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经济实力范文

2023-09-22

企业经济实力范文第1篇

关键词:大国;实力;制度创新;科技资源

15世纪以来,人类社会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原先割裂的世界开始真正意义上地连成了一个整体,彼此隔膜的世界各国开始相互认识和了解,也展开了相互的竞争。在近现代以来的世界舞台上,有九个国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先后登场,对人类社会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它们是: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德国、日本、俄罗斯、美国。而其中荷兰、英国和美国对世界经济格局的影响更显突出,它们依次成为世界的经济中心。

那么什么是大国崛起的决定性因素,大国之谜何解?很多人都表达了自己的想法,例如有利的地缘优势、强大的军事实力、稳定的政治环境、一定的内部凝聚力等等。这些因素在一定程度保障了大国的兴起,但似乎还不能触及大国崛起的内核。我觉得从下面的这句话可以粗略地回答上述的问题。它是:历史的胸怀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慷慨,它总是让那些在第一时间适合它的规则,并拥有那个时期的核心竞争力的国家,来充当世界的主角。拥有当时的核心竞争力和顺应历史规则是成为世界大国的硬实力和软实力,具体体现在荷兰、英国和美国的崛起过程中就是其适应世界经济发展的制度创新和宝贵的科学技术资源。制度创新包括经济制度创新和政治制度创新,而科学技术资源体现新兴技术的研发和应用以及一系列支持科技创新的措施。

一、大国崛起的软实力——制度创新

1、经济体制创新

大国之谜的一个关键因素就是经济体制创新。近五百年来,真正意义上拥有过世界霸权的只有三个国家:荷兰、英国和美国。这三个国家对市场经济进行了接力棒式的创新和发展。正因为顺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不断创新的经济体制保障并加速了这三个世界大国的崛起。荷兰人是现代商品经济制度的创造者,他们叩开了市场经济的大门。之后英美两国为经济发展提供了相应的制度保障。17世纪时,面积只相当于两个半北京的荷兰,凭借一系列现代金融和商业制度的创立,缔造了一个称霸全球的商业帝国。他们成立了世界上最早的联合股份公司来聚集资本,垄断了当时全球贸易的一半;他们建起了世界上第一个股票交易所,比纽约的证券交易早了三百年,资本市场就此诞生;他们还率先创办现代银行,并发明了我们沿用至今的信用体系。在世界经济格局中,荷兰第一个称雄世界。继荷兰之后,英国通过推行自由贸易,建立起全球市场,并逐步确立起自由市场经济模式,它率先采用取消贸易限制的办法来扩大国外市场,也就是用取消别国产品输入英国的限制,来换取别国取消对英国产品的限制。自由贸易成为英国的国策。“英国制造”从此在更大的世界市场里长驱直入。英国作为世界经济中心的地位维持了两个世纪之久。当这种模式的弊端,引发社会危机的时候,美国在20世纪30年代,又加入了政府干预的手段。从此,自由市场和政府干预这两只“看得见的手”和“看不见的手”交相作用,改变了人们对传统的市场经济模式的认识的同时也促进了市场经济的发展。

2、政治体制创新

大国的崛起离不开稳定的政治环境,荷兰、英国和美国在崛起期的稳定的政治环境来源于它们在政治体制创新方面的努力。在荷兰,市民自治,实现购买自治权,以及后期荷兰独立战争,废除国王,是荷兰统一,最终成立联合共和国。英国最早地确立了现代的国家制度。内阁制、君主立宪制、两党制、政府对议会负责等等这样的一套政治制度,在英国都是最早地确立。这样的政治制度能够使得这个国家长治久安,长久地保持一种稳定的状态,极大程度促进了英国经济和科学文化的发展。欧洲移民到了美国以后,等于是在一个新大陆上建立了一个崭新的国家。在美国,《五月花号公约》作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份政治契约,高度强调了公民的自我管理。在独立战争中签订了《独立宣言》提出了人权平等。在制宪会议中签订了第一部成文宪法《联邦宪法》,以及在《宅地法》中保障了个人拥有土地的权利,引发了轰轰烈烈的西进运动,同时也客观的刺激了农业,工业的飞跃。这样的一个国家,它有一个至高无上的《宪法》,在《宪法》下面有一套很完整的法制体系,通过这个权力制衡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二、大国崛起的硬实力——科技技术资源

1、新兴科技的研发和应用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人类社会历次大发展都离不开科技的带动,三次工业革命带来的巨大劳动效率的增长更是推动了世界经济的跨越式发展。作为现在及曾经的世界经济中心,荷兰、英国和美国都从科技发展中获益良多。荷兰人依靠一刀取出鲱鱼肠子发明,将一种人人都可以染指的自然资源转化为荷兰独占的资本,利用自己设计的造价低廉且效率极高的商船打败了英格兰,成为欧洲的海上马车夫。当蒸汽时代和工业革命到来的时候,它推动着英国不断前行,让这个小小的岛屿在后来的几百年中进一步地超越了其他各国。瓦特发明的蒸汽机不仅比原来的蒸汽机少用大量的煤,而且使人类从此开始拥有自己创造的动力,而不再受制于大自然。后来人们把解决了工业化核心问题的瓦特蒸汽机,作为工业革命的标志。瓦特也被称为“工业革命之父”。 电力使用引发的一系列技术革命,被称为第二次工业革命。在这个新的时代里,电力逐渐取代蒸汽动力,成为经济发展的新能源,给美国的经济发展带来了强劲的动力。仅1865年至1900年,被正式批准登记的发明专利就达到了64万多种。依靠强大的科技实力,美国很快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独占鳌头。第三次工业革命到来,美国率先占领了信息时代的制高点。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使美国在20世界后期成为全球唯一一个超级大国。

2、支持科技创新的一系列措施

企业经济实力范文第2篇

【摘 要】我国已经把提升国家软实力上升为国家战略,烟草行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烟草专卖局党组已将提升行业软实力作为一项战略性、全局性工作来抓。如何将提升软实力工作抓实、抓出成效是每一位烟草人都需要共同思考的大课题。文章以广西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为例,重点从软实力的定义、提出的背景及如何以深化企业文化建设助力企业提升软实力等方面进行阐述和探讨。

【关键词】软实力;企业文化;文化建设

近年来,随着党和国家把提升国家软实力作为一项重大国家战略任务来部署,很多行业日益关注到提升软实力的重要性。烟草企业作为国有企业,也将提升行业的软实力作为了一项战略性、全局性工作来抓,并于2020年7月21日印发了《国家烟草专卖局党组关于提升烟草行业软实力的指导意见》(国烟党〔2020〕191号),为行业各企业提升软实力提供指导和遵循意见。本文以广西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简称广西中烟)为例,重点从软实力的定义、提出的背景及如何以深化企业文化建设助力企业提升软实力等方面进行探讨。

1 “软实力”的来由和内涵

“软实力”概念最早是在20世紀90年代初由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约瑟夫·奈提出,他所说的“软实力”的内涵主要指政治价值观、文化的吸引力及设定和操控政治议题的能力,即软实力发挥作用主要来源于自身的吸引力,而非强迫。可见,“软实力”概念的提出是基于国际竞争、国家间实力较量的背景下提出来的。

一提到软实力,我们就会想到硬实力。具体到烟草行业,《国家烟草专卖局党组关于提升烟草行业软实力的指导意见》中已经明确指出了烟草行业软实力的内涵,包括战略、制度、政策、文化、品牌等无形资源组合运用而形成的凝聚力、吸引力和综合治理能力。对于企业而言,企业的硬实力主要指企业的资产规模、员工数量、技术实力等,企业软实力则指企业文化、员工素质、价值观念、道德修养等 [1]。

相比硬实力,软实力有些什么特征呢?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3点:一是具有无形性,不可计量。软实力是无形的,主要以精神的、观念的形态存在,无法计量;而经济、科技、军事实力等硬实力是以具体的物质形态存在,可以计量。二是具有非强制性,效果更好。软实力主要靠文化、价值观、意识形态等影响和改变人的思想、心理和行为,如春风化雨般在潜移默化中改变和塑造他人,让人更容易接受,使人心服口服。如果采用暴力、收买等方式只能起到暂时效果,严重的还会引起抵触和对抗,让人难以接受。三是发挥作用持续深远。相较于物质工具的使用和发挥作用的时间具有短暂性,软实力一旦发挥作用则是恒长的。软实力的形成是一个需要社会和民间长期积累的过程,而且比如文化、价值观等具有传承机制,单靠政府一己之力难以操作完成。

总之,软实力和硬实力相辅相成,好比一台计算机的硬件和软件,需要统筹兼顾,缺一不可。

2 “软实力”提出的背景分析

本文主要结合烟草行业和广西中烟实际,从时代背景、行业背景、企业背景及个人发展4个层面进行分析。

2.1 时代背景:软实力成为国家间竞争的利器

国与国之间的竞争,比拼的是综合国力。上文分析,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包括硬实力和软实力两个部分。随着国际发展竞争愈演愈烈,除了经济、科技、国防等硬实力,软实力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作用愈来愈凸显,这是一种更高层次的竞争 [2]。

我国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征程中,软实力理念已经渗透到方方面面,影响广泛而深远。“软实力”一词首次被明确提出是在2007年党的十七大报告中,说明党和国家已经把提升国家软实力上升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的战略高度。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建设学习型政党”,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之路从此开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增强文化软实力发表了系列重要讲话和论述,丰富和完善了中国特色软实力理论体系,对加强中国软实力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在国际战略格局进入深度调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背景下,提升我国软实力、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息息相关、紧密相连。

2.2 行业背景:软实力建设仍有短板

自国家烟草专卖制度确立以来,中国烟草行业硬实力日益增强,比如基础设施、技术装备显著提升,科技创新全面提高,重点品牌全面发展,企业管理显著进步,整体竞争实力明显增强。但在战略制定、价值引领、文化建设、行业凝聚力等软实力的建设方面还存在短板,亟须改进和提升。

