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汇率与中国贸易论文范文

2024-07-21

人民币汇率与中国贸易论文范文第1篇

摘 要:美元汇率变动是影响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外部原因。由于2005年之前人民币实施的是钉住美元的固定汇率制度,美元贬值加大了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实证分析表明,美元汇率变动对中国进出口、利用外资、物价水平和就业具有明显的影响。本文通过2005年汇改以来到2013年人民币升值与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关系,人民币升值对甘肃省当地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的影响关系为依据,客观的分析并积极应对人民币升值带来的有利及不利影响,为提高当地居民的消费水平提供科学依据,对国家在宏观经济调控中给出一定的指导建议。

关键词:人民币升值;GDP;美元汇率;居民消费水平

汇率是一种货币相对于另一种货币的比率,是一种一国货币表示另一国货币的价格,汇率变化对国际贸易往来、资本跨境流动以及宏观经济有着重要的影响。对我国而言,汇率的影响更是重要,因为我国经济增长对出口贸易的依赖程度较高,而出口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与我国的汇率制度息息相关。随着美国在我国双边贸易中地位的逐步下降,中美双边汇率已经不能有效衡量汇率变动对我国贸易的影响。朱丰根等人指出外汇市场弱小单薄、汇率缺乏弹性且单向性升值强、维持成本交易成本高而不公平、交易管理刚性划一是人民币形成机制的基本特点[1]。在当前全球经济市场不断剧烈动荡的环境下,各国货币汇率波动剧烈起伏,中国对外出口贸易无法全面反映人民币汇率的变化对我们的影响,只有通过有效汇率对我国各行业的分析才能把握人民币汇率的变化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国内外上诸多学者致力于汇率变化效应影响的研究,Dornbusch 和Werner1(1994)年通过经验分析,得出汇率升值不利于墨西哥产出增加[2]。Towe认为1982至1987年间黎巴嫩镑对美元名义汇率受到居民手中拥有的流动的名义国内货币和国外货币、未来预期汇率和国库债券拥有量的影响[3]。Yuravlivker对70年代南美一些国家的爬行体系的研究发现,汇率的贬值与国内外通货膨胀了的差值以及国际储备的超额量有关[4]。魏巍贤运动系统分析方法,通过对人民币汇率决定机制的分析,得出结论:人民幣对美元汇率的变化率由西方主要货币对美元汇率的变化率、商品的相对价格的变化率、国内外利率差、外债余额对收入比率的变化率及国内货币供应量的变化率共同决定的[5]。李晓、丁一兵等人通过考察近年来人民币与世界主要货币及东亚其他货币的联动关系,分阶段探讨人民币汇率变化对东亚货币的影响,人民币想要成为东亚区域关键性货币,取决于中国能否替代美国成为区域内最终产品的市场供应者[6]。曹伟、倪克勤等人运用滚动回归分析方法,分析了1995年1季度至2008年4季度期间人民币汇率变动对进口价格传递效应的动态发展趋势,结果表明人民币汇率变动对进口价格传递效应总体呈现动态下降趋势[7]。黄志刚、陈晓洁等人对人民币波动空间弹性评估进行了研究,认为将汇率日波动幅度限制在0.5%的水平基本合理、够用,汇率的弹性良好[7]。杨荣分析了人民币外汇市场微观结构的变迁和特征,提出了完善人民币外汇市场的微观结构的具体建议[8]。陈学彬、王培康等人研究了2005年汇改以来复旦人民币有效汇率指数的走势特点,人民币对美元波动区间较窄的原因是导致汇率大幅升值的主要原因,给出的建议是下一步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方向应该是盯住一篮子货币目标区[9]。谷丽研究了1992-2010人民币升值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表明,人民币升值虽然带来了好处,但也容易造成经济泡沫的出现,我们要客观的积极的应对人民币升值带来的不利影响[10]。

随着我国经济健康持续的平稳增长,综合国力不断地增强,人民币升值成为必然的发展趋势,人民币升值一方面可以提高我国出口产品的附加值,提升出口产品形象,体现了出口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对出口结构进行了优化,缓解时常发生的贸易摩擦,同时压缩劳动密集型企业的生存空间,使得资本密集型企业和技术密集型企业在优胜劣汰中发展壮大。另一方面,出口产品价格优势丧失,抑制出口积极性并使国际占有率降低;人民币升值降低了我国的进口成本,肯定会引起很多以投机资金以游资形式进入我国金融市场掠夺财富,扰乱金融市场的秩序,人民币升值对我们究竟是利弊那个更大,我们要客观分当地经济发展的状况。本文从人民币对美元升值的角度入手,以国内生产总值(GDP)和甘肃省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为研究对象,讨论人民币汇率变化对我国西北区域经济的影响,对未来本地区的经济发展进行了预测,进而采取有效的经济策略促进当地经济向健康的方向发展。

一、2005年以来人民币有效汇率的走势

2005年7月汇改开始以后,人民币相对美元升值压力逐步释放,到2008年上半年,人民币相对美元汇率一直保持平稳小幅度的升值,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后,人民币汇率形成改革机制中断使政策重新盯住美元,并被动的随美元不断对其他货币升值,至2011年12月30日,人民币对美元的名义汇率累计升值已超过24%,对美元的实际汇率升值已超过33.5%,在当前政策下,可以说美元直接的、强烈的影响人民币汇率的波动和走向,人民币对美元升值或者贬值的同时,相对其他国家货币也相对的升值或者是贬值,近几年人民币对新兴经济体货币的大幅升值,不仅对这些国家的出口产生不利的影响;而且在向发达国家出口产品的过程中,也削弱了我国出口商品在国际的竞争力。

二、实例分析

国内生产总值(GDP)是公认的衡量国家经济状况的最佳指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反映出居民家庭所购买的消费商品和服务价格水平变动情况。人民币相对美元的汇率极大的影响到中国的财富流向问题。

由已知的经济理论我们知道拉动我国经济增长主要靠三驾马车—出口、投资、消费。出口指的是出口与进口的差额即净出口额;投资和消费的主要资金来源是居民储蓄。通过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官网提供的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数据与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变化的关系,来分析人民币升值对我国经济的影响;为了使得到的结果更有说服了,利用甘肃省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的数据与人民币升值的关系,来进一步验证人民币升值对当地地区的经济的影响,为提高居民消费水平提供依据。

表1是2005年—2013年国内生产总值(亿元)的具体数据,包括:第一产业增加值(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亿元)。

