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发展困难范文

2023-09-22

经济发展困难范文第1篇

根据合肥师范学院国家助学金文件精神,XXXX系10XXXX班从9月29日开始着手在全班开展2011—2012学年度学生国家助学金评审工作。

针对全班级50名在籍学生的国家助学金评审,我班精心组织全班同学,整合全班评审力量积极、认真、细致地开展工作。本着高度重视、按照程序、认真

组织、实事求是的评审原则,为此我班成立了学生国家助学金评审工作领导小组,组长:XX(班主任)

成员: XXXXX XXXXXXXXXXXXXXXXXX

学生国家助学金评审工作领导小组组织全班相关学生学习学院国家助学金文件。在学习文件的过程中,测评领导小组的成员通过集体讨论,集体决定,最终形成全系统一的贫困认定细则,统一量化标准,要求学生国家助学金评审工作能够客观的反映学生家庭的综合情况。在此基础之上,全班开始在评审小组的统一部署下进行学生困难认定工作。我班国家助学金评审工作领导小组要求评审小组成员严格按照系里制定的评审程序展开工作,学生国家助学金评审细则是学生贫困程度的重要依据,评审必须严格遵照学院的文件精神进行,吃透文件精神,保证评定工作公开、公平、公正。

在学习学院国家助学金文件后,班主任在班级中传达学院文件精神,布置本班的学生国家助学金评审工作。班级通过民主评议组成班级国家助学金评定小组,在班主任的带领下对班级提交申请的同学进行评审。依据学生评助的程序,结合学生家庭综合情况进行评定。根据学院下达的名额,精心准备,认真评议,细致工作,反复核对,确定学生推荐名单。正常公示后,将本班确定的名单报送化学化工系国家助学金评定工作领导小组。

本次评选,我班通过严密组织、认真协调、细致工作,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了本班2011—2012学年度的国家助学金评定工作。最终评定出李X、谢XX、丁X、李XX、班XX、丁X、江X、王XX、蒋XX、王X、张XX、马XX、李X、朱XX、谢XX等17位家庭困难、生活节俭的学生(见附件)。在受助名单正常公示后,没有异常反映。

XXXX系XXXX班

经济发展困难范文第2篇

家庭经济困难证明书写格式

(请参照此样本用碳素墨水笔书写)

兹有我镇(县)XXXXXX(具体地址)村民(居民)XXX,XXX之子(女)XXX被XXXXXXXX大学录取。该生家庭XXXXXXXX(家庭主要成员状况),主要从事XXXXXXXX(主要收入来源),家中经济收入XXXXXXXXXXXXXXXXXXXXX(年家庭收入状况),经济状况XXXX(是否困难),家庭经济能力无法负担该生在校的学习和生活费用。请有关银行和学校给予该生助学资助,扶助该生完成学业。

特此证明!

XXXX乡(镇)人民政府(或县民政局)

单位行政公章:

年 月 日

篇二:家庭经济困难证明 (2) 家庭经济困难证明

说明:

1.用钢笔认真、如实填写(用圆珠笔、铅笔填写无效)。 2.父母单位在农村的,按“xx市(县)xx乡(镇)xx村”填写。 3.“家庭经济困难原因”中写明经济收入来源及困难原因。

4.在填写“父亲所在单位意见”和“母亲所在单位意见”栏时,要求: (1)农村户口的,分别由村委会和乡(镇)人民政府签署意见并盖公章; (2)城镇户口的,分别由单位签署意见并盖公章;

(3)父母一方或双方下岗,则由居委会和街道办事处签署意见并盖章;

(4)单位签署意见必须使用钢笔,无单位意见者视为无效。

(5)盖章要盖单位公章,公章要清晰可见,不能重叠,否则,视为无效。

篇三:家庭经济困难证明2 家庭经济困难证明

国家开发银行广东省分行并广东111111学院:

是省 ( 县) 镇(村民委员会或居民委员会)人, 2006 年考入 广东工业

大学,其家庭因(以下填写申请人家庭经济困难原因) 该家庭生活困难,父母在家务农,

以种田养蚕为业,每月收入约300元左右,其哥哥在广州某电脑学校工作,每月收入600 元左右。2006年秋季与其弟弟同时考上大学,家庭经济收入少,无力支持其完成学业,拟 申请助学贷款。

特此证明。

经办人:

村民(或居民)委员会(公章)2007 年 8月 23日

上述情况属实。

经办人:

街道办事处、镇或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门)

(公章)

2007 年 8月 25日

我是***,来自**班,本人在上一学中认真学习,工作积极,生活简朴,成绩良好,能

够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努力提升自己的各方面的素质

思想上本人能热爱社会主义国家,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认真学习和贯彻邓小平理论和三

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拥护党的方针政策,同时主动向党组织靠拢,积极参加党章的学习活动,

在学生中起到先锋模范的作用,思想上进,

学习上。本人刻苦努力奋发图强,力争上游,在认真学习好专业知识的基础上本人还能积极

自修其他课程,不断的拓宽自己的知识领域,丰富自己的文化内涵,凭着只问耕耘不问收获 的态度本人每年都考出好成绩,

工作上认真负责,听从上级安排,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认真对大工作,秉公办事,作风

扎实,不欺上瞒下,同时能较好的关心同学 ,帮助同学,因此也取得了很好的信任

在生活上,本人家庭经济困难,生活简朴,已被认定为贫困家庭,困难学生,家里仅靠父亲

打工维持生活,但是人穷志不穷,本人在校能遵纪守法,没有任何违规行为,

综上所述,本人认为自己基本符合助学金申请的审评条件,故提出申请,望领导给予批准。 尊敬的学校领导:

