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简介范文

2024-01-24

资本简介范文第1篇

一、授权资本制的确立过程的历史进程梳理

( 一) 法定资本制阶段

自1993年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 ( 以下简称 《公司法》) 以来, 《公司法》历经多次修正, 其中关于公司注册资本的规定经历了从最初的法定资本制到2014年的授权资本制的过程。

1993年《公司法》对注册资本规定: “有限责任公司的注册资本为在公司登记机关登记的全体股东实缴的出资额。有限责任公司的注册资本不得少于下列最低限额: 以生产经营为主的公司人民币五十万元; 以商品批发为主的公司人民币五十万元; 以商业零售为主的公司人民币三十万元; 科技开发、咨询、服务性公司人民币十万元。特定行业的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本最低限额需高于前款所定限额的, 由法律、行政法规另行规定。”“股份有限公司的注册资本为在公司登记机关登记的实收股本总额。股份有限公司注册资本的最低限额为人民币一千万元。股份有限公司注册资本最低限额需高于上述所定限额的, 由法律、行政法规另行规定。”这里分别明确规定了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的注册资本的最低限额, 实行的是法定资本制。

2006年《公司法》对注册资本的规定修改为“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本的最低限额为人民币三万元。法律、行政法规对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本的最低限额有较高规定的, 从其规定。”“股份有限公司注册资本的最低限额为人民币五百万元。法律、行政法规对股份有限公司注册资本的最低限额有较高规定的, 从其规定。”2006年修改后的公司法降低了对公司注册资本的准入门槛, 但仍然实行法定资本制。

( 二) 授权资本制的确立

2014年《公司法》对注册资本的规定修改为: “有限责任公司的注册资本为在公司登记机关登记的全体股东认缴的出资额。法律、行政法规以及国务院决定对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本实缴、注册资本最低限额另有规定的, 从其规定。”“股份有限公司采取发起设立方式设立的, 注册资本为在公司登记机关登记的全体发起人认购的股本总额。在发起人认购的股份缴足前, 不得向他人募集股份。股份有限公司采取募集方式设立的, 注册资本为在公司登记机关登记的实收股本总额。法律、行政法规以及国务院决定对股份有限公司注册资本实缴、注册资本最低限额另有规定的, 从其规定。”2014年修改后的公司法采取了授权资本制, 即一般以股东认缴的出资额或股本额为作为公司注册资本。

二、授权资本制利弊之辩证分析

授权资本制的确立意味着拆除了公司的市场准入的资金门槛, 有利于激发市场主体的活力, 但也将发生股东、公司、债权人和受害人之间利益的失衡, 因为基于公司的有限责任, 公司股东可能会利用甚至滥用这一法律规则营利。

( 一) 授权资本制的有利性

授权资本制几乎拆除了公司注册资本的准入门槛, 从理论上可以进行零资本运营, 其实是从法律层面鼓励市场主体进行创业、创新和创造, 可以充分激发市场主体的投资和逐利冲动, 有利于搞活市场, 这对于我国因房地产所酝酿的经济危机和金融危机的双危机是一种主动的法律预防, 即鼓励市场主体从僵硬的暴利运营模式中解放出来, 进行技术、方法和营利模式及产业链整合的创新, 因而有利于在经济危机和金融危机双爆发时有一定的市场回旋余地, 从法律层面确立了机会均等的可能性, 体现了获取市场营利机会的公平性, 有利于增多交易机会, 使市场发生充分和激烈的竞争, 打破各种对交易机会的垄断行为, 诱导社会从对财产权的崇拜和争夺向对营利权的向往和竞争中来, 扩大整个社会的财富增量, 因而授权资本制给社会带来了一个公平竞争交易机会的制度性空间。当然, 授权资本制不是没有弊端的, 授权资本制对注册资本的股东意思主义将有可能导致风险在股东、公司、债权人和受害人的不公平承受而引发不均衡的风险分配。

( 二) 授权资本制有可能导致不公平的风险分配

因授权资本制对公司注册资本的股东意思主义, 股东有可能利用公司的有限责任作为法律屏障来损害债权人和社会公共利益, 如股东故意损害公司的利益来弱化公司独立的权利能力、行为能力和责任能力, 将公司变成“空盒”, 这样势必损害债权人的利益。当然股东也可能操控公司通过损害环境这项重大的公共利益来谋取公司的私利, 由于环境损害赔偿的数额巨大, 使得公司几乎丧失责任能力, 而股东又可以合法利用公司有限责任来寻求破产保护, 增大社会成本, 这就有必要启动公司人格否认制度来直接追究股东的连带责任, 因而在确立了授权资本制度的同时应当完善公司人格否认制度来维护风险分配的均衡机制。

我国的公司注册资本制度经历了从法定资本制到授权资本制的历史变迁, 授权资本的确立有利于激发市场活力, 实现机会均等, 但也会导致不公平的风险分配, 因而有必要完善公司人格否认制度等其他制度来界定公司有限责任的法律边界, 恢复市场风险分配的均衡。

摘要:我国的公司法通过多次修, 公司注册资本制度经历了从法定资本制到授权资本制的过程, 这样的制度变迁体现了国家立法机关对公司注册资本从保守到开放的态度, 这种立法态度的转变将对激发微观经济活力和市场风险分配产生深入而广泛的影响。

关键词:公司注册资本,法定资本制,授权资本制,利弊

参考文献

[1] 刘志伟.论证券储架发行制与授权资本制的契合——兼谈我国法定资本制的修正[J].上海金融, 2014 (2) .

资本简介范文第2篇

——750千伏金酒安十标段输电线路工程施工侧记

2010年5月8日,河西750千伏输变电工程建设指挥部专项检查组一行近20人对750千伏金-酒-安输变电线路工程十标段进行了专项检查。检查组在通过听汇报、查资料、看现场后认为:项目部管理组织得力、措施到位、亮点突出,对项目部的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至此,750千伏金-酒-安输变电工程线路十标段工程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绩。

工期缩短,迎接挑战

750千伏金-酒-安输变电工程线路十标段起于玉门市的赤金镇,线路途经玉门市赤金镇、玉门镇、柳河乡、瓜州县三道沟乡、腰站子乡、桥湾乡。十标段全为同塔双回路,线路长为2×82.675公里,铁塔共计179基,基础砼量19700立方米,铁塔总重18600吨,平均每基基础113立方米,平均每基铁塔重103吨。此工程是甘肃省“十一五”电网建设重点项目,对建设河西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及其配套的千万千瓦级火电外送,完善河西电网构架,满足社会电力需求和清洁能源送出,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2009年9月16日是个值得纪念的日子,这一天首基基础浇制试点典礼隆重举行,正式拉开了工程建设的序幕。

2009年11月,省公司要求全线务必于2010年8月底具备验收条件,9月底具备调试条件,确保10月底具备带电条件。工期提前给原来较短的施工工期造成巨大压力,要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完成这一繁重的施工任务难度可想而知。

风电能源急于送出,国家利益高于一切,至此关键时刻,没有退路的送电四分公司勇挑重担,逐鹿戈壁的号角在这里吹响。

百年大计,质量第一

“百年大计,质量第一,越是在抢时间、争进度情况下,越要高度重视质量,确保工程质量”。这是项目经理周富虎同志在每月召开的工程例会中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如何保质保量按期完成施工任务,是摆在750千伏金-酒-安十标段项目部面临的难题。

项目部一班人面对难题没有退缩,而是勇敢面对挑战。项目部抽调精兵强将定人定岗,加大现场文明施工的策划,细化了质量管理内容。与此同时项目部建立健全质量管理组织机构,明确各自的安全和质量责任,真正做到各尽其职、各负其责。在2010年春节复工前,项目部对所有人员再次进行了基础工程质量培训和技术交底。在工地范围内营造了“决胜河西,务期必成”的氛围,使全体人员牢固树立“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思想,引导大家从自身做起,从现场做起,从点滴做起,从施工的每个环节做起。项目部还在现场质量管理方面实行质量巡视制度,组织技术、质量管理人员对每天施工现场进行巡回抽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切实把质量通病消除在过程当中。

4139-4158途经腰站子湿地地带,该区段地下水位较高,尤其是4146-4157地表水丰富,施工难度相当大。为确保工程建设质量,项目部制定了详尽的泥水坑施工措施。在施工中采取了连续排水、设置档土板等措施进行施工。为了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这一区段的基础浇制,七百余名施工人员从开挖基坑开始,24小时不间断地进行施工。在施工期间,现场施工人员一干就是十几个小时。“工程再难也要保证工程建设质量!”已成为所有施工人员的共同理念。

要确保工程建设质量,困难远不止于这些,挑战接踵而来。2010年春节过后,河西戈壁滩先后迎来了暴雪、强沙尘等几十年一遇的天气,这给本来就十分艰苦的施工环境更加增添了不少的困难。就是在这样的艰苦环境下,项目部全体人员用超常的毅力和智慧,按国家电网公司和甘肃电力公司的里程碑工程节点,率先完成了基础施工任务,工程施工进度做到了可控、在控。经湖北环宇工程建设监理有限公司和甘肃省质量监督中心站的严格检查,十标段的基础工程质量多次受到专家的肯定。

