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审计的重要性范文

2023-09-20

环境审计的重要性范文第1篇

一、我们国家对于审计机关审计质量保证体系的构建

(一) 我国对于审计质量把控体系的完善

(1) 确定相关领导的责任承担。首先, 审计规范体系必须进一步完善。必须对先前的审计经验进行分析探讨, 研究、总结, 以此来推动审计实施条例以及审计法的逐渐完善, 进而将相关配套的规章制度也一一完善, 与相关法律进行有效衔接, 以此来确保审计监督能够发挥应有的效用;其次, 积极促进国家审计准则的进一步完善, 经过研究之后, 制定相应的审计指南;然后, 上级审计机关对下级审计机关必须强化领导, 由上又下, 逐步统一思想, 进而促进思想观念的转变, 此外, 审计机关必须对审计项目进行统筹与管理, 以保证审计资源的合理配置, 进而建立健全重大事项报告制度;最后, 上级审计机关必须对下级审计机关进行严格考核, 将考核落实到位。

以上就是确定相关领导的责任承担, 这对于审计机关工作的顺利开展具有很大的意义。

(2) 提升审计业务的执行质量。审计全覆盖, 这是审计工作执行的必要要求, 基于此, 审计机关必须及时制定以及健全相关制度, 对审计组织方式进行大胆创新;在财政大格局审计、跟踪审计以及大型审计项目统一组织的大背景下, 新的审计方式不断产生, 据此看来, 各个审计部门应当根据审计方式的不同, 对各个岗位相应的职能和责任进行界定, 以此来保证审计质量及其效率, 进而促进相互协作;当然, 在审计创新的背景下, 审计技术和方法的创新也是必不可少的, 新的审计方式能够加大对数据的集中分析力度。

(二) 审计机关审计质量监督体系的完善

(1) 构建全方位、新标准的审计质量监督制度。中共中央审计机关加上各级地方审计机关, 全国有数不尽的审计机关, 如果只是单单依靠审计署来进行审计业务的检查, 必定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这个时候, 各审计机关管理部门就必须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上级审计机关必须对下级审计机关进行审计质量监督, 同级审计机关必须在上机审计机关的指导下展开审计质量进行检查;对审计质量的检查, 由审计署制定统一的检查标准, 以此来确保审计质量检查报告的一致性以及可比性。简而言之, , 构建全方位、新标准的审计质量监督制度是十分必要的, 这是顺应时代而生的, 是必然的趋势。

(2) 保证审计质量检查全覆盖的科学性。项目的确定, 必须结合审计项目的重要性、数量以及审计该项目所需的人力物力进行确定;确定审计项目必须考虑以下因素: (1) 国家与人民以及媒体都给予关注的审计单位或项目;通常指的是风险较高的审计项目, 其所具备的特点有:审计任务特别繁重、内容冗杂且很重, 所需人员较多、外聘人员参与度高、有新审计单位介入、需使用新审计方法等的项目。 (2) 审计人员被举报违法的审计项目、由审计组长负责且未经检查的项目;简言之, 所选项目一定是具有代表性的;比如说:各地方审计机关都参与的审计项目, 包括财务审计和绩效审计等。 (3) 力求每年设立一个专门的审查点, 比如说:印度尼西亚近三年的审查, 都设置了相应的审查点, 以保证审查质量。用审计质量监督来促进审计质量把控体系的完善。

二、为了保证审计质量检查全覆盖的科学性, 主要从以下三个步骤来进行

(一) 实时跟踪, 督促整改

关于审计质量的监督, 我们国家通常实行内部监督以及外部监督同时进行的监督方式, 对审计质量进行实时跟踪, 一旦发现问题, 及时要求整改, 同时, 要求相关部门必须提交整改报告, 报告中必须明确哪些地方已经整改, 哪些地方还没有整改, 并说明是什么原因导致没有整改, 原因;法制部门根据各审计部门的审计质量报告, 对相关问题进行严重等级划分, 相关责任人根据严重等级接受惩罚, 以此来确保审计质量达标, 以保障审计质量监督体系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在具体的实践中, 审计机关需要根据审计质量报告来确定问题的严重等级, 比如说, 印度尼西亚就曾根据问题的严重程度, 由审计委员会制定了五个等级, 这些等级的划分依据是:不存在问题--问题严重, 并根据问题严重等级程度对相关审计人员进行了处罚;据此看来, 我们国家审计质量保证体系的建立, 其依据多是国家审计准则以及审计质量责任追究制度, 然后将审计质量报告问题定级, 并跟相关人员的选拔任用相挂钩。这样, 对于审计质量的达标, 保障审计质量监督体系发挥有十分的把握。

(二) 整理案例, 发现问题

从实践中学习, 从以往发生的案例中学习, 这个对于审计员工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的提升十分有帮助。在对各类审计案例进行仔细整理分析, 找出其中所存在的问题, 将这些案例进行分类汇总, 将典型案例全部分拨出来, 以此来作为审计质量培训的依据, 进而开展有针对性的审计培训, 以此来增强审计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 避免触犯类似错误, 在实际案例的学习中获得很大的养分, 快速成长起来, 进而推进审计机关文化建设。

(三) 完善制度, 修改准则

利用审计质量监督体系, 对审计的过程进行有效监督, 进而找出审计质量控制体系中最为薄弱的环节从制度层面和机构层面提出有效的修改意见, 法制部门在对其进一步进行修正和规范, 促进相关机构设置改善, 进一步推动审计准则的修改;此外, 完善相关制度, 比如说人员招录制度, 企业管理制度等等, 都是有利于规范审计体系顶层设计的。

三、结语

综上所述, 我们国家近些年都在不断加强各级审计机关在质量把控和业务执行质量方面的检查工作, 总结得出了许多经验和教训, 并以此为基础, 建立完善了一系列审计质量保证体系, 进一步提高了审计资源的合理配置, 对审计质量控制制度进行了创新, 使之更加适应新的审计组织模式和审计技术方法, 进而提高审计质量和审计效率, 促进了审计人员质量把控意识和风险防范意识的提高。

摘要:伴随着改革开放, 我们国家对审计机关十分重视, 在本文中, 笔者首先阐述了我们国家的审计质量保证体系所面临的一系列挑战, 再从审计质量控制体系的全面完善、审计质量监督体系的全面构建和审计质量保证监督体系对审计质量控制体系的完善这三个方面来分析和探讨我们国家审计质量保证体系的框架搭建, 最后, 通过实时跟踪, 督促整改;整理案例, 发现问题;完善制度, 修改准则这三个步骤来利用审计质量监督促进审计质量把控体系的完善。

关键词:国家审计,审计质量保证体系,审计质量控制,审计质量监督

参考文献

[1] 程安林, 梁芬莲.国家审计职业化逻辑路径与机制研究[J].审计研究, 2017 (1) .

