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论文软件范文

2023-09-19

计算机论文软件范文第1篇

摘 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科学技术的进步,计算机的应用范围变得越来越广,由此促进了计算机应用的发展。最开始,开发计算机软件所采用的是二层结构,发展到今天,已经变成了多层次结构。目前,计算机使用的环境变得越来越复杂,为了使计算机软件符合复杂的环境要求,在开发计算机软件时应用了分层技术,这一技术的应用使得计算机软件系统的完整清晰程度得到有效的提高,而且增强了软件使用的灵活度。在本文中,介绍了分层技术及优势,并研究了分层技术在计算机软件开发中的运用。

关键词:分层技术;计算机软件开发;运用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我国已经迈进了信息化时代,計算机成为人们生活和工作中所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因此,计算机软件的开发成为技术人员工作的重点,开始时,计算机软件开发主要是单层结构模式,但是随着网络结构的复杂化发展,原始的单层结构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网络结构的复杂性,所以在开发计算机软件时应用了分层技术,从而有效地提升了计算机软件的适应性和灵活性。

1 分层技术及其优势

分层技术主要是针对计算机软件结构中内部的层次依赖关系。在开发计算机软件时,不仅要保证软件运行的可靠性和灵活性,还要保证能够对软件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分层技术的应用可以满足这一软件开发要求,从而实现计算机软件的多用功能。

在开发计算机软件时应用分层技术有三方面的优势:一是使计算机软件具有更好的扩展性,利用分层技术开发出来的计算机软件具有多层次的特点,当软件的某一层次需要改造或者升级时,只需修改该层及其上下层;二是使计算机软件的开发效率和可靠性得到提高,在现有计算机软件的基础上,分层技术可以另外搭建软件系统,有效的节省了软件开发的时间,更为重要的是新软件的质量可以得到保证;三是可以实现计算机软件的复用,在定义功能层次的接口时,分层技术采用的是分层模式,这样的方式有利于软件的自行开发,而且还可以实现无缝隙对接。

2 利用分层技术开发出来的计算机软件

将分层技术应用到计算机软件开发中,将会是未来计算机软件开发的发展趋势,这是因为分层技术的应用有利于计算机软件的开发工作。计算机软件开发最主要的目的就是满足人们的需求,在开发软件时,为了有效的节省开发时间,在搭建软件系统时可以利用已经经过严格检测的构件来实现,用这种方法开发出来的软件在性能上得到了很好的保证。另外,利用分层构件还可以在硬件和底层构件之间建立有效的联系,从而不断地提升软件系统的工作性能。实际上,在整个计算机软件开发系统中,并不存在严格的层次关系,有的只是各个层次之间的依赖关系。

3 分层技术在计算机软件开发中的运用

总的来说,分层技术在计算机软件开发中的应用,就是由原始的双层技术,逐渐的发展为三层技术、四层技术,甚至是更多层次技术,从而有效地缩短计算机软件开发时间,提高计算机软件开发的效率。

3.1 双层技术在计算机软件开发中的应用

在双层技术中,有两个非常重要的端点:客户端、服务器。在进行软件开发时,首先由客户端将信息传输到服务器上,然后通过数据库的计算和总结,将最终的信息返还给客户端,进行使用。

3.2 三层技术在计算机软件开发中的应用

三层技术以双层技术为基础,并对双层技术进行了改进和完善,同时,将应用服务器增加到三层技术中。新增的应用服务器具有多种功能:计算机用户之间需要进行数据存储,应用服务器可以帮助其实现;将计算机访问信息网站的速度进行有效地提升;实现计算机与人之间的交互作用;将计算机的工作效率提升到新的档次。

3.3 四层技术在计算机软件开发中的应用

现今,计算机的使用环境变得越来越复杂,所以在开发计算机软件时,一定要充分的考虑到这种复杂性,然而当双层技术和三层技术都无法应对这种复杂环境时,就需要运用四层技术。四层技术科学的将三层技术中的界面层、业务管理层、数据层分开,从而有效地降低各层之间的相互影响度。四层技术中,主要包含业务的处理层、数据层、web层、存储层,web层是用来接收业务层传来的数据层处理结果,之后再进行数据之间的交换工作。在关系与对象之间,存在着差异匹配的问题,四层技术的应用能够很好的解决这一问题,并且提高软件开发的速率,有效的提高计算机的工作速度。

3.4 中间件技术在计算机软件开发中的应用

计算机环境中有一种是分布式环境,中间件技术主要应用在这种环境中,中间件技术的应用,实现了计算机系统间的互通和资源共享。在进行计算机软件开发时,异构和分布集成会使各项技术的细节变得非常复杂,使得开发难度大大增加,中间件技术的应用有效的屏蔽了复杂性,降低了难度。中间件技术有非常多的优点,比如将数据库、操作系统以及应用软件间的连接方式优化,减少软件开发时间,将软件系统的安全稳定性能提高等。通过对系统的不同作用,中间件技术可分为三种,分别是面向消息中间件、远程过程调用中间件以及面向对象中间件,中间件技术在计算机软件开发中的广泛应用,大大地提高了计算机软件的开发效率。

4 结论

随着计算机应用范围的变广,计算机软件开发技术得到了不断的发展,随之而来的是人们对计算机的需求越来越高,而且在计算机软件开发的过程中,其所面临的环境将会越来越复杂,这就需要在计算机软件开发的过程中应用分层技术。分层技术的应用有效的提高了计算机软件开发的效率,大大的缩短了计算机软件开发的时间,而且还有效的降低了开发的成本。因此,作为计算机软件开发人员,要积极地推行分层技术,以便于开发出更为符合人们需求的计算机软件。

[参考文献]

[1]王志勇.分层技术在计算机软件开发中的应用[J].无线互联网科技.2014,(04):91.

[2]叶娜,朱秀娟.试论计算机软件开发中的分层技术运用[J].无线互联网科技.2013,(06):61.

[3]夏汶钰.基于分层技术的计算机软件开发分析[J].中国新通信.2013,(22):39.

计算机论文软件范文第2篇

关键词:实时;嵌入式;设计

近几年嵌入式实时技术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相对应在诸多领域的应用给人们以高效、科学、便捷的印象。例如嵌入式技术应用在工业领域中的汽车生产中,能够让智能化机械臂代替劳力,这样大大节省了用工成本,又为该技术的发展起到了促进的作用。当然嵌入式技术在计算机软件设计中的作用也是不可小觑,例如嵌入式实时软件在可以满足计算机设计中的不足,以确保计算机软件系统的功能顺应时代的需求。现阶段嵌入式实时软件正处于发展阶段,以下在几个方面分别对其在计算机软件设计中的应用做了详细阐述。

1 嵌入式实时软件

嵌入式实时软件的原理:嵌入式实时软件利用计算机执行、分配以及处理等部分来综合提高计算机软件系统与硬件系统的综合效率,对计算机的运算进行实时处理和详细的掌控,也具有对计算机系统实施远程操控的功能。所以在计算机软件设计的过程中科学合理地应用嵌入式实时软件可以使计算机各个方面进行合理地规划,增强计算机的实用性。

嵌入式实时软件的特点:嵌入式实时软件之所以能够被广泛应用,是因为其具有以下特点。实时性的体现在有限的时间内,让软件与硬件发挥最大的工作效率,将巨大的工作量完成。安全性体现在将系统分配的任务合理地做出调整,进而强化计算机各个方面的工作效率,进而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系统分配的任务量。

嵌入式实时软件的功能:嵌入式实时软件具有实时操作、计算机系统优化等功能,应用在计算机软件设计中是让计算机系统结构更加层次化,以便计算机软件系统与硬件系统协调工作,让计算机软件系统按时完成分配的工作,提高计算机的工作效率。在嵌入式实时性软件应用于计算机软件设计中时,也具有科学合理分配资源与实时控制操作系统等功能,进而保障设计出软件的质量。

2 嵌入式实时软件在计算机软件设计中的应用

在计算机软件设计中应用嵌入式实时软件时,应该特别注意设计中重点流程的细节,把握设计要点,进而达到预期的效果。应用嵌入式实时软件的流程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阶段:分析计算机系统潜在的开发能力,然后根据所需方面生成相应的嵌入式软件代码,最后将设计完成的嵌入式软件进行测试来确定是否能够满足计算机系统所需要的效果,最终的应用阶段需要按照实际的要求安装到计算机软件系统当中。这样符合规律的流程的确能够使计算机的软件系统达到预期的效果,并让其发挥最大的作用,不但增加了计算机系统的功能,而且满足了人们对计算机广泛的需求。单单只是了解设计流程是远远不够的,在设计流程中容易忽略的设计要点也要加以重视。