我是。。。系。。。班的一名学生,出生在一个贫困山村,那里交通阻塞,经济落后。因为家

庭困难,我现在十分需要领导、学校、国家帮助我,帮我和我的家庭度过难关,让我能有幸

和其他的同学一起顺利完成学业。

然后写家庭经济特别困难或遭遇突发事件,家有几口人,尽量把自己家里写得困难些,

什么爷爷奶奶病重啊,债务啊,从小家境就不好啊,多写点。然后再写自己学习如何刻苦,

成绩如何优异 ,学习成绩突出。再写热心于帮助同学,关心集体,追求上进等等。 还可以

写参加学校社会活动充实了自己。

现如今,党和国家的政策是大力发展教育事业,这让我这样的学生看到了生活的希望。

我满怀热血感谢党和国家对贫困学生的关心。真诚希望领导给我一次机会,一解我求学之路

的燃眉之急。我会努力好好学习,争取上进!只要自己一有能力,就马上回馈社会,帮助所

有有需要的人。特别的是我一定要成为一个能对国家和社会做出特殊和巨大贡献的人。【 最

后一段要这样写】

此致

敬礼!

申请人:XXX 时间:xxx年x月x日

尊敬的系领导、老师:

您们好!我是艺术设计学院装饰07-1班学生====。很荣幸的成为我校的一名学生。在这里

已有两年的大学生活,我始终保持着积极向上的心态,时时以高标准要求自己做到全面发展。

经过大一一年的努力,我在各个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提高,在这里特向领导申请我想申请国 家助学金。

我来自农村,对于当地当时的情况,亲朋好友都为我感到高兴能有机会上大学。怀着满腔

的热情,我离开了我钟爱的故土来到他乡求学。带着家乡们的自豪与执著,我一直在努力的

做着我应该做的事情——学习。可是在我求学的路上,父母省吃检用的钱把钱寄给我。他们

希望我能过的好。父母只想让我好好学习,我只能用学习成绩来回报他们,每次向家里报告

好成绩的时候,都可以感

受到父母舒心的笑容,还有他们的嘱咐,让我再接再励! 早年就靠父母们远走他乡去打工挣钱为我找学费并且一直持续到现在。也许是父母们对与儿女的关爱,他们总是要我们不要太薄对自己,总是把最好东西留给我们,他们自己说“钱我们俩回努力去挣的,你尽管按你的需要去做你的事情吧!只要你将来能够有所作为。”每当我听到这句话,我都回感到镇镇心痛。一种欲摆无奈的心情。我只愿为他们减轻些。这二千元的助学金对我来说能解决家里的困难,我想给父母减轻一些负担。

大学阶段是我人生中一个极为重要的阶段。在这两年中,我在各个方面都获得了巨大的进步,综合素质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我也要特别感谢院里的大力培养以及老师在专业方面的深入指导和同学们在工作、生活中给我的支持和帮助。非常感谢国家给予我们大学生的帮助,资助优秀大学生完成学业。今天我得到了帮助,我会在以后的日子里更加严格要求自己,学好专业知识,争取早日服务社会,为国家奉献一份力量。

敬请各位领导、老师加以评判审核! **年**月**日

贫困证明,至少乡镇一级的印章哦

附件:家庭经济困难证明(参考格式)

家庭经济困难证明

中国银行并山东大学:

XXX是XX省XX县XX乡XX村(XX单位)人,XXXX年考入山东大学,其家庭因XXXXXX原因,经济困难,无力支持其完成学业,申请给予助学贷款支持。

特此证明。

XX省XX县XX乡XX村

村民委员会(公章)

二00五年 月 日

需要写明家庭成员情况及家庭收入、困难的原因和程度等情况,需要你所在的街道或居委会出具。以下四种情况属于生活困难:

1、无生活来源、无劳动能力、无法定赡养人或抚养人、扶养人的居民;

2、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间或领取失业保险金期满仍未能重新就业,家庭人均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居民;

3、在职人员和下岗人员在领取工资或最低工资、基本生活费以后以及退休人员领取养老金后,其家庭人均收入仍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居民;

4、其他家庭人均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居民。

以上所说的“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以所在省统计局当年四月二三十日公布的上省平均统计数为准。

以上四种情况的证明,有工作单位的由工作单位证明,无工作单位的城市人口由社区居委会证明,上报街道办事处核准;农村人口则由村委会证明,报乡政府核准。

家庭贫困证明

兹有我社区(村委会)居民(村民)之子女在

学校就读,其家庭人口 人,劳动力人,家庭年人均收入 元,属当地贫困户或特困户。

特此证明。

市 县(市、区) 乡(镇、街道)

(盖 章)

二〇〇七年月日 家庭贫困证明

学校:

贵校学生 其家长属本地居民,其家庭基本情况如下:

一、家庭人口人,家庭年收入约元;

二、主要收入来源:

;

三、目前家庭主要困难:□收入来源单一□劳动力较少

□医疗支出较大□其它

确属贫困家庭,特此证明。

村委会(街道居委会)乡、镇(含)或

或家庭联系人所在 街道民政部门

单位盖章 盖章

年月日年月日

盖章单位联系电话: 盖章单位联系电话:

家庭贫困证明

现特证明××省××市××县(区)××镇(乡、街道办事处)××村(或居委

会)××组组民(市民)××同志之子(女)××,于200×年×月考入湖南科技学院经济贸易与管理系××专业××年级××班级学习。

陈述困难原因(家庭人口情况、地处偏远山区、家庭人均年收入情况,家庭遭受自然灾害情况、家庭遭受突发意外事件、家庭成员因残疾、年迈而劳动能力弱情况、家庭成员失业情况、负债情况及其他困难原因等。)

家庭情况实属贫困,特此证明!