环境审计的重要性范文第2篇

一、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中的现状

(一) 对内部审计的认识不足

公司的管理层对于内部审计的认识不足, 主要是体现在其重要性和必要性上, 这样就使得内部审计人员和机构不是很稳定, 审计机构在设置上是和其他部门并列或者是比其他部门的位置要低, 而且还受到总经理、财务部等的领导, 对于给他们的监督不能保证其有效的实施。这种领导层的社会地位的低下, 使得审计机构缺乏独立性, 地位也不高, 同时内部审计工作不是全面的发展。并且, 内部审计的工作范围和职能经常以领导者的意志作为其目标, 随着领导者的意志的变化而变化, 领导者普遍认为内部审计是检查一家企业的内部经济问题, 其会对职工的团结造成影响, 不利于管理人员集中思想, 在审计中也人为的削弱了审计的职能, 缩小了审计的工作范围, 使得审计的工作范围发生了变化, 而不能独立而客观的发挥内部设计的管理和监督等方面的职能。

(二) 控制功能存在弱化现象

内部审计在公司的治理工作中, 其主要是通过把内部审计结果渗透到内部控制的每个层面, 对于内部控制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地查漏补缺, 进而对内部的控制工作的开展奠定其相关的基础。但是公司在治理过程中, 内部的审计控制功能渐渐的减弱了, 部分公司在审计范围内限制了其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 内部审计结果缺乏合法性和真实性, 造成其内部审计功能不能很好的发挥, 公司在环境的治理过程中不能创造良好的环境, 不利于公司的发展和治理。并且控制功能的作用不能很好地发挥是表现在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过程中的各个方面, 存在着不足, 使得公司的治理不能很好地得到提高。

(三) 内部审计制度建设不健全, 工作流程不规范

现阶段, 我国很多公司在内部审计过程中存在着制度和规范的不足, 内部审计工作不能很好地开展和进行。主要表现在下面三个方面。一是公司的新业务在慢慢地进行, 内部制度建设跟不上其进度, 使得内部审计部门没有监管的标准可以查看, 内审工作没有办法顺利展开;二是在内部审计中的相应的权限不具备, 这让很多公司的内部审计工作的权限得不到保证, 审计部门既不能很好地参加管理经营会议, 会计资料也不会送达到审计部门, 这样审计部门对审计中出现的问题不能很好地履行起职责, 造成其内审工作不能很好地发挥其作用;三是内审工作不具备相关的条件, 内审人员的地位低下, 这样被审计部门往往不给予积极的配合, 这样使得内部审计的权威性大打折扣。

(四) 审计人员的素质有待提高

在很多销售企业, 其存在着对内审工作的偏差, 对审计工作仍不够重视, 常将一些“弱者”安插在审计部门, 这明显就是对审计工作不重视, 导致审计人员素质普遍较低的现象。审计队伍的职业素质和执业能力与打造“国际一流”的目标要求不相适应, 急需采取一定的措施来尽快提升。当内部审计在企业得不到足够重视, 地位不高, 这样再优秀再专业的审计人员也缺乏工作的积极性和热情, 都不愿从事内部的审计工作, 这样造成内部审计工作不能很好地进行, 更别说达到世界顶级的审计质量。

(五) 风险管理存在滞后性

在内部审计工作开展当中, 很多审计部门往往更注重事后审计, 而不是很在意事前和事中的审计工作, 这样在内部的审计工作的开展过程中, 对于其风险的管理就表现为滞后性, 这样公司在治理过程中缺乏风险防范意识和控制能力, 对于公司的治理业产生了影响。

二、对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中重要性的分析

公司治理的根本目的是通过采用内部和外部的监督机制相结合的方式来综合治理该公司, 保证领导者在做出决策时能够做到有效, 高效, 能够适应公司的发展。内部审计机构在公司的内部控制系统中是其重要的一个方面, 对于公司的治理作用不可小觑。内部审计工作应该在企业的方方面面都要涉及, 并且一直存在于公司治理的全过程中, 从而发挥公司的积极的作用。

(一) 在企业转型中发挥保障作用

对于企业的长期发展, 转型不失为一个重要的举措, 转型既是一项长期的任务, 也是一项系统化的工程。企业的转型涉及很多方面:运行制度、经营理念、组织结构等, 和内部的审计工作也有很大的关系。我们都了解, 企业在发展过程中, 不管处在哪个阶段, 都要保持经济秩序的良好性, 企业如果是处在变革期, 尤其要处理好和其他部门之间的关系, 对各种风险要加以防范。内部审计好像是企业的保健医生, 是领导的鹰眼, 它是为企业的大目标所服务的, 能够为转型提供保证, 让管理层能够充当参谋助手的作用, 能够帮管理层做出科学的判断。

(二) 发挥控制职能, 促进公司治理科学化

内部审计部门对于内控机制和制度的有效执行能够做到有效的防范和对风险起到化解的作用。而在企业的整个管理当中, 内部审计一直贯彻其中, 它能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来监视公司的经营活动、成果和风险方面的管理等。能够对内部控制中所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及时发现, 并提出相应的措施加以改进和建议, 帮助领导者把好关, 对于公司不断完善其内部机制, 让企业的发展和经营朝着预定的目标来进行, 在提供公司的经济效益的同时, 也让公司的治理过程更加的科学而高效。

(三) 加强了与外部审计的协调和沟通

内部审计在范围、内容、标准、依据等方面和外部审计有相同之处, 所以外部审计能够给内部审计提供相关的资料, 让内部审计提高审计效率, 尤其是外部审计中所提出的不足之处, 内部审计可以进行跟踪、调查和核实, 看看是不是采取了什么措施来进行改进, 外部审计还能给内部审计提供发现问题的方法, 确定好审计工作的重点范围;内部审计要向外部审计进行其审计成果的评定, 做到有问题及时沟通, 做到信息共享, 从而让审计的影响效果扩大。而外部审计一旦知晓了其具体的情况, 那么在工作中能够和内部审计相互配合, 相互扶持, 这样有利于工作效率的提升。

