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投资战略影响分析论文范文

2024-07-26

公司投资战略影响分析论文范文第1篇

摘要:通用汽车公司拥有百年历史,雄踞汽车霸主地位长达77年,然而,今天不得不求助于美国政府以维持经营。本文通过纵观通用汽车的发展历史,将从公司总战略和差异化战略角度来分析为何其走到了今天这一步。

关键词:通用汽车公司 公司总战略 差异化战略

Key words: General Motors Company total strategy Variation strategy

通用汽车公司是美国三大汽车公司巨头之首,从2005年开始一直亏损到2008年。其中2007年亏损额高达378亿美元,2008年也亏损了309亿美元,四年累计亏损了800多亿美元。去年年末,通用汽车公司已经获得了美国政府的134亿美元的救助资金,以维持其经营,现正在考虑是否要继续向美国政府申请166亿美元的资金。关于通用汽车公司为何走到了今天这一步的报道和评论已经有很多,其原因有人力成本过高、汽车行业不景气、外部环境变化快等。本文认为造成通用汽车公司现状的主要原因是其战略上的失误。

战略的内涵

1、战略的定义

日本学者伊丹敬之认为,战略决定公司业务活动的框架并对协调活动提供指导,以使公司能应付并影响不断变化的环境。战略将公司偏爱的环境和它希望成为的组织类型结合起来。

美国著名战略管理学家安索夫(I.Ansoff)在其名著《企业战略》中指出:战略是贯穿于企业经营与产品和市场之间的一条“共同经营主线”,决定着企业目前所从事的,或者计划要从事的经营业务的基本性质。按照安索夫的观点,这条共同经营主线由四个要素组成:(1)产品和市场范围,是指企业所生产的产品和竞争所在的市场;(2)增长向量,是指企业计划对其产品和市场范围进行变动的方向;(3)竞争优势,是指那些可以使企业处于强有力竞争地位的产品和市场的特性;(4)协同作用,是指企业内部联合协作可以达到的效果。从上述观点我们得出,战略是企业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企业应根据环境的变化来选择适合自己和能够建立起自己长久优势的战略。

2、战略的分类

战略分为公司战略和经营战略。公司战略限定了公司竞争活动的范围,即各种行业和市场,包括多元化、垂直整合、资源在公司不同业务部门之间的配置和资产剥离等内容。经营战略则是有关公司如何在一个行业内或市场中进行竞争的决策,也称为竞争战略。竞争战略主要是成本领先战略、差异化战略和集中战略三种。对于一个公司而言,当一个公司的多品牌战略跨越在不同类型的产品上时,该战略为多元化的公司层战略;如果一个公司的多品牌战略是在同类型产品中进行的,那么该战略多为差异化的竞争战略。多元化的多品牌战略需要企业能够实现良好的协同效应,而差异化的多品牌战略则更多的要求各品牌定位明确,在此基础上共享价值链的某些环节以降低成本。从这两个分类来看,通用汽车公司的多品牌战略属于差异化下的多品牌战略。

通用汽车公司的战略分析

通用汽车公司的创始人威廉·C·杜兰特1908年在别克汽车公司的基础上建立了通用汽车公司。其展开了大规模的收购活动,先后取得了奥兹、凯迪拉克、奥克兰及其他6家轿车公司、3家卡车公司和10家零部件公司的控股权或相当比例的股份。1910年,通用汽车公司迅速变大的规模给公司带来了协调和控制的困难。公司规模的扩大及缺乏强化管理控制的措施使得公司通用汽车在1910年9月陷入了财务危机,杜兰特被迫辞职。然而在其后的5年里公司并没有获得实质性的进展。1916年,杜兰特再次入主通用汽车公司,并在 1918到1920年间,又展开了一轮大规模并购。联合汽车公司、雪佛莱汽车公司、费雪车身公司、代顿公司、嘉典公司等,相继加入通用汽车公司麾下。杜兰特在一开始就给通用汽车公司定下了一个整体战略思想,即通过扩张来抵消经营的困境,采用相关多元化来抵抗竞争对手。杜兰特的思想在当时具有很强的市场意识和超市场性,他的这一战略使得通用汽车公司赶上了福特汽车公司,开始了通用汽车公司的辉煌时刻。然而,到了1920年,过大的规模和过多的品牌带来的弊端和财务管理不善使得通用汽车公司再次陷入了困境。

斯隆上任之后,继承了杜兰特的经营思想,他提出了多条产品线共存的战略。这些共存的汽车产品线,由低到高分为五个不同的价位,可以适应不同收入水平的消费者需求,能够最大限度地扩大通用汽车的市场覆盖面,提高市场占有率。于此同时,斯隆发现了市场上的细微变化,看到了人们对汽车的要求不再仅仅是一个“运输工具”,而要成为一种“舒适”和“享受”的物品,甚至要成为“地位的象征”。斯隆针对汽车市场的这一明显变化实施了差异化战略,加上他的多个层次覆盖的相关多元化战略,通用汽车公司在1937年从经济大萧条中恢复,而福特公司却亏损约两亿美元,已经到了破产的边缘。在斯隆以后的接任者威尔逊、史密斯和瓦格纳在接任之后,基本上都沿袭了前面两位总裁的经营思想和理念,他们只是对通用汽车公司这艘大船进行了必要的修修补补。威尔逊在任期内最大的事件就是与UAW (United Auto Workers全美汽车工人联合会)签署了《底特律条约》,结束了工人的罢工运动,但是也给后来的通用汽车公司造成了巨大的人力成本的包袱;史密斯的功绩在于他建立了土星分部,以抵御外国轿车大举进入美国市场,在当时土星带给了通用汽车公司良好的回报,但到后来土星一直处于亏损状态,也形成了通用的包袱;瓦格纳时期的通用则注重于改革内部公司结构和全球扩张,通用汽车公司的多品牌战略依然存在,尽管有些品牌已经连年亏损,期间大事之一即通用汽车公司董事会决定继续开发SUV和卡车,然而这一战略决定并没有让其庞大的营销组织在2005年后给通用带来预期的效果。

通用汽车公司的发展历史表明,通用汽车公司失败首因是其缺乏明确的战略方向。这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其在汽车类型上没有明确的选择;二是公司在汽车前景上战略不明确。公司战略决定了公司的业务范围,通用汽车公司将整个汽车行业作为了其业务范围,卡车、轿车、越野车都在其市场范围内。但不同类型的汽车不能统一标准化,也就意味着公司必须根据不同类型汽车进行研发设计等,发展时无法将有限的资源集中在某一类型汽车上,与竞争对手竞争时就得同时往多个方向一起奔跑,给企业造成了伤害。再者,其多个业务范围带来的利润让其失去了正确预测汽车前景的能力,将汽车发展前景定位在SUV和卡车这些耗油量大的汽车上,以至于其在05年油价暴涨时汽车销量大滑,利润减少。

其次,在竞争战略上,通用汽车公司犯了多品牌定位不明确的差异化战略。通用汽车公司将每个细分市场进行差异化,并赋予不同的品牌,发展至今为8大品牌。然而这8大品牌各自定位并不十分明确,品牌之间存在着定位重叠现象,如雪佛兰作为经济型汽车的代表,却与卡迪拉克在高端跑车市场竞争,庞蒂克和奥兹莫比都生产中档车,土星和卡迪拉克也在豪华轿车这一领域重叠。品牌定位的重叠不仅大大降低了差异化的效果,导致各个品牌为了各自业绩进行相互竞争,不能形成合力共同对付竞争对手,而且也给各个品牌造成了品牌形象混乱局面,以经济型汽车代表的雪佛兰生产的高级跑车给跑车热爱者的感觉是不可靠不气派不够彰显地位等,同时也冲击了卡迪拉克的形象,同一个公司的两个不同定位的品牌在同一领域进行竞争,消费者该如何选择呢?我想更多的应该是有点迷惑。另外,差异化战略会提高公司的成本,一个在多个领域实施差异化战略的企业需要在价值链的会计、财务、营销、服务和研发等环节上能够实现共享,以尽量降低成本增加企业利润。然而通用汽车公司的差异化战略导致了品牌之间的相互竞争,品牌的各自为政就让总公司在整合价值链上困难重重,品牌之间的协同效应就难以实现,企业承受着高成本,同时,可以由协同效应构筑的企业核心竞争力也被削弱,如通用汽车公司的强大的经销网络压力使得它割舍不了04开始一直处于亏损状态的4个品牌,最后导致了它整个公司的核心竞争力的降低。

结语

通用汽车公司走到今天这一地步是其在战略选择上的失误造成的,其战略定位的不明确带来了差异化过度,难以建立其自身优势,并在战略的实施和控制中不能及时修正。因此,我认为通用汽车公司应该重新定位,选择好经营的业务范围,舍弃亏损品牌,将资源集中于卡迪拉克、雪佛兰、别克,明确各个品牌的定位,充分利用好各个品牌之间的协同效应,压低成本,以走出困境。

参考文献:

[1]谭力文 吴先明 《企业战略管理》2003年

[2]周彦《百年通用为何濒临破产》 浙商 2009.1

[3]王麟《通用汽车公司在国际市场上失利的四大原因》车界论坛 2001.10

[4]郄永忠《通用汽车为何陷入危机》 商业经济评论 经济导刊 2006.8

公司投资战略影响分析论文范文第2篇

【摘要】财务报表分析是使用者为获取相关信息所必须进行的工作,有效的报表分析能揭示出有关指标间的关系及变化趋势,为评估掌握企业的绩效和财务状况提供极其重要的依据。本文试从四个方面对提高财务报表分析的有效性进行了论述,目的是让报表使用者对报表有全方位、系统的认识,从而提高其决策的有用性。

财务报表分析是指运用一定的方法和手段,对财务报表及相关资料提供的数据进行系统和深入的分析研究,揭示有关指标之间的关系及变化趋势,以便对企业的财务活动和有关经济活动做出评价和预测,从而为报表使用者进行相关经济决策提供直接、相关的信息,给予具体、有效的帮助。

财务报表分析是将大量的报表数据转化为对特定决策有用的信息,减少决策的不确定性,因此财务报表分析是连接财务报表和使用者的桥梁和纽带,提高财务报表分析的有效性,实质是提高决策的有用性。

一、严格遵循财务报表分析步骤

有效的财务报表分析需要经过以下五个相互联系的连续步骤:

(一)识别和掌握公司所在行业的经济特征

分析人员希望从一系列的财务报表中找出多种财务关系,而统领这些财务关系的关键正是行业的经济特征。行业的经济特征将以各种各样的方式影响财务报表的内在关系,因此财务报表分析应该与公司所在行业的研究相联系。例如,该行业是否包含有数量众多的公司,这些公司是否都销售类似的产品?还是行业中只有为数不多的公司相互竞争;所销售的产品都有与众不同的特点?公司要在行业中保持竞争优势,技术是否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行业是销售额增长非常迅速,还是需求增长缓慢?

