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创新会计制度研究论文范文

2024-07-30

金融创新会计制度研究论文范文第1篇

[摘 要]管理会计是我国微观经济的基础,也是经济新常态下促进和适应国家供给侧改革的必然趋势,可为管理控制系统提供充足的信息支持,对产业淘汰、兼并重组和破产退出等进行分析和管理。同时,国有企业的股权变更和酬薪管理、员工持股等也需要管理会计的信息支持。因此,从学科建设角度而言,管理会计在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必须顺应供给侧改革的趋势,吸纳供给侧改革的方法和目标,完善成本会计和管理控制系统两大体系,促进供给端产业结构调整。

[关键词]供给侧改革;管理会计;经济新常态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9.08.013

0 引 言

经济新常态下的供给侧改革旨在稳定我国市场发展,确保我国经济政策和制度与时俱进,为我国经济市场和社会发展提供长远支持。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在政府指导下也进入了新常态,供给侧改革在新常态推动下,按照“三去一降一补”的任务,坚持创新和完善现代预算管理制度和资产管理制度,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建立起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为企业经济发展创建良好的制度环境,从而能够有效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随着供给侧改革不断深化,其改革与创新成为企业新常态下实现价值管理创新战略的关键。基于此,本文从供给侧改革对管理会计的影响入手,依据企业实际发展对管理会计的要求,寻找管理会计改革创新的有效途径。

1 供给侧改革对管理会计的影响

在经济新常态下,供给侧改革是经济发展和管理的必然选择,传统的“三驾马车”需求侧管理已无法满足现代化的经济发展需求,必须重新制定新的经济管理制度,高效衔接供给与生产端,用科技和创新解放生产力,提升我国经济发展的竞争力,促进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现阶段,供给侧改革下我国管理会计正在积极寻求革新之道,以适应我国的新经济管理制度,确保企业在供给侧改革下由内而外实现全面升級,使会计审核及管理等符合新时代市场经济的变化趋势。

一方面,管理会计要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无论在经营还是在营利方面,都要促使企业转变传统发展模式,依据新常态经济发展的要求,适应现代化的发展策略,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提升企业的总体经济实力。另一方面,为响应供给侧改革,要从管理会计的供给端入手,重新制定管理会计制度,优化管理会计内部组成,改变企业以往的供给侧结构,建立高质量和高效率的管理体系,在实际工作中落实供给侧改革的理念和思路,确保企业经济和经营、管理等实现高质量、高效率发展。因此,管理会计在供给侧改革下,正在积极实现管理会计内部价值增值和管理控制体系升级,加快建立信息支持系统,以满足企业信息化发展和成本会计管理的要求。供给侧改革改变了管理会计的工作形式和工作环境,为了适应新环境,管理会计必须摒除传统模式,在顺应经济市场变化和满足企业发展需求的基础上,实现内部增值、战略发展和信息化。

2 经济新常态下供给侧改革对管理会计改革的要求

供给侧改革强化了管理会计的供给端,在经济新常态下,企业职能定位随着供给侧改革的深化发生了变化,要求企业通过提升自身创新能力和服务质量提升资源利用效率。由于供给侧改革创新了商业模式,企业各个方面从线下逐渐转移到线上,走向信息化、科技化以及数字化,企业组织结构与管理会计的控制系统转变都转向了供给端,促进了企业在供给侧改革中的创新与发展,因此,管理会计内部组织结构与体系应逐渐走向数字化、资源化和信息化。此外,供给侧改革形成了全新的文化价值理念,企业文化价值建设不断更新,企业文化价值与企业发展建设紧密相连,企业文化也打破了原有格局,促使管理会计转变思路,支持企业开展创新活动。

从供给侧改革角度来看,供给侧改革改变了管理会计价值增值的本质,供给侧改革与管理会计的融合,可以优化我国对外贸易和产品结构,促进产业转型升级,进而提升中国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力。因此,管理会计必须创新价值增值方式,依据供给侧改革的理念丰富价值增值的内涵,完善会计管理信息;培养企业现代营销管理理念的意识,结合供给侧改革提升会计管理决策效率、提升管理会计与企业之间的实践有效性,先实现管理会计优化,再将管理会计融入企业发展,为企业注入新的发展动力;推动管理会计创新,顺应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潮流,对产业结构进行转型和升级。同时,企业必须从产品供给端出发,促进管理会计供给端创新,完善管理会计供给端的管理理念,转变传统链式价值管理体系,引入“互联网+”思维构建新的价值模式,推动管理供给端创新与发展。

3 供给侧改革视域下的管理会计创新策略

在供给侧改革视域下,管理会计进行创新应从供给侧改革的影响入手,针对价值增值、管理控制系统落后、观念陈旧、工具老旧等问题,在满足企业发展需求的基础上,重新规划管理会计发展策略,确保管理会计能够在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中实现自我创新和企业创新。第一,管理会计要进行信息决策创新,在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中为企业决策提供全面的财务、审计、监督信息支持。第二,加强管理会计与内部控制的联系,完善企业内部管理机制,创建优质的内部管理环境,确保管理会计能充分、合理地引导和促进企业发展,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第三,创新企业价值增值的途径,通过管理会计预测和监管企业未来发展的趋势,促使企业提高投入与产出的比例,走高效率与高质量的发展道路,确保管理会计与企业发展统一步调,实现自我创新和企业发展创新。

3.1 优化价值增值促使管理会计融入战略环节

将管理会计活动融入战略环节,针对企业管理会计应用内外部环境,实现管理活动在企业战略制定、预测和决策等环节构建循环式的封闭链。在该过程中,企业应选择合适的管理会计和方法,选择适应不同管理会计的工具和方法,例如在战略管理中使用战略地图和价值链管理,在预算管理中使用全面预算和滚动预算等,在成本管理中使用标准成本法、变动成本法、作业成本法,促进企业价值增值创新。企业价值增值转向注重价值增量,会使管理会计的职能定位发生变化,针对该问题,一方面,管理会计要提高权变性功能,提高企业资源利用效率,支持供给侧改革,在“一带一路”等国际贸易格局的部署下,不断探寻新的产业以及商业发展模式,调整产业链供给侧端,选择科学的价值增值方法,在低端产业链上实现增值;另一方面,将各种新时代的技术和理念引入管理会计体系,调整和优化管理会计结构,减少价值增量中的低端化产业链,在提高企业利润的同时,为企业内部决策、管理提供保障。