(四) 内部审计的监督作用可以增加公司价值

内部审计不能直接参加公司的运营, 其地位相对来说比较的自由, 它既可以对企业的财务收支实施监督, 而且还能有效的监督好企业的重点部门、重点单位、重点资金等, 能够有效地监督好企业的相关制度, 这样内部审计的监督和管理能够有效地揭示经营管理过程中的不足, 能对企业的经营行为有效的规范好, 让企业内部的各单位、各部门能做到有法可依, 加强企业的管理, 挖掘企业的潜力, 努力提高企业的效益, 实现企业的经济价值, 保证财务会计信息的质量, 使之吸引更多的投资者, 在提高公司的价值的同时, 让企业的整个经营组织活动保持循环发展, 保证法人治理结构的完善, 在保护好企业或股东的经济利益的同时也要让企业的权益合法化。内部审计的监督机制在公司的治理中是其中一个因素。内部审计在公司的内部监督中要坚决杜绝那些虚假财务报表, 要让公司有内部审计这个角色, 保证公司的目标的有效实现。

三、结语

从上面我们可以看出, 随着公司的发展, 内部审计逐渐成了公司治理结构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是从属于公司的管理层的, 其制度的有效性能够对公司的治理结构的健全起到很好的作用。所以, 我们要努力转变对内部审计的认识, 看到其在公司治理过程中的重要的价值, 并让其能够适应公司的需要, 通过审计职能的转换, 来不断扩展内部的审计范围, 不断改善内部的审计技术, 努力提升内部审计的价值, 不断进行创新, 让内部审计能够很好地发挥其本来应该要发挥的作用。

摘要:公司治理是伴随着现代企业的出现而产生和发展的, 它采用一整套的外部和内部的制度来规范和明确公司董事会和管理者的要求以及所要承担的责任, 监督他们所要履行的责任, 对于管理者的不好的行为要杜绝, 保障股东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的权益。内部审计在现代管理和管理控制中是其重要的一部分, 公司通过内部审计活动, 来促进公司的完善, 促使其发生良性循环。本文要在内部审计和公司治理的关系作为出发点, 来对内部审计在公司管理中的地位和所产生的作用来进行主要的阐述。

关键词:内部审计,公司治理,重要性

参考文献

[1] 王光远著.现代内部审计十大理念[J].审计研究, 2017 (2) .

[2] 朱庆仙, 陈祖华著.公司内部审计的治理机制研究综述[J].经济问题, 2017 (10) .

环境审计的重要性范文第3篇

教育家陈鹤琴曾说过:“大自然是我们的知识宝库, 是我们的活教材。”大自然以其勃勃生机存在于孩子们的周围, 我们从事幼儿教育的辛勤工作者是不是应该走向自然, 充分利用身边的自然资源来为幼儿的发展提供“养料”呢?闭上眼睛感受一下吧!在那里有孩子们的叫声, 有他们快乐的欢声笑语, 有他们静静的聆听, 有他们的思考和发现, 有……所以那里一定是自信的摇篮, 是成功的起点。那么如何真正利用好大自然的资源, 真正的给孩子喜爱的环境呢?

1 丰富幼儿视野, 贴切幼儿生活, 让周

围的环境变得生动, 让孩子们的眼睛释放光彩, 心灵感受美丽与爱

我们生活在大自然的怀抱, 周围就是大自然赐予的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幼儿的环境应当依据幼儿的年龄特点不断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比方说:可以跟随季节的变化在班内种植一些生命旺盛的绿色植物, 如:吊兰, 仙人球, 大蒜, 油菜, 白菜等等。孩子们在每天的生活中都会关注到他它们的成长, 变化。如果做一位细心的老师, 引导孩子们观察, 用他们懂得方式做下记录, 孩子们在与它们共同成长的过程中, 一定学会了发现, 学会了表达。春天桃花粉嫩嫩的, 孩子们仰着笑脸不停的用手比划;夏天爬墙虎爬满了墙面, 孩子们手叉腰自豪的看着浓浓的绿;秋天到处飘着落叶, 孩子们捡起树叶, 把它变成金鱼, 蜻蜓, 贴出自己美好的心愿;冬天树枝变得光秃秃的, 孩子们用手搓着红红的小脸, 期盼的眼光望着曾经满是绿色树叶的方向遐想……当然充满生命的还有可爱的小动物们, 鱼儿自由的在水缸中游来游去, 它的舞姿无时不在告诉小朋友“我身上所有的鳍对我来说都很重要”, 小狗狗穿上厚厚的戎装“汪汪, 寒冷的冬天一定要多穿衣服哦!”等等。在这些充满活力的动植物的陪伴下, 孩子们放射了爱, 放射了关心, 放射了无穷的能量。记得, 一次我值班, 有个小朋友哭着来的幼儿园, 她伤心的对我说:“崔老师, 我养的小兔子死了, 呜呜呜…我把它埋在我家的院子里, 我很难过, 呜呜呜…”孩子们的感情很丰富, 情感教育在幼儿环境教育中的渗透建立起幼儿对土地, 对自然万物的深厚情感, 同时培养他们关心、爱护、尊重环境的意识。

2 用旋律让孩子听到大自然的广阔, 雄伟;