图1是是曲线图对表1进行数据分析,从图1我们可以看出,国内生产总值从2005-2007的平均增长率为19.1%,在2007年GDP的增加率了达到23.1%,与此同时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波动缓慢,从2005的1美元=8.1917到2007年的1美元=7.604,人民币升值趋势缓慢,我国的经济一直保持高速的增长。在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爆发以后,人民币受到世界经济大萧条的影响,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立刻升值,在2008年快速升值到1美元=6.9451,在2009年1美元=6.831,次阶段国内生产总值出现下滑,在2009年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率降低到9.1%,这反应由于受金融危机的影响,人民币的升值导致GDP的下降;从2009—2011年GDP的增长率恢复到18.3%,这也应出在2008年国家开始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时,我国实施的“保持增长”、“稳定增长”等经济政策刺激加大投资,大量印发货币,出现通货膨胀现象的事实;从2011-2013年,这个时期人民币升值幅度基本按着线性变化,国内GDP增长率开始略有下降,也是按着线性的规律变化,保持在10.1%左右。图中我们还可以看出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产值都在保持一个健康的发展趋势,在2008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之后经济发展都放缓了脚步。

表2是2005年—2013年甘肃省居民消费水平的具体数据,包括:居民消费水平(元)、农村居民消费水平(元)、城镇居民消费水平(元)以及其指数。

对比表2我们可以看到,升值会加大城乡消费的差距,人民币的对美元汇率的不断升值增加了我国个人的财富效应,也有效缓解我国通货膨胀的压力,人民币的升值使得进口产品价格下降,将最终带动整个社会的产品价格下降,使得居民消费水平保持良好稳定的增长,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使得我国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品的生产了保持一个持续增加的状态。

三、结论

本文以2005—2013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数据和甘肃省居民消费水平指数为基础,分别与2005—2013人民币汇率变动进行趋势分析对比,根据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变动对我国经济发展进行一个很好的分析,为今后本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科学的依据。通过分析结果显示: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人民币的升值对我国GDP的影响不是线性不变的,人民币的升值直接影响我国物价上涨程度,对居民消费水平有直接重要的影响。尽管人民币升值为我国带来了一定的好处,但是从我国目前状态来看我国面临着更为严峻的挑战。人民币升值在对我国出口价格竞争力、外商在中国投资减少、造成资产泡沫化都产生了不利的影响,须要客观地分析人民升值對我国经济的影响。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正处于经济增速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的关键时刻。传统的发展方式已难以为继,经济增长模式急需转型升级,“稳增长”必须从以投资、出口为重转向以消费为主导,“三驾马车”并重,形成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经济发展的增长模式。经济发展的客观必然,使消费的战略地位提升到改革开放以来前所未有的高度。201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消费需求列在新常态首位,对商贸流通在现代流通方式、流通基础设施、流通领域改革、改善营商环境等方面工作进行部署,重点推进信息消费、绿色消费、住房消费、旅游休闲消费、教育文体消费和养老健康家政消费六大领域的消费,为扩大消费增长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空间。预计2015年全国消费品市场将继续保持平稳发展态势。

参考文献:

[1]朱丰根,朱延福.现行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基本特点与问题分析[J].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13.

[2]Dornbusch Rudiger and Alejandro Werner,Mexico:Stabilization,Reform,and No Growth [J].Brookings Papers on Economic Activity,1994.

[3]Towe C M.Exchange Rate “Fundamentals” Versus Speculation in a Developing Economy.IMF Staff Papers,1989(36).

[4]YuravlivkerD E.Craw ling Peg and the Real Exchange Rate,Some Evidence from the Southern Cone,J.Development,1985(18).

[5]魏巍贤.人民币汇率决定因素分析[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1999(1).

[6]李晓,丁一兵.人民币汇率变动趋势及其对区域货币合作的影响[J].国际金融研究,2009(3).

[7]曹伟,倪克勤.人民币汇率变动的不完全传递——基于非对称性视角的研究[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0(7).

[8]杨荣.人民币外汇市场的微观结构[J].上海金融,2009(3).

[9]陈学彬,王培康.近期人民币汇率变动趋势及特点分析[J].上海财经大学学报,2012(2).

[10]谷丽.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波动对我国经济发展影响分析[J].商业经济,2014(1).

人民币汇率与中国贸易论文范文第2篇

(一) 人民币升值对我国出口贸易的积极及消极影响

积极影响:首先, 有助于中国外贸增长模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促进出口结构的改善, 鼓励技术创新, 促进可持续发展。其次推动部分出口产业向中西部地区发展。人民币升值后, 跨国公司为了降低生产成本, 一些跨国公司由沿海地区转向中西部地区, 这有助于解决我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问题。第三, 有利于缓解贸易摩擦。中国的对外贸易顺差导致我国与贸易伙伴之间的摩擦不断增加, 人民币升值有利于削弱中国贸易顺差的势头, 缓解我国与主要贸易伙伴的关系。

消极影响:首先, 会削弱我国的出口贸易增长。出口贸易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之一, 人民币升值会直接影响我国商品的竞争优势;其次, 人民币升值可能会导致我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价格竞争优势丧失。

(二) 人民币贬值对我国出口贸易的积极及消极影响

积极影响:第一, 有利于缓解我国经济压力, 推动出口经济发展。人民币贬值可以提振出口收益, 缓解中国经济下行压力, 优化出口产品结构。第二, 人民币贬值降低了出口产品的成本, 增加产品出口量。

消极影响:会加深我国与其他国家的贸易摩擦。自从中国加入WTO以来, 由于其资源优势和“人口红利”, 我国出口产品生产成本相对较低, 在国际市场上具有明显的价格优势。一些西方国家要求人民币在短期内大幅升值, 提高人民币汇率的升值压力, 使中国与其他国家的贸易摩擦进一步加剧。

二、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分析

自从我国1978年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后, 特别是2001年加入WTO以后, 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 对外开放程度逐步深化, 为我国的出口贸易带来了强大的动力, 促使我国跨境贸易规模整体上不断扩大。 (见图1)

但是结合图1我们发现, 出口贸易年份之间的增长率整体明显下滑, 如由2007年的20.58%大幅度下降到2009年的-18.29% (2008年“金融危机”是主要原因之一) , 随后由2009年的-18.29%大幅度提高到2010年的30.47% (“金融危机”后国际市场的复苏) , 此后自2010年到2014年, 由30.47%下滑到4.92%, 可见, 人民币汇率升值以后, 对我国的出口贸易产生了负向的影响。2014-2016年人民币汇率贬值时期, 我国出口贸易从4.92%先降到-1.89%再升至2%, 这是因为人民币汇率长期升值后我国出口贸易在下行, 表现为贸易顺差在缩小。因此, 从增长率来看, 人民币汇率变动与我国的出口贸易呈负向相关性, 并且下降的幅度较大, 人民币汇率升值与我国出口贸易的负向相关性较为显著。而贸易规模在2012-2013年短暂上升, 2014-2015年短暂下降, 其原因是汇率变动与我国的出口贸易存在“时滞期”, 因为贸易合同具有一定的期限, 合同的履行不会因为汇率的升值或贬值而做出及时的调整, 因此不会马上得到转变。