3.2 改造和升级管理控制体系,实现高质量发展

在供给侧改革的背景下,管理会计改革必须改造和升级管理控制体系,以企业发展为需求,从质量和效率两方面入手,加强会计管理与会计控制效果,促使企业高质量发展。首先,管理会计要完善相应的管理制度,依据企业内部控制机制制定相关会计管理制度,拓展企业管理渠道,创新会计管理方式。其次,以精益化管理理念优化管理控制体系,将合伙关系和产业链生态作为核心,针对企业发展的核心内容优化管理制度。最后,依据新政策和新制度,加大员工培训力度,提高企业发展的高度。此外,管理会计创新,要从成本导向和收益导向两方面进行,打破以往成本控制论的思维定式,加大企业创新和高科技研发的投入,按照经济新常态下的高质量发展理念,提升企业内部管理水平;联合企业其他部门,优化管理会计人员的培训制度,定期组织会计人员学习供给侧改革政策和新管理会计工具,确保落实各项管理与制度创新;加强人员考核机制建设,从管理层面上切实促进管理会计创新,建立完善的管理会计考核体系;利用大数据以及云计算等新兴工具,核算管理會计和企业收入,从内外部等多个维度调整企业的结构,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3.3 提高管理会计职能的前瞻性,创新会计信息支持系统

在经济新常态下,企业管理会计的职责发生了转变,供给侧改革优化了会计管理供给端,管理会计要为企业实现战略发展目标服务。创新管理会计要运用新的管理会计工具和方法,实现数据的挖掘与信息加工,优化会计信息支持系统,建立数字化、资源化和优质化的管理会计信息支持系统。在“互联网+”战略思维和多种信息技术的支持下,促进会计信息系统与其他信息系统相配合,将会计信息与业务信息、财务信息和管理信息相结合,实现企业人流、物流以及信息流的融合;监测和评估企业运行中的潜在问题,发挥管理会计的前瞻性作用。在企业实际运营中,企业会计信息决策应借助“互联网+”思维和现代化技术,搭建“互联网+财会计信息”平台,为企业信息决策提供动态信息支持,利用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作为源头信息收集工具,将ERP、XBRL等信息系统作为数据载体,将企业以往及现在的发展资源数据化,便于内部管理人员进行查询和分析,利用挖掘技术为管理会计提供信息支持,为企业价值增值注入新的动力。

4 结 语

在“互联网+”、大数据以及云计算等新技术的支持下,管理会计的发展方向发生了颠覆性变化。因此,在供给侧改革背景下,管理会计只有从信息决策、内部控制和价值增值3个维度进行创新,实现管理会计的创新与发展,转变自身职能定位,优化内部体系,引入新时代的互联网技术、信息技术和大数据技术,才能适应现代化市场复杂多变的环境,为企业决策和管理提供依据,为我国市场经济提供保障。

主要参考文献

[1]石振河.制度创新视域下会计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路径探析[J].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7(4).

[2]梁涛.关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管理会计创新的研究思考[J].现代经济信息,2017(23).

[3]陈笛.供给侧改革视角下管理会计的创新[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2).

[4]王瑾.基于供给侧改革背景下的企业管理会计创新策略研究[J].中国国际财经,2018(5).

[5]李思锦,戚丽影,李婷婷.供给侧改革背景下管理会计理论创新与发展[J].现代经济信息,2017(4).

金融创新会计制度研究论文范文第2篇

摘 要:主要分析了 “互联网+”时代下,传统会计行业面临的挑战以及该如何融合“互联网+”进行变革与创新的相关问题。主要围绕会计理论,会计人员,会计流程,服务平台四个方面来分析这个问题,并对未来“互联网+”与会计的加强深化融合提出创想和建议。

关键词:“互联网+”;会计变革;会计创新;会计融合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浪潮的迅速发展,李克强总理首次将“互联网+”行动计划提上了2015年3月5日的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对“互联网+”发展、经济和社会领域的整合,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是经济和社会的一种新形式的发展趋势。会计作为经济管理活动的紧要组成部分,与“互联网+”融合的势头已然不可阻挡。只有适应了新时代的发展,并积极在“互联网+”时代之下寻求变革与创新,才能为传统的会计行业注入新的生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动力。不断推陈出新,适应新形势下的发展也为提升经济的生产力和创新力,增强经济发展的动力,并对促进经济质量升级有着重大的意义。

1 “互联网+”与会计行业的碰撞

面对互联网与传统行业的碰撞与融合,如何积极应对新的挑战,如何结合互联网技术转型升级,已经成为时下的热点问题。除了挑战和危机,“互联网+”也给各行各业带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也为会计行业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会计人员不再困于重复繁琐的日常核算,而是由计算机来自动完成机械式的步骤。逐步体验了“互联网+”时代的便利,但同时也带来了更多的挑战。加之面对日益增长的对大数据的要求,应该如何整合和利用大数据,又该如何挖掘和利用会计数据。在各行各业与互联网融合之下,各行业的运作模式、业务流程要进行怎样转型升级或者变革创新。这些问题随着铺天盖地的互联网浪潮一起涌来,如何运用好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推动会计行业与之深度融合,并且不断改善和跟进,从而提升信息质量和提高会计服务质量,这也是新时代的发展对会计行业的要求。

2 “互联网+”与会计的变革与创新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高速发展,会计行业不再是从前的传统的手工会计模式,而是先后发展为“信息化”会计和“网络化”会计,近年步入了“互联网+”会计阶段。由此网络时代会计制度的概念和体系必须进行补充和更新。面对互联网之下的滚滚浪潮,如何抓住机会,适时创新,为变革和发展打下基础呢?“互联网+”时代,会计行业又将会如何变革与创新呢?将在以下四个方面展开论述。