用图画让孩子看到大自然美丽, 动人;用双手让孩子们学会成就梦想

幼儿园的课程中大多是让孩子们通过听, 看, 尝试等方法实现教学目标的。首先:孩子们在音乐中感受歌词的内容, 丰富了想象力。记得大班的一节音乐课《欢乐颂》, 歌词“蓝天高高, 白云飘飘, 太阳公公微微笑……”呈给我们美好而又热烈的画面, 也给了小朋友温暖的祝福, 让人心里自然的出现了一幅画, 美丽的树林, 晴朗的天空, 清新的空气, 安静而又生动。其次是在创编过程中体现了创造力。在幼儿园课程中经常会让孩子续编故事, 自编谜语, 自编儿歌等等, 而这些活动都是有一定的根据。故事有前因后果, 具体而又完整, 谜语则是依据谜底的各种特性, 可以是表面的, 也可以是本质的。比如:我给孩子们上过一节谜语课, 让孩子们自编谜语时, 有个孩子说“红红尖房子, 住着许多白小子”其实一开始我有点猜不来, 后来是他告诉我是红辣椒。是不是很可爱?因为他想到了辣椒, 想起里面有很多的白色的辣椒籽, 所以就能说出谜语。再次:图片与现象的观察, 启发孩子思考, 探索。出来的图片就一定是一个环境, 钉子让孩子们想到很多工具, 五线谱让孩子们想到歌曲, 音乐;小动物让小朋友观察到外部特征, 联想生活的习性, 环境;花, 蝴蝶, 蜜蜂, 蜻蜓让小朋友想到美丽;雨点让小朋友想到水, 雨伞, 雨鞋, 小草等等。再如:《物体的浮沉》这节课, 我给孩子们准备了水, 各种材质的物品:纸, 木块, 石子, 花生, 塑料雪花片, 塑料块, 海绵, 小铁棒等等, 孩子们通过亲自尝试得出结果, 具有很强的诱惑力和说服力。最后:绘画和小制作让孩子们充分的展现自己, 不仅仅锻炼孩子同时手眼的协调能力, 思考及构建的逻辑能力, 以及成功的喜悦带来的自信都是无以伦比的。纸杯制作的洋娃娃, 卷筒做的小动物, 牙膏盒做的列车, 毛线贴的鱼, 卡纸做的相框等等都蕴含了孩子们丰富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在动手制作的过程中, 小手练得剪纸稳当, 线条流畅, 思维敏锐, 快乐自信。我们把所谓的手工环境准备充分, 孩子就一定能发挥他们无穷的能量, 实现一个个小小的梦想。

3 用实际行动从身边做起, 保护地球——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

现在随生活步伐的加快, 生活中很多用品变得便捷。象易拉罐, 棒酸, 新鲜果蔬, 点心, 蛋糕等等, 优越的生活环境很容易使孩子形成随意浪费的坏习惯, 这也是一个浪费资源的问题。在美术活动中, 可以让孩子利用一些废旧材料, 如小麻绳、塑料瓶、纸筒、包装纸、瓦楞纸等, 学习做成小笔插、相框、分类盒、花瓶等有用的小物品, 这样既不浪费, 又让孩子提高了动手能力, 丰富孩子的想象与创造空间。

大自然的能源是有限的, 我们应从小教育孩子善用能源。在孩子生活中, 最常用的能源是煤气、电等, 应帮助孩子学习一些如何使用才能节约的方法。如:多用电风扇, 少开空调;多用传热快的餐具, 减少煮食时间、少用一次性的用品等, 同时要渗透保护自然, 爱护环境的教育。比如说节约用水, 不乱丢垃圾, 爱护树木花草等等。让孩子们知道美好的环境是人类健康生活的重要条件, 教师可引导孩子观察马路上汽车废气的污染程度、观察河流上漂浮的污染物, 还有就是噪声。使孩子知道它们对身体的危害, 并且明白减少污染就是爱护自己的身体, 使生活更美好的道理。绿色, 让人听了有一种清新的感觉。我所指的绿色不仅仅是绿色的叶子, 小草, 我说的绿色是节约, 是捍卫, 是爱。让孩子们了解生活, 不必要买的东西就不买, 能动手自己做的就尽量废物利用, 多给自己的生活中增添植物, 悉心照顾周围的环境, 处处细心, 有心, 开心。

总之, 幼儿的成长需要一个广阔而丰富的环境, 我们的自然教育课程就是从幼儿实际年龄出发, 以本地的乡土文化为背景, 以幼儿生活为主线的, 正如陶行知先生所指出的:活的乡村教育要用活的环境, 不用死的书本。让幼儿走出课堂在了解四季变化、人类生活变化的过程中, 体验人与自然的亲密关系, 了解自然和生活的基本规律, 萌发保护和改善自然和社会环境的最初意识, 使幼儿的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挖掘, 使不同层次的幼儿都能得到发展。儿童所掌握的内容可以揭示人类与生物、人类与环境的关系, 以及生态系统和生态平衡的原理, 这将对他将来思考更重要、更复杂的问题是有益的。因此, 幼儿的环境教育, 是势在必行, 不容忽视而又刻不容缓的, 让幼儿教育活动置于更广阔的背景, 将大自然教育与幼儿生活紧密结合起来, 促使幼儿教育回归大自然, 回归儿童的生活世界。

摘要:大自然赋予我们生命, 赋予我们能量, 同时也赋予我们生存所不可少的内容——环境。在幼儿园里环境教育显示了它不容忽视的地位与能量。我们应该珍惜环境, 珍惜大自然所赐予的最好的教育条件, 让孩子们真正的享受自由, 快乐, 享受新鲜的空气。

环境审计的重要性范文第4篇

[摘 要] 当代信息技术是促进国家整体经济水平飞速发展的最主要的生产力,信息化审计进入各行各业。但在信息化的发展过程中伴随相应的风险,其风险种类较多。文章从企业施行内部审计的作用出发,对所可能遇到的诸多风险进行分析,以及对如何预防风险的策略进行全方位的探讨。

[关键词] 信息化审计;内部审计;风险;策略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6. 23. 017

0 绪 论

在信息时代,互联网和网络终端产品与人们的生活紧密的联系在一起,信息化的发展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兴衰存亡。企业的现代化管理方法采用信息化已成必然。在企业内部审计中,由于信息系统工程的繁琐性,很容易带来各种风险,如内部审计的环境改变带来的不可控制的风险、数据采集的风险、信息的系统数据泄露带来的风险、审计信息系统存在规章制度不完善而可能带来的风险等。

1 内部审计的含义及作用

审计就是以经济监督的身份产生和发展起来的,脱离了监督,审计也就不一样了,企业审计师这样,内部审计更是如此,各行各业的审计都是如此。内部审计的工作内容是对风险管理、内部控制、治理程序进行评鉴,而不仅仅是对内部控制进行评鉴。内部审计运用系统和规范的方法通过评价的资讯路径来进行对各部门施行各种职能。

内部审计[1]的主要作用可以概括为监督、促进、防护三个方面。内部审计的监督作用表现在对企业相关部门制定的各种财政法规和规章制度进行监督。它的促进作用是通过监察各种违纪违规问题,针对已经发生以及已经发生的问题提出需要修改的规章制度,从而促进企业加强管理、提高收益,达到企业的目标。它的防护作用是通过对企业的收入、支出情况进行详细的审计,对企业的内部控制的规章制度的完善性和有效性进行审计,从而保护企业的合法权益。