由图2可知, 我国出口贸易额在人民币汇率升值时期同样在增加, 但是不表示其不受汇率升值的影响, 而是因为我国规模庞大的“人口红利”降低了企业的生产成本, 且出口的产品大多是劳动密集型产品, 这段时间的贸易顺差连年下滑, 这就是因为人民币的升值对出口形成了遏制作用;2014-2016年, 我国对外贸易的顺差在保持基本稳定的同时明显比2014年以前的任何时候都要大, 尤其是从2013年的1.61万亿元扩增到2014年的2.35万亿元, 2016年较2015年的有所下滑源于2015年开始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导致劳动密集型产业开始转向技术密集型产业, 我国的劳动力优势已开始失去竞争力, 由此说明人民币贬值对我国的出口贸易具有促进作用。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局和中国人民银行数据整理分析而得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局和中国人民银行

综上所述, 我们可以看出:长期内, 人民币汇率升值与我国出口贸易呈显著的负向相关性, 对我国的贸易顺差总额形成了遏制;人民币汇率贬值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是呈显著的正向相关性。

三、我国应对人民币汇率变动影响出口贸易的政策建议

(一) 实行汇率政策与货币政策相结合

第一, 加强对短期流动资金的控制。扩大国内企业和居民使用外汇的权利, 如外国直接投资企业, 中国大型跨国公司的全球金融资源和资产的海外银行持有更多应该逐步放松的差别准备金率, 减少贷款等新兴产业创新、科技提供资金的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率, 以此促进商业银行贷款利率水平的降低, 激发民间资本的融资活力, 促进更多资金流入新兴行业, 鼓励境外机构发行人民币债券, 放宽境内机构发行外币的债务管制。第二, 对于外商直接投资企业, 应当适当提高税收, 以限制“热钱”的大量快速流入, 避免因为“热钱”的大规模迅速流入造成金融风险, 避免其挟持人民币的升值或给人民币带来升值压力。第三, 稳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由于人民币尚未国际化, 因此货币错配的问题得不到良好的解决, 人民币国际化后, 能够有效解决贸易顺差转变成外汇储备的状况, 从而解决本币不应当承担的虚假繁荣升值压力, 还可以适当的抛售更多的美元等外汇储备, 减轻人民币的升值压力。稳步推进人民币的国际化, 还可以促进人民币成为国际金融市场定价与结算的货币工具, 减少由于出口交易需兑换第三国家可自由兑换货币带来的换兑风险与相关的手续费用。

(二) 加强引导企业合理规避汇率风险

第一, 引导企业合理选择跨境贸易币种。一般情况下, 为了结算与清偿的便利, 在跨境贸易中通常都是选择可自由兑换的货币, 但是人民币尚未完全国际化, 还不能够自由兑换, 企业与投资者只能选择交易对方国家的货币或第三国家可自由兑换的货币。因此, 可以采用折中的办法, 如“软货币”和“硬货币”的搭配方法, 使“硬货币”的升值和“软货币”的贬值相互抵消, 目前我国的货币单位是参考一篮子货币的方法, 企业可以选择一个稳定的汇率, 例如欧元或韩元。第二, 利用金融衍生品。银行进行远期外汇交易, 以便企业提前采取防范措施。例如, 外汇期货可以用来确定应付款和应收账款的价值, 在降低汇率风险的同时也失去了实际增值的可能;外汇期权保值法。期权就是给予买者权利的同时不要求买者承担义务的合同。是一种既能够降低风险又能够得利的保值措施;这样一来, 企业在预测外汇价格涨跌时不用通过签订入权合同, 就可以在外汇市场上以更便宜的价格买入所需要的外汇;第三, 创新金融服务。金融服务创新的首要任务是产品和服务的创新, 并应尽快向市场提供更多金融产品可以满足客户的需求, 方便、高效的金融服务, 避免汇率风险和为客户创造价值, 为客户提供优质服务。这样, 一方面, 产品创新可以吸引国外的高质量客户, 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差异化的服务水平与较高的服务质量来强化客户对自身的忠诚度与依存度。

(三) 鼓励企业加强技术创新促进贸易结构的转型升级

出口、投资与消费是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但是我国长期以来主要出口的货物类型是劳动密集型产品, 以往依赖于我国高度的“人口红利”, 但是, 随着我国“人口红利”的逐渐衰弱, 当人民币升值时, 劳动密集型产品因为“人口红利”的衰减, 产品的生产成本上升, 其出口的外汇价格必然提高, 那么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规模将会逐渐地缩小, 加上“绿色贸易壁垒”等因素的影响, 劳动密集型产品在国际贸易市场上的生存空间会不断压缩。因此, 我国以往通过一般贸易促进出口贸易, 赚取贸易顺差的优势将会不断的减弱, 而且我国加工贸易的技术水平还较低, 生产效率不高, 加工贸易产品的附加值虽然比劳动密集型产品高, 但是当人民币升值时, 出口贸易额就会受到压缩。因此, 政府应当通过制定相应的优惠政策鼓励企业加强技术创新, 通过技术创新来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 提升产品的生产效率, 从而降低生产成本, 生产成本的降低可以适应的调整出口的价格, 如此一来, 当人民币汇率升值时, 我国技术密集型产品的外汇价格能够保持一定的优势, 可以稳定贸易市场空间, 当人民币贬值时, 能够促进出口贸易的发展, 进而扩大贸易顺差。

(四) 依靠“一带一路”战略机遇拓展出口贸易市场结构

在“一带一路”战略的推动下, 我国已与俄罗斯、新加坡等国实现了双方货币的直接交易, 能够规避兑换第三国货币带来的汇率风险, 因此, 首先应当继续借助“一带一路”战略, 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加强在这方面的合作, 特别是东盟与非洲国家;第二, 借助“一带一路”战略加强合作项目, 特别是高新技术、环保节能产业的合作, 通过项目对接的方式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与管理经验为国内的企业服务;第三, “一带一路”沿线大部分工业化国家仍处于初级阶段, 很多国家的经济高度依赖能源和矿产资源行业, 而中国可以向这些国家提供各种机械和运输设备, 处于产业链相对较高点。因此, 在“一带一路”建设中, 我国应当发展“能源在外、资源在外、市场在外”的“三头在外”产业, 从而带动产品、设备和劳务输出。这不仅有效地实现了中国生产能力的对外传递, 也促进了国外新兴市场的快速发展, 产业间合作的联动也可以促进我们与这些国家的贸易关系, 从而拓展我国出口市场的多元化。

通过以上可以看出, 通过货币政策与汇率政策相结合的方式抑制人民币的虚假繁荣升值、政府部门要引导企业合理规避汇率风险, 稳步推进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加强鼓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 通过创新驱动战略推动出口贸易的发展, 实现产业结构的调整转型升级以及依靠“一带一路”战略推动我国出口贸易市场结构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

摘要:汇率作为一种经济杠杆, 在国际跨境贸易活动中起着价格转换的职能, 反映了国际商品要素的相对价格, 对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发挥着连接的作用, 这是规范国际经济竞争的最有效途径。2005年, 我国参照一篮子货币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我国出口贸易带来了不容忽视的影响, 本文基于人民币汇率变化的角度, 结合我国出口贸易的发展, 分析其对中国出口贸易的影响, 从而给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汇率变动,出口贸易,对策建议

参考文献

[1] 郭楠, 周渝霞.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影响[J].北方经济, 2012 (2) .

