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参观北京故宫范文

2024-08-21

北京参观北京故宫范文第1篇

学校: 班级: 学生姓名: 学号: 指导老师:

完成时间:2016年1月21日 北京现代汽车有限公司是由北京汽车投资有限公司和韩国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于2002年10月投资创办,注册资金27.1亿人民币,合资双方各占50%的股份。北京现代是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批准的第一个汽车生产领域的合资项目。

北京现代第二工厂是一座高度现代化、自动化的汽车生产工厂,其生产设备及技术在国内汽车厂商中处于领先地位。该工厂总投资120亿元占地面积115万平米并于2008年4月正式投产,具备年产30万台整车能力。在这里,您将了解冲压、车身、涂装、总装这四大现代化汽车生产工艺流程,并能看见一块钢板如何通过上千道工序最终成为一辆功能先进品质优异的汽车。

一、实习过程 参观伊始,北京现代汽车有限公司的人员带领大家走进车身车间。车身车间拥有高精密机器人,焊接自动化率达100%。机器人的使用,可以完成更细致的焊接、涂胶和搬运等工作。生产线大量采用的伺服焊机和激光焊接技术,使用恒定的直流电稳定的控制焊钳的位移,保证了焊点的质量。

车身组装线的滚动胎上可以布置四种不同车型的夹具,实现四种车型同线柔性化生产。车身补焊等生产线配有来自奥地利的福尼斯二氧化碳焊接机器人和钎焊机,数字化的焊接过程控制实现了无飞溅焊接,并形成均匀平整的焊接表面成型,大大提高白车身熔化焊焊接质量一次合格率。

新的生产线增加了ACS质量检测工位,采用三坐标自动检测系统设备,由机器人在线测定白车身的精度,根据测定数据的偏移量,分析车身的焊接误差散布倾向并发现问题车,对出现问题的不合格车身及时进行修整,以维持稳定的白车身质量。

随后我们经过涂装车间,看到了刷漆后的车身,讲解员说,从这里,他们会根据订单不分车型和颜色来提车身进入后续工作。

最后我们来到了总装车间。一进入车间大门,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幅热火朝天的情

景,长长的汽车流水线上,一辆辆半成品的汽车缓慢的移动,每个岗位的工人都在忙碌地给汽车或是加上方向盘、轮胎、或是上几个螺丝、或是敲敲打打。据介绍,这条生产线是北京目前最长的一条生产线。同学们把整条生产线从头到尾走了一遍,大家一边听着讲解员的讲解,一边好奇地四下观望。在生产线的尽头,一辆崭新的现代汽车驶出生产线。讲解员自豪地告诉我们,每52秒就有一辆现代汽车下线生产效率世界一流。当然下线后的汽车还有专门的司机进行汽车的测试。

每辆车在生产线上经过6.43个小时的装配来到OK线,在OK线末端装有汽车废气吸收装置,保证了汽车首次打火启动时生产现场的空气清洁度。下线的车辆在检测线进行100%的质量检测,包括四轮定位、灯光检测、底盘、制动性能、淋雨和尾气检测等。之后通过工厂设置的专业试车跑道进行路试,最终送到PDI(售前检测)进行300多项更加细致的检测,保证把高品质的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

二、实习心得

在此次参观期间,我真的感受到了自动化的重要性。在一辆车的生产过程中,无论是车身车间还是总装车间等,都离不开机器人。车身的组装、焊接、搬运以及零件的搬运等都需要机器人参与,有的生产过程由机器人完成所有工作。

北京参观北京故宫范文第2篇

参观引导员介绍说汽车生产分为冲压、焊接、喷漆和总装四个主要工艺流程,接着带我们走进了总装车间。厂房约有20多米高,各种生产设备和设施主体为淡黄色,整齐有序地排布在绿色通道的两侧。高大的立体停放架从地面延伸到房顶,缓缓移动的流水线上有各式各样等待总装的车身,令人目不暇接。与崭新的车身相比,厂房设施略显陈旧,但可以看出自动化程度很高。流水线会把车身依次传送到相应的工位,工位的一侧已经整齐码放好所需的零配件,确保安装工作准确流畅。厂区内随处可见执行配送任务的电瓶车在穿梭,一问才知道,基本上都是零配件供应商的现场工作人员按照现代工厂的生产计划保障配送任务。且不说现代工厂要求合格供应商必须在方圆20公里内建厂保证供货畅通,就是要将成百上千零配件准确无误的配送到相应的工位与流水线上车身到达同步,就需要非常精确的调度和配合,感觉偌大的工厂有一个看不见的手在指挥调度。厂区内有若干个高高悬挂的显示屏,动态显示流水上总装车辆的数量、进度等的信息。有了高度成熟的工艺管理,工人的工作也被划分成简单的程式化的操作,在车身移动过程中即可完成并转入下一工序。在每一个子工艺结束的地方都有“保证”环节检查确认。