(二)识别公司在其行业中为获得竞争优势而采用的竞争战略

各行各业的公司都会面临一系列的战略选择,要在众多的竞争者中脱颖而出,公司必须制定有效的经营战略。财务分析人员通过研究财务报表理解公司过去获得的成功,预测公司在未来可能会达到的业绩。然而,对于公司财务报告的研究不是在真空中进行的,相反,这种分析应该与公司在其行业中所遵循的竞争策略相联系。

通过识别企业在行业中的地位以及所采取的竞争战略,分析人员能深入了解企业的发展潜力,特别是在企业价值创造或赢利方面的潜力,并掌握企业的经济状况和经济环境,从而可以进行客观、正确的财务报表分析。

(三)理解公司主要的财务报表,对财务报表中的非再生项目和非正常事项进行调整

正常经营事项是指企业只要持续经营,这些事项就会持续发生,如各种生产经营活动;非再生项目和非正常事项是指那些偶然发生的事项,如接受捐赠、自然灾害等。正常经营事项是经常性的、持久的,是与这类事项有关的信息对未来进行预测的基础;非再生项目和非正常项目只是偶然发生的、暂时的现象,其对企业的影响一般是当期的,与这类事项有关的信息的决策相关性较差。这两类事项对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的影响有着本质的区别。由此可见,在进行财务分析时,要注意区分这两类事项的不同影响。

对收益中包含的非再生性收益和损失,分析人员应该予以忽略,或者给予比再生性收益更低的权重。同时分析人员要关注公司是否对交易进行过刻意安排或者对会计准则进行了刻意的选择,从而使得财务报表与其实际经济状况相比显得盈利性更好或者风险更低。

(四)分析、解释公司的盈利性和风险,评估公司的业绩和财务状况及其实力

分析时要根据公司所涉及的风险来评估公司的盈利性,评估公司近期的盈利性为公司未来盈利性的预测提供了基础,因此也就可以预测投资于相应公司的未来可能收益。通过对公司应对风险的能力,特别是那些会产生相应财务后果的风险因素的评估,分析人员可以估计公司在未来出现财务困境的可能性。

(五)分析评估公司的价值

财务报表分析最为常见的应用之一就是评估公司的价值。通过财务报表数据分析得出“正确的”股票价格,它可用于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时初次发行价格的确定,也可用于购买、销售或者持有股票等的决策。

二、正确使用财务报表分析工具

(一)财务报表同型表

财务报表同型表是将特定财务报表中的所有项目都按照某一个共同基础的百分比来表达。总资产是资产负债表最为常用的基础,而销售收入是损益表同型表的常用基础。

分析人员的任务是结合行业经济特征、公司战略、管理层的解释以及与竞争者竞争的结果来解释各种比例以及比例变化背后的原因。同型表内的百分比提供了关于公司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的一般信息,但分析时还必须采用其他分析工具作为补充。

(二)财务报表百分比变动表

财务报表百分比变动表,主要反映各个项目从前一期到本期的变动百分比,或者多个期间的平均变动百分比。

在编制任何年份的百分比变动表时,分析人员必须予以特别注意:如果作为基础的前1年的数额相对较小,那么,即使货币额变动不大,也会导致较大的变动百分比。一个仅仅代表很小比例会计科目的大比例百分比变化,可能还没有在资产总额或者收入总额中占较大比例会计科目的较小百分比变化更为重要。

(三)财务报表比率

在评估公司的盈利性和风险状况时,最有用的分析工具是财务报表比率。财务报表比率是从三种财务主表中选出的项目之间的比例关系,主要包括盈利性比率和风险比率。

在分析人员解释财务报表比率时,通常用到以下两种方法:

1.时间序列分析

时间序列分析是单个公司不同时期财务数据的比较。通过特定公司财务报表比率的时间序列分析,可以认识有关比率的历史趋势及其变动情况。在采用过去的财务报表数据计算比率,并作为对目前相应比率解释的依据时,分析人员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公司是否有大的变动,包括其产品、地区或者客户构成,这些变动对于公司不同时期的财务报表比率是否有重要影响?

(2)公司是否进行过大的并购或者资产剥离?

(3)公司是否在不同时期采用了不同的会计方法?比如,以前没有纳入财务报表的实体现在是否纳入了合并财务报表?

以公司过去的业绩作为比较的基础有一个问题,如果公司在其行业中的盈利性多年来一直处于落后状态,它与自己比较也许进步已经相当快了,比如销售增长了20%,但是放在整个行业的水平上来看,可能就会得出不同的结论:因为如果行业平均的销售增长水平是50%,那么低于此速度的、跑得慢的企业最终将败给自己的竞争对手。

2.横向比较分析

横向比较分析是同一时期或不同时期两个或更多公司财务数据的比较。进行横向比较分析的一个主要问题是如何寻找可以进行比较的公司。目标是选择生产类似产品、采用类似战略并具有类似规模和历史的公司,但现实情况是:也许很少有公司可以满足所有这些标准。

横向比较分析可选择的另一个标准是采用行业的平均比率。在运用行业比率时,分析人员应该考虑以下问题:

(1)行业的定义。行业平均比率的发布者通常根据公司主要产品所属的行业划分公司的行业类别。

(2)行业平均值的计算。公布的比率是行业内所有公司的简单平均数,还是根据公司规模计算的加权平均数?而相应的权重是依据上述收入、资产、市场价值,还是依据其他的因素?

(3)比率在均值周围的分布情况。要根据现有行业的均值解释特定公司的情况,需要了解各公司有关比率在均值周围的分布情况。对于偏离行业平均值10%的情况,应根据标准差是5%还是15%,是高于还是低于平均值计算,分析人员应该做出不同的解释。

(4)财务报表比率的定义。分析人员应该考察各种发布的财务比率的定义,以便确保其定义与分析人员使用和计算的定义相一致。

只要分析人员对行业比率的局限性有充分的认识,行业平均值就可以作为有价值的比较基础。

三、全面把握财务报表分析的局限性

(一)财务报表本身的局限性

财务报表受制于会计假设和会计原则的约束,尤其是受历史成本和权责发生制的约束。从这种意义上讲,财务报表并不是企业“经济真实”的真正反映,其本身存在众多的局限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现行财务报表所提供的信息主要是历史性的信息。它与使用者决策所需要的有关未来信息的相关性较低。目前,除上市公司要求在年报中披露将来发展情况的前瞻性或预测性的信息外,其他企业均未作要求。由于财务报表是报告历史事项,财务分析是对过去事项的检验,因而这些信息无论何时运用于决策过程中,都存在着一个重要假设,即过去是预测未来的合理基础。通常一般的分析不能解释财务报表比率所显示的问题,要找出答案,必须进一步进行分析。

2.现行财务报表主要反映能用货币计量的信息。不能用货币计量的信息,如产品的竞争力、人力资源质量、企业家的能力和责任心、员工的合作精神和工作积极性、企业的综合竞争力、产品和技术的创新能力等,尽管这些信息也都是分析和评价一个企业十分重要的,但财务报表却无法提供出来。

3.财务报表披露的信息是近似计算的信息。诸如坏账的估计、收入的确认、固定资产折旧年限和净残值率的估计、无形资产摊销年限的估计、在建工程和在制品完工程度的估计等,都是由会计人员根据职业判断能力人为估计出来的,因而一般都是近似值。

4.现行财务会计准则对同一经济业务允许有不同的处理方法,并需对许多事项进行估计,从而给人为操纵会计报表数据提供了机会,降低了财务信息的可比性。

5.稳健原则要求预计可能的损失而不预计可能的收益,有可能夸大费用、少计资产和收益,而使报表数据不实。

正是由于财务报表存在着这些局限性,因而在进行财务分析时,必须对财务报表本身的特征有全面、明确的了解,否则财务分析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达不到财务分析的目的。

(二)报表分析方法的局限性

报表分析中最常用的比率分析法实际上并不太适合各企业之间的比较,因为使用此方法实现企业之间的比较,首先必须识别不同企业在会计政策和程序上存在的差异,然后在比较分析之前,还需要对这些差异进行调整,然而普通的使用者是很难掌握这些差异的,更不用说做出合适的调整了。因此,分析方法限制了财务报表分析的有效性。

(三)报表数据分析的滞后性

财务报表的分析一般都是在财务报表编制后才进行的,在使用时往往已经过时。同时,比率分析所使用的数据均属于历史性的,对预测、决策仅能起一定的参考作用。

四、改进提高财务报表分析的有效性

(一)增加现金流量分析指标

现行分析体系包含的内容缺少反映企业现金流转能力的指标,这样分析评价企业的盈利性与风险将有失偏颇。从理论上来说,企业的现金流量与会计利润反映了不同维度的会计信息,具有很强的互补性;而实践证明,企业经营获取的现金及其等价物较之会计利润更具客观性与稳健性,因此现实环境下,现金流量信息的分析非常重要。加入现金流量分析对现行财务评价指标可以起到改进作用,有助于分析者更加客观了解和评价企业获取现金及其等价物的能力,并据以预测企业未来的现金流量,正确评估企业收益及风险。

具体而言,在目前的分析指标体系中,可加入以下现金流量分析指标。如补充盈利能力的指标(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利润,每股经营现金流量等),完善偿债能力的指标(现金比率,现金利息保障倍数等);增强营运能力的指标(经营现金流量/主营业务收入,经营现金流量/资产总额等)等。

