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教育探究论文范文

2023-10-30

环境教育探究论文范文第1篇

近年来,江苏坚持以教育现代化建设为主线,以全面提高教育发展水平为主题,以提高教育质量和促进教育公平为重点,积极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学校办学条件显著改善,办学水平不断提升,教育公平迈出重要步伐,义务教育改革发展取得明显成效。

一、落实政府全责,实现优先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基础教育走过了“人民教育人民办”的艰难岁月,《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明确了政府在义务教育中应承担的法律责任,真正实现了义务教育的本质回归。正因为各级政府真正承担起这份责任,我省义务教育改革发展才有了坚实的基础与保障。

(一)坚持依法治教。依法治教是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着力解决义务教育热点难点问题的迫切需要。为提升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的法制化水平,我省修订颁布《江苏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办法》,并于2011年1月1日实施。自2011年3月我省与教育部签署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备忘录以来,省级层面出台了目标规划、主要指标、办学标准、评估办法等一系列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政策性文件。2012年11月,省政府根据国家要求和江苏实际制定了《关于深入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意见》,明确新目标新任务新要求。各地各有关部门对照目标任务制定配套文件,形成了各具特色、较为完善的义务教育政策体系。无锡市于2013年启动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条例》立法工作,努力为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供法律保障。

(二)列入总体规划。把义务教育工作纳入社会经济发展总体规划是政府负责的重要体现。我省要求各级政府作为“第一责任人”,要制定和明确本地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目标任务、重点工作和主要措施,在确定年度重点工程时优先考虑义务教育特别是农村义务教育发展项目。2013年,创建10个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改革发展示范区被列为省政府十大民生实事之一。多个地区把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列入各区党委政府主要负责同志民生工程政绩考核范畴,切实保障了义务教育优质均衡的整体推进和顺利实施。

(三)切实加大投入。全省各级政府依法加大了对义务教育的经费投入,把义务教育作为财政支出的重点领域予以优先保障,并建立义务教育经费与财力状况、办学需求和物价水平联动的稳定增长机制。2006年秋季学期和2007年春季学期,我省先后对农村和城市义务教育学校学生实施免收学杂费政策;2008年春季学期起,为全省城乡义务教育阶段所有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2010年春季学期起,全面免收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寄宿生住宿费;2011年春季学期起,全面免收城乡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本费,其中,教科书及作业本费用由省财政全额承担。至此,我省全面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免费义务教育。

(四)强化督导检查。把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情况作为教育督导工作的重点,对各县(市、区)加强阶段性督查和指导,对工作不力、措施不实的地区,督促其整改和提高。从今年开始,我省对县级政府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情况、义务教育学校达到省定现代化办学标准情况、县域内义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情况进行督导评估,督导评估结果作为评价政府工作和干部政绩的重要依据。同时,在督导评估过程中突出公众满意度调查和热点难点问题解决,并将结果向社会公布。2012年,我省启动“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的申报工作,截至2013年11月,65个县(市、区)在全国率先通过县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国家督导认定。

二、面向全体学生,实现公平公正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石,是人生公平的起点。我们从贯彻以人为本理念、促进社会公平、建设和谐社会的高度,统一思想,转变观念,缩小差距,大力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改革发展。

(一)突破观念障碍,缩小认识差距。举办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专题研究班,对全省各市、县(市、区)政府分管副市长、副县(市、区)长和教育局局长进行培训。通过培训,各级政府充分认识到,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国家赋予地方政府义不容辞的法律责任,更是办好人民满意教育、促进社会和谐的更高追求。2010年以来,省政府每年召开会议,专题研究推动义务教育改革发展问题,并通过多种渠道大力宣传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理念、意义和政策措施,宣传先进典型和成功案例,使政府公共服务均等化理念深入人心,使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带来的实惠家喻户晓。各地切实转变观念,严控择校生比例,按照国家有关要求积极推进初高中分设,建立健全有利于初中均衡发展、有利于“减负”的管理体制,尽快形成省辖市中心城区普通高中、义务教育学校由省辖市和区分别举办管理的格局。

(二)狠抓均衡短板,缩小区域差距。推动苏南、苏中、苏北协调发展,不断加大对经济薄弱地区的支持和指导力度,鼓励经济发达地区与薄弱地区建立稳定的帮扶机制。要求各省辖市在推进城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同时,统筹县域之间的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十五”期间,省财政累计投入一百四十多亿元,实施中小学危房改造、布局调整、“三新一亮”、“六有”、“校校通”、“四项配套”等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一系列重点工程,学校办学面貌发生巨大变化。建立城乡一体化的义务教育发展机制,在财政拨款、学校建设、教师配置等方面向农村倾斜。

(三)关注特殊群体,缩小群体差距。一是平等对待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我省探索建立以居住地学龄人口为基准的义务教育管理和公共服务机制,尽量满足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公办学校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需求,全省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公办学校就读率达86.58%。二是切实关爱农村留守学生。把关爱农村留守学生工作纳入社会管理创新体系,构建学校、家庭和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关爱网络,优先保障农村留守学生进入寄宿制学校学习。三是高度重视残疾少年儿童。我省要求各地按照普通中小学生均公用经费6至8倍的标准安排特殊教育学校生均公用经费,采取措施落实特殊教育教师待遇。四是大力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不断加大扶困助学力度,落实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生活费补助政策,完善政府主导、学校联动、社会参与的资助体系。

(四)消减择校行为,缩小生源差距。我省要求各地全面落实省政府文件精神,公办学校坚持免试免费就近入学,合理划定学校施教区,保证施教区生源数量与学校招生规模基本适应,有空余学额时采取公开报名和摇号的方式确定。民办学校实行自主报名、免试入学。同时,严肃查处以重点班、快慢班、实验班、国际班等各类名义违规分班的行为。各地严格落实热点高中70%以上招生指标均衡分配到辖区内所有初中的规定,自2012年起所有公办初中招收的择校生毕业时不再纳入热点高中指标生范围。目前,部分地区如盐城市、如皋市等已基本消除择校现象。

三、关注全程优化,实现瓶颈突破

推进教育公平是一个系统工程,从目标的制定到项目的落实,从队伍建设到机制完善,全省各级政府一着不让,层层发动,落实到人,突破瓶颈制约,抓紧建设对保障教育公平具有重大作用的制度机制,并将此作为履行政府公共职能的一项重要任务抓紧抓好,有效保证了这一系统工程的有序推进和稳步实施。

(一)明确优质均衡发展规划目标。2011年6月,省政府制定了江苏省推进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规划,把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作为我省教育事业的战略重点和主要任务。规划明确,到2018年底前,全省所有县(市、区)分四批实现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各市、县(市、区)成立了领导小组,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教育、发改、财政、人社、编制、建设、规划、国土等部门负责同志参加,统筹推进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确保按时序进度完成工作目标。

(二)推进学校标准化建设。为满足新形势下更高质量实施义务教育的要求,进一步改善义务教育学校尤其是农村学校办学条件,结合实际办学情况和发展需要,在认真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自2010年5月开始,我省组织课题组研制《江苏省义务教育学校现代化办学标准》,于2012年3月由省政府转发。按照标准要求,在全省启动新一轮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全面加强学校校舍、场地、师资队伍、设施装备等方面建设。实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和农村中小学运动场地塑胶化建设工程,全省农村薄弱学校办学条件得到改善。

(三)加大校长教师交流力度。优质师资的合理流动,是推进师资均衡的有效办法,更是解决择校问题的关键所在。我省规定,校长和教师依法实行定期交流制度,校长在同一学校连任不得超过两届,教师按照每年不低于专任教师总数15%、骨干教师按照每年不低于骨干教师总数15%的比例进行交流。同时规定,城区中小学教师评聘高级职务(职称)须有在农村学校或薄弱学校任教两年以上的经历。如皋市近两年交流义务教育教师达专任教师总数的18.8%,海安县对873名教师进行了电脑派位,71.8%的教师交流到新的学校。

(四)构建促进均衡的动力机制。我省注重以“试点”为示范,形成促进均衡发展的有效动力机制。着眼于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在各学段率先启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改革发展示范区建设。首批13个示范区创建地区围绕改造薄弱学校、完善招生政策、促进教师交流、提高教育质量等关键环节,先行先试,探索创新,有效提高了义务教育发展的公平度和群众的满意度。同时,示范区建设的辐射引领作用也日益凸显,带动了全省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水平的整体提升。“苏锡常区域整体联动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及“优化配置义务教育师资”被确定为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以后,省政府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层层抓落实,确保了试点工作的健康运行。