为此,烟草行业也把“提升行业软实力”作为一项重大工作提上重要议事日程,尤其是2019年以来,召开了多次专题部署会议。例如,2019年7月18~19日,2019年烟草行业各直属单位主要负责同志半年工作座谈会在北京召开,会议强调全行业要正确处理好生产发展与员工发展、硬件建设与软件建设、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关系,要采取务实、有效的措施谋划行业软实力提升工作;2019年10月16日,《中国烟草》杂志社有限公司在北京召开“注重宣传引导 提升烟草行业软实力”研讨交流会,会议明确要从行业发展全局角度看待新闻舆论工作,做好行业新闻舆论工作是提升行业软实力不可或缺的一部分;2019年11月15日,“提升行业软实力”主题研讨座谈会在北京召开,会议强调要从提高政策执行力、增强内部凝聚力、扩大外部影响力3个层面抓好行业软实力建设,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2020年1月10~11日,全国烟草工作会议召开,提出要更加注重软实力建设,并对“如何提高政策执行力、增强内部凝聚力、扩大外部影响力”进行再部署、再推进;2020年7月21日,印发了《国家烟草专卖局党组关于提升烟草行业软实力的指导意见》(国烟党〔2020〕191号),重点从文化建设、战略研究、学习创新、社会责任履行、宣传引导、风险防范6个方面进行安排部署,为行业各企业提升软实力提供指导和遵循意见。

可以说,国家烟草专卖局党组对加强行业软实力建设的每一次重大部署安排,既是“动员令”,又是“强心针”,彰显了烟草行业加强软实力建设的信心和决心。

2.3 企业背景:推动广西中烟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需要

近年来,在广西中烟党组的带领和全体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下,广西中烟发展稳中向好,取得了喜人成绩,令人鼓舞。但是在取得成绩的同时,面临的形势依然严峻,广西中烟在改革发展和生产经营中还有一些问题需要克服,比如在2021年的工作报告中就提出“党建引领发展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干部员工队伍能力状态有待进一步提升,员工队伍的结构、能力与公司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还不够匹配”等问题,解决上述问题与提升广西中烟的软实力息息相关。加强广西中烟软实力建设,既是响应党中央和国家局党组决策部署的有力行动,也是推动广西中烟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需要。

2.4 个人发展:员工实现自我价值的路径

广西中烟党组提出了“为消费者创造出预期的价值和体验”终极目标。广西中烟的发展需要靠公司每一位员工的努力来推动,离不开每一位员工的自我发展。无论是“为消费者创造出预期的价值和体验”,还是为公司创造价值,前提是每个人需要创造自身价值,为公司发展做贡献。在广西中烟这个组织中,个人如何创造自身价值?当然是提高自身能力,提高工作本领,出色完美地胜任工作,做出业绩。员工个人能力同样也分“硬实力”和“软实力”。个人的综合实力可以分为以学历、专业技能为主可评估的“硬实力”和以修养、沟通、组织、协调为主难以估量的“软实力”。比如领导干部的管理方法需要讲究“刚柔相济”,甚至“以柔克刚”,这里的“柔”讲的就是“软实力”。我们每一位干部职工在铸造“硬功夫”的同时,也要不断提升自身软实力,以出色的综合能力投入工作,为广西中烟的发展添砖加瓦、发光发热,在推动公司发展、为广西中烟创造价值的同时实现自我价值的飞跃。

3 深化文化建设助力企业软实力提升的对策

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关系我国发展战略的实现和综合国力的提升。就企业而言,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其经营手段、管理方法和制度流程等会随着时代的变化而改变,但最核心的文化基因是恒定的、不变的,在时间长河中可以不断加入新元素使其更强大 [3]。具体到烟草行业和广西中烟实际,通过深化企业文化建设,助力提升企业软实力重要性不言而喻。广西中烟可以聚焦以下举措深化企业文化建设,助力提升公司软实力,提高整体竞争力。

3.1 持續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两个至上”行业共同价值观宣贯

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巩固“全国文明单位”荣誉称号为抓手,统筹抓好精神文明建设,协调有关部门落实各项工作要求。坚持和践行“国家利益至上、消费者利益至上”的行业共同价值观,弘扬行业精神,倡导行业准则,做好行业共同价值观、行业精神、行为信条等文化体系内容的目视化扩覆工作。坚持将“两个至上”行业共同价值观融入对党的大政方针政策的宣传,巩固“两个至上”行业共同价值观“四进”(即进班子、进岗位、进制度、进流程)的长效机制,推动企业和社会的持续发展、共同发展、和谐发展。

3.2 提升企业文化理念体系

在行业母文化架构体系下,对广西中烟企业文化建设历程进行总结和梳理,传承优秀企业文化基因,同时坚持战略导向和问题导向,根据公司党组制定的企业发展战略、品牌发展战略、企业经营管理哲学等,围绕公司“创造超出客户预期价值”“激发全员干事创业活力”“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初心使命,强化正向激励和价值导向,融合创新精神、创业精神、工匠精神、劳模精神,将公司党组提出的“创造超出消费者预期的价值和体验”终极使命,“中国真龙”新站位,“海到尽头天是岸”新主张,“努力实现消费者对真龙品牌品质百分之百认同,对真龙品牌服务百分之百认可”新的经营理念,“大配方、大工艺、大品类”产品理念,“能者多得、人人有为、有为有位、有为有名”用人理念,“上不封顶,下要托底”绩效分配理念等,提炼、融入新文化理念体系。重点梳理和构建实现广西中烟发展战略所需倡导和践行的价值观,并围绕价值观有针对性地提升企业文化理念体系,以文化支撑、服务战略。

3.3 开展专项文化建设

专项文化建设是推动企业文化融入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途径。广西中烟需要充分发挥各相关部门(单位)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围绕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要素,持续开展创新、质量、品牌、廉洁、安全等专项文化建设,促进企业文化融入企业经营管理。

3.4 加强企业文化宣贯

一是大力开展企业文化内涵的传播宣贯。通过宣讲、培训、研讨等多种形式,充分运用广西中烟宣传平台传播企业文化理念及内涵,促进广大员工更好地认知、认同企业文化。二是开展与广西中烟企业文化相符合的行为规范建设。通过行为规范的宣讲、行为案例的传播及行为岗位实践,推动员工成长与企业发展同心同向、同步同行。三是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宣贯活动。开展以企业文化为主题的文化纪念日、文化大讲堂、演讲比赛、成果汇演等文化宣贯活动,寓教于乐,激发广大员工参与企业文化建设的积极性。四是打造、输出一批丰富多样的文化产品。形成一批以文化手册、行为规范手册、文化口袋书、优秀典型故事(案例集)等为主的文化产品。五是做好文化内容可视化。在广西中烟及下属单位的主要办公区域和工作场所,更新企业文化理念及视觉识别系统,让文化看得见、摸得着。

3.5 完善企业文化管理体系

一是加强组织保障。重新调整、建立企业文化建设委员会,形成以“公司领导带头,党建工作部总牵头,专业职能部门抓专项文化建设,各部门(单位)抓企业文化落地,全员共同参与”的企业文化建设工作格局,使各级领导干部成为企业文化的示范者、企业文化骨干人员成为企业文化的推进者,广大员工成为企业文化的践行者。二是加强激励保障。探索制定广西中烟价值观行为表现考核指标和广西中烟企业文化维护考核方案,将考核结果纳入广西中烟年度工作绩效考核管理体系。

参 考 文 献

[1]许祖密.培育企业软实力,促进企业发展[J].企业科技与发展,2015(19):65-66.

[2]孙宁,苗金芬.如何深刻理解“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J].党课参考,2020(Z2):148-163.

[3]马成维.坚定文化自信 建设世界一流企业文化软实力[J].企业文明,2020(12):27-28.

企业经济实力范文第3篇

狠抓质量攻关, 提升产品品质

面对ABS存在杂质多、色差大、冲击强度和熔融指数有波动, 新建装置面临限负荷生产甚至被迫关停的窘境, 工厂领导班子深刻地认识到产品质量已经成为制约工厂生死存亡的关键。为此, 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用户满意为标准, 以ABS研发中心为技术支撑, 结合熟、细、韧的总体要求, 开展了以降低杂质、改善外观为核心的ABS质量四大攻坚战, 产品质量得到根本性转变, 杂质大幅降低, 白度提高, 色差稳定, 产品质量实现“零”投诉。高端产品的生产, 由精心挑选、择机生产转为随时组织生产。

发挥ABS研发中心作用, 打赢杂质来源渠道攻坚战。攻关期间, ABS研发中心模拟大装置生产过程, 进行300余次ABS胶乳凝聚模拟实验, 200余次聚合、混炼小试实验, 获得实验数据3000多个。一是弄清了杂质是什么, 主要是高温导致的聚合物碳化, 其余为灰尘、铁锈等外来杂质;二是剖析了杂质的组成, 主要由红色和黑色杂质组成, 红色杂质多为聚合物, 黑色杂质多为外来杂质;三是摸清了杂质是哪来的, 通过倒推的方法, 查找出杂质的来源主要为粉料、SAN、化学品和环境。

优化调整生产工艺, 打赢降低过程杂质攻坚战。坚持问题导向, 日通报影响产品质量的瓶颈问题, 加大督办力度, 解决工艺、设备等关键问题100多项。坚持目标导向, 瞄准121H质量标准, 以ABS研发中心小试数据为基础, 突破原有工艺指标限制, 调整干燥器温度等工艺控制指标22项, 特别是通过反复实验, 逐渐降低一、三装置干燥器温度, 并将干燥器入口风门开度降下来, 解决了局部粉料因停留时间过长易老化变质的问题。采用新工艺, 使用新溶剂, 提高了SAN单元清洗效果。优化工艺参数、调整配方1200余次, 优化聚合温度等工艺条件90项, 细化挤出机模头清理等定期工作53项, 极大减少了生产过程中的杂质。

合成树脂厂DCS操作人员正在认真控制工艺参数

提升管控原料助剂标准, 打赢管控外来杂质攻坚战。科学研究并统一分析方法, 提高原料、26种助剂质量标准。按照新质量规范, 管控原料助剂的质量标准, 提升了硫酸的标准等级, 召开供应商大会, 约谈重点助剂供应商, 并对其生产现场进行联合审核, 在工厂纪委监督下对助剂进行不定期、多次多品种质量抽检, 形成了震慑作用。在提升和规范标准过程中, 制作粉料压片2万个以上, SAN料、ABS成品打板20万余个, 为降低ABS杂质提供了数据支持。