(二)用全面、普遍联系的观念,结合使用多种方法进行财务报表分析

第一,基本财务报表数据必须结合附注内容进行分析。报表数据是企业已发生的经济业务,用货币高度概括的结果,数据是报表项目的总括概念。因而,如果单纯用总括数据进行分析,就可能无法得到决策有用的信息。如财务报表中揭示的存货信息,实际上是众多产成品、半成品、原材料等明细科目汇总而成的,因而在财务分析时,必须结合附注中存货的构成进行分析。因为存货中90%是产成品90%是原材料,对企业的影响可能是完全不同的。又如对应收账款的分析,必须结合报表附注中的账龄分析表,分析应收账款的可收回性,否则就可能高估应收账款的价值。报表附注是会计报表的必要补充和说明,在进行财务分析时,必须将报表数据与附注内容结合起来进行,才可能获得决策有用信息。

第二,财务分析与非财务分析相结合。企业财务与经营成果的变化原因并非都是财务方面的,更多的是企业非财务性的。如利润水平下降了,可能是负债筹资过多因而利息负担过重造成的,也可能是由于产品质量降低等原因引起销售下降,或由于管理弱化等原因引起的成本费用上升。

第三,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财务报表所披露的信息都是定量的,而企业生产经营环境的复杂化,使定量标准经常不能全面反映企业的经营状况,而必须结合定性标准的应用。在财务分析中,若要了解更多的“活”的情况,就必须到报表以外,作更深入的调查研究,将这两种标准结合起来运用以更好地反映企业的真实状况,获得决策有用的信息。

第四,企业内部分析与外部分析相结合。企业经营和理财的过程和效果往往受制于一定的外部环境。如当前企业应收账款挂账很多,存货积压严重,这个问题的形成,仅仅从企业内部寻找原因是不行的,必须结合企业经营和理财环境的变化,如信用制度不完善、信用观念较差、买方市场形成等方面。

第五,分析过程中还应将短期分析与长期分析相结合,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相结合,以更好地评价企业的盈利性和风险。

(三)不夸大财务报表分析的作用

对财务报表进行分析,有助于全面地把握公司的财务情况和评估决策绩效,但是也应清醒地认识到财务报表分析的局限性。财务分析是报表使用者为获取相关信息所必须进行的工作,但如果就报表数据的分析而分析,其结果自然是不言自明的。财务分析应是对企业全方位的、系统的分析,必须考虑各种可能的影响因素,并排除各因素对会计报表的影响,提高其分析的有效性,只有这样才能达到财务分析的目的,满足各主体正确决策的需求。

公司投资战略影响分析论文范文第3篇

我国提出将战略作为内部控制环境因素, 符合我国的国情特点。战略在西方已经有很长的研究历史, 而在我国并没有得到重视, 相关的研究成果也不多见。虽然, 战略本身包含于目前的内部控制体系之中, 但是, 在我国对于战略与内部控制之间的研究, 仅停留于概念层面, 没有真正发挥作用。

实践中的问题反映出理论研究的缺失。战略虽然是内部控制的最高目标, 但是战略管理和内部控制在企业中作为两套相对独立的系统各自发挥作用, 相互之间缺乏认同与协同。只有把战略内化为控制环境因素, 与各种控制要素融合在一起, 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一困境。因此, 建立战略支持型的内部控制系统是理论和实践的共同要求, 是符合我国国情的一种理论创新。

一、战略是内部控制理论发展的重要推动线索

1. 战略与环境之间存在着天然的互动关系

战略离不开环境, 战略理论的形成源于对环境的分析。一方面, 环境是企业制定发展战略的依据, 企业战略制定与企业环境分析密不可分;另一方面, 企业外部经营环境的变化直接催生了战略管理理论, 并促进战略管理理论的不断发展与创新。

综合企业战略理论在环境研究方面取得的成果, 可以将企业战略理论演变归纳为重视外部环境的战略理论、重视内部环境的战略理论和内外环境并重的战略理论三个阶段。目前, 企业战略理论正在努力把构建专门的环境理论作为未来的研究方向。

2. 战略对内部控制理论演进的推动作用分析

在内部控制理论、控制环境理论的演进过程中, 不难看出战略的影响作用, 内部控制理论、管理控制理论、控制环境理论与战略管理理论在演进过程中交叉发展、相互推动。

在20世纪60年代西蒙提出决策论新科学之后, 人们开始关心企业战略决策问题。战略决策理论的管理思想注重企业外部大环境的变化及其对企业经营的决定作用, 认为企业战略的基点是适应环境, 战略的目标在于提高市场占有率, 实施战略需要组织结构的变化与适应。

20世纪70年代以来, 企业战略管理理论对COSO报告产生了深刻影响。与战略管理理论相吻合, 《内部控制——整体框架》突破了惯用的程序政策论等静态概念的界定, 指出内部控制是一个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发现新问题、解决新问题的循环往复的动态过程。为了保证战略实施有效, COSO报告加强注风险意识和风险控制, 并于2004年发布《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 新增战略目标为最高目标。

由此可见, 战略思想推动了管理控制理论的发展, 使其成为内部控制理论的核心与重点;同时, 战略管理理论的发展也促使控制环境理论的不断完善。战略与控制环境的关系越来越紧密, 应该说战略是控制环境理论的一条重要的发展线索。

二、发展战略与控制环境其他因素的耦合作用分析

1. 发展战略概述

我国《发展战略指引》中指出, 企业发展战略是企业在对现实状况和未来趋势进行综合分析和科学预测的基础上, 制定并实施的长远发展目标与战略规划。

企业战略是对企业各种战略的统称, 是关于企业发展的谋略, 是对企业发展中整体性、长期性、基本性问题的计谋, 其本质特征是发展性, 是着眼于促进企业发展的战略, 这是企业发展战略与其他战略最大的区别。发展战略是企业一切活动的总导向, 是企业实施包括内部控制在内的一切经营管理活动的根本依据。

2. 发展战略的双重属性是其对控制环境的发挥统领作用的前提

控制环境构成因素具有异质性, 可以分为控制环境硬因素体系和控制环境软因素体系。发展战略同时具有控制环境硬因素和控制环境软因素的特征, 具有双重属性。

发展战略作为正式的管理制度, 具备成熟的战略管理理论, 体现出控制环境硬因素的特征, 战略管理分为战略分析、战略选择、战略实施、战略控制四个阶段。发展战略作为控制环境硬因素的核心, 对其他环境因素如治理结构、组织结构、人力资源政策发挥统领作用。

另一方面, 发展战略又表现出控制环境软因素的特征。首先, 战略是一种精神产品, 是企业家个人的思维过程。不同的战略管理流派都指出战略是一种观念, 又是一种特殊的、组织未来的一种愿景, 不仅涉及人类意识中最复杂、最细微的内容, 也涉及人类的潜意识以及社会发展方面的内容。其次, 战略的软因素属性在控制环境中体现为战略领导意识。保罗·托马斯指出战略领导意识是指为保证战略的顺利实施, 并达到预期的目标, 高层管理人员必须对企业内外环境信息、战略实施基本问题、实施过程行为控制等方面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和较强的洞察力。战略领导意识为战略的有效实施提供了指导思想与行动框架。

3. 以战略为导向实现控制环境系统内部的耦合作用

根据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和《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的规定, 借鉴COSO报告, 本文认为内部控制环境包括八个构成因素:发展战略、治理层的监督与指导、组织结构、权责分配、员工的胜任能力、组织和开发其员工的方式、管理层的理念和经营风格、员工的诚信和道德价值观。这八个要素可以归纳为四类:发展战略、组织架构、人力资源、企业文化。

发展战略是整个控制环境的核心构成因素, 在控制环境系统内发挥着主导作用。同时, 控制环境可以通过多个环境构成因素之间的耦合作用来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

公司治理是企业管理体系的最高层次, 是主要的战略管理主体。一般来说, 战略对公司治理的决定关系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 公司治理结构要与战略相匹配, 如设置战略管理委员会, 从高层组织机构上为战略提供保障。第二, 治理主体的观念和行为要和战略相匹配,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将内部控制提升到治理层面的目标。

组织结构的设置要以战略为导向, 确保组织结构对外部环境变化的敏感性, 使组织在开放的环境中发展演化, 推动企业从传统的组织模式向新型组织模式的成功转变。郑石桥认为战略对组织的决定作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企业在不同的战略发展阶段需要不同的组织;企业不同的产业组合需要不同的组织;企业不同的战略态势需要不同的组织。

人力资源建设以战略的需要为出发点, 制定人员的选聘、培养、评价、激励机制, 注重企业长远发展而非短期利益, 既为员工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又为企业储备了丰富的战略型人才。

战略是企业家思维和意识的体现, 战略一经实施即对企业的经营管理产生决定性的影响。管理层的经营风格要与企业的战略目标保持一致, 随着战略的实施进程调整经营思路和计划, 有效控制经营风险。员工的价值观要与企业的战略思维同步发展, 不能只关注短期利益, 要从行动和意识上同时支持企业的发展战略。

三、发展战略推动内部控制向高级阶段发展

1. 发展战略是内部控制的最高目标

2004年, COSO发布的《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增加了战略目标。指出该战略目标主要源于企业的使命或愿望, 虽然它与其他目标以平行的方式列示, 但是, 战略目标在这个目标体系中是最高层次的, 其他三类目标都应当与战略目标协调一致, 都是在为战略目标服务。

2008年, 我国颁布《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 在国内外首次将“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列作企业内部控制目标之一。

战略目标反映了管理层努力为其利益相关者创造价值所做出的选择, 是最高层次的目标, 与其使命相关联并支撑其使命。因此, 合理保证企业经营的效率和效果、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的真实可靠、资产的安全完整这三项目标应当服从和服务于促进发展战略顺利实施这一最高目标, 至于合理保证法律法规的贯彻执行是法治社会的共同要求, 也是促进企业顺利实现发展战略的需要。

2. 战略导向的内部控制实施机制能够提高财务报告目标的有效性

在政府外部监管的推动下, 内部控制一直以来均以财务报告目标为实施的重点, 但是执行效果却不尽如人意。实施战略目标、实现价值创造是企业发展的根本动力和最终追求, 企业之所以会产生财务舞弊, 最根本的原因是未实现其战略目标而导致的经营业绩不佳。