2.1 会计理论变革,会计目标侧重决策

信息时代下,传统的会计理论遭到了影响,有了新的冲破,逐渐形成具备互联网思维的管理思想,形成了一种新时代下的网络型会计理论。随着网络公司的涌现,使得虚拟主体和现实主体并存,突破了传统的会计主体都是有形而且固定的实体组织这个假设前提。加之网络公司的不稳定性,以及无法估计的操作时间,使其也不再具有会计分期假设的必要性。伴随网络经济的发展,出现了各种电子货币,各种形式的虚拟货币,这些都无法用传统的货币来计量核算,因而不再受限于货币计量这个假设前提。只有不断补充和完善传统会计的理论基础,扩充四大假设前提,才能适应网络经济下的发展。同时,会计相关概念也要相应更新。比如资产和负债不仅仅只是实物形态了,它们的形式也发生了变化。相关会计观念需要革新了,会计原则也相应受到影响。在整个会计体系当中,会计目标是重要的组成部分。会计目标从“受托责任观”逐渐转变到“决策有用观”。更加侧重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和实用性,不仅为会计人员提供历史和客观的会计信息,而且为会计人员提供各种可能与决策问题相关的决策模型。为了会计信息使用者更好地运营企业,会计目标需要提供更多与决策相关的信息,从而实现真正的“决策有用观”。

2.2 会计人才变革,培养互联网思维的管理型人才

广大会计人员要适应“互联网+”时代的变化,就要提高知识结构和管理能力。会计专业能力强和计算机知识丰富的复合型财务会计人才更受青睐。对此,专业会计人员能够在网络上建造会计架构、组织会计信息、实施会计核算等建设措施。企业要加大力度培养会计复合型人才,改进培养形式,完善课程体制,指导会计领军人才自發利用互联网思想创新会计管理模式,更好地为单位完成战略目标服务。也要加强互联网、信息化等知识普及,不断培养互联网思维,不要被传统思维、传统模式禁锢,使广大会计人员能够较好地接受和运用互联网平台和现代信息技术。还要有效利用互联网技术,适时进行会计培训、电脑远程教育等教育服务,进一步培养创新人才,丰富专业素养,培养适合互联网企业的会计人才。会计人才也应积极在时代的变革中要利用自身业务发展优势,全面充分地与“互联网+”深度融合在一起。不断学习成长,抓住机遇,提高综合能力,及时补充最新的技术知识,优化自己现有的财务知识。利用互联网技术促进会计向价值管理的转变。全面建立财务目标、合理预算、绩效管理、风险控制、资本市场经营和财务分析的综合管理体系。

2.3 会计流程变革,财务信息数据趋一体化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会计数据由纸质形式演变为电子形式,会计填制凭证,会计记账等会计流程也越来越自动化、IT化。电子合同、电子发票等电子档案由电脑快速生成,简化了很多传统会计繁琐的流程,会计工作将逐步实现无纸化。在金融信息交流过程中,新兴的金融信息交换标准和技术应运而生——可扩展商业报告语言。进过对数据统一进行特定的辨别和分类,可直接为使用者或其他软件所读取及进一步处理,完成一次录入、多次运用。它与计算机语言相结合,达到数据的集成与最大化使用,使会计信息化不断发展,财务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让会计信息共享,得到更实时、动态的处理。快速提升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及时性和集成性,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模式也越来越成熟。

2.4 构建会计服务平台,开启财务共享模式

“互联网+”时代,促使社会化分工,强势构建新型现代会计服务业体制,并推动会计服务水平的升级。传统的会计服务打破地域限制,原有的传统业务线,变成以线上业务为基础。“共享经济”和“共享”模式,将会计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纳入,形成开放的会计服务模式,为所有用户提供便捷的服务。共享模式对财务工作的附加值低,使会计人员可以从简单重复、模式化的劳动机械型的大量工作中释放出来。此后,财会人员的工作重心可以转移到管理决策上,可以进行全面预算、资本经营、成本控制、财务预测等重要工作。有专家认为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结合云平台,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云平台框架,可以提高对人员素质、绩效管理、数据挖掘、安全管理等热点问题的关注度。企业通过金融共享服务平台,加强内部控制,降低风险,提高效率,实现协同业务,集中管理。这种基于互联网技术的财务共享的服务模式,既可以实现规模效应节约成本,又有助于人力资源、保证财务、研发等职能的质量提升。

3 “互联网+”与会计的深化融合

2015年,国务院正式发布《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明确了推动“互联网+”的整体思路、基本原则、发展目标和11个具体行动。规划到2025年,网络化、智能化、服务化、协同化的“互联网+”产业生态体系基本善。在面对“初步形成互联网+”新经济时代,传统的会计行业应积极融入“互联网+深度”,逐步进入“互联网+会计”的新时代。

3.1 建设标准规范,为深化融合提供有利环境

“互联网+”俨然变成经济社会创新发展当中重要的驱动力量,会计行业也会迎来一场大变革。为了加快“互联网+会计”的健康发展,首先,要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加快相关会计法律法规的修订,积极营造“互联网+会计”公共记录的空间,促进会计服务全面系统化,从国内市场到国际市场。为会计与互联网更有效的结合提供有力的保障。其次,进一步加强标准制度建设,要完善会计标准体系及配套机制。面对互联网环境下经济活动中可能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及时完善相关规范,包括会计准则、内部控制标准、会计准则、会计信息、会计记录管理办法。运用信息技术规范管理,提升效能,推进会计管理与会计监督工作再上新台阶。从操作层面上的“互联网+会计”有效地消除障碍,更好地促进“互联网+会计”的全面发展。

3.2 建立健全真实完善数据库,深度利用会计数据

运用“互联网+”时代给会计行业带来的新技术支持,融合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新兴技术的飞速发展,会计核算变得更规范、高效、便捷,会计信息处理也更及时、动态、集中。加上具备互联网知识的复合型财会人才,为推动“互联网+会计”时代助力。全面积极推进会计信息化建设,即符合了时代要求,也应对了信息使用者的要求。互联网形态下市场经济竞争的加剧,使得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于会计信息提出多样化的需求。要求信息及时和精确,这样会计信息使用者可以把握全局以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会计信息的质量也侧重于有用性和相关性,以满足利益相关者的需要。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于信息范围的要求日益全面。建立健全会计信息数据库,是为响应国家“互联网+”行动计划,积极推进会计信息化建设,保证会计和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的一项举措。可以实现会计信息化与经营管理信息化的有机融合,强化会计数据的深度使用。不论企业治理,还是国家治理而言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3.3 完善基础设施,加强会计信息安全