完善设备设施, 打赢堵住杂质进入系统攻坚战。尝试运用新技术, 提高设备稳定运行的效果, 组织凝聚搅拌器、SAN破碎等20项设备技术改进。增设SAN精密过滤器、硫酸进料罐等设备, 完善了80台 (套) 风送系统过滤器等100项设备设施;改进蒸汽、真空管线等31项设施, 有效地阻止、隔离了外部杂质进入系统。

狠抓“产销研”结合, 拓展生存空间

面对全球经济复苏缓慢、国内需求不旺、ABS市场供大于求, 而吉化ABS增量是原来的两倍之多、同质化倾向严重, 如不能“虎口夺食”, 装置就面临停产的境地, 在此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 工厂创新“产销研”协同机制, 开发新产品、走访大用户、强化技术服务, 拓展了生存和发展的空间, 缩小了新老产品市场价差, 2014年增产的10万多吨、2015年1~4月增产的数万吨ABS全部投放市场, 实现产销两旺。

通过开发新产品抢占目标市场。在公司的大力支持下, 整合ABS研发力量, 成立ABS研发中心, 以“服务工厂、服务市场、服务发展”为定位, 以“解决生产技术难题, 研发适销对路新产品”为目标, 初步形成了“市场引领科研、科研支撑市场, 科研指导生产、生产推动科研, 需求引导生产、生产满足需求”的“产销研”协同创新机制。为抢占高端市场, 工厂实行研发、管理和操作人员三结合, 成功开发并批量生产了杂质含量低、色度指标好、高抗冲击的0215H产品, 打入了白色家电高端市场。实施“专供专销、量身定制”模式, 相继开发了玩具料0215E、摩配专用料PT151、鞋跟料H816、高光黑色料3070H等专用料产品, 实现批量专供, 满足了不同用户的差异化需求。

通过走访大客户拓展目标市场。公司领导高度重视销售大区和大用户的市场开发, 先后带队走访销售公司和大用户10余次, 进一步拓展了ABS产品市场;邀请三大销售公司总经理以及20余家大客户来访, 加深理解、沟通需求, 增强对吉林石化ABS产品的信心;持续巩固主要市场, 探索开发华北、西南、东北和东南亚新市场, 做推介报告50余场次, 走访各大区40余次, 走访用户和经销商200余家。

通过强化技术服务巩固目标市场。成立售后服务技术团队, 一年多来, 围绕技术服务、技术对标、技术培训等工作, 累计走访用户40余次, 交流、服务用户300余家。成立市场服务部门, 每个销售大区设置一名市场开发与技术服务专职人员 (兼职研发业务) , 其他兼职人员根据所涉及的科研项目和产品品种, 参与市场开发和技术服务。设置技术服务专线电话, 对用户技术需求和质量问题以最快的速度解答。开展技术培训, 派专人对各销售大区及其分公司、经销商进行技术培训, 增强了大区和经销商对吉林石化ABS产品的认知, 提高经销商技术服务能力。

狠抓安稳生产, 挖掘装置潜能

面对两套新装置刚投产、老装置故障率高的现实, 要实现三套装置优化运行, 安全是前提、平稳是关键、设备是基础, 工厂不断深挖装置潜能, 向安稳运行、提升产能和节能降耗要效益, 实现效益最大化。三套装置全部满负荷运行, 物耗、能耗创历史最低。2015年一举结束了亏损局面, 1~7月份账面连续实现盈利。

从严从实从细管控安全环保, 确保无事故。坚持红线不能碰、底线不能越, 把贯彻新《安全生产法》和新《环境保护法》作为履行责任的第一要务, 严格执行“退守”和“叫停”制度, 强化现场受控管理, 优选监护人, 提高监护人整体责任意识, 守住作业的最后一道安全屏障, 月评最佳监护人, 给予适当奖励。坚持从现场实际出发, 合理放权给班长, 推行关键操作、检维修项目科室跟踪、车间跟班升级管理制度。坚持安技装备等同关键设备管理, 确保时时完好。坚持“超标排放就是违法”的理念, 对40余个环保数据实行日通报、周讲评、月考核, 对废水排放执行更严格的标准, 工厂内控COD浓度指标1500mg/L。强化环保点源治理, 确定42个控制点, 制定清胶破乳等92项措施, 确保“三废”达标排放, 对超标排放零容忍。深化“三违”记分管理, “无事故车间”考核与“三违”记分挂钩, 加强车间自主管理, 督促班组长对“三违”行为的检查, 实行班组成员“三违”相互连带, 持续提升基层团队反“三违”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从“六源”入手夯实设备设施基础, 确保稳产。积极开展寻找“六源” (故障源、缺陷源、危险源、污染源、浪费源、清扫困难源) 活动, 持续降低机电仪设备故障率, 由岗位人员“看”设备向仪表自动“控”设备转变。以创建“标准化装置和岗位”活动为载体, 不断消除“低老坏”问题, 提高设备完好率。彻底扭转“设备能转就行, 不出事就行”的惯性思维, 实施预知性检修、可靠性维护, 使自控率由91.0%提高到98.5%, 平稳率由95.05%提高到99.99%, 大大降低了设备故障、检修频次和安全风险, 装置平稳运行上了新台阶。

合成树脂厂干部员工一起研究降低SAN单元重组分排放

敢于突破自我创新改进设备, 确保高产。打破固有思维定式, 通过技术创新, PBL反应釜增设刮板, 提高运行控制效果, 将反应批次由25批延长到50批以上。实施18万吨ABS装置挤出机减速机和喂料器控制系统国产化改造, 摆脱了进口设备备品备件受制于人的局面, F线负荷持续提高, 有效提高了18万吨装置运行水平, 一凝聚干燥系统负荷也有所提高。2015年上半年, 一装置月产量突破16800吨, 二装置月产量19500吨刷新纪录, 三装置月产也达到17700吨。

吃干榨净挖地三尺, 确保低成本。千方百计降低原料消耗, 通过技术改造, 实现丁二烯回收由低价外销转为全部回用, 提高了丁二烯综合利用率。实施SAN重组分排放减量优化, 重组分产生率不断降低。通过回兑回收料、延长清洗周期、用过渡料生产专用特色产品等, 实现固体废料率降低0.4个百分点。千方百计降低能源消耗, 实施重组分部分替代天然气、冰机系统并网、循环水场优化运行、采暖系统优化等10余项措施, 节约天然气、水、电、汽。在公司的大力支持下, 充分利用动力二厂的脱盐水富余能力, 停用技术落后、规模小、成本高的脱盐水站。1SAN、2SAN冰机由2台改1台运行, 3-6SAN冰机由3台改2台运行, 新循环水场水泵由“两开一备”改为“一开两备”。随时调整伴热、采暖蒸汽、热水压力和流量, 新区热水减少近一半, 新老区采暖伴热蒸汽也有所降低。千方百计降低助剂价格, 推进助剂公开招标、进口助剂国产化, 充分利用助剂的市场资源, 大幅降低助剂采购价格, 亚磷酸酯和有的助剂降价超过1万元以上, 实现了6种进口助剂国产化。

狠抓思想教育, 树理念转作风

面对员工来源多样化、年龄结构年轻化、思想观念多元化的实际, 坚持以思想教育为先导, 不断统一思想, 更新观念, 提高认识, 营造文化育人氛围, 让思想政治工作提“士气”、接“地气”、聚“人气”、筑“底气”。

抓好观念转变提“士气”。不断总结生产实践经验, 引导全员实现了五大观念转变:一是由“重产量轻质量”向“质量就是生命”转变;二是由“只注重安全环保”向“质量效益和安全环保并重”转变;三是由“以产定销”向“以销定产”转变;四是由“间歇式生产观念”向“连续化生产理念”转变;五是由“产品出厂合格”向“以用户满意为标准”转变。同时, 坚持“先人一步、快人一拍, 高人一筹”理念, 引导全员摒弃公司“小厂”思维, 树立公司“大厂”意识, 激发全员力争上游的工作干劲。

强化教育引领接“地气”。坚持形势任务教育的全员性、递进式、全方位和多层次原则, 开展“三讲三看三增强”形势任务教育, 即讲危机看挑战、增强忧患意识, 讲优势看机遇、增强质量意识, 讲任务看前景、增强责任意识;开展“做中国最好的ABS”形势任务教育, 厂领导深入基层, 为一线员工讲形势、说任务。64名中层干部深入103个班组, 开展形势任务集中宣讲。通过形势任务教育的有效开展, 把工厂在成本、市场、产业链、专业管理、科研开发方面的五大优势说清讲透, 用算账对比的方法, 把能够完成全年艰巨生产任务的道理说细讲明, 从而增强员工实现全年减亏增效目标的自信心和工作积极性。

改进工作作风聚“人气”。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为牵动, 全面转变各级干部工作作风, 为员工做榜样、树标杆。厂领导以身作则转“四风”, 团结一心抓管理, 从严从实做工作, 坚持“走动式”管理, 带头加班加点开展质量攻关, 功夫下在现场、眼睛盯在现场、带队跑前沿市场, 沟通大区销售和客户, 开拓产品销路。各级党员干部“五加二、白加黑”的多了, 工作执行力持续提升。质量攻关期间, 攻关例会、专题会常态化, 并迅速形成“自上而下”到“自下而上”双向全员参与的攻坚模式, 各级干部早上7点到岗, 晚上9、10点钟下班, 有时甚至通宵, 个人献工每月最多者达200小时, 攻关不是“三分钟热血”而是坚持不懈, 自2013年12月12日开始, 天天攻关, 至今仍未间断。同时, 工厂坚持激励约束机制, 收入分配向生产一线、关键岗位倾斜, 向工作业绩突出、效益贡献大的员工倾斜, 每月拿出一部分奖金, 重奖质量攻关有突出贡献的员工, 真正体现“干与不干不一样, 干好干坏不一样”。