2002年美国国会制定的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 (SOX) 在国际上引起了强烈反响。Vicky Arnold, Tanya Benford从战略管理的角度, 考察战略导向的企业风险管理 (ERM) 的有效性与其对监管规定的反应能力之间的关系。

将发展战略作为控制环境的构成因素和内部控制的最高目标, 符合内部控制系统的运作机理, 在内在需求的推动下, 最具有外部监管特征的财务报告目标自然会取得良好的效果。

3. 将内部控制提高到发展战略的高度

根据内部控制的目标结构, 可将内部控制分为三个层面:法规控制、会计控制和管理控制。这三个层面的内部控制在企业内部控制体系中的地位不同。法规控制是前提, 会计控制是基础, 管理控制是导向和根本, 旨在提高企业经营效率和效果, 实现战略目标, 是企业内部控制的根本目的。可见, 管理控制是内部控制的最高层次。

管理控制是企业管理者影响企业中其他成员以实现企业战略的过程。管理控制的目标是正确选择战略并使战略被执行, 从而使组织的目标得以实现。企业管理控制的范畴包括:战略控制或公司治理层面的控制;经营控制或管理层面的控制;作业管理或员工层面的控制。

目前, 企业内部控制的实施多以财务报告为主线, 以纠错防弊、确保信息真实和资产安全为目的。这种局面的形成, 与我们长期局限于从会计审计角度研究内部控制而忽略从管理控制角度综合研究内部控制直接相关。如果缺乏对组织整体战略的关注, 就会限制内部控制的实施范围, 忽视企业价值创造的需求, 削弱内部控制的实施效果。因此, 必须将内部控制提高到发展战略的高度, 以战略化的集中控制能力作为评价内部控制系统强弱的标准, 从不同的目标层面全面提高内部控制的有效性。

四、研究结论

发展战略对内部控制的影响是全面的、深入的:以对控制环境的统领作用为起点, 影响内部控制的全部控制要素, 最终提高内部控制的有效性。企业应该随着发展战略的演进, 及时调整内部控制相关内容和运行方式。

在重视发展战略对内部控制的决定作用的同时, 也要关注内部控制对发展战略的支持和规范。发展战略的目标并不是越高越好, 发展战略的相关风险必须限制在可控范围内, 与企业的风险偏好相一致。发展战略的制定和实施应该纳入企业内部控制的体系之内, 接受内部控制的监督。企业应当从内部控制的角度, 定期出具有关发展战略实施情况的内部报告, 对战略实施绩效进行评估, 保持发展战略管理与企业内部控制能力及管理水平相一致。

摘要:战略是内部控制演进过程中的一条重要的发展线索。将发展战略作为内部控制的目标之一, 并且纳入到控制环境要素当中, 是符合我国内部控制发展阶段的一种理论探索。本文分析了发展战略作为控制环境因素所具有的双重属性, 以及战略与其他控制环境因素之间的耦合作用, 指出战略对控制环境具有的统领作用。在此基础上, 研究战略对不同层次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影响, 认为发展战略能够推动内部控制向高级阶段发展。

公司投资战略影响分析论文范文第4篇

腾讯公司PEST模型分析

腾讯公司成立于1998年11月,是目前中国最大的互联网综合服务提供商之一,也是中国服务用户最多的互联网企业之一。成立十年多以来,腾讯一直秉承一切以用户价值为依归的经营理念,始终处于稳健、高速发展的状态。目前公司主要产品有IM软件、网络游戏、门户网站以及相关增值产品。

一.政治法律环境分析

1.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中国网民数量也开始急速增加。依法建网、依法管网、依法用网是中国互联网事业发展的重要原则,也是世界各国的共同做法。近年来,中国高度重视互联网法律法规建设,规范中国互联网秩序,与此相关的法制建设与网站备案等基础性工作正稳步推进,先后颁布实施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互联网安全的决定》、《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等,为规范网上信息传播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障。

2.随着中国网民数量的急速增加,尤其是未成年网民的暴增,网络用户低龄化正在越发凸显,作为是非观善恶观尚未明晰的青少年,自主自控能力尤为薄弱,网络世界复杂多变,充满各种不良诱惑。近几年来政府逐步加强对互联网服务和应用的管制措施,从信息安全到上网服务,从互联网新闻服务到网络游戏审批等,各个方面都在逐一进行规范。去年的网游防沉迷系统,今年的绿坝软件推广,以及近期新闻出版总署和文化部对网络游戏的审批加强,这一系列事件充分说明,政府对互联网环境的清理和规范的决心正在加强。

这一系列行政干预对整个互联网行业的长期健康发长是有利的,一些不按规则经营,破坏正常竞争的企业将受到管制,同时也对像腾讯公司这样的大型企业带来一定程度的约束,对企业经营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在制定经营策略,考虑经营业绩的同时,还必须考虑到推出产品和服务带来的社会效益和社会影响。

3.腾讯公司的即时通信工具腾讯QQ目前拥有注册用户近10亿,活跃用户4亿多,每日最高同时在线超过1亿用户,这一数据规模和中国网民规模相当。海量的用户资源不仅蕴涵巨大的商机,也存在着较大风险。因为从本质上来说即时通讯工具和传统的电话、手机一样,都是用户间传递信息进行沟通的载体,腾讯QQ在此就相当于互联网上的电信运营商。在面对诸如网络安全、用户信息安全、抵制色情/暴力信息传播、抵制反动信息传播上都面临巨大的挑战。由于网络的快速普及,犯罪分子经常会借助腾讯QQ这一即时通讯平台进行沟通联络,以及散播各种不良信息。如果腾讯公司必须严格要求和规范自身服务,提高安全意识,同时加强与政府各机关的密切合作与沟通,才能够在提供优质服务的同时,维护国家安全,促进和谐社会健康发展。

二.经济环境分析

1.近日中国经济导报报道分析指出,“十二五”期间,中国经济面临的国际环境将有三个重要特点:一是世界经济进入一个危机之后的“新常态”,二是全球金融监管与货币体系改革,三是低碳经济发展。

2009年哥本哈根气候变化会议的召开,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低碳经济"呈现在世界人民面前,发展"低碳经济"已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倡导低碳消费也已成为世界人民新的生活方式。

诚毅学院 管理系 会计0994 林昕怡 2009936091 如,采用无纸办公,尽量用电子公文替代纸质公文。利用互联网收发传真,用邮件、短信传送和交换企业、个人信息及开展商务活动。互联网基础服务商不断技术更新,为用户提高办公效率、节约成本给予了大力支持,腾讯公司的网络即时通讯工具QQ和TM便可以帮助用户更快捷方便地通过短信平台传达通知、信息、公告等,让无纸化办公更有成效。

2.2010年是继续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之年,我国互联网产业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并显现出巨大的价值和潜力,网民的规模继续保持快速增长,4.2亿的庞大网民基数为互联网产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商业机遇和广阔的市场空间。电子商务经营率进一步提高,电子商务平台继续向行业纵深化发展,网络购物市场规模快速增长,成为带动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巨大动力,移动互联网用户高速增长,带动了信息通信、商务金融、文化娱乐等多方面的应用和创新。互联网与传统产业融合催生出的新兴商务模式为互联网的持续发展带来无限市场机遇的同时,其自身价值的进一步提升更对市场的升级改造,为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型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3.随着中国互联网产业的快速发展,互联网作为一个巨大的信息平台,网络用户可以公平地进行比较和选择,直到找到最优。腾讯公司作为拥有海量用户资源,依靠即时通讯为平台,互联网全业务发展的企业,但同时阿里巴巴、百度等大型网络公司也拥有大量用户群和各种特色应用服务。因此依靠已有的经验和技术并不能维持长期优势,想要真正脱颖而不被赶超,只有持续不断的创新再创新,以丰富的应用加强用户在QQ上的黏性,加强用户体验真正留住客户,在互联亡行业的竞争中占据高点。

4.目前,腾讯以“为用户提供一站式在线生活服务”作为自己的战略目标,并基于此完成了业务布局,构建了QQ、腾讯网、QQ游戏以及拍拍网这四大网络平台,形成中国规模最大的网络社区。在满足用户信息传递与知识获取的需求方面,腾讯拥有门户网站腾讯网、QQ即时通讯工具、QQ邮箱以及SOSO搜索;满足用户群体交流和资源共享方面,腾讯推出的QQ空间(Qzone)已成为中国最大的个人空间,并与我们访问量极大的论坛、聊天室、QQ群相互协同;在满足用户个性展示和娱乐需求方面,腾讯拥有非常成功的虚拟形象产品QQShow、QQ宠物、QQ游戏和QQMusic/Radio/Live (音乐/电台/电视直播)等产品,同时,还为手机用户提供了多种无线增值业务;在满足用户的交易需求方面,c2c电子商务平台——拍拍网已经上线,并完成了和整个社区平台的无缝整合。截至2009年第二季度,腾讯即时通讯工具QQ的注册帐户数已经超过10.57亿,活跃帐户数超过4.84亿, 1亿同时在线账户,QQ游戏的同时在线人数达到8663万,腾讯网已经成为了中国浏览量第一的综合门户网站,电子商务平台拍拍网也已经成为了中国第二大的电子商务交易平台。

三.社会文化环境分析

1.网络文化是随着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而形成并发展起来的。互联网的文化特性或者说网络文化,是以互联网的技术特性为基础,并在人们的使用中形成的思想、情感、语言、行为方式和价值取向。不仅包括数字化的网络内容,也包括运用网络的目的、方式和效果。

一般认为,互联网具有传播速度快、信息容量大、多媒体化、全球化、开放性、无中心和交互性、即时性、易受攻击等特点。网络的技术特性和应用决定了网络文化环境具有开放民主、自由、平等的特征。从文化的主体角度看,网络的海量信息和即时性,扩展了主体进行文化选择的自由度,网民获得了空前丰富的文化消费机遇和内容,有利于文化的普及(我国低收入网民是网民的主体),有利于新知识、新观念的传播。另一方面因为互联网的隐匿性和虚拟性,使用方便,且能迅速被他人接受,人的创造性被高度激发,网民可以自己提供内容,使得网民不仅是信息资源的消费者,也是信息资源的生产者和提供者。