等待装配的车身外壳好像塑料玩具一样被流水线轻松传递,工人会依次为它安装内饰、底盘以及发动机等部件。在机器的帮助下,每项操作都变得轻而易举和准确无误。当它从“OK线”出来时已经是一辆真正意义上的汽车了,崭新得像个新生的婴儿,据说在这个总装车间不到一分钟就会“出生”一个。它们会被直接开进OK线对面的检测线进行检测,因为现代汽车采取订单式生产模式,所以每一辆车都名花有主,检测完毕就等待交付了。这条生产线的另一个特点是“柔性”,即可以同时生产多种车型,可以看到流水线上不同款式和颜色以及配置的汽车像一个混编车队在缓缓前行,每辆车在进入流水线时工人会在其前盖上贴一张操作指导,把相应的装配信息和要求传递下去,确保总装工作的量身定制。车间很大、设备很多,很难想到竟有几百名员工分布其间,一切显得有条不紊。与我们在电视上经常看到的很多机器人手臂操作繁忙景象不同,唯一有机器人的是前挡风玻璃的装配工序段,由机器手臂进行配送和辅助安装。在总装车间靠近出口的位置有一个试验间,讲解员介绍说这里正在进行车门开关的老化试验,主驾驶室车门正常开关次数多达10万次,如果是出租车开关次数要在15万次以上。在参观过程中,除了耳麦里讲解员的声音,似乎只有机器运转和配送车辆开动的声音。厂房里随处可见各类标识,个别地方有醒目的质量口号,从现场来看这些应该都已在内化于心外化于形,即便有人参观也没有一丝刻意之处。这也许就是现代汽车的那份自信和从容不迫的气度。顺便说一句,无处不在的“都教授”是即将上市的IX25的代言人,这是一款透着朝气和动感的SUV,橙色车身很是醒目。

北京参观北京故宫范文第3篇

真想不到一个这么年轻的公司能发展的这么好,才用了三年时间就达到了年产销23万辆汽车的业绩(广本去年的年产才23万,销量不到21万,大概数字),可以说在国际上都是让人瞠目结舌的。北京现代是典型的整车厂,除了车身和发动机外,其余零部件都是外购的,其中著名的零件供应商有:现代MOBIS零部件公司、江森、延峰伟世通等。

今天一共参观了三个车间:总装厂、发动机厂、车身总成。其中给人印象最深刻的是它的总装厂,可以说是目前我看过的最好的总装厂,整洁、有条不紊,总装线分为内饰线、底盘线、检测线等。一共有270多个工位,组装一辆车的总时间为4个多小时,平均每小时66辆,差不多为53秒一辆(丰田的总装线可以达到48秒)。生产线采用混流装配,即同时装配5个车型,投放车型的顺序是随机的。但是对于这种随机投放车型的做法,如何使物流也适合这种随机投产顺序,我没有弄明白。听领队的工程师介绍说,从第一个工位开始,车身就经过扫描,然后物流配送人员就可以依次配送物料,但是具体如何操作,没有细问。现代的库存采用及时制,即丰田生产方式,要求零部件供应商每1小时配送一次。但是这种配送方式实现起来很难,对于北京地区以外的供应商不可能做到每一小时配送一次。目前做的最好的就是丰田的工厂,基本可以实现一天之内配送多次。对于现代MOBIS零部件公司可以做到,因为MOBIS就在现代汽车旁边,嗯,现在这种由一家公司带动周边几家甚至几十家公司的现象渐成趋势。

值得一提的是这条生产线的可靠性很高,我们去的时候生产线已经开动了2个多小时,但是停线时间仍然为0!

发动机车间的自动化程度很高,基本都是一些大型封闭的机床,你甚至看不到它是怎么加工的。这条线同时可以生产两种发动机,alpha和beta,目前经过改造已经具备年产30万台的能力。唯一不足的是里面噪声很大,嗯,机加工基本都是这样的。

车身总成线的自动化程度最高,里面几乎都是机械手。这在国际上来说都是比较先进的。但是可靠性不是很好,停机率为10%左右,在我们参观的短短1个小时时间里已经发生过停线好几次。

北京参观北京故宫范文第4篇

参观完了天安门广场,我们选择了参观旁边的中国国家博物馆,它位于天安门广场东侧,与人民大会堂遥相呼应。排队的长龙一眼望不到头,很多人中途放弃排队,不过我们还是坚持了下来,足足排了两个小时的队,不过参观后发现两个小时的等待还是非常值得的。我们见到了很多以前只在课本上才能看到的藏品,真是不虚此行。我们首先参观的是地下一层的展厅,这是博物馆中最大的一个展厅,展示的是古代中国,面积为10000平方米,单层高度近40米,展示的藏品从170万年的云南元谋人的牙齿到辛亥革命新中国的文物,置身其中恍如畅游历史的长河,为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所折服,感到非常自豪。参观时发现有很多家长带着孩子来参观,我觉得这种教育很直观,效果很好,比我们单纯从课本上看图片更有教育意义。