村委会(或居委会)(盖章) 乡镇或街道办事处民政部门(或县级民政部门盖章) 2007年11月××日

备注:

1、请学生以当地民政部门的身份自己书写贫困证明书;

2、陈述困难原因必须详细,数据充分,能够充分说明其家庭经济贫困;

3、村委会(或居委会)必须盖章,但乡镇民政部门及以上民政部门只需盖一个级别民政部门的盖即可。

贫 困 证 明

兹有我乡(镇)(居委会等)×××(父母亲姓名)之子(女)×××(学生姓名),于××年××月考入贵校学习。由于×××原因(每个家庭的具体原因),导致家庭经济困难,希望学校、银行能为其提供国家助学贷款,帮助其顺利完成学业。

×××乡(镇)人民政府(公章)或×××居委会等(公章)

证明 xxx学校: 滋有

经济发展困难范文第3篇

摘要: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做好高校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工作成为高校贯彻以人为本教育理念和实施教育公平政策的重要举措,其中,科学合理的工作体系是资助工作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文章就新时期高校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体系从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经济困难学生的经济资助和心理资助三个方面进行了详细阐述。

关键词:高校 经济困难 学生 资助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高校中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越来越多,由此受到更广泛的关注。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明确要求“努力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学生,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1]。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工作,是新时期高校育人的重要内容,也是社会发展对高校提出的内在要求。因此,如何建立一套科学的、长效的、合理的资助工作体系是摆在高校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

一、目前高校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存在的问题

(一)经济资助与心理资助的不平衡性

按照《国务院关于建立健全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意见》及其配套方案的要求,高校现已形成了“以国家助学贷款为主,以国家励志奖学金为辅,解决经济困难学生的学费和住宿费问题,以奖学金、助学金、勤工助学、社会资助等为辅,解决经济困难学生的生活费问题”的经济资助体系。但该体系忽略了经济困难学生是不良心理特征的高发性群体,从而由心理问题可能引发学业、生活等一系列问题。

(二)认定情况与真实情况的不对称性

1、地方与高校信息对接不准确、不及时。目前我国高校认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方式主要是以学生所在乡镇(街道)以上民政部门开据的相关证明材料为基础。一是地方民政部门的认定对从事该工作的人员的道德要求很高,而又缺乏相关的规章制度和监管制度,使得地方民政部门认定的真实性大打折扣;二是相对于城市较偏远的学生因居住地偏僻、信息滞后等原因无法盖上乡镇(街道)以上民政部门的印章,使得很多应该被认定为贫困生的同学无法被认定,导致真正需要资助的学生得不到资助;三是一定时间内学生家里可能由于某些原因由原来的贫困脱贫,也可能由于一些突发事件使本来家庭不贫困的学生成为贫困生,信息动态对接的不及时同样使认定的准确性受到质疑。

2、信息获得与实际操作不全面、不规范。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的实质是学生家庭经济状况的评定,是对学生家庭经济是否困难和苦难程度的判断。[2]目前各高校对家庭经济贫困学生的认定方式和认定方法各异,认定学生家庭经济是否贫困就需要采集其个人及家庭信息,而采集信息的不确定性导致了信息获得不全面,加之缺少现代化的信息分析工具与手段,从而无法对学生及家庭的经济情况进行科学化分析,许多高校为追求办事效率,往往加入了诸多人的主观因素或择优资助、名额分配平均化,操作流程不规范,认定不科学、不准确。

二、构建高校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体系的措施

“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关心每个学生,促进每个学生主动的、生动活泼的发展,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3]高校对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应该是经济帮助与思想引导相结合,精神鼓舞与生活关心相结合,物质资助与心理资助相结合,资助工作与育人成才相结合。

(一)完善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体系

1、构建长效机制,保证信息对称。应建立生源地民政部门认定程序的监督机制,规范基层民政部门的操作流程,确保起点信息的准确性,同时建立地方与高校的协调联动机制,地方民政部门要与高校做好信息的对接和传递,使经济困难学生信息准确无误。

2、避免绝对凭“证”,积极跟踪反馈。学生工作者应主动向生源地民政部门了解情况,跟踪反馈经济困难学生的信息,深入班级和寝室观察、座谈,利用假期家访,进行真实准确地认定,避免凭借一张“贫困证明”包打天下的不公平认定出现,保证认定的公平性。

3、层层严格把关,层层民主评议。高校要成立认定评议小组,结合学生日常生活情况做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工作。既要发挥工作在一线的辅导员和班主任在认定过程中的作用,又要发挥学生民主代表在认定过程中的积极作用。

(二)加大对经济困难学生的经济资助力度

1、进一步加大经济资助力度。目前,各级政府逐年加大各类经济资助的款项额度,随着高校不断扩招和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仍不能全部覆盖所有贫困生,各级政府应进一步加大各类经济资助的力度,让贫困学生真正摆脱贫困,轻装上阵,全身心的投入到专业文化知识学习之中。

2、进一步提高奖(助)学金比例。提高奖学金的比例,有助于鼓励学生发奋读书,通过优异的成绩获得各类奖学金以解决生活上得经济压力;提高助学金的比例,有助于鼓励学生勤工俭学,利用业余时间获得助学金,这样既缓解了学生的心理压力,又促进了奖(助)学金发放的透明度。