借助计算机、网络通信为主的信息技术来完善的基础设施。同时,要降低服务成本,实现规模效应。这是一项繁杂的社会工程,整个过程当中都要紧抓信息安全,确保会计信息的保密性、完整性、真实性、未授权拷贝和所寄生系统的安全性,是信息数据建立和使用的重要條件基础,也是“互联网+”时代会计信息安全建设的目标。面临网络空间中的各种风险,如何应对会计信息在“互联网+”上被泄露、丢失、损坏、篡改、截取等风险。这些原因会是客观或人为的差错,还是计算机病毒,还是计算机黑客的攻击等等,都要去研究和解决。这些也都是每个会计主体及管理者必须要面对和解决的重要信息安全问题。

总之,“互联网+”时代,会计行业的变革与创新,不仅有了宏观政策的支持,也有了技术支撑。有条件也有动力进行革新,在流程、方式、方法上都要全面升级,更加积极投身到会计的变革浪潮中,争取在“互联网+”中开启更新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崔扬,李海成,王墨.“互联网+”背景下的会计行业变革[J].现代商业,2016,(17).

[2]唐彬,吴晓光,辛路.“互联网+”财会—会计行业的机遇和变革[J].金融会计,2016,(1).

[3]汪晓飞.“互联网+”浪潮下的会计行业变革初探[J].会计师,2016,(03).

[4]李鹏.“互联网+”时代下会计的变革[J].财会研究,2015,(11).

[5]樊华群.“互联网+”下财务会计发展的研究和探求[J].广东经济,2016,(07).

[6]邓暾.互联网时代的传统会计变革及创新[J].经营管理者,2015,(36).

金融创新会计制度研究论文范文第3篇

随着信息技术及信息化的进一步发展,其对我国金融体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当前,我国已经进入到金融创新的新时代。在金融创新大背景下,对农商银行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机遇,同时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财务会计作为农商银行中的重点工作,在金融创新背景下,势必也会对其发展带来一定的影响。这就要求农商银行财务会计要积极树立起金融创新下的发展思维,正视金融创新对财务会计建设带来的正面与负面影响,从而找到解决方法,进一步完善自身的财务会计工作,以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一、探讨分析金融创新对农商银行财务会计的正面与负面影响

(一)正面影响之助推农商银行业务发展

长期以来中国的商业银行在金融体系中一直占据着领头羊的地位,但随着金融体系的不断创新,互联网金融、融资租赁等诸多金融模式的不断发展,其对我国商业银行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但与此同时,农商银行积极地进行了调整,农商银行已经从原有的以贷款、储存为主要业务发展模式,在逐渐朝着理财、投资等业务端转换。由此可见,金融创新助推了农商银行的业务创新、业务拓展,使得农商银行的业务形式不再像以往那样单一了,可以最大限度满足用户的多渠道需求了。所以金融创新为农商银行的业务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

(二)正面影响之提升农商银行财务会计效率

金融创新对农商银行财务会计的正面影响的另一个方面就是显著提高了农商银行财务会计效率。在金融创新背景之下,金融机构的财务工作无论是在信息化水平上,还是在数据分析水平上都得到了巩固与提高。一方面金融创新使得农商银行在金融工具,交易方式上得到了创新,而另一方面为了巩固这些环节上的创新发展,农商银行的财务会计工作必须要有所改变才行。所以,农商银行财务会计由原来的线下模式在不断向线上转移,通过运用计算机来开展农商银行的财务会计工作,大大地提高了其工作效率与质量。所以说金融创新使得农商银行的财务会计工作在实现突破的同时,大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与质量。

(三)负面影响之农商银行财会风险加剧

在金融创新背景下,农商银行的财务会计工作为了顺应其发展要求,不断加强对计算机技术、数据处理技术、信息化技术等的运用,而伴随而来的是农商银行财会风险隐患的显著提高。虽然信息化的农商银行财务会计其效率与工作质量更高了,但是由于互联网本身存在的风险问题,导致农商银行财会数据安全保护工作如果落实不到位,很容易受到网络攻击、盗取等威胁。如: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骗子在网上以银行的名义来进行网络诈骗,这完全是因为农商银行对客户信息保存不善而导致客户信息被盗取,从而让骗子得以掌握客户的信息资料,对其进行诈骗。所以在金融创新背景下,农商银行财会风控压力变得比以往更大了,农商银行必须要打起十二分精神,对财会风险进行更为全面的分析才行,并且不断健全自身的财会风险机制才行,否则极易发生农商银行财会风险。

(四)负面影响之财务会计压力加大

在金融创新背景之下,农商银行的业务规模及业务范围都进一步扩大的,这也就意味着农商银行的各项现金流会不断增加,而这都会为农商银行的财务会计工作带来更大的压力。一方面,金融创新使得农商银行的财务会计人员压力变得更大了,在其工资不变的情况下,突然增加了工作量,往往会造成负面影响,这也是近年来很多农商银行财务会计人员离职率高的一个重要原因。另一方面,很多农商银行在盲目扩大业务规模、范围的同时,忽视了对财务会计的机制完善工作,导致农商银行财务会计工作开展起来举步维艰,很多农商银行都缺少完备的财务会计监督机制、培训机制等等,从而不利于财务会计的发展。

二、金融创新下农商银行财务会计的发展建议

(一)做好农商银行财务会计队伍建设

在金融创新背景之下,对农商银行的财务会计人员的要求变得更高了,为了有效顺应发展要求,就必须要不断夯实农商银行财务会计队伍水平才行。首先,伴随着农商银行金融创新下财务会计工作要求及工作方式的变化,农商银行要建立起完备的财务会计培训机制,做好对内部财务会计人员在信息化运用、数据分析处理等方面的培训工作,从而使其能够满足新形势下财务会计发展需要。其次,进一步完善农村商业银行的财会考核与薪酬福利机制,制定出有针对性的考核内容,并及时根据考核结果来对农商银行财务队伍进行完善,并通过有效的薪酬福利机制留住人才,保障农村商业银行财会队伍的稳定性。

(二)农村商业银行要坚持并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来开展财务会计工作

针对金融创新带给农村商业银行的挑战,我国政府有关部门为保障农村商业银行的发展,提出并制定了一系列的金融创新法案与法律法规。这就要求农村商业银行在开展财务会计工作时,要首先做好对这些相关法律法规的解读工作,从而合理的开展农村商业银行的财务会计工作。如:农村商业银行在开展财务会计工作时要按照《商业银行金融创新指引》的规定与要求来进行,从而保障农村商业银行财务会计工作的合法原则、规范原则等。其次,为了进一步保障农村商业银行财务会计在金融创新下的发展,我国政府要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从而为农村商业银行的财务会计发展提供更稳定的法律环境。