企业经济实力范文第4篇

浅谈中日酒文化对比

作者

专业 学号 指导老师 日期

┊ ┊ ┊ ┊ ┊ ┊ ┊ ┊ ┊ ┊ ┊ ┊ ┊ 装 ┊ ┊ ┊ ┊ ┊ 订 ┊ ┊ ┊ ┊ ┊ 线 ┊ ┊ ┊ ┊ ┊ ┊ ┊ ┊ ┊ ┊ ┊ ┊ ┊

毕业设计(论文)报告纸

目 录

摘要 ······························································ 3 要旨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绪论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中日酒文化背景概况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中日酒文化的起源 ············································ 6 1.1.1 中国酒文化的起源············································ 6 1.1.2 日本酒文化的起源············································ 7

1.2中日酒文化社会影响 ········································· 7 1.2.1中国酒文化社会影响 ·········································· 8 1.2.2日本社会酒文化 ············································· 9 2中日酒文化对比 ················································· 9 2.1中日酒的种类和命名 ··········································· 10 2.1.1中国酒的种类和命名 ········································· 10 2.1.2日本酒的种类和命名 ········································· 11 2.2中日酒德酒礼

··············································· 11 2.2.1饮酒方式和礼仪中的酒文化 ··································· 11 2.2.2祭祀中的酒文化 ············································ 12 2.2.3婚俗中的酒文化 ············································ 13 3中日酒文化的异同点 ············································ 13 3.1中日酒文化共同点 ············································ 13 3.2中日酒文化不同点 ············································ 14 结论 ····························································· 15 谢辞 ····························································· 16 参考文献 ························································· 17

第 2 页

共 17页

┊ ┊ ┊ ┊ ┊ ┊ ┊ ┊ ┊ ┊ ┊ ┊ ┊ 装 ┊ ┊ ┊ ┊ ┊ 订 ┊ ┊ ┊ ┊ ┊ 线 ┊ ┊ ┊ ┊ ┊ ┊ ┊ ┊ ┊ ┊ ┊ ┊ ┊

毕业设计(论文)报告纸

【摘要】

酒文化无论在哪个国家的民俗中都占有非常重要和特殊的地位。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的邻邦,同属东方民族。两国从古代就开始了交流,日本从中国学习技术的同时也吸收了中国文化,在各方方面有相似的生活方式及文化。其中酒文化也出自同一渊源,中国的传统文化、农业文明和曲酒酿造技术传到日本,促进了日本文化及酒业的发展。中日两国的酒文化历史、酒俗、饮酒态度和酒德酒礼都大同小异,各有所长,各有所短。中日两国人民相互交流、相互学习和借鉴,在差别中寻求融合,在融合中保存差别,共同创建适合于本国国情和世界酒文化发展方向的新型酒文化。本文以中日两国的酒文化为研究对象,进行展开论述。本文首先从中日两国酒文化的起源,社会影响等方面详细说明,接着从中日两国酒文化的多个方面,例如酒的种类和命名,喝法的差异,酒德酒礼等方面,对中日两国的酒文化进行详细的分析,最后通过对两国酒文化的比较,总结出两国酒文化的异同点。 【关键词】中日;酒文化;交流;发展;异同点

第 3 页

共 17页

┊ ┊ ┊ ┊ ┊ ┊ ┊ ┊ ┊ ┊ ┊ ┊ ┊ 装 ┊ ┊ ┊ ┊ ┊ 订 ┊ ┊ ┊ ┊ ┊ 线 ┊ ┊ ┊ ┊ ┊ ┊ ┊ ┊ ┊ ┊ ┊ ┊ ┊

毕业设计(论文)报告纸

要旨:

酒文化はどのような国の習慣においても重要な地位を占める。 両国の距離が近く,一衣带水の国である。 两国は古代からさまざまな交流がはじまり、日本は中国からの技術を勉強するとともに、中国の文化を吸収し、各方面に似ている生活方式と文化がある。その中の酒文化が同じ根源であり、中国の伝統的な文化、農業文明および醸造技術は日本につたわり、日本文化と酒造の発展を促進した。 中日の酒文化史、飲酒の習俗、酒に対する態度と飲酒の礼儀作法は大同小異であり、それぞれの長所と短所がある。中日の国民はお互いに交流し、勉強し、差異の中に共通処を見つけ出しながら、自分の特色を保つ。共同で自国文化と世界酒文化の発展に適する新型酒文化を創ろうとしている。本稿は中日酒文化を研究対象にして検討し、先ずは中日の酒文化の起原、発展、特徴などから説明する。それで、中日酒文化の各方面から、たとえば、酒の種類とか飲む方法の異同とか礼儀などの方面から中日酒文化を詳しく分析する。最後に両国酒文化の比較することを通じて両国の酒文化を総括する。

キーワード: 中日 酒文化 差異 交流 発展 異同

第 4 页

共 17页

┊ ┊ ┊ ┊ ┊ ┊ ┊ ┊ ┊ ┊ ┊ ┊ ┊ 装 ┊ ┊ ┊ ┊ ┊ 订 ┊ ┊ ┊ ┊ ┊ 线 ┊ ┊ ┊ ┊ ┊ ┊ ┊ ┊ ┊ ┊ ┊ ┊ ┊

毕业设计(论文)报告纸

绪论

在中国,酒有着悠久的历史,古人们曾有无酒不成席,无酒不成礼仪,无酒没有乐趣这样的说法。人们用酒来招待朋友,因为酒可以增强气氛,同时酒也可以暂时消除自己的烦恼。无论是家里过节,人际交往,还是庆祝国家喜事都离不开酒。酒已经融入到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甚至对于更多的人来说,酒已经成为他们生活中的重要伙伴。酒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甚至是一种不可取代的作用。酒被誉为“繁荣之水”。

在世界上,酒的种类非常之多,因为各个民族受气候和风土的影响,都有着各自的酿酒方式,自然也就孕育出了与众不同的酒文化,酒文化可以定义为以酒为中心的一系列物质,艺术,精神,风俗,心理,行为等现象的综合体。这其中包含了酒的起源,生产,流通和消费,而且还涉及到了关于酒的社会文化,以及相关的社会问题。

研究酒文化,我们可以了解一个国家的文化特征,而且酒文化本身就是人类文明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划。中日两国一衣带水,一直以来维持着友好的关系,彼此之间互相学习,互通有无,因此两国的文化和习惯非常类似,但是两国在历史的发展中还是形成了自己特有的酒文化。

第 5 页

共 17页

┊ ┊ ┊ ┊ ┊ ┊ ┊ ┊ ┊ ┊ ┊ ┊ ┊ 装 ┊ ┊ ┊ ┊ ┊ 订 ┊ ┊ ┊ ┊ ┊ 线 ┊ ┊ ┊ ┊ ┊ ┊ ┊ ┊ ┊ ┊ ┊ ┊ ┊

毕业设计(论文)报告纸

1中日酒文化背景概况

1.1中日酒文化的起源 1.1.1中国酒文化的起源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的酿酒国,是三大酒系的发源地之一。关于中国酒的起源有着许许多多不同的传说。但是,最原始的酒是依靠谷类发霉,并且经过长时间的发酵下形成的。

中国的酿酒技术可以说是中国酒文化发展的重要象征。日本著名的酿酒专家坂口谨一郎曾经高度评价中国发明的曲子(将粮食、糠等蒸后繁殖酵母菌而成的发酵剂)完全可以和中国的四大发明相提并论。

当然,古书中关于酒历史的记载的真实性很难去验证,俗话说:“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关于中国的人工酿酒究竟是什么时候开始的?这一问题,我们可以从地下挖掘出来的文物来证实一下。实际上从出土的大量河姆渡文化时期的古老酒杯来看,早在7000多年以前,中国人就开始人工酿酒了。 1.1.2日本酒文化的起源

日本,关于酒的起源和酒的酿造文献并不多,大多数日本人认为弥生时代的农耕者在九州,京畿等地的酿酒活动是日本酒文化的起源。那个时候,日本用咀嚼法来造酒,在日语中称之为口齿办。在《古事记》中有关于咀嚼酒的记述。在古代的王宫,通常用女人咀嚼过的饭来发酵造酒。在那个时代,酒只用于祭祀神灵和祖先。人们通过酒来和神灵交流,表达敬意。

到了奈良时代,用曲子酿酒的方法开始普及起来,在宫廷已经设立了专门造酒的部门,酿酒者被称为“刀自”意为已婚的妇女。之后,因为和中国进行交流。得知中国酿酒的鼻祖叫做杜康。所以日本人把酿酒水平最高的人的称号由“刀自”改为杜氏。现在,日本把酿酒工厂的最高技术指导者称为杜氏。由此可见,中国和日本两国酒文化渊源之深。在镰仓,室町时期,随着商业的繁荣,酿酒已经不仅限在王宫内,已经扩展到寺院和神社,酒开始作为普通的商品在市场上广为流通,以京都为中心的都市,开始出现了卖酒的居酒屋,因为居酒屋的出现给爱喝酒的人们提供了喝酒的场所,所以居酒屋非常有人气。至此以后,酒从高级的祭祀品转变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饮品。

第 6 页

共 17页

┊ ┊ ┊ ┊ ┊ ┊ ┊ ┊ ┊ ┊ ┊ ┊ ┊ 装 ┊ ┊ ┊ ┊ ┊ 订 ┊ ┊ ┊ ┊ ┊ 线 ┊ ┊ ┊ ┊ ┊ ┊ ┊ ┊ ┊ ┊ ┊ ┊ ┊

毕业设计(论文)报告纸

1.2中日酒文化社会影响 1.2.1中国社会酒文化

酒文化是中华民族饮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酒是人类最古老的饮品之一,它的历史几乎是与人类文化历史一起开始的。自从酒出现之后,作为一种物质文化,酒的形态多种多样,其发展历程与经济发展是同步,而酒又不仅仅是一种饮料,它还具有精神文化价值,作为一种精神文化,它体现在社会政治生活,文学艺术乃至人生态度,审美情趣等诸多方面。从这个意义上讲,饮酒不单是为饮酒而饮酒,也是在饮文化。

