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金融论文范文

2023-09-16

企业金融论文范文第1篇

【摘 要】现代企业的金融管理工作对于增强企业的融资能力以及长期发展能力有着重要的帮助。本文从阐述现代企业金融管理内容与意义出发,对于现代企业金融管理工作的要点进行了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现代企业;金融;管理;作用

目前,现代企业在市场中所面临的竞争是全方位的,在这一前提下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倾向于进行金融管理来获得更多的竞争优势和发展潜力。因此对于现代企业的金融管理进行分析与研究就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现代企业金融管理内容与意义分析

现代企业金融管理内容与意义包括了诸多内容,以下从促进企业经济发展、适应市场环境变化、合理利用企业资源等方面出发,对于现代企业金融管理内容与意义进行了分析。

1.促进企业经济发展

现代企业金融管理能够有效的促进企业经济得到发展。众所周知,金融作为现代经济发展的重要发动机,在企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一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甚至可以说金融是整个市场经济的一个循环系统,并且金融系统本身也在不断的推动着社会经济的增长。在这一前提下是否能够将金融资源充分的利用起来则是直接的关系到整个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的重要问题。与此同时,由于企业金融管理中的的各项活动都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经营,因此这也说明了在企业经营管理中把握住金融管理所起到相当重要的作用。

2.适应市场环境变化

现代企业金融管理可以起到促进企业适市市场环境变化的作用。企业在市场竞争过程中只有通过不断的调节和变革企业自身的组织结构,才能够在此基础上更好地适应外部大环境的不断变化。最终能够有效的达到“适者生存”的目的。其次,企业在市场竞争过程中能否顺利的把握好企业的金融管理实际上会关系整个企业的发展前景和市场竞争力,同时也是一个企业能否取得长足发展的重中之重。与此同时,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中金融管理能够让企业在拥有一定的资金做支撑的前提下更好的获取自由资金、银行借贷和金融市场融资,最终能够让企业以不变应万变,在市场发展中具有更强的主动性。

3.合理利用企业资源

现代企业金融管理对于提升企业资源利用合理性有着很大的帮助。一般而言,在现代我国的市场经济中,企业想要正常进行经营运转则需要金融活动来做保障。在这一前提下企业是否能够维持生产经营活动的有序进行,则需要企业自身对外部市场大环境的把握和判断。其次,企业在合理利用资源的过程中还应当通过企业自身的努力来做好金融管理工作,最终能够起到让金融活动为企业保驾护航,不断促进企业经营管理的可持续性发展作用。

二、现代企业金融管理工作要点

现代企业金融管理的工作要点有很多,以下从成立专门的管理团队、完善预算编制工作、增强信息化管理水平等方面出发,对于现代企业金融管理工作的要点进行了分析。

1.成立专门的管理团队

现代企业金融管理的第一步就是成立专门的管理团队。企业在成立专门的管理团队的过程中,首先应当针对企业在金融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来迅速的成立其专门的金融管理部门,然后在这一过程中通过吸收专业金融管理人才对企业金融进行管理。其次,企业在成立专门的管理团队的过程中应当进一步的明确分工和责任,从而能够在此基础上对于企业资金流动、借贷情况等进行专业管理,并且能够在此基础上有效的促进企业内部其他工作的顺利展开。与此同时,企业在成立专门的管理团队的过程中还应当着眼于解决改善企业金融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且在这一过程汇总实行合理有效的信用评定政策,从而能够建立起更加规范化预算编制体制,促使企业得到更好的发展。

2.完善預算编制工作

现代企业金融管理需要进一步的完善企业的预算编制工作。企业在完善预算编制工作的过程中应当着眼于对于企业运营中产生的资本,财务等制定合理可行的计划和方案,并且在此基础上严格的按照预算编制进行经营活动,从而能够对于预算编制进行监督与考核。其次,企业在完善预算编制工作的过程中应当持续的规范企业预算编制,从而能够更好地完成企业信用评定等级评定。与此同时,企业在完善预算编制工作的过程中应当对于企业的资金周转情况和企业效益等有一个信用评定,这本身是企业之间合作的前提,与此同时也是对企业经营安全的重要保障之一,最终能够有效的降低企业金融风险并且可以减少企业运营过程中的不必要的资金流失。

3.增强信息化管理水平

现代企业金融管理离不开信息化技术的有效支持。企业在增强信息化管理水平的过程中应当深刻的了解到信息就是财富这一金融系统的客观规律,并且以此为前提来在企业内部建立完善的金融管理信息系统。其次,企业在增强信息化管理水平的过程中应当进一步的提高金融管理工作效率,从而能够在此次基础上更加有效的预知金融风险,从而为企业经营发展做好安全保障工作并且显著的提高综合竞争力。

三、结束语

企业金融管理工作不仅仅可以有效的减少企业融资风险的存在,还能够对于企业的健康稳定发展起到助力。因此,我国的企业需要在未来更长一段时间内对于自身的金融管理机制进行完善,才能够期待获得更好地发展。

参考文献:

[1]周建松.改革完善我国宏观金融管理体制[J].经济研究参考,2014,12(24):142-144.

[2]关迎军.用心的金融管理方式平定金融风险[J].现代经济信息,2014,3(07):136—138.[3]陈金婷.美国次贷危机的成因、影响及对中国金融管理的其实[J].金陵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02):152—155.[4]周建松.如何进一步改革完善宏观金融管理体制[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8(12):120-i24.