三、结语

农村商业银行在金融创新的同时要加强金融监督,加强对信用、市场、操作等风险的管理控制,从而及时了解农商银行的敏感变化,从而以促进农村商业银行在金融创新中的平稳发展。

摘要:财务会计是农商银行发展中的一项重点工作, 对农商银行的价值意义是非常之大的。近年来, 伴随着世界金融环境的不断变化及发展, 中国经济与世界的联系在不断加强, 我国农商银行的业务范围和规模都在不断扩大, 这对农商银行财务会计工作来说, 其挑战变得更大了。为此:文章将深入探讨, 金融创新对农商银行财务会计的具体影响, 以及面对金融创新农商银行该如何做好应对工作。

关键词:金融创新,农商银行,财务会计,影响

参考文献

[1] 王继.金融创新对商业银行财务会计的影响[J].中国集体经济, 2012 (24) :109-110+180.

[2] 赵佩娟.商业模式创新和金融创新对财务与会计的挑战与对策研究[J].经济师, 2018 (05) :98-99.

金融创新会计制度研究论文范文第4篇

摘要:金融创新使金融风险更为集中和隐蔽,破坏了机构监管、货币监管的有效性,为鼓励金融创新同时避免金融压制,应对金融创新进行适度审慎的监管。

关键词:金融创新;风险;监管;

一、金融创新对金融监管的挑战

1.金融创新对机构监管的挑战

(1)金融创新改变了机构监管的基础。机构监管的基础是财务报表,而金融创新影响了财务报表的内容和质量。财务报表是根据现行会计准则对金融或经济行为进行记录、分析和计量的结果,而现行会计准则是根据已有的成熟的金融业务或金融工具制定的,对金融创新产生的新的金融工具、金融业务,已有的会计准则没有相应的规定,也不可能做出规定。所以按现行会计准则,因金融创新工具、业务而产生的金融资产与金融负债在财务报表中大都不能得到体现,只是在报表附注中予以披露,如与传统信贷相结合的业务,承诺、担保、承兑等;与有价证券衍生工具买卖相关的业务,买卖金融期货合约、安排掉期和互换等。这种表外业务的或有负债性质增加了会计报表中所含风险信息的不确定性,降低了资产负债表上的信息质量,巨大的交易风险因此被隐蔽掩盖起来。

(2)金融创新改变了机构监管的环境。由于电子技术和通讯技术的迅猛发展,金融创新向电子化与网络化发展,数字化的业务流程,无纸化的操作交易,使业务经营不受地域限制、也不受时间的限制,从根本上改变了金融业的经营模式。金融创新还使各国的金融市场相继开放,金融资产的流动性大大加强,为国际游资的投机和转移提供了方便(东南亚金融危机充分显示了国际游资的巨大作用)。所有这一切改变了金融业的营业环境,同时也改变了监管的环境,要求传统的监管手段、组织体系、信息处理技术等都要改变,原有的相关法律法规、监管手段、监管方法和监管知识等也要不断更新。

(3)金融创新影响机构监管的模式。目前,我国金融业实行分业经营、分业监管的模式,但是业务交叉性产品和金融衍生工具,例如有可满足投资、投机、保值、提高社会地位等多种需求的;有可适合大小投资者、长短期投资者、国内外投资者等多种投资对象的;有介于定活期存款间、股票证券间、存款与债券间、存款与保险间、贷款与证券间等等各种组合式的;有定期转活期、债券转股票或股票转债券、贷款转证券、存款转证券等可转换式的;有价格指数、市场利率或某一收益率挂钩的等弹性收益式的等等,这些金融创新的不断出现、表外业务的迅猛增长,淡化了传统行业或业务的区别,导致实质上的混业经营,对当前的分业经营、分业监管体制形成冲击,日益要求中国人民银行与三家监管机构之间进一步加强协调,树立功能监管的观念。

2.金融创新对货币监管的挑战

(1)金融创新改变了货币政策的理论基础。如前所述,金融创新使业务交叉性产品和金融衍生工具金融不断出现,货币和信用的创造主体趋于多元化,从而难以界定狭义和广义的货币供应量M1、M2、M3等中介指标的内涵,中介指标的可测性、可控性降低,货币政策的指标的内涵发生改变,货币政策的时滞性和不确定性增加,原有的货币乘数模型不再适用,中介指标与最终目标的相关性被削弱,中央银行观测本国金融流量结构失去了稳定基准。所有这些都使货币供求形成机制变得十分复杂和多变,给货币政策的决策、操作和预警系统的运转造成了很大困难。

(2)金融创新使可操作的货币政策工具减少。由于金融创新改变了货币政策的理论基础,对建立其上的货币政策工具也必然产生影响,使传统的三大货币政策工具中的贴现率、法定存款准备金率难以发挥作用,使得利率、存款准备金和再贴现政策的作用力、可操作性和政策效果大打折扣,利率限制等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失效。最终使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效果降低,金融当局难以准确、有效地控制货币供应量。

二、关于加强和完善金融创新监管的思考

1.金融创新监管的理论基础

金融创新具有两面性,一方面,金融工具、金融方式、金融技术、金融机构、金融市场及金融衍生产品的种种创新促使传统金融业发生深刻变革,促进了金融市场的效率,丰富了交易品种,多元化的投资组合也增加了风险防范能力;另一方面,金融创新在促进金融市场的效率的同时也便利了债务的创造,债务规模迅速扩大,信用急剧增加,增大了金融体系的信用风险。有些金融创新,尽管有转移和分散金融风险的功能,但从整体上看,金融创新仅仅是转移或分散了某种风险,风险并没有被消除,风险仍然存在于经济体系中。因此关于金融创新的监管存在着两种几乎对立的观点,一种是强化监管观点,一种是放松监管观点。

