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文化服务考察报告范文

2023-09-18

公共文化服务考察报告范文第1篇

1.您的性别(

)

A.男性

B.女性 2.您的年龄(

)

A.20岁以下

B.20岁~29岁

C.30岁~39岁 D.40岁~49岁

E.50岁~60岁

F.60岁以上 3.您户籍性质是(

)

A.城镇

B.农村

C.外地来诸 4.您的职业(

) A.党政机关人员

B.事业单位人员

C.企业单位人员

D.自由职业者E.离退休人员F.在校学生G.务农 H.其他 5.您的文化程度(

)

A.高中及以下

B.大专

C.本科

D.硕士及以上 6.您的月收入(

)

A.3000元以下

B.3000-4999元

C.5000-7999元D.8000-10000元

E.10000元以上 7.您每月用在文化消费支出的费用是(

)

A.0~99元

B.100~199元

C.200~299元

1 D.300~399元

E.400元及以上

8.您去最近的文化活动场所,需要多长时间(

)

A.5分钟内

B.5-10分钟

C.11-30分钟

D.30分钟以上 9.请问您平时最主要的休闲方式是以下哪几项?(多选题,最

多选3项)(

)

A.在家看电视

B.旅游

C.逛街购物

D.看电影

E.看戏曲等文艺演出

F.阅读书籍

G.上网

H.与朋友、同事聚会聊天喝茶

I.棋牌

J.广场健身

K.其他(请罗列):

10.您了解当地的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文化站均实行

免费面向群众开放吗?(

)

A.非常了解

B.知道一些

C.不了解

D.不关心 11.以下场馆,哪些是您经常去的(可多选,最多选3项)

(

)

A.图书馆

B.文化馆

C.博物馆(纪念馆和名人故居)

D. 影剧院

E. 文体广场

F.乡镇(街道)文化站

G. 村(社区)文化室

H. 其他(请罗列):

12.请问您主要通过下列哪些渠道获得文化、文艺信息?(可多

选,最多选3项)(

)

A.报纸

B.电视

C.网络

D.电台

E.手机

F.文化活动 G.社区公告

H.其他(请罗列):

13.请问您在日常生活中亟需哪些文化信息?(可多选,最多

选3项)(

)

A.音乐美术

B.舞台艺术

C.电影

D.电视 E.重大文化活动

F.科普知识

G.旅游节庆

H.地方品牌文化

I.其他(请罗列):

14.您认为当地公共文化服务开展较好的有哪些(可多选,最多

选3项)(

)

A.文化设施的建设

B.文化活动的举办

C.文化资源和

遗产的保护

D.文化体制的运作和创新

E.文化产品

的生产和创新

F.其他(请罗列):

15.您认为当地公共文化服务需改进的地方(可多选,最多3项)

(

)

A.应多开展群众文化活动

B.多设立或改善图书馆、文化馆等公共文化设施 C.加大对公共文化资源的宣传 D.多组织送文化进社区、进农村活动 E.加强文化团队的建设

F.多发展有本地特色的报刊、广播电视节目、音乐、歌舞、

书画等文化产品

G.加大对文化资源和遗产的保护

H.引进民营企业等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建设 I.改进各场馆的服务质量

J.其他(请罗列):

16. 您更愿意参加哪些公共文化活动?(可多选,最多3项)

(

)

A.文艺演出

B.广场健身活动

C.话剧、歌舞剧、音乐剧

D.公园、广场文化活动

E.村(社区)举办的文化活动

F.其他(请罗列):

17.您认为在当地公共文化建设中,应该发挥作用的是(可多选) (

)

A.政府(街道、乡镇)

B.居委会(村委会)

C.居民群众

D.民间组织

E.企业等社会力量

18.您希望社区(村)文化活动能够提供哪些服务? (可多选,最

多3项)(

) A.露天文体广场

B.图书阅览室

C.棋牌活动室 D.戏剧欣

3 赏 E.讲坛 F.健身 G.文化培训 H.其他(请罗列):