下午的时候我们参观了故宫博物院。故宫是世界上现存最大、最完整的木质结构的古建筑群,四周有城墙围绕,四面由筒子河环抱,城四角有角楼,四面各有一门,正南是午门,为故宫的正门。明成祖朱棣在夺取帝位后,决定迁都北京,即开始营造紫禁城宫殿,并严格地按照《周礼·考工记》中“前朝后寝,左祖右社”的帝都营建原则建造。故宫建筑屋顶满铺各色琉璃瓦件,主要殿座以黄色为主,绿色用于皇子居住区的建筑。故宫宫殿是沿着一条南北向中轴线排列,三大殿、后三宫、御花园都位于这条中轴线上,并向两旁展开,南北取直,左右对称。这条中轴线不仅贯穿在紫禁城内,而且南达永定门,北到鼓楼、钟楼,贯穿了整个城市,气魄宏伟,规划严整,极为壮观。故宫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精华,它标志着中国悠久的文化传统,显示着五百多年前匠师们在建筑上的卓越成就。

接下来的日子我们去参观了北京市规划展览馆。展馆共分4层,分别以展板、灯箱、模型、图片、雕塑、立体电影等形式介绍、展示了北京悠久的历史和首都城市规划建设的伟大成就。去之前朋友推荐我们去参观北京规划展览馆时的一句话:把整个北京城踩在脚下的感觉,所以很期待见到,终于在三层东区见到了它的庐山真面目,巨大的北京城市规划模型展示在特制的地板上,下面辐射有灯管,上覆钢化玻璃,人可以踏在上面,犹如在空中鸟瞰北京,可以让人们更真实更立体的了解北京。当代北京城市规划展区主要包括北京历次总体规划介绍;北京市“区县规划建设展览”;北京城市交通、环保、水务、建筑节能等专题展区和北京奥运场馆规划建设展区等。未来北京规划建设发展目标展区主要包括《北京城市总体规划》展区;北京城市规划大模型和多媒体数字立体影片《新北京》等,以可持续发展观为指导,从多个专题和多个层次全方位介绍了未来北京规划发展的宏伟目标。北京规划大模型和多媒体影片直观地展示了未来北京的现代化风采。这对于我们学习专业的规划知识是大有裨益的。

随后我们参观了北京著名的公园,景山公园、中山公园、北海公园等。北京的公园大多原是皇家的别院,园内叠假山、搭花棚、筑花坛、置盆景,景色美不胜收。

中山公园虽不及北海公园名气大,但是游客不多,倒显得清幽雅致,也别有一番风味。中山公园原是明清两代的社稷坛,是祭祀丰收神即五谷耕地之所,与太庙一起沿袭周代以来“左祖右社”的礼制建造。公园的主体建筑社稷坛位于轴线中心,坛呈正方形,为汉白玉砌成的三层平台。坛上铺着由全国各地进贡来的五色土:中黄、东青、南红、西白、北黑,以表示“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意思。大片的竹林营造出极其幽静的环境,林中开有小道,以鹅卵石铺地;长长的花架上爬满了长藤的植物,郁郁葱葱,花架下有长条的石凳,置身花架下,享受炎炎夏日里的丝丝清凉,低头看骄阳透过树叶的缝隙洒下的斑斑点点,真真是偷得浮生半日闲。

天坛公园里因为圜丘、皇穹宇、祈年殿都需要小票才能进入,所以只是在外围大致看了一下,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它的古树,园内有二百年以上的古柏二千五百多棵,看着这些古树,想像它们是怎么历经百年的风霜,让人恍惚间有种穿梭时空的感觉。公园里的小路两旁连续布置了很多小音响,它们都伪装成了古代灯柱的样子,与古树相得益彰。走在古树掩映的道路上,耳旁萦绕着轻音乐,在紧张的都市生活中,有这样一个休闲的好去处,实在是一件很幸福的事。

在北京的最后一天,我们终于来到了长城。虽然我们一大早起床就直奔长城,但是到达时还是已经聚集了有很多的游客。我们参观的是天下第一雄关——居庸关,它是用巨大的条石和城砖筑成的,高大坚固。城墙顶上铺着方砖,十分平整。城墙外沿有两米多高成排的垛子,垛子上有方形的瞭望口和射口,供嘹望和射击用。打仗的时候,每个烽火台烧起狼烟,提醒各诸侯国加强警戒。站在长城上,踏着脚下的方砖,扶着墙上的条石,很自然地想起古代修筑长城的劳动人民。我们今天只是爬长城就觉得累的腿抽筋,那时候没有任何器械,全靠人们步一步将几千斤重的条石背上来,劳动人民耗费了多少血汗和智慧,才有了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长城啊!这伟大的工程,是吃苦耐劳的中国人民创造的奇迹。

