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模型范文

2023-09-19

传播模型范文第1篇

一、设计思路与构建要素

本文尝试运用哈罗德· D ·拉斯韦尔 (Harold Dwight Lasswell ) 的5W模式解读“廉能量”传播机制, 其中, 传播主体、传播内容、传播渠道、传播受众、传播效果是“廉能量”传播的关键环节和重要因素:

1.传播主体。在“廉能量”的传播中, “廉能量”的创造者或携带者首先承担传播者的责任, 但这种“廉能量”比较微小, 需要社会中组织、集体和个人来帮助传播, 对“廉能量”进行加工、处理、放大、传递、释放, 形成“廉能量”的传播效应。

2.传播内容。“廉能量”有丰富的内涵和领域, 一切与“廉”有关的人和事都可以传播。

3.传播渠道。“廉能量”传播渠道有报纸、电视、广播、网络等多种渠道。

4.传播受众。“廉能量”的受传者具有广泛性和多样性、分散性和无组织性等多种特点, 各类人群都可以是“廉能量”的受传者。

5. 传播效果。“廉能量”传播者所要达到的目的就是要让受众, 从最浅层次的知晓传播内容, 到深层次的情感变化, 到进一步影响行为, 进而在全社会形成风清气正的良好氛围。

二、传播路径与管理原则

上述“廉能量”传播的五大要素解析了“廉能量”传播的构建要素。根据各要素之间的逻辑关系, 对“廉能量”传播流程和管理原则做如下设计: 如图1 所示:

三、具体管理策略

(一) 主体层面:多元参与, 形成各方主体的传播合力。“廉能量”的传播主体可分为组织行为主体、群体行为主体和个人行为主体。组织行为主体包括党、政、工、青、妇、社团等。群体行为主体包括各级领导干部和党员群体。个人行为主体是“廉能量”的创造者和携带者, 是“廉能量”传播的直接参与者和“廉能量”成果的享有者, 统称为群众。在“廉能量”的传播中, 要针对组织行为主体的自身职能, 构建层次分明的“廉能量”传播框架, 形成“党委领导、纪委指导、群团配合、人人参与”的整体联动格局, 使“廉能量”在统筹规划、整体推进中不断畅通无阻的传播。要对领导干部和党员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法制纪律和党规党纪教育, 增强他们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诚心诚意为人民服务的观念, 提高他们主动传播“廉能量”的责任意识。在人民群众中要倡导诚实守信、遵纪守法、自觉传播“廉能量”的风气。“廉能量”的传播, 还应注重从整体利益出发, 协调好组织行为主体、群体行为主体和个人行为主体等多元参与者的主体作用, 最大可能地发挥不同主体的积极作用, 构建一套组织、集体、个人等各司其职、整体配合的良好传播机制, 形成传播合力, 达到“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协同效应。

(二) 内容层面:正面引导, 发挥勤廉典型的榜样作用。“廉能量”的传播内容包括人类进行的具体实践活动所表达的“廉能量”, 体现为:政权治腐的行为, 如严格执行“八项规定”、坚决查办各类案件等;个体自觉的行为, 如不贪得, 不妄取, 不接受不应当的财物, 不受世俗丑行的污染等。“廉能量”的传播内容也包括人类在实践活动中形成并表现的廉洁价值、理念信念、审美情趣等精神状态表达的“廉能量”。如:公职人员的廉正、廉操、廉节等行政理念、职业道德和文化品位;人民群众关于公平、正义、勤俭等方面的公正理念、奉献意识、廉耻观念等等。“廉能量”可外化为一个个鲜活生动的典型人物。在宣传典型时, 要特别注意正面引导, 用典型来回答和引路, 以人为本, 以事感人, 以情动人。南京在2013 年首发“最美勤廉干部”征集令, 大力宣传南京全市各条战线涌现出的勤政廉政先进人物。寻找、推荐“最美勤廉干部”的过程, 也是开展“用身边人教育身边人”典型示范教育的过程;运用“最美勤廉干部”先进事迹, 以“百村巡讲”、“百居巡讲”等形式充分展示先进典型, 进一步传播、放大了“廉能量”, 进一步培育和引领“廉荣贪耻”良好社会风尚。

(三) 载体层面:立体传播, 实现资源整合的多维渠道。要实现“廉能量”的有效传播, 必须整合利用各种媒体形式和传播渠道, 讲究内容与形式的匹配, 实现“廉能量”的立体传播。如扬州江都区纪委、纠风办、广电台联合组办电视节目“清风频道”, 追踪决策执行、关注群众投诉、弘扬廉洁文化, 有热点问题曝光, 有党政事务公开、更有大量优秀反腐倡廉影视作品。频道自2012 年4 月5 日正式开播以来, 受到了越来越多市民的关注和喜爱, 已经成为推进舆论监督、传播“廉能量”的重要平台。目前互联网已成为最具融合性的实力媒体, 它的大容量、及时性、双向性、跨时空等特征充分满足了“廉能量”的传播需要。教育部办公厅通过大学生在线设立专门网页开展廉政化教育活动, 传播“廉能量”。目前已开展全国第四届高校廉政文化作品征集暨廉洁教育系列活动, 高校师生可以通过网络参加表演艺术类、书画摄影类、艺术设计类、网络新媒体类等廉政文化作品征集活动, 也可以参加“全国大学生廉洁知识问答活动”, 宣传普及廉洁知识。各高校为了配合活动的开展, 充分利用校园网、微信、微博等网络平台载体, 来推动活动进程, 形成活动声势。

