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道路相关论文题目范文

2024-07-20

市政道路相关论文题目范文第1篇

【关键词】 市政道路 工程监理 施工阶段

1. 市政道路监理工作特点

市政道路工程有许多不同于其他道路工程的特点,市政道路工程施工主要是依据城市整体规划方案和道路工程施工计划来进行,监理工作的开展和进行也要牢牢抓住这一基本原则。道路施工监理中,要全面考虑施工中可能出现的技术、机械、人员等多方面的问题,进而明确监理工作的任务和目标,保障市政道路施工的安全、全面进行和完成。

2. 监理人员职责

监理人员在进入道路施工现场时,要认清自身职责,严格按照工作流程和相关监管标准来开展本职工作,尽量排除工程管理部门的约束与限制,切实履行监理工作职能。监理人员切莫受施工单位给予的小恩小惠的影响,而降低了对自身职责的履行,这也是对于监理人员职业道德的考验。

3. 施工前监理控制

3.1 审核施工组织设计

施工组织设计是施工单位纲领性的技术经济文件, 对其的审核工作也是监理业务中实施事前控制的关键环节。审查施工组织设计时, 着重注意以下几点:

3.1.1施工组织管理架构的层次是否清晰, 管理人员的资质是否符合工程类别的要求, 是否持证上岗, 职责分工是否体现了项目经理负责制和责权一致的原则。

3.1.2审核施工部署: 施工平面图标注是否周全; 材料、临建、设备等临时设施设置是否合理; 依据水稳层、面层摊铺顺序, 审核运输道路安排的合理性; 还要对临时水、电等动力供应的可行性设计进行审核。

3.1.3 审核质量保证措施、安全文明保证措施、施工进度保证措施体系是否完善。

3.2 严格材料质量控制

目前,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下,各种材料销售名目繁多,对采购人员极易产生误导,所以要严把材料关,采购人员要及时掌握市场信息,优选供货厂家,随时掌握材料的质量、价格、厂方的供货情况,选择有国家认证的生产许可企业、有一定的技术水平、资金雄厚、社会信誉度高的生产厂家,原材料、成品、半成品、构配件、设备必须有出厂质量合格证书、出厂检验报告及复试报告,并注明使用工程项目名称、规格、数量、进场日期、经办签名及原件存放点。材料进入施工现场前必须按现行国家有关标准的规定抽取试样,交由具有相应资质的检测、试验机构进行复试,复试结果合格方可使用。

3.3 做好精密測量控制

对固定路线的主要控制点、直线上的整桩与加桩等予以复测,并将上述各桩点沿垂直方向平移到地面之外,作为辅助基线,用钢尺量距,以便确认。用钢尺进行路线长度的复核丈量2次,按复核测量的结果,定出整桩和加桩。测设时应以附近控制点为准,并用相邻控制点进行效核,控制点与测设点之间距离不宜大于100 m。在中心桩测设后,应测量横截面方向,根据道路设计横截面及现场地面高度计算确定道路两侧边桩位置。在中心桩、边桩上标出设计高程标志。施工测量记录应在正式记录本上填写,并按规定整理测量资料。施工过程测量控制,严格按照三级复核程序,即施工单位放样、复核无误后,报监理复核。误差值必须控制在允许值内。

4. 施工过程监理控制

4.1 裂缝的控制

沥青路面基本上都是半刚性基层,具有较大的强度,因而纵向裂缝较少,大都是温度收缩造成的横向裂缝,由于半刚性基层收缩开裂导致沥青面层的反射裂缝以及在路面的纵、横向接缝处产生不规则纵横裂缝。在监理过程中,为了控制沥青混凝土路面的裂缝,应采取如下措施:

4.1.1严格控制沥青针入度、低温延度和腊含量在规范范围内。因为沥青针入度、低温延度和腊含量是影响开裂的重要指标。

4.1.2督促承包人严格按碾压操作规程作业。

4.1.3按《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做好纵横向接缝。纵缝尽量采取热接的方法;相邻两幅及上下层的横向接缝均应错位1 m以上,中下层的横向接缝可采用斜接缝,上面层应采用垂直平接缝等。

4.2 平整度控制

4.2.1重点要解决底层平整度问题,这里所指的底层是泛指。如果沥青单纯合料面层分三层铺,那么表面层的底层是中面层(黑色碎石或粗级配沥青混凝土),中面层的底层是底面层(沥青碎石),地面层的底层是道路基层,基层的底层是道路路基(土路床),每一层的平整度都对上一层平整度至关重要。所以要按照质量检验评定标准中对路面各层的要求严格控制, 认真检验。在保证各层密实度和纵横段高程的基础上,把平整度提高标准进行控制,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表面层平整度的高质量。从施工技术管理上,对底面层纵横段高程要加密检查点;在技术操作上,按照高程控制的要求,加细找补和修整;在机具设备上,积极创造条件,使用平地机修整路床和基层的平整度。

4.2.2面层的摊铺应使用摊铺机,并放准每幅两侧高程基准线,操作手控制好熨平板的预留高的稳定性;小面积或无条件使用摊铺机时,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规定的方法摊铺,即采用和锹法,不准扬锹,要锹锹重叠,扣锹时要求用锹头略向后刮一下,以使厚度一致。使用手推车和装载机运料时,应用热锹将料底砸实部分翻松后摊平,以求各处虚实一致。搂平工序,不能踩踏未经压实的虚铺层,要倒退搂平一次成活,如再发现有不平处,可备专用长刮板找补搂平。

