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培训内容范文

2023-09-20

安全培训内容范文第1篇

姓名:分数:

一、 填空题(45分)

1、我国安全生产方针是:安全第一_、 预防为主_ 、综合治理_。

2、三级安全教育是:入厂教育_、车间教育、班组教育。

3、燃烧的三要素是:可燃物、助燃物、引火源。

4、操作工的三会四懂是:三会指会使用、会维护保养、会排除故障。

四懂指懂性能、懂结构、懂用途、懂原理。

5、使用灭火器灭火时要对准火焰_根部_喷射。

二、不定项选择题(20分)

1、火灾初起阶段是扑救火灾( B)的阶段。

A.最不利B.最有利C.较不利

2、能扑救带电体火灾的灭火器是( A)。

A.二氧化碳灭火器B.泡沫灭火器C.清水灭火

3、操作工在交接班时(B)。

A.可以打声招呼交班,也可以不见面交班。

B.面对面交班,当面问清相关情况,并做好交班记录。

4、易燃固体的危险特性主要有(A.B.C)。

A.易燃性B.可分散性C.热分解性D.自燃性

5、毒物在体内的蓄积是发生(B)的基础。

A.急性中毒B.慢性中毒 C.亚急性中毒

四、问答题(35分)

1.防火的基本措施是什么?(10分)

答:1.消除着火源,2.控制或搬离可燃物,3.隔绝空气

2.交接班时该做哪些工作?(10分)

答:1.当面讲清楚生产过程的情况及接下来该做的工作,2.设备运行情况和现场卫生情况,

3.检查工具是否齐全完好,4.做好交接班记录并签字。

3.结合本岗位特点,谈谈该如何做好安全生产和防火工作?(15分)

安全培训内容范文第2篇

1、班前禁止饮酒,班中按规定着装,佩带防护用品。

2、顺线路走时,应走两线路中间,并注意邻线的机车、车辆和货物装载状态,严禁在道心、枕木头上行走,不准脚踏轨面、道岔连接杆、尖轨等。

3、横越线路时,应一站、二看、三通过,注意左右机车、车辆的动态及脚下有无障碍物。

4、横越停有机车、车辆的线路时,先确认机车、车辆暂不移动,然后在该机车、车辆较远处通过。严禁在运行中的机车、车辆前面抢越。

5、必须横越列车、车列时,应先确认列车、车列暂不移动,然后由通过台或两车车钩上越过,勿碰开钩销,要注意邻线有无机车、车辆运行,严禁钻车。

6、不准在钢轨上、车底下、枕木头、道心里坐卧或站立。

7、严禁扒乘机车、车辆,以车代步。

冬季人身安全教育

一、冬季铁路运输生产基本特点

1、冬季下雪无规律,扫雪工作很难及时到位,基本特点是:电动转辙机转换受阻,运输生产正常秩序易打乱。

2、冬季天寒铁脆。基本特点是:设备易折损,操纵易失灵。

3、冬季冰雪大,雾又多。基本特点是:视觉差,听觉弱,了望困难,联系不良。

4、冬季滴水成冰,地冻路滑。基本特点是:上下车难度大,作业时脚易打滑。

5、冬季昼间短,夜间长。基本特点是:值班人员夜班难度大,体力消耗大,精力往往不够充沛。

6、冬季天冷,值班人员穿戴厚。基本特点是:上下车作业不灵敏,易挂、易碰。

二、冬季应重点掌握作业现场的实用内容

在冬季作业中,掌握作业现场情况的重点是:周围的环境,天气的变化,特别是积雪、结冰的具体地点及变化状况。要作为交班的一项重点进行交接,使接班的人员,人人心中有数,防患于未然。

三、冬季值班人员班前休息的实用方法

冬季,由于夜间长,作业多,人员容易疲劳,犯困,精神不振作。在历史上由此而造成的作业事故和人身伤亡事故屡见不鲜,教训也是十分沉痛的。因此,在冬季上夜班之前,一定要充分休息。实用方法:凡是上夜班的工作人员,必须按规定休息,并作为一项“卡死”制度,人人必须严格执行。但是有的单位不具备职工休息的条件。所以教育职工的家属、子女,为什么要注意夜班班前休息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是大有必要的。有效的方法之一是给职工家属进行“冬季行车事故实例”和“冬季人身伤亡事故实例”教育。

四、冬季室外高空作业的要求

必须检查工具,系好安全带,防止溜滑摔伤,高空作业时间不宜过长,以防过度寒冷造成冻伤。

五、冬季室外作业防护的要求:

1、冬季站内、区间作业必须带有耳孔的防寒帽,保证听觉灵敏,防止列车车辆撞轧伤亡事故发生。

2、皮棉大衣必须系好扣子,以免列车通过风大将衣服吹起挂倒发生危险。

3、出外检修走路可戴厚一点的防寒手套,干活时可戴绒手套,使用手锤等抡、砸工具时,尽量不戴手套,避免甩出工具伤人。

4、抬搬笨重物体和有活动部件的设备时,应戴手套,并专人指挥以免挤碰擦伤。 5正确使用各种劳动保护和防寒用品,经常检查修理,不得凑合将就。

6、风雪天气巡视线路需翻越大山、高坡处所,在鞋上应绑扎草绳防滑。

六、保证冬季作业安全的方法

针对冬季作业冷、脆、稠、干、长、笨、滑的特点,应抓好: 冷:从思想上、物质上作好防寒过冬的准备。 脆:金属易裂纹、折损,更要细检细修。 稠:润滑油粘度增大,易发生油润故障。 干:木材干燥,需要加强防火。

长:夜长昼短,上班前要休息好,当班要精力集中。

笨:冬天穿戴笨重,操作不方便,平时要加强基本功训练,当班更要集中精神。 滑:冬季要特别注意冰、霜、雪等,以预防滑倒摔伤。

七、冬季风雷、沙尘、寒冷气候、对电务设备的影响及防治

冬季的风沙、飘雪、冻雨、融雪结冰会给电务的通信电线路和机械设备造成断线、机械卡阻、电气接点接不上或接触不良,影响正常转换和增加衰耗或不通。与使用单位搞好联劳协作,注意及时清扫;做好机械几何尺寸的调整和注防冻机油;调整好电气接点的压力并注意密封,调整好线条垂度;遇有恶劣气候,应增加巡检次数等办法进行防治。

八、消防安全检查的内容

1、用火、用电有无违章情况。

2、灭火器材配置及有效情况。

3、消防设施、器材和消防安全标志是否在位、完整。

4、其他消防安全情况。

九、发生火灾时的处理方法

发生火灾时,应当立即实施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务必做到及时报警,及时疏散人员,迅速扑救火灾。

十、电务工作如何防火?

1、信号机械室、蓄电池室等室内必须保持清洁,通风良好,禁止烟火,并须作好防火灭火工作。

2、室内应备有效果良好的灭火设施,并按检修周期巡视设备,发现温度升高须及时处理。

3、室内不得存放易燃易爆物品,并不得用易燃油擦洗地面和设备。

4、禁止在发动机室内存放燃油。

5、禁止用汽油、酒精等易燃液擦洗运用中设备的电气接点。 十

一、冬季道岔除雪方法

1、挖通风槽:冬季道岔容易积雪、结冰,在冬季下雪前要做好防寒准备,在尖轨下第

一、二连结杆处挖通风槽,这样可基本解决雪埋尖轨,防止道岔冻结,确保尖轨密贴。

2、人工扫雪:冬季除雪,有信号人员管理的道岔负责清扫积雪;扫雪人员应以雪为令,见雪上岗,确保大雪不停轮,中雪保畅通,小雪不影响。扫除积雪时,先将道岔轨面积雪、冻冰除去,再扫尖轨内外侧、滑床板、道岔拉杆。清扫尖轨与基本轨间积雪时,应由尖轨根部向尖端方向清扫。在清扫道岔积雪时,下列部位是关键:

(1)道岔连接杆中间象鼻铁; (2)尖轨与基本轨内侧的顶铁; (3)水平螺栓上的积雪及冻冰; (4)轮缘槽;

安全培训内容范文第3篇

2) 一旦发生触电,必须迅速切断电源,及时而正确地施行人工抢救。

1. 设备检查

1.1 变配电所的设置,建筑结构及有关设施:

1.1.1 变配电所应避免设置在有火灾、爆炸危险、空气污染或有剧烈震动的场所;

1.1.2 变配电所一般采用砖结构建筑、水泥地面。地面应高出周围地面150~300mm,以防积水;

1.1.3 变配电所室门应向外开,并采用轻型铁门或包有铁皮的木门;

1.1.4 与变配电所相通的电缆沟、电缆隧道等处有防止雨水、地下水渗入和防止小动物进入的措施、并用非可燃性材料作为电缆沟的盖板;

1.1.5 户外变电所的变压器周围,其固定栅栏的高度大于或等于1.7m。变压器底部与地面之间应有大于或等于0.3m的距离。若装有两台变压器时,两者净距需大于或等于1.5m;

1.1.6 高压配电装置可单独设置,当高压开关柜少于4台时,可将高低压配电装置布置于同一室。若单列布置,两者距离应大于或等于2m;

1.1.7 变压器室应通风良好,通风口用水泥或金属百叶窗,且内侧加装网孔小于或等于10mm的金属网,保证任何季节安全运行;

1.1.8 变压器室的门应上锁,并挂“高压危险”的警告牌及安全色标;

1.1.9 户内配电装置最小通道宽度,单排列的操作通道为1.5m,维修通道为0.8m;双排列的操作通道为2m,维修通道为1m;

1.1.10 变配电设备遮栏高度应不低于1.7m。

1.2 电气设备:

1.2.1 变压器

1.2.1.1 变压器外壳无渗、漏油,并和铁芯同时可靠接地。

1.2.1.2 当发现变压器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应停止运行:

1) 音响不均匀或有爆炸声等异常情况;

2) 油面低于油面计的下限,并继续漏油下降时;

3) 防爆管或油枕喷油时;

4) 正常条件下温度过高,并不断上升时;

5) 油色过深,油内出现炭质;

6) 套管有放电现象或严重裂纹。

1.2.2 油开关和隔离开关

1.2.2.1 油开关的油位应在上限与下限之间;油色正常、无渗漏;排气管应完好无损;

1.2.2.2 油开关操作灵活,准确可靠、合闸机械指示正确;

1.2.2.3 故障跳闸后的油开关,应检查套管有无断裂、引线有无烧伤、油箱有无变形;

1.2.2.4 油开关和隔离开关的操作机构应有可靠的联锁装置,并保证合闸时只有先合隔离开关才能合上油开关;拉闸时先拉开油开关,才能拉开隔离开关;

1.2.2.5 隔离开关的瓷瓶和连接拉杆应无裂纹、无放电痕迹、销子无脱落。

1.2.3 负荷开关和跌落保险

1.2.3.1 负荷开关只能用来切断和接通正常线路,其消弧装置应完好。合闸时,触头应动作一致,各相前后相差不应超过3mm;

1.2.3.2 负荷开关操作机构应灵活可靠;

1.2.3.3 跌落式熔断器断开后,其带电部分距地面的垂直距离在室外应大于或等于4.5m,室内应大于或等于3m;

1.2.3.4 跌落式熔断器应倾斜安装,与垂直线保持15°~30°夹角;

1.2.3.5 有爆炸、火灾危险及剧烈震动的场所,不能使用跌落保险;

1.2.3.6 所有开关的各部件应完整无损,操作机构安全可靠,并有额定电压、电流值和分合位置的标志。

1.2.4 互感器

1.2.4.1 电压互感器

一、二次侧均有熔断器保护(二次侧可用自动开关),一次侧开关断开后,其二次回路应有防止电压反馈的措施;

