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行业分析报告范文

2024-06-23

旅游行业分析报告范文第1篇

成都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成都旅游资源得天独厚,大熊猫、都江堰、青城山、金沙遗址、乡村旅游等自然人文旅游资源以及良好的人居休闲环境,使成都旅游独具魅力,吸引着国内广大游客的目光。近年来,成都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旅游行业,把旅游业作为支柱产业来培育,旅游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尤其是创建中国最佳旅游城市为成都旅游的跨越式发展提供了重要机遇。

第一章 四川省旅游业运行分析

第一节 四川省旅游业总体情况

继08年灾后重振和危机应对政策初见成效后,2009年与2010年四川旅游整体情况摆脱下降趋势,国内旅游尤其是本地游市场大幅增长,入境游市场3月份已经稳步上升。1-3月整体市场呈现“高-低-高”走势。2011年一季度,全省共实现旅游总收入突破300亿元,其中接待国内游客5560.48万人次,同比增长7.2%,实现国内旅游收入336.01亿元,同比增长13%。与“5.12”,地震前08年比较,09年一季度实现了正增长,而且在旅游人数、旅游收入方面均保持了相近的增长速度,2010 一举扭转了自2008年4月以来的持续下降趋势,保证了2011年的良好开局。受1月元旦假期、春节黄金周刺激,2月节后市场萎缩和不利天气的双重影响,以及3月天气转暖刺激,1-3月整体市场呈现“高-低-高”走势,但一季度市场的整体呈增长态势。以本地客源为主导的近程旅游已经成为当前全省旅游增长的重要支撑;入境市场仍然较为低迷,呈现“先抑后扬”的态势,出现了回暖征兆。

第二节 省内各区域旅游业情况

成都市旅游门户地位突出,本地旅游市场不断升温,新兴旅游景点异军突起。三州两市市场结构差异性较大,川东旅游市场增长较快,川南地区抢占全省第一的市场份额,川北市场下降速度放缓,恢复迹象明显。

一季度成都市旅游中心和集散门户地位进一步强化,一日游游客占游客总数的49%,都市周边及近郊景区人气旺盛。三州两市中阿坝州旅游收入有所下降;甘孜州受到一定冲击,但黄金周旅游门票收入创新高;凉山州和攀枝花市旅游运行基本保持平稳;雅安市借势春节黄金周特色旅游和大熊猫品

牌,实现旅游突破。川东各市旅游接待量和收入大幅增长,近郊短途民俗及文化旅游持续升温。川南地区抢占全省第一的市场份额,自贡、乐山、宜宾成为四川灾后旅游市场领跑者,眉山旅游收入增幅列全省第一。川北游客人数和旅游收入继续下降,但灾后遗址旅游和春节祈福游成为川北地区一季度旅游亮点,各市县积极抓住四川旅游大热趋势,市场逐步升温。

第二章 四川省旅游市场分析

第一节 入境旅游市场分析

一、随着“四川好玩”、欧洲国际旅游展等强势推动,一季度境外市场逐步加强,香港、日本市场份额居前,以欧美为代表的中远程国际市场受地震冲击不大,出游意愿强烈,但在金融危机下受降薪、失业率和交通成本影响,市场占有率同比下滑较大。近程入境旅游逐渐加强,台湾民众与四川大熊猫互动、两岸包机直航、熊猫故乡品牌吸引,港澳台入川旅游快速升温;日韩市场受经济影响冷暖不一,从生态观光为主向民俗文化、历史文化等多元化复合旅游转变;新马泰客源市场持续稳定,对四川旅游形象认同度高。在入境游客调查样本中,香港入境游客、日本游客分别占总样本的18.98%和13.14%;来自美国、英国、德国的游客人数一共占总样本的21.15%,比重有所回升。可见“四川好玩”、“价格洼地”、欧洲国际旅游展强势推动,有效阻止了境外市场信心下滑势头。网络及现场调查显示,欧美游客对四川地震影响的敏感度较低,受四川“信心提振”国际营销行动影响,赴川出游意愿强烈,但受降薪、失业率和交通成本影响,实现市场的大规模增长还有待时日。

二、入境市场留学生、教师、自由职业者等比重较大,自助游比例较高但消费水平不高;跨国企业高层主管、在华员工以及银发族成为入境旅游潜力市场;游客获取信息途径有限,以亲友介绍、媒体广告和旅游代理商为主。在入境游客调查样本数据发现,在华留学生、教师、自由职业者占总样本的39.77%左右,但旅游消费能力相对较弱,多采取自助游方式旅行;跨国企业的中、高层管理人员占总样本的27.38%,老年游客占17.6%,这类游客消费水平高,对民俗、民族文化产品表现出很强的购买意愿。由于文化差异、语言障碍、信息渠道等影响,境外游客获取信息的途径较为有限,亲友介绍(41%)、各种媒体广告和旅游代理商(38%)、旅游杂志文章推荐(12%)为主要渠道。

三、入境游客出游动机呈现多元化和差异化特征,客源流向选择主要为

成都、乐山市等地,阿坝、甘孜等地一季度入境游客锐减。

根据四川省政务网数据发现:大熊猫和藏、羌、彝为代表的民族文化对欧美、日韩和港澳台等客源市场具有相近的市场号召;欧美游客对于川西传统建筑、节庆、手工艺等民俗文化和三星堆、金沙遗址等考古文化表现浓厚的兴趣;港澳台、日韩、东南亚等地区的入境游客,更加偏好九寨沟、峨眉山等环境优美的自然生态景区,对四川三国文化、餐饮文化表现出较高的兴趣。

第二节 国内旅游市场分析

一、境外市场处于稳定状态,对全省旅游市场整体冲击不大;境外游客对四川出游意愿浓厚,只是在全球经济危机期间,受客观条件限制暂时抑制了旅游意愿。

问卷调查与一季度统计数据都显示,随着日韩、欧美等国经济持续恶化,客源大幅减少,由于境外游客仅占接待游客总数的0.22%,对四川省整体旅游市场冲击较小。但问卷同时显示,目前港澳台、日韩、欧美、东南亚均对四川旅游体现出较高的认知度和参与热情,尤其是欧美游客,有86%的受访者明确表示“愿意到四川旅游”,危机中可支配收入的下降暂时制约了其出游意愿。

二、大成都旅游圈集聚效应强大,市场客源流向趋势仍然关注三大传统知名景区以及新五大旅游区。

“四川好玩”、“四川人游四川”等,极大地促进了四川旅游市场的发展。出游动机调查显示:九寨沟-黄龙、都江堰-青城山、峨眉山-乐山的人气和吸引力依然最高,分别有39%、18%和27%的受访者选择以上景区作为首要目的地;91.6%的游客表示对西岭雪山、峨眉山-乐山、都江堰-青城山、锦里等景区兴趣浓厚。

三、受金融危机和拉动内需政策的双重影响,低价格策略依旧是刺激国内游客出游动机的最主要因素,探亲访友、休闲购物、温泉疗养、祭祀祈福等旅游动机占主导。

市场问卷调查中,有37.56%的游客选择“价格因素”为出游首要考量因素,对旅游成本具有较高的敏感性;有31.37%和26.67%的游客选择“景区门票降价”、“机票等交通费用打折”为最期望的折扣方式;87.33%游客表示在餐饮美食、温泉康疗等方面消费支出较大;

第三节 专项旅游市场分析

一、自驾车旅游市场火热,川渝两地成为最大客源市场,以城市近郊为首选目的地;受经济危机和旅游淡季影响,东部远程自驾游客出游意愿降低。现场问卷调查显示,有48%来自于成都,35%来自于重庆,对爱卡汽车俱乐部专题问卷结果显示,随着旅游宣传活动的开展和省际快速通道的畅通,西安、重庆、昆明、贵阳、兰州等多个相邻省市的自驾车游客来川出游意愿增强;而受经济危机和气候时节的影响,东部中、远程自驾车游客出游意愿不高。

