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美术教师职业素养论文范文

2024-07-22

中学美术教师职业素养论文范文第1篇

摘 要 目前,国内对于高职院校职称评审指标设计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本课题从高等职业院校教师职业能力与职称评审指标相关性的方面进行调研分析,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角度提出职称评审指标设计的建议,为科学地建立高职院校专业技术职称评审指标体系提供研究的基础。

关键词 高职教师 职业能力 职称指标 相关性

1 对高职院校教师职称评审状况调研的必要性

自2006年教育部颁发《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意见》中明确指出高等职业教育时我国高等教育的一种新类型,正式确立了高等职业教育在我国高等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全国高等职业教育得到迅速的发展。由于各个地区发展的不平衡性,很多地区关于高等职业院校教师职称评定的指标设计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职称评审制度不健全,没有形成独立的指标体系。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大多数高职院校从事师资管理的人员从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出意见或建议,但是由于理论研究不足,出现了建议正确,可是运用困难的尴尬局面。因此,在充分调研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一套科学的、可行的职称指标体系势在必行。

2 高职院校教师职业能力与职称评审指标相关性调研分析

2.1 高等职业院校教师的职业能力分析

职业能力是人们从事某种职业的多种能力的综合体现,多种能力又可以分为一般职业能力和专业能力。根据高等职业教育“产学研相结合”的理念和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高职院校的教师不但要具备教师语言表达的能力、教学组织能力、合理把握教材的能力、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等等。高职院校教师更应具备基于人才需求分析的专业开发能力、基于职业岗位分析的课程开发能力、基于工作任务分析的教学情境设计和实施能力、基于实际工作需要的专业实践能力、教学改革和社会服务能力等等。

2.2 高等职业院校教师职称评审指标内涵分析

“职称”的内涵是:对专业技术人员的技术水平、学术水平、能力与成就的评价以及各类专业技术职务的统称。高职院校教师的职称是衡量教师学识、能力、成就和贡献的一种标志,职称评聘是促进高职院校教师综合职业能力提高的具体手段。目前,国内高等职业院校的职称评审条件大多是从学历要求、资历要求、外语要求、计算机应用能力要求、继续教育要求、专业理论知识要求、教学业绩成果要求、科研业绩成果要求、教师品德素养、教学质量、科研能力等方面来考察一个教师的水平。从指标设计到内容,有的是直接套用普通高校的评审条件,有的是在普通高校评审指标的基础上降低了标准,但是难以突出职业教育的特色。

2.3 对于现行高职院校职称评审政策的调查分析

2.3.1 调研模式

本课题调研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在天津市高等职业院校中选取了职业大学、中德职业技术学院、现代职业技术学院、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职业学院、商务职业学院等10所高职院校的教师进行调查。发出问卷125份,收回116份,有效问卷112份,调研的部分内容用于研究分析职称评审所涉及的指标对于真实评价教师水平的影响值的高低。

2.3.2 调研情况统计

(1)您认为学历、资历对真实评价高职教师水平的影响值是高是低?(2)您认为撰写论文、著作对真实评价教师水平的影响值是高是低? (3)您认为撰写论文、著作的数量对真实评价教师水平的影响值是高是低? (4)您认为论文、著作的质量对真实评价教师水平的影响值是高是低? (5)您认为以期刊等级对于评价论文质量的影响值是高是低?(6)您认为编写教材对真实评价教师水平的影响值是高是低? (7)您认为教学质量考核对真实评价教师水平的影响值是高是低? (8)您认为指导学生参加大赛获奖对真实评价教师水平的影响值是高是低? (9)您认为科研能力对真实评价教师水平的影响值是高是低? (10)您认为教学改革能力对真实评价教师水平的影响值是高是低? (11)您认为专业建设能力对真实评价教师水平的影响值是高是低? (12)您认为发明、专利对真实评价教师水平的影响值是高是低? (13)您认为对专业技能与实践能力对真实评价教师水平的影响值是高是低?

问卷用于调查高职学院一线教师对于职称评审指标涉及的内容对于真实评价教师水平的影响值的高低。答案选项分由高到低分别赋予5分、4分、3分、2分、1分。5分表示影响值最高,1分表示影响值最低。

2.3.3 调研结果分析说明

调研问题大致可以分为两类,第一题到第七题是对于高职教师一般职业能力的调研,第八题到第十三题是针对高等职业院校教师的专业能力进行的调研。

(1)关于高职教师一般职业能力的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从调研结果可以看出,教师的学历、资历对于真实评价教师水平的影响值一般,说明教师具备相应的学历、资历只是其可以从事教学工作的基本条件,不能以高学历或者是任职时间长就说明一个教师的实际水平高。

问卷的第二题到第五题都是围绕论文、著作这个指标的调查,从调研结果来看,论文的质量和期刊的等级可以真实的反映一个教师在这方面的水平。论文的数量多不一定是水平高,说明提高论文质量是提高教师科研水平的一个主要渠道。

问卷第六题是关于编写教材的调查,在大多数职称评审文件中规定,撰写论文和和编写教材是可以相互替代的,发表论文的篇数或者参编教材达到规定字数都可以说明在这方面达到了职称评审的要求。但是调查结果显示,41.96%的被调查教师认为编写教材对于真实评价教师水平影响值一般,也就说明编写教材不能体现教师的水平高低。

问卷调查的第七题是关于教学质量考核的调查,53.57%被调查者选择了高和较高的选项,说明大家普遍认为教学质量考核可以真实地评价一个教师的水平。在职称评审过程中,一般要考核申报人员任现职以来五年的教学质量情况,可以说这是一名教师日积月累取得的成绩,最能够直接反映一个教师的真实水平。

(2)关于高职教师专业能力的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问卷调查第八题是关于指导学生参加各种技能大赛获奖情况,这项内容是高职院校区别于普通高等学校最显著的标志。高职院校培养的是高端技能型人才,学生的动手能力强弱直接体现高职教育的水平,自然也就体现了高职教师的水平。调查结果显示,50.90%的被调查者选择了高或较高,33.93%的教师做出了中庸的选择,只有1.79%的被调查者认为这项内容不能真实反映教师水平。对结果进行分析,学生参赛获奖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的结果,是否能在大赛中获奖学生的资质也是很重要的因素,但是不可否定的是教师的实践动手能力直接会影响学生这方面能力的提高。

问卷的第九题至十三题,调查的是高等职业院校基于实际工作需要的科研能力、教学改革能力、专业建设能力和实践能力、创新能力。调查结果显示教师们普遍认为这几种能力更能够反映一个教师的真实水平。客观地讲,作为一名教师如果只完成了教学工作,最多就是一个教书匠,而具备诸如基于人才需求分析的专业开发能力、基于职业岗位分析的课程开发能力、基于工作任务分析的教学情境设计和实施能力、基于实际工作需要的专业实践能力、教学改革和社会服务能力等专业能力,在高等职业教育工作岗位上才能做出更加显著的贡献。

