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基工程论文范文

2023-09-17

路基工程论文范文第1篇

摘要:经济的高速发展和社会的急剧进步为市政道路工程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机会,而市政道路工程的施工质量直接关系着人民的生活水平和城市的发展,鉴于此,笔者在文中对市政道路工程中路基工程施工工艺的运用进行详细的分析和探究,希望对读者产生或多或少的借鉴意义与参考价值。

关键词:市政工程;施工工艺;探析

前言:

想致富,先修路,这句古语向我们阐释了道路建设对一个城市甚至是一个国家发挥的重要作用,但是道路工程的修建并不是想象中的那么简单,尤其是市政道路工程,由于使用的人和车辆数量急剧增多,所以对市政道路工程的施工质量提出了较为严格的要求,而市政道路施工也因此具有系统性强、综合性强的特点,施工过程也是极为复杂和繁琐的,会受到诸多内部外部不确定性因素和不稳定性因素的影响与制约。市政道路工程施工具有较多的施工工艺和施工方法,但是具体采用这众多工艺和方法中的哪一个要视具体情况而定,在符合具体情况的基础上采取恰当合理的施工工艺,使得市政道路工程的施工质量和施工进度得到保证。

1路基施工测量和放样

测点和测线作业是工程测量放线主要包括的两项工作,而要想切切实实的做好这两项工作,施工和管理人员必须以身作则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1.1首要工作就是对高程和线路的复测,而如果想要增强复测的精准程度,进行复测的时候一定要严格遵循施工图纸和国家技术标准,仔细的测量并绘制路线的横断面,为了方便后期的参考,要以书面记录的方式保存测量的结果,形成完整的书面记录之后要立即上报给工程监理师,当其审核成功之后以签字的方式表示认可,除此之外,为了保证仪器测量的精准性,要在使用仪器之前对所有的仪器进行全面与仔细的检测,一旦发现有异常的仪器,要立即修理。

1.2要对施工图纸进行仔细的检测,相关人员要花费一定的时间和精力对图纸进行认真仔细的熟悉,争取做到了如指掌,在复测完毕之后要检查其是不是与设计相符合;其次,要在中线复测中增设临时水准基点标高和加桩的地面标高,这是出于满足施工期间应用的需要;其三,进行测量放线的时候,要将数据的误差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一定要想尽一切办法使纵横断面定位的精确程度得到保证;其四,在施工的时候不要破坏道路下原有的管线,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施工进度。

2路基填方施工工艺

2.1基底处理及清表。

2.1.1对基底的处理。基底处理工作在填筑施工进行之前一定要做好,处理基底的时候要严格满足招标文件的相关技术规范和要求,在详细勘察和分析基底的地形、地质、水文情况的基础上出台具有针对性和可行性的解决方案与解决措施。

2.1.2清表工作。第一,要仔细的清理对基底范围内的杂质,保证四周没有淤泥和树根杂草,要用专业的机械设备将耕植土堆放到合适的地点,这是出于满足后期复耕的需要,并在复耕的时候压实基地。第二,将原地面积水和树根进行彻底的排除,并且要恰当的处理井穴与坟坑,填实的时候要分层进行,高度要和原基面高度相符合。第三,清表完成之后,同样需要进行整平,常用的机械设备是平地机,为了保证地面的坚实程度要使用压路机进行碾压,通常来说,压实度一定要满足设计标准与规定,待以上工作完成之后要将具体情况上报给监理工程师。

2.2压实工艺试验。路堤填方施工前28天,先根据填料及压实机的不同选择进行碾压工艺试验,据此选定最佳工艺参数,包括填料的最佳含水量、填料的松铺厚度,以及压实机型、行进速度、压实遍数等。经监理工程师批准后作为控制标准,指导同类施工,确保路基填筑质量。

2.3路堤的填筑。我们如此强调路堤的填筑,那么究竟什么是路堤呢?所谓的路堤指的就是比原地面高出的的填方路基,其主要的作用在于对路床和路面进行支撑。进行路堤填筑的时候要对作业面进行细致的分區,通常包括四个区,即卸料区.摊铺区、碾压区和检测区,区与区之间要有相对分明的界限,这样可以对摊铺的厚度、摊铺的平整度及含水量进行更好的控制,此外,一定要注意碾压的遍数以及碾压的范围,杜绝漏压现象的出现与发生,只有做好以上几方面工作,才能使得建筑的密实度得到保证。进行路堤施工的时候要按照相关流程进行,划分正确的区段。

2.4路基的整修。全线的竣工测量需要在路基工程完工之后立即展开,而全线的竣工测量包括横断面测量、中线测量和高程测量,这些测量是工程竣工验收的主要依据。施工单位与工程监理人员要做好本职的工作。

2.5填方路基的施工质量控制要点。第一点是进行分层填筑,当上一层的压实要求得到满足后,才能允许下一层填压的展开,而在压实之前需要做的是测定含水量,如果在含水量不满足规定要求的基础下进行碾压会造成返工,进一步使施工进度得不到保证;第二点是干密度试验标定要准确,对不同的土质要分别标定干密度,不可以用同一个干密度去评定不同土质的压实度。四是分段施工,纵向搭接两段交接处不在同一时间填筑,则先填地段应按1:1坡分层留台阶,若两个地段同时填,则应分层相互交叠衔接,搭接长度不得小于2m,否则路基会出现不均匀沉陷,影响路面平整度。当路基稳定受到地下水影响时应在路堤底部填以水稳性优良不易风化的砂石材料或用无机结合料(石灰水泥等固化材料)进行加固处理使基底形成水稳性好的厚约20cm~30cm的稳定层。