在计算机软件设计中,嵌入式实时软件的工作任务量大且难度高,易于出错。在本文中强调了在设计环节中几个易于出现错误的方面以供参考。一是注重软件与硬件的结合,在作相关设计时一定要基于硬件参数来进行,尤其在后面的设计阶段需要进行不断地测试,就更需要符合软件的硬件。二是注重设计软件功能的层次性,这需要设计人员按照实际情况来分析,加以处理,进而保证嵌入式实时软件的实用性。若想增强软件的实用性,可以将计算机软件系统的需求进行模块化划分,这样既可以增强软件的性能又可以满足需求。

3 嵌入式实时软件应用实例

嵌入式实时软件廣泛应用于我们的生活,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见到的许多电器,通讯工具以及交通工具都与其有着紧密的联系。在这些紧密的联系中计算机起到桥梁的作用,也就是说嵌入式实时软件在间接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而计算机系统功能的完善也是我们所预期。因此可以列举一些案例详细地说明嵌入式软件在计算机软件设计中具体应用的实际情况,例如微处理器的选择在嵌入式软件开发设计中起到很大的作用,对于微型处理器的选择重点是I/O接口的功能,即大部分都采用符合计算机系统的需求的微型处理器。由此接口设置是否合理,这影响到以后计算机的设计效果。

4 结语

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的设计人员需要本着认真负责的原则来设计嵌入式实时软件。在嵌入式实时软件的应用方面,我们应积极将其运用到计算机系统的开发当中,进而增强计算机的功能,满足人们的广泛需求。对于利用嵌入式软件既可以完善计算机的软件系统,降低计算机设计过程中的难度,开拓了良好的发展前景,让其在未来广泛地应用于民用或者军用领域当中。即使现阶段在我国的计算机软件设计中嵌入式实时软件的应用已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是参照国际水平还相差甚远,但我国对嵌入式实时软件的前景有足够的信心,并且给予了足够的重视,因此这个行业的发展前景还是比较广阔的。

参考文献:

[1]曹朕.嵌入式实时软件技术在计算机软件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西部皮革,2017,(04):19.

[2]张书锋.计算机软件设计中嵌入式软件设计与实现[J].电脑编程技巧与维护,2016,(24):12-13.

[3]吕莉.对计算机软件设计中嵌入式实时软件的运用分析[J].电脑迷,2016,(10):14.

[4]李娜.计算机软件设计中对嵌入式实时软件的巧妙应用[J].信息通信,2016,(05):131-132.

计算机论文软件范文第3篇

摘 要:语文教学中利用概念图可以促进学生建构知识结构,将新旧知识联系,以直观的形式学习理解文章,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促进有意义学习,提高课堂时效。本文在介绍概念图的基本原理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概念图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作用,结合实例探讨了概念图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关键词:概念图;语文教学;应用

概念图是一种用节点代表概念、连线表示概念间关系的图示法。它是20世纪60年代美国康乃尔大学的诺瓦克(Joseph D. Novak)教授根据奥苏贝尔(D.P. Ausubel)的有意义学习理论提出的一种教学技术。运用概念图可以直观而形象地表达出概念的特征及彼此之间的关系,梳理所学的知识,进而建立良好的知识结构。它可以用作教学工具、学习工具、评价工具,也是人们产生想法及交流复杂想法的手段。理想的语文课堂教学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而概念图的应用正为理想的语文课堂注入了活力。概念图工具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有利于学生的阅读、写作、交流等能力的发展,将概念图和初中语文教学实践有机结合,能更有效地提高初中语文教学效果。

一、概念图的基本原理

1.概念图的含义

概念图,是用来组织和表征知识的工具。它通常将某一主题不同级别的概念置于圆圈或方框之中,然后用连线将有关的概念连接,连线上标明两个概念之间的意义关系。概念图的结构通常包括节点、连线和连接词三部分。节点是置于圆圈或方框中的概念,连线表示概念间的联系,连线可以没有方向,也可以是单向或双向。位于连线上方的连接词反映了概念间的意义关系。层级结构是概念的展现方式,一般情况下,最概括、最一般的概念置于概念图的最上层,从属的概念安排在下层。有些概念图还会用连接词来连接位于不同分支上的概念,这称为交叉连接,是一种横向联系。交叉连接显示了概念之间更为复杂的内在联系,是产生创造性思维的关键所在。若是利用计算机绘制的概念图,某一领域的知识还可以考虑通过超链接提供相关的文献资料和背景知识。

2.概念图的制作

制作概念图的方法有很多,教师和学生可以利用一切画图的方法来制作概念图。如用纸笔描绘,在黑板上用粉笔画。教师画语文课文结构分析图,就是对课文分析的一种最方便、直观的方法。目前也出现了许多专门制作概念图的计算机软件,如Inspiration、MindMapper和MindManager等等,它们具有便于操作、动态链接、易于转换和便于交流的特点。概念图有星状图、网状图、鱼刺图、树形图、对比图等形式。制作时,第一步,选取一个知识领域,最好选取学生试图理解掌握的某一单元、某篇文章或是某个实际问题。第二步,确定关键概念和概念等级,把关键概念一一列出来。然后对这些概念进行排序,可以按照从一般到具体,概括性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第三步,初步拟定概念图的纵向分层和横向分支,拟定概念图的分布。第四步,建立概念之间的连接,用线条(或箭头)把概念连接起来,并在连线上用连接词标明两者之间的关系。第五步,不断修改和完善,有了初步的概念图以后,加以反思和完善,随着以后学习的深入,不断增加概念网络。

二、概念图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1.提高阅读能力

概念图能清晰地表明课文的结构、情节、教学步骤,突出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教师在教学中展示概念图,利用概念图为学生阅读提供支持,简约直观、详略得当、脉络清晰,学生可以看到课文体系结构,看到教师的思维过程,能轻松掌握阅读的思路和方法,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如《林黛玉进贾府》一课中对红楼梦中的四大家族主要人物的关系分析清楚,对于学生理解课文有重要的作用。教师利用概念图制作出人物关系图,将静态的想象变为动态的观察,在每一条连线中都是人物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对了解人物的性格、心理有很大的帮助作用。这样,教学难点突破了,也就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阅读教学中,教师也可以提供不完整的概念图、随机排列的概念或一个主题,让学生自主分析思考要阅读的文章,抓住要点,绘制概念图。利用概念图学习时,学生不再是被动地设法记下教师说的每句话和看一串串长句,而是积极地对主题信息进行加工、分析和整理,在脑中形成系统完整的知识网络结构,就可以将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迁移到其他情境中。概念图提高了学生阅读的效率和自学能力,增强了学生学习的成就感。

2.提高写作能力

写作是一种复杂的心理过程,它涉及各种知识和能力的综合应用。写作前一般要进行整体构思并列出写作提纲。写作时若漫无头绪,想到哪儿写到哪儿,文章写出后,往往会出现结构不合理、内容不具体等毛病。利用概念图可以引导学生开展写作,提高写作的效率。写作时学生围绕主题,联系生活、学习实际,进行充分的联想,列出主要概念和相关的概念,利用概念图记录思维过程,然后充分考虑层次分支关系,将大量的创意联系起来,组织成清楚、具体的构思或计划。同时,借鉴或模仿所学范文结构与内容表达思路、方式,从思想到文字、从整体到部分、从概括到具体、从主要到次要,围绕主题展开分支并举出实例,将想法组织成不同文体的文章。如学习《背影》一课时,课上让学生理解掌握作者四次写背影和写流泪的写作思路和朴实饱含深情的语言,迁移运用文章选材构思和描写的手法,让学生写自己最敬重的人,学生可以利用概念图结合所学课文的思路,画出作文的结构并展开写作。概念图是一个完善语文写作技能的工具,学生通过对概念图的使用可以养成写作表达的习惯,并更好地把握自己的写作思路,有序、全面地进行写作。