3 高职院校教师职称评审指标设计的思考

3.1 高职院校教师职称评审指标要体现职业教育特色

职称评审指标要体现职业教育特色,就应该注重高职院校的教育目的和任务、 教学性质和特点,紧密结合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要求和实际情况进行设计。因此,在制定评审指标时要认真研究《关于加强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意见》、《关于加强高职 (高专)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意见》、《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等教育部文件。近几年教育部师资队伍建设纲领性文件都把高职院校教师实践技能及服务地方经济的能力摆在了非常重要的位置,在设计评审指标时候,要以文件精神为指导认真研究本地区教育主管部门职称评审文件内容,结合单位的实际情况从学院教师队伍实际水平出发,既要坚持高标准,又要有可行性,使教师通过努力能够达到相应的指标。

3.2 高职院校教师职称评审指标要体现教师的综合职业能力

一个人的职业能力是胜任其工作岗位的必备条件,一般的职业能力可以从学历状况、从教经历和任职资历、教师职业资格证取证情况,和基本的教育学、心理学、普通话培训、教师法规培训等等方面去验证。而高职院校教师的专业能力是在实践的基础上得到发展和提高的,一个人长期从事某一专业劳动,能促使人的能力向高度专业化发展。因此高职院校教师的专业能力则需要通过企业实践经历、职业资格考核、参与专业建设、教学改革和结合实际工作搞科研、搞发明创新来提高的。

3.3 高职院校教师职称评审指标设计要方便评委把关

职称评审指标是评委决定教师是否可以晋升职称的重要依据,许多院校为了排除人为因素对于评审结果的干扰,采用量化赋分的办法进行。但是对于一个教师的考核应该从职业道德、职业资格、职业经验、职业成就等方面综合进行考核,单纯的量化不能够全面立体地反映一个教师的真实情况,为了解决上述矛盾,采用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的方法比较合适。

[1] 孙秀山.高等职业院校教师职称量化考核的研究.延边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2010(2).

[2] 曹文明.关于推进高职院校教师职称评审工作改革的思考.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10).

[3] 何美华.高职院校教师职称量化评审的探索实践.职业教育研究.2011(5).

中学美术教师职业素养论文范文第2篇

摘要:为提高高校体育教师职业素养的提高,进一步推动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发展,本研究对高校体育教师职业素养培养路径进行研究。文章首先分析高校体育教师职业素养培养的必要性和意义,对高校体育教师职业素养构成要素进行分析,并对当前我国高校体育教师职业素养现状及问题进行了研究分析。文章最后提出培养高校体育教师职业素养的路径,为高校体育教师师资队伍建设及职业素养的提高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校体育教师;职业素养;路径;探讨

一、前言

高校体育教师职业素养是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发展的关键,其决定了高校体育教学的质量和效果,更深刻影响到体育育人作用的发挥。当前,随着高校师资队伍建设不断加强,高校体育教师职业素养不断提高。但是,一方面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对高校体育教学以及高校体育教师素养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高校体育教师开始呈现年轻化趋势,年青老师的职业素养处于发展初期,需要得到有效的培养。因此,培养高校体育教师职业素养是当前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也影响到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大局。因此,本研究在对高校体育教师职业素养的构成及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高校体育教师职业素养培养路径,为进一步提高高校体育教师职业素养、推动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增强高校体育教学效果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二、高校体育教师职业素养的构成要素

高校体育教师职业素养作为高校体育改革发展的重要支撑,提高高校体育教师职业素养成为当前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方面。为采取有针对性地措施高校体育教师职业素养进行培养,势必需要明晰高校体育教师职业素养的构成要素。本研究通过查阅国内外学者研究文献及有关书籍,结合本人多年的研究实践,总结高校体育教师职业素养的构成要素主要为:教育理念、职业道德、知识结构、能力体系和身心修养。

(一)职业道德

“德高为师,身正为范”。职业道德是高校体育教师职业素养的第一要素,是教师其他职业素养发展的根本和基础。教师职业道德包括职业责任感、事业心以及教师的工作态度和工作积极性等。教师作为一个高尚的职业,人们对教师这个职位的职业道德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和期待。当前,师德师风成为社会关注的一个焦点,师德建设也成为当前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并且,教师的职业道德不仅将通过影响到教师的教学行为而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成绩,并将对学生的道德品质形成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二)教育理念

教育理念包含两个层面,一个层面是教师对教育事业以及教师这份职业的认识,是教师对教育价值的追求和从事教师职业的重要动机;另一个层面是教师对教育教学规律的理性认识,在新时代社会主义背景下,高校体育教师要具备“健康第一”“以学生为主体”“终身体育”的教育理念。

(三)知识结构

教师的知识结构即教师所掌握的知识系统中各学科之间的组合方式及其比例。作为高校体育教师,其知识结构的核心为体育运动技能知识、教育教学只是,但是还包括运动人体科学、运动医学、心理学、管理学等方面的知识。另外,这些知识不是一成不变,而是在不断的更新和调整之中。相当而言,高校体育教师的知识面越广,有关体育教学的核心知识越深入,则其知识结构越好。

(四)能力体系

能力是完成一项目标或者任务所体现出来的综合素质。教师的职业能力体系即完成教学所必需的各个方面的能力综合体。能力及高校体育教师的能力体系包含三个方面,一个是教学能力,包括体育运动技能、教学能力、教育管理能力;二是教育教学研究能力,即开展教育教学研究的能力;三是学习能力,即学习新知识、新技能,接受新观点、新思想、新事物的能力。

三、高校体育教师职业素养现状

通过对部分高校体育教师职业素养现状进行调查,采取与学校体育教育管理者、学校体育教师、学生进行访谈的方式,详细了解当前高校体育教师职业素养现状。

(一)高校教师队伍不断年轻化、高学历化,教育理念更新快

伴随着高校不断扩招,高校体育教师的需求也不断增加,高校体育师资队伍呈现年轻化的趋势,并且,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高校体育师资队伍学历不断提高,大多具有本科及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随着高校体育教师队伍的不断年轻化、高学历化,教师的教育理念、教育能力更新快。比如在调查中发现,很多体育教师由于接受了系统的教育学知识教育,树立了以学生为中心教育理念,在课堂教学中也不再光注重学生运动技能的培养,注重学生团队合作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组织能力等多方面能力的培养。

(二)高校体育教师职业道德得到树立

在调查中发现,绝大部分高校体育教师爱岗敬业,热爱教师这个岗位,在教学中,倾注了自己全部精力。绝大部分学生对教师的职业道德也很认可,都认為自己的体育教师符合心目中的好老师形象,部分学生甚至将体育教师作为自己的榜样,对体育教师职业道德的评价较高。

(三)高校体育教师的知识结构较为合理

大多数新进的高校体育教师为体育院校或者师范类院校体育专业毕业生,他们通过系统、全面的体育教育教学专业知识教育,具备了较为合理的知识结构。调查中发现,体育教育专业不仅包含了运动技能的学习,还包括普通心理学、教育学原理、人体康复学、人体解剖学等课程,为学生提供了比较全面的知识,这样也为体育专业毕业生成为高校体育教师提供了扎实的知识基础。