4.2.3沥青混合料应卸在铁板上,不能直接倾倒在铺筑底层上,则必须设法清除干净。剩余冷料不能直接铺筑在底层上充当一部分层厚,应加热另做它用。

4.3 其它问题的控制

4.3.1蜂窝、麻面主要源自沥青膜从集料表面剥落,其原因是水分介入到沥青与集料界面上,改变了沥青、集料与水分的关系所造成的。因而,必须预防水损害,主要通过下列措施进行控制:防止或减少水分进入沥青混合料内部,避免其侵入到沥青与集料的界面中。做到这一点的关键是在施工中重点控制沥青混合料的级配,尤其需控制空隙率。此外,监理仔细审核设计,要求其下面层也应是I型级配;提高沥青与集料的粘附性,提高集料之间的粘接力。可以掺加消石灰粉和水泥作为最基本的方法,用量宜为矿料总量的1%~2%。

4.3.2混凝土冻胀预防。气温过低不宜施工;滑模摊铺过程中不宜设置胀缝,可预空一块板,事后补设胀缝;气温高于15℃宜少设胀缝;胀缝处宜补强;胀缝板不宜用泡沫板,宜使用无硬节(或去掉硬节)的材质均匀性较软的杉木板或橡胶泡沫板;及时灌缝。

4.3.3断板预防措施。督促承包人配足机具,加强管理,及时锯缝;预测气象,避免在气温剧变的天气条件下施工;要求承包人配备软切割机,碰上气温剧变天气时改用软切割;严把基层验收关,确保其标高与平整度,使路面板厚均匀;斜交暗构造物上的砼路面不宜切割同斜交构造物角度一致的斜缩缝,宜按正常路段切割缩缝。

4.3.4接缝处理

接缝的处理往往是控制路面平整度的关键所在,处理好接缝的关键是切除接头。用三米直尺检查端部平整度,以摊铺层面直尺脱离点为界限,用切割机切缝挖除。新铺接缝处采用斜向碾压法,适当结合人工找平,可消除接缝处的不平整,使前后两路段平顺衔接。

结束语

市政工程建设中的道路和构筑物的质量在某些方面存在一定的技术质量问题,有的问题已经成为一种质量通病,如填石路基的压实效果不佳、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断板、沥青路面的早期病害、桥梁的裂缝,高温、交通量急速增长等原因,致使沥青路面耐久性降低,难以达到设计年限,有的甚至在早期就已出现损坏。作为监理人员,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精通监理控制要点,掌握病害原因,从源头上控制这些质量问题。

参考文献:

[1]李海,顾得斌.市政道路工程施工现场监理[M].北京:中国道路工业出版社,2004.

[2]马洪民.最新市政道路工程监理规章制度全集[M].合肥:安徽文化音像出版社,2007.

[3]聂良福.市政道路工程施工与监理[J].四川建材.2008.04.

(作者单位:江苏江淮工程建设管理有限公司)

市政道路相关论文题目范文第2篇

【关键词】 市政道路 工程监理 施工阶段

1. 市政道路监理工作特点

市政道路工程有许多不同于其他道路工程的特点,市政道路工程施工主要是依据城市整体规划方案和道路工程施工计划来进行,监理工作的开展和进行也要牢牢抓住这一基本原则。道路施工监理中,要全面考虑施工中可能出现的技术、机械、人员等多方面的问题,进而明确监理工作的任务和目标,保障市政道路施工的安全、全面进行和完成。

2. 监理人员职责

监理人员在进入道路施工现场时,要认清自身职责,严格按照工作流程和相关监管标准来开展本职工作,尽量排除工程管理部门的约束与限制,切实履行监理工作职能。监理人员切莫受施工单位给予的小恩小惠的影响,而降低了对自身职责的履行,这也是对于监理人员职业道德的考验。

3. 施工前监理控制

3.1 审核施工组织设计

施工组织设计是施工单位纲领性的技术经济文件, 对其的审核工作也是监理业务中实施事前控制的关键环节。审查施工组织设计时, 着重注意以下几点:

3.1.1施工组织管理架构的层次是否清晰, 管理人员的资质是否符合工程类别的要求, 是否持证上岗, 职责分工是否体现了项目经理负责制和责权一致的原则。

3.1.2审核施工部署: 施工平面图标注是否周全; 材料、临建、设备等临时设施设置是否合理; 依据水稳层、面层摊铺顺序, 审核运输道路安排的合理性; 还要对临时水、电等动力供应的可行性设计进行审核。

3.1.3 审核质量保证措施、安全文明保证措施、施工进度保证措施体系是否完善。

3.2 严格材料质量控制

目前,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下,各种材料销售名目繁多,对采购人员极易产生误导,所以要严把材料关,采购人员要及时掌握市场信息,优选供货厂家,随时掌握材料的质量、价格、厂方的供货情况,选择有国家认证的生产许可企业、有一定的技术水平、资金雄厚、社会信誉度高的生产厂家,原材料、成品、半成品、构配件、设备必须有出厂质量合格证书、出厂检验报告及复试报告,并注明使用工程项目名称、规格、数量、进场日期、经办签名及原件存放点。材料进入施工现场前必须按现行国家有关标准的规定抽取试样,交由具有相应资质的检测、试验机构进行复试,复试结果合格方可使用。

3.3 做好精密測量控制

对固定路线的主要控制点、直线上的整桩与加桩等予以复测,并将上述各桩点沿垂直方向平移到地面之外,作为辅助基线,用钢尺量距,以便确认。用钢尺进行路线长度的复核丈量2次,按复核测量的结果,定出整桩和加桩。测设时应以附近控制点为准,并用相邻控制点进行效核,控制点与测设点之间距离不宜大于100 m。在中心桩测设后,应测量横截面方向,根据道路设计横截面及现场地面高度计算确定道路两侧边桩位置。在中心桩、边桩上标出设计高程标志。施工测量记录应在正式记录本上填写,并按规定整理测量资料。施工过程测量控制,严格按照三级复核程序,即施工单位放样、复核无误后,报监理复核。误差值必须控制在允许值内。