3路基挖方施工工艺

首先清除开挖施工范围内的表土、杂草等,自上而下逐层挖掘。挖掘采用横挖法。应先对位置进行勘察,现进行拟定施工方案,早报监理工程师批准后,再进行施工。施工中注意:首先,平曲线外边沟沟底纵坡与曲线前后的沟底相衔接,曲线内侧不得有积水或外溢现象发生;其次,路基交接处的边沟应徐缓引向路堤两侧的天然沟或排水沟,防止冲刷路堤;最后,所有排截水设施要满足沟基稳固、沟形整齐、坡底平顺。截水沟弃土置于路堑与截水沟问,形成土台,台顶截水沟设2%的横坡,土台边坡脚距堑顶的距离不小于设计规定。路基挖方应注意开挖程序,预留碾压沉降高度,并应有处理超挖或土质松软地段措施。常见的软土类别有淤泥、淤泥质粘土、冲填土、杂填土等。

4施工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与解决策略

4.1保证填入路基的土质合格。用于填入路基的土质一旦质量不合格,就直接致使路堤的强度等级与平整度受到不利影响,填土过程中由于使用了腐殖土、草皮土而使路堤出现强度不均匀的现象屡见不鲜并且屡禁不止。更严重的是如果未能达到压实标准,就会导致路基出现沉陷,制约着道路后期的正常使用。

4.2尽量满足压实标准。如果施工方法不恰当合理或者路基的压实度不能满足设计需求,将直接造成路面存在质量缺陷。而对待这一问题的根本举措就在于对不同的土质进行严格的分类,不可出现混填的现象,对每一种土质都要开展击实试验,使得压实质量得到最大程度的保证,施工中需要保证每层土厚度的均匀性。

5总结:

众所周知,我国的城镇化和工业化都在加速发展之中,而城市的交通系统也随之不断健全和完善,展示一个城市外在形象的要素有很多,而在这数不胜数的要素之中,城市道路的数量和完善程度是最重要的一个,由于市政道路的重要性所在,所以对其施工质量的要求异常严格,只有保证市政公路建设的质量,才能使城市的发展和进步跟上时代的进步与社会的发展,所以市政道路施工人员要意识到自己肩负的重要职责,一心一意的做好本职工作,保证施工道路的建设质量,为所在的施工单位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造福于国家和人民。

参考文献:

[1]张康强.市政道路路基工程施工工艺研究[J].科技风,2008(03)

[2]张敬伟.浅谈市政道路工程路基施工质量控制[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9(01)

路基工程论文范文第2篇

摘要:本文在公路路基和桥梁工程的基础上,分别从道路路基和桥梁的若干知识点,桥梁问题和质量控制要素等方面对道路和桥梁的建设提出了一些看法,并提出了相应的意见,希望可以为公路基础设施和桥梁工程桥梁建提供参考意义。

关键词:公路路基;桥梁工程施工;质量控制

我国当前高等级公路工程和桥梁建设的不断发展,在交通运输行业之中对于运行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公路桥梁作为促进城市和区域性城镇发展的重要纽带,将加快开发建设,但与此同时,施工质量问题也随之而来。因此,本文对桥梁工程和公路路基工程的质量控制进行全面的阐述,为其质量控制水平的提高提出相应的措施。

一、公路路基和桥梁工程上存在的问题

(一)在路基施工质量方面存在的问题

目前在公路路基在日常使用和操作过程中,路基结构会受到车辆以及行人的反复使用和碾压,所以对于道路基础施工质量要求十分严苛。另外,现阶段路基在施工过程中仍然存在着质量控制问题和不足,进而导致路基施工存在着质量问题[1]。首先,在道路基础施工过程中,一般需要针对道路结构往往需要使用土方进行基础结构填充和建筑,但是在实际开展填筑过程中,极易由于人工因素导致路基结构不能及时检视路基结构的紧实程度,进而造成路基基础结构不稳定。并且在后期路基实际应用工程中,会随着车辆的不断增多从而出现路面结构开裂问题,从而影响车辆的通行。其次,路基在施工后续的压实环节上同样容易产生问题或者漏洞,除此之外,路基进行填筑时,由于施工人员无法针对路基土方开展详细数据检测,造成路基填筑所使用的砂石和土壤水分含量相对过高,致使其基础结构比较分散,其基础支撑和维护能力无法有效满足路基应用需求,然而路基排水施工环节上,人工问题同样会造成路基结构水分总体含量过高,进而引发相似的路面沉降相关问题[2]。在路基工程建设过程中,除了路基基础结构施工质量造成路面沉降以外,现阶段路基施工质量较低同样会造成路面裂缝问题。而造成其问题的主要原因则是由于路基结构无法保证平整性,加上现阶段道路路基铺设过程中,使用沥青材质操作过程中,施工技术人员无法根据沥青物质特点进行预先加热技术处理,仅仅可以在室外环境进行低温铺设。