作者简介:

金力刚(1979—),男,汉族,经济师,蚌埠中欣投资发展有限责任公司,研究方向:金融、经营管理、建筑经济等。

企业金融论文范文第2篇

摘要:随着国内经济的发展,企业经营管理方式也做着创新、变革,金融管理在货币、信用、银行方面的信贷资金运用吸收、有价证券买卖货币流通、保险信托租赁、外汇买卖、国际货币支付等,都会涉及到企业的经营管理工作,由此可见企业金融管理的重要性,企业需要制定出合理的金融管理策略来促进经营管理。本文先是讲解了有效的金融管理策略对企业经营管理的作用,然后提出了企业经营管理中的金融管理策略。

关键词:金融管理;企业经营管理;策略分析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部分,可以大力推进我国经济的整体增长,促进我国经济系统的循环。如何制定出合理的企业金融策略,分配金融资源,提高企业的绩效,是摆着我国企业面前的重要问题。下面先讲讲有效金融管理策略对企业经营管理产生的作用。

一、有效金融管理策略对企业经营管理的作用分析

企业的经营管理具备金融活动的特征,企业是商品流通、生产的部门,企业经营管理就是实现商品价值的过程。现代经济体系,货币资金作为商品价值的表现形式,需要企业具备这种货币资金完成生产资料、机器上的工资支付,有效结合劳动对象、劳动者、劳动资料,生产商品。企业的经营活动就是对资金货币的筹集与运用,这也是金融的本质体现。金融管理是企业经营管理的前提,也是企业正常发展的保障。企业的经营管理需要有一定的资金维持运行。企业经营资金一般有三个方面的来源,分别是自有资金、银行贷款资金以及融资资金。企业发行股票融集资金,需要企业对股票作用、发行时机、价格、性质、管理法规进行充分了解;企业向银行贷款资金,企业需要了解银行信贷政策、贷款期限、利率、原则;企业在金融市场的筹资,需要企业懂得股票的发行、买卖方式。从企业资金方面来看,企业不懂金融管理,就不能顺利进行资金的筹措经营。企业的投资可以选择购买股票、债券,也可以进行经营规模的再扩大、进行信托投资。这就需要企业根据金融市场的情况,适时进行买进、卖出。

二、企业经营管理中合理的金融管理策略

1.要有专门的金融管理机构、金融管理人员

企业进要想制定出合理的金融管理策略,要有专门的工作人员、职能部门进行金融管理。在企业的贷款方面,需要专人管理回收贷款,接着传递给相关科室,划分明确好各职能部门的权利以及責任。积极对比、分析欠债单位的资金负债比率以及资金的周转速度,检查欠债单位的资金流动是否有问题,制定分析表格查找可能影响欠债超期的所有因素,然后制定合理的回收资金策略。根据收款余额进行坏账准备金的保留,让专一职能部门、专一工作人员管理企业金融,这样一来,企业经营管理中的金融管理效率得到有效提高,也促进了企业经营管理的顺利开展。

2.规范财务预算

企业财务预算需要根据企业财务发展计划,制定财务收支计划,它是企业金融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财务预算要以企业的长期发展为着眼点,根据企业实际财务活动情况编制收支计划,然后统筹规划投资计划。预算编制需要遵循收支平衡、统筹兼顾的原则,搭配好相关管理条例。考虑到市场经济对企业金融管理策略的客观要求、国家宏观的金融政策,再进行完整、全面的分析预算。结合企业往年收支状况,综合分析企业所具备的实际特征,对企业的未来目标进行编制;单一的预算方案还需要统一到整体预算方案。

3.利用ERP的精细化金融管理

ERP系统可以有效提高企业的金融管理效率,优化企业的金融资源配置。它还可以为企业打造标准的作业流程,让企业领导实时掌握企业产品的销售状况、资金状况,及时了解到市场行情。此外,ERP系统还让在外的跨区管理人员实时掌握企业的经营管理状况,做到信息面良好的沟通,增强企业精细化金融管理效果。信息良好沟通使企业管理人员及时掌握全局,对企业做出全面、及时的信息决策。现在企业在财务经营管理的会计核算上摒弃了传统手工的账务方式,转向了现代化ERP的方式。这就大大降低了企业人为因素对精细化金融管理效果的影响。企业还要及时更新金融管理软件,在此基础上提高企业的信息化进程。

4.对合作企业信用的评定

企业进行商业活动,需要对合作企业的经营管理状况进行分析调查,从合作企业的资本盈亏情况、运作情况、品牌情况、经济效益情况、产品质量情况上评定对方企业的信用,据此当成企业的重要参考,降低企业金融资金上的潜在风险,使企业资金能够保持安全。

三、总结

金融管理策略的制定情况直接决定了企业以后的生产经营发展状况,对此企业的经营管理者需要重视金融管理策略的制定,有效解决那些在金融管理中出现的问题,要有专门的金融管理机构、金融管理人员、规范财务预算工作、利用ERP的精细化金融管理、对合作企业信用进行评定,让制定的金融管理策略能够顺应企业的经营管理,使企业得到更好发展。

参考文献:

[1]孟祥波:浅议金融管理对企业转制的促进作用[J].财经界(学术版),2010(09) .

[2]李金良:金融管理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应用[J].现代经济信息,2010(12) .

[3]范若丁:试析金融投资管理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应用[J].现代经济信息,2011(13) .

[4]张 皓:浅析金融管理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外资,2012(07).

