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体育设施范文

2023-09-23

社区体育设施范文第1篇

您好,我是大理学院体育学院2011届的一名毕业生,为了完成论文的写作,需要了解一些居民参与社区体育活动的调查,特此向您发放问卷。本次调查不用填写姓名,所有回答只用于统计分析,请您结合自身的情况在百忙之中抽出几分钟进行填写。为了保证问卷结果的有效性,请您务必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认真填答我们的问卷,衷心感谢您的支持与协助!

您的性别:______ 年龄:_______ 职业:_______

请在下列选项中选出符合您实际情况的选项上打钩

1. 您喜欢体育运动吗?

A、不喜欢B、不好说C、喜欢

2. 您经常参加体育运动吗?

A、从不参加B、不经常C、经常

3. 您是否接受过专业的体育训练?

A、否B、是

4. 您参与体育运动的目的是什么?(可多选)

A、减肥B、工作需要C、增加交往层面D、寻找志趣相投的朋友

E、娱乐消遣F、强身健体

5. 您经常从事什么体育项目?(可多选)

A、瑜伽普拉提类B、健身气功类C、太极类D、舞蹈类E、健身操F、跑步或散步G、篮球羽毛球等球类运动H、登山I、游泳

其他

6. 您的运动时间 ?

A、有空闲时间的时候B、傍晚C、下午D、上午E、清晨

F、请具体说明运动时间段

7.您每周锻炼的次数是?

A、1次 B、2次 C、3-4次 D、每天

E、您每天锻炼的总时间约为小时

8. 您多数在哪进行体育运动?

A、收费体育场B、专业的健身俱乐部C、附近学校操场或单位操场

D、社区内的免费健身场地E、公园广场F、街头巷尾G、家中

9. 制约您参加体育锻炼的因素是什么?(可多选)

A、缺乏指导者B、工资收入C、个人心情因素D、缺乏空闲时间

E、身体状况 、F场地设施G、天气H、家庭因素I其他_________

10. 您觉得社区运动场地的卫生好坏情况是否会影响到您参与体育运动的心情?

A、否B、是

11. 您是否曾因锻炼不当造成伤害?

A、否B、是

12. 你所在的社区健身设施是否完好?

A、否B、是

13. 您认为社区内的免费健身设施对您的身体有帮助吗?

A、效果不明显B、没有C、有

社区体育设施范文第2篇

X社区有三多寨、鸳鸯桥两个场镇和三多寨南东街、南北街和鸳鸯桥3条街道,6个居民小组,956户,1980人老年人610人(其中50岁以上的女性370人,60岁以上的男性240人),退休人员350人。

二、社区主要工作

1、建立社区老年体育协会。2008年,社区两委按照镇老年体协的要求,结合社区实际召开社区两委成员会议3次,研究老年体协工作,召开部分中老年人座谈会,征求意见后,成立了由社区支部书记、主任,社区成员和退休老干部参加的老年体育协会。

2、积极争取镇政府的支持。社区在没有老年活动场地、活动室、办公室的情况下,积极向镇政府反映汇报,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将X汽车场和停车场580平方米的房屋和场地归老年体协使用。

3、积极组织开展活动。为开展好老年体协活动,社区老年体协在三多寨聘请了1名中老年健身操业余爱好者当老师,社区派专人负责三多寨、鸳鸯桥两个场镇的安全、卫生、照明灯服务工作,除雨天外,晚上7点—9点为中老年人的活动时间,到三多寨社区参加健身活动的人约有80人,鸳鸯片区约有50人。2009年2月,社区在资产十分困难的情况下,挤出1500元组建40余人的腰鼓队,腰鼓队2人在龙井街老师的指导下,勤学苦练,在今年庆“七一”活动中进行表演,并在自贡电视台“新时空”栏目中播报。

社区通过开展文化体育活动,进一步丰富了老年人的文化体育生活,身体素质进一步提高。

三、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1、资金严重不足。社区想为体协办用具、音箱但是无资金,比如鸳鸯片区新成立了老年文艺队,但是无场地、无音箱设备。为了发展社区文化娱乐事业,使我们的老年人身体更加健康,促进社会和谐。

2、场地设施不足。鸳鸯无专门的场地,在街上(公路上)跳舞不安全,三多寨社区、鸳鸯均无健身器材。

3、社区还得扩大培养专业人才,努力把社区老年娱乐活动搞得更好,再次组建社区秧歌歌舞、彩带舞等文化舞蹈,把社区文艺推向新的高潮。

4、社区的老年体协文化娱乐活动有待进一步推进。老年体协活动由于资金投入不足,场地设施不完善等因素,制约了老年文娱活动的开展。

社区体育设施范文第3篇

摘 要 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和数据统计法进行分析,总结黄石市社区居民体育锻炼存在的问题,从政府、社区、个人三方面提出建议,以探求适宜黄石市社区居民体育锻炼的路径和方法,为政府推进社区体育事业发展和改善居民的规划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 黄石市 社区体育 体育锻炼

