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名言范文

2023-09-19

生命的名言范文第1篇

作者杏林子通过些有着强烈求生欲望的飞蛾;不屈向上,茁壮生长的香瓜子和她一声声沉稳而又规律的心跳,让我懂得生命只有一次,要好好珍惜生命。有些时候,我在想:如果这个社会上,每个人都珍惜生命,不做自杀的行为,不做损人利己的事,那这个社会就真的会更美丽,我们过的也很幸福。如果我们在还活着的时候,多做一些助人为乐的事,那真应了这句“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

当我查看杏林子的资料后,我更是感概万分,读后感《作文 《生命生命》的读后感》。 杏林子12岁就得了“类风湿性关节炎”,从那时起,她手不能抬,头不能转,脚不能走。可她在残酷的挑战面前没有沮丧和沉沦,她以坚强的毅力自学了许许多多的科学知识,成为了一位出色的作家。她先出版了四十多本书,最震撼人心的是:杏林子把所有稿费都捐给了“残疾人福利基金会”。

读了着篇课文,我知道了生命的意义是什么:是奋斗,是贡献,更是有勇气的去面对生活!

生命的名言范文第2篇

——感动生命中的故事

曾有朋友写给我这样一句话:“我们之所以会擦肩而过,不是因为无缘,而是我们的生活中少了两个字——感动。”的确,我们的心因此不再敏感,我们不再用心收藏起身边的一丝一毫感动,只有当我们错过它,再回首时,才发现原来我们真的失去了很多。

珍惜我们的感动,就是珍惜了生命的零件。在感动中我们耳濡目染,不由自主地逼近那些曾经感动过我们的灵魂。

30年前的一天,唐山发生了惨绝人寰的大地震,一位正在织毛衣的母亲和她那在摇篮里甜甜睡着的孩子埋在了废墟之中。万幸的是,母子都没有受伤。母亲把孩子紧紧抱在怀里,等待着救援。两天过去了,孩子吃尽了母亲最后的两滴奶水,哭声渐渐衰弱。黑暗中绝望的母亲摸到一根织衣针,心中一阵狂喜:我的孩子有救了。一瞬间,这位平凡的母亲作出了人世间最伟大的抉择,她要用自己的血来哺育自己的孩子。她用织衣针刺破自己的手指,让孩子吸吮自己的鲜血活下去。在无水无物无光无法活动的艰难困境中,这位母亲的生命几尽枯竭,可她知道她不能死,一旦死去,血液就不再流动,她的孩子也将死去。

一周过去了,当救援人员寻着孩子的哭声扒开废墟时,都被眼前的一幕惊呆了:生命枯竭的母亲看到自己的孩子获救后,才安详地闭上了眼睛,她脸色苍白,每个手指上都扎了一个血孔。当医护人员抱起孩子的时候,老天突然下起了大雨,人们说是这位伟大的母亲感动的老天都落下了泪。事后,医生们百思不得其解,一个人无吃无喝、鲜血流尽却活了七天,这正是伟大的母爱力量之所在。这位母亲创造了生命的奇迹,她更为人世间谱写了一曲动人的母爱乐章。正因为她把孩子的生命看得比自己的生命宝贵,把生的机会留给了孩子,才用自己的最后一滴血延续着孩子的生命。

于是,我的眼泪,流干了。心,颤抖了。

“时间都去哪儿了,还没好好感受年轻就老了,生儿养女一辈子,满脑子都是孩子哭了笑了”,寸草春晖,父母对孩子的爱,总是最令我为之动容的。

姚厚芝,重庆市巫溪县塘坊镇红土村村民。病压垮了身体,但不能摧毁母爱。她——一个草根母亲呕心沥血,为孩子缝补梦想,而深厚的爱,更铺就孩子精神的未来。请上天给你多一些时间,让你把美好的愿望,织进这春天的图景。

1999年,姚厚芝嫁给了王以朝,婚后一起赴山东煤矿打工。随着两个孩子的出生,姚厚芝专心在家带孩子,丈夫在煤矿挖煤。2006年,一场病魔突袭,彻底摧垮了这个家。

姚厚芝查出乳腺肿瘤,需立即做切除手术。面对高额的手术费,姚厚芝选择了"药疗"。几年下来,病情没有丝毫好转。2009年2月,姚厚芝从电视上得知,绣十字绣也能卖钱。第二天,她坐车辗转十余小时,咬牙花2800元购回一幅6.5米长的十字绣《清明上河图》十字绣样。这次的"先斩后奏",让一向疼她的丈夫火冒三丈,觉得她是在瞎折腾,可姚厚芝有自己的想法。

从此,姚厚芝过起了"两点一线两头黑"的生活,每天绣十字绣长达17个小时。2012年7月,经过3年零5个月的昼夜追赶,这幅共需127万针才能刺制而成的《清明上河图》终于落针。有收藏家上门出20万收购,姚厚芝拒绝了。

姚厚芝想将十字绣保存下来,即便有一天自己不在人世了,再把它卖出去,孩子们上大学的钱就不用愁了。

第一幅十字绣完工后,姚厚芝又买回了一幅长22米、宽0.85米的《清明上河图》十字绣样。这幅刺绣的难度、时间和价钱是第一幅的好几倍。姚厚芝偷偷找以前的工友七拼八凑了一万元,瞒着丈夫说只花了两三千元。她怕丈夫心痛和着急,因为家里实在是负担不起。从2006年到现在,姚厚芝花去的医药费已达10多万元。

如今,王以朝仍在山东挖煤,姚厚芝在家照料两个孩子的生活。姚厚芝说,第二幅《清明上河图》已绣了快6米。希望老天能再给她3年时间。她现在就是一个与时间赛跑的人,不知道自己生命何时会终结。她没有其他奢求和心愿,只是想尽自己所能多给孩子留点什么。

寸草春晖,父母的爱总是无私而伟大的,不求回报,只为你好。而这些,都不是笔墨得以写尽的。

因为感动,人世变得脉脉多情,多姿多彩!父母的养育之恩感天地、泣鬼神,最令人感动,于是人们孝敬父母,对父母爱戴不已!

因为感动,所以感激!因为感激,所以回报!因为感动,我们会用心去铭记生活的点点滴滴!生命无处不在,却又是非常短暂的,如白驹过隙,稍纵即逝,然而生命又在广阔的空间中占据了每一个角落。可喜的是,我们是生命中的一员,得以存在;可悲的是,我们终要离去。所以,我们不必去思考生命缘于何、止于何,只要正视我们拥有的时刻,握一缕阳光,吸一口空气,拥一捧清水,空一些时间,给予伟大的父母。这才是感动之后应该做的事。

生命的名言范文第3篇

师:同学们,既然生命在小朋友的眼睛里,生命无处不在,前几天老师已经布置你们在自己家中,小区里,或到校园,街道,公园,山村,树林,田野等地方寻找生命,你们都寻找到哪些生命?把你的所见、所闻、所感和大家交流一下好吗? 师:其中你印象最深刻的是哪一种生命?