(四)高校体育教师职业素养也还存在一些显著的问题

一方面表现在年轻教师的教学能力还有待提高,对于年轻教师而言,虽然具备年龄优势,且大都具有较高的学历,受过良好的高等教育,但是在调查中发现,很多教师教学基本功不扎实,教学能力有所欠缺,课堂教学关注学生不够,课堂趣味性不足,学生积极性调动不够。二是学习能力未充分发挥。学习是不断提高高校体育教师职业素养的主要途径,但是在调查中发现,相当部分高校体育教师在工作之余未花时间进行充电,每年甚至一次培训都没有参加过,也很少参加教学研讨等活动。三是教学方式方法仍然有待改进,教学方式方法是高校体育教师职业素养的核心能力体现。调查中发现部分高校体育教师由于受行为习惯定势的影响,其课堂教学方式方法仍然较为陈旧,对基于现代教育学的教学方式方法应用较少,影响到教学效果,并影响到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推进。

四、高校体育教师职业素养培养路径

(一)提高对高校体育教师职业素养整体的重视

在以往的高校体育师资队伍建设中,往往只重视到教师的职业素养的某个方面,比如教学能力、师德师风等,这种单一的、孤立的对教师的职业素养的某个方面给予重视,一方面造成无法整体提高教师的整体职业素养,一方面造成体育教师职业素养培养的欠缺,比如体育教师的教育理念等方面。职业素养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是决定教师教学水平的决定性因素。因此,在高校体育师资队伍建设中,要拓宽视野,对体育教师的职业素养给予足够的重视,包括职业道德、教育理念、知识结构和能力体系等各个方面。

(二)改革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培养体系

体育教育专业大学毕业生作为高校体育教师的主要来源,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培养体系则是决定高校体育教师职业素养的关键,因为所培养的是什么样的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将来就会有什么样的高校体育教师。当前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培养体系存在三个方面的主要问题,一是未明确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的培养目标。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主要是培养将来的体育教师,这就要求课程体系、培养体系方面与之相适应,但是当前部分高校强调培养所谓综合性的人才,导致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从而在培养方式方法上针对性不足。二是未将体育教师职业素养作为一个有机整体进行培养,导致各部分整合度不够,比如对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运动技能培养较为重视,但是对学生的教育理念及职业道德的培养不够重视,从而导致培养的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的职业素养也是残缺不完整的。三是对体育教师的教学能力培养不足,作为未来的体育教师,其教学能力必然是职业素养的核心成分。但是在调查中发现,很多高校年青体育教师虽然运动技能和知识结构很好,但教学能力较弱,不能上出高质量的体育课。因此,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培养体系需要在明确培养目标的基础上进行改革,建立与培养高校体育教师职业素养相配套的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培养体系,为培养具有较高职业素养的高校体育教师作出应有的贡献。

(三)加强对高校体育教师在职培训、交流

加强对高校在职体育教师的培训和交流是对高校体育教师职业素养提高的另一个主要途径。在高校体育教师走上工作岗位后,只有通过继续开展在职培训和交流才能继续提高他们的职业素养。在上文的调查中发现,当前很多高校体育教师在工作之余未进行有效的学习,每年参加的培训次数也微乎其微,这将造成高校体育教师的职业素养不进反退。因此,一方面,通过举办高校体育教师培训,对高校体育教师职业素养进行有针对性又比较全面的培训,并提高培训的质量和效果。另一方面开展教学竞赛、教学研讨的交流活动,拓宽高校体育教师的视野,学习借鉴他人的先进经验,推进高校体育教师职业素养的提高。

(四)建立高校体育教师职业素养考核评价激励体系

建立与高校体育教师职业素养相配套的职业素养考核评价体系,对高校体育教师职业素养进行科学的考核评价。一方面,通过评价,让学校以及体育教师本人掌握其职业素养现状,从而有针对性地提高。另一方面,将高校体育教师职业素养纳入绩效考核评价体系,建立激励机制,从而引导高校体育教师不断提高自身职业素养。

五、结语

高校体育教师职业素养决定了高校体育教学的效果和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以及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和高等教育改革的决定性因素。在当前不断推进教育现代化,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的目的下,提高高校体育教师职业素养至关重要。教育行政部门、高校及体育教育工作者都要顺势而为,对高校体育教师職业素养极其重要性有足够的认识,积极采取措施,主动作为,不断提高高校体育教师职业素养,建设一支与教育改革发展相匹配的高校体育教师队伍。

参考文献

[1]殷和江.高校体育专业教师职业素养研究[J].黑龙江科学,2020,11(09):112–113.

[2]汪雅莉.新时代高校体育教师职业道德素养提升探究[J].运动,2018(10):10–11.

[3]杜彦志.提升高校体育教师教学技能和职业素养的策略研究[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7(07):138–139.

[4]何智强.高校体育教师职业素养课程对策研究[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2,33(12):186–187.

[5]谢冰.高校体育教师职业素养与专业能力浅析[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1,6(09):15–16.

[6]蒋菠,易连云,赵婉如.重庆市高校体育教师职业素养现状分析[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35(06):253–256.

中学美术教师职业素养论文范文第3篇

摘要:自主游戏是幼儿科学启蒙教育生根发芽的土壤,它不仅能够提升幼儿的智力水平,积累直接经验,还能够启迪幼儿的科学思维,培养幼儿的个性品质。以幼儿园自主游戏为视角,思考当前幼儿园教师应具备的专业理念、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等职业素养,调整教师培养的新思路、新方法,是当前学前教育需要关注的重要内容。

关键词:自主游戏幼儿教师职业素养

教育部2012年颁布出台的《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中指出:“关爱幼儿,重视幼儿身心健康,将保护幼儿生命安全放在首位”和“重视生活对幼儿健康成长的重要价值,积极创造条件,让幼儿拥有快乐的生活”。可见,《专业标准》将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三方面作为幼儿园教师必备的基本素质与条件,并重点强调合格的幼儿教师必须富有爱心、责任心、耐心和细心,必须关爱幼儿,尊重幼儿,做幼儿健康成长的启蒙者和引路人。

《幼儿园工作规程》明确规定:“幼儿园一日活动应该以游戏为基本活动。”自主游戏既是学前教育领域的主流共识,也是我们努力推进的方向。教师是幼儿园自主游戏推广的关键要素,全面推广自主游戏对当今幼儿教师的职业素养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从自主游戏的意义谈幼儿教师的专业理念

教育者,尤其是学前教育者,应该清楚地知道:游戏是幼儿的生活方式。游戏,是孩子的语言。只有用他的语言,才能最有效地让孩子知道:我们听懂了他的心声,我们赞赏他的努力,我们相信他能合作。

小时候妈妈一旦忙于家务,就会对我说:“带弟弟到操场上去玩,爸妈有事情。”然后丢给我们一些粗糙的小玩具——绳子、小石头、铲子、蒜苗疙瘩什么的,再加上一句——“别打架啊!”于是,我和弟弟就有了至少半天的快乐时光。可说是别打架,有时候我们还是会发生冲突,偶尔弟弟惨烈的哭叫声会引得妈妈从家里伸出头来喊一句——“姐姐你让让弟弟!”或者“弟弟要听姐姐的话!”就又接着回去忙了。现在想想,她当初给我们姐弟俩提供的环境恰恰类似于我们今天着力推广的“户外混龄自主游戏”环境。低结构的活动材料、足够的户外活动场地、充裕的活动时间、高度的活动自主性,以及最基本的活动规则——不打架。即便发生了冲突,也没有奔赴现场充当消防员,而是给予我们自主解决矛盾的机会,同时给出一句最基本的原则——“姐姐让让弟弟”或者“弟弟要听姐姐的话”,道出了解决家庭矛盾的真谛:讲亲情,而不是讲原则。这个原则浸润在我们的血液里,在我们姐弟关系中一直延续至今。