19.您愿意加入到文化志愿者的队伍中并参加活动吗?(

)

A.已经加入

B.愿意加入

C.不愿意加入

D.不清楚 20.您对当地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的满意度(

)

A.满意

B.基本满意

C.不清楚

D.不满意(请罗列):

21.您对当地提供公共文化服务项目的满意度(

)

A.满意

B.基本满意

C.不清楚

D.不满意(请罗列):

22.您对接触到的文化从业人员的专业水平和服务态度的满意度

(

)

A.满意

B.基本满意

C.不清楚

D.不满意(请罗列):

23.您希望当地能够提供哪些公共文化服务项目?(请填写)

24.您对提升当地公共文化服务建设还有哪些建议?(请填写)

公共文化服务考察报告范文第2篇

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构建和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是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选择,是坚持以人为本、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的重要保障,是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是统筹城乡文化发展、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支撑。

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虽然取得了相当大的进展,但仍然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

一是文化事业经费投入不足,尚未建立比较完善的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运行经费保障机制,城乡差距和区域差距较大。

二是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资源设施总量不足、质量不高、配置不合理的问题依然突出,基层文化建设重硬件、轻软件,重建设、轻管理的现象比较严重。

三是公共文化服务的内容、形式、方法与城乡居民的现实需求还不相适应,以群众文化需求为导向的公共文化服务模式尚未形成。

四是文化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尚不健全,还存在多头管理、条块分割等问题,配套政策和法律法规不完善。

[措施]

中公教育专家总结以下措施,供考生参考:

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是公共文化建设的重要目的。各级文化部门要坚持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以政府为主导,以公共财政为支撑,以基层特别是农村为重点,加大投入力度,创新运行机制,加快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高公共文化服务的质量和水平。

一是继续加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夯实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硬件基础。以重大文化工程为抓手,以大型公共文化设施为骨干,以县、乡镇和社区基层文化设施为基础,统筹规划,合理布局,逐步形成覆盖城乡、结构合理、功能健全、实用高效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二是稳步推进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改革,加强体制机制等软件建设。加快形成责任明确、行为规范、富有效率、服务优良的运行机制。积极推进劳动人事、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引入竞争激励机制;扩大公共文化服务投入渠道,抓紧制定支持和保障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投入办法,确保政府对公益性文化事业的投入逐渐增长,建立分区域的人均基层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经费保障标准,建立公共文化服务经费保障机制。

三是整合公共文化服务资源,促进公共文化资源的共建共享。以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建设为抓手和契机,以地方党委、政府为主导,突破体制障碍,加大跨部门、跨领域、跨系统的文化项目的共建共享力度,加强基层文化资源的整合。

公共文化服务考察报告范文第3篇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大家好!首先我代表获嘉县城关镇党委、政府,对省、市及各县(市、区)领导莅临我镇指导工作,表示衷心的感谢和热烈的欢迎!下面,我就全镇计划生育整体工作,特别是人口文化大院建设情况,向各位领导作一简要汇报:

我镇位于获嘉县城中心,下辖10个行政村,总人口4.8万人,其中已婚育龄妇女1.2万人。

多年来,我镇的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在省、市、县业务部门帮助指导和县委、县政府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上级下达的工作目标任务,创新工作方法和工作思路,注重抓载体夯基础,抓管理堵漏洞,抓服务上水平,积极采取有效措施,稳定低生育水平,为全镇人口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营造了良好的人口环境。我镇连续16年被市、县评定为“优质服务先进乡镇”,多项工作受到省、市、县人口计生委的充分肯定和好评。

一是高度重视,确保计划生育工作顺利开展。

我镇始终把计划生育工作摆在与经济发展同等重要的位置来抓,经常研究和听取计划生育专题汇报,协调和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不断加大投入力度,为计划生育