师:能介绍一下你是怎样发现它的吗?它长什么样子?漂亮吗?

师:有没有拍下它的照片,来让我们共同欣赏一下,你来介绍好吗?(师生共同欣赏,品味生命的美丽所在)。下面还有谁愿意也来介绍一下? 师:你在生命日记中是怎样描写它的?

师:你画下了它,是吗?你也来介绍一下它,好吗? 师:你想介绍的发现是什么?

师:这次实践活动让你最大的体会或收获是什么?

师:看来大家的收获真不少啊!我看许多同学都很想说,下面大家就把你的所见所闻所感和你的同伴互相聊聊,交流一下好吗?

(给足学生交流的空间,让每个学生都能讲出自己亲近生命的感受。)

师:是啊!树、草、花儿、小鸟、松鼠、小鱼„„我们的身边、大自然里有各种各样的生命,同学们,当地球有了这一些生命之后,世界才会变得更加美丽,让我们来看看这美丽的世界!

三、欣赏:美丽的生命、美丽的世界

1.观看短片:《美丽的生命、美丽的世界》。此短片全方位展示美丽的动植物生命以及美丽的世界。

(从陆地,空中,海洋,宏观及微观等方面来展示生命之美,世界因为有了生命才更美丽。各种各样花朵开放,蝴蝶破茧而出,小草发芽,婴儿诞生,各种各样小动物诞生,草原上万马奔腾,世界万物生生不熄。) 2.谈感受。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共同欣赏了这样一个短片后,你们都看到了什么?你们觉得这是一个

怎样的世界?你们看了有什么感受吗? (引导学生谈谈对生命的认识及由于这些生命的存在而使世界变得绚丽多彩,生机勃勃。) 3.小结。

是啊,同学们的发言老师深有同感:小草在风中飞舞,鲜花在竞相开放,小鸟在树林里歌唱,松鼠在枝头跳跃,鱼儿在水中玩耍,这就是生命的魅力,它生生不息,给大地带来了勃勃生机,它五彩斑斓,正是由于它们诗意地栖息在大地上,世界才因此变得更加美丽。

四、体验:没有生命气息的世界(假如没有了这些生命)

师:不过老师在这却要请大家做一个猜想,假如这个世界没有了这些美丽的动植物,那世界会变成怎样呢?那将会是一个怎样的世界?(猜想无生命的世界。) 1.生猜想:假如没有了生命,那世界会变成„„ 师:你们做了种种猜想,同时老师也作了一个猜想,我猜想假如没有了生命世界将会变成这样„„

2.观看“无生命世界”的短片。①低沉的音乐,配以字幕:小草枯萎,鲜花凋谢。出示一段配乐灾难片) 3.畅谈感受。

师:同学们,看了这个地方,你有什么感受? 4.取地名。

师:同学们,这样的一个地方没有一个地名,你们帮它取个名字好吗? 师(随机访问):你为什么取这样的一个地名?你是怎么想的?

师:同学们,这是一个只有黄沙、只有恐惧、只有荒凉而毫无生命气息的世界。回想刚才那个美丽的世界,看看现在这个世界,你们有什么感受,有什么想法?

(进行对比、进行感悟。让学生觉得生命是那么美好,是不可或缺的,它们为世界带来很多很多,所以我们要好好对待它们,然后再顺势导引到“我和我的动植物朋友”的故事上来。) 师:是啊,生命是那样的美丽,有了这么多生命,世界才变得更加精彩,没有了生命世界将会暗淡无光。所以我们要好好地善待他们,生活中有很多的人在关爱着他们身边每一个微小的生命,从他们身上,老师深切地体会到人类对动植物的一种浓浓的爱护,一种关怀。我相信你们肯定也有不少动植物朋友,你曾经最喜欢哪一种植物,你曾经精心喂养过一种小动物吗?下面我们就来开个小小的故事会,“说说你和动植物的故事,介绍你喜欢的动植物朋友”,好吗?并画一画好吗?(出示一段愉快的音乐)

五:演喜欢的动植物(背景出示在大森林里,动植物在开会的场景)

六、寻找不和谐的音符1.生交流讨论。

2.生汇报:生活中所见的不能善待动植物的情况。

师引导学生谈感受。(此处老师引导学生谈谈假如自己就是人类脚下的小草,假如自己就是人类枪口下的猎物,假如自己就是那根被折断的树枝„„那你想说什么?)那棵小草会有怎样的感受?或你猜猜它会有怎样的感受?生:假如我就是„„我猜它会想„„

师:同学们,你们发自内心的呼唤让老师感同身受,面对如此美丽的小生命,有些人又做了些什么呢?我们来看看老师所调查到的一些材料„„3.看一段短片。(片段选自《可可西里》) 4.看了这样一段画面之后你们有什么感想?你们想说些什么? 5.生谈体会。

6.老师的体会:的确,看了这样的一个小片段后,老师也有很多体会,在这,老师非常愿意把我的体会和大家一起分享„„

七、老师的体会

音乐起:低沉缓慢(藏族的和音)。

背景为黑色,字幕:这个世界的存在就是生命的存在,大自然的生机就是生命的体现,生命

没有了,世界也就没有了!(然后淡去)

生命如此美丽, 她给大地带来勃勃生机。 世界上所有的生命

都有生存的权利,都值得珍爱。

生命的名言范文第4篇

刀光剑影的日子里,找不到和平的影子。

连那在地下相交织的树根都被狠心砍断。

没有人知道他站的地方染上了多少鲜血。

只知道他所站的地方有多少利益可取。

历史的痕迹渐行渐远,渐远渐淡。

他们忘了在几年前的青涩中所许下平安的梦。

面目全非的他们那血肉模糊的脸,可怕狰狞。

他们看着自己所处的时代的和平种子被碾碎。

他们疯一样的掠夺利益,疯狂地呼吸。

只为自己能光荣地站在以金为地的高楼上享受。

光明下闪烁的宝石金子让他们没有了理智。

可他们不知没有光明的金子就如石子一般。

他们总是疯狂掠取那小得可怜的土地。

可他们不知没有了土地的他们便一无所有!

可笑的是当他面一脚踏入深渊也全然不知。

麻木的眼神向前看向钱看,脚不停欲不停。

以金钱为方向的他们可否想过人与动物不同?