(四) 受众层面:细分受众, 引发双向传播的集聚效应。在“廉能量”的传播过程中, 要根据不同受众的心理偏好、渠道偏好, 寻找、制定相关动力因素。对于进取型受传者, 应积极引导他们从全社会共同利益的角度考察并传播“廉能量”, 鼓励他们为社会的进步和新秩序的确立贡献自己的才华。对于参与型受传者, 应鼓励和培养他们发表文明健康、积极向上的言论, 发动大家参与讨论, 引导廉政舆情, 传播“廉能量”。对于等待型受传者, 要向他们不断输入信息, 积极施加影响, 用“廉”的能量渗透他们、感染他们, 让他们接受并乐于分享“廉能量”。由于传播活动具有双向性, 传受双方相互交流和共享信息, 保持着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的关系, 所以, “廉能量”传播的广大受众在一定程度上也会转变为“廉能量”传播的主体, 他们将“廉能量”信息转化、加工, 进行二次传播。因此, “廉能量”的传播, 要坚持尊重每一位受传者的主体地位, 积极争取让广大受众成为“廉能量”的多元传播主体的一部分, 让党员干部成为“廉能量”传播的引领者和先行者, 让广大人民群众成为“廉能量”传播的创造者和实践者, 在全社会中形成人人接受“廉能量”、人人传播“廉能量”的局面。

摘要:本文尝试运用拉斯韦尔的5W模式解读“廉能量”传播机制:首先剖析“廉能量”传播过程要素;其次建立“廉能量”整体传播策略图;最后, 从“廉能量”传播机制的主体层面、内容层面、载体层面、受众层面和效果层面五个方面对社会“廉能量”的有效传播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廉能量,5W模式,传播路径,策略研究

参考文献

[1] 张跃进.“廉能量”的内涵、外延和作用[J].廉政文化研究, 2014 (2) .

[2] 汪大海;何璐.大学生中“正能量”的传播路径与对策研究[J].理论观察, 2014 (4) .

传播模型范文第2篇

一、文本生产和权力生产

第一, 知识中产生的权力[1]。新闻报道工作, 人们会普遍认为是利用新闻媒介对新闻信息进行传播的, 能使人们认识到社会实际发展。新闻能使人们获得知识, 知识在逐渐产生的过程中, 也会形成权力。新闻传播的无论是话语还是对话语的理解, 都会给人的知识语境产生较大改变。因为认知语境是根据人的心理对现代社会发展进行概括。比如:当人们进入到咖啡店后, 会下意识的购买咖啡、付款、品尝咖啡等一系列相关行为。在人类的大脑中, 最多的就是知识, 基于简单的方法, 在需要的时候能将其展现出来。心理和大脑进行比较, 在整体上是比较复杂的, 在某个环境下, 能将其排出更多知识, 当来自不同情境的人对其分析期间, 也能展现出不同感受。所以, 对新闻文本进行报道, 是在现代生产过程中, 对知识的图示生产。

第二, 基于生产价值、意识形态等产生的权力。当人们对新闻进行选择期间, 为了展现新闻具备的传播意义, 需要对其阅读, 详细分析其具备的价值, 保证能满足人们的多方面发展需求。对新闻的选择, 如果没有一个明确的标准对其分析, 对新闻信息充分挖掘, 需要对新闻具备的真实性进行分析。对于新闻的传播者, 在对信息进行传播过程中, 也会渗透自己的观点, 也会给新闻的真实性造成影响。实际上, 新闻能将世界上的各个事物隔绝起来, 保证人们对好的事物进行观赏, 这样才能产生出新闻具备的价值。但是, 传播者往往忽略了新闻的价值。权力的产生, 将受价值因素的影响, 尽管主要的新闻传播目的是让人们了解真实, 但是, 在语言传播上, 还会出现不同的看法, 主要是人们习惯和知识不同引起的[2]。

二、传播关系和权力生成

新闻传播是在一定关系下进行的, 在期间也会具备一种权力关系。受社会权力机构的影响, 阅读者和传播者之间具备传播关系, 但是, 无法受到一定强制影响。对于新闻传播期间的传播媒介, 随着社会的逐渐发展, 管理理念和方式得以提升。但是, 由于制度不完善, 导致新闻传播者都在对读者的需求和兴趣进行调整。新闻和其他事物是不同的, 其涉及的范围更广泛, 如: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在新围传播过程中, 新闻媒介将权力进行传输, 也能在多个方式下引导人们学习知识。这种传播媒介的使用, 展现了文本意义, 能保证象征权力和实际权力之间的相互发展。