(一)自主游戏的意义

1.提升智力水平。实践经验告诉我们:了解孩子的身心发育特点、信任孩子的能力、尊重孩子的意愿,是教师树立正确幼儿教育观的基础。如果在很长时间内孩子掌握一切东西都很轻松,他们的智力才能就会变得迟钝。教育者让孩子有机会体验、感知、探究,经历失败、成功,在这个循环往复的过程中构建丰富的直接经验,让孩子的认知水平得到提升和发展,促进神经元、大脑皮层、海马体、额叶等大脑组织的健康、充分发展。

有实验表明,反复探究能充分促进大脑神经元的发育。将同一窝出生的老鼠,隨机分成两组,一组被设计走比较简单的迷宫,另一组被设计走比较难的迷宫,走出来以后就有东西吃。三个月后,老鼠们发育成熟,经解剖发现,走简单迷宫的老鼠的大脑神经细胞比较少,而另一组走比较困难迷宫的老鼠的大脑神经细胞比较多。

2.积累直接经验。在幼儿阶段积累的直接经验越丰富,产生的问题越多,孩子对世界的感情越深厚,探究未知世界的欲望更强烈,今后的学习越主动、越轻松。在自主游戏的过程当中,孩子为了达成心中的目标,不仅要思考、探究,还要主动学习大量的知识经验,比如测量、统计、分类、记录、比较等方式方法和浮力、重力、比例等数学、物理、化学知识,这些知识以直接经验的形式储存在他们的大脑中,未来进入初高中学习阶段接触到这些抽象的数理化概念的时候,他们会迅速地调动大脑中曾经储备的直接经验与其相对接,从而能够更好、更轻松地理解抽象知识,使得学习更加轻松、高效。

例如,大班孩子在自主游戏“小蛋糕”“和面”的探究过程中,因为掌握不好水和面粉的比例多次失败,最后他们在反复探究中总结到:要称重,记录,得出“200毫升牛奶加入3杯面粉刚刚好”的结论。这种直接经验的积累将为他们今后学习数学知识奠定良好的基础。

3.培养意志品质。幼儿在自主游戏的过程中,反复思考探究,大胆地去实践自己内心的想法,在一次次失败中,对已有的经验不断地进行同化和异构,积累新的知识经验,经过不懈的努力,最终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这个过程中,孩子得到老师充分的支持,内心体会到极大的尊重和安全感,好奇、坚韧、团结协作、不怕困难的品质一步步养成和巩固。

因此,全力推广幼儿自主游戏,促进幼儿全面发展,为幼儿的终生发展积蓄力量,是幼儿教师必须持之以恒的事业。

(二)师生共同主导游戏,是推广自主游戏中幼儿教师必备的专业理念

教师能否关注幼儿在游戏过程中的个体差异,能否关注幼儿在探究过程中的全面发展,能否重视幼儿在自主游戏时所积累的意志品质,是体现幼儿园教师专业理念的重要因素。“理解幼儿、尊重幼儿、信任幼儿、支持幼儿”是幼儿园教师在推广自主游戏的过程中最根本的理念。

安吉游戏就是这一理念支持下的成功案例。安吉的幼儿园以户外自主游戏闻名全球幼教界。他们没有预先设计好的教案,课程从每日生活里生成,包括幼儿游戏中出现的冲突、需求和问题。教师相信“新知识的构建来源于幼儿不断的尝试与探究”,相信幼儿有掌控自身学习的知识和能力,不介入只观察,深入探究幼儿对事物的经验和认识。

教师所面临的教育对象是各方面发展既不成熟也不稳定的3—6岁学龄前幼儿,幼儿在日常生活中会显示出很大的能力差异和性格差异,在自主游戏进行的过程中更是会出现很多个性化、阶段化的问题,往往不以教师的喜好、意志和预设为转移。“以教师为主导”的理念在这里受到了冲击。因为教师在观察、支持幼儿的游戏过程中,不断创造条件满足幼儿游戏的需要,使师生之间根本没有了界限,教师和幼儿成为自主游戏过程的共同主导者,这也正是幼儿教师专业性、独特性之所在。

二、从自主游戏的定义谈幼儿教师的专业知识

(一)自主游戏的定义

简单地说:自主,就是让幼儿“自己做主”。玩什么,怎么玩,和谁玩,出现困难和矛盾怎么解决等等,这些问题都尊重孩子的主观意愿,让孩子主动参与,主动思考,主动解决问题。《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明确指出: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合理安排一日生活,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自主就是给予孩子自主选择、管理、解惑、提升的机会。

怎样判断孩子的游戏是否自主?评估者和老师都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考量和反思:第一,教师的备课本里呈现的是观察记录还是活动设计?第二,孩子遇到问题时,老师给出的是机会还是答案?第三,问题或困难解决之后,孩子对探究、创造的愿望是增长还是消退?如果这三个问题的答案都是前者,那么,孩子在游戏过程中的自主性就得到了比较充分的尊重。

(二)收集丰富的幼儿教育资源,是推广自主游戏过程中幼儿教师必备的专业知识

幼儿园教师是一个层次不高但专业性很强的職业。在教育部颁布的“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中明确提出,一个称职的幼儿教师,不仅应该熟悉幼儿园教育的目标、任务、要求和基本原则,还应该具有一定的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具有相应的艺术欣赏与表现知识,同时具备一定的现代信息技术知识。

幼儿在自主游戏的探究过程中,经常会提出各种看似稀奇古怪却又充满了科学原理的问题,这些问题不仅涉及生物、物理、化学等自然科学,还涉及艺术、人文等社会科学。教师只有勤于学习,不断进取,才能在自主游戏推广的过程中把握教育契机,提炼教育价值,给予幼儿适时、适当的引导和支持,促进幼儿的深度学习。

三、从自主游戏中教师的角色谈幼儿教师的专业能力

安吉游戏创始人程学琴说:过去,我们认为教师的职责是传授知识,现在我们知道教师的职责是理解儿童。在幼儿自主游戏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在理解幼儿、相信幼儿的基础上,成为一个观察者、支持者、参与者,具备相应的专业能力。

(一)自主游戏中教师的角色

1.教师是游戏的观察记录者。观察是在特殊环境、教育项目或情境中有目的、系统性地观看幼儿的行为,是了解儿童的真实手段——他们知道什么,能做什么,喜欢做什么,特别是在自然的环境中进行的观察更有价值。

教师在观察中可以收集到用其他途径无法收集到的信息,因为儿童许多行为的原因和结果只能通过观察来进行评估,教师有计划地观察在游戏环境中的儿童,并收集数据、解读数据,将观察结果运用到提出建议、开发课程、规划活动以及评价儿童的成长发展中去。