[2] 陈莹.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J].现代经济信息, 2015 (1) .

人民币汇率与中国贸易论文范文第3篇

摘 要:基于内外均衡的角度对人民币汇率政策自1994年起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内外均衡 汇率政策

一、钉住美元人民币汇率政策与经济协调机制分析(1994-2005)

1994 年是中国汇率制度改革的重要一年。19941 月 1 日起外汇实现并轨,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新的汇率为8.72 元/美元,比前一交易日的官方汇率 5.7 元/美元贬值 33%;建立银行间外汇交易市改进汇率形成机制;实行银行结售汇制,取消外汇留成、上缴和额度管理;取消境内外币计价结算,停止发行外币兑换券;同年 4 月,中国外汇交易中心正式运行;人民币经常项目下开始实现有条件可兑换。人民币汇率的这次改革真正确立了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统一的汇率决定体系。与此同时,国内市场化改革不断深入,指导内外均衡的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和汇率政策开始发挥作用。虽然当时中国人民银行宣布人民币汇率制度是以市场为基础的、单一、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但从后来人民币名义汇率的实际走势(图 3-1)来看,人民币汇率在 1994 年初作了大幅贬值以实现与调剂汇率的并轨,之后略有升值,从 1998 年到 2004 年就保持在了 8.28 元/美元的固定水平上。因此这一时期称为典型的人民币钉住汇率制度,直到 2005 年 7 月人民币汇率的再次大改革。

根据人民币汇率变动与内部经济均衡调节的关系,可以将这一段时间再分为三个阶段:

1.实际有效汇率升值与内部经济过热并存(1994-1997)

1994 年初人民币名义汇率的大幅贬值(一次性贬值幅度高达 33%),直接刺激了当年净出口的增加(1994 年净出口增长了 36.7%),同时由于 1994年实际固定增产投资增长高达 15.6%,财政政策处于高度扩张态势。在货币政策方面,由于外汇增加所导致的外汇占款增长过快,国内市场上 M2 在 1994 年增长了 31.2%,同样出于扩张态势。经济出现了明显的过热现象,1994 年与 1995 年的通货膨胀率分别高达 24.3%和 16.8%。在经济出现过热时,中国政府为实现内部均衡而采取了双管齐下的方式:一是采取紧缩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二是力图通过名义汇率升值后减少净出口。在人民币汇率管理方面,外汇管理当局将人民币的名义汇率由最高时的8.72 元/美元逐渐调整到 1995 年 8.35 元/美元(年度均值),名义汇率出现升值。同时,紧缩性货币对通货膨胀的平衡效应开始显现,人民币的实际有效汇率进入升值通道。但由于之前名义汇率贬值幅度过大,即便是在 1994 年、1995 年略有回调,仍比 1994 年之前的汇率贬值不少。

2.实际有效汇率贬值与通货紧缩时期(1998-2001)

中国人民银行自 1996 年开始连续七次下调人民币的存款利率,然而,人民币利率的下调,并没有形成国内宽松的货币政策环境。原因是,美国经济出现了过热,美联储自 1999 年6 月经过连续七次加息,联邦基金利率由 1998 年的 4.75%上升到2000 年的 6.5%。中美利差的扩大导致包括外国直接投资、隐性国际流动资本在内的国外资本进入中国的数量大幅下降,国内的基础货币实际增长率大幅度下降。国际资本的外逃削弱了通过降低国内利率来创造宽松货币环境的努力,加上货币政策的滞后效应,内部经济并没有较快实现原定解决通货紧缩的目标。2000 年后随着东亚经济体止跌回升、中国入世后外国直接投资进入中国的数量不断扩大,国内货币供应才得到有效缓解,总需求也开始缓慢回升。

3.人民币名义汇率升值压力与经济的高速增长时期(2002-2005)

从内部经济环境来看,国内宽松的货币政策对总需求和总供给的效应开始显现,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开始提速,由 2001 年的 9.2%增长到 2002 年的 13.2%,M2也连续出现了大幅度增长,2002 年增长率达到了 18.3%。宽松的货币政策有效缓解了国内通货紧缩的情况。

2002 年至 2004 年我国连续三年年均出口增长超过了 23%。在对美贸易方面,中国贸易顺差逐年扩大,增长迅速。人民币升值的外界压力给国际社会对人民升值带来了强烈的预期。大量国际资本竞相流入我国,以期获得利差和和汇差双重收益。

二、 爬行钉住的汇率机制与内部经济的脆弱均衡(2005 年至今)

2005 年 7 月 21 日,人民银行宣布人民币汇率不再单一钉住美元,而是选择若干种主要货币组成一个货币篮子,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汇率在西方各国尤其是美国的压力下进入了对美元的爬行钉住的升值通道。总的来看,这段时期国内经济均衡受到流动性过剩的冲击和考验,经济波动与国内信用环境呈现出大约滞后一年的正相关关系。2008 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市场波动,中国经济采取了 4 万亿的扩张性财政政策和宽松的货币政策,其后果就是中国经济自 2011 年至今面临着控制通货膨胀的考验。

始于 2007 年初的次贷危机成为中国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分水岭。随着美国次贷危机逐渐演变成冲击全球的金融危机,我国经济也开始受到波及。2008 年下半年以来,我国国内经济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受自然灾害和国际金融危机的双重影響,中国通胀压力消除,继之以出现向通货紧缩发展的态势。

参考文献:

[1]李维刚. 基于内外均衡的人民币汇率政策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2.

[2]章和杰,陈威吏. 人民币篮子货币实际有效汇率的实证研究[J]. 浙江金融,2007,04:22+21.

[3]林伟光. 金融危机下我国经济内外失衡与政策搭配探讨[J]. 岭南学刊,2010,02:89-92.

[4]高瞻. 我国外汇储备、汇率变动对通货膨胀的影响——基于国际收支视角的分析[J]. 国际金融研究,2010,11:4-10.

作者简介:

张惠军(1993—),男,山西太原人,山西财经大学(金融学)学术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金融理论与政策.