三、传播技术和权力生成

第一, 时间、空间、社会权力结构。在现代社会发展中, 需要先进技术作为辅助。技术环境发展对心理形象、社会等都会产生关系[3]。基于时间、空间、社会权力结构的影响, 能通过社会中各个因素的分析, 提出合理观点, 特别是视觉和听觉, 对人的思维活动都会产生很大影响, 如果失去视觉, 将影响空间的一致性。所以说, 人们对知识的理解, 受时空观念的影响, 对社会权力、结构都为直接关系。对于时间, 能促进整个的连贯性, 也能彰显优秀文化和思想, 保证文化的多样性。但是, 偏空间媒介将影响社会的积极发展, 基于传播媒介, 对生产知识垄断, 以保证能充分掌握人的思想和观念。

第二, 媒体形式和权力。在新闻传播中, 基于生产文本、生产象征性权利等, 在逐渐传播期间产生的权力具备结构化特点。但是, 在新闻传播中, 媒介也会给生产文本、生产象征产生影响。传播技术与社会的积极发展存在关系, 能对人们的社会权力、管理方式等进行改变。当基于新闻媒介对知识进行传播的时候, 将给人的心灵、思维等产生影响, 其最为主要的方式为语言。比如:利用容易懂、便捷地语言进行交流, 在口头互动上, 能促进新闻知识的传播。基于规律的产生, 口头交流具备一定优势, 通过自身的真实感受, 能观察对方的心理思路, 掌握对象对事物的态度, 也能对新闻知识进行总结。所以, 在新闻传播中, 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是非常必要的。在现代社会逐渐发展下, 新闻传播不仅使用广播、电视等, 还包括语言、制度、技术等, 这些在相互交流下, 都能对人的思维模式进行调整, 也能在不同环境和不同交流方式下, 促使其意义和价值的实现, 保证能够实现信息的有效传输[4]。

四、总结

基于以上的分析发现, 在传播技术逐渐进步和发展下, 人们思维模式也发生变化。在开放性的网络传播下, 为了能满足受众需求, 展现整体的真实性, 需要端正态度, 杜绝不良信息的传播, 保证实现更为准确的新闻信息。

摘要:在科学技术发展下, 新闻传播媒介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 促使人们的进步和发展。为了表现新闻的价值性, 在整个过程中, 需要对生长的权力进行分析, 发挥新闻主体作用。因此, 在文章中, 对新闻传播过程中传播者的权力生成进行分析。

关键词:新闻传播,传播者,权力生成

参考文献

[1] 蒋挺.解析新闻传播过程中传播者的权力生成[J].新闻研究导刊, 2016, 7 (23) :192.

[2] 王若君.新闻传播过程中传播者的权力生成[J].魅力中国, 2016 (4) :45-45.

[3] 明展毅.新闻传播渠道中传播者权力问题的分析[J].现代经济信息, 2016 (8) :154.

传播模型范文第3篇

改革开放 30 年来,我国已经取得在世界经济举足轻重的地位,并成为 21 世纪支撑世界经济体系重要且不可忽视的动力引擎。而让中国企业能持续发展而且壮大的因素,除了自然资源之外,竞争优势与先进的管理方法和制度的建立,都是企业花费巨资在探索研究的项目。而自身的竞争优势,是在产品功能,还是品牌优势?是技术创新于产品研发,还是生产环节?是客户营销的拉力,还是渠道营销的推力?答案可能是都有,也更可能是没说到真正的关键。而管理和制度都是因人而生,因人而治,所以答案应该是人,更精确地说是人才或优势胜任力是否放对了位置。

按照党的十七大的总体部署和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在充分讨论和广泛征求专家意见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包含 8 个领域 39 个题目的《“十二五”规划前期重大问题选题指南》。在 8 个领域 39 个题目的《“十二五”规划前期重大问题选题指南》里面,明确的标识在“科教文化”领域方面,要持续党 17 大主席揭示的“落实科学发展观,创建和谐社会”,必须关注下面几个题目: 1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措施研究。

2 .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对策研究。

3 .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战略研究。

除了在教育训练方面要抓紧之外,也要大力发掘不同先天优势的人才,加以针对性的教育培训,才能加速特殊人才之培育与加大本国在各方面迎头赶上发达国家的力道。现阶段国家与企业教育方式与培训内容皆有长足的进步,虽然还有可提升的空间,在发掘人才方面,并没有太多针对先天特质与优势进行比较客观、精准、快速的测评工具,我们希望在近期开展此项工作,进一步落实党与国家十二五的战略思想。

呼叫中心作为国家主力扶持与企业运营的一个重要环节,在最近十年蓬勃发展,举凡大型服务机构包括银行、电信、电力、烟草、政府 123XX 等第二第三产业,以及电子商务网站、外包服务,甚至中小型企业,无不纷纷建立从十数人到数千人规模之呼叫中心业务,为客户或供应商提供语音呼入呼出,或信息互动的服务内容,其目的包括提升客户忠诚度 / 满意度、增加客户购买意愿、与企业之间的粘着度。

企业花费不少的投资在建设最先进的呼叫中心软硬件环境,为了缩短客户与企业之间互动的距离、极大可能的提供各种客户与企业接触的渠道,让客户能最快最方便的了解企业提供的产品与服务内容,以及推广促销的各种方案。最终能达到这些目的与作用的关键还是在人,而不仅仅是否提供了方便的渠道,就算有了方便的渠道,而提供服务的人,如果能力或是培训不适当,最终还是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