思想被禁锢的他们以什么作为依靠?

渐渐的,他们以时间为代价的疯狂无法控制。

当为他们生命耗尽的前一刻的苏醒后悔不及。

是的他们收到了以生命为代价的警告终是悔悟。

可最终他们没有了回头的力气和时间。

可惜,可哀,可叹可悲,可怜!

可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无人怜悯。

呵!那些被以生命为代价的警告的人们可懂了。

生命的名言范文第5篇

双柿树小学 赵玮

以前也写过许多篇读后感,但是,为一本书读后感,这还是第一次。并不是因为这本书很厚故事很长——虽说七百多页也的确称得上是宏篇创作。不过,最主要的还是因为故事本身的厚重和深沉,震撼了我的心灵,让我久久不能忘怀。于是,提起笔来,述说我心中的感触,灵魂的呐喊。

《黄河东流去》是 李準老先生写于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期的一部巨著。用老先生的话来说,“本书的名字虽叫《黄河东流去》,但她不是为逝去的岁月唱挽歌,她是想在时代的天平上,重新估量一下我们这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延续的力量。故事写的是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反动派扒开黄河,淹没四十四个县造成空前浩劫的事件。在这个大灾难、大迁徙的过程中,我主要写了七户农民的命运。写了他们每一个家庭的悲欢离合。写了这次大流浪中,在他们身上闪发出来的黄金一样的品质和纯朴的感情……”

当我第一次翻开厚厚的书页,看到作者的这段话,我就知道,眼前摊开的,并不仅仅是一本书籍,她同时也是一部凝聚的历史,一份意义深远的记忆。于是,带着谦逊的心,跟随着作者的脚步,一同回溯时光,走进那年那月,走进主人公们的生活。

一切还要从“中央军扒黄河啦——”讲起。当年的中华大地,烽烟四起,生灵涂炭,老百姓整日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为了进一步阻

挡日军的进攻,国民政府决定“以水代兵”,扒开黄河,希望以此挡住敌人的铁蹄。而我们的主人公们,就是一群世世代代生活在黄河沿岸的朴实的农民。如果没有战争,他们本可以遵循着祖祖辈辈的足迹,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在那片土地上辛勤地劳作,欣喜地收获;如果没有“黄河开口”,他们就不会被迫为了生计而背井离乡,到处流浪,在逃荒的路上吃尽苦头,妻离子散;如果没有……

但历史的悖论就在这里,生活中从来不存在什么“如果”,一切的一切,发生了,就面临着选择,要么坚持,要么放弃。坚持,或许不一定能够真正走出困境,但一旦放弃,那等待在前面的,就只有灭亡。我们的主人公们,在眼看着自己的家乡被咆哮而来的黄河水淹没后,满心悲愤地,恋恋不舍地,开始了向着“新家园”的迁徙。故土难离啊。生活了一辈子的家,竟然在转瞬之间就化为乌有了。这不能不算是人生的一大痛啊。

于是,跟随着浩浩荡荡的逃荒大军,赤杨岗的七户农家也开始了他们的漂泊流浪。都说,“美不美,泉中水;亲不亲,是乡邻。”的确如此。在这充满荆棘与坎坷的迁徙路上,乡亲之间互相扶持攻读难关的场景,常令我感动。那是种朴实无华的患难与共,不求回报的出手相助,温暖人心的相濡以沫。虽然故事中人与人之间也存在着尔虞我诈、倾轧算计,但这些人世中不可避免的黑暗并不能就此抹杀人性中善良、美好的一面,更无法遮挡住后者那耀眼的光辉。

由此,我不禁想到了本书的作者——李準先生。很可惜,这位老先生早在2000年便与世长辞了。我常想,老先生在他生命弥留之际,

还有什么未了的心愿吗?他还有什么话,想要对生长在新社会的我们说吗?记得老先生曾回忆说,自己在文化大革命这场十年浩劫中经历了很多,被指为“中间人物”的他,“不知挨了多少批判,挨了多少拳打脚踢”,以致到最后,在“整天的眼泪和长吁短叹”中,老先生固有的幽默感也被消磨殆尽了……但就是这样,在经历了那许多折磨后,老先生还是坚持了下来,凭借着内心的力量,“苏醒”过来,为我们留下了一部部深厚而宝贵的文字遗产。不禁对老先生肃然起敬,发自灵魂深处。

而在这次规模浩大的迁徙中,也涌现出许多值得敬佩的人物。他们或许是农民,是工人,是士兵,是路人……没错,他们当中,没有一个是叱咤风云的人物,没有一个可以呼风唤雨,但这丝毫不影响他们成为“英雄”,不影响他们成为“非凡的人”——因为在他们身上,显现出一种力量,一份勇气,如此振奋人心。也正是他们身上的这种力量和勇气,幻化成一种指引人心的精神,而恰恰是这种精神,支持着我们这个伟大民族的延续和发展。故事中的劳动人民,他们身上的道德、品质、伦理、爱情、智慧和创造力,并没有因为饱经磨难而泯灭无存,正相反,在浩劫的打磨下,这些高贵的质素,凭借其顽强的生命力,越发光辉灿烂。正如作者所言,“这是五千年文化的结晶,是我们古老祖国的生命活力,是我们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

而我,也再一次被这些可亲可敬的人们所打动,为他们面对残酷命运时那份不屈不挠,更为他们那份自始而终未曾减弱的生命的力

生命的名言范文第6篇

1、高耗低效课堂的现状

记得早在2002年12月李希贵局长在潍坊市区教学工作会议上做的“挤水分,去虚套,切实在课堂教学效益上下功夫”报告中,谈了他有一天在某初中学校的一个班连续听了七节课之后的感受,从教师的课堂教学时间安排上看,教师主宰了课堂,教学环节转换太快,环节太多,据统计,每个教学环节平均162秒。学生疲于应付,紧跟着老师跑,上一个事没干完,又来了下一个事。提问次数过多,比如,历史课问了17个问题,提问了23个学生,在七节课的86次提问中,平均等待时间不到

1、5秒,“假问题”充斥着课堂;作业布置随意、重复,对完成情况落实也不够。听课后第四天进行了测试:语文、数学、历史学科的大部分学生分布在中游。

语文: 70—79分41人,占

48、8%; 数学:70—89分 27人

历史:60—79分33人;

英语则出现两极分化现象。90分以上36人(这与复习课有关),20人基本做不出。 这样一些基本知识的考察,命题基本没考虑什么区分度,没有综合性题目,如果在这样检测中,分数的分布过于下垂,那么将来的综合考试势必出现严重的两极分化。 在去年12月29日全市初中教学工作会议上,李局长结合一些全国优质课的录像又一次进行了评析,这些所谓高水平的课也同样存在着课堂效率严重低下的情况。 类似这样的一些影响课堂效率的“细节问题”确实是司空见惯。