二、文化旅游产品走俏,都市近郊文化休闲游以及历史、宗教、生态文化游受到热捧,川西藏族风情体验市场反映低迷,川东北红色文化旅游线升温。

根据市场调查,由于受到季节性气候等综合因素影响,选择以特色民俗文化、传统古蜀文化、凉山彝族文化体验为出游动机的游客所占比重较大,并倾向于选择在都市周边以及近郊古镇、乡村景区,以购物、餐饮、文体活动、休闲娱乐为主要消费倾向;考虑安全和气候因素,多数受访者对川西藏族文化旅游产品反响不大。川东北、凉山州红色文化旅游线路得到了较平日更多的关注,特别是受到川渝地区自驾车游客的偏好。

三、春节黄金周市场飘红,近、中程休闲度假旅游线路走俏,冬日温泉、阳光度假市场火爆。

市场调查显示,受节庆刺激,春节期间到城市近郊“吃农家饭,过农家年”成为今年省内游客春节过年出游选择;都市周边以及近郊景区成为春节出游热点区域;受冬日气候影响,受访者中择峨眉山、海螺沟、攀枝花为出游地的人数所占比重较大。

四、国内游客旅游消费欲望降低,商务旅游、公务旅游、会议旅游等中高端市场受波及明显;长线旅游需求骤然降温,中近程自助游、家庭亲子游、民俗文化游等渐成主流。

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单位组团旅游、会议旅游、公务旅游等游客数量明显减少。春节前大部分公司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采取裁员、降薪、取消年终奖等措施,使得潜在游客的个人可支配收入大幅减少,短线旅游成为城市居民的最爱,平价自助旅游方式在一季度的四川旅游市场大行其道。

第三章 互联网对于四川旅游市场的影响

一、游客出游方式和信息获取渠道中互联网所占比重越来越大,自助游增长迅速,出行组织模式不断创新,自主多元化特征日益强烈;市场更加注重互联网、车友会、业主会、俱乐部等新型信息平台。

根据市场抽样调查,一季度省内及周边省市的游客,多以家庭或亲友为单位,组织近、中程的自驾车旅游,并以86.34%的比重位居市场首位,具有消费个性化、随意化和高价格敏感性特征,更多注重互联网、车友会、业主会、俱乐部等新型市场推广渠道。此外,携程网自由行模式,车友会拼车自助游模式、户外俱乐部散团探险游、旅游消费卡会员有奖游等等依靠网络平台或交友平台构成的创新型旅游出行模式正逐渐兴起。

二、由于一季度节庆、假期集中,青少年和老年游客比重较大;具有大专以上文化水平的中、青年游客出游意愿强烈,以自驾游为主,对旅游产品的文化品位和生态环境要求较高,这类人群互联网粘性较大。

由于一季度正逢学校放寒假,以及元旦、春节等节庆相对集中,青少年和中老年游客以家庭、亲友同行为主要组织方式市场比重较大,第二季度这部分游客将缩减。通过对省内回收的有效问卷统计,21-35岁青年游客占35.28%,36-45岁中年游客占30.47%,具有大、中专文化程度的游客占43.1%,这部分中、青年游客具有强烈的出游意愿和较高消费能力水平,以自驾车出游为主,并且倾向于选择高品位、体验式旅游产品,且网络粘性较高,习惯且熟练网络这类即时讯息获取渠道。

三、市场尤其是国内旅游市场对实质性旅游降价促销活动,表现出很强认同感和参与兴趣;近期市场的恢复需要政府推出更多积聚人气和激发出游意愿的优惠政策。

在“您最希望得到的旅游促销方式”问题中,分别有36.85%和31.38%的受访者选择了“景区门票降价”和“机票和酒店费用打折”,超过26.67%的“政府发行旅游消费券”选项,说明游客更加偏好实质性降价促销活动。09年三月份四川省2000万张熊猫金、银卡领取异常火爆,对外地旅游市场人气的恢复具有明显效果,2011年第二次推出熊猫金卡、银卡,领取人数有所下滑,但总体人数依然呈现可喜状态。

第四章 网络旅游市场未来发展趋势

一、入境旅游市场中欧美市场巨大潜力已经显现,港澳台市场将继续升温,日韩、东南亚市场恢复速度将加快,新兴市场有望成为亮点;传统生态观光为主将逐渐向民俗与民族文化体验、历史文化观光等多元化发展。

二、国内生态与文化复合型产品已成必然趋势,自助型旅游以及境外旅游将成2011年四川旅游主导;周边相邻市场将保持四川国内市场最大份额;2011年四川国内旅游市场将进一步得到推广加快。

受经济危机影响,国内长线游和出境游在一定程度上会有所抑制,旅游市场呈现自助化、多元化发展的趋势,自驾游将可能成为2011年的四川省的主打旅游产品。随着四川省与重庆、贵州、云南、陕西等周边相邻省市区域旅游合作协议的签署、旅游活动促销力度的加大和省际间高速交通道路的贯通,区域旅游合作将不断加强。在全国旅游复苏的大背景下,四川省旅游将实现全面振兴和快速发展。

三、互联网对于旅游市场的发展起着越来越强的重要性。随着旅客出游方式以及获取消息渠道的改变。互联网信息沟通即时快捷,预订方便,参与性强等方面比其他渠道更具优势。

旅游行业分析报告范文第2篇

调查目的:本次实习是为了让我们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专业技能和自身对旅游的认识,调查旅游产业的发展情况,并以此确定我们的发展目标,提高我们的实际工作能力,深刻掌握专业知识;让我们的逻辑思维、实际工作能力、对社会的适应能力、提高人与人的交往能力,从而让我们了解这个社会的实际情况。

调查内容:对攀枝花市旅游产业发展情况的调查 调查时间:2014年4月12日-2014年4月18日 调查单位:攀枝花市

调查原则:经济性原则、合理性原则、实际性原则

调查方法:实际踩点法、问卷调查法、文献调查法、实地观察法、网络调查相结合

调查人员:攀枝花学院人文社科学院旅游管理本科班学生甘鹏、何庆春、陈倩、王艳洪、景琳、石茂丽 调查范围:攀枝花市

调查重点:攀枝花市旅游产业的发展概况

具体方法:1.我们先了解攀枝花市旅游相关产业的具体发展情况; 2.根据具体情况采取分工合作从各个方面展开调查; 3.调查后进行整合、分析;

4、根据分析结果各自提出方案和想法;

5、对该次调查做总结、得出结论。

附件:

攀枝花市旅游市场调查问卷

亲爱的朋友:您好!

为了能更贴切的为您服务,促进我市旅游业的发展,弥补我们工作中的不足。特组织了这次对攀枝花市居民的大型调查,希望能够得到您的支持和协助!您不用填写姓名,所有回答只用于统计分析。您只需根据您的实际情况选择或在--------中填写。您的回答将代表众多和您一样的攀枝花市居民,并将对改善我市旅游业的现状提供帮助!谢谢您的合作! 1. 性别:( ) A男 B女 2. 年龄:( )

A17岁以下 B18-28岁 C29-39岁 D40-50岁 E51-61岁 F62岁以上 3. 职业:( )

A公务员 B企事业管理人员 C公司员工 D教师 E学生 F农民 G其他__ 4. 您的月收入 ( )(元):

A2000以下 B2001-4000 C4001-6000 D6000以上 5.下面哪个范围的旅游花费您比较能接受:( )

A低于人均200元/日 B人均201-500元/日 C人均501-1000元/日 D高于人均1001元/日 6.您喜欢在什么时候旅行( )

A周末 B法定假日 C寒暑假 D其他---- 7.您喜欢的旅行方式( )

A旅行社包价旅游 B自助游 C与朋友结伴 D其他---- 8.以前是否参加过旅行社组织的旅游活动:( ) A否 B是 哪家社:--------情况如何:---- 9.你愿意参加旅行社的原因是: ( ) A省钱 B省心、省事 C、其他---- 10.你不愿意参加旅行社的原因是:( )

A不了解 B怕受骗 C不想多花钱给旅行社 D各地有熟人接待

11.您以什么标准选着旅行社:( )

A广告 B关系 C线路 D知名度

E推销真诚 F价格 G其他 12.您在什么需求下找旅行社:( )

A旅游 B订全国优惠酒店房 C租车 D组织会议 E订火车、飞机票 13.您对旅行社都有哪些期望:( ) A线路上 B销售上 C服务上 D管理上

14.出去旅游,您住哪种宾馆(可多选,不超过2项):( )