一、前言

通过了解黄石市社区居民体育锻炼的现状以及存在问题,从多角度分析并提出黄石市全民健身路径的发展对策,从而满足大力发展黄石社区居民体育锻炼并进一步响应和落实“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口号的目的。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随机选取黄石市社区居民为调查对象。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搜集有关社区体育调查现状方面的与本研究有关的大量文献资料和研究成果。

2.问卷调查法。在黄石市社区随机发放份210份调查问卷,回收207份,剔除无效问卷后,有效问卷200份(其中男110人,女90人),有效率95%。

3.数理分析法。根据研究需要,对数据进行归类、比较、合并,运用Excel软件统计系统及常规数理统计方法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统计学处理与分析。

三、结果与分析

(一)黄石市社区体育锻炼的参与行为现状

1.黄石市社区居民体育锻炼重要性的认知调查

对体育锻炼认知的程度是决定体育健身行为的重要前提,作为实践活动的起点,认知主体活动意向的内在体现,体现了主体活动的驱动机制。

调查的200人中,居民认为体育锻炼“重要”的占79%,比重最高,居民认为体育锻炼“一般”的占据21%,这表明黄石市社区居民对体育健身重要性都有积极的认识,说明“健身改善健康”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这与国家关注民生、加强群众体育宣传有密切的关系。居民通过参加体育锻炼,改善健康,提高生活水平,这也提示着社会、政府、社区等部门要重视体育锻炼在人群中的重要性,应该针对他们的需求配备体育设施,以适应他们的个性化需求。

2.黄石市社区居民体育锻炼的目的

健身目的是体育锻炼活动的出发点和动机,也是体育活动的归宿。社区居民通过体育锻炼来调节和改善生活,以满足精神上的需求。

在调查的200人中,“促进健康”比例占44%,是社区居民体育锻炼的主要目的,与健身重要性认识具有一致性;“休闲娱乐”、“增进交往”分列二、三位,占据28.5%、18.5%,表明社区居民通过参与体育活动,丰富自身文化生活,愉悦身心健康。以“增进交往”为目的男女比例分别是19.2%、16.7%,说明居民在体育锻炼的过程中注重情感交流没有性别区分,因此,社区体育服务中心要从居民的实际情况出发,建立良好的社区服务体系,以促进社区居民调节情绪、保持和提高认知功能、确立良好的自我观念,以达到身心健康。

3.黄石市社区居民体育健身的频率

参与锻炼频率是反映居民体育锻炼参与的特征之一,在调查的200人中,每周参加5次以上锻炼的达到60%,3次-5次参加锻炼的占30%,参加体育锻炼在3次以内的居民比例为10%,说明黄石市社区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的具有较强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居民已经形成了体育锻炼的意识,和健身认知相一致。

4.黄石市社区居民体育锻炼的时间

体育活动时间是衡量社区体育活动参与的重要指标之一。黄石市社区居民每天参与体育锻炼的时间在30分钟以内有12人,占调查总人数的6%,每天参加体育锻炼在30-60分钟的有26人,占调查总人数的13%,每天体育锻炼60分钟以上的占调查总人数的71%,这表明黄石市社区居民参与体育锻炼有充裕的时间保障,与健身重要性的认知特征、锻炼频率的调查结果吻合。长期坚持体育锻炼不仅能够改善心血管系统的机能,还能够提高机体的免疫力,降低高血压、糖尿病等多种慢性疾病的发病率。此外,长期参与体育锻炼还有助于居民形成健康的生活态度、提高生活调节能力,为居民的生活质量提供保障。这也是黄石市社区居民一直以来所要呈现出来的状态。

5.黄石市社区居民体育锻炼的项目

在调查的200人中,体育锻炼项目主要集中在舞蹈类、慢走、器械类等项目上,项目分布反映了当前黄石市社区居民体育锻炼主要特点是对场地器材要求相对较低、而且简单易行。从项目喜爱度排名来看,社区居民偏爱广场舞、慢走之类的项目。从性别来看,男性更倾向于慢走和器械类活动,表明男性更注重于个性化、个体化的运动项目;而女性更倾向于慢走和舞蹈类的活动,表明女性更倾向于娱乐化、新兴化的运动项目,这与社区居民心理特点和兴趣爱好差异有直接的关系。

(二)黄石市社区体育公共服务现状与体育健身

1.黄石市社区体育健身场所

在调查的200人中,44%的居民都在公园广场锻炼,20%的居民在马路空地锻炼,34%的居民在免费的小区进行体育锻炼。在体育健身场所上花费很少,几乎没有人去经营场所体育锻炼,从中可以看出,大部分的居民都选择安全、舒适、公共的公园广场进行锻炼,马路空地的锻炼居民也是基本上按照就近原则参与锻炼。另外,腿脚不方便的居民选择在社区的马路空地上进行锻炼活动。在公共露天场所进行体育锻炼易受天气、阳光的影响,缺乏室内體育场所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黄石市社区居民的规律性体育锻炼。