在一节化学课上,师:“你喜欢大海吗?”生齐呼:“喜欢。”师:“大海里有什么?”生又齐呼:“水。”师:“水是由什么组成的?” 生再齐呼:“水分子。”这都是一些假互动现象。 在初中生物“只有一个细胞生物体”一节课中,当教师提出“你知道单细胞生物哪些对人类是有害的,哪些是有益的?”这个问题后,老师只让学生看了15秒的书就开始提问,学生答不出,教师便要求再看书,10秒后又问。这本来是一个很好的问题,很值得学生思考和交流,应该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却这样给轻描淡写的“程序”过去了。在这节生物课的另一个教学环节中,教师播放一段录像后提出:你认为草履虫是单细胞动物吗?根据是什么?一生回答:很小,像一个细胞。师:还有哪位同学能说一下?没有反应。师:你们就没有看到吗?师环顾教室,生无应。师:谁能回答?仍无应。(教师很着急,非常盼望有同学响应)最后教师担心影响课堂教学的进程,便自己来解释这个问题。这是一个多么好的让学生探究学习的好机会,这时学生已经对问题有了疑问,如果放给学生思考、讨论,一定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课堂上还有很多类似的问题值得我们研究,比如:小组合作学习什么时候合作,什么问题需要合作,怎样合作?这节课要干什么,教师明确了,学生明确了吗?提问时,留给每个同学充分的思考时间了吗?当一个同学被提问时,其他同学的思维积极吗?我们的提问是否常常集中在部分同学身上?课堂教学环节转换频繁吗?每个环节都有效吗?“三讲三不讲” 落实得还不够;课堂上该放给学生的还放不开,该收回由教师讲解的却又没有收回,课堂收放度的把握不够;学生掌握到什么程度,我们到底知道多少?怎样把“将落实进行到底”?

2、三维目标的落实仍然不够

我们知道,新课程提出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自2001年实施新课程改革以来,在我们的教学实践中,应该说落实较好的仍然是知识与技能这一目标,过程与方法尤其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还没有得到有效的落实,也就是说我们前一阶段的课改仍然是浮在表面上的,这就需要对课堂教学进行深刻的变革。

3、进一步丰富和发展我校提出的“人本主义开放教育”的基本理念

一是要坚持以“爱”统领教育教学改革。把关爱每一个人作为人本主义开放教育的真谛,就是要热爱学生,构建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让学生在民主、和谐的课堂环境中健康成长。 二是要创造性的开展工作。在课堂教学改革过程中,要积极发挥每位教师的创造性,积极构建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取得课堂教学改革的重大突破。

三是要让每一个人都得到成功发展。通过课堂教学改革,让学生在自主、互助的学习过程中获取知识,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健康全面的发展,使素质教育落到实处。在改革过程中也促进了教师的成功发展,提高了学校的办学水平和社会声誉。

二、改革的主要内容

在改革过程中,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为目的,以调整教学关系,改变教学结构和教学方式为主体手段,以构建“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教学模式为主要内容。

自主,是指问题由学生自己去发现解决,规律有学生自己去探索应用,概念由学生自己去概括提炼,文本由学生自己去解读感悟,实验由学生自己去设计操作,作业由学生自己去布置选择。自主学习离不开老师的支架作用,当然这种支架作用会越来越少,直至消失。 互助,是基于小组内外互动的“学生问学生、学生教学生、学生帮学生、学生检查学生、学生影响学生、学生引领学生”。互助的意义不仅是学习上的互相帮助、共享共赢,更重要的是个性的张扬互补和人格上的相互影响及共同发展

学习型,即由教为主变为学为主,由个体学习为主变为合作学习为主,课堂不再是教师讲授表演的舞台,而是学生自主学习、研究、交流的场所,先生的“讲堂”真正变成了学生的“学堂”。

三、课改中的纪实片断

回顾我们近一年来的改革历程,是在一步步扎扎实实地走过来的。一路上,离不开各级教育主管部门的关心和指导,离不开兄弟学校的关注和支持,离不开学校勇于改革的领导班子,离不开一支素质优良的教师队伍,离不开广大学生、家长和社会的大力支持

一路上,我零零散散的记录了我们学校改革过程中的一些研究活动近60项,这里选其中的几个片断,从中大致反映我们的工作。 2005年10月27日

下午,潍坊市教科院潘永庆副院长和潍城区教研室的领导来校听课指导。在听课后的座谈会上,首先是部分教师谈了自己最近在课堂实践中的一些感悟:

1、 这样的教学模式需要更多的课时作支撑,否则会完不成教学任务。 预习自学——交流展示——反馈测验

2、 这样的课堂教学能保证中考取得好成绩吗?(对课改持怀疑态度)

3、 许多问题学生讲不明白,还不如老师讲得好。

4、 学生积极性确实调动起来了,但学生的参与面不够。存在部分学生霸占课堂现象。

5、小组多少人为宜?小组怎样建设?怎样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都要进一步研究。 之后,潘院长提出了重要的指导意见:

1、五中进入角色较快,根据二八规律,现在已有20%的教师先行一步,已经很不错了。

2、学习他人经验,首先是解放了思想,要借鉴而不是照搬。 3学生主动了,课堂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4、数学语言是必要的,课本中的有些概念还是要背过的。

5、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是需要一定时间的,一般需2个月。学校要解放教师,克服短期行为,对教学成绩的评价要淡化,下学期还是要比的。

6、要给学生提供一定的学习资料。

7、历史课上,学生说、听、写,多种器官并用,效果还是不错的。

8生物课上,8人一大组,有个别学生游离了。小组以六人较好,大组可以再分小组,加强小组建设是改革的关键,要让小组成员为小组荣誉而战。

9、教师该出手时就出手,当学生对一些问题纠缠不清、争论不休的时候,教师就要给予讲解,要有时间观念,要注重教师的主导示范作用。

10、给予学生上台展示的机会要均衡,要建立一种机制,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

这些活动和指导,像及时雨一样,及时解除老师的一些困惑,顿感眼前一亮,继续启程,进一步增强了改革的信心。我们的改革走到今天,确实离不开各级教育部门和有关专家的指导与帮助。

2005年10月31日 学校办公会

韩吉东校长:“三个三”

“三种人”:学校领导要做改革的领路人、指导人、实践人。

三个1/3:每天1/3时间处理本职公务;1/3时间深入级部,深入教研组;1/3时间深入课堂。 三个注意:注意积累改革中存在的普遍问题;注意创新,不唯模式;注意课改与教学质量紧密结合。

