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化管理范文

2023-09-22

绿色化管理范文第1篇

摘要:湖南岳阳绿色化学工业园区管理体制的构想是:在湖南省政府与中国石化集团公司战略合作框架下设立园区厂地事务协调理事会,按混合管理型体制中的政企合一型模式构建 “一区多园(分区)”的领导和管理体制。

关键词:工业园区;管理体制;政企合一;湖南岳阳

为建设洞庭湖生态经济区,打造湖南千亿园绿色石化产业基地,湖南省岳阳市拟将本市相对集中的云溪精细化工园、长岭工业园、临港产业新区新材料园、临湘滨江产业园等四大地方化学工业园(简称四园)和与之毗邻的中国石化集团长岭分公司、巴陵分公司两大中央石油化工企业(简称两厂)联合,共同组建湖南岳阳绿色化学工业园区(下称园区)。由于园区跨行政区划(云溪区、临湘市)、且多种所有制并存,没有现成的领导和管理模式可直接效仿,只能依据领导和管理学的一般原理、国内工业园区管理的主要模式,结合“两厂四园”领导和管理体制现状以及园区发展的客观要求,构建一种新的领导和管理体制。本文就此进行探究,为决策者提供参考。

一、中国工业园区管理体制的主要模式及评价[1]

根据工业园区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工业园区可划分为三种类型。

1.企业主导型体制模式。也称行业管理型或民间管理体制模式,即完全用经济组织方式管理园区的一种模式。这种模式一般不设置园区管委会,开发主体不是一级行政组织或政府派出机构,而是由成立的公司即开发商来规划、投资开发和管理一个园区。开发公司不仅要开发工业用地,还要进行大量的公共基础设施投资。这种管理模式,有利于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易于调动和发挥区内大企业进行开发的积极性,政府投入小,弱化政府对园区的控制等优点。但这种管理模式容易陷入财务困境,因为开发公司要进行的公共基础设施投资,不能像行政管理机构那样直接从税收收入中获得必要的补偿,只能或者转嫁到地价上,造成地价过高;或者因不能及时回收资金,债务过重,陷入困境。同时,需要有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特别是市场机制的完善,政府服务的到位,否则难以运行。

2、政府管理型体制模式。也称行政区划型体制模式,就是将园区完全作为一个行政区,园区管理委员会既是园区的行政管理机构,又是这个行政区的区政府,行使完全的政府职能。这种体制有利于理顺管理体制,协调园区与区外政府之间的关系;易于得到政府的支持,出台更加优惠的政策;迅速集中人才、技术、资金等资源。但也存在不利于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不利于调动社会机构的积极性等弊端。而且这种体制如不注意改革创新和精简机构,很容易使体制回归传统模式,导致机构膨胀,降低行政效率。

3、混合管理型体制模式。也称准行政区域型模式,可以细分为政企合一和政企分离两种类型。(1)政企合一型。就是设立园区管委会,赋予园区管委会准政府的行政管理职能和园区开发总公司的经济开发职能,“两块牌子,一套人马”,相互交叉兼职。这种模式办事效率较高,管理者的能动作用较大,面对各种复杂的情况和问题,能够运用政府的权力,用行政手段加以解决。但也存在着容易导致政企不分、机构膨胀、内部职责不清,摊子过大,容易因财力不足背上较重的包袱等弊端。(2)政企分离型。即园区管委会作为政府的派出机构,只负责行政审批、管理和制定政策,为入区企业提供服务,而开发经营由独立的开发公司承担。这种体制的优点是政府职能转变,机构精简,办事程序简化,效率高,亦能把政府和民间力量都纳入到园区管理当中,调动多方积极性,在政府管理与民间管理之间寻求一种均衡。但这种模式在减少前二者弊端的同时,也弱化了它们各自的优点。

二、岳阳绿色化学工业园区管理体制的选择与创新

在国内工业园区的三种管理体制模式中,湖南岳阳绿色化学工业园区选择哪一种呢?我们认为,哪一种都不完全适合,必须立足于园区“两厂四园”的现行管理体制,在此基础上选择国内工业园区管理体制中的适合模式进行创新。

1.“两厂四园” 现行管理体制。由于“两厂”现行管理体制相类似,“四园”现行管理体制亦相类似,为了简化起见,“两厂”中选择中国石化集团长岭分公司、“四园”中选择云溪工业园为代表,对其现行管理体制进行分析。(1)中国石化长岭分公司现行管理体制。中国石化集团长岭分公司前身为长岭炼油厂,始建于1965年。2000年4月重组,炼油主业部分改制为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长岭分公司(简称股份长岭分公司),存续部分改制为中国石化集团长岭炼油化工有限责任公司(简称长岭炼化公司)。2007年5月,长岭炼化公司转换为中国石化集团资产经营管理有限公司长岭分公司(简称资产长岭分公司)。长岭分公司(包括股份长岭分公司和资产长岭分公司)为中国石化集团公司下辖的炼化企业。实际占有和使用的财产是集团公司财产的一部分,不具有企业法人资格,不独立承担民事责任,没有董事会等形式的公司经营决策和业务执行机关。长岭分公司现设有分公司经理、党委等机构,在集团公司的统一领导和管理下从事炼化生产经营活动。(2)云溪工业园现行管理体制。云溪工业园是2003年经湖南省政府批准成立的精细化工产业园,现行管理体制属于工业园混合管理型体制模式中的政企合一型。根据工作需要和“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由岳阳市机构编制委员会批准设立园区管委会,为副处级事业机构,行使区政府赋予的行政管理职能和综合经济管理职能。内设五科一股,即综合科、规划建设科、协作协调科、企业管理科、财务科,为副科级机构;科技创业服务中心,为正股级事业机构。并根据有关规定设立机关党总支,负责机关和直属单位的党群工作;设置纪检组、监察室,作为区纪委、监察局的派出机构;按工会章程设置工会组织。机关后勤服务实行社会化管理。

2.拟建绿色化学工业园区管理体制的选择与创新。绿色化学工业园区拟采取扩园方式进行建设,即将“云溪工业园”扩展为由“两厂四园”构成的“湖南岳阳绿色化学工业园区”(简称园区)。因此,园区管理体制宜承续“云溪工业园”的现有管理体制,即工业园混合管理型体制模式中的政企合一型模式,在此基础上进行完善与创新。我们的构想是:(1)在湖南省政府与中国石化集团公司战略合作框架下设立园区厂地事务协调理事会。由于园区“两厂四园”空间上跨云溪、临湘,结构上多种所有制并存,特别是“两厂”同属中国石化集团领导和管理,地方对其生产经营无权干预。因此,在选择与创新园区管理体制时,关键在于寻求一种能够实现厂、地(央企和地方)统一规划、统筹建设、协同管理、合作共赢、融合发展的管理体制。我们认为,可以借鉴苏州工业园区的经验,中新双方为了协调苏州工业园区在建设和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在两国政府战略合作框架下,建立了由两国副总理担任主席的中新联合协调理事会。因此,我们可以考虑在湖南省政府与中国石化集团公司战略合作框架下设立园区厂地事务协调理事会。从必要性看。因“两厂”为中国石化集团公司的分公司,不具有企业法人资格。所以园区领导和管理的最高层应当是中国石化集团公司和与之相对应的湖南省政府。但是,“两厂”建在岳阳市,园区“厂地”之间的事务主要靠“两厂”与岳阳市政府协调处理。因此,有必要在湖南省政府与中国石化集团公司战略合作框架下设立园区厂地事务协调理事会,落实湖南省政府与中国石化集团公司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协调园区“厂地”事务。从可能性看。一方面,从2007年起,中国石化集团公司与湖南省政府就开始通过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来指导、协调和推进湖南(主要是岳阳)石化产业发展。另一方面,就法律层面说,“两厂”虽不具有企业法人资格,但依《民事诉讼法》第49条和《民诉意见》第40条,依法设立的分公司可以具有独立的缔约能力。因此,“两厂”与岳阳市政府可以就落实湖南省政府与中国石化集团公司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协调园区“厂地”事务签署协议,并成立园区厂地事务协调理事会,以保障协议的贯彻实施。(2)按混合管理型体制中的政企合一型模式构建园区管理体制。我们之所以主张按混合管理型体制中的政企合一型模式构建园区管理体制,主要基于以下考虑:一是政企合一型模式是中国大多数工业园区现阶段采用的模式,比较符合中国现阶段的国情。当然,按照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与趋势,工业园区将来肯定要发展到政企分离型,但目前还不具备条件。二是岳阳市的工业园(区)基本上采用的是政企合一型模式,采用这种模式,既有利于借鉴现成管理经验,也有利于市内各园区政策的统一。三是园区“四园”的现行管理体制也是政企合一型模式,采用这种模式有利于“四园”管理体制的融合。(3)实行“一区多园(分区)”的领导体制。由于园区拟在云溪工业园的基础上进行扩展,为了既充分发挥“两厂四园”的积极性,又便于园区的领导和管理,宜实行“一区多园(分区)”的领导体制。园区内的“两厂四园”整合成两个分区(中石化长岭炼化分区、中石化巴陵石化分区)、三个分园(临港分园、长岭分园、儒溪分园)、一个直属园(云溪直属园),园区机构设在直属园,与直属园合署办公,并对分区和分园实施领导。

三、岳阳绿色化工产业园区管理机构及职责

根据我们对拟建湖南岳阳绿色化学工业园区管理体制的构想,园区的管理机构由园区厂地事务协调理事会(简称理事会)、园区党的工作委员会(简称党工委)和园区管理委员会(简称管委会)组成。各机构及主要职能如下:

1.园区理事会及主要职责。园区理事会由厂(长岭分公司、巴陵分公司)、地(岳阳市)主要领导组成,下设理事会中国石化集团长岭分公司工作委员会、中国石化集团巴陵分公司工作委员会、岳阳市工作委员会。理事会的主要职责是:贯彻落实国家关于化工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审议批准园区管委会落实湖南省政府与中国石化集团公司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的实施方案;协调解决厂地之间在发展规划、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投融资、土地开发与利用、人才资源配置、科技创新、财政税收归集、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社会事务管理等重大事项方面存在的问题,形成决定;指导和督查园区管委会的工作,定期听取管委会工作报告,及时解决管委会难以解决的与厂地协调发展相关的问题;负责向中国石化集团公司和湖南省政府报告厂地协作和园区工作,及时提出修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的建议,争取项目、资金、资源和其他方面的政策支持;其他需要理事会协调解决的事项。