甘肃送变电工程公司副总经理王建峰先后多次来到项目部检查指导工作,无一不对项目部的质量管理表示满意。甘肃电力质监站的一名现场质检工程师这样评价750千伏金-酒-安十标段的工程建设质量:“队伍过硬,质量优良,亮点突出,细节到位”。

安全生产,永远的主题

750千伏金-酒-安线路工程建设最珍贵的莫过于时间,谁赢得了时间谁就赢得了荣誉、赢得了效益,这已是全线路十多家施工单位不争的事实,因此安全、提前完成工期显而易见,成了各单位逐鹿的核心。

750千伏金-酒-安工程地处河西戈壁,天气变化多端,环境条件恶劣。送电四分公司承担施工的十标段,是全线施工难度最大的标段之一。全线分布丘陵、戈壁、沼泽地,沿线多处跨越高速公路、国道、电力高压线、村镇、林地等,施工环境十分复杂。如果没有科学的管理、先进的设备和先进的技术,要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完成施工任务是非常困难的。为抢时间赶进度,项目部深入开展“三个不发生”百日安全活动和“抓基础、控风险、防事故”基建安全主题活动,制定了项目部具体的《“三个不发生”百日安全活动方案》,并督促学习、现场实施。为严格落实到岗到位要求,加强全过程安全风险管控,加强施工现场安全管理,项目部开展了反“三违”工作,深入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治理。由于本标段地处河西地区,沙尘暴较多,对组塔施工影响很大,项目部根据施工地区特点制定了《防强风、沙尘暴安全控制措施》。在沙尘和大风、雨雪天气禁止高空作业,安排地面组装;项目部为各施工队配备了先进的测风仪实时测量风速变化;对单插的主材要求打设防风拉线;抱杆外拉线做二道保险;上述措施的落实有效确保了立塔施工安全。在施工过程中,除了投入先进的设备和技术外,依靠科学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事情已经屡见不鲜,项目部在施工中遇到困难,首先想到的是依靠科技力量来解决。开始立塔时,项目部考虑到施工现场部分基础地处戈壁,路况适宜大型车辆通行,他们采用了大吨位吊车组立铁塔,加快了施工进度。类似这样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很多,有力的推动了工程建设顺利进行。

面对困难,迎难而上

2010年4月12日,公司总经理杜宇冒着雪后严寒来到十标段施工现场检查指导工作。在查看现场,听取汇报后这样评价750千伏金-酒-安十标段工程建设:“你们能够以公司大局为重,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项目部一班人团结一心,创新工作,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取了阶段性成果,成绩斐然,可喜可贺,希望再接再厉。”杜宇总经理的讲话是对艰苦施工条件的真实写照和对项目部参战将士莫大的鼓励。

2010年4月初,河西连续出现了强沙尘、暴雪和强风天气,危害之大、时间之长均多年罕见,而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为了确保工期,项目部科学组织施工,抢时间赶进度,施工现场处处可以看到职工忙碌的身影。

在河西750千伏金-酒-安工程建设的日日夜夜里,感人的场面随时可见。2009年的

9、10月期间,地处戈壁腹地的施工现场酷热难熬,在施工现场你会发现,施工人员一个个汗流夹背,身上穿的工装一次又一次被汗水浸透,许多施工人员因抵挡不了恶劣天气而患病,有的施工人员因酷热和劳动强度大而晕到在施工现场。但是,施工人员中没有一个中途退缩,他们个个勇往直前,吃点药又投入到紧张的施工当中。他们克服了一个又一个难以想象的困难,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酒泉超高压公司多次在现场检查工作,被现场的这种忘我精神所感动,被公认为最能吃苦的施工队伍和质量安全最好的施工单位。

这些成绩来之不易,但项目部一班人更有清晰的认识:项目部之所以取得这样的成绩,是一线干部职工团结拼搏的结果,也是与甘肃送变电工程公司和甘肃电力公司强有力的领导和支持分不开的。

其实,就在工程建设的最困难的时候,公司主要领导多次深入施工现场,具体指导工作和解决实际问题。公司党委书记李军锋同志就曾三次深入施工现场与职工促膝谈心;2010年的五一国际劳动节之时,公司工会主席宋梅峰也来到了施工现场,为一线带来了节日祝福;正是这种关怀、理解和支持,使一线职工深受鼓舞。

党旗在这里高高飘扬

“在河西750工程建设中,积极发挥一个党员一面旗的作用,认真贯彻执行上级指示精神和公司工作安排,严格执行工程建设标准,认真遵守各项规程,落实各级人员安全责任,积极开展同业对标和劳动竞赛,确保安全、优质、按期完成施工任务,为决胜河西750工程再立新功、再创佳绩。”这是送电四分公司党支部在河西750千伏金-酒-安十标段开展的“一个党员一面旗” 活动的场景。2010年3月17日这一天,送电四分公司党支部在河西750千伏金-酒-安十标段材料站举行了“佩戴共产党员证章”活动。公司党委书记李军锋为党员同志们一一佩戴了共产党员证章;在工程建设的关键时候,送电四分公司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并把支部的组织保证、理论支持、舆论引导作用融入到施工生产的各个环节。通过这些活动,增强了党员和广大干部职工的光荣感、使命感和责任感,从而极大地激发了做好本职工作的热情和激情。

此次在施工现场为施工一线的共产党员们佩带“共产党员证章”活动,极大地鼓舞了职工士气。如今,在施工现场最难最艰苦的地方,随处可见共产党员的身影,他们以实际行动诠释着“一个党员一面旗”的真正内涵,鲜红的党旗在750千伏金-酒-安十标段施工现场上空高高飘扬。

资本简介范文第3篇

资本的神秘色彩仿佛是与生俱来, 那么什么是资本呢?“马克思曾风趣的说, 你必须超越物理学的界限, 去接触那只’下金蛋的母鸡’”。 (1) “资本的概念并非是一成不变的, 它反映出了每个社会的发展态势及该社会普遍的社会关系”。 (2) 资本一词最初有两个含义, 一个是沿用了中世纪拉丁文中指家畜等物质存在, 另一个是能够创造价值的潜能。18世纪法国经济学家杜尔阁把资本定义为“可动的财富”以及它们被货币所转化并表现出来的“多余的价值”亚当·斯密从分工和交换出发在《国富论》里, 将资本定义为一定量的积累起来的和贮蓄起来的劳动。《国富论》的法译者热尔门·加尔涅认为, 资产只有当它给自己的所有者带来收入或盈利的时候, 才叫作资本。根据现今主流宏观经济学观点, 资本可以划分为物质资本、人力资本、自然资源、技术知识。皮卡蒂认为资本是“能够划分所有权、可在市场中交换的非人力资产的总和, 不仅包括所有形式的不动产, 还包括公司和政府机构所使用的金融资本和专业资本。”“其中最显而易见的原因是人力资本无论何时都不能被另一个人所有, 不能在市场中永久交易。” (3) 这也是随着时代发展的结果。奴隶社会, 奴隶主完全拥有奴隶, 当时的人力资本是资本的重要构成部分。而现代社会中, 必须将人力资本和非人力资本区别开来。

来看马克思对资本的解释, 马克思从两个重要视域对资本作了追源溯流的深刻解读:作为生产要素的资本和作为社会关系的资本。在《资本论》中, 资本是由货币转化而来。“商品流通是资本的起点。商品生产和发达的商品流通, 即贸易, 是资本产生的历史前提。” (4) “资本在历史上起初到处是以货币形式, 作为货币财产, 作为商人资本和高利贷资本, 与地产相对立” (5) 在这里, 马克思并没有给出资本的确切含义。只是顺承货币在商品市场、劳动市场、货币市场上流通而转化成为资本, 接着在流通形式上来将两者进行区别。在商品流通公式W—G—W中G—W的过程, 第二个W是货币购买的商品, 此时G已经是担负了资本的使命。

二、货币流通和商品流通中形式的区别

简单的G—W—G—W公式, 看起来似乎是一样的过程。实则不然, 这是两个流通领域承接的过程。但是, 每一个过程从始至终都是有区别的。正如, 马克思举的例子“假如我用100磅买进2000磅的棉花, 然后又把这2000磅的棉花按110磅卖出, 结果我就是用100磅交换110磅, 用货币交换货币” (6)

(一) 共同点

1.都有买和卖两个对立阶段。无论是商品流通还是货币流通都是在买卖的对立中产生的。单独的一个买和单独的一个卖都无法称为流通, 如在自给自足的封建社会里, 农民种粮为了吃和缴税。没有物质客体的换回。

2.都是买和卖这两个对立阶段。的统一买和卖自然统一在某个空间和某个时间点上。不仅如此, 买和卖双方的意志要达成共识。其中, 等价交换是达成统一意志的基础, 同时它还是流通的前提, 也是后面要分析的, 货币价值无法只是在流通领域增殖的一个结果。

(二) 不同点

1.流通顺序不同。运动起点、中介、终点不同。商品流通以W开始卖了换为G, 中介是货币终点是商品。作为资本的货币的流通以G开始买进W, 中介是商品终点是货币。

2.货币的作用不同。商品流通中货币最终转化成商品使用价值。而在作为资本的货币的流通中出现了辩证的换位思考, 货币G在开始时是买者的货币, 换回商品时支出了。为的却是他自己作为同一商品的卖者时能够换回的货币。