3、进一步增加生源地贷款的覆盖面。建立相关制度监督生源地贷款的落实情况,降低生源地贷款的审查标准,增加贷款的覆盖面,保证所有经济困难学生顺利贷款,此外,积极整合社会资源和校友资源,建立各类基金及奖学金,加大经济困难学生的经济资助力度。

(三)做好对经济困难学生的心理资助对称

“扶贫必先扶志”,在加大经济资助的同时,高校学生工作者应及时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进行配套的心理资助。做好“物质扶贫”,解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经济压力,是帮了他们的“人”;重视“精神扶贫”,给予及时、专业、有效的心理援助,是帮了他们的“心”,使其从根本上“脱贫”。[4]

1、建立网络心理资助平台。由于目前高校从事心理咨询工作的专职教师无法满足全部学生面对面咨询的需求,建立网络心理资助平台显得尤为重要,可以通过QQ、博客、微博等手段对经济困难学生进行心理资助,对受家庭经济影响较大的学生及时跟踪,适时进行心理危机干预。

2、建立心理导师制度。各高校各院系要聘请专职心理教师担任本院系的心理导师,定期对经济困难学生进行心理干预方法的培训,使经济困难学生自己掌握心理调节方法,建立心理档案,保持乐观积极的态度,增加抵制心理危机的能力。

3、营造温馨的关怀氛围。环境决定意识,只有在积极乐观的氛围下心理资助才能发挥其最大的作用,各高校要积极营造和谐、温馨、民主的校园环境,以校园文化活动为主要载体,使有心理危机的经济困难学生感受到学校和老师的人文关怀,融入集体,把主要精力放在学习上。

三、构建高校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的保障机制

(一)完善的制度保障

我国高校在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上通过不断的探索,已经形成了一套经验与方法。目前,仍需加强完善经济困难学生所在基层民政部门的监督制度、责任追究制度等,建立健全高校具体认定工作制度和公示监督制度,建立经济困难学生的跟踪反馈制度。

(二)专业的队伍保障

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工作需要多方面的人员参与,要构建一支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的学生工作一线队伍,时刻掌握学生基本信息和思想动态;配备专业的心理咨询工作队伍,为经济困难学生时时提供心理疏导;建立一支数据分析专业队伍,针对学生的基本数据信息可以进行认定的数学模型、现代化信息处理软件的开发与维护等。

(三)四位一体的联动保障

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工作是环环相扣、缺一不可的,单靠高校的认定方法难以保证认定的科学性与准确性。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需要政府、社会、高校、学生四位一体的良性联动,建立高校与地方的信息共享,利用网络的现代化手段及时管理经济困难学生的基本信息,建立动态管理机制,使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资助工作更加科学、高效、合理。

参考文献:

[1] 新华社.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EB/OL].2010-07-29[2010-11-15].

[2] 杨晓慧.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模式的思考与实践[J],思想理论教育,2009(11).79-82

[3] 金华,吴文源,张明园.中国正常人SCL-90评定结果的初步分析[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1986(5):260-261

[4] 宋梅.适宜高校经济困难学生心理特征的资助体系建设[J],辽宁科技大学学报,2011(4)

作者简介:

吴毅,男,大连交通大学团委书记,研究方向:学生管理。

王琦,男,大连交通大学学生思想政治辅导员,研究方向:学生管理。

经济发展困难范文第4篇

建立起较为完善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体系, 精准确定资助对象, 提高资金使用率, 是提高资助工作效能的重要手段。下面将从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程序、认定工作调研、认定量化标准和认定存在的问题几个方面研究当前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体系, 为学生资助工作确定精准资助、实现公正公平提供有力依据。

一、规范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程序

(一) 规范认定的组织机构

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工作中, 应成立各级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组织机构。一般由分管校领导、校学生资助管理机构、相关职能部门组成的校级认定组织机构全面指导、组织和管理认定工作。二级学院成立以分管学生资助工作的领导为组长, 学生办公室、学生辅导员等担任成员的认定工作组, 负责认定的具体组织和审核工作。在班级认定工作中, 成立以班主任任组长, 学生代表担任成员的认定评议小组, 负责认定的民主评议工作, 认定评议小组成员中, 学生代表人数视班级人数合理配置, 应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各级认定组织机构成立时, 应将成员组名单进行公示。

(二) 规范认定的工作程序

在组织认定过程中要确保渠道畅通、程序规范, 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所需材料、认定要求、认定政策确保学生能及时了解。学校要根据国家要求制定相关制度, 确定工作时间, 统一布置启动全院认定工作。认定过程中要自下而上, 从班级到二级学院再到学校逐级做好评议、审核、审批工作。班级认定工作是全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的基础环节, 更是关键环节, 首先由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本人提出申请, 班级评议机构做好材料审核评议及学生访谈工作。在班级评议过程中, 为保护和尊重学生的隐私, 材料的审核、学生的访谈等工作应由班主任完成, 评议小组中的学生代表重点评议学生的日常消费、行为等情况。

班级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名单确定后, 在适当范围内公示后报二级学院级认定工作组审核。二级学院认定工作组审核班级认定评议小组申报的初步评议结果。如有异议, 应将结果反馈班级认定评议小组后予以更正。二级学院认定工作组审核通过后, 要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名单, 以适当方式、在适当范围内公示。如师生有异议, 可通过有效方式向二级学院认定工作组提出质疑。二级学院认定工作组在接到异议材料时应及时给予答复或反馈处理结果。如对二级学院认定工作组的答复仍有异议, 可通过有效方式向校级认定组织机构提请复议。