四、立足全人教育,实现优质满意

教育事业是功在当代、利泽千秋、造福于民的事业。满足老百姓对优质教育的需求,关键在于推进均衡的同时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我省以改革为动力,大力推行素质教育,始终坚持内涵发展,努力办好每一所学校,发展好每一位教师,培养好每一名学生。

(一)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坚持育人为本,强化内涵发展,把提高素质教育水平贯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全过程。注重改进德育方式方法,寓德育于课堂教学、学生管理、学生生活之中。健全以课程标准和学生全面发展标准为主的学业质量评价体系,引导学校按照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实施教育教学;引导社会按照正确的教育观、质量观和人才观评价教育、学校和学生。推进中考改革,增加对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实践探究能力、创新思维能力的考查和评估。严格规范办学行为,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让学生有充分的自由空间,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二)深化教学改革。全面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目标任务,更新教学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鼓励启发式教学,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培养学生学习思考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2012年,我省启动薄弱学校质量提升工程,加快提升以农村薄弱初中为重点的学校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两年来共遴选117个课程建设项目,每个项目省财政安排专项资金30万元。推动优质学校和薄弱学校合作共建,通过组建教育共同体等方式进行结对帮扶。盐城市组建了由优质学校领衔的21个教育集团,实行“直办型”、“领办型”等不同联盟模式,集团内统一师资配置、统一教学管理、统一奖惩考核,做到优质资源全覆盖、集团管理一体化、办学模式多样化。

(三)提升教师专业水平。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实现义务教育内涵发展、提高教育质量水平的关键措施。我省一直将加强教师培训作为义务教育工作的重点,实行每五年一周期的中小学教师和校长全员培训制度。2006—2012年,省级中小学教师培训经费从3000万元增加到9000万元,组织开展了一系列教师培训工程。强化教师职业道德,把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考核的首要内容,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组织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加强中小学教学新秀、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队伍建设,实施名师培养工程,鼓励设立名师工作室,充分发挥名师传帮带作用。大力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健全农村学校优秀教师补充机制,力争到2020年,每所乡镇中心初中和小学都有一名特级教师,对乡镇中心初中和小学校长境外轮训一遍。

(四)努力提高质量。各地强化质量意识,切实把提高质量作为义务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建立健全义务教育质量保障体系。从2006年开始,我省全面实施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业质量监测与指导项目,以科学的质量测试和分析指导为手段,更新观念,掌握方法,改变应试教育的种种做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从而提升了社会满意度。2012年,全省中小学幼儿园行风建设在12个公共服务行业中名列第三。为加快全省小学特色发展、创新发展和内涵发展,我省启动实施小学特色文化建设工程,以学校课程文化开发为突破,2013年先行启动33个薄弱学校项目建设,涉及66所学校,通过“以一帮一、以强带弱”的建设方式,努力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到2020年,将在全省建成500个小学特色文化项目。

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工作任务繁重,责任重大,使命光荣。下一步,我们将采取更大的力度、更实的举措,把教育公平的美好理想转化成实际的教育行动,转化成人民群众的切身感受,为我国义务教育改革发展努力探索新途径,总结新经验,创造新业绩。

(作者单位:江苏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

环境教育探究论文范文第2篇

天津美术学院 ,讲师。比利时布鲁塞尔自由大学,博士,研究方向:动画创作与动画教育。]

每年一届的布鲁塞尔国际动画节,不仅是全世界动画电影人一次盛会,也是比利时电影学院以画会友的一次盛大聚会。本文以动画节为出发点,结合比利时高等艺术教育,对比利时电影学院艺术教育梳理分析,希望能够对现阶段我国高等艺术教育事业具有一定启示。

关键词: 比利时;布鲁塞尔国际动画节;动画艺术教育

一、比利时布鲁塞尔国际动画节

2019年第38届布鲁塞尔国际动画电影节(The Brussels Animation Film Festival)于3月1日至10日在比利时布鲁塞尔弗拉基艺术中心(Flagey art center)成功举办。由法国导演奥斯曼·塞尔丰 (Osman Cerfon)执导的动画短片《香烟的魔力》(Je sors acheter des cigarettes) (图1)赢得本届艺术节国际短片大奖。作品讲述是十二岁的乔纳森和他的妹妹、母亲和男人生活在一起所发生的故事。荷兰乔恩·李乌韦林克(Jorn Leeuwerink)导演的动画短片《花》(Bloem) (图2) 赢得最佳学生短片奖,比利时和法国动画人亚当斯Floor Adams《富南》(Funan) (图3)荣获公众评选的最佳动画奖。特别值得一提,此届动画节由中国宋思琦导演的定格动画《姐妹》(Sister) (图4)获得提名奖。故事讲述中国的90年代,一个男人的童年和她恼人的小妹妹一起长大。如果事情发生了改变,他的生活会怎样?其它奖项被比利时人包揽。分别是莉亚·贝尔特斯(Lia Bertels)执导的《亲爱的》(Nuit chérie) (图5)获得比利时最佳短片奖,布鲁诺(Bruno Tondeur)导演的《软骨支架》(Sous le Cartilage des c?tes) (图6)获得最佳合作短片奖,李奥·贝克(Leo Becker)导演的《机器人》(Robo) (图7)获得最佳编剧奖,玛缇·约森(Matty Jorissen & Wijnand Driessen)共同合作的《从白雪覆盖的山上》 (From the Snow-CoveredHill) (图8)获得最佳合作短片奖。

Anima动画节每年在布鲁塞尔举办,宗旨是展示动画从传统到实验的多样性,设置单元有长片、短片及学生竞赛作品。每年大约有近2000多部影片报名。布鲁塞

尔国际动画节对所有人开放,活动包括专家评选、大众评选、展映、学术论坛,儿童沙龙等活动。为期10天的动画节期间,每天进行10个小时的展映。动画节不仅是每年动画人艺术交流的聚会,也是挖掘有才华年轻动画人的平台。入选布鲁塞尔动画节,中国人导演的动画作品节点性的出现三次,分别是 29届2010年孙逊9部动画:1.

文字元年战役 (Chinese words war)  2. 黑色咒语(Coal spell) 3. 英雄不再(Heroes no longer) 4. 谎言(Lie) 5. 魔术师的谎言(Magican’s Lie) 6. 异邦(Mythos)7. 安魂曲(Requiem) 8.休克時光(Shock of Time) 9.人民共和动物园(People’s republic of Zoo),作品深入剖析中国当代社会,从红色革命文化大革命到经济大爆炸时代。另外还有张弓的《红姐》(Ms. Red)和刘健刺痛我)(Piercing I)

在电影节目录介绍中,这样写道:“这部作品从一个女性在动荡不安年代所经历风雨坎坷一生,画面富有强烈的视觉冲击性,来表现当下社会现象”[1]。 (图9) 2014年由独立动画导演雷磊导演的短片《这不是一个可以说谎的时刻》和本届宋思琦导演的定格动画《姐妹》(Sister) 。

从历届获奖作品来看,影片使用的创意媒介和表达内容各具风采, 题材新颖,构思奇特,关于人生的智慧、诚实与爱……给大家在视觉与思维上更开阔多元化及深度思考。“电影技术的突破需要科研工作人员研发和攻关,同时高等院校动画专业在培养人才上也应做出贡献”[2] 。中国作品入选,无论从意识、内容、不同题材的关注,技术表现手段上与国际上优秀作品仍存在差距。从入围的艺术家都有留学艺术背景,反映出我国的动画艺术教育复合型人才培养机制与产业对接的欠缺。

二、比利时动画艺术源起

动画中角色活动的原理是利用画面在人的眼睛停留的时间--视觉残留,通过逐帧连续着的画面,以每秒钟跳动的速度连续放映,产生角色活动的现象。1832 年,比利时人约瑟夫·普拉托(Joseph Plateau) 和奥地利人西蒙·冯·斯坦普弗(Simon von Stampfer)根据视觉残留原理同时发明了费纳奇镜(Phenakistoscope) [3],它是一种简单的动画放映装置,将它转动起来,人们可以观察到循环播放的连续动画。费纳奇镜 (Phenakistoscope) 由中心一个轴与两个平行圆盘构成。两个圆盘分别被等分成16个扇形区,以此图像动作顺序在每个扇形区内画上连续动作的系列图案。观察者可以旋转光盘,通过移动的狭缝看到光盘在镜子中的反射。对反射图像上的狭缝进行扫描,使它们不会简单地模糊在一起,这样观察者就可以看到一系列具有运动图像外观的快速图像。(图10) [3] 这一发明,很快传到邻国法国,卢米埃尔兄弟根据其原理发明的“活动电影机”,改变了动画1/16s的画格速度到1/24s画格的正常速度。爱迪生对电影机器、装置的研制,为新艺术的诞生奠定了基础,电影和动画艺术由此诞生。

