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易错易混知识范文

2024-01-20

经济易错易混知识范文第1篇

高中必修一政治易错易混知识1

文化生活

1、泰山日出是一种文化现象。

【解析】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文化由人创造、为人所特有的。“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成为文化,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泰山日出是一种自然现象,不是文化现象。

2、文化的发展与经济的发展亦步亦趋。

【解析】经济决定文化,但文化与经济发展不是亦步亦趋的。文化具有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独立性,文明素质不会随着经济发展自然自然的提高,提高文化程度必须自觉加强文化建设,特别是思想道德建设。

3、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有形的、强制的。

【解析】文化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一般不是有形的、强制的,而是无形的、自发的。

4、文化能够促进人和社会的进步。

【解析】并非任何文化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只有先进的、健康的文化才起到促进作用,落后的、腐朽没落的文化则起到阻碍作用。

5、文化是指自然科学知识和社会科学知识。

【解析】“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其中,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社会科学)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

6、免费开放博物馆是展示文化成就,说明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体现我国文化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解析】开放博物馆体现的是文化事业的发展。

7、发展是继承的必要前提,继承是发展的必然要求。

【解析】关系颠倒。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

8、春节等民族节日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解析】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注意民族节日和文化遗产对应的内容不能颠倒。

9、传统文化对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始终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解析】并非任何传统文化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只有优秀的传统文化才

起到促进作用,落后的、腐朽没落的传统文化则起到阻碍作用。

10、承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主要体现了矛盾的普遍性。

【解析】体现的的是矛盾的特殊性。

11、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是发展先进文化,促进民族文化繁荣。

【解析】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也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标准所在。

12、举办世博会,进行文化交流有利于加深各国人民相互了解,消除世界文化的差异。

【解析】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世界文化的差异不可能消除。

13、大众传媒是现代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教育具有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是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解析】大众传媒是现代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具有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14、和而不同指的是我国文化能在文化交往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

【解析】和而不同即包容性含义中的“求同存异”,而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是“兼收并蓄”。

15、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是以为人民服务为原则的。

【解析】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是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增强诚信意识为重点。

16、世界文化和民族文化的关系,从哲学看是整体和部分关系。

【解析】世界文化和民族文化的关系,从哲学看应为矛盾普遍性和矛盾特殊性的辩证统一关系。

17、随着大众传媒的发展,旧的传媒方式在逐步被淘汰。

【解析】大众传媒虽已成为文化传播的的主要手段,但新的传媒的出现,并不意味着旧的传媒的消失。

18、传统文化的相对稳定性是指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其基本特征。

【解析】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它在世代相传中保留基本特征,但具体内涵又能因时而变。

19、成功的艺术作品来源于人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广大文化工作者是文化创造的主体。

【解析】文化创作来源于社会实践,不是作者的灵感、想象力和创造力;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也是文化创造的主体。

20、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是我们进行文化创新的力量源泉。

【解析】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力量源泉。

21、汉字是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重要见证,汉字是连接海峡两岸的精神纽带,是中华文化的重要标志。

【解析】汉字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见证,传统文化、中华民族精神是连接海峡两岸的精神纽带。

22、中华民族精神的全部内涵可归纳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解析】这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

23、文化形态的更替、文化发展的方向是由科技进步决定的。

【解析】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决定着社会制度的变化,也决定着文化的发展方向。。

24、建立学习型社会的内在要求是全民学习、终身学习。

【解析】建立学习型社会的内在要求:推动教育信息化和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学习型社会”的核心内涵:全民学习、终身学习。

25、发展文化产业必须把经济效益放在首位,发展文化事业必须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

【解析】无论是发展文化产业,还是文化事业,都必须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

26、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

【解析】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是培育“四有”公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这也是发展先进文化的目标。

27、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性质和前进方向,是文化建设的灵魂。

【解析】是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而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28、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的关键在于尊重文化的多样性。

【解析】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的关键在于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29、科学文化修养的根本意义在于提高思想道德修养。

【解析】科学文化修养的根本意义在于使自己成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30、教育在经济建设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的作用。

【解析】偷换概念。教育在“现代化建设”中,而非“经济建设”中。

31、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要求和根本保证。

【解析】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要求和根本保证。建设和谐文化根本上要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32、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在世界各地的建立,意味着世界对中国核心价值观的肯定和认同。

【解析】由于意识形态的差别,世界其他国家不可能肯定和认同中国的核心价值观。

33、使社会主义荣辱观成为每个公民的行为准则。

【解析】不符合事实, “每个公民” 是不可能的。

34、中外文化在相互借鉴与融合中走向统一。

【解析】中外文化应该相互借鉴和融合,但不可能走向统一,因为文化具有多样性。

35、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凝聚力量。

【解析】偷换概念。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

高中必修一政治易错易混知识2

政治生活

1.在我国公民的权力和义务是相统一的。(权利与权力不是一回事)

2、生存权和发展权是公民的基本的民主权利(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生存权和发展权是根本和重要的人权)

3、宗教信仰自由是公民的一项政治自由和权利(基本权利)

4.选举权就是选举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权利。

(是选举权力机关代表的权利,即选举人大代表的权利)

5.享有权利才是人民当家作主的体现。

(人民享有权利和履行义务都是当家作主的体现)

6.公民先履行义务,后享受权利。(权利和义务作为法律关系是同时产生而相对应存在的)

7.村民委员会是村民民主管理村务的国家机关,基层政权。

8.中国共产党代替国家行使政府职能。

9.政府有管理经济的职能,所以,政府可以直接干预经济活动。

(宏观调控,间接引导经济活动)

10.有效制约和监督权力的关键是发挥人民民主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

(有效制约和监督权力的关键是建立健全制约和监督机制。一靠民主,二靠法制)

11.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所以人民能直接行使国家权力。

(人民代表是国家权力的直接行使者,不能说我国人民能直接行使管理国家的权力)

12.各民主党派和中国共产党是领导与被领导、监督和被监督的关系。

13.我国的宗教性质已发生了根本转变。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宗教发生发根本的变化,但宗教的性质仍然是唯心主义)

14、在我国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国家支持和鼓励公民信仰宗教

15、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社会主义社会)

16.依法执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17.联合国大会是唯一有权采取行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的机构。

18、独立自主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

(宗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基本立场;基本目标;基本准则)

高中必修一政治易错易混知识3

经济生活

1.商品质量越好,价格越高。

(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使用价值与价值量没有直接联系)

2.使用价值不同是不同商品之间能够交换的原因。(需要交换的原因)

(不同商品之间能够交换的原因是因为都有价值)

3.价值是使用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二者是不可分割的。

4.某企业通过技术创新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使商品价值量减少。(不变)

5.商品价格下降的根本原因是个别劳动生产率提高。

(价值下降,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

6.通货膨胀必须引起物价上涨,物价上涨必然引起通货膨胀。

7.价值规律是市场经济特有的规律。(商品经济)

8.等价交换就是指商品的价格与价值相符合。

(价格与价值不一致也是等价交换的形式)

9.等价交换是指每一次商品交换的价格与价值相一致。(经常不一致)

10.价格由购买力决定。(购买力只能影响价格)

11.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存资料消费将逐步被享受性消费所取代。

12.国有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公有制经济)

13.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国有经济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公有资产,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

14.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5.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是相统一的,不可放弃的。

16.银行存款利率提高,储户的实际收益越多。

(居民的实际收益取决于存款利率和物价涨幅的对比)

17.金融债券具有信用度高、收益高和流通性强等特点。(应该是政府债券)

18.通过购买社会保险,投保人把风险转移给保险人,使自己所承担的风险损失降到最小。(商业保险)

19.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是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不能将分配原则等同于分配制度,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

20.在我国的分配制度中,按劳分配体现了公平,忽略了效率;按生产要素分配体现了效率,忽略了公平。

21.要发挥财政在促进社会事业发展中的作用,关键是要增加税收收入。

(关键是发展经济,调整分配政策,增加财政收入)

22.税收具有固定性,一旦确定就不能改变。

23.纳税人是指税法上规定的最终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或个人。(直接负有)

24.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充分发挥宏观调控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25.宏观调控最主要的任务和目标是增加就业。

(促进经济增长是宏观调控最主要的任务和目标)

26.经济全球化是主要通过生产的全球化来实现的。(跨国公司来实现的)

27.世界贸易组织的最基本原则是最惠国待遇原则。

(非歧视原则,包括最惠国待遇原则与国民待遇原则)

28.面对开放的世界,在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建设过程中,必须把改革开放作为自己发展的根本基点。(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是根本基点)

高中必修一政治易错易混知识4

生活与哲学

1.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 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科学

2.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认识和改造规律。

3.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改观客观世界)

4.任何真理都是客观与主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主观与客观)

5.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无条件的。

6.哲学是具体科学的基础,具体科学指导哲学。

7.世界是物质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实践)

8、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物质的(实践的)

9、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此观点是正确的)

10.哲学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11.意识的形式和内容都是客观的。

12.所有正确的意识都是相同的;正确的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错误的意识、神话、传说是人创造出来的。(认识角度、知识构成等差异决定形成的正确意识不尽相同;)

13.联系是客观的,人们无法改变。

(人们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创造条件建立新的联系)

14.联系是普遍的,因此,世界上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着相互联系。

15. 量变必然引起质变,质变是量变的总和。

(量变必须达到一定程度才会引起质变,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16.任何事物都存在两个方面,即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

17.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就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共性和个性)

18.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取得支配地位的主要矛盾决定的。(主要方面)

19.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最根本分歧,就在于是否承认事物的发展。

(是否承认矛盾,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20.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的解决主要是通过阶级斗争来实现的。

(在阶级社会里,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主要是通过阶级斗争来实现的)

21.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仍然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22.人民群众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发展起作用的人们。(推动作用)

23.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

24.矛盾的普遍性包含特殊性,特殊性寓于普遍性之中。

25.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自然界的根本看法。

(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根本看法和根本观点)

26.整体功能总是大于各个部分功能之和。

27.哲学可以使人们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

(真正的哲学可以使人们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

28.哲学对社会变革具有决定作用。

(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反作用),人民群众对社会变革具有决定作用)

29.唯物主义是正确的,唯心主义是错误的。

(唯心主义哲学对人们认识的发展有着或多或少的借鉴意义)

30.物质就是万事万物的总和(物质是从万事万物中抽象出来的共同本质和属性)

31.量变引起质变就是指事物数量上的增减引起质变。

(构成事物的成分在结构和排列上发生变化也能引起质变)

32.矛盾越少越好。

(矛盾的多少是客观的,就事物的发展来说,不能以矛盾的多少为标准来判断是好事还是坏事,只能以是否有利于新事物的发展,是否有利于新事物战胜旧事物来衡量好坏,不能一概认为矛盾越少越好)

33.普遍性是特殊性的总体。(普遍性是从特殊性中抽象出来的)

34.任何事物内部都有主要矛盾。

(简单事物内部只包含一个矛盾,矛盾双方有主次方面之分。复杂事物包含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矛盾,有主次矛盾之分。可见,任何事物都有矛盾的主次方面,但不一定都有主要矛盾)