企业金融论文范文第3篇

摘要:文章从商业银行、物流公司、核心企业、担保公司等角度对国内外物流金融及其特点进行全面分析,并提出了物流金融发展的4项策略,包括将创新的金融与物流发展成集成式服务;将物流企业和金融机构进行有效合作;用保险的理念分担物流金融的风险;必须有效拓展各方面业务的发展合作。

关键词:物流金融;特点;策略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呈现新的阶段性特征。我国物流金融业整体规模扩大,发展速度加快,运行效率提高,对经济发展具有较大促进作用。

一、企业物流金融的现状分析

(一)国外物流金融的发展现状

随着现代物流的发展,物流金融已经成为世界各大物流企业新的利润来源。世界最大的船运公司马士基、快递物流公司ups等都在大力开展物流金融业务,这些跨国公司依托良好的信誉和强大的金融实力,结合自己对物流过程中货物实际监控,在为发货方和货主提供物流服务的同时,也提供物流金融服务,如开具信用证、仓单质押、票据担保、结算融资等,这样不仅吸引了更多客户,而且在物流金融活动中还创造了可观的利润。以ups为例,为了推进物流金融服务,公司于2001年5月并购了美国第一国际银行,将其改造成ups金融部门。在ups提供的物流金融服务中,ups在收货的同时直接给出口商提供预付货款,货物即是抵押,这样,小型出口商们得到及时的现金流;ups再通过ups银行实现与进口商的结算,而货物在ups手中,也不必担心进口商赖账的风险。对于出口企业来说,借用ups的资金流,货物发出之后立刻就能变现,如果把这笔现金再拿去做其他的流动用途,便能增加资金的周转率。

(二)国内物流金融的发展现状

目前,国内进行物流融资业务的主要有金融机构、第三方物流提供商、专业担保公司、企业和其他机构。金融机构是资金的提供者,主要是由提供资金等间接融资渠道及结算等其他金融服务的商业银行和提供直接融资渠道的信托公司等金融机构。第三方物流提供商(包括物流公司、市场公司),一方面提供货物运输或仓储服务,对在物流环节中的“物”进行监管;另一方面基于对客户和货物的了解,也在物流融资中充当融资担保人或承诺附条件购买货物,实际上分担了融资风险。专业担保公司(包括出口信用保险公司)主要为信誉度不高的中小企业提供外部信用增级,使其获得金融机构的融资。企业(包括核心企业及上下游客户)这些经营主体可以是物流融资的需求方,也可以通过承诺附条件购货、指定发货或充当融资担保人等方式在物流融资中扮演不同的角色。其他机构是一些大宗货物交易平台网站(如上海大宗钢铁电子交易市场、金银岛交易网等),网上交易平台也积极参与该领域业务的开拓,它们在客户来源、“物”的价格监控、质物处置渠道等方面起到了一定积极的作用。此外,包括拍卖公司、资产管理公司、典当行、公证机构等一些机构均在物流金融的某些环节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二、企业物流金融的特点分析

通过对整个物流金融市场和对各参与者进行分析总结,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商业银行

第一,多家商业银行看好物流金融市场,并以物流融资为重点加大力度开拓或继续延伸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产生了较大的市场影响。第二,现正在推出各种“物流银行”的产品,如深发展的供应链金融,光大银行的金色链等等,并将上述产品作为一种特色产品逐步在全行范围内推广。第三,各家商业银行参与的程度和已占有的市场份额差距很大,综合来看股份制银行的积极性、灵活度、参与程度最高,国有银行其次,城市商业银行最低。市场份额与之同向发展。第四,商业银行大多选择了与物流公司进行战略合作,将监管货物等非核心业务外包,共同推广物流金融产品。第五,银行充分发挥了营业网点的优势,将地域优势和行业优势有机结合。第六,通过几年的实践,物流金融业务使得银行的业务量增长迅速、利润收益可观,同时坏账率也控制在银行认可的范围内。

(二)物流公司

以中储、中外运、中远等为代表的大型物流企业积极涉足物流金融领域;中小物流企业由于自身实力较弱,获得银行认可的程度较低,部分物流企业计划发挥各自优势结成物流企业联盟与银行进行合作;物流金融业务更多利用了物流公司的仓储优势和运输及物流管理等业务优势;作为发展物流融资业务的主要合作者和配套服务商,为客户提供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三者集成的创新服务。经过几年的发展,开展物流金融使得物流企业扩大了企业规模,获得了丰厚的收益。

(三)核心企业

多为供应链中绝对强势企业,银行和担保公司公关的难度较高。主要集中在钢厂、煤厂等资源型行业,或如电信、电力等垄断行业。核心企业的加入,增强了融资企业的信用,使其更易获得银行贷款;反之,融资企业获得贷款后,向核心企业交纳更多的预付款,变相增加了核心企业的资金来源。一方面,核心企业希望扩大资金渠道,另一方面,核心企业也为融资企业额外承担了监管货物或回购等责任,使得上下游在谈判中始终存在利益的博弈。核心企业只对合作期限长、信用记录良好的上下游企业提供服务,并通常有一套控制风险的制度。经过几年的尝试,物流金融业务的开展扩大了核心企业的生产规模,带来了一定的收益。

(四)担保公司

国内多家担保公司都在尝试开展库存/仓单/货权质押担保等物流金融业务,尤其是北京、上海、浙江、广东等现代物流业发达的地区;与银行相比较,由于实力差距较大,尚未形成担保机构的特色产品;银行和物流公司既是合作伙伴,又是竞争对手;为了避免和银行正面竞争,除银行认可的行业外,向其他行业渗透;反担保措施和风险控制措施更为灵活;担保对风险防范和处置手段的研究仍有待加强。

三、企业物流金融的发展策略

物流金融的长远发展是建立在社会各方面的通力合作基础上的,不仅需要政府政策的有利倾斜和相关法律制度的保障,而且还需要在培养从事物流金融方面的精英和人才上下功夫,要开拓创新,不断拓展市场空间,逐步强化金融服务于物流工作的内容,同时在物流工作领域更是有创新金融的理念。

(一)必须将创新的金融与物流发展成集成式服务

物流金融相比传统意义上的物流业,最显著的特点是将金融的元素纳入其中,使客户享受到了金融与物流的集成式的创新服务。这种理念已逐步影响着物流业的发展方向。因此,在供应链中第三方物流企业必须提供一种包括物流、流通加工、融资、评估、监管、资产处理、金融咨询等系列的集成式服务,才能更加有效地促进物流与金融的双向发展。