2 内部审计可能存在的风险

尽管内部审计有着极其关键的作用,而且信息化环境下的审计与之前的传统审计相比也更加完善和严谨,但是在自身发展的同时也给企业各部门进行的审计工作带来了诸多风险。

(1)内部审计工作人员能力不足的风险。在追求高效的信息化时代,信息化审计需要内部审计工作人员具备高超的电脑操作能力和网络信息的应用的本领[2],甚至需要计算机技术的专业人才的协助。内部审计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不足就成为了审计工作可能发生风险的前提,将造成审计信息的提取失误。信息系统的设计漏洞造成了系统的运行不可靠从而造成重大信息的数据的遗失和失效。在网络环境下的信息审计系统会有面临网络病毒的攻击风险,甚至造成系统瘫痪的严重后果。

(2)内部审计工作的核查风险。在内部审计工作过程中,内部控制制度是在传统核查过程的前提下进行的,因此都是清晰明朗、有章可循的,但是在信息化环境下,传统的审查方式是不足以满足信息系统下的审计核查,这将会造成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不能够对企业的所有方面进行审计核查,这就有可能会使企业的各方各面的核查工作出现纰漏,如信息输入不完善、数据的有效性、制度实施的合理性等方面。

(3)审计工作方式的含糊、控制制度不清晰产生的风险。在传统审计过程中,关于审计工作方式的含糊将会给企业带来极高的风险。在信息化的环境下,审计工作极易产生审计线索的不清晰,在传统的会计账单核算中是以书面的手工文本的形式反应出来,有章可循。而在信息系统下,工作人员进行修改时,系统自带的反结账、取消凭证的程序会使这一过程不留下任何痕迹。因此,信息化下的内部审计工作将带来难以规避的风险。

3 内部审计风险的应对策略

第一,提升工作人员专业技能[3]。提高对在职审计人员计算机技术的提升,提高内部控制的专业素质,加强与著名财经高效的交流与合作,培养社会所急需的专业性人才,使他们有足够的能力胜任审计的专业工作,能够对企业及相关部门的行业环境、运营状况和市场条件进行完善的风险审查,不断地提高专业技能,进一步增加对专业人员的知识的掌握能力。

第二,对控制系统进行安全性监管。内部控制系统在信息采集、传播过程、提升信息利用率方面具有巨大优势,但如果安全监管不当,就会带来泄露、遗失、窃取的风险。

第三,完善相关规章制度和法律体系。在国家方面,很早就做出了应对企业内部审计的法律法规,由于信息化的发展,其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失去了一定的实用性,应积极促进企业内部的信息化。

4 结 论

社会的发展,科技的创新,网络信息技术的应用和普及促进了传统审计方式的革新,信息化审计加速了审计人员的工作效率。由于信息化的发展的速度以及本身固有的缺陷性导致企业及其各部门在审计中产生了极大风险。因此从工作人员专业技能的提升、控制系统进行安全性监管、完善相关规章制度和法律体系三方面进行加强,切实做好内部审计带来的风险的预防工作,提高内部审计工作效率。

主要参考文献

[1]李鹏辉.浅析信息化条件下的内部审计[J].价值工程,2014(21):7-11.

[2]杨蓉.会计信息化下内部控制审计研究[J].财政监督:财会版,2012(7):5-6.

[3]张品.基于信息化环境下企业内部审计的思考[J].现代商业,2014(6):15-21.

环境审计的重要性范文第5篇

摘要:本文从学科支撑、区域经济需求和国际化等方面分析了南京审计学院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特色,探讨了复合型财务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能力特征和课程设置,课程设置包括通识教育课、专业基础课、专业主干课和专业课、专业选修课、试验和实践课,采取两头大、中间小的课程结构体系。

关键词:财务管理教育 复合应用型人才 培养方案 课程体系

作为我国大会计学科中一个新兴专业,财务管理专业依托于传统会计学科,并不断吸收管理学、经济学和金融学的相关理论与方法,发展势头迅猛,成为各校工商管理学科中的一个主流专业。南京审计学院财务管理系在实践中探索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模式,结合社会需求和既有学科优势,将财务管理人才培养建立在具有较强优势会计学、审计学和金融学等学科的基础上,形成了特色鲜明、支撑扎实、系统完整的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

一、南京审计学院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特色

(一)以“大审计”学科为支撑平台,培养具有复合性知识结构的财务管理人才 作为国内唯一一所以“审计”命名的高校,经过多年的办学积累,南京审计学院形成了以“审计学”为龙头的经、管、法、文、理、工等学科群谱,而其中会计学、审计学和金融学成为最具特色和实力的学科。由于会计学、金融学与财务管理在学科属性上的邻近关系,使得会计学、金融学成为财务管理人才培养最为重要的支撑平台。审计学作为我校的立身之本和在全国有重要影响的优势学科,为财务管理专业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提供了独特的支撑和引领作用。财务管理与审计学的学科属性从大类上说,均属于工商管理学科。从学科内容来看,财务管理学关注组织的价值管理。而现代审计学的范围也从传统的报表合规性审计发展为涵盖工程项目审计、内部审计、绩效审计、环境审计、管理审计等不同领域,这些扩展实际上是对受托责任绩效(财务绩效、投资绩效、环境绩效,但重点和基础还是财务绩效)的关注,与财务管理关注组织的财务绩效是一致的。其区别仅在于两者关注的视角不同,财务管理从组织自身的角度关注绩效,而审计学则从外部第三方的角度关注绩效,并对其进行审计评价。因此,审计学与财务管理从学科理论上可以相互支撑与渗透。在财务管理专业的课程设计和教学实践中,着力凸显审计特色,充分利用审计学科优势,在专业选修课中加大审计学相关课程的供给,拓展学生的学科视野,并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从外部审计和内部审计的视角来分析和看待组织财务问题。从审计行业来看,随着财务咨询等非传统审计业务在审计机构业务构成比重的增大,审计人才能力需求也从传统的单一审计能力发展为包含财务知识的复合型能力,使得拥有审计素养的财务管理人才具有广泛的市场需求。