所以,在下一阶段呼叫中心要关注和解决的关键问题,就在于是否在定位自身的服务战略的基础之上,规范所需要的岗位和胜任力模型,清楚的了解并匹配现有人员的素质能力与整体团队的适配度,进而确定每个人的培训发展路径图,落实因人发展、因材施教的做法。在盘整现有团队基础之上,进一步往上推进到招聘选才用才环节,从一开始就放对人,团队人力在适才适所良性循环之下,与企业战略和竞争优势结合,就能发挥整体服务营销战斗力。

二、岗位胜任力模型

岗位胜任力模型之定义与应用

胜任力模型具体含义为:对组织或企业中的某一个职位,依据其职责要求所提出的,为完成本职责而需要的能力支持要素的集中表示。它能够具体指明从事本职位的人需要具备什么能力才能良好的完成该职位职责的需要,也是人们自我能力开发和学习的指示器。同时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者或职位的直线经理可依据该模型对员工进行有针对性的在职辅导,以使员工或从事该职位的人员具备所需要的能力。该模型还可以作为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者对员工及从事该职位的人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基础,也可以作为制订培训规划的依据和信息源!

心理学家们把人的素质分为 6 大类, 20 个具体要素,每个要素又分为很多级别。这 20 个素质要素,对人类的知识、技能、社会角色、自我概念、性格、动机作了全面的概括,形成了企业任职者的完整的素质模型。

1 .成就与行动族,具体包括 4 个素质要素:成就动机、主动性、对品质和次序和精确的重视、信息收集意识和能力。

2 .帮助与服务族,具体包括 2 个要素:人际理解能力、客户服务导向。

3 .冲击与影响族,具体包括 3 个要素:影响力、关系建立能力、组织认知能力

4 .管理族,具体包括 4 个要素:培养他人意识与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团队领导能力,命令 / 果断性

5 .认知族,具体包括 3 个要素:分析式思考能力、概念式思考能力、技术、职业、管理专业知识

6 .个人效能族,具体包括 4 个要素:自我控制、自信、弹性、组织承诺 专业的人力资源管理,除了规范化的制度与方法之外,更大的必须能够发现人才以及运用人才,这项重责大任里面包括了人才的供与需,也就是说能够将企业所需要的关键岗位及其工作说明书说的到位具体,又能够将符合工作说明书列出的能力的人才找到并用上,还能够以效率最高的方式做到,这就是 21 世纪人力资源管理者以及领导们要做的好事。

岗位胜任能力模型能被运用在人力资源管理选、用、育、留各个环节,融会到公司的甄选体系中,以此保证参与招聘决策的每个人都依据共同的标准,而该标准应该是同优良业绩密切相关的。融会到业绩管理体系当中,以此保证人员能够得到有关同胜任工作息息相关的行为与技巧的指导和反馈。结果是,新雇佣的人员能够更快地实现最大生产力,并且离职率也会相应降低。针对个人优势先行发挥,然后融会到培训管理体系当中,其结果是优势才能获得进阶开发,而短板获得基础开发,完全符合个人特质,也符合培训资源最大效率。薪酬体系建设也可参照个人特质与实战经验之搭配,进行更合理化的作业规划,更符合一致性与公平性原则。

如果没有建立一套规范而且精准的岗位胜任力模型的企业,根据经验和观察所得,常常会发生底下所描述的问题:

◎选人、用人、育人时,所依据的标准不明确;

◎只关心员工能不能胜任而不关注员工适不适合做;

◎培训工作开展效果不明显,知识、方法、技巧培训了一次又一次,但业绩还是不明显;

◎存在“干一行,爱一行”的误区,不能做到发挥员工的优势;

◎不知道本企业运作所需要的核心能力有哪些;

◎有的人学历、知识、技能均很好,但不能产生高绩效。

◎专业人员发展空间成为老大难问题;

◎优秀的专业人员看不到发展前途,人才流失;

◎提拔优秀的专业人员做管理工作,造成资源浪费。 岗位胜任力模型之建立

目前,企业日益重视对胜任特征进行科学系统的管理,开发企业自身的“岗位胜任力模型库”。建立胜任力模型通常参照三种做法。

归纳法有具体的行为做依据,开发出的胜任力模型最能贴近企业现实,应用起来的效果好。缺点是开发过程耗费时间和精力很大,又需要特殊的行为事件访谈能力,操作难度亦很高。此外,用此种方法开发出的胜任力立足于现实,因此更适用与成熟与稳定的企业。

推导法的实质是一个逻辑推导过程,其基本步骤是: 1 、澄清组织愿景、使命、战略和核心价值观; 2 、了解岗位角色和职责; 3 、推导胜任力。这种方法的优点是胜任力模型与企业战略及价值观密切相关,逻辑清晰。缺点是缺乏具体行为做依据,胜任力模型的描述过于抽象空泛,容易脱离现实。