(二)在桥梁工程施工过程中存在的质量问题

在急性桥梁工程实施的过程中,整体的工程项目作为公路工程重要组成部分,在施工流程中与普通公路建设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进而针对桥梁施工质量控制的基础要求相对较高。但是现阶段大部分桥梁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同样存在着施工质量问题,进而影响桥梁后期施工基础状态。加上现阶段桥梁工程在实施环节上,桥墩结构浇筑工作直接影响其结构的基础稳定性,然而目前由于桥梁工程跨度相对较大,所以实际针对桥梁台面以及桥墩进行数据测量时,一般会出现数据测量误差性,造成桥梁工程后期施工流程中,系统操作技术人员桥墩以及平台结构升降不稳定,此种桥梁工程建设现状不仅影响工程项目施工进度,一定程度上还可能造成桥墩结构的弯曲,进而影响其结构的稳定性。除此之外,桥梁项目工程与普通公路工程最大的區别则在于项目施工手续无法实现连续性,所以导致侨联基础力量承受状态存在着较大的差距。特别是桥头位置结构体和路面连接位置上产生突变,此时如果无法开展科学、合理的桥梁结构方案设计,那么长期以往,在汽车日常行驶和运转过程中就会出现桥头结构跳跃现状,此种现状不仅严重威胁行车安全性,一定程度上还会对桥头位置产生巨大的瞬间压力,导致桥头结构的损坏,影响桥梁的使用状态[3]。

二、在公路路基和桥梁工程控制上的策略

(一) 路基施工控制策略

在进行路基工程施工工艺配套环节中,需要做好压实,其也是非常重要组成部分,其道路路基工程的整体压实程度直接影响路基施工工艺基础水平。所以在路基压实过程中,施工技术人员应该格外关注设备碾压速度以及碾压方向等实际要求。第一,注意压路设备运转速度不能超过4干米每小时,并且需要严格遵守路基从边缘向中间碾压,并且严格按照由轻到重、先慢后快等相关技术原则,进而保证路基压实基础效果。除此之外,在道路工程实施过程中,想要确保道路分层碾压基础厚度符合相关规范要求,就需要确保道路每层压实程度的均匀性完全符合标准要求。第二,在路基表面在建设过程中应该充分确保其干净程度、整洁程度,并且在道路建设整体流程中不能存在杂物。如果在特殊环境和条件下开展施工,则需要根据道路路基实际情况进行机械碾压。在公路路基施工工艺应用过程中,需要以路基环境作为核心前提条件,因此在公路路基施工之前的材料选择和处理过程中,需要针对路基基础填充区域开展专业施工工艺,比如:基础清洁环节和现场施工标准化管理等相关方面。其中针对道路回填材料进行详细精理,进而针对土壤原材料的杂物全面清除,此时如果道路建筑工程施工区域涉及到农田等相关区域,首先需要将表层土中所产生的杂草物质以及农业废弃物进行详细清除后,进行基础道路建设,进一步避免杂物被作为路基施工材料回填至道路基础结构中,进而对工程质量产生不良影响[4]。

(二)改善桥梁工程控制方面的策略

在桥梁桥墩以及台面实施过程中,需要充分依照建筑施工标准规范要求,针对在桥梁工程施工过程中,需要依照相关标准,进一步保证混凝土结构配比的科学性,加上桥梁工程质量控制实施过程中,混凝土材质是基础建设重要因素,所以在现场开展桥梁工程实施时,应该根据桥梁实际建设情况,选择正确混凝土型号、性能等。同时,桥梁工程实施过程中,材料的应用同样影响其质量水平,为此施工企业和技术人员需要针对开展系统验证和数据调整,此时如果材料基础应用性能出现较大数据偏差,那么技术人员需要针对所产生具体原因开展详细且全面的分析,并且根据其建设情况进行系统化调整。在桥梁建设过程中,台面与桥墩是工程建设重点施工工艺,所以在桥梁台面以及桥墩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需要针对桥台和桥墩进行数据测量相关工作,进而保证结构放线的精准程度。并且严格按照标准设计方案针对桥梁结构以及桥墩结构进行详细定位,并且严格按照标准控制数据的误差性。除此之外,建筑施工企业还需要不断重视和关注桥梁台面以及桥墩的外表美观程度,避免桥台和桥墩的外观存在质量缺陷。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进行公路以及桥梁工程实施过程中,作为施工人员需要格外重视监控路基平整程度,进而有效控制沥青物质铺设温度并且有效做好后期保养工作。在桥梁工程施工过程中需要优化数据测量模式,并且根据桥梁实际受力情况进行合理分析,更好地助力地区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黄水彬. 公路路基和桥梁工程施工中的质量控制[J]. 建材发展导向(上),2021,19(8):374-375.

[2] 寇为国. 公路路基和桥梁工程施工中的质量控制[J]. 中国科技投资,2020(36):180,189.

[3] 王建立,郭政. 公路路基和桥梁工程施工中的质量控制[J]. 商品与质量,2021(28):314.

[4] 潘健鹏. 谈公路路基和桥梁工程施工中的质量控制经验谈[J]. 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7(13):2216-2216.