北京的景点很多,我们也看了很多,因为时间的原因,很多都只是走马观花的大致看了一下,没来得及细细品味北京的韵味,不过我还是深深的领悟到了,北京的历史悠久,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北京参观北京故宫范文第5篇

大学图书馆不单单是学校的文献信息中心,是广大师生学习和信息查询的场所,她往往也是校园内一座时代气息和文化气息浓厚且别具特色的人文景观,一般都会作为大学的标志性建筑而备受瞩目。图书馆建筑在某种程度上标志着一所大学的文化底蕴,展示着一所大学的办学品位,体现着一所大学的办学水平。院领导对我院新馆建设非常重视,在多次召开新馆设计征求意见会的同时,暑假期间,组成了由刘莲花副院长和图书馆、新建办、后勤管理处有关负责同志组成的考察小组,赴**大学城、上海**大学城有关高校图书馆进行了考察学习,开学后又赴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图书馆考察学习。通过参观学习,了解他们在新馆建设和使用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借鉴他们成功的经验,总结不如意之处,以便借鉴他山之石,优化我院新图书馆的规划、设计和建设。

一、考察的基本情况

7月19日至24日,考察组一行四人赴**大学城和上海**大学城考察,两个大学城各有十所和八所高校,其中不乏有全国知名高校,均有独立的图书馆,相对比较集中,由于时间比较紧张,加之适逢暑假,有些高校放假闭馆,经多方联系,我们选择了比较有代表性的八所高校图书馆进行了考察学习,分别是,中山大学、**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华东政法大学、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东华大学。这些高校图书馆馆舍均为在新校区近期建设,(06年至08年)从设计理念到软硬件建设都有较好的借鉴意义。10月16至17日,我陪同刘院长赴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和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图书馆参观考察。中国人民大学新馆为在老校区新建,去年投入使用,设计理念和软硬件建设水平代表了现代图书馆的发展方向,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在校生规模与我院差不多,新校区图书馆正在装修中,在建图书馆规模与我院拟建馆规模差不多,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二、参观考察后的几点感受

1、关于建筑外观、规模和选址

**、上海地处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北京是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高校比较集中,均为经济发达地区,经济实力比较雄厚,思想观念比较超前,政府对高校的支持力度也很大。除中国人民大学外,几所大学图书馆均为新校区一期建设,图书馆建筑较好地融入了校区的建设布局当中。图书馆的整体设计及布局与学校的总体布局和其他建筑物的造型、色彩相呼应。几乎所有的图书馆均建于校园的中轴线上,成为了大学的标志性建筑。并且外观设计各有特色,能够较好地体现所属高校的专业特色和人文内涵。中山大学图书馆外表象一本翻开的书。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图书馆设计成几何图形外观,很有特色,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华东政法大学图书馆从建筑风格、造型以及色彩与校园的整体建筑浑然一体,相得益彰。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与国学馆连在一起,整体建筑风格比较古朴、典雅,体现了学校的人文内涵。各校图书馆建筑大多以五至六层为主,(部分图书馆有负一层,中国人民大学有负二层)因为如果图书馆建筑高度过高,会导致交通面积大幅度提高,由于高校图书馆读者流集中的特点,垂直交通压力大,运行费用高,并且单层面积较小,造成功能用房分散,无法实现大空间、大面积的藏、借、阅、管一体化的现代化管理模式。比如**市市图书馆建筑面积为11000平米,建筑高度为十二层,读者利用很不方便。这些高校图书馆建筑规模大多处于3至4万平米左右,其中,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图书馆为2.2万平米为最小,**大学图书馆建筑面积为4万余平米。中国人民大学新图书馆为4.7万平米为最大。

2、关于图书馆的功能布局和利用

关于图书馆的内部空间设计,总体来看,各高校图书馆馆舍内部布局的共同之处是都体现了建筑开放式,服务人性化,信息网络化,使用多功能的特点。即采用统一柱网,统一层高,统一荷载和大开间的设计理念。使图书馆更具实用性,实现功能的可变性和互换性,大空间、同网柱、同层高、同荷载的建筑设计,有利于图书馆灵活地配置和组织文献资源,有利于灵活利用空间,使图书馆整体适应了逻辑化、智能化、系统化的要求,为图书馆今后向多功能发展预留出一定的空间。大空间、同网柱、同层高、同荷载的建筑设计,还有利于实行开放式管理,减少工作人员的使用,提高工作效率。华东政法大学图书馆的内部空间设计,沿用传统的图书馆空间利用理念,空间分割较为繁杂,影响空间和光线的利用,增加了人力资源利管理的成本。