2.园区党工委和管委会及主要职责。园区党的工作委员会和园区管理委员会为正处级机构,分别为岳阳市委、市政府的派出机构,合署办公,主职领导高配,由副市级领导出任,受市委、市政府的委托,对园区实行统一领导和管理,履行相关行政、综合经济管理和公共服务等政府职能。下设“五部一公司”,即厂地协作部(理事会办事机构)、综合管理部、国土规划建设部、财政金融部、招商联络部、开发投资有限公司,均为副县级。(1)党工委的主要职责。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以及市委、市政府的指示精神;负责园区党的建设及思想政治工作,建立健全园区基层党组织,做好党的干部工作、宣传工作、统战工作、纪检、监察工作,搞好党风廉政建设;研究决策园区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发展规划、年度计划和财政预决算;加强对机关干部队伍的管理,组织对机关干部的考评、考核、选拔任用;指导园区工会、共青团等群团组织工作;承办市委交办的其他工作。(2)管委会的主要职责。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落实各级政府及部门、园区理事会的有关决定;根据园区发展的总体规划,制定园区发展年度计划,并负责组织实施;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制定园区管理制度和管理办法;负责园区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做好园区机关、企事业单位人员的调配、聘用及管理工作,依照有关规定做好园区科技人员的专业技术职称的考评和报批工作,负责园区的人才交流、业务培训;依照有关规定做好进园企业和项目的审核、报批工作,加强企业管理,协调解决企业发展中出现的问题;负责编制园区财政预决算,做好国有资产管理工作和园区的财税征管工作,组织筹措各类建设资金;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省、市政府的授权,对区域范围内的土地实行统一规划,保证土地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负责园区基础设施和公用设施的建设与管理,做好园区内的建管、城管、房管和环境保护及园林绿化工作;负责园区对外经贸合作、招商引资和进出口业务管理;负责园区机关和园区所属企事业单位的审计工作,负责园区国民经济各项统计工作;承办市政府交办的其他工作及协调垂管单位在园区开展的各项工作。

四、岳阳绿色化学工业园区管理体制的运行

湖南岳阳绿色化学工业园区管理体制要通过制定一系列管理制度才能运行。我们就园区发展规划、土地利用、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投融资、人力资源、科技创新、财政税收、社会事务、农村工作等九大管理,提出一些原则性建议。

1.发展规划管理。园区发展规划管理包括园区规划编制管理、审批管理和实施管理。从园区实际出发,可以采取分层编制、分级审批、分开实施的方式进行管理。(1)分层编制。分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园区的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由园区管委会协助市政府或授权部门负责组织编制。总体规划应当以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建设总体规划为依据,并同有关专业规划相协调。在总体规划的基础上,编制详细规划,详细规划必须符合总体规划。第二个层次是园区专项规划,由园区管委会负责组织编制。专项规划应以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为依据,并与市相关专项规划相衔接。在编制园区规划时,要广泛征求“两厂四园”和云溪、临湘政府的意见和建议,遇到问题由园区理事会协调解决。第三个层次是分区和分园规划,由分区和分园根据园区规划编制。(2)分级审批。园区规划审批应比照省有关开发区规划审批的规定执行。园区总体规划由市政府报市人大常委会审查同意,并报省政府批准。园区详细规划须报市政府或者其委托的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并报省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备案。专项规划须报市政府或者其委托的专项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市政府可以根据园区发展需要,对总体规划进行局部调整。调整方案报市人大常委会和省人民政府备案;涉及园区总体布局重大变更的,须报市人大常委会审查同意,并报省人民政府批准。分区和分园规划由园区负责初审并报市政府或者其委托的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批准。(3)分开实施。园区规划一经批准就具有法律效力,所有规划区内的单位和个人必须坚决执行。园区规划由管委会负责组织分开实施,并对规划的实施进行协调和全程监管。“两厂四园”依据园区的总体规划、详细规划和专项规划实施与己相关的部分(即分区和分园实施规划),“两厂四园”之外的部分由管委会和属地政府负责实施。

2.土地利用管理。土地利用管理是保证园区规划实施的基本手段。根据园区的特点,土地利用既要遵守国家《城市规划条例》和湖南省政府关于开发区土地利用的规定,又要根据园区“两厂四园”的现实和园区建设的要求,实施有区别的管理方式。对园区规划内“两厂四园”已经履行了审批手续的土地利用,由“两厂四园”自行管理;要变更土地性质和用途的,应向园区管委会报告,由管委会统一按有关规定报主管部门审批,经批准后方可改变土地性质和用途。对园区规划内除已经履行了审批手续以外的所有土地利用,依照湖南省政府关于开发区土地利用的规定实施管理[2]。由管委会按照园区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编制土地利用方案,报市政府批准,并报省政府备案;园区内的土地,依法实行有偿有期使用制度,土地使用权可以依法出让、转让、出租、抵押;在园区内进行建设的单位或者个人,需要申请领取《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和《土地使用证》的,由规划、土地管理部门设在园区的机构或者派出的工作人员按规定办理;园区内的土地开发,按照建设项目逐步实施,开发一片,建成一片,不得圈占和浪费土地。在规定期限内不使用的,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和《湖南省土地管理实施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收取荒芜费,或者由政府无偿收回;在园区内依法取得土地使用权的单位和个人,必须遵守有关法律、法规,按照规定缴纳有关税费,合理开发、利用、经营土地。不得擅自改变土地出让合同规定的用途,不得荒芜和浪费土地。

3.基础设施建设管理。根据园区的建设实际,基础设施宜采取统分结合的方式实施建设与管理。基础设施建设:“两厂四园”内的基础设施建设(包括新建、改建和扩建),需向园区管委会报告,由管委会统一向主管部门履行申请报批手续,获得建设许可证后方可进行建设。园区“两厂四园”外的基础设施建设,由园区管委会和属地政府负责。基础设施管理:园区“两厂四园”内的基础设施,由“两厂四园”自行管理;园区“两厂四园”外的基础设施,由园区管委会和属地政府负责管理。

4.项目投融资管理。项目投融资管理包括项目申报立项、投资和融资管理三个方面。由于“两厂四园”分属于不同主管部门,此项管理宜在符合园区总规划的前提下实行分开管理。(1)“两厂”内项目投融资管理。项目申报立项管理:厂方独资项目,或厂地合作以厂方投资为主的项目,由厂方通过集团公司负责申报立项,园区积极配合。厂地合作以地方和社会投资为主的项目,由园区负责申报立项,厂方积极配合。项目投资管理:按照谁投资谁负责的原则实行管理,但不论谁负责管理,都应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实行建设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标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合同管理制。项目融资管理:厂方独资项目由集团公司负责融资管理。厂地合作投资项目,厂方为主的由集团公司负责融资管理,地方积极配合;地方和社会投资为主的项目,由园区负责融资管理,厂方积极配合。(2)“四园”内项目投融资管理。项目申报立项管理:分园独资项目,或分园与厂合作以分园投资为主的项目,或分园与社会合作投资的项目,均由分园通过园区管委会负责申报立项,分园积极配合。项目投资管理:由园区按照国家实行建设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标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合同管理制的有关规定进行管理。项目融资管理:由分园负责融资管理,园区管委会积极支持。(3)“两厂四园”外项目投融资管理。由园区管委会负责管理,“两厂四园”及属地政府予以支持和配合。

5.人才资源管理。人才是园区发展的第一资源,园区内,“两厂”人才密集,“四园”人才匮乏。应当加强园区内人才资源的管理,建立起“开放、流动、竞争、协作”的用人机制,实现人才资源效益最大化。设立园区人才管理中心,中心设在园区管委会厂地协作部,负责对园区内的人才资源进行调配管理。中心负责建立园区人才信息库和人才资源配置信息网络平台,通过网络对园区内人才进行调配。制定园区人才流动政策,鼓励人才(包括经营管理和专业技术人才)在园区内流动;允许人才在不影响本职工作的前提下在园区内的企业兼职;允许人才利用自有经营管理和专利或技术在园区内的企业投资入股;鼓励经营管理和专业技术人员领衔在园区内创办高新技术企业等等,为各种人才充分发挥其潜能提供制度保障。

6.科技创新管理。科技创新是园区和企业发展的关键,园区内,“两厂”科技密集,“四园”科技匮乏。应当加强园区内科技创新资源的整合,建立起“开放、协作、共享”的科技创新机制,以科技创新推动园区发展。设立园区科技创新中心,中心设在园区管委会厂地协作部,负责对园区内的科技创新进行管理。中心负责建立园区创新项目信息库和信息发布网络平台,组织创新项目的招投标,协调创新项目的攻关,协助申请国家和省市科技创新基金,向管委会提出园区科技创新项目扶持基金额度的建议,组织对创新项目成果的评审、推介。制定园区科技创新政策,鼓励“两厂”与“四园”众多小企业形成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的技术创新链,集中力量,协同攻关。建立多元化的投入机制,坚持发挥政府投入的杠杆作用,利用科技三项经费对重点项目进行支持和引导;鼓励企业加大科技投入;鼓励银行支持信用好、产品销路好、效益好的高新技术企业。设立园区科技创新基金,对园区科技创新项目进行扶持;对园区科技创新有重大贡献的人员予以奖励。

此外,园区财政税收坚持财权与事权相统一、征收与使用相分离的原则,对园区税费采取统一征收、共同分享的方式实施管理。园区的行政和社会事务实行属地管理,即“两厂”范围内没有剥离的社会事务仍由“两厂”管理;园区属于云溪行政区划内的行政和社会事务由云溪区所辖乡镇管理;园区属于临湘市行政区划内的行政和社会事务由临湘市所辖乡镇管理。园区规划范围内“两厂四园”外的农村工作实行属地管理,即在哪个乡镇就由哪个乡镇管理。

参考文献:

[1] 张永翎.基于工业园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行政效率研究[C].廊坊市应用经济学会第二届年会征文选编,2008-08-01.

[2] 中共湖南省委,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促进产业园区发展的意见(湘发[2009]4号)[Z],2009-02-17.