中国是屹立世界的文明古国,是酒的故乡,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酒文化一直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就是一种特殊的食品,是属于物质的,但又同时溶于人们的精神生活中,酒文化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形式,在传统的中国文化中,有其独特的地位。在五千年的文明史中,就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中的各个领域。首先来讲,中国是一个农业国家,因此所有的政治和经济活动都以农业发展为立足点。因为中国的酒,多是用粮食酿造而成的。所以酒必须紧紧依附于农业,成为农业经济的一部分。粮食生产的好坏直接影响到酒业的兴衰,各个朝代统治者都会根据粮食的收成情况,通过发布酒禁或开禁来调控酒的生产量,从而确保民食,在一些地区,酒业的繁荣对提高当地的社会生活水平也起到了重要作用,酒与社会经济活动也是密不可分的。

酒,在中文化的历史长河中,已不仅是一种客观的物质存在,而是一种文化的象征,及酒神精神的象征。

因醉酒而获取艺术的自由状态,这是中国古代的艺术家摆脱精神束缚获得艺术创造力的重要途径。

“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南宋政治诗人张元年说:“雨后飞花知底数,醉来赢得自由身。”酒醉而成传世诗作,这样的例子在中国诗史中俯拾皆是。

不止诗词如此,在绘画和中国的书法中酒神精神也到处可见。众所周知,郑板桥的字画很难得,于是人们拿狗肉和美酒款待他,郑板桥明知道这是求画者的把戏,但他还是经不住狗肉和美酒的诱惑,只好写诗自嘲:“看月不妨人去尽,对月只恨酒来

第 7 页

共 17页

┊ ┊ ┊ ┊ ┊ ┊ ┊ ┊ ┊ ┊ ┊ ┊ ┊ 装 ┊ ┊ ┊ ┊ ┊ 订 ┊ ┊ ┊ ┊ ┊ 线 ┊ ┊ ┊ ┊ ┊ ┊ ┊ ┊ ┊ ┊ ┊ ┊ ┊

毕业设计(论文)报告纸

迟。笑他缣素求书辈,又要先生烂醉时。”由此可见,酒对中国的艺术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

在中国,酒有着其他事物不可替代的作用。例如:人们通过喝酒来表达自己的感情,构建和维持人际关系。在世界上,喜欢喝酒的民族多不胜数,但是像中国这样把酒和民族,文学,风俗紧密的结合起来,并且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酒文化,恐怕世界上没有第二个国家能做到。 1.2.2日本社会酒文化

日本是非常重视集团活动的国家,为了保持机体的稳定,喝酒成了一种不可或缺的仪式。日本人下班以后,上级和下级会一起喝酒聊天,这样做不仅可以使上下级关系融洽,还可以提升整个集体的凝聚力。因此,就可以看做是日本社会的润滑剂。

在日本全国大约有一半的人喝酒,而且这个数量还在增加。日本男人非常喜欢喝酒,很多人下班后不会直接回家,而是要到居酒屋喝上一杯。居酒屋是体现日本酒文化特征的产物。虽然日本人把沉默是金当做自己的座右铭,但是遇到麻烦时,还是可以借酒消愁。

从上个世纪60年代以来,日本的酒文化迅速发展起来。而且一发不可收拾。一些有名的小说家和文学家发明的酒文化名词被流传开来。外国的记者和评论家甚至把这一现象称之为“酒店文学”。日本酒文化的发展对维持日本社会的人际关系,日本经济的快速增长,以及维护日本社会的等级秩序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2中日酒文化对比

2.1中日酒的种类和命名

从中日两国的酒文化起源来看,两国不仅酿酒历史悠久,而且由于酿造方式不不同和多样,两国的酒的种类和命名也就名目繁多,因此,从酒的种类和命名也能清楚的反映出中日两国的酒文化的特色。 2.1.1中国酒的种类和命名

中国酒大致上可以分为白酒、老酒、果酒、药酒和啤酒等五类。

白酒是用粮食和其他含有淀粉的农作物为原料,以酒曲为糖化发酵剂,经发酵蒸馏而成。白酒并非是白颜色的,而是指无色透明的蒸馏酒,特点是质地纯净、醇香浓

第 8 页

共 17页

┊ ┊ ┊ ┊ ┊ ┊ ┊ ┊ ┊ ┊ ┊ ┊ ┊ 装 ┊ ┊ ┊ ┊ ┊ 订 ┊ ┊ ┊ ┊ ┊ 线 ┊ ┊ ┊ ┊ ┊ ┊ ┊ ┊ ┊ ┊ ┊ ┊ ┊

毕业设计(论文)报告纸

郁,味感丰富,酒精度在30度以上,刺激性比较强。有名的的白酒有茅台酒(53度),五粮液(60度),汾酒(50-60度)等。

黄酒因为是酿造酒,所以颜色为接近琥珀的黄色,这便是所谓的老酒,其中尤为有名的是绍兴酒(13—18度),黄酒的产地主要在长江以南地区。

药酒是以成品酒(大多用白酒)为酒基,配各种中药材和糖料,经过酿造或浸泡制成,具有不同作用的酒品。药酒可以分成两大类:一类是滋补酒,它既是一种饮料酒,又有滋补作用,如竹叶青酒,五味子酒,男士专用酒,女士美容酒;另一类是利用酒精提取中药材中的有效成分,以提高药物的疗效,此种酒是真正的药酒,大都在中药店出售。

啤酒是以大麦为原料,啤酒花为香料,经过发芽、糖化、发酵而制成的一种低酒精含量的原汁酒,通常人们把它看成为一种清凉饮料。其酒精含量在2度~5度之间。 中国酒类品种繁多,命名方法各异,但是能清楚的反映出中国的酒文化特色。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十种方法:

⑴以地名或地方特征命名。以一个地名(省、市、县)来作白酒名称或以地方名胜

或地方的美丽传说来命名,如贵州茅台酒、山西汾酒、泸州老窖酒、双沟大曲酒、苏 酒、皖酒、孔府家酒、杏花村酒、等等。

⑵以生产原料和曲种命名。以生产白酒所用的粮食原料及曲种来命名,如五粮液酒、双沟大曲酒、浏阳河小曲酒、高粱酒、沧州薯干白酒、小高粱酒等等。

⑶以生产方式命名。主要是以“坊”、“窖”、“池”等作酒名,让人感到这酒的年代的悠久,有信任感。如泸州老窖酒、水井坊酒、千年酒坊酒、国坊老窖酒、月池酒等等。

⑷以诗词歌赋、历史故事命名。如蒙古王酒、杏花人家酒、杏花村家酒、大宅门酒等等。

⑸以帝王将相、才子佳人命名。如两相和酒、曹操酒、宋太祖酒、百年诸葛酒、华佗酒、钟旭酒、秦始皇酒、君临天下酒、太白酒、等等。

⑹以佛教道教、仙神鬼怪命名。如老子酒、庄子酒、中国道酒、小糊涂仙酒、酒妖酒、酒鬼酒、酒神酒等等。

第 9 页

共 17页

┊ ┊ ┊ ┊ ┊ ┊ ┊ ┊ ┊ ┊ ┊ ┊ ┊ 装 ┊ ┊ ┊ ┊ ┊ 订 ┊ ┊ ┊ ┊ ┊ 线 ┊ ┊ ┊ ┊ ┊ ┊ ┊ ┊ ┊ ┊ ┊ ┊ ┊

毕业设计(论文)报告纸

⑺以历史年代命名。如1573酒、1915酒、百年皖酒、六百岁酒、1952晋原酒、清宫酒、千秋汾酒等等。

⑻以时代特征和场所命名。如国藏汾酒、国宾酒、国粹酒、中南海酒、钓鱼台酒、蓝色经典酒、神舟酒等等。

⑼以动、植物命名。如桂花酒、红杉树酒、牡丹酒、真龙酒、熊猫酒、红骏马酒等等。

⑽以情感命名。有情、缘等情感,如今世缘酒、情缘酒、同心结酒、随缘酒等等;有祝福情感,如金六福酒、好日子酒、红双喜酒、等等;有区域情感,如店小二酒、百年老店酒、宿迁人酒、黑土地酒、刘老根酒、土老帽酒等等;有民俗情感,如藏羚羊酒、王朝奶酒、金骆驼酒、唐古拉酒、等等。

从中国酒的名目繁多的种类和命名的特色来看,中国是历史悠久的酒文化大国。 2.1.2日本酒的种类和命名

日本酒以米为主要原料,利用酒曲和酵母酿造而成,其酒精纯度在13度至16度左右。酿酒所用的水的水质也是重要的因素,日本各地的纯净水源孕育了日本酒肚特的品质。日本白酒以其酿造方式可分为清酒和烧酒两种。

日本清酒是借鉴中国黄酒的酿造法二发展起来的日本国酒。日本清酒虽然借鉴了中国黄酒的酿造法,但却有别于中国的黄酒。该酒色泽呈淡黄色或无色,清亮透明,芳香宜人,口味纯正,绵柔爽口,其酸甜苦涩辣诸味协调,酒精含量在15%以上,含多种氨基酸、维生素,是营养丰富的饮料酒。

日本清酒的制作工艺十分考究,清酒一般可分为最高级的吟酿酒、纯米酒和本酿造酒。

吟酿酒使用碾磨留存率在60%以下的白米、米麯、酿造酒精经过精心酿制而成的日本酒,其特点是带有果香和花香,而且口味清纯。白米碾磨留存率在50%以下的被称为“大吟酿酒”。

纯米酒以白米、米麯以及水为原料酿制的酒,具有香气醇和、口味浓郁且润泽的特点。

本酿造酒以碾磨留存率在70%以下的白米、米麯、酿造酒精以及水为原料酿制的酒,其特点是香味温和,口感清爽。

第 10 页

共 17页

┊ ┊ ┊ ┊ ┊ ┊ ┊ ┊ ┊ ┊ ┊ ┊ ┊ 装 ┊ ┊ ┊ ┊ ┊ 订 ┊ ┊ ┊ ┊ ┊ 线 ┊ ┊ ┊ ┊ ┊ ┊ ┊ ┊ ┊ ┊ ┊ ┊ ┊

毕业设计(论文)报告纸

日本烧酒制造方法为蒸馏,将原料糖化,发酵后的液体蒸馏生产的酒类,根据原料不同有番薯烧酒,麦烧酒,红糖烧酒,米烧酒等。一些度数较高的酒如泡盛,也是蒸馏而成的米酒,但与烧酒不同的是,泡盛使用泰国米,由泰式风格制作而成,而烧酒使用的是日本米;另外泡盛由黑米曲菌发酵而成,而烧酒是白米曲菌。