工作顺利开展,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证。坚持每年开展多种活动转变群众婚育观念,不断满足群众求富、求知、求美、求乐、渴望身心健康、优生优育、家庭幸福、社会和谐的愿望,不断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今年,全镇开展了“关爱女孩”、“关爱老人”及“7.11人口宣传日”、计生宣传月等宣传活动,并抽调医务人员,聘请专家对全镇110多名50周岁以上奖扶特扶对象、独生子女户进行了分类免费健康检查。每月组织一次计生宣传队到城关镇敬老院进行表演。

2010年,全镇加大计划生育经费投入,镇级达280万元,村级达130万元,社会各界捐助17万元,市驻洛纣社区工作组帮助解决资金30万元。在各级各部门的关心、支持下,有效推动了计划生育工作的稳步发展。

二是注重宣传,组织形式多样的计生教育活动。

近年来,我镇坚持把计划生育宣传教育作为突破口,通过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娱乐活动,使广大人民群众从活动中转变婚育观念,以活动促工作,以活动带工作,尤其是注重抓好宣传阵地建设。目前,全镇共建成高标准村室8个,人口文化大院7个,计生文艺宣传队12个,大型计生宣传版面18个。其中,小洛纣村人口文化大院在全镇乃至全县都起到示范作用,不但为群众跳舞、健身、球类活动、戏曲等文化娱乐活动提供了场所,而且为全村红、白喜事提供了场地,起到了一举多得的作用,受到群众普遍欢迎,不但使

本村群众从中受益,而且覆盖了社区周边8个村。我们抓住这一有利时机,将计划生育宣传教育融入到活动之中,真正使群众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受教育面达3.2万人次,其中包括老、中、青不同年龄段人群。今年,我县第二届“巾帼杯”羽毛球、乒乓球赛在我镇小洛村人口文化大院成功举办,为全县体育活动提供了场地和平台。

三是加强管理,建立和完善机制体制建设。

一系列活动的开展,使广大群众思想健康向上,身体得到了锻炼,学文化学技术的人多了,通过劳动发家致富的人多了,优生优育的人多了,执行计划生育的人多了,关心热爱计划生育工作的人多了,尊老爱幼的人多了,爱集体爱和谐的人多了。我们深刻认识到,村级人口文化大院应当持久发展下去,必须建立完善的、规范的制度。小洛纣村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制度,如人口文化大院管理制度、环境卫生制度、图书借阅制度等,逐步使村级人口文化大院迈上制度化、规范化和正规化的路子,由此在全镇以点带面,全面铺开。

各位领导、同志们,虽然我们在村级人口文化大院建设上做了一些积极的探索和努力,得益于省、市、县领导的高度重视,得益于各级各部门和社会各届的大力支持,得益于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配合,但是,我们还有很多地方做的不到位,恳切希望各位领导留下宝贵的意见和建议。今后,我镇党委、政府仍将一如既往地关注、支持计划生育工作,充

分利用村级人口文化大院,培养群众健康向上的思想和科学、文明、进步的婚育观念,继续争创“优质服务先进乡镇”,使全镇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

公共文化服务考察报告范文第4篇

“十一五”期间,在市委、市政府、局党委等各级部门的高度重视下,越秀公园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进入快速发展的新阶段。期间举办了多场花卉展、书画展、摄影展等专题展览,并且在每年的春节举办广州园林博览会,在国庆黄金周举办“与游客同乐”大型文艺演出等。在上级的正确指导下,我园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公共文化设施日趋完善,服务运行机制逐步健全,服务能力快速提高。现将近几年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情况及经验介绍如下:

一、大力建设公共文化设施,打造游客喜爱的生态公园

针对不同游客的文化活动需求,公园近几年兴建了多个文化亭廊、表演场和小舞台,在踏趣园、鲤鱼头、老人山增设了文体活动设施,并重点维护好韩国园、成语寓言园等专题文化园,为游客打造舒适的文化活动场所。