[责任编辑 陈凤雪]

绿色化管理范文第2篇

摘要:绿色管理是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管理模式。构建绿色战略联盟,借助外力促发展,是我国企业实现绿色管理的有效途径。基于对我国企业目前推行绿色管理的障碍分析,提出了企业绿色战略联盟构建的主要方式和原则,认为应从政府作用、联盟治理机制、联盟参与者选择、联盟文化等方面加强绿色战略联盟建设。

关键词:企业绿色管理;障碍分析;绿色战略联盟

一、问题提出

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对环境的需求和作用程度日益加强,使发展与环境的互馈关系趋于恶化。在此宏观背景之下,人类开始检讨和反思传统的发展观,探索新的发展模式,这便是可持续发展。在这种广泛而深刻的调整和转变中,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应该首当其冲,将生产经营活动同社会、环境的发展联系起来,以实现社会、经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绿色企业正是负载着解决这些问题的使命而产生的,而发展绿色企业对于企业最重要的就是进行绿色管理。绿色管理是以与企业相关的自然环境为主要对象的资源管理及创新活动,把全面绿色质量管理的理念融入到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之中,并且最终目的是实现社会经济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和可持续发展。

企业绿色管理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学术界和企业界对环境管理的关注。在近30年里,绿色管理问题已成为企业管理领域中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上的新焦点,研究视角已从环境演化适应延伸到了资源基础观、生态环境响应、环境利益相关者等诸多理论。Hart认为,基于资源基础观的绿色管理研究框架应包括自然环境要素,形成了一种企业构建可持续竞争优势的新视角。他的研究关注企业重视外部自然环境管理的重要意义——合理配置和利用自然资源,提升绿色管理绩效,从而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Arag6n-Correa和Sharma提出,资源和能力是影响企业环境战略的重要因素,但其影响过程也同时受到外部环境(主要是经济、法律、社会、地理等权变因素)的重要调节。Steadman等认为,企业绿色管理不仅能满足政府对环保法规的要求,而且能逐步加强企业对环境和利益相关者的关心程度。在此基础上,Bansal和Roth进一步强调,绿色管理的本质就是企业对自然环境问题作出的响应,这种响应的动机受到合法性和利益相关者的压力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他们认为,企业开展绿色管理的驱动力,归根结底仍涉及利益问题,原因在于环境污染极可能危害到其他与环境有关的利益相关者(如政府、周边社区居民及单位)。鉴于上述学者们的各种观点可知,企业绿色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既受到利益相关者的制约,又影响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可见,单凭企业内部资源整合和能力提升,难以实现有效的绿色管理。

目前,由于受到企业资源、绿色法制、监督支持及生态意识等方面的制约,我国企业在实施绿色管理中举步维艰,严重影响了企业管理模式创新的积极性。所以,企业应与广泛的利益相关者建立绿色战略联盟,在解决环境问题的同时,实现企业管理模式的创新。

二、目前我国企业实施绿色管理所面临的障碍

(一)企业资源限制

企业绿色管理的实施需要有与之匹配的资源支持,这些资源包括资金、技术、人员和其他部门的战略支持。企业推行绿色管理的前期投入涉及到绿色技术开发、先进设备购买、员工培训等方面,需要高额的投资。目前,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政府绿色技术创新投入严重不足。对于自身经营规模较小、经济效益不够好的企业而言,高额的前期资金投入、缓慢甚至不确定的回报无疑是企业推行绿色管理的极大障碍。

企业实施绿色管理不仅仅需要科学的管理方法,更需要绿色技术作为保障。目前,我国的绿色技术开发远落后于发达国家,开发水平和能力均不足。加上技术开发周期长、投入大、市场需求及投资回报率不确定等因素的存在,导致绿色技术开发的高风险性,影响了企业开发绿色技术的积极性,因而限制了我国绿色技术水平的提高。

企业绿色管理的实施除了资金投入和技术需求外,更重要的是后续绿色管理中技术管理人员和其他部门战略的支持。国外研究表明,在一些欧洲国家,人力资源的管理技能缺乏是比资金更重要、更能影响企业绿色管理的因素。我国严重缺乏专业绿色技术管理人员,即使有些管理人员具有一定的生态意识,也往往由于能力限制难以付诸实践,导致态度和行为间的差距。

(二)绿色法制不健全

目前,我国已建立了由综合法、《污染防治法》、《资源和生态保护法》、《防灾减灾法》等法律组成的环境保护法律体系,涉及水环境、大气环境、土壤环境及噪声等众多领域,为企业绿色管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绿色法律法规虽多,但尚不够完善,可操作性差。具体表现为:其一,环保法的执法主体过多,权利分散,并且没有赋予环保部门强制执行权,致使环保部门不能及时有效制止企业的环境违法行为。其二,经济手段模糊,处罚过轻或缺乏处罚依据,在具体执法中普遍存在违规企业拖欠、拒交处罚款的情况。法律法规刚性不足,违规成本低廉,导致部分企业以资源的极大浪费和对环境的严重污染为代价,获取高额利润。

(三)监管支持不足

随着国家和各地区节能降耗工作力度不断加大,各项监管政策逐步深入落实,节能降耗取得明显成效。2006-2010年,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累计下降19.6%,基本完成“十一五”节能降耗目标。但是,环保总局披露,我国的环境形势依然严峻,“十二五”环保压力很大,突出问题在于尚未全面落实各级政府的环保目标责任制,意味着尚存在部分地方仍然仅仅是用GDP考核地方政府政绩。当GDP成为衡量地方政府政绩首要指标时,经济效益就人为被置于环境保护之上,能创造产值而成为地方经济支柱的高污染企业都有可能成为地方政府庇护的对象,从而打击了其他企业推行绿色管理的积极性。

另外,我国绿色审计仍然处于理论探索的初级阶段,绝大部分的国家审计、社会审计和企业内部审计都未进行“绿色审计”。此外,《证券法》也没有规定我国上市企业有披露环境信息的义务。上述监管制度的缺位是我国企业实施绿色管理的重大制约因素。

(四)生态意识缺乏

企业只有具备生态意识,才能感知利益相关者对环境管理的压力。然而,目前大部分企业在管理理念中缺乏对环境保护和社会责任的认识,管理者不能正确认识环境保护与企业发展的关系。这些企业的管理人员一般会把绿色管理的资源投资视为额外成本,并且不能产生相应收益。鉴于此,对于他们而言,遵守环境管制或实施超出环境管制标准的志愿性环境管理行为并不能产生竞争优势,只会给企业发展带来不利影响。当企业发展面临多重压力时,管理者会优先考虑经济利益,而不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可能对生态环境产生的影响。正由于企业管理人员生态意识的缺乏,他们从主观上就没有接受环境保护与企业发展相

辅相成的绿色管理理念,成为了企业实施绿色管理的内部障碍。

不仅企业生态意识会影响到企业绿色管理的实施,而且消费者的生态意识同样会带来一定程度上的影响。由于企业生产的产品或提供的服务只有被最终消费之后才能真正实现其价值,所以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将会指引着企业的发展重点与方向。推崇消费至上和享受至上的西方消费主义对我国影响很深,讲排场、比阔气的“面子消费”、“时尚消费”现象仍旧存在。还有部分消费者购物时因只考虑质量、价格等因素,而很少考虑产品生产和使用过程中对环境的不良影响,即真正的绿色消费者很少。由于大多数消费者生态意识淡薄,企业的绿色管理投入暂时不能取得对心的经济效益,有时甚至遭受一定的损失,致使企业选择迎合消费者需求而放弃推行绿色管理。

三、我国企业绿色战略联盟的构建

战略联盟的概念最早是由美国管理学家罗杰·奈格尔和DEC公司总裁简·霍普兰德提出的。绿色战略联盟是指与企业利益相关者建立联盟契约关系,通过资源互补、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实现生态、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绿色战略联盟是企业实现绿色管理的有效手段。

(一)绿色战略联盟的主要方式

Freeman认为,利益相关者是“那些能够影响企业目标实现,或者能够被企业所影响的任何个人和群体。”利益相关者能够通过直接施加压力或者传递信息来表达其对企业生产经营性活动的关注并施加影响:资源依赖理论指出,组织必须关注那些为组织提供其持久生存所需重要资源的环境中的需求,应该更多地关注其环境中控制着关键资源的其他组织和群体的需求,并作出响应。在此基础上,Agle和Mitchell等学者从利益相关者的视角提出,组织必须更多地审视并关注控制着组织持续生存所需的关键资源的那些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和要求。鉴于此,企业应与利益相关者构建绿色战略联盟,以实现企业价值链各个环节的绿色管理。这个联盟不仅包括直接利益者的绿色资源互补,还包括间接利益相关者的绿色社会关系。

1.与直接利益相关者构建绿色战略联盟

直接利益相关者是指与企业直接发生正式交易而形成正式关系的团体和个人,包括股东和债权人、员工、供应商、消费者、竞争者等。这些群体和个人直接影响企业的绿色管理绩效,同时也受企业绿色管理绩效的影响。其一,企业投资者偏好于将资金投向环保型的实践活动,注重环境绩效与经济绩效之间高度的长期正相关关系。其二,企业绿色管理的实现取决于员工的积极参与,有良好环保声望的企业能够吸引那些对环保有强烈偏好的高素质人才。其三,企业绿色管理的实现起始于绿色投入,必须与绿色供应商联盟,而绿色供应商由于对其声誉的重视必然会停止为环境管理绩效差的企业提供服务。其四,由于消费者的消费行为指引着企业的发展重点与方向。使其成为企业实施绿色管理的强大驱动力,推动企业必须改善他们的环境绩效。其五,企业与竞争者联盟,实现资源互补、技术和信息共享,建立绿色战略网络。

2.与间接利益相关者构建绿色战略联盟

间接利益相关者是指不和组织进行正式交易的个人和团体,包括政府和环境专业协会、媒体、社会活动团体等。首先,企业通过制定和执行超前的环保战略使其居于环境管理的领导者地位,并与政府和环境专业协会结盟,共同研究和制定环境战略,参与行业规范、质量标准的制定,并且说服政府制定有利于企业实施绿色管理的环境法规和融资政策。其次,企业要与媒体建立联盟,借助媒体这一社会舆论和价值观导向的工具,共同引领环保导向,树立企业的绿色形象,并提升企业的资产价值。最后,企业的绿色管理实施离不开社会活动团体的支持,社会活动团体是企业的一种独特的社会资源。

(二)企业绿色战略联盟的构建原则

1.市场主导、政府引导原则

坚持市场为主导,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遵循市场经济规则,建立有法律效力的联盟契约,对联盟成员形成有效的行为约束和利益保护。在我国,企业与地方政府及社会组织有着密切关系。正确处理这一关系,充分利用市场的积极影响,有利于克服经济活动中的无序现象,帮助企业与联盟的参与者建立相互之间的信任,从而为动态绿色战略联盟的建立和正常运转提供了保障。与此同时,政府引导的原则也体现在政府的适当参与。政府应发挥其协调引导作用,建立适合战略联盟需求的企业信息网,营造有利的政策和法制环境。

2.互利、双赢原则

虽然企业绿色战略联盟会呈现一体化的合作模式,但是,参与联盟的单个参与者都具有各自的目标,各参与者的自主利益应得到充分保证,否则将会影响联盟参与者的积极性,甚至会导致战略联盟的失败。

3.灵活战略、独立地位原则

由于企业处于呈现动态性和不确定性的竞争环境中,这必然要求企业自身具备迅速适应环境变化的战略与之相适应。当企业因为联盟而失去战略的灵活性时,一旦遭遇环境突变,就会产生巨大的联盟风险。同时,联盟使企业失去战略的灵活性,也违背了战略联盟的目的。战略联盟是建立在互利双赢和相互信任基础上的,一旦某一联盟方失去了独立地位,联盟就变成了兼并,这样,对方的投机就会造成对企业的侵害,而这种风险是企业自身无法承担的。

4.风险收益对称原则

在进行利益分配的时候,应使分配原则与参与者各方承担的风险对称,同时应有相应的风险补偿措施,以增强参与者各方的信心。

5.互相学习原则

不管企业采取什么方式的绿色战略联盟,联盟的目标都是暂时的和局部的。企业要获得长期的竞争优势,必须通过学习和经验积累来增强企业的综合实力。

(三)企业绿色战略联盟构建的对策

1.政府的作用

政府在企业绿色战略联盟中既是促进者又可以是引导者。政府的具体作用表现为:利用各种政策工具,营造有利于企业绿色战略联盟的政策环境和服务环境;设置专项资金和项目支持企业绿色管理推行,并引导和促进绿色战略联盟的形成和发展;注重提高公众的生态意识,大力进行绿色教育;积极促进绿色需求,引导绿色消费;按照科学发展要求,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绿色产业。由于绿色战略联盟伙伴的多样性,政府的政策应当具有灵活性。此外,企业与利益相关者建立绿色战略联盟后,政府部门只能实施监督与协调职能,不能直接干涉企业的生产经营性活动。