2.黄石市社区体育健身场所的配套设施

80%的居民的健身场所配备有老年活动中心,10%的配有体育用品商店,6%的有图书馆或者书店。完备的体育健身设施是社区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的重要保障,增强社区居民体育锻炼的科学性和有效性,达到强身健体的效果,同时也有利于社区居民的情感交流,减少某些居民的孤独寂寞的心情对健康生活的影响。匮乏的配套体育健身设施直接影响社区居民的体育健身效果,因此,政府、社区各部门要高度重视社区配套体育设施建设,并做好社区居民体育锻炼的配套设施的管理和维修工作。

(三)黄石市社区体育锻炼的存在问题分析

1.缺乏专业的社区体育指导员

根据调查,黄石市社区没有安排专业的社区体育指导员,这使得居民对社区里的健身器械没有完全了解其用途,在锻炼过程中造成不良的后果,并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另外,居民没有正确的健身方法,他们根本不知道怎么样去健身才能真正的达到增强体质的效果,只是盲目的去健身,缺乏知识和方法上的认识。居民对体育健身作用的认识有待进一步普及提高,这就需要社区体育服务体系要加强对社区体育服务的重视,促进社区体育健康发展。

2.体育设备不完善

在调查的过程中,我们发现社区体育健身器材存在不完善的现象。社区就几个健身器械摆放在那里,我们看到健身的人群比较多,有的健身器械使用人群居多,尽然还排着长长的队伍才能得到锻炼,可以看出锻炼却没有足够的健身设备,其中有些还是已经不能使用的设备,有些能使用的看上去非常破旧。体育场地设施不足和社会体育指导员缺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社区居民参与体育锻炼的热情。

四、建议

(一)发挥政府主导地位

政府的主导地位是促进社区体育锻炼快速发展的保证。第一,把关注“社区体育”的正真问题摆上日程,从而制定出各项有利于社区稳定、公平、团结、公正的措施,从宏观上营造和谐社区的大环境。第二,通过各种途径普及体育锻炼的健身知识,让社区居民对自我有一定的了解,进行一些合理的调节的基础知识,提高居民对健康的关注度,营造一个积极的健身氛围。第三,应加快专业人士的培养,建立一支庞大而有效的“健康教育顾问和疏导”的专业团队,为提高社区居民的健康服务,为社区服务。

(二)完善社区体育服务中心

完善的社区体育优质服务是促进社区体育锻炼快速发展的重要条件。第一,成立专门的社区体育委员会,采用专门的社区体育指导员,进一步完善社区体育锻炼事业的建设。第二,要按照因地制宜、就近就地、小型多样、经常坚持、科学健身的原则,结合实际,积极开展居民健身活动,让居民能够进行规律性的体育锻炼。第三,改善社区体育锻炼的环境,根据社区居民人口数量配套建设相应的体育设施。

(三)加强个人自我调节

社区居民要树立正确的生活观和体育价值观,广结朋友,保持积极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积极参与体育锻炼丰富生活业余文化生活,提高生活质量水平。

参考文献:

[1] 王凯珍,李相如.社区体育指导[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7.

[2] 国家体育总局.“十一五”群众体育事业发展规划[S].2006.

[3] 李相如.群眾体育实践与探索[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4.

[4] 卢元镇.社会体育导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5] 国家体育总局.城市社区体育设施建设用地指标[M].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5.

社区体育设施范文第4篇

关键词:学校体育;社区体育;互动发展

21世纪,科技与社会高速发展,知识经济已露端倪,人们的学习方式、生活方式发生巨变。现代社会对现代人提出了更高要求,良好的身体素质是其中的一个重要部分,体力劳动的大量减少,使得体育与社会文化的发展关系更加密切,而学校体育正是体育事业发展的发动机,社区体育的发展也正是群众体育发展的基础,因此,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通过良性互动,谋求共同发展已经成为必然。

一、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互动的理论基础

学校体育是以增强学生体质,传递体育文化为目的的教育过程,它是计划性、目的性、组织性比较强的体育教育活动。社区体育是指以街道办事处、居委会牵头,以若干相邻的企事业单位为轴心,与周围各单位组成的地区性组织,为增强居民体质,活跃文化生活,提高生活质量,就近开展的地区性体育活动的组织体制与活动形式。[1]

(一)学校体育是开展社区体育的基础

社区体育的主体是社区内所有成员,包括学校的大中小学生,因此学校体育是开展社区体育的基础,这种基础作用主要表现在:(1)在现代社会中,从事社区体育活动的主体都必须经历学校体育的教育过程。(2)学校体育可以为青少年儿童打下良好的身体基础,促进学生正常生长发育,增强体质,形成正确的姿态和掌握立、走、跑、跳等基本运动技能。(3)可以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爱好,使其初步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并让它成为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内容。(4)可以使学生掌握体育的基本理论知识和锻炼方法、手段,从而培养和发展他们的体育能力。青少年儿童通过学校体育掌握了必要的基本体育知识、技术、技能后才能够独立自主地参加社区体育活动。