路基工程论文范文第3篇

摘要:本文通过对《路基路面养护》课程的整体改革设计,采用以实际工程项目为载体的项目教学,突出学生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促进可持续发展,在课程改革过程中,针对课程的内容、教学方法、考核等进行全面的调整,为实现高职培养真正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奠定基础。

关键词:课程改革 整体设计 考核评价

1 课程性质与定位

《路基路面养护》是“高等级公路维护与管理”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本课程突出能力培养,以培养职业能力为目标,包括专业能力、实践能力和社会能力。学生通过学习,逐步掌握一定的道路路基路面养护评价的方法和通過评价分析确定病害产生的原因,根据原因提出相应处理措施和方法的专业能力,包括路基各种病害的分析、评价、处理的能力、沥青路面、水泥混凝土路面道路工程使用质量评价和评定,以及根据路面的评定确定养护方案,编写施工组织和计算机应用的能力。在质量评价过程中还能够培养实验检测、工程测量等方面的操作能力,同时通过定岗实习,学生还具备了一定的职业岗位要求的能力和参与社会能力,以满足施工一线道路工程试验检测岗位的需求。

2 课程整体设计

在课程整体设计过程中,我们采用了123的课程设计方案,即一个中心,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中心,两条路线,即理论与实践并重的路线,3个阶段,即理论——实践——理论的学习阶段,通过一段时间的理论学习,然后进行为期一周的实践,带着问题下去,带着问题回来,再进行理论学习,有利于学生学习的理解,基本符合教育教学的基本理念。

在课程整体设计的过程中设计的重点是教学项目设计,本课程是以工程实践作为教学的前提条件,随着高等职业教育教学的发展,培养高素质技能型的应用人才是培养目标,为加强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以工作岗位需求作为课程的教学方向,因此在课程设计过程中,坚持两个原则,一是能力为主,二是理实结合,课程设计的重点是让学生通过学习知道应该掌握什么,会什么,做什么。把理论的内容和工作实际结合起来,那么课程在整体设计过程中的关键就是将学习领域和行动领域结合起来,通过工作操作及工程实践作为衔接,为此,我们课程团队深入施工企业、设计院所、建设单位,进行了大量而深入的专业调研,与企业专家及一线技术人员共同探讨毕业生在企业从事道路工程养护、数据分析、试验检测、养护新技术等相关工作的内容、范围、深度等问题,共同进行职业能力与工作过程分析,归纳教学项目。使课程设计突出了工作过程,并将知识的学习贯穿于工作过程的实践中,最终达到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与素质的要求。

在课程整体设计中注重人才培养的目标设计,即培养社会需求的、企业需要的、适应岗位的人才,通过本课程教学,学生不仅要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还要养成良好的职业素质和职业道德,根据目前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需求,兼顾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因此在目标设计上,既有专业能力,还要有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

在选取教学内容过程中,对教学内容进行符合工程实际要求,针对工程的任务,以实际工程项目为载体展开教学,突出了教学与实际相符合,学习与工作相结合,内容与工作岗位相同,促进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就能够了解和接触工作内容,真正达到零距离就业的指标要求。

3 教学情境设计

在教学情境设计上,以公路工程养护工作项目为载体设计课程内容,以职业道德、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融入企业要求,引入相关标准,如公路养护工程规范、路基设计规范、路面设计规范、公路工程质量评价标准等行业标准,以及设计单位对工程建设文本编制的相关要求,养护管理单位的道路调查标准,格式等。

根据下达的工程设计调查任务书的要求,需要学生完成的内容,要求,规格在第一次课程授课过程中告诉学生,这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就有了针对性,当然由于公路养护工程是一个复杂的系统的工程,涉及到公路建设的各个组成部分,所以在授课过程中级工程任务下达的过程中,应针对本课程有针对性的进行,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教学内容,分别为:路基的调查与评价,路基病害的原因分析和处治,沥青路面的调查与评价,沥青路面病害的原因分析和处治,水泥混凝土路面病害的原因分析和处治方法,养护安全作业等六个方面。做好工程项目的设计是我们在课程整体设计过程中的重中之重。

4 教学方法与手段设计

在《路基路面养护》课程教学中综合运用角色代入法和竞争教学法进行教学,以一个标准班40人为例,本课程根据工程建设的实际需求,将40人分为四个小组,每个小组自己给自己小组起一个名字,作为一个企业,然后根据工程实际下达相应的任务书,这样四个小组都要完成相应的工程任务,工程任务为同一个,确定相应的评价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参考了公路招投标的评价方法,在本课程结束的时候,各个小组也完成了相应的工程任务书的要求内容,一般包括工程设计和施工组织两个部分,由各小组和老师组成5人的评价委员会,对四个小组完成的文件进行评价打分,将根据评价打分结果计入到期末的总评当中,既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本课程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又能够加入竞争意识,形成小组的凝聚力和团结力,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把传统教学手段与现代教学手段充分结合,将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先进的试验教学设备、虚拟教学运用于教学之中,由于公路养护与公路建设不同,必须进行调查病害,现场确定或者通过相应的检测才能确定病害产生的原因,因此运用多媒体技术,在实际工程调查过程中,选取一定路段的工程进行道路状况、地形、地物、水文条件,以及在实际工程检测过程中的试验数据等做成基础数据包,上传到网上,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查找,这些资料都是在实际工程建设过程中实际资料,足以满足课程学习和模拟过程的资料需求。

5 考核与评价体系设计

为突出评价职业技能培养的效果和程度,进行了课程的考核评价改革,将原来的一张卷改为三个部分,一个是根据企业的日常考核,将其分为两个部分,一是上课考勤的出勤情况,二是小组内的评价考核,第二部分为完成成果评价,每一个小组的完成内容经过评审小组考核进行评价给分,这一部分可根据小组的实际情况,小组成员一样,或者根据小组的工作情况进行差额评价,第三部分为理论考核,本课程在考核过程中采用闭卷考试,通过闭卷考试本课程组任务主要提高学生的两个方面的能力,一方面是专业理论内容的掌握情况,一方面促进学生的记忆力水平,我们说记忆力是可以训练和提高的,通过理论考试,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常说读书百遍其意自见,一定要加强理论上的学习,才能保证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本考核改革即为学生就业提升了职业就业能力,又为学生今后的可持续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