清酒的牌名很多,并且基本都有其特定的来由,在一定程度上显示出其独特的日本文化。日本《铭酒事典》中介绍的就有400余种,命名方法各异。有的用一年四季的花木和鸟兽及自然风光等命名,如白藤、鹤仙等;有的以地名或名胜定名,如富士、秋田锦等;也有以清酒的原料、酿造方法或酒的口味取名的,如本格辣口,大吟酿、纯米酒之类;还有以各类誉词作酒名的,如福禄寿、国之誉、长者盛等。最常见的日本清酒品牌及其有月桂冠、樱正宗、大关、白鹰、白牡丹、松竹梅及秀兰等。大多数日本清酒的命名都有其特定的来由和含义,因此显示出日本独特的酒文化。如:

菊正宗——菊花在繁花丛中显自然淳朴,到处可见。人人喜爱的花卉,不求高贵但求人人喜爱。

朝香——酒的清香就好像清晨扑面而来的空气一样,怡人惬意。

松竹梅——松、竹、梅,日本庭园自然高贵的植物,此酒就像他们一样给人和谐自然又不失高贵的感觉。

千寿、万寿——长寿之人必不可少之意。

上善如水-----感觉就像奔流的水一样向四面八方流传。 而日本烧酒的命名多以原料命名区分,如麦烧酒,番薯烧酒等。

日本酒口感多倾向于清淡,并且对于酒的命名也比较素雅,凸显日本酒文化的特色。

2.2中日酒德酒礼

2.2.1饮酒方式和礼仪中的酒文化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饮酒也有饮酒的规矩。

在中国的宴会上喝酒大体有三个忌讳:

⑴不能按自己的节奏喝酒

在饮酒的时候,双方一定要干杯,还要一边目光交流,一边喝酒,这是中国式宴会饮酒的基本规矩。而且,中国人一定要大家一起喝。例如:12个人围坐在桌子旁,

第 11 页

共 17页

┊ ┊ ┊ ┊ ┊ ┊ ┊ ┊ ┊ ┊ ┊ ┊ ┊ 装 ┊ ┊ ┊ ┊ ┊ 订 ┊ ┊ ┊ ┊ ┊ 线 ┊ ┊ ┊ ┊ ┊ ┊ ┊ ┊ ┊ ┊ ┊ ┊ ┊

毕业设计(论文)报告纸

主人会举起杯子说:“非常欢迎大家的到来,干杯”。在日本所谓的干杯是举起杯子适量饮酒,但是在中国却不同,必须将杯中的酒全部喝完才行。在中国最理想的干杯方式就是和所有人干杯,从自己右侧的人开始,一个一个的干杯对饮,尽可能使所有人饮酒的量相同是中国宴会重要的做法。

⑵绝对不可以喝醉

在中国人的宴会上,会因为有许多特殊的情况喝了很多的酒。但失去论什么原因,也不能表现出喝醉酒的样子。直到宴会结束必须保持清醒。换言之,即使在桌子上喝得再多,也不能表现出失礼的举动,这样的人在中国的社会是被尊重的。

⑶在宴会上必须注意自己的言行

在宴会上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言语和措辞,尤其在谈论有关政治方面问题的时候,更要如此注意。中国人不能很放松的喝酒,因为在中国人看来,宴会不是娱乐的场所,而是向人们展现个人素养的地方。除此之外,宴会对于中国人来说有着重要的意义。第一:在宴会上可以分辨出哪些人值得结交哪些人不值得结交;第二:宴会上可以结交一些新的朋友。

而在日本,喝酒的气氛会比较轻松。日本人在宴会刚开始时会干杯,之后自己随意饮酒。对于无论喝多少酒都不醉的人被认为不实在,关系处的不到位,而带有醉态的人会给人一种信赖的感觉。日本人在饮酒后对自己的言行会有适度的调整,到了宴会后半段会变的非常自由。人们交换座位后,可以无视等级观念。及时和上级开玩笑也无妨。日本的宴会只是为了喝酒,消遣,并没有像中国宴会这样的复杂的关系。 2.2.2祭祀中的酒文化

在日本,传统祭祀是为了供拜神灵而举行的某种仪式,日本祭祀各式各样,作为一个祭祀大国,日本的传统祭祀已经成为日本一种非常重要的无形的文化遗产。一年中每一个月份都有各式各样的祭祀活动在全国各地举行。男女老少载歌载舞十分热闹。有天皇参与的祭祀活动要使用特定的酒,其余祭祀活动的酒都是市民和政府部门提供的。在日本祭祀活动一结束,大家就一起喝供奉神灵的酒,吃供奉的食物。这就是所谓的“神人共食”。捧起酒杯喝酒向神灵和祖先祈祷来满足自己的愿望,这样可以营造出人们团结的气氛。

第 12 页

共 17页

┊ ┊ ┊ ┊ ┊ ┊ ┊ ┊ ┊ ┊ ┊ ┊ ┊ 装 ┊ ┊ ┊ ┊ ┊ 订 ┊ ┊ ┊ ┊ ┊ 线 ┊ ┊ ┊ ┊ ┊ ┊ ┊ ┊ ┊ ┊ ┊ ┊ ┊

毕业设计(论文)报告纸

而在中国,我国各民族普遍都有用酒祭祀祖先,在丧葬时用酒举行一些仪式的习俗。人死后,亲朋好友都要来吊祭死者,汉族的习俗试吃斋饭,这就是葬礼期间举办的酒席。虽然都是吃素,但酒还是必不可少。云南怒江地区的怒族,村中若有人病亡,各户带酒前来吊丧,巫师灌酒于死者嘴内,众人各饮一杯酒,称此为“离别酒”。古代的习俗还有在墓穴内放入酒,为的是死者在阴间也能享受到人间饮酒的乐趣。汉族人在清明节为死者上坟,必带酒肉。在祖先的灵象前,还要插上蜡烛,放一杯酒,若干碟菜,以表达对死者的哀思和敬意。 2.2.3婚俗中的酒文化

在中日两国的婚俗中,酒起着重要的作用。无论在订婚的时候,还是接受定亲的时候都少不了酒。

在中国,“喜酒”往往是婚礼的代名词,置办喜酒即承办婚事,去喝喜酒,也就是参加婚礼,由此可以看出酒在中国婚俗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南方的“女儿酒”,南方人生下女儿数岁,便开始酿酒,酿成酒后埋葬于池塘底部,带女儿出嫁之时才取出供宾客引用,承载了浓浓的祝福与爱意。此外还有我们熟知的一些风俗,如交杯酒,接风酒,出门酒,定亲仪式时的会亲酒,回门酒等。均表现出酒在我国传统婚俗中的重要地位。

日本在婚礼上,新婚夫妇也要喝交杯酒,这是神前式婚礼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程序。在日本有“三三九”制度。(用三个大杯,分别代表着天,地,人。“三”代表着吉利的阳数,“九”则代表着最高的数字。这两个数字都意味着好事情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新郎和新娘在婚宴上,用三只酒杯互相交换,每只就被交换三次,一共九次。这种饮酒习惯,作为订婚仪式一直被日本人沿用至今。

3中日两国酒文化的异同点

3.1中日酒文化的共同点

通过以上对比论述我们可以看到

日本与中国一衣带水,两国从古代就开始进行交流,两国人民都喜欢喝酒,关于酒的文章很多,例如中国的三国时代有曹操的《短歌行》,日本的《万叶集》中上亿良写的著名的《贫躬问答歌》都讲述饮酒抒怀的故事。

第 13 页

共 17页

┊ ┊ ┊ ┊ ┊ ┊ ┊ ┊ ┊ ┊ ┊ ┊ ┊ 装 ┊ ┊ ┊ ┊ ┊ 订 ┊ ┊ ┊ ┊ ┊ 线 ┊ ┊ ┊ ┊ ┊ ┊ ┊ ┊ ┊ ┊ ┊ ┊ ┊

毕业设计(论文)报告纸

在酒的种类和命名上,中日两国的国酒都是以米作为原料以酒曲发酵而酿制成的。且色泽清亮透明,芳香宜人,口感独特。且两国都有果酒,都有按地名来命名酒名的习惯,并且酒的命名都带有各自特色文化的印记。

在饮酒方式和礼仪中,饮酒是可以作为释放压力的一个方式,并在两国社会关系中都起到了润滑剂的作用。

酒在祭祀中的作用是明显的,中日两国都用酒来祭祀,酒是人与神之间的桥梁,是奉献给神的物品,并能表达出我们的喜怒哀乐。

酒在中日两国婚俗中,代表着祝福,喜庆,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中日两国人民都将自己的生活、喜怒哀乐与酒联系起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酒文化。

除此之外,中日两国在烹调的时候也经常会使用酒来调味,中国使用黄酒,日本使用甜料酒。

3.2中日酒文化的不同点

在中国,以白酒为“国酒”,酒精度数相对于日本的清酒比较高,口感绵柔却辛辣。日本的清酒分为甜味和辣味,酒精度数一般都比中国的白酒低,口感也比较清淡可口,所以绝大多人都可以喝。而中国酒则偏向于成年人的口味。对于酒的酿造方式,相对于中国,日本酒的的分类比较细致,且制作工艺比较讲究,根据米的碾磨留存率来酿成不同口感的酒,并注重酒的容器、酒与不同料理的搭配,来获得最好的感官和心理的享受。而中国人在酒桌上喝酒则更多的注重的是量。追求酒桌上每个人喝酒的量是相同的,而日本则比较随意,即使喝醉也没有失礼之说,相反会让人觉得可以信赖。这在中国是不同的。