3.货币的置换关系不同。商品流通, 是A人卖了面包得了a货币, 又拿a货币买了B人的水。同一块货币的两次置换。最后, 商品在A人的手里获得使用价值, 即面包的使用价值换为水的使用价值。作为资本的货币流通, 是A人买了用b货币买了面包, 又将面包卖了c货币。同一件商品的两次置换。最后, 货币在A人手里获得价值, 即b价值交换为c的价值。在这里G是预付价值额, 所以这个过程的完整形式是G—W—G’, G’=G+△G。△G为增殖额“我把这个增殖额或超过原有价值的余额叫作剩余价值” (7)

4.商品的价值作用不同。商品的价值与商品的使用价值对立, 商品的价值在商品流通中只是商品交换的中介, 随着交换结束而结束。在作为资本的货币流通中商品的价值表现为一个处在自行运动中的实体, 商品和货币是这一实体的两种表现形式:以货币的方式一般存在, 以商品的方式流通, 在这个运动中永不消失。

5.最后的经济形式不同。商品流通W—G—W中最后的经济形式是商品。作为资本的货币的流通G—W—G最后的经济形式是货币转化成资本。

三、从G—W—G’资本总公式的矛盾中分析转化

(一) 资本总公式矛盾的含义

“货币羽化为资本的流通形式, 是和前面阐明的所有关于商品、价值、货币和流通本身的性质的规律相矛盾” (8) 就是说资本总公式内部不存在矛盾, 矛盾在于与之前的价值规律相矛盾。前面分析所得, 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劳动形成的, 商品交换只是价值形式的变化。而在资本总公式中产生了价值增殖。价值形式转化和价值增殖, 这两者显然是矛盾的。虽然李嘉图因未能完成从价值规律解释资本增殖事实的理论任务而破产。但在马克思以后的分析中将会进一步表明:货币转化为资本, 资本的增殖, 不仅与价值规律没有矛盾, 而恰好是以价值规律为前提的。可见, 马克思将价值规律融入资本增殖的经济事实, 是在为资本增殖找理论来源。

(二) 深入分析资本总公式矛盾

第一, 在等价交换的商品流通下就是单纯的商品交换。当然这样分析的条件是, 抛开供求关系和暴力突发事件的发生。前面我们过商品交换的简单形式就是:A卖商品a得来的货币换成商品b, B卖商品b得来的货币换成商品a。其本质就是等价物的交换, 因此产生不出剩余价值。第二, 在不等价交换的商品流通中, 故意加价和减价都是暂时的。或者“商品的货币名称即价格上涨了, 但商品间的价值比例仍然不变” (9) 第三, 商业资本和高利贷资本不符合货币性质, “从商品交换的角度是无法解释的” (10)

四、结论

资本家的货币转化为资本时说“他的货币转化为资本的这整个过程, 既在流通领域中进行, 又不在流通领域中进行。它是以流通为中介, 因为它以在商品市场上购买劳动力为条件。它不在流通中进行, 因为流通只是为价值增殖过程作准备, 而这个过程是在生产领域中进行的。”可见, 资本转化为流通的必要条件是流通领域中产生, 而充分条件是在商品市场上找到自由的工人。这个结论是马克思找到剩余价值的必经之路, 也是马克思领导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之源。

摘要:资本是社会的血液。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资本流通愈加便利, 而资本流通更是庞大经济体的血液循环。结合《资本论》中资本流通的过程, 得知马克思对流通过程中的货币形式的变化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其目的是找到价值增值的源泉。从马克思的视域理解当时资本主义社会现状, 研究当时资本流通的形式变化, 可以看出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哲学批判。时至今日, 马克思的资本流通理论对资本理论的影响依然重大。

关键词:资本流通,货币,资本,转化

注释

11<新时代哲学探索>上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14:21.原载于张雄<中国哲学年鉴2012>.

22[法]托马斯·皮凯蒂.21世纪资本论[M].北京:中信出版社, 2014:47.

33[法]托马斯·皮凯蒂.21世纪资本论[M].北京:中信出版社, 2014:48.

44 《资本论》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171.

55 <资本论>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4:171.

66 <资本论>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4:172.

77 <资本论>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4:176.

88 <资本论>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4:182.

99 <资本论>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4:187.

资本简介范文第4篇

【摘 要】 内部资本市场效率测量方法主要运用于实证研究当中,虽然研究的方法很多,归纳起来可分为间接研究法和直接研究法。文章就间接和直接研究法测量方法进行了分析。间接研究法最明显的优点就是研究数据不需要各个分部的具体数据,大大降低了数据获取难度,反之,由于使用的数据并非是与企业分部直接相关的数据,也使得研究结论的准确性降低。直接研究法的使用需要企业各个分部的具体财务数据,因此它对企业财务报告中分部数据的披露有着更高的要求。不足的是会计准则披露数据有人为质量模糊因素存在,直接法测度模型中的许多重要数据无法获取。这为学者应用直接研究法对我国企业内部资本市场效率进行研究增加了困难。之后学者为了弥补其不足,融入了投资现金流敏感法、价值增加值法、q敏感性法等方法,使其发展了直接研究方法。

【关键词】 内部资本市场; 间接研究法; 直接研究法

企业的全部资金能否通过内部资本市场合理地分配到每一个分部或者投资项目,使得企业总部与各个分部的边际投资收益相等是检验内部资本市场有效与否的标准。理论上讲,可以利用不同分部中资本的投资边际收益是否相等来衡量内部资本市场效率是否有效。但是这种方法实际操作起来简直难以实现。因此许多学者在实证研究中往往通过构建实证测度模型的方法构造出衡量内部资本市场效率的具体方法。卢建新(2006)根据测度模型中数据的来源不同,把内部资本市场效率的测度方法分为间接研究法和直接研究法。间接研究法指的是首先假设企业价值与内部资本市场之间存在一定联系,构建模型并选取影响企业价值变化的控制变量,通过比较企业价值变化来推断内部资本市场是否有效率;直接研究法指的是通过查找企业中各个分部在财务报表中披露的具体财务信息,然后比较企业分部与可比性单分部企业的投资效率来判断内部资本市场是否有效率,或者通过检验资源是否流入到投资回报率较高的分部来判断内部资本市场效率。在企业内部资本市场效率测量方法分析中采用哪种方法更有效,我们看看它的演变过程。

一、内部资本市场效率测量方法评价

(一)间接研究法及其评价

间接研究法在早期的实证研究中被广泛应用。我国对内部资本市场的研究起步较晚,再加上我国企业集团中分部数据难以获得等因素的影响,我国学者在研究中多是采用了间接研究法测量内部资本市场是否有效。间接研究法的间接性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这种方法中构建实证测度模型是使用企业价值的变化来间接地推断内部资本市场是否有效;其次,研究中所需的数据并不是直接来源于企业的各个分部。间接研究法假设内部资本市场只存在于多元化企业集团中,一般通过观察托宾q、资本报酬率(ROA)、净资产收益率(ROE)等能够代表企业价值指标的变化来反映内部资本市场是否有效。邵军和刘志远(2007)、许奇挺(2008)、卢建新(2006)分别以我国资本市场中的存在的系族企业为对象进行研究,由于系族企业是由多个上市公司所组成的,这样就避免了企业分部数据难以获得给研究带来的麻烦。在研究中,他们把整个系族企业当成一个企业集团,把组成系族企业的多个上市公司当成企业集团的各个分部。

间接研究法最明显的优点就是研究时不需要各个分部的具体数据,这样就大大降低了数据获取难度。但与此同时,由于使用的数据并非是与企业分部直接相关的数据,也使得研究结论的准确性降低;模型中使用了多个影响企业价值的控制变量,所以也不能说明内部资本市场效率对企业价值的单独影响程度。另外,间接研究法需要假设内部资本市场只存在于多元化企业集团中,这种假设显然不能成立,学者们已经充分肯定了内部资本市场的普遍存在性,就算在单一经营的企业中,只要企业中存在多种投资项目,并且各个项目之间存在的资源可以自由流动,那么就可以认为存在内部资本市场。可见间接研究法只能粗略地对内部资本市场效率性进行描述。

(二)直接研究法及其评价

直接研究法的使用需要企业各个分部的具体财务数据,因此它对企业财务报告中分部数据的披露有着更高的要求。我国企业会计准则虽然对分部披露有相关的规定,但是相关要求还很不完善,企业的执行情况也不尽如人意。相比之下,《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对企业分部的披露有着更高的要求。

1.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规定

2006年1月19日,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为了进一步与《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公告第131号——企业分部及相关信息的披露》趋同,发布了《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征求意见稿第8号——经营分部》。2006年11月30日,IASB发布了《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8号——经营分部》(IFRS 8),该准则取代了《国际会计准则第14号——分部报告》(IAS 14)并对报告期始于2009年1月1日或以后日期的年度财务报表生效,准则也被允许提前采用。

IFRS 8要求基于有关主体组成部分的内部报告来识别经营分部,并且该内部报告由主要经营决策者定期评估以决定如何分配资源和评估绩效。企业必须在年度财务报表中披露其经营分部财务及相关信息。