(二)必须将物流企业和金融机构进行有效合作

物流金融的发展离不开物流企业和金融机构的有效合作。为达到这种有机的长期的合作,物流企业务必与金融机构建立长期互信的合作关系,以赢得金融机构的最大支持。金融机构要对物流业开展统一授信,把贷款额度直接授权给物流企业,再由物流企业根据客户的需求和条件进行质押贷款和最终结算。这样长此以往,物流企业和金融机构的合作就会向有益的方向发展,从而使物流金融越来越高效可信,逐步提升银行合作的层次(上升到分行级别),与银行建立稳定长期的合作关系,扩宽双方合作空间和业务范围。

(三)必须用保险的理念分担物流金融的风险

随着现代物流业的服务领域逐渐拓展,传统运输仓储的范畴已经远远不适应当前社会对物流业的需求,从而向集运、存货管理、分拨服务、加贴商标、订单实现、属地交货、分类包装等多领域发展。各种无法预测的自然灾害、意外事故和任何一个环节经营管理的疏忽,都可能造成物流企业的重大损失,因此迫切需要配套的保险服务予以支持,以分担经营过程中的风险。

(四)必须有效拓展各方面业务的发展合作

加强行业发展合作,按照集中优势、由简入难、纵深推进的原则,先从比较熟悉的大宗产品入手,并同时对汽车物流、机电设备物流加大研发力度。扩大地域开发,遵照重点推进、逐步完善和扩展的原则,以几个大中型城市为辐射点扩展开发区域。强化企业模式应用,以基础模式为核心,逐渐推广物流公司模式、核心企业模式,直至综合模式,并逐步探讨创新应用。重视产品开发,以发挥功能集成优势、增加担保现金流入、降低业务开发成本、突出资源整合特长为原则,推广担保保证金制度,在有条件的基础上发展中长期担保产品,加强担保与其他功能的协同效应。培养加强担保后的管理及处置能力,借鉴投资银行业务,扩宽担保下或有资产的处置渠道。

(责任编辑:李综艺)

参考文献:

[1] 张原彰.供应链观点——商、物、金、资讯、人力流的整合应用以及创新商业模式[J].2007,(01).

[2] 熊元俊.银行营销实战兵法[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3] 【德】JoachimGoldberg&RudigerVonNitzsch.行为金融[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4] 【美】玛丽安·伯克·伍德.营销计划手册[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5] 庄春光.供应链融资另辟蹊径还是新瓶旧酒[J].当代金融家,2007,(04).

[6] 刘璇、凌建平、李严锋.我国金融物流模式探析[J].物流科技,2007,(01).

[7] 冯耕中.物流金融业务创新分析[J].预测,2007,(01).

[8] 郑玥祥.金融机构发展物流金融的思路和对策[J].经济与管理,2006,(09).

企业金融论文范文第4篇

[摘 要]金融企业一直是高风险和高收益的代名词,作为金融工作的重要基础,金融会计对保证金融工作安全运行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因此,加强金融会计风险的防范措施是确保金融安全的重要途径。本文介绍了金融企业会计风险的形成原因,金融企业会计风险的表现形式及金融企业会计风险的防范与控制,希望可以对提高金融安全起到一定的作用。

[关键词]金融企业;会计风险;表现形式;防范;控制

[DOI]10.13939/j.cnki.zgsc.2015.06.086

作为现代经济发展的重要核心,金融可以有效地促进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确保金融工作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是提高经济稳定发展的重要保障。然而,金融会计风险极大地影响了金融工作的顺利开展,对金融行业造成了大量的经济损失和信誉损失。因此,加强金融企业会计风险的防范措施对金融企业有着难以估量的重要意义。

1 金融企业会计风险的形成原因

1.1 金融企业会计内部控制系统建设落后

金融企业会计控制难以形成一个整体的风险防范措施,被分解为独立的单元分散在不同的管理制度中,导致企业对会计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不能及时的发现并处理。另外,会计、信贷及资金的控制制度不能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三者在核算工作中出现分离的情况,不利于资金的稳定高效运行,对金融企业的经济收益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而伴随着市场上大量新兴业务的诞生,不同部门的会计核算往往不能统一结合,不利于控制职能的充分发挥。

1.2 金融企业会计监督保障职能的弱化

虽然我国的金融企业正处于飞速发展的阶段,然而我国的会计核算工作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显落后。对于资金活动没有完善的监督措施,只是单纯的账务处理。在资金运转与活动方面缺乏必要的反馈信息和预警机制,对金融企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1.3 金融企业高负债特点引发的财务风险

作为企业的重要经营手段,负债经营可以有效地提高企业的竞争力。而金融企业作为高负债行业,高额的负债对企业造成了严重的经济风险,在企业运行的过程中,不仅要筹集大量的资金,还要支付高额的利息,严重影响了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对企业产生了极大的安全隐患。

2 金融企业会计风险的表现形式

2.1 信息失真带来的风险

会计信息是反映金融企业业务活动的重要依据,会计信息出现问题会导致会计部门的信息资料出现失真的情况,使企业不能正确地认识到资产出现的质量风险,造成企业难以完全掌握企业自身的经营状况,不利于提高金融的经济发展。另外,会计部门不能及时地向决策层反映管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从而导致决策层不能充分了解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情况,难以及时地做出正确的处理方案,造成决策上出现失误,影响整个企业的工作进展。而且,目前我国金融企业会计部门大多缺少合理的风险量化监测指标体系,领导层难以充分发挥出决策职能,使决策方面出现失误的概率严重提高。