2.联盟参与者的选择

选择合适的联盟参与者直接关系到绿色战略联盟能否成功运行。联盟参与者的选择需要通过谨慎的设计,不能随意。企业在选择战略参与者时必须对其资源能力、组织绩效以及资信状况等指标进行考核和评估,选择出值得信任、能够提升双方各自竞争力的组织作为联盟参与者。

3.联盟治理机制的建立

战略联盟中的一个问题是联盟参与者之间存在的利益冲突以及如何恰当地去处理冲突。因此,在组建绿色战略联盟体之初,应当充分考虑各参与者的共同利益,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联盟战略导向,并以合理的契约与制度安排加以明确。绿色战略联盟机制主要涉及到参与者之间的谈判机制、信誉机制、监督机制、冲突管理机制以及违约惩罚机制等。

4.联盟文化的塑造

组织文化作为组织行为的指导思想,应具有统一性。绿色战略联盟应具备自身运行所需的绿色文化,把保护环境、节能减排、发展生态经济、创造绿色需求的绿色使命和核心价值观作为联盟参与者的合作文化,创造以“绿色合作”为指导思想的战略联盟文化。同时,企业自身必须重视培养和建立学习型文化,在此基础上,企业才会形成较强的吸收能力,才能在战略联盟中学习到更多的经验,从而取得事半功倍的联盟效果。

绿色化管理范文第3篇

摘 要:当今,生态环境每况愈下,以可持续发展为核心的低碳经济受到社会广泛关注。安徽省作为我国农产品产出大省,其传统的农产品物流管理方式造成了社会资源过度浪费及环境污染,已难以适应当代低碳经济不断发展的需要。该文从低碳角度出发,分析了安徽省发展农产品绿色物流的意义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为安徽省农产品绿色物流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农产品;绿色物流;低碳经济;意义;对策

The Significance and Countermeasures of Green Logistics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in Anhui Provinc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Low Carbon

CHEN Hui et al.

(Hen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Zhengzhou 450001, China)

Key words: Agricultural products;Green logistics; Low carbon economy; Significance; Countermeasures

1 低碳視角下安徽省发展农产品绿色物流的意义

1.1 必要性 发展农产品绿色物流是顺应低碳经济潮流的必由之路。目前,低碳经济在全球市场掀起热潮,其核心要义是可持续不断发展[1]。而安徽省传统的农产品物流模式排放过量废气,污染环境,资源利用不合理,造成资源浪费,难以适应低碳时代发展的需要。因此,安徽省农产品物流要想在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必须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坚定不移地走绿色物流发展道路。

1.2 重要性

1.2.1 降低企业经营成本的必经之路 有学者指出,农产品生产加工所耗费的时间仅占其产销过程的1/10,剩余时间都耗费在流通管理上[2]。因此,绿色物流的发展管理方式是企业降低生产成本的必经之路。农产品绿色物流不仅可以节约企业的一般运营成本,还可以让企业享受由绿色发展带来的低消耗、低排污和高效率。

1.2.2 提高企业竞争优势的致胜法宝 随着生态环境的恶化和低碳经济的诞生,安徽省相关农产品企业必须改变传统的发展方式,才能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通过建立和完善绿色物流体系在低碳浪潮中一举取胜。

2 低碳视角下安徽省农产品绿色物流存在的问题

2.1 绿色发展理念尚未普及 安徽省作为我国农产品产出大省,从不重视农产品物流转向大力发展建设农产品物流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当今唯有相关企业发展绿色物流才能顺应低碳经济信息时代的要求。然而,对于新型的农产品绿色物流发展模式,安徽省仍处于初步认识、探索阶段,尚未推广低碳、绿色发展理念。大多数农产品物流企业对绿色物流认识模糊,只注重追求自身经济利益,不重视环境效益,造成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等问题。

2.2 缺乏相关政策支持 安徽省为响应国家对环境问题方面的号召,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和法规,但涉及农产品物流的却少之又少,即便有也只是顺带提及,并没有具体的工作实施细则,造成了安徽省发展农产品绿色物流实施起来没有法律可以参照的局面[3]。在全球倡导低碳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下,如果安徽省不能及时提供足够的政策支持,不能为农产品绿色物流的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不仅会远远落后于低碳经济时代,而且还会造成大量的资源浪费、环境污染,和低碳经济时代背道而驰。

2.3 基础设施建设不到位 安徽省农村地形复杂多样,地势起伏较大,道路路面狭窄,道路交通运输条件差,这是制约其农产品绿色物流发展的重要因素;农产品运输工具过于单一,以公路运输方式为主,运输服务过程长,易加大农产品损耗,造成社会资源严重浪费;安徽省农村地区之间缺乏冷藏物流基础设施和立体仓库,物流仓储条件差[4]。要想走低碳的农产品绿色物流发展方式,安徽省亟需将相关的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提上日程。

2.4 技术水平有待提高 要想提高农产品物流水平,就必须把低碳理念融会贯通到物流的各个环节,而安徽省目前尚未达到这方面的要求,各个环节的物流技术水平还比较低下:单一农产品的外包装难以达到绿色包装要求;农产品仓储技术远落后于发达国家,无法适应绿色物流高水平仓储技术的要求;农产品流通加工比例低,无法实现绿色农产品增值的目标;受农户经济条件和知识水平的制约,农产品信息物流技术难以推广使用。

2.5 缺乏专业型人才 低碳经济本质上是一个技术创新问题,技术创新离不开人才。纵观安徽省农产品物流公司发展现状,工作人员大多集中在劳动付出型岗位,只是进行简单的流水线工作(比如包装类);员工学历和知识技术水平都不高,对绿色物流的认识也不全面,难以担当起技术创新的重任。安徽省专业物流技术人才严重短缺,滞缓了农产品绿色物流前进的步伐。

3 低碳视角下安徽省发展农产品绿色物流的对策建议

3.1 三方协同,共树绿色发展新理念 政府要顺应低碳经济发展趋势,在全省范围内倡导形成发展农产品绿色物流的良好风尚;有关企业应抓住低碳经济时代的机遇,迎难而上; 社会大众应积极学习绿色发展理念,坚定认可和支持农产品绿色物流发展。政府、企业、个人三方力量携手推进绿色物流新发展理念的普及。

3.2 赏罚分明,共筑绿色物流强保障 首先,政府管理部门应依据当地实际情况,出台相应的物流技术支持政策,建立和完善安徽省农产品綠色物流的法律保障体系,同时持续跟进政策的实施情况,提高物流政策的有效性[5];其次,政府还应制定并落实奖惩机制,对于积极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的企业给予鼓励,对于违反绿色发展理念的企业给予惩罚并公布于众,促使相关企业学习贯彻低碳发展理念,自发地进行节能减排。

3.3 统筹全局,共建绿色物流新通道 基础设施为农产品绿色物流顺利运行保驾护航。安徽省政府应统筹全局,完善农村公路运输体系,合理布局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地理位置;给予企业和农户资金和政策支持,统筹建设农产品立体仓库和冷藏库,在全省范围内构建起高效、低排污、低成本的农产品流通网络。

3.4 技术创新,打造绿色物流新基石 技术创新是发展低碳经济的灵魂,要推动安徽省农产品绿色物流的发展,就必须夯实技术基石。一要主动学习和引进外来绿色物流信息技术,与优秀企业相互合作,放眼全球,学习国外先进理论成果,并结合企业实际情况,选择性地进行学习;二要试验并推广新技术,先进行小范围实践检验,通过检验可以实行后再大面积推广使用;三要积极研究开发属于自己的绿色物流技术,提升企业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3.5 内外联动,培育绿色物流新力量 目前,安徽省对专业物流人才需求巨大,相关企业应大力培养高素质的专业物流人才,与教育部门合作,定向、定量培养企业所需人才。同时,企业可定期举办培训活动,通过实地考察、团体竞赛等方式培养和选拔优秀人才,提高内部员工的知识水平和专业水平。通过这种内外联动人才培养模式,企业致力打造一支专心研发、专门技术服务、专业知识管理的高水平人才队伍,为农产品绿色物流的发展增添新力量。

4 结语

通过实施农产品绿色物流管理,安徽省既能顺应低碳经济的大潮流,又能改善自身农产品物流技术落后的局面,把传统的低效率、高污染、高浪费的农产品物流模式转向可持续发展的绿色物流模式,将农产品物流与环境保护结合起来,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高度统一,将极大地促进全省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钟聪儿.低碳视角下发展绿色物流的思考[J].物流技术,2021,40(03):38-41.

[2]孙妮,程浩.安徽省县域农产品物流能力评价研究[J].西昌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33(03):17-21.

[3]张萍.安徽农产品绿色物流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J].宏观经济管理,2017(S1):309.

[4]苏江萍,宋莎.低碳视角下我国绿色物流发展分析[J].西部皮革,2021,43(06):77-78.

[5]陈晓忠.农产品物流企业成本控制的有效途径研究[J].农业技术经济,2020(12):145.

(责编:徐世红)

绿色化管理范文第4篇

摘要:绿色施工管理当中推崇“节材、节地、节水、节能、环境保护”根本原则。这些方面对接房屋建筑施工管理,可以形成创新管理方案,保证管理工作的针对性,有效调和施工质量、施工进度、施工安全、施工成本管理之间矛盾,提升房屋建筑工程的综合效益。本文对此展开讨论,希望内容对绿色施工管理融入房屋建筑施工管理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绿色施工;施工管理;房屋建筑;管理创新

前言:住建部在官方网站发表了《“十四五”住房和城乡建设科技发展规划》《“十四五”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发展规划》,其中明确指出到2025年城镇新建筑全部实现绿色建筑,同时要积极优化建筑能源利用结构,要积极控制建筑能源消耗以及碳排放水平。而实现这一目标的根本抓手就是在施工层面全面实现绿色施工管理。并且从国家层面要加大激励,保证施工企业在施工管理当中积极创新,不断丰富绿色施工管理经验。

一、绿色施工管理理念分析

绿色施工管理理念是在保证施工安全、施工质量前提下,通过系列管理手段来降低建筑工程的能源消耗、减少施工对周边环境影响,同时来调控施工成本,力求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三效合一。这其中“节材、节地、节水、节能、环境保护”是实现绿色施工的根本抓手。

1.节材

节材即节省材料之意。该项工作主要有两个角度,第一是选择节能环保材料,第二是材料利用过程中降低浪费和损耗。故而施工企业在材料采购、材料量计算、施工动态监督方面都必须要积极改进,要告别过去粗放型管理造成的采购效率低、材料利用率低两个问题[1]。

2.节地

土地是宝贵资源,不容丝毫浪费。节地指的是在有限地表面积基础上尽可能提升建筑的质量、层数,减少异形建筑明确交通线路避免土地浪费。也包括施工过程中土方工程、地基工程实现低扰动,避免对土壤结构的大面积破坏。