另外,园内设有有三大游乐场及两大游艇部,包括金印游乐场、东秀儿童乐园、北秀游乐场以及东秀北秀游艇部,大大满足了不同游客玩乐的需求。

二、着力提升公园文化内涵,为广大游客奉献精品大餐 公园每年都为游客提供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尤其利用节假日、重大纪念日等举办多项活动,活动形式多样,涉及层面广,让广大市民游客都能感受到公园的文化气息。

(一)展览方面,近几年来,公园举办了“哥德堡号扇艺展”、“南雪金石书画作品展”、“越秀墨韵书画展”、“迎亚运书画展”、“叶建强跑街摄影展”、“创建文明城市,建设和谐越秀图片展”、“鸟语花香,给力羊城摄影展”、“新加坡陶艺家烧陶个展”等展览。

(二)演出方面,公园以往每年邀请专业演出团队于春节或国庆黄金周期间为游客奉上精彩的演出节目,有歌舞表演、魔术表演、变脸表演,还有杂技表演等。现在,公园更创新形式,与园内游客合作,邀请常在公园表演的多个游客团体同乐演出,举办了多场“越秀公园与游客同乐演唱会”,更是广州公园首次举办此类活动,受到了游客的高度评价。

(三)兰文化方面,围绕兰花的生长特性,结合春节、五

一、国庆、元旦公共假期举办特色兰花专题展览。并积极开展兰文化宣传活动,向市民展示灿烂悠久的兰文化和丰富多彩的兰花名品,让广大游客更全面深入地了解兰花以及兰文化。在兰圃的兰文化知识长廊内有各式各类、内容丰富的兰文化和兰花知识介绍,使人们在观赏兰花的同时,亦进一步加深对兰花的了解。

(四)文化科学方面。不定期举办花卉专业知识讲座,吸引了大批花卉爱好者前来听课。

三、抓重点,求突破,积极开展示范性文化品牌建设

(一)传承广州园林博览会这一知名品牌,不但举办艺术园圃、大型公共景点、植物造景、艺术插花、元宵灯会等园林艺术精品展览,还精心打造了多姿多彩的游览项目,极大地丰富了广大市民游客的节日生活。尤其是第十六届园博会,在公园免费开放、收入递减的情况下,为给广大市民游客提供一个娱乐休闲的场所,我园识大体,顾大局,不讲价钱,全体干部职工群策群力,上下齐心,迎难而上,勇于创新,克服重重困难,圆满完成了园博会的工作,为公园免费开放后最受市民关注的第十六届园博会的成功举办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二)结合科技活动周,认真组织开展“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思想,倡导科学方法”为主要内容的科普宣传活动。集中精力,利用国家重点保护动植物等资源,重点打造扁颅蝠保护区,桫椤保护区等区域。

四、创新公共文化服务机制,不断加强文化人才培养 一方面以公共文明示范区建设为抓手,加大跨部门、跨领域、跨系统文化项目的交流与合作,实现基层公共文化资源综合利用、共建共享。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推进理论政策和制度设计研究,探索建立符合我园实际、符合文化发展特点和公园发展规律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制度基本框架。另一方面,大力引进人才,努力提高原有人员文化知识构架,培养了一大批文化有特色、业务有专长的高素质人才。

“十二五”时期,文化建设面临着新的形势和任务,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增强公共文化服务能力是今后我园发展的一项长期战略任务,是公园党委、全体干部职工的重要职责和首要任务。

目前我园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还存在不少问题,主要是文化专业人才缺乏、培训不够、经费缺乏等。今后将针对薄弱环节加强人才建设、体制建设,着力提升人员素质,打造一支具有越秀公园自身特色的高精尖服务队伍。

今年,我园将结合建党90周年以及辛亥革命100周年契机,举办相关的历史图片展览等。选定兰圃几处层次丰富,品种多样、较有特色的植物区作为科普植物区,详细介绍该区的品种和搭配特色,并增加科普设施,为游客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场所,为学生提供了很好的认树种、摄影、绘画场地。