A五星级 B四星级 C三星级 D 快捷酒店(如家、七天连锁等) E普通旅馆

15.到外地旅游,您喜欢去什么地方进餐:( )

A特色食品小吃店 B高档饭店 C中档饭店 D其他 _____ 16.您在旅游城市旅游,最喜爱使用的交通工具:( ) A公交系统 B出租车 C自驾车 D其他_____ 17.您在选择旅游景点或城市时,下列因素对您的影响强弱是(请打分) A景点吸引力 1 2 3 4 5 B费用 1 2 3 4 5 C居住条件 1 2 3 4 5 D饮食 1 2 3 4 5 E交通 1 2 3 4 5 F到达的便捷程度 1 2 3 4 5 18.请根据景点对您的吸引力从1到5排序(其中1为最具吸引力,2为较具吸引力,依次减弱) ( )人文历史观光景点 ( )休闲娱乐、度假型 ( )特色节日、特色展出 ( )体育赛事、运动健身 ( )生态养生

攀枝花市旅游产业发展情况报告

在攀枝花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攀枝花市积极巩固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的成果,旅游业保持了快速增长势头,旅游业作为攀枝花市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经济产业、攀枝花市经济转型的一个重要接续替代产业、建设现代服务业的龙头产业、促进就业惠民的一个重要民生产业的地位日益显现。

一、基本情况

攀枝花地处四川省西南边缘,东、北两面与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接壤,西、南面与云南省的丽江纳西族自治州和楚雄彝族自治州为邻,地处金沙江和雅砻江交汇处,属南亚热带为基带的立体气候类型,具有南亚热带一北温带的多种气候类型。是一座资源型重工业移民城。

攀枝花市年平均气温20.3度,无霜期达300天以上,全年阳光明媚、气候宜人,境内旅游资源集溶洞、石林、瀑布、温泉、原始森林、高山草甸、地下海子、世界第三高坝、象牙微雕钢城为一体,自然旅游资源、人文景观资源,工业旅游资源、农业旅游资源较为丰富独特。攀枝花苏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有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原始苏铁林;二滩国家森林公园的白坡山,有“种质资源基因库”之称;有植物立体分布的大黑山省级森林公园;有号称“中华奇洞”的米易龙潭溶洞;有世所罕见的红格氡气温泉;有彝风纯朴的攀西大裂谷格沙拉生态旅游区;有“小小联合国”之称的欧方营地;古有“回龙洞”新旧石器时期人类遗址和“南丝绸之路”遗迹,今有举世惊叹的攀枝花钢铁基地和雄奇的二滩高坝水电站,古老与现代文明在这里交相辉映。热带水果、水产品和水晶、玛瑙、翡翠等宝玉石以及被称为“砚中奇品”的苴却砚等旅游商品丰富多彩。

攀枝花独特的气候条件和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优势以及神秘而充满无限魅力的攀西大裂谷,为打造旅游精品“中国西部阳光温泉之旅”、“大三线工业探秘之旅”、“大裂谷奇异风光之旅”、“川滇民族风情之旅”提供了厚实的自然支持条件。1996年,朱镕基同志视察攀枝花时要求“把攀枝花建成国际知名的花园式旅游城市”。市委、市政府加大了旅游业的发展力度。截至2012年底,全市建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个(苏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中,国家历史文化名村1个(仁和区平地镇迤沙拉村),国家工农业旅游示范点3个(攀钢、二滩水电站和宇森

酒堡),国家、省级森林公园各1个(二滩国家森林公园和大黑山森林公园),国家AAA级景区2个(长江国际漂流培训基地,米易龙潭溶洞省级风景名胜区),国家AA级景区1个(鑫岛游乐城),旅游度假区1个(红格温泉旅游度假开发区),国家级竞训基地1个。

二、旅游业近年来所取得的成绩

攀枝花市旅游发展环境日益优化、旅游景区规划不断完善、旅游市场秩序逐步规范、旅游景点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进一步扩大,全市旅游产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污染城市到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旅游业逐步完成了从接待事业型向旅游产业型的转变,彻底改变了“钢山烈水无旅游”的映像,为攀枝花市调整产业结构、提升城市形象、实现富民升位、构建和谐社会做出了相应的贡献。

第一,旅游经济快速增长。攀枝花市景区作为旅游的核心吸引物,仍然是游客旅游“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的主要内容,全市纳入统计的景区及农家乐营业收入较2011年增长了11.79%,比2011年的同期增速8.71%提高了3.08个百分点。其中:6家A级景区旅游效益增长非常明显,旅游收入5353.73万元,较2011年增长了90.00%,比2011年的同期增速8.71%提高了81.29个百分点。2012年,攀枝花市两家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顺利通过了四川省A级旅游景区质量评定委员会检查组的复核检查,保证了景区质量,是大、小长假游客最为集中的景区。2012年中秋、国庆小长假期间,攀枝花市首次呈现出游客“井喷”的热闹场面,10月2日,二滩国家森林公园(含欧方营地、渔门岛、二滩观景台等)接待游客13526人次,格萨拉景区接待3180人次,两景区一天的接待量已超过2011年国庆七天的接待量,还出现了知名景区常见的假日旅游高峰情况。

第二,旅游产业逐渐壮大。目前,全市形成规模的旅游或涉旅企业122家,其中,旅行社20家(2家国际旅行社、17家国内旅行社、1家旅行社分社),星级宾馆饭店11家(四星级宾馆2家、三星级宾馆2家、二星级宾馆6家、一星级宾馆1家),等级“农家乐”、度假村59家;导游人员175名;有旅游汽车公司和定点车队4家,开通国内外百余条游线,开设了5条旅游专线;旅游纪念品生产厂家近10家。

第三,扩大了社会就业。至2012年底,全市旅游行业以及涉旅行业从业人员达3.5万人,仅2012年,新增直接就业人数887人,吸纳下岗职工3498人,

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174人。

第四,带动了城市良性发展。一是交通基础设施进一步改善。到目前为止,共改造12个路段,修建或改造2个大桥、3个车站、2个码头,新建、改建道路350公里,其中柔性路面139.42公里。二是城市功能设进一步完善。改(扩)建了大梯道景观工程、市中心广场、攀枝花公园、“金色的攀枝花”展览馆;新建

二、三星级旅游厕所14座,改造15座;设立了旅游咨询服务中心8个、外币兑换点2个、医疗救护点12个、定点救护医院3家,设置旅游查询系统触摸屏电脑12台、旅游地图广告牌30个,新设公用电话亭62个、更新842个。三是城市环境明显好转。市、县(区)两级政府依法对污染企业采取了限期治理、停产整治或关闭措施,下大力解决污染问题,使攀枝花市的环境质量有了一个根本性的改观。

三、主要做法

(一)坚持政府主导,齐心协力抓旅游

攀枝花市始终坚持政府主导、企业参与、市场运作的模式,保持政府牵头、相关部门协调配合的工作格局,将旅游产业作为全市重要的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进行大力培育。其一,对旅游业的目标管理力度进一步加大:建立健全了科学的管理体系,将旅游与其它工作同安排、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每年召开一次全市旅游工作会,对旅游产业发展目标进行细化,分解到各区县和市级相关部门,层层签订责任书,严格实行目标考核制。其二,旅游发展的政策措施进一步完善:市第八次党代会和八届一次人代会制定了攀枝花市旅游发展的长远规划和近期目标;全市出台了旅游规范化管理办法;健全了旅游业发展的组织领导机构;落实了旅游发展专项基金;配套完善了旅游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和开发建设、宣传促销奖励措施;下大力狠抓了道路交通的改善和环境污染的治理。这些政策措施,为旅游业快速发展提供了强大支撑和动力。三是加快企业改革步伐:在机构改革和产业调整中,对部分国有旅游企事业单位进行了改制改革,激发了企业活力、增强了市场竞争力。

(二)实施精品战略,提升旅游产品竞争力

一是抓好精品线路的景区(点)建设。紧紧抓住攀西阳光度假旅游区规划建设的契机,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集中力量规划、建设、提升一批规模大、品位高、