比利时弗兰德斯画派曾在欧洲绘画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早期漫画艺术并不像其传统绘画声望很高。法国大革命时期,讽刺漫画风靡欧洲,战火纷飞时期布鲁塞尔出版社为巴黎提供了近200多幅独立的漫画作品。在当时和之后长期以来,比利时一直为法国输送制作精良的作品。随着时间推移,比利时漫画家自身实力显著提高,1929年由埃尔热 (Hergé) 创作漫画《丁丁历险记》在当地报纸上每两周连载, 从此宣告比利时漫画时代开始。由于弗兰德斯画派的影响,比利时大批漫画创作人才,所创作的漫画作品,故事精彩,制作精良,成为欧洲漫画界一直独秀。20世纪40年度,比利时第一家动画工作室由阿尔伯特·佛滋特(Albert Frozito)创立,随后得到出版商的资助,计划完成一部主人公傲慢狐狸的系列漫画,同时还要创作制作出动画片,由于人力财力等原因计划未能实施。但“漫画改编成动画” [4] 设想,为开启

比利时动画人的创作之路。1947年,由克洛迪·米索内(Claude Misonne)执导的《金爪蟹》,第一次将《金爪蟹》由漫画改编成动画片,实现了前人的设想。[5]

比利时的漫画以故事连环漫画著称,曾经伴随中国70、80年代出生一代人的动画片《蓝精灵》(The Smurfs) 由漫画家贝约和其夫人于1958年共同创作连环漫画,1959年比利时电视台连续播放《蓝精灵》动画片。1986年中国从美国引进英文版,翻译后在电视台播出。

三、比利时电影动画艺术教育

作为著名的比利时布鲁塞尔电影学院,(Institut national supérieur des arts )简称(INSAS),为社会培养具备电影动画创作实践能力专业人才。比利时布鲁塞尔电影学院是隶属比利时政府的公立艺术学院,创建于1962年,是比利时高等艺术教育唯一一所电影专业院校,在欧洲电影和文化艺术界享有盛誉。学院的教学宗旨是培养拥有舞台艺术和电影动画传播技术人才,该学院继承了比利时国内外优秀的电影动画教学传统,长期以来致力于保持一流的教育教学水平。

比利时从2004—2005学年起,实施构建欧洲高等教育体系的博洛尼亚进程(Bologna Process) [6],大学学制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基础课程,学制三年(过渡型学士),180个ETCS; 第二阶段2-3年,属于大学分科教育(专业型学士)。当学生完成第一阶段学习后,会获得一个“Candidate”候选人的学位,当完成第二阶段学业, 会获得学历证明。INSAS是分为4年制和3年制,即四年学制专业设有:电影、广播电视、戏剧、戏剧表演,三年学制专业设有:图像、声音(拟音录音)、剪辑。(图11)

电影和电视专业课程设置:剧本、导演、摄制、视听语言、剪辑等基础课程还包括美学、艺术理论,文化历史,科学技术在舞台艺术的应用。在获取专业知识的同时,学院会不定期邀请业内专家讲座,让学生了解自己所学专业的现状,并根据与行业内人士的交流,每年需要向学校提交下一学年的计划,不断激发学生实践的想法。教学理念注重传统原始方法方式与现代科技数学信息技术结合,教学中注重培养对学生的实践性学习和创作技能。

教学条件:不同专业方向,为学生配有先进的设备设施,专职教授15人,分别欧洲、美洲等国家。专职教授每年要经过弗兰芒区学术委员会考核认定。外聘教授30人,分别来自世界各地的电影制作人和动画艺术家。

教学管理:学院面对具有从事影视艺术和戏剧表演天赋的教育接受人群,每年有300多名新生入学。学院实行学分制管理,每学年升学采用淘汰制,每学年淘汰率在35%-65%,每学年有两次考试季分别是安排在一月份和六月份举行,笔试和口试两种。由本校教授和外校教授、技师组成的专家评委团对学生成绩逐一进行专业评审,这个考核从艺术理解、专业知识,技能、创意、学习者自身的创造力综合考核,考核成绩算法是以20分为满分计算,18分为AAA,16分为AA,14分为A, 12分为B,10分为C…….依此类推,考核不合格,学习者会被终止在此院校继续学习。看似轻松自由学习环境,实际上是严肃勤奋。

除了对学生严苛,同时对在校的专职教师也是如此严格。专职教授每年 4月份需向学校学术委员会提交下一学年的教学计划和预期成果,作为年度评审依据。每学年学校董事会组织艺术教育委员会对教师每学年科研和教学,包括公开发表论文和出版书籍的数量进行考核,同时还包括对教学技能和学生对老师测评的调查问卷的评估,如对教学是否负责、学生反应是否良好等进行评估,优胜劣汰。

四、对我国艺术教育的启示

西方艺术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个性化创造能力和严谨性,根据教育理念和一系列教育举措实现教育方式,比利时的艺术教育十分重视课程的实践性和探究性,艺术教育倡导师生平等,重视师生在教学中的互动,课堂中学生可以随时向教授提问、质疑,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比利时教授的职能不仅是“传道”“授业”“解惑”,更多是“交流”“引导”与“启发”。从比利时艺术院校的教学体系中不难看到这一点。“严谨性”对待细节问题的态度。举一个例子或许更能说明问题:在留学期间,一次制作作品时候,遇到有技术难题,连续几周尝试不同方法解决问题时候,课题组的师兄得知后,第二天一大早把厚厚的一叠理论文献和相似案例参考材料,打印好放在我的办公桌上,这种认真对待身边每一件小事严谨态度,深深让我感动,使我的课题研究得到有效的提高。在举一个案例更能体现他们做事严谨性,教授们在授课前都会要求每位选择本课程的学生,提交一份文本,文本要求对这门课程的期待和对本课程涉及知识点的理解,这样教授会在授课时涉及的知识点对每一位同学提出的问题逐一解答,真正做到因材施教[7],從而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在回到艺术创作上,从动画节入围的作品来看,西方创作风格题材多样性,技术手段、表现、实验性居多,我国动画大学生创作题材多以叙事性为主。记得我在留学期间,一次阶段性作品汇报,我夜以继日完成一个作品,答辩后教授只给了我合格,而同组的比利时同学作品汇报用了45分钟,来讲述她的创作理念,我当时在想,这样花大量时间讲述,成绩不会太高,反而教授给她AA。 这件事深深触动我,西方学生哪怕创意还不成熟,但是她在汇报中呈现了计划、制作过程、预期效果、可能与不能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等等。教授对她的创意给予引导性指导,帮助她完善其独特的观点。在西方教育中,教师不一定认同学生的观点,更不能以是否认同学生观点作为评判的标准。也许,这就是西方教学上如何实现在严谨的规范性鼓励学生独立性的案例。

俗话说十指有长短,学生各自的表现特性不同,也存在一定差异。我国高等意识教育注重“因材施教” [7],教师也根据学生的特点指导,法国的塞尚、莫奈、莫奈、博纳尔,我国老一辈艺术家教育家如刘海粟、林风眠、齐白石、李可染都致力于使自己的艺术超越前人,超越自己,创造出属于自己艺术风格与境界。因此,我们规范学术制度和倡导学术自由,完善改革、落实实施、强调对学生的严谨性、原创性、研究分析能力等方面的培养,就会改变“亦步亦趋”的陋习,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国际化创新复合型美术人才。

参考文献:

[1]. 14兆赫. 独立电影传播发行机构http://i.mtime.com/ 2010

[2]. 袁建达.中国动漫呼唤复合型人才 [N].人民日报2011. 01. 07.

[3]. Joseph Plateau, as quote in georges sadoul, histore generale de cinema [M] Paris denoel 1973. P26

[4].  严万祺.  试论比利时动画的兴起与发展 《电影文学》[J]. 2014. 第22期 P45-47

[5].丁海洋& 姚桂萍.《动画概论》[M].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P7

[6]. 曹德明. 博洛尼亚进程-欧洲国家重大的高等教育改革框架[J].《德国研究》2008年第3期 66-71.