(1)除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新馆外,几乎所有的大学图书馆建筑主入口都采用大台阶直通二层,以突出其庄重性和标志性。在主入口除设置门禁系统、指示牌、公告栏和存包柜外,在二层共享大厅(服务大厅)设置总出纳台、总咨询台和检索处。总出纳台负责办理馆内各层开架和闭架层书的借还手续;总咨询台负责解答读者在接受服务过程中的各类咨询;检索处为读者提供通过计算机检索馆藏信息、借还信息以及自助借还的各项服务功能。除此之外,中山大学图书馆、华南师范大学图书馆、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在各个楼层均设置了检索机供读者使用,更加方便了读者。上海工程技术大学虽然采用了主入口直通二层,但由于未采用通借通还的统一出入口,各书刊阅览室分散借阅,管理起来很不方便,造成工作人员的浪费,并且二楼大厅没有任何利用,造成了空间的极大浪费。

(2)大部分的图书馆一楼主要作为办公和业务工作区、密集书库区和多功能区。办公和业务工作区主要有馆长室、副馆长室、办公室、采编室、馆会议室、活动室,多功能区主要包括安防消防控制室,咖啡厅、书店、学术报告厅。中山大学和华南师大把学院的网络中心也放在了图书馆的一楼。有负一层的图书馆密集书库一般放在负一层,没有负一层的密集书库放在一层。

(3)大部分馆在二至四层按专业或学科设置借阅藏一体化的书库(华南师范大学图书馆设置了六个专业馆),书库空间除排列一定的书架外,还在光线较好的地方放置一定的阅览桌椅,供同学阅览。并在公共区域里配置自助打印、复印设备。整个服务采取大流通、大阅览、大咨询、大服务运行模式和一卡通、通借总还服务模式,实行一卡通和一个门禁,方便读者自由进出,并允许读者带书包进入藏书区和阅览区。(上海工程技术大学除外)此外,中山大学图书馆还设立了美国哈佛大学哈佛学院捐赠的喜乐斯藏书专藏室,法学专业图书馆;中国人民大学设立了人大文库收集人大师生的著作;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图书馆设立了程贤章藏书陈列室,分别体现了他们的专业特色和收藏特色。

(4)各图书馆均按照各自图书馆的布局开辟了电子阅览区供读者利用电子资源和网络资源,几乎所有的图书馆均实现了无线网楼的全覆盖,图书馆内网络信息点充足,读者可以使用自己的笔记本电脑在馆内实现随时随地的上网,为读者提供了极大地便利。华南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还设立了视听室供读者学习外语,收听收看视频资料。

(5)中山大学图书馆和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图书馆、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图书馆还分别设立了研究室、教师研修室,为学术、学科带头人和广大师生开展科研和教学研究和学术探讨提供便利。中山大学图书馆还设立了读者培训室以供培训读者。各馆还开辟一定的空间作为休闲阅览区,配置比较舒适的家具,给读者提供一个自由、温馨、舒适的阅览学习环境,以体现以读者为本的人性化理念。

(6)除实现图书馆的信息服务功能外,各图书馆还根据需要附属一些其它文化信息服务功能。比如华东政法大学在馆内设置了华东政法大学杰出校友墙,宣传本校毕业的在社会上有一定影响力的杰出校友;**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设置了展览室举办各种展览;上海工程技术大学设置了报告厅组织各种学术报告会,此外还在馆内设置了校史展厅。中山大学和华南师范大学将网络中心功能,华东政法大学将部分实训室的功能也放入了图书馆。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在一楼大厅设置了学生成绩查询打印设备方便了读者。

3、关于图书馆的内外环境设计 一个图书馆建筑不仅要内部布局灵活、功能齐全,能广泛应用现代科学技术与手段,而且外部造型、内外环境亦应具有浓郁的文化气息和时代特色。所以,新馆建筑设计除力求新颖、简洁明快、美观大方外,还要尽可能将现代建筑技术与古典园林艺术融为一体,并能与周围环境协调一致。通过此次参观考察,感觉这十个图书馆在内外环境设计方面各具特色,都下了很大的功夫,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基本达到了馆舍周围树木环绕、绿草成茵、小桥流水、**月色的自然效果,并辅以喷泉、雕塑、盆景、花坛、广场等人文景观,以起到烘托环境气氛、美化校园景观、提高校园品位的作用。给人印象比较深刻的是华东政法大学图书馆馆舍前面的喷泉、绿树、草坪以及馆舍周边的绿化小品和后面的**,上海工程大学馆舍前面的草坪、金属造型、小桥流水和芦苇荡,中山大学和华南师范大学、华南理工大学馆舍前面大面积的绿化长廊,**大学图书馆前面开阔的广场。这样使读者在馆内长时间阅读或研究感到身心疲乏时,到馆外放松和散步,仿佛融入园林美景之中,心情得以舒缓,有利于恢复精力,达到心理上的转换。另外在馆内,各个图书馆都力求通过雕塑、壁饰、字画、名人名言、色彩、家具和绿色植物来丰富空间效果,烘托出浓郁、高雅的文化氛围,使读者赏心悦目,留连忘返。给人印象深刻的是**大学共享大厅内种植的椰子树和其他植物,**大学图书馆和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图书馆、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内陈列的名人雕塑头像、名人介绍和名人名言。中山大学馆内设置的色彩鲜艳制作精美的各种宣传展牌,起到了调节身心、振奋精神、提高学习效率和有益健康的效果。