特色突出、配套完善的旅游区(点)。今年以来,重点加强了“百里生态长廊”、“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两条精品线路建设,加大了“红格温泉—二滩水电站—渔门旅游集镇—格萨拉”旅游产业带的培育力度。特别是对迤沙拉景区建设和文化资源的挖掘、攀钢和二滩两处全国工业旅游示范点的旅游配套设施的完善以及红格温泉旅游度假开发区、二滩国家森林公园、格萨拉生态旅游区旅游开发建设的力度进一步加大,进度进一步加快。在年内,力争完成二滩国家森林公园AAAA级景区的申报评定工作。二是指导好旅游集镇建设。针对攀枝花市多民族、多元文化的特点,重点加强了提升红格、渔门、格萨拉、平地四个旅游集镇的建设档次,完善当地旅游基础设施,挖掘整理民族文化,整治镇容村貌,推出了一批以民族风俗、民族歌舞、地方文化为特色的旅游表演项目,形成了一批风情浓郁、特色鲜明、功能配套、吸引力强的旅游新景点。三是抓好了部分景区景点建设的前期规划策划。重点抓了桐子林水电站库区水上运动休闲中心的修建性详细规划,二滩国家森林公园旅游总体规划,积极配合了省级有关部门做好四川省“新五大旅游区”攀西阳光生态旅游区的总体规划。

(三)提高企业整体素质,下大力培育市场主体

针对攀枝花市旅游企业存在的“散、小、弱”综合实力不强的问题,采取政策扶持、智力支持、企业整合、优化资源等办法,做大做强旅游企业。对引进和培养旅游企业高层次的营销策划人才、现代管理人才、规划建设人才与其它行业同等实施优惠政策;对旅游企业进行专门培训,引导旅游企业充分运用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和成功经验加强自身建设,扭转旅游企业经营理念滞后、竞争能力差、抵御风险能力不强的局面;强化了对旅游企业的行业管理,严厉纠正违规经营、低质服务、非法经营等行为。今年以来,全市共举办了导游年审、星级宾馆服务人员技能、旅游安全质量监督员等各类培训5期410人次。通过多种形式的业务技能培训,使攀枝花市旅行社、饭店、车船公司的中高级管理人持证率达80%以上,旅游从业人员培训合格上岗率达51%以上。目前,全市获得旅行社总经理、经理资格证书的专业人士47人,有力地提高了旅游企业的整体素质。

(四)狠抓宣传促销,拓展客源市场

市场是旅游发展的生命,开发国际国内旅游市场,既是旅游业发展的重点,也是攀枝花市旅游工作需要下大力气解决的问题。我们围绕“四大旅游品牌”,

突出“冬日暖阳、夏季清凉”的旅游品牌形象,充分发挥独特旅游资源优势,加大了对旅游宣传促销新机制、新办法、新手段、新方式的研究力度。在宣传促销方式方法上,以市场为目标、以产品为中心、以企业为主体、以共同利益为纽带,整合促销力量和资源,实施联合宣传促销战略,实行传统方法和现代方法相结合、政府形象宣传和企业产品营销相结合、“走出去”和“请进来”相结合。在对客源地的宣传上,在巩固省内、重庆市和周边地区客源市场的同时,国内,以北京、上海、广州三个城市为轴线,进行重点宣传;国际,充分利用攀枝花市与瑞典希尔特市国际友好城市的平台,特别是今年攀枝花市对希尔特市的回访的大好时机,进行全方位宣传,为攀枝花市旅游打入欧洲市场奠定基础。在宣传的时机上,紧紧抓北京奥运会和上海世博会即将召开的大好时机,精心准备,做好专题、专场宣传。截止目前,共举办了樱桃节、桃花节、泼水节等节庆活动3期,组织了全市旅游系统在成渝一线共11个城市开展了大规模的“阳光之旅”旅游宣传促销活动,启动了攀枝花“清凉消夏游”,在中央电视台、四川电视台、云南电视台等媒体上对攀枝花市旅游进行专题报道,在攀枝花电视台开播了“旅游直通车”栏目,组团参加了“2007中国国际旅游交易会”、“第八届中国西部国际博览会旅游交易会”,在《假日旅游》、《国家人文地理》等杂志上对攀枝花市旅游进行了宣传;研究制定宣传促销奖励与扶持政策、大型旅游团队(包机、专列)奖励政策,以充分调动各方宣传促销的积极性。目前正在制定《攀枝花市旅游宣传促销管理办法》。通过卓有成效的宣传促销,使攀枝花市优秀旅游城市的形象进一步提升、知名度和影响力进一步扩大。

(五)实施依法治旅,规范旅游市场秩序

去年12月以来,攀枝花市狠抓了旅游行业“三化”建设,加大了旅游市场秩序的整治力度。一是加大了旅游行业标准化、法制化建设力度,全面推行和落实旅游行业等级评定标准、环境管理标准和安全标准,依法规范涉旅企业的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二是加大了旅游市场秩序规范化管理力度。坚持“安全第

一、预防为主、以人为本”的原则,修订完善了《攀枝花旅游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制定了《旅游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流程图》、《攀枝花市旅游行业安全生产工作实施方案》,狠抓了《中国公民出境旅游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和《中国公民国内旅游文明行为公约》、《中国公民出境旅游文明行为指南》的落实。三是加大了旅

游市场综合整治和旅游执法监督检查力度,坚持了每个黄金周前对旅游和涉旅企业开展全市各相关部门参加的联合大检查,旅游执法支队每周两次对旅游企事业单位的执法检查;进一步完善各项管理规章,依法规范了涉旅企业的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加强了攀枝花市导游人员劳动用工和旅行社管理工作。四是积极倡导诚信经营,扎实开展旅游行业诚信建设,加强了旅游行业文明和优质服务建设。深入开展了军警民共建旅游区和“旅游服务温馨工程” 活动,大力实施了“三优一满意”、“青年文明号”、“文明示范窗口”、“六心服务”、“文明经营、诚信服务”和争创文明职工、文明单位、文明行业等活动,坚持文明服务、诚信服务、规范服务、贴心服务,营造了优质旅游环境。

四、旅游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 旅游业规模化、系列化、产业化程度低,旅游综合接待能力不高。一是旅游业结构尚处在初级产业化阶段,缺乏高水平规划的指导和大手笔资金的投入,旅游资源优势尚未转化为经济优势,存在开发的景区少、档次低、吸引力不强,客流量扩增空间有限。同时,旅游景区游览项目单调,缺乏参与性项目,留不住客人。二是接待能力与客流量增加不相适应,旅游业整体效益难以发挥。存在宾馆饭店数量少、档次低,通景区公路等级差,购物、娱乐、公厕、停车场等其他旅游配套设施缺乏。三是旅游企业规模偏小,市场竞争力不强。缺乏有较强竞争力的骨干龙头企业和高素质的管理人才队伍。

(二)旅游景区(点)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较弱。旅游景区、景点数量多,但文化内涵挖掘不够,表现手法大同小异。在全国叫得响的精品景点和旅游热线尚未真正形成,名点、名景少,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不强。

(三)旅游宣传促销力度不够。旅游宣传促销需要政府和企业“两条腿走路”。政府安排一定的旅游宣传经费投入,在主流媒体进行整体形象塑造;旅游企业尽力而行,瞄准客源市场进行促销。目前,这“两条腿”仍显得疲软,在旅游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形势下尤显如此,从而严重制约着攀枝花旅游产业总量的增长。

(四)旅游经营管理服务人才紧缺。尤其缺乏旅游规划、经营和管理等方面的专业人才,景点导游、宾馆服务员等旅游岗位服务人员的素质不高,适应不了旅游新兴产业发展新需要。

(五)旅游业发展速度不快,占全省的比重较低,在全省排位中,名次靠后。

(六)旅游基础设施仍然薄弱。特殊的裂谷型地理环境和投入不足等原因,使得攀枝花市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仍然比较薄弱,旅游基础设施“瓶颈”制约明显。尤其突出表现在旅游交通和旅游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滞后,距离中心城区较远的景区景点“进出难”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旅游通达性和交通舒适性差、旅游公共服务设施严重不足,仍然是制约旅游开发的主要障碍之一。