(二)社区体育是学校体育的延续

社区体育不仅可以丰富和完善学生的校外体育生活,而且还能为学生走向社会打下体育的基础。(1)社区体育活动形式多样、项目众多、灵活生动、自我选择性强,符合儿童、青少年的心理特点,有利于培养学生对体育实践活动的良好情感体验。同时,社区体育活动能够为学生提供自主运用和检验在学校体育学习过程中学到的体育基本知识及施展体育才能的机会,通过社区活动对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也有独特的作用。(2)终身体育兴趣的培养,有赖于对体育活动愉悦身心和取得成功与满足的情感体验,以及体育特长的形成。在社区体育活动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趣、爱好、特长,自愿参加活动。内容与形式,富有吸引力,能够引起学生浓厚的兴趣,使其产身心理上的满足感。因此,社区体育活动对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兴趣有着重要作用。[2](3)终身体育习惯的形成,依赖于终身体育意识和兴趣的培养,以及持之以恒的意志力,并有一个从被动到主动,从不习惯到习惯的逐步养成过程。终身体育习惯一旦养成,体育活动就成了日常生活的一部分。相对于学校体育来说,社区体育活动具有灵活性、趣味性和自主性强的特点,使得学生比较容易坚持活动。这种活动的延伸过程就是终身体育习惯养成的过程。

二、国内外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协调发展的经验与模式

(一)学校体育内容服务由单一转向多元化

当今社会处在全球经济时代,西方世界劳动力结构需求正在发生变化,脑力劳动急剧上升使体育的价值观发生转变,体育运动休闲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备受关注。面队新的形势,拓宽学校体育服务内容以及功能已成为世界共识。学校体育对地方服务的外延正逐渐扩大,由最初的只把着眼点放在体育教育发展上面,逐渐转向为地方的健康指导、休闲引导、文化服务上面;由单纯的对青少年学生进行体育教育,转向提高所有人的身心素质上来;由比较注重体质改善转向重视全面效应。服务的指导思想不再局限于单纯强调体质的生物观,而是强调学校体育的健康、休闲、文化发展功能,尤其强调学校体育在休闲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世界体育教育最高级会议开宗明义指出“体育教育在身体健康,全面发展以及安全、互助的社区建设方面具有特殊作用”,“高质量的体育教育为将来从事运动、身体活动、娱乐和休闲的工作提供技术支持,这是就业机会在不断增长的一个领域”。[3]学校体育服务内容的不断拓展成为现代社会发展的重要需求之一。

(二)运动休闲教育悄然兴起

作为一个新的社会现象,休闲对人的日常生活结构、社会结构、产业结构以及人的行为方式和社会建制产生了深刻影响。伴随着休闲时代的来临,休闲教育悄然兴起于各个国家和地区,人们要认识到“闲”在人的生活中的重要价值,人们应该学会合理支配和利用闲暇时间,运动休闲教育以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与习惯为首要目标,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休闲观。各发达国家将学校体育向休闲体育进行积极拓展,注意培养青少年学生的休闲意识,使之学会充分利用周边的环境与户外娱乐设施,感受到休闲运动的乐趣,并掌握丰富多彩的休闲运动的各种能力,为成年生活中能够合理地利用闲暇做准备,并由闲暇品性的改变引起整个个性的改变,进而促进所在区域的休闲文化的繁荣。

(三)国外的经验与模式

随着大众健身体育的兴起与发展,日本和欧洲等发达国家已经将学校体育有效地纳入到了社会体系中,体育俱乐部已经成为人们参加活动的基本形式。如法国平均345人、瑞典平均240人就拥有一个体育俱乐部,日本80%以上市镇村均有体育俱乐部。在日本,群众体育活动是以学校的运动部和企业的俱乐部为中心发展起来的。在1964年东京奥运会的影响和带动下,以社区为基础相继诞生了体育少年团、游泳俱乐部、妈妈排球俱乐部等各种类型的体育俱乐部,从而扩大了体育活动的范围。同时,日本的学校课余体育活动也以俱乐部的形式展开。在德国,学生除了在学校参加体育活动以外,还积极参加社区组织的体育活动。实际上,即使是学校内部的体育俱乐部,也加盟了社区的体育协会,成为社区体育的组成部分,不少学生是单项体育俱乐部的成员。德国学生的课余体育活动被纳入到整个社会体育体系中。在欧美国家,作为社会体育最佳组织形式的社会体育主要以体育俱乐部的形式存在。