2005年11月3日 晚6:20 学校阶梯教室 教师沙龙

韩吉东校长做题为“引领学习、激发自主”的加快课堂教学改革动员报告。 报告主要谈了改革要做好的十个结合:

本学期学校将继续开展以比常规教学、比课堂教学效果、比教学成绩、比学生对教师的满意度、比应用信息技术教学、比教科研成果六项内容为主的教师大比武活动。全体教师要积极参与,把杜郎口经验运用在这个过程中,提高比武的水平和能力。

2、与教学评价结合起来。为保证课改的顺利实施,就需要调整和改变我们的教学常规管理中的一些问题,例如教案的实效性;作业的设计、作业的数量,尤其是课后作业的布置。课堂教学的评价主要应该看学生的参与度,而不是仅看教师讲得如何精彩。

3、与各学科特点结合起来。下一周,数学、语文、政治、历史、地理等学科的教师每人举行一节观摩课,本学科教师全部参加听课,之后进行评课交流,在全组达成共识,之后全组教师每人举行一节公开课,进一步研究和思考这种方法的有效性。

4、与课题研究结合起来。我们学校承担着多项国家及省级课题的研究任务。其中省级课题“构建高效的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形式与评价办法” 的研究要与目前的改革紧密联系起来。我们还确定了校级课题“现代教育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有效整合”,充分发挥我们学校的现代教育技术优势,探索总结具有我们自己特点,而且具有推广价值的课堂教学模式。

5、与拜师制结合起来。从本学期开始,学校开展了教师拜师制,部分教师也已经选定了自己的学科指导教师和班主任指导教师。师徒二人要继续进一步加强交流,更多的开展互相听评课活动。

6、与落实市教科院“学科教学建议”结合起来。最近潍坊市教育局制定下发了各学科的教学建议,它对指导我们的课堂教学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学校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落实学科教学建议工作推进组,负责制定政策措施,宣传发动,贯彻落实,跟进研究调控和管理评价。各学科教研组教师认真学习学科课堂教学建议,领会每一条建议的精神实质,制定实施方案。

7、与学案的设计使用结合起来。教师要明确教学目标,制定适当的学习方案,通过文本、

板书、多媒体等形式展示给学生,让学生进行预习和自学,这是很重要的一个教学环节,是值得我们学习和研究的。

8、与学生学习方法指导结合起来。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与提高是一个关键问题,要指导学生学会学习。

9、与学生互帮互教结合起来。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这是素质教育的基本理念。在学生中建立“一帮

一、一对红”互帮互学制度,并给予捆绑式评价,保证每个学生得到成功的发展。

10、与班级文化建设结合起来。每一个教室里黑板的上方,都要有一些激励学生积极向上的话语:“我自信、我成功、我快乐”;“我参与、我快乐”等。通过班歌的选择、班规的约定等活动,来体现一种班级精神和班级文化,营造健康向上的育人环境。 2005年11月22日

上午,韩校长到初二年级听了三节课之后,进行了集体评课和交流。韩校长讲到,在听课过程中发现这几节课普遍存在的问题是:课的密度小;课上学生练习少;反馈少。有的课上感觉教师就是在赶进度,课是赶出来了,是真的进度快吗?这样就“夹生”了,要稳一些,一定要让学生多动手,多练。现在我们发现有的老师还是缺乏改革意识,要放得开,课堂教学改革绝对不会影响教学质量。

2005年11月24日 上午,潍坊市教育局李希贵局长来我校听课。这次李局长的听课和指导使我们进一步理清了思路,明确了方向,更增添了我们继续进行课堂教学改革的信心和决心。

李局长:刚才听了大家的发言,说出了亲历课堂教学改革过程的喜悦、迷惘和困惑,大家遇到的问题很正常,说明大家思考了,走过去了,大家就了不起了。下面我重点谈谈对课堂教学改革的印象和课堂亟待解决的几个问题,和大家一起讨论。

一、课堂印象:

印象一:学生表现:我的课堂我要做好—编者加

为什么学生讲时学生愿意参与,积极性高,情绪激动,而教师讲时学生特别安静,反映出在师生交流中,师生的不平等,教师是权威,教室不是学生的,学生就没有责任,当权威打破后,即教师的姿态、角色改变之后,学生添了责任感,学生感到课堂上的事是我的事,我有责任去做好。

印象二:课堂呈现开放态势,听课者参与其中---编者加

课堂教学本身已经改变了,课堂不再是一个封闭的系统,呈现出开放的态势。听课的状态都变了,课堂的主体不再是教师和学生,听课人不再是“评判者”,而是作为课堂的成员融入到其中去。

让课堂充满生命的灵动

--学习杜郎口经验的课堂教学实践与探索

灵宝市大王五中

胡项元

“含泪播种的人,才能含笑收获”这是激励杜郎口中学的师生,勇于探索,不断创新的精神动力的源泉。在镇中心校领导的组织安排下,我们慕名前往聊城地区荏平县的杜郎口中学参观学习,走进了杜郎口中学的课堂,真切感悟了杜郎口所带给我们的震撼,这种震撼带

给我们的启示是深刻的、是终身受益的。在震惊中我们反思,在反思中我们实践,在实践中我们收获。经过近三个多月的实践、探索,我们互帮互助、学习交流,我们取长补短,发挥优势,我们关注学生学习的状态和学习过程,逐步给学生创设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让学生逐步成为自立,自主学习的人。我们努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力求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培养。同时我们注意积累改革中存在的普遍问题;注意创新,不唯模式;注意课改与教学质量紧密结合。 现将这一探索过程中的酸甜苦辣、体会与收获汇总如下,不到之处恳请各位老师批评、指导与斧正。

一、走进杜郎口

走进杜郎口最突出的感觉是课堂活了,真正告别了传统的课堂授课模式,学生当之无愧的成了学习的主人,走进课堂,映入眼帘的是一个个渴望求知、渴望解惑的充满激情的人,正象杜郎口人说的那样“主动是学习之本,活跃是课堂之魂”。学生在同一时间里同时用心灵用生命讲述课堂的故事、讲述成长的故事。课堂形式多种多样,甚至五花八门,课堂的气氛热烈而不失和谐,课堂发言几乎不用举手,学生站起来就说,说完自己坐下另一个接着说,学生的参与热情很高,这里的课堂完全是学生的舞台,老师混杂于学生中间,常常很难辨认。这里的课堂完全是学生自觉的激情投入,他们爱课堂、爱知识、爱学习!充溢着一股浓浓的群体参与、平等对话、共同探究的气氛。一组组的同学一簇簇围坐在一起,或交流、或讨论,或争论。教师穿行于“魔方”之间,与平等“视线”、同一“起跑线”的孩子们交流思想、研究问题、心灵相约、生命相遇。。杜郎口以人为本,关注生命,充分挖掘“主体”的潜能,通过有效的师生和生生互动,使师生的潜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