五、攀枝花旅游业发展的具体措施

(一)强化整体旅游形象宣传。加大力度塑造、推广“阳光花城,中国攀枝花”形象,打造、推介攀枝花“最温暖干爽的冬春阳光”、“诱人的鲜花水果”、“激情的体育运动”、“惬意的健康养生”、“独特的裂谷地貌”等旅游亮点,充分展现“阳光花城,中国攀枝花”的独特魅力,不断提高并强化攀枝花旅游在中国乃至世界的认知度、美誉度和吸引力。

(二)加大交通基础建设的投入,重视区域周边交通建设合作 ,重视区域周边交通建设合作。公路建设在攀西、攀昆高速公路如期建成通车的基础上,按照“城区成环,攀枝花市成网,环网相连,节点畅通”的思路,全力构筑“四纵三横”交通主骨架。加紧推进丽攀、攀宜沿江高速公路为重点的公路基础设施建设,形成高速公路“十字形”大通道,构建川滇交界处的公路交通运输枢纽。

(三)继续加大旅游开发建设中政府的先期投入力度,完善旅游服务供给体系。促进旅游产品开发的升级优化、大力开发休闲度假旅游产品。利用攀枝花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地理区位优势和雄厚的经济基础,加快商务旅游、体育旅游等配套设施的建设,开展高层次的商务旅游,会议旅游、阳光运动旅游、节庆旅游、生态文化旅游、探险旅游、温暖冬季与清凉夏季度假之旅等。加强旅游产品之间的组合度、丰富旅游项目、增加吸引力,延长游客逗留时间和拓宽消费内容,增加旅游收入。

(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旅游队伍。发展旅游业,必须高度重视人力资源开发,加强旅游队伍建设。一要加强导游队伍建设,提高服务管理水平。二要采取送出去、接进来的办法,将现有人员送到专业旅游学校或大专院校的旅游专业学习深造,同时接收部分旅游专业毕业生,培育一大批高素质、复合型的旅游管理人才。三要加强旅游科学研究,造就一支适应攀枝花市旅游大发展的专业队伍。

(五)建立“大旅游”观念。攀枝花旅游产业的发展必须从实际出发,把握

产业发展趋势,树立“大旅游、大产业、大市场”观念,制订科学的发展规划,实施精品、名牌战略,把旅游业尽快培育成攀枝花市的支柱产业,更好地发挥其对攀枝花市国民经济的拉动作用。

(六)加快旅游业投融资机制创新。要进一步扩大旅游产业招商引资规模,按照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加快建立多渠道筹资发展旅游业的市场机制和投融资机制,本着“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突破地区、行业、所有制等界限,采用独资、合资、合作、股份制等多种形式,吸引国内外资金加快旅游资源和旅游产业的开发。在统一规划的前提下,鼓励国家、集体、个人一起上,共同参与旅游业的开发建设;进一步放宽政策,发挥政府的投资引导作用,吸引大量的社会资金投向旅游业。政府投资重点是关系全县旅游业发展大局和整体效益的旅游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

(七)促进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坚持旅游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相结合的方针,理清旅游资源“家底”,建立旅游资源信息库,确定旅游资源开发序列,实现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加强执法和行业管理,强化对旅游资源的保护、开发与监督,促进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八)丰富旅游文化内涵。把提升文化内涵贯穿到吃住行游购娱各环节和旅游业发展全过程。旅游开发建设要加强自然文化遗产保护,深挖文化内涵,普及科学知识。旅游商品要提高文化创意水平,旅游餐饮要突出文化特色,旅游经营服务要体现人文特质。要发挥文化资源优势,推出具有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的演艺、节庆等文化旅游产品。充分利用博物馆、纪念馆、体育场馆等设施,开展多种形式的文体旅游活动,集中力量塑造旅游整体形象,提升文化软实力。

六、总结

旅游行业分析报告范文第3篇

旅游业行业分析报告

大众旅游时代的到来,使旅游日益成为现代人类社会主要的生活方式和社会经济活动,旅游业以其强劲的势头成为全球经济产业中最具活力的“朝阳产业”。随着社会生产力不断发展,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和带薪假期的增加,旅游业将持续高速度发展,成为世界最重要的经济部门之一。据预测,未来10 年间,我国旅游业将保持年均10.4%的增长速度,其中个人旅游消费将以年均9.8%的速度增长,企业、政府旅游消费增长速度将达到10.9%;到2010年我国旅游总收入占GDP的比例将达到8%;到2020 年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一大旅游目的地国和第四大客源输出国。作为新兴消费热点行业之一的旅游行业,在我国将迎来巨大的发展机遇,很多省区和重要城市都把旅游业作为支柱行业和重点行业来发展。

中国因开发旅游业成功上市的公司有19家,分别是云南旅游、世纪游轮、腾邦国际、宋城股份、黄山旅游、中青旅、国旅联合、大连圣亚、西藏旅游、中国国旅、华天酒店、张家界、西安旅游、西安饮食、北京旅游、峨眉山A、桂林旅游、丽江旅游、三特索道。

2006年,我国旅游行业总收入达到8935万元,比上年增长16.3%。进入2007年,我国旅游行业仍然保持较快发展速度。根据国家旅游局的统计数据,我国2007年春节黄金周共接待游客9220万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长17.7%;2007年“五一”黄金周共接待游客1.79亿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长22.7%。

旅游产业政策的目标、方向与总体方针

在发展旅游业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培育旅游业成为新兴支柱产业的目标指引下,我国的旅游产业政策形成了自有的原则与体系。此外,我国还坚持政府主导与市场机制相结合的原则,在充分发挥旅游市场资源配置能力的基础上,通过政府的组织协调和法律法规保障,促进我国旅游业健康有序发展。

旅游资源开发与资源保护政策

旅游资源是旅游业发展的基础,旅游可持续发展要求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并重,因此国家出台旅游资源评价标准,对旅游资源进行核定。同时,颁布一系列关于旅游资源开发、旅游环境保护的政策,以处理好旅游与环境间的关系。

旅游区域布局政策

旅游业发展需要实现各个区域合理布局、协调发展。西部大开发战略为我国旅游业发展中的区域问题指引了方向。旅游业是带动西部经济发展的关键点,因而西部12省将旅游业作为其优势产业,推动了西部区域经济效益、旅游效益。同时,为了发挥城市在区域旅游发展中的突出作用,我国还推行优秀旅游城市评比活动,促进城市自身环境、旅游功能等的不断完善,创造良好的区域旅游环境。

旅游产品与市场政策

旅游产品政策主要体现在旅游产品开发方向、旅游产品结构、内容以及旅游产品质量等方面。在旅游产品开发上,依托本国现有各种旅游资源的基础上,以国际市场为导向,以国内市场为基础,充分发挥特色化、差异化的特点,以增强吸引力。在旅游产品结构和内容上,国家鼓励发展包括传统观光旅游在内的度假旅游、休闲旅游等多样化的旅游产品体系,使得旅游产品的结构更加完善,内容更加丰富。在旅游市场政策方面,我国通过旅游宣传、推行黄金周假日旅游政策及实施带薪假期制度,有效刺激了国内旅游市场。同时,通过一系列的国际性活动,宣传中国的旅游形象,使得我国旅游产品走向国际。

旅游消费政策

我国鼓励全民参加旅游活动,政府在刺激旅游消费方面给予了一定的政策支持。随着带薪休假制度的实施及部分省市国民旅游计划的制定和实施,我国国民旅游的实现能力日益增

强。尤其国家近年来奖励旅游措施的开展,促使工薪阶层更多地参与到旅游活动中。此外,我国为了扩大海外需求,不断简化入境旅游者的入境手续。在目前的经济形势下,制定刺激

各种旅游需求的旅游消费政策,对我国旅游业的发展起到了重大的促进作用。

旅游投资政策

国家通过政策导向,对旅游开发与旅游市场开拓等给予支持。近年来,我国政府从长期

国债中拿出部分资金用于旅游投资建设。国家财政部与国家旅游局经国务院批准从1993年

起设立旅游发展资金项目,专门用于旅游发展。部分地方还设立旅游发展资金,提供旅游投

资支持。我国国家扶贫资金也以优先考虑贫困地区旅游开发项目为导向。除此之外,对于旅

游业基础设施如水、电等价格调整的有关政策规定,国家正在落实之中。同时,国家也鼓励

旅游企业上市融资。这些政策性的支持目的均在于促进我国旅游投资建设,推动旅游业发展,为实现旅游强国目标而创造良好的环境。

我国旅游市场结构也将不断优化。截止今日,我国已经形成了国际旅游市场、出境旅游

市场以及国内旅游市场三大主要市场,随着我国对外交往能力的增强以及中国国内环境的和

谐,国际旅游市场、出境旅游市场规模有待进一步扩大。同时由于近年来国内公众收入水平

的增加、带薪假日的推行以及社会观念的更新,国内旅游者人数以及结构也在发生调整,出

游人数增加、大众化、个性化与家庭式旅游人群在总数中比例增加。尤其是黄金周假日制度

实行以来,国人的旅游浪潮被掀起,旅游者大军不断得到充实。

再次,在旅游需求多样化的形式下,我国旅游供给也日益丰富。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