3.利于复习巩固

在完成某个单元、章节和课程的学习后,利用概念图对语文学习的内容进行小结,整理归纳零散的知识,对概念较多的主题信息进行模型化处理,再现知识要点体系结构,有利于学生主动地将新知识同化到已有的结构中,使所学知识系统化、网络化。同时,学生将多种概念列于概念图中,利用概念图作为线索回顾所学的知识,掌握主要概念和概念间的位置关系,并产生清晰地联想,了解概念的来龙去脉,促进学生进行有意义的记忆。教学中可以利用概念图作为形成性评价的工具,利用教科文或符合学生理解水平的课外阅读文章,让学生绘制概念图。教师通过观察学生构图过程和所构图形,检测学生对语文内容的理解,如是否能找出关键概念,是否能绘制出概念间的关系,以考查学生认知结构的具体表现。学生也可以随时检查自己对知识的理解掌握程度,促进自身及时巩固所学知识,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4.促进教学互动

概念图是实现课堂互动、开展协作学习的有力工具。在教师分析相关内容的基础上,由学生分组对相关主题进行概念图的绘制。在绘制中小组成员展开讨论,充分调动每个成员的积极性,学生间和师生间互动,合作探究学习资源,进行头脑风暴,让学生体会到同一主题可以从不同角度展开。在小组协作中,教师可以发展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锻炼学生的合作意识,积极观察学生构图过程,给予指导和支持。概念图绘制好后,小组在课堂中展示交流,教师适当给予建议。学生相互了解各小组的绘制情况,发现他人不足的同时展开自我反思,对概念图进行修改,最后教师可以将概念图汇总,获得相关主题的系统概念图,形成学习资料。

5.发展学生思维

概念图是一个打开大脑潜能的强有力的图解工具,它运用大脑皮层的所有智能,包括词汇、图像、数字、逻辑、颜色和空间感知。概念图构建的过程是个人进行思考和表达的过程,这一过程常常是跳跃的、发散的,使学生把左右脑都调动起来,发挥学生的主体潜能,这种信息加工方式有助于发展思维的多向性、综合性、开放性。概念图的组织结构可以指导学生跳出已形成的固定思维模式,从不同角度思考构建概念图。在制作语文概念图中想法的视觉化减少了概念表达的不确定性,可以体会概念的逻辑特征及彼此之间的逻辑关系。深入地分析研究各个概念的内涵、外延,可以发现某些新的联系,创造出新的知识和连接。利用概念图进行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联想思维、类比思维、形象思维、辩证思维等,有利于培养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独特性、批判性等思维品质。概念图适合于需要学生发挥想象的语文教学。

三、应用概念图进行初中语文教学的实例

概念图的应用,将富有层次感的文章清晰、明了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我们以《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为例来谈一谈概念图在教学中的具体应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七年级的精读课文,以空间为顺序安排材料,描写了作者在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生活。课文的主要教学目标是学习课文描述的在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生活,体会作者对童年快乐生活的特殊感情;学习课文多角度、多层次、井然有序写景的特点;学习课文运用准确生动的词语描写景物、表述动作、叙事写人的方法;了解鲁迅先生童年快乐的生活和学习环境,结合自己亲身经历,更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和良好的学习环境。教学中整合概念图工具,培养学生能够运用概念图的思想方法来呈现自己的思维过程,理解文章的结构,并进行交流合作,充分展示自己的探究成果和体验成功的快乐。课时安排为3节课,教学主要过程如下。

1.引入主题

先播放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观光影片,让学生直接置身于情境当中。再导入新课,介绍作者。接着带领学生初读文章段落,理清文章的思路,明确文章是以什么为顺序安排材料的。然后让学生说说百草园美在哪,文章怎样描写景物美、传说美、游戏美的,在学生回答后进行总结,学习重点字词。

2.深层分析

分析在百草园的生活“我儿时的乐园”,对于乐景、乐闻部分体会作者描写自然景物时的有序、多角度。乐事部分,分别总结在春、夏、秋、冬发生的事。然后,引导学生观察三味书屋的环境,从文章中找到鲁迅先生在三味书屋生活的片段,与自己的经历对比,从而体会作者对童年趣事的怀念。

3.小组探究

由于学生从没有接触过概念图,课前对学生进行有关概念图制作方法的简单培训。课上布置任务,学生组成小组,在纸上将文章的描写绘制成概念图,小组从描写的范围、描写的对象、描写的顺序、观察的角度等来分析研究,体会文章的脉络和作者描写景物、表述动作、叙事写人的方法。

4.交流展示

小组将绘制好的概念图在班上展示,小组内和小组间积极交流看法,教师评价学生的手绘作品,给予肯定,进行修订和汇总,总体把握课文知识,理解文章主题。最后,教师用MindMapper软件展示自己制作的概念图(部分图如图1),和学生相互补充,深化学习。

5.拓展延伸

学习课文表达方法,教师指导学生进行课后写作练习,模仿课文第二段,描写自己童年的一个“乐园”;仔细品味雪地捕鸟的过程,写一种游戏的过程,准确用上一系列动词;用形象的语言,描写一位自己熟悉的教师。写作时,利用概念图工具展开想象,多角度、有序地进行构思写作,拓展课上所学知识技能,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通过实践研究,概念图能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基本素养,能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能让课堂气氛更活跃,学习更具创造性。一个好的概念图具有科学性、教育性、艺术性、适用性、灵活性等特点,它将改变初中语文学习中传统的学习模式和学习习惯,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培养学生对知识主动建构的能力。当然,初中语文教学不但可以利用概念图这个有效的教学工具,还可以整合其他的教学资源,例如多媒体课件、教学图片、音像资料、网络等,使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样化,最终实现初中语文教育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杨亮涛.概念图是促进学生知识建构的有效工具[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6,(4).

[2]赵金波,吴红霞,范向华.运用概念图促进读和写[J].中国电化教育,2004,(8).

[3]朱学庆.概念图的知识及其研究综述[J].上海教育科研,2002,(10).(编辑:刘轩)

计算机论文软件范文第4篇

DOI:10.16661/j.cnki.1672-3791.2109-5042-5442

摘  要:在当前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我国电子信息技术发展迅速,由此推动了计算机软件技术的进一步发展,计算机软件技术逐渐成为人们生活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计算机软件技术具有其独特的优势和服务性能,在各个领域的应用范围都非常广泛。目前,在信息不断进行更新换代的大数据时代,计算机软件技术的优势更加明显,它的普遍应用可以提升企业运营速度,为企业增加经济效益,帮助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该文主要针对计算机软件技术在大数据时代的运用进行了研究,希望能够促进我国计算机软件技术在大数据时代的应用效果,希望能够通过该文简单的分析探讨,可以为后研究者提供借鉴意义。

关键词:计算机   软件技术   大数据时代   运用

Research on the Application of Computer Software Technology in the Era of Big Data

CHENG Zhiqiang

(Wuhan Institute of Shipbuilding Technology, Wuhan, Hubei Province, 430050 China)

計算机软件技术在大数据时代的运用,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提升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伴随着计算机软件技术和大数据的技术融合,可以帮助企业在运营过程中节省人力资源成本,提升工作效率,推动企业实现健康稳步发展。由此可见,对计算机软件技术和大数据技术二者融合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在应用过程中充分发挥两者的应用价值具有深远的意义。

1  计算机软件技术和大数据时代的内涵

1.1 计算机技术与大数据

大数据(Big Data),又称海量数据,是指通过合理的处理手段,人们最终获取到的具有显著特点的大量数据的集合,大数据信息往往具有增速高、多样化和总量大的特点。大数据的显著特点就是可以通过对处理模式的升级,实现更加良好的决策能力和流程优化能力[1]。大数据背景下和传统的计算机分析技术之间最明显的区别在于传统的计算机分析技术依托的数据量十分有限,对数据的处理方式采用随机分析。而大数据背景下,信息数据的总量越来越多,信息数据种类越来越多元化,这就对计算机的运算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依托云计算、通信技术和网络技术等软件技术的支撑,计算机软件技术与大数据的融合可以实现对海量数据进行处理。

1.2 企业应用计算机软件技术在大数据时代的重要性

首先,传统的企业经营大部分都是人工进行操作,会出现工作效率低、失误几率大的情况,采用计算机软件技术可以为企业大幅节省经营成本,提升工作效率。其次,利用计算机软件技术可以改变企业传统的管理模式,计算机和电子信息技术可以加速数据采集、分析处理的效率,有利于企业对市场动态行情进行及时准确的把握。最后,通过计算机软件技术可以为企业的重要数据提供保障服务,能够有效避免出现数据丢失或者被盗用的情况,为企业数据的完整性和可靠性做好强有力的保证[2]。