(1)放松监管。金融深化理论指出:一国的金融体制与该国经济发展之间存在着相互刺激和相互制约的关系,一方面健全的金融体系和活跃的金融市场能充分有效地将社会闲置资金转化为生产性投资,并通过市场机制引导资金流向高收益部门和地区,促进经济发展;另一方面,经济的不断发展,通过国民收入的增加又会刺激金融的扩张,由此形成金融与经济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实现金融深化。而金融深化是一个逐步消除金融抑制与放松金融管制的过程:经济货币化程度不断提高、取消利率与汇率管制、允许多层次多类型金融机构并存竞争。随着经济货币化程度的提高,金融市场会得到发展,市场工具的创新有了发展空间。另一方面金融创新反过来会加深金融深化的程度。金融业务和市场的创新将提高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分配资金的效率,促进储蓄转化为投资,使整个金融体制效率更高。形成金融深化---创新---再深化---再创新的良性循环并且贯穿于整个金融业的发展过程。

(2)强化监管。金融监管的理论基础是市场失灵理论和法律的不完备理论。该理论认为市场是有缺陷的,法律也是有缺陷的,监管的存在在于监督法律的实施、以人的能动性弥补法律和市场的缺陷。再一个就是金融的本质特性,金融是典型的信用经济,金融关系的发生、发展都是以信用为基础,在法制的保证下进行,所以几乎所有的国家都有金融立法和金融监管。《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第三条规定:“银行业监督管理的目标是促进银行业的合法、稳健运行,维护公众对银行业的信心”。而强化监管的理论基础是金融创新给金融系统带来了新的风险的同时破坏了传统金融监管的有效性,如机构监管、货币监管,使金融风险更为集中和隐蔽。

综合以上两方面的观点,应当对金融创新进行适当监管,鼓励金融创新,同时避免金融压制,所以《指引》第七条规定:“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银监会)以促进金融稳定和发展金融创新作为良好监管的重要标准,坚持鼓励和规范并重、培育和防险并举的监管原则,依照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和本指引对商业银行金融创新活动进行监督管理,”提出了适度审慎监管的原则。

2.如何完善金融创新监管

(1)改进金融监管理念,建立鼓励金融创新的机制。由于内外压制所形成的动力,金融企业在金融创新上总是处于主导地位,但是在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的博弈之间,监管并非总是被动的接受挑战,金融监管也可以积极应对金融业的发展而主动创新,通过监管创新鼓励企业金融创新,这样更有利于金融监管与企业创新之间形成良好的互动,更好的促进金融的创新和发展。尤其是在目前中国对金融机构和金融业务的严格法定管理之下,企业的创新空间很小,更需要金融监管创新,给企业一个宽松的创新环境。所以金融监管部门应该充分的放权,允许金融机构在控制风险的前提下积极、主动的创新,使企业成为创新的主体。如在金融机构和金融业务方面逐渐采取负面清单的方式进行监管,凡未经法律明确禁止的业务品种,均可以开发等等,这样更有利于金融创新。银监会提出的“宽准入、严监管、多支持、管得住、快发展”监管原则正是体现了这一思想。但是我们在改进金融监管理念,建立鼓励金融创新的机制的同时也要注意一个原则:不能以监管创新代替金融企业创新。这次《指引》的发布再次证明:中国金融市场的特点是政府主导型,面对这样一个不成熟的市场尤其应该注意。

(2)完善金融风险控制,规范金融创新的发展。今年是亚洲金融危机十周年,至今还有很多人在研究:为什么近三十年以经济增长迅猛著称的亚洲四小虎:泰国、印尼、马来西亚、菲律宾,亚洲四小龙:香港、台湾、韩国、新加坡会发生如此严重的金融危机?“随着全球以金融自由化、金融国际化、金融一体化、金融证券化为特征的金融变革不断发展,各国法律制度对金融立法同样经历了从管制(control)到监管(regulation)和放松监管(deregulation)的立法变化。问题在于,亚洲一些新兴国家接受了这种概念后,把法律上的‘监管’和‘放松监管’错误地理解为‘取消金融监管’或对金融‘不加监管’”。十年后的今天再回头看十年前的金融危机,中国目前的金融形势与十年前出现金融危机的国家金融形势是多么惊人的相似:经济高速增长、金融管制减少、金融自由化增加、国际资金大量流入、房地产市场异常火爆、股市牛气冲天。“商业银行应充分认识到金融创新与风险管理密不可分,风险管理是金融创新的内在要求,商业银行应采取有效措施及时识别、计量、监测、控制金融创新带来的新风险”。

东南亚金融危机为我们的金融创新提供了很好的经验和教训,金融深化、金融创新要求改进金融监管理念,废除管制、放松监管,但决不是取消监管,而是强调“有效监管”。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之间将是永不间断的博弈:由于内、外的压制,金融创新总是不断出现,金融监管也将不断做出调整。最终在金融创新的推动下、在金融监管的选择下,真正的有助于金融稳定和发展的金融创新被保留和固定下来,金融体系得以完善,金融效率得以提高。

作者单位:中共河南省委党校

参考文献:

[1]许成钢.法律、执法与金融监管[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5:1-12.

[2]曹建明.金融安全与法制建设[A].中南海法制讲座十四讲[C].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3.188.

金融创新会计制度研究论文范文第5篇

摘 要:探讨了金融创新的宏微观经济效应,以及论述了创新对货币供给和其对货币政策带来的影响。最后揭示了对金融监管管理者的启示。

关键词:金融创新;影响;启示

1 金融创新的微观基础与微观经济效应分析

1.1 金融创新的微观基础

首先,微观经济主体对多功能、多样化金融工具的需要是金融创新的源泉。一般而言,经济越发展经济对货币化程度要求越高,工商企业等微观经济主体对货币资产轻便、快捷的运作方式要求越高,从而对币值稳定、风险小的货币及其相关流通手段与价值贮藏手段的多样化需求越大。这种需求就呼唤着新金融工具与手段的出现。正如有些学者在总结金融创新时代时指出的:“需要是发明之母,如果目前还存在着尚未被满足的需求,就可能发明一种方法去满足那种需求,并且这种创新将会成功。”

其次,金融机构在激烈的金融业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是金融创新的原动力。随着金融市场不确定性(风险)的增加和金融机构之间竞争的加剧,银行等金融机构的盈利空间被空前地压缩。然而面对经济对多样化、多功能金融产品日益增长的需求,在趋利避险动机促动下,在有些国家以银行为代表的金融机构或者利用政府或金融监管当局放松对金融严格监管的有利条件,或者处心积虑地设法规避政府或金融监管当局对金融业的严格监管与约束,展开了金融创新活动。