35.矛盾是推动事物发展的动力,所以,矛盾越多越好。

(矛盾的存在是客观的。事物包含多少矛盾,矛盾如何推动该事物的发展,这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并不是由人的主观愿望所决定的。因此,并非矛盾越多越好)

36.改革的根本目的是就是改变现在的生产关系。

(改革的性质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其根本目的就是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是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

37.生产力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38.衡量一个人的人生价值,首先看他在物质方面对社会的贡献,其次看他在精神方面对社会的贡献。

39.自然界及其规律是客观的,社会发展规律和人的思维规律是主观的。

40.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即系统与要素的关系。

(这两对关系不能完全等同,因为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只是在“一定意义上”也是系统与要素的关系,即两对关系都强调整体性原则,都相互依赖等方面,而系统中讲的层次性原则等,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就没有)

41.关键部分对整体起决定作用。(在一定条件下)

42.人们在改造主观世界的同时也改造着客观世界。

(改造客观世界是改造主观世界的基础,改造主观世界又影响改造客观世界)

学好政治的小技巧

学好政治六会口诀

1、会读书:眉批摘要、突出重点

2、会归类:比较归类、融会贯通

3、会织网:归类总结、以线串珠

4、会提问:思考质疑、敢问善问

5、会巩固:及时复习、温故知新

6、会补遗:分析失误、查漏补缺

学好政治三字经

考政治 书上有 虽开卷 却不易 框架清 知识熟

审题最 求上策 总要求 细又慎 对题型 一一明

单选题 排除好 巧双联 不能少 常规题 判断题

错的多 防偷梁 识换柱 偏盖全 做简答 和分析

知识点 勿失分 漫画题 看笑心 表格题 扣主题

左右看 上下瞧 材料明 是基础 考点清 可对号

巧翻书 少不得 关键词 是保证 准而全 会组织

答题清 重方法 牢牢记 皆喜欢

经济易错易混知识范文第2篇

高中地理易错易混知识点

1、利用指向标定方向时,指向标总是指向北方,不能指示其他方向(博主左岸右岸注:特别注明除外)。

2、在经纬网地图上,必须根据“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取劣弧)”的法则来确定方向;不能简单地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法则确定方向,但当经纬网地图上的经线和纬线都是直线时,也可以利用这个法则确定方向。

3、进行比例尺换算时,特别要注意实地距离和图上距离单位统一。

4、在等高线图上判断河流流向时,要注意等高线的弯曲方向与河流流向相反。

5、进行地方时和区时计算时,一要注意北京的时间(北京的地方时)与北京时间(东八区的区时、120°E经线的地方时)的区别;二要判断两地之间的东西位置关系,确定是应该加或减时间差(东加西减);三要注意是否越过国际日期变更线(向东越过日界线,日期要减一天;向西越过日界线,日期要加一天)。

6、判断晨线和昏线的前提条件是地球自转方向和昼夜分布状况:顺着地球自转方向,晨线以东为昼半球;昏线以东是夜半球。

7、在经纬网地图上推算两点间的最短距离时要主要取通过这两点的球面大圆上的劣弧进行计算。

8、要注意区别正午太阳高度和太阳高度,正午太阳高度是特殊时刻(地方时为12时)的太阳高度。太阳高度与物影长度的关系:太阳高度越大,物影越短;反之,物影越长。

9、判读光照图和统计图时要注意利用图中的各种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光照图中的晨线和昏线、太阳直射纬线、昼半球和夜半球的中央经线;统计图中的横坐标名称和纵坐标名称、数值的正负、线条的升降等。

10、注意南北半球月份相同、季节相反。如7月份,北半球为夏季,南半球为冬季。

11.理解热力环流原理时,要注意从影响气压高低的因素入手分析气压的高低分布规律,气压高低与海拔高低相关:同一地点近地面气压总是高于高空气压,高空气压的高低与近地面相反。

12.分析实际生活中风与等压线的关系时,要注意区分近地面与高空:近地面要考虑摩擦力,风向与等压线斜交;高空一般不考虑摩擦力,风向最终与等压线平行;随着高度的增加,风向与等压线的夹角逐渐减小。

13.分析气压带和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时,要注意季节的判断和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太阳直射北回归线附近时,北半球为夏季,赤道低气压带位置偏北;太阳直射南回归线附近时,北半球为冬季,赤道低气压带位置偏南;太阳直射赤道(春分和秋分)时,赤道低气压带一般以赤道为中心,南北对称分布。

14.南亚的西南季风是由气压带、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而形成的,即南半球的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向右偏转而形成的,不是由海陆热力性质差异而形成的。

15.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梅雨与江淮准静止锋有关,夏季的伏旱是受副高控制形成的。

16.判读锋面图时要注意锋面的倾斜方向总是向冷气团一侧;画冷锋和暖锋简图时,要注意三角形与半圆形的凸出方向,即总是指向锋前,冷锋指向暖气团一侧,暖锋指向冷气团一侧,它们的指向也可代表锋的移动方向。

17.判断气候类型时,要注意根据气温最高、最低值出现的月份判断南北半球——7月份气温最高为北半球,1月份气温最高为南半球。

18.分析气候类型分布规律时,要注意气候类型的特殊分布,如热带雨林气候主要分布在赤道两侧。但有些地方比较特殊,如澳大利亚东北部、马达加斯加岛东侧、巴西东南部等地区都远离赤道,其热带雨林气候的形成与地处东南信风的迎风坡、暖流的影响有关。

19.风化作用与侵蚀作用的区别:相对来说,风化作用是静态的破坏作用,主要破坏因素有地面温度变化、水、大气和生物因素等;侵蚀作用是动态的破坏作用,主要破坏因素有流水、风力、冰川、海浪等。

20.六大板块中,亚洲的阿拉伯半岛和印度半岛属于印度洋板块,中南半岛属于亚欧板块,红海位于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而落基山脉是美洲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碰撞形成的。

21.干旱灾害与降水之间的关系:并非降水最少的地区,干旱灾害就最严重。干旱灾害主要是对农作物而言的,是受供需关系影响的。我国西北地区降水比华北地区少得多,但华北地区对水的需求量更大,故华北地区比西北地区干旱灾害严重。

22.寒潮危害最大与寒潮势力最强是有区别的:寒潮危害最大主要是对农作物而言的,一般发生在秋末和春初;寒潮势力最强一般发生在冬季。

23.利用等值线图判断河流与地下水补给关系时要注意两者的海拔高低和水位高低:河流水位高,河水补给地下水;地下水水位高,地下水补给河水;黄河下游是“地上河”,始终是河水补给地下水。

24.以雨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汛期不一定都在夏季,如地中海气候区冬季为汛期,温带海洋性气候区则全年水量丰富。

25.注意利用河流与等高线的关系判断湖泊的性质——咸水湖或淡水湖:等高线向湖泊一侧弯曲,表示湖泊海拔高,湖水外流,一般为淡水湖;等高线背向湖泊弯曲,表示湖泊海拔低,河水注入,一般为咸水湖。

26.注意北海渔场(西欧)与北海道渔场(日本)的区别;注意秘鲁渔场形成原因(上升流形成)与其他三大渔场形成原因(寒暖流交汇形成)的区别。

27.风化作用与侵蚀作用的区别:相对来说,风化作用是静态的破坏作用,主要破坏因素有水等;侵蚀作用是动态的破坏作用,主要破坏因素有流水、风力、海浪等。

28.六大板块中,亚洲的阿拉伯半岛和印度半岛属于印度洋板块,中南半岛属于亚欧板块,红海位于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而落基山脉是美洲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碰撞形成的,安第斯山是美洲板块与南极洲板块相撞形成的。

29.“背斜谷”从地形上讲是山岭被侵蚀成了山谷,但从地质构造上讲还是背斜。

30.黄土高原是风力堆积作用形成的,但黄土高原上的千沟万壑是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

地理气候特点小口诀

秦岭淮河线,南北农特点:以北为旱地,多用水浇灌;

东北春小麦,作物一熟年;华北冬小麦,两年能熟三。

秦淮线以南,耕地多水田;年熟两或三,水稻为重点。

水文特征变,北河汛斯短;有冰流量小,水混位变显。

南河流量大,水位变不显;沙少汛期长,冬季无冰现。

气候分界线,五个大方面:无霜生长期,长短南北反;

湿润半湿润,八百等降线;亚热暖温带,一月零度线。

植被界以南,绿色为常年;亚热阔叶林,热带雨林南。

以北温草原,落阔叶广泛;针阔混交林,针叶林北边。

地表十分陆占三,亚欧非洋两美南。亚欧两洲本一体,乌拉高加分两边;

亚非原本相结连,苏伊运河来割断;亚洲北美隔水望,白令海峡在中间;

中美南北来牵线,巴拿运河又阻拦;数大洋洲面积小,似断不断亚下边。

亚欧非洋东半球,南北美占西半边,唯有南极搞独立,冰层覆盖称高原。

西经二十度,东经一百六,一刀切下去,东西两半球。南北半球分,赤道零纬度,四季温带显,南北相反出。

地球表面积,总共五亿一;水陆百分比,海洋占七一。

陆地六大块,含岛分七洲;亚非南北美,南极大洋欧。

水域四大洋,太平最深广;大西“S”样,印度北冰洋。

板块构造学,六块来拼合;块内较稳定,交界地震多。

东北三省黑吉辽 北部边疆内蒙古 两河两山连京津 两湖三江接皖沪

南部琼台闽粤桂 川黔云藏加重庆 西北陕甘宁青新 港澳特别行政区

如何学好高中地理

背好地理地图

简化地图法是根据学习的需要,把地图作简化处理,删去大量繁杂的图例,只保留有关知识的信息的方法。通过简化图的构思设计,达到突出重点、有利记忆和反映动态、易于理解的目的,并更深刻地揭示地理现象之间的内在联系规律。

坚定学习地理信念

不要轻易放弃学习地理的念头。

这个是很重要的,在你没有努力过或者尝试学习地理之前,就不要轻易地放弃,这是最可怕的。一旦开始有这个信念,地理就很难学好了。良好的开始是一切美好的起点,带着这个信念出发吧!

不懂就问

刚开始接触地理的时候,肯定会有一些地方不懂,甚至别的同学很容易理解的问题,放到自己那儿,总是不能理解。别不好意思了,主动去问!不要怕被笑,知识是自己的,不懂的就一定要去问!