2.2 核算方法失误带来的风险

会计核算是金融企业核算的核心环节,对企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会计核算出现问题,会造成核算程序出现漏洞,影响企业的核算质量,存在着较大的经济隐患。金融风险与会计核算环节密切相关,会计核算是影响企业的直接因素。随着企业的飞速发展,企业的经济活动也随之增加。大量的经济活动对会计核算业务费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支付结算业务工作对金融企业的影响也有了明显的提高,因此,严格控制支付结算的重要性不可估量。

2.3 结算数据虚假带来的风险

作为会计工作的核心环节,结算可以准确及时地反映出业务的具体情况,明确企业的财务情况与经营成果,对提高企业利润有着重要的意义。然而,在结算过程中往往会出现数据虚假的情况,部分单位或个人为了自身的利益,在结算报告中编造虚假信息,结算数据中出现的虚假信息对企业带来了极大的安全隐患。

2.4 联行失误带来的风险

联行业务是办理结算业务的重要手段。联行工作出现失误,会出现错发、漏发及迟发的情况,使资金的在途时间增长,从而导致不法分子得到套用资金的机会,对企业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

2.5 外汇会计带来的风险

随着金融企业的不断发展,国外金融业务的扩展也逐渐成为金融企业的重要发展途径。通过在国内设置外资银行,可以有效地提高金融企业外汇业务的额度,这也要求国内金融企业应该提高对外汇会计的重视程度,提高外汇会计在金融企业中占据的比例。然而,外汇会计虽然会给我国企业带来可观的经济收益,但是由于汇率的频繁变动,在进行国际贸易结算时,人民币与外汇资金进行转账时会出现严重的经济风险,使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一定的安全隐患。

2.6 管理乏力带来的风险

目前,我国大部分金融企业主管部门缺乏完善的管理规章制度,已有的制度难以得到有效的执行,对业务的正常进行造成了一定的阻碍,不利于提高企业的服务质量。另外,由于会计工作人员的工作强度普遍过大,企业在工作中很难平衡会计员工与其他工作人员的关系,容易出现待遇不公平、奖惩制度不明确的现象,对企业造成一定程度的风险,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

2.7 人员素质过低带来的风险

目前,我国金融企业的会计人员综合素质不全面,造成服务态度和质量严重不及格。在工作中难以严格遵守规章制度,工作质量不高。有的人职业道德过低,对企业造成了极大的损失。

3 金融企业会计风险的防范与控制

3.1 建立完善的管理型金融企业会计制度体系

要想有效地防范金融企业会计风险就要从会计管理入手,充分发挥管理的作用,利用科学合理的会计管理方法,实现对会计的有效管理,更好地经营金融企业业务,形成适合企业发展的金融企业会计管理制度。要想建立适应商业化经营的会计管理体系,首先应该建立会计核算体系,将集中统一管理与分级授权核算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会计工作的秩序更加合理,强调会计的基础工作,加强对会计的管理,严格治理假凭证、假账簿、报假账等违规现象,使会计核算质量能够得到根本的提高,从而控制金融企业会计风险。此外,金融机构内部会计管理体制应该统一起来,这样才能对违规和账外经营的问题起到有效的遏制作用,从而可以有效地化解金融企业会计风险。

3.2 加强并改善金融会计的信息

要想做好金融风险的防范和控制首先应该有来自金融机构内部及外部及时、可靠的信息,这样揭示与披露系统才能发挥其作用。对于银行外需要贷款的单位的会计信息应该对各方面提出要求,以降低金融风险。第一,银行在接受贷款申请时应强制要求企业报送会计报表,该报表必须经过注册会计师的审计验证,同时出具审计报告的会计师事务所要承担相应的连带责任。第二,银行在接受贷款申请时还应要求贷款企业提供现金流量表,更加注重现金流量指标和与现金流量表有关的财务比率考核,而不是传统的注重企业利润指标与静态财务比率考核,这样可以有效的降低金融风险。第三,当企业贷款的数额较大时,银行除了要求会计报表外,还应要求出具显示其偿还能力的补充会计信息。

3.3 提高金融会计队伍的专业能力和职业素质

要想降低金融企业会计风险就要保证相关人员的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首先,会计人员应该有较高的政治素养,政治素养指导着人的行为,由于金融会计人员工作的特殊性,所以对会计人员的思想觉悟、政治觉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是金融会计职业的需求,体现了一个人的职业道德。此外,还要提高相关人员的文化程度,从而使会计队伍的整体专业水平得到质的提高。金融企业内部,会计队伍整体积极向上,努力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从而提高了工作的能力,发挥了会计人员在金融企业的应有价值,从而可以很好地防范并控制金融企业的会计风险。

4 结 论

目前我国金融会计风险较为严重,严重地影响着我国金融业的发展,要想保证金融业健康快速的发展,就要积极采取防范金融风险的措施,完善会计管理的制度,不断规范会计的行为,从而实现预防并规避会计工作中可能出现的风险,保证金融业能够在良好的发展条件中顺利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彭帆.金融企业会计风险防范初探[J].现代商业,2013,17(14):52-53.

[2]王秀君.浅议金融会计风险分析与防范[J].时代金融(下旬),2012,10(11):85-86.

[3]杨叶.企业融资模式分析及风险防范[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4,2(7):157-158.

[4]邹影.试论金融管理对企业转制的促进作用[J].中国市场,2014(44).

[5]郭鸿宇.浅析金融危机下企业的应收账款管理[J].中国市场,2014(52).