3.节水

提高施工过程用水控制,能够融入先进技术利用雨水来洒扫地面,从而有效降低对水资源的消耗。另外,对于要排放的污水必须要经过集中处理符合市政排放标准后才能排放到脏水管道当中。如此可以减少二次处理成本。

4.节能

节能是实现绿色施工的关键手段。节能的意义比较重大,总的来说有以下具体内容:①利用低能耗材料;②在施工中严格管理水、电,避免能源浪费;③在材料运输过程中能够坚持就近采购原则,减少燃油消耗。④降低对环境不良影响,减少二次污染处理形成的能耗[2]。

5.环保

施工过程中能够先实现周边绿化,先形成质量良好的交通路线,这样可以避免扬尘。另外,施工过程中设定废品回收中心、能够分类处理废品并通过废品情况探查材料利用率。严禁土方施工中土壤侵占草地,或者施工过程破坏自然生态。

二、房屋建筑施工管理现状及问题分析

1.绿色施工下我国房屋建筑施工管理现状

在绿色施工管理理念驱动下,我国目前各地都在采用新型施工技术包括装配式施工、3D打印技术施工等,积极地减少材料损耗,能够做到废旧建筑材料再利用,减少对现有土壤资源的破坏。在这些先进绿色施工技术作用下,施工现场人员大幅减少,人力成本直线下降。施工环节对环境影响小,扬尘、废弃物污染、水污染、光污染、噪音污染等得到了有效治理。在绿色施工之下目前我国已经出现了零排放房屋。

2.房屋建筑工程实现绿色施工管理面临的问题

第一,缺乏专业人才。人才是第一资源,只有拥有了人才才能保证其他资源被有效利用。绿色施工管理需要管理人员精通经济学、环境学、建筑学、会计学等领域知识,但是如今的很多施工企业都是以传统粗放管理为主,缺乏这类非常专业的管理人才,导致绿色施工管理很难融入进来,即便融入成本也居高不下,很难形成一个较为高效的融入方案。

第二,缺乏专业制度。因为施工企业大部分追求利润,对绿色施工管理缺乏了解,故而也没有非常详细的绿色施工管理制度。尤其是很多施工企业的施工队伍都是来自于农民工。这些工人熟悉传统粗放型施工,不能掌握绿色施工技术。所以即便企业制定了绿色施工技术方案、形成了对应的管理制度,面对这样的施工主体也难以发挥出激励、引导及约束作用。工人在施工过程里也必然会出现材料浪费、偷工减料、浪费电能及水源等问题[3]。

第三,信息化管理水平不足。绿色施工管理是建立在信息化管理基础上的新型施工技术。设计单位会事先制作出具体的施工图纸,并给施工企业相应的绿色施工管理所要利用的信息化管理模块,即BIM技术系统。但是施工企业缺乏信息化管理理念,缺乏专业人才,即便拥有设计单位转移过来的BIM技术模型,也难以保证完全发挥出该模型的作用。施工企业平时也缺乏信息采集习惯,资料管理部门不能动态获得业内绿色施工管理有关经验,无法保证各级管理人员真正地形成绿色施工管理所要求的标准。

第四,现场管理粗放。受传统管理习惯影响,房屋建筑现场施工管理粗放,经常发生成品被破坏、关键部分返工、材料浪费、施工安全事故等问题。施工过程中出现噪音、水污染、扬尘、光污染、固体污染、工人随处大小便等问题。

三、房屋建筑创新施工管理向綠色施工管理转变的对策

第一,培养专业绿色施工管理人才。施工企业必须抓住人才关,能够对现有管理人员提出严格要求,通过激励方式让他们通过自学或者社会培训形式获得绿色施工管理相关的证书,并且要求在管理中切实落实绿色施工管理理念。企业对成绩优异者给予丰厚奖励。企业中管理层也需要有充分自我学习意识,能够充分涉猎经济学、材料学、环境学等知识,能够结合之前传统管理去形成绿色施工管理方案,认真分析前后方案的区别。只有经过对比发现绿色施工具有的优点,才能让管理人员建立信心。企业也需要制定长期人才培养规划,需要面对建筑类高校绿色施工管理毕业生展开竞聘,将那些思想先进、职业素养高、创意活跃的人才吸引进来。这种新进人才能够弥补企业绿色施工管理理论缺乏短板,也能够让其他管理人员感受到竞争压力,从而让整个企业向知识型企业转变。

第二,建立专业的绿色施工管理制度。首先,项目经理是施工管理第一责任人,其必须结合绿色施工管理规范及有关规定和企业现状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施工组织设计。施工组织设计要明确材料检测、人员安排、设备利用、环境研究(土壤结构、空气情况、水文)等具体工作,以不增加环境负担为要求。其次,同时在施工组织设计实施以后,由项目经理每天对绿色施工工作展开抽查、检查、巡查,发现非绿色施工环节必须责令改正[4]。再次,施工现场需要设计出专门的固体废弃物接收站,需要对各类固体废物分门别类存放,管理者要分析废物成分以及废物状态,对于可利用废物研究出再利用方案。从中若是发现有人人为浪费材料还需要追责。要形成污水处理措施,要保证污水处理后符合市政排污标准。要采用现场喷淋作业来降尘,避免空气污染。采用隔音罩、消声垫等措施治理噪音。夜间施工车辆不允许打开远光灯,施工人员要穿夜光衣。电焊作业时要采取遮挡措施,避免光污染。然后,要积极组建企业专有的绿色施工队伍。主要是招收具有一定绿色施工经验的工人,通过企业制定的薪酬体系(工资、奖金、福利)来留人,逐渐地培养起专业素养高、综合能力强的绿色施工队伍。临时聘用的农民工必须要接受专业培训,培训合格后才能进入工程。

第三,提高施工企业信息化管理水平。首先,进入施工阶段之前,企业需要调集专业人士认真研究设计单位转交的BIM模型,要结合图纸认真了解每一个施工关键点,包括人员、技术、工艺、设备、环境等具体参数都必须清晰明白。能够提前与建设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取得统一认识,避免传统施工管理当中因为图纸审核不足导致的后续施工变更。其次,要随着施工不断进行而动态采集资料,将有关资料录入系统,保证BIM系统能够动态分析工程情况,并给出对应的建议,这样可以确保绿色施工平稳进行。再次,资料部门需要有意识收集相关工程的資料,能够不断丰富绿色施工技术信息,再由专业人士、项目经理、技术人员整合出完整的绿色施工方案,该方案对于工程后续管理以及之后类似工程都有很好的借鉴作用,可以避免管理上走弯路[5]。

第四,提升现场管理水平。要积极避免传统管理思维干扰,以认真负责态度管理施工现场。能够积极地将日事日清、日事日毕这种先进管理经验融入进来,不留尾巴、不留问题。根据现场施工图将各部门有效划分出来,破解彼此影响难题。要求技术人员、安全员等形成巡查机制,动态检查工程,避免施工人员出现偷工减料的行为,消灭浪费材料的行为。要对各种污染现场治理情况展开考核,务必保证各类污染处理方案得到实施。

总结:房屋建筑施工管理向绿色施工管理转变需要项目经理为代表的管理人员从理念上转变,要积极地摆脱传统管理习惯影响。项目经理抓住施工组织设计,将绿色施工管理充分融入,然后以严格监督形式保证绿色施工管理全面落实。其中以信息化管理为手段,利用BIM技术、erp系统等来综合提升管理效率。

参考文献

[1]曾国雄. 简析绿色施工管理理念下创新房屋建筑施工管理的有效措施[J]. 绿色环保建材, 2020(5):2.

[2]郑毅. 绿色施工管理理念下如何创新房屋建筑施工管理[J]. 中国室内装饰装修天地, 2020, 000(002):108.

[3]姚洪萍. 绿色施工管理理念下建筑施工管理的创新研究[J]. 新材料·新装饰, 2021, 3(1):2.

[4]尹刚. 探讨绿色施工管理理念下如何创新建筑施工管理[J]. 经济技术协作信息, 2021(21):1.

[5]陈琳玲. 绿色施工管理理念下建筑施工管理的创新分析[J]. 四川水泥, 2020(11):2.

绿色化管理范文第5篇

质 量 管 理 手 册

修订日期:2014.04.01 实施日期:2014.05.01

XXXXXX公司简介

XXXXXX公司于2012年1月投资兴建,公司座落于XXXXXX,公司总规划建设面积10000亩,其中一期工程建成1200亩。集苗木、绿色蔬菜、无公害蔬菜、水稻栽培水产养殖、观光休闲于一体的现代农业产业园。

公司现创立了XXXXXX合作社,产品先后获得由杭州万泰认证有限公司、北京中合金诺认证中心有限公司认证的水稻有机产品认证证书,通过认证无公害产品26个,20

14、2015年连续两年获泰州市农产品质量安全诚信企业,2016年获省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示范单位。先后获泰兴市农业产业化县级龙头企业称号,通过江苏省菜果茶标准园区创建,获得泰州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称号,公司注册的XXXXXX商标被评为泰州知名商标,三个合作社均获得星级合作社荣誉称号。公司现以上海、苏锡常等大城市以及周边中、小城市商超销售渠道为主,未来逐步发展成以会员配送、节令礼盒销售为主,做到从蔬菜、瓜果采摘到消费者家中,不超过24小时。通过技术、资本、设施、人才的集聚,走低碳、环保、高效、集约化经营的现代农业道路。

管理方针和目标

1、指导思想 以种植绿色蔬菜为主体,带动地方群众发展绿色产业。

2、依据 NY/T 391-2013 绿色食品 产地环境质量

NY/T 394-2013 绿色食品 肥料使用准则 NY/T 393-2013 绿色食品 农药使用准则

3、适用范围 江苏古溪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所有生产内容。

4、主要生产内容

(1)逐年培育发展高标准新基地,建立绿色食品蔬菜开发及示范基地

(2)推广绿色食品蔬菜的生产及适用生产资料。

(3)本地品种培育及改良。

(4)建立和完善农事档案及记录。

机构设置及职责

根据《绿色食品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等法规和标准的要求,为切实加强农产品质量管理,保证产品质量,保证我合作社所生产的农产品符合绿色食品质量标准,结合基地实际生产情况,在具体操作过程中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产品质量控制措施。 组织机构及人员分工 总经理:XXXXXX 办公室主任:XXXXXX 库 管:XXXXXX 财务人员:XXXXXX 质 检:XXXXXX

1、各管理人员认真执行总经理制定的质量目标和生产作业计划,保质、保量,按时完成生产任务。

2、主管人员负责生产的具体事务,建立健全以质量管理和卫生管理为重点的各基管理制度,并使之具体化和实施。

3、质检人员负责指导产品生产全过程的质量监督和控制。

4、库管人员负责生产投入品申购、仓库管理和成品的管理。

内检员工作职责

1、负责绿色食品质量安全管理目标与保证声明、质量安全管理手册、绿色食品生产技术操作规程和生产过程记录等档案的建立。

2、指导、培训本单位工作人员具体实施绿色食品质量安全制度。

3、组织实施无绿色食品生产的内部检查,对不符合要求的项目及时整改、完善,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4、按有关规定及规程要求,组织相关的附报材料向有关单位进行申报。