诚毅学院 管理系 会计0994 林昕怡 2009936091 2.网络成为舆论和思想控制的工具。媒体既能影响人们思考什么,也能影响人们怎样思考。媒体按一定的价值观和公共政策目标或意识形态导向,在对外部世界报道时进行取舍、加工、整理,并赋予它们以一定的意义结构和认知框架而后予以传播,这种对世界的诠释方式,直接影响着人们对环境和事件的认知和判断。腾讯公司作为中国互联网文化传播的主流媒体之一,应该主动适时调整自身产品策略和业务导向,迎合社会主流价值观,引领文化发展新进程。否则极其有可能面临巨大的社会舆论压力以及政府强制风险,不利于用司的长期健康稳定发展。

3.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不同国家文化的交流与融合的速度加快,也使各文化之间的冲突日益凸现出来,尤其是强势文化对弱小民族文化的发展形成了巨大的压力。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互联网用户占到了国际互联网用户的70%以上。把信息技术等高科技方面的优势转化为制定规则的优势,并以此获取巨大的商业与文化利益,这是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文化输出国的重要原因。互联网上80%以上信息资源都是以英语为语言载体,成为西方国家对其他国家和地区进行文化扩张、渗透的重要手段。开放条件下的国家文化安全冲突随着国际竞争的日益激烈而不断上升。国家对信息的控制和管理能力由于这一超越时空技术的出现而面临新的挑战。在某种程度上讲,谁控制了信息网络,谁就能控制世界。美国的奥尔布赖特有一句话,“有了互联网,对付中国就有办法”。中国抵御境内外敌对势力西化、分化战略图谋的任务进一步加重。

但是,发展中国家只要坚守信息及文化领域中的国家主权,坚持世界文化多样性原则,大力进行科技创新,也是能够对抗西方的信息文化霸权的。中国互联网十多年的发展历史证明,尽管中国的技术落后于美国,但在内容服务和商业模式上,中国网络企业却以小胜大,以弱博强。在搜索领域中的百度,即时通讯中的腾讯,电子商务中的阿里巴巴,网络游戏中的盛大、网易,门户中的新浪,都能在中国超出美国的竞争对手。当然,这将是一场长期的竞争。

4.互联网的价值体现在网民对互联网的应用,而互联网应用则能很大程度的反映信息化的应用水平。CNNIC调查显示,中国网民的互联网应用重心发生了转移,娱乐已经成为我国互联网最重要的网络应用,前七类网络应用的使用率排序依次是:网络音乐(86.6%)>即时通信(81.4%)>网络影视(76.9%)>网络新闻(73.6%)>搜索引擎(72.4%)>网络游戏(59.3%)>电子邮件(56.5%),体现互联网娱乐作用的网络音乐、网络影视等排名明显靠前。据此使用率可以推算出,使用网络音乐的网民高达1.81亿,使用即时通信的网民高达1.7亿,近40%的网民选择即时通信为上网第一落脚点,而网络新闻、电子邮件等互联网基础应用落在其后。

四.技术环境分析

1.当今社会电子信息技术取得心得革命性进展。通信技术突飞猛进,网络技术应用趋向发展网络经济、网络社会,软件技术的高速发展成倍扩大可信息技术的应用范围和功能。 在当今这个信息化社会中,一方面,硬件平台,操作系统平台,应用软件等IT系统已变得越来越复杂和难以统一管理;另一方面,现代社会生活对网络的高度依赖,使保障网络的通畅、可靠就显得尤其重要。这些都使得网络管理技术成为网络技术中人们公认的关键技术。

2.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发展已经成为一种趋势,这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是网络发展的必经之路。在放眼全球市场的同时,我们也要来关注一下国内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发展情况。在国内,第三方在线支付自上个世纪90年代初期开始兴起。目前,在线支付已成为中国电子商务市场竞争新热点,三大C2C交易平台各自推出交易保护机制,快钱、易达信动、三宝支付(www.3pay.net)等主要服务商也大力推广邮件支付服务。随着eBay在全球范围的扩 3

诚毅学院 管理系 会计0994 林昕怡 2009936091 张,其核心支付机制PayPal模式也逐渐被国内业界认知和接受,多家创新支付服务商开始进入中小型商家与个人的第三方在线支付市场。

2005年2月,淘宝网花费3000万美元的巨资开发的“支付宝”第三方支付平台上线了。其运作的实质是以支付宝公司为中心的一种信用担保交易平台,解决了以前支付平台交易的诚心问题,得到了广大网民的支持。截止2006年底,使用支付宝的用户已经超过3300万,支付宝日交易总额超过一亿元人民币,日交易笔数超过46万笔。从2007年开始,支付宝开始对淘宝以外的商家收取一定比例的技术服务费,费率从1%~1.5%。同时对使用支付宝进行网上支付的所有买家,将继续提供免费服务,用户在使用支付宝进行充值、支付、提现等操作时,不收取任何费用。

2005年9月,腾讯正式推出在线支付平台财付通,进军电子支付行业。由于腾讯拥有超过4亿活跃在线用户数,以及腾讯旗下C2C网站拍拍网的支持,业务发展迅速。

3.面向未来,坚持自主创新,树立民族品牌是腾讯公司的长远发展规划。目前,腾讯60%以上员工为研发人员。腾讯在即时通信、电子商务、在线支付、搜索引擎、信息安全以及游戏方面等都拥有了相当数量的专利申请。2007年,腾讯投资过亿元在北京、上海和深圳三地设立了中国互联网首家研究院——腾讯研究院,进行互联网核心基础技术的自主研发。腾讯的自主创新工作已经进入到企业开发、运营、销售等各个环节当中。

4.手机用户的急速增加,手机上网更加便利。根据CNNIC第24次调查报告数据统计,截止2009年6月底,中国手机网民规模为1.55亿人,占整体网民的46%,半年内手机网民占总体互联网的比例提升6.5个百分点。总体来说,中国手机网民近年来呈现告诉增长态势,相对中国近4亿手机用户来说,手机网民增长潜力巨大。

公司投资战略影响分析论文范文第5篇

工商管理

探测制导与控制技术

1

华为集团战略分析

公司基本概况

华为是全球领先的信息与通信解决方案供应商,围绕客户的需求持续创新,与合作伙伴开放合作,在电信网络、企业网络、消费者和云计算等领域构筑了端到端的解决方案优势。华为致力于为电信运营商、企业和消费者等提供有竞争力的 ICT 解决方案和服务,持续提升客户体验,为客户创造最大价值。 目前,华为的产品和解决方案已经应用于170 多个国家和地区,服务全球1/3的人口。华为公司以丰富人们的沟通和生活为愿景,运用信息与通信领域专业经验,消除数字鸿沟,让人人享有宽带。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挑战,华为通过领先的绿色解决方案,帮助客户及其他行业降低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创造最佳的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

回顾华为创立之初,没有可以依赖的技术、人才、资源,全体华为人始终以客户第

一、积极进取、创新求实的信念,依靠艰苦奋斗、不屈不挠的精神,度过了发展中所面临的超乎想象的困难和挑战,赢得了全球越来越多客户和合作伙伴的信赖。

外部环境分析

政治方面:我国现在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不够发达,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经济结构不合理和粗放型增长方式还没有根本改变资源、环境和就业的压力较大收入分配中的矛盾突出,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不少问题亟待解决,特别是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还比较多。可持续发展的局面有待进一步形成。

法律方面:我国已于2008年8月1日起正式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这表明了我国将加大对垄断和不正当竞争等破坏市场竞争行为的监管力度,其必将对国家整个经济生活和所有的经济部门,乃至对所有企业的市场行为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同其他国家一样我国的电信行业本身具有天然的垄断特点和长期发展的特性,因此《反垄断法》的实施必将对我国电信行业产生非常重大的影响。 2

此外,反不正当竞争法以及大量的技术法规和标准相继出台不断完善中国的法律环境。

经济环境:国际经济环境进入21世纪以来全球一体化趋势加快,通信技术的飞速进展成为现代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因素,各个国家都把通信产业的发展作为带动本国经济增长提高企业竞争力的“火车头”。通信产业的飞速发展促使了经济模式的改变通信成本的下降为经济全球化的加速创造了有利条件。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全球通信的,大量需求促进了通信全球化趋势。经济全球化既是通信全球化的原因,又是通信全球化的结果。十二五规划下的国内经济环境十二五规划建议中明确要求十二五期间“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取得重大进展”改变原有的经济增长模式将对我国维持30年的高增长提出挑战,经济潜在增长速度将出现下降。国际经验表明,与投资拉动型经济增长相比,消费拉动型经济增速相对较慢未来我国经济增长转变为主要由消费推动后,经济增速自然也就不可能保持原有的高水平。全球以及我国通信业未来几年发展趋势预测进入21世纪以来,全球一体化趋势加快通信技术的飞速进展成为现代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因素各个国家都把通信产业的发展作为带动本国经济增长,提高企业竞争力的“火车头”。通信产业的飞速发展促使了经济模式的改变通信成本的下降为经济全球化的加速创造了有利条件。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全球通信的大量需求促进了通信全球化趋势。经济全球化既是通信全球化的原因,又是通信全球化的结果。在我国,通信行业规划与国家总体发展战略和整体规划相衔接,突出通信业如何落实科学发展观、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思想。我国工信部在拉动内需的基础上,还负责优化中国产业结构的重任,用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发展成为优化产业结构的关键契机通信、信息化、IT 技术等对于提升产业竞争力,提升工业制造业的管理水平,拓宽通信能力提升信息化服务水准等都将起到帮助作用。而从通信产业这个子行业来看,新技术引入有利于优化竞争格局调动自主创新积极性,对电信运营业、电信服务业、以及电信制造业在竞争力上的提升都将起到跨时代的作用。

技术环境: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使信息传递更快、更便捷促进了全球经济协调机制的形成。世界经济总量的增长大多是由科技进步推动的。随着商业竞争的加剧企业产品创新速度的快慢和科技含量的大小决定了企业的盛衰成

3

败。代表性的通信技术主要有光纤通信、数据通信、移动通信、智能网技术从全球通信技术发展趋势来看,各类通信方式形成了相互渗透,相对竞争的态势,同时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迅猛发展数据化、宽带化、光纤化和无线化已经成为通信网络技术的主流发展趋势。