4. 施工过程监理控制

4.1 裂缝的控制

沥青路面基本上都是半刚性基层,具有较大的强度,因而纵向裂缝较少,大都是温度收缩造成的横向裂缝,由于半刚性基层收缩开裂导致沥青面层的反射裂缝以及在路面的纵、横向接缝处产生不规则纵横裂缝。在监理过程中,为了控制沥青混凝土路面的裂缝,应采取如下措施:

4.1.1严格控制沥青针入度、低温延度和腊含量在规范范围内。因为沥青针入度、低温延度和腊含量是影响开裂的重要指标。

4.1.2督促承包人严格按碾压操作规程作业。

4.1.3按《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做好纵横向接缝。纵缝尽量采取热接的方法;相邻两幅及上下层的横向接缝均应错位1 m以上,中下层的横向接缝可采用斜接缝,上面层应采用垂直平接缝等。

4.2 平整度控制

4.2.1重点要解决底层平整度问题,这里所指的底层是泛指。如果沥青单纯合料面层分三层铺,那么表面层的底层是中面层(黑色碎石或粗级配沥青混凝土),中面层的底层是底面层(沥青碎石),地面层的底层是道路基层,基层的底层是道路路基(土路床),每一层的平整度都对上一层平整度至关重要。所以要按照质量检验评定标准中对路面各层的要求严格控制, 认真检验。在保证各层密实度和纵横段高程的基础上,把平整度提高标准进行控制,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表面层平整度的高质量。从施工技术管理上,对底面层纵横段高程要加密检查点;在技术操作上,按照高程控制的要求,加细找补和修整;在机具设备上,积极创造条件,使用平地机修整路床和基层的平整度。

4.2.2面层的摊铺应使用摊铺机,并放准每幅两侧高程基准线,操作手控制好熨平板的预留高的稳定性;小面积或无条件使用摊铺机时,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规定的方法摊铺,即采用和锹法,不准扬锹,要锹锹重叠,扣锹时要求用锹头略向后刮一下,以使厚度一致。使用手推车和装载机运料时,应用热锹将料底砸实部分翻松后摊平,以求各处虚实一致。搂平工序,不能踩踏未经压实的虚铺层,要倒退搂平一次成活,如再发现有不平处,可备专用长刮板找补搂平。

4.2.3沥青混合料应卸在铁板上,不能直接倾倒在铺筑底层上,则必须设法清除干净。剩余冷料不能直接铺筑在底层上充当一部分层厚,应加热另做它用。

4.3 其它问题的控制

4.3.1蜂窝、麻面主要源自沥青膜从集料表面剥落,其原因是水分介入到沥青与集料界面上,改变了沥青、集料与水分的关系所造成的。因而,必须预防水损害,主要通过下列措施进行控制:防止或减少水分进入沥青混合料内部,避免其侵入到沥青与集料的界面中。做到这一点的关键是在施工中重点控制沥青混合料的级配,尤其需控制空隙率。此外,监理仔细审核设计,要求其下面层也应是I型级配;提高沥青与集料的粘附性,提高集料之间的粘接力。可以掺加消石灰粉和水泥作为最基本的方法,用量宜为矿料总量的1%~2%。

4.3.2混凝土冻胀预防。气温过低不宜施工;滑模摊铺过程中不宜设置胀缝,可预空一块板,事后补设胀缝;气温高于15℃宜少设胀缝;胀缝处宜补强;胀缝板不宜用泡沫板,宜使用无硬节(或去掉硬节)的材质均匀性较软的杉木板或橡胶泡沫板;及时灌缝。

4.3.3断板预防措施。督促承包人配足机具,加强管理,及时锯缝;预测气象,避免在气温剧变的天气条件下施工;要求承包人配备软切割机,碰上气温剧变天气时改用软切割;严把基层验收关,确保其标高与平整度,使路面板厚均匀;斜交暗构造物上的砼路面不宜切割同斜交构造物角度一致的斜缩缝,宜按正常路段切割缩缝。

4.3.4接缝处理

接缝的处理往往是控制路面平整度的关键所在,处理好接缝的关键是切除接头。用三米直尺检查端部平整度,以摊铺层面直尺脱离点为界限,用切割机切缝挖除。新铺接缝处采用斜向碾压法,适当结合人工找平,可消除接缝处的不平整,使前后两路段平顺衔接。

结束语

市政工程建设中的道路和构筑物的质量在某些方面存在一定的技术质量问题,有的问题已经成为一种质量通病,如填石路基的压实效果不佳、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断板、沥青路面的早期病害、桥梁的裂缝,高温、交通量急速增长等原因,致使沥青路面耐久性降低,难以达到设计年限,有的甚至在早期就已出现损坏。作为监理人员,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精通监理控制要点,掌握病害原因,从源头上控制这些质量问题。

参考文献:

[1]李海,顾得斌.市政道路工程施工现场监理[M].北京:中国道路工业出版社,2004.

[2]马洪民.最新市政道路工程监理规章制度全集[M].合肥:安徽文化音像出版社,2007.

[3]聂良福.市政道路工程施工与监理[J].四川建材.2008.04.