5、配合各级农产品管理部门对本公司绿色食品的生产、销售及标志使用等活动进行监督管理。

农产品采收制度

1、蔬菜采收是蔬菜栽培过程中最后的环节。但对多次采收的蔬菜,在采收期间必须进行恰当的田间管理。

2、采收标准:蔬菜的采收标准是当蔬菜生长到适于食用的程度,具有该品种的形状、色泽、大小和品质。

3、采收方法及技术:蔬菜种类繁多,采收方法和技术也比较复杂。采收方法不当会引起蔬菜产品的损伤和腐烂,同时,特别是对供鲜食的多次采收的蔬菜,不正确的采收,也会给植株带来许多不良影响。

4、蔬菜的采收要求,原菜采收前须进行病害、虫害的检查,经田间督导确认合格后方可采收。

5、对采摘所用刀具要进行检查,确认合格后方可使用。

6、蔬菜的采收批次,同产地、同品种、同期收购的蔬菜为一个批次。将收获期的的蔬菜进行登记分级,按不同的等级分装在不同的蔬菜筐中,贴上批号,进行入库。

仪器设备使用规范

1、实验室的所有仪器应贴检定合格标志或准用标志,确保一起设备处于正常使用状态。

2、具有资质的中心检测人员应按照一起设备使用操作要求正确使用仪器。

3、每次仪器设备使用后,应按规范记录表格样式来进行记载,注明使用人、使用时间和一起使用后是否处于正常工作状态要求。

4、及时对仪器设备进行清洁整理,定期进行维护、保养

5、当仪器设备准确度下降,不能满足工作需要或其他原因损坏需要报废时,应及时提出修理或报废申请,经过批准按有关规定处置。

质量不合格农产品处理制度

为确保公司生产、销售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对抽检质量不合格的产品,要求立即予以处理,杜绝不合格农产品流出产地,危害消费者健康,现特作如下规定:

1、本地必须主动接受国家、省、市等上级政府部门对公司生产的农产品开展的例检、抽检等活动。

2、产地检测人员有权对基地内所有业主生产的农产品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检查检测。

3、一经发现检测质量不合格的农产品,产地管理者应立即予以停止其销售,等待查明原因后处理。

4、对重新抽检或调查确认质量不合格的农产品,一律由产地管理者同意进行处理,包括清退、销毁等,或由产地管理者报市相关部门同意处理,严禁不合格农产品流出产地,进入市场销售。

5、检测室对不合格产品要做好档案记录,包括生产地区、农产品品名、数量、质量状况、处理情况。

检测人员工作制度

1、检测由熟悉本岗位检验标准、方法、操作规程的技术人员担任,并经中心考核合适,持证上岗,按照规定程序进行检验。

2、检验过程中应对检验设备和环境加以控制,并做好记录。

3、检验人员应对检验设备等状况加以标识。

4、每个项目的检验由主任制定专人检测,操作、记录和进行数据复核。

5、原始记录应真实,不得涂改、需更正的数据应将错误的数据划去后在原始数据上方,记入正确的数据后加盖印章。

6、检验结束后检验人员应将原始记录和汇总表交办公室由管理人员编制检验报告。

7、抽样单、检验的原始记录应与检验报告一并由办公室管理人员交档案员存档。

田间档案记录与管理制度

1、田间档案须记录蔬菜基地的名称、负责人、种植面积、日光温室编号、蔬菜种植情况(播种、种子数量、前茬茬口、定植期等)。

2、田间用药情况的记录:必须对田间生长期间分次发生的病、虫、草名称,进行农药防治的农药名称、剂型、用药数量、用药方法时间,以及农药的进货渠道等。在对田间土壤、育苗营养土、营养钵、种子等进行消毒处理时,也应记载相应的用药情况,并记录此次作业活动的实施人和责任人。

3、田间用肥情况的记录:记录田间生长期间分次所用肥料的名称、用肥数量、用肥方法和用肥时间,以及肥料进货渠道等,并记录此次作业活动的实施人和责任人。

4、产品采收情况的记录:记录产品分期分批采收时间、采收数量、销售数量、销售渠道(批发、零售、配送等)的情况。

5、田间档案记录的要求,田间档案必须记录完整、真实、正确、清晰,并对记录员每年培训1~2次。

6、专人负责记录管理:田间档案应有专人负责记录管理,公布档案记录情况。

7、田间档案的保存:当年的田间档案到年底整理成册,保存到档案袋,保存期限为五年以上。加强对田间档案记录检查、监督、不定期抽查。

采购部岗位责任制

1、按公司只能分工,建立岗位责任制,并自觉执行,做好本职工作和领导交派的其他各项工作任务。

2、以低廉、优质的要求购进生产资料,把好质量关,熟练掌握绿色食品芦笋、番茄、茄子的种植规程,不得购进在绿色食品生产中禁用的农药、化肥、激素、抗生素、添加剂等物资。

3、协助做好技术协作、招商引资、项目承包等客户来访接待工作。

4、定期组人本部人员学习,不断钻研农业科技知识和市场营销知识,自觉遵守单位规章制度。

仓库管理员职责

1、严格把好物资进仓库验收关,对进仓的物品应根据采购单按时、按质、按规格入仓登记与验收,凡不符合规定的,拒绝签收入仓,严禁涂改票据。

2、经验收后的物品,应分类存放,做到整洁有序。

3、每日对出仓的物品应填写好出库单,将名称、规格、数量、金额、领用部门、领用人及签名进行统计,以便进行核算。

4、对任何部门、个人、严格按照先办手续后发货的程序办理,禁止先出仓后补手续的做法。

5、做好仓库防火,防盗及卫生工作,保证仓库通风、干爽,严防物资流失、人为损坏等发生。

种植人员岗位责任制

1、种植人员应自觉違守公司的各项规章制度。

2、积板参加公司组织的各项芦笋、番茄、茄子种植规程的学习活动,坚持掌握绿色食品知识,熟练掌握芦笋、番茄、茄子种植规程, 并能在种植生产过程中灵活加以运用 。

3、服从技术指导人员的指导, 严格按绿色食品种植规程进行田问作业。

4、执行公司下达的各项生产指令,对季节性需要而临时雇用的劳务人员承担技术指导和监督作用 。

5、接受公司的各项检查, 对检查人员指出的问题应及时加以更正 。

种植技术部岗位责任制

1、按公司职能分工建立岗位责任制, 并自觉做好本职工作及领导交派的其他各项工作任务 。

2、负责各项绿色食品芦笋、茄子种植规程的收集,按绿色食品种植规程对生产人员时行专业培训,经常开展种植技术指导、客询、检查,督促公司管理人员、种植人员按绿色食品种植技术规程进行生产 。

3、对整个芦笋、番茄、 茄子种植基地进行科学规划,每年年初做好种植品种差 口安排,并根据市场情况及时作出品种更换及荘口调整安排。

4、承担肥料、來药统一保管、使用安全责任;确保不购进在绿色食品上禁用的化肥、來药、激素等衣业投入品,保证产品质量达到或超过绿色食品的要求 。

5、建立健全公司种植管理台帐,对调荘时间、地点、播种日期、品种、播种数量,田间施用化肥、來药的品种、数量、方法、抗旱时问、耕作方法、时问等都要有详细记录。

6、定期组织本部人员学习, 不断学习钻研來业科技知识,特别是绿色食品知识, 衣产品质量论证和种植规程的不断学习, 自觉連守单位的规章制度, 促进科技服务的有效转化 。

绿色化管理范文第6篇

一、 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减少对环境负面影响,实现节能、节材、节水、节地和环境保护(“四节一环保”)的技术经济政策,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通过采用先进的技术措施和管理,最大程度地节约资源,提高能源利用率,减少施工活动对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规范绿色施工管理。

二、 本制度所指的施工现场包括施工区、办公区和施工人员生活区。

三、 施工现场绿色施工管理除应执行本制度的规定外,还应遵守国家及地方现行有关法规和强制性标准的规定。

四、 绿色施工应积极采用先进的生产手段、技术措施和施工方法,推进建筑施工工业化、机械化、信息化和标准化。

节能的组织与管理

一、 施工单位在施工前,应编制绿色施工材料计划和生产进度计划,经审批后执行。

二、 参建各方应积极推进建筑工业化和信息化施工,钢、木、装配式结构等构件应采取工厂化加工、现场安装的生产方式,构件的加工和进场顺序宜与现场安装顺序一致。

三、 施工现场宜采用预拌混凝土和预拌砂浆。如需现场搅拌混凝土和砂浆时,宜使用散装水泥。

四、 按重庆市《建设工程绿色施工评价标准》的规定定期对施工现场绿色施工

1 / 18

实施情况进行检查和评价,做好检查记录与评价工作,并根据施工情况实施改进措施。

五、 应按照国家法律、法规的有关要求,制定施工现场环境保护和人员安全等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并做好职工的劳动保护工作。

施工单位职责

一、 项目经理应对施工现场的绿色施工负总责。分包单位应服从项目部的绿色施工管理,并对所承包工程的绿色施工负责。

二、 项目经理为第一责任人的绿色施工管理体系,制定绿色施工管理责任制度,定期开展自检、考核和评比工作,项目技术负责人、质量和安全负责人,各分包单位负责实施,专业工程师负责监控和检查。。

三、

四、

五、

六、 编制绿色施工专项施工方案,并确保绿色施工费用的有效使用。 项目部应组织绿色施工教育培训,增强施工人员绿色施工意识。 项目部应定期对施工现场绿色施工实施情况进行检查,做好检查记录。 在施工现场的办公区和生活区应设置明显的有节水、节能、节约材料等具体内容的警示标识,并按规定设置安全警示标志。

七、 施工前,项目部应根据国家和地方法律、法规的规定,制定施工现场环境保护和人员安全与健康等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

八、 按照建设单位提供的设计资料,施工单位应统筹规划,合理组织一体化施工。

施工准备与现场管理

一、 根据设计文件、场地条件、周边环境和绿色施工总体要求,明确绿色施工目标、材料、方法和实施内容,并参加建设单位组织的设计交底和图纸会

2 / 18

审,根据绿色施工要求,必要时进行深化施工图设计。

二、 绿色施工专项方案编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应考虑施工现场的自然与人文环境特点。 2) 应有减少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的措施。

3) 应明确绿色施工的组织管理体系、技术要求和措施。

4) 应选用先进的产品、技术、设备、施工工艺和方法,充分利用规划区域内设施。

5) 应包含改善作业条件、降低劳动强度、节约人力资源等内容。

三、 施工单位宜建立施工机械设备、材料数据库。应根据现场和周边环境情况,对施工机械和设备进行节能、减排和降耗指标分析和比较,采用高性能、低噪声和低能耗的机械设备。