(四)国内发达地区的尝试

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的结合产物——全民健身联网工程,已在上海兴起,继上海交大与徐家汇街道结对之后,上海理工大学与天平街道,华东理工大学与凌云街道等先后结盟、联网。形成了以高校和街道为核心,以大中型企业参入为领导班子,以行业为主体的健身网络、组织策划和指导全民健身活动。几年来,联网工程依靠大学与辖区内的中小学的场地设施、人才、教育管理等优势,建立了社区体育培训体系,有计划地对街道、居委会、各成员单位进行培训,指导各类群体健身活动,为寻找适合中国国情的社区体育与学校体育的优势互补,协调发展探索了可行之路,起到了样板作用。目前,北京、上海、南京、苏州等地区也出现了一批具有当地特色的全民健身联网工程。

三、我国中等城市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互动发展现状

(一)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的联系不够

长期以来,在理论层面上我们将学校体育限定在为学校内部的教育活动,它的基本职能只强调对学生的体育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上,将自己孤立在大众体育的范围之外。有两种事实可以证明这样的判断,一是很多地区大众体育面临实际困难,特别是场地设施严重不足,人力资源短缺,但学校却存在着体育设施利用不足,闲置加浪费的现象。第五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结果表明教育系统体育场地占全国总数的65.6%,但是对外开放率仅有29.2%。[4]二是学校体育课程内容固守“教学大纲”和“时尚体育”,而对于丰富多彩的区域体育文化、民族传统体育、“非主流体育”以及乡土教材开发不足。这种“象牙塔式”的学校体育发展思路不仅弱化了其在体育文化继承与创新、体育健身指导与宣传等基本功能,而且还限制了自身功能的拓展与条件改善,如体育场地设施建设上的多元融资,区域体育文化的引导等等。

(二)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在资源共享上互动不够

从时间上看,社区体育的开展主要集中在学校的非上课时间。由于在校学生和社区成员锻炼时间与习惯不同,学生锻炼时间和体育教学时间一般安排在每周一到周五的上下午时间,而社区居民大部分的锻炼时间是安排在周末或每天的早上及晚上进行。尽管学生和大部分居民的锻炼时间不同,但是由于长期以来的学校体育资源和社区体育设施的封闭,导致二者在资源共享上联系和互动不够。如果学校和社区能利用大家锻炼的时间差,这样学校的体育资源就能被充分地利用和调配,体育资源就能获得共享。

四、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协调发展的思路

(一)改变传统的观念,形成“双赢”共识

长期以来,无论是学校还是社区都认为“学校体育是学校学生的体育,社区体育是社区民众的体育”。这种传统观念人为地把学校体育和社区体育隔离开来,极大地限制了学校体育和社区体育的互动融合,阻碍了两者之间的协调发展。因此,领导和体育工作者必须改变观念,应该认识到学校体育、社区体育、家庭体育是一体的。学校体育应该把社区体育作为自己的领地加以重视,社区体育不仅是社区的事情,也是学校的事情。社区体育开展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学校体育的主体—学生(他们也是社区的一员)终身体育意识及习惯的培养。学校是社区的一个份子,有责任和义务同社区搞好社区体育。与此同时,学校体育也不仅仅是学校的事情,社区也应该关心学校体育,并帮助学校搞好学校体育,因为今天的学生必将是明天的社区的公民和社区的主人,因而学校体育开展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学生的身体健康,也必将影响以后的社区体育工作,所以,学校体育工作的好坏也必将是评判社区工作好坏的直接依据之一。学校体育工作和社区体育工作是荣辱与共、息息相关的。

(二)打破传统校园体育的封闭界限,拓宽学校体育发展思路

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互动是学校体育和社区体育主动寻求双赢的过程。一方面,社区各部门和中小学以及普通居民等能够通过学校提供的体育信息、健身指导、体育培训以及设施共享等服务获得物质和精神上的发展;另一方面,学校通过努力使社区居民获得实际的好处后,既可以增强人们对学校体育的教学科研、文化传播、健身指导等方面的认识,提高自身在公众中的形象,从而获得来自区域各方的支持,同时,又可以使学校的体育软硬件获得较大的改善。只有全面地融入到学校所在区域的社区发展和创新的事业中,学校体育才能发挥主导作用,也才能对社区体育的持续发展做出贡献。有学者提出了学校体育设施对社区居民开放的社区体育发展模式—学区体育,认为学区体育是打破学校和社区界限和推广终身体育的较好形式。学区体育实质上是学校体育和社区体育有机结合与互动的具体发展模式。

(三)深化学校体育课程改革,强化学校体育与所在社区的区域文化培育与创新功能

体育课程是体育文化的“精华浓缩版”,脱离与所在区域体育文化土壤的体育课程必然成为无本之木,难以适应学校体育的实际需要。不同的地方,不同的文化历史背景,受外界的影响会很不同,百姓对体育运动的取舍也有很大差异,相应的,学校体育课程应该深化改革,重视所在社区的区域体育课程以及属于“非主流体育”的乡土教材的开发,充分发挥自身的文化继承与发展功能,使区域体育文化通过改造和创新之后增强或焕发生命力。另一方面,学校体育课程应承担起社区所在的区域体育文化的主导功能,将现代先进的体育文化在所属社区进行孕育和壮大。目前我国体育赛事的组织者、商家以他们所体会到的“时尚体育”向各地民众推介,若抛开以学校体育为主体的孕育环节,其影响力和受众的接受程度自然会大打折扣,也难以在当地生根繁衍。“播种文化与体育文化创新都有赖于学校体育课程的深化改革。