2  计算机软件技术在大数据时代的应用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近年来,社会经济快速发展,计算机软件技术发展的速度非常迅速,各个行业都已经充分重视运用计算机软件技术的重要性,逐渐在企业运营过程中开始采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利用数据库管理系统进行各项工作的完成。与此同时,大数据的应用逐渐走入人们的视野,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在大数据时代运用计算机软件技术可以让各个行业的工作效率获得极大提高。目前,我国大数据的发展规模已经形成了一定的体系,因此,在这样的背景下,科学合理地应用计算机软件技术可以综合提升社会和经济等多方面的效益,推动各行业的工作进程[3]。未来,计算机软件技术在大数据时代的发展前景无限,只有不断升级计算机软件技术,才能不断迎合大数据分析与存储的新需求。

3  大数据时代中的计算机软件技术的体现形式

3.1 信息安全技术

在当前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各类数据之间的关系是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这也就会造成不同数据之间会产生一定的干扰,对数据的安全构成一定的威胁。因此,在实践操作过程中,对于数据系统的管理要坚持科学性原则,采用科学的手段对数据进行管理,确保数据集群的安全。电子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大数据平台的开放性为人们带来诸多便利的同时也存在着网络病毒等众多安全隐患,这些都对数据的存储与分析构成了风险。在未来长远的发展过程中,还需要加大信息安全技术工作的力度,有效避免大数据信息安全信息外泄,提高数据系统的安全级别[4]。

3.2 云存储技术

过去,网络通信技术和网络基础设施还不完善,对于数据要采取集中管理的方式,云存储技术的出现和发展,突破了传统的数据集中管理形式。云存储技术主要通过各个存储功能进行互相配合,最后形成一个完整的存储空间,这样,大数据的管理通过云存储技术获得了有效的途径,降低运营成本的同时提升了工作效率。由此可见,云存储技术在大数据的作用至关重要。

3.3 虚拟化技术

现如今,虚拟化计算机软件技术在各行各业资源管理工作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并逐渐得到人们的认可。它能通过自身技术特色实现对各类信息数据的科学梳理,将网络、服务器等以实体数据的形式存储,同时这些实体资源可以以抽象的方式让用户进行感知,进而有效避免各类问题的出现,用户能够更加快捷方便地进行数据资源的获取。科学选取虚拟化技术,结合行业发展的实际特点,对虚拟化进行应用,可以有效提高计算机行业的工作效率[5]。

4  计算机软件技术在大数据时代的运用

4.1 计算机软件技术应用于企业信息解决方法

企业运营过程中对计算机软件技术应用的方式之一就是通过科学使用企业运作管控软件,充分发挥软件性能,进行客户信息的及时获取,在大数据时代的发展要求下,对客户资料进行高效处理以及风险剖析等,及时发现企业运营过程中出现的欺诈现象,梳理员工流失的问题。在数据研发的过程中,通常包含抽样操作、开发、修改、模型几个方面的内容。

4.2 计算机软件技术应用于信息采集系统

传统的信息搜集方法主要是依靠书籍信息、人员访问等,过程复杂而且信息的准确性偏差比较大。我国进入大数据时代后,伴随着计算机软件技术的出现,为人们提供了更加方便快捷的信息搜集方式,信息搜集的效率和信息搜集的精准性都大幅提高。企业进行信息资料搜集的过程中,依托数据采集系统良好的应用性能,需要兼顾用户市场的信息和企业员工、产品销售方面的数据积累,在大数据时代,依托计算机软件技术的管理系统,有效降低系统成本的同时可以极大地提高系统的工作效率[6]。

4.3 计算机软件技术应用于数据分析

在大数据时代的发展背景下,能够实现对数据的准确和全面获取以及对数据的剖析,利用计算机软件技术辅助企业进行精准的数据分析是我们当前进行研发的重中之重。企业可以利用计算机软件技术梳理与用户的合作信息,制订未来和客户合作的最优方案,可以帮助企业实现新用户的开发和老用户的维护工作。企业在进行新产品设计开发环节,可以通过前期的市场调研进行目标用户的需求分析,有针对性地进行产品的设计。进入产品营销环节,计算机软件技术可以通过对产品销售量的分析,针对性地制订营销方案,增加企业的营业额。在企业经营过程中利用计算机软件技术进行数据分析,可以让企业在市场竞争中遥遥领先,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7]。

4.4 计算机软件技术应用于通信技术

近几年,计算机软件技术在大数据时代的快速发展,惠及各行各业的发展,包括在通信技术中的大范围应用,通过其应用,可以有效避免客户的流失,通过软件技术对客户行为进行分析,根据分析结果可以及时发现管理过程中亟待改进的方面,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服务。比如:通信行业,通过使用计算机软件的通信技术,可以对用户信息进行搜集,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销售方案,为企业增加经济效益。与此同时,通过计算机软件技术可以实现对客户信息的及时跟踪,为客户提供更加全方位的售后服务,促进通信业的可持续发展。

4.5 计算机软件技术应用于商业运营

计算机软件技术在商业运营过程中的应用,可以实现对不同用户群进行精准的定位,进而对用户进行详细的划分,目标明确的进行营销方案的设计,利用大数据的优势进行营销内容的设定,根据语义分析形成推荐引擎,得到效果的反馈,预防客户量的流失,结合分析结果筛选出长期未登录的用户,针对性采取营销策略对用户进行挽留,并通过对用户的分析,深入把握用户的特征。另外,通过计算机软件技术的应用,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对用户信息进行有目标的访问,并将访问结果作为商业运营服务过程中的重要工作依据。由此可见,通过大数据时代的计算机软件技术的运用,对于市场经济的发展具有正向的推动作用[8]。

5  结语

综上所述,计算机软件技术在大数据时代的发展趋势良好,惠及各行各业的发展,已经在大范围内获得普遍应用。尤其是在数据采集、存储和分析等方面的应用效果特别显著,为企业节约运营成本的同时可以大大提升工作效率。因此,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企业要想加快发展速度,要对计算机软件技术的重要作用形成深刻的认识,创新企业管理理念,提升相关工作岗位人员的计算机软件技术水平,顺应大时代下计算机软件技术的发展潮流,促进我国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赵鹏.计算机软件技术在大数据时代的应用探讨[J].科技创新导报,2019,16(20):149-150.

[2] 段汝林.大数据时代计算机软件安全检测技术及其应用研究[J].信息与电脑,2019(5):211-212.

[3] 黃玲.计算机软件技术在大数据时代的应用策略探析[J].电脑知识与技术,2020,16(19):83-84.

[4] 武晓燕.计算机软件技术在大数据时代的运用研究[J].探索科学,2021(5):33-34.

[5] 刘颖,姜晓琴.大数据时代的计算机软件技术应用探析[J].科技风,2021(2):77-78.

[6] 韩旭.计算机软件技术在大数据时代的应用[J].计算机与网络,2021,47(7):31.

[7] 宋斐.浅议计算机软件开发技术的应用与发展研究[J].机械设计,2020,37(7):150.

[8] 丁勇.安全技术在计算机软件开发中的应用研究[J].现代雷达,2021,43(1):95.