[7]. 孔子.《论语·先进篇》[M].湖南大学出版社 2013.P25

环境教育探究论文范文第3篇

摘要:在全球化浪潮方兴未艾的大背景下,潘懋元先生敏锐地对教育主权、教育产权进行了深入探究。其观点主要可概括为教育主权捍卫论、教育主权与教育产权分隔论、捍卫教

关键词:潘懋元;高等教育思想;教育主权;教育产权

育主权前提下的教育产权明晰论。教育主权是国家主权在教育领域的体现,不可让渡,神圣不可侵犯。而明晰教育产权,赋予办学主体更大的自主权,则有助于吸引内外资进入教育领域,发挥办学主体的主动性和保障教育主管部门的主导性,进而促进教育主权的落实。

Stance ·Perseverane·Expectation

—Professor Pan Maoyuans Thought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ducation Sovereignty and Education Property Rights

LI Shengli1, KANG Anfeng2

(1.Institute of Higher Education, Xiamen University, Xiamen 361005, China; 2.Institute of Political Science and Law, Gannan Normal University, Ganzhou 341000, China)

Key words: Pan Maoyuan; thoughts on higher education;education sovereignty; education property rights

教育乃是扎根培元的宏伟大业,教育的根柢首在立德树人。潘懋元先生作为中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奠基人和立人伟业的殷殷守护者,以其充满理性探究和审慎言说的学术论著庚续着中国现代高等教育的思想薪火。潘先生的研究范围涵盖了高等教育研究的各个领域,其文著全面系统地反映出了先生学术思想的基本立场和发展脉络。

现代教育活动都是在特定的主权范围内展开,同时离不开教育产权这个基本前提。潘先生关于教育主权与教育产权的学术思想在他整个理论体系中处于重要地位,其阐释精辟,视野开阔、紧扣时代,思想深邃、立场坚定,理论创新、一以贯之。本文谨围绕先生的教育主权与教育产权思想展开,认为其内容和特色体主要现在三个方面,即教育主权捍卫论、教育主权与教育产权分隔论及捍卫教育主权前提下的教育产权明晰论。

一、立场:教育主权捍卫论(一)厚重的历史感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16卷第5期李胜利立场·坚守·展望——潘懋元先生“教育主权与教育产权关系”思想探究通读潘懋元先生的巨著,我们可以发现,先生十分重视教育主权的维护与捍卫。他认为,教育主权是国家主权的组成部分和具体体现,是每一个主权国家都必须坚决维护的基本权力〔1~2〕。教育主权问题在20世纪90年代初就为学界所关注,但没有得到足够重视。南京师范大学王建华教授就曾分析其中的历史原因,并主张:“最初的教育主权是以整个教育的公立化来实现的,即国家通过将教育纳入政府控制系统之内,从而在国家主权的范围内实现自身的利益。事实上,公立教育制度化以后,由于整个教育在民族国家的范围内,呈现出封闭的状态,所以,教育主权问题一直被教育权问题所掩蔽,没能引起人们的充分重视。”〔3〕潘先生以理论研究者敏锐的洞察力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对教育主权捍卫论进行了较为系统全面的阐释与论证,体现出一种亲切的历史厚重感。

1.阐释了主权是一个历史性范畴

潘先生简要追溯了主权理论发展的历史轨迹,从让·布丹的主权理论的提出到汉斯·摩根索的《国际纵横论》,从《威斯特伐利亚和约》到对联合国、欧盟、世贸组织等国际机构的阐述,均体现出了这种厚重的历史感。综合诸说,潘先生认为:“国家主权是任何一个民族国家所拥有的对内最高的统治权和对外独立自主的处理国际事务的最高权力。”〔1〕

2.突出了对教育主权的珍视爱护

正视国家主权与教育主权相辅相成的关系,从而更加珍视教育主权是潘先生教育主权捍卫论的切入点。潘先生认为:“国家主权是教育主权的有力保障,教育主权是国家主权的具体体现。中华民族曾有过丧失教育主权的痛苦历史,更加懂得教育主权对于一个民族的重要意义。但是我们不要忘记教育主权必须以独立的国家主权为前提。”〔2〕

潘先生对二者关系的精炼概括也引发了人们对“一个连主权都难以保障的国家,怎么有能力去维护国家的教育主权?”〔2〕问题的进一步思考。回溯历史,我国在20世纪20年代的“收回教育主权运动”就是民族救亡运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国家主权与教育主权间唇齿相依、休戚与共关系的历史见证。通过艰苦斗争和不懈努力,新中国最终胜利收回了一再被侵损的教育主权,实现了国家独立和教育自主。历史与现实一再证明,今天的中国,作为一个正在世界舞台上发挥重要作用的主权国家,完全有能力保障教育主权不受任何侵犯〔2〕。可以认为,潘先生这种对教育主权珍视与爱护的心境,是与他的成长经历和家国情怀密不可分的。

3.概括了目前国内关于教育主权的主要观点

目前国内学术界对教育主权的界定观点众多,呈百家争鸣之态。为此,潘先生作了非常精准的归纳,他认为主要有四种代表性观点:其一,教育主权仅是指涉及教育根本事项的立法、行政、司法的最高权力,它与学校组织、课程标准等方面的权限或权能有所不同;其二,教育主权是一国自主地处理本国教育事务以及独立地处理与别国发展教育合作的事务的权力,具体地说可以分为教育立法权、教育投资权(教育规划)、学校审批权以及教育监察权四种权力;其三,教育主权是一个主权国家具有的处理其国内教育事务和在国际上保持教育独立自主的最高权力,是一国处理教育方面国际事务的最高原则,但它也要求不违背国际法的基本原则,即相互尊重主权和主权平等的原则;其四,教育主权是国家主权在教育上的具体体现,是包容于国家主权之内的涉及教育事务的最终决定权,它不应泛指一般的国家教育权,罗列一般职权或权限很难完整地概括其内涵〔1〕。在以上四种关于教育主权的代表性观点中,潘先生旗帜鲜明地支持第四种观点。

潘先生对教育主权与教育产权关系的辩证分析,得到了学界的普遍认同与广泛援引,论文《教育主权与教育产权关系辨析》被引用次数居有关“教育主权”论文被引用次数的首位,居有关“教育产权”论文被引用次数的第三位,产生了显著的学术影响。王建华教授就在其文章中写道:“目前国内关于教育主权的观点很多,潘懋元教授认为大致有以下四种基本看法,即‘主权不可侵犯说’、‘主权的部分让渡说’、‘主权的层次性说’和‘主权内涵应适时而变说’等。所谓主权不可侵犯说,即认为教育主权是不可商量的、不可讨论的,凡是涉及教育主权的问题,只能由本国政府独立自主地做出决定;教育主权的部分让渡说,是指教育主权可以通过相互协商来进行让渡,国与国之间可以通过自愿机制实现教育主权的彼此共享;所谓教育主权的层次说则是认为,教育主权可以分为许多层次,位于核心层次的主权不可侵犯、不可让渡,但是边缘部分的主权则可以通过多边机制或双边机制进行共享与让渡;最后一种看法则是认为应根据实践发展的需要,与时俱进地对教育主权进行重新界定,界定后的教育主权不容侵犯。”〔3〕

(二)鲜明的时代感

潘先生对教育主权的关注和论述立意高远,求新求深,具有强烈的针对性与鲜明的时代感。正如袁祖望教授所言:“(潘先生)学术思想散发出浓郁的时代气息,体现出卓越的超前意识。”〔4〕潘先生教育主权的相关思想最早阐发于《教育主权与教育产权关系辨析》一文中,该文的写作背景是我国正式加入了WTO,作为WTO的成员方,必须接受WTO框架下诸个多边贸易协定的法律约束,其中,《服务贸易总协定》(GATS)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办学运行及市场开放影响甚大。潘先生对教育主权与教育产权的论述恰恰始自这一时代背景,不可不谓具有鲜明的时代感。

针对我国加入WTO后开放领域不断拓宽和舆论界对WTO的“热情推崇”,潘先生及时地指出:“随着教育市场的进一步开放,西方的价值观和不符合国情的文化观念也容易渗透进来,使教育领域维护教育主权、维护中华优秀文化传统以及反对西化、分化的任务将更加艰巨”,“具体的主权(如教育主权)是国家主权的组成部分,同核心主权是不可分割的整体。因而同样是神圣的,不可侵犯的,不能分割,不能转让的。但过去对教育主权的界定,由于时代条件不同,可能较宽、较多。有些并非主权的含义(或因素),也被包含在内”,“主权、国家主权是一个历史的概念。它在社会历史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地丰富和发展”〔1〕。可以说,这些学术主张均能体现出与时俱进的时代感。