IAS 14使用“类似法”来划分企业分部,具体地讲,按照产品、劳务或者地区(包括生产地和销售地)为基础,如果其组成部分拥有相似的风险和收益,那么就可以组成一个“业务分部”或者“地区分部”。

IFRS使用“管理法”来划分不同分部,即以企业内部管理当局进行经营决策、分配资源和评价业绩而组织的分部为基础,确定对外报告的分部。这种方法使企业对内对外的报告分部相一致,因此又称“重合法”。IFRS按企业管理层为了作出经营决策和评估业绩而对内部各部门进行组织的方式,以产品或劳务、地区、法律主体或顾客的种类等多种不同的方式来确定分部,称作“经营分部”。

在此方法下确定的分部称为“经营分部”。IFRS认为,一个经营分部应具有如下特点:

(1)所从事的经营活动能够赚取收入和发生支出(包括与同一企业内的其他分部进行交易所发生的收入和费用);(2)其经营成果可被企业的主要经营决策制定者定期检查,以评价每个分部的业绩,并作出资源向其分配的决策;(3)编制的或基于内部报告系统形成的分散财务信息是有用的。

2.我国会计准则对企业分部的规定

2006年我国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35号——分部报告》中规定了企业分部的划分标准、披露要求等内容。

该准则第四条规定:企业披露分部信息,应当区分业务分部和地区分部。

第五条规定:业务分部,是指企业内可区分的、能够提供单项或一组相关产品或劳务的组成部分。该组成部分承担了不同于其他组成部分的风险和报酬。

第六条规定:地区分部,是指企业内可区分的、能够在一个特定的经济环境内提供产品或劳务的组成部分。该组成部分承担了不同于在其他经济环境内提供产品或劳务的组成部分的风险和报酬。

第十三条规定:企业应当区分主要报告形式和次要报告形式披露分部信息。

第十四条规定:对于主要报告形式,企业应当在附注中披露分部收入、分部费用、分部利润(亏损)、分部资产总额和分部负债总额等。

虽然我国企业准则对企业分部的披露做了详细规定,但大多数企业在实际执行时候仅就营业收入、利润等做了粗略的报告,直接法测度模型中的许多重要数据无法获取。这为学者应用直接研究法对我国企业内部资本市场效率进行研究增加了困难,为了弥补直接研究法的不足,又增加了以下佐证研究方法。

二、直接研究法测度模型的发展

(一)投资现金流敏感性法

Shin and Stulz(1998)最早提出了投资现金流敏感性法。他们认为如果企业的投资面临着资金的压力,并且企业内部资本市场表现为有效的话,那么企业总部会将资金首先分配给投资回报率最高的项目。Shin and Stulz认为,第一,在企业中最好的投资项目会最先得到投资机会;第二,分部的投资主要受投资机会的影响,而与分部自身现金流和其他分部的现金流不相关;第三,当其他分部有更好的投资机会时,分配给当前分部的资金将下降,这使得企业整体在资金使用方面始终保持高效率。因此,他们把分部投资分别与本分部的投资机会、本分部的现金流、其他分部的现金进行回归,从而判断内部资本市场(ICM)的效率。

投资现金流敏感性法是最早运用直接法测度内部资本市场效率的模型,这种方法通过计算投资支出对投资机会的敏感性来测量内部资本市场有效或者无效,数据选取相对简单,更重要的是这种方法考虑了时间滞后因子的影响,说明企业的投资是基于过去经营成果的。

但是这种方法也有许多不足之处,比如:影响企业投资支出的因素很多,不可能在模型中一一加以表述;以收入增长率来表示投资机会具有一定的风险,相比于收入的回报能力可能会误导资源配置,不利于企业的长期发展。

(二)价值增加值法

Rajan and Zingales(2000)提出了价值增加值法。价值增加值法用相对价值增加(RVA)和绝对价值增加(AVA)两个指标来测度ICM效率。

RVA=■■(q■-q)[■-■-■ω■(■-■)] (1)

式(1)中,BA表示资产账面价值;BAj表示第j个分部的资产账面价值;qj表示与多元化企业的第j个分部拥有相同投资机会的单分部企业的加权托宾q;q表示企业分部托宾q的均值。Ij表示企业第j个分部的资本性支出;I■■BA■■表示与多元化企业的分部处在同一产业中的单分部企业的资产加权平均资本支出与资产的比率;ωj表示企业第j个分部的资产占企业总资产的比率。Rajan et al.(2000)认为,如果RVA为正,表示企业把资本转移到高于平均投资机会的分部,这时企业的内部资本市场效率表现为有效。

价值增加法使用托宾q表示投资机会,托宾q数值上等于企业的市场价值除以资本重置成本,可以全面地对企业进行估值,用托宾q表示投资机会更加稳定。根据分部的经营状况以及所在行业的发展潜力来衡量投资机会与投资项目具有合理性。

这个方法的也有一定的缺点:

(1)用托宾q来表示投资机会一般只适合于发达资本市场,而对于新兴的资本市场或者发展不规范的资本市场,股票价值往往不能真实地反映企业价值,托宾q的使用就会受到局限性。

(2)企业总部在对投资项目进行投资的时候,外部市场机会是一种考虑因素,但另一方面也会考虑到企业各分部间的比较优势,对于企业的核心产业会增加投资,价值增加值法模型中忽略了这一因素。

(3)卢建新(2008)认为,价值增加值法是假设多个分部组成的企业与单一分部组成的企业拥有相同的投资机会与组织能力,但事实上这种假设并不成立,企业集团中的一个分部与单分部组成的企业的价值构成是有区别的,因此利用价值增加值法测算内部资本市场效率可能会出现取数与估计的偏差。

(三)q敏感性法

Peyer and Shivdasani(2001)提出了q敏感性法。他们研究了在22家多元化经营的企业集团中公司总部如何对各个分部进行资本配置,结果显示当投资对分部的托宾q敏感性提高时,企业价值也随之提高;当投资对分部现金流的敏感性提高时,企业价值反而降低。内部资本市场将资本投入给托宾q较高的分部后,分部投资对托宾q的敏感度降低,分部现金流的敏感性反而提高。q敏感法的模型可以表示为:

QS=■■*(q■-q)*[(■)j-(■)] (2)

式(2)中,FS表示企业总体销售收入;Sj表示企业第j个分部的销售收入;qj表示分部j的托宾q值,q表示以销售收入为权重的加权平均q值;FCE表示企业整体的资本支出;CE表示分部的资本支出。他们认为,q敏感性法能够显示总部对分部进行投资时是否使更多的资源流入到了托宾q值较高的分部。

q敏感性法是运用直接法度量内部资本市场效率的又一次进步,首先,这种方法直接利用企业分部的数据,无需考虑单分部企业与组成企业集团的分部之间的区别;其次,模型中利用资本支出来表示投资机会,并将分部资本支出与企业资本支出总额进行了对比。

这种方法有一些不足之处,例如:

(1)企业的投资包括资本性支出,也包括研发投入、人力资本投入、营运资本投入、处置固定资产净收益等方面,模型中仅利用资本支出表示企业投资并不全面;

(2)公式中q表示以销售收入为权重的加权平均托宾q,但是使用销售收入作为权数并没有得到广泛的认可;

(3)与价值增加值法相似,托宾q的使用一般适用于发达的资本市场,而q敏感性法也会面临托宾q使用的局限性问题。

(四)现金流敏感法

Maksinovicr Phillips and Shcoar(2002)对q敏感性法做了进一步的改进,发明了现金流敏感性法。他们使用销售收入的现金流回报率(cf/sale)来衡量投资机会,用销售收入现金流回报率代替了托宾q,从而解决了托宾q使用中的局限性问题。

但是,这种方法同样有缺陷,一方面,销售现金流回报率用来衡量资源配置并不可取;另一方面,当期的销售现金流是由前期的资本性支出形成的,但是该模型中并没有考虑到时间滞后因子的作用,其结果必然存在着误差。

(五)基于上期资产回报率的现金流敏感法

我国学者王峰娟、谢志华(2010)以现金流敏感性法为基础,针对该方法的不足之处进行了改进,提出了新的模型并进行了验证。他们认为不管是在内部资本市场还是外部资本市场,公司总部的投资都是为了获得最大的资本回报。据此,他们使用分部资产回报率代替销售收入现金流回报率,同时引入时间滞后因子,使得模型更加合理。

其模型可以表示为:

CFSa=■[(■-■)(■-■)■] (3)

公式3中,cfj (t-1)表示第j个分部t-1期的现金流,BAj(t-1)表示第j个分部t-1期的账面资产,cfj (t-1)/

BAj (t-1)表示第j个分部t-1期的资产回报率;cft-1表示全部分部t-1期的现金流,BAt-1表示全部分部t-1期的账面资产,cft-1/BAt-1表示全部分部资产t-1期的资产回报率;Capexjt表示分部j在t期的资本支出,BAjt表示分部j在t期的账面资产,Capexjt/BAjt,表示公司总部对分部j的投资比例;Capext,/BAt表示全部分部t期获得的平均资本。BAjt/BA表示计算现金流敏感系数的权重。

运用此公式获得的结果,如果CFSa大于零,表示公司总部将企业资源更多的分配到了资产回报率高的分部,内部资本市场表现为有效;如果CFSa小于零,表示公司总部没有将企业大部分资源投入到资产回报率高的分部,内部资本市场表现为无效。

总而言之,在我国,企业经营分部的财务数据不容易取得,内部资本市场效率的测算变得非常困难,所以国内许多学者利用构建实证测度模型的方法间接验证企业价值与内部资本市场的关系,企业价值只是作为模型中的一个解释变量。影响企业内部资本市场效率的因素有很多,比如企业多元化水平、代理问题等等,这种研究方法并不能明确地说明内部资本市场效率对企业价值的影响。而少数几个运用直接法研究内部资本市场效率与企业价值关系的文献其实证结论也有所差别,既有显著相关结论也有不显著相关结论。

【主要参考文献】

[1] 汤谷良,王斌,杜菲,付阳.多元化企业集团管理控制体系的整合观——基于华润集团6S的案例分析[J].会计研究,2009(2):15-16.