旅游产品逐渐被开发出来,使得旅游产品的结构日趋优化。近年来,我国度假旅游产品体系

不断丰富、生态旅游、体验旅游、文化旅游等多种形式旅游受到游人青睐,伴随着现代需求

水平的上升,越来越多的精品旅游产品将会不断满足旅游者的需求。

除此,我国各类旅游组织机构职能不断健全,其在指引旅游行业发展以及协调旅游业与

政府关系方面的作用日益突出。

在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指引下,我国旅游业将走上可持续发展道路,可持续发展成为我国

未来旅游业发展不可忽视的一个方向与任务。一方面迎合国际环境保护精神,合理开发我国

的旅游资源,注重经济效益与社会、环境效益的有机结合;另一方面迎合旅游者的“绿色”需求,开发“绿色”旅游产品,如绿色饭店、生态旅游等,使得我国旅游产品具有长久吸引

力。“非典”的爆发使得人们更加关注健康和自然,优良的生态环境、健康的生活成为现代

人追求的目标,这进一步促使旅游业朝着保护资源环境的方向发展,在生态环境承受能力限

度内,平衡好自然、文化和人类生存环境间的关系。

近年来,服务业成了国民经济的新的增长点,服务业中最为强势的就是旅游业,旅游业近

年来,其历年来的销售额增长速度一般都是以10%一12%速度增长,比国民生产总值速度

稍快,所以说,旅游业绝对是个增长性行业。

二战以后,发达国家经历了一个持续稳定的增长时期,科技进步、国际环境的相对稳定,由此带来了经济、政治、社会乃至生活方式和消费观念等一系列变化,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交通运输业的发达、收入的提高、带薪假期的产生,使旅游需求产生的两大基本条件—闲暇

和金钱由此从1950年开始,世界旅游业就以每年6.5%的速度增长,从1950年接待2500万

人次增长到2005年的8.07亿人次,国际旅游收入也从21亿美元增加到6827亿美元。1992

年,世界国际国内旅游收入超过了石油、汽车工业,成为世界上第一大产业,1996年旅游

业总产值(包括国内旅游收入)已经达到3.6万亿美元,占世界国内生产总值的10.7%;旅

游总投资7660亿美元,占世界总投资的11.9%;旅游业总税收为6530亿美元,占世界税收

总额的10.4%;旅游业就业人数达2.55亿人,占世界总就业人数的九分之一。都已具备;

在社会方面,社会的不安宁和通货膨胀也使人们储蓄倾向弱化,消费观念增强。

总体来说,国际旅游人数的增长速度会很显著的超过GDP的增速。按照以往的经验,

当GDP增速超过4%时,国际旅游人数的增速会倾向于比这个数字更高;当GDP增速低于2%时,国际旅游人数的增速会倾向于比这个数字更低。在1975年至2000年期间,全球GDP的增长速度大约是3.5%,而国际旅游人数的增长速度大约是4.6%,国际旅游人数的增长速度是GDP增速的1.3倍。

从我国二十多年旅游发展的历程来看,旅游收入在国民生产总值的份额也呈明显增长趋势,旅游业与国民经济相关程度越来越高。1997年我国旅游总收入占GDP的比例为4.16%,2006年该比例已经上升至4.3%,到2010年将升至8%。但世界发达国家的比例一般在10%以上。从这个角度来看,我国旅游业还仍处在发展的初期阶段。

我国入境旅游业大致经历了五个阶段:

1978-1985缓慢发展阶段

1985-1988高速增长阶段

1988-1989滑坡阶段

1989-1992高速增长阶段

1992-21世纪全面发展阶段

2006年,我国入境旅游业主要指标全面增长,入境旅游人数达1.25亿人次,比上年增长3.9%,其中:外国人2221.03万人次,比上年增长9.7%,继续居世界第四位;国际旅游(外汇)收入达339.49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5.9%,继续居世界第六位。据国家旅游局预测,未来我国入境旅游将继续保持增长态势,到2010年,我国国际旅游外汇收入将达到530亿美元,收入将比2005年增长80.9%。由此可见,未来入境旅游的发展空间还很大。

影响,旅游业发展的因素有:

1个人收入水平

2 道德素质

3 中国旅游市场的普及度

4 旅行社的效率与态度

5 旅游业与其他行业的配合程度

随着国民收入的持续增长,我国绝大部分家庭已经进入小康水平,已经有一定的经济实力进行旅游,旅游业也会因此迎来新一轮发展。

近几年来,国民素质显著提高,对公共实施的保护意识也越来越强,这将有利益旅游业的平稳、高效率的发展。

随着许多旅游景点的开发,出现了大量的旅行社,由于竞争的需要,各家旅行社的服务态度和质量都有进一步提高。

旅游行业分析报告范文第4篇

一、基本情况

徽州区农村集文化、旅游、生态等多重优势于一体,具有发展乡村旅游得天独厚的条件。通过发展全域旅游,以美好乡村建设为主线,以打造“一村一品”为抓手,以“徽州绿道”为纽带,不断促进乡村旅游转型提升。通过近几年的不懈努力,初步形成了以潜口、呈坎、西溪南、洽舍等乡镇为中心的乡村旅游发展片区。目前,全区从事农家乐旅游经营户112户,拥有省级农家乐示范点(户)27家,市级农家乐示范点(户)37家,其中单一经营餐饮64户,兼营住宿42户,餐位6944个,接待床位1142个,吸纳农村劳动力就业772人。2014年接待213.47万人次,实现经营收入7173.71万元,平均占家庭经济总收入的71.67%。2015年1-6月份接待150万人次,实现经营收入5098万元。

二、主要做法

(一)发展全域旅游,提升旅游消费环境

针对旅游业由观光向休闲体验转变、游客由团队向散客转变的趋势,发展全域旅游,把整个行政区域当作一个大景区,作为一个旅游目的地来打造,全面提升旅游消费环境。结合美好乡村建设、5A级景区创建、村庄风貌整治、绿色质量提升、百村千幢、百佳摄影点、亮点项目建设,投入大量资金加快道路改造、旅游线路的环境整治、田园风光的打造、农家乐升级改造等基础设施建设。先后投入2.88 亿元进行5A景区创建工作;投入6800万元对紫霞美食一条街进行硬件改造,对蜀源、坤沙公路沿线、农民新村及周边环境进行风貌整治;投入1.45亿元建设徽州绿道,在改善乡村交通的同时丰富乡村沿线景观内涵;投入300万元用于蜀源村风貌整治,村庄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向日葵基地建设等。

(二)注重政府引导,提供政策扶持

为促进旅游业发展,我区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实施意见》,制定了《徽州区扶持乡村旅游发展奖励办法》。奖励办法中对成立乡村旅游协会并接受协会管理、农家乐评星、招徕游客、建设乡村旅游网站并实施营销等给予奖励,鼓励农户积极发展农家乐旅游。自奖励办法实施后,共兑现了奖励资金100余万余元;同时,颁布了《徽州区关于城乡一体化进程加快美好乡村建设的意见》,一方面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另一方面鼓励农村居民进城购房,利用农村闲置住房发展农家乐。