所以,杜郎口最富有借鉴意义的改革是课堂教学实现了由教师中心向学生主体的彻底转变,学生自主参与学习的广度与深度是罕见的,课堂充满了生气和活力。杜朗口课堂改革的价值就在于:成功激活了每一个学生,使他们成为课堂里积极存在的、自主的、主动的、创造性的学习主体,因而学生的潜能得到充分开发,从而实现了校园“三无”:无厌学生,无学困生,无辍学生。

杜朗口经验的核心理念是:还课堂于学生,在课堂中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将学生的生命活力解放出来,使课堂成为提高学生社会生活能力、提高学生生命质量的操练场。

课堂教学是什么?就是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幸福中成长;在学习中感受着快乐,在成长中收获着幸福。这是教学的最高境界,也是教师能力发挥的极致。教学中要想达到这一层面,关键是要摆正师生位置,摆正位置的前提是教师教学观与学生学习观的彻底转变,使民主教学在课堂中真正得到演绎、升华。杜郎口中学的开放式教学给民主式教学做了最好的注脚,让我们切实地感受到了学生主体地位的被突现和被尊重。他们在“以参与求体验,以创新求发展”的教学中,让学生在发展的过程中体验到了茅塞顿开、豁然开朗、怦然心动;浮想联翩、百感交集、妙不可言;体验到了心灵的共鸣和思维的共振;体验到了内心的澄明和敞亮。他们对课堂、对学习的沉醉与迷恋,以及由此激发出来的热情与释放出来的能量令我们震惊和震撼,更令我们欣喜和兴奋。

二、实践杜郎口

在震惊和震撼中,在欣喜和兴奋中,在镇中心校、和学校的组织指导下,我们开始了教学中的探究性学习探索。我积极参加新课改培训,看各类课改书籍,在网上收集先进的教学经验,到杜郎口实地考察学习,结合本校学生特点,学科特点,大胆实践和创新。对杜郎口经验也有了更深的理解与体会——

一、思想的转变是课堂改革的前提

首先学生的思想转变,这是课堂活起来的根本转变。抓住学生发展的有利契机,关爱学生的生命、思想、情感,做一个和学生一起“动”的老师,和学生一起放飞思想!鼓励学生勇于质疑、不怕挫折,勇于前进,告诉学生:自己的命运自己主宰,课堂就是自我发展的舞台,培养学生合作中竞争,竞争中发展的精神,

二、教师课堂环节的设置是改革的突破口 一堂课学生的思维能否积极,学生的课堂学习积极性能否高涨,关键在于老师的课堂设计的环节中能否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是否是关注到了学生个体的发展,在以前课堂中我们所关注的一般都是全体同学,我把眼光着重放在了学生个体的身上,结果与以前相比学习的效率反而更加高了,而且在这样的课堂中有许多有潜力的学生的才能得到了展现,他们找到了自信,他们说老师上课乐了,学生上课轻松了,两全其美。

三、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关键

可以说任何一堂优质课都是精心备课而来。为了提高备课质量,我和其他老师实行“协作式”备课,集中集体智慧,更好地开发教材资料,“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备课时从学生的特点和实际出发,有针对性地确定教学目标,教学模式,做到“教材在我心中”、“学生在我心中”、“教学目标和思路在我心中”、“教学方法在我心中”,既全面考虑,又突出重点;既依据教材,又突出教材,深挖教学资源;既充分考虑教学中会出现的各种情况,又大胆尝试,勇于创新。而在走进课堂时,则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发挥自己的个性优势,让每堂课都力求成为学生人生的驿站、求知的天堂

四、努力创设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

课堂教学中,师生的关系是“平等对话”,在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中,老师欣赏学生、尊重学生、重视学生的情感,看重学生的人格,引导学生建立以“自主、合作、探究”为特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让课堂教学改革成为自己的自觉行为。课堂教学中牢固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的思想,教学中敢于大胆放手,使用“引导自学法”的教学方法,变老师的讲解为组织学生讨论,变老师的灌输为学生的自悟自得。教学中教师环环激趣,层层设疑,分步实施,引导学生自学,学生则积极探索,主动自学,循序渐进,逐步提高。在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同时也不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帮助学生在众多的问题中选择最有针对性的、最利于学生思考的问题来展开讨论,提高讨论的效率,使讨论达到预期的效果。在听取学生的发言之后,及时评价:如为学生的精彩发言“画龙点睛”;当学生遇到困难时及时点拨和引导;在学生各抒己见之余,整合提炼学生的意见和观点,发表更高一筹的见解,把学生引入到更高的境界中去。

五、积极促进学生由被动学习向自主学习“转轨”

习惯了被动学习方式的诸多学子,对自主学习模式无所适从,难上轨道,“启而不发”、“导而不行”、“互而不动”的现象,相当普遍。为了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彻底转变,积极向学生实施各种“催变术”。

1、自主课堂:我参与、我快乐

要想让学生踊跃参与,激发他们参与的欲望是关键。学生参与关键是创设一种氛围,让同学放松下来,大家都说,不爱说的也就跟着说了。老师的身先士卒是关键,一开始,让他们大声朗读,他们都不读,我就领着先读,读出感情,感染他们,让他们也想读,产生读的愿望,然后大家齐读,再一个一个读;有的同学找不到合作伙伴,我就当他的伙伴;有的同学开始想不出节目,我就想节目和他一起表演。抓住机会,就表扬,我自己掏钱给爱参与的学生买奖品,几毛钱的本子、笔,都行;再就是精神鼓励,让全班同学给“参与”有进步的同学鼓掌,给他献歌等等。一开始千万别批评发言的学生,只表扬好的方面,题目做得不对,就说,你看,表达很流畅,语言很规范,等等,题目的解法不对,还有别的同学补充更正,他自己就会明白,老师一说,就会打击他的积极性。用竞争法,对各小组课堂发言次数进行排名;对学生课堂发言次数进行记录,表现好的就表扬;男生、女生进行竞争,看看谁发言次数多,等等。对老不参与的同学也要进行个别谈话,现在的社会要的是人的综合素质,你不表现自己,有很多机会就抓不住,就很难成功