(四)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实现资源互补,促进二者协调发展

学校和社区在体育资源方面各有优势和不足,双方应该优势互补、长短结合、共同发展。从体育人力资源来说,学校具备良好的体育人力资源,有优秀的专业体育教师,在大学里还有优秀的体育运动专业的学生,由于学校有较为宽松的教学环境,体育教学和学习任务不是很重,体育教师和学生的专业优势得不到充分发挥和利用。[5]而我国社区体育人力资源的状况是社区体育指导员数量少,技术和文化层次较低。学校可以和社区联合办理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班,利用学校良好的体育人力资源优势为社会培养更多的技术学历合格的社会体育指导员,以解决社区体育指导人员匮乏的问题。同时,体育院系的学生也可走出学校进入社区,指导社区居民的体育锻炼活动,利用社区来加强自身的社会实践能力,为以后毕业走入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6]

从体育运动场地器材资源来看,我国社区体育场地和运动器材有限,多数居民的运动场地就是街头巷尾的空地,社区为居民提供的体育运动器材较为简陋,通常只适合于中老年人使用,不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体育锻炼的需求。而学校在人力、财力和物力方面则给予了较大的投入,使得学校体育资源相对完善,但是却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在这种情况下,让二者结合进行资源互补就尤为必要。一方面学校可以和所属社区签订协议,定期向社区居民在非教学时间开放体育场馆,这样不仅能够提高体育场馆的利用率,减少体育资源的浪费,同时,也是对社区群众体育的一种支持,方便了社区居民的体育锻炼,而且可以利用场馆的开放收取适当的费用,为学校创收;另一方面,社区也可借助社区企业的经济实力对学校体育进行经济资助,进一步完善学校体育设施,进一步提高社区学校体育教学硬件,从而提高体育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 周登嵩.学校体育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4:7.

[2] 李正龙.秦巴山区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协调发展的理论分析及路径选择[J].陕西理工学校学报,2006,(2):92-96.

[3] 黄爱峰.中国学校体育区域互动发展研究[J].体育学刊,2006,(6):92-96.

[4] 王三保.从终身体育的角度看学校体育和社区体育的协调发展[J].体育成人学刊,2007,(1):66-70.

[5] 第五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办公室,第五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简明资料[G].2005.

[6] 汪晓琳.学校体育资源和社区体育资源共享的探讨[J].孝感学院学报,2007,(6):123-126.

[7] 王凯珍.社区体育指导[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社区体育设施范文第5篇

一、在市劳动局的安排下,开展了企业退休人员退休金资格认证和享受遗属补助家属遗属补助资格认证工作。把退休职工的档案资料进行整理并全部录入电脑,实现微机化管理。认真做好对进档企业退休人员的走访、慰问。目前彩臣二村社区总共有741名退休人员进档,孤寡老人51人,困难家庭30户。

二、定期召开企业退休人员座谈会,适时开展各类文体活动,丰富老年人的晚年生活。组织了以退休人员为主的启东市第二健身指导站、老年太极拳队等,社区居委会通过各方努力、协调帮助他们配备了健身音响和活动场地,多次参加由市劳动局退管中心举办的“夕阳红”文艺活动,并获得好评。

三、发挥社区志愿者队伍和自管组织的作用,开展各类社区创建活动、维稳工作和关心下一代工作。

四、认真做好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工作台帐、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走访慰问登记台帐。协助街道办做好各项退管工作,并根据市退管中心要求,准时上报各类报表、总结等材料。

五、社区退管工作主要是走访关心高龄、特困、重病人员,接待来访来信人员,组织活动,为已故人员办理丧葬费,使退休职工能够感受到社会大家庭对他们的关怀和温暖。

在今后的工作当中,我们将进一步提高、增强服务意识,为社区退休人员多着想,多办实事,解决实际困难,使社区退休人员发挥余热,做到老有所乐,安度晚年,健康长寿,为企业退休人员提供优质服务,把我们彩臣二村社区的退管工作做的更好。

社区退管工作总结(2):

一是坚持学习制度,不断地提高全体员工的思想觉悟和政策水平。一年来我们按照厂工会安排的学习计划,共组织会员学习8次,除此之外,我们还要求每位员工针对自己所从事的具体工作,学习相关的业务知识和国家、地方政府出台的有关政策、法规;并派人参加政府组织的各种学习班,参学人数达45人次。通过学习提高了全体员工的专业知识和和执行政策的能力。