校级认定组织机构在接到提请复议后应及时反馈处理结果。校级认定组织机构在接到二级学院提交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名单后应在适当范围内公示, 确定认定结果, 建立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信息档案。

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情况调研

(一) 材料审核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申请认定提供的材料是核查学生家庭经济情况的重要佐证, 所以材料的规范性显得尤其重要。现在大部分高校统一使用的模板是《高等学校学生及家庭情况调查表》, 由家庭所在地街道或乡镇民政部门盖章。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发现, 很多学生的《高等学校学生及家庭情况调查表》填写含糊, 为认定工作带来困难。为更精确的掌握学生情况, 可以让学生提供配套材料, 例如填写父母健康状况较差的, 可以让学生提供病历等证明;家庭成员残疾可以提供残疾证明等等, 为后期的认定标准量化工作提供有力依据。

(二) 学生访谈

学生访谈工作是家庭经济经困难学生认定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内容。一些在材料上模糊不清、不能具体说明的情况都可以通过访谈进一步深入了解。某次交流会上, 一位985高校资助管理中心负责人介绍了一个案例:本校的一名学生申请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 其父母的工作单位都填写的是这所985高校, 依据这项情况, 负责此项工作的辅导员在核查过程认定该学生家庭经济不困难。但经过学生反映, 后期访谈调研后得知, 该学生父母均是学校临时工, 父亲是保安, 母亲在食堂打扫, 家庭经济较为困难。所以学生访谈是学生家庭经济困难认定过程中不可忽视的一个环节。

三、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量化标准

为提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的精确性, 确保资助资金得到公平有效的分配, 就必须突破传统的主观意识的认定模式, 确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的量化标准, 推动该项工作科学化、规范化、精准化。

量化指标一:家庭基本情况。在家庭基本情况中的量化指标可细化为孤儿、单亲、父母健在、低保家庭、建档立卡家庭等几个项目。孤儿设置加分权重由高到低可依次为烈士子女、福利院抚养、亲属抚养等, 父母因意外或疾病双亡但有赔偿金的可根据实际情况不列入其中。单亲家庭设置加分权重由高到低可依次为疾病致使一方去世、意外致使一方去世, 意外或疾病去世但有赔偿金的可根据实际情况不列入其中。父母健在的家庭加分权重可根据双方丧失劳动能力均无经济来源、一方丧失劳动能力且无经济来源来设置。低保户和建档立卡户 (区分脱贫情况) 设置相应加分权重。在几个项目中要根据实际情况设计标准值, 权衡项目之间的加分权重。

量化指标二:家庭所在地情况。该项量化指标可根据家庭所在地区类型、家庭所在地户籍性质和家庭所在地自然条件。家庭所在地区类型可分为东部、中部、西部地区, 给予相应的加分权重, 其中的贫困地区要增加分值。家庭户籍地性质根据城市和农村给予相应的加分权重。家庭所在地自然条件可根据近几年的情况依据地震、水灾、旱灾、雪灾、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给予相应的加分值。

量化指标三:家庭年收入情况。家庭年收入应包含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所有收入, 包括种植、养殖、劳务 (建筑、运输、服务、手工等各行各业) 、亲友馈赠、保险、房屋租金、集体分红、拆迁安置补偿等一切收入。家庭人均年收入根据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设定加分权重。家庭负债情况根据实际负债原因设置加分权重。家庭拥有交通工具根据交通工具性质、用途、价值设置加分权重。

量化指标四:家庭成员健康状况。可依据本人健康状况、父母健康情况、父母劳动力情况、应尽义务的赡养情况。本人健康可依据残疾等级、患病情况 (患病所需治疗费用情况) 设置加分权重。父母健康情况可根据双方残疾情况及患病情况、一方残疾情况及患病情况设置加分权重, 在患病情况中还应考虑治疗时间和治疗费用等问题。父母劳动力情况可根据双方年龄、健康状况设置加分权重。应尽义务的赡养情况可根据赡养祖父母、外祖父母等直系亲属的人数、劳动力情况设置权重。

量化指标五:家庭成员工作学习情况。可依据父母工作情况、家庭成员学习情况设置加分权重。父母工作情况可细化为父亲职业、职务、级别、月平均薪酬等, 母亲职业、职务、级别、月平均薪酬等。家庭成员学习情况可分为家庭成员就学人数、家庭成员就学层次、家庭成员就学地点等项目, 并设置相应权重。

量化指标六:在校消费状况。可依据生源来源情况、在校饮食消费情况、使用通信工具情况、使用交通工具情况、日常生活消费情况设置加分权重。生活来源可根据家庭给予、勤工助学、学校资助等情况设置分值。在校饮食消费情况可根据月平均消费情况设置分值, 此项应区分一日三餐消费情况和零食消费情况。

使用通信工具可根据学生使用手机、笔记本等通信工具的实际价值设置分值。在校使用交通工具根据实际情况设置分值。学生的日常消费情况可细化为生活必需品开支、学习用品开支和娱乐消费开支等项目, 根据情况设置分值。

量化指标七:班级民主评议。班级民主评议分为学生代表评议和班主任评议。班级民主评议主要对学生的在校表现、日常行为、消费情况作出评议。班主任评议含学生诚信表现、思想品德鉴定、学习表现、遵纪守法表现等项目。根据实际情况设置各项评议的加分权重。