1.2 金融创新的微观经济效应

首先,金融创新扩大了闲置资金由资金盈余单位流向资金赤字单位并转化为赤字单位投资的融资渠道。一般而言,银行通过负债类金融产品创新扩大资金来源;通过资产类金融产品创新扩大资产篮子,进行资产组合,使资金的运用更为科学;此外,银行还通过对中间业务产品的创新加强资产与负债、资金来源与资金运用的流动性。

其次,金融创新扩大了金融资产、负债规模,使金融机构有充分的空间调整金融产品组合,分散风险,改善金融产品流动性和安全性从而使金融产品流动性和安全性管理更好地体现了规模效益。如股票期货(权)、股指期货(权)等金融创新产品与股票、货币等现货金融产品之间有较强地替代性。而利用股票和货币现货买卖来对现货资产进行调整不仅要经历较长的时滞,而且还要承担较高的支付清算成本以及因交割时滞而丧失交易机会而造成的机会成本等各种成本。

再次,金融创新使不同金融机构之间打破了有分业经营的体制,突破了各自原有的业务领域,互相参透、互相竞争,有利于资金市场价格向资金影子价格的回归,有利于资金在全社会的有效分配。同时金融创新提供了多样化、多功能、高效率的金融产品于金融服务,使金融资产选择面增大,有利于满足不同投资者的投资需求与偏好,有利于促进整个经济的高效运行。

2 金融创新的宏观影响

2.1 金融创新对货币需求及其对货币政策的影响

首先,金融创新改变了人们的货币需求动机,从而引起货币须在结构和数量规模方面的变化。一般而言,金融创新就是在原生金融工具(Initial Financial Tools)基础上对某一原生金融工具的功能进行延伸或者对多个原生金融工具的功能进行综合而形成的。然而金融创新产品或金融衍生工具一经形成便成为原生金融工具的替代品(Substitutes)。

其次,金融创新改变了货币的流通速度,增加的货币需求函数的不稳定性。因为金融创新在很大程度上是M1基础上创造M1的替代品,所以,我们用M1需求函数模型来考察金融创新对M1的流通速度乃至M1需求函数自身稳定性的影响。按照凯恩斯货币需求流动性偏好性理论的观点,货币需求是由交易性和预防性货币需求以及投机需求共同构成的,交易性和预防性货币需求是收入y的增函数,投机性货币需求是利率i的减函数,这种关系可以表示为(1)式:=f(y,i), >0, <0,其中:M1/P=实际货币余额,y=实际收入,P=价格,i=名义利率。

在凯恩斯看来,M1/P在短期内实际收入y是相当稳定的,因此,可视为常量。于是M1 / P=f (y, i)可变型为(2)式M1 / P=f(y, i)或(3)式(M1 / P)/y =f ( i ),而(3)式实际上是M1流通速度的倒数,即(4)式y / ( M1/ P )= ( i )=v( i )。因为人们对金融创新产品 的需求来自于部分M1转出(即 M1)和部分储蓄S转出(即 S),且S= y(i)。所以人们对金融创新产品 的需求函数会表示为(5)式: = M1+ S(、 分别表示M1 和S的转出比例)。将(5)式变型为(6)式M*1/P= f (y, i)+ y(y,i),于是 的流通速度可表示为(7)式V*=Py/M*1=1/[ f (i)+ y g(i)]。由(7)式我们可以看出,如果 =1且 =0,则金融创新不会引起M1流通速度的变化。但是,若0且0时,在n 1的情况下,收入y越高,则M1流通速度越低;相反,在n 1的情况下,收入y越低则M1流通速度越高。由于现实生活中、 要受到诸多因素的综合影响,所以、 具有不稳定性,从而使货币流通速度乃至货币需求函数也具有不稳定性。

再次,金融创新弱化了货币当局的利率控制力。随着金融创新活动如火如荼的展开,金融市场上的利率逐渐由资金供求双方共同决定,许多货币当局的利率监管措施及其效果大大减弱。金融创新产品种类和数量增加的同时,衍生金融工具市场也在增加。然而在不同的金融市场上有不同的供需状况,在有些市场上货币需求的利率弹性会上升,而另一些市场上却在下降,从而弱化了凯恩斯主义主张的以利率为中间目标的需求调节型货币政策的效果。

2.2 金融创新对货币供给及其对货币政策的影响

首先,金融创新是货币供给的乘数效应增大,同时增强了货币供给的内生性,这可以通过金融创新条件下的货币供给模型来说明。假设人们愿意持有的通货C、定期存款T以及银行的超前准备金E与活期存款Dd的比率分别为K、t、e,则有:式(1):C=k·Dd;式(2)T=t·Dd ;式(3)E=e·Dd。

在没有金融创新的条件下,由于基础货币B是商业银行的准备金R和人们持有的通货C构成,即式(4)B=R+C;如果令活期存款与定期存款的法定准备金分别为rd和rt,则银行系统所持的总准备金R为:式(5)R=rd·Dd + rt·t·Dd + e·Dd=(rd + rt·t + e)Dd ;将(1)、(5)式代入(4)式得:式(6)B=R+C=(rd + rt·t + e + k)·Dd ;从而有(7)式:Dd=[1/ (rd + rt·t + e + k)]·B。

根据狭义货币供给量定义有(8)式:M1=Dd + C,所以将(1)、(7)式化入(8)得式(9)M1=Dd + C=[(1 + k)/( rd + rt·t + e + k)]·B。(9)式就是在没有金融创新时的M1供给模型。

下面以美国货币市场互助基金份额、货币市场存款帐户、隔日回购协议和隔日欧洲美元等金融创新产品为例,探讨金融创新条件下M2的货币供给关于模型与M1供给模型的区别。根据M2的定义,有(10)式M2=Dd + C + T + MMF,其中:T=定期存款,MMF=货币市场互助基金份额、货币市场存款帐户、隔日欧洲美元的和。令T与Dd 的比率为h,MMF与Dd 的比率为l,则有(11)式T=h·Dd 和(12)式MMF=l·Dd ;将(7)(9)(11)和(12)式代入(10)式得(13)式: M2=Dd+C+T+MMF=[(1+k+h+l)/( rd + rt·t + e + k)]·B。