二是加强小区建设,为居民营造一个优雅、舒适的居住环境。一年来我们在政府和工厂的安排下与物业、保卫处一道对社区内的生活环境进行了整治,对商贸房的出摊占道,牵绳挂物,乱张乱贴等行为给予了纠正和整改。对厂区和生活区的汽车乱停、乱放现象采取了划线停放的措施。从过去车辆的无序停放变为今天的有序停放;近期我们又与物业公司对小区内居民反映比较强烈的三处乱搭、乱建的违章棚户进行了强行拆除。下一步我们还将与物业公司一道,对小区内的消防通道所堆放的杂物和影响环境的现象进行清理和整治。此外我们还积极地与政府联系,为社区居民申请安装了一套健身路径和阅览报栏,受到了社区居民的普遍好评。

三是以人为本、千方百计地为社区居民和退休人员办好事、办实事。一年来,我们为一名孤寡老人借钱治病,并帮助报销;为10户困难家庭申请了医疗救助;为几名“三无”人员申请了救助和安排了住房,并处理了其中2人的丧事。全年共对社区内的困难家庭和个人发放补助现金近万元,物品若干(米、油、肉、衣服、棉被等);办理老年优待证56份;老人免费乘车证84份,并为优抚对象免费办理了补助和医疗保险;为2名残疾学生申请了自强助学金。在退休人员管理方面,我们为2700多名退休人员进行了领取养老金资格认,;为居住在外地的290名退休人员清退个人门诊费用80余万元。将工厂发放的近20万元福利款一一地划入外地人员的帐户中。为社区500多名个体参保人员办理了购买医疗保险。

四是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极大地满足广大居民的文化生活的需求。一年来,社区的文体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每天广场上都有太极拳,中老年健身操队正常活动,社区工作人员经常深入到队伍中进行指导,社区腰鼓队曾多次组织派人到其他兄弟社区进行交流和辅导。一年来,社区舞蹈队参加了四川省舞蹈家协会在绵阳举办的第二届“金秋乐” 、舞蹈大赛中《摆手女儿家》在61个参赛节目中夺得了铜奖,同时该节目在成都市民间艺术节上又获得了二等奖,在今年工厂举办了元霄晚会上又获得好评。在今年“

三、八”节期间,我们又组织了梁增钊同志的摄影像,通过新旧照片的对比和对历史的回顾及变迁,极大地激发了社区居民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

社区体育设施范文第6篇

黄林镔(永福第二初级中学)

随着素质教育的日益深入,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体育课也随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对体育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由过去的那种只知照本宣科,只会“做”的“苦力型”体育教师向能够钻研教材大钢、适应改革形式、探索新教法、新内容的“学者型”体育教师转变。所以体育教师必须紧跟着体育教育的发展趋势,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提高自身的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包括知识、能力和心理等)及身体素质,促进学校体育的更、好更快发展。

未来的体育教师,必须具备有创新的思维方式、良好的体质、灵活的应变能力、良好的组织管理能力、合理的知识结构这几个基本特征。

一、创新的思维方式

体育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活动,具有自身特殊必须在实践中认认真真地去体会,一点一滴地去总结,并根据变化的情况及不同的教育内容和对象,不断地摸索,从而创立自己独特的教学方法。同时还要树立开放、竞争的观念,不断破除保守和僵化的观念,在方向正确、实事求是、尊重规律的前提下,取敢于打破常规,标新立异,充分发挥自己的独创能力。第一,要突破框框套套,敢干根据教材内容、教学目标、 1

学生特点、教学现状、同行的建议意见,在思维上求新产异,勇于开拓,善于结合科学理论提出新的观点、新的理论,运用新的方法和新思路分析、解决学校体育教育过程中的问题,勇于冲破思维定势,摒弃传统的思想和理论,以怀疑和批判的态度打破常规,独树一帜。不仅要善于逻辑思维,还要善于发散思维和灵感思维,各种思维方式并用以求创新。这样,体育教师自己的教学水平和质量才能更有效、更快速、更全面地提高。每二,体育教师要取得理想的教育效果,关键在于不断地实践、创新和总结。对知识的渴求和对未知领域的积极探索,是推动体育教师发现和利用教育、教学规律,创造性开展工作的原动力。在教学过程中,总会有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这就要求教师善于实践,善于总结、积累经验,吸取教训,有所发现,有所创造,形成一个理论指导实践,实践完善理论的良好循环,从而丰富教师的知识结构,不断提高工作能力。第三,体育教师要充分利用体育教育在形式上、内容上、方法上等方面的特性,培养和发展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要达到这一目标要求,体育教师本身要具备创新能力。一般学校的跳高架相对不足,在进行跨越式跳高的教学中,如果单纯利用跳高架练习,那么学生的练习密度相对就大打折扣,我们可以利用学生手中的跳绳,两位学生握住绳子形成简易的“跳高架”。这样学生的练习次数就增多了。