四、 施工现场应实行信息化管理,尽可能地减少纸张的使用,除必须以纸质形式存在的资料外。

五、 施工单位应积极推广应用 “建筑业十项新技术”中的绿色、低碳建筑施工新技术。

施工场地及平面布置管理制度

一、 在施工总平面设计时,根据施工各阶段的特点和要求,实行动态管理,应根据施工场地、环境和条件进行分析,制定具体施工方案。

二、 施工总平面图设计宜利用现有场地及周边拟建建筑物、构筑物、道路和管线等。

三、 施工平面图设计应科学、合理,临时建筑、物料堆放与机械设备定位应准确,施工现场场容场貌应符合绿色环保。

3 / 18

四、 施工前应制定合理的场地使用计划,临时设施的占地面积可按最低面积指标设计,有效使用临时设施用地;施工区域的划分和场地的临时占用区域应符合总体部署和施工流程的要求,施工中应减少场地干扰,保护环境。

五、 办公用房宜设置在工地入口处,临时设施应方便生产和生活;办公区、生活区、生产区宜分区域设置,场地应进行硬化处理。

六、 施工现场作业棚、库房、材料堆场等布置宜靠近交通线路和主要用料部位。

七、 塔吊等垂直运输设施基座宜采用可重复利用的装配式基座或利用在建工程的结构。

八、 施工现场的强噪声机械设备宜远离噪声敏感区。

九、 施工现场的平面布置应随施工阶段进行调整,分别绘制施工平面布置图,保证施工全过程平面布置的合理性。

十、 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应符合以下原则:

1 平面布置科学合理,在满足施工需要前提下,减少施工用地; 合理组织运输,减少二次搬运;合理布置其中机械和各项施工设施,统筹规划施工道路;合理划分施工分区和流水段,减少专业工种之间交叉作业。

2 在施工现场周边按规范要求设置临时维护设施;现场内沿路设置畅通的排水系统;现场道路及结构以上施工用的主要场地做软化处理。

3 本条要求对施工现场的道路交通、材料仓库、附属企业、临时房屋、临时水电管线等做出合理的规划布置,从而正确处理工地施工期间所需设施和永久建筑、拟建工程之间的空间关系。要求平面布置合理、紧凑,在满足环境、职业健康与安全文明施工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少废弃地和死角,临时设施占地面积有效利用率大于90%。

4 / 18

4 各个区分界明确,便于施工管理,符合统一管理协调原则。用火作业区、仓库区和现场、生活区之间一定要有可靠的防火间距。 5 根据现场平面布置情况就近装卸,避免和减少二次搬运。

6 采用装配式基座以及利用在建工程结构前应进行相应力学计算,并应满足相关规范规定要求。

7 噪声敏感区是指医院、学校、机关、科研单位、住宅等需要保持安静的建筑物区域。

8 根据工程进度计划的实施情况,分阶段绘制平面布置图,如房屋建筑工程可按基础、主体和装饰装修阶段绘制。

场区围护及道路管理制度

一、 施工现场大门、围挡和围墙宜采用可重复利用的材料和部件,并应工具化、标准化。

二、 施工现场入口应设置绿色施工制度及公告图牌。

三、 施工现场主要的硬化处理宜采用可周转使用的材料和构件。

四、 施工现场围墙、大门和施工道路周围宜设绿色隔离带或其他绿化设施。

临时设施管理制度

一、临时设施的设计、布置和使用,应采取有效的节能降耗措施,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应利用场地自然条件,临时建筑的体形宜规整,应有自然通风和采光,并应满足节能要求。

2) 临时设施应采用保温、隔热效果好的防火阻燃材料制成的复合墙体和屋面板,

5 / 18

门窗应采用密封保温隔热材料。

3) 临时设施建设不宜使用一次性墙体材料,宜采用标准化设计,重复使用。 4)应尽可能利用现有建筑物作为临时设施。活动板房和围挡应采用可重复使用的轻质材料且满足消防要求。

5)动力线路、用水线路宜采用BIM技术优化设计,尽可能缩短线路长度,并预先计算施工用水及用电量。现场照明设计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的规定。

6)临时用电设施应采用节能型,办公区和生活区节能照明灯具的数量不应少于80%,配置声控、光控等节能控制装置。采用无功补偿装置,提高用电设备的功率因数。

7)合理配置采暖设备、空调、风扇的数量,规定使用时间及合理的室内温度,实行分段分时使用。

8)临时用电管理制度应包括节能措施,并落实到位。办公、生活和施工现场用电应分别计量。消防用水系统的设置应符合国家标准《建设工程施工现场消防安全技术规范》GB50720的规定。

节材及材料利用管理制度

一、应根据施工进度、材料使用时点、库存情况等制定材料的采购和使用计划。工程施工使用的材料宜优先选用距施工现场500km以内生产的建筑材料。

二、施工现场应通过有计划的采购、合理的现场保管,减少材料的搬运次数和包装物的消耗耗,并通过完善操作工艺、增加摊销材料的周转次数等措施,降低材料在使用中的消耗,提高材料的使用效率。

6 / 18

三、施工现场应建立限额领料制度、工程材料运输制度和废旧材料回收管理制度。

四、施工现场应建立建筑垃圾可回收再利用台账,提高废料利用率。

节水及水资源利用管理制度

一、 现场应结合用水点位置进行输水管线线路选择和阀门预留位置的设计,做到管径合理、管路简捷,并采取防止管网和用水器具渗漏的措施。

二、 施工现场办公区、生活区的生活用水应采用节水器具。

三、 施工现场宜建立雨水、中水或其他可利用水资源的收集利用系统,废水应经过有效处理后再循环利用。

四、 施工现场应按生活用水与生产用水的定额指标进行控制。

五、 施工现场喷洒路面、绿化浇灌不宜使用自来水,宜采用中水或江、河水源。

六、 施工现场宜采用直饮水系统。

节能及能源利用管理制度

一、 施工现场应制订节能措施,提高能源利用率,对能源消耗量大的工艺必须制定专项降耗措施。

二、 临时设施的设计、布置与使用,应采取有效的节能降耗措施,并符合下列规定:

1. 利用场地自然条件,合理设计办公及生活临时设施的体形、朝向、间距和窗墙面积比,冬季利用日照并避开主导风向,夏季利用自然通风。 2. 临时设施宜选用由高效保温隔热材料制成的复合墙体和屋面,以及密封保温隔热性能好的门窗。

3. 规定合理的温、湿度标准和使用时间,提高空调和采暖装置的运行效率。

7 / 18

4. 照明器具宜选用节能型器具。

三、 施工现场机械设备管理应满足下列要求: 1. 施工机械设备应建立按时保养、保修、检验制度。 2. 施工机械宜选用高效节能电动机。

3. 220V/380V单相用电设备接入220/380V三相系统时,宜使用三相平衡。 4. 合理安排工序,提高各种机械的使用率和满载率。

四、应提前策划、集中布置临时用电线路和施工现场用电设备,错峰用电,建设工程施工应实行用电计量管理,严格控制施工阶段用电量。

五、因地制宜,积极利用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

六、建筑施工使用的材料宜就地取材。

七、应根据工程需要提前制定高能耗工序的工艺参数并做好施工前的技术交底,减少电能消耗。

节约土地管理制度

一、建设工程施工总平面规划布置应优化土地利用,减少土地资源的占用。

二、施工现场的临时设施建设禁止使用粘土砖,施工临时设施不宜占用绿地、耕地以及规划红线以外场地。

三、土方开挖施工应采取先进的技术措施,减少土方开挖量,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土地的扰动,保护周边自然生态环境。

扬尘污染管理制度

一、 施工现场主要道路应根据用途进行硬化处理,土方应集中堆放。裸露的场地和集中堆放的土方应采取覆盖、固化或绿化等措施。

二、 施工现场大门口应设置冲洗车辆设施。

8 / 18

三、 施工现场易飞扬、细颗粒散体材料,应密闭存放。

四、 遇有四级以上大风天气,不得进行土方回填、转运以及其他可能产生扬尘污染的施工。

五、 施工现场办公区和生活区的裸露场地应进行绿化、美化。

六、 施工现场材料存放区、加工区及大模板存放场地应平整坚实。

七、 建筑拆除工程施工时应采取有效的降尘措施。

八、 规划市区范围内的施工现场,混凝土浇注量超过100m3以上的工程,应当使用预拌混凝土;施工现场应采用预拌砂浆。

九、 施工现场进行机械剔凿作业时,作业面局部应遮挡、掩盖或采取水淋等降尘措施。

十、 施工现场应建立封闭式垃圾站。建筑物内施工垃圾的清运,必须采用相应容器或管道运输,严禁凌空抛掷。

有害气体排放管理制度

一、 施工现场严禁焚烧各类废弃物。

二、 施工车辆、机械设备的尾气排放应符合国家和北京市规定的排放标准。

三、 建筑材料应有合格证明。对含有害物质的材料应进行复检,合格后方可使用。

四、 建筑工程室内装修严禁采用沥青、煤焦油类防腐、防潮处理剂。

五、 施工中所使用的阻燃剂、混凝土外加剂氨的释放量应符合国家标准。

水土污染管理制度

一、 施工现场搅拌机前台、混凝土输送泵及运输车辆清洗处应当设置沉淀池。

9 / 18

废水不得直接排入市政污水管网,可经二次沉淀后循环使用或用于洒水降尘。

二、 施工现场存放的油料和化学溶剂等物品应设有专门的库房,地面应做防渗漏处理。废弃的油料和化学溶剂应集中处理,不得随意倾倒。

三、 食堂应设隔油池,并应及时清理。

四、 施工现场设置的临时厕所化粪池应做抗渗处理。

五、 食堂、盥洗室、淋浴间的下水管线应设置过滤网,并应与市政污水管线连接,保证排水畅通。

噪声污染管理制度

一、 施工现场应根据国家标准《建筑施工场界噪声测量方法》(GB/T12524-90)和《建筑施工场地噪声限值》(GB12523-1990)的要求制定降噪措施,并对施工现场场界噪声进行检测和记录,噪声排放不得超过国家标准。

二、 施工场地的强噪声设备宜设置在远离居民区的一侧,可采取对强噪声设备进行封闭等降低噪声措施。

三、 运输材料的车辆进入施工现场,严禁鸣笛。装卸材料应做到轻拿轻放。

光污染管理制度

一、 施工单位应合理安排作业时间,尽量避免夜间施工。必要时的夜间施工,应合理调整灯光照射方向,在保证现场施工作业面有足够光照的条件下,减少对周围居民生活的干扰。

二、 在高处进行电焊作业时应采取遮挡措施,避免电弧光外泄。

施工固体废弃物控制管理制度

10 / 18

一、 施工中应减少施工固体废弃物的产生。工程结束后,对施工中产生的固体废弃物必须全部清除。

二、 施工现场应设置封闭式垃圾站,施工垃圾、生活垃圾应分类存放,并按规定及时清运消纳。

环境影响控制管理制度

一、 工程开工前,根据建设单位组织对施工场地所在地区的土壤环境现状调查情况,制定科学的保护或恢复措施,防止施工过程中造成土壤侵蚀、退化,减少施工活动对土壤环境的破坏和污染。