二、坚守:教育主权与教育产权分隔论(一)教育主权不等于教育产权

教育产权与教育主权虽一字之差,但含义大为不同。教育产权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就狭义而言,教育产权即学校产权〔1〕。潘先生认为,“把教育主权和教育产权分别界定清楚,许多问题,就不涉及主权问题,并非放弃主权或危害主权”,“关键问题就是弄清教育主权与教育产权的关系与区别,对教育主权重新审视并加以界定”〔1〕。

作为国家主权一部分的教育主权,是国家意志在教育事务中的体现,主要集中表现在教育方针、目的、政策和人才培养的政治方向上。国家教育主权是不可分割、不可让渡、不可侵犯的,它是一个国家层次的政治概念。与教育机构相对应的是学校产权,它基本上属于一个经济学概念。因为实施教育活动需要一定物质条件,学校具有整合各种教育资源的功能,并能够使教育资源得到充分有效的利用。国家教育主权与学校产权虽然有一定联系,但属不同层次、不同范畴。学校产权是在一定国家教育权指导下,学校为履行教育职能而形成的一种财产权利〔2〕。

(二)教育主权与教育产权的分隔

正因为教育主权与教育产权存在上述诸多本质上的差异,因此将两者进行分隔是很有必要的。现实意义表现在以下两方面:第一,澄清了这是两个不同的理论问题,各自存在不同的理论面向;第二,虽然两者之间有相似之处,但在实践中将其分隔有助于找到对应性的解决办法。因此,潘先生强调,学校产权的种种性质与特点与国家教育主权的权威性、利益性、独立性等特征有某些相似之处,但是,教育产权和教育主权是属于不同范畴的概念,有必要对两者加以区分〔1〕。

中外合作办学是改革开放之后逐渐探索并发展起来的新生事物,在运行过程中会更多地涉及到教育主权与教育产权等问题。潘先生主要以中外合作办学为研究对象,对教育主权和教育产权进行阐发。潘先生指出:“要把主权同产权分开,主权是不容侵犯的,有人提出部分主权可以让步,我是不赞成的。我认为,主权是不能让步的,因为主权是神圣的。但是过去我们认为是主权的问题,有许多实际上是产权问题,外国人可以占有产权。把产权和主权混在一起,导致主权概念泛化,就是把自己的手脚绑起来,影响对海外的招商引资。”〔5〕

由此我们可以认为,潘先生既反对教育主权的泛化论,也就是把与教育产权相关问题上升为教育主权问题,又反对教育主权的淡化论,即认为教育主权无关要紧,而是坚定地主张教育主权与教育产权分隔论。教育主权往往是政治性问题,而教育产权则往往是技术性问题。虽然两者之间相关,但决不可等同视之。无疑,其清晰、审慎的理论观点有利于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特别是中外合作办学事业的发展。

三、展望:捍卫教育主权前提下的教育产权明晰论(一)捍卫教育主权是明晰教育产权的前提

教育主权是一个主权国家固有的处理其国内教育事务和在国际上保持教育独立自主的最高权力,是国家主权的构成部分,而独立自主是我国处理教育事务的最高原则。我国《教育法》第67条规定:“教育对外交流与合作坚持独立自主、平等互利、相互尊重的原则,不得违反中国法律,不得损害国家主权、安全和社会公共利益。”〔6〕

产权则是财产权利的简称,是法律中物权的概念,它包括财产的所有权和由所有权派生的占有、支配、使用和收益的权利。教育产权实际上是用来界定教育领域中的财产关系,而由于教育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导致以股份制形式出现的教育机构中,上述的权利以及由这些权利派生的权能有可能分别归属于不同的主体〔7〕。

正如前文所述,教育主权是一个政治范畴,而教育产权则是一个经济范畴。教育产权的确立与维护,离不开一个国家在立法上予以的确认和保护,并需要国家强制力加以保障。一个国家如果教育主权受到损害,或者国家主权部分或全部丧失,那么它就无法在立法上对教育产权审查、确认和保护,也很可能无力通过国家强制措施对受侵害的教育产权进行救济和保障。因此,教育主权构成了明晰教育产权的一个基本前提。可以认为,没有独立的国家主权,教育产权就难以得到确认和保障。没有明晰的教育产权,在实践中则容易让人混淆产权问题与主权问题,从而很可能影响教育主权和教育产权的充分实现。

潘先生指出,随着教育服务的开放,部分学者担心国家的教育主权将受到挑战。其实国外教育机构来中国办学必须遵守中国的法律、法规,接受我国政府的管理,决不会对国家教育主权构成威胁。受到挑战的倒是我们传统的学校产权、产权结构、产权制度以及相关的管理制度〔2〕。潘先生的这个判断是准确的,因为我国作为一个主权国家,其教育主权自然是独立、完整的。我国完全有能力通过立法和司法措施对教育产权进行确认与保障,这是一个基本的政治前提。同时,教育产权的具体运作由于往往涉及到技术性、操作性很强的实践问题,因而需要更为细致的考察与实证研究。

(二)明晰教育产权有利于教育主权的落实

从理论而言,教育产权问题不足以挑战或者危及到教育主权问题,即教育产权服从于教育主权。但是,由于缺乏对二者内涵的清晰界定和利害关系的权衡考量,危害教育主权的行为或现象在实践中并不鲜见。例如,教学内容不加筛选,在课程的设计上、在教育观念的形成上,照搬他国的那一套,从而在意识形态领域对我国的安全构成威胁,侵害了我国的教育主权,出现“产权”超越“主权”的情况〔7〕。以当前蓬勃兴起的大规模网络在线课程为例,它突破了民族国家主权的地理边界,可能会出现教学理念、教学内容等不受国家主权规范和管理的现象。因此,明晰教育产权,既有助于确认办学的主体身份特别是涉及到中外多方合作办学时的主体身份,又有助于确定对应的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同时也有助于明确适用相应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以加强对教学过程、教育观念以及价值导向等方面的持续观测与管理。可以说,明晰教育产权的过程,实际上也是对一国所享有的教育主权的体现与落实,明晰教育产权是体现和落实教育主权的有效措施。

从本质上来说,“主权”和“产权”是两种不同性质的权力,任何一种产权的成立都必须在主权许可的范围内实现,主权高于产权,既不能从产权的绝对数值简单地判断主权是否有保障,也不能从对外方拥有产权的承认引申出这是对教育主权的放弃或危害〔6〕。潘先生明确指出:“国家通过各种手段加强对大学的控制,这是国家行使教育主权的体现,换句话说没有任何一个国家会放弃对大学的控制,但当前我国政府对高校的控制力过于强大,不利于高校特色的培育与发展”〔8〕,“在实践中,千万不要因对于教育主权的过分强调而遮掩了对学校自主权的重视,从而使整个办学过程中政治色彩过浓,经济效益低下”〔3〕,“在坚持教育主权独立性的前提下,必须改革我国现行学校的产权制度”〔2〕。概言之,潘先生一方面强调教育主权的神圣与紧要,另一方面又明确指出教育主权不等于国家教育权,也不等于教育自主权,更不能将教育主权与教育产权混同。由此可以看出,潘先生主要侧重的是反对教育主权泛化论。

在高等教育面临全球化浪潮冲击的历史大背景下,潘先生准确地抓住了“教育主权与教育产权”这一关键问题,观点具有很强的现实性和理论指引性。正如林金辉教授所言,“潘懋元教授不仅明确澄清了人们在现实中的困惑,而且解决了直到今天还在谈论的‘中国加入WTO后的教育主权’问题”,“潘懋元教授通过对‘主权’概念历史形成过程、教育主权与国家主权、‘产权’与‘教育(学校)产权’、‘教育主权’与‘教育产权’的关系等重要理论作了翔实的论证和清晰的界定,对于实践工作者促进和保障中外合作办学健康发展提供了正确的理论指引”〔9〕。综上所述,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既离不开坚定地捍卫教育主权这个基本前提,也离不开明晰教育产权这一现实基础。

学术思想之旨归,既在纲举目张,煌煌巨著,同样也存在于绵密幽微的精耕细作之中。潘懋元先生的学术思想既能超越教育学术的言说姿态,探求高等教育的深层肌理,又能保持学术研究对教育现实的持久张力。所以,对于我们后继的教育研究志业者而言,最重要的就是思考如何秉承潘懋元先生的教育思想传统,继续坚守客观、公正的学术立场,赓续高等教育的思想薪火,发掘国内外研究者的思想资源,拓展研究者的思维空间,在高等教育思想的道路上行路致远,砥砺前行。

参考文献:

〔1〕潘懋元.潘懋元文集·问题研究 卷三(上)〔M〕.广东: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224,226,228-231.