地理要联系生活

经济易错易混知识范文第3篇

1、民主是在公民内部,按照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进行的统治。×(民主是在人民内部)

2、民主须少数服从多数,所以民主总是由多数人享有。×(统治阶级内部少数服从多数)

3、我们社会主义国家跟其他国家不同,人民民主权利的主体是公民,是全民民主,超阶级的民主。×(五全民民主,超阶级民主,民主都是适用于统计阶级内部。)

4、社会主义国家,人民对敌人进行的专政,并不是一种专制制度。√

5、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其主体不仅包括公民,还包括国家机关。√

6、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人民在立法面前一律平等。√

7、社会主义民主具有真实性、广泛性、全民性。×(全民性错误)

8、依法行使监督权,是我国公民参与管理国家和社会的基础和标志。×(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9、我国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内容是参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性义务)

10、差额选举容易发生虚假宣传、贿赂选民的情况,应加以规范。√

11、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是决策机关科学决策的重要前提。×(应该是拓宽民意反映渠道)

12、某村村民组织孝老敬亲模范评选,以引导家庭和谐,这属于村民自治中的民主决策。×(村民管理)

13、中牟一高某学生打电话给质量监督局反映某食品商店出售变质食品,这是公民参与民主决策×(民主监督)

14、发展和完善村民自治、居民自治,有利于加强我国基层政权建设。×(村民、居民委员会不是基层政权)

15、社会主义民主是绝大多数人的民主和极少数人的专政的统一。×(前六字应该改为人民民主专政)

16、差额选举限制选民的自由,但能够使当选者结构比较合理。×(这是等额选举)

17、在我国公民享有平等权、知情权、监督权、参与权、表达权、质询权等民主权力。×(应该是政治权利)

18、我国与美国都是民主制国家,没有本质区别。 ×

19、世界各国人权各不相同,没有普遍性的原则。 ×(首先满足生存发展权)

20、实现人权的根本途径是提高人民的工资待遇和政治地位。 ×(发展经济)

21、在我国,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总是一致的。×(根本上是一致的)

22、直接选举优于间接选举,差额选举优于等额选举。 ×(特点不同,没有优劣之分)

23、采用何种选举方式,从根本上说是根据组织者的意愿决定的。×(国情等)

24、我国在尊重和保障人权方面取得的成就充分反映了人民民主的广泛性。×(主要体现真实性)

25、网络参政扩大了公民的政治权利,拓宽了民主渠道,促进了民主政治发展。×(除非宪法修改,不能说扩大了政治权利)

26、村委会定期报告工作是村民参与民主决策的有效途径。×(参与村民监督)

27、涉及全村村民利益的事都由村民委员会讨论决定。×(应该有村民会议)

28、我国维护和保障人权这个公民的基本政治权利。×(选举权被选举权)

第二单元

1、政府的职能越多越好,政府的机构越少越好。×(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2、政府的公共权利是由人民赋予的,并由法律授予。√

3、政府行使权力必须依据宪法和法律规定是依法执政。×(行政)

4、我国成立预防腐败局,这属于行政系统内部监督。√

5、温家宝总理指出,创造条件让人民批评政府,监督政府,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这意味着政府要把人民利益与谋求自身利益相统一。×(政府无自身特殊利益)

6、有效制约和监督权力的关键是发挥人民民主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建立健全权力制约和监督机制)

7、政府有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所以政府可以直接干预经营活动。×(直接干预经营活动错误)

8、开展电子政务是为公民求助或投诉提供了法律途径。×(不是法律途径 P41)

9、在我国政府加强立法是指政府可以制定行政性法规。√

10、政府组织网上评议政府,完善各级信访制度有利于政府科学民主决策。×(接受监督)

11、通过各种渠道参与决策过程是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重要环节。√

12、协调人民内部矛盾是政府履行社会公共服务职能的体现。×(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的长治久安)

13、我国政府是国家权力机关的职能部门,是执行机关。×(职能部门只说是内部所属机关)

14、我国政府是人民意旨的执行者和利益的捍卫者,所以要坚持依法执政、为民执政。×(行政非执政)

15、加强司法监督是防止政府权力滥用的关键所在。×(建立健全权力制约和监督机制)

16、国务院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既是履行经济调节的职能,也是履行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职能的的体现。√

17、公安部严厉查处醉驾行为,体现了政府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司法机关司法)

18、政府权力源于人民和政府权力由法律授予,根本上是一致的。√

19、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就必须削减政府机构,强化政府职能。×(见1)

20、河南省委书记要求全省人民深入学习沈浩同志先进事迹,这是政府履行组织社会主义文化职能的体现。×

(省委书记跟党有关)

21、人大监督和政协监督属于对政府进行外部监督的国家机关。×(政协不是国家机关)

22、政府树立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坚持对人民负责,有利于增强政府公信力、树立政府权威。√

23、我国政府可以制定行政性法规这是依法执政的表现。×(依法行政)

24、政府组织网上评议政府、完善各级信访制度有利于政府科学民主决策。×(应该是接受监督)

第三单元

1、人民选举出人大代表代表自己行使国家权力。√

2、2009年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食品安全法》体现了最高权力机关行使立法职能。×(全国人大才是最高权力机关)

3、人民代表大会拥有最高立法权,最高决定权,最高任免权和最高监督权。×(应该是全国人大)

4、人大作为立法机关拥有修改法律和地方性法规的权力。×(省级以上人大)

5、人大与其他国家机关是监督与被监督、隶属,上下级关系。×(不是隶属和上下级关系)

6、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立法机关。×(全国人大极其常委会才是立法机关)

7、在我国国家机构中,全国人大处于最高地位。√(不能说称在政治生活中)

8、全国人大、地方人大一起构成了我国的国家权力机关的体系。√

9、我国的法院独立行使审判权,任何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不得干涉和监督。×(可以监督但不得干涉)

10、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为人民代表大会的基石,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前面一句两个反了)

11、人大和其他国家机关是相互监督的关系。×(应该是监督和被监督关系)

12、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是民主集中制。×(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3、凡是拥有立法权的机关就是立法机关。×(省级及以上人大有立法权,但立法机关仅指全国人大及常委会)

14、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P83)

15、人大行使国家立法权,政协行使法律监督权。×(全国人大行使国家立法权,检察院行使法律监督权)

16、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权力的直接行使者。×(前对后错,应为人大代表)

17、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我国政治生活中居于最高地位。 ×(中国共产党)

18、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改为人大制度)

19、我国的国家机构都是在人民代表大会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 20、人民代表大会与其他国家机关之间是相互监督的关系。 ×(监督和被监督的关系)

21、人大代表享有审议各项议案权、表决各项决定权、提案权、任免权和质询权。×(人大代表无任免权)

22、郑州市人大听取审议了郑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地铁一号线规划建设的报告。人大行使了决定权。×(监督权)

23、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检察院都有法律监督权,都是我国的法律监督机关。 ×(检察院是法律监督机关)

24、全国人大常委会隶属于全国人大,可以修改宪法和法律,享有最高立法权。×(最高立法权全国人大)

25、一些地方政府在经济利益驱动下,置中央政府的安全生产法令于不顾,对一些煤矿企业的非法非安全开采行为采取默认或纵容的态度。这里地方政府的行为违背了民主集中制原则。 √

26、全国人大常委会直接领导和监督各省级人民政府。 ×(平级)

27、人大行使国家立法权,政协行使法律监督权。×

28、我们一定要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的政治协商制度这个基本的政治制度。√

29、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是是亲密友党,联盟党。×(不是联盟党)

30、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是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相互监督)

31、建设学习型政党有利于党参政议政、执政为民。×(党是执政,不是参政)

3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建立其他国家管理制度的基础。√

33、共产党领导立法,但不是立法机关,不直接立法。√

34、邓小平理论的核心内容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应该是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35、十七届人大代表的产生扩大了差额选举比例,这说明当坚持依法执政,认真贯彻执行《选举法》×(无关)

36、民主党派担任政府领导职务表明民主党派在我国政治生活中参与执政。×(参政不是参与执政)

37、多党合作的基本方针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38、我国各民族一律平等就是各民族享有相同的权利,履行相同的义务。×(平等不是相同)

39、民族团结是实现民族平等的政治基础。×(平等是团结的政治基础) 40、民族区域自治就是在少数民族民族居住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居住改为聚居)

41、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设立的民族乡是自治地方。×(民族乡不是自治地方)

42、自治机关是指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人民法院。×(应该是人大和政府)

43、我国的民族自治地方享有高度自治。×(一定程度的自治)

44、我国的各个民族的分布状况是“大杂居、小聚居”。√

45、自治机关在行使一般地方国家机关职权的同时,依法行使自治权。√

46、自治权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前题和基础。×(国家的统一领导和领土完整)

47、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就是少数民族自己管理自己的制度。×(国家的统一领导和领土完整)

48、要实现各民族的共同繁荣,就必须加强民族团结,坚持民族平等,消除民族差别。×(消除错误)

49、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根本政治制度。×(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大制度)

50、民族自治地方的国家机关是民族自治机关。×(只有自治地方人大和政府才是)

51、安徽省颍上县赛涧回族乡人民政府不是民族自治机关√

52、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正确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民族关系的三原则)

53、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就是要保护公民信仰宗教的自由。×(既保护信教,又保护不信教……)

54、宗教主要起积极作用,国家保护并鼓励正常的宗教活动。×(宗教主要起消极作用)

55、我国坚持政教分离的原则,即宗教和社会政治生活没有联系。×

56、邪教作为宗教的一种,其本质是反人类、反社会,反科学。×(邪教不是宗教)

57、我国宗教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不与外国宗教发生任何联系。×

58、要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应该是社会主义社会)

59、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要等将来彻底消灭宗教。×(致力于社会主义建设)

60、宗教在我国长期存在,其原因在于我国实行了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因果倒置)

61、贯彻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不是鼓励人们信仰宗教,而是要我们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宗教。√

62、新中国成立后,经过改革,宗教的本质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宗教本质没变,但状况变化)

63、在我国,宗教活动受法律保护。×(合法的宗教活动) 6

4、民主党派成员担任政府领导职务表明民主党派具有参政权。√ 6

5、人民政协是代表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政党。×(部分劳动者)

66、党对人大工作有领导和支持作用。√

67、全国人大履行职权的程序和内容,体现了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68、民主党派可以参与党和国家领导人选的协商。×(不能参与党领导人的协商,组织独立)

69、人民政协是中国共产党、民主党派及其他各界人士的政治联盟。×(爱国主义统一战线)

第四单元

1、联合国大会是唯一有权采取行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的机构。×(安理会)

2、国际组织是国际社会最基本的成员。×(主权国家)

3、国家利益是国家间合作的基础。×(国家间的共同利益)

4、一国的经济越发达,对维护世界和平的贡献就越大。×

5、只有维护本国利益,才能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6、国家利益是国家的生命和灵魂。×(主权)

7、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唯一因素。×(不是唯一)

8、国家间如果存在利益冲突就不能合作,存在共同的利益就不会有冲突。×

9、联合国总能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错在总能)

10、我国一贯支持联合国的工作,积极参与联合国的活动。×(符合联合国宪章的维护和平和发展的工作)

11、我国综合国力增强,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主导作用。×(错在主导作用)

12、国际组织凌驾于主权国家之上。×(平等)

13、中国东盟合作,因为双方的利益相同。×(存在共同利益)

14、竞争、合作、冲突是国际关系的主要内容。×(应该是基本形式)

15、主权国家的权利有:独立权、平等权、自主权、管辖权。×(自卫权)

16、当今国际竞争是经济和科技的竞争。×(以经济和科技实为基础力的综合国力的较量)

17、恐怖主义是当今世界和平和发展的主要障碍。×(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18、世界的两极格局被打破,多极化已经形成。×(正在形成)