人民币汇率与中国贸易论文范文第4篇

摘要:围绕人民币汇率问题,美国希望拉动其他国家共同向中国施压。但是,从目前来看,人民币汇率问题主要还是中美之间的争吵,而且问题已经接近解决。那么,其他经济体对此是何态度呢?他们在人民币是否升值的问题上,到底存在什么样的利害关系呢?通过回答这些问题,我们可以对中美之间的这场交锋有更为清晰的认识。

中国与美国之间围绕人民币汇率问题的一系列交锋,成为近期世界经济中的焦点话题。3月15日,美国国会共有130位议员联名致信财政部长盖特纳和商务部长骆家辉,要求政府在4月15日发布关于汇率操纵问题的定期报告时把中国列为“汇率操纵国”,呼吁对从中国进口的产品征收反补贴税。这给本来就已受挫的兩国关系再添一分紧张,为尚未走出金融危机的世界经济又蒙上了一层阴影。

由于中国方面坚持强硬立场拒绝应其要求就人民币升值问题做出改变,美国的议员和专家在国会听证会上表示,美国应该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贸易组织和20国集团等论坛中讨论人民币汇率问题,争取其他对中国汇率政策感到担忧的欧洲和亚洲国家的帮助。

现在,这一问题虽然不能说尘埃已经最终落定,但是也似乎可以暂时告一段落。尽管存在来自于国会议员和商业团体的巨大压力,美国财政部长盖特纳在4月3日表示,美国政府将推迟向国会提交一份包括中国在内的美国主要贸易伙伴国汇率政策的报告。4月17日,中国商务部副部长钟山在广交会上表示,经过与美国协商,中美初步达成协议,中国外经贸政策保持基本稳定,人民币汇率保持基本稳定。

在这一事件过程中,除美国以外的其他经济体并没有积极跟进美国向中国施压的动作——虽然在美国人看来,许多国家(比如欧洲、日本以及新兴经济体等)在人民币升值问题上与美国有着同样的利益。那么,这其中的原因究竟何在呢?它反映出中美在汇率问题上的争议存在着怎样的问题呢?

一、在人民币汇率问题上的中美交锋

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一直在推动人民币升值问题上向中国施压。只是在金融危机以前,众多政策制定者和学者倾向于认为,美国金融业比较优势,可以支撑持续的美国贸易逆差,美国和全球经济正在经历一种新的增长模式。因此,在是否应该要求人民币升值的问题上有很大分歧。随着金融危机的阴霾逐渐消散,为创造就业、振兴制造业和扩大出口,要求人民币升值,至少在短期内符合美国利益。

美国国会议员们坚称,中国施行的人民币盯住美元的汇率政策部分导致了全球经济失衡,抢走了美国人的就业机会,尤其是在制造业。换句话说,被低估的人民币是造成美中贸易逆差的原因所在,而贸易逆差又是造成美国就业岗位减少的原因。以攻击人民币汇率问题而著称的纽约州民主党参议员舒默(Charles Schumer)等议员,把2001年至2008年美国就业岗位减少240万个归咎于中美双边贸易逆差。根据美国民主党议员起草的议案,如果财政部确定中国操纵汇率,美国必须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框架内采取行动,并在60天后,禁止联邦机构从汇率操纵国进行采购。如果汇率操纵国在360天内不采取行动,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必须向世贸组织就中国的汇率问题提出申诉。

华盛顿智库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Peterson 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Economics)所长、弗雷德•伯格斯登(Fred Bergsten)一直呼吁对中国政府采取强硬立场:“中国人说,他们绝不会迫于外部压力而调整汇率。而我认为,如果没有外部压力,他们就绝不会调整汇率。”他表示,无论怎样都值得(向WTO)提出申诉,尤其因为这可能会动员起包括新兴市场在内的其他国家一起反对中国。他称:“从法律意义上说,我对申诉成功并不乐观,但利用申诉将该问题提到多边层面,广而告之,点评批评中国人……我认为这应该成为我们战略的一部分。”

中国方面坚持认为美方理由并不成立,不应该将汇率问题政治化,而是应该协调应对全球经济危机,共克时艰。商务部发言人认为“贸易顺差问题不是迫使人民币升值的理由”,因为贸易顺差问题是全球化的结果,会持续存在。只考虑自身利益扩大出口,而要求别国货币升值,“是利己主义的一种表现”。另外,中国方面也强调,尽管人民币看起来被低估了,证据却表明让人民币升值并不能减少双边贸易逆差。2005年7月至2008年7月,人民币兑美元升值21%,从1997年以来一直没变的0.1208美元变成0.1464美元。不过,据美国人口普查局(U.S. Census Bureau)汇编的贸易统计数据显示,那一时期的双边贸易逆差却从2,020亿美元扩大到了2,680亿美元。3月,中国贸易出现了逆差,则更是强化了这一理由。

事实上,许多美国人也认识到,人民币升值对美国并不那么有利。利用制裁手段迫使中国升值人民币,将使美国消费者负担更高的价格,进而减少美国人的实际收入。收入较低的美国人尤其会感受到沃尔玛(Wal-Mart)和Target更高价格带来的冲击。而且,更加坚挺的人民币提高了严重依赖进口原材料、资本设备和元件进行生产的中国生产商的购买力。由于材料更加便宜,中国生产商可以降低出口商品的价格来保持海外市场份额。

而且,不仅人民币汇率和美中贸易逆差之间的关系比决策人士认为的要弱,贸易逆差与美国就业岗位减少之间的关系比这还要弱。据美国经济分析局(U.S. Bureau of Economic Analysis)的数据,美国生产商占了美国年度进口额的一半以上。这些进口主要是购买原材料、元件和资本设备,支持了美国一系列行业的就业。此外,据越来越多领域的研究结果显示,美国来自中国的进口额中只有一小部分代表了中国的劳动力、材料和管理费用成本,大部分进口额来自包括美国在内的其他国家生产的元件和原材料。

根据加利福利亚大学林登(Greg Linden)、克拉莫(Kenneth L. Kraemer)和德瑞克(Jason Dedrick)2007年的一项著名研究,一部苹果iPod生产成本为150美元,其中只有约4美元是中国创造的附加值,而大部分价值来自包括美国在内的其他国家生产的元件。不过,当这些在中国组装起来的iPod被出口到美国的时候,150美元的总成本就都被算作是来自中国的进口,令美中贸易逆差扩大。实际上,这些进口的iPod支持了价值链上游数千个美国就业岗位──在工程、设计、财务、制造、营销、分销、零售等领域。显然,如果因为汇率问题而对中国输美商品实施25%的关税,将对创造了iPod大部分价值的非中国企业和工人造成伤害。

二、欧洲只是“低声埋怨”

在人民币升值问题上,欧洲一直是在附和美国。确实,欧洲具有要求人民币升值的直接动机。在美元贬值的背景下,事实上,与美元挂钩的人民币也贬值了。在美元与人民币的双重压力下,欧元被动升值,这导致其货币竞争力下降,出口受影响。由于很难要求美元升值,于是,欧洲可以将这种压力转移到事实上与美元挂钩的人民币上。一旦人民币升值,对欧洲国家的直接好处就是欧元竞争力上升,产品出口就会增加。

但是,据英国《金融时报》报道,尽管美国抗议中国所谓的货币操纵行为的声音越来越响,欧洲的表达方式则更多的是低声抱怨。“欧洲官员支持美国的看法,认为中国为了刺激出口正采取行动压低人民币币值。但是,他们不愿以任何方式使货币问题升级,从而破坏更为广泛的双边关系。”该报也指出,欧洲做出克制的反应有两个常被援引的理由:尽管对华贸易赤字不断扩大,但欧洲并没有面临像美国那样巨大的整体赤字;而且,欧洲与中国的关系也没有像美国和中国一样充满地缘政治竞争关系。

