, 老师要指导学生善于完整地表述自己的见解, 引导学生集中精力倾听别人的发言, 吸取别人回答中有益的东西, 会说的人往往是因为他会听。

6 在合作学习评价过程中, 要充分运用赏识教育这一教育理念

在合作学习成果评价阶段, 通过合理的评价, 可以促进小组成员之间的分工合作。评价要尽可能面面俱到, 对学生的发言给于积极的评价, 这对树立学生的信心、激发学生上进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赏识教育就是要求我们善于发现每一个学生的优点和闪光点, 并即时给予肯定和表扬, 使每一个学生都有被尊重、被接纳的感觉, 使学生有不同程度的成就感, 从而激发学生的主动性, 主体性的教育行为, 使学生把学习的要求、求知的欲望内化为个体的自觉行为, 老师一句鼓励的话, 一个赞许的眼神, 一句肯定的话语, 都会让学生深受鼓舞, 从而产生对学习的动力和兴趣, 从其内心愿意学习, 喜欢学习, 这种愉快的情感体验唤醒了学生内心的上进意识。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有效而又十分可行的学习方式, 但要使学生养成一个良好的合作学习的习惯, 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这有待于广大的教育工作者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充实完善这一教学方式。合作是一种品质, 是一种精神, 需要教师耐心地培养和长期地训练;合作学习是一种形式, 更是一把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 是一条通往成功之路的捷径, 需要教师优质地组织和高效的实施, 才能使真正的合作落到实处, 才能使合作学习在课堂上焕发生命的活力。教无定法, 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要常教常新, 使之更适合于对学生的教学, 这样他才能被学生所接受, 他才有蓬勃的生命力。

摘要:新课改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竞争机制, 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 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 合作交流学习成为了新课程改革积极倡导的学习方式之一。本文拟探讨合作学习中的小组合作策略, 研究教师如何有效地组织小组合作学习, 在调节课堂、研究自主、鼓励创新条件下的合作学习新形式。

课堂中的小组合作范文第6篇

摘 要:新课程改革及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视域下,需要我们变革教学方式、学习策略。因此在着眼于高效课堂建设,着眼于学生主动学习和发展的基础上,我们在过去小组合作学习课堂教学模式研究的基础上进行再分析,再研究,在不断实践反思中形成以“导学”和“导思”为核心的“两导”合作学习课堂教学模式,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和教师教学模式的转变,让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落地。

关键词:核心素养;两导;合作学习

新课程改革需要我们转变教育理念,变革教学方式、学习策略。而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落实,也是以学习方式和教学模式的变革为保障的。基于以上分析,我校着眼于高效课堂建设,着眼于学生的主动学习和发展,通过对以导学案为载体的小组合作学习课堂教学模式进行不断的探索、实践、优化完善、总结提升,形成了学校“两导”合作学习课堂教学模式,让课堂不再只是单一的知识传输的场所,而是成为学生学会学习、合作交流的舞台,成为学生思维碰撞、智慧生成的舞台。

一、剖析论证——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再思考

随着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提出和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十三五”期间借助课题研究,回过头来对模式进行再思考,发现现有的合作学习课堂存在着以下问题:一是学生的学习还停留在浅层次的阶段,达不到深度学习的程度;二是课堂中部分学生的合作学习停留在表面,缺乏理性思维、批判质疑、勇于探究的科学精神,教师的点拨引导实效性不高;三是教学模式还有进一步优化的空间。

二、立足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再研究

(一)明确目路,确定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我们首先通过分析将研究目标具体化,从学生、教师、课堂三个层面提出具体改进指标和要求。

学生层面:基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培养,将学会学习、科学精神、实践创新作为重点来落实,在合作课堂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能力,提升探究、质疑、归纳等能力;教师层面:将关注“教”转向关注“学”,提升备课、上课能力,提升学科素养;课堂层面:通过课例分析,最终形成优化后的小组合作学习课堂模式。

(二)多轮课例研究,完善优化模式

立足课堂,以“课例研究,精准把脉,逐个破解,总结策略”为思路,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课堂教学模式的精细化研究。我们沿用学校传统的“过关课”开展课例研究,此處的“关”即为每一轮“过关课”要解决的问题及达成的目标,每过一次“关”,力争解决一个问题,达成一个目标。

三、完善模式——“两导”课堂模式的形成

在多轮课例的实践研究中,我们不断优化完善原有的合作学习课堂教学模式,形成了“两导”合作学习课堂教学模式。

1.名称内涵:

“两导”的含义是:“学案导学,以研导思”。这里“导”的含义是教师的主导和引导,两个“导”是递进的关系,第一个“导”是教师通过设计导学案引导学生的自主学习,是知识的引领;第二个“导”是课堂中针对学生合作学习中出现的疑难进行的点拨引导,是思维的提升。“导”对应的是“学”,这里的“学”指的是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思”是“学”的另一种提升,是从知识的学习走向能力的提升、思维的拓展、素养的形成。“导”和“学”不是孤立平行的两条线,而是交流碰撞,不断上升的。

2.课堂模式简介:

课堂五环节:

学案导学,提出问题(学)→ 合作学习,组内交流(议)→ 点拨精讲,引发思维(研)→ 分层巩固,拓展提升(练)→达标检测,总结反思(测)。

在这五个环节中,“学”为基础,“议”为关键,“研”为核心,“练”为巩固,“测”为目的,而整个课堂学生的“学”和教师的“导”形成每个环节相辅相成的两条线索,形成生生之间、师生之间互动的有效链接,成为拓展思维、启迪学生智慧生成的催化剂。

“两导”合作学习课堂教学模式,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与发展,充分明确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目标,把握并顺应学生“学”的规律和特点,让学生的“学”逐步走向深层,实现让学生学会学习,培养科学精神、创新能力。

四、反思总结——“两导”课堂模式的成效

1.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和课堂水平的提高

在“两导”课堂中,教师由“关注教”转向“关注学”,课堂上以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培养为目标,尊重学生的创作、潜能和价值,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能力,带领学生逐步走向深度学习。学会把思考的时间、空间留给学生,把提问、探究研讨的权利让给学生,让学生学会理性思维,学会批判质疑。同时教师在原有“两导”课堂模式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开展细化研究,在保留课堂核心环节的基础上探究与自己本身相适应的,与本学科相适应的“两导”精细化新模式。

2.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和部分核心素养的形成。

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转变,由被动接受的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由单一的个体的学习转变为合作学习。“两导”合作学习课堂教学模式进一步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能力,探究、质疑、归纳能力不断提升,思维品质得到了培养,课堂成为生生之间、师生之间思维碰撞、智慧生成的“思维场”。“两导”课堂让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实践、学会创造。

在我们的“两导”合作学习课堂中,我们追求的并不是教师不需要教,我们更希望学生经历主动探索、辨析、历练的过程,在过程中学会思考、学会学习,成为既有一定知识素养,又具备各种能力的适应现代社会竞争的有智慧的人。

参考文献

[1]徐建敏,管锡基.国内外当代教学理论简明读本[M].教育科学出版社,2011年2月版.

[2]王坦.合作学习的理论与实施[M].中国人事出版社,2002年7月版.

[3]佐藤学.学校的挑战——创建学习共同体[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8月版.

(本文是山东省烟台市“十三五”规划课题《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小组合作学习精细化研究》的研究成果)

上一篇:口腔科手术同意书范文下一篇:口腔实习自我鉴定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