二、良好的体质

体育不同于其他学科的是体育教师应具备对技术动作的示范能力,也就是运动能力,包括体能和技能。一各好的体育教师应有一个健壮的身体,在力量、速度、柔韧、灵敏、耐力等各方面素质良好,能具备各种活动和运动能力,即他的体格、体能、机能、适应能力和精神状态都有好的表现。有了这些素质,直观上是体育生物效益的客观再现,是对体育健身功能的一种宣传,这对激发学生体育兴趣具有积极的诱导作用。比如,在跳远动作中,有助跑、起跳、腾空、落地四个部分。助跑要求有一定速度和技术,起跑要求踝关节有一定的爆发力,腾空要求有一定的腰腹力来控制身体的平衡,落地要求有一定的要求有一定的缓冲技术来完成动作的过程,由这一动作可以看出,做一名体育教师必须经常自我学习和锻炼,增强自己的体能和技能。尤其是小学体育教师更是如此,因为小学生模仿能力很强,教师示范的完美性,是提高学生动作质量的关键。

三、灵活的应变能力

体育教师是否具备良好的应变能力,是能否上好课的重要因素,它对提高教学效果,完成教学任务具有重要的意义。具有较好 的应变能力,在授课过程中就能从容不迫、随机应变地组织教学,即使课中出现意想不到的问题,也能临危不乱,坦然处之,妥善地加以解决。而不会只是照本宣科,机械地履行教案,出现了意想不到的问题,也不能采取有效方法解决,导致课的失败。在游戏教学中,因为游戏规则的制定本身就不是很

严谨,所以学生在练习过程中经常会钻游戏规则的空子,让游戏不能很好的实施下去,出现了这咱情况,体育教师就不能一味的根据规则来判断学生的行为是对还是错,而是要根据学生的实际行为是否有利于游戏的正常进行来对学生进行奖励和批评。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班级人数、男女比例、素质基础、性格爱好等特点,采用不同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进行教学,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提出不同的要求,才能掌握主动。在备课中要预想各种意外事件的发生及处理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在教学中做到有条不紊,临危不乱。

四、良好的组织管理能力

体育教师还应具有良好的组织教材、教法及教育能力。组织教材能力是指教师按照大纲要求,结合学生基础现状和条件来选配或增减教材内容的能力。如制订教学计划、教学进度和编写教案等。大纲中规定的教材内容不一定都适合本地区的教学实际,不可能在本地区、本学校都能实施。这就需要体育教师要在大纲要求的基础上,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地选用一些可以实施的教材内容,突出本校特点,完成教学任务。组织教法能力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为完成教学任务而采用的途径和手段。包括理论、技术和练习教材等,具体表现为:讲解层次分明,简明扼要,重点突出,语调有争有缓,有高有低,示范准确,姿态优美,动作标准;采用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兴趣,根据不同学之间体质上、心理上、生理上的差异,因材施

教,因势利导,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做到教有教法,学有学法,针对不同的学生合理安排不同的练习密度和运动量,尽可能的使每个学生都能既快又好地掌握技术动作,完成教学目标。

现代体育要求教师不仅要有专业知识,还要有较强的体教育能力。在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既要有对学生传授知识的能力,还要有教育学生的能力。比如在实践课教学中,利用每节课的队列队形练习,加强学生组织、纪律观念,增加自控能力,达到思想教育效果。还可结合具体体育项目特点,做好教育工作。例如在球类赛中学生出现个人英雄主义和急躁情绪时,教师要及时进行教育,使其懂得取胜的关键是靠集体的力量和协作精神。同时球赛持续时间较长,这时要鼓励学生有坚韧不拔、吃苦耐劳和自强不息的精神。

五、合理的知识结构

体育教师合理的知识结构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第一是专业知识。体育教师只有具备精深的专业知识,才能向学生传播准确无误的体育知识,才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上进心,更好地开发学生的智力和能力。教师是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主要来源和渠道。尚未成熟的表少年,一般来说教师教什么,他们就信什么。如果体育教师专业不牢就会造成“误人子弟”的后果。因此体育教师必须在专业上精益求精,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精湛的专业技能去开启学生的心扉,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同时,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教学活动传播知识时右巧妙地引导学生动脑、动手,自学地锻炼智力和能力,要做到这一点,也要求体育教师有扎实的专业知识。第二是综合知识。体育教学是一个融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管理科学为一体的复杂的教育过程,作为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的教师必须逐步掌握教学的主体和教学的全过程,完成教学任务,使学生增强体质,掌握“三基”,培养优良思想品德。同时学习并运用各学科知识的基本原理、知识体系和研究成果来研究体育的特殊规律。如:在弯道跑教学过程中,为什么在过弯道时上体要向内侧倾,速度越快,内倾的幅度越大,要让学生明白其中的道理,就必须懂得物理学方面的知识,来向学生讲解其中的原因。

上一篇:美丽乡村考察报告范文下一篇:东船西舫悄无言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