量化指标八:二级学院认定工作组审核。整个量化指标中要根据实际情况设定二级学院的量化指标权重, 二级学院在复核过程中, 可根据掌握属实情况, 给予加减分。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量化指标是对认定新形势的思考和探索, 学校在制定量化指标时应结合实际考虑学校情况、学生情况、地域情况等, 不断细化和完善量化认定标准, 为学生资助工作的开展奠定坚实基础。

四、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存在问题

(一) 地方提供的家庭经济困难材料难以准确

根据我们在调查核实工作中所了解的情况来分析, 可以看出, 有些地方可能在细化认定标准和严格执行评选程序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 如在具体确定贫困户时, 可能还存在着“人情户”、“关系户”、等现象, 被认定为贫困户的家庭实际情况与认定情况不符合, 脱贫数据可能及时更新不够等等, 这些问题都有待解决。

(二) 家庭收入的实际数据难以准确

现行情况下, 我国居民的收入渠道众多, 家庭的兼职收入难以核实。例如:在一个认定案例中, 学生填写的申请认定情况表中, 父母是双下岗, 街道民政部门也给与核实确认。但经过访谈和调查, 该学生父母双下岗后, 在外地自谋职业, 收入可观, 家庭经济并不困难。所以, 在申请认定学生的家庭收入方面的大数据统计、分析功能有待实现。

摘要: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目前越来越多的受到了党和政府以及社会各界的关心和帮助, 科学、合理地认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是做好学生资助工作的重要环节。做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工作, 对于合理地分配使用有限的资助资金、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完成学业、解决生活困难、维护社会和谐起着重要的作用, 更为响应国家脱贫攻坚、精准资助的号召提供有力保障。本文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程序、认定工作调研、认定量化标准和认定存在的问题几个方面研究当前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体系, 为实现学生资助工作的公正、公平提供依据。

关键词:经济困难学生,认定体系,研究

参考文献

[1] 杨庆实.中国高校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理论与实践研究[N].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17-7.

[2] 谭亚男.高校资助育人精准化研究[D].桂林:广西师范学院, 2017.

经济发展困难范文第5篇

正如黑格尔所说:“在主体中自由才能得到实现, 因为主体是自由实现的真实材料”[1]主体意识是人区别于其他生物的客观存在。主体意识是人在发展过程中, 发现自身并不完全依赖他人而存在, 并且在与社会、他人的相互交往的过程中所作出的一种自觉、自主, 基于自身发展而积极思考的结果。根据马克思关于实践与意识的关系来看, 意识是对一定实践的反映, 是实践活动的结果。

主体意识的内涵主要包括两个方面:自主意识和自律意识。自主意识是主体基于自己的活动所具有的支配、控制的权利和能力, 是一种成我自我主人的积极的心理过程;自律意识是指主体在社会实践活动及其他活动中所具有的自觉遵守各种社会规范并以此来规范自身活动的心理活动[2]。

2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主体意识特点

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是大学校园里一个特殊群体, 占在校生比例1 5%以上。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不仅仅要面对家庭经济的重压, 同时也要承受精神上的巨大压力。尽管大部分学生表现出了发愤图强、积极进取、励志成才的良好精神状态。但总体上,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表现出来或潜在很多心理危机。集中表现在:抑郁、自卑等不良心理凸显, 缺乏与人正常交往的勇气, 心理素质差、自卑感强烈, 苦闷、甚至心理失衡、抑郁;自立自强精神缺乏, “等、靠、要”思想普遍, 眼高手低现象严重;诚信意识不足、感恩意识淡薄等。

究其根源主要还是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主体意识发展不够完善。自主意识强烈但自主能力差。家庭的困境、相对封闭的成长环境让大部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综合素质上处于弱势。大学评价标准的多元化使他们无法维持以前学习优秀而拥有的优势, 他们“读书改变命运”的理想和斗志受到挑战, 很多人开始要么自怨自艾、自我封闭, 要么怨天尤人、心理失衡。家庭经济困难生往往自尊, 内心有着强烈的自强愿望, 但同时他们的主体意识发展又是不完善的, 他们缺乏足够的面对困难的勇气, 内心敏感, 往往容易从极度自尊走向极度自卑, 甚至在一次次现实打击面前, 丧失乐观的信心, 形成“习得性无助”, 从而自卑、丧失斗志, 限制了他们自主能力及创新创造潜能的发挥。

同时, 他们主体意识中的自律意识也存在走极端的不和谐发展。家庭经济困难生往往迫于现实环境的压力对自身认识尺度把握不准。一部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缺乏客观的自我认识和良好的心态, 过于苛求自己, 享受资助的同时背负着一定要有所回报不允许半点学习失败求完美的沉重心理压力, 结果往往适得其反。

笔者进行的问卷调查及个别访谈的结果也显示: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在“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自我设计、自我完善”的主动意识和行动能力上有所欠缺。在主体独立性、主体主动性、主体意识和主体能力方面或多或少存在偏颇和不足。缺少思想观念上的自尊、自信和行动能力上的自立、自强和自我调控。或自悲、自负, 缺乏客观的自我评价, 或逃避, 破罐破摔, 自控能力差, 眼高手低, 或迷茫、徘徊, 目标缺失。主体主动性方面, 成就动机低, 消极等待, 被动接受, 逃避竞争。

总的来说, 他们主体意识偏弱, 主要表现为自我意识不健全;缺乏自主独立能力和探索精神;人际交往中缺乏足够的理解、责任意识淡漠;甚至个别表现为个性、人格的扭曲。其深层次原因:主要是由于某方面需求得不到满足而导致的偏激、逃避、退缩行为及焦虑、无助情绪;第二是处理不好青春期的各种矛盾冲突, 片面看待成长中的不利因素和条件, 出现暂时的“同一性混乱”。