〔2〕潘懋元,胡赤弟.我国高校产权制度改革的若干问题——兼论公、民办高校产权问题〔J〕.教育发展研究,2005,(7):18-22.

〔3〕王建华.第三部门视野中的教育主权问题〔J〕.江苏高教,2003,(6):10-13.

〔4〕袁祖望.寓远见卓识于平凡朴实之中——《潘懋元高等教育学文集》读后〔J〕.教育科学研究,2001,(11):73-74.

〔5〕潘懋元.新时期中国高等教育的质量战略〔J〕.中国大学教学,2004,(1):4-7.

〔6〕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EB/OL〕.(20040713)〔20150528〕.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moe_619/200407/1316.html.200407/20150528.

〔7〕潘浩.中外合作办学主权与产权关系的处理〔J〕.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2):7-10.

〔8〕聂秋华,等.侨资性大学研究〔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166.

〔9〕林金辉,白杰瑞.潘懋元高等思想教育〔M〕.广东: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137,50.

(责任编辑:陈艳艳)

环境教育探究论文范文第4篇

【摘要】本文针对农村中学化学课程科学探究教学所遇问题,提出解决的措施。本文认为在农村中学现有教学条件下,教师应因地制宜,提高教师和学生对探究式化学教学和学习的兴趣,达到学生在进行探究的过程中,获取化学知识的目的。

【关键词】农村中学 化学教学 科学探究

中学阶段化学教学中的科学探究,是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化学知识,认识和解决化学问题的重要实践,其目的是使学生体会科学发现的过程,让学生获取化学知识,领悟科学的思想观念。作为新课标提倡的教学方式,科学探究易调动中学生的积极性。在中学化学课堂中开展科学探究,可以提高学生对化学科学的理解,有效建构其化学的核心观念,也是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化学知识,解决化学问题的有效手段。在化学教学中要有效地开展科学探究,就应提供给学生充分的科学探究的机会,使他们能在探究的学习过程中,体验化学的乐趣,获取化学知识,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研究方法。

相对城市中学来说,农村中学由于教学条件的限制,对科学探究学习的认识较模糊,探究式教学的实施目前并不顺利。农村中学开展探究性学习经常会遇到教师的教育观念及指导水平问题和学习资源建设较薄弱等问题,而有关化学学科探究式教学在农村地区研究就更少了。现实中,很多农村中学化学教师不知道如何在化学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相当一部分教师对科学探究教育理念有哪些基本内容与传统理念混淆不清,对探究式教学的理念还持保留态度。因此,对新课改不是积极主动地去探索和实践,而是产生了漠视、抵触、畏难和排斥心理,更不用说在课堂上实施。

农村中学在实验设备、图书资料等方面的建设较薄弱,学生凭借实验室进行验证性和探究性实验也受到制约,这对于培养学生参与探究,养成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习惯,激发创新意识都是十分不利的。此外,和同龄城市学生相比,农村学生学习及思想方面往往无法受到家庭足够的关注,很多孩子性格上不够活泼,爱好少,知识面偏窄,而在化学课中讲究创新性思维、探究能力,这些都会影响农村中学化学教学进行探究性学习的成效。

另一个原因影响探究式教学的是评价体系。农村中学对化学教师的教学评价和其他学科一样也是考试评价制度,即学生的考试分数体现教师的教学质量。为了追求高分数和升学率,教师不得不在教学方法上采用传统的应试教育,阻碍了探究式教学在课堂上的实施。

根据农村中学目前的实际情况,我们认为在农村中学化学课堂实施探究式教学可采取以下一些措施:

首先要通过组织培训(如职能部门的组织或校本培训等)及自学等方式来加强师资培训,提高教师本身的素质,多接触现代教学理念,在教学过程中突出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次,教师应充分结合农村实际,因地制宜,开发乡土环境作为探究学习资源,弥补农村中学校内资源的不足。在化学探究式教学中,农村中学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向学生讲述农业生产中相关的化学知识,组织学生开展化学观测、专题研究等,可使学生把课堂学到的化学知识应用于生产实际,激发学生对化学的探究兴趣。如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结合当地的情况,通过考察、调查、活动等方式对当地的自然状况和社会问题进行了解,这样既可以让学生把化学知识应用于实际,又激发学生的热爱家乡之情。如测定不同水域的pH,针对水的酸性或碱性,设计防治水污染的方法。测定田地的pH,讨论适宜种植的农作物或土壤改良的方法,等等。

再者,在实施探究式教学时,农村化学教师应从学生的实际水平和实际情况出发,激发他们参与探究过程的热情。可以根据农村的实际情况安排活动内容,这样,就需要教师针对学生化学学习过程中不同要求进行指导,也就是教师要使化学探究式教学活动不脱离学生。农村学生由于生活环境比城市学生更接近大自然,他们对奇妙的自然界有更强烈的好奇心,这是科学探究的动力,教师可结合农村中学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生活经验,科学引导,作为一个教学的切入点,使得学生科学探究的积极性在农村这个广阔的化学教学资源库得到很好的利用和提高,使学生知道化学知识的实用性很强。让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中,体验化学探究的动力,让学生切实感受到化学离他们很近。例如,酸碱指示剂大多是有机弱酸碱,可以让学生自己去田间地头采集不同颜色的花瓣,通过探究实验,自己做指示剂,在不同酸碱度观察颜色的变化,在体会自然界的神奇时,也把酸碱指示剂的原理体会到了。

另外,从素质教育理论出发,农村中学化学的科学探究教学评价体系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实现化学学习评价的多样化。传统的化学教学评价体系在倡导学生素质教育,注重学生全面发展的今天,显得单一。只通过笔试的形式测定学生的学习情况,很难体现学生在化学学习中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而探究式教学的评价,强调学生的思维能力,综合考量学生学习化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因此,采用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对保护和持续发展学生的探究积极性是不可忽视的环节。

农村中学化学课堂教学的科学探究因其内容来源广,而且具有真实性和实用性强的特点,可以使教师和学生不单纯掌握某一个知识点,而是对所学知识能分析、判断并解释,进而运用、发展。从探究性学习的特征来看,农村中学的化学教学不可能按某一固定的模式进行,应根据当地实际情况使用不同形式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切实感受化学就在他们身边,能亲身体验化学带来的喜悦,激发他们学习化学知识的兴趣。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3.

[2]徐秋云,李远蓉.农村中学化学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调查研究[J].中学化学教与学,2006,(8):20-24.

环境教育探究论文范文第5篇

摘 要 当前中小学教育评价面临着外部评价主体缺位、评价标准单一阻碍个性化发展、对政策落实缺乏刚性要求与教育评价结果认同度不高等问题。区块链技术具有去中心化、防止篡改、全程记录和公开透明等特点,有助于破解教育评价的顽疾。区块链技术在教育评价领域的运用策略包括:建立多方共同参与的中小学教育评价机制,破解评价标准化和发展个性化的矛盾,提升政策落实力,搭建区块链信息数据平台。在教育评价中运用区块链技术时应注意数据存储容量的限制,高信任度数据导致的低效率,以及去中心化带来的数据风险。

关键词 区块链;中小学教育;教育评价

文献标识码 A

在比特币兴起后,区块链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依托区块链技术,教育评价能更好地实现时间的连续性、空间的全域性、价值的多元性、内容的复杂性、主体的多样性等,有助于实现精准的科学评价。

作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指挥棒”,教育评价决定着教育事业发展的方向,有什么样的教育评价就会有什么样的办学导向[1]。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下文简称《总体方案》),为新时代教育评价指明了方向。但是,长期以来形成的“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错误倾向依然存在,对标《总体方案》的具体要求,现阶段教育评价还存在多方面的问题。