(二)依托长三角区域经济发展,培养区域经济发展所需要的财务管理人才 南京审计学院地处我国经济增长最具活力和增长潜力的长三角地区,区域经济发展为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和市场需求。未来10年至20年,长三角地区正处于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的关键时期,将逐步发展成为高增值的制造业、高知识的服务业中心、世界性的金融中心之一,从而产生对财务管理、财务咨询和服务人才的大量需求。财务和会计专业也从传统的以记账、算账和报表审计为主发展到以上述业务为基础的一体化财务决策、咨询和服务,从组织经理人的帐房先生发展为经理人组织价值创造的合作伙伴,因此,其对专业人才的能力需求也逐步从以单一的财务会计拓展为以财务知识为主体,并具有扎实的信息技术基础和宽厚的人文知识,良好的国际文化素养的复合型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从生源结构上看,财务管理专业的生源70%以上来源于江浙两省,学生对本区域的文化习俗非常熟悉,其就业去向也大部分集中在长三角地区。同时由于地理优势,我校与区域内的许多企业和政府机构建立了良好的产学研合作关系,为财务管理专业的师生在区域内进行实习和实践锻炼提供了良好的机会。因此,依托区域经济发展对财务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培养区域经济发展所需要的财务管理人才,是我校财务管理专业办学的重要立足点和人才培养的主要特色之一。

(三)提高人才培养的国际化程度,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工作能力的财务管理人才 随着区域经济国际化程度的加深,区域内各类组织对财务管理专业人才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工作的能力要求不断提高。因此,在财务管理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过程中,我校立足于区域经济日益国际化对人才能力需求的要求,不断在教学师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上提高国际化程度。2004年开始,在与澳大利亚科廷科技大学合作办学过程中,通过引进重点课程,派出师资进修,植入国际先进教育思想,引进了国际财务管理教育的先进理念、知识架构、内容体系,还直接引入了相关课程,如财务管理、管理会计等英文课程。2006年,通过与加拿大注册会计师公会(CGA)的合作,引进了CGA的相关课程,将专业教育与执业资格教育有机结合,除了鼓励财务管理专业的学生直接修读相关课程获取职业资格外,也将其相关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引入到财务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中来,实现国际化和职业化的融合。从近三年财务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来看,许多学生被国际大型会计事务所、跨国企业和金融机构录用,还有一些学生被北美和澳洲重点大学录取为研究生,人才培养的国际化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果。

二、复合型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能力结构

(一)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 教育部对财务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为在工商、金融企业、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从事财务、金融管理以及教学、科研方面工作的工商管理学科高级专门人才。教育部的财务管理专业培养目标涵盖了所有普通高校,包括研究型高校和应用型高校,应用型高校包括以技能型人才培养为主的高职高专和以中高级管理人才培养为主的一般普通高校。从对我校财务管理专业的师资条件和生源质量看,教师和学生的理论素养大大高于一般应用型高校,从培养实践看,本专业初次就业和毕业后用人单位的反馈分析来看,我们的毕业生就业单位层次相对较高,毕业后经过2年至3年大多能成为所在单位财务管理的骨干。因此,培养目标不能定位于操作型实务人才,也不能是研究型人才,而应该是具有一定国际视野的复合型高级应用人才,这样既区别于高职高专学校,也区别于研究型大学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从我校财务管理专业的学生就业来看,其岗位能力需求不能局限于实务操作。我校财务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去向中大型工商企业、金融机构和中介机构占很大比例。我们就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素质及我校人才培养效果的评价,对2006年至2008年期间接受我校财务管理专业毕业生的用人单位,抽样60家开展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用人单位普遍反映我院毕业生综合素质较高,专业基础扎实、适应能力强,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强,即“上手快、后劲足、实用性强”,从毕业生的职业成长路径看,大部分在毕业后3年至5年内成为单位财务部门的业务骨干和财务部门负责人。从我校财务管理专业的生源质量和办学条件来看,具有培养复合应用型人才的条件。我们的招生在第一批次,生源质量高于一般211学校。因此,从学生能力潜质和就业能力需求来看,单纯的事务性操作人才不能作为我们的培养目标。我院会计、审计专业基础雄厚,培养经验丰富,社会声誉好,加上两个主要支撑专业管理学和金融学均为我院优势学科,具备培养以“会计”为基础,以“财务”为核心,以“管理”和“金融”为发展的复合型财务人才的资源条件和办学实力。

(二)人才知识结构和能力特征分析 教育部对财务管理专业的知识和能力定位为,主要学习财务、金融管理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财务、金融管理方法和技巧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分析和解决财务、金融问题的基本能力。根据应用型人才对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要求,结合我们对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的调研,以及办学过程中形成的经验,探索总结出财务管理专业复合应用型人才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特征为:拥用健全的人格、良好的社会责任感、宽厚的专业基础、综合人文素养和一定的国际视野,具备财务管理的理论知识、业务技能,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在知识结构上,除了重视通识课和专业基础课外,应该重视会计、财务、管理与金融知识的复合,以适应动态商业环境下公司财务管理外部环境和内部决策、实施过程日益复杂化的知识需求。在能力结构上,除了具备一般的财务技能,能在财务管理专业内多方位开展工作外,还应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具有适应相邻专业工作的基本能力,在动态商业环境下分析和解决实际财务问题的能力,在组织变革中引领组织财务发展的创新能力。因此,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能力目标为具有财务意识、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财务专才”,同时对会计学、审计学和金融学具有较强领悟能力和一定基本技能的“财经类通才”。这种“财务专才”+“财经通才”的能力结构使学生毕业后能够适应不同类型组织及其不同发展时期对财务管理及其相邻专业岗位的技能需要,具有较强的发展后劲和岗位迁移能力,成为组织财务管理方面的专家和管理层创造价值的重要伙伴。

三、复合型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课程设计

(一)课程设置思路 为了支撑上述“财务专才”+“财经通才”的能力结构,在通识教育课、学科基础课、专业主干课和专业课、专业选修课的构成比例中,改变以往过分强调专业主干课和专业课的课程供给结构体系,采取两头大、中间小的课程结构体系,加大通识教育课和专业选修课的供给,按照“通、实、精、活”的原则,通识课与其他专业真正打通,培养学生的基本思维能力和科技人文素质,奠定复合型人才培养的基本格局。专业基础课强调真正基础扎实,构成对后续专业课的支撑,并在学生职业生涯的中期和后期发挥重要作用。专业主干课和专业课做到少而精,强调探索性学习和研究性学习。专业选修课多而活,重点是强调与复杂动态的理财环境相对应的理论与方法,强调课程的灵活多变,课程更新周期快。