6 结语

通过课程的整体教学设计,通过一轮教学实践,发现一些问题,如何调整和进一步调整还需进行重视:①教学工作量大、对教师的素质要求高,教学设计中采用以工程实际作为教学依据,布置的任务要让学生能完成,需要在各个不同的环节进行课余时间的辅导,问题多,时间比较紧张,②在教学过程中,采用“项目教学”的教学模式,该模式突出了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涉及范围广,致使本门课程的理论知识的系统性不够强,课程内容与教材有差异。③学生以前接受的大多是传统的教学方法,自主学习能力较差、学习积极性不高,刚开始面对学习任务会感到压力较大、面对工作无所适从,信心不足,这就需要教师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兴趣,同时设法让学生能阶段性地产生成就感,激发学习动力。

参考文献:

[1]杨启亮.课程改革中的教学问题思考[J].教育研究,2002(06).

[2]张华.课程与教学整合论[J].教育研究,2000(02).

[3]汪霞.课程研究若干理论问题的探讨[J].教育理论与实践, 1999(08).

作者简介:

沈艳东(1973-),男,吉林长春人,教授,研究方向:公路与桥梁,教育教学管理。

路基工程论文范文第4篇

摘 要:随着我国公路交通的需求逐年上涨,公路工程建设近年来也得到高速的发展。公路施工中的路基工程的设计及防护日得到施工人员的高度重视,本文研究公路施工中的路基工程的设计及防护。

关键字:公路施工 路基工程设计 路基防护

随着科技的发展与人们对交通需求的增加,高速公路的建设日益增多。路基工程是公路工程所有组成部分中尤为重要的一个施工部位,我们必须在工程设计、施工和防护过程中采取一系列科学措施来确保其质量。本文从设计以及防护两方面对如何保证公路路基工程质量进行了探讨。

一、路基工程设计

1、路基路面排水设计

路基路面排水设计首先需要根据公路各路段平纵线形、断面形式以及构造物,详细调查、收集资料之后进行系统分析,分清排水系统的主次和重点,遵循先主后次,先重点后辅助,先地下后地面,先排水后防护等原则,拟定排水系统。要充分利用有利的地形和自然水系,设置的排水沟渠,做到及时疏散,就近分流[1]。设计前必须查明水源与地质条件,重点路段要进行排水系统的全面规划,考虑路基排水与桥涵布置相配合,地下排水与地面排水相配合,各种排水沟渠的平面布置与竖向布置相配合,并进行特殊设计。

2、挡土墙设计

公路挡土墙是用来支承路基填土或山坡土体,防止填土或土体变形失稳的一种构造物。在路基工程中,挡土墙可用以稳定路堤和路堑边坡,减少土石方工程量和占地面积,防止水冲刷路基,并经常用于整治坍方、滑坡等路基病害。

为避免地基不均匀沉降引起墙身开裂,需按墙高和地基性质的变异,设置沉降缝;同时,为减少圬工砌体因收缩硬化和温度变化作用而产生裂缝,需设置伸缩缝。挡土墙的沉降缝和伸缩缝设置在一起,每隔10-15m设置一道,缝宽2-3cm,自墙顶做至基底,缝内宜用沥青麻絮、沥青竹绒或涂以沥青的木板等具有弹性的材料,沿墙的内、外、顶三侧填塞,填塞深度不小于15cm。

3、地基处理

在土木工程建设中,当天然地基不能满足建(构)筑物对地基的要求时,需对天然地基进行地基处理,形成人工地基,以满足建(构)筑物对地基的要求,保证其安全与正常使用。地基处理的目的是利用换填、夯实、挤密、排水、胶结、加筋和热学等方法对地基土进行加固,用以改良地基土的工程特性

4、路基边坡稳定分析

路基的稳定性是路基设计的重要内容执意,路基的滑移、剥落、滑坍、崩坍、塌坍、路基沿山坡滑动,都是路基失去稳定的表现。路基一旦失去稳定,则会造成大量岩土体的坍塌,轻则阻塞交通,重则影响行车安全。因而,进行路基设计必须对路基稳定性进行分析和设计。

二、路基防护工程

为了确保路基的稳定性和强度,路基的防护与加固,也是不可缺少的工程技术措施。随着公路等级的提高,为维护正常的交通运输,减少公路灾害,确保行车安全,保持公路与环境相协调,路基的防护与加固更具有重要意义[2]。

1、路基边坡破坏的主要原因

(1)公路下边坡

路基下边坡一般为填土路堤。受力稳定的路堤边坡的破坏,主要表现为边坡坡面及坡脚的冲刷。坡面冲刷主要来自大气降水对边坡的直接冲刷和坡面径流的冲刷,使路基边坡沿坡面流水方向形成冲沟,冲沟不断发展导致路基发生破坏;沿河路堤及修筑在河滩上、滞洪区内的路堤,还要受到洪水的威胁,这种威胁表现为冲毁路堤坡脚导致边坡破坏。边坡破坏还与路基填料的性质、路基边坡高度、路基压实度有关系。

(2)公路上边坡

上边坡是人工开挖的斜坡,其强度应满足稳定边坡的要求,这样的稳定边坡在降雨、融雪、冻胀,及其它形式的风化等作用下,边坡主要破坏形式为冲刷、崩坍等。冲刷破坏一般发生于较缓的土质边坡,如砂性土边坡、亚粘土边坡、黄土边坡等,在大气降水的作用下,沿坡面径流方向形成许多小冲沟,如不采取任何防护措施,有逐年扩大的趋势。总之,土质边坡的坡脚部位,是边坡的最薄弱环节。