修订法是建立胜任力模型的一种简便方法。通常由专业顾问根据对组织的初步了解,结合通用的胜任力调查项目,提出一组相当数量的胜任力项目。然后由相关人员选择,根据选择频率筛选确定出胜任立模型。此种方法的优点是省时省力、对于初步引进胜任力概念而没有能力在胜任力模型开发上大量投资的企业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方法。缺点是通用的成分多,与企业具体的文化、战略结合不够紧密。单纯用某一种方法构建胜任力结构是有很大局限性的,因此需要采用 3 种方法相互结合的方式。

目前胜任力模型在操作上的盲点在确定个人胜任力强弱认定的标准,尤其是软能力方面,譬如成就动机、人际理解、关系建立、影响力、服务意识、团队合作、逻辑分析、自控、自信等,都不是能从行为、答题更非询问获得。这些内在深层的动机和驱力必须透过事件访谈或长期观察了解一个人才能精准得到评估,但需耗费的时间精力与成本可想而知的昂贵。

现下能够快速、精准而不用耗费庞大费用的方法,值得推荐的是运用皮纹检测的方式。透过终生不变的指纹和掌纹(非一般看相的屈纹,而是跟指纹一样的脊纹),能够分析人的大脑各区块的个别功能以及综合呈现的人格特质,也就是能够提供个人内在深层的动机和驱力,属于神经心理学分析的范畴,恰好能应用在胜任力模型的成就动机、人际理解、关系建立、影响力、服务意识、团队合作、逻辑分析、自控、自信等软能力的个人能力测评。 呼叫中心的岗位胜任力模型

综合各方的意见看法与个人多年的经验,可列出除了知识性技能和工作经验之外,适用于各个岗位的胜任力,以及其定义与强中弱等级的描述:(因篇幅有限,无法在此一一罗列) 关系建立能力 培养他人能力 关注细节能力 预期应变能力 沟通能力 协调能力 监控能力 领导能力 问题解决能力 换位思考能力 决策能力 创新能力 影响力 市场拓展能力 亲和力 逻辑分析能力 学习能力 抗压力 成就动机 自信度 服务意识 团队合作 执行力

以上胜任力为尽可能覆盖所有需要用到的软技能,并不一定全部用上,可视实际状况挑选为之,部分可列为关键能力,部分可列为辅助能力,然后加以综合评估。其他的知识性技能(公司、产品、营销、客服等知识)可以透过经验、培训或相关证照建立。完整的胜任力模型必须参照本模型建议的软技能加上知识性技能,包括经验值、培训和证照,综合分析这些因素才能更完整的对一个人评估,而运用皮纹建立的胜任力模型,其优势就在于能检测一般难以客观测度的软技能,也就是人格特质部分。

在建立胜任力模型实际运用上,将呼叫中心一般需要的岗位,纵向从经理到咨询座席,横向从呼入、呼出到后勤、质检、排班,对应上述软技能列表,然后按最有效的方法综合逐一订出每个岗位在设定为关键能力或辅助能力的标准指标。 呼叫中心经理 客户开发主管 客户开发专员 客服主管 客服咨询专员 客户投诉专员 客户关系回访专员 大客户服务专员 售后维修服务专员 信息技术主管 行政支持专员 质量管理专员 排班主管 话务量预测专员 服务培训主管

以上岗位应涵盖了绝大多数呼叫中心所需要的岗位,如有特殊需求者,可自行添加并定义之。每个岗位胜任力指标,已经将所有岗位在所有能力的指标都标明并区分关键能力和辅助能力,为了方便让各个呼叫中心筛选使用,尽量无需自行添加,借以减少项目实施的工作量,提高项目实施效率,确保跨中心测评的一致性与可比性。

三、职涯规划

职涯规划之定义与必要性

职涯规划,全称“职业生涯规划”,在人力资源同行中管用“职涯规划”。职涯规划通过科学的测试工具,详细将接受测试者的知识水平、能力结构、个性特点、职业倾向、发展潜能等素质进行综合评估,为个人的职涯发展提供咨询依据。这个过程就称之为“职涯规划”。

职涯规划之必要性,从个人角度有其主观性,从企业角度尤其客观性。个人对于人生意义与成长需求,除了实质性的报酬之外,最重要的需求在于学习,透过各种不同的工作性质与岗位、以及行业,积累各种知识经验和历练,以造就成功人生与美满生活。企业则为了确保运营绩效以及保留优秀人才,透过职涯规划的手段,为个人规划在企业或集团内的发展路径图,尽可能的明确个人在未来几年甚至十年内的发展蓝图,包括横向的广度发展和纵向的深度发展,一方面提供个人多样化的学习机会,一方面提供优秀人才晋升的岗位历练培育。 呼叫中心之职涯规划特性