19、主权是一个国家的生命和灵魂,是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决定性因素,国家利益)

20、各国在外交文件上有使用本国文字的权利体现主权国家的独立权。×(平等权)

21、国际奥委会、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红十字会都是非政府间的国际组织。×(世卫是政府间)

22、联合国是主权国家之上的国际组织,是各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领导者。×

23、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追求各国的共同利益。×(追求本国利益)

24、当今时代的主题是合作与发展。×(和平和发展)

25、独立自主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26、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基本准则)

27、维护我国的独立和主权是我国外交政策的首要目标。√

28、、根据我国的外交政策,我国积极发展同联合国其他成员国的战略联盟。×(不能说联盟)

29、我国已经成为国际社会的主导力量,对国际事务发挥着建设性作用。×(主导错误)

30、改革开放后我国的外交原则发生了重大变化。× 判断人大的职权

1、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并通过检查节约能源法和清洁生产法的实施情况,促进节

能减排目标的如期实现。立法权、监督权

2、为督促和支持国务院及其有关部门依法行政,推进我国义务教育事业的全面发展,2008年9月,全国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

组分赴黑龙江、湖北、云南等省对当地义务教育法的实施情况进行检查。监督权

3、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听取审议了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情况的报告。监督权

4、郑州市人大审议通过了郑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城市交通建设,打造城市快捷交通的规划方案。决定、监督权

5、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听取审议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修正案》;会议通过决定,免去李毅中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

职务,任命苗圩为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立法权、任免权

6、 2011年4月,沈阳市人民代表大会否决了沈阳市中级人民法院的工作报告。监督权

7、 2011年3月以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修改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该法把个人所得税的起征点由

2000元提高至300元。立法权

8、中牟县人大听取审议了中牟县人民政府关于2011年县财政预算和2010年县财政决算的工作报告。监督权

判断中共的执政方式

1、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建立促进科学发展的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评价机制的意见》强调,要加大考核力度,强化党

内外干部群众的参与度,加大群众满意度在考核评价中的分量。科学执政

2、舟曲泥石流救灾发生后,胡锦涛总书记要求领导干部要深入一线指挥,让灾民有饭吃有衣穿,切实安排好受灾群众生活,维

护灾区社会稳定。民主执政

3、甘肃省委指出,要立足省情,把甘肃打造成连接欧亚大陆桥的战略通道,全国重要的新能源基地、有色冶金新材料基地和特

色农产品生产与加工基地。科学执政

4、十七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国务院据此制定了“十二五”规划草

案,并提交全国人大讨论审议通过。依法执政

5、河南省委根据形势的发展,制定了新的农村土地政策,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农民收入,扩大内需,从而促进我省经济

又好又快发展。科学执政、民主执政

6、四川省委书记刘奇葆强调,灾后恢复重建,必须尊重自然,敬畏自然,从“敬”中发现规律,得到宝贵智慧;从“畏”中吸取教

训,避免重蹈覆辙。要科学决策,合理规划,尊重民愿、集中民智,最大限度地调动群众重建家园的积极性。科学执政、民主执政

7、三鹿事件发生后,河北省委研究决定免去冀纯堂同志石家庄市委副书记、常委、委员职务,并由石家庄市委提请市人大依法

经济易错易混知识范文第4篇

分析:生活决定哲学,哲学反作用于生活。

2.哲学与实践的辩证关系表现为哲学促进实践发展。

分析:分析关系要注意辩证,既要注意哲学产生于实践,又要看到哲学对实践具有反作用这一双向关系;哲学作为一门学问,有科学与非科学之分。只有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的哲学才能给人智慧,才能指导人们更好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3.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自然界的根本看法。

分析: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4.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科学。

分析:哲学可能是科学的,也可能是非科学的。 5.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总和。

分析: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6.哲学是具体科学的总和。

分析:概括和总结不同于总和或相加。要区别共性与个性、整体与部分。 7.哲学是具体科学的基础,具体科学指导哲学。

分析: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哲学是具体科学的指导,二者不可颠倒。 8.哲学与具体科学是整体与部分、多数与少数的关系。

分析:不能把共性与个性的关系与整体与部分、多数与少数的关系混淆。

第二课

1.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分析:“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不同于“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而“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 2.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是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

分析:对物质和意识哪个是世界本源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而“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基本问题的观点。 3.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是围绕哲学的基本问题展开的。

分析: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是围绕物质和意识何者是世界的本原(哲学基本问题之一)展开的。

4.物质与意识何者为第一性及是否具有同一性是平等的。

分析:两个方面紧密联系、不可分割。其中第一个方面是根本的,第二个方面是从属的。首先,第一个方面问题的解决是第二个方面问题解决的前提和基础,第二个方面内容是第一个方面的展开和身后。其次,第二个方面的解决也影响哲学基本问题第一个方面的彻底解决。 5.不可知论否认世界的可知性。

分析:不可知论的观点主要有两种:否认认识世界的可能性,或者否认彻底认识世界的可能性。

6.唯物主义是正确的,唯心主义是错误的。

分析:唯物主义中的具体形态也存在程度不同的缺陷,唯心主义也有局部可以借鉴之处。 7.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是哲学中的两个基本派别。 分析:哲学中的两个基本派别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第三课

1.哲学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 分析:真正的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 2.哲学都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分析:真正的哲学是先导。 3.哲学推动社会发展和时代进步。

分析:对于思维、意识、认识、社会意识、价值观等主观事物,要注意其反作用的双重性,即如果正确反映客观就能促进客观事物发展,反之则阻碍。 4.哲学决定社会进步。

分析: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对社会变革有着巨大的反作用。但这种反作用始终从属于社会变革对哲学发展的决定作用,它是第二位的,不能认为哲学对社会变革具有决定作用。 5.世界是物质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 分析:实践的观点

6.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旧哲学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坚持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 分析: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旧哲学的根本区别在于它的阶级性和实践性。 7.旧哲学是唯心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唯物论。

分析:旧哲学既有唯物论也有唯心论。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有机统一。 8.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哲学巅峰。

分析:马克思主义哲学从不自封为终极的真理,而把自己看作是一门创造性的科学,它随着实践与科学的发展而不断地丰富、不断地完善。

9.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分析:该观点看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之一,但忽视了毛泽东思想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之一,犯了内容片面的错误。

第四课

1.哲学上的物质即具体科学中物质的总和。

分析:哲学上的物质和具体科学中讲的物质也就是物质的具体形态是共性和个性、一般和特殊、抽象和具体的关系,而非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2.哲学上的物质与物质具体形态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分析:物质和具体物质形态的关系是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抽象和具体的关系,而不是多数和少数、整体和部分、大与小的关系。 3.物质的根本属性是客观实在性。 分析: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此外还有可知性等。 4.哲学中的规律是具体科学中规律的总和。 分析:二者是一般和特殊、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5.规律有好坏之分。

分析:规律在不同的条件下发挥作用,会给人带来积极或消极影响,但这不能说明规律本身有好坏之分。

6.规律是永恒不变的。

分析:具体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有条件的。否认规律是客观的,是唯心主义的体现;认为规律是永恒不变的,又是形而上学的表现。 7.规律是可以改变的。

分析:规律发挥作用的形式和效果随客观事物本身的性质、内容和所依赖的客观条件而变化。即:规律在事物发展的不同阶段呈现出不同的特点。人可以改变规律起作用的具体条件,但不能改造、消灭、创造、发明规律本身。 8.规律和主观能动性相互制约。

分析:规律是客观的,人可以改变规律起作用的具体条件,但无法改变规律本身。规律的客观性始终制约着人的主观能动性,是否按规律办事决定了能够取得积极效果,按规律办事的程度决定了取得积极效果的程度。

第五课

1.意识的本质是客观实在在大脑中的反应。

分析:“客观实在”应为“客观存在”,“大脑”应为“人脑”,“反应”应为“反映”。 2.意识来源于人脑,有了人脑就有意识,意识是人脑的产物。 分析:意识的源泉在于物质,其内容归根结底来自于客观事物。 3.意识离不开物质,物质也离不开意识,两者相互依存。 分析:物质可以脱离意识而存在,并非相互依存。 4.意识的形式和内容都是客观的。

分析:意识的内容是对物质的反映,所以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但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 5.正确意识和错误意识的区别在于是否对客观事物作出了反映。

分析:任何意识都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区别在于是如实还是歪曲反映。 6.意识能够直接反作用于客观事物,引起客观事物的变化。

分析: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指的是在实践中借助一种物质的东西作用于另一种物质的东西,从而引起物质具体形态的变化。 7.意识促进事物发展。

分析:正确的意识促进事物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事物发展。 8.树立正确的意识,是人们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立足点。 分析:一切从实际出发,是人们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出发点。

9.要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就必须做到客观与主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分析:应为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上述观点犯了唯心主义错误。

第六课

1.实践具有社会性,孤立的活动是不存在的。

分析:实践的社会性,排斥的只是孤立的活动,并不排斥单个人的活动。同时,个人的活动也不排斥实践的社会性。 2.物质是认识的来源。

分析:实践是认识的来源,物质是意识的来源。

3.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盲目地实践是不存在的。 分析:盲目的实践一般指的是没有正确认识指导的实践活动。 4.认识的根本任务就是指导实践。

分析:实践是认识的根本目的,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才是认识的根本任务。 5.认识的反复性就是形成认识的过程中不断经受挫折。

分析:人们对每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这就是认识的反复性。 6.多数人公认的就是真理。

分析:一种思想是否是真理,取决于它同客观事物是否相符,而不取决于是否被社会公认。尽管真理迟早会被社会公认,但被社会公认的思想不一定就是真理。因此,上述观点否定了真理的客观性。

7.真理是人们对事物现象的正确认识。

分析:真理是人们对事物本质与规律的正确认识。 8.科学理论是真理,真理也是科学理论。

分析:只有将真理系统化、理论化后,才形成科学理论。

第七课

1.联系、发展、矛盾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分析:联系和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矛盾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2.联系是无条件的,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着联系。

分析:事物处于联系中,这一点是无条件的;两个具体事物之间是否有联系是有条件的,条件是否具备关系联系能否发生,条件的情况关系联系的情形,条件的多样性决定了联系的多样性。 3.联系是客观的,意味着人只能尊重客观联系。

分析:联系是客观的,指的是人不能臆造、不能强加、不能否认、不能割断联系;但人可以认识联系;可以根据固有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从而建立新的联系;可以创造或限制条件从而使事物间对人有利的联系发挥更大的作用甚至化害为利。 4.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分析:在实践中人们可以建立新的具体联系,其根据是事物的固有联系以及事物发展的规律性而不是自己的需要。

5.整体功能等于各部分功能之和,并随着部分功能的增大而增大。

分析:当各部分以有序、合理、优化的结构形成整体时,整体功能就会大于各部分功能之和。 6.任何情况下关键部分对整体都起决定作用。

分析:必须在一定条件下关键部分才能对整体起决定作用。 7.整体和部分的关系与共性和个性的是等同的。

分析:整体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但共性寓于个性之中,不包含共性的个性是没有的。 8.整体的地位、利益、功能始终高于部分。