2、路基防护的方法

为确保道路的全天候的安全使用,使路基不致因地表水流和气候变化而产生失稳,路基防护的方法一般分为坡面防护和冲刷防护两类。坡面防护一般分植物防护和工程防护,冲刷防护又可分为直接防护和间接防护,直接防护是指在坡面加铺护面墙、混凝土板,或采用砌石防护以及土工织物护面等,亦包括对沿河浸水边坡或坡脚进行抛石,或以石笼、梢料、浸水挡土墙防护;间接防护则指沿河路堤修筑调治构造物和对河道进行整治。

三、 路基排水设计

1、路基排水综合设置

在综合设计中对路基的排水系统应进行整体规划,要照顾农田水利,对地面水的排除可利用边沟、排水沟等排水设施,将流向路基的山坡水和地面水分段截留,引入自然沟中排出路基范围之外。

2、涵洞的设计

涵洞是公路排水的主要构造物之一,在公路沿线合理修建涵洞,能有效地起到排水、通行的作用。小桥涵的设置应尽量符合水流方向,把涵洞设置和路基排水工程相结合起来,并根据当地可行的施工条件,进行合理的涵洞布置。设置截水沟的地段,在截水沟排水出处应设置涵洞,一面水顺边沟流经距离过长而冲刷路面和路基。

四、 总结

在公路建设事业蓬勃发展的同时,在取得瞩目成绩的背后,我们尤其不能忽视公路的质量问题。路基是公路施工中最基础和最关键的部位,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公路的使用寿命,所以,在路基工程施工中,一定要按照施工技术规范要求施工。

参考文献:

1.郭永雄.浅谈公路路基工程质量和安全管理[J].山西建筑.2010(26)

2.王宝柱,黄伟.高速公路路基工程施工质量控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22)

路基工程论文范文第5篇

摘要:随着国家经济的蓬勃发展,人们的交通出行、货物往来愈加频繁,国家对铁路建设也愈发重视,近年来加大了对铁路运输发展的投入。相较于其他运输方式,如公路运输、航空或者航海,铁路运输更为经济,且拥有很好的可靠性,更加节约能源。铁路电力自动化技术作为其中的一项核心技术,它在维持铁路的高速运行及设备的能源供给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也为我国的铁路建设提供了新的发展思路。进入新时代,中国的铁路建设进入飞速发展时期,铁路建设施工技术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同时也迎来越来越多的挑战。在新的背景下,铁路建设路基工程技术的管理办法也需要随着铁路建设的发展共同提升,本文讨论了当前铁路建设路基工程技术管理办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以及完善的方法及策略。

关键词:铁路建设;路基工程技术;管理

前言

当代,我国的铁路运输不仅仅着眼于运输物品,经过几个年代的迅猛發展,铁路出行也渐渐占了上风。铁路的概念也不单局限于铁路,而是更加丰富,包括铁路的线路、铁路类型、信号、通信等。铁路建设施工中,路基工程的建设是最为关键的组成部分,是铁路安全平稳运行的基础。因而,在铁路的施工中,针对路基工程的施工工艺要求较高,对路基工程技术的管理方法也有较为严苛的要求。在现行的管理办法中,存在着以下的问题。

一.铁路建设路基工程技术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对于我们国家铁路的建设来说,可谓取得了圆满的成功。在2010年,我国在铁路方面就已经居于世界领先地位,不管是发展的速度还是发展的能力、运送的距离甚至铁路方面的技术、规模等,都取得了不小的成就。其次,从铁路的运输状况来说,我国铁路方面不管是运输物品还是选择铁路出行的人数都在逐年迅猛增长,迫于形势,铁路运输不仅效率上提高了,安全问题更是逐年降低,在解决出行问题上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当前的铁路建设施工中,大部分的工作依赖机械化进行作业,机械化施工技术的改变对路基工程技术管理方法提出了新的要求,暴露出我们在过去技术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技术管理理念落后

当下技术飞速发展,但是针对技术的管理方法仍然处在过去的水平。特别是针对铁路工程还没有形成严格的标准与规范,给技术管理的实际操作带来很大的不便。在很多偏远的或者欠发达地区,一方面面对着复杂的地质条件,另一方面在勘察和设计的过程中没有或者很少资源可以利用,遇到问题无处可以寻找答案。类似这样的地方往往施工难度较大,但是又没有经验,规范可以借鉴,导致这部分地区的铁路建设技术发展停滞,落后的状况。

2.测量设备落后,管理不规范

如上所述,目前铁路路基机械化施工对路基工程技术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机械化的施工测量仪器的要求更高。尤其是在机械化施工的前提下,施工的进度快,以往静态的测量仪器已经很难满足当下的要求。测量仪器的准确性以及测试结果呈现的速度都会极大程度的影响施工的进度。一旦测量进度未能及时赶上施工进度,可能导致工程返工,施工进度延后的问题。