[2] 卢建新.内部资本市场理论综述[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06(2):24-30.

[3] 杨棉之,孙健,卢闯.企业集团内部资本市场的存在性与效率性[J].会计研究,2010(4):73-74.

[4] 刘新绍.国有控股多元化经营企业集团内部资本市场效率[J].中外企业家,2012(2):35-36.

[5] 卢建新.内部资本市场、外部资本市场与外部融资——来自美国1980-2008年的经验数据[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13(4):63-64.

[6] 田西杰.企业集团内部资本市场的价值创造[J].会计之友,2007(7上):12-13.

[7] 王峰娟,谢志华.内部资本市场效率实证测度模型的改进与验证[J].会计研究,2010(8):42-48.

资本简介范文第5篇

内容提要:随着美国货币政策的不断变化,由退出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到重回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使国际资本流动格局不断发生变化,加之近年来中国金融市场逐渐对外开放,短期国际资本流动的变化对人民币汇率稳定带来了挑战。本文通过构建Markov Switching-VAR模型,运用2005年7月-2018年3月数据实证分析短期国际资本流动对人民币汇率的动态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通过汇率预期、货币市场、国际收支、相对通货膨胀与相对利率差等传导渠道,短期国际资本流动对人民币汇率产生正向影响,并在不同的市场状态下呈现出不同的特征和非对称性;同时,人民币汇率的变动也对短期资本流动具有反向作用。因此,中国应加强对短期国际资本流动的监管,加快人民币汇率机制改革,协调汇率政策与利率政策,以保障中国金融市场的稳定和中国经济的稳健运行。

关键词:短期国际资本流动;人民币汇率;传导渠道; MS-VAR模型;影响

作者简介:路妍(1964-),女,辽宁丹东人,东北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经济学博士,研究方向:国际金融;张寒漪(1993-),女,辽宁锦州人,东北财经大学金融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国际金融。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全球货币政策的新变化对中国货币政策和人民币汇率波动的影响研究”,项目编号:18BJL029。

维持人民币汇率稳定以及保持短期国际资本平稳流动是我国宏观经济面临的两个重要问题。近年来,我国国际资本流动的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短期资本流动的比重逐步上升。同时,随着我国资本账户开放改革进程的不断加快,资本与金融账户资金收付受到的限制越来越少,我国资本与金融账户的资金流动规模日趋扩大[1]。更值得关注的是,2015年后我国国际资本从单边净流入转为大规模净流出,直至2017年形势逆转进入双向流动状态[2]。而自2015年8月11日我国实施人民币汇率中间价形成机制改革以及2016年10月1日人民币纳入SDR以来,人民币汇率开始步入双边浮动时期,短期国际资本流动也更加频繁[3]。根据Hau和Rey[4]的研究,短期资本流动是造成一国汇率波动的重要原因。有学者研究认为,人民币汇率的波动除了受全球经济基本面影响之外,还受到短期资本流动不稳定性的影响[5];国外学者的研究发现,资本的流入与货币的升值有关[6]。还有学者研究认为,短期国际资本与汇率波动间存在相互影响的关系[7-8]。由于短期国际资本流动会对一国包括汇率问题在内的金融稳定产生重要的影响[9],因此关注和研究短期资本流动是防范和化解重大金融风险的迫切要求。本文在当前国内外环境复杂多变和经济发展面临挑战的背景下,研究短期国际资本流动对人民币汇率波动的传导渠道和影响,探索如何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这对加强短期国际资本流动监管,防范人民币汇率波动风险,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研究设计与研究模型的建立

(一)数据的选取与变量处理

2005年7月21日我国对人民币汇率制度实行改革,为了反映短期国际资本流动对人民币汇率波动的影响,本文选择2005年7月-2018年3月为研究区间,使用153个月度数据进行分析;为了使各变量的数值处于同一个数量级别,便于不同维度的数据进行比较,本文对所有数据进行了标准化处理。所有数据均来自Wind数据库、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外汇管理局、美联储网站,具体的变量指标选择如下:

1.美元兑人民币汇率(EX)。以直接标价法下1美元兑人民币的月度平均数作为汇率变量,用EX表示,并将人民币汇率数据进行一阶差分。

2.短期国际资本流动(SCF)。以间接法通过公式SCF=Δr - FDI - ΔCA来计算[10],短期国际资本流动变量用SCF表示,Δr 表示外汇储备增量,FDI表示对外直接投资,CA表示经常账户顺差。

3.广义货币供给量(M2)。由于短期国际资本具有流动性强的特征,货币政策变量选取广义货币供给量,用M2表示。

4.相对利率(IR)。以中美利率差来表示,中国利率选取无风险利率,美国利率选用美国联邦基准利率。

5.相对通货膨胀(CPI)。选取中美通货膨胀差表示,相对通货膨胀=中国通货膨胀-美国通货膨胀。

6.国际收支差额(BOP)。以我国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经常账户余额加资本与金融账户余额(扣除储备资产余额)来表示,正数表示国际收支顺差,反之则为逆差。因国际收支原本为季度时间序列数据,而其他变量均为月度数据,本文将国际收支季度数据通过Quadratic-match Average (二次匹配平均)方法,将季度数据转换为月度数据。

7.人民币汇率预期(NDF)。使用外汇市场上美元兑人民币无本金交割一年期远期汇率。

上述具体变量说明见表1。

(二) MS-VAR模型的建立

由于现实经济环境较为复杂,短期国际资本流动与人民币汇率的变动呈现非线性状态,MS-VAR 模型可识别模型变量状态的转变,并刻画各变量在不同状态间的动态转变特征[11],本文选取MS-VAR的非线性模型分析短期国际资本与人民币汇率之间的动态关系,并使用马尔可夫区制转换向量自回归模型(MS-VAR)来分析不同区制下变量之间的动态关系,滞后阶数为P阶的MS-VAR(P)表达式如下:

其中,St是不可观测的区制变量,由马尔可夫随机过程中的离散时间和离散状态决定,区制发生转换的概率如下:

其中,M表示区制的个数,在M个区制下相对应的转换概率矩阵为公式(3):

二、基于MS-VAR模型的实证检验

(一)数据平稳性检验

时间序列往往会出现非平稳性,在对变量进行回归前需要对数据进行平稳性检验。本文经过ADF检验,各变量均為平稳序列,其中国际收支、中美利差以及人民币汇率经过一阶差分后平稳,货币供给量M2经过二阶差分后平稳(见表2)。

(二)格兰杰因果检验

在进行平稳性检验后对变量进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以此来判断短期国际资本流动对人民币汇率波动的传导机制作用。综合考虑LogL、LR、FPE、AIC、SC、HQ统计量,本文选择最优滞后阶数为1,对7个变量进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以及检验4个间接传导渠道的作用。从表3中可以看出,短期国际资本流动是人民币汇率的格兰杰原因,人民币汇率也是短期国际资本净流动的格兰杰原因,说明两者存在互相影响关系,即短期国际资本的流动会影响人民币汇率的波动,人民币汇率的波动也会影响短期国际资本的流动。在间接传导渠道方面,短期国际资本流动是货币供给量的格兰杰原因,货币供给量是人民币汇率的格兰杰原因;短期国际资本流动是国际收支的格兰杰原因,而国际收支也是人民币汇率波动的格兰杰原因;短期国际资本流动是汇率预期的格兰杰原因,汇率预期也是人民币汇率的格兰杰原因。在相对利差传导渠道中,短期国际资本流动是相对利差的格兰杰原因,但相对利差不是人民币汇率的格兰杰原因,该传导渠道在统计意义上的因果关系并不明显,可能是由于影响人民币汇率波动的因素日益复杂,而中美利差对汇率的反应能力不足。由此可以得出短期国际资本流动与人民币汇率波动之间存在相互影响关系,其中货币政策、国际收支、汇率预期与相对通货膨胀机制成立,后文将通过MS-VAR模型进一步检验。

(三)模型滞后阶数的选择

根据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确定模型的最优滞后阶数为2。结果如表4所示。

(四) 区制的确定

区制数的选择大多根据实际经济环境而定,汇率分别有升值与贬值之分,而短期国际资本流动也存在净流入和净流出两种状况。此外,相对通过膨胀、货币供给量、国际收支差额均有增加或减小两种状况且中美利差同样有扩大和缩小两种情况等。因此,本文将区制数确定为2,研究两区制下的马尔科夫区制转换VAR模型。