(二)专业主干课和专业课设置 根据专家的意见和对国内院校财务管理专业课程设置的比对分析,选择的专业主干课为中级财务会计、财务管理、投资学和高级财务管理。财务管理和高级财务管理为财务管理专业的核心内容,中级财务会计为会计类课程;会计是财务分析和决策的基础,因此在专业基础课开设了会计学基础后再开设中级财务会计,以加深对会计信息生成和利用的理解;投资学为金融学课程,在财务活动的三个环节,即筹资、投资和分配业务中,投资是中心,投资的需求决定了筹资的规模,投资的预期收益构成了筹资成本的约束条件,而投资的现实收益则成为财务分配的基础,因此将其作为重点内容单独设置为专业主干课。专业课设置为成本会计、管理会计、国际财务管理、财务报表分析和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成本会计和管理会计为会计学课程,是财务决策的信息基础,国际财务管理主要研究组织在国际化经营环境下的财务管理,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为动态商业环境下的战略生成与实施相关的财务管理,按照与职业能力需求相联系的课程设置原则,这些课程都植入了与注册会计师考试和财务分析师考试相关的内容,从而将专业课、专业主干课和职业资格考试的内容联结起来。

(三)专业选修课的设置 在方案论证过程中曾经提出了专业选修课的两种设置思路。第一种思路,以学科属性出发,强调学科自身的系统性,按学科模块分会计类、审计类、财务类、财税类、管理类、金融类等多个方向分别设置,即以课程供给为设计导向。其优点是模块同质性高,便于课程组织,即从供给出发设置课程,其缺点是不能与学生就业选择的能力需求直接联系。第二种思路,从社会对人才的能力需求出发,按学生毕业去向分为三类,一部分继续深造,一部分主要在工商企业从事财务工作,还有一部分主要在金融机构和其他组织从事财务工作。由此,将专业选修课分为财务理论、企业财务、金融机构和上市公司财务几个方向分别设置,即以社会对人才的能力需求为设计导向,这种设计模块内部同质性低,模块之间课程存在交叉,课程组织难度较大。最终确定的设置思路为第二种设置方案,实现了专业选修课程的模块化与毕业生主要服务组织的财务管理岗位的能力需求对接。

(四)实践课程设置 根据复合应用型人才能力发展的要求,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特别重视试验和实践课程的设置。将实践与试验教学分为分为验证性试验、应用性试验、探索性试验和创新实践训练。验证性试验和单项应用性试验嵌入到理论教学中,不直接单独设置科目和安排时间,其教学内容和方法在理论课程教学大纲中规定。而综合应用性试验和探索性试验则安排单独的时间,集中实施,同时通过鼓励学生社团通过开展研究性课题、学科竞赛、社会实践等方式开展探索性试验和创新实践。设立职业生涯规划工作室,联合学工部门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和培训,通过就业指导讲座、模拟面试、就业成功经验交流会等多种活动,使学生充分了解就业环节与就业政策,锻炼就业技巧,提高就业能力。

四、复合型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保证

(一)促进财务管理专业的教学方式创新 在教学内容确定后,教学方式的创新就成为影响教学成效和人才培养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从培养应用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需要出发,我们对教学方式的改革也提出了明确的要求。首先,加大了实践和试验教学的规模,并改革了具体实施方式。实践与试验教学分为分为验证性试验、应用性试验和探索性试验,我们将验证性试验和单项应用性试验嵌入到理论教学中,不直接单独设置科目和安排时间,而是在课程教学大纲中规定,这样改革以前强调实践将实践和试验教学单独独立成科,与其所依赖的理论课程切割的做法,将理论与实践真正融合,使理论知识与其应用的组织情境和实现方式相融合。而综合应用性试验和探索性试验则安排单独的时间,集中实施,强调在这两类课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而且还鼓励学生社团通过开展研究性课题、竞赛等方式开展探索性试验和实践,如全校性的财务案例分析比赛和财务建模比赛。在日常教学中,强调教学过程是一个多主体参加的立体、互动的过程,从教学计划的制定、教学过程的组织、学生作业与反馈、考核方式确定、考试命题、评分标准等都由课程组集体讨论,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分析能力的总体要求相适应,加大过程考核的力度,改善考核方式,形成多样化的考核方式。教学改革的重点是加强学生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提升财务管理的职业素质。

(二)提高财务管理专业教学师资和教学内容的国际化程度 根据区域经济国际化程度日益增大的现实,财务管理专业人员的工作环境和工作内容也日益国际化。通过引进国际化课程和教材,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和跨文化条件下工作能力的财务管理人才。一方面,我们在巩固基础外语地位的同时,加大了双语课程的开设;另一方面,我们在原有的课程中嵌入国际化的思维方式和具体内容,使得教授的所有财务管理知识和方法,既具有中国特有的制度和文化背景,又具有广阔的国际视野。同时,我们通过与澳大利亚科廷科技大学、CGA的合作,在引进国际化课程的同时,通过请进来和送出去等方式,提高了教师的国际化教学水平,在引进相关课程内容的同时,更为重要的是学习了国外先进的教学方式和教学理念。

(三)加强与职业界的联系,将人才培养过程与学生的职业成长过程相衔接 在人才培养方面,除了课程设置要征求与财务管理专业相关的各职业界的意见外,将教学内容主动与各职业团体的资格课程相衔接,将有关职业考试的内容嵌入到相关课程体系中,但这种嵌入职业资格考试内容不是简单的照搬,而是在考虑学科知识、能力形成与职业成长三者相互作用规律的基础上的有机融合。从而将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与学生的职业成长路径主动对接,同时也避免目前一些院校将基础课程变成考研辅导课、专业课程变成职业资格考试辅导课的弊端。在师资培养上,鼓励青年老师积极参与重大项目和重点企业的财务实践,在一些重要企业的财务管理岗位挂职锻炼,结合教学科研实际开展一些问题导向的应用型研究,并整理加工作为课程教学的补充内容。改革实务类课程的组织方式,一些实务类课程聘请职业界有经验的人士来授课,或主办各类实践竞赛活动,积极参与职业团体组织的各类比赛,以提升学生对职业环境的认知。