计算机论文软件范文第5篇

关键词:毕业设计;软件工程;软件生存周期;软件过程;教学质量

1、软件工程概念

软件工程是指导计算机软件开发和维护的工程学科,它将工程学的概念、原理、技术和方法应用于软件的开发和维护,结合了软件开发技术和工程管理的成功经验。

软件工程包括方法、工具和过程3个要素。软件有一个从孕育、诞生、成长、成熟到衰亡的过程,即软件的生存周期。通过生存周期模型直观地表达软件开发的全过程,明确要完成的主要活动、任务和开发策略,是软件工程思想的具体化。根据这一思想,将软件生存周期划分为软件定义、开发和运行维护3个阶段,软件定义阶段包括问题定义、可行性研究和需求分析,软件开发阶段的任务包括总体设计、详细设计、实现和测试。

2、毕业设计制作

毕业设计是以学生为主体,在专业教师或工程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围绕特定的选题进行的有计划、有步骤的学习和开发过程,是培养人才的重要途径。

2.1 毕业设计的目的

毕业设计不同于一般的课程设计,系统性和综合性较强,需要多方面的知识作支撑,注重实际操作。通过毕业设计,使学生在以下方面得以锻炼和提高:①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②自主获取新知识、独立发现问题的能力;③计算机系统设计和开发的能力;④创新精神和团队协作能力;⑤文献检索、资料查询以及论文写作能力。

2.2 毕设现状及存在问题

近年来,计算机专业毕业设计质量出现滑坡。一方面是由于学生对待毕业设计态度不够认真,投入的精力有限;另一方面,也是更主要的原因,相当一部分学生没有按照软件工程思想进行相应的软件开发,违反了软件工程的基本原则,导致毕业设计质量较低。

目前,毕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选题不当,不重视可行性研究。

选题脱离实际,不能与社会应用接轨或缺乏创新。很多学生无法参与到实际科研项目中,只能选择一些虚拟题目,为了作设计而设计,完成的系统业务逻辑简单,其结果没有实用价值。存在不同指导教师的学生做同一题目的现象,内容雷同,很多是对现有的成果稍加修改和变换,缺乏创新。

2)不重视软件的需求分析。

需求分析阶段调研不充分,没有全面、准确地获取用户的需求,忽视了软件需求的不稳定性,没有做到需求跟踪;或者只关注软件的功能性需求,忽视了性能需求,导致最终软件的可用性差;有一些学生直接略过需求分析而进入软件设计阶段。整个软件过程处于“设计-分析-修改-设计”这样一个混乱的状态。

3)不重视设计过程和软件测试。

没有事先对软件进行总体规划,目标不明确,想起来哪部分就做哪部分,甚至有些部分做了一半就又开始另外一个阶段的工作,忽视软件设计的基本原则。整个设计过程呈无序状态,导致软件结构混乱、功能代码重复、可集成性差,待到发现问题已为时过晚,稍作改动系统就会崩溃。忽视软件测试的现象也非常普遍。有的只针对模块做单元测试,认为模块内部的可靠性达到了一定程度,集成后也必然稳定可靠。有的随机地选取少数测试用例,发现程序运行结果与预期结果吻合后,便觉得大功告成了。

4)不重视软件文档的编制和毕业论文的撰写。

很多开发人员认为编写软件文档是在浪费时间,他们更愿意将精力花费在如何调通一个程序上。在毕业设计的特定环境下,一些虚拟性的项目无需进行后期维护,轻视文档的现象尤为严重。毕业设计的同时还应在导师的指导下撰写毕业论文,可很多学生直至毕设最后阶段才开始撰写论文,投入的时间和精力不足,文章质量低下且抄袭现象严重。

3、用软件工程思想指导计算机专业本科毕业设计

为了提高毕业设计的质量,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的软件人才,将软件工程思想引入毕业设计,用软件工程方法指导和规范毕业设计过程,是十分必要和迫切的[5]。

将毕业设计视为一个大型项目,整个毕业设计过程就是一个完整的软件生存周期。以软件工程思想为线索驱动毕业设计进展,遵守软件过程的基本原则,引导学生分阶段地完成毕业设计任务,并按要求提交可运行的软件产品和完整规范的文档。软件生存周期和毕业设计各阶段的对应关系如图1所示。

3.1 以可行性研究为指导,严把选题关

可行性研究不是解决问题,而是确定问题是否值得去解,是否有可行的解决办法。毕业设计的选题应有益于学生综合运用多学科的知识与技能,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难易适度,大小适中。

为了更好地进行可行性分析,我们对选题方式进行了改革。选题时,指导教师不给出具体的题目,只给出研究方向和计划指导的学生人数,让学生自行确定题目,给学生更多的自主权,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由指导教师引导学生从经济、技术、法律等方面对选题进行综合评价,分析选题有无违反国家相关法律和社会道德规范,现有的技术手段和工具能否提供必要的支持,最终得到的收益是否大于投入的成本,能否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为了提高选题的可行性,题目的形式和内容也要力争创新。在校外作毕业设计的学生,建议选择与实习内容相关的课题,立足于工程实际。在校内做毕业设计的学生,鼓励其参加科研团队、科技竞赛和各类创新实验项目等,开放校内实验室,为学生提供创新平台。经过可行性分析,明确选题的意义和范围,以便更好地制定毕业设计阶段的工作计划。

3.2 以需求分析为基础,明确系统目标和任务

毕业设计选题完成以后,应以需求分析的思想为指导,对选题需承担的工作及实现目标进一步阐述和分析,收集和整理资料,明确用户要求。确定待开发软件的功能需求、性能需求和运行环境约束,运用科学的研究方法对软件需求建模,在建模过程中了解系统。有时还要对复杂系统的接口、人机界面等进行模拟或构造原型。目前在毕业设计中广泛使用的有传统方法学和面向对象方法学,通过抽象和概括,导出用图形方法表示的、经用户确认的目标系统逻辑模型,用这些模型来描述和设计系统。模型既是软件设计的基础,也是编写软件规格说明的基础。软件需求规格说明是用户与开发人员对软件需求取得共同理解的基础上达成的协议,是软件项目成败的关键。

3.3 以软件设计为指导进行实践,规范毕业设计过程

软件设计决定软件系统“怎么做”,在软件工程过程中处于技术核心地位,是后续开发和维护的基础。软件设计主要集中于软件体系结构、数据结构、用户界面和实现算法等方面,同样需要文档化,撰写相应的设计说明书并组织评审。传统方法学把软件设计划分成总体设计和详细设计2个阶段。总体设计概括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建立软件系统的总体结构和模块间的关系,设计全局数据结构,规定设计约束,制定集成测试计划。详细设计阶段将解法具体化,设计模块内部细节,拟定单元测试计划。类似地,面向对象方法学将软件设计分为系统设计和对象设计,系统设计确定实现策略和系统的高层结构,对象设计确定解空间中的类、关联、接口形式和实现服务的算法。

在毕业设计过程中,应严格遵守软件工程学原则,规范设计过程。对于大型软件系统,首先对软件需求进行分解,将其划分为若干个子系统,为每个子系统定义功能模块,给出各子系统接口的定义,再以增量方式集成到软件系统中,增量开发法如图2所示。软件系统应具有良好且稳定的总体结构,模块内部保持高内聚,模块之间保持松散的耦合。模块划分时,一个模块的直接下属模块不宜太多。设计当前模块时,把该模块的所有下层模块看作“黑盒”,一个模块的全部直接下属模块设计完成后,再转向另一个模块的下层模块设计。

3.4 重视测试,保证毕业设计质量

软件测试的目的是以最少的时间和人力,系统地找出软件中潜在的各种错误和缺陷。当把详细设计结果翻译为源代码后,应及早开始测试。建议先考虑静态测试,采用人工检测和计算机辅助静态分析方法,仔细地审查软件设计、体系结构和源代码,接下来再通过运行程序进行动态测试。

从过程的观点考虑,毕业设计期间一般经过单元测试、集成测试和确认测试。单元测试发现模块控制结构、算法处理和编码中的错误,以白盒测试为主。集成测试主要检查与设计相关的软件体系结构的问题,以黑盒测试为主。确认测试主要检查软件是否满足需求规格说明中确定的功能、性能等需求,使用黑盒测试技术。测试时,需要为被测程序精心设计测试用例,选取系统需求所需的测试数据、设计文档所需的测试数据、程序代码所需的测试数据、边界数据和一些随机数据,同时考虑合理输入和不合理输入。测试时注意错误的群集现象,重点测试发现错误多的模块,并尽可能使用一些自动测试的软件工具。如果测试没能发现错误,应考虑重新制定测试方案并设计测试用例。测试后,分析比较实测结果和预期结果,出现的错误要调试,同时修改相应的文档。修改后的程序要再次测试,直至满意为止。

3.5 重视文档写作,提升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

很多学生认为毕业设计就是编写代码,这种理解是错误的。软件文档是软件开发规范的体现和指南,按要求生成一整套文档的过程,就是按照开发规范完成软件开发的过程。软件文档是软件生存周期各阶段的设计思想和研究成果的体现,是软件产品的一部分,是后续维护的基础。毕业论文是毕业设计工作的总结和提高,让读者对课题的设计原理、解决方法及关键技术等有一个全面的了解。论文写作首先是确定选题,查阅相关资料后撰写开题报告,进行项目设计,完成论文初稿,最后修改定稿。在毕业设计过程中,指导学生分阶段地撰写规范的软件文档,一方面可以科学地计划、组织软件开发过程,另一方面可以从中提取精华部分放在毕业设计论文相关章节中。软件文档与毕业设计论文各章节的对应关系如图3所示。