(五) 模型的具体选择

确定了区制的个数为2后,构建含有汇率、短期国际资本流动、中美利差、相对通货膨胀的MS-VAR模型,由于MS-VAR又包含模型方差、均值、截距是否随区制的变化而变化的不同子模型,如分别建立线性VAR模型、MSM(2)-VAR(2)、MSMH(2)-VAR(2)、MSI(2)-VAR(2)、MSIH(2)-VAR(2)、MSIAH(2)-VAR(2)模型[12],使用AIC、HQ、SC规则以及LL值来确定最佳模型。对比表5中的线性模型与MS-VAR模型,模型MSIAH(2)-VAR(2)的对数从LL值来看似然值最大;模型MSIH(2)-VAR(2)的两个值从 AIC、 HQ 信息准则看均最小且模型的 LR线性检验值为244.9305,卡方统计量的P值为0.00,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拒绝系统为线性系统的原假设。因此,模型MSIH(2)-VAR(2)有着最优的拟合效果,即区分两个区制、滞后2阶且方差和截距随区制变化的模型为最佳模型。

(六)区制状态分析

从两区制的划分来看,图1为MSIH(2)-VAR(2)模型的区制概率图。从中可以看出两区制下的样本分布概率,上部分为区制1样本分布,下部分为区制2样本分布,较多部分样本处于区制1中,主要集中在2011—2018年,该区制样本中大多表现为短期国际资本流动净流出,人民币汇率处于贬值状态;其余样本处于区制2中,主要集中在2005—2010年,样本期间大多表现为人民币汇率保持平稳或处于升值趋势,短期国际资本流动净额增加,国际资本处于净流入状态。表6显示了不同区制间的转换概率,可知所选数据中维持在区制1点经济系统的概率为0.9413,从区制1转换到区制2点概率为0.1086。经济系统维持在区制2的概率为0.8914,从区制2转换到区制1的概率为0.0587。

三、基于MS-VAR模型的实证结果分析

(一)模型估计结果分析

本文使用Krolzig的OX-MSVAR Pack在Givewin软件对模型进行估计,从模型的估计结果①可以看出人民币汇率方程(EX方程)表明:滞后1至2期的人民币汇率波动在1%水平下对当期人民币汇率有着显著正向影响,人民币汇率的波动具有明显的惯性。滞后2期的短期国际资本流动在1%水平下对当期人民币汇率有着显著负向影响,说明短期国际资本的流入会推动人民币汇率升值;反之,短期国际资本的流出会伴随着人民币汇率贬值。短期国际资本流动方程(SCF方程)表明:滞后1期与滞后2期的短期国际资本流动对当期短期国际资本的流动的影响方向不同,滞后1期的短期国际资本对当期短期国际资本的变化存在10%显著性水平下负向影响,即滞后1期的短期国际资本净流入,则存在0.323787的动量对当期短期国际资本存在负向流出影响。滞后2期的短期国际资本流动对当期有着正向影响,但并不显著,影响较微弱。至于人民币汇率对短期国际资本流动的影响,滞后2期的人民币汇率对短期国际资本流动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即人民币汇率的升值将使得短期国际资本的流入;相反,人民币汇率的贬值将促使短期国际资本流出。

(二)MS-VAR的脉冲响应函数分析

脉冲响应函数主要是通过给短期国际资本、人民币汇率以及五个中间传导变量一个正的标准差的冲击,来观察两种区制下其他变量的反应情况。通过脉冲响应函数,比较不同市场状态下变量受到冲击的短期动态关系,可以进一步检验短期国际资本流动与人民币汇率波动的关系。

1.人民币汇率对短期国际资本冲击的响应。给定短期国际资本一个正的标准差的冲击,即短期国际资本流动净额增加,观察两区制下人民币汇率的响应。从长期来看,无论在区制1还是区制2下,短期国际资本的流入对人民币汇率的影响是人民币升值(EX>0),在区制1中在大约第3期影响达到最大值-0.004,之后开始收敛,在区制2中大约于第2期负响应达到最大值-0.0015后逐渐恢复平稳。而短期内,两区制下有不同的影响,区制1下短期国际资本的流入对人民币升值的影响在短期内不断增强,而在区制2中短期国际资本的流入造成了人民币汇率在前两个月份出現与区制1下相反的情况,即短期国际资本的净流入增加将引起短期内人民币汇率的贬值,随后逐渐回归长期均衡水平(见图2)。

2.短期国际资本对人民币汇率冲击的响应。给定人民币汇率一个正的标准差的冲击,即人民币汇率贬值,两个区制下短期国际资本流动的反应基本一致,且回归均衡水平的速度几乎相同,不同的是两个区制下短期国际资本流动变化的响应程度。人民币汇率的贬值在区制1下将导致短期国际资本的流出(SCF<0),且在第0期就达到最大值-0.3,随后由第10期起逐渐回归均衡水平。短期国际资本变动的响应程度在区制2下小于区制1,在第0期达到最大值为-0.06,也从第10期开始回归至均衡水平。因此,人民币汇率的贬值在两区制下造成短期国际资本流动净额的减少,这种影响在10个月后收敛至长期均衡水平(见图3)。

3.传导渠道的动态影响分析。图4显示了在给定短期国际资本一个正的标准差的冲击后,各中间传导变量的脉冲响应图。总体来看,不同区制下各中间变量的响应总体上趋于一致,响应方向均一致,个别变量在不同区制下的响应程度与速度略有差别。具体来说,相对利差变量对于短期国际资本流动冲击的响应在两不同区制下几乎一致,当短期国际资本流动净额增加时,对相对利差有正向影响,即中美利差扩大,且影响均持续10期后趋于平稳。两区制下的响应程度略有不同,区制1下相对利差变量约在第3期达到最大响应值0.004,而在区制2下达到的最大响应值约为0.0025。同样,国际收支变量在受到短期国际资本流动的冲击时,在两区制下国际收支差额均受到正向影响即国际收支差额扩大,且两区制下最大响应程度不同,区制1下最大响应值为0.1,区制2下为0.04,正向影响在持续5期后趋于均衡水平。对于汇率预期变量,短期国际资本的冲击对其造成负向影响,从长期结果来看,短期国际资本流动净额的增加将带来人民币汇率的持续性增值,图4中可见至30期响应仍未收敛。从短期来看,汇率预期变量在两区制下的响应略有不同,区制1下第3期时汇率预期曾有正向响应,与区制2下的响应不同。相对通货膨胀变量的响应在长期与短期下不同,且响应程度不同。区制1与区制2下在响应的初始阶段的趋势略有差异,区制1下在响应初期的响应程度为-0.06,而后在第2期达到最大响应值-0.11,随后收敛,反应逐渐平稳;区制2下在响应初始即达到最大响应值-0.3,随后响应趋于平稳。对于货币政策变量,两区制下的反应基本一致,且响应程度也几乎相同,均在第1期表现为负响应,但第2期又变为正响应,随后震荡波动至20期后趋于稳定,短期国际资本流动净额的增加对货币供给量的影响有正向影响与负向影响同时存在,这可能与短期国际资本自身特点与我国逐渐加强对短期国际资本流动监管有关。

4.受中间传导变量冲击下的人民币汇率脉冲响应分析。图5显示了人民币汇率在分别受到五个传导渠道变量冲击下的脉冲响应图。给定国际收支一个正的标准差的冲击,即国际收支差额增加,人民币汇率在长期来看有较小的升值影响。不同区制下短期的响应略有不同,区制1下在冲击初期人民币汇率有负向响应,随后在第1期又产生正向响应,第2期有负向响应且响应值达到最大,第2期往后逐渐恢复正向影响,且影响自第10期后逐渐收敛,影响恢复平稳。区制2下与区制1不同的是冲击初期的响应为正向影响,且在初期达到最大正向响应值0.0025。人民币汇率对于汇率预期的正向冲击在不同区制下的响应大致相同,给定汇率预期以一标准差正向冲击,即预期人民币汇率贬值,短期内人民币汇率将贬值,而长期来看,汇率预期的贬值对人民币汇率有升值的影响,但响应较微弱。相对通货膨胀与相对利差在两区制下的响应基本一致,人民币汇率对相对通货膨胀扩大的响应为负向响应,至第8期开始收敛,说明相对通货膨胀的扩大对人民币有升值影响;相对利差扩大的冲击也造成人民币汇率升值的影响,两区制下响应均为负值,响应于第10期开始收敛。最后,货币供给量增加的冲击对人民币汇率造成的影响有负向影响也有正向影响,且影响持续波动,至20期左右逐渐平稳。

四、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一)研究结论

1.短期国际资本流动与人民币汇率之间具有双向影响关系。通过对短期国际资本流动、人民币汇率的波动以及5个间接传导渠道变量等7个变量之间的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和MS-VAR模型估计,结果表明短期国际资本的流动与人民币汇率波动之间存在着双向影响的关系。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结果显示,短期国际资本流动是人民币汇率的格兰杰原因,同时人民币汇率也是短期国际资本净流动的格兰杰原因,即短期国际资本的流动会影响人民币汇率的波动,人民币汇率的波动也会影响短期国际资本的流动。MSIH(2)-VAR(2)模型的回归结果表明,短期国际资本流动在1%水平下对当期人民币汇率有着显著负向影响,即短期国际资本的流入(流出)将推动人民币汇率升值(贬值);人民币汇率对短期国际资本流动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即人民币汇率的升值(贬值)将带来短期国际资本的流入(流出)。