公共文化服务考察报告范文第5篇

关键词:公共文化服务;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对于我国这样一个大国来说,既是对广大人民群众看报纸、看电视、参与公共文化活动及鉴赏等文化权益的体现,也是提高人民整体文化素养的关键环节。伴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作为党和国家的重要文化战略,受到了越来越高的重视,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的创建也成为了国家发展中的关注焦点。

一、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通常人们在对一个国家的发展状况做出衡量时,会直接考量其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的分布、服务及数量等公共文化服务情况。我国是一个拥有13.7亿人口和8.5亿农民的国家,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上所面临的困难更加复杂,因此,对富有中国特色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发展模式的探索尤为必要。自党的十六大顺利召开后,我国日益关注人民的基本文化权益,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做出了进一步加强,增加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经费投入,开展了各项惠民工程,不断健全相关基础设施,创新服务的供给手段,在十七届六中全会上更是明确指出要建设结构合理、实用高效、功能完善且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引领国家文化民生

为了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更好发展,我国财政部与文化部在遵循基本性、均等性、公益性与便利性的基础上采取了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这一创新举措,在全国范围内逐步创建了一系列结构合理、网络健全的示范区,起到了良好的领头作用。2011年5月第一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的31个名单正式公布,各级党委政府优先考虑与重点推进相应体制、设施建设和资金投入,通过撬动地方加大投入、促进设施建设、解决突出矛盾和加强课题研究等实现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飞速发展。到2013年9月,第一批示范区成功验收并展开了32个第二批示范城市的建设,带动了公共文化服务创新热潮。

三、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发展困惑

(一)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政府的热情能否持久。对于地方政府来说,示范区既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引领者也是文化民生执政效能的体现者,然而偏重公益性的公共文化服务经济效益较低,政府一般在刚性约束下不得不为之买单,若强制性约束消失,示范区政府的重视度是否还能持续。

(二)历史性遗留问题能否得到根本解决。从第一批与第二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的建设过程来看,一些基层政府往往因绩效观不正而不够重视文化建设与文化投入,经费的不足拉大了区域、城乡差距,运行不力、结构欠妥等问题层出不穷。此外,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专业人才的缺失、资源的匮乏、法规的不完善等都是示范区建设的难点。

(三)公共文化服务是否能升级为响应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要经过制度设计成果验收、第三方调查机构测评群众满意情况、中期督导考核、实地组织验收、负责人集中汇报评审后才能创建,示范区政府在考核督导和舆论关注下组织公共文化服务并广泛动员文化资源。考虑到各阶层人群文化需求的差异,传统的无差别供给无法适应个性化、针对性响应型诉求的要求。

四、应对策略与建议

(一)完善公共文化建设制度

国家应当重视公共文化的立法,在地方政府的考核内容中加入公共文化服务,逐步健全示范区的相关通报、督办等制度法规,完善文化市场管理、公共文化服务投入、文化设施管理等一系列法律规章。由各级政府共同编制真正将公共文化服务纳入到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与城乡建设规划中的长期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规划,以超出财政收入增长率的比例投入公共财政,借助项目补贴、特许经营等手段引导社会力量的积极参与。

(二)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

一方面,要积极引进高端先进人才,确保收入分配、人才流动等机制与当下市场相适应,借助柔性引才等方式努力吸引高级文化专业人才,倡导以项目形式同高端人才进行合作。另一方面,要对文化志愿服务活动做出升华,组织公共文化志愿服务团队并构建相关志愿者档案、注册系统、数据库等,让服务对象、项目和志愿者三者间进行有效的交互,利用科学的激励体系吸引文化志愿者。此外,还应着力健全本土培养人才机制,设立示范区高校、社科联等的订单式公共文化服务人才培训,给公共文化工作人员提供外出参观学习的机会,通过企事业单位学习资源的互联来建立开放性学习系统。