2.教师是游戏的理解支持者。孩子在游戏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发生各种各样的错误,有各种各样的奇思妙想。面对这些错误和问题,教师要给予充分的支持,包括给予孩子充足的游戏时间、低结构多样化的游戏材料和与轻松自然的游戏环境,让孩子拥有反复探究和试错的机会。

3.教师是游戏的合作参与者。长期以来,教师们只要介入幼儿自主游戏,就会痴迷其中。这是什么原因呢?我想,安吉县普通的乡村幼儿教师唐杰给了我们最好的答案:“作为幼儿园教师,我想告诉大家那些看似简单的事情背后的秘密。这些秘密承载着幼儿教师对幼儿的理解、尊重和爱,这些秘密记录着幼儿教师的专业能力与研究热情,这些秘密道出幼儿教师的职业追求。”教师在观察中了解孩子的需求、思考和困难,支持孩子探究、失败和成功,并以平等的身份参与到活动当中,在时间、空间和材料、机会上予以最大的支持和等待,于是,孩子在自主游戏中不仅获得能力、品质和知识上的成长,还会收获一份心灵上的温暖和信心。

(二)创设良好的游戏情境,是推广自主游戏过程中幼儿教师必备的专业能力

幼儿园教师是幼儿学习生活最亲密的伙伴,参与到幼儿一日生活的点点滴滴,良好的师幼关系是实施学前教育的重要基础。一个优秀的幼儿教师,不仅能够让孩子在感情上依赖他,还能够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让幼儿感到温暖和愉悦。

同时,幼儿园教师能够根据幼儿在自主游戏的过程中,适时发现幼儿的兴趣、疑问,前瞻性地看到他们游戏的发展方向,为他们提供丰富的游戏材料,营造宽松的游戏环境,与孩子一起商讨游戏内容的选择、游戏的玩法、规则的确定,并在过程中最大限度地支持游戏的调整与变化,增加深度学习的可能和机会,从而实现幼儿在游戏全过程的自主,促进幼儿主动思考、探索、参与、改变和合作,促进幼儿游戏的主动性和持久性,支持幼儿在自主游戏活动中获得身体、认知、语言和社会性等多方面的发展,这些都是幼儿教师所应当具备的专业能力。

自主游戏是幼儿游戏的重要形式,是学前教育界推广的主流教育模式。在幼儿园自主游戏的推广过程中,思考当前幼儿园教师应具备的专业理念、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等职业素养,调整教师培养的新思路、新方法,是当前学前教育需要思考的重要内容。

参考文献:

〖1〗劳伦斯·科恩.游戏力.北京:军事谊文出版社,2011.

〖2〗乔治·S.莫里森.学前教育——从蒙台梭利到瑞吉欧(第十一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

中学美术教师职业素养论文范文第4篇

[摘           要]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家长对孩子的教育越来越重视,不仅是重视文化教育,开始关注艺术教育、礼仪教育。家长对幼儿教育的要求越来越高,幼师行业的竞争愈发激烈,这对中职学校幼儿教师的培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不仅要求中职学前教育专业教师提升自身的礼仪素养,还要对礼仪课程进行创新,结合幼儿教育的特点,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策略,用自己的一言一行来践行中华优秀传统礼仪文化。幼师礼仪素养不仅是师德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各大幼儿园聘用幼师的重要考核标准,广大中职学前教育专业教师应该深化礼仪教育课程,让礼仪的种子扎根于学生内心,培养内外兼修、德才兼备的幼师人才。

[关    键   词]  职业需求;中职学校;幼师礼仪素养;培養途径

中职学校的办学特色就是以职业需求为导向,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职业精神。最近几年随着国学文化的大热,礼仪文化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重视,尤其是幼儿家长的重视,这也是传承良好家风的重要途径。中职一年级的学生对礼仪文化的认识还不是很深刻,学前教育专业教师要把礼仪课程模块化,凸显职业教育特色;开展体验式教学,让学生体验礼仪课程的内涵;积极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组织学生到幼儿园进行观摩,体验专业幼师的礼仪素养;丰富校园文化建设,宣扬传统礼仪文化,融入国学经典文化教育,让学生了解历史悠久的礼仪之邦的文化底蕴,营造良好校风,让学生接受良好礼仪文化的熏陶。本论文深入剖析了幼儿教师礼仪素养的内涵,提出了培养幼师专业学生礼仪素养的途径。

一、幼儿教师礼仪素养的内涵

(一)崇高的职业精神

幼师是引路人,幼儿园孩子大都在3~6岁,生活自理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都刚刚开始萌芽,幼师需要倾注更多的耐心和细心。学前教育专业的第一课应该是培养学生对幼教事业的热爱和奉献精神,这也是幼儿教师礼仪素养的内涵之一,只有学生真正热爱幼儿教育事业,才会充满真心、爱心地对每一个孩子,在言行举止上才会更加符合幼师礼仪规范。幼儿教师要修炼“好脾气”,耐心、平和地处理孩子们之间的小争吵,要不厌其烦地回答孩子们的问题,更要学会和同事进行合作,要虚心求教、乐于助人,为孩子树立一个好榜样。

(二)符合幼儿教育的言谈举止

幼师的一切工作都围绕幼儿来展开,幼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把自己当作一个“大孩子”,要尝试把自己和孩子放在同等位置上,带领孩子快乐学习。例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严格规范学生的礼仪规范;教师首先要着装得体,不适宜穿过于暴露的衣服,着装应以活泼大方为主,根据不同课程合理安排着装;幼师在岗期间禁止披头散发,化淡妆禁止浓妆艳抹,不要使用刺激气味的化妆品,要面带微笑;保持良好的体态,例如站姿端正,不要弯腰驼背,两手自然下垂,带领幼儿走路时要挺胸抬头,双臂自然摆动,为孩子树立一个阳光、积极、向上的形象;幼师在和幼儿交谈时,采取对坐或者下蹲,尽量和孩子处在同一高度。幼儿教师的课堂语言要具有浓郁的童趣特色,语速适中,用语要生动有趣,符合儿童的语言表达习惯,切忌对孩子大呼小叫,要温柔、耐心地和孩子交谈,当孩子犯错时禁止粗暴训斥,要引导孩子改正错误;幼师在教学时间禁止玩手机,时刻关注孩子的动态;幼师要多和孩子说“请”“谢谢”“麻烦帮我”等文明用语,早上主动和孩子、家长问好;接待家长要热情、耐心,回答家长问题要细致。这些都是一名优秀幼儿教师必须具备的礼仪素养,幼师对孩子的行为习惯、语言习惯有着重要的影响,中职幼师专业应该开设幼师礼仪文化课程,提升学生的礼仪素养。

二、培养幼儿教师礼仪素养的意义

(一)有利于提升幼师的专业素养

礼仪素养是幼师专业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评价一个幼师师德的重要标准。培养幼师的礼仪素养,可以提升幼师对本职工作的热爱,提升教师对自身的要求。例如幼师礼仪规范中的语言礼仪,可以提醒幼师在教学工作中注意自己的言辞,运用形象、童趣的语言进行教学,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幼师礼仪规范还对职业精神做出了规定,有利于督促教师认真对待工作,提升幼师对幼儿教育的热爱,把孩子当作自己的孩子来爱,开展温情教育,在孩子幼小的心灵里种下讲文明、懂礼仪的种子。