1.2.4.2 电压互感器如内部有噪声、放电声、烟味或臭味等异常情况时,应停电处理,不得用隔离开关断开故障回路,应切断上一级油开关;

1.2.4.3 电流互感器的二次回路导线截面为2.5mm 2,无中间接头号,连接可靠,且不得装设开关或熔断器。

1.2.5 电力电容器

1.2.5.1 电容器不得装在高温、多尘、潮湿及有易爆易燃和腐蚀性气体的场所;

1.2.5.2 当电容器外壳严重漏油、鼓肚、瓷套管严重放电、闪络响声或严重过热时,应立即退出运行;

1.2.5.3 电容器室应有温度指标,室温不得超过40℃,否则应装机械通风。电容器外壳温度不超过60℃;

1.2.5.4 运行中的电容器组,三相电流应保持平衡,相间不平衡电流不应大于5%;

1.2.5.5 电容器组应有欠压保护,当母线电压低到宣传员定值的60%左右时,能从电网中自动切除;

1.2.5.6 户外落地安装的电容器下层电容器低部距地面应大于或等于0.4m,地面应有防潮措施四周应设网孔不大于20×20mm网状遮栏,高度大于或等于1.7m。电容器室应通风良好,进风窗应装网孔不大于10×10mm的钢网;

1.2.5.7 电容器应有可靠的短路保持装置和超负荷装置;

1.2.5.8 电容组应装放电回路。禁止带电荷合闸。电容器停止运行后,至少放电3min方可再次合闸。

1.2.6 电缆

1.2.6.1 电缆对地面和建筑物的最小允许距离:

1) 直埋电缆的埋置深度(由地面至电缆外皮);1~35kV为0.7m;

2) 电缆外皮于建筑物的地下基础为0.6m。

1.2.6.2 电缆相互接近时的最小净距:

1) 10kV以下电缆之间为0.1m,10~35kV之间应不小于0.25m;

2) 不同部门使用的电缆,包括通信电缆相互间为0.5m。

12.6.3 电缆与地下管道间接近和交叉的最小允许距离;

1) 电缆与热力管道接近时的净距为2m,交叉时为0.5m;

2) 电缆与其它管道接近或交叉时的净距为0.5m。

1.2.6.4 电缆相互交叉时的净距为0.5m;

1.2.6.5 被挖出的电缆应用木板衬护悬吊,悬吊点之间的距离不大于1.5m。不得用铁丝和绳子不加托板直接悬吊电缆;

1.2.6.6 铠装电缆或铅包,铝包电缆的金属外皮在两端应可靠接地,接地电阻应不大于10欧姆;

1.2.6.7 电缆穿越路面和建筑物及引出地面高度在2m以下的部分,均应穿在保护管内,保护管内径应不小于电缆外径的1.5倍;

1.2.6.8 敷设电缆的地面应装设走向标志,以利运行和检修。

1.2.7 照明装置及移动电具

1.2.7.1所有移动电具的绝缘电阻不应小于2MΩ,引线和插头应完整无损。引线必须用三芯(单相电具)、四芯(三相电具)坚韧橡皮线或塑料护套软线,截面至少0.5mm2,引线不得有接头,不宜过长,一般不超过5m;

1.2.7.2 所有移动电具宜装漏电动作电流小于或等于30mA、动作时间不大于0.1s的漏电保安器;

1.2.7.3 36V以下的低电压线路装置应整齐清楚,所有的插座必须为专用插座;

1.2.7.4 所有灯具、开关、插销应适应环境的需要,如在特别潮湿、有腐蚀性蒸气和气体、有易燃易爆的场所和户外等处,应分别采用合适的防潮、防爆、防雨的灯具和开关;

1.2.7.5 220V灯头离地高度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潮湿、危险场所和户外,不低于2.5m;

2) 生产车间、办公室等一般不低于2m;

3) 必须放低时,不应低于1m,但从灯头到离地2m处的灯线要加绝缘套管,并对灯具采取防护措施。

1.2.7.6 开关和插座离地高度不低于1.3m。插座也可装低,但离地不应低于15mm;

1.2.7.7 局部照明及移动式手提灯工作电压应按其工作环境选择适当的安全电压。机床或钳工台上的照明灯应用36V及以下的低电压;锅炉,蒸发器和其它金属容器内的行灯电压不允许超过12V。低压灯的导线和电具绝缘强度不低于交流250V;

1.2.7.8 插座或开关应完整无损,安装牢固、外壳或罩盖应完好、操作灵活、接头可靠;

1.2.7.9 露天的灯具、开关应采用防雨式,安装必须牢固可靠;

1.2.7.10 不乱拉、乱接临时线、临时灯。生产需要应办理临时线申请手续,定期检查,过期拆除;

1.2.7.11 临时线为绝缘良好的橡皮线,悬空和沿墙敷设。架设时户内离地高度不得低于

2.5m,户外不得低于3.5。临时线与设备、水管、热水管、门窗等距离应在0.3m以外,与道路交叉处不低于6m。

1.3 架空线及户内外布线

1.3.1 导线截面必须满足机械强度的要求。导线的线距与周围设施的距离,过路时对地高度应符合有关规定;

1.3.2 架空线严禁跨越易燃建筑的屋顶;

1.3.3 拉线要装在架设导线反方向的着力点上或线路不平衡张力合力的作用点上。拉线与线路的方向应对正。角度拉线应与线路的分角线对正。防风拉线与线路垂直;

1.3.4 电杆与拉线的夹角不小于45°,受环境限制时应不小于30°;

1.3.5 不同线路共杆时,低压线在高压线下方,对10KV的直线杆两端间距不小于1m。通信广播线路在低压线路下方。其间距不小于1.5m。低压线路多层排列,直线杆层间距离不得小于0.6m,相邻导线间距不小于0.4m,分支或转角不小于0.3m;

1.3.6 三相四线供电系统中零线截面不小于该线路相线截面的一半。且不小于最小允许截面,单相制的零线截面与相线截面相同;

1.3.7 不同电压、不同频率的导线不允许穿入同一金属管内。(同一设备和同一机组所有回路电压在66V以下、三相四线制照明回线除外);

1.3.8 金属管布线时,管内及管口须光滑无毛刺,并可靠接零或接地;

1.3.9 户内、外明线装置的导线,穿过墙壁应用瓷管,钢管或塑料保护。穿过楼板应用钢管或硬塑料管保护。通向户外的塑管应一线一管。在两条线路交叉时,贴近敷设面的一条线路的导线上应套绝缘管。

1.4 防雷和接地保护

1.4.1 装有避雷针的建筑物上严禁架设低压线、通信线和广播线;

1.4.2 避雷针的安装应满足机械强度和耐腐蚀的要求。避雷针宜用直径不小于25mm,壁厚不小于2.75mm的钢管或直径不小于20mm的圆钢,并镀锌;

1.4.3 避雷针连线应用截面大于或等于35mm2的镀锌纲纹线;

1.4.4 避雷带或避雷网宜用镀锌钢材。圆钢最小直径为 8mm,扁钢厚度不小于4mm,截面不小于60mm2;

1.4.5 阀型避雷器应垂直安装,其密封良好,瓷件封口及胶合处无破裂,轻摇进内部无不正常响声,拉地引下线如为铜线,应大于或等于16mm2;如为铝线应大于或等于25mm2;

1.4.6 防雷装置应定期进行检查和预防性试验,接闪器及引下线等如腐蚀30%以上应更换;

1.4.7 中性点不直接接地的三相三线供电系统应采用接地保护;

1.4.8 中性点接地的三相四线制供电系统,应采用接零保护,变压器中性点工作接地,架空分支线和干线沿线每公里及终端处应重复接地;

1.4.9 接零保护的低压供电系统中电缆和架空线引入的配电柜处应重复接地。不许在零线上装设熔断器和开关;

1.4.10 同一低压供电系统中,不应一部分设备外壳接零,另一部分接地保护;

1.4.11 凡因绝缘破坏而可能带有危险电压主的电气了设备及电气了装置其金属外壳和框架应可靠接地,接地电阻R小于或等于4Ω;

1.4.12 接地体应镀锌,其截面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 防雷接地体最小截面:圆钢,直径10mm;角钢50×50×5mm;扁钢厚4mm,截面100mm2;钢管厚3.5mm,直径50mm ②一般接地体最小截面:圆钢直径8mm。角钢厚4mm;扁钢厚4mm。截面48mm2;钢管厚3.5mm2 ③一般接地装置的接地干线最小截面:圆钢直径6mm;角钢厚3mm;扁钢截面24mm2;

1.4.13 各种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 大地接短路电流系统:R≤2000/I,当I>400A时,R≤0.5Ω ②小接地短路电流系统:高低压设备共用时,R≤120/I 一般不大于10Ω

仅用于高压设备时,R≤250/I 一般不大于10Ω

③低压电力系统:并联运行电气设备的总容量为100kV以上时,R≤4Ω;若不超过100kVA时,重复该地电阻R≤10Ω。

2. 行为安全

2.1 不得单独进行设备巡视,巡视只准在高压设备遮栏外。也不准在变压器高压下面行走;

2.2 电气设备检修必须采取停电验电,确认无电并进行放电和接地。装遮栏及悬挂安全标示牌;

2.3 电气设备运行或检修应按规定穿戴绝缘鞋和绝缘手套、防护眼镜、使用绝缘垫及绝缘工具;

2.4 电气检修应实行监护制,一人操作,一人监护;

2.5 事故停电时,未采取安全措施不许进入遮栏和触及设备的导电部分;

2.6 当发生人身触电和火灾事故时,立即切断电源,进行抢救;

2.7 电气安全工具应配备齐全,并定期试验,按规定合格使用,用后应妥善保管;

2.8 严格遵守电气安全操作规程,倒闸操作票和检修工作票制度,工作许可制度,工作监护制度,工作间断、终结制度,交接班制度和消防、设备管理制度及出入制度等等

2.9 低压设备带电工作应设专人监护,相邻相的带电部分应用绝缘板隔开。禁用锉刀和金属尺等工具;

2.10 外线电工遇有6级以上大风、大雨、雷电等情况,严禁登杆作业和倒闸操作。

安全培训内容范文第4篇

燃烧必须具备的条件

燃烧是指可燃物与氧或氧化剂作用发生的放热反应,通常伴有火苗和发烟的现象。

燃烧不是随时可以发生的,而是有一定条件的。只有这”一定的必要的条件具备了”,物质才能由不燃状态转变为燃烧状态。要发生燃烧必须同时具备三个条件:

1、要有可燃物

不论固体、液体、气体,凡能与空气中的氧或其它氧化剂起剧烈反应的物质,一般都可称为可燃物质。

2、 要有助燃物

凡能帮助和支持燃烧的物质都叫助燃物。

3、 要有火源

凡能引起可燃物物质燃烧的能源都叫着火源。

燃烧特点:

1﹑气体燃烧特点﹕气体燃烧根据其与空气混合的时间可分为预混燃烧和扩散燃烧。

可燃预混气遇火源会发生爆炸﹐在特定条件下还会产生爆轰﹐对设备造成严重破坏。 2﹑液体燃烧﹕液体的燃烧﹐实际是液体蒸气在燃烧。 3﹑固体燃烧﹕固体物质是火灾中最普遍的燃烧对象。

火灾的特点

一﹑室内火灾特点

火灾发生的突发性﹐火情发展的多变性﹐人员处理火情的瞬时性。

1﹑突发性

一般情况下火灾隐患都有较长时间的潜伏期﹐往往是小患不除酿成火灾﹐而火灾的发生大多是随机和难以预料的﹐这一点与交通事故的发生有相似之处﹐只不过它比交通事故波及面更广﹑危害更大。 2﹑多变性