2、自主学习:我自信、我成长

学生有了参与的热情,参与课堂的能力就成了关键。要保持学生参与课堂的热情,一定要使学生自信,这种自信不是盲目的,而是以知识和能力为载体的。因此,课前一定要给学生充分准备的时间,在基础知识上,要吃透;然后进行知识与能力的拓展和迁移,发挥学生的创造性,进行创新性的学习,让他们在课堂上有“成果”可以展示。要提高学生的参与能力,老师的指导也很重要,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表演能力、思维能力的提高都需要老师的细心和敏感。刚开始时,预习课上、反馈课上,老师要和学生一个一个“节目”的进行排练。渐渐地,学生们适应了这种课堂,渐渐地,学生们喜欢上了这种课堂,渐渐地,学生们在这种课堂上快乐、自信地成长。一位同学文科学得很好,数学不理想,开学很久了也没有在数学课上“上台”展示过,老师私下作了他的工作,得知他也想上台,就是没有勇气。在一节数学课上,老师点了他的名:“你上黑板上讲讲。”他迟疑了一会儿说:“我就站在座位上讲吧?”“不行!”在老师的坚决回绝下,他只得来到了黑板旁,脸一直对着黑板,勉强将题目的解法说完了。“很好,不但敢讲了,还在黑板上讲了,而且讲得很完整。”老师的大声表扬下,这位同学上台展示的积极性越来越高,数学成绩也提高很快。以致到后来,座在第五排左右的他,经常将自己的板凳悄悄的挪到第二排,以便能够更便利的“抢”到爬黑板的机会。

六、课堂不能“唯课本”,而以课本为基本依托,进行多方面的深度延伸

既要有内容的延伸、知识点的扩展,也要有过程的展示、思维的发散。让学生们连珠炮式的发言,各种各样的感悟,多种信息的采集和运用,甚至奇思妙想,在愉悦的情绪、活跃的思维中迸发出来,课堂上,学生可以抒发亲情、友情、师生情,可以讨论家事、国事、天下事;课堂上,学生可以倾听、可以思索、可以争论;把课堂还给学生,并不意味着简单的“领地转让”,也不意味着教师无所作为,而是向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毕竟是学生,他们

在各方面还显“稚嫩”。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绝对离不开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在学生此起彼伏的对话中,“穿针引线”,“随机点拨”,把握着学习的主脉,一堂课,虽然只说几句话,却要如重锤般敲打在知识的关键点和学生思维的关键处,在有效地师生、生生互动中,使预设的学习目标因为学生活跃的、创造性的思维而生成新的学习目标。让他们以各种形式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让他们的喜怒哀乐在课堂中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他们的天性彻底地迸发出来,他们的灵性自由发挥出来,让他们感受课堂是快乐的、是享受的。是生生、师生灵感撞击的闪耀的火花,更是百花齐放的美景

三、反思杜郎口

学习杜郎口,还要超越杜郎口。要用发展的眼光,甚至以批判的态度学习杜郎口,要科学、求实、认真地看待杜郎口的改革,要立足自身的现实借鉴杜郎口经验。而不能搞“一刀切”,最终成也“杜郎”,败也“杜郎”,这就不是学习,而是迷信了。学习一种新的经验和新的模式,需要简化经验,掌握其合理因素。不能只从形式上学习,最终产生形式上的结果。最佳的情况应该是因地制宜,因生制宜,取长补短、发挥优势,在学习的过程中创造出适合本校实际的模式。

一、杜郎口经验中我们可以借鉴之处:

1、坚定"每一个学生能成功,不放弃每一个学生"的理念不动摇。"与学生平等相处,不指责学生,多讲道理,并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爱与关心!"真正与学生建立起合谐、积极向上的健康师生关系。让每一个学生"亲其师"。

2、众志成城,群策群力,共创良好校风、班风、学风。领导干部带动教师,教师带动学生。努力形成务实肯干,任劳任怨的工作作风。

3、教师不要再只靠自己单干,要相信并培养班干部、课代表和小组长,并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特别是小组长的带动和管理作用。落实"兵练兵,兵强兵",使更多学生有提高的机会。

4、不怕问题与困难,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努力开创教育教学新局面的胆识。

5、建立系统的反馈机制。每天班长负责反馈各小组情况,小组长反馈每一名学生的情况。

6、提倡引导学生提有价值的问题。"能提出有价值问题的,才是优秀的学生,才是有头脑的学生!"

7、老师的作用就是组织、点拨。也只能组织、点拨。

8、鼓励学生挑战。可以挑战同学,可以挑战自己,可以挑战老师,还可以挑战名人。努力营造敢于挑战的氛围。

9、黑板上方划分出五个区域,目的是给各小组长每天评价(表扬为主)自己小组成员的地方,增强反馈力度。可以是表扬现象,也可以表扬个人。

二、推进杜郎口经验工作的建议

可以按"全面铺开,重点突破"的工作思路展开。先找准几个突破口:

1、学生方面:重选小组长,明确其任务,树立其威信,培养其能力,不断增强其信心。小组长的工作积极性调动起来了,才有可能落实"兵帮兵,兵练兵",以达到"兵强兵"的目的。 强化学生参与意识。

把每节课的学习目标、任务、知识点、重点、难点、考点以及解答、评价、批改、板书等全部由学生独立完成。课堂注意培养学生勇敢表现、主动积极的性格,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发言权。课堂教学中要设计花样繁多的评选,如朗读秀、写作秀、小勇士、小闯将、常胜将军、创新健将、奇思妙想智多星等,让每一个学生都动起来,尝试到参与和被赞赏的快乐。

让学生感受学习的快乐。

“激励、唤醒、鼓励”是教师组织课堂的三大法宝。着重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营造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在课堂上要善于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学生挖掘各科教材的兴趣点。以情感激励法、唤起注意法、自我发现法,讨论辨析法、竞赛评比法,小品表演法,分组结队法,擂台比武法等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指导学生掌握正确有效的学习方法。

明确每个学生在课堂上必须做到五个字“读、思、问、议、评”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会听、勤思、敢说、善问”的习惯。会听:上课时专心听课,细心地听同学们地发言,边听边思,经历集中。勤思:积极思考提出地问题和同学们的解答情况,要在学习过程中边操作边思考,边观察边思考。敢说:上课要大胆发言,敢说话,敢大声说话,敢于反驳别人乃至老师的意见。善问:没听懂的内容和在练习反馈中遇到不会的问题,要善于问。

2、教师方面:在"爱学生,信学生"上做文章,全力营造热爱学生,相信学生的氛围。通过教师带动,达到学生"亲其师,信其道"的目的。从而推动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

加强预习

只有先学,有一定的基础在课堂上才可能有话可说、有据可论。只有充分预习,才会有丰富多彩的课堂展示。要使学生在课堂上的活动有意义,一定要加强预习。学生的预习实际上是在教师指导下的自学,帮助学生明确目标任务、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式方法,学生用双色笔作预习笔记,在规定的课堂时间内完成。预习环节是学生通过自学或组内合作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通过学生对文本的挖掘、思想内涵的体验,形成自己的作品:一题多解,不同角度、侧面观察分析问题;感悟情思,形成自己的观点;

3、干部及班主任方面:逐步建立系统、细致、准确的信息反馈机制。将责任落实到每一个小组,落实到每一名学生。充分调动班干部、小组长的工作及学习的积极性。

三、我在教学实践中的反思:

在学习的实践过程中,反思伴随着我的学习、探索和总结,反思使我有所思、有所悟、有所得。

反思

1、新课程的探究教学以学生活动为主,在探究性学习中,学生活动多了,教师的作用是否减弱了?对教师的要求是否降低了?