在祭祀中,相对于日本,中国公共的或大规模的祭祀活动比较少,但在重大节日,用是选用酒来祭奠祖先,酒的选择性自由度比较大。而在日本,天皇参与重大祭祀活动的酒都和其他祭祀活动所用的酒是不同的。在婚俗中,中日两国虽然都是用酒来表达喜庆,但是表现的方式也是不同的。

第 14 页

共 17页

┊ ┊ ┊ ┊ ┊ ┊ ┊ ┊ ┊ ┊ ┊ ┊ ┊ 装 ┊ ┊ ┊ ┊ ┊ 订 ┊ ┊ ┊ ┊ ┊ 线 ┊ ┊ ┊ ┊ ┊ ┊ ┊ ┊ ┊ ┊ ┊ ┊ ┊

毕业设计(论文)报告纸

结论

酒是饮料的一种,按分类,它当属饮料范畴,但它又不同于一般的饮品,因为它的重要功用并不是用来解渴。然而,酒在人们的日常饮食当中,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国人、日本人都在以不同方式,不同场合,如丧葬,嫁娶,礼仪等,不同程度地享用酒这一饮品。酒是人生的伴侣,人们经常以酒敬友,以酒饯行,以酒庆功,以酒作诗,以酒绘画,以酒助兴等。自从酒出现之后,作为一种物质文化,酒的形态多种多样,其发展历程与经济发展史同步,因此酒又不仅仅是一种食物,它还具有精神文化价值。作为一种精神文化它体现在社会政治生活、文学艺术乃至人的人生态度、审美情趣等诸多方面。在这个意义上讲,饮酒不是就饮酒而饮酒,它也是在饮文化。可以说酒深入到我们生活的各个领域,于两国政治,经济,文化活动密不可分,构成姿态万千、内涵丰富的酒文化,它对社会、经济、文学艺术等各个领域都产生着巨大的影响,对于整个民族文化的形成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并折射出各自民族的文化特点,可以说是巨大的文化财产。

由于酒文化深入到了各民族人们的生活中,通过对中日酒文化的了解,不仅可以丰富酒文化方面的知识,可以通过它来窥视中日社会,加深对彼此社会生活的理解、认识,中日两国都是世界大国,而且两国都视对方为重要的合作伙伴,只有加强双方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交流和沟通,才能真正意义上实现两国长期的友好关系。

第 15 页

共 17页

┊ ┊ ┊ ┊ ┊ ┊ ┊ ┊ ┊ ┊ ┊ ┊ ┊ 装 ┊ ┊ ┊ ┊ ┊ 订 ┊ ┊ ┊ ┊ ┊ 线 ┊ ┊ ┊ ┊ ┊ ┊ ┊ ┊ ┊ ┊ ┊ ┊ ┊

毕业设计(论文)报告纸

谢辞

在写这篇“浅谈中日酒文化对比”论文的时候,笔者站在辩证分析的角度上思考问题,起初思考方向一片空白,翻阅了从学校图书馆借来的相关书籍,查阅了相关期刊,先用手写摘录的方式一边整理要点一边思考论文切入点。从提交任务书、开题报告,我的指导老师倾注了大量的时间和心血,严格把关,一遍又一遍地看完修改稿,一丝不苟地指出修改稿中的不足之处。从开始选题到论文的最终完成,我收到了许多老师、朋友和同学的帮助,在这里请接受我真心的感谢。感谢老师的谆谆教诲,感谢朋友们的热忱帮助。这三年的大学生活结束是我人生道路的转折点,也同样是我人生的一笔财富。今后我将更加努力的接受挑战。

第 16 页

共 17页

┊ ┊ ┊ ┊ ┊ ┊ ┊ ┊ ┊ ┊ ┊ ┊ ┊ 装 ┊ ┊ ┊ ┊ ┊ 订 ┊ ┊ ┊ ┊ ┊ 线 ┊ ┊ ┊ ┊ ┊ ┊ ┊ ┊ ┊ ┊ ┊ ┊ ┊

毕业设计(论文)报告纸

参考文献

1范作申. 日本的传统文化 . 三联书店出版社,2000,237-240 2贺静彬. 日本历史与文化.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1998,52-60 3秦明武.日本习俗文化比较 .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24-36 4徐少华.中日酒文化比较研究.新疆出版社,1987,134-146 5新邦.日本的酒文化.浙江出版社,2003,131-147 6秋山裕一.酒文化研究会及与中日酒文化的交流.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234-255 7吉牧.中日饮食文化的差异.光明日报出版社,2007,115-151 8[美]罗伯特.库里斯特发.日本精神与风俗.吉林人民出版社,1986,123-151 9胡雪峰.日本的饮食文化.黑龙江出版社,2001,124-156 10何满子.醉乡日月.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356-467

第 17 页

企业经济实力范文第5篇

【关键词】企业文化 以人为本 创新理念

企业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文化又是企业发展的根基和源泉,因此,新形势下要推动企业更好更快发展,就必须抓好企业文化建设,发挥出企业文化中蕴含的无限潜力,积极推动企业走好发展之路,进而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国梦作出贡献。
企业文化建设要做好五个结合

一是企业文化建设要与企业历史相结合,做到继承传统。文化具有传承性,脱离企业发展历史来谈企业文化建设,就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但是继承传统也不是固步自封,而是为了更好地继承和发扬企业文化中优秀的部分。纵观国内外一些长盛不衰的知名企业,在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都是十分注重对于早期企业文化的传承和发扬的。企业文化建设是一脉相承、贯穿企业发展始终的,包含着企业在起步、成熟、鼎盛等各个时期形成的被企业员工所认同的价值观、行为规范等精神文化内容,能够凝聚企业发展的精髓,反映企业的发展愿景,具有强大的精神感召力,对于企业当下的发展意义非凡。因此,企业的文化建设一定不能割裂企业的历史,而是要与企业在历史发展中保留下来的优秀文化相结合,做好企业文化的传承和发扬。

二是企业文化建设要与企业发展相结合,做到不断创新。企业文化建设不是一成不变的,一定要做到与时俱进。文化建设要为企业发展服务,在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也需要有相应的文化来适应企业的发展。经济全球化发展形势下,更多的企业寻求突破和改革,不断创新发展道路,因而企业文化建设也要跟随时代的变化,积极吸收先进的、现代化的理念与观点,不仅要跟上社会发展的要求,还要有超前思维,为企业发展、进步做好支撑和服务。

三是企业文化建设要与企业制度相结合,做到以文化人。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一个企业要想管理好必须依靠健全规范的制度。制度是刚性的,约束力强;文化是柔性的,接受度高。企业文化如果能实现与制度的有效结合,为制度做补充,让制度易执行,则对于企业规范的执行、企业价值观的树立和落地,都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通过让企业文化融入到企业管理的方方面面,以文化人,使职工在春风化雨般的关怀中接受刚性的约束,能够让职工自觉执行制度,自愿接受管理,并逐步内化为个人行为规范与职业习惯。

四是企业文化建设要与群众工作相结合,做到以人为本。职工是企业发展的核心,企业要想获得发展必须依靠职工群众集体力量的发挥。群众工作做好了,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才能充分发挥出来,和谐稳定的局面才能形成。因此,企业文化建设要做到以人为本,与群众工作相结合,形成关心人、帮助人、引领人的企业文化氛围,向职工群众传递正能量,激发其活力,让职工群众在工作中有成就感、有幸福感,这样的企业文化才能为职工群众所接受,并长期有效。

五是企业文化建设要与品牌塑造相结合,做到形象提升。企业品牌是企业多年形成的无形资产,代表着企业形象,承载着企业的信誉和企业产品的质量。强大的品牌力是企业存在和发展的灵魂,对企业长远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企业文化作为构成品牌的本质要素,是支撑品牌的核心力量。任何真正意义上的品牌,一定程度上都包含和反映着企业的文化。因此,企业文化建设一定要紧紧围绕着品牌建设进行,通过企业文化将诚信、品质等企业发展的核心元素传播出去,扩大品牌影响力,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
企业文化建设要处理好五个关系

一要处理好企业主文化与子文化的关系。一个企业的主文化即核心文化,就是这个企业的愿景。主文化要有统领性,高度概括、旗帜鲜明,凝聚成一个方向、一个目标、一个声音。在确立主文化的同时,企业内部可以建立起一系列的子文化,以体现不同业务工种、不同团队的文化特色。主文化和子文化的关系是统领和从属的关系,主文化是主流、是主干,子文化是分支、是枝杈。子文化可以有自己的特色,但不能脱离主文化的范畴,不能特立独行、各行其事,更不能出现杂音。

二要处理好企业管理者与职工的关系。管理者是企业的领导者、决策者,职工是执行者、操作者。企业发展需要管理者的正确决策和领导,更需要调动广大职工的积极性,依靠职工办好企业。在企业文化建设中,要把握好企业内部两者的关系,使管理者和职工上下同心,相互信任。企业文化很大程度上体现了管理者的管理理念,是由管理者提倡和推行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要想让管理者提倡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得到落实和执行,必须取得职工群众的认可和支持,否则只能是流于形式,达不到预期效果。因此,管理者要正确处理好与职工的关系,在企业文化创建过程中,广泛、深入征求职工的意见,在此前提下再开展相关规章制度的制定,以取得群众的理解和支持。管理者要自觉带头践行企业文化,引领职工群众遵守企业规范和制度,积极推动企业向前发展。

三要处理好长效机制与短期文化的关系。企业文化的形成并非朝夕之间,需要长期的积累和沉淀,企业文化的建设因而也成为一项长期的工作。文化建设时间越长,越能体现企业的精神内涵和发展愿景,职工的认同度也越高。因此,应加强文化的长效机制建设。在企业文化的创建中,不乏短期文化的出现,即在某些特定环境下形成的临时性企业文化,如当企业发展出现了形象管理危机时,需要临时进行文化应急;或是因为管理者的更换,文化建设有了新思路、新提法等。因此,要辩证看待短期文化的出现,对有效的、企业职工认同的短期文化加以固化,充实到长期文化创建的范畴里,而对那些无效的、只是面子工程的短期文化,则要尽量剔除,以免干扰企业文化的整体创建。