4、关于绿色环保低碳和节约能源

绿色环保低碳已成为全人类共同关心的话题,图书馆建筑亦应注重建筑的生态影响,通过本次参观考察,各馆在这方面有很多值得借鉴的经验,也有许多需要吸取的教训。首先馆舍建筑本身要绿色环保,设计建造时要充分利用地域和地理优势,把新馆建设和校园的绿化美化有机结合起来,使图书馆建筑成为校园绿色环境的一部分,做到馆中有园,园中有馆,读者在建筑中可尽情享受大自然的风光。在这方面绝大多数图书馆做的都不错。其次,要严把施工材料的安全关,建筑施工和内部的装潢、装修都要选用绿色环保、无污染、无放射性并符合消防安全标准的建筑和装饰材料,以免造成建筑装饰装修污染和消防安全隐患。因为建筑和装饰材料使用不当,容易造成室内有害气体的污染,会增加了人们患各种疾病的危险性。第三,尽可能采用无污染可再生的自然能源,减少对不可再生能源的浪费。例如:尽可能采用太阳能、风能等作为取暖、照明、热水等主要能源,多利用自然通风、自然采光,以减少对空调、灯光的依赖。要充分利用光控、声控、智能设备、节能系统节约能源,杜绝长明灯和长流水现象的发生。比如,有些馆为了追求外观效果,大面积使用玻璃幕墙,造成馆内通风不畅,过分依赖中央空调系统,造成电能的浪费。还有些图书馆为了花哨,采用彩色粉刷或壁纸装饰,安装带罩的吸顶灯等,既浪费了有限的建筑资金,又影响灯光照明效果,还增加电费开支,给使用者造成长远的经济负担,这些做法都是不可取的,在我院新馆建设中应引起高度注意。

三、我院新馆建设应遵循的几个理念

通过参观考察,感觉收获很大,对我院的新馆建设也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通过思考,我们感觉我院的新馆规划设计建设中应遵守如下几个原则和理念。

图书馆布局的基本理念

作为学校的文献信息中心,新馆建设在外观上要成为学校的标志性建筑,在内部布局上,更要体现出文献信息中心的功能,以达到功能完备而强大、技术先进而实用,造型美观而协调的要求,并实现功能、技术、形象、布局等各个要素的充分平衡。

图书馆在建筑的结构和格局、内部设施的配备和分布等方面,首先要充分满足和体现其功能性,如藏借阅一体、全开放、信息化、多功能等必须要有的大开间、多种系统、多种设施来配合,通风良好,光线充足;同时,还要潜移默化地全方位地、直观地表现出影响、导向、教育的作用,从文化氛围的营造、人本精神和环保意识的体现、整体风格的统一和协调等方面来着眼,具体来说应遵循以下原则:

1、 人本理念

目前新馆基本上都实现了藏借阅一体化,它不仅引发了服务模式和管理模式的大变革,更是一种体现人文关怀和提高服务效率的模式,从根本上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内涵。其具体内容包括:采取集中借还、自助服务,建设先进的数字图书馆平台等,致力于延长服务时间;扩大服务范围,提高服务水平;建设人性化的借、还书台等,致力于表达平等、开放的情感,拉近工作人员与读者的距离;配置专供读者休息的区域和设施,调节和丰富图书馆的功能。

2、 文化理念

其具体内容包括:以书画艺术作品、科学家画像、科技成果展览、名人名言等恰到好处的装点空间,以校风、校训或科学家雕塑或画像等装饰大厅等主要的读者流动区域,用于文化宣传、读者教育、新书推介等活动,建立主题文化长廊或专题艺术长廊。

3、 现代化理念

新馆建设无论从外观还是内部,都要体现出时代的特征,符合时代的要求,体现思想认识和技术手段的进步,以先进的通讯网络、数字资源存储和利用系统为服务平台,配备一定数量的现代化先进设备,辅以现代化的服务技术手段,实现信息源的职能类聚和链接和知识增值服务,拓展图书馆在新时代的发展空间。

4、 绿色理念

新馆建设的绿色理念主要是指从新馆设备核设施的环保、节能、使用以及自然环境的美化等方面来着手开展工作,以为读者营造整洁、美观、安静、健康、低碳、空气清新、舒适宜人的学习研究环境。具体而言即用绿色植物装点各个功能区,净化空气,美化环境,焕发生机,愉悦身心。照明尽量采用自然光和节能型灯具,合理配置资源,科学运行,提高效率,节约能源,减少浪费。