2.短期国际资本流动与人民币汇率之间通过传导渠道作用产生正向效应。 考察短期国际资本通过中间传导渠道对人民币汇率波动的动态影响表明,短期國际资本流动与人民币汇率的波动之间通过货币政策、国际收支、汇率预期、相对通货膨胀以及相对利差等5个传导机制作用产生正向影响效应,即短期国际资本的流入(流出)将通过5个传导渠道增加人民币升值(贬值)压力。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的结果显示5个中间传导渠道中,货币政策、国际收支、汇率预期以及相对通货膨胀传导机制成立;进一步采用非线性模型MSIH(2)-VAR(2)从不同区制下考察各中间传导渠道的作用,从模型的脉冲响应函数分析来看,两个区制下短期国际资本流动通过五个中间传导变量对人民币汇率产生正向影响。具体来看,短期国际资本流动净额的增加将带来国际收支差额的扩大,造成人民币汇率升值;短期国际资本流动净额的增加也使得投资者增加对人民币的信心,造成汇率预期升值,汇率预期升值将对人民币汇率产生升值压力。此外,短期国际资本流动净额的增加还将引起通货膨胀以及中美利差的扩大,中国与国外间相对通货膨胀和相对利差的扩张会对人民币汇率造成升值压力,汇率的升值进一步引起短期国际资本的流入,形成正向反馈效应。相反,短期国际资本流动净额的减少也将通过五个传导渠道对人民币汇率造成贬值压力。

3.短期国际资本流动和人民币汇率波动间的相互影响存在非对称效应。通过MS-VAR模型的区制概率分布图将2005年7月-2018年3月中国的经济环境划分为两个区制,区制1中样本大多表现为短期国际资本流动净额减小,人民币汇率趋于贬值状态;在区制2下的样本期间大多表现为人民币汇率保持平稳或处于升值趋势,短期国际资本流动净额增加,国际资本处于净流入状态。从脉冲响应的结果来看,在不同的区制下,短期国际资本流动对人民币汇率冲击,以及人民币汇率对短期国际资本流动冲击的响应各不相同,即存在非对称效应。

(二)政策建议

短期国际资本流动的变化会对人民币汇率的波动造成影响,汇率、通货膨胀和利率也关系着金融体系甚至是整个经济体系相对稳定。

1.加强对短期国际资本流动的监测与监管。首先,应完善短期国际资本流动的统计与监测。目前中国资本项目没有完全开放,短期国际资本在中国主要通过虚构贸易行为、名不副实的外商直接投资和短期外债甚至是非法地下通道等方式流动,对于短期国际资本流动的流量监测与统计较为困难。完善短期国际资本的数据统计可以通过与海关部门合作,及时甄别跨国贸易活动中的异常行为。其次,从对短期国际资本流动规模的管理角度,推出税收政策提升短期国际资本流动成本。短期国际投资者的目的是追求短时间内的高额利润,投机性强,如果对国际资本入境收取金融交易税,这会增加国际投资者的投机成本,一定程度上可以达到控制短期国际资本流动的目的。最后,严查违规跨境资本流动行为,加强对短期国际资本流动的监管。

2.稳步推进资本项目的开放。资本项目的开放程度是一国对外开放的重要标志,全球发达经济体的资本账户基本已实现完全自由兑换。我国现行的资本账户管制一方面使得部分国外资本通过违规跨境流入国内,另一方面需要巨额外汇储备,使得现行制度的执行成本较高。因此,在对短期国际资本流动的统计监测与管理机制不断完善,以及严厉打击违规跨境资本流动行为的同时,更应积极有序地推进我国资本账户的开放,持续推出QFII和RQFII等,在风险可控的情况下扩大对本国的投资渠道,使得国际资本流入中国的渠道更加便捷,同时对减少违规跨境资本的流入的抑制也产生正面影响作用。

3.合理使用利率调控政策。短期国际资本的流动会通过中美利差渠道影响人民币汇率的波动,由此决定了利率可以作为调控政策的重要工具,通过利用利率工具,达到稳定经济体系的效果。具体来说,当我国短期资本流动产生波动时,可以通过转化货币市场上短期利率的波动以此来减弱对人民币汇率波动的影响,维持金融体系稳定的同时减少央行被迫进行公开市场操作以干预外汇市场的压力,保持我国外汇储备稳定。在制定我国货币政策的同时,要考虑国外货币政策对我国货币政策可能产生的溢出效应,另一方面兼顾货币政策独立性。目前我国利率已基本市场化,已经具备进行利率调控政策的条件,在合理范围内应用利率调控政策达到稳定汇率的目的,进一步稳定跨境资本的流动,以保证经济平稳发展。

4.完善汇率形成机制,加快汇率市场化改革。实现人民币汇率市场化,可以防止由于境内、境外金融市场间出现较大的价格差异而导致国际投机资本的大规模跨境流动。短期国际资本与人民币汇率间存在正反馈机制,即短期国际资本的流入会推动人民币升值,而人民币的升值将进一步吸引短期资本的进入。从我国经济长期发展的角度看,有必要完善汇率形成机制改革,进一步扩大人民币汇率弹性,实现在一定可控范围内有升有降、双向波动,充分发挥人民币汇率调控宏观经济的作用,维持经济体系的稳定[13]。

5.完善应对跨境资本流动危机的应急机制。由于短期国际资本的大量流动会对一国的经济稳定造成影响,因此完善应对跨境资本大量流动的应急机制非常必要。当短期国际资本监测机制显示短期跨境资本的流动将严重威胁到我国金融体系稳定的情况下,应采用非市场化非常规的应急措施,例如使用数量型管制工具限制资本流动的规模或禁止特定类型的国际资本交易,以此来抑制短期资本大规模流出的可能,达到短期内有效稳定短期资本流动的目的。此外,在出现资本流动危机的情况下,应稳定市场信心,避免“羊群效应”的发生。应增加信息透明度使得投资者在市场中可以及时获取相关信息,政府及货币当局做出理性反应,从而保证金融市场稳定。

6.推动金融市场的结构改革,稳步推进金融开放战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仍将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既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也面对诸多风险和挑战。2018年以来,我国集中出台了40多条对外扩大金融开放的措施,而金融开放与金融市场的改革正是增强我国应对短期国际资本流动波动带来的负面影响的根本方法。解决金融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结构性问题,重点任务就是要调整金融市场体系结构。一方面,改善我国直接融资的比重,打造一个规范、透明、开放、有活力、有韧性的资本市场,显著提高直接融资特别是股权融资比重,更好提升金融供给效率。其次,还需努力化解影响我国金融市场稳定发展的制约因素。发展普惠性金融、政策性金融、新金融、提高金融产品的质量和可获得性、促进金融监管提质增效。

注释:

① 限于篇幅,文中未列出回归结果,有需要的读者可向作者索取。

参考文献:

[1] 严宝玉. 我国跨境资金流动的顺周期性、预警指标和逆周期管理[J].金融研究, 2018(6):22-39.

[2] 谭小芬,梁雅慧. 我国跨境资本流动:演变历程、潜在风险及管理建议[J].国际贸易, 2019(7):10-17.

[3] 陈卫东,王有鑫. 人民币贬值背景下中国跨境资本流动:渠道、规模、趋势及风险防范[J].国际金融研究, 2016(4):3-12.

[4] Hau, H.,Rey, H. Exchange rates, equity prices, and capital flows[J].Rev. Financ. Stud,2006(19): 273-317.

[5] 余永定.“安泰·问政——热钱流动、汇率变革与自贸区金融开放”——人民币贸易结算与短期资本跨境流动[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2014(3):1-2.

[6] Bruno V, Song S H. Capital flows and the risk-taking channel of monetary policy[J].Journal of Monetary Economics, 2015, 71(2): 119-132.

[7] 趙彦志. 境外“热钱”、人民币汇率与物价水平[J].经济学动态, 2011(4):67-73.

[8] 田涛. 人民币汇率制度变迁对我国短期资本流动的影响——基于汇率预期与汇率波动的视角[J].管理评论, 2016(6):65-75.

[9] Brooks R, Edison H, Kumar MS, et al. Exchange rates and capital flows. European Financial management, 2004,10(3):511-533.

[10]张明. 中国面临的短期国际资本流动:不同方法与口径的规模测算[J].世界经济, 2011(2):39-56.

[11]朱孟楠,刘林,倪玉娟. 人民币汇率与我国房地产价格——基于Markov区制转换VAR模型的实证研究[J].金融研究, 2011(5):58-71.

[12]李芳,李秋娟. 人民币汇率与房地产价格低互动关系——基于2005—2012年月度数据对MS—VAR模型分析[J].国际金融研究, 2014(3):86-96.

[13]蒋先玲,魏天磊.人民币汇率市场化的逆周期操作与审慎管理[J].江西社会科学,2019(7):33-41.