四要处理好文化建设与思想教育的关系。思想教育的目的是提高人的思想觉悟,企业文化建设的目的则是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调动职工的积极性,树立企业的良好形象。两者共同的目标都是引导人、教育人、鼓舞人和塑造人。因此在实际工作中,要正确处理好企业文化建设与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关系,既不能固守传统思想教育工作模式,排斥和抵制企业文化建设,也不能用企业文化建设冲击或取代思想教育工作。两者既有区别又相互联系,因此,在具体工作中两者要做到内容上相通,方法上互补,最终实现相互促进,形成合力,相得益彰,放大效果。

五要处理好氛围营造与执行落地的关系。加强企业文化的宣传,进行企业文化氛围的营造至关重要。职工在这样的氛围中,才能时刻感受到企业的文化导向,并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企业创建的文化,践行企业文化。但营造氛围一定要结合实际,要注重企业文化的执行落地效果,不能雷声大、雨点小,更不能只打雷、不下雨。观念要指导行动,并付诸行動,企业文化建设,最终还是要看能否落地生根,能否让职工认同,融入其思想和行动。

总之,当前企业的生存模式、生产经营模式、产品供求关系等已发生了深刻变化。在这些重大变革面前,做好以上五大结合、处理好以上五大关系,对于加大企业文化创建力度,丰富文化建设内容,强化文化理念创新,真正把文化的软实力转化为发展的硬实力,促进企业的持续稳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单位:胜利油田石油化工总厂)
【参考文献】

①陈尤英:《如何以“中国梦”理念指导媒体企业文化建设》,《经营管理者》,2013年第14期。

②李鹏:《论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对做好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改革与开放》,2011年第14期。

责编/张寒 刘芋艺 美编/于珊

企业经济实力范文第6篇

摘要:文化软实力是国家软实力的核心因素,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文化的影响力、凝聚力和感召力。新世纪以来,文化软实力越来越受到各国政府的重视,任何一个国家在提升本国政治、经济、军事等硬实力的同时,提升本国文化软实力也是更为特殊和重要的。 关键词:文化软实力 国际竞争力 国民素质

一.文化软实力的提出

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强调:“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一个国家的实力,不仅包括物质层面的“硬实力”,还包括制度、文化和意识形态等方面的“软实力”,是一个总括了各种要素的、系统的综合国力。而且,和器物层面的硬实力相比,制度和文化所体现的软实力对于一国综合国力的提升和壮大具有更为深远、更为持久的意义。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的身份。我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对世界产生过深远影响。新时期,我们将再度扬帆起航,依托历史留下的文化宝库,结合本国的发展,提升文化软实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和谐社会。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这不仅是我国文化建设的一个战略重点,也是我国建设和谐世界战略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前提。

二.文化软实力内容

文化软实力作为综合国力的组成之一,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那么,什么是文化的软实力呢?关其键在于此种文化的有效性,我们所说的有效的文化是说:

第一、它能提供越来越好的生活质量与生活乐趣,提供受这种文化熏陶的人众以幸福、满足、欣悦与尊严,它扎根于人民群众之中,使人们喜爱与尊敬这种文化。简单地说,它是以人为本的文化而不是以人为敌或为奴的文化。

第二、它有足够的凝聚力与亲和力,能够使受这种文化的覆盖与影响的人,聚拢起来,友好起来,而不是恶斗不已,仇视与分裂。

第三、它能坚持自身的特色,自己的性格,独树一帜而又友好立身,正确地处理与异质文化的关系,能够与外来影响切磋交通,也能撞出火花,取长补短,互利互补,既不会动辄失去自信,屈服于强势的文化压力,自我瓦解;也不会盲目排斥异端;不会在急剧的全球化现代化进程中陷入认同危机即失去自身的身份认定,陷入绝望与仇恨。

第四、它有足够的想象力与创造性,有足够的自我调整、自我更新与抗逆抗压的能力,它能够与时俱进,苟日新、又日新、日日新,自强不息。同时又有足够的对于自身的传统的珍爱与信心——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

三.文化软实力作用及影响

文化是社会发展的先导,具有强化精神、思想先导的作用。文化软实力是社会文化力量的综合体现,其作用有:

第一,能够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民族的自信心、自尊心和民族自豪感。文化软实力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国民的精神状态、意志品格和内在凝聚力,而这一切主要来自于

人们对社会核心价值的认同。提升文化软实力,创造出符合时代发展要求、引领世界潮流的先进文化,能增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第二,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提升综合国力。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今天,文化软实力已经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软实力的提升,为经济的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为经济的发展提供良好和谐的环境。而且文化本身也在源源不断地创造经济价值。

第三,巩固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提升国际地位。只有通过不断提升文化软实力,提高国民的整体素质,提升整个国民对中华民族文化的了解和认识,才能坚定社会主义的方向,才能巩固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也只有通过提升文化软实力,才能增强不同国家、不同民族对我们的了解和认同,赢得他国的尊重。“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第四,提升文化软实力既是现在也是未来中国发展的必然要求。

第四,能提高文化传播能力,不断扩大我国文化的影响力。传播深度决定影响广度。一个国家文化的影响力,不仅取决于其内容是否具有独特魅力,而且取决于是否具有先进的传播手段和强大的传播能力。特别是在当今信息社会,凡是传播手段先进、传播能力强大的国家,其文化理念和价值观念就能广为流传,就能掌握影响世界、影响人心的话语权。文化的传播能力已经成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决定性因素。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一方面要不断丰富和创新文化内容形式,另一方面必须花大力气提高文化传播能力。新闻媒体是信息传播、文化扩散的重要载体,在文化传播中处于特殊地位。

第五,能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支持文化建设,激发全社会的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是一个宏大的系统工程,需要全党全社会共同努力。人民群众不仅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也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要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在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进一步激发人民群众的文化创造潜能,使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拥有广泛而坚实的群众基础。

四.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

第一,夯实物质基础,提高硬实力。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如果说“硬实力”是国力较量中具有强制力的刚性因素,那么“软实力”就是一种春风化雨般吸引他国认同甚至依循自己政治主张和价值原则的“柔性资源”。毋庸置疑,“软实力”要发挥作用,需要一定的“硬实力”作为基础和保障。无法想象一个经济、军事和科技都十分落后的国家会拥有强大的国际声望和影响力。要加强我国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提高“硬实力”,为增强文化“软实力”夯实基础。

第二,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不断提高我国文化的总体实力和综合竞争力。我们要树立强烈的机遇意识和发展意识,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壮大文化产业规模,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文化品牌和文化产品。

第三,继承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进行文化创新。我国作为世界文明古国之一,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和深厚的文化积淀,面对新世纪的文化竞争,我们应该传承我国优秀文化,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发展优秀文化。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强调要“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我国要取得更大的发展,不仅要有经济上的成就,更应建立起属于自己的而又对外有吸引力、亲和力的文化,且能够对世界文化的发展方向提供启示和影响。加强我国文化软实力建设应有切实措施。

第一,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需要政府主导和引导,加强媒体宣传。文化的发展,需要政府主导和引导,这样才能确保发展的正确方向和掀起发展的热潮。同时,文化只有传播才有影响力。国际经验表明,经济迅速发展,经济力和综合力强大,但是媒体落后同样也会被动挨打。我们要研究如何形成有利于我国影响力提升的传播制度,采取合乎传播规则的策略和方法,真正融入主流,保证信息传播正效应的最大化。

第二,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需要充分抓好文化体制改革。经济体制的改革促成了我国经济“硬实力”的提升,要促进文化“软实力”的提升,文化体制的改革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和价值。当前,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应当成为我国改革开放大局中新的侧重点。要不断深化对文化发展的地位、方向、动力、思路、格局的认识,冲破一切束缚文化发展的思想观念、做法、规定和体制机制性障碍,不断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促进文化与经济、政治、社会协调发展。

第三,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需要注重文化产业发展,加大扶持力度。从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当前要认识到文化本身也是生产力,发展文化就是发展生产力。应抓紧时机,争取在较短时间里缩小与发达国家在这方面的差距,迅速建立起我们自己的文化产业体系,并根据形势需要及时升级换代。总体来看,我国的文化企业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但存在的问题亦不容忽视。我国强势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在主流文化市场应进一步扩大影响,包括要不断扩展外贸的基础。当前,急需政府通过多种手段对文化生产力的发展予以扶持。如积极扶植我国的电影、文学、艺术等走向国际社会;运用政府采购,重点扶持具有核心技术和自主品牌的创新型文化企业;为文化企业的金融环境改善出台帮扶政策,改善对创新型文化企业的信贷服务和融资环境,扶持中小创新型文化企业发展等。

第四,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需要利用文化创意拉动相关行业发展,形成竞争优势。创意产业近些年在国外得到了长足发展。如英国曾是世界制造大国,现在则由“世界工厂”而成为“世界创意中心”。在美国,2002年创意产业即创造了近800万个就业岗位,接近其全国就业人口的6%。在纽约,其就业人口甚至超过12%。以至于美国有人发出“资本的时代已经过去,创意的时代已经来临”的感叹!当前,我们应借鉴这些国家的经验,逐步培育文化创意群体和内容提供商,逐步完善有利于文化创意群体创业发展的市场环境。

第五,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需要充分发挥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作用。哲学社会科学是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是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是中国崛起的有力支撑。我国历来重视在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体制创新,这也是软实力增长和提升的关键所在。当前,应进一步用哲学社会科学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人,用优秀文化培育人,用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文化作品感染人。要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瞄准学术前沿,打开认识视野,拓展思维空间,大胆推进学术观点创新、学科体系创新和科研方法创新。要努力建设中国特色、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要将哲学社会科学家作为“思想库”、“智囊团”来看待,把软实力当做硬任务来抓,并积极主动地经常联系哲学社会科学家,向他们进行咨询,进而将他们的优秀成果运用于各项决策之中,实现决策的科学化。

第四,吸收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面向世界、博采众长”、“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在文化交流、借鉴的基础上,推出融会多种文化特质的新文化。

第五,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凝聚力,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文化软实力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国民精神状态、意志品格和内在凝聚力,而这一切来自于人们对社会核心价值的认同,因此,我们要把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首要任务,坚持不懈的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

上一篇:校园安全问题范文下一篇:学前教育就业前景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