包含两个方面﹕一是指火灾之间的千差万别﹐引起火灾的原因多种多样﹐每次火灾的形成和发展过程都各不相同﹔二是指火灾在发展过程中瞬息万变﹐不易掌握。 3﹑瞬时性

“水火无情”。大火来势迅猛﹐这是尽人皆知的浅显道理﹐由此﹐我们可以联想到火灾瞬时性特点。实验和实践都证明﹐火灾中受灾者所表现出的行为多属于被动的反应性行为。

“时间就是胜利﹑时间就是生命”。在火灾中﹐无论是灭火﹑救人还是自救逃生﹐都必须争分夺秒﹐准确把握稍纵即失的灭火战机﹐选择逃生时机﹐尽最大努力﹐争取把火灾扑灭于初期阶段。 二﹑室外火灾的特点

主要有以下不同的特点﹕

1﹑室外火灾受空间的限制小﹐燃烧时处于完全敞露状态﹐供氧充分﹐空气对流快﹐火势蔓延速度快﹐燃烧面积大。

1 2﹑室外火灾受气温的影响大。

3﹑风对室外火灾的发展起决定影响。

4﹑室外火灾火势多变﹐经常出现不规则燃烧﹐火势难控制﹐用水量大﹐扑救难度大。

火场逃生的方法

火灾发生时﹐当大火威胁着在场人员生命安全的情况下﹐保存生命﹐迅速逃离危险成为人的第一需要。火场上怎样才能迅速逃离危险区域﹐本资料介绍三种方法供参考。 一﹑自救

自救是常用的逃生方法﹐在实施自救行动之前﹐一定要强制自己保持头脑冷静﹐根据周围环境和各种自然条件﹐选择自救的方式。

1﹑熟悉所处环境

这里所讲的环境﹐是指我们经常或临时所处的建筑物内。熟悉环境已不在话下﹐但也不能麻痹大意﹐以及进行必要的逃生训练和演练。确定逃生的出口﹐可选择门窗﹑阳台﹑室外楼梯﹑安全出口。楼梯等作为火灾进逃生的通路。

2﹑选择逃生方法

逃生的方法有多种多样﹑由于火场上的火势大小﹐被围困人员所处位置和便用的器材不同﹐所采取的逃生方法也不一样。

2.1立即离开危险地区

一旦在灾场上发现或意识到自己可能被烟火围困﹐生命受到威胁明﹐要立即放下手中的工作﹐争分夺秒﹐设法脱险﹐切不可延误逃生良机。 2.2选择简便﹑安全的信道和疏散设施

逃生路线的选择﹐应根据火势情况﹐优先选择最简便﹑最安全的信道和疏散设施。

2.3准备简易防护器材

逃生人员多数要经过充满烟雾的路线﹐才能离开危险区域。如果浓烟呛得人透不过气来﹐可用湿毛巾﹑湿口罩捂住口鼻。 2.4自制简易救生绳索﹐切忽跳楼

当各信道全部被烟火封死时﹐应保持镇静。可利用各种结实的绳索﹐如无绳索可有被褥﹑衣服﹑床单﹐或结实的窗帘布等物撕成条﹐拧好成绳。拴在牢固的窗框﹑床架或其它室内的牢固物体上﹐然后沿绳缓慢下滑到地面或下层的楼层内而顺利逃生。 2.5创造避难场所

在各种信道被切断﹐火势较大﹐一时又无人救援的情况下。对于没有避难间的建筑里﹐被困人员开辟避难场所与浓烟烈火搏斗。

二﹑互救

互救是指在火灾事故中表现出舍已救人﹐以帮助他人为行为目的。互救分为自发性互救和有组绢的互救。

自发性互救是指在火灾现场﹐在无组织无领导的情况下﹐群众所采取的一种自觉自愿的救助行为。有组织的互救的指在火灾初期﹐消防人员尚未到达火场之前﹐由起火单位的干部和职工组织起来的互救行为。

2 三﹑火场逃生注意事项

每次火灾都有各自不同的特点﹐下面仅就一般的火灾事故中所要求的注意事项作一些介绍。火场逃生要迅速﹐动作越快越好﹐切不要为穿衣或寻找贵重物品而延误时间﹐要树立时间就是生命﹐逃生第一的思想。火灾刚刚发生的时侯﹐应迅速向消防部门报警﹐同时积极参加初起火灾的扑救。

3.1迅速报警

发生火灾时﹐在场人员应在立即进行扑救的同时﹐还要及进报警﹐以便消防队﹑本单位义务消防人员及周围群众前来参加扑救﹐并迅速组织老﹑弱﹑病﹑歼及人员及时作好疏散准备。 3.1.1报警对象

a.向周围群众和邻居报警。 b.向本单位义务消防队报警。

c.向公安消防机关报警。火警电话为”119”. d.向单位领导报警。 3.2﹑报警方法

3.2.1 有手动报警设施的单位应使用手动报警系统报警。

3.2.2 使有电话报警﹐拔”119”向公安消防队报警﹐向单位领导报警﹐向火灾联防部门报警﹔

3.2.3 使用本单位的警铃﹑汽笛或其它平时约定的报警手段报警﹐没有安装警铃﹑汽笛的单位﹐可以利用上﹑下班钟声向本单位的职工报警﹔

3.2.4 使用有线广播﹐利用高音喇叭迅速通知本单位人员﹐单位内的某某地方发生了火灾﹔

3.2.5 离消防队较近的可直接派人去消防队报警﹔

3.2.6 农村在没有任何报警设施的情况下﹐可使用古老而又最简单的方法敲锣﹑鼓﹑盆等方法报警﹔

3.2.7 大声呼喊﹐在没有准备什么东西也来不及报警的情况下﹐可利用喊叫来通知周这的群众。

二﹑及时扑灭初起火灾

扑灭初起火灾是减少火灾损失﹐杜绝火场致人伤亡的最重要一环。 1﹑断绝可燃物源

1.1 关闭有关阀门﹐切断流向燃烧点的可燃气体和液体。

1.2 盛装可燃物的容器已经燃烧或受到火势威胁时﹐应赶快打开有关阀门﹐将容器中的可燃物料通过管道转移到安全地带。

1.3 火灾发生时﹐当盛装可燃液体的容器破裂﹐可燃液体流出并到处流淌水﹐应采用泥土或黄沙筑提的办法﹐阻止流淌的可燃液体的流向燃烧点。

2﹑冷却

冷却的主要方法是向火场的燃烧点喷水或喷射其它灭火剂﹐这也是灭火时最常用的办法。单位里如配有相应的灭火器﹐则使用灭火器进行灭火。 3﹑窒息

火在没有空气的条件下是不能燃烧的﹐所谓窒息就是隔断燃烧点的空气供给。

3 3.1使用泡沫灭火器喷射泡沫覆盖燃烧表面。 3.2利用容器。

3.3家有液化所钢瓶起火时﹐有灭火器的可使用灭火器灭火。 3.4油锅着火时﹐立即盖上锅盖。 4﹑扑打 5﹑断电

发生电器火灾﹐或者火势威胁到电器线路电器设备﹐或电器影响到灭火人员安全时﹐首先要切断电源。 6﹑阻止火势蔓延

对密闭条件较好的小面积房屋﹐当室内发生火灾时﹐在未作好灭火准备之前﹐先关闭门窗﹐以阻止新鲜空气进入。 四﹑几种常见火灾的逃生方法

(一)﹑高层建筑火灾的逃生方法

在火灾中﹐被困人员应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保持镇静﹐不要惊慌﹐不盲目地行动﹐从而选择正确的逃生方法。

1﹑尽量利用建筑物内的设施逃生

利用建筑物内已有的设施进行逃生﹐是争取逃生时间﹐提高逃生率的重要办法。 1.1利用消防电梯进行疏散逃生﹐但着火时变通电梯千万不能乘坐。 1.2利用室内的防烟楼梯﹑普通楼梯﹑封闭楼梯进行逃生﹔

1.3利用建筑物阳台﹑通廊﹑避难层﹑室内设置的缓降器﹑救生袋﹑安全绳等进行逃生﹔

1.4利用观光楼梯避难逃生。

1.5利用墙边落水管进行逃生。

1.6利用房间床单特连接起来进行逃生。 2﹑不同部位﹑不同条件人员的逃生方法

2.1 当某一楼层某一部位起火﹐且火势已经开始发展时﹐应注意听广播通知。广播会告诉着火的楼层﹐以及安全疏散的路线﹑方法等。不要一听有火警就惊慌失措盲目行动。

2.2 当房间内失火﹐且门已被火封锁﹐室内人员不能顺利疏散时﹐可别寻其它信道。 2.3 如果是晚上听到报警﹐首先应该用手背去接触房门﹐试一试房门是否已变热﹐如果是热的﹐门不能打开﹐否则烟和火就会冲进卧室﹔如果房门不热﹐火势可能还不大通过正常的途径逃离房间是可能的。

2.4 当某一防火区着火﹐如楼房中的某一单元着火﹐楼层的大火已将楼梯间封住﹐致使着火层以上楼层的人员无法从楼梯间向下疏散时﹐被困人员可先疏散到屋顶﹐再从相邻未着为的楼梯间往地面疏散。

2.5 当着火层的走廊﹑楼梯被烟火封锁时﹐被困人员要尽量靠近当街窗口或阳台等容易被人看到的地方﹐向求援人员发出求救信号﹐如呼唤﹐向楼下抛掷一些小物品﹐用手电筒往下照等﹐以便让求援人员及时发现﹐采取求援措施。

2.6 在充满烟雾的房间和走廊内时﹐由于烟和热气上升的道理﹐在离地板近的地方﹐烟雾相对少一点﹐呼吸可少吸些烟。

2.7如果处于楼层较低(三层以下)的被困位置﹐当火势危及生命及无其它方法可自救时﹐可将室内席梦思﹑被子等软物抛到楼底﹐人从窗口跳至软物上逃生。

4 3﹑自救﹑互救逃生

3.1 利用各楼层的消防器材﹐扑灭初期火灾是积极的逃生方法。 3.2 互相帮助﹐共同逃生。 3.3 自救逃生。

4﹑火灾逃生时的注意事项

4.1 不能因为惊慌而忘记报警。 4.2 不能一见低层起火就往下跑。

4.3 不能因清理行李和贵重物品而延误时间。 4.4 不能盲目从窗口往下跳。 4.5 不能乘普通电梯逃生。

4.6 不能在浓烟弥漫时直立行走。

※ 火场救人的方法

一﹑寻找被困人员的方法

1﹑询问知情人 2﹑主动呼喊 3﹑搜寻被困人员

二﹑救人的方法

1﹑对于神志清醒﹐但在烟雾中辨不清方向或找不到出口的被困人员﹐可以指明信道﹐让其自行脱险﹐也可直接带领他们撤出。

2﹑对于行动不便的老弱病残者﹑儿童以及困惊吓﹑烟熏﹑火烧而昏迷的人员﹐要用背﹑抱﹑抬的方法把他们抢救出来。

3﹑楼层的内部走廊﹑楼梯﹑门等信道已被烟火封锁﹐被困人员无法逃生时﹐应利用消防拉梯﹑挂钩梯﹐或举高消防车升起﹐架设到被困人员所在的窗口﹑阳台﹑屋顶等处﹐然后利用消防梯﹑举高消防车﹑救生袋﹑缓降器等将被困人员救出。