华为行业环境分析:五力模型根据波特的观点,处于产业中的企业面临的竞争取决于该产业的进入壁垒。就电讯产品市场而言,华为公司由于较早地进入该市场,因此建立了较高的市场知名度,培养了顾客对华为品牌较高的忠诚度,这使华为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新进入者的竞争。此外,电讯产品市场需要大量的投资和成熟的分销渠道,在这两方面华为也取得了一定的优势,对于新进入者而言,这构成了一种进入壁垒。特别重要的是华为经过多年的大力发展,在企业规模不断壮大可以通过达到可比规模或多元化经营使企业的生产成本得以分摊,取得规模经济的效益。

一、进入威胁政府政策对于产业以及产业中的企业面临的竞争都有重大影响。由于中央政府近年来,对电讯产业的支持不断加大,所以华为在这方面可能面临较强的竞争。进而要求华为不断加大科研力度推进产品创新

二、行业内部竞争就国内电讯产业来看,华为公司面对着大唐、中兴等几个老对手的竞争,而这几个公司由于处于产业的领导地位可以对市场价格产生较大的影响,在产业中建立秩序起到一种协调作用。相比而言,国外实力雄厚企业的进入更可能对产业中的所有企业产生较大的竞争。除此之外一些与华为有着极深渊源的新兴企业,尤其是当初从华为分出去的子公司发展而成的个性十足的中小企业对华为的盈利、销售和成本控制有很强的影响。由于电讯产品市场的迅猛增长相对可观的利润会鼓励新进入者和产业中的现有竞争者会对华为形成很大的竞争。

三、替代威胁按照波特的观点替代品设置了产业中公司可谋取的定价上限,从而限制了一个产业的潜在收益。对于华为而言,虽然已经处于产业的领导地位,仍然需要注意现有和潜在的替代品的竞争。特别地,对于可以改善现有产品品质和具有较高性价比的产品有高度重视,再者如果替代品是由盈利很高的产业生产的,将更具有竞争力。就此而言,华为应该加大产品研发力度提高产品技术含量使产品更具竞争性。

四、客户价格谈判能力波特指出,进行大批量和集中购买产品的客户购买产品花费占其成本相当大部分数额的客户产品质量对客户产品质量和服务有重大影响的客户,具有很强的价格谈判能力,这种能力对企业的盈利

4

水平和成本控制能力都有重大的影响,从而降低企业利润。从实际情况看来华为面对的这种竞争力是巨大的从其和欧洲电信运营商沃达丰合作这一案例表明华为为了取得这一订单而接受了沃达丰长达一年的覆盖公司所有业务部门的考核评价。此外,一些批发商和零售商也具有很强的价格谈判能力,对企业有较大的影响。

五、供应商价格谈判能力供应商具有较强的价格谈判能力,这种能力同样对企业的盈利水平和成本控制能力都有重大的影响,从而降低企业利润。根据经验华为公司提供诸如集成电路板、计算处理器等通讯设备核心产品的供应商对华为而言具有很强的价格谈判能力。在此特别指出劳动力作为一种特殊供应商对企业盈利和成本控制也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另外事实表明,高技人才、管理人才和营销人才是企业发展过程中短缺的几类人才,这些劳动力的供应对企业具有重大的战略影响。虽然华为在争夺人才方面以其较为成熟的招聘培训制度在国内同类企业中稍占优势,但面对主要竞争对手尤其是外资企业更加激烈的人才争夺战,华为在这方面也面临着较强的竞争。综上所述根据“五力模型”对华为公司的简要分析可以看出在面对进入威胁、现有竞争对手竞争和替代威胁方面,华为相对于主要竞争对手而言具有优势在面对客户价格谈判能力和供应商价格谈判能力方面华为处于劣势,面临巨大的竞争。总的来说,华为面临的竞争态势是较为乐观的,随着产业的进一步增长和成熟,公司仍然有较大的成长空间和盈利空间。

华为内部环境

企业资源:华为拥有通信设备制造业界最为全面的产品线,能提供业界最完整的端到端的解决方案和“一站式”服务消除了不同设备间的兼容性问题,不但提高了设备利用率,也节省了调试时间为用户创造了价值。

企业能力:华为全球有48%的员工从事研发工作,每年将不低于10%的销售额作为研发投入这些保证了公司的技术领先和储备,同时,由于华为人力资源成本比发达国家低,产品较之便宜很多。华为在国际通信运营商中已逐渐树立一个性价比高、快速响应的形象。

营销能力:公司重视营销,营销和服务人员比重达33%,国内营销网络健全。33个办事 处,35个用户服务中心,营销人员人海战术明显,营销成本高。

5

生产能力:现代化生产基地产能有保障按订单生产模式生产,积压少但对管理要求较高生产人员比重低,约占总比重21%。

管理能力:和工程实施的质量,赢得快速、高质量、低成本的比较竞争优势。生产管理先进,国内率先采用MRPII管理模式,但落实度不够,人员流动较大。华为的“狼性”文化强调团结、奉献、学习、创新、获益与公平,更强调积极进取以绩效为导向。华为有着一套独特的人力资源管理方法,包括新员工培训、员工考核方法、批评与自我批评,大字报口号等等,为华为保持其“狼性文化”、“奉献精神”提供了保证。华为有一套完善的客户参观流程,把竞争对手做广告的费用拿来请客户和供应商参观华为的产业园区,有针对性地聚焦客户提升华为形象,增强客户选择华为的信心。先进的生产工艺体系缩短了产品的生产周期提高了生产效率和生产质量。完整的供应商认证流程保证了产品

核心价值观:开放进取、自我批判、团队合作、至诚守信、艰苦奋斗成就客户

SWOT分析

Strength :

1、华为拥有通信设备制造业界最为全面的产品线,能提供业界最完整的端到端的解决方案和“一站式”服务,消除了不同设备间的兼容性问题,不但提高了设备利用率,也节省了调试时间,为用户创造了价值。

2、产品性价比高、交付快。华为全球有48%的员工从事研发工作,每年将不低于10%的销售额作为研发投入,这些保证了公司的技术领先和储备,同时,由于华为人力资源成本比发达国家低,产品较之便宜很多。华为在国际

通信运营商中已逐渐树立一个性价比高、快速响应的形象。

3、先进的生产工艺体系缩短了产品的生产周期,提高了生产效率和生产质量。完整的供应商认证流程保证了产品和工程实施的质量,赢得快速、高质量、低成本的比较竞争优势。

4、企业文化和执行力。华为的“狼性”文化强调团结、奉献、学习、创新、获益与公平,更强调积极进取以绩效为导向。华为有着一套独特的人力资源管理方法,包括新员工培训、员工考核方法、批评与自我批评,大字报口号等等。为华为保持其“狼性文化”、“奉献精神”提供了保证。

5、华为有一套完善的客户

6

参观流程,把竞争对手做广告的费用拿来请客户和供应商参观华为的产业园区,有针对性地聚焦客户提升华为形象增强客户选择华为的信心。

W eakness

1、品牌问题。很多发达国家的人不信任“中国制造”的产品在他们看来中国货是价廉质差的代名词,这个大环境对于华为电信设备的销售很不利。此外“农村包围城市”的国际化战略某种程度上牺牲了华为的品牌形象,不利于其品牌价值提升。

2、研发基础环节薄弱,改进型创新多,原创型创新少。华为虽连续数年成为中国申请专利最多的单位,但这众多的专利中基本上没有原创产品。通信设备制造行业中“三流企业卖产品、二流企业卖服务、一流企业卖标准”谁占领了研发制高点,谁就拥有更多的市场发言权。技术上的跟随战略,虽然减少了巨额投入基础研究会带来的风险,但很难让华为超越国际巨头而成为真正的行业领袖。

3、营销模式。国际化初期,华为利用国内派出的销售队伍采取与国内相同的直接与电信

Opportunity

1、华为公司处在一个快速增长、有着巨大市场的通信产业中,人们交流的需求与日俱增,电信设备制造行业有着丰厚的超额利润。再加上中国电信业的落后,设备提供能力的空白,使得国家把提升电信业的技术水平作为了发展重点。华为公司最初只是销售程控交换机、赚取价差,但任正非在掘到第一桶金以后,敏锐地发现了这一行业的巨大潜力,投身通信设备的研发中去。凭着军人背景的坚忍不拔和国家的扶持政策,再加上改革开放以来积累的财力物力和整个中国经济大幅度的增长,可以说华为的机遇是市场给的,但市场是要靠竞争、靠实力去拼来的,所以说机遇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

2、中国研发成本的低廉人力资源成本的低廉给华为带来了巨大的成本优势。据统计,华为研发部门的人均费用为2.5万美元/年而欧洲企业研发部门的人均费用大概为12万,15万美元/年,是华为的6倍。华为研发人员年均工作时间大约为2750小时,而欧洲研发人员年均工作时间大约1300—1400小时,人均投入时间之比为2∶1。因此,华为在产品响应速度和客户服务方面反应较快,这是其能以弱胜强的核心优势。也成就了华为交付成本和交付效率在业界形成良好

7

口碑。

3、近十年来,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大不如前,物美价廉的“中国制造”产品大大走俏。而2008年由美国引发的金融海啸更是导致欧美运营商节省开支,使依赖于欧美市场的海外第一阵营设备商业绩大幅降低。在这个机遇下华为、中兴脱颖而出,不但分享了亚太市场更是利用其“性价比”使得欧美市场份额进一步提高。

4、中国政府给予了通信产业众多扶持政策。华为是中国第一家通信行业的民营企业,因此国家和政府给予华为的政策性支持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Threats

1、来自通信行业的威胁。目前有种说法,通信设备制造业已经慢慢变成了夕阳产业,技术能力过剩、服务过剩和终端用户固有消费习惯的惯性使得电信运营商盈利能力的下降,这就必将影响设备制造商的收入和利润情况。

2、来自人民币升值、通胀的压力。华为公司目前的销售收入超过75%来自海外如果,人民币持续升值,必将削减华为的竞争力。

3、来自同行竞争的威胁。通过合并和并购,电信设备制造商已经渐渐形成竞争集团,但显然华为被排除在外。来自竞争对手的联合打压,如果华为准备不足的话,是很有可能伤筋动骨的。