分析:整体利益和地位永远高于部分,但整体功能与部分功能的关系要分情况讨论。 9.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就是系统和要素的关系。

分析:注意“一定意义上”才是。一般而言,那种内部结构优化的整体才可以称为系统。

第八课

1.运动、变化就是发展。

分析:发展是一种运动变化,但并非所有的运动变化都是发展,只有那些前进的、上升的运动变化才是发展。

2.新事物不可战胜是因为旧事物总是比较弱小,总处于被支配地位。

分析:新事物不可战胜是因为新事物符合事物发展规律,具有远大的发展前途和强大的生命力;旧事物的力量有一个从强到弱逐渐衰亡、不断丧失其支配地位的过程。 3.事物发展的各个具体阶段的发展方向都是前进的。

分析: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在前进中有曲折,在曲折中向前进,是一切事物发展的途径。4.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分析:变化分为三种,前进的、上升的;循环往复的;倒退的、下降的。其中只有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

5.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曲折的。

分析: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而发展的道路是迂回曲折的。 6.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每时每刻都是上升的。 分析:前进和上升是就“总趋势”而言的。 7.没有质变就没有发展,质变就是发展。

分析:前对后错。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但只有前进性的量变引起质变才是发展。 8.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量变必然引起质变。 分析:前两句对后一句错。量变达到一定程度才能引起质变。

第九课

1.矛盾即联系。

分析:矛盾是联系的根本内容,联系实际上就是矛盾双方的联系,但二者的具体内容有所不同,联系强调双方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矛盾强调双方既对立又统一,而相互统一除强调相互依存外还强调相互转化。 2.矛盾即斗争和对立。

分析: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既包含了排斥和斗争,也包括了统一与包容。 3.矛盾是普遍存在的,因此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矛盾。 分析:具体事物之间的矛盾是有条件的,必须处于统一体中。 4.哲学上的斗争和日常生活中的斗争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分析:二者是普遍性与特殊性、共性与个性的关系,而不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5.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是多数和少数、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分析: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而不能理解为多数和少数、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6.矛盾的特殊性寓于普遍性之中,并通过普遍性表现出来。

分析:说反了,类似的错误提法有“矛盾的特殊性存在于普遍性之中”、“普遍性包含特殊性”。7.解决了主要矛盾,其他次要矛盾就自然而然地解决了,办事情就能取得成功。

分析:解决主要矛盾只是取得成功的关键。主要矛盾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同时两者在一定条件下又相互转化。在事物发展过程中,虽然主要矛盾处于支配地位,起着决定作用,但次要矛盾反过来也会影响主要矛盾的发展和解决。所以我们在着重解决主要矛盾的同时,也不能忽视次要矛盾的解决。既要抓重点,又要统筹兼顾。 8.事物的性质是由主要矛盾决定的。

分析:事物的性质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9.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和一切从实际出发都是要实现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二者没有区别。

分析:前对后错。二者是有区别的:世界观依据有别,具体内涵有别。

第十课

1.新事物是对旧事物的彻底否定。

分析:新事物是对旧事物的根本否定,而不是全盘否定。 2.辩证否定就是一事物对另一事物的排拒或毁灭。 分析:辩证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 3.“扬弃”就是“抛弃”。

分析:把“扬弃”理解为“抛弃”,割裂了新旧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实际是否定了事物的发展,是形而上学的表现。

4.科学的本质就是创新,创新就是创造出全新的事物。

分析:科学的使命就是揭示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从而指导人们通过实践推动事物的发展。科学技术的每一次进步都是通过创新实现的,科学的本质就是创新。辩证的否定的实质是扬弃,因此

创新必须吸收、保留和改造旧事物中积极的因素,并增添了为旧事物所不能容纳的新内容,创新并不意味着创造出与旧事物没有联系的全新的事物。 5.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创新就是不断否定旧的矛盾。 分析:矛盾具有普遍性,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是正确的。创新是对既有理论、实践的突破,要创新就要有批判和发展。创新需要不断否定旧事物、旧矛盾,但不是简单地否定旧矛盾的一切,而是辩证否定,是既克服又保留,即扬弃。

5.哲学意义上的价值和具体领域中的价值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分析:二者是一般和特殊、共性和个性的关系,而非整体和部分、多数和少数的关系。 6.人生的真正价值是贡献和索取的统一。

分析:人生价值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贡献),二是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索取)。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社会与个人相比较,社会更为根本,起决定作用。在人生价值的两个方面中,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是第一位的,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

第十一课

1.凡是唯物主义都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分析:唯物主义分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后者才涉及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2.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说明社会意识有时取决于社会存在,有时不取决于社会存在。 分析:社会意识归根结底都取决于社会存在。 3.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起促进作用。

分析: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促进或阻碍双重作用。 4.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分析:适应生产力状况的生产关系才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5.上层建筑的发展必然促进经济基础的变革。

分析: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它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当它不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会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和变革。

6.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的解决主要是通过阶级斗争来实现的。

分析:在阶级社会里,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主要是通过阶级斗争来实现的。 7.我国现阶段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改变现在的生产关系。

分析:我国现阶段改革的性质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其根本目的就是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 8.生产力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分析: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第十二课

1.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具有重要的导向和促进作用。 分析:所有的价值观都起导向作用,科学的、正确的价值观才起促进作用。 2.追求个人利益就是坚持个人主义。

分析:个人利益分正当和不正当之分;坚决反对个人主义。

3.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就能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分析: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必须坚持真理,遵循社会存在的客观规律,同时还要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

4.一个人拥有的物质财富越多,其人生价值越大。

经济易错易混知识范文第5篇

第一单元

1、民主是在公民内部,按照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进行的统治。×(民主是在人民内部)

2、民主须少数服从多数,所以民主总是由多数人享有。×(统治阶级内部少数服从多数)

3、我们社会主义国家跟其他国家不同,人民民主权利的主体是公民,是全民民主,超阶级的民主。×(五全民民主,超阶级民主,民主都是适用于统计阶级内部。)

4、社会主义国家,人民对敌人进行的专政,并不是一种专制制度。√

5、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其主体不仅包括公民,还包括国家机关。√

6、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人民在立法面前一律平等。√

7、社会主义民主具有真实性、广泛性、全民性。×(全民性错误)

8、依法行使监督权,是我国公民参与管理国家和社会的基础和标志。×(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9、我国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内容是参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性义务)

10、差额选举容易发生虚假宣传、贿赂选民的情况,应加以规范。√

11、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是决策机关科学决策的重要前提。×(应该是拓宽民意反映渠道)

12、某村村民组织孝老敬亲模范评选,以引导家庭和谐,这属于村民自治中的民主决策。×(村民管理)

13、中牟一高某学生打电话给质量监督局反映某食品商店出售变质食品,这是公民参与民主决策×(民主监督)

14、发展和完善村民自治、居民自治,有利于加强我国基层政权建设。×(村民、居民委员会不是基层政权)

15、社会主义民主是绝大多数人的民主和极少数人的专政的统一。×(前六字应该改为人民民主专政)

16、差额选举限制选民的自由,但能够使当选者结构比较合理。×(这是等额选举)

17、在我国公民享有平等权、知情权、监督权、参与权、表达权、质询权等民主权力。×(应该是政治权利)

18、我国与美国都是民主制国家,没有本质区别。 ×

19、世界各国人权各不相同,没有普遍性的原则。 ×(首先满足生存发展权)

20、实现人权的根本途径是提高人民的工资待遇和政治地位。 ×(发展经济)

21、在我国,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总是一致的。×(根本上是一致的)

22、直接选举优于间接选举,差额选举优于等额选举。 ×(特点不同,没有优劣之分)

23、采用何种选举方式,从根本上说是根据组织者的意愿决定的 。×(国情等)

24、我国在尊重和保障人权方面取得的成就充分反映了人民民主的广泛性。×(主要体现真实性)

25、网络参政扩大了公民的政治权利,拓宽了民主渠道,促进了民主政治发展。×(除非宪法修改,不能说扩大了政治权利)

26、村委会定期报告工作是村民参与民主决策的有效途径。×(参与村民监督)

27、涉及全村村民利益的事都由村民委员会讨论决定。×(应该有村民会议)

28、我国维护和保障人权这个公民的基本政治权利。×(选举权被选举权)

第二单元

1、政府的职能越多越好,政府的机构越少越好。×(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2、政府的公共权利是由人民赋予的,并由法律授予。√

3、政府行使权力必须依据宪法和法律规定是依法执政。×(行政)

4、我国成立预防腐败局,这属于行政系统内部监督。√

5、温家宝总理指出,创造条件让人民批评政府,监督政府,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这意味着政府要把人民利益与谋求自身利益相统一 。×(政府无自身特殊利益)

6、有效制约和监督权力的关键是发挥人民民主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建立健全权力制约和监督机制)

7、政府有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所以政府可以直接干预经营活动。×(直接干预经营活动错误)

8、开展电子政务是为公民求助或投诉提供了法律途径。×(不是法律途径 P41)

9、在我国政府加强立法是指政府可以制定行政性法规。√

10、政府组织网上评议政府,完善各级信访制度有利于政府科学民主决策。×(接受监督)

11、通过各种渠道参与决策过程是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重要环节。√

12、协调人民内部矛盾是政府履行社会公共服务职能的体现。×(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的长治久安)

13、我国政府是国家权力机关的职能部门,是执行机关。×(职能部门只说是内部所属机关)

14、我国政府是人民意旨的执行者和利益的捍卫者,所以要坚持依法执政、为民执政。×(行政非执政)

15、加强司法监督是防止政府权力滥用的关键所在。×(建立健全权力制约和监督机制)

16、国务院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既是履行经济调节的职能,也是履行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职能的的体现。√

17、公安部严厉查处醉驾行为,体现了政府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司法机关司法)

18、政府权力源于人民和政府权力由法律授予,根本上是一致的。√

19、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就必须削减政府机构,强化政府职能。×(见1)

20、河南省委书记要求全省人民深入学习沈浩同志先进事迹,这是政府履行组织社会主义文化职能的体现。×

(省委书记跟党有关)

21、人大监督和政协监督属于对政府进行外部监督的国家机关。×(政协不是国家机关)

22、政府树立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坚持对人民负责,有利于增强政府公信力、树立政府权威。√

23、我国政府可以制定行政性法规这是依法执政的表现。×(依法行政)

24、政府组织网上评议政府、完善各级信访制度有利于政府科学民主决策。×(应该是接受监督)

第三单元

1、人民选举出人大代表代表自己行使国家权力。√

2、2009年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食品安全法》体现了最高权力机关行使立法职能。×(全国人大才是最高权力机关)

3、人民代表大会拥有最高立法权,最高决定权,最高任免权和最高监督权。×(应该是全国人大)

4、人大作为立法机关拥有修改法律和地方性法规的权力。×(省级以上人大)

5、人大与其他国家机关是监督与被监督、隶属,上下级关系。×(不是隶属和上下级关系)

6、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立法机关。×(全国人大极其常委会才是立法机关)