4﹑无法架设消防梯时﹐可利用挂钩梯﹐徒手爬落水管﹑窗户等方法攀登上楼﹐然后用救生器材救人﹐或使用射绳枪将绳索射到被困人员所在的位置上﹐再让被困人员用绳将缓降器﹑救生梯﹑救生袋等消防救援器材吊上去﹐然后让被困人员使用器械材自救。 5﹑被困的窗口﹑阳台﹑屋顶的人员﹐尢其是悬挂在建筑物外面的人员﹐在浓烟烈火的威胁下﹐有可能冒险跳楼﹐此时要用喊话或写大字标语的方式﹐告诫祂们坚持到底等待救援﹐不要铤而走险。

7﹑对抢救出来的人员要清点人数﹐认真核对﹐切实查清被困人员是否全部救出﹐还要防止被救出来人员重新跑进火场内。

8﹑对抢救出来的受伤人员﹐除在现场急救外﹐还应及时送往医院进行抢救治疗。

火灾分类

失去控制的燃烧所造成的灾害称为火灾。根据火灾燃烧材料的种类﹐火灾分为A﹑B﹑C﹑D四大类。

1. A类火灾指普通可燃物﹐如木材﹑布﹑纸﹑橡胶及各种塑料燃烧而形成的火灾﹔ 2. B类火灾是油脂及液体燃烧形成的火灾﹔ 3. C类火灾系指气体火灾﹔

4. D类火灾是可燃金属如镁﹑铝﹑钛﹑钠和钾等燃烧形成的火灾﹔

5 5. 电气火灾;

不同的火灾种类具有不同的特点﹐应采取不同措施﹔

※ 灭火的基本方法

根据物质燃烧原理﹐灭火的基本方法﹐就是为了破坏燃烧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和燃烧的反映过程所采取的一些措施。具体说来有以下几种﹕

一、 冷却灭火法

冷却灭火法﹐是根据可燃物发生燃烧时必须达到一定的温度这个条件﹐将灭火剂直接喷洒在燃烧着的物体上﹐使可燃烧物质的温度降到燃点以下﹐从而使燃烧停止。用水进行冷却灭火﹐这是扑救火灾的常用方法。对于房屋﹑家具﹑木柴﹑纸张等可燃物质﹐都可以用水来冷却灭火。二氧化碳的冷却灭火效果很好﹐二氧化碳灭火器喷--78℃的雪花状固体二氧化碳﹐在迅速汽化时吸取大量的热﹐从而降低燃烧区的温度﹐使燃烧停止。

在火场上﹐除用冷却法直接扑灭火灾外﹐还经常使用水冷却尚未燃烧的可燃物质﹐防止其达到燃点而着火﹔还可用水冷却建筑构件﹑生产装置或容器等﹐以防止它们受热后变形或爆炸。

二、隔离灭火法

隔离灭火法是根据发生燃烧必须具备可燃物质这个基本条件﹐将燃烧物体与附近的可燃物隔离或疏散开﹐使燃烧停止。这种灭火方法﹐也是扑救火灾比较常用的一种方法﹐适用于扑救各种固体﹑液体和气体的火灾。

采用隔离灭火法的具体措施很多﹐例如﹐将火源附近的可燃﹑易燃和助燃物质从燃烧区转移到安全地﹔关闭阀门﹐阻止可燃气体﹑液体流入燃烧区﹔排除生产装置﹑容器内的可燃气体或液体阻拦流散易燃﹑可燃液体 或扩散的可燃气体﹔拆除与火源相毗连的易燃建筑结构﹐造成阻止火势蔓延的空间地带﹕用水流封闭的方法﹐扑救油(气)井喷火灾。

三、窒息灭火法

窒息灭火法﹐是根据可燃物质燃烧需要足够的空气(氧)这个条件﹐采取适当措施来防止空气流入燃烧区﹐或者用惰性气体稀释空气中氧的含量﹐使燃烧物资缺乏或断绝氧气而熄灭。这种灭火方法﹐适用于扑救封闭的房间和生产设备装置内的火灾。

在火场上运用窒息的方法扑救火灾时﹐可以采用石棉布﹑湿棉被﹑湿帆布等不燃材料覆盖燃烧物活封闭孔洞﹔用水蒸汽﹑惰性气体(如二氧化碳﹑氮气等)充入燃烧区域内﹔利用建筑物上原有的门﹑窗以及生产储备设备上的部件﹐封闭燃烧区﹐组织阻止新鲜空气流入。此外﹐在无法采取其他扑救方法而条件又允许的情况下﹐可采取用水淹没(灌注)的方法进行扑救。

采取窒息的方法扑救火灾﹐必须致意以下几个问题﹕

1﹑燃烧的部位较小﹐容易堵塞封闭﹐在燃烧区域内没有氧化剂时﹐才可采取这种灭火方法。

2﹑在采取用水淹没或灌注的方法灭火时﹐必须考虑到火场物质被水浸泡后不致产生不良后果﹔

3﹑采取窒息方法灭火以后﹐必须在确认火已熄灭时﹐方可打开孔洞进行检查﹐严防因过早地打开封闭的房间或生产装置﹐而使用新鲜空气流入﹐造成复燃或爆炸。

4﹑采用惰性气体灭火时﹐一定要保证充入燃烧区内惰性气体数量充分﹐以迅速降低空气中氧的含量﹐窒息灭火。

四、抑制灭火法

抑制灭火法﹐就是使灭火剂参与燃烧的连锁反应﹐使燃烧过程中产生的游离基消失﹐形成

6 稳定分子或低活性的游离基﹐从而使燃烧反应停止。采用这种方法可使用的灭火剂有干粉﹑“1211”﹑“1202”等。灭火时﹐一定要将足够数量的灭火剂准确地喷射在燃烧区内﹐使灭火剂参与中断燃烧反应﹔否则﹐将起不到抑制燃烧反应的作用﹐达不到灭火的目的﹔同时要采取必要的冷却降温措施﹐以防止复燃。

在火场上采用哪种灭火方法﹐应根据燃烧物资的性质﹐燃烧特点和火场的具体情况﹐以及消防技朮装备的性能进行选择。有些火场﹐往往需要同时使用几种灭火方法﹐这就要注意掌握进攻时机﹐搞好同配合﹐充分发挥各种灭火剂的效能﹐才能迅速有效的扑灭火灾。

灭火器材的使用

一、灭火器的使用

扑救灭火时﹐手提或肩扛干粉灭火器到场﹐并上下颠倒几次﹐离火点3~4米时﹐拔去保险销﹐一手握紧喷嘴﹐对准火源﹐另一手压下手把﹐干粉即可喷出﹐并迅速摇摆喷嘴﹐使粉雾横扫整个火区﹐由近而远﹐向前推进将火灾扑灭。

二、消火栓的使用

安全培训内容范文第5篇

一、企业方面

1、公司的发展简史

2、公司创始人介绍

3、公司的企业文化

4、公司的经营组成

5、公司的发展愿景

6、

二、品牌方面

1、品牌简介

2、品牌形象

3、品牌发展

4、品牌定位

5、品牌理念

6、品牌规划

7、平台建设

8、

三、产品方面

1、专业知识

2、涂装知识

3、涂装工艺

4、产品组成

5、产品卖点

6、

四、销售方面

1、销售指引

2、招商支持

3、常规支持

4、经销合同

5、补充协议

6、星级模式

7、客户协助

8、会议营销

9、店面建设

10、体验销售

11、

五、管理方面

1、市场管理

2、合同管理

3、客户管理

4、销售管理

5、目标管理

6、表格管理

7、

六、其它

1、网络推广

2、营销工具

3、订单衔接

4、投诉处理

5、冲减说明

参考资料:

1、企业介绍PPT

2、品牌介绍PPT

3、招商PPT

4、“同分享·共成长”主题报告

5、经销商联盟运作模式

6、产品介绍PPT

7、涂料知识PPT

8、2014年销售指引

9、经销合同及补充协议

10、星级合作模式及协议

11、价格表

12、四大平台

13、销售管理表格

14、订单处理流程

15、投诉处理流程

16、冲减流程

17、专题片

18、形象片

19、店面管理表格 20、客户评估表

21、月度考核表

22、品牌推广手册

23、建涂推广手册

24、各类产品单页

安全培训内容范文第6篇

1、按导致事故和职业危害的直接原因分类;

1.1、物理性危险有害因素。这此因素包括设备、设施缺陷,防护缺陷、电危害、噪声危害、振动危害、电磁辐射、运动危害明火等等。

1.2、化学性危险有害因素。这些因素包括易燃易爆性物质、自燃物质、有毒物质、腐蚀性物质等。

1.3、生物性危险有害因素。主要包括致病微生物,传染病媒介物,致害动物及植物等。 1.

4、心理生理性危险有害因素。主要包括负荷超限期,健康状况异常,从事禁忌作业,心理异常,辨识功能缺陷等。

1.5、行为性危险有害因素。主要包指挥错误,操作失误,监护失误等 1.

6、其他危险有害因素。

2、按照事故类别和起因物分类:将危险有害因素分为13类 01 物体打击 02 车辆伤害 03 机械伤害 04 起重伤害 05 触电

06 灼烫 07 火灾

08 高处坠落 09 坍塌

010 容器爆炸 011 其它爆炸 012 中毒和窒息 013 其它伤害

3、按职业有害因素分类:生产过程中的有害因素:化学因素、物理因素、生物因素

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劳动组织和劳动制度不合理、劳动中紧张度过高、劳动强度过大或安排不当、不良工作体位。 生产环境中的有害因素:生产场所设计或安装不符合卫生要求或卫生标准、车间布局不合理、通风、照明、防尘、防毒、防暑降温、安全防护。

二、现场作业安全

1、一般安全规定

(1)、加强明火管理,生产区内禁止吸烟;

(2)、危险作业如动火、登高、进入密闭场地等须事先申请危险作业许可证; (3)、不准使用天那水等挥发性较强的易燃液体擦试机器设备、工件、衣服;

(4)、不按规定穿戴防护用品或者防护用品穿戴不规范,不准进行相关作业,不配戴适当的防护用品,不准接触品;

(5)、未有安全装置或安全装置不齐备及安全装置失效的设备,不准使用; (6)、停机修理后的设备,未经彻底检查,不准使用; (7)、维修、检查设施时,必须执行锁机/挂牌制度;

(8)、不是自已分管或使用的设备,未经主管批准,不准使用;

(9)、检修设备时,没有安全措施或安全措施不落实,不准开始检修; (10)、不准将水倒在电气设备和线路上,以免破坏绝缘,造成事故; (11)、不戴安全帽及安全带,不准登高作业;

(12)、不准在消防通道上堆放机件、产品及器材;

(13)、不准在电机的开关、消防器具放置场所及进出口等放置货物;

14)、不准在机器设备上放置工具和物件,不准在车间堆放油布、废油料及易燃、易爆、易腐蚀之物品;

(15)、不准在焊接作业场所逗留;

(16)、非电工不准乱动电气设备,不准直接将电线插入插座接驳电源,车间不准使用万能插座;

(17)、在用机器设备的动转部位和危险部位,不准触摸、擦试; (18)、机器设备发生故障或异常时,不准不停机进行故障处理;

2、几类特殊的现场作业及其安全管理

在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中,常常需要从事动火作业、高处作业、破土作业(有限空间作业)、临时用电作业、厂内运输作业、起重作业、有毒有害作业等,这些作业应特别加强安全监管,制定科学的安全技术措施,作为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管理的重点和难点加以安全防范。 2.1动火作业 动火作业:指在生产经营场所内进行焊接、切割、加热、打磨以及在易燃易爆场所使用电钻、砂轮等可能产生火焰、火星、火花和赤热表面的临时性作业。 动火作业要求

(1)、动火作业必须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及标准要求,遵守公司相关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焊割工必须具有特种作业人员操作证。