曾听过这样的公开课:教师只提出了课题,然后,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跨小组的讨论,小组讨论时,每个人都在高声地说,谁也听不清谁,教师没有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没有对学生的活动进行精心的策划和组织,没有适时的指导和准确的点评,没有对学生学习目标达成情况的评价和检测,课堂表现盲目而无序。

诚然,探究性学习是学习者自己理解和发现世界的过程,但并不意味着探究性学习就是把课堂交给学生,教师什么都不用管了;在探究性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角色应该是学生探究过程的促进者和引导者,而不是主持人或报幕员。探究性教学应该是一种精心设计的教学活动:在探究活动中,学生在知识能力、过程体验、态度情感价值观等方面应该达到怎样的目标?达到这样的目标应该进行怎样的教学设计?你的教学设计是否与学生已有的经验、知识储备和能力水平想适应?你的探究性教学的实施过程需要给学生提供哪些教学资源?学生探究过程中学生自主活动的重点是什么,教师重点指导探究哪些方面?如何引导,何时介入,介入多少?在开放的课堂中,会出现哪些情况,该怎样应对?如何进行及时正确的评价,怎样关注全体学生的发展?这些都是教师要思考和探索的问题。教师要充分发挥在新课程中合作者、参与者、引导者的作用,教师在课堂中活动的时间少了,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行为必须具有更高的“含金量”,探究性教学中,教师的责任更重了,对教师的要求更高了。

反思

2、不能什么都拿来"探",要选择适合学生探究的内容来探究。

新课程提倡探究性学习,因为基于直接经验的、探究式的学习有利于让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方法和过程,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学生的科学素养得到全面发展。但我们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将所有的学习内容都设计成探究性的。学生学习的知识大多是人类经过几千年探索的结晶,最有成就的科学家也最善于吸收前人已有的成果,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攀登科学的高峰;有些知识内容,由于各种原因,难于通过探究式的学习活动去获取;有的学习内容虽可以设计成探究活动,但由于难度较高和教育资源所限难以实施。在义务教育有限的时间内,没有必要强调堂堂课探究、强调事事都要探究。到底多少时间用于间接经验的学习,多少时间用于学生探究,才最有利于学生的发展,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最值得选择的内容应该是对于学科来说具有核心和基础地位的那些概念和规律性知识,因为学生真正理解了这样的知识,就等于掌握了学科知识的主干,形成了扩充和扩展自己知识结构的能力。 反思

3、探究性学习活动不应追求形式,而应体现实质。

我观摩过一节公开课,探究性教学通过学生表演小品来完成,台词学生早已背熟,课堂上学生分好组摆开架势拿着稿子按着排好的顺序表演着辩论。在这种形式上的探究中,将传统教学中教师要说的话换成了由学生来说,直截了当传授的知识变成了小品中的台词和辩论词,这是实质上的探究吗?在这种形式的探究性教学过程中,学生可谓“动”起来了,可是学生是怎么“动”的,又“动”了些什么呢?

其实,科学探究真正要强调的是“动脑”,学生肢体上的“动”、嘴巴上的“动”,最终都是为了更好地、更积极地投入思考。从这个意义上说,就是“行动不如心动”。 在探究过程中,教师将学习内容与学生生活紧密结合,按照学生思维发展的规律,设计一系列环环相扣的问题,将实验、观察等科学探究的方法,有机地组织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探究学习过程中,既有学生面临思维的瓶颈状态时的沉默,也有柳暗花明、豁然开朗的激动,既有观察未知的实验现象的出现时的紧张,也有经过积极的分析推理后得出结论的兴奋。教师在学生活动过程中及时进行画龙点睛式的点拨、引导、评价,促进学生在本节课的探究活动过程中,达成知识技能、过程体验、态度、情感、价值观等各方面的的学习目标。 “探究性学习”应该是一种在好奇心驱使下的、以问题为导向的、学生有高度智力投入且内容和形式都十分丰富的学习活动。其主要特征是通过高水平的思维来学习,基于问题解决来建构知识。教师应该通过精心的教学设计来引导学生探究,使学生“乐学、善学”。探究性学习活动不应追求形式,而应体现实质,应该真实、平实。

反思

4、在探究性教学过程中,过程是否一定比结果更重要?

新教材在知识体系上已经作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删掉了繁、难、偏、旧的知识内容,选取了对于学生终身发展最必要、现代生活必不可少的知识。教学目标也是包括知识能力、过程体验、态度情感价值观等方面的。教学是指导学生探求新知(意义)的过程,其中知识既是“载体”又是“目标”。探究性学习必须满足学生在短时期内学到学科的基本知识和学科的结构的要求,认为在探究过程中作为“载体”、作为“目标”的概念和原理无足轻重,“探不探究出结论无所谓吗”的观念,其结果必然演变为徒有形式的机械练习或无理论指导的盲目摸索。长期下去,探究学习的目标的达成是残缺的,探究成功的体验是不全面的,又怎么谈得上使学生终生受益呢?所以,新课程中提倡的探究性学习,不能片面强调教学过程,片面地强调学习方法的获得,而将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割裂开来。

在探究性学习实践中,我认识到,教学反思不简单是教学经验的总结,它是伴随着整个教学过程的监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活动。教学前的反思使教师全身心地投入,使教学成为一种自觉的探索;教学中的反思使教学少走弯路,取得事半功倍的效率;教学后的反思使教学更趋理性化,使教学经验理论化。教学反思帮助教师不断探讨与解决教学目的、教学手段、教学方法的问题,不断提升教学实践的合理性。教师在反思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找出解

决问题的方法;在反思中关注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关注自己各方面的成败得失,在实践和反思过程中,教师的教学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得到螺旋式的提升。

上一篇:职业素养范文下一篇:艺体工作汇报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