二.铁路建设路基工程技术管理的方法和策略

铁路路基工程施工中出现与当地的地质条件,前期设计以及施工过程管理有很大的关系。因此针对路基工程施工技术的管理方法和策略也应着重从这几部分进行。

1.加强施工质量控制

施工质量的控制设计到施工的全过程,需要施工质量控制人员从勘测到施工到验收的全过程进行跟踪。事实上,在施工质量控制上,施工质量控制人员的提前介入非常重要。在前期的勘测阶段,就应当实际了解当地施工条件,地质状况,水文条件以评估施工的难度。进而在根据勘测的当地实际条件的了解,评估在施工设计中的准确性,如材料的选择,施工机械的选择,标准的选择等等一系列因素。[3] 在前期针对这些设计进行评估,并以质量控制的标准进行准确性判断对施工工程的顺利进行有着决定性的作用。但是,在常规的施工质量控制中,质量控制人员往往是到施工开始才进入施工,所以在遇到问题的时候非常的被动。因此,施工质量控制人员需要转变观念,将施工质量的控制做好在前的防守。

2.充分做好前期勘测设计工作

铁路施工路线一般来说非常长,在这一路的施工中可能会遇到各种各种的地质条件,气候环境。因此,在进行施工之前,应当充分的对当地的地质条件和气候条件进行勘测,准确的进行把握。利用现代化的勘测仪器,充分考虑季节,气候,环境的影响,力求将一切可能影响路基稳定的因素进行全面的考虑,才能在后续的施工设计相对完善健全,避免在施工时出现路基质量问题。同时,也要注意与当地环境,气象以及地质部门进行合作,充分调取资料,了解过去一段时期内当地的地质,水文,气候以及自然灾害的状况,在施工设计之前尽可能的规避风险。

3.把握路基施工质量

路基施工的质量中路基排,隔水施工是重点,因此也是路基施工技术管理的重点。这也是前期勘测中的重点。在准确的了解当地的地质条件的基础上,在进行施工设计的时候选择合适的填充材料,夯实的層次,设计必要的防水隔层,并且在施工的过程中进行重点的管控,确保工程的施工到位。在施工的过程中可能會遇到之前未能预测到的问题,如冒水,翻浆,下沉等问题,遇到类似问题时候有必要借鉴之前的施工经验,如进行预先排水或者垫砂等。必要时还需重新的查看勘测的结果,针对异常进行重新勘测,以重新界定前期勘测的准确性,调整施工设计方案,预防在后续的施工中出现类似的问题。

结束语:综上所述,铁路建设路基工程的施工是铁路施工质量的基础。路基工程施工技术的管理办法提升是铁路施工技术提升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时代的背景下,铁路的建设与施工面临着越来越大的挑战与机遇,路基工程施工技术的管理方法也应在此契机下从当下存在的问题出发,针对性的进行调整和改善,从而提升我国铁路建设施工技术的发展与提高。

参考文献:

[1] 魏海东.铁路路基建设工程的技术管理[J].江西建材,2017(1):155.

[2] 苏昌环.浅谈铁路工程路基施工中桩基施工方法[J].建材与装饰,2017(49):252-253.

[3] 周海春.铁路路基施工技术浅谈[J].四川水泥,2017(12):132.

(作者单位:青连铁路有限责任公司)

路基工程论文范文第6篇

摘 要:本文以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为出发点,基于路基、路面工程施工过程进行课程内容的重组,并配合教材改革与创新,以满足岗位工作的需要。围绕教学内容,选择多种灵活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实施的过程,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为目标,进行教学队伍的建设与优化,加大实践教学改革的力度,对提高教学质量和毕业生的职业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基于工作过程 高职 路基路面工程 课程改革

一、路基路面工程课程分析

路基路面工程是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在高等职业院校中,通过开设本课程,使学生能够在掌握路基、路面工程施工的基本知识、实践技能的基础上,具备路基路面工程施工和组织的能力以及运用国家现行施工规范、规程、标准的能力,提高解决路基、路面工程问题的能力。在专业课程体系中,本课程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学生的学习效果直接关系到他们毕业后对工作岗位的适应情况。因此,我院以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为出发点,基于路基、路面工程施工过程进行了课程建设改革,对提高教学质量和毕业生的职业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路基路面工程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教学内容安排不合理

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教材内容的选取是以传统的学科知识体系为主,并且采取章节结构形式来安排教材内容;第二,课程建设基本由学校的专任教师来完成,他们缺乏对企业的认知,不能熟知企业对毕业生的技能要求。所以教学内容并不能真实地反映岗位工作任务的需要,与岗位工作任务的相关度低,甚至有些内容陈旧,有关工程技术的新工艺、新技术、新方法不能及时在教材中得到更新,导致学生的培养质量不能满足公路工程施工岗位的要求。

(二)实践教学严重不足

本课程的授课教师都是高校毕业的本科生或硕士生,“出校门”到“进校门”的就业过程导致了他们没有经过系统的工程实践,因此就出现了专业教师理论知识丰富但实践能力不足的问题,导致我院充足的实训资源得不到有效利用,而学生又没有掌握相应的实践技能。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落后,教学效果差

由于受教学条件的限制,仍以传统的讲授法为主,且主要讲授理论知识,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学效果差,不利于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

(四)教学团队结构不合理,不能满足培养学生岗位工作能力的需要

课程教学团队以校内专任教师为主,虽然聘请兼职教师,但双方的合作形式单一,对教学并没有实质性的帮助。

三、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教学改革

(一)教学内容的重组

传统的路基路面工程课程分路基工程和路面工程两篇。通过与企业专家进行岗位工作任务分析,认为路基施工和路面施工分别为两个施工项目,基于公路工程施工过程和系统化设计原则,我们将本课程分为两门课程——“路基工程施工技术”和“路面工程施工技术”,分别以培养路基(路面)施工能力为主线,以路基(路面)施工项目为导向,将路基(路面)施工项目分解为若干个情境进行内容安排。教学内容的选取依据完成岗位工作任务对知识和技能的要求,建立在行业专家对相应岗位工作任务分析结果和专业教师深入行业进行岗位调研的基础上,注重学生实践训练,培养学生完成工作的能力。