IMF总裁多米尼克•斯特劳斯-卡恩对美国要求中国允许“被严重低估”的人民币升值表示支持。他在布鲁塞尔对欧洲议会说:“在某些情况下,提高汇率不可避免,这正是众所周知围绕中国和人民币币值的争论所讨论的问题。”“人民币币值被严重低估”,随着世界经济恢复平衡,“让人民币升值”是合理的。但是,欧盟驻华大使塞日•安博表示,最好是秘密进行有关人民币汇率问题的谈判。他说:“大声嚷嚷和施压无济于事,我认为,施压不是解决复杂问题的最佳辦法。”

此外,欧洲其实也是自顾不暇。葡萄牙、意大利、希腊和西班牙这所谓的“笨猪四国”(Portugal,Italy,Greece,Spain首字母组成英文单词PIGS)陷入债务危机,使得本来就没有从金融危机中恢复的欧洲又弥漫恐慌情绪。是否应该以及如何救助这些国家的问题,在过去的几个月里一度让欧盟手足无措。而且,作为欧盟重要轴心的德国,虽然将“世界出口冠军”的头衔首次输给了中国,但是依然是世界贸易顺差大国。2009年,德国外贸顺差为1360亿欧元。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德国和中国一样,承担着纠正国际经济失衡的责任,而没有指责中国汇率问题的强烈动力。

三、日益依赖中国发展的其他国家

另外,还有许多国家,比如日本、新兴经济体以及东南亚国家等其他发展中国家,同为向欧美出口的重要经济体,与中国有利益的竞争。为什么他们不在人民币汇率问题上跟随美国向中国施压?

美国财政部长盖特纳在东南亚访问时曾表示,美国要求人民币升值,也是为了这些中国邻国的利益。但是德国《时代》周报发现,东南亚各国对这一说法不以为然。《时代》周报的文章说,对美国人这种“我们也是为了你们好”的居高临下的说法,相关的中国邻国是左耳进、右耳出。在这些国家,或多或少能听到一些批评的声音,尤其是农民的批评,但是,亚洲地区的政界人士、媒体以及大多数居民都没有以同等音量加入美国反对中国货币政策的激情大合唱。日本政府的一位高级金融专家说:“向国人指出这个他们早已认识到的问题毫无意义。”东京三菱银行经济师芬克认为,日本不仅需要中国作为销售市场,也需要中国这个生产基地。目前日本的国外生产有三分之一在中国。

在东亚的生产链条中,许多国家都向中国出口中间品,经由中国向发达国家出口。人民币的升值固然可以为这些国家带来一定的好处,但是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

比如韩国财政部认为,在世界市场上与中国产品展开价格竞争的韩国产品并不多,因此,在这一领域产生的影响也微乎其微。从历史上来看,2005-2008年人民币升值21%左右,当时中国在世界出口市场所占比重上升1.61个百分点,但韩国的比重仅下降了0.03个百分点。但是相比之下,韩国较为依赖通过中国的迂回出口,会面临人民币升值的不利影响。在韩国的全部出口额中,销往中国内需市场的占12-14%,在中国加工后销往海外的占10-12%,几乎各占一半。所以,韩国财政部有关负责人表示:“即使针对中国内需市场的出口增加,经由中国销往世界市场的出口也会减少,因此,从整体来看,对韩国出口产生的影响不会很大。”所以,韩国政府选择采取了谨慎的立场,即“不动声色”,而且强调在其即将主办的G20峰会上“人民币升值没有被纳入G20议程,这不该是我们出面要谈的议题”,“如果各国关心并提出该问题,就可以在大框架内进行讨论”。

许多发展中国家都日益依赖于中国的繁荣。德国《时代》周报注意到,虽然印度尼西亚、新加坡、菲律宾和越南等国的对外贸易逆差巨大,但它们并没有指责中国“操纵汇率”。相反,大多数人认为,中国的繁荣利大于弊。这是因为中国不仅向东南亚国家出口,而且也向这些国家投资。又比如巴西。2009年,中国已经取代美国成为巴西最大的贸易伙伴和最大的出口市场,双边贸易额达到了361亿美元。为此,《华尔街日报》特别强调:“中国的需求帮助巴西在与其他市场的贸易萎缩时经受住了全球性的经济衰退。”其他国家显然也明白这一点。比如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的高级经济顾问Arkady Dvorkovich明确表示,俄罗斯不会在金砖四国(BRIC)峰会上就人民币升值问题向中国施压,因为汇率问题是中国自己的事情。

此外,对亚洲许多国家和地区来说,人民币也是他们抵抗美国指责他们本国货币的前沿阵地。此前,美国智库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所长伯格斯腾在美国众议院听证会上指责中国操控人民币汇率的同时,还指责马来西亚、新加坡以及中国香港、台湾等亚洲国家和地区货币的汇率也都被低估了,所以也都应该被列为货币操纵地区。英国《金融时报》引述荷兰国际集团驻新加坡首席亚洲经济学家康顿的话称,许多亚洲国家和地区担心,一旦中国重估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其他亚洲货币也会跟着重估。

人民币汇率与中国贸易论文范文第5篇

摘 要 自2005年我国浮动汇率制度以来,人民币汇率逐年走高。2009年中国取代德国成为世界第一出口大国后,关于人民币汇率的唇枪舌战即频现报端。2010年,美国国会更抛出了“汇率操纵国”的言论,不惜以干涉别国内政的手段试图强压中国政府对人民币进行升值,以缓解美国时下面临的贸易问题和就业问题。本文试从马克思汇率理论的角度,对人民币汇率的波动加以解读分析。

关键词 马克思汇率理论 汇率 人民币升值

一、“马克思汇率理论”的简要概述

“马克思汇率理论”产生于19世纪中后期,在《资本论》中,马克思提出了有关汇率问题的基本观点,奠定了马克思汇率理论的基础。

马克思认为,汇率的产生是国际商品交换的历史发展及其内在矛盾的必然产物。随着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世界市场的开拓和迅速扩大,国际分工进一步加深,国际贸易迅速发展,从而产生了国际价值,导致世界货币流动,形成各国货币的汇兑比率。同时,马克思认为汇率是由各国货币所包含的价值量的多少决定的。由于各国劳动生产率的差异,导致各国生产同一种商品所包含的内在价值量并不相同,因而各国货币所包含的价值量就不同。那么,各国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即汇率也会不同。由此可以看出,马克思主义汇率理论的基础是劳动价值论,各国劳动生产率的变化是影响汇率的根本原因之一。

马克思认为,正如一般商品的价格与价值并不一致,而总是围绕着价值波动。同样汇率在通常情况下也与货币平价并不一致,它也是围绕着货币平价波动。这种波动受外汇供求关系的影响,而外汇供求关系又以一定时间内的内收支状况为转移。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外汇发生变化有以下几点原因:

(一)一时的支付差额。

不管造成这种差额是什么原因,如纯粹商业原因、国外投资、或国家支出、战时的支出等等,只要由此会引起对外的现金支付。

(二)一国的货币贬值。

不管是金属货币还是纸币。

(三)人们的心理信任因素也会影响到汇率。

因此,在马克思看来,影响汇率波动的原因主要有外汇供求状况,国际收支差额、心理预期因素以及两国货币所具有的或代表的价值量的相对变动。

二、用马克思主义的汇率理论分析我国目前人民币升值的原因

自2005年7月21日起,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至今我国人民币对美元的一直处于升值状态,人民币升值问题就成为了汇率制度改革之后的金融市场热点。下面就用马克思主义的汇率波动理论来分析一下人民币升值的原因:

(一) 近几年我国外汇储备一直保持较快增长速度。

数据显示,中国自2005年开始实行人民币汇率改革,2006年人民币升值3.35%,2007年和2008年升值均接近6%。但同期中国的贸易顺差也在增长,2006年顺差为1776亿美元,2007年全年我国外汇储备增加4619亿美元,2008年更是高达2954亿美元。如此惊人的外汇储备增长速度,如此巨大的外汇储备造成外汇的供大于求。结合马克思的汇率波动原因来看,汇率围绕着货币平价上下波动,受外汇供大于求关系的影响,在我国的外币必然贬值,人民币升值也就成为必然趋势。

(二) 我国国际收支保持“双顺差”。

2005年贸易顺差达到1018亿美元, 2006年该值就达到了1776亿美元,2007年我国外贸顺差达到2622亿美元。2007年我国进出口总额首次达到21738亿美元,2008年我国进出口总额达25616.3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7.8%。2009年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基本稳定,而全年贸易顺差同比下降了34.2%。 因为我国一直保持双顺差,所以才有如此庞大的外汇储备。因此,国际收支过大的顺差是人民币升值的根本原因。

(三)对人民币升值的预期也是人民币升值的因素之一。

中国经济发展的良好势头,让世界人民对中国人民币升值充满了期望,对中国政府充满信心,那么就会采取一些措施应对人民币升值,如提前将美元兑换成人民币,反而加速了人民币的升值。

不过就目前来看,与其说是人民币升值,不如说是美元贬值。因为人民币对美元虽是升值的,但是对欧元等货币是贬值的。相对而言,美元对欧元等货币也是贬值的,是美元的贬值造成周围货币的升值。

(四)人民币与外汇所具有的或代表的价值量的相对变动。

中国的经济发展迅速,科技也跟着迅猛发展。现代化生产代替了人力劳动,收入也随之增加,这样无形中也提高了劳动生产率,结合马克思汇率理论,单位时间内生产的商品越多,花费的时间越少,那么单位商品的价值量越小,一单位人民币所代表的价值量也就越少,在其他一单位货币所代表的价值量不变的情况下,则人民币是升值的。

三、适宜的汇率水平对经济发展的作用

马克思汇率理论正确地分析了汇率决定的基础和影响汇率波动的因素,即使在一个多世纪后的今天依然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

马克思汇率的理论基础——劳动价值论,指出了决定各国汇率水平的基础是各国不同的劳动生产率,导致的各国货币的价值量的不同,从而带来各国货币汇率水平的不同。 在当今世界,汇率一旦确定就成为影响宏观经济的重要变量,因而汇率也成为了各国调节经济发展的政策工具。

汇率下浮在短期内对一国经济增长有促进作用,因为其可以促进出口,抑制进口,增加一国经济收入,但是也会因缺乏提高技术进步和管理水平的动力,不利于经济结构的改善,长期下去可能会妨碍经济增长,从而损害了一国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而汇率上浮在短期内对一国经济增长有抑制作用,使其出口减少而进口增加,本国企业的价格优势受到限制,必须依靠技术进步和管理水平的改善来提高产品附加值或降低成本以保持产品的竞争力,因此有利于一国经济结构的调整,激励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保持其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也就是说,汇率水平的确定要在短期经济增长和长期经济增长之间进行抉择。

中国宏观经济的长期目标是优化经济结构,保证经济增长的质量,保持经济增长的持续性。通过币值升值促进经济结构调整,保持经济的持续增长。但同时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中国的国情,我国庞大的人口基数构成了极为严重的就业压力。如果要保证一定水平的就业率,经济就必须保持一定的增长速度,那么,这时如果汇率升值过多过快,就会使进口价格较低,出口价格较高,会使投资相对减少,短期会使一些企业面临困境甚至破产,从而加大就业压力。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结合马克思汇率理论,劳动生产率的变动必然带来汇率水平的变动,因此,人民币汇率升值也在情理之中。但我国还是一个发展中的转型国家,正处于投资推动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向依靠技术和知识推动的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过渡时期,市场机制还不成熟,经济调节能力不强的情况下,这就要求汇率调整的幅度不能过急过大,根据自身经济发展和客观需要进行的主动调整,更不是迫于别国干涉的压力。人民币升值应该是渐进性的、理性的,这样对中国经济发展才具有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意义。

面对人民币的升值,相信我国政府能够制定出合理的实施方案和应对措施,积极稳妥地推进人民币汇率改革,并引导企业加强结构调整,平稳度过改革调整期。企业也能积极推进结构调整步伐,转换经营机制,提高应对汇率变动的能力。我们坚信,汇率制度改革将使我国更加适应日益复杂的国际经济形势,避免国际经济摩擦,使我国在国际舞台上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卡尔.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第三卷 .

[2]张亚伟.汇率升值的内在原因及其对出口贸易条件的影响.广西社会科学,2007 (10).

[3]喻川平.对人民币汇率升值中的汇率陷阱问题的认识.价格月刊,2008 (06).

[4]杜静.人民币升值对我国经济影响的利弊分析.中国集体经济,2008(09).

人民币汇率与中国贸易论文范文第6篇

摘 要 本文简单回顾了人民币汇率改革的历史进程,进而分析了现行人民币汇率制度所存在的缺陷,并通过分析人民币汇率改革面临的内外压力,具体介绍了汇率改革的利弊。

关键词 人民币汇率 改革 金融危机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全面爆发,中国不仅遭受着外贸环境的恶化,而且遭受着迫使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人民币汇率陷入了僵局。为了平稳发展我国经济,为了提高我国国际社会的影响力,改革现行汇率制度应经破在眉睫。

一、人民币汇率改革的历史进程

迄今为止人民币的汇率改革已经经历了一系列的进程,总的来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1)1979年至1984年,人民币汇率经历了从单一汇率到复汇率再到单一汇率的变迁。(2)1985年至1993年,官方牌价与外汇调剂价格并存,人民币汇率向复汇率回归。(3)1994年,人民币汇率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4)2005年,我国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二、现行人民币汇率制度缺陷的具体表现