4、来自某些欧美国家的政治壁垒。由于金融危机的出现,部分国家出台相关行业的保护性政策。

五、战略实施

1、基于客户需求驱动华为逐步建立起包括电信基础网络、业务与软件、专业服务和终端四大业务领域在内的端到端综合优势致力于为客户提供有竞争力的通信解决方案和服务帮助运营商改善收益(ARPU)、提升带宽竞争力(Bandwidth)和降低总拥有成本(Cost)实现商业成功。

2、立足电信行业在相关行业实行横向多元化发展。a) 互联网超越人口发展人物通讯b) 云计算超越管道延伸网络价值c) 三网融合超越行业发展融合产业。 3、通过兼并与收购的手段调整产业结构利用收购突破贸易壁垒、突破新的市场。 4、持续部组织变革、流程重整根据产业结构调整组织结构使之更有效、更有针对性。

8

5、 加强在研发创新方面的投入资源向原创性创新倾斜。

6、战略控制巨资投入研发,确保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华为一直贯彻“领先半步策略”避免研发人员只追求技术的新颖、先进而缺乏市场敏感,华为一直坚持研发战略要从“技术驱动”转变为“市场驱动”规定每年必须有几百个研发人员转做市场,同时有一定比例的市场人员转做研发。与此同时华为探索以项目为中心的团队运作模式。决策权前置让听得见炮声的人来决策集团战略管控的立足点就是要对前线的市场信息有充分及时的了解和把握。华为则把它推向极致,要“让听得见炮声的人来决策”。后方配备的先进设备、优质资源应该在前线一发现目标和机会时就能及时发挥作用,提供有效的支持,而不是拥有资源的人来指挥战争、拥兵自重。基层作战单元在授权范围内,有权力直接呼唤炮火。搭船出海全球合资我国政府鼓励企业“走出去”很多企业也都做了国际化的勇敢尝试比如联想、TCL等。但是实事求是地讲。这些以并购为目标和手段的国家化效果并不好,一方面引起了并购对象所在国的高度敏感和猜忌,另一方面由于国际化经验和企业自身管理水平的不足,并购后的整合和运营效果都并不理想。反倒是华为的“搭船出海全球合资”的国际化之路越走越欢。

愿景:丰富人们的沟通和生活。使命聚焦客户关注的挑战和压力,提供有竞争力的通信解决方案和服务,持续为客户创造最大价值。继续秉承“以客户为中心”基于客户需求逐步建立在电信网络、全球服务和终端三大业务领域的综合优势,为客户提供云、管、端产品和解决方案,帮助运营商改善收益(ARPU)、提升带宽竞争力(Bandwidth) 和降低总拥有成本(Cost)实现商业成功。低成本战略华为的低成本战略充分利用中国价格低廉而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和原材料成本。从而制造的产品物廉价美。

一、拥有较长时间的成本价格优势

二、较低成本运营优势

三、外购资源投入成本较低

四、技术的进步,进一步减低生产成本

五、进行流程再造

附注(华为不上市)

9

话说2001年,华为在内部专门成立了一个上市筹备小组,并且确定了“先私募引入战略投资者,再整体上市”的总体思路。随后,华为与IBM、摩托罗拉、英特尔、马可尼、NEC等国际大公司进行了广泛的接触,邀请他们入股。其中,华为与“老师”IBM的接触最为深入。2001年5月,华为董事长孙亚芳和具体负责引资工作的高级副总裁徐文伟曾经专程飞赴美国会见当时IBM的首席财务官约翰?乔依斯(JohnR.Joyce)。随后,乔依斯指派了亚太区企业发展部总监黎广强前往深圳华为总部商谈细节。华为打算通过增发30%新股的方式引入战略投资者,也就是说老股东不会套现,而是会将私募得来的资金留在华为来发展,这符合任正非看重长远发展的性格。但是,任正非开出的其他条件却非常奇怪:华为总共出让不到30%的股份,却要同时引入五六家战略投资者,每家战略投资者的股份比例不超过5%!这种条件显然是IBM不能接受的,其他大佬同样也都无法接受,他们又不是VC,占这么小的股份没有什么意义,他们大多希望能够独家入股,或者能够和华为组建合资公司。这个私募谈判的过程一直持续了将近一年,来来往往的战略投资者也谈过了五六家,最后却是无果而终。有关华为上市的细节大家可以看看吴建国和我合著的《华为的世界》。任正非又不是不懂资本运作:更早的时候万科发行股票卖不出去的时候华为还曾经友情赞助了一把并大获其利,这些年来卖华为电器、卖华为3Com,无不显示出他对资本市场的精通和对投资时机的良好把握。那么,既然知道这种条件根本不可能引来IBM这样的“金凤凰”,他又为什么要一直坚持到底呢?望梅止渴、画饼充饥。让我们看看2001年的华为都发生了哪些大事:2000年8月任正非开始在华为推动“内部创业”,他的本意是清楚冗员,却不料包括李一男、黄耀旭在内的一班精兵强将纷纷出走,一下子动摇了华为的人心。还是在2001年,纳斯达克股市暴跌,网络泡沫破灭,任正非发出了“华为的冬天已经来临”的呼喊。2001年,华为完成营业额255亿元,年增长率从80%下滑到13.7%,第二年更是出现了历史上的首次负增长。因此,在这样的一种大形势下,大张旗鼓地启动上市,更多地是为了鼓舞士气和稳定人心。到了当年10月,当华为把旗下从事通信电源业务的华为电器以7.5亿美元的高价卖出去之后,任正非果然不再提上市的事情了。前面啰啰嗦嗦说了那么多,说到底华为到底上不上市,关键还是要看任正非。那么,任正非又是如何看待上市的呢?我想,很多企业的创始人的心中都会有一个不能说出来的秘 10

密,那就是企业绝对不能脱离自己的控制。这种想法不只是任正非独有的,其实每一家成功的民营企业创始人都有类似的想法,像好利来的创始人罗红也一直坚持不上市,就是因为怕失去对公司的控制。有人说我把股权设计得更复杂一些,或者我是大股东,不就没问题了吗?其实那也没法完全保证,因为你要上市就必须引进新的投资人,就必须答应他们的一些条件,没准因为哪个不经意的条款,作为创始人的你可能就失去了实际的控制权。你可能还是名义上的大股东,但是你实际上已经不管事了,我想很多人都明白我说的道理。其实,即使是在欧美也有很多这样的企业家,他们在某个细分市场做得很牛,但是为了不失去对公司的控制,死活就是不上市,我们把这类公司称作“小巨人”。即使是像福特这样的上市公司,其控制权也一直掌握在福特家族的手中,福特公司的创始人亨利福特直到去世前两年才离开管理者的岗位。也正是为了保证对公司的控制,任正非曾经在华为发动了很多运动,从早期的市场部集体辞职到引入IPD、ISC,这些运动当然能够提升华为的整体管理水平,但是同时也能帮助任正非巩固对华为的控制权。一位华为人和我聊起IPD的时候就突然冒出来一句,“IPD就是权力再分配”,它把原来掌握在李一男手中、能够对华为的未来产生致命影响的技术决策权收回到了任正非的手中。因此,要保证对华为的实际控制权,整体上市对于任正非来说就不是一个好主意,这是因为华为实行的是全员持股,股权非常分散,据说任正非在华为的股权比例也只有1.1%,剩下98.9%的股份则属于华为员工持股会。如果不上市的话,任正非就能够通过某种制度安排,以员工持股会的方式对华为进行控制。而要上市的话,就必须对这个员工持股会进行彻底的梳理和披露,他就有失去控制权的可能。理解了这一点,大家也就能够理解海尔为什么不上市了。有人会说你糊涂呀,海尔不是早就在上交所上市了吗,海尔不是还在有一家香港上市公司海尔电器吗?可是我要反过来问你,这两家上市公司就能够代表整个海尔集团吗?你把这两家上市公司的营收加起来,能够得出海尔集团2008年1220亿元的全球营业额吗?海尔集团是什么企业?集体企业,这是概念最为模糊的一种企业类型,他的股东不是青岛国资委,也不是张瑞敏,而是“集体”。因此,在这个“集体”问题没有解决之前,估计海尔集团是不会整体上市的。相反,股权已经明晰到个人,而且能够保证创始人对公司控制权的公司往往急吼吼地争着整体上市,比如东软集团。对于企业来说,创始人的这种控制欲到 11

公司投资战略影响分析论文范文第6篇

一、我国民营企业海外投资现状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民营企业正跨出国门、走向世界,在国际市场上参与竞争。研究我国民营企业海外投资时采用的模式,对于提升民营企业在海外的竞争力尤为重要。发展与壮大了的民营企业不断在国际市场上崭露头角,逐步成为跨国经营领域的一支重要力量。促进我国民营企业“走出去”发展壮大,各个民营企业都有必要为企业“走出去”营造一个良好的市场经济环境。这样,我国的民营企业“走出去”之后,在世界市场上就能与国际一流企业参与竞争,也能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争取主动。

(1)民营企业经济总量快速增长,成为我国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柱。 到2011年以来,民营企业在海外投资中发挥的重要作用日益增加。当前,民营经济已经成文我国产业发展的主力军之一,也是市场经济中最有活力的组成部分。在整个国家的海外投资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作业。

(2)民营经济结构得到优化,企业规模和档次迅速提高。

在市场竞争中,我国民营企业的竞争结构日益完善。在海外投资中,企业的投资策略也得到了应有的改善。同时民营企业的企业规模和档次,也在竞争中发展壮大,得到改进。

(3)园区开发势头强劲,工业支撑作用日益增强。

目前,我国各个地区的民营企业发展增加,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由于各个地区的竞争环境和区域位置的不同,也导致了各个地区的民营企业发展不一致。但是,至少我国的民营企业目前正在以一个很高的速度发展壮大起来。

(4)对外开放步伐加快,国际化程度日益加深。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民营企业也开始逐步向海外发展。在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后,民营企业的海外投资步伐也日益加快,国际化程度逐渐加深。

二、我国民营企业海外投资发展的障碍:

(一)宏观方面障碍

1.民营企业跨国经营的门槛高、审批手续复杂

目前,国家规定,国有企业到国外投资办企业,100 万元以下在省一级审批就可以,而民营企业跨国投资的审批要经过多部门(至少有商务部、国家经贸委、外汇管理局、国家计委公安部等)、多层次(地方初审后报中央审批),标准过严,手续繁杂,耗费的时间过长,因此耽误了一些项目投资的最佳时机,极大地抑制了民营企业跨国投资的积极性。

2.资金融通渠道不畅

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民营企业也取得了比较好的发展前景,然而融资难问题却成为民营企业发展的主要障碍。在我国,金融服务体系中的出口信贷、买方贷款、卖方贷款、出口押汇等业务的服务对象一直只有国有企业和外资企业,不公正的所有制歧视使得民营企业很难获得应有的信贷、保险、担保等国际化经营所必需的金融服务支持。民营企业由于资信、规模等多种因素制约往往不得不忍痛放弃千载难逢的国际市场发展机遇,即使历尽艰辛跨入国际市场也无力持续经营发展。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05年全国民营企业的短期贷款为2181 亿元,乡镇企业短期贷款为7902 亿元,两者分别只占全国金融机构短期贷款总额的

2.49%和9%。相对于民营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就民营经济的投资、贷款需要而言,这个比例太小。

3.缺乏为民营企业进入国际市场服务的中介机构

中国民营企业虽然在这二十多年来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大部分民营企业都是在曲折中成长起来的,由于缺乏为民营企业进入国际市场服务的中介机构,使得民营企业在跨国经营时走了很多弯路,甚至有的民营企业在刚走出国门就“夭折”。缺乏国际市场政治、经济、法律、社会文化、自然环境、基础设施等方面的信息以及缺少提供跨国经营服务的中介机构是目前民营企业跨国经营的一大障碍。

(二)民营企业自身的内部局限性

1.民营企业境外平均规模小

目前,大多数民营企业规模较小,表现为注册资本少、资产规模小、经营规模小、职工人数少等。规模过小会带来一系列问题:失去很多进入市场发展的机会; 集聚和提高经营风险; 加大经营成本; 减弱融资能力;减弱开拓市场的能力。

2.技术创新能力弱,品牌意识较差

我国民营企业进军国际市场的常见方式是贴牌生产,很少创立自己的品牌。如温州是名副其实的世界打火机生产基地,占据了世界市场的70%,并让日本70%的打火机厂商关了门,国人曾引以为豪,但温州打火机主要以订单、来样、定牌或贴牌的方式进行生产,注册自己品牌

的企业还不到10%。而日本利用温州这个低成本加工基地,成为专门为世界各地经销商提供打火机的进出口商,1美元的打火机贴上他们自己的牌子价格就翻了十倍百倍,轻轻松松赚了大头。缺少品牌效应,不仅使得企业利润非常低,而且不利于树立中国企业和中国产品的良好形象,在国际市场上,中国产品几乎是低质廉价产品的代名词。

3.投资方式局限在合资或独资,缺乏企业国际并购的经验

目前,我国民营企业发展的总体趋势是经营行业的覆盖面逐步拓宽,但从投资方式看,大多数企业还是采用合资或独资的方式,对于目前国际直接投资中广泛采用的收购、兼并方式,我国的民营企业只有少数大型企业有所尝试。然而,有些企业对当地的市场了解不深,为了国际化而国际化。而且国际业务的管理也欠缺成熟的经验以及相应的专业技能,使得中国企业在把国际并购作为进军全球市场的捷径时,面临着诸多困难。

4.管理体制落后

家族式管理模式难以适应跨国经营要求。由于成长历史的原因,中国大多数民营企业实行的是家族式管理,并且都是集所有权、经营权、决策权与管理权于一体的大一统体制,这种体制中“家长”具有独尊的地位,决策缺乏必要的制约和民主,他们的经营管理水平绝大多数停留在自打自拼的经验上,很少有人懂管理科学和掌握管理艺术,但又无力引进管理技术或不愿引进管理人才,由此导致企业的发展经常是近利型的、短暂型的,而非科学长远和持续型的。

三、我国民营企业海外投资发展障碍的应对措施

尽管我国民营企业在投资规模、投资能力、研发水平等方面均有所发展,但我国民营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仍然存在不少差距,要想在国际市场上站稳脚跟,就必须提高自身的国际竞争力。

(一)加强民营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的力度,提高企业用人水平

(1)加强民营企业家队伍建设

应该充分发挥工商联和行业协会的作用,通过适当的培训提高民营企业决策者的水平。要大力创造条件,组织民营企业家参加有关企业经营管理、外贸、法律等知识讲座或培训班,组织企业家外出参观考察,开阔眼界,增长见识,寻找差距;要增强民营企业家的爱才、用才意识,实现由家族式管理向现代企业制度转变。靠完善的制度约束人,有效的机制激励人,丰富的文化凝聚人,调动广大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民营经济竞争力。企业家应当关注资产经营、资本经营决策,对明显不符合市场运行规律的决策应尽量避免,对可行的决策应积极联系专家进行缜密的论证,可选择一些优秀企业家进行重点培训,并通过新闻媒体的宣传,使之成为著名的民营企业家,成为民营企业学习的典范。

(2)重视人才的引进、培育和有效利用

民营企业需要转变理念,在对待人才方面要采取更开明的态度,采取物质的和精神的手段留住人才、引进人才,并将各类人才的潜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企业应注重人才的微观培养。除了组织员工参加各种专题学术讲座、技术交流、政策法规培训、出国考察和直接派往国外大学进行深造外,还可举办青年干部沙龙、集团核心组会或总裁办公会,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为他们提供参与决策的机会和场所。此外,企业还要营造全员的创新环境,采取不同手段激励广大员工的创新激情,在注重传统的物质和精神鼓励的前提下,要积极探索采用创新收益分成这一新的激励措施。

(二)积极开展科技创新,走科技促进发展的道路

(1)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战略发展方向

由于民营企业规模一般都较小,而且技术较落后,所以民营企业要加强产品研发管理,推进企业现有产业技术进步。尽快地从粗放式增长向集约型、品牌化、高附加值、强竞争力的产业模式转变。

(2)注意把握产品出口方向,开拓新市场

从过去主要依靠国内资源和国内市场,向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转变,主动积极的与国际市场接轨。民营企业还应尽快融入世界通行的“游戏规则”,不断提高自身的法律意识、全球意识和市场抗风险能力。民营企业要“走出去”到境外上市和投资办厂,不断拓展发展空间。在具体措施上,民营企业应着重在扩大出口范围、更新出口品种,优化调整出口产品结构这三个方面寻找突破口。

(三)合理改变民营企业的经营管理结构,改变营销策略

(1)以现代企业制度为目标,建立有利于民营企业跨国经营的组织治理结构。

由于我国转轨经济的特殊性,很多民营企业的产权并不清晰,各种“红帽子”数不胜数,个人财产、家庭财产与企业法人财产互相混淆的现象更是比比皆是,随着中国经济市场化进程的日益加速,民营企业要成功的进行跨国经营,必须首先明晰企业法人产权,完善企业的法人治理结构,只有拥有科学的组织制度基础,民营企业跨国经营才拥有核心的制度保障。

(2)创立产业集群,进行集约式投资

民营企业要经得起国际市场的惊涛骇应有效集聚产业竞争力。而我国民营企业对外投资,最大的劣势在于规模经济效益差,风险抵御能力弱。解决这个问题的较好途径就是通过企业的集群式,企业之间相互独立但又相互关联,通过分工与协作,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成本。另外,实行差异化生产,企业在每个细分市场上,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和异质产品,满足不同层次、不同需求的消费者,从而得到溢价报酬,增加产品附加值。

(3)搭建国际营销网络,实施品牌经营战略

目前在国际市场上销售的产自中国的产品并不少,但多数是加工贸易和外商投资企业的产品,很少有中国品牌,当前我国民营企业进军国际市场的常见方式是贴牌生产,订单出口,以这种 “ 洋打工”的方式参与国际分工,在跨国经营的初期是可以理解的。但贴牌生产,产品的设计、外包装、 品牌、 营销网络等关键环节和利润丰厚环节都把握在别人手里,企业没有培育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始终处于被动地位。民营企业要在国际市场中谋求到竞争优势,就必须不断加大研发投入,培育出系列名牌产品。同时,积极建设自己的国际营销网络,只有将企业生产的名牌产品以合适的价格及时地以合适的方式送到合适的消费者

手中,企业才可能在维持既有国际市场地位的同时,不断开拓出新的国际市场,培养和引进跨国经营人才。民营企业可以利用自身产权制度的相对灵活性,使那些有利于企业跨国经营的国际型人才能在企业充分展现才华。只有拥有了大量既懂企业生产技术,又熟悉国际经贸规则;既了解东道国市场环境,又能把握企业经营目标的综合型人才,民营企业才可能把握住时代脉搏,实现跨国经营的成功。

(四)加强企业风险意识,规避风险

1、强化风险意识,有效规避海外风险。

民营企业“走出去”所处的是与国内不同的政治、经济、法律、文化环境和复杂多变的国际市场,必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风险,要建立风险综合评价预警系统,适时进行风险的跟踪评估、预警和监视,正确识别风险、衡量风险,采用规避、办理保险、谈判安排等方式协调好企业与东道国之间的利益关系,通过灵活运用金融工具、控制和分散风险,最大限度地实现风险的抑制和转移,实现“走出去”的成功。积极实施“本土化”战略。世界市场消费者偏好多样,人文、法律环境迥异,民营企业只有根据当地、当时的实际情况,全方位实施本土化战略,积极融入当地社会文化中去才可能在东道国拥有立足之地并获得持续拓展市场的空间。

参考文献

1.汪熙.国际贸易与国际经济合作概论.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

2.严明.海外投资金融支持.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3.徐立青, 严大中. 中小企业国际化经营战略. 科学出版社, 2005.

4.陆道生, 王慧敏. 中小企业的创新与发展.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2.

5.汪中明. 民营企业跨国经营的比较研究. 国际贸易问题, 2004, ( 5) .

6.张锡平. 中国物流总成本研究[J]. 中国物流与采购,2006(04).

上一篇:货币政策商业银行信贷论文范文下一篇:军队审计发展战略探讨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