(二)教学方法与手段创新

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实施的过程。采取灵活多样的教育方式,比如启发式教学、演示法、参观法、案例教学法等多种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积极鼓励任课教师开展教学手段的改革,结合本课程实践性强的特点,在教学手段上,充分应用现代化教学设备,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表现形式多样、形象直观、信息量丰富的特点,并从实际教学效果出发,制作图文并茂的电子课件,扩大课堂教学的信息量,增加知识的科学性、直观性和趣味性,使课程的教学摆脱过去空洞抽象、枯燥无味的局面。通过这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增强教学的效果。能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重视优质教学资源和网络信息资源的利用。

(三)加大实践教学改革的力度

职业教育是以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为根本目标,突出人才的实用性,所以在人才培养目标中,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应该是重中之重。在这方面,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第一,加大实践课时的比重,进行人才培养方案改革,在新一轮的人才培养方案中,本课程实践课时占60%以上,较好地满足了对学生实践技能培养的要求。

第二,充分利用实验、实训室的资源优势,通过“筑巢引凤、引企入校”的方式建设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我院于2012年成功申请了中央财政专项支持地方高校专业建设资金400万元,以此为契机,我院按照公路工程综合乙级资质标准,建立了功能齐全的实训室,试验检测水平在本地区公路行业处于绝对领先优势。但苦于我们不具备申请资质的条件,不允许对外承揽试验检测任务,所以一方面不能很好地发挥设备优势,致使资源浪费,另一方面我院的专任教师实践能力有限,不能利用充足的实验实训设备开展相应的实践教学。鉴于这种情况,我院以先进的设备、场地资源优势,吸引本地区唯一一家具有乙级资质的公路检测企业和我们合作,双方共建实训检测中心,建立生产性实训基地,即“校中厂”,将真实的职业岗位搬进校园,实现学校变工厂、学员变员工、学习变工作的现代学徒制模式,极大地改善了实践教学能力。

(四)教材改革

1.选用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重点建设专业教材。

借鉴同类高职院校示范性建设专业教材,这类教材突出教材内容的改革与创新,强调教材为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服务,强调教材的职业适应性。与传统教材相比,这种教材有以下特点:一是由原来传统知识体系的章节结构形式,改为工作过程的项目、模块结构形式。教材中的项目来源于岗位工作任务分析确定的工作项目设计的教学项目,教材中的模块来源于完成工作项目的工作过程;二是教材的内容不再依据相关学科的理论知识体系,而来源于相应岗位的工作内容;三是教材不再停留在对课程的直接描述上,而是十分注重对教学过程的设计,注重学生对教学过程的参与。在教材的各个项目之前,一般都提出项目应该完成的工作任务,该任务可能是学习性的工作任务,也可能是真实的工作任务。

2.进一步改革的设想——自编校本教材。

由于职业教育与地区经济建设密不可分,有些教材中的部分素材带有地域特点,与本地区的地理、气候等自然条件有明显的差异,这些自然条件往往与公路建设密切相关,所以课程内容缺乏实际的应用性。我们将在借鉴示范校建设教材成果的基础上,不断探索和实践,加强自身的教材建设能力,开发出适应本地区经济发展的校企合作自编教材。

(五)加强教学团队建设

教师队伍的结构、水平和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本课程建设中,主要是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努力建设一支专兼结合的课程教学团队:

第一,通过校企合作,将企业一线技术突出的技术人员或能工巧匠引入学院,构建专兼结合的课程教学团队,作为兼职教师参与学校的课程标准制定、实践课程指导,将其中特别有经验者,安排给系内专职教师开展有计划的讲座,以提高专任教师的实践动手能力。

第二,积极建设“双师”结构的课程教学团队。定期安排年轻教师到生产一线挂职锻炼,增强教师的实践能力,掌握最新公路工程施工技术,提高业务水平和教学水平。鼓励教师考取监理工程师、试验检测工程师等执业资格证书,尽快提高教师的“双师”素质。同时采用引进企业指导教师和系部专业教师共同指导的方式来提高专任教师的实践动手能力。

四、结束语

通过校企合作,与企业专家进行岗位工作任务分析,进而确定教学目标,将教学内容进行重组,并配合教材改革与创新,突出工程施工过程,以满足岗位工作的需要。围绕教学内容,选择多种灵活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实施的过程,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为目标,进行教学队伍的建设与优化,加大实践教学改革的力度。通过一系列的努力,课程建设与改革取得了初步成效,我院2014年路基路面工程被评为内蒙古自治区精品课程。

基金项目:内蒙古自治区高等学校科学技术研究项目:高职院校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教学模式研究,项目编号:NJSY12287

参考文献:

[1] 芦国超.土力学与基础工程课程的改革与探索[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9).

[2] 李兵.高职院校路基路面工程课程改革探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3,(7).

[3]李燕. 高等职业院校路基路面工程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考试周刊,2012,(9).

[4] 田丽丽.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高职会计专业课程改革研究[D]. 浙江师范大学,2011.

上一篇:法律职业伦理论文范文下一篇:影像技术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