(作者单位:江苏江淮工程建设管理有限公司)

市政道路相关论文题目范文第3篇

摘要:市政道路在国民经济发展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其建设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道路运输经济利益。从工程施工单位方面来看,工程造价管理的关键是提升工程收入,管理工程费用,力求以最少的成本收获最大化经济效益。因此,为了促进道路工程的顺利开展,降低工程成本,道路企业必须加强造价管理,完善相关制度规范,以确保建筑工程更好运作。

关键词:市政;道路工程;造价;管理

1.市政道路工程造价的概念以及对其管控的原则

1.1概念

市政道路工程造价实质上就是对某一项市政道路建设工程预支费用或是实际开销的全部经费投资数目的总额。其大致上可以分为无形资产、递延资产以及铺底流动资金三大部分。

1.2与市政道路工程造价管控有关的原则

1.2.1动态管理原则

这是因为道路工程施工阶段总会出现调整状况,那么造价管理工作也不能一成不变,汇集实际值与目标值相比较,找出偏差进行解决。

1.2.2全方位管控的原则

该过程包括两部分,即全过程控制与全员控制。

1.2.3价值工程原理原则

施工方案的拟订、施工原料的采购、工程设备的引进在价值工程原理原则的依托下实现最高性价比的目标,为施工单位赢得更大的经济效益。

1.2.4开源节流的原则

这一基本美德在道路工程建设过程中的落实,使人力资源浪费现象出现的频率大幅度的下降,这是实现对工程造价管理的最有效途径。

2.政道路工程造价管理存在的问题

2.1对工程造价成本控制与管理重视程度不高

当期,绝大多数的市政工程项目造价管理工作人员对造价控制与管理的意识程度不够,或者在理解上有偏差,使得市政工程施工过程中经常出现问题,进而造成工程期限延长,降低工程施工效率等不良现象。其主要原因归咎于两方面:一方面即管理人员对工程造价管理的意识程度不够,只停留在浅显的形式上,只单一的认为工程管理就是施工管理或者是结算管理。除此之外,部分管理人员认为成本控制与自身工作无关,其应该归为财务部门管理,进而导致工程损失较大;另一方面,工程管理人员与施工技术人员沟通工作不到位,只盲目的看到自己本身工作,忽视了工程项目的整体性。

2.2成本管理与控制机制体系不科学、不合理

成本管理与控制机制体系存在漏洞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相关人员的责任制度仍需进一步完善,在当前的工程成本管理中,并未将具体的职责、权利、利益等方面衔接,进而导致市政工程投资方与工程施工的管理方造责权上不明确;其次,成本控制制度体系也仍需完善,当前因为这一制度存在缺陷,员工对自身工作范围认识不清,阻碍了考核机制的落实;再次,相关的决策机制需要完善,若在工程项目建设的前期阶段一些重大事项的决策工作未做好,会阻碍执行阶段的有效性发挥,进而工程投入资金成本难以控制;最后,激励政策需要完善,在实际的工程项目施工中,多数都不具备奖励机制,使得员工工作积极性不高,一些成本管理措施也无法有效落实。

2.3成本管理与控制方式陈旧

现阶段,绝大多数的市政工程项目进行成本管理时,依旧采用传统固有的管理方式,使得成本管理过于简单化,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未能及时得到科学合理解决等。除此之外,一些管理人员凭借以往的管理经验进行管理,并未结合实际的现场施工成本情况进行动态化的成本分析与核算,同时解决方法也缺乏合理有效性。

3.市政道路工程造价管理的方法

3.1建立全方位、多角度的成本管理概念

若想实现对市政工程造价的有效管理,就要建立全方位、多角度的成本管理概念,即对整个项目、整个工程环节成本管理。在这一工作基础上,要明确成本计划、各阶段的成本目标、仔细研究施工图纸,做好工程的技术管理分析。另外,要全方位的监控各个阶段工程资金成本使用情况,认真检查施工方案与施工工序,并且积极的采用先进技术,科学评估成本,将核算后的实际信息与目标成本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针对成本变动情况,要及时的分析出原因,并且采取積极措施合理解决,同时还要不断强化相关人员的成本管理意识。只有具备成本管理意识,才能主动的担当起成本管理工作。因而,管理人员要针对实际不同的施工情况,不断加大成本管理意识宣传力度,让每一位员工都能充分的理解成本造价管理概念。

3.2提高对全过程工程造价管理的重视程度

局部造价管理工作的落实与全过程管理相比较,其成效是微乎其微的。只是统筹全局,不是将全部的目光置于局部的成本管控节点上,而是从施工方案规划的工作作为成本造价管理工作的初始点,在工程项目竣工阶段开展严格的审查合算工作,只有这样工程所获得的经济利润才会实现最大化。提高对全过程造价管理的重视度,就必须对施工整体的建设体系进行监察管理工作,及时的发展工程建设过程中存在的漏洞,对其进行有效的修正工作,这样的工程造价管理工作散发创新型的光彩。例如在施工管道插入地点的挑选工作上,要全面的考虑影响成本造价的因素,包括地面的平整度、施工地点应力的大小、地质以及水文标准、就地取材工作实现的几率等。

3.3建立健全成本管理体系机制

首先要建立健全成本管理体系机制,这是实现成本管理的重要基础保证,同时也是成本落实的重点环节。若想完善成本责任制度,使其能够在成本管理工作中充分的发挥积极作用,就要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制度、财务使用制度、成本核算分析、成本目标阶段责任制;其次,要针对各个环节成本使用情况,完善成本控制制度,明确各个部分权责;再次,积极践行市政工程项目招标,扩大选择范围。建立招标过程中的监督管理制度,促进招标工作的公平性;最后,完善激励机制,给予员工适当的奖励与惩罚,提升员工工作的积极性。

3.4加强施工监督

进行施工监督的主要目的是严格按照施工图纸和施工要求施工。首先控制好施工前后顺序,避免因施工人为因素产生造价费用,减少施工不良事故的发生。其次,加强施工变更、施工现场签证等管理,避免施工单位为了追求个人利益而影响施工现场稳定性,产生工程量增加或严重的施工事故等问题。最后,控制好施工材料质量、工程建筑质量和施工进度,要求施工单位按照总施工量及时间安排,合理规划施工工序,保证施工可以在合同规定时间内竣工,减少施工资金浪费。