(二)有利于培养幼儿良好的礼仪习惯

幼儿教师面对的都是3~6岁的孩子,正处在行为习惯和语言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幼师的言谈举止会影响幼儿的一生,培养幼师良好的礼仪素养,可以进一步规范幼师的言谈举止,让幼师成为传播礼仪文化的使者,让幼儿从小树立良好的礼仪习惯,传承我们礼仪之邦的礼仪文化,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

(三)有利于塑造幼儿园良好的社会口碑

近几年幼儿园的竞争也是愈演愈烈,归根结底拼的是幼师的专业素养和幼儿园的社会口碑。培养幼儿教师的礼仪素养,可以督促教师严格要求自己,为孩子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培养出一个个彬彬有礼的好孩子,可以为幼儿园树立良好的社会口碑,帮助幼儿园在众多竞争者中脱颖而出。

三、培养中职幼师专业学生礼仪素养的途径

(一)深化幼师礼仪素养课程,凸显职业教育特色

幼师专业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该深化礼仪素养课程,开展板块化教学,针对幼儿园对幼儿教师礼仪素养招聘标准来开展礼仪素养教学,凸显职业教学特色。大多数中职学生只知要讲礼仪,却不知幼师礼仪到底为何物,教师要把幼师礼仪素养转化为具体的板块,可以划分为幼师职业礼仪、社交礼仪、语言礼仪、体态礼仪四大板块,帮助学生明确幼师礼仪的内涵。教师在开展礼仪素养课程时,可以把礼仪文化讲解和礼仪实践讲解相结合,例如教师在讲解幼师职业礼仪时,可以把课堂转移到实训室,演示幼师标准的站姿、走姿,让学生进行练习,教师可以及时纠正学生的动作;教师在讲解语言礼仪时,可以以某一主题的幼儿课程为主,例如幼儿美术课,展示幼师课堂语言的特殊性,如何运用童趣、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幼儿进行美术创作,教师可以演示如何和幼儿进行亲切交谈,引导幼儿对幼师倾吐心事,再带领学生开展课堂教学模拟,体会幼儿教学语言的艺术性。教师在幼师礼仪素养课程教学中,要时刻以职业需求为导向,面向各大幼儿园和培训机构对幼师的聘用要求,提升礼仪素养教学的有效性,提升中职幼师专业学生的礼仪素养。

(二)积极开展体验式教学,帮助学生体验幼师礼仪素养的内涵

中职幼师专业学生的就业方向主要为幼儿园和幼儿培训机构等相关幼儿教育企业,教师在幼儿教师礼仪课程教学中要进一步深化体验式教学,既可以让学生提前熟悉幼师礼仪规范,还可以让学生通过亲身参与,深化其对幼师礼仪素养的认识。例如教师在幼师礼仪课程教学中,把学生划分为学习小组,把每一节课的礼仪教学内容布置为学习任务,通过小组合作开展礼仪文化学习。例如教师在讲解完幼师着装和化妆礼仪后,教师可以让小组进行着装和化妆训练,让学生互相化妆,为同学搭配适宜的着装,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体验幼师礼仪规范,通过亲身参与对幼师着装、仪容、神态有了更为全面的认识。此外,教师还可以进行情景模拟训练,教师可以扮演孩子家长,对学生提出一些问题,例如孩子之间的纠纷,演示如何艺术性地解决孩子之间的纠纷,如何和家长进行有效沟通,运用得体的语言为家长讲述纠纷的起因和经过,自己的处理方式,争取家长的理解,真正让学生体验家校共育的内涵。如何正确和家长进行得体的交流,也是幼儿教师礼仪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在礼仪素养培养中也要培养学生的沟通素养。

(三)丰富校园文化建设,营造浓郁的礼仪文化

中国自古以来就被称为礼仪之邦,礼法更是深入每一位中国人的内心,例如传统的尊师重道、尊老爱幼、友爱互助等良好礼仪。中职学校可以丰富校园文化建设,打造专门的礼仪文化专栏,把经典的国学经典文化和幼师礼仪素养结合在一起,营造浓郁的礼仪文化氛围,提升在校师生的礼仪素养。例如,教师可以讲解传统的礼仪文化,中国人讲究的握手文化、站如松、坐如钟等礼仪文化,也可以展示一些古代师生交往的图片,展示中国独有的礼仪文化。幼师专业的教师可以组织本专业学生模特队,展示幼师礼仪风采,通过个性的着装、得体的妆容、优美的走姿,展示幼师礼仪素养,也可以激发学生对礼仪课程的重视。幼师专业教师更是礼仪文化的弘扬者,教师要提升自己的礼仪素养,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自己的着装、妆容、仪态、语言等表现,把教师礼仪纳入教师素质考核中,评选“幼师礼仪标兵”教师,并在校园文化专栏进行公示,为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

(四)积极开展社会实践,学习一线幼师的礼仪素养

中职幼师专业学生培养周期比较短,教学任务比较重,尤其是礼仪素养教学更是重在实践。学校和教师要积极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1)可以带领学生到优质幼儿园观摩一线幼师的礼仪规范,为学生的礼仪课程制定考核标准;(2)积极为学生联系社会实践单位,提前让学生体验幼师这个特殊的教学岗位,和一线的老幼师学习教学经验,让学生“在做中学”,真正理解幼师礼仪教学的必要性,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培养自身的礼仪素养。此外,学校还可以定期邀请优秀幼师开展幼儿教师礼仪素养讲座,讲解幼师礼仪的内涵和重要性,如何提升自身的礼仪素养、如何和家长进行有效沟通等宝贵的教学经验,为学生提供一个向前辈学习的机会。很多学生在到幼儿园见习实习过程中,接受了更加专业的幼师礼仪素养教育,自身的礼仪素养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四、结语

总之,中职幼儿教师的礼仪素养培养,重點在于对学生礼仪素养的培养。学校和教师要制定专业的幼师礼仪素养培养计划,把礼仪文化和礼仪规范有机结合,组织学生到幼儿园实习、见习,让幼师专业学生彬彬有礼,提升其亲和力,为就业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吴丽,雷春国.幼儿教师职业素养与礼仪教育[J].课程教育研究,2015(9):231-232.

[2]肖寒雁.基于职业发展的幼师生职业礼仪素养培养途径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7(41):38.

[3]黄倩.基于职业发展的幼师生职业礼仪素养培养途径研究[J].高教学刊,2016(23):203-204,206.

[4]程克英.浅谈怎样通过课堂提升学生教师素养:《幼儿礼仪》教学的实践[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6(9):10.