呼叫中心性质特殊,具有“关键业务”( Mission critical )之特性,故其组织架构与功能设计属于全方位型,简言之就是为了在最短的第一时间内,提供所有可能的全套优质服务给目标客户,一次性的满足客户的需求,而且服务时段可能是全天全年。举凡回答咨询、解决问题、回访维护关系、接受投诉、完成订单等关键或辅助类业务,在这些艰巨条件下必须维持无间断的服务水平,就要具备自给自足的支持系统,包括前台服务 / 销售、后台支持、信息技术、培训与质检等不同功能。在规模庞大的地区性集中式呼叫中心,因为人员数量动辄上百上千,为了有效运营,其组织架构必须分层管制,近年较为盛行的组织架构层级为 8X4 ,也就是横向功能单位不超过 8 位,而纵向层级数目不超过 4 层。如此呼叫中心之组织矩阵,即成为每位有志于呼叫中心行业或服务的年轻人,无论在哪个岗位进入之后的数年到十多年之内,可以接受挑战和发展的最佳职业训练场所。尤其在每天面对数十到上百名客户无限定范围的服务需求和压力,无论在主观或客观立场,一位服务人员在这类型岗位上是不会停留超过 2-3 年,而必须进行调岗,一方面考虑压力疲乏,一方面优秀人员必须适当晋升,否则无法留住优秀人才。

传播模型范文第4篇

一、网络新闻传播中多媒体信息呈现方式

从本质上分析, 多媒体信息呈现方式主要的作用是按照用户的喜好实现信息的征订, 当然这种信息的全面化是无法通过网站所实现的, 往往需要对不同的网站进行筛选, 另外, 因为用户对于信息化的需求存在不同, 所以网站需要从多方面分析, 摆, 整体生产架构的影响, 其中获取相应的信息。从另外一个角度分析, 网站新闻在进行传播的时候, 需要信息生产层次更加清晰, 尤其是表现在信息的加工整合以及读取方面需要更加具有顺畅性, 并且多媒体信息的呈现多样性, 在与传统新闻信息传播的对比下, 容易产生重大的社会影响, 但是从未来的发展趋势分析, 现阶段多媒体信息传播所涉及到的网络新闻数量较多, 在内容上存在庞杂性, 所以需要遵循时代发展的要求对信息的内容与种类进行划分, 这样才能真正满足用户的需求。

当然从其他方面分析, 在网络新闻传播背景下, 多媒体信息呈现方式所带来的优势众多, 第一是打破了传统新闻传播受到了限制, 促使信息来源更加广泛, 在此发展背景下, 新闻传播机构得到集成化发展, 尤其是在多媒体信息呈现方式的转变, 新闻信息传播改变了传统有线化的发展模式, 形成无线化发展, 另外, 信息传播的过程不会受到时空限制等因素的影响, 且信息传播的方式也呈现出多样性, 甚至以移动媒体终端的模式不断发展。第二是能够满足人们的传播需求, 毋庸置疑, 在当前多媒体信息时代, 人员流动性比较大, 人们的活动空间不会受到限制, 并且人们所需要的信息数量越来越多, 多媒体信息呈现方式的转变, 能够促使信息以不同的形式被人们获取, 并且能够实现整体区域覆盖。第三是在信息呈现方式上具有多样性, 能够在无形中为网络新闻的发展提供强大的支撑力。

二、网络新闻传播下多媒体信息呈现方式的主要特点

(一) 具有时效性

从属性上分析, 在网络新闻传播下, 多媒体信息的呈现方式得到创新发展, 并且网络新闻传播交互方式呈现出便捷性, 能够在各个地方得到广泛应用, 并且还能够满足个性化需求, 建立人与人之间的良好交流方式, 形成社区交流平台, 另外在人人都能够参与的交流平台下, 用户的体验也会得到最优化, 其中参与式服务不仅可以提高用户的主动性, 并且还能够打破时空限制, 保证多媒体信息得到有效的生产与传播。在交互特点下, 多媒体信息呈现方式能够进一步降低新闻信息传播门槛, 尤其是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与不同的人物之间展开信息交流, 让越来越多的人利用网络获取到自己想要的信息。

(二) 具有互动性

互动性是网络新闻传播下多媒体信息呈现方式的主要特点, 其中表现在互动规模得到扩大。是在当前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下, 信息的数量越来越多, 多媒体信息的呈现方式存在差异性, 但是门户网站的不同, 所以搜索引擎所引入内容以及所构建的虚拟社区也会存在不同, 这逐渐成为了网络新闻传播的主要载体。

三、新时期新闻传播的未来发展方向

作为一名高中生, 需要清楚的认识到时代的发展下新闻传播以多样式的方式、多媒体信息呈现方式、特点以及形式的创新变革, 在网络新闻传播过程中, 人们能够快速获得新闻信息, 比如像经常用到的新浪、搜狐等, 能够发挥互联网的基本作用, 传播更多人们需要的信息, 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分析, 因为受到主客观因素的影响, 同样是存在缺陷的, 比如像内容的清晰度欠缺、内容不足, 或者是广播与电视类媒体未形成整合, 所以在这种发展背景下, 多元化视频传播平台逐渐兴起。

在网络新闻传播格局中, 多媒体信息的呈现方式具有多元化与全球化的发展特点, 这与社会经济发展趋势如出一辙, 而且网络视频也逐渐成为了新闻传播的主流, 能够带给人们更多直观的感受, 满足人们的基本需求, 尤其是多样化的视频网络平台诞生, 改变了传统的格局, 形成了数字化趋势, 能够实现网络与网络之间的对接, 促使更多高清的视频节目上传到网络之中解决视频节目所存在的局限性。当然, 网络新闻传播还实现了网络视频内容的有效变革, 尤其是大众休闲时代的来临, 电视的娱乐功能得到了强化, 比如像网络电视、手机电视等出现在人们身边, 这在一定程度上拓宽了电视的表达方式。