一、当前中小学教育评价存在的问题

(一)外部评价主体缺位

对某一教育现象进行评价时,应尽可能做到评价主体多元化,让该教育活动的各重要当事人都作为评价主体,充分发挥学校、教师、学生和社会等主体的积极性、主动性,以更好地促进教育发展。在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就指出要“开展由政府、学校、家长及社会多方面共同参加的教育质量评价活动”[2]。2020年,《总体方案》再次强调要“构建政府、学校、社会等多元参与的评价体系”。但一直以来,政府、社会、家长、学校与企业参与教育评价的积极性没有被充分调动起来,能动性没有充分发挥。在中小学教育评价中,社会评价得不到及时反馈,家长评价得不到重视,第三方评价流于形式,业内同行评价发展不均衡。这些导致中小学教育评价的主体单一,以行政性教育评价为主,由政府、学校、家长、企业和社会机构等联合参与、共同打造的教育评价体系尚未建立。

(二)评价标准单一阻碍个性化发展

部分区域为了追求中小学教育评价的绝对公平,实行“一把尺子量到底”的评价,统一评价标准,统一评价方式,违背了个性化教育发展的要求。这首先体现在评价标准单一上,部分区域为了达到表面上的公平,片面地以分数、升学率等量化指标评价中小学教学质量,忽视了学校的生源质量、建校时间等客观基本情况,违背了因材施教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的教育规律。还有区域的评价方式过于统一,如使用定量评价对学校的生均面积、师生比、获奖数量等进行定量统计,分级打分,对学校的评价以升学率高低论优劣,对学生的评价以分数高低论成败。事实上,沿海发达地区中心城区的学校生均面积很难跟中西部地区的学校相比,人口外流大的乡村师生比又会远远高于城市,特长生的文化成绩考试分数也很难跟普通学生相比。在不同的办学环境下,学校需要更具特色的办学方式,这要求教育工作者敢于破旧立新,打破常规。但那些符合国情、契合实际的个性化办学方式,会被过于统一的评价方式所制约,因为它们很难在绝对统一的评价方式中脱颖而出。

(三)缺乏刚性要求与过程性评价

一方面,在教育评价相关政策落地的过程中,部分“硬指标”可能被弱化为“软任务”,导致政策措施落实不到位。例如,学校对学生个体综合素质评价缺乏具体措施,再加上政策在具体实施层面的刚性要求还亟待完善,因此仅依靠行政指令让学校落实破除“唯成绩”“唯分数”等评价要求难以实現。另一方面,当前教育评价中缺乏过程性评价。在学生评价方面,过程性评价不仅关注学生的认知发展,同时也注重学生的学习动机,对学生的课堂学习、课外学习进行全面评价,例如用出勤率、课堂表现、课堂练习作业来评价交互学习质量。[3]当前的教学评价主要以纸为媒介,数据采集和监控的各个环节都比较落后,工作效率较低。如数据收集难、处理难、反馈难和效率低等,都不利于开展需要收集大量数据的过程性评价[4]。

(四)教育评价结果认同度低

评价结果认同度低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结果的信度较低。目前,综合素质评价工作是在以省为单位建立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信息管理系统平台上完成的,由于它是由考生所在的学校进行操作,为了不影响名校录取,一些所谓“优秀”的学生的评价结果往往都被控制在“A”等层次。[5]二是实质性评价不足。《总体方案》发布后,部分地区结合区域特色,积极探索变革教育评价方式,依托“互联网+教育评价”的平台优势,从个性化发展的维度对学校学生展开评价。但大部分流于形式,只是披上了互联网的外衣,“唯升学率”“唯分数”的评价换汤不换药。各地虽然想方设法地改革教育评价方式,也做了很多卓有成效的探索,但迫于现阶段中考、高考的压力,评价结果如不能与考试成绩有机结合,又很难得到家长乃至社会的认同。

二、区块链技术在教育评价领域的运用

区块链的本质是一个分布式数据库,数据的发送、接收、传输、审核和保存都是基于分布式数据结构,而非以某个机构为中心。区块链的每一个区块,就像电脑硬盘的每一个扇区。通过加密技术,区块链可以防止保存的信息数据被篡改。区块链与个人电脑硬盘的不同之处在于这块“硬盘”并非个人或者某个机构私有,而是所有人公用的,每一个人都可以在其中读写数据,每一个人又都能看见其他人读写数据的情况。整个区块链更像是一个共享账本和分布式的数据库,类似在共享账本上“记账+认账”的过程,具有去中心化、防止篡改、全程记录、可溯源、数据信息集体创建、所有信息全体维护和公开透明等特点。因此,区块链技术的运用有利于推动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进一步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

(一)建立多方共同参与的中小学教育评价机制

在多方共同参与的中小学教育评价机制中,每一个评价主体都是区块链中的一个节点,可以单点发起、点上发声和链上评价,让教育评价工作形成多方合力。在教育评价区块链中,每一个评价主体都能按照一定的规则向其中写入数据,不再有外部评价主体和内部评价主体之分。例如,对学生开展评价的主体可以从教师扩大到家长、同学和实习的企业,甚至可以扩大到学生经常坐的公交车司机,经常吃饭的食堂窗口的打饭阿姨;对学校开展评价的主体可以从教育主管部门扩大到家长、学校所在的社区工作者等。只要按照一定的规则,多元化的评价主体都可以加入教育评价区块链,都能在其中留下自己的评价。

(二)破解评价标准化和发展个性化的矛盾

教育评价主体可以充分利用区块链技术不可篡改的特点,发挥其全程留痕的优势,记录每一个学生学习成长的全过程,建立成长学习档案,对学生成长过程展开客观综合评价,绘制每一个学生的“数据画像”。这个画像可以覆盖学生德、智、体、美、劳方方面面的情况,既能够帮助学生认识最真实的自己,又能在大学招生、专业分配与就业等方面给相关单位提供更全面的参考依据。也就是说,学校可以依据“数据画像”因材施教,用人单位可以凭借“数据画像”知人善用,实现人尽其才,从而打破目前“唯分数”“一考定终身”“唯升学率”的教育评价格局。对学校而言亦是如此,教育部门可以建立每一所学校的发展档案,从而开展个性化精准评估。

(三)提升政策落实力,消除评价盲区

区块链先天的分布式结构和拓展功能,能够让常规性监督评价触及盲区,破解过程评价监督难题。“区块链+智慧监管”模式有利于精准监控“唯分数论”“唯升学率论”的苗头并及时给予纠正。同时,区块链技术还能有效扫除评价盲区,实现对学生学习轨迹的跟踪。在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教育平台上,所有收集统计的学习成长数据以分布式储存的方式存在于区块链上,包括学生学习时间、作业完成情况、课堂表现和参加实践活动的情况等。学生如果想获得更高的评价,只能认真进行每一次学习,并对自己的数据负责。

(四)搭建区块链信息数据平台

教育部门可以积极利用区块链技术搭建信息数据平台。以区块链技术为基础的信息数据平台可以确保参加评价各主体填报数据的真实性,这是开展教育综合评价的基础。

不同于中心化的数据存储方式,分布式结构的区块链中所有的数据信息通过点对点传输储存在每个区块上,每个区块均可拥有一份完整的本地数据,实时更新后就能实现链上所有数据信息的如实记录,有效打通评价主体间的“数据壁垒”,实现信息和数据共享。分布式的数据结构可以真实地记录学生学习成长的每一个步骤,记录学生获得的每一个证书、发表的每一篇文章、完成的每一次作业、上课的每一次发言等。因为所有评价主体都参与了数据记录,且区块链的数据记录是不变并且永久保存的,即使修改单个单据也不能改变其他单据的数据记录。所以记录的数据可以完全杜绝弄虚作假。

三、教育评价中运用区块链技术的注意事项

(一)数据存储容量的限制

一是多元化评价主体分布式地写入数据,会导致数据的量相当惊人,这就需要极其庞大的计算资源和存储资源。试想一下我们每个人都把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成长档案保存起来,那将需要多么庞大的存储资源和电力资源。储存的数据量也会受到单节点的区块大小所限制。随着区块链系统的不断运行,它所产生的数据会不断累积最终到达一个不可存储的地步。二是不同区块之间的协同也需要占用大量的网络存储资源,一个学生获得的奖励需要在所有人的见证下同时同步到所有区块上,让所有相关成员同时同步看到,依靠现有的网络技术并不容易。

(二)高信任度数据导致的低效率

在去中心化的分布式数据库中,为了防止数据被篡改,也为了把记录的数据展示给每一个链上的人,相关人员需要大量的时间成本去管理,这也就意味着效率较为低下。例如,一个学生获得了一次“优秀学生”奖励,在常规的中心化数据库,只需要把这个奖励存在中心数据库中,任何一个教师或者学校要对这个学生展开评价就可以去中心数据库中查询这个奖励。但是这个奖励怎么来的,中心数据库的管理员是否徇私添加了无中生有的奖励?这些都不得而知,难以令公众信服。然而在分布式数据库中,这个奖励并未储存在某个中心数据库,而是在全体相关人员的见证下,储存在每个区块上。好比发一个文件公示和把文件抄送到所有相关人员处的区别,毫无疑问把学生的学习成长全过程抄送给其他人需要大量的时间、精力,将数据存储在每个区块上也将大大增加时间成本,导致较低的工作效率。