4、结语

以软件工程思想为指导规范学生进行软件开发活动,在以往的毕业设计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不仅保障了毕业设计的质量,更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沟通协作能力,以及书写和表达能力,积累了一定的项目开发经验。软件工程教学与毕业设计实践相互促进、相辅相成。一方面,以软件工程推进毕业设计进程,加强毕业设计各环节的指导;另一方面,可以毕业设计为任务驱动软件工程教学,‘将毕业设计作为项目引入到今后的软件工程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尽早参与实际软件项目中,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计算机论文软件范文第6篇

摘要:文章根据社会网络领域与创业领域的经典观点的分析与相关研究的探讨,以苏南地区为例,研究发现民营企业创业社会网络形成二元模式:关系社会网络;利益社会网络。这种社会网络模式能够加强民营企业家获取资源,提高企业绩效并帮助企业有效地追求新机会。同时也进一步启发研究者深入理解社会网络对企业家获取资源过程中具有重要价值。另一方面,研究对苏南地区的民营企业的社会网络的125份预测数据和225份正式测量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创业社会网络会随着人口学特征不断演化。

关键词:创业;社会网络;资源获取;企业家

文献标志码:A

一、引言

企业家与社会网络理论的关系是创业领域研究中的一个新领域。社会网络理论基于的前提是企业家是一个网络化的个体,而且企业家个体的社会网络是其用于获得资源与信息的工具。现有研究更关注网络的结构特征,对于网络关系以及网络关系质量缺少更清晰的理解。已有创业网络研究认为高绩效企业家更倾向于外部导向,而且保持更宽泛的和更复杂的可持续的关系网络。MacMil,1ian认为网络和关系构建是任何企业成功的关键。Stevenson和Jarillo认为有利于信息化的内在社会网络和外在社会网络会产生的不同组织,都会允许资源的逐步分配和共享,这是创业过程中更高程度的创业行为。

在“硅谷”流传着这样一句经典名言:“如果一个好的项目为某风险企业所独吞,那么它将很难再获得同样的项目。”对于风险投资业,联合投资方式已经成为迅速积聚资金、降低风险、发挥协同管理效用的最受欢迎的方式之一。同时拥有技术优势、管理优势、资金优势和政府背景优势的投资组合网络被美国风险投资业界称赞为“梦之队。”未来最具有竞争优势的企业,也必然是那些最善于构建社会网络的企业。

二、社会网络的理论

要认识社会网络,就必须要了解联结及其特性,因为社会网络理论最基本的分析单位是各种联结。联结的构成包括各种各样的社会联系,如朋友、亲戚、同事、邻居、校友、同学等等。社会联系既可以是直接联结,也可以是间接联结,也就是说,社会网络理论不单研究直接联结,而且研究间接联结。

关于联结最具开创性与代表性的分析来自于Ganovetter,他引入了网络强度(strength)的观点,并将联结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强联结(strong tie),一种是弱联结(weak tie)。他基于人与人之间的互动频率、感情强度、亲密程度和互惠交换这四个方面的尺度把人的关系分为强关系和弱关系。个人与其较为紧密,经常联络的社会联系之间形成的是强联结,与此相对应,个人与其不紧密联络或是间接联络的社会联系之间形成的是弱联结。在阐述哪种类型的联结力度更强(即在传递资源过程中更具有重要性),Ganoveuer认为弱联结反而更有力度。这是因为,强联结之间由于彼此很了解,知识结构、经验、背景等相似之处颇多,并不能带来进一步的新资源与信息,所增加的资源与信息大部分都是冗余的,而如果在弱联结之间搭起某种形式的桥梁,就可以传递多种多样的资源。因此,增加强联结很少能增加新价值,而弱联结反倒会增加新价值,既弱联结是获取新资源的重要通道。

如果将GranoveUer的观点进一步引申,就可以得出两个基本观点。首先,弱联结由于增加了网络的多样性而在网络中显得异常重要。其次,存在三种状态,两种极端状态是强联结与无联结(和极弱的联结),中介状态是弱联结,在资源获取作用方面,无联结(或极弱的联结)基本上不能提供任何帮助,强联结提供最大的帮助,弱联结提供较小的帮助,呈现出两头低、中间高的曲线关系。Lin提出了社会资源理论,认为那些嵌入个体社会网络中的社会资源一权力、财富和声望,并不为个人直接占有,而是通过个人的直接或间接的社会关系来获取。个体社会网络的异质性、网络成员的社会地位、个体社会网络的关系力量决定着个体所拥有的社会资源的数量和质量。他的理论超出了Granovetter的弱关系的信息沟通作用。国内学者倾向于“强关系”假设,强关系力量论的代表人物和支持者首推国内的边燕杰,其在1988年天津调查的基础上提出了与Granovetter弱关系力量和林南的社会资源理论几乎截然相反的“强关系”假设,并通过对新加坡、香港以及天津的深入调查和跨文化研究来支持该假设。强关系力量论的基本观点认为:(1)强关系强调网络内部同质性个体之间的沟通,交流与信息互动以建立紧密的信任机制,即通过拉动网络内部资源存量从而挖掘网络价值;(2)社会网络的复制、扩散与演进常常需要通过弱关系联结来实现,但弱联结最终必然趋向于信任、合作与稳定,即社会网络的构建可以归结为强关系拓展弱关系的过程;(3)强关系力量论基于受传统儒家思想影响的东方文化底蕴而建立,是对华人社会联系状况的一种描述与解释,其不同于西方文化背景下的弱关系力量论;(4)强关系理论充分肯定个人情感联系、身份职业相似性、交往频率等因素在人际关系中的作用,并认为强关系亦可充当重要的信息桥梁作用,网络规模的重要性要高于网络层次的重要性。中国民营高科技企业创业的情感性色彩较浓,其合作伙伴的选择以及经营的领域具有诸多相似性,从而使得网络能够基于亲缘、友缘、血缘、地缘、业缘等纽带而建立并能长期保持稳定,网络个体的凝聚力、向心力与归属感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有效保证创业成功率。

事实上,在企业创业的实践中,绝对的强关系力量、弱关系力量以及结构洞并不存在,这三种理论作为社会网络理论的分支也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对于不同的创业企业或者同一企业的不同创业时期,企业将根据具体创业环境构建基于不同理论指导的社会网络,从而选择与之相对应的创业模式。

三、创业领域中的社会网络

回顾了社会网络相关理论。我们发现创业领域中社会网络理论所起的作用依旧是非常值得探讨的,尤其是在中国背景下。关于社会网络本身以及网络结构构成,笔者需要进一步思考和探索。关于创业社会网络的研究也有不同的视角。

笔者基于文献总结发现:(1)社会网络类型;(2)社会网络形成和演化机制;(3)社会网络的影响因素及其对绩效的影响。根据Baker的观点,幸运的个体会在正确的地方,正确的时间通过建构“蜘蛛网关系结构”捕捉各种不同的信息片段增加机会。这种有益的蜘蛛网不一定是由一些随机的混合结构,或者最多数量的关系构成。最有优势的社会网络,提供了最高程度的社会资本,依赖于其中的关系质量。一种网络关系可以由自我,关系构建的活动者(actor)和改变者(alter)形成。Yoo研究提出了四种网络类型,基于的指标是同质/异质,密度/稀疏。如图1(A.B.C.D)。