总而言之, 在当前科技的不断发展下, 多媒体信息呈现方式发生重大变化, 也促使新闻传播呈现出多样性以及层次性, 甚至成为了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特征, 另外网络新闻传播的维度会按照变量的不同形成差异, 将多媒体信息呈现方式加以研究与利用, 形成传播模式的自由组合, 能够为新闻网站或者是客户端的发展奠定基础。

摘要:时代在不断发展, 社会在不断进步, 现阶段多媒体信息化背景下, 网络新闻传播中多媒体信息的方式呈现出多样性, 具有多样性以及便捷性, 使得网络新闻传播更加具有现实意义。本文主要分析了网络新闻传播中多媒体信息呈现方式的相关内容, 希望能够为其他同学带来帮助, 互相借鉴, 共同进步。

关键词:网络新闻,多媒体信息,方式,传播

参考文献

[1] 王志鹏.网络新闻中的多媒体呈现方式[J].科技传播, 2017, 9 (14) :55-56.

[2] 刘娟.移动新媒体对我国当下新闻传播的影响及应对策略[J].新闻世界, 2017 (07) :52-57.

传播模型范文第5篇

一、自媒体新闻传播对传统新闻传播的冲击及影响探讨

(一) 对新闻传播内容造成的影响

在传统新闻传播模式中, 传播方式较为简单, 受众获取新闻渠道呈现出单一化特征, 新闻内容在需要经过选择和筛选后才能展现在受众面前。而在当前自媒体背景下, 新闻内容形式更加多样化, 大众将自身经历或观察到的新闻直接表述出来, 新闻内容极其丰富。在这一开放化的新闻传播模式中, 对传统新闻传播造成极大的影响, 无论是在选材、采访环节, 还是在文稿撰写和传播方面, 均影响了传统新闻形式, 致使传统新闻影响力度和范围都受到自媒体新闻的冲击[1]。

(二) 对新闻传播对象造成的影响

在传播对象方面, 传统新闻也受到自媒体的冲击, 传统新闻媒体传播一般采用报纸、杂志、广播及电视等形式, 人民群众仅仅作为新闻传播的受众, 身份较为单一。而在当前自媒体时代, 受众的身份有所转变, 人民群众不仅是新闻的受众, 同时也可以是新闻传播者和记录者。在一个新闻事件之中, 受众身份与传播者身份相互交融, 促使新闻传播的范围呈现出扩大化的趋势,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新闻实践的传播进程。

(三) 对新闻社会舆论造成的影响

自媒体视阈下, 新闻传播途径不仅局限于传统四大媒介, 网络媒介成为新闻传播的重要渠道。在这一过程中, 任何人都具有“发声”的权利, 新闻的主流性特征受到影响。新闻是维护社会稳定与团结的重要途径, 针对一些将会造成恶劣影响的新闻, 传统新闻往往不会播报, 从而降低新闻事件对公众的影响。但在网络自媒体之中, 恶性新闻事件的当事人、知情人将新闻内容加以曝光, 民众在网络中轻易获取事件的情况, 从而形成一定的社会舆论, 不利于社会的安定团结。这种舆论高度自由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新闻形式与内容, 但是于舆情控制角度上而言, 具有极高的难度, 同时也极大挑战了传统新闻的权威性。

二、传统新闻与自媒体融合的措施

(一) 将自媒体中先进技术应用于新闻传播

自媒体时代不仅对传统新闻传播造成极大影响, 同时也为传统新闻传播创造了发展机遇,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各行各业均随着科技进步而发展, 新闻传播行业也应如此, 将先进的科学技术与传播技术应用于现代新闻工作之中。其一, 对新闻传播模式加以创新, 在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媒介的基础之上, 积极与互联网各个自媒体及社交软件相互合作, 从而拓展新闻传播途径, 扩大新闻传播范围[2]。例如, 建立地方性新闻公众账号, 针对实时发生的新闻进行推送, 并开通搜索及定制功能, 受众可根据自身需求检索相应的新闻内容, 并制定个性化的新闻推送形式, 有效提升受众对新闻的接受及认可程度。其二, 合理运用自媒体传播新闻内容, 在新媒体中, 传统新闻的权威性有所下降, 而一些自媒体“达人”和“名人”的影响力和权威性水平较高, 应与其进行合作, 通过这一方式提高新闻的传播广度和影响力。例如, 微博中一些微博名人的影响力水平较高, 一条微博其浏览量高达几十万, 微博内部影响力评分超过90分, 这部分微博名人拥有动辄数百万甚至上千万的粉丝数量, 对公众舆论造成的影响不容小觑。可根据新闻的实际内容与类型与不同名人取得合作, 进而借助其微博影响力进行高效传播。