二、 建设项目涉及古树名木保护的,工程开工前,应由建设单位提供政府主管部门批准的文件,未经批准,不得施工。

三、 建设项目施工中涉及古树名木确需迁移,应按照古树名木移植的有关规定办理移植许可证和组织施工。

四、 对场地内无法移栽、必须原地保留的古树名木应划定保护区域,严格履行园林部门批准的保护方案,采取有效保护措施。

五、 在施工过程中一旦发现文物,应立即停止施工,保护现场并通报文物管理部门。

六、 建设项目场址内因特殊情况不能避开地上文物,应积极履行经文物行政主管部门审核批准的原址保护方案,确保其不受施工活动损害。

七、 对于因施工而破坏的植被、造成的裸土,必须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以避免土壤侵蚀、流失。如采取覆盖砂石、种植速生草种等措施。施工结束后,被破坏的原有植被场地必须恢复或进行合理绿化。

11 / 18

职业健康管理制度

一、 施工现场应在易产生职业病危害的作业岗位和设备、场所设置警示标识或警示说明。

二、 定期对从事有毒有害作业人员进行职业健康培训和体检,指导操作人员正确使用职业病防护设备和个人劳动防护用品。

三、 应为施工人员配备安全帽、安全带及与所从事工种相匹配的安全鞋、工作服等个人劳动防护用品。

四、 施工现场应采用低噪声设备,推广使用自动化、密闭化施工工艺,降低机械噪声。作业时,操作人员应戴耳塞进行听力保护。

五、 深井、地下隧道、管道施工、地下室防腐、防水作业等不能保证良好自然通风的作业区,应配备强制通风设施。操作人员在有毒有害气体作业场所应戴防毒面具或防护口罩。

六、 在粉尘作业场所,应采取喷淋等设施降低粉尘浓度,操作人员应佩戴防尘口罩;焊接作业时,操作人员应佩戴防护面罩、护目镜及手套等个人防护用品。

七、 高温作业时,施工现场应配备防暑降温用品,合理安排作息时间。

卫生防疫管理制度

一、 施工现场员工膳食、饮水、休息场所应符合卫生标准。

二、 宿舍、食堂、浴室、厕所应有通风、照明设施,日常维护应有专人负责。

三、 食堂应有相关部门发放的有效卫生许可证,各类器具规范清洁。炊事员应持有效健康证。

四、 厕所、卫生设施、排水沟及阴暗潮湿地带应定期消毒。

12 / 18

五、 生活区应设置密闭式容器,垃圾分类存放,定期灭蝇,及时清运。

六、 施工现场应设立医务室,配备保健药箱、常用药品及绷带、止血带、颈托、担架等急救器材。

七、 施工人员发生传染病、食物中毒、急性职业中毒时,应及时向发生地的卫生防疫部门和建设主管部门报告,并按照卫生防疫部门的有关规定进行处置。

现场施工管理制度

一、地基与基础工程

1施工方案应结合基础施工特点,有针对性地制定相应绿色施工措施,主要内容应包括:组织管理措施、资源节约措施、环境保护措施、职业健康安全措施等。 2地基工程施工应符合以下要求:

1)施工区域与非施工区域间设置标准的分隔设施,做到连续、稳固、整洁、美观。

2)土石方施工现场大门位置应设置限高栏杆、冲洗车装置;渣土运输车应有防止遗洒和扬尘的措施。

3)土石方工程开挖过程应详细勘察,逐层开挖,弃土应合理分类堆放、运输,遇到有腐蚀性的渣土应进行深埋处理,回填土质应满足设计要求。

3土石方工程在开挖前应进行挖、填方的平衡计算,综合考虑土石方最短运距和各个项目施工的工序衔接,减少重复挖填,并与城市规划和农田水利相结合,保护环境减少资源浪费。

4土方作业对施工区域的所有障碍物,包括地下文物、树木、地上高压电线、电杆、塔架和地下管线、电缆、坟墓、沟渠以及原有旧房屋等应采取保护措施。

13 / 18

5桩身钢筋笼进行焊接作业时,应采取遮挡措施,避免电焊弧光外泄;同时焊渣应随清理随装袋,待焊接完成后,及时将收集的焊渣运至指定地点处置。

二、钢筋混凝土结构工程

1钢筋宜优化放样下料,合理确定进场钢筋的定尺长度;在满足相关规范的要求下,合理利用短筋。

2钢筋工程宜采用专业化生产的成型钢筋;现场加工时,应采取集中加工方式。 1)使用专用软件进行优化钢筋配料,能合理确定进场钢筋的定尺长度,充分利用短钢筋,使剩余的钢筋头最少。

2)钢筋采用工厂化加工并按需要直接配送及应用钢筋网片、钢筋骨架,是建筑业实现工业化的一项措施,能节省材料、节省能源、少占用土地、提高生产效率,应积极推广;钢筋采用现场加工时,也应尽量做到集中加工,有利于使用先进的机械设备或生产线,提高生产效率,少占用场地。

3应选用周转率高的模板和支架体系,其材料宜选用回收利用高的材料。 4制定模板及支架方案时,应贯彻“以钢代木”和应用新型材料的原则,尽量减少木材的使用,以保护森林资源。

5短木方应叉接接长,木、竹胶合板的边角余料应拼接并利用。

6混凝土振捣应采用低噪声振捣设备,也可采取围挡等降噪措施,在噪声敏感环境或钢筋密集时,宜采用自密实混凝土。

7混凝土宜采用塑料薄膜加保温材料覆盖保湿、保温养护;当采用洒水或喷雾养护时,养护用水宜使用回收的基坑降水或雨水;混凝土竖向构件宜采用养护剂进行养护。

三、砌体结构工程

14 / 18

1块体湿润和砌体养护宜使用经检验合格的非传统水源。

1)非传统水源是指不同于传统地表供水和地下供水的水源,包括再生水、雨水等。

2砌块砌筑时应按照排块图进行;非标准砌块应在工厂加工按比例进场,现场切割时应集中加工,并采取防尘降噪措施。

3施工前,应按房屋设计图编绘小砌块平,立面排列图;砌块切割应搭设专用的切砖棚,切砖棚应具有隔音降噪功能 并设有降尘设施,切割人员应配戴防噪、防尘、护目等防护用品。

四、钢结构工程

1钢结构深化设计时,应结合加工、安装方案和焊接工艺要求,合理确定分段、分节数量和位置,优化节点构造,减少钢材用量;钢结构连接宜优先采用高强螺栓连接。

2合理选择钢结构安装方案,大跨度钢结构宜采用起重机吊装、整体提升、顶升和滑移等机械化程度高、劳动强度低的方法。

3钢结构加工应制定废料减量化计划,优化下料、综合利用下脚料,废料分类收集、集中堆放、定期回收处理。

4钢材、零(部)件、成品、半成品件和标准件等产品应堆放在平整、干燥场地或仓库内。

5复杂钢结构的制作和安装前,应采用仿真技术模拟施工过程,以避免或减少错误或误差。

6钢结构现场涂装应采取适当措施,减少涂料浪费和对环境的污染。

五、 建筑装饰装修工程

15 / 18

1施工前,块材、板材和卷材应进行排版优化设计。

1)块材、板材、卷材类材料包括地砖、石材、石膏板、壁纸、地毯以及木质、金属、塑料类材料。施工前应进行合理排板,减少切割和因此产生的噪声及废料等。

2门窗、幕墙、块材、板材宜采用工厂化加工。五金件、连接件、构造性构件宜采用工厂化标准件。

1)门窗、幕墙、块材、板材加工应充分利用工厂化加工的优势,减少现场加工而产生的占地、耗能,以及可能产生的噪声和废水。

2)饰面材料的吊挂构件,如吊顶骨架、轻质隔墙骨架、架空地板骨架、挂板骨架、幕墙骨架等,以及各种固定、连接材料,如门窗五金、螺栓、连接杆、钉子、铆钉等,在装饰装修工程中种类繁多,现场加工效率较低,目前市场化、标准化程度高,应积极采用标准件。

3装饰装修工程应制定材料节约措施。材料损耗不应超出预算定额,应充分利用当地材料资源。

4施工宜使用低噪声、低粉尘的设备、机具,应采取降低噪声、粉尘的措施。 5幕墙与主体结构的预埋件应在结构施工时埋设。连接件应采用耐腐蚀材料或采取可靠的防腐措施。

6抹灰墙面宜采用喷雾方法进行养护。

7涂料施工应采取措施,防止对周围设施污染,并应采取遮挡、防止挥发和劳动保护等措施。

8涂料调配应有计划性,减少每天的油漆剩余;废弃涂料必须全部回收处理,严禁随意倾倒。

16 / 18

六、机电工程安装施工

1机电工程安装施工应遵守以下一般规定:

1)安装前应对各专业的设备及管线的布置结合装修等进行综合分析和优化。宜采用BIM技术绘制综合管线图。

2)预制加工应采用工厂化制作方式。固定件、连接件等应为工厂化产品。管道连接宜采用机械连接方式。

3)为减少现场焊接等高能耗作业,要求机电安装工程各专业的管道连接尽可能采用机械连接方式。

2除锈、防腐宜在工厂内完成,接口处应采取可靠的防锈和防腐措施。必要的现场除锈作业应有遮挡扬尘的措施。现场涂装应采用无污染、耐候性好的材料。 3选用能效高的设备和器具,选用密闭性能好的阀门、设备,使用耐腐蚀、耐久性能好的管材、管件。

4设备安装产生的油污必须及时清理。管道试验及冲洗用水宜采取有效措施处理后重复利用,并应有组织排放。

5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应符合以下规定:

1)给排水管道试验时,宜采用从高层向底层分组进行的作业方案。高层试验用水逐步用于下层的试验。

2)冷冻水、冷却水管道试验宜分系统进行,试验用水在系统间循环使用。 3)污水管道、雨水管道试验及冲洗用水应优先利用施工现场收集的雨水、中水等。

6建筑电气工程施工应符合以下规定:

1)电线导管暗敷时,应沿最近的线路敷设并应减少弯曲,短管的回收应达到100%。

17 / 18

2)线路连接宜采用免焊接头。当必须锡焊时,电烙铁与人体的距离不得少于200mm。线路敷设完毕后,线头回收率应达到100%。

3)节能型电线、电缆、灯具的选用应达到100%,并经现场抽检达到产品节能标准。

7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应符合以下规定: 1)复合风管的黏结胶水应采用环保型胶水。 2)风管采用工厂化加工预制率应达到100%。

3)风管下料时应先下大管料,再下小管料;先下长料,后下短料。 8建筑智能化工程施工应符合以下规定:

1)应在不开空调主机设备的情况下对建筑智能化系统进行模拟调试。 2)调试时应采用楼宇自控系统的节能控制模式,动态调整设备运行。 3)建筑智能化系统和空调系统联调时,应关闭空调新风系统,达到测试指标后应及时关闭空调系统。

上一篇:妇科的健康教育内容范文下一篇:驾校安全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