五、结语

尽管从1998年首批开设财务管理专业以来,南京审计学院就不断进行培养方案的改革和创新,也受到学科专家和人才市场的充分肯定。但由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系统性和复杂性,加之我国经济转型期组织理财环境和财务管理工具的不断完善,财务管理方法也日益复杂,复合型财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也不可能一蹴而就,这项改革涉及到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师资培养乃至整个财务管理学科的建设和重构,至今仍然处于探索阶段,改革的长期效果还有待于校内外专家和人才市场的动态检验。本文的主要目的是对这一变革过程的关键阶段和主要内容进行阶段性总结,同时也希望更多的财务教育界和实务界的专家共同关注财务管理专业培养人才模式的变革,从人才的供需两方面共同推进复合型财务管理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本文受江苏省2011年高等教育教改重点课题“基于情境认知与职业能力开发的本科会计课程改革研究”(项目编号:2011JSJG051)及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集群经济条件下供应链成本管理研究:组织吸收能力的中介效应”(项目编号:10YJC630354)支持

参考文献:

[1]刘淑莲:《关于财务管理专业课程构建与实施的几个问题》,《会计研究》2005年第12期。

[2]刘国买:《应用型人才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培养的探讨》,《中国大学教学》2009年第7期。

[3]蔡则祥、张维:《高校通识教育的演变与课程改革创新》,《南京审计学院学报》2010年第3期。

(编辑 梁 恒)

环境审计的重要性范文第6篇

电视片《信仰》重现了具有坚定信仰的几代共产党人在民族解放、国家建设中的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讴歌了几代共产党人肩负使命,将中国从积贫积弱带向富强民主的伟大历程,这部纪录片让我再一次认识了我们伟大的党,以及那始终引导我们坚定不移的坚定的旗帜,同时,更深刻地认识到了信仰的力量。

片中列举了很多英雄人物,包括:澎湃、陈树湘、陈毅、于蓝、张思德、刘胡兰、朱光亚、孟泰、杨根思、毛岸英、张秉贵、雷锋、王进喜、李改云、焦裕禄、谷文昌、甘祖昌、钱学森、邓稼先、沈浩、吴仁宝、蒋筑英、许振超、吴孟超、郭明义、徐虎、谭千秋、祈友富、叶欣、孔繁森、李林森、郑培民、王瑛、杨善洲等不同时期、不同岗位的共产党人,实际上我们对这里面的很多名字都耳熟能详,坚定的信仰在他们身上体现的更加完美,这里面虽然也有平凡岗位上的普通人,但多数是一些“特殊的人”,要么是我党的创始人,要么是在领导岗位上,要么是知名科学家,对于大多数普通党员甚至群众来说,更想知道的是这些英雄人物在成为“特殊的人”之前到底什么样的人?信仰是什么?有没有普世信仰?信仰有没有时代特征?

关于信仰,查百度网站,有一个说法比较赞同:信仰是一个人的最高操守,是一个人在面对艰难险阻时永不言弃的精神支柱,有了信仰,再大的难事也有坚持到底的理由,有了信仰,再大的苦也有坦然面对的勇气,有了信仰,能耐得住寂寞,能守得住宁静,能扛得起责任,能冲破一切思想的藩篱。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有一个现象在较长时间里让人困惑,为什么我国经济社会实现巨大发展,民众的幸福指数并没有得到相应提高,相反社会矛盾大量积聚,冲突燃点不断下降?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根本原因之一在于信仰缺失导致的一系列问题。特别是在信仰的建立和宣扬上没有与时俱进,最显著的例子是曾经先辈们的革命的信仰如何继承为新时代下的信仰。由于革命而把先进共产党员神圣化,形成了宗教信仰之外的政治信仰,这种信仰高度依赖理论和个人的先进性,同时离不开环境氛围的强化,所以,环境条件越残酷,牺牲度越高,信仰愈坚定,这也是革命先驱甘为劳苦大众抛头颅洒热血的重要原因。在当代,鲜明而不可调和的阶级斗争不再,强化信仰的环境因素改变为多元复杂的环境因素,坚守信仰变得艰难,在现代的中国,精英人物、平凡岗位、普罗大众该以一种什么样的信仰来维护巩固我们的国家和民族?

结合《信仰》和其他一些阅读,谈以下三点体会:

一是重新解读信仰。人在社会中有三种状态:政治信仰者、宗教信仰者、只求功利而无精神追求者。确立了新的信仰观,三者各自存在的矛盾和问题都会迎刃而解。就政治信仰来讲,新政治观的产生不是对共产主义信仰的推翻,而是顺应政治生态变化和政治文明发展作出的新解读,即以新解读避免这一终极追求在实现途径和阶段特征上与现实脱节,根本是为了提升其稳定性和恒久性,保证得到更加广泛、更为自觉的追寻。当我们真正清楚共产主义实际是人类的必然选择和终极追求,那么现实的不同制度就不再是障碍,而是阶段性存在,既然殊途同归,也便不再冲撞,更不需要以暴力方式来实现。如果这样的思想为人们所接受,我们与世界也就能实现和谐,同时政治信仰也会稳定下来。

二是确立中华民族核心价值观。大国崛起于文化和文明,只有立身于人类文明的制高点起引领作用才敢言崛起,确立中华民族核心价值观就是占领制高点的重要举措。将此视作新时代信仰观的应有之义和必须完成的工作,源于核心价值观直接影响到制度设计和权力的运行,进而影响着思维方式和社会舆论,成为国家认同的载体,也是国际沟通和相互认知的途径。当中华民族的核心价值观真正确立起来,我们便能结合国家利益标准、伦理和法理标准等多种标准评价和解释世界。更进一步,作为中国人民先锋队的中国共产党,在信仰方面实际是基于中华民族的核心价值观,但要更精粹,更大的约束力和更好的示范作用。

三是营造良好一致的社会经济氛围。一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市场经济并不是以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为原则的,即使是在资本主义社会,也不会有明目张胆的提出“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出于社会稳定和发展的需要,出于整体利益的需要,道德和信仰是汇聚国家和民族的主要力量。但反观国内和党内一些不和谐的现象,很多都是利益追求过程中缺失信仰造成的,中央党校徐祥临教授在人民论坛杂志中的《警惕“右倾”歪理邪说》就提到:亚当·斯密的市场经济理论奠基之作《国富论》,关于“经济人”,得出来结论介于“大公无私”与“自私自利”之间。显然,经济发展的行为准则必然是先利他后利己。中国传统也强调“君子爱才,取之有道”。现实的矛盾是:学校教育、党员教育强调信仰,社会经济发展中又强调利益至上,注重结果而忽视关联过程和整体利益。另一方面表现在科学研究上就是急功近利而忽视持续发展。

上一篇:环境保护税法范文下一篇:饮用水污染应急预案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