结束语

市政工程施工逐漸朝着市场化方向发展,相关的管理人员要做好成本造价控制与管理,也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适应时代发展需求。市政工程造价成本控制与管理是一项较为复杂的工作,其涉及到的理论知识较多,具有专业水平较高,建设周期长等特征。由此可见,成本控制与管理需要具有较高积极性的工作人员,使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实现,在实践中不断创新,在探索中不断改进。

市政道路相关论文题目范文第4篇

摘 要:市政道路施工中铺设“水稳层”能够稳定道路结构,提升道路受力程度,让市政道路在投入使用后,能够有效抵抗干湿变化、融冻侵蚀以及高行车荷载带来的道路伤害,延长道路使用寿命。但是,“水稳层”相对复杂的施工技术使得建设难度提高。因此,针对“水稳层”的施工要点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探究施工要点管理策略,以此来应对“水稳层”施工管理所需,是本次研究的重点所在。

关键词:市政建设;道路施工;水稳层;施工要点

0.引言

在市政道路建设中,“水稳层”的施工质量,直接关系到道路整体的建设质量,“水稳层”的抗压强度和初始渗透性,对于市政道路的全周期使用寿命非常重要【1】。因此,分析市政道路施工中“水稳层”的施工技术要点,进而加强对其施工要点的管理,是确保市政道路施工质量,提升城市建设水平的关键环节之一,值得相关从业人员认真讨论和研究。

1.水稳层优点及现状

水稳层是水泥稳定碎石层的简称,市政道路施工建设中铺设水稳层具有双重目的,一是产生不透水层,使水无法渗透,二是形成坚硬的全天候表面,使车辆在任何条件下都能通行。水稳层具有类似于粘土的水力传导性,即10-7厘米 / 秒。 经过「固化」阶段的为水稳层,不会因水份的变化而膨胀或收缩,并具有很强的承载能力【2】。

随着对环境保护的日益重视,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经济条件的变化,许多废弃材料被引入到水稳层中,以提高它们的致密性、耐久性和强度。例如,在芬兰,最近有人尝试将造纸厂的污泥与粉煤灰混合,用于道路水稳层建设;在韩国,进行的试验包括将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副产品废石灰与风化花岗岩混合,道路水稳层建设。目前,欧洲使用废弃材料进行市政道路水稳层的铺设普及程度十分之高。[3]

2.水稳层施工要点

2.1 施工准备

路面水稳层混凝土施工前应做好一系列施工准备工作。 (1)建筑材料的选择。 水泥应根据施工要求严格选择,如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初凝时间应超过3小时,最终凝结时间应小于6小时。对于碎石的选择,其直径应控制在6毫米以上,粉碎值小于30% 。(2)做好铺筑底基层的验收工作。在路面施工前,应加强级配碎石的拌合质量控制,即施工人员在施工完成后,应选择机拌法拌合级配碎石,监理人员对路段进行验收,以确定其质量是否符合施工规范要求。

2.2混合料配合比

之所以在道路施工建设中广泛应用“水稳层”,是因为其抗压性极高。而“水稳层”这种高抗压性正是来源于其混合料的科学配比,因此,在“水稳层”施工前,混合料的配比是施工的关键点之一。通过技术验证的方法,对“水稳层”的混合料进行检验,包括水泥的标号、碎石的硬度、混合料的配合比等,以确保混合料拥有最佳的硬度。在一些相关研究中,在混合料中加入一定的竹炭、菠萝叶纤维等,能够提升一定程度的稳定度;在另一项研究中,可以用一些生产废弃物进行混合料的配置,以实现资源的再利用。这些研究都可以在实践中结合施工场地进行适当的应用。

2.3摊铺与压实

摊铺是“水稳层”施工的核心。为了确保摊铺后的“水稳层”平整,降低摊铺面的高度差,需要设置垫木,并且垫木的厚度、平整程度要准确无误。在摊铺的过程中,对于路面坡度问题,要利用垫木及时的调整,每隔5米左右,进行一次摊铺面标高检测。送料时,摊铺机两侧的集料要准备充足,避免供料不及时而造成的摊铺中断,不仅影响工程进度,而且容易造成“水稳层”出现缝隙和不平。摊铺完成后,进行压实。压实的时候要一直保持直线行驶状态,从而避免厚度的误差。

2.4养护

道路“水稳层”的养护时间按规定在7天左右,具体时间需要依据施工现场的环境(温度、湿度、季节、日照时长等)来确定。在养护的过程中,避免因为养护不当造成的“脱壳”现象,即,在“水稳层”表面出现细小碎石。为此,需要以薄膜或者草甸、毛毡等进行覆盖,保障封闭养护的前提下,等待水稳材料的成型。

3.水稳层施工质量要点管理策略

3.1建立制度,落实责任

市政道路“水稳层”施工前,需要严格依据设计单位提供的最终设计图纸上所标明的标号进行原料购买,以此来有效规避不符合标准的原料所造成的强度不足和密度不够问题。因此,必须建立起相关制度,明确施工环节的责任人,确保在“水稳层”的施工环节中,能够有效的落实责任,一旦出现问题,能够及时追查,一责到底,避免在施工环节中出现弄虚作假的问题,进而影响“水稳层”的施工质量。

3.2提高混合拌料的质量

在“水稳层”施工的拌料环节,作为管理人员,要随时掌握拌料情况,及时抽查,确保“水稳层”的混合料配比合理、搅拌均匀。为此,作为施工管理人员,要将拌料环节视作施工的重要前提条件,严格把控。具体来说,做到以下两点:

首先,“水稳层”的混合料的含水率需要依据现场的施工环境进行调节,含水率以含水率监测设备的最终数据为准,避免经验施工;其次,科学规定“水稳层”的混合料的配比,严格按照施工标准进行配料。

3.3摊铺质控管理要点

市政道路建设“水稳层”的核心施工环节是“摊铺”,这也是直接关系到最终“水稳层”施工质量的施工要点,需要施工管理人员高度注意,加强对摊铺的质量管理,具体来说,要做到以下四点:首先,摊铺前要清洁路基,确保路基表面没有过多的杂物,并且适度洒水,保持路基的湿润;其次,摊铺机使用过程中,杜绝撞击摊铺,及时调整落料距离,避免混合料落地距离过高;再次,做好摊铺规划,提前做好施工现场温度和湿度变化的应对;最后,加强对摊铺机操作人员的培训,确保设备和人员的安全。

3.4后期养护管理

因为水泥的“回缩”特点,因此,在“水稳层”铺设完毕后,还需要进行后期养护。在养护期间,施工管理人员需安排专人进行洒水工作,保持“水稳层”一定的含水率和湿润度,避免含水率过低,引起水泥回缩,造成“水稳层”开裂等问题。后期养护时间在6-7天,在这期间,要严密观察“水稳层”的凝固状况,并且,放置禁止牌,严禁行人和车辆通过。养护结束后,需安排专业人员进行“水稳层”的检测工作,包括检测“水稳层”的含水率、“水稳层”的密实度等,以此反映施工的实际质量。

结论

综上所述,在市政道路建设中,“水稳层”以其诸多优点,成为重要的施工环节之一,并且,直接影响到最终的道路质量。所以,必须在市政道路建设中,加强对“水稳层”的施工质量管理,保障“水稳层”的施工科学、严谨且规范。如此,才能获得“水稳层”提供的稳定性,才能提升市政道路车辆负荷,才能延长融冻等气候条件下的道路寿命。作为相关从业人员,必须对“水稳层”的施工要点严格把关,提供有效管理,以便能够严格控制水稳层的施工质量,为良好建成市政道路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

[1]王飞,杨保存.干湿-冻融-行车荷载顺序耦合作用下道路水稳层变形试验研究[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8,18(29):232-238.

[2]万涛.浅谈道路工程路面水稳层的施工与质量控制[J].四川水泥,2018(06):72+258.

[3]沈金生. 热闷渣在新疆高等级公路建设中的应用与实践[C]. 河北省金属学会、山东金属学会、山西省金属学会、辽宁省金属学会、江苏省金属学会、陕西省金属學会.2017高效、低成本、智能化炼钢共性技术研讨会论文集.河北省金属学会、山东金属学会、山西省金属学会、辽宁省金属学会、江苏省金属学会、陕西省金属学会:河北省冶金学会,2017:381-390.

市政道路相关论文题目范文第5篇

摘要: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对于建筑工程的管理逐渐加强,随着城市化建设的推动,市政道路绿化景观受到了影响,道路建设工程不仅要满足交通的基本要求,还要提高城市的绿化程度。因此,需要加强建筑工程管理,合理设计市政道路建设方案,根据当地气候特点、地理特征,科学规划市政道路绿化建设,保障交通运输功能的同时实现道路绿化程度的提高。与此同时,市政道路建设要建立完整的管理体系,保障市政道路绿化的后期维护,实现城市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将围绕市政道路绿化工程的施工前、施工过程中以及施工后三部分进行探究。

关键词:工程管理;市政道路;绿化景观

引言

随着绿色发展的理念不断落实,城市建设逐渐趋向于绿色建设,城市绿化工程质量不断提高。市政道路绿化工程作为城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经济发展的参考指标之一。因此,加强对市政道路绿化建设工程的管理,保障市政道路绿化的质量是促进城市发展的重要途径。以下将针对施工的不同阶段,从工程管理角度进行分析,实现市政道路绿化建设的质量提升。

一、施工前完成统一的设计规划管理

市政道路绿化景观建设是对城市整体的美观程度进行设计改造,是建设城市的重要途径。其影响因素众多,包括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城市气候类型、城市地形特征等因素,都会对城市绿化景观建设产生影响。因此,在市政道路绿化景观建设之前,要加强工程管理的力度,整合城市规划各个部门的规划,根据实际的工程特点,制定合理的建设计划,确保绿化设计规划的科学性。在满足道路交通运输功能的同时,实现绿化景观建设的质量。首先,加强对城市线路的了解程度。在实际的市政道路绿化建设过程中,要保障交通运输的安全性。在设计绿化建设的过程中,要考虑到相关因素,保障行人行车的安全性,避免为了美观建设种植的绿植遮挡视线等情况出现。其次,加强实地考察的管理。由于城市的气候特点,导致不同地区的土壤特性、气候特点不同,实际的地貌特征会影响设计方案的实施。因此,要在施工前进行实地考察,确保设计的方案、选择的植被适合城市的发展。最后,要加强对工作人员的管理。工作人员的职业素养决定了绿化建设的施工质量,建筑单位要加强人员管理,保障工作人员的责任感、专业素养以及细节把控能力,从而实现绿化建设工程的有序进行,保障实际建设与设计规划的高度符合,满足施工质量、施工标准,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例如,在实际的市政道路建设过程中,首先由当地的工作人员针对地形、地貌、气候特点等问题进行全面分析,结合管道敷设等基础工程的建设情况,设计初版的市政道路绿化景观方案。其次,再由专业的人员进行实地考察,包括土壤质地、道路情况等因素进行考察,确保设计方案不会对交通运输造成影响。在靠近居民区的道路区域,要考虑到降噪音的绿化景观,风沙地区要增加防风沙的功效,最后,整合每一环节的修改,工作人员根据自身的工作经验对施工细节进行最后的修改,确定最后的施工方案。