(三)加强协会组织,提升自治管理

鼓励和引导各村成立乡村旅游协会,创新协会+农户、企业+协会+农户等经营模式,建立公开、公平的竞争机制,抓好组织协调、培训交流、宣传推介等工作,特别是在纠纷调处、客源安排、价格规范、行业自律、品牌营销等方面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实现农家乐自我约束、自我管理、增加效益、增强活力。目前,我区通过协会组织的农家乐共52家,占总户数112户的46%。

(四)鼓励农民参与,提高农民收入

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通过政府引导、政策激励等方式,鼓励农民投身乡村旅游经营。对新评定的每户星级农家乐补贴不少于5000元,按照标准进行房屋改造的住宿经营户则按照500元/床位给予一次性奖励,调动农民参与农家乐的积极性。同时大力宣传,通过公开栏公示和逐户走访,将区、镇发展农家乐致富的优惠政策传达给农户,帮他们算经济账,给他们讲前景,让他们与协会合作。在农家乐示范户的带领下,近年我区的潜口镇和洽舍乡长潭村就有60余户农民自愿加入农家乐旅游经营队伍。

(五)加强统一培训,提高服务水平

走出去,组织镇村干部、农家乐经营户外出考察学习外地的先进经验和做法;请进来,邀请从事旅游服务的资深专业人员授课,积极组织农家乐经营户参加各类业务培训,重点加强旅游服务意识、服务行为、言行举止、卫生保洁、内务整理、餐饮接待等为主要内容的培训,不断提升农家乐接待的服务水平。互相评,通过举办招牌菜和优秀服务员评比,互相评出各农家乐的经典招牌菜和优秀服务员;比一比,积极参加各类农家乐大赛,2012黄山市“徽娘”大赛,我区徽府大院农家乐荣获第一名,2013黄山市“徽姑娘”大赛,我区的徽州农舍、灵山尖、潜口一楼、坤湖山庄农家乐分别获得最佳人气奖、最美徽姑娘称号和最佳风采奖。

(六)创新发展模式,发挥品牌效应

按照“五统一”(统一品牌,统一标准、统一营销、统一收费、统一管理)标准组织实施推广农家乐经营模式。在潜口镇坤沙村和洽舍乡长潭村开展试点,引进旅行社投资开创农旅合作模式,由旅行社对农户房屋统一改造装修并负责组织招徕游客;村里成立乡村旅游协会,负责日常管理和客源分配,形成了“企业+协会+农户”的市场运营模式,盘活农民闲置用房,成功打造“徽州农舍”乡村旅游品牌。

三、初步成效

通过以上探索性的做法,徽州区乡村旅游在扩大农民就业、增加农民收入、村容村貌提升、农家乐品牌塑造等方面取得了初步的成效。

(一)增加了农民收入

乡村旅游的发展,直接的效益是农民增收,农产品的附加值增加。一方面实现了经营户的增收。如徽州农舍长潭驿站12家农家乐经营户2014年最低的一户实现收入近5万元,最高的达到20万余元。另一方面也实现了村级集体经济的增收。仍以徽州农舍长潭驿站为例,自2012年4月份长潭驿站自主经营以来,累计接待游客5万人次, 2014年为村级集体经济增收5万余元。

(二)扩大了就业途径

发展乡村旅游改变了村民就业观念。以前基本都是出外打工,房屋闲置。现在随着乡村旅游的逐步发展,越来越多的村民开始留家参与经营乡村旅游业,目前我区农家乐旅游直接从业人员达772人。

(三)改变了村容村貌

近年来,区、乡镇、村三级联动,多方筹措资金,结合美好乡村建设、村容村貌整治、绿色质量提升等全市重大决策部署,围绕道路硬化、安全饮水、沟渠清淤、农村危房改造等方面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改善村容村貌环境。农家乐经营户也积极主动提升接待设施建设和庭院美化,为农家乐旅游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培育了文明乡风

不断完善公共服务设施,通过挖掘本土民俗文化,不断提升乡风民风和村民素质。聚众打牌喝酒的少了,凑到一起谈心谋发展的多了,组建了农家歌舞队,通过各种形式宣传了徽州文化的仁义诚信,勤奋坚忍等优良传统,既提升了乡风文明,又为游客的夜间生活增添了乐趣。洽舍乡长潭驿站徽州农舍项目启动后,留守家中的多为年均60岁以上的老年人,她们用自己的热情、开朗吸引着每一位到长潭的游客。

(五)探索了经营模式

在切实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的基础上,积极探索了“企业+农户+协会”、“协会+农户”、农户单独经营等经营模式,按照“五统一”的标准,推动农家乐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潜口镇、呈坎镇积极开展特色种植,大力发展乡村旅游。近年来蜀源、灵山的特色种植基地油菜花、向日葵、黄蜀葵相继开放,吸引了各地的摄影爱好者和游客来此参观采风,激发了农户从事乡村旅游的热情。

(六)创新了营销方式

旅游行业分析报告范文第5篇

。有以文字为主,有以图画为主,有以图文并茂为主的多种静态形式的广告。

2.动态广告。有以人物活动配上解说词、道白的动态广告;也有以广告物为对象,以人物的吟诗、唱歌、舞蹈的动态广告;还有广告物人格化描写的动态广告。

(二)按传播媒体划分,主要有:

1.

报刊广告

。这种广告传播快,影响大,读者广,且不易消失,可长期保存,其中报纸广告是旅游线路、旅游交通等产品信息传播的主要渠道。2.

电视广告

。这种广告形声兼备,重视造型技巧,能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电视广告是旅游地形象宣传推广的重要表现形式。

3.广播广告。这种广告占有空间优势,传播迅速,不受地区、交通和气候的限制。

4.橱窗广告。这种广告量大,面广,顾客感受真切。

5.户外广告。包括路牌广告、交通广告、灯箱广告等,这种广告明朗夺目,容易引人注意。

6.网络广告。这种广告花费成本低,信息量大,是最佳的旅游广告形式和日后发展趋势。

(三)按旅游企业类别划分,主要有:

旅游行业分析报告范文第6篇

虚拟现实技术是指利用计算机硬件与软件资源的集成技术,提供一种实时的、三维的虚拟环境(Virtual Environment),使用者完全可以进入虚拟环境中,观看并操纵计算机产生的虚拟世界,听到逼真的声音,在虚拟环境中交互操作,有真实感觉,可以讲话,并且能够嗅到气味。它涉及到计算机、传感与测量技术、仿真技术和微电子技术等相关技术。虚拟现实系统作为一种崭新的人机交互界面形式,能为用户提供现场感和多感觉通道,并依据不同的应用目的,探寻一种最佳的人机交互方式。究其根本,它有3个最基本的特征,即3 I,它们是immersion(沉浸)、Interaction(交互)和Imagination(构想)。3 I的基本特征强调人在虚拟现实技术中的主导作用。从过去人只能从计算机系统的外部去观测计算机的处理结果,到人能够沉浸到计算机系统所制造的环境之中;从过去人只能通过键盘、鼠标与计算环境中的单维数字化信息发生交互作用,到人能用多种传感器与多维化信息的环境发生交互作用;从过去的人只能从以定量计算为主的结果中得到启发而加深对事物的认识,到人有可能从定性和定量综合集成的环境中得到感性和理性的认识从而深化对概念的认识和萌发新意。虚拟现实技术系统,正是通过3 I才能真正实现虚拟世界对真实世界的替代,从而达到一种境界的虚拟。这样不仅可以使用户沉浸于虚拟现实环境中,还可以查询、浏览以及分析虚拟现实中的物体,如地形、地物、资源环境状况等,辅助用户进行分析、评价、规划或决策。

虚拟现实技术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几乎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如娱乐业、医疗、汽车与飞机制造、建筑设计、军事、航天、教育等领域。根据三维场景生成的过程划分,可以将虚拟现实技术分为基于图像的虚拟现实技术和基于矢量建模(或称几何建模)的虚拟现实技术两种。基于图像建立起来的虚拟现实环境反映的景观真实感强,基于矢量建模方法建立起来的虚拟环境,需要大量的计算机矢量建模过程,对计算机系统的速度性能有很高的要求。近年来还发展了矢量建模与图像纹理粘贴技术,可渭二者的融合,但对虚拟环境建立所需的硬件性能要求更高。虚拟旅游的场景中,树木构成了自然景观的重要部分,因此树木的三维可视化问题成为研究旅游电子商务实现的关键。本文从虚拟旅游的特点和现状出发,着重探讨如何实现三维虚拟树木的可视化。