企业金融论文范文第5篇

摘要:经济全球化时代,企业只有不断推陈出新,才能摆脱落后就会挨打的局面。企业是国家的经济支柱,资金是企业的经济支柱,企业通过筹资增强经济实力,筹资与金融市场挂钩,所以文章就金融市场和企业筹资的关系进行研究。

关键词:金融市场;企业筹资;筹资方式

一、金融市场与企业筹资关系的探究

(一)金融市场

从原始社会至今,商品间的货物交换衍生了货币问题即资金需求和供给,金融市场的形成有利于资金市场的健康发展。金融市场指的是资金供求双方通过信用工具进行交易以确定金融资产价格的一种机制,股票、债券、储蓄存款等就是常用的信用工具,金融市场有四大功能:1.引导资金的合理流动,提高了资金效益;2.价格的波动和变化受金融市场的影响,为企业资源的合理配置提供参考目标;3.有利于金融管理部门的监管;4.促进金融工具多样化发展,满足融资者多样化的需求;5.帮助居民和企业实现风险的转移和分散;6.降低一些不必要的搜素信息费,提高市场信息的真实性。所以金融市场从个人财富状态到企业的经营状态以及经济运行的效率问题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企业筹资

为了保障企业的正常运行,扩大企业生产规模,同时适应新形式下飞速发展的社会,建设企业美好的明天,企业筹资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由于企业自身的状态不一样,所以只有适合自身发展的筹资渠道和融资方式才能够促进企业长期的发展。企业筹资的含义就是根据企业自身的经营状态、未来的发展战略等通过筹资(即筹资渠道和金融市场)集中资金的活动。

(三)金融市场和企业筹资的内在联系

金融市场对于国民经济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曾有西方著名经济学家论证美国的金融发展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在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金融市场通过企业筹资筹集的资金量已占金融总量的2/3,可见金融市场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中不可估量的地位。

在商品经济中,金融市场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商品、技术、信息、房地产等市场都是在金融市场的基础上产生,金融市场对上述市场起着举足轻重的制约作用。论证了邓小平同志所说的:“金融很重要,金融搞活了,一招棋活,满盘皆活”。

在市场经济社会中,金融市场是企业筹集资金的主要来源,金融市场的作用主要体现在筹资和投资的过程中,所以金融市场和企业筹资有着密切的关系,这一点将在下文中具体体现。

二、金融市场下企业筹资的手段

企业可以通过政府财政、银行信贷、保险信托财务等非银行金融机构资本和其它企业事业团体法人资本等作为筹资的渠道,筹资的方式多种多样,例如:发行股票筹资、发行债券筹资、银行借贷筹资、商业信用或商业票据筹资和吸收直接筹资等。

发行股票、债券筹资是在证券市场中筹集资金,通过公司或者下属企业发行股票成为上市公司或者是发行公司的债券或可转换债券从资本市场筹资,这样可以分散企业风险。企业除了达到上市条件发行股票上市外,还可以通过兼并、收购、换股等方式间接上市。

银行借贷筹资是企业主要的筹资渠道之一,企业可以根据自己的企业信誉度和借贷偿还能力向银行借贷,可以缓解企业资金压力的同时帮助企业更好的发展。马克思认为银行是“买卖特殊的商店,利率是资金的价格,企业以利息为代价向银行购买在有限时间内的资金支配权” 。还可以向保险公司、信用社和基金等金融机构借款。还可以向国际上的一些金融机构如英国联邦投资集团、德国投资与开发有限公司等筹资,他们对发展中国家的企业给予政策上的支持和优惠。

商業信用筹资是企业需要缓解短期资金筹资的主要筹资方式,企业互相之间提供的信用就能汇集解决资金缺乏的问题。商业票据筹资是规模较大、信誉极好的大公司的筹款方式之一。商业汇票是一种无担保的短期期票,商业票据可以吸收大量资金。吸收直接筹资是企业最早采用的筹资方式,有利于增强企业的信誉,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降低企业的财务风险。除此之外,在金融市场中,设立财务公司、出售应收账款、在国际上吸收创业基金投资也是企业可选择的筹资方式。

三、目前金融市场中的企业筹资现状及问题

改革至今,在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过渡的前提下,企业融资方式随着市场机制的日渐完善同步改变。通过前文对金融市场和企业筹资的相关概念的阐述,大致了解了金融市场企业筹资的现状,下面对金融市场中国企业筹资存在的问题做相关的表述。

企业信誉问题:企业银行贷款偿还率不高。企业有信誉度评估,但是由于一些特殊原因信誉度不高的企业也能向银行贷款,企业回款不给力,打击银行贷款的积极性,导致银行信贷市场疲软。企业上市需要发行股票和债券,有些财务部门对企业的报表数据存在严重的遮掩和虚假的问题,这些问题对股票市场产生了冲击,阻碍了真正好企业上市发展的机会。达不到发行股份制的企业应该根据《证券法》规定的股票发行条件认真核实自我企业的达标标准,不应过渡包装做假账来掩盖事实真相,这损害的不仅是企业的名誉,对企业未来发展也受到极大的影响。债券市场的发展缓慢是由于企业的信誉度不够造成的。企业筹资的盲目性:企业筹资资源的不合理分配,没有意识到要去认识或者关注筹资风险问题,对于筹资相关的法律法规也缺乏了解。企业筹资渠道和方式的局限性也是影响企业筹资的因素之一。企业更偏向于传统的筹资方式,依赖银行贷款,忽视了通过挖掘新思路来解决问题,反而需要帮助时,第一个想到的就是人际关系。中小企业筹资难:筹资的等级分化明显,大企业很容易得到投资者或者是银行的青睐,小企业由于企业性质一直面临着筹资的尴尬局面,国家的发展带动小企业的发展,小企业的发展也利于国家的发展,但是中小企业的贷款缺口很大一直得不到全部的满足。