通过(9)式和(13)式比较可以看出,在金融创新条件下的货币供给乘数在分子上比M1的货币乘数多了个h+l,因为h>0、l>0且都为微观经济主体控制,所以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金融创新的确加强了货币供给的乘数效应,扩大了货币供给的内生控制力。此外金融创新货币供给模型(12)式中已经包含了M1,所以M2在总量上很难区分什么是货币,货币供给的组成中哪一部分是真正意义上的货币,哪一部分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货币。如果我们在(13)式基础上再推导出M3,M4等货币供给模型,那么货币的计量甚至定义都很困难,从而削弱了货币的可测性。

其次,在金融创新增加了货币流通速度和货币需求函数不稳定性的情况下,又由于金融创新货币创造的微观经济主体增加,并且已不局限于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于是货币创造主体呈现多元化。同时,金融创新特别是直接融资方式的金融创新,使商业银行派生存款的机制逐渐弱化。加之回避监管型金融创新使利率限制,法定保证和信用配给等选择性工具失效等原因,使中央银行的货币供给总量控制力下降,从而货币主义主张的以货币总量为中间目标的供给调节型货币政策,随着货币需求函数稳定性前提的丧失,其货币政策效应亦有所弱化。

3 金融创新微观最优化与宏观最优化冲突对金融监管的启示

从上面对金融创新微观和宏观两个层面的分析可以看出,金融创新虽可以为金融机构等微观经济主体带来扩大资产组合、分散风险、增加流动性和增加收入等好处,但可能给宏观经济的管理者金融监管当局带来货币资产效用弱化、系统性金融风险等不利影响,危机宏观经济的稳定和宏观经济目标的实现。但是,我们不不能因此就断言金融创新有益或有害。

金融创新在微观和宏观最优化的矛盾并不是不能解决的,金融创新本质上是宏观经济管理者,货币政策制定者政府或金融监管者或货币人员与微观经济主体——微观金融创新主体之间的一场博弈。只有政府或金融监管者和金融创新微观状态共同采取合作的态度,使政府或金融监管者的金融监管兼顾金融创新微观主体利益,使金融机构等微观经济体的金融创新不危及宏观经济的稳定与发展,只有政府或金融监管者监管与金融创新互相促进,才能够得出有效均衡的博弈解。这就是解决政府或金融监管者监管与金融创新之间的矛盾,解决宏观最优化和微观最优化冲突的有效方法。

参考文献

[1]Harry D.Hutchinon,“Money, Banking, and the U.S.Economy”Seventh Edition [M].Prentice Hall,Engleuwood Cliffs, 07632,1992.

[2]Miltion Friedlman,“Monetarist Economics”[M], Basil Blakwell,Inc., Cambridge CenterCambridge,Massachusetts 02142,USA,1991.

[3]弗里德曼著,高榕译.弗里德曼文粹[M].北京: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91.

[4]劳伦斯.哈里斯著,梁小民译,货币理论[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1989.

[5]J.L.汉森著,陈国庆译.货币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1988.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金融创新会计制度研究论文范文第6篇

8月25日证监会发布消息,同意中自环保科创板IPO注册。这是继成都先导、极米科技、趣睡之后,成都产业投资集团旗下科技金融机构锦泓科贷扶持的第四家上市企业。像中自环保这类技术过硬的科技企业,无论起步阶段还是快速成长期都需要金融助力。“锦上添花”容易做到,但对于大多数创新型中小微企业而言,更需要的是“雪中送炭”。

如何提升普惠金融的覆盖率、可得性?10年来,锦泓科贷将党建工作和助力创新型中小型企业发展深度融合、同频共振,构建了从市场调研、产品研发、资源整合到全生命周期服务企业的一体化扶持模式。截至目前,已服务了上千家中小微企业。

立足科技创新 摸索“锦泓模式”

党建如何引领“金融创新”?锦泓科贷给出的答案是:充分发挥党员服务先锋作用,形成一体化、多层次的科技金融服务之路。

锦泓科贷深入调研创新型企业实际困难,创新迭代提出“科创金融+科技产业链金融”双轮驱动的金融服务模式。该金融模式构建了针对企业人才资质、订单、应收、营收等多场景的融资渠道,将金融服务赋能“轻资产、无抵押”的科技种子企业以及产业链上的中小微企业。在企业服务方面,锦泓科贷找准金融服务“微切口”,推动企业“大成长”,成立了“筑梦小微”党员金融问诊队,为企业成长把脉,注入活水资源。锦泓科贷“党员融资问诊日”特色活动获评成都市小贷行业2020年度“突出社会贡献奖”。

此外,锦泓科贷还在党建引领下与众多国家级孵化园区、高校、优质科技服务机构建立共建模式,打造成都创新型企业服务生态。

雪中送炭 甘当企业“垫脚石”

中自环保和极米科技是锦泓金融服务的受益代表。中自环保是一家专注于環保催化剂研发、生产和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在公司业务爆发式增长的时候,曾面临大量订单却没有足够流动资金投入生产的困境。2016年,锦泓科贷的党员金融服务先锋队在了解其产品市场情况及资金困境后,主动提供高效便捷的融资方案,授信1000万元,为企业的高质量发展和登陆资本市场奠定坚实基础。

极米科技则更早结缘锦泓科贷。早期开拓市场阶段,极米处于亏损状态,也没有足够的固定资产。锦泓科贷给予极米匹配了无需抵押、随借随还的风险信贷产品,成为极米补充流动资金的重要手段,加速了其扩张发展。

全链条赋能 共谋未来新开局

面向“十四五”,随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在党建引领下,将金融服务“灌溉”到科技创新领域的意义将更加凸显。

为了摸清创新型中小微企业个性化服务需求,锦泓科贷在“十四五”开局之年,联合十几家科技孵化服务机构,打造了国有属性的“科创+”科技服务平台,建立“孵化服务清单”,覆盖投融资、工商财税、知识产权、政府扶持项目申报、法律服务、园区落地、技术对接、人力资源、产业融通、品牌推广十大科技孵化领域。今年3月以来,已为近500户创新型企业提供咨询辅导。

上一篇:煤矿综合治理社会管理论文范文下一篇:关于清洗剂的食品工业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