2 虚拟旅游中的虚拟现实技术

2.1 旅游电子商务、虚拟旅游及其特点

旅游是涉及人多、面广、业务量大、信息处理性强的行业,而因特网具有范围广、费用低、使用方便等众多优点,通过Internet进行旅游信息管理并以电子办公方式处理旅游业务,称之为旅游电子商务。目前这方面的研究与应用已很普及,并出现了众多Internet上的旅游信息查询与预订系统,但所提供的信息没有从旅游者对旅游景观美学取向上的需求去考虑。因此,现有的旅游信息提供主要体现在商务信息的支持上,缺少景观信息或仅有少量静态的风光照片,很难让人们对旅游景点有一个整体的、比较真切的认识。如果通过互联网或其他载体,将旅游景观动态地呈现在人们面前,让旅游爱好者根据自己的意愿,来选择游览路线、速度及视点,足不出户就可以遍览遥在万里之外的风光美景,这便是虚拟旅游。

要实现这一美好愿望,必须解决两个问题。首先解决的是空间信息的提供。传统的方法是使用旅游地图。传统地图的特点是空间信息平面化、地理信息符号化、地图内容的凝固化和静止化。打破传统地图的凝固性和静止性的是电子地图。电子地图技术是集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数字制图技术、多媒体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等多项现代技术为一体的综合技术。它是一种以可视化的数字地图为背景,用文本、照片、图表、声音、动画、视频等多媒体为表现手段,展示城市、企业、旅游景点等区域综合面貌的现代信息产品,有“大众GIS”之称。可以存贮于计算机外存,以只读光盘、网络等形式传播,通过桌面计算机或触摸屏计算机等提供大众使用。它具有大容量、交互式的查询、分析功能。电子地图产品比传统地图产品信息容量大,生产周期短,信息更新快,具有数据查询和分析功能等特点。其次是解决实际景观虚拟空间移植并再现。旅游观光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动态的过程,空间信息的传统地图表示法及旅游景点的有限数量的静态照片的展示,在旅游电子商务应用过程中存在重大缺陷,既不能再现真实景观,亦不能完成动态过程。旅游地图的平面信息和符号化的地理信息,对许多旅游爱好者来说,过于抽象,缺乏视觉上的美感和吸引力。因此要求虚拟旅游能够实现景观和地图的完美互动。

虚拟景观漫游中的视觉效果与实际的视觉效果基本相一致,能给人以身临其境的视觉满足感。构建这样一个具有身临其境的沉浸感、完善的交互能力的旅游环境,主要是利用计算机图形技术,对真实环境进行抽象从而建立其三维矢量模型,实时漫游过程中根据观察者的位置、光照、消隐信息由计算机绘制相应的视景。其场景是由计算机根据一定的光照模型绘制的,色彩层次能够体现实际的自然丰富景观。

2.2 旅游场景中实际景观的虚拟可视化技术

虚拟旅游中,要对各种真实场景、物体景观、树木构建模型,再运用图像纹理粘贴技术,实现各种景物的可视化。运用三维矢量建模虚拟现实技术,生成的虚拟旅游场景。

在众多的场景中,作为重要的地物——树木的虚拟已有多种表达方法:(1) 实体几何模型。由一些几何要素如圆、球体和一个表达树杆的尖锥组成。(2) 线框模型。由一系列树枝环绕树杆组成,树枝用几何图案表达,树杆同样用一个尖锥表达。(3) 图像模型。即图像替代模型,其实质是在一个空间长方形区域通过

融合方式粘贴树木图像来表达树木

2.3 虚拟景观中树木模型的可视化技术比较

目前在虚拟旅游的漫游系统中,树木的三维可视化效果尚未达到令人满意的程度。如前所述,运用实体几何模型和线框模型实现的树木结果只能代表树木实体本身的基本特性,应用到旅游电子商务中来虚拟树木景观,根本不能满足树木在场景中以美感效果来吸引用户的要求。而采用图像模型生成的树木,虽然利用纹理映射和透明混合技术将树木的二维影像交叉地贴加到特定位置上,取得了逼真的效果。但是这种使用贴图方法对树木的表达没有体现出树木的真实形体,只有一定的位置属性,失去了其它空间特性。另外树木在近视点观察效果不够理想,不能达到虚拟景观在视觉上的美感要求。树木作为自然景色中重要的景观实体,在虚拟场景漫游系统中占有重要地位,对真实再现旅游景点来吸引游客有很大帮助。因此采用一种理想的方法虚拟树木,对更好的开发旅游电子商务应用起着关键作用。

3 虚拟旅游中三维树木可视化的实现方案

实现树木三维可视化涉及到两方面的技术:一是建立树木的结构模型,利用分形理论中的自相似性构造出成树木的生长算法;二是对生成的树木模型进行可视化,展示出树木的三维效果。

3.1 树木结构模型的建立及树木生长算法的产生

通过观察发现,任意一棵树木都是由若干树枝和树叶组成的,每一条树枝又是由若干枝段组成。因此枝段和树叶是树木最基本的组成单位。

枝段(Segment)模型:枝段用一个可以弯折和扭转的六边形台体表示。每一个枝段用以下的数据结构来描述:Segment { Twist, Expand, Length, Radius }。其中Expand 和Twist为枝段的弯折和扭转程度,体现了树枝生长的不规则性,Length 和Radius 分别为该枝段的长度和半径,用于描述树枝生长越来越短、越来越细的特征。

树叶(Leaf)模型:树叶为一个可以转动的平面正方形,它可以用以下的数据结构来描述:Leaf { Expand, Twist, Scale }。其中Expand 是指绕X 轴的转动量,Twist 指其绕Y 轴的转动量,Scale 为树叶的大小。

树枝(Branch)模型:树枝由若干相似的枝段构成,这里将用迭代表达式来描述一条树枝各枝段的生成过程。假定前一个枝段的各参数分别为{ T, E, L, R },那么次枝段的参数为:其中,Tinc、Lscale、Rscale为常数;Tinc用来控制树枝逐段扭转的速度,Lscale和Rscale 用来控制树枝变短变细的速度,Efix 指定了树枝每一次弯折的程度。从上述迭代表达式中可以看出,树枝将逐段发生扭转,各枝段的长度和半径将以指数的速度缩小,而各枝段的弯折程度则保持不变。然后,次枝段将在前一个枝段的坐标位置基础上以向量[ Cos(T’), 0, Sin(T’) ]为轴转动E’度,形成一个新的本地坐标系,以后的生长将以这个本地坐标系为参考,不必考虑其实际的坐标位置。

建立好树木的结构模型后,利用树木生长的自相似性构造树木的生长算法。用一个树干和两个分枝的二叉树作为基本图形(即分形元),对其进行迭代:

1)在主枝的顶端侧生两个侧枝。

2)将这两个侧枝看成新的主枝。

3)在每一次生成枝段的同时,在次枝段弯折的反方向产生一条新的树枝,即确定新树枝的初始枝段,当枝段为末梢时(最后第

一、二个枝段),停止产生新的树枝,而改为产生树叶。

在若干次这样的迭代之后,一条简单的枝杈就变成了一颗枝叶丰满的树了。

3.2 三维虚拟树木的可视化技术

对上述建立好的树木结构模型进行可视化,本文选用OpenGL 作为图形编程的平台。OpenGL 是被包括SGI、Microsoft、IBM、SUN 等公司接受的标准图形软件接口,由于OpenGL 的高度可重用性,现在已经成为高性能图形和交互视景处理的工业标准。如Autodesk 的三维建模软件3D Studio Max,以及ID SOFT 的全视角三维游戏Quake 都是以OpenGL 为底层图形接口的。

本文中使用OpenGL 对树木结构模型进行可视化的过程,采用了大量诸如坐标变换、纹理映射、法向量、反走样、光照、材质等图形编程技术。这里不再一一累述,详见参考文献[7,8]。

4 结论与展望

上一篇:林业工作半年总结范文下一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