(2)、动火作业前,操作者必须对现场安全确认,明确高温熔渣、火星及其它火种可能或潜在喷溅的区域,该区域周围10米范围内严禁存在任何可燃品(化学品、纸箱、塑料、木头及其它可燃物等),确保动火区域保持整洁,无易燃可燃品。

(3)、对确实无条件移走的可燃品、动火时可能影响或损害无条件移走的设备、工具时,操作者必须用严密的铁板、石棉瓦、防火屏风等将动火区域与外部区域、火种与需保护的设备有效的隔离、隔绝,现场备好灭火器材和水源,必要时可不定期将现场洒水浸湿。

(4)、高处动火作业前,操作者必须辨识火种可能或潜在落下区域,明确周围环境是否放置可燃易燃品,按规定确认、清理现场,以防火种溅落引起火灾爆炸事故;室外进行高处动火作业时,5级以上大风应停止作业。

(5)、凡盛装过油品、油漆稀料、可燃气体、其它可燃介质、有毒介质等化学品及带压、高温的容器、设备、管道,严禁盲目动火,凡是可动可不动的火一律不动,凡能拆下来的一定拆下来移到安全地方动火;特殊情况下必须动火时,要保证容器、设备、管道处于常温、常压状态,通过切断、加装符合要求的盲板等措施保证动火设备或管道与生产系统的物料彻底隔离,动火前必须检查分析容器、设备、管道中的化学品性质及周围环境,利用空气、惰性气体(氮气、氩气等)、水蒸汽、水等经过充分的吹扫、清洗、置换后,经反复确认无危险后,方可动火;现场备好灭火器材和水源,必要时可不定期将现场洒水浸湿。

(6)、使用气焊割动火作业时,氧气瓶与乙炔、丙烷气瓶间距不小于5米,二者与动火作业点须保持不少于10米的安全距离,气瓶严禁在阳光下曝晒,氧气瓶口及减压阀、阀门处不得沾染油脂、油污,乙炔瓶严禁横躺卧放;运输、储存、使用气瓶时,严禁碰撞、敲击、剧烈滚动,且气瓶要放置牢固,防止气瓶倾倒。

(7)、动火作业前应检查电焊机、气瓶(减压阀、胶管、割炬等)、砂轮、修整工具、电缆线、切割机等器具,确保其在完好状态下,电线无破损、漏电、卡压、乱拽等不安全因素;电焊机的地线应直接搭接在焊件上,不可乱搭乱接,以防接触不良、发热、打火引发火灾或漏电致人伤亡。

(8)、动火作业结束后,操作人员必须对周围现场进行安全确认,整理整顿现场,在确认无任何火源隐患的情况下,方可离开现场。 2.2、高处作业

(1)、凡在坠落高度基准面2米以上(含2米),有可能坠落的高处进行作业,均称为高处作业。

2)、高处作业分为四个等级,2-5米为一级;5-15米为二级;15-30米为三级、30米以上为特殊高处作业。

(3)、高处作业前必须办理《高处作业许可证》,由施工方提出申请,经工程部门初审后,到保安部办理。

(4)、《高处作业证》一式二份,作业人员一份,审批单位留一份。作业时要采取可靠的安全措施,指定专人负责、专人监护,并严格履行审批手续。

(5)、高处作业人员必须经体检合格,凡不适于高处作业的人员不得从事高处作业。 (6)、高处作业用的脚手架、吊篮、吊架、手拉葫芦等,必须按有关规定架设,吊装升降机严禁载人。

(7)、高处作业人员必须系好安全带,戴好安全帽,随身携带的工具、零件、材料等必须装入工具袋。

(8)、高处作业一般不应交叉进行,因工序原因必须同一垂直线下方工作时,必须采取可靠的隔离防范措施,否则,不准作业。在石棉瓦、玻璃钢瓦上作业,必须采取铺设踏脚板等安全措施。

(9)、遇6级以上的风力或其它恶劣气候时,应停止高处作业。

(10)、在易散发有毒气体的厂房上部及塔罐顶部作业时,应进行现场环境监测,并设专人监护。

(11)、在采取地(零)电位或等(同)电位方式进行带电高处作业时,必须使用绝缘工具或穿均压服。 2.3、破土作业

(1)、破土作业系指在生产厂区、地面、埋地电缆、电信及地下管道区域范围内,以及交通道路、消防通道上开挖、掘进、钻孔、打桩、爆破等各种破土作业。 (2)、凡在上述区域内进行破土作业应办理“破土作业许可证”。

(3)、破土作业涉及到用火、临时用电、进入受限空间等作业时,应办理相应的作业证。 (4)、作业安全措施

①、破土前,施工单位应按照施工方案,逐条落实安全措施,并对所有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和安全技术交底后方可施工。破土作业涉及到电力、电信、地下供排水管线、生产工艺埋地管道、消防设施等地下设施时,施工单位应设专人进行施工安全监督。

②、在破土开挖前,应先做好地面和地下排水,严防地面水渗入到作业层面,造成塌方。破土开挖,应防止邻近建(构)筑物、道路、管道等下沉和变形,必要时采取防护措施,加强观测,防止位移和沉降。

③、挖掘破土时应由上至下逐层挖掘,严禁采用挖空底脚和挖洞的方法。在破土开挖过程中应采取防止滑坡和塌方的措施。

④、作业人员在作业中应按规定着装和佩戴劳动保护用品。

⑤、在施工过程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报告建设单位,采取有效措施后方可继续进行作业:

a、需要占用规划批准范围以外的场地;

b、可能损坏道路、管线、电力、邮电通信等公共设施的; c、需要临时停水、停电、中断道路交通的; d、需要进行爆破的。

⑥在道路上(含居民区)及危险区域内施工,应在施工现场设围栏及警告牌,夜间应设警示灯。在地下通道施工或进行顶管作业,而影响地上安全或地面活动影响地下施工安全时,也应设围栏、警示牌、警示灯。

⑦在施工过程中,如发现不能辨认物体时,不得敲击、移动,应立即停止作业,报建设单位有关部门,查清情况采取有效措施后,方可继续施工。

应及时检查土方边坡,当发现边坡有裂纹或不断落土及支撑松动、变形、折断等情况应立即停止作业,经采取可靠措施检查无问题后方可继续施工。 2.4、有限空间作业

1、有限空间

指仅有1~2个人孔即进出口受到限制的密闭、狭窄、通风不良的分隔间,或深度大于1.2 m封闭或敞口的通风不良空间,分为封闭半封闭设备、地下建(构)筑物和地上建(构)筑物三类。

1.1.封闭半封闭设备

储罐、各类塔器、选粉机、磨机、水泥库、煤灰矿粉库、容器、管道等。 1.2地下建(构)筑物

指地下管道、地下室、地下仓库、地下工事、暗沟、隧道、涵洞、地坑、废井、地窖、沼气池及化粪池、下水道、沟、井、池、建筑孔桩、地下电缆沟等。 1.3地上建(构)筑物

指储藏室、酒槽池、发酵池、垃圾站、温室、冷库、粮仓、试验场所、烟道等。 1.4无许可有限空间

指不存在任何可能造成职业危害、人员伤亡的有限空间场所。 1.5许可性有限空间

指存在任何可能造成职业危害、人员伤亡的有限空间场所。此种情况具有如下特点:空间内的气体,具有危害性。空间内存在可能导致进入者身体受限的设备、设施;其它公认的严重的安全或健康风险。 1.6有限空间作业

指作业人员进入许可性有限空间的作业。

2、危险、有害因素识别

2.1针对有限空间,生产经营单位应进行危险、有害因素识别。 2.2有限空间危险、有害因素包括:

2.2.1设备设施与设备设施之间、设备设施内外之间相互隔断,导致作业空间通风不畅,照明不良,通讯不畅;

2.2.2活动空间较小,工作场地狭窄,易导致工作人员出入困难,相互联系不便,不利于工作监护和实施施救;

2.2.4湿度和热度较高,作业人员能量消耗大,易于疲劳;

2.2.4存在酸、碱、毒、尘、烟等具有一定危险性的介质,易引发窒息、中毒、火灾和爆炸事故;

2.2.5存在缺氧或富氧、易燃气体和蒸汽、有毒气体和蒸汽、冒顶、高处坠落、物体打击、各种机械伤害等危险有害因素。

3、安全操作程序

3.1进入受限空间作业安全要求 3.1.1通风换气

(1)当必须进入缺氧的有限空间作业时,应符合GB8958-2006规定。凡进行作业时,均应采取机械通风。

(2)作业时,操作人员所需的适宜新风量应为40 m4/h~50m4/h。进入自然通风换气效果不良的有限空间,应采用机械通风,通风换气次数不能少于4次/h~5次/h。通风换气应满足稀释有毒有害物质的需要。

(4)应尽量利用所有人孔、手孔、料孔、风门、烟门进行自燃通风为主,必要时应采取机械强制通风。

(4)机械通风可设置岗位局部排风,辅以全面排风。当操作岗位不固定时,则可采用移动式局部排风或全面排风。

5)有限空间的吸风口应设置在下部。当存在与空气密度相同或小于空气密度的污染物时,还应在顶部增设吸风口。

(6)除严重窒息急救时等特殊情况,严禁使用纯氧进行通风换气。 3.1.2电气设备与照明安全

(1)存在可燃性气体的作业场所,所有的电气设备设施及照明应符合GB 4846.1《爆炸性气体环境用电气设备第1部分:通用要求》中的有关规定。实现整体电气防爆和防静电措施。

(2)存在可燃气体的有限空间场所内不允许使用明火照明和非防爆设备。 (4)固定照明灯具安装高度距地面2.4m及以下时,宜使用安全电压,安全电压应符合GB/T 4805-2008《特低电压限值》中有关规定。在潮湿地面等场所使用的移动式照明灯具,其安装高度距地面2.4m及以下时,额定电压不应超过46V。 (4)锅炉、金属容器、管道、密闭舱室等狭窄的工作场所,手持行灯额定电压不应超过12V。 (4)手提行灯应有绝缘手柄和金属护罩,灯泡的金属部分不准外露。 (5)行灯使用的降压变压器,应采用隔离变压器,安全电压应符合GB/T 4805中有关规定。行灯的变压器不准放在锅炉、加热器、水箱等金属容器内和特别潮湿的地方;绝缘电阻应不小于2MΩ,并定期检测。

(6)手持电动工具应进行定期检查,并有记录,绝缘电阻应符合GB 4484中的有关规定。 3.1.3机械设备安全

(1)机械设备的运动、活动部件都应采用封闭式屏蔽,各种传动装置应设置防护装置。 (2)机械设备上的局部照明均应使用安全电压。

(3)机械设备上的金属构件均应有牢固可靠的PE线。

(4)设备上附有的梯子、检修平台等,应牢固,符合有关标准要求。 3.1.4区域警戒与消防

(1)有限空间的坑、井、洼、沟或人孔、通道出入门口应设置防护栏、盖和警告标志,夜间应设警示红灯。

(2)为防止无关人员进入有限空间作业场所,提醒作业人员引起重视,在有限空间外敞面醒目处,设置警戒区、警戒线、警戒标志。未经许可,不得入内。

(4)当作业人员在与输送管道连接的封闭、半封闭设备(如油罐、反应塔、储罐、锅炉等)内部作业时,应严密关闭阀门,装好盲板,设置“禁止启动”等警告信息。

(4)存在易燃性因素的场所警戒区内应按设置灭火器材,并保持有效状态;专职安全员和消防员应在警戒区定时巡回检查、监护,并有检查记录。严禁火种或可燃物落入有限空间。 (5)动力机械设备、工具要放在有限空间的外面,并保持安全的距离以确保气体或烟雾排放时远离潜在的火源。同时应防止设备的废气或碳氢化合物烟雾影响有限空间作业。