四、对我院新馆建设的几点具体建议

关于我院新馆的定位,我们认为应把我馆定位为学院的文献信息中心,文化活动中心,学术交流中心和网络中心。建筑原则遵循开放式、大空间、通用性、灵活性,既实现功能,又节省财力、人力,又实现统筹管理。具体设想如下:

1、关于图书馆的选址、外观和建筑规模

我院由于征地方面的原因,原来设计的新馆位置已建成大门,所以新馆需易址建设。我们认为拟建新馆应选址在现有校区的中轴线上,法学院教学楼的东侧比较合适。这里靠近学院大门,交通方便,醒目明显;紧邻教学楼,方便师生使用,而且远离临街马路,环境良好,能为读者提供安静的学习环境。

关于新馆的建筑规模,应遵循建筑面积遵照规范,并略有超前的原则。规范即各种建筑规范、校园总体规划、事业发展规划和《普通高等学校建筑规划面积指标》,就我院的馆舍而言,究竟建多大为得当,应考虑以下因素:1.学校的办学规模,即在校生人数;2.馆内功能设置如书店、音乐厅、咖啡厅、文化沙龙和读者小憩场所等,这些原规划面积指标内未包括的是否置于馆内;3.现有馆藏量和最大馆藏量;4.电子阅览室的面积即计算机总台数,研究厢的设置数量等;5.是否将信息网络中心的功能考虑进去;6.学院的经济承受能力。

我院现有在校生为12000人,考虑到今后几年生源量的减少,如在校生规模保持在10000人,馆藏纸质图书为100万册(生均图书100册),并考虑其他的附属功能,我认为拟建新馆面积在2.4万平米较为适宜。其理由是如果建小了(1.5万平米以下)建成了根本就不达标(生均1.6平米),过大了(2.5万平米以上),建筑费用过高,经济承受能力达不到,并且造成馆舍富裕面积过多,一旦图书馆的功能和服务模式发生变化,对现有空间难以改造,从而给使用带来不便,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考虑图书馆建筑面积要求、实际需求以及与周围建筑环境相协调一致,我们认为我院图书馆新馆设计为地上五层,地面建筑高度不超过26米较为适宜。(吊顶以后净高度达四米左右)因为我院新校区建筑大多以五层为主,如果建筑高度过高,会导致交通面积大幅度提高,并且单层面积较小,造成功能用房分散,无法实现大空间、大面积的藏、借、阅、管一体化的现代化管理模式。如果层高过低,容易给读者造成空间的压抑感。

综合以上因素,我们认为我院新馆应选址在新校区中轴线的左侧,法学院教学楼对面,建筑规模为地上五层,建筑面积保持在2.4万平米之间,这样可设计藏书100万册,阅览座位2000个左右,能基本满足1万人在校生规模的各项需求。

2、关于新馆的内部空间设计以及功能区划分

关于图书馆的内部空间设计,通过参观考察来看,几所高校图书馆馆舍内部布局的共同之处是都体现了建筑开放式,服务人性化,信息网络化,使用多功能的特点。所以在我院的新馆设计中,也要树立新的空间使用意识,采用统一柱网,统一层高,统一荷载和大开间的设计理念。使图书馆更具实用性,实现功能的可变性和互换性。大空间、同网柱、同层高、同荷载的建筑设计,有利于图书馆灵活地配置和组织文献资源,有利于灵活利用空间,使图书馆整体适应了逻辑化、智能化、系统化的要求,为图书馆今后向多功能发展预留出一定的空间。

关于新馆的内部功能区划分,我院拟建新馆应作如下分区:

(1)入口区和共享大厅。按照现有图书馆的普遍建筑模式,建筑主入口采用大台阶直通二层,突出其庄重性和标志性。在主入口处设置门禁系统、指示牌、公告栏和存包柜外,共享大厅设置总出纳台、总咨询台和检索处。总出纳台负责办理馆内各层开架和闭架层书的借还手续;总咨询台负责解答读者在接受服务过程中的各类咨询;检索处为读者提供通过计算机检索馆藏信息、借还信息以及自助借还的各项服务功能。

(2)一层可分为业务工作区、密集书库区和多功能区。

根据图书馆各部门的工作性质和和职责,以方便管理和服务为原则,业务工作区可将书刊采访、编目、加工、典藏区设在一楼靠近电梯和装卸平台的位置。书刊加工后通过电梯垂直分送到各阅览室。其他行政办公区按工作需要设置,馆长室、副馆长室、馆办室、会议室、活动室可放在一楼。流通、阅览等部门分别设于相应的区域内,便于管理和读者服务。每个楼层设载人梯和书梯各两部。

多功能区主要包括保安、消防控制、电视监控、广播管理等活动区,另外一楼还应设300座位的多功能学术报告厅一座,并应配备音频扩声、同声传译、视频投影、实物投影、录音录像、电子白板、网上直播、灯光控制等设备,构成电子会议和电子教学系统,以实现学术交流、教学培训等功能。根据我院的特点,也可以考虑将学院校史展厅也放在图书馆一楼。将网络中心机房和图书馆的中心机房也可放在一楼。