由于外汇银行、企业、居民不能随意持有外汇,中国的外汇市场具有封闭性垄断性、交易品种单一和外汇汇率波动空间狭小的特征。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目前“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事实上已经演变成盯住美元的固定汇率模式。人民币汇率的这种机制具有以下缺陷:

(一)中央银行对外汇市场的干预具有被动性

1994年结售汇制度的实行使得绝大多数国内企业的汇改收入必须结售给外汇指定银行。在这种制度下外贸企业不能持有外汇账户,只能无条件的将出口所得外汇卖给外汇银行。同时中央银行又对外汇指定银行的结售周转外汇余额实行比例幅度管理。上述管理办法,使央行干预成为必需行为。

(二)汇率变化缺乏弹性

在我国国际收支连年顺差的环境下,央行对外汇市场的干预是不可避免的,因此人民币汇率水平不纯粹是由市场供求来决定的,在很大程度上是受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影响。自从1994年外汇体制改革以来,人民币汇率除了1994年升值3.5%,1995年升值1.6%外,其余5年都保持在1美元兑8.28元左右的水平,处于一种超稳定的状态,但是通过分析我们清楚地知道人民币汇率的这种超稳定状态是一种制度约束所导致的。虽然汇率的稳定对经济发展有一定的好处,但是我们所追求的稳定应该是反映市场环境因素变化的动态的稳定,而绝不应该是静态的固定不变。在过分的静态稳定状况下,人民币汇率并不能及时应对外部经济坏境的变化,这样不仅会丧失汇率的经济杠杆的调节功能,也淡化了交易主体的风险概念;同时为了维护汇率稳定致使中国人民银行被动入市收购外汇形成的巨额国家外汇储备,在欧元即将取代欧元区各国货币进而对国际货币体系带来巨大的不确定性影响的情况下,央行持有的以美元为主的储备资产将会面临重大的汇率风险。

(三)外汇市场不健全

中央银行、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经批准大的外资金融机构、少量资信较高的非银行金融机构等是我国外汇市场的主体。因为许多中介机构没有外汇兑换的资格,导致我国外汇市场交易范围狭窄,交易品种稀少,交易方式单调。而且由于我国资本项目管制严格以及利率的非市场化导致外汇市场与短期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几乎是出于隔离的状态,人民币汇率与人民币利率、美元利率相关程度也极低。

三、目前人民币汇率改革面临巨大的压力

目前我国的人民币汇率制度是盯住美元的汇率制度,贸易摩擦加剧,储备持续扩大,热钱流入增加,使得人民币汇率改革面临巨大的压力。

(一)内在压力

截至2009年底中国的外汇储备同比增加23.3%,达到近2.4万亿美元,相当于日本的外汇储备2.3倍。人民银行买进外汇使得基础货币投放增加,加大了通货膨胀的压力,提高了资产价格。在人民币单边升值预期下,国际投机资金进入中国,进一步提高了股市和房市。

(二)外在压力

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各国贸易保护主义再度抬头,美国、欧盟等主要国家和地区认为我国出口的大量商品对其本国的就业造成严重的冲击。他们认为人民币升值既可以改变中国高额顺差的局面,同时也可以为世界贸易平衡承担更多责任。

(三)保持较低的汇率会有较大的成本

中国与其他国家的关系因为人民币汇率的问题而变的更加紧张,从而产生了大量的低收入的外汇储备。较低汇率的长期保持还会使得消费转移到较高收入国家的居民手中,进而使得地区经济发展部平衡,同时也会让投资效率下滑。

四、目前人民汇率改革的利弊

2005年7月21日,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实践证明了人民币汇率改革把握了有力的时机,选择了正确的方向,成绩明显。2010年6月19日,中国人民银行新闻发言人发表讲话,“进一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标志着我国将重启自2008年金融危机而中断的汇率市场化之路,预示着人民币将步入顺应时势的升值之路。但是对人民币汇率改革的利弊考虑使得世界各国对此问题持有各不相同的意见。

(一)人民币汇率改革有利的方面

1.有利于经济产业布局、结构的调整。在人民币汇率相对较高的环境下,进口商品的价格将比较便宜,国内将增加资本货品的进口,加快技术的进步。同时,一些低附加值的产品,因出口减少、成本上升,将变得无利可图,结构调整进程加快,有利于我国实现经济从外向型到内外平衡型转变。

2.提高整体购买力,增加消费者剩余。人民币升值后,导致进口产品价格下降,我国个人对进口商品的消费能力逐渐增强,这促使而来国民对国外优质产品的消费额购买,进而增加了我国个人的财富效应。由于经济一体化的不断深入,进口一定消费品来满足国内消费需求缺口是国际分工和相对优势的必然要求,同时也可以缓解国内需求紧张,抑制通货膨胀的压力。

3.平衡、缓解各国的贸易矛盾。中国政府适时调整人民币汇率制度,不仅考虑到与国际上其他国家之间的贸易关系,也为中国与其他国家贸易谈判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人民币升值虽然不能解决中美贸易巨大的差额问题,但是也会间接地起到缓解与美国、日本等主要贸易伙伴国在低价反倾销上的贸易摩擦作用。汇率制度改革以后,汇率受市场供求关系以及极大主要货币汇率变动的影响程度的提高,将缓解多边贸易争端。

(二)人民币改革不利的方面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人民币在资本账户下不能自由兑换,意味着不是由市场决定汇率机制,人民币汇率的改变没有意义。

2.人民币升值会导致中国的通货紧缩压力增大。

3.人民币汇率升值将导致对外资的吸引力下降,外商对中国的直接投资减少。

4.人民币升值给中国的外贸出口造成极大的伤害。

5.人民币升值使得中国企业的利润率下降,就业压力增大。

对于人民币汇率的改革最终将何去何从,从短期来看,要坚决顶住压力,明确稳定预期;从中长期来看,在经济形势企稳后,可以采取阶段性阶梯式的升值,避免一次大幅升值所带来的巨大冲击,也可以避免缓坡升值带来的热钱加速流入的问题。由于存在“不可能三角”理论,即资本自由流动、货币政策的独立性与汇率的稳定性三者不能同时实现,故而,在资本管制逐步放开的中国,若实行固定汇率,则中央银行必须放弃货币政策的自主权。总之,应更注重参考一篮子货币,短期通过将人民币与一篮子货币挂钩来稳定市场预期,中长期则增加汇率灵活性从而建立浮动的汇率制度。这才是人民币市场化的最终方向。

参考文献:

[1]黄润中.人民币汇率改革:利弊权衡.中国金融.2005(12).

[2]朱江溶,余意,笪莉娜.浅谈人民币汇率改革及其影响.华商.2008(07).

[3]陈东琪,张岸元,王元.人民币汇率改革的进程、挑战和前景.宏观经济研究.2008(12).

[4]孔繁荣.当前人民币升值的成因、影响及缓解对策分析.湖北教育学院学报.2007(01).

上一篇:低压供电接地方式管理论文范文下一篇:医院无线网络安全建设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