二、施工过程中加强对施工过程的管理

为保障市政道路绿化景观建设的质量,要加强对施工过程的管理,包括施工技术的管理以及施工方案的管理。一方面,加强施工技术的管理,保障绿化景观建设计划的实现。首先,是选择植被的过程加强监控。绿色植被作为市政道路绿化建设最主要的组成部分,植被的质量决定了绿化景观建设的质量。在购买植被的过程中,要针对植被的生长特性以及环境影响等因素进行评估,保障在绿化景观建设工程中满足绿化要求。其次,加强植被种植间距的管理。植被的成长受空间影响,会导致植被的生长趋势。而在绿化景观建设过程中,对于植被的形态要求较高,需要嚴格控制植株之间的种植距离和位置,从而保障绿植的存活率和生长趋势,实现绿化景观建设的质量的提升。最后,要加强对施工技术的管理。针对绿植的种植、修剪问题要严格管理,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细节方面的更改,保障绿化建设的质量,促进城市的绿化发展。另一方面,是加强施工过程中方案的管理。首先,要明确工程的物资、人员要求。明确施工设备的需求以及施工物资的采购标准,有助于提高施工质量。针对实际的施工环境,准备施工设备和施工环境,为绿化建设提供基础保障,实现施工过程的顺利进行。其次,针对施工流程的管理需要加强。在实际的施工中,要确保物资搬运、卸货、种植、修剪等过程的流程管理,对相关物资进行保护,避免物资损坏等现象出现。最后,要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安排施工计划。为避免实际情况与施工前的计划存在差异,需要具备临时修改计划的方案,对于植被位置、建设轮廓等问题都需要严格的管理,保障绿化建设的质量。

例如,在实际的绿化建设施工过程中,要增加工程管理的力度,制定完善的采购标准,严格的审查采购的植被、物资、设备等,保障物资的质量。其次,要完善施工过程中的流程制定,保障物资能够完整的运输到施工地点,尤其是树木根系等部位的完整性等问题。与此同时,可以根据实际的气候类型,设计假植穿插在绿化植被中间,保障绿化建设的整体形状的同时,满足了保护植被的根部。

三、施工后加强后期维护的管理

在实际的市政道路绿化建设的过程中,要完善建设体系,除了加强施工前和施工过程中的管理外,还要加强施工之后的维护管理,植被的浇灌、修剪等是长期维护的工作。在实际的维护过程中,根据城市绿化建设的植被,安排浇灌时间和修剪时间。根据气候特点和天气情况,制定合理科学的管理计划。

例如,针对乔木和灌木类的道路绿化植被,要保障浇水量,每次浇水程度要保障浇透,浇水周期在15天左右。安排专业的维护部门,定期对市政道路进行检查,保障绿化景观建设的整体形态完整,在出现问题的地方及时进行修剪处理,实现道路绿化建设的持续发展。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为实现市政道路绿化景观建设的质量,要加强施工前、施工过程中以及施工后的管理力度。在施工前确定科学的绿化建设计划,针对实际情况完善规划的合理性,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施工规范以及标准进行施工,保障施工的质量。最后,通过完善后期的维护制度,增加绿化建设的时效,提高绿化植被的存活率,增加城市绿化建设的质量,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徐丽霞.基于工程管理角度分析市政道路绿化景观研究[J].科学大众,2019:18-19.

[2] 吴斌,刘阳.基于工程管理角度的市政道路绿化景观研究[J].华东科技(综合),2018,(6):130

[3] 余文龙. 基于工程管理角度的市政道路绿化景观研究[J]. 中国高新区, 2019, (24):206.

市政道路相关论文题目范文第6篇

摘要:根据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集中新城向组合新城发展的空间格局,宝山的区域发展目标是建设成为一个现代化滨江新区,现代化生活园区。新区“十三五”期间的目标:优化产业布局,加快开发建设新城,实现面貌大变样,经济大增长。在产业结构调整的同时,路网体系的重新规划给功能结构及产业形态分区提供了良好的基础保证。

关键词:交通运输;国民经济;市政道路;技术要点;技术难点;工程质量

市政道路自施工到投入使用的过程中,稳定性是交通运输安全的重要保障,在市政道路的组成部分中,路基承受的压力最大,因此路基的质量直接决定了整个市政工程的质量。为了保证市政道路路基工程对后续工作不造成影响,必须提前分析项目内容,加强对施工的管理,制定针对性的施工方案,确保工程质量,提升我们道路交通运输的能力。

1 市政道路路基重点问题

1.1 施工区域路基强度

在市政道路施工阶段,任何情况下都必须保证地基强度的质量标准和规范要求,不合格的的路基质量将会直接降低市政道路的使用寿命,甚至引发安全事故 ,所以提升路基的强度和质量,增加其结构稳定性至关重要。在施工过程中,地基基础的土质和承载力提升对结构的整体性作出保障,然后再针对路基结构在行车荷载及自然因素作用下可能造成的形变和失稳的想象作出预案,并且在冬雨季施工中做好地下水及水温变化的监测,使其总体强度不降低[1]。

1.2 路基施工的测量

在市政道路路基施工前期需要施工人员对施工区域进行全面的测量工作,并在土方开挖过程中核对地勘报告,以保障数据信息的准确性。第一步,在对市政道路路基施工项目进行测量时,要仔细检查测量设备是否完好无损,并根据使用手册对其调试。第二步,施工人员需准确了解路基施工项目的详细内容和数据信息,并在测量中明确标注中线、地面标高以及基点标高。第三步,在放线测量阶段,施工人员必须保障测量数据的准确性,并将误差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2]。第四步,在开挖中对地基周边土质保持判断,针对测量过程中发现的淤泥土、明暗浜等区域进行重点标注分析,最后,再汇同规土相关部门进行核准。