(三)加大公共文化资源供给

首先,要种送群众文化活动及文化精品,借助国家或省级评奖全力打造富有时代特征、地方特色的文学、影视、戏剧等方面的精品,让图书馆、文化馆等发挥基层阵地作用来建立文化分队与流动文化车,展开流动培训、电影和演出等,丰富群众的公共文化活动形式,增强其凝聚力。其次,要强化农村地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逐步建立具有宣传教育、书报阅读、文艺演出等功能的乡镇基层文化站,将城乡共建原则落实到城市文化队伍培养、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中。再次,要实现公共文化资源的有机整合与现有信息技术资源的灵活应用,全面调动科技馆、展览馆、青少年宫等的文化资源,实现公共文化服务在地域、领域、部门上的跨越,在公共文化服务中活用先进网络、数字、计算机技术,做好优秀文化资源的整合与共享,例如可以构建网上音乐厅、图书馆等。最后,要保障弱势群体的公共文化利益,通过政府补贴、采购、文化消费券分发等方式保证青少年、老年人、残障人和失业、退休人员的文化权益,在制度层面进一步完善弱势群体的公共文化权益保障机制。

五、讨论

综上所述,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的创建是对中央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战略的全面贯彻,是统筹我国城乡间的文化发展和促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发展完善的先进代表。目前,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建设仍存在文化投入不足、设施不够完善、缺乏社会力量支撑等问题,需从制度、人才、资源供给等方面综合采取措施确保示范区的顺利构建,确保示范区领头作用的真正发挥。(作者单位:长春工业大学)

参考文献:

[1]胡智锋,杨乘虎. 免费开放: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发展与创新[J].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01:139-146+161.

[2]高福安,刘亮. 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现状与对策研究[J].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1,06:1-5.

[3]齐勇锋,李平凡. 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J].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12,01:64-72.

[4]白雪华. 以点带面,发挥示范效应 推动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科学发展――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项目)创建工作概述[J]. 国家图书馆学刊,2012,03:32-40.

公共文化服务考察报告范文第6篇

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构建和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是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选择,是坚持以人为本、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的重要保障,是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是统筹城乡文化发展、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支撑。

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虽然取得了相当大的进展,但仍然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

一是文化事业经费投入不足,尚未建立比较完善的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运行经费保障机制,城乡差距和区域差距较大。

二是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资源设施总量不足、质量不高、配置不合理的问题依然突出,基层文化建设重硬件、轻软件,重建设、轻管理的现象比较严重。

三是公共文化服务的内容、形式、方法与城乡居民的现实需求还不相适应,以群众文化需求为导向的公共文化服务模式尚未形成。

四是文化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尚不健全,还存在多头管理、条块分割等问题,配套政策和法律法规不完善。

[措施]

中公教育专家总结以下措施,供考生参考:

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是公共文化建设的重要目的。各级文化部门要坚持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以政府为主导,以公共财政为支撑,以基层特别是农村为重点,加大投入力度,创新运行机制,加快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高公共文化服务的质量和水平。

一是继续加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夯实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硬件基础。以重大文化工程为抓手,以大型公共文化设施为骨干,以县、乡镇和社区基层文化设施为基础,统筹规划,合理布局,逐步形成覆盖城乡、结构合理、功能健全、实用高效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二是稳步推进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改革,加强体制机制等软件建设。加快形成责任明确、行为规范、富有效率、服务优良的运行机制。积极推进劳动人事、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引入竞争激励机制;扩大公共文化服务投入渠道,抓紧制定支持和保障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投入办法,确保政府对公益性文化事业的投入逐渐增长,建立分区域的人均基层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经费保障标准,建立公共文化服务经费保障机制。

三是整合公共文化服务资源,促进公共文化资源的共建共享。以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建设为抓手和契机,以地方党委、政府为主导,突破体制障碍,加大跨部门、跨领域、跨系统的文化项目的共建共享力度,加强基层文化资源的整合。

上一篇:教师专业能力提升研修总结范文下一篇:服务便民汇报材料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