7、在我国国家机构中,全国人大处于最高地位。√(不能说称在政治生活中)

8、全国人大、地方人大一起构成了我国的国家权力机关的体系。√

9、我国的法院独立行使审判权,任何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不得干涉和监督。×(可以监督但不得干涉)

10、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为人民代表大会的基石,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前面一句两个反了)

11、人大和其他国家机关是相互监督的关系。×(应该是监督和被监督关系)

12、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是民主集中制。×(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3、凡是拥有立法权的机关就是立法机关。×(省级及以上人大有立法权,但立法机关仅指全国人大及常委会)

14、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P83)

15、人大行使国家立法权,政协行使法律监督权。×(全国人大行使国家立法权,检察院行使法律监督权)

16、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权力的直接行使者。×(前对后错,应为人大代表)

17、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我国政治生活中居于最高地位。 ×(中国共产党)

18、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改为人大制度)

19、我国的国家机构都是在人民代表大会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

20、人民代表大会与其他国家机关之间是相互监督的关系。 ×(监督和被监督的关系)

21、人大代表享有审议各项议案权、表决各项决定权、提案权、任免权和质询权。×(人大代表无任免权)

22、郑州市人大听取审议了郑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地铁一号线规划建设的报告。人大行使了决定权。×(监督权)

23、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检察院都有法律监督权,都是我国的法律监督机关。 ×(检察院是法律监督机关)

24、全国人大常委会隶属于全国人大,可以修改宪法和法律,享有最高立法权。×(最高立法权全国人大)

25、一些地方政府在经济利益驱动下,置中央政府的安全生产法令于不顾,对一些煤矿企业的非法非安全开采行为采取默认或纵容的态度。这里地方政府的行为违背了民主集中制原则。 √

26、全国人大常委会直接领导和监督各省级人民政府。 ×(平级)

27、人大行使国家立法权,政协行使法律监督权。×

28、我们一定要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的政治协商制度这个基本的政治制度。√

29、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是是亲密友党,联盟党。×(不是联盟党)

30、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是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相互监督)

31、建设学习型政党有利于党参政议政、执政为民。×(党是执政,不是参政)

3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建立其他国家管理制度的基础。√

33、共产党领导立法,但不是立法机关,不直接立法。√

34、邓小平理论的核心内容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应该是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35、十七届人大代表的产生扩大了差额选举比例,这说明当坚持依法执政,认真贯彻执行《选举法》×(无关)

36、民主党派担任政府领导职务表明民主党派在我国政治生活中参与执政。×(参政不是参与执政)

37、多党合作的基本方针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38、我国各民族一律平等就是各民族享有相同的权利,履行相同的义务。×(平等不是相同)

39、民族团结是实现民族平等的政治基础。×(平等是团结的政治基础)

40、民族区域自治就是在少数民族民族居住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居住改为聚居)

41、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设立的民族乡是自治地方。×(民族乡不是自治地方)

42、自治机关是指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人民法院。×(应该是人大和政府)

43、我国的民族自治地方享有高度自治。×(一定程度的自治)

44、我国的各个民族的分布状况是“大杂居、小聚居”。√

45、自治机关在行使一般地方国家机关职权的同时,依法行使自治权。√

46、自治权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前题和基础。×(国家的统一领导和领土完整)

47、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就是少数民族自己管理自己的制度。×(国家的统一领导和领土完整)

48、要实现各民族的共同繁荣,就必须加强民族团结,坚持民族平等,消除民族差别。×(消除错误)

49、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根本政治制度。×(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大制度)

50、民族自治地方的国家机关是民族自治机关。×(只有自治地方人大和政府才是)

51、安徽省颍上县赛涧回族乡人民政府不是民族自治机关√

52、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正确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民族关系的三原则)

53、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就是要保护公民信仰宗教的自由。×(既保护信教,又保护不信教……)

54、宗教主要起积极作用,国家保护并鼓励正常的宗教活动。×(宗教主要起消极作用)

55、我国坚持政教分离的原则,即宗教和社会政治生活没有联系。×

56、邪教作为宗教的一种,其本质是反人类、反社会,反科学。×(邪教不是宗教)

57、我国宗教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不与外国宗教发生任何联系。×

58、要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应该是社会主义社会)

59、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要等将来彻底消灭宗教。×(致力于社会主义建设)

60、宗教在我国长期存在,其原因在于我国实行了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因果倒置)

61、贯彻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不是鼓励人们信仰宗教,而是要我们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宗教。√

62、新中国成立后,经过改革,宗教的本质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宗教本质没变,但状况变化)

63、在我国,宗教活动受法律保护。×(合法的宗教活动)

64、民主党派成员担任政府领导职务表明民主党派具有参政权。√

65、人民政协是代表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政党。×(部分劳动者)

66、党对人大工作有领导和支持作用。√

67、全国人大履行职权的程序和内容,体现了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68、民主党派可以参与党和国家领导人选的协商。×(不能参与党领导人的协商,组织独立)

69、人民政协是中国共产党、民主党派及其他各界人士的政治联盟。×(爱国主义统一战线)

第四单元

1、联合国大会是唯一有权采取行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的机构。×(安理会)

2、国际组织是国际社会最基本的成员。×(主权国家)

3、国家利益是国家间合作的基础。×(国家间的共同利益)

4、一国的经济越发达,对维护世界和平的贡献就越大。×

5、只有维护本国利益,才能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6、国家利益是国家的生命和灵魂。×(主权)

7、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唯一因素。×(不是唯一)

8、国家间如果存在利益冲突就不能合作,存在共同的利益就不会有冲突。×

9、联合国总能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错在总能)

10、我国一贯支持联合国的工作,积极参与联合国的活动。×(符合联合国宪章的维护和平和发展的工作)

11、我国综合国力增强,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主导作用。×(错在主导作用)

12、国际组织凌驾于主权国家之上。×(平等)

13、中国东盟合作,因为双方的利益相同。×(存在共同利益)

14、竞争、合作、冲突是国际关系的主要内容。×(应该是基本形式)

15、主权国家的权利有:独立权、平等权、自主权、管辖权。×(自卫权)

16、当今国际竞争是经济和科技的竞争。×(以经济和科技实为基础力的综合国力的较量)

17、恐怖主义是当今世界和平和发展的主要障碍。×(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18、世界的两极格局被打破,多极化已经形成。×(正在形成)

19、主权是一个国家的生命和灵魂,是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决定性因素,国家利益)

20、各国在外交文件上有使用本国文字的权利体现主权国家的独立权。×(平等权)

21、国际奥委会、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红十字会都是非政府间的国际组织。×(世卫是政府间)

22、联合国是主权国家之上的国际组织,是各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领导者。×

23、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追求各国的共同利益。×(追求本国利益)

24、当今时代的主题是合作与发展。×(和平和发展)

25、独立自主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26、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基本准则)

27、维护我国的独立和主权是我国外交政策的首要目标。√

28、、根据我国的外交政策,我国积极发展同联合国其他成员国的战略联盟。×(不能说联盟)

29、我国已经成为国际社会的主导力量,对国际事务发挥着建设性作用。×(主导错误)

30、改革开放后我国的外交原则发生了重大变化。×

判断人大的职权

1、 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并通过检查节约能源法和清洁生产法的实施情况,促进节

能减排目标的如期实现。立法权、监督权

2、 为督促和支持国务院及其有关部门依法行政,推进我国义务教育事业的全面发展,2008年9月,全国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

组分赴黑龙江、湖北、云南等省对当地义务教育法的实施情况进行检查。监督权

3、 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听取审议了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情况的报告。监督权

4、 郑州市人大审议通过了郑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城市交通建设,打造城市快捷交通的规划方案。 决定、监督权

5、 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听取审议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修正案》;会议通过决定,免去李毅中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

职务,任命苗圩为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立法权、任免权

6、 2011年4月,沈阳市人民代表大会否决了沈阳市中级人民法院的工作报告。监督权

7、 2011年3月以来,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修改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 ,该法把个人所得税的起征点由

2000元提高至300元。立法权

8、 中牟县人大听取审议了中牟县人民政府关于2011年县财政预算和2010年县财政决算的工作报告。监督权

判断中共的执政方式

1、 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建立促进科学发展的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评价机制的意见》强调,要加大考核力度,强化党

内外干部群众的参与度,加大群众满意度在考核评价中的分量。科学执政

2、 舟曲泥石流救灾发生后,胡锦涛总书记要求领导干部要深入一线指挥,让灾民有饭吃有衣穿,切实安排好受灾群众生活,维

护灾区社会稳定。民主执政

3、 甘肃省委指出,要立足省情,把甘肃打造成连接欧亚大陆桥的战略通道,全国重要的新能源基地、有色冶金新材料基地和特

色农产品生产与加工基地。科学执政

4、 十七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国务院据此制定了“十二五”规划草

案,并提交全国人大讨论审议通过。依法执政

5、 河南省委根据形势的发展,制定了新的农村土地政策,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农民收入,扩大内需,从而促进我省经济

又好又快发展。科学执政、民主执政

6、 四川省委书记刘奇葆强调,灾后恢复重建,必须尊重自然,敬畏自然,从“敬”中发现规律,得到宝贵智慧;从“畏”中吸取教

训,避免重蹈覆辙。要科学决策,合理规划,尊重民愿、集中民智,最大限度地调动群众重建家园的积极性。 科学执政、民主执政

7、 三鹿事件发生后,河北省委研究决定免去冀纯堂同志石家庄市委副书记、常委、委员职务,并由石家庄市委提请市人大依法

免去冀纯堂市长职务。依法执政

8、

9、 文化生活易错知识点判断

10、

一、文化与生活

11、

1、西双版纳的植物王国属于文化现象。

12、(注意:错。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而不是自然具有的,纯粹“自然”的东西不是一种文化)

13、

2、经济是基础,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所决定,意味着文化与经济的发展是同步的。

14、(注意:错。经济是基础,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所决定,但并不意味着文化与经济的发展是同步的。)

15、

3、每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自发形成。

16、(注意:错。文化素养也不是后天自发形成的,而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知识文化教育

而逐步培养出来的。文化素养的形成,离不开生活、实践和教育。)

17、

4、处在一定的文化环境中就一定能形成较高的文化素养。

18、(注意:错。处在一定的文化环境中有利于形成一定的文化素养,但人们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影响,往往是自觉学习、主动

感悟文化熏陶的过程。)

19、

5、有文化就意味着文化程度高。

20、(注意:错。文化不等于文化教育程度。)

21、

6、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是文化程度。

22、(注意:错。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

23、

7、社会文化和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24、

8、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着深刻的影

响,所以任何文化的发展对社会的发展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25、(注意:错。并非任何文化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只有先进的、健康的文化才起到促进作用,反动的、腐朽没落的文化则

起到重大的阻碍的作用。)

26、

9、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一经形成,就具有确定的方向性,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产生永久不变的影响。

27、(注意:错。是深远持久的影响;文化对人的影响有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特点。)