密集书库区主要是基于节约藏书空间和提高馆藏图书的利用率为出发点,将15年以前的图书进入密集书库保存。这些图书具有流通量小、出版年代长久的特点,但是还有一定的历史、文化、珍藏价值,不能够丢弃。此外,也可将各种合订期刊和合订报纸放入密集书库管理。

(3)二至四层作为藏书阅览区

二至四层各设两个藏借阅一体化的阅览室,分设为专业书库、文学书库、综合书库、报刊、工具书、样本书阅览室。各阅览室的开间都在1000平米以上,并各设一部书梯,读者从二楼进入大厅再分散到各阅览室,总出纳台集中办理借还手续,还回的图书通过设在各阅览室的书梯垂直分送到各相关阅览室,做到图书、工作人员与读者三分流。为保证文献的完整性,对样本书阅览室实行本室阅览不外借,不仅可以保证文献的完整性,也可保证读者随时查阅所有的文献。为方便部分高级读者的学习和研究需要,在三层或四层设立研究室,为学术、学科带头人开展科研和教学研究提供便利。在各阅览室都设有研究厢供读者进行学术研究和探讨,给读者提供一个自由、温馨的阅览学习环境。

(4)五层设为电子资源区,包括电子阅览室、多媒体阅览室、语音室、视听室等。该区读者相对较少,所以安排在较高楼层。技术部办公区根据方便管理的原则可安排在该楼层。

北京参观北京故宫范文第6篇

参观引导员介绍说汽车生产分为冲压、焊接、喷漆和总装四个主要工艺流程,接着带我们走进了总装车间。厂房约有20多米高,各种生产设备和设施主体为淡黄色,整齐有序地排布在绿色通道的两侧。高大的立体停放架从地面延伸到房顶,缓缓移动的流水线上有各式各样等待总装的车身,令人目不暇接。与崭新的车身相比,厂房设施略显陈旧,但可以看出自动化程度很高。流水线会把车身依次传送到相应的工位,工位的一侧已经整齐码放好所需的零配件,确保安装工作准确流畅。厂区内随处可见执行配送任务的电瓶车在穿梭,一问才知道,基本上都是零配件供应商的现场工作人员按照现代工厂的生产计划保障配送任务。且不说现代工厂要求合格供应商必须在方圆20公里内建厂保证供货畅通,就是要将成百上千零配件准确无误的配送到相应的工位与流水线上车身到达同步,就需要非常精确的调度和配合,感觉偌大的工厂有一个看不见的手在指挥调度。厂区内有若干个高高悬挂的显示屏,动态显示流水上总装车辆的数量、进度等的信息。有了高度成熟的工艺管理,工人的工作也被划分成简单的程式化的操作,在车身移动过程中即可完成并转入下一工序。在每一个子工艺结束的地方都有“保证”环节检查确认。

等待装配的车身外壳好像塑料玩具一样被流水线轻松传递,工人会依次为它安装内饰、底盘以及发动机等部件。在机器的帮助下,每项操作都变得轻而易举和准确无误。当它从“OK线”出来时已经是一辆真正意义上的汽车了,崭新得像个新生的婴儿,据说在这个总装车间不到一分钟就会“出生”一个。它们会被直接开进OK线对面的检测线进行检测,因为现代汽车采取订单式生产模式,所以每一辆车都名花有主,检测完毕就等待交付了。这条生产线的另一个特点是“柔性”,即可以同时生产多种车型,可以看到流水线上不同款式和颜色以及配置的汽车像一个混编车队在缓缓前行,每辆车在进入流水线时工人会在其前盖上贴一张操作指导,把相应的装配信息和要求传递下去,确保总装工作的量身定制。车间很大、设备很多,很难想到竟有几百名员工分布其间,一切显得有条不紊。与我们在电视上经常看到的很多机器人手臂操作繁忙景象不同,唯一有机器人的是前挡风玻璃的装配工序段,由机器手臂进行配送和辅助安装。在总装车间靠近出口的位置有一个试验间,讲解员介绍说这里正在进行车门开关的老化试验,主驾驶室车门正常开关次数多达10万次,如果是出租车开关次数要在15万次以上。在参观过程中,除了耳麦里讲解员的声音,似乎只有机器运转和配送车辆开动的声音。厂房里随处可见各类标识,个别地方有醒目的质量口号,从现场来看这些应该都已在内化于心外化于形,即便有人参观也没有一丝刻意之处。这也许就是现代汽车的那份自信和从容不迫的气度。顺便说一句,无处不在的“都教授”是即将上市的IX25的代言人,这是一款透着朝气和动感的SUV,橙色车身很是醒目。

上一篇:保护野生动物完整范文下一篇:报检考试时间归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