四、改善企业在金融市场中筹资现状的应对措施

企业的筹资最终结果是实现企业价值利润的最大化,为了企业的更好发展给出几点建议。

1. 人无信不立,诚信为本,更何况企业呢?企业应诚信为主,郑周永先生说:“一个人、一个企业,事业受挫可以爬起来再干,还有复兴机会。而一旦名誉扫地,丧失信用,那么就永远翻不了身”。这句话就是对诚信重要性的说明。所以企业要杜绝诈骗行为,按时还银行贷款,不应过渡包装发行股票混乱市场,从长远眼光出发,要建立企业的诚信档案,未来企业的诚信就是企业的敲门砖。

2. 制定合理的筹资规模,防范筹资风险。企业要根据自身的战略发展模式、投资计划、运营情况等做相关的方案,根据方案选择筹资规模,还应该考虑企业资金、技术之间的协同性。注重对筹资风险的認识和防范,向相关部门咨询不同的筹资条款和风险,适合自己企业的才是最好的,这样企业才能规避风险取得最大的收益。

3. 扩宽筹资渠道,创新筹资方式。企业不能局限国内的筹资方式,应学习有外贸经营权的国有企业走出国门投资国际银行或者证券公司。门槛的限制也阻止不了思维的创新,如果传统筹资方式与国际上的俱乐部贷款、银团贷款等方式相结合我国的筹资将更上一层楼。除此之外,企业要有全球经济化的概念,我国加入WTO是个转折点,目光要从国内看向国际,筹资的舞台也从国内向国际靠拢。小企业的筹资方式需要改变,要学会构建融资系统。国家对于中小企业的筹资也做出了努力,但还是因为规模限制作用不大。中小企业要学会为自己创造条件,打造自身的信用,学会调配自身的企业资源,增加企业的竞争力,小企业之间也可以互相连手并存。

4. 企业要注重与金融机构的结合。企业和银行建立稳固的银企关系,形成利益共同体有利于企业的借贷和增加信誉度。企业引入金融机构入股,当金融机构作为股东之一时,企业的筹资就不是问题。虽然规定了限制商业银行的投资参股,但是保险公司、信托公司、财务公司等非银行性的金融机构可以投资参股。由于我国的国情,金融机构应抓住可以参股的机会,企业与金融机构的联系就会更强。

五、结语

企业在适应金融市场的环境下,要学会规避风险提高自身的信誉,学会正确的认识筹资,因为高效的筹资有助于企业更好的成长,所以金融市场和企业筹资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同时也要正确的看待它们之间的关系。

参考文献:

[1]黄成敬欣,张桂杰.企业筹资探讨[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5(08).

[2]徐莹.中小企业筹资方式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5(19).

[3]解静.中小企业筹资风险成因与控制[J].工程经济,2015(02).

(作者单位:广东天禾农资股份有限公司)

企业金融论文范文第6篇

【摘  要】互联网金融业的快速发展弥补了传统金融业的缺失,但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金融风险问题。论文根据行业发展现状,分析了互联网企业金融风险的成因,结合相关研究成果提出监管路径的参考建议。

【关键词】互联网企业;金融风险;监管路径

1 引言

我国互联网企业已经发展20年有余,互聯网企业凭借先进的互联网技术与传统金融业相结合,为践行普惠金融及拓宽小微企业融资渠道提供了一种新型路径,已经成为我国金融的重要补充形式,与传统金融机构相比已经发挥出无法替代的作用。但互联网金融业逐渐背离了原有的发展初衷,在迅速扩张的互联网金融行业背景下是畸形的互联网企业结构和暴露出的诸多风险。与此同时,对于互联网金融行业监管的大网也在慢慢收紧,央行工作会议指出加强风险排查、做好风险应对、补足制度短板,加强互联网平台公司金融活动的审慎监管、确保金融创新在审慎监管前提下发展是当下的重点工作。

2 互联网企业金融风险的监管现状

互联网企业借助数字技术、信息化技术、云技术等科技力量的提升,使得互联网金融得到快速发展,开发出新型金融产品和服务。但不断创新的互联网金融使得金融监管力度与金融创新速度之间存在不匹配问题。我国对于互联网金融的监管依旧强调要保持缓而审慎监管的态度,稳步防范、化解互联网金融风险,站在全局的角度维持金融业的稳定发展,免受个别金融机构造成的风险问题。过去,P2P网贷平台高峰时达到6000多家,撬动了万亿级规模市场,造成了8000多亿的债款至今未还清。截至目前,P2P网贷平台数量已全部清零,各类高风险金融机构得到有序处理,影子银行的规模也大幅缩减;蚂蚁金服IPO叫停的背后是监管部门引导互联网企业在发展金融科技、提高金融服务效率和普惠小微企业等方面合理走向,打击行业监管套利、垄断经营等违法行为,保护消费者权益和金融市场秩序的公平性。

3 互联网企业金融风险的监管问题

互联网金融发展迅猛,但也带来一系列问题,导致监管难度加大,增加了新的金融风险,监管部门不得不予以重视。

3.1 金融过度脱实向虚化发展

在我国互联网产业刚刚起步时,寄托着人们对于国内科技创新型企业的愿望,新型科技服务基础建设、实体经济发展,助力祖国经济腾飞。但随着资本的无序扩张,资本由实转虚,互联网金融产业与原来的发展方向背道而驰。我国互联网企业先利用应用技术层面的创新盲目抢占市场,再通过获得的数据优势,锁定大规模用户群体,进而增加行业壁垒,最后利用收购兼并等手段完成市场垄断,获得垄断利润,我国互联网企业在现有的模式下固步自封[1]。