28、

10、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29、

11、文化是个人成长的催长剂。

经济易错易混知识范文第6篇

第一单元

货币、价格与消费

1.人们选择商品关注的是商品的有用性。(注意:人们选择商品关注的是商品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统一) 2.黄金作为一种商品,其本质是一般等价物。(注意:黄金只有作为货币时,才是一般等价物。) 3.货币执行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职能需要的是现实的货币。(注意:执行价值尺度职能只需观念的货币。) 4.使用银行信用卡可以减少现金流通量并缓解通货膨胀。(注意:银行信用卡的使用,可以减少现金的使用,但与缓解通货膨胀无必然联系。) 5.货币作为商品交换的媒介必须是观念上的货币。(注意:货币作为商品交换的媒介必须是现实的货币。) 6.纸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具有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职能。(注意:纸币的本质是价值符号。) 7.国家可以规定纸币的发行量,也可以规定纸币的购买力。(注意:国家只可以规定纸币的面值,国家虽有权发行纸币,但不可以随意发行纸币,因为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不可以规定纸币的购买力。) 8.价值决定价格,商品价值变化,价格一定变化。(注意:价格不一定变化,因为价格还受供求关系等因素的影响。) 9.价格由购买力决定。(注意:价格的决定因素是价值,购买力只能影响价格。) 10.质量决定价格,商品的质量越好,价格越高。(注意:决定价格的是价值或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而不是质量。) 11.某企业通过技术创新可以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使商品的价值量减少。(注意:某企业通过技术创新提高的是个别劳动生产率,商品的价值量不变。因为商品的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成正比),受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影响(成反比)。) 12.一种商品价格降低,该商品的互补商品需求量减少,该商品的替代品需求量增加。(注意:一种商品价格降低,该商品的互补商品需求量增加;该商品的替代商品需求量下降。) 13.随着高速铁路的通车运行,航空公司的反应是提高票价,吸引客源。因为飞机和火车是互补商品。(注意:航空公司的反应是降低票价,吸引客源。因为飞机和火车是替代商品。) 14.社会劳动生产率与商品价值总量成正比。(注意:社会劳动生产率与商品价值总量无关,与单位商品价值量成反比。个别劳动生产率与商品价值总量成正比,与单位商品价值量无关。) 15.价值规律要求实行等价交换,所以每一次商品交换时商品的价格和价值都相符合。(注意:由于受供求关系影响,并不是每一次交换价格与价值都相符合,等价交换只存在于交换的平均数之中。) 16.物价水平越低,说明消费水平越高。(注意:物价持续下跌,会影响生产和投资的积极性,最终影响消费水平的提高。) 17.按消费的目的不同,可以分为钱货两清消费、贷款消费和租赁消费。(注意:是按消费的交易方式不同划分的。)

第二单元 生产、劳动与经营

1.生产是消费的目的和动力。(注意: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消费是生产的目的和动力。) 2.我国扩大内需的措施促进了经济较快增长,体现了消费决定生产。(注意:体现了消费对生产有重要的反作用,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生产发展。) 3.国有经济成为经济制度基础。(注意:公有制是我国经济制度的基础。) 4.股份有限公司股东滥用法人独立地位欠下的债务,应以其个人财产承担有限责任。(注意:应该以个人财产承担连带责任。) 5.我国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是因为它是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注意: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6.国有企业通过改革发展壮大,有利于发挥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作用,巩固国有经济的主体地位。(注意:有利于发挥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作用,巩固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 7.国有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它掌握着国家的经济命脉,在国民经济中起主体作用。(注意:在国民经济中起主导作用) 8.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国有经济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注意:应该是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 9.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地位完全平等。(注意:二者在市场竞争中的地位是平等的,在所有制结构中的地位是不平等的,公有制是主体,非公有制是重要组成部分。) 10.公司制是现代企业的唯一组织形式。(注意:公司制是现代企业最主要最典型的组织形式,在我国除公司外,还存在大量的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 11.提高最低工资标准能够直接、有效地促进就业。(注意:提高最低工资标准有利于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不能直接、有效地促进就业。) 12.公司的执行机构是股东大会及董事会。(注意:公司的执行机构是总经理及其助手,公司的决策机构是股东大会及董事会,监事会是公司的监督机构。) 13.公司经营的目的就是营利。(注意:公司经营的直接目的是利润,还应该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 14.只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树立自己的品牌),就能提高公司的竞争优势。(注意:企业的竞争优势是多种多样的,还有价格、质量、服务水平、品牌效应等。) 15.投资多元化就是指投资方式多种多样,投资方式越多就越赚钱。(注意:投资方式越多不一定越赚钱,对每一种投资方式要一分为二地看待,一般来说风险与回报成正比。) 16.银行存款利率提高,储户的实际收益越多。(注意:居民实际收益取决于存款利率和物价涨幅的对比。) 17.通过购买社会保险,投保人把风险转移给保险人,使自己所承担的风险损失降到最少。(注意:这是指购买商业保险。)

第三单元 收入与分配

1.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是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注意:不能将分配原则等同于分配制度,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是按劳分配。) 2.收入差距扩大具有激励作用,效率将会提高。(注意:收入差距在一定范围内具有激励作用,过大则不利于提高效率。) 3.实现居民收入倍增是促进收入分配公平的根本措施。(注意:促进收入分配公平的根本性措施是大力发展生产力。) 4.私营企业中的工人获得的工资收入属于按劳分配收入或按劳动成果分配。(注意:属按劳动要素分配。) 5.劳动收入都属于按劳分配方式。(注意:只有公有制经济范围内的劳动收入是按劳分配方式,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按生产要素分配中的按劳动要素分配属于非按劳分配方式。) 6.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分配注重公平。(注意: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顾效率与公平,既要提高效率,又要促进公平。) 7.适度的财政赤字可以增加社会总供给,扩大居民消费。(注意:适度的财政赤字应该增加总需求,而不是总供给。) 8.财政收入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增长而增长。(注意:财政收入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而增长。) 9.国有企业上缴的利润收入是我国财政收入的最主要的形式。(注意:税收是最主要的形式。) 10.国内生产总值应与居民收入水平保持同步增长。(注意:居民收入水平应与生产总值保持同步增长。) 11.个人所得税起征点提高,初次分配更加合理。(注意:个人所得税起征点的提高属于再分配范畴。) 12.税收具有固定性,意味着征税对象和税率不会改变。(注意:税收具有固定性,并不意味着征税对象和税率不会改变,而是不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不能随意改变。) 13.纳税人是指税法上规定的最终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或个人。(注意:应该是直接负有纳税义务。)

第四单元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充分发挥宏观调控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注意:市场经济中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 2.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要把增加物质消耗作为经济发展的主要方式。(注意: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要减低降低物质资源消耗,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3.我国应该调整产业结构,放缓现代服务业发展步伐。(注意:我国应该调整产业结构,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步伐。) 4.经济全球化只会使两极分化更加严重。(注意: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有利有弊。)经济全球化使世界各国普遍受益。(注意:发达国家是主要受益者,发展中国家则面临更大的挑战。) 5.为了缓解国际贸易摩擦,我国可以加大对出口企业的补贴和支持力度。(注意:加大对出口企业的补贴和支持力度,会增加政府负担,也不符合世贸规则。)

3 《政治生活》易错易混知识点分析

第一单元 我国的公民

1.我国是人民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提醒:人民民主与人民民主专政不一样的。) 2.全体公民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提醒:在我国,全体人民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

3.公民在使用网络参与政治生活时应依法对政府的工作行使质询权。(提醒:质询权是人大代表的权利,公民可以行使监督权。)

4.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表明公民享有的权利和履行的义务是一样的。(提醒: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表明公民平等地享有权利和平等地履行义务。)

5.公民可以通过网络问政说明公民享有的民主权利扩大。(提醒:说明我国的民主形式日益丰富,民主渠道不断拓宽。)

6.选举权就是选举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权利。(提醒:是选举国家权力机关代表即人大代表的权利。) 7.在我国,公民的权力和义务是相统一的。(提醒:权利和权力不是一回事。权利一般体现私人利益,权力一般体现公共利益;权利可以放弃转让,但权力必须依法行使,不得放弃转让。)

8.政府须切实保障公民的民主决策权。(提醒:政府须切实保障公民参与民主决策,但公民没有决策权。) 9.村级财务事务“两公开一会审”的做法,是村民自治的基础。(提醒:村民自治的基础是自己选举当家人。)

10.村级财务事务“两公开一会审”的做法,加强了对基层行政的制约和监督。(提醒:村委会不是政府机关,不行使行政权力。)

第二单元 我国的公民与政府

1.国务院机构改革旨在进一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扩大政府职权。(提醒:政府的职权是法律所规定,不能随意扩大。)

2.建立公共服务型政府是树立政府权威的需要。(提醒:建立公共服务型政府并不是为了单纯地树立政府权威,而是更好地服务于民。)

3.在政府民主决策过程中,坚持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对少数人的意见不予考虑。(提醒:少数服从多数原则、尊重少数原则都是我们在民主决策中应坚持的原则。)

4.政府须切实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提醒:公正司法的主体是司法机关。) 5.增强政府的科学执政意识。(提醒:科学执政的主体是中国共产党而非政府。) 6.依法行政就是依法执政。(提醒:前者是对政府来说的,后者是对共产党来说的。)

7.有效制约和监督权力的关键是发挥人民民主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提醒:关键是建立健全制约和监督体系,一靠民主,二靠法制。)

4 第三单元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1.人大代表有权依法决定国家重大事项。(提醒:人民代表大会有权依法决定国家重大事项。) 2.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最高权力机关。(提醒: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最高权力机关。) 3.人民代表大会具有监督权,可以监督宪法和法律的实施,是我国的法律监督机关。(提醒: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国家权力机关,人民检察院是我国的法律监督机关。)

4.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权力机关,都能制定法律,都是立法机关。(提醒:我国的立法机关是唯一的,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地方人大只有制定地方性法规的权力(地方性法规不能等同于法律),不是立法机关。)

5.我国人大代表的选举采取普遍的差额选举和直接选举。(提醒:我国人大代表的选举采取普遍的差额选举,但是县及县以下人大代表的选举采取直接选举。)

6.人大代表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可以行使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监督权。(提醒:人大代表由选民直接或间接选举产生,行使提案权、审议权、表决权、质询权。)

7.中国共产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因此要依法行政,行使组织和领导社会主义政治、经济、文化职能。(提醒:中国共产党要依法执政,政府要依法行政、履行政府职能,党不能与政府相混淆。) 8.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必须履行国家管理职能。(提醒:国家职能只能由国家机关履行。) 9.中国共产党坚持在组织上对各民主党派的领导。(提醒: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在政治上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在组织上是相互独立的。)

10.人民政协是我国重要的国家机关,政协委员有权依法制定宪法和法律。(提醒:人民政协不是国家机关,政协委员没有权力制定宪法和法律。)

11.依法执政是中共产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提醒:依法治国是中共产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依法执政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基本方式。)

12.政协具有参政议政、民主监督和政治协商的国家职能。(提醒:政协具有三项职能,但政协不是国家机关,不能行使国家职能。)