基于硅谷高技术创业企业,Yoo对不同阶段网

络的演化通过案例进行了分析。他认为网络的影响会根据不同条件下所需资源与提供资源的网络选择之间的匹配而不断变化。在创业的早期阶段,密度、同质性网络是有益处的;而在扩张阶段,稀疏的,异质的网络的结果是乐观的。当一个企业是公开上市的,而且股票价格迅速下降时,相互紧锁的网络可能会确保其生存下来。对于早期阶段的企业,发现密度对于所有企业家而言,在扩张阶段都是一个显著性的变量,而增加密度表现为一种非单一性的对获得财务资金有下降趋势的关系。然而,在初创阶段,密度有一种积极的显著性的影响,财务资金随着密度的增加而增加。这些结果对于社会网络研究具有重要意义。首先,研究强调了亲密的关系与稀疏的联系的网络的益处。Yoo的研究表明网络结构至少一部分是通过网络受到影响的条件而被决定的。网络结构的影响程度取决于网络控制者的社会地位。他的这种分类研究带给了我们启示:(1)Granovetter主张“弱纽带”或者不是通过亲密为特征的关系是有益处的,因为他们倾向于同不了解自我的他人联系在一起,因此能够提供一种多元化的非冗余信息。尽管对于稀疏的网络而言,这一点是基本原理,而且弱纽带的融合可能倾向于形成一种稀疏的连接网络。Yoo的研究表明网络强度不会产生相同的效果,因为网络密度不同。在扩张阶段,密度是负面的而且是显著的,但是当网络强度进入模型后,就没有发现结果是显著的。(2)网络大小是否也是一种线性的关系值得探讨。是否网络越大,企业家就会越受益;网络的关系强度,Yoo也没有进行细致的分析。网络是否应该根据血缘关系和非血缘关系进行更细致的划分都是值得探讨的网络结构内容。在中国背景下,费孝通曾提出差序格局理论,一个差序格局的社会,是由无数私人关系搭成的网络构成的,这个网络就像一个蜘蛛网,有一个中心就是自己,以己为中心,像石子投入水中,和别人联系成的社会关系像水的波纹一般,一圈圈推出去,越推越远,也越推越薄,家族企业形成这样的结构有其历史的必然性。因此,笔者作者认为社会网络应该根据差序格局理论对企业家的社会网络进行更细致的划分:关系网络(亲属关系网络);利益网络(非亲属关系网络)分别进行更细腻的探讨。

Fortner的研究探讨了企业家发展社会网络的动机、期望和结果。他的研究基于企业家是一个网络化的个体,而且他们的个人网络是其用于获取资源和信息的工具这个假设。采用Moustakas的现象学研究方法收集和分析了15个零售商/企业主样本数据,通过访谈引导其描述动机、期望和网络关系的结果。结果发现:(1)信任是企业主网络关系的基础;(2)家庭、朋友和员工是其网络关系的核心成员;(3)消费者是市场信息获得的关键,对于发展社团关系和成长也非常重要;(4)职业咨询关系嵌入在非正式关系中;(5)商业协会的参与和商业支持组织的参与非常有限;(6)企业家的自我概念强烈影响其社会网络。这些结果总结认为密切的纽带和信任形成了对创业关系内容的基础;消费者是获得市场信息的关键纽带;网络内容是动力,而且会随着企业阶段的发展不断变化;一个企业家个体归因影响了其网络内容,而且银行关系大多数是通过专业的咨询关系发展起来的。

总结Former的研究,我们发现,企业家的社会网络都是通过不同核心成员获得资源和信息的,并非所有关系都是边燕杰的社会网络的强关系理论可以解释。弱纽带主要可以传递信息与知识等资源,而强纽带则可以传递信任感与影响力等资源,并带来情感支持。而关于中国文化背景下的企业家,社会网络的不同维度究竟能够带来什么样的支持,而这种支持或资源对企业家的资源获取起到什么样的作用是一个令人感兴趣的和有价值的问题。

四、民营企业家二元创业社会网络模式

Ostgaard和Bidey采用电子问卷的方式调查了159个英国的企业家来验证新企业成长是如何受到企业家网络特征的影响。研究发现企业家的网络大小和其维持和扩大网络所花费的时间同企业的绩效增长和员工人数的增长相关。Dollinger通过电子问卷收集了82个企业主的数据探讨企业家的环境接触与绩效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企业家把59%的时间和经历花费在了谈判、交易和收集个体和不同组织的有利于企业有更好财务绩效的信息上。这类的企业家在网络构建过程中尤其活跃。Dollinger的研究发现单一的环境要素不是关键的,重要的是要平衡导致成功的许多因素。Jarillo收集了1902个股票上市公司发现,如果运用外部资源会导致企业更快的增长,研究发现运用外部资源的企业每年要比过去10年增长10%。Reese验证了组织对资源的获取用于决定这个过程是否在男女之间存在性别差异。运用问卷调查和电话追踪访谈,Reese收集了353个数据,研究发现没有证据支持女性获取资源更加结构化嵌入,而且部分支持了创业网络化与企业绩效之间存在正相关。她发现投资更多时间在企业中的企业家了解的资源相对较少,而且向更少的人求助,这就意味着企业家有更多的目标而不是成长。因此,Reese认为网络更大,机会成长更多。对于那些目标不是成长的企业家而言,网络化不是优势。

石秀印的调查显示:(1)民营企业家中有机关、企事业干部亲戚的民营企业家占36.1%有机关、企事业干部朋友的民营企业家占47.4%而将普通工人、农民作为关系密切的亲戚和朋友的人很少成为企业家;(2)存活下来的私有企业家多与拥有企业所需资源的单位的关键人物(干部)具有密切私人关系,或者与拥有物质、技术、信息、管理、经营等资源的专业技术人员、专业户手艺人、个体户等具有密切的私人关系。具有这些社会网络的人更可能成为私有企业家,并在社会上获得存活;(3)私有企业家本人(原来)及其父亲、最密切亲戚、最好朋友和配偶属于机关事业单位干部、企业干部的人,成为私有企业家的大大超过理论概率;属于个体户、专业技术人员、专业户手艺人者,其存活也超过理论概率;属于商业服务人员和军人者,其存活接近理论概率;属于普通工人和务农农民者较少成为私有企业家。

青平和钟涨宝研究发现:民营企业中人际感情的分布结构也出现差序格局特征。其特点包括:(1)感情深化上的双向性。与差序格局的中心人物即企业主感情最深厚的成员一般是其家族成员,而企业主最为关心的成员亦是其家族成员,感情上的深化呈现出双向运动的特征。(2)人际交往的跨层次性。民营企业中非家族成员的普通员工与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尤其是企业主的交往是非常少的。但是如果是家族成员,即使是身处基层的普通员工,他们与企业主的交往远远超出其他员工,甚至比担任一般管理工作的非家族成员还多。本来按照管理层级原则,他们在工作场所接触企业主并不频繁,但中国特有的重视亲情的文化,使他们在工作之余和本家族内的婚丧嫁娶等社会活动中取得了大量与企业主交往的机会。(3)管

理原则的一致性与不一致性。企业管理制度执行的原则性因为人际感情差序格局的干预而大打折扣。在差序格局中离企业主的位置越近,管理原则对其的约束力越小,体现出明显的“自己人”意识。

陈宏辉和王夏阳研究发现泛家族主义文化在家族式企业管理中也具有一些具体表现。据张其仔研究推算,1992年中国私营企业中以亲缘或准亲缘网络为基础的企业数约占71.2%至78.68%。换言之,这些企业在创办初期都依靠亲戚之间的合作,都利用了血缘、亲缘、地缘的家族关系。中国学者王如玉认为,中小企业间的协作网络关系需要依靠企业主之间的社会关系网络——企业家网络来建立。企业家网络与企业网络之间的关系是相互加强和促进的,企业家网络内部成员间的社会交往和联系是企业网络化发展的重要推动因素,同时企业网络的发展也有利于企业家网络规模的扩大。周立新认为企业家网络有利于以家族企业为主体的企业家式企业的产生,这些企业家式企业通过企业家特有的社会关系网络不断扩展自己的产业分工链条,并由此导致家族企业网络的产生和发展;通过一批具有相同、相近或相关的社会文化背景、共同价值观念的企业家集聚和结网,对于企业网络内部的知识、技术和信息的扩散非常重要,它有利于企业网络内部各企业之间、企业与其他组织机构之间的密切合作以及企业网络内部企业家人力资本存量水平的提高,从而有利于企业网络内部新企业的诞生和企业网络规模的扩大。

尽管如此,关于网络与绩效之间的关系的结论并不确定。Golden和Dollinger研究小企业的战略姿态与其形成合作关系的倾向。在57个加工制造业企业中采用问卷(员工人数不高于500)调查发现网络的运用与企业的销售额增长或者企业的规模大小之间存在关系的证据是有限的。Aldrich和Reese(1993)总结认为网络大小和保持和发展网络所花费的时间同企业的生存和绩效几乎没有关系。Haynes和Senneseth分析了问卷和案例研究,采用了纵向研究手段,采取企业家包括欧洲中小规模的加工制造业企业。研究发现从小型到中型企业在网络上更加活跃,而且网络化水平被保持了高于5年时间。然而,研究发现没有证据支持短期效益不如员工增长或者销售额增长,导致网络行为更活跃。总结而言,社会网络在企业家创业过程中的资源获取仍旧起到重要的作用。