2008年美国的次贷危机给我们一个很好的警醒。二战时期,美国凭借强大的生产力成为抗击法西斯阵营的重要保障,是世界最大的工业生产国。可在20世纪80年代,美国经历工业化、产业化后实体经济增速放缓,但相反银行业、金融业的迅速发展,资本“逐利性”特征加剧,金融发展逐渐脱离实体产业,实体产业纷纷转移至海外,金融发展的速度大幅快于经济发展水平,金融资产的增长率是GDP增长率的数倍之多,还吸引了许多非金融机构参与到金融活动中,美国走向了一条不可回头的实体产业空心化的道路。过热的金融市场和薄弱的实体产业,最终导致2008年金融海啸的发生。现在,互联网金融融合了现代网络技术,其放大了虚拟经济所具有的高流动性、不稳定性、高风险性和高投机性等特点。互联网金融脱离实体经济,将使得投机牟利等行为更加不可控,加剧了市场风险的危害性,监管部门监管难度加大。

3.2 监管制度不完善

近年来,尽管我国金融监管部门一直在密切跟踪金融创新对监管带来的挑战,相继出台部分政策加以约束,加快法律法规制度的完善,但统一全面的监管体系建成还是有待时日。由于当前金融服务目标的多样化,金融科技跨界、混业、跨区域发展,现有的法律法规对各类金融机构边界模糊,交叉经营的互联网金融业务使得金融风险渗透进相关行业部门,风险传播速度更快,波及范围更广,造成危害更大,更加凸显出现存监管制度的滞后性。同时,支付、借贷、证券、保险、理财等各类金融服务领域内部业务的交叠,明显加快了金融混业化的趋势,对现有的“分业经营,分业监管”体系造成冲击,导致资本太过集中,孕育出垄断性金融机构,加大金融监管难度。对于互联网金融行业内部的恶性竞争行为缺乏约束机制,对于恶性竞争者法律责任规定过轻,严重阻碍了互联网金融市场合理发展,也损害了投资者的利益。

3.3 信用体系不健全

信用是市场经济的基石,个人征信体系作为重要的金融基础设施,在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服务实体经济、构建诚信社会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2]。现阶段,我国征信用体系及相关管理方面建设尚且不足,没有专门有关信用制度的法律法规,对于违约失约惩戒力度不大,社会信用道德水平不高。即使人们能了解借款方基本信息和财务情况,也无法掌握个人的资产负债表、信用意识、家庭情况、信誉情况,借款人就有可能提供虚假信息,误导网络借贷平台制定评级标准,出现未来经济活动对市场产生的影响等非预期性风险,不能从根本上避免社会信用风险的存在。从经济学的角度看,守信和失信是一种经济行为的选择,社会经济信用低的根本原因是失信的机会成本低。即使在信用良好的市场环境下,如果失信行为在经济活动中可以仅承担较低的后果却可以为个人或企业带来远高于守信带来的收益,市场参与者更加偏好于追求利益最大化,市场主体在是否守信之间徘徊,最终导致格雷欣法则出现,市场将会爆发大规模的信用危机。

4 互联网企业金融风险的监管路径

目前,监管部门已经研究和制定相应措施以解决上述问题,但不足之处无法短期内无法弥补,本文提出以下监管路径作为参考。

4.1 增强互联网金融服务实体产业能力

实体经济是互联网金融的载体,互联网金融是实体经济的引擎,两者应当相辅相成,共谋发展。提高互联网金融模式和工具的创新力,合理引导其优势落到实处,尤其是加大先进技术和金融服务投入实体经济的力度,从而满足企业和居民對高质量金融服务的需求,才能从根本上保证互联网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社会经济的稳定有序。具体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发展和壮大互联网融资模式,构建以网贷和众筹为主导的新型金融借贷平台,有效发挥互联网金融的长尾效应,覆盖游离于传统金融市场之外的群体,动员处于实体经济末端的居民和小微企业参与金融活动。这不仅能帮助普通居民走出在遇到疾病等重大事件时的资金困境,也能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二是广泛应用第三方支付在经济活动中的支付和结算功能,移动支付让居民仅凭一部支付设备就可以完成所有消费、交易,在任何时间、任何场合下都可以购买到所需的商品和服务,在保证交易结算安全性的同时,大大降低了交易成本,释放实体经济潜在活力。

4.2 健全互联网金融信用体系

第一,推进信用数据共享平台完善,加强信用评级体系建设。依托大数据等科学技术为社会信用体系提供技术保障,拓宽数据收集渠道,建设相应的用户诚信档案,不断完善数据库信息更新,再利用云平台向社会共享征信信息,使得互联网金融市场的信息公开化、透明化。同时,进一步明确信用评级方式,不仅对互联网金融机构进行评级,也要对借款人财务指标、技术指标和以往的信誉情况进行信用评级,明确实际投资风险性程度,使投资者能够清楚了解网贷各环节风险性和互联网企业运营信息,保证投资者的资金安全性。第二,完善以道德为支撑,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市场主体的信用道德观念和信用意识的提高需要多种方式共同作用,从宣传社会信用的重要性、加强信用道德的教育,到选取信用道德模范,总结他们的事迹,传播他们的精神,从而带来良好的社会风气。同时,要与相应法律法规相配合,实现对互联网金融市场的全面监督与管理。从立法上健全信用法律体系,逐渐完善我国法律中有关债权保护的法律规定,利用法律的力量保障社会信用体系,对违反法律法规的个人或机构给予相应的法律制裁,对于更加严重的失信行为要加大惩治力度。

5 结语

综上所述,由于互联网金融行业开放性、包容性和创新性强等特点,使得其向市场多元化趋势发展,为金融安全带来巨大隐患。因此,要着眼于不断完善互联网金融的监管体系,深化监管制度改革,发挥各部门在监管体系内的作用,促进互联网金融不断优化,为经济发展提供动能。

【参考文献】

【1】李玉.后金融危机时代美国制造业现状及启示[J].西南金融,2020,471(10):88-96.

【2】张晟.我国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现状与监管建议[J].海峡科技与产业,2020,252(7):29-32.

上一篇:初中社会论文范文下一篇:情景教学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