(二) 着力打造高水平的新闻传播人才队伍

鉴于自媒体新闻传播与传统新闻传播具有极大的差异性, 为了提升新媒体新闻传播的效果及水平, 应加强专业自媒体新闻队伍建设。尤其是当前自媒体呈现出高速发展状态, 传播形式与特点千变万化, 对工作人员的技术和能力需求较高。针对这一情况, 其一, 应吸纳自媒体信息专业人才, 扩充新闻传播人员队伍, 优化新闻传播人员队伍结构。在甄选新闻自媒体传播人才中, 可面向高校毕业生开展招聘活动, 针对毕业生中具有一定自媒体平台运营经验的学生, 特别是自己在自媒体平台中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学生, 应重点予以关注, 将这些具有现代化自媒体经验的学生引入到队伍之中, 有效优化新闻传播队伍的结构。其二, 应加强现有动作人员的培训教育, 当前自媒体时代背景下, 每个人都受到自媒体的影响, 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 更应具备自媒体传播技术与应用能力。可根据工作人员的实际情况, 开展相应的培训教育活动, 聘请专业的自媒体专家及自媒体运行人员, 为工作人员讲解自媒体时代新闻及信息传播的方式, 从而提升新闻工作者自媒体信息传播水平。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 自媒体时代于新闻传播而言, 既是机遇又是挑战, 新闻工作者应加强自身信息素质培养, 积极面对自媒体对新闻转播造成的冲击, 并把握住时代脉搏, 创新和变革新闻传播形式, 与自媒体相互合作, 促进新闻行业与自媒体行业的共同繁荣与发展。

摘要:本文从自媒体新闻传播对传统新闻传播的冲击及影响探讨入手, 通过分析自媒体与传统新闻传播形式进行分析和总结, 简要介绍传统新闻与自媒体融合的措施, 旨在提升传统新闻影响力, 推动自媒体与新闻事业的稳定发展。

关键词:自媒体,新闻传播,影响

参考文献

[1] 褚子玉.自媒体新闻传播方式对传统新闻传播方式的影响[J].新媒体研究, 2017, 3 (8) :3-4.

传播模型范文第6篇

一、识别原则

——坚持标准。严格坚持国家扶贫对象识别标准。

——综合考量。综合考量扶贫对象的生活现状、家庭财产、致贫原因。

——民主评议。坚持实行“四议两公开”工作法。

——群众认可。坚持群众路线,尊重群众意愿,识别结果经得起群众的检验。

——实事求是。严禁弄虚作假,杜绝人情户、关系户、拆户并户;杜绝优亲厚友、平衡照顾。

二、识别标准

(一)严格执行农民人均纯收入标准

扶贫对象识别严格执行国家标准,即农民人均纯收入以上的国家农村扶贫标准为基本依据,对符合条件的农户整户识别。农民人均纯收入由年家庭各类收入总和扣除生产经营性支出后,除以家庭常住人口数计算得出。

(二)统筹考虑“两不愁三保障”因素

1.不愁吃。口粮不愁,主食细粮有保障。

2.不愁穿。年有换季衣服,日有换洗衣服。

3.义务教育。农户家庭中有子女上学负担较重,虽然人均纯收入达到识别标准,但也要统筹考虑纳入扶贫对象。

4.基本医疗。农户家庭成员因患大病或长期慢性病,影响家庭成员正常生产生活,需要经常住院治疗或长期用药治疗,刚性支出较大,虽然人均纯收入达到识别标准,但也要统筹考虑纳入扶贫对象。

5.住房安全。农户居住用房是C、D级危险房屋的,虽然人均纯收入达到识别标准,也要统筹考虑纳入扶贫对象。

三、识别方法

坚持“公开、公正、透明”原则,推行“一进二看三算四比五议六定”工作法。即一进:包村干部、村级组织和驻村工作队(第一书记)对全村农户逐家进户调查走访,摸清底数。二看:看房子、家具等基本生活设施状况。拥有家用轿车、大型农机具、高档家电的,不得识别或慎重识别。三算:按照标准逐户测算收入和支出,算出人均纯收入数,算支出大帐,找致贫

原因,对贫富情况有本明白账。四比:和全村左邻右舍比较生活质量。家庭成员有财政供养人员、有担任村干部的,家庭成员作为法人或股东在工商部门注册有企业的,在城镇拥有门市房、商品房的,不得识别或慎重识别。五议:对照标准,综合考量,逐户评议。拟正式推荐为扶贫对象的,必须获得绝大多数村民认可,必须向村民公示、公告。六定:正式确定为扶贫对象的,由村“两委”推荐确定,乡(镇)党委政府核定。

四、识别程序

第一步:初选对象。在农户本人申请的基础上,对拟推荐的扶贫对象,按照党支部会提议、村“两委”会商议、党员大会审议、村民代表会议或村民会议决议的程序,形成初选名单,由村委会和驻村工作队核实后进行第一次公示。

第二步:乡镇审核。经第一次公示无异议后,乡镇人民政府对初选对象进行审核。乡镇对初选对象必须逐户核查,做到不错不漏。对确定的扶贫对象名单,必须要有驻村第一书记或驻村工作队长、包村干部、村委会主任、村支书、乡镇长、乡镇书记“六签字”,并在各行政村进行第二次公示。

上一篇:初中学生作文范文下一篇:环保项目招投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