(三)去中心化带来的数据风险

去中心化虽然消除了信任危机,但是也为教育评价管理者、组织者带来了新的难题,管理者和组织者很难规范每一个读写数据的行为。去中心化意味着人人平等,管理者、组织者并没有更高的权限去修改数据,即便数据被非法利用,管理者、组织者也无能为力。试想,如果一个小学生因为偷了同学的五元零花钱被区块链真实记录并分发给所有区块,那么即便删除了数据,谁又能删除人们的记忆呢?技术是冰冷的,而教育评价需要温情。因此,在将区块链技术应用于教育评价领域的时候,需要我们在数据的安全性和可用性之间进行权衡,设计出更加适合教育评价领域的用户隐私保护策略。另外,

区块链不是法外之地,去中心化的前提是必须树立规则意识。区块链技术的发展也使得监管者必须尽快完善法律规则与技术规则,从而更好地抵御数据风险。

(李栋,华中师范大学教育集团,武汉430079;刘嘉敏,华中师范大学海丰附属学校,广东 汕尾 516400)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国务院.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EB/OL].http://www.moe.gov.cn/jyb_xxgk/moe_1777/moe_1778/2020 10/t20201013_494381.html.2020-10-13.

[2] 国务院.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EB/OL].http://www.moe.gov.cn/srcsite/A01/s7048/201007/t201 00729_171904.html.2010-07-29.

[3] 藏鸿雁,梁晓琦,颜煜宇.成人学习过程性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研究——以电视大学为例[J].教育探索,2012(10):59-60.

[4] 鄭秀敏,朱德全.美国基础教育教师教学评价与信息技术整合的路径分析[J].电化教育研究,2012(4):115-120.

[5] 刘源,谢先成.植根家乡,做一名有教育情怀的校长——访安徽省霍邱县第一中学校长杨明生[J].教师教育论坛,2021(6):4-7.

实习编辑:刘 源

环境教育探究论文范文第6篇

摘要:新农村建设是现代主义经济发展的重要部分,也是实现我国经济发展的基础,为提升农村经济水平,建设宜居农村环境,在发展农业经济的同时,也要注重农村的环境问题,做好的环境治理工作,可以保证农村经济和生态的协调发展,当然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避免不了对环境产生破坏,但是只要结合实际环境问题,就可以兼顾经济发展和环境建设。本文主要探讨农业经济的发展与农村生态环境保护。

关键词:农业经济;发展;农村生态环境;保护

前言

在乡村振兴背景下,我国农村经济建设走向了新的阶段,在农业经济发展的背景下,不可避免地讓原有的生态环境遭到了破坏,这与乡村振兴策略所提出发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的农村经济建设方向有明显的差异,所以在农业经济发展中,应结合地方情况展开农业活动,促进农村生态环境和经济的协调发展。

1 农业经济发展的意义

加速新农村建设

农业经济的发展对于新农村的建设意义重大,农业经济的增长多依靠农业耕种活动,其产出效益相对较低,经济增长也相对缓慢,新疆地区地广人稀,但是部分地区属于无人区,在农业经济发展中只能依靠现有的农田。当下新疆地区农业规模化发展较为成熟,以棉花为例,已经实现了的产业化生产种植,农业生产中会大量地投入农药、化肥等,也会产生一定的生活垃圾,进而给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所以农村环境的治理工作要尽快推进,可以结合当地企业带动治污企业发展,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实现污染的治理,可以实现生态和经济的协调发展[1]。

改变传统的农业模式

农业发展各地区存在不均衡的明显问题,新疆作为西北地区其农业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虽然未受到地形的限制,但是受到气候限制,农作物单位面积生产量不高,且农业经济规模相对较小,对当地经济的拉动并不明显。农业改革背景下,应积极转百年农业生产模式,推动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和成熟,并结合地区发展优势,发展特色农产品,实现以农产品带动地区经济发展的新模式,新疆地区目前以棉花为特色农产品,形成了以棉花带动多个产业链的发展模式。

1.3 推动农村协同发展

对于大部分农村地区而言,多以农产出产品为主,经济结构多以第一产业为基础,限制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在新时期应该结合产业优势,推动第二、第三产业的稳步发展,当下心境地区凭借丰富的矿产资源、能源资源打通了第二产业的发展之路,同时在旅游业上也逐渐走出了特色化的发展道路,推动了当地经济的增长,为了提升新疆地区的经济,在后期的发展过程中,要将第一产业和第二、第三产业结合在一起,注重生态建设和经济的发展,才能走长远化的发展道路,如新疆地区的风景独特,有一望无际的戈壁滩,连绵的雪山草地,可以打造特色化旅游景区,带动经济。

2 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策略

造成农村环境问题原因较多,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群众环保意识薄弱;第二,农业生产技术落后,生产中大量污染物的应用破坏了环境,同时环境治理工作滞后,另一方面畜牧养殖产生大量污染物,未能进行集中处理,污染面广泛;第三,环境保护工作中,执法监管力度不严,缺乏有效措施,导致环境保护工作效益低下。

2.1 开展全面化环境治理

2.1.1 做好宣传,提升群众环保意识

要做好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就要健全法律法规,同时要加大社会宣传,以提升群众的环保意识,基层干部应该结合政策要求做好基层环境保护工作的宣传,通过法律宣讲、主题宣讲等活动,提升农民法律意识,打好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基础,形成良好的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氛围,作为基层干部,要发挥引领作用,用实际行动做出榜样。

2.1.2 强化环保设施引入

在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中,要依靠先进的环保设施,才能让环境保护工作事半功倍,地区政府应该给予相应的资金支持,结合地区环境问题设立环境保护专项资金,并做好资金用途的规划,以兴建农村环保基础设施为主。例如可以规划沼气池、垃圾处理站、废水处理站,畜禽废水垃圾处理站、畜禽粪便处理站等,实现农村污染源的高效处理[2]。在此基础上,应该积极引进环保技术,如粪便处理技术、堆肥处理技术、绿色养殖技术、农业绿色防控技术等。在处理废水上可以结合情况引进厌氧生物处理技术、废水还田技术等,通过相关补贴政策,鼓励农民积极引入相关技术,实现对农村主要污染源的针对性处理。

2.1.3 加大对环境的检测

在农业活动中对环境的污染是难免的,会产生大量垃圾和废水,进而污染当地的环境,对于这些垃圾、废水要进行集中处理才能排放。通过对当地环境的检测,可以了解各种污染源的污染程度,并建立相应的环境监测平台和污染预警系统,为环境保护工作提供了基本的参考,实现了从源头控制污染的效果。

2.2 建设生态农业

2.2.1 调整生态农业结构

要做好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就要建立生态农业结构,形成绿色生产,新疆地区可以借助生态农业示范基地的带动和引领,形成农业发展标准,最终构建生态农业发展模式,实现农业经济和环境的协调发展。新疆地区在构建生态农业发展模式的过程中,应结合当地自然优势和实际情况发展生态农业,通过产业结构的优化,实现以生态农业带动地区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

2.2.2尊重自然规律

在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中,要以原有生态为准,才能实现农业和经济的和谐发展,生态农业的发展不能一概而论,应该以新疆地区的自然特点为准,重视自然环境和地理条件的考量,才能保证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实现和谐发展。新疆地区在构建生态农业项目前,应该做好地区自然环境的调研,并以往的农业、经济相关收据为依据,对生态农业的构建作以可行性的评估,为生态农业的发展奠定基础,此外,新疆地区应该以优势产业为带动,促进产业的规模化发展,充分借助农业合作社、农业企业的优势,带动农业经济的发展。

3结语

综上所述,农村经济想要得到全面成长,就要结合当下的环境污染问题,在发展农业经济的同时做好环境保护工作,才能推动农村地区的新发展。

参考文献:

[1]陈佳俊.生态环境保护与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分析[J].山西农经,2021(22):142-143.

[2]秦斌.浅析农业经济的发展与农村生态环境的保护[J].山西农经,2021(19):117-118+121.

上一篇:药学监护分析论文范文下一篇:保险基金投资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