(6)焊接与切割作业时,焊接设备、焊机、切割机具、钢瓶、电缆及其他器具的放置,电弧的辐射及飞溅伤害隔离保护应符合有关规定。

(4)对由于防爆、防氧化不能采用通风换气措施或受作业环境限制不易充分通风换气的场所,作业人员必须配备并使用空气呼吸器或软管面具等隔离式呼吸保护器具。严禁使用过滤式面具。

3.1.5现场应急

(1)应急器材应放置在作业现场。 (2)应急器材应保证应急救援要求。 (4)急救药品应完好、有效。

(4)应急箱应指定专人管理和操作。 3.2安全作业许可证

3.2.1作业前,应办理《进入有限空间作业许可证》,施工作业中涉及到其他危险作业时应办理相关审批手续

《进入受限空间作业许可证》由施工方提出申请,经工程部门初审后,到保安部办理。保安部终审批准《进入受限空间作业许可证》。

3.2.2《进入受限空间作业许可证》一式两份,办证人员一份,保安部一份;办证人员持《进入受限空间作业许可证》到现场,检查作业安全措施落实情况,确认安全措施可靠并向进受限空间作业人、监护人交代安全注意事项,并将《进入受限空间作业许可证》交作业人;作业完毕后,《进入受限空间作业许可证》要交给施工方存档保存。 2.5、临时用电作业

1、对临时用电管理,由工程部确定人员定期进行巡回检查,并认真作好检查记录,发现问题及时整改,确保临时用电设施完好。

2、生产装置上的临时供电设施,在生产装置正常运行期间,不得影响生产装置的正常运行,否则必须停止供电。

3、现场临时供电设施接出的线路、用电设备的安全维护管理,由施工单位负责,但接线电工在接线前必须进行安全检查,不符合安全要求的禁止接线。工程部要不定期对其进行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否则,立即停止供电。

4、在防爆场所使用的临时电源,电器元件和线路要达到相应的防爆技术要求,并采取相应的防爆安全措施。

5、现场临时用电供电设施的停送及现场临时用电安装和拆除,必须由电气专业人员负责操作,严格执行有关的电气安装规范和电气专业安全规程。

6、临时供电设施或现场用电设施,必须安装高灵敏动作的漏电保护器,移动式电动工具、手持式电动工具,应加装单独的电源开关和保护,严禁一台开关接两台及以上的电动设施。

7、临时线架空时,装置区内不得低于2.5米,跨越道路时不得低于5米;不允许用金属管作电线支撑物,地面敷设时应穿管保护;电缆地下敷设时埋地深度不得低于0.4米,且沿线必须设安全标志。

8、室外的临时用电开关需有防雨措施,开关安装离地面不得低于1.4米。

9、在塔、釜、槽、罐等金属设备内及特别潮湿的场所装设的临时照明,安全电压不得超过12伏,其他场所临时照明行灯电压不得超过46伏。

10、使用临时电源单位,必须严格遵守临时用电的管理规定,不得变更地点和内容,禁止任意增加用电负荷。

11、临时用电单位不得私自向其他单位转供电。

12、临时用电结束后,使用单位及时通知电气车间拆除临时供电线路,使用单位不得私自拆除。如因私自拆除,将酌情给予处罚。

13、《临时用电作业许可证》是临时用电作业的依据,不得涂改、不得代签,要认真登记,妥善保管。

14、临时用电到期应及时拆除。 2.6、厂内车辆运输

1、设计应根据工艺流程、货运量和货物性质,选用适当的运输方式,合理地组织车流、人流,从设计上保证运输、装卸作业安全条件。

2、厂内建构筑物、设备和绿化物严禁侵入铁路线路和道路的安全限界,并不得妨碍视线。现有已侵入限界的围墙和各种临时建构筑物必须拆除。拆除确有困难性建构筑物,在其大修或改造时应予解决;未解决前应制定有效的安全措施,并在侵限处设置侵限警告标志。 3、制造、改造和改装的运输、装卸设备,应有完整的技术文件和使用说明书。

4、应建立运输、装卸设备的技术档案,有计划地对运输、装卸设备进行大、中、小修和维修保养工作,使其经常保持完好状态。新购、改造、改装和修复后的运输、装卸设备在投入使用前,必须经过试运转,证明符合安全技术要求,并制定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后,方准使用。 5、从事运输工作的新工人和代培、实习人员,入厂时应进行安全教育,在指定的老工人带领下工作三至六个月,经考试合格后,方准单独操作。

机动车和装卸机械的驾驶人员,必须经有关部门组织的专业技术、安全操作考试合格,发给驾驶证,方准驾驶。

从事危险品运输、装卸的工人,应每季进行一次安全教育,每两年进行一次训练和考试,经考试合格,方准继续操作。

6、从事运输作业的人员,应定期进行体格检查,凡患有色盲、严重近视、耳聋、精神病、高血压、心脏病等禁忌症者,不得继续担任原职工作。

7、工厂应做好运输、装卸作业的防暑、防寒和防滑工作,按规定发给作业人员防护用品。运输、装卸作业人员在作业时应穿戴好防护用品。

8、经常运输粉尘等有害货物和超限货物时,应使用专用车辆。

9、跨越铁路线路和道路或横穿路基、桥梁敷设电线、管道等设施时,必须事先经工厂总图管理和运输部门同意。 10、在铁路线路附近施工或检修时,应事先通知运输部门,并作好防护设施,所用的器具、材料的堆放,不得妨碍行车安全。 2.7、起重机械的安全管理

1、起重机械一定要实行定人定机的岗位责任制,起重司机在工作中要做到“三好”、“四会”。 三好:管好、用好、养好

四会:会使用、会保养、会检查、会排除故障。

2、交接班检查维护的内容和顺序:

A、从交接班记录和交接人了解前一班的工作情况,上班发生过故障或其他不正常情况。 B、把空钩起升到上限位置,不要靠近地面。

C、把起重机开到指定的停车点,起重机不要停在热辐射源的上方,以防热辐射对大梁的影响而增加挠度

D、把起重机小车停在操作室一旁,不要停在大梁跨中,否则增加大梁的挠度 E、把各控制器调到零位,断开闸刀开关、切断总电源,不允许带电进行检查。 F、检查常用工具与易损件的完好情况。

G、检查设备机械部分、电气部分是否完好,介绍设备故障及本班运行情况。

H、检查制动器是否完好,作用是否灵活可靠。销、轴、连接板、制动带是否磨损过限,制动电磁铁是否接触良好。

I、检查钢丝绳在卷筒上的缠绕情况,有无窜槽和重叠,压板螺丝是否有松动等。对吊运熔化金属的起重机应着重检查起升机构制动器和钢丝绳有无损坏。 J、检查大、小车集电器滑块在滑线上的接触情况。

K、上述情况检查完好后回到司机室,检查各控制器触头的接触是否良好。注意在检查中发现缺油情况应进行加油润滑。

L、检查完后,合上闸刀开关,进行空负荷试车,试车前应观察轨道上有无行人或障碍物,并发出信号。

M、开动大、小车和起升各运动机构,注意检查各安全装置、限位器等是否良好,各运动机构的声响和工作是否正常,各控制器和制动器是否灵活可靠。只有经检查和试车确认起重机状态良好后,才可正式工作。

3、交接班检查维护、例行保养中的安全注意事项:

A、接班前要穿戴好防护用品,认真开好班前安全教育会。

B、交接班时,应把车停在登车梯子处。司机上、下梯子时不准奔跑,手中不准拿东西,工具等物应放在工具袋内。

C、不准在主梁上行走,更不准在主梁上跨越。 D、禁止带电检查和维修。

E、用拖把清扫车上的油污、灰尘时,不准站在主梁上,以防用力过猛发生滑倒事故。 F、检查和观察控制器时,必须切断电源。操作控制器前,必须把保护罩盖上。

、起重机的操作安全:

A、吊运较重物件时,应做起落试验,将重物吊离地面0.5m左右再停车、下降(不落地)。以检查制动器的作用是否良好。

B、吊运重量小于或等于额定重量的50%的物件时,操纵大车、小车和起升三个机构的手把中,可以任意开动其中的两个,但不能三个手把同时开动。吊运重量大于额定起重量的50%的物件时,只准一个机构一个机构地开动。

C、吊运重大、长大、零散的物件以及熔化金属或需起升较高的物件时,应缓慢运行。 D、吊运重物时,必须高于被越过物件0.5m,吊运物件行驶方向下部有人时,应发出音响信号,以示避开。如人员一时不能离开,应停车等待,严禁吊运物件从人头上或重要设备上越过。不准在被吊运物件上再挂放其他的物件,更不允许以在吊运物件上站人的方法来达到平衡吊运;不准击打被吊运物件;严禁在被吊运物件上施行焊接作业。

E、司机应按指挥人员的信号操作,当指挥人员的信号与司机意见不一致时,应发出询问信号,在确认信号与指挥意图一致时才能开车,严禁随意开车。

F、在有多人工作的情况下,司机应服从专人指挥。在起吊和运行中,任何人发出紧急停车信号时,司机均应立即执行。

G、司机遇到下列情况之一时,应做到: 钢丝绳不合格不吊;捆绑不牢不吊;工作物上有人不吊;超过额定负荷不吊;信号不明不吊;重量不明(估计超过额定负荷)的物件不吊;工作物埋在地下不吊;起重机发生故障不吊;具有爆炸性物吕不吊;钢(铁)水包装得过满不吊;斜拉不吊。

H、吊物件时,要保持钢丝绳的垂直,翻活时,不准有大于5度的斜拉斜吊,不准以起重机作牵引和卷扬使用。

I、司机 室内严禁明火取暖,禁止地面向起重机上或从起重机上向地面抛扔物品,禁止在运行中检修起重机;禁止在吊有物件的情况下调整制动器。

J、起重机在停车检修时,司机室应挂上“上面有人,请勿合闸”的警告牌,禁止带电检修。 K、起重机钢丝绳及其固定装置要经常检查,每月应涂油润滑一次;吊钩、吊钩横梁、滑轮轴等应遵照规定,每半年探伤检查一次,凡超过规定的磨损、裂纹变形等应立即更换。 L、在起重机停止使用时,应停在规定位置,吊钩上不准悬挂重物,吊钩应升到一定的高度,小车停在端部(龙门起重机停在支腿部),所有控制器手把应扳在零位上,并切断电源开关。龙门起重机必须将夹轨器锁紧,或挂上地锚,以防发生风吹溜车事故。

三、电气安全技术常识

电是使用最广泛最便利的能源,已成为当代人生产生活的重要依赖。但是,由于不懂用电安全常识和缺少安全防护措施,或由于安全管理缺位和运行维护不当等,电在使用的过程中也会给人们带来伤害。

对于低压电,只要人体不接触带电体,就不会触电。可对于高压电就不同了,尽管人体没有接触带电体,但只要人与带电体的距离小于规定的安全距离,同样也会触电。因为人体与高压带电体之间虽然存在着空气间隙,但此空气间隙小于一定数值时,就会出现高压带电体对人体放电现象,造成触电事故。

电气事故包括人身事故和设备事故。按照电能的形态,电气事故可分触电事故、雷击事故、静电事故、电磁辐射事故和电气装置事故。这里以触电事故为例,着重分析触电事故的种类和防范措施。

(一)、触电事故的分类

电击:通常所说的触电是指电击。电击是电流对人体内部组织的伤害,险的一种伤害,绝大多数的触电死亡事故都是电击事故造成的。 按照相馆发生电击时电气设备的状态,电击分为直接接触电击和间接接触电击;前者是触接设备和线路正常运行时的带电体发生的电击,也称为正常状态下的电击;后者是触接正常状