◎编辑 马燕萍

中学美术教师职业素养论文范文第5篇

内容摘要:对学生进行人文素养培养是初中语文教学的核心,教师不仅要在课堂教学中渗透人文素养,还要注重将人文素养与生活结合起来,让学生从课堂和生活两方面感受人文素养。本文针对初中语文教学中人文素养培养方面的内容进行分析和探究,提出几点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人文素养的对策。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 人文素养 教学核心

英国社会活动家罗斯金说:“文明就是要造就有修养的人。”语文教学的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文学修养以及人文素养。所以,通过语文教学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对学生能够更好的融入社会,提高整个社会的人文素养具有重要作用。

一.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必要性

1.人文素养教育是我国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基础。培养初中学生的人文素养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也是素质教育实施的重要目标。个人的人文素养高低影响着整个社会的人文素养发展水平,因此,加强中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是社会发展的需求。注重人文素养的培养,不仅要对学生进行知识和能力方面的训练,还要通过知识的学习丰富情感、继承传统文化、提高精神内涵,为社会发展培养全面的、符合时代要求的高素质人才。

2.初中生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决定了要加强人文素养培养。初中学生正是处于叛逆期,其心理和生理都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很多学生表现出较强的不稳定性,容易受到别人的压制和忽视而产生情感动荡,相对来说意志还不坚定,承受挫折的能力较弱。并且,目前很多学校的教育评价体系不健全,家长和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依靠分数进行,导致学生成绩分化严重,部分学生自卑感较强,这些问题的出现,都迫切需要进行人文素养的培养。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如果能够合理渗入人文素养教育,那么就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促进初中生的人格完善和自身的全面发展。

二.初中语文教学中人文素养培养的对策

语文学科本身具有较强的德育教育功能,其很多内容都与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和情感价值有关系,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通过有效的方法发挥人文教育的优势,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具体来说,相关的对策可以总计为以下几点:

1.要善于挖掘教材中的人文教育素材,通过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要想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人文素养教育,教师必须要对教材知识进行深入分析,从中挖掘相关的人文素养素材,将语文人文教学和工具教学巧妙地结合在一起,运用有效的教学模式发挥语文的人文教育理念。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将表达作者正直人格和高尚情操的文章挑选出来,深刻挖掘其中的人文意境,并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进行讲授,以此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比如,语文教材中很多古诗词都是作者高尚情操和人格的表达,教师可以让学生学会鉴赏其中的人文价值,感受优秀文学的价值熏陶,为人文素养的培养做基础。

2.合理创设人文教育的情景,提高人文素养培养的效果。设置合理的人文教育情景,能够让学生更好地融入人文教育的学习中,提高人文教育的感受能力。比如,教师可以巧妙开展课堂辩论赛,让学生就某一篇文章中所表达的价值观和人文思想进行辩论,看其是否符合现代理念,并分析其中的可取之处和不合理的地方。再比如,在学习鲁迅的《聪明人和傻子和奴才》这一节的时候,作者通过三者的对比描述了他们各自对待黑暗现实的不同态度。教师可以让不同的学生分别扮演教材中的聪明人、傻子和奴才,对文章中所说的故事进行表演,并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思考发挥自身的看法,在让学生感受到奴才的麻烦和驯服、傻子的反抗和执着、聪明人的欺骗和伪装之后,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渗透人文素养教育。

3.有效开展课外拓展,在实践中渗透人文教育。对初中学生进行人文素养的培养不仅要在课堂上进行,还要走出课堂,通过户外拓展的形式进行人文素养的培养,提高学生的感悟能力。比如,在学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一篇文章的时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讲童年故事、搜集童年照片等形式感受童年的美好,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此外,自主阅读及自主诵读等教学活动,都可以成为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的重要途径。

总之,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方法有很多种,语文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具体学习状况和教材的具体内容选择合适的方法,不仅要通过课堂内容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还要结合课外活动,激发学生人文素养学习的积极性,这样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刘俊.初中语文教学中人文素养培养的对策研究[D].西南大学.2014年

[2]李佳佳.浅析中学语文教学中人文精神的培养[J].当代教育论坛.2015年

(作者介绍:王宇丹,长春市第三十中学教师,东北师范大学教育硕士,研究方向为自主学习、自主管理及生涯规划)

中学美术教师职业素养论文范文第6篇

摘要:教学机智是指在一定的教学情境中,教师瞬间作出的具有教育意义的创新行动,体现在教师身上则是一种实践性知识。实践性知识在教师专业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它大致可以成为教师职业间与职业内进行区分的关键性标志。由此可以推论,教学机智作为特定教学情境中的教学行动,它以鲜明的个性化教学成功满足了教师专业发展的更高要求。

关键词:教师;教学机智;专业发展;实践性知识:诉求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持续推进以及教育规划纲要的稳步实施,人们越来越关注课堂教学的实际变化,教学机智正是在这一背景中成为人们讨论的焦点。教学机智是指在一定的教学情境中,教师瞬间作出的具有教育意义的创新行动。教学机智不仅仅是一个教学事实,从根本意义上讲,它体现了教师专业发展的行动方向。

一、教师专业发展需要实践性知识

教师专业发展也称为教师专业化,主要是指教师个体专业水平提高的过程以及教师群体为争取教师职业的专业地位而进行努力的过程,前者是教师个体的专业化,后者是教师职业的专业化,两者共同构成了教师专业化。教师专业发展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现代学校教育的重要目标。自1966年国际劳工组织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首次以官方文件确定教师职业的专业性质以来,逐步推进教师专业发展进程,强化教师的准入和从业标准,一直是许多国家提高教育质量和教师素质的共同做法。教师专业发展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第一,从法律、法规层面规定教师职业的准入标准(如教师资格认证),成立有关的专业组织(如教师协会、工会);第二,具有从事教师职业的专业理念和专业知识(广义的知识范畴)。其中,第一个内容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动力,第二个内容则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保障。从教师的专业知识来说,又大致可以分为学科性知识、条件性知识和实践性知识。学科性知识是指与教师任教学科相对的专业理论知识,如语文、数学知识;条件性知识是指教师的职业基础知识,如教育学、心理学、教学法知识;实践性知识是指教师的经验、技能以及有关情境方面的知识。教师专业发展的直接目的是使教师职业具有专业性,在社会学意义上,它强调了教师职业的不可替代性,突显了教师职业与其他职业的区分,但教师的3种专业知识在这种区分中并不具有同等地位。我们以医生职业作一个对比说明。很多医生都读过大学,掌握了中小学的各种学科性知识,作为家长,他们甚至还学习或了解一些教育学、心理学理论,但即使是这样,并不意味着他们就能给学生上一堂好课,即成为一名称职的教师。同理,很多教师也了解一些疾病的基本病理,熟悉药物的名称,但这些教师也难以给一位感冒病人开出合理的药方。两种职业最直接的区别来自于从业者实践性知识的不同。而在教师3种专业知识内部,实践性知识也同样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如专家与新手的区别。有研究者对中学数学教师调查发现,无论是教龄较短的年轻教师,还是教龄在10年以上的教师,他们都认为自己对所教数学学科的理解主要来自工作之后,包括与同事的交流和自己的教学反思,而大学的学习却显得并不重要。也就是说,在工作之后,他们获得了大量的实践性知识,才觉得自己可以更好地胜任该项工作。伯曼(Birman)等人研究了教师有效专业发展的主要特征,得出的结论是教师知识(教师的实践性知识)应该在教师专业发展中占有中心地位。同样,豪里和瓦利(Hawley&Valli)也认为,为了教师的专业发展,强化教师的专业知识基础是必要的。实践性知识在教师专业发展中的重要性由此可见一斑,它大致可以成为教师职业间与职业内进行区分的关键性标志。