基于以上社会网络理论与相关研究的探讨,笔者发现:(1)社会网络对于企业家在创业过程中获取资源发挥着重要价值。以家族企业为例,无论中方还是西方企业,企业的社会网络都包括三个赖以生存和衍化的基础。①资源依赖基础:社会网络作为一种动态的关系群体,其活动与资源或资本是息息相关的;②情感依赖基础:情感因素是维护社会网络的主要纽带,尤其是家族企业。情感基础节约了交易成本,并具有很强的凝聚力和忠诚度;③利益依赖基础:当社会网络主要受利益所驱动时,利益依赖的社会网络相对于情感依赖的社会网络具有很多的经济理性认识和不确定性。(2)血缘和姻缘关系为分界线的亲缘关系网络是中国民营企业家(包括家族企业)自我中心化网络的分界点。企业之间的利益关系网络也是存在的社会网络形式;企业的二元社会网络模式是中国民营企业社会网络存在的主要形式。总体而言,社会网络对企业家在创业过程中获取资源提供了有用的视角。

本研究首先对19名民营企业家进行的半结构方谈的基础上,根据Caplan等、Adebowale等、Wil-lianas和Cooper、龚自周和王重鸣的研究,聚焦在创业社会网络的六个维度。通过对不同背景的民营企业家的访谈,结合创业相关文献形成问卷。最后。从问卷的试测看,调研对象主要集中在苏南地区的苏卅I、徐州、南京、无锡、江阴等地三大行业民营企业(计算机行业、加工制造业、服务业),通过试测,进一步检验问卷题目在代表性、区分度、简洁性和准确性方面的质量,在5位专家的建议下,对一些问卷题目进行修改,并删除一些题目,形成最终的正式问卷。问卷采用李凯特5点量表,1到5表示从完全不符合到完全符合。

五、民营企业家二元创业社会网络的演化特征

(一)取样与数据收集

第一套样本由125家民营企业的企业家填写的问卷组成(其中包括企业的副总,股份超过10%以上的企业家,笔者也认为是有效样本),研究者发放问卷240份,回收问卷160份,回收率66.7%,剔除无效问卷35份,有效问卷125份,有效回收率为52,1%。收集的数据用于企业家创业社会网络构思的分析。第二套样本由225家民营企业的企业家填写的问卷组成,研究者发放问卷357份,回收问卷260份,回收率72.8%,剔除无效问卷21份,有效问卷225份,有效回收率为63.0%。收集的数据用于企业家创业社会网络特征的分析。从回答者的情况看,男性(81.8%)和女性(18.2%);初中和小学以下(12.8%),高中(25.6%),大专(33.6%),本科和硕士以上(28.0%);从企业背景看,加工制造业(39.2%)计算机软件(24.6%)服务型企业(38.4%);创业阶段中,初创阶段(32.2%)成长阶段(40.5%)成熟阶段(20.4%)转型阶段(6.9%);企业规模中,大型(1.4%)偏大型(3.8%)中型(31.3%)偏小型(30.8%)小型(32.9%)。

(二)创业社会网络问卷

社会网络比较宽泛的被定义为通过一种或者多种独特的关系纽带连接起来的某个或者某些活动者。社会网络也被区别为自我中心式社会网络和整体性社会网络。本研究探讨的是自我中心式社会网络。通过一个核心“活动者”(也称为自我),和同自我有许多纽带的关系者构成的。通过上文对民营企业家社会网络的六因素模型的推演,关系网络和利益网络的数据收集采用问卷的方式。企业家评价同他们之间关系纽带和利益纽带中的网络大小、跨度和纽带强度;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点区别关系网络和利益网络是与其相关的活动者关系是否是血缘关系和姻亲关系。如果是血缘关系就是关系网络;如果不是血缘关系就是利益网络。

社会网络的结构特征是活动者中的纽带形式。自我中心式支持网络的结构特征可以通过大小、密度、跨度,密度和频率来描述。本研究中只关注关系网络和利益网络中的三个子维度:网络大小、网络跨度和关系强度是社会网络中的核心要素。

(1)网络大小是指同企业家社会网络中总的接触数量。要求每个企业主被试确定同他接触的重要关系纽带中的个体数量。网络大小是指个体社会网络中关系的数量。

(2)网络跨度是指个体社会网络中关系的多元性。跨度的测量是通过对网络中不同团体或者活动者类别相互接触的数量。跨度数据是一个分数。是关系网络和利益网络中与活动者相关的关系占总关系的各自百分比。Collins和Clerk研究中探讨

了高管团队的社会网络的关系类别来测量TMT的跨度。其中包括:董事会(股东);供应商;消费者;财务机构(官方,比如银行);竞争者;联盟伙伴;政府机构;贸易协会;本企业员工和其他。因为企业发展过程中涉及的跨度的相似性,因此笔者也采用这些社会网络的关系类别来测量企业家的社会网络跨度。

(3)纽带强度是一个多层次结构,由交互作用频率,关系持续度和情感强度构成。个体的纽带强度是纽带强度的标准分的总和。企业主的总体纽带强度就是让其回忆同他具有强关系纽带的每个个体的纽带强度总分的平均数。交互作用频率的测量是个体同识别出的纽带。借鉴Granovetter和Treadwell,笔者从四个方面来测量企业家社会网络的关系强度:①你认为在他心目中,你与他有多亲近;②你认为在你心目中,你与他有多亲近;③平均同他接触的频率(电话、谈话);④彼此了解有多久;正式问卷由企业家根据利克特5点量表自陈回答。比如,1表示“特别亲密”,2表示“亲密”,3表示“一般”,4表示“有一定距离”,5表示“有很大距离”。

(三)统计分析

数据分析采用SPSSl3.0软件。统计分析方法包括探索性因素分析、描述性统计分析。

(四)结果

针对创业社会网络数据,我们进行了重复测量进行重测信度检验。尽管难度相当大,只有30个企业家样本在一个月之后重新完成了社会网络数据。重测信度均达到0.72以上,说明社会网络问卷具有良好的信度水平。

表1是本研究的描述性统计与相关分析,包括社会网络的六个子因素。结果显示:社会网络的六个子因素有中等程度的显著相关,其中关系大小和关系跨度显著水平最高;利益大小和利益跨度也存在显著性相关,利益强度和利益跨度之间也存在显著性相关。

研究结果发现一系列各变量的变化曲线。关于社会网络维度中:(1)关系网络大小因素:企业规模“大型、中型”的两个水平显著地高于“偏小型”水平;“大型”水平显著地高于“小型”水平;员工数量“100-500人、500人以上”的两个水平显著地高于“1~10人水平;发展阶段“转型阶段”水平显著地高于“创业阶段和成长阶段”两个水平;战略联盟“有战略联盟”水平显著地高于没有战略联盟水平。(2)关系跨度因素:成立年数“5~10年、10年以上”显著地高于“1年以下、1~5年”这两个水平;企业规模“大型”显著高于“偏大型、中型、偏小型和小型”四个水平;员工数量\"500以上显著高于“1~10人、11~50人、50~100人、100—500人”。发展阶段“成熟阶段”水平显著地高于“创业阶段和成长阶段”;行业类型“服务业”显著地高于科技软件业。(3)关系强度因素:企业规模“中型”水平显著地高于偏“大型、偏小型”;员工数量“11~50人”的水平显著地高于“1~10人”水平;商会成员“不是成员身份”水平显著地高于是“成员身份”水平。利益网络跨度因素:“50~100人”水平显著地高于“1~10人、100~500人、500 以上”水平;战略联盟“有战略联盟”水平显著地高于没有战略联盟水平。利益网络强度:“加工制造业”水平显著高于“服务业”。

由于社会网络数据包括百分比、问卷数据等,是一些不规则数据。因此,笔者把社会网络的六个变量数据转化为标准分进行比较。根据图2,可以发现:关系网络跨度随着时间的发生的变化最明显。关系网络跨度的增长在1年以下到1~5年期间缓慢增长。5~10年迅速增长,10年之后依旧增长,但趋势平缓。因此5年是一个重要拐点。

(责任编辑 傅旭东)

上一篇:开题报告指导意见范文下一篇:德育示范校申报材料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