3 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主体意识优化途径

“授人以鱼, 不如授人以渔”, 因此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教育引导关键要从优化他们的主体意识出发。培养他们积极的心态、客观的自我认识,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3.1 首先要以人为本, 强化“人文关怀”, 完善学生自主意识

从学生特点出发, 尊重需求, 强化自我意识。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自我认识水平逐步提高, 但易带片面性;自我评价能力不断增强, 但容易忽视缺点;自尊心强, 但自我控制力较差的特点, 较之普通群体更容易出现“同一性混乱”, 教育引导要充分考虑其所处特殊年龄阶段的合理性, 从满足其需求出发, 给予充分的“合法心理延缓期”, 引导其客观的自我认识。

3.2 充分尊重他们的需要, 营造氛围、制造“合法心理延缓期”

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在追求自我实现的过程中, 首先要满足个体各方面的需求, 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最主要的是尊重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安全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教育、引导要本着“以人为本”的理念, 首先要了解他们的真实需要, 尊重、关爱学生, 理解学生;更重“授人以渔”, 坚持精神鼓励和物质资助相结合。以正面鼓励和教育为主;培养、遵循学生的兴趣、爱好。同时要给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更多包包涵和宽容。他们的转化, 需要耐心和时间, 只有在学习、社交、角色体验的实践中, 有了时间, 自我才能慢慢得到整合, 学校和老师要做的是为给予充分的关注, 为其提供各种社会活动和个人发展的机会, 让其有足够的时间挖掘自身力量, 将内心发生的两极应力兼收并蓄, 互相权衡, 决定取舍, 最终加以整合。

3.3 多途径多形式, 激发自我教育愿望

人的自我教育意识不是一生下来就有的。随着人的自我意识的发展, 自我教育的意识才逐步发展起来。学校要善于利用各种有利条件, 激起学生自我教育的愿望, 使学生明确意识到教师对自己提出的要求, 从而产生自我教育的动机。为激起学生自我教育的愿望, 可以利用广播、电视、报刊、文艺作品、黑板报、宣传栏等宣传工具, 采取专题课、讲座、主题班会、看电影、参观展览、举办知识竞赛等多种形式, 引导学生观察社会, 体验生活, 培养高尚情操, 不断提高自我教育的水平。同时也要积极挖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中的优秀典型, 利用榜样的力量带动和影响个体发展。

3.4 营造氛围、加强舆论、健全制度, 正确引导自律意识

从营造氛围出发, 整体上加强学校的感恩教育和责任教育, 挖掘自强自立、责任自信的优秀家庭经济困难生典型, 树立榜样, 加强宣传, 从舆论上加强引导。多开展感恩、责任主题教育实践活动, 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在氛围中感受。同时政府、学校也要完善机制, 明确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权利和义务, 建立健全大学生征信体制以及完善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制度和举措等多途径多形式正确引导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自律意识。

摘要: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是大学校园里一个特殊群体, 他们不仅要面对家庭经济的重压, 同时也要承受精神上的巨大压力。但总体上,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表现出来或潜在很多心理危机。究其根源主要还是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主体意识发展不够完善。“授人以鱼, 不如授人以渔”,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教育转化关键要从本质出发, 研究探讨这一群体主体优化的途径。

关键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主体意识

参考文献

[1] 郭湛.主体性哲学[M].昆明: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2.

[2] 商树松.论互联网环境下大学生主体意识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性主张[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8 (2) .

经济发展困难范文第6篇

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也受到了国家和社会的极大关注, 资助工作的成效更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热点。

1 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的现状

近年来, 国家对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力度不断加大, 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采取一系列重大举措, 建立起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师范生免费教育、国家助学贷款、勤工助学、学费减免等多种形式的高等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对考上大学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新生, 首先可通过“绿色通道”报到入学。随后, 学校对其家庭经济情况进行核实, 根据不同的家庭经济情况, 再采取不同办法予以资助。其中解决生活问题, 以国家助学金为主, 以勤工助学等为辅;解决学费、住宿费问题, 以国家助学贷款为主, 以国家励志奖学金等为辅。此外, 国家还积极引导和鼓励社会团体、企业和个人面向高校设立各类奖学金、助学金, 各高校内部也建立相配套的资助措施, 设立各种奖学助学金, 共同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顺利入校并完成学业。

2 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存在的问题

资助工作力度不断加大的同时, 暴露了一些问题, 诸如资助对象是否真正为贫困生等, 资助的实效性、成效性遭遇了一定程度上的“不信任”。

2.1 思想认识程度不够高

资助工作开展得如何与学校各级领导与全体教职工的重视程度有直接的关系。部分高校存在着过多依赖国家、政府和社会;或者是, 普遍认为资助工作只是资助工作人员的事情, 没有形成全员育人, 人人都关心和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良好的资助氛围。

2.2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难度大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是做好资助工作的基础, 如何合理、科学地对学生是否是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界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困难程度是资助工作的难题之一。教育部、财政部于2007年出台了《关于认真做好高等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的指导意见》 (教财[2007]8号) , 各高校也结合本校实际, 制定相应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办法, 但高校目前主要从学生的家庭经济状况的调查表和学生在校期间的消费行为进行综合考虑。对于什么样的家庭经济状况可以定为困难, 以及如何评定困难的等级, 没有具体的操作办法。对学生家庭的经济收入的真实性和准确性难以判断。另外, 来自不同地区的学生家庭收入与物价水平存在着较大的差距, 对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难以形成统一的标准。于是, 如何构建一套科学的认定体系, 确定量化的评价指标, 合理界定学生家庭经济困难程度, 目前还没有比较好的指导意见。