1.3 软土地基处理

在市政道路路基施工阶段,必须对路基中的软土地基进行恰当的处理,以保障路基的施工质量。在处理软土地基时,必须重视路基施工后发生路面不平以及路基沉降的问题,根据实际施工情况选择合适的施工方式,并对软土地基进行软土水固结工作,尽可能提升软土地基的强度。其次,软土地基含水量较高,因此在施工时必须对其进行排水工作,并在此路面上填筑一定高度的土壤,加强地基的强度。再次,针对较浅的软土地基可以采用合格土换填结合抛石挤淤的方式进行处理,再者,为了提升较深的软土地基强度和稳定性可以选择水泥搅拌桩施工技术,确保搅拌桩质量达到要求以完成对软土地基的处理。

1.4 排水技术分析

路基排水是对路基中的地面水以及地下水进行排除,以此提升地基的强度,保障路基的质量。首先,要对该项目所在区域进行现场规划,建立有组织排水与自由排水相结合,临时排水与永久排水相结合的完善排水计划;其次,按照排水计划,设置边沟、截水沟、集水坑等排水设施,做好临时排放方案上报水务部门;然后,根据工程实际情况选择合理的排水材料以及排水方式。

1.5 路基压实技术分析

科学合理的路基压实工作能够有效提升路基的整体质量,在进行路基压实工作时,机械设备首先以慢速度进行,然后快速重复,这样能够减少机械设备工作时对路基土壤的冲击。同时,路基压实工作应当由道路两侧逐渐向路面中心缓慢进行,使路面形成路拱。在进行路基压实工作时,应当保障路面平整、均匀,并在压实过程中予以调整。若压实技术不符合规范标准,极易导致路面发生沉降等问题。在压实工作实施阶段,应当根据相应的数据信息选择合适的压实度,并对每到工序进行严格的监督,保障压实厚度均匀,提升整体强度和质量[3]。

2 加强市政道路路基的施工管理:

2.1 施工现场质量管理:

加强对市政道路工程路基现场施工质量的控制是对项目整体的保证,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我们应该认清社会发展的形式,根据路基施工特点和要求,针对已具备的施工技术进行研究,做好每一项施工质量控制的要点工作、保证路基施工质量能够满足各项要求[4]。因此要想提高工程的质量,就必须让施工人员有施工质量的管理意识,只有明确认知到其重要性,才能严格按照规范要求予以实施。此外,还要在工作的时候提高管理人员的工作意识和责任意识,调动其积极性,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让每一个人都做到各尽其责。

2.2 综合管线协调管理

市政道路的实施离不开综合管线,在道路新建过程中,路基附近的管线将对项目的实施产生决定性的影响。因此在路基施工实施之前,协调电力、上水、燃气、通信、国防等专业部门,根据各部门相关意见完善施工方案。一套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案,不仅可以有效避免路基实施过程中出现的施工问题和民生问题,而且还能够确保施工进度,为各方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2.3 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

市政道路施工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安全。在安全管理上我们要时刻提高警惕,牢牢把住底线不放松。全过程的安全弦要时刻拉紧,主要从人员和施工环节中进行管理,在人员上必须严格落实三级教育,定期组织安全培训,确保在施工的时候不出现伤亡现象,在施工环节中的安全问题上就要制定严格的操作规章制度,按照要求进行施工,避免因工作失误出现施工问题。最后一点就是落实消防演练,只有经历与参与才能临危不乱,避免更大的损失。

2.4 过程中的制度化信息化管理:

在施工的时候可以通过一些创新管理方式和规范管理制度等方面做好工作的协调配合,建立项目经理负责制,建立全面细致、操作性强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在此前提下,施工的管理者还要充分的了解施工的所有工作环节,提前统筹整个施工团队,保证每一道施工工序都能不打折扣的落实完成。道路路基的施工工序也一定要严格按照施工的设计图纸进行施工,服从施工企业的安排。[5]创新制度的形式,完善例会制度的同时建立专门的协调会机制,使得效率提升,质量提升。只有让这些措施都充分的发挥自己的作用,才能更好的保证施工人员能够认真负责的工作。当然在与时俱进的时代背景下,现代化信息技术管理制度的引進对整个路基施工都有着清晰化模块化的解剖,借助BIM等信息化手段可以直接提升路基工程的质量和技术控制,对全生命周期的项目管理都有重要的意义。

3 结语

“畅通工程”一直在持续,在党中央的领导下,我们正在加快道路交通建设步伐,强质量,强管理,强意识,才能全面提高国家的交通水平。而路基项目作为市政道路的关键环节,对后期的交通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因此合理管理项目,同步完善方案,提升路基的质量和强度,才能让团队协同作战,做更好的发展之路、梦想之路。

参考文献:

[1]陈家永.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抗裂施工探讨[J].科技与企业,2013,(11):182.

[2]唐美蓉,彭爱军.浅谈市政道路施工质量控制[J].企业技术开发:下,2011,(12):141-142.

[3]尹枝阳.市政道路路基施工技术及质量控制研究[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2,.04.10.

[4]蒋明杰.市政道路路基工程施工工艺及质量控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6,6(8):6327-6327.

[5]凌石红.市政道路路基工程施工工艺及质量控制[J].企业科技与发展,2015,(14):96-97.

上一篇:招投标相关论文题目范文下一篇:龙猫的论文题目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