二、教学机智是一种实践性知识

那么,什么是教师的实践性知识呢?简单地说,教师的实践性知识就是教师根据具体教学内容和现场的教学情境而具有的关于“如何去做”的知识。尽管很多研究者对这种知识的特征作了界定和说明,但我们觉得通过一段现象学描述也许更容易理解:“我正在参观一所学校,和一位老师走进她的教室。我发现她非常熟练地四处走动着。作为一名观察者,我在这里觉得有点儿陌生和难以适应。她穿梭于桌子间也不会撞着桌子,然后转到讲台前,为进出的学生开门,而她在做这做那的同时,还和一个学生说话,然后又转向另一个学生。我还注意到,随着整班学生逐渐聚齐,她很好地和这种氛围协调一致。然后,她开始集中整个班级的注意力,并轻松、自信地开始上课。这简直难以置信,因为这一切几乎毫不费力。她在教室中走动着,用一个轻轻的手势鼓励一个学生,在这里停停,在那里打断,对一些嘈杂或问题作出一些回应,等等。”作为观察者“我”在行动中的“陌生”和这位教师的“行动自如”,衬托出这位教师所具有的教学实践性知识。也许这位教师对这堂课有一个整体的安排,但具体到每个动作、每个行动,很显然,教师并不能刻意规划,她的这些动作都是在当时的情境中及时产生的。而对于每个动作,教师也可能会有一些思考,例如,当她看到某个学生的表现,她需要给他打一个轻轻手势,以交流相互可以理解的意义,但她绝对不会把这个动作在头脑中完整地演示一遍,以至达到语言可以表述的程度。因为这时如果让这位教师把她刚才的行动作一个说明,她很可能会感到困难。正如维特根斯坦(Wittgenstein)所言,从根本上说,行动与其说是建立在前置词(理性说明和原则)的基础上,还不如说是建立在其他行动之上。赖尔(Ryle.G.)对此也持类似的观点,他认为,人在实践时的思考不能分析为两个前后排列同时进行的一组活动:首先考虑处方,然后实施处方…。简言之,教师的行动是以自己的实践性知识为基础的,这种知识指导了教师行动的全过程。实践性知识并不是教师实践过程的事先规划,有时甚至还难以言表,但它却促成了教师的行动与当时的情境融为一体,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教学是即席而作。正是从这个意义上,建立起了教学机智与教师实践性知识的联系。教学机智是指在一定教学情境中,教师瞬间作出的具有教育意义的创新行动。教学中出乎意料的事情总是时有发生,教师在面临这些偶发事件时,并没有充足的时间考虑该“怎么办”,但是在情急之中,却引发一个不同于常规教学的创新行动。这个行动并不能事先计划,它是基于当时的教学现场而随机产生的,保证了教师整体教学活动的流畅性和高效性。从这个角度看,教学机智虽然是一种行动,但它的知识基础确实蕴涵着实践性知识的很多特征,如缺乏严密性和普遍性、在特定的情境中生成、旨在解决具体的问题、不仅包括显形知识还包括隐性知识、具有个人性等。所以,现在很多研究者都认为(陈向明,2003;吴德芳,2003;耿文侠、冯春明,2007;[加]马克斯·范梅南,2008),教学机智是一种实践性知识,它在教师的行动中得以实现。

三、教学机智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更高要求

如果仅仅在普遍意义上认为教学机智就是教师的一种实践性知识,似乎并没有准确说明两者之间的关系。教学机智实际上体现了一种高级的实践性知识,这主要有两点理由。第一,实践性知识反映的是教师一般实践过程,这个实践过程是由无数个教学情境所组成,教师在面对这些情境时,大多数行动都达到了一种自动化程度,表现为某种下意识或不假思索;而教学机智所面临的情境却是一个个特定的情境,在这种情境中,教师的原有计划被打断,但由于教师快速作出了反应,并且这个反应与当时的情境相调和,所以教学过程仍表现出应有的连贯性,而不会出现生硬的转向或停顿。如果把教师的实践性知识的应用看作是一条直线,那教学机智可以看作是直线上一个个具体的点,尽管这些点具有随机性,但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并不是任何时候都表现为教学机智。现在,有研究者认为,教学机智贯穿于所有教学过程之中,而且所有教学过程都需要教学机智,这种看法是对教学机智的“泛化”,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是站不住脚的。第二,教师的实践性知识所指导的行动既有创新行动也有常规行动,而教学机智仅指前者。每一位教师都可以设想,如果课堂教学时时刻刻都处于一种创新状态,而没有习惯性或计划性的教学内容,那教学是难以开展的。实际上,大多数情况下,教师都是在按计划或常规进行教学。但在全部教学中,不管出于何种原因,教师有时会更新自己的习惯做法,进而产生一次次全新的教学行动,表现出充满智慧的教学机智,长此以往,就会形成教师个人的教学风格和教学特色。教学风格和教学特色并不是指教师的行为保持不变,恰恰相反,根据现场情境不断调整、创新自己的教学行为,正是每一位教师个性化教学的具体表现,教学机智则鲜明地赋予了教师个人的独特性,因为教学机智总是工作在特定的情境之中,它不能重复,难以模仿。如果说教师的一般实践性知识侧重于区分教师职业和其他职业的不同,那教师的教学机智除了强化这种区分,同时也带来了教师个体之间的差异。它使得教师个人和职业皆具有不可随便替代性,这正是教师职业专业发展的最大保障。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学机智在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具有独特的地位,它成功地满足了教师专业发展的更高要求。

参考文献:

[1]刘捷,专业化:挑战21世纪的教师[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2]韩继伟,西方国家教师知识研究的演变与启示[J],教育研究,2008,(1):88-92

[3]Birman B.F.,Desimone L,Porter A.C.&Garet M.S.Designing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That Works[J].Edueational Leadership,2000,57(8):28

[4]Hawley W.D.,&Valli L,Teaching as the learning pro,fession[A],Handbook of Policy and Practiee[C],san Fran,eisco:Jossey-Bass,1999

[5]吴义昌。国内教师实践性知识研究综述[J],上海教育科研,2007,(1]):15-19

[6][加]马克斯·范梅南,教育敏感性和教师行动中的实践性知识[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8,(1):2-20

[7]Molander B,Tacit Knowledge and Silenced Knowledge:Fundamental Problems and Controversies[A],Skill andEducation:Reflection and Experience[c],New York:Springer-Verlag,1992

[8][英]吉尔伯特·赖尔,心的概念[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2

[9]李如密,教学风格初探[J]教育研究,1986,(9):23-29

[10]王卫华,教学机智的时间“烙印”[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1,(3):56-58

[11]段建宏,教育智慧: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理想融合[J],大学教育科学,2011,(2):22-24

上一篇:交通肇事逃逸法律问题论文范文下一篇:民族地区高校古代文学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