而当设备或线路故障时意外带电的带电体所发生的电击,也称为故障状态下的电击。

电伤:电伤是由电流的热效应、化学效应、机械效应等效应对人造成的伤害。电伤害分为电弧烧伤、电流灼伤、皮肤金属化、电烙印、机械性损伤、电光眼等伤害。

(二)、防触电安全技术

1、直接接触电击的预防技术

直接接触防护应选用以下一种或几种措施:

a. 绝缘;

b. 屏护;

c. 安全距离;

d. 限制放电能量;

e. 24V及以下安全特低电压;

f. 用漏电保护器作补充保护。 (1)、绝缘

绝缘是用绝缘物将带电体封闭起来。电气设备的绝缘应符合其相应的电压等级、环境条件和使用条件;电气设备的绝缘不得受潮,表面不得有粉尘、纤维或其他污物,不得有裂纹或放电痕迹,表面光泽不得减退,不得有脆裂、破损,弹性不得消失,运行时不得有异味。绝缘的电报导指标主要是绝缘电阻,用兆欧表测量。任何情况下绝缘电阻不得低于每伏工作电压1000,欧并应符合专业标准的规定。绝缘分基本绝缘、双重绝缘、加强绝缘。 基本绝缘也叫工作绝缘和功能绝缘,指带电部分上对防触电起基本保护作用的绝缘,位于带电体与不可触及金属件之间。附加绝缘是为了在基本绝缘损坏的情况下防止触电,而在基本绝缘之外使用的独立绝缘,位于不可接触及金属件与可触及金属件之间。双重绝缘是同时具有基本绝缘和附加绝缘的绝缘。加强绝缘相当于双重绝缘保护程度的单独绝缘结构。 (2)、屏护

屏护是采用遮栏、护罩、护盖、箱闸等将带电体同外界隔绝开来。屏护装置应有足够的尺寸,与带电体保证足够的安全距离:遮栏与低压导体的距离不应小于0.8m;网眼遮栏与裸导体之间的距离,低压设备不宜小于0.15m;10KV的设备不宜小于0.45m;屏护装置应安装牢固。金属材料制成的屏护装置应可靠接地或接零。遮栏、栅栏应根据需要挂标示牌,如“止步、高压危险”。遮栏出入口的门上应根据需要安装信号装置和连锁装置(当人体超过屏护装置而可能接近带电体时,被屏护的带电体将会自动断电)。

(3)、安全间距:安全间距是指在带电体与地面之间、带电体与其他设施、设备之间、带电体与带电体之间保持的一定的安全距离,简称安全间距。设置安全间距的目的是:防止人体触及或接近带电体造成触电、防止车辆或其他物体碰接或过分接近带电体造成触电事故;防止电气短路事故、过电压放电和火灾事故。安全间距的大小取决于电压高低、设备类型、安装方式等因素。 (4)、漏电保护器

漏电保护器是一种在规定条件下电路中漏(触)电流(mA)值达到或超过其规定值时能自动断开电路或发出报警的装置。

漏电保护器动作灵敏,切断电源时间短,因此只要能够合理选用和正确安装、使用,除了保护人身安全以外,还有防止电报导设备损坏及预防火灾的作用。 必须安装漏电保护器的设备和场所:

①属于I类的移动式电气设备及手持式电气工具

②安装在潮湿、强腐蚀性等恶劣环境场所的电器设备 ③建筑施工工地的电气施工机械设备 ④临时用电的电器设备

⑤宾馆、饭店、机关、学校、企业、住宅等建筑物内的插座回路

⑦安装在水中的供电线路和设备

⑧医院在直接接触人体的电气医用设备 ⑨其他需要安装漏电保护器的场所。 (5)、安全电压

把可能加在人身上的电压限制在某一范围之内,使得在这种电压下,通过人体的电流不超过允许的范围。这种电压就叫安全电压,也叫安全特低电压。但应注意,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把安全电压理解为绝对没有危险的电压,具有安全电压的设备为三类设备。

我国确定的安全电压标准是42v、36v、24v、12v、6v。特别危险环境中使用的手持电动工具应采用42v安全电压;有电击危险环境中,使用的手持式照明灯和局部照明灯应采及36v或24v安全电压;金属容器内、特别潮湿处等特别危险环境中使用手持照明灯采用12V安全电压;在水下作业等场所工作应使用6V安全电压。

当电气设备采用超过24v的安全电压时,必须采取防止直接接触带电体的保护措施。

2、间接接触电击的防护技术

间接接触电击是故障状态下的电击。保护接地、保护接零、加强绝缘、电气隔离等是防止间接接触电击的技术措施。

3、手持电动工具和移动式电气设备

手持电动工具和移动式电气设备是最常用的小型电气设备,也是容易发生触电事故的用电设备。手持电动工具包括手电钻、手砂轮、冲击电钻、手电锯等各种工具。移动式设备包括振捣器等电气设备。 (1)、触电危险性

手持电动工具和移动式电气设备发生触电事故较多的主要原因如下所述 ①、这些工具和设备是在人的紧握之下运行的。人与工具之间的接触电阻小,一旦工具带电,将有较大的电流通过人体,容易造成严重的后果;同时,操作者一旦触电,由于肌肉收缩而难以摆脱带电体,也容易造成严重后果。

②、这些工具和设备有很大的移动性。其电源线容易受拉、磨而损坏,叫源线连接处容易脱落而使金属外壳带电,导致触电事故。

③、这些工具和设备没有固定的工位,运行时振动大,而且可能在恶劣的条件下运行,本身容易损坏而使金属外壳带电,导致触电事故。 (2)、安全使用条件

①、手持电动工具按电气安全保护措施分

一、

二、三类。一类必须采取保护接地或保护接零措施。

②、使用一类设备应配用绝缘手套、绝缘鞋、绝缘垫等安全用具。

③、在一般场所,为保证使用的安全,应选用第二类工具,装设漏电保护器、安全隔离变压器等。否则,使用者必须配用绝缘手套、绝缘鞋、绝缘垫等安全用具

④、在潮湿或金属构架等导电性能良好的作业场所,必须使用第

二、三类设备。在锅炉内、金属容器内、管道内等狭小的特别危险的场所,应使用第三类设备。 ⑤、移动式电报导设备的保护零线或地线不应单独设立,而应当与电源线采取同样的防护措施,即采用带有保护芯线的橡皮套软线作为为电源线。

⑥、移动式电气设备的电源插座和插销应有专用的接零(地)插孔插头。其结构应能保证插入时接零(地)插头在导电插头之前接通。 ⑦专用电缆不得有破损或皲裂、中间不得有接头。电源线与设备之间的防止拉脱的紧固装置应保持完好。设备的软电缆及其插头不得任意接长、拆除或调换。 (3)、使用安全要求

①、辨认铭牌,检查工具或设备的性能是否与使用条件相适应。

②、检查其防护罩、防护盖、手柄防护装置等有无损伤、变形或松动。

③、检查开关是否失灵、是否破损、是否牢固、接线有无松动。 ④、电源线应采用橡皮绝缘软电缆;单相用三芯电缆、三相用四芯,电缆不得有破损或皲裂,中间不得有接头。

⑤、第一类设备应有良好的接零或接地措施,且保护导体应与工作零线分开;保护零线(或地线)应采用规定的多股软铜线,且保护零线(地线)最好与相线、工作零线在同一护套内。 (4)、使用注意事项

①工具外壳不能破裂,机械防护装置完善并固定可靠;插头、插座开关没有裂开;软电缆或软线没有破皮漏电之处;保护零线或地线固定牢靠,没有脱落;绝缘没有损坏等。

②工具在接电源时,应由专业电工操作,并按工具的铭牌所标出的电压、相数去接电源。 ③长期搁置不用的工具,使用时应先检查转动部分是否灵活,后检查绝缘电阻。

④工具在接通电源时,先进行验电,在确定外壳不带电时,应严格按操作规程和工具使用说明书操作,还应注意轻放,避免击打,防止损坏外壳或其他零件;移动时,应手握工具的机体,严禁拉电缆软线移动,以免擦破、割破和轧坏电缆软线;操作电钻、砂轮机工具时,不易用力过大,以防过载,使用过程中发现异常现象和故障时,应立即切断电源,将工具完全脱离电源之后,才能进行详细的检查。按要求佩戴护目镜、防护服、手套等防护用品。 ⑤工具的软电缆或软线不宜过长,一般不超6米,电源开关应设在明显处,且周围无杂物,以方便操作。

五、事故应急处置方案

高处坠落事件应急处置方案

1 事故分析 1.1危险性分析

1) 天井,矿井无盖板,造成人员伤亡事故;

2) 高处作业防护设施不全,临边无栏杆,安全设施不齐全,存在作业人员失手坠落的危险;

3) 设备或工具有缺陷,个体安全防护用品有缺陷,有可能造成高空坠落的事故;

4) 高空特种作业人员未经培训、考核,不具备相应的操作资格,可能导致误操作引起的高空坠落事故;

5) 雷雨、大风天气进行高空作业,可能发生高空坠落伤人事故; 1.2 事故类型

高空坠落事故。

1.3 事故发生的区域、地点和装置

可能发生事故区域:天井、矿井 1.4 事故特征 A、突然性;

B、造成人员伤亡;

C、高度越高,冲击力越大,伤害程度越大; 2 应急组织与职责 2.1 应急自救组织机构 组长:现场班长

成员:现场所有人员。 2.2 职责: 1)组长职责:

(1)组织编制现场处置方案;

(2)组织现场处置方案演练,指挥应急行动。

(3)及时掌握现场事故伤害和险情;

(4)根据事故现场情况,启动并组织实施现场处置方案,向应急指挥报告有关情况;

(5)组织落实现场善后恢复。 2)组员职责:

(1) 了解人身伤害和突发环境事件情况,提请应急领导小组决定启动、实施和终止应急预案

(2)负责现场伤员的抢救工作,根据伤员受伤程度决做好转运准备; (3)负责事故现场的安全警戒工作,保证事故现场井然; (4)疏散无关人员至安全地带。 3 应急处置

3.1 事故应急处置程序

(1)事故信息接受和通报程度

事故发现人员,第一时间以电话的方式通知应急救援小队,应急救援队长接到报警后,以电话的方式通知各成员,启动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3.2 现场应急处置措施 1)应急措施

(1) 发生高空坠落事故后,现场知情人应当立即采取措施,切断或隔离危险源,防止救援过程中发生次生灾害。

(2) 切断或隔离危险源后,现场知情人员应当立即开展现场急救工作,同时请求应急救援和上报事故信息工作。

2)警戒、疏散程序

(1)警戒:由组员负责人员车辆控制,设立警戒区,禁止除外来救援车辆、人员外的其他人员和车辆进入。

(2)疏散:由组员疏散现场人员,并清查有无人员留在事故区内。 (3)疏散线路:事故点——安全地点。 3.3 事后处理措施

1 搭设脚手架所用的架管和扣件等满足规定要求。 2 个人安全防护用品佩戴齐全且使用正确。

3 在锅炉、主厂房以及其它危险的边沿,临空的一面装设有安全网或防护栏杆。

4 天井,矿井有盖板,临边有栏杆,密目安全网和水平安全网设置到位。 5 高空作业人员做到持证上岗,作业前进行安全技术交底。

6 日常安全督查工作到位,存在的不安全隐患能及时得到整改。

7 组织进行模拟演练,对应急处置方案进行有效性评价,必要时对应急响应的要求进行调整或更新。

3.4报警电话及上级管理部门、相关应急救援单位联系方式和人员。

报警电话及上级管理部门、相关应急救援单位联系方式见附表1 3.5事故报告的基本要求和内容 事故发生后,企业应当在1小时内向政府有关单位报告,可以先用电话报告,简要说明事故的类型、危害、损失、原因、救援情况等。待事故救援完毕后再以书面形式补报。