13.民主党派围绕民主和团结两大主题,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的职能。(提醒:应该是人民政协。民主党派作为参政党,参政的基本点是参加国家政权,参与大政方针和国家领导人选的协商,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参与国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

14.民族团结是实现民族平等的政治基础。(提醒:民族平等是实现民族团结的政治基础。) 15.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正确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是我国的一项根本政治制度。(提醒: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我国正确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是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

16.在我国,宗教活动受到法律的保护。(提醒:正常的宗教活动才受到法律的保护。)

17.我国支持和鼓励人民信仰宗教。(提醒:我国是尊重和保护宗教信仰自由,但不支持和鼓励。) 18.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有机统一。(提醒: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第四单元

当代国际社会

1.国际组织是国际社会最基本的成员。(提醒:主权国家是国际社会最基本的成员,也是国际关系的主要参加者。)

2.领土是一个国家的生命和灵魂。(提醒:主权是一个国家的生命和灵魂。)

3.一国可以自由修改宪法、变更政体、确定经济体制、缔结条约、进行自卫战争等是主权国家享有平等权的表现;任何国家都不得以任何方式强迫他国接受自己的意志;在外交文件上有使用本国文字的权利等是主权国家享有独立权的表现。(提醒:前者是独立权的表现,后者是平等权的表现。) 4.世界各国面临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提醒:由于国家性质不同,国家根本利益存在差别。) 5.世界多极化不可逆转是推动和平发展的根本途径。(提醒:推动和平与发展的根本途径是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6.中国作为联合国的创始会员国和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一贯支持联合国的各项工作,参加联合国的各项活动。(提醒:一贯支持按联合国宪章精神所进行的各项工作,参加联合国及其专门机构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各项活动。)

7.恐怖主义是解决和平与发展问题的主要障碍。(提醒: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是主要障碍。) 8.世界的多极化趋势意味着当代世界已经实现了多极化。(提醒:世界多极化深入发展,只是趋势。) 9.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军事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提醒:应该是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

10.各国的外交政策都是由本国的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决定的。(提醒:都是由各国的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决定的。)

11.维护国家的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唯一目标。(提醒:这只是我国外交政策的首要目标,还有对外目标即“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1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提醒:独立自主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 1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各国处理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提醒: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我国处理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

14.各国和平共处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提醒: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15.中国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的积极因素和坚定力量,是促进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对国际事务发挥主导作用。(提醒:应该是对国际事务发挥着重要的建设性作用。)

6 《文化生活》最新易错易混知识点归纳分析

专题一

文化的作用与文化发展

1.每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自发形成的。(提醒:文化素养也不是后天自发形成的,而是后天努力培养的。)

2.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是文化程度。(提醒: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

3.文化是一种社会物质力量。(提醒:从本质上讲,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但是文化又能够在人们认识、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

4.经济是文化的基础,因此,文化与经济发展始终亦步亦趋。(提醒:经济决定文化,但是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独立性,不能简单地认为文化是经济的附属品和派生物。) 5.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提醒:优秀文化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6.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因此,只要处在一定的文化环境中,就一定能形成较高的文化修养。(提醒:处在一定的文化环境中有利于形成一定的文化素养,但只有参加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自觉学习、主动接受文化熏陶才能有利于形成较高的文化素养。)

7.优秀文化决定人的全面发展。(提醒:优秀文化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这种作用不是“决定”作用。)

8.民族节日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提醒: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9.世界文化全球化趋势的出现,必然弱化民族文化的多样性。(提醒:没有民族的文化就无所谓世界文化。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使世界更加丰富多彩,充满生机与活力。)

10.各具特色的地域文化长期相互借鉴而日趋同一。(提醒:各具特色的地域文化长期相互借鉴而又保持各自特色。)

11.大众传媒的发展将会促使旧的传媒的消失。(提醒:大众传媒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新的传媒的出现,并不意味着旧的传媒的消失。)

12.民俗节日是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提醒:道德水平是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13.繁荣我国文化的关键是继承我国的传统文化。(提醒:文化发展的关键是立足于社会实践,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

14.传统思想,对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产生持久的影响,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提醒:传统习俗对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产生持久的影响,是基本形式之一;传统思想对人们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发展道路,具有深刻影响。)

15.传统建筑被称为民族精神的火炬。(提醒:传统建筑被称为凝固的艺术,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传统文艺被称为民族精神的火炬,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16.诚信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提醒: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 17.传统文化具有多样性和鲜明的民族性。(提醒: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 18.文化传承就是文化继承。(提醒:文化传承是指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

7 19.发展是继承的必要前提,继承是发展的必然要求。(提醒: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

20.就文化自身的传承而言,社会制度的更替、科学技术和思想运动,都会对文化发展产生重要影响。(提醒:社会制度的更替是影响文化发展的最重要因素,但不是文化自身的因素。)

21.文化创新的积极作用就是不断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提醒:还有另一积极作用,即文化创新能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22.发展先进文化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提醒: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也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根本标准。)

23.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是立足于人民群众,继承传统、推陈出新与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提醒: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是立足于社会实践。后二者是其基本途径)

24.教育是文化创新的根本动力。(提醒: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动力。) 25.传统文化是文化创新的源泉。(提醒: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专题二 中华文化、民族精神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1.传统文化是民族精神的结晶。(提醒:民族精神是优秀传统文化的结晶。)

2.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是文字与史学典籍。(提醒:是汉字,不是文字。文字的发明,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识。)

3.极具传统特色的“中国元素”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内容,是中华文化发展的力量源泉。(提醒: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内容。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是中华文化发展的力量源泉。) 4.在当代中国,中国共产党引领中国文化前进方向的旗帜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醒:在当代中国,中国共产党引领中国文化前进方向旗帜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5.诚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提醒: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 6.保护文化遗产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提醒:培育“四有”公民是其根本任务。) 7.文化事业就是文化产业。(提醒:文化事业是指弘扬主旋律、提倡高雅文化的文化载体,具有公益性;文化事业是指属于群众个性喜好,愿意花钱享受,有市场、能盈利的项目,具有商业性。) 8.提高全民族素质,应当优先提高公民的科学文化修养。(提醒:既要提高公民的科学文化修养,又要提高思想道德修养,二者没有先后之分。)

9.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相互促进。(提醒:良好的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才相互促进。)

8 《生活与哲学》最新易错易混知识点分析

第一单元

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1.世界观揭示了事物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提醒:哲学揭示了事物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2.哲学与具体科学是整体与部分、多数与少数的关系。(提醒:哲学与具体科学是共性与个性、普遍性与特殊性、指导与被指导的关系。)

3.哲学的基本问题是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依据。(提醒:哲学基本问题还为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提供依据。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一方面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依据。)

4.哲学的基本问题就是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提醒:二者不能等同。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或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而不是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包括以下两方面的内容:一是物质决定意识,二是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5.承认物质决定意识就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提醒:承认物质决定意识是唯物主义,但不一定是辩证唯物主义。)

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1.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使事物处于显著的变化之中。(提醒: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不一定是显著的变化。)

2.运动是有无条件的、永恒的和相对的;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和绝对的。(提醒: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3.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总是统一的。(提醒:应该把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统一起来,但二者并不总是统一的。)

4.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尊重客观规律的前提和基础。(提醒:颠倒了二者的关系。) 5.意识是大脑的机能。(提醒: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6.正确的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错误的意识、神话、传说是人创造出来的。(提醒:无论是正确意识还是错误意识,都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7.意识促进事物的发展。(提醒:不同的意识有不同的反作用,正确的意识促进事物的发展。) 8.物质与意识不可分离,相互依赖。(提醒:不能理解为相互依赖,意识依赖于物质,但物质是独立于意识之外而存在的。)

9.意识具有科学预见性。(提醒:正确意识具有科学预见性。)

10.主观认识是对客观现实的正确反映。(提醒:正确的认识才是对客观现实的正确反映。) 11.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直接现实性改造活动。(提醒:实践是主体对客体的直接现实性改造活动。) 12.真理是永恒不变的,世界上存在终极真理。(提醒:世界上没有永恒的真理,也不存在终极真理,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13.对同一确定的对象,正确的认识可能不止一个。(提醒:对同一确定的对象,只能有一种正确的

9 认识,即真理只有一个。)

14.实践是有意识的、有目的的活动,盲目的实践是不存在的。(提醒:任何实践都是有意识的、有目的的活动,没有意识参与的实践是不存在的,但这并不意味着盲目的实践不存在。)

15.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之一。(提醒: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认识的途径有实践和间接经验。) 16.任何真理都是客观与主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提醒:任何真理都是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17.真理是客观的,所以是无条件的。(提醒:真理都是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如果超出了这个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变成谬误。真理的客观性强调的是,在真理所适用的条件和范围内,它是正确的。)

第三单元

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

1.联系、发展、矛盾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提醒:联系和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矛盾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2.人为事物的联系具有主观性。(提醒:自在事物和人为事物的联系都是客观的。) 3.整体功能是部分功能之和。(提醒:整体功能不是部分功能的简单相加。)

4.关键部分的功能对整体功能起决定作用。(提醒:关键部分的功能在一定条件下对整体功能起决定作用。)

5.事物联系是客观的,人们无法改变。(提醒:人们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创造条件建立新的联系。)

6.整体功能总是大于各个部分功能之和。(提醒:当部分以有序合理的结构形成整体时,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

7.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无条件的。(提醒:联系是有条件的。)

8.没有质变就没有发展,所有的质变都是发展。(提醒:质变不一定是发展,发展是前进的向上的质变。)

9.矛盾的基本属性是普遍性和特殊性。(提醒:矛盾的基本属性是同一性和斗争性。)

10.任何事物都存在两个方面,即都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提醒:不能将两方面理解为就是优点和缺点。)

11.矛盾的普遍性包含特殊性,特殊性寓于普遍性之中。(提醒: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特殊性包含普遍性。)

12.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就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提醒: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的关系。) 13.丰富的专业知识是创新思维的源泉。(提醒:实践是创新思维的源泉。) 14.理论创新决定实践创新。(提醒:实践创新决定理论创新。)

15.实践创新是社会变革的先导。(提醒: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16.辩证否定的实质是创新。(提醒:实质是扬弃。)

10 第四单元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1.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推动作用。(提醒:只有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的起促进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期阻碍作用。)

2.科学实验是社会存在的基础。(提醒: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3.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推动生产力的发展。(提醒:只有当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状况时,才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4.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它就会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提醒: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只会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只有当上层建筑为先进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它才会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社会进步。)

5.人民群众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提醒: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实践的主体,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但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社会的基本矛盾。) 6.在价值选择的基础上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提醒:在价值判断的基础上作出价值选择。) 7.价值观对人们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正确的导向作用。(提醒:不同的价值观有不同的导向作用,正确的价值观对人们的实践活动起推动作用,错误的价值观起阻碍作用。)

8.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就能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提醒:正确的价值判断和选择,必须坚持真理,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同时还要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 9.人的价值是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的统一。人的价值就在于享受价值,在于社会对个人的满足。(提醒:人的价值就在于创造价值,就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

上一篇:驾考场地心得体会范文下一篇:酒楼厨房承包合同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