2.3 缺乏合理的资助资金分配方案

作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直接执行者的高校, 没有很好地把助学贷款、各类助学金、勤工助学等资助措施有效结合, 大多是将其分散执行, 没有一套相对合理的资助资金分配方案, 导致各项措施交叉执行, 必然产生重复资助的现象, 继而出现分配不均的局面, 最终影响了工作的公平性。

2.4 忽视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思想教育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国家、社会、学校的资助下, 大多数能够正视困难, 奋发向上, 勇于拼搏, 顺利完成学业。但也有少数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觉得自卑, 封闭自己, 思想负担重, 心理压力大。甚至有的困难学生诚信意识淡薄, 不懂得知恩图报, 并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挥霍、浪费的行为, 缺乏自立自强精神。2007年起, 国家进一步加大了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资金的投入。国家励志奖学金的比例是全国在校生的5%, 国家助学金的资助面是全国在校学生的20%, 再加上政府、社会和学校对困难学生的各种资助, 高校的对学生的资助面将超过25%, 也意味着被认定为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几乎都能得到资助。国家、社会、学校对困难学生的资助是无偿的, 在这比较庞大的受资助群体中, 部分困难学生出现依赖的心理, 产生“等、靠、要”的思想, 并且认为受资助是理所当然的, 而对如何通过本人克服困难, 树立自立自强的精神想得很少。这些现象的存在都说明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不仅仅要从物质方面给予关注, 更要注重对他们进行思想道德方面的教育[1]。

3 高校做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的建议

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是一个政治问题, 关系到高校、社会乃至国家的稳定。当前, 我国正进入从高等教育大国向高等教育强国转变的历史新阶段, 如何切实保障家庭经济困难群体的受教育权, 让每一个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都得到合理的资助, 都能感受到党和国家的关怀, 实现教育公平, 确保不让一名大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 是我们每一所高校学生工作人员应该思考的工作内容。

3.1 提高资助工作认识, 强化服务教育理念

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是一项政策性很强的工作。高校资助工作人员和学校各级领导都要深刻认识做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的重要意义, 把做好学生资助工作作为一项利国、利民的工程来抓, 统一思想, 提高认识, 树立全员育人和以人为本的资助理念, 加强领导, 密切配合, 形成齐抓共管理的局面, 创新工作理念, 坚持资助与育人相结合, 保证资助工作的顺利运行。

3.2 切实做好认定工作, 建立科学资助依据

做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工作是做好资助工作的前提与保障, 保证资助的公平性。首先, 各高校要根据本校的实际, 出台公平、有效、可操作、合理、有学生参与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办法, 同时, 应建立来自不同地域和地区的学生的认定方式, 要通过分析大量的学生家庭困难信息、家庭成员健康状况、家庭教育支出、家庭成员的收入、家庭人口数、学生所在地的居民生活最低保障标准等多个因素为主要参数, 建立一个学生家庭经济困难程度的量化评定公式和学生困难的分类基本方法, 来确定学生的困难程度[2]。对申请认定的学生进行合理地、客观地给予评定, 准确定出资助对象, 明确资助工作范围, 为资助工作提供依据, 确保资助资金真正资助最需要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 体现资助工作的公平与公正。

3.3 合理整合资助资源, 优化资助体系结构

根据每年国家和政府下拨的资助经费, 结合学校的助学经费以及社会团体、企业和个人面向高校设立各类奖助学资金, 合理地调配资助资源, 做到相互补充, 形成合力, 对被认定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进行针对性的资助, 发挥资助资金的最大效应。同时进一步梳理各项资助措施, 以国家资助为主, 以社会团体、企业和个人的资助为辅助, 以学校的资助为有效的补充, 不断优化资助体系结构。

3.4 发挥助学育人功能, 加强思想政治教育

高校要充分发挥助学的功能, 有效地将教育和服务相结合, 加大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思想教育。高校在对学生进行济困的同时更要从思想上给予“资助”, 应将经济资助与思想扶贫以及综合素质的培养相结合, 帮助学生造就自立自强的品格;要对学生进行理想信念和爱国主义的教育,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导学生知荣辱、守诚信;鼓励学生自立自强, 立志成才;引导学生传递爱心, 回报社会。努力做到帮助家庭困难学生在经济上解困、在思想上解惑、在心理上解压, 营造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全员育人的良好氛围[3]。

3.5 加强资助制度建设, 建立健全监督机制

对家庭经济困难的大学生进行资助是一项政策性很强的工作, 这给资助工作人员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 要加强对资助工作人员的工作指导、管理和工作程序的监督, 进一步完善资助制度建设, 规范资助工作程序, 严格工作纪律。同时也要对资助对象进行监督, 杜绝弄虚作假骗取资助现象。

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工作是当前高校学生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做好此项工作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主要因素。高校要强化以人为本, 提高服务意识, 提升教育管理理念, 进一步做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工作。

摘要: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得到了社会的普遍关注。近年来, 党和国家不断加大对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力度, 资助工作的成效也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热点。本文结合当前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提出做好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的建议。

关键词: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建议

参考文献

[1] 郑芳.加强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工作实践的思考[J].高等函授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8 (5) :63.

[2] 程烜.论做好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J].教育与社会 (视野) , 2008, 10:20.

上一篇:对于乡村振兴的建议范文下一篇:春季教师个人工作计划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