4 注意事项

(1)发生事故时,应第一时间报警;

(2)进入现场抢险救人之前,必须先确定事故现场有无次生隐患; (3)做好个人防护,以免发生二次事故。

(4)应注意保护事故现场,对相关信息和证据进行收集和整理,等待有关部门进行事故调查。

常用的救治处置方法(附件)

1、出血的处置方法:

1)伤口渗血,用消毒纱布或用干净布盖住伤口,然后进行包扎。若包扎后扔有较多渗血,可再加绷带,适当加压止血或用布带等止血。

2 ) 伤口出血呈喷射状或鲜血液涌出时立即用清洁手指压迫出血点上方(近心端)使血流中断,并将出血肢体抬高或举高,以减少出血量。有条件用止血带止血后再送医院。

2、骨折处置方法

1) 肢体骨折可用夹板或木棍、竹杆等将断骨上、下方关节固定,也可利用伤员身体进行固定,避免骨折部位移动,以减少疼痛,防止伤势恶化。

2) 开放性骨折,伴有大出血者应先止血,固定,并用干净布片覆盖伤口,然后速送医院救治,切勿将外露的断骨推回伤口内。

3) 疑有颈椎损伤,在使伤员平卧后,用沙土袋(或其它替代物)放在头部两侧使颈部固定不动,以免引起截瘫。

4) 腰椎骨折应将伤员平卧在平硬木板上,并将椎躯干及二侧下肢一同进行固定预防瘫痪。搬动时应数人合作,保持平稳,不能扭曲。

5) 在搬运和转送过程中,颈部和躯干不能前屈或扭转,而应使脊柱伸直,绝对禁止一个抬肩一个抬腿的搬法,以免发生或加重截瘫。

3、颅脑外伤

1)应使伤员采取平卧位,保持气管通畅,若有呕吐,扶好头部,和身体同时侧转防窒息。

2)耳鼻有液体流出时,不要用棉花堵塞,只可轻轻拭去,以利降低颅内压力。

3)颅脑外伤,病情复杂多变,禁止给予饮食,应立送医院诊治。

4)搬走时,应使伤员平躺在担架上,腰部束在担架上,防止跌下。平地搬走时,伤员头部在后,上楼、下楼、下坡时头部在上。

4、穿透伤及内伤

1)如有腹腔脏器脱出,可用干毛巾、软布料或搪、瓷碗加以保护。 2)及时去除伤员身上的用具和口袋中的硬物。

3)禁止将穿透物拔除,应立即将伤员连同穿透物一起送往医院处置。 4)有条件时迅速给予静脉补液,补充血容量

火灾事故的应急处理措施

火灾应急相应按照先保人身安全,再保护财产的优先顺序进行,使损失和影响减到最小。具体细则如下:

1、救人重于救火:火场上如果有人受到火势威胁,首要任务是把被火

围困的人员抢救出来。

2、先控制、后消灭:对于不可能立即扑灭的火灾,要首先控制火势的继续蔓延扩大,在具备了扑灭火灾的条件时,展开攻势,扑灭火灾。

3、先重点、后一般:全面了解并且认真分析整个火场的情况,分清重点。

A、人和物相比,救人是重点;

B、有爆炸、毒害、倒塌危险的方面和没有这些危险的方面相比,处置有这些危险的方面是重点;

C、易燃、可燃物集中区域和这类物品较少的区域相比,这类物品集中区域是保护重点;

D、贵重物资和一般物资相比,保护和抢救贵重物资是重点;

E、火势蔓延猛烈的方面和其他方面相比,控制火势蔓延的方面是重点;

F、火场上的下风方向与上风、侧风方向相比,下风方向是重点;

G、要害部位和其他部位相比,要害部位是火场上的重点。

4、火灾临界状态的响应

任何员工一旦发现火情,视火情的严重情况进行以下操作:

A、局部轻微着火,不危及人员安全、可以马上扑灭的立即进行扑灭。

B、局部着火,可以扑灭但有可能蔓延扩大的,在不危及人员安全的情况下,一方面立即通知周围人员参与灭火,防止火势蔓延扩大,一方面向现场管理者汇报。

火势开始蔓延扩大,不可能马上扑灭的,按照以下情况处理:

a、现场最高领导者立即进行人员的紧急疏散,指定安全疏散地点,由安全员负责清点疏散人数,发现有缺少人员的情况时,立即通知项目经理或者消防人员。

b、现场最高领导立马向公司汇报。

c、现场最高领导立即拨打消防报警电话 119 ,通报以下信息:

(1)

单位名称:山东联合王晁水泥有限公司

(2)

地址:枣庄市台儿庄区涧头集镇顿庄村驻地

(3)火灾情况:着火物资及火灾大小

(4)联系电话:6818600

六、事故案例

1、临沂市金兰物流基地火灾事故

2009年9月2日15时30分左右,山东省临沂市山东金兰现代物流发展有限公司(金兰物流基地)F3区的临沂市运恒货物托运部的货物发生燃烧并引起爆燃,酿成火灾事故,共造成18人死亡、10人受伤。

一、事故简要情况

山东金兰现代物流发展有限公司于2002年1月9日工商注册登记,经营范围包括普通货运、危险货物运输信息配载、仓储服务等,取得临沂市运输管理部门颁发的“道路运输经营许可证”,负责金兰物流基地的日常管理。事故单位临沂市运恒货物托运部位于金兰物流基地内,尚未取得工商营业执照,属非法经营单位。

2009年9月1日,山东省临沂市一辆车牌号为鲁QB3000的货车(一般运输资质,无危险货物运输资质)装载了3吨耐火泥、200套茶具和2套机械设备后,又从江苏省宜兴市申利

化工厂装载了8吨H型发泡剂(属危险化学品,易燃固体,受撞击、摩擦、遇明火或其他点火源极易爆炸)后运往临沂。9月2日7时,该货车将上述货物运至金兰物流基地F3区的临沂市运恒货物托运部,11时起开始卸货,14时左右所有货物卸完,然后驶离金兰物流基地。卸下的混装货物堆积在托运部营业室门口,仅留60厘米左右宽的通道进出。15时30分左右,堆积的H型发泡剂起火,火势迅速扩大并发生爆燃,造成正在运恒货物托运部营业室内领取工资、提货和收款的18人死亡,另有10人受伤。

二、事故原因

事故发生后,根据山东省委、省政府的要求,临沂市立即成立了由市政府负责同志任组长的事故调查处理组,组织公安、消防、安监等部门和化工专家全面开展调查工作。受临沂市政府的委托,山东省公安消防总队迅速组织省火灾事故调查专家组部分成员,协助临沂市开展事故原因调查工作。经事故原因调查组现场勘验、调查访问,化学实验以及鉴定检验,综合分析,认定了事故的原因。

(一)直接原因

危险化学品发泡剂H遇酸性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引起爆燃是导致此起事故的直接原因。发生爆燃的物质为发泡剂H(N,N-二亚硝基五亚甲基四胺),属于一级易燃固体。 间接原因

一是山东金兰现代物流发展有限公司只有道路运输经营许可证,而其管辖的运恒货物托运部实际从事危险货物配送和储存活动;二是运恒货物托运部尚未取得工商营业执照,属非法经营,且现场管理混乱,安全意识差,卸下的危险化学品堵塞营业室唯一通道;三是运输车辆本身无危险货物运输资质,承运的货物却为危险货物,且与普通货物(耐火泥、茶具、机械设备)混装。

三、事故责任追究 目前,临沂市公安机关以涉嫌危险物品肇事罪对运恒货运托运部主要负责人、江苏宜兴远恒货运配载部主要负责人、临沂雪华经贸有限公司经理等11名责任人刑事拘留

2、华沃水泥一氧化碳中毒事故

2017年8月19日9时许,枣庄市峄城区华沃(山东)水泥有限公司发生一起一氧化碳中毒较大事故,共造成5人死亡。

初步了解,8月19日9时左右,工人孔向前在进入巡查2#原料系统选粉机检修时发生一氧化碳中毒,监护人谢化光发现孔向前一氧化碳中毒后,在未佩戴使用防护用品的情况下进行施救,后颜景超、胡安海、朱学金同样在未佩戴使用防护用品的情况下陆续进行施救,造成施救4人中毒。5名伤者经医院抢救无效死亡。

事故发生后,省委书记刘家义、副省长于国安等省委、省政府领导作出批示,要求枣庄市认真做好死者家属的安抚工作及其他善后工作。认真查明原因,依法依规进行问责。“因施救不当”中毒或其他危及生命事故屡有发生,应迅速总结,找出原因,加强培训。行政命令是不行的,蛮干更不行。科学施救方能避免、减少伤亡。要痛定思痛,举一反三,做好其他方面的安全生产工作。省政府安委会办公室将对本起事故调查挂牌督办,将枣庄市峄城区列入省重点关注县。为落实省委、省政府领导批示精神,加强防范,杜绝此类事故发生,现提出以下要求:

一、深刻吸取事故教训,充分认识施救不当可能造成的严重危害。 这起事故发生在安全生产百日攻坚治理行动和安全生产大检查期间,是典型的有限空间作业安全事故,影响恶劣。暴露出有的地方和企业思想松懈麻痹,安全检查有死角,安全管理有漏洞,现场安全防护不到位,盲目施救等突出问题。近年来,我省已发生多起有限空间作业中毒、窒息施救不当造成伤亡增加的事故,教训十分深刻。各级各有关部门要迅速将该起事故通报到辖区内所有水泥生产企业和有限空间作业企业,督促企业开展多种形式的事故警示

教育,充分认识有限空间作业可能带来的严重危害,认真吸取事故教训,将有限空间作业列为加强安全管理的重点内容,对有限空间作业现场负责人、监护人员、作业人员、应急救援人员进行专项安全培训,提升有限空间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严格落实有限空间作业“先通风、再检测、后作业”原则,加强现场作业安全监护,正确配戴使用劳动防护用品,科学施救,严防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二、突出重点,深入开展有限空间作业风险辨识和隐患排查治理工作。 各级各有关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全省安全生产电视会议精神,结合省政府安委会办公室《关于烟台经济开发区“7·18”有限空间较大事故的通报》(鲁安办明电〔2017〕23号)、省安监局《转发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办公厅关于明察暗访内蒙古自治区工贸行业有限空间作业条件确认工作情况的通报》(鲁安监函字〔2017〕78号)要求,按照《工贸企业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与监督暂行规定》(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令第59号)及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公布的《工贸企业有限空间参考目录》,督促辖区内所有企业全面开展有限空间排查辨识,并对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制订针对性的管控措施,并完善安全管理台账。对辖区内存在造纸、酱腌菜生产、工贸企业附属污水处理系统以及冶金、建材、轻工等重点企业,要督促企业开展有限空间作业条件确认等各项工作,深入开展隐患排查治理,对查出的隐患,要责令限期整改,切实做到整改措施、责任、资金、时限和预案“五到位”,切实提高企业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水平。各级各部门要牢固树立风险意识,把安全风险管控挺在隐患前面,把隐患排查治理挺在事故前面,认真贯彻落实《山东省安全生产条例》、《山东省安全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通则》,以先进企业为引领,组织企业全面排查安全生产风险点,逐一明确管控措施,从源头上防范事故的发生。

三、强化执法,严厉查处有限空间作业违法违规行为。

上一篇:美人梦范文下一篇:课程与教学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