(责任编辑:赵春江)

资本简介范文第6篇

【摘 要】本文首先结合高科技上市公司的特点提出该类公司的管理型人力资本和技术型人力资本的定义和价值特征,确定其企业价值创造的核心——技术型人力资本。然后以现代企业理论和C—D模型为基础,提出了管理型人力资本选择技术型人力资本的博弈合作条件。最后阐明了现实中管理型人力资本所有者选择评估技术型人力资本所有者的人力资本的六大指标。

【关键词】管理型人力资本;技术型人力资本;现代企业;C—D模型;博弈合作条件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的发展,公司价值创造的关键驱动要素已经从有形资本转向无形资本。对于上市公司来说,合理配置和有效营运资源,最大化股东财富仍是其目标。然而现实中常会出现:一些财务报告资源十分有限的上市公司,能够创造数倍乃至数十倍于资源的产出;一些资不抵债(即属于股东的财务资源为负值)的上市公司依然可以在资本市场上出售。这些表明衡量公司的价值时,不单需要衡量物质资本,还需要考虑人力资本,二者共同决定公司价值。目前我国高科技上市公司的行业分布比例过于集中,IT、电子信息、制造业占据了80%以上,很多行业高科技上市公司数量仍然为零,行业风险抵抗能力较弱。而高科技产品的特点决定高科技上市公司技术优势和技术专利虽然使得竞争中的市场偏向于领先者,但受到替代品和替代技术的威胁也更大,使得高科技上市公司的研发成本在其总成本中必然占据较大比例,再加上多数高科技上市公司盈利能力不高的现状,使得公司抵抗市场风险和行业风险的能力相对较弱。因此,同为高科技上市公司价值创造源泉的管理型人力资本如何妥善选择技术性型人力资本,避免技术型人力资本流动性威胁,成为高科技上市公司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高科技上市公司管理型人力资本和技术型人力资本的内涵

人力资本作为公司价值创造的根本性、能动的活资源,是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体现出来的体力、知识、技能,其效率的高低直接决定着公司效益。而依据人力资本的非同质性,可以将人力资本划分为:管理型人力资本和技术性型人力资本,两者同为创造企业价值的根本性资源。本文的管理型人力资本指市场上处于稀缺状态,且具有不可替代的高级管理人员的管理才能。其价值体现为管理型人力资本所有者在经营管理方面提供的现实的和潜在的创造性劳动。技术性型人力资本指特定的群体拥有的技术、专业技能、专业经验,具有着创新性、营利性、价值波动性、流动性和团队性的特点。其价值体现为技术型人力资本所有者在劳动过程中体现出的创新能力。

对于高科技公司上市来说因其产品的特点使得较其他上市公司而言,高科技上市公司研发成本在其总成本占据较大比例,次等产品获得领先优势的可能性将威胁既得利益者的领先优势。高科技上市公司的上述特点决定了对于公司价值的评估不应过分看重目前的盈利状况,而应注重行业发展前景、以及由技术创新能力决定的成为行业领先者的潜力。在不考虑外部因素的情况下,技术创新能力便成为了企业价值评估的关键。因此对于高科技上市公司来说,相比较管理型人力资本,技术型人力资本对于企业价值成倍增长或快速下降起到更为重要的影响,即相比较管理型人力资本,技术型人力资本是企业价值创造的核心。

因此,考虑到技术型人力资本的流动性特性,管理型人力资本所有者为了公司的持续发展,必然会依托于所处公司管理体系中的较高层次,依据自身能力和职位权利选择的他们认为适合的技术型人力资本,即两者之间存在博弈分析。

二、管理型人力资本选择技术型人力资本的博弈分析

现代企业是指在既定的自然资本和社会资本的环境下,由物质资本所有者、人力资本所有者和劳动力所有者三方经过动态博弈签订一份特殊的市场契约而形成的一个具有有机整体性、生产性与交易性的法人组织。高科技上市公司作为现代企业中的一部分,因其技术型人力资本是企业价值创造核心的特殊性,使得研究现代企业范畴下的人力资本成为了关键。

根据马克斯、恩格斯的剩余价值理论,人力资本即劳动力价值等于必要的劳动价值和剩余价值之合。其中,必要的劳动价值作为补偿劳动力消耗的部分,体现为人力资源的投入成本;而剩余价值部分则体现为人力资源所创造的新增的价值部分,是企业新创造的价值。因此企业的新增价值是以物质资本所有者提供的资源为基础,由人力资本所有者和劳动力所有者运用自身的体力、知识、技能共同创造所得。再根据人力资本的进一步划分:管理型人力资本和技术型人力资本,则企业价值的创造者应扩展为:管理型人力资本所有者、专业性型人力资本所有者和劳动力所有者。

依据管理型人力资本的定义,知道管理型人力资本所有者的创造性劳动是以其管理地位和才能为基础。而创造性劳动的实现需要消耗一定的生产和生活资源。对于高科技上市公来说,管理型人力资本在实现其功能的过程中消耗的这些资源来一部分来自于物质资本所有者提供的物质资本;另一部分来自于管理型人力资本所有者创造的价值,目的是为公司创造新的价值。因此为实现最大化股东财富,无论是物质资本所有者提供的物质资本,还是管理型人力资本所有者创造的价值,在职权范围内这些资源都将为管理型人力资本所有者持续拥有。并且管理型人力资本以上述资源为基础选择技术性人力资本所有者。因此,本文认为管理型人力资本所有者持续拥有的、可以作为选择技术性人力资本所有者依据的资源为管理型人力资本所有者的物质资本M1,其创造性劳动为人力资本K1。同理,技术型人力资本所有者持续拥有的、可以作为选择管理性人力资本所有者依据的资源为技术型人力资本所有者的物质资本M2,其创新能力劳动为技术型人力资本所有者的人力资本K2

假定上市公司的生产函数为:

F=f(N,S)(M,K,L)=A(N,S,L)×Mα×Kβ=A×Mα×Kβ

式中,F表示总收益;f(N,S)表示在既定的自然资本N和社会资本S下的函数结构;M表示物质资本;K表示人力资本且经过适当调整使得一单位的人力资本等于一单位的物质资本;L表示劳动力;A(N,S,L)表示在劳动力固定的前提下,具体的C-D生产函数的系数函数,且为常数A,并且0≤α≤1,0≤β≤1。从而,C-D生产函数可简化为F=A×Mα×Kβ。

综上所述,假定管理型人力资本所有者具有的物质资本M1和人力资本K1,专业性型人力资本所有者具有物质资本M2和人力资本K2。根据人力资本的达尔文性:现代企业的金字塔结决定了下级员工必须在上级员工的授权范围内进行活动。因此对于高科上市公司来说:管理型人力资本因为所处的层次较高,其所有拥有的物质资本必然大于专业性型人力资本;而作为价值创造核心的专业性型人力资本所有者拥有的人力资本必然大于管理型人力资本所有者拥有的人力资本:M1>M2,K2>K1,即K1∪K2=K2。从而,管理型人力资本所有者的单独收益为FMK=A×M1α×K1β,专业性型人力资本所有者的单独收益为FPK=A×M2α×K2,两者合作收益为FMP=A×(M1+M2)α×(K1∪K2)β=A×(M1+M2)α×K2β。按要素公平分配可得:管理型人力资本所有者获得收益FMP×(M1+K1)/(M1+M2+K2),技术型人力资本所有者获得收益FMP×(M2+K2)/(M1+M2+K2)。根据博弈公平的收益分配方式:合作双方各自的单干收益就是各自的博弈力量,双方按照博弈力量的比例相对公平地进行合作收益分配,管理型人力资本所有者获得收益FMP×FMK/(FMK+FPK)。技术型人力资本所有者获得收益为FMP×FPK/(FMK+FPK)。

因此,管理型人力资本(MK)选择专业性型人力资本(PK)并且能为专业性型人力资本所接受的条件是合作收益大于双方单独收益之和,即FMP>FMK+FPK,显然合作方式亦要满足两个分配条件:FMP×FMK/(FMK+FPK)>FMK,FMP×FPK/(FMK+FPK)>FPK。

为更清楚地说明问题,此时假定专业性型人力资本所有者的物质资本M2=0,即高技术型人力资本所有者在被管理型人力资本所有者选择前不具有物质资本,此时他的人力资本价值因为没有资源而无法利用,只能寻找管理型人力资本所有者合作。并合理地规定α=β=1,FPK=K2,有FMP=A×(M1+M2)α×K2β=A×M1×K2,双方合作的基本条件变为:A×M1×K2>A×M1×K1+K2→K2>A×M1×K1/(A×M1-1)。

由双方合作条件为K2>A×M1×K1/(A×M1-1),求导得:dK2/dK1>A×M1/(A×M1-1)>0。此时,K2为K1的严格单调递增函数。

由此可以得出结论:在确定的生产函数和按照博弈公平分配收益的前提下,高科技上市公司的技术性型人力资本所有者的人力资本K2不但要大于管理型人力资本所有者的人力资本K1,还必须有一定的人力资本差额,且应随着管理型人力资本所有者的人力资本增加而严格增加。在满足合作的条件下,管理型人力资本所有者会选择技术型人力资本所有者,而具有较少物质资本的专业性型人力资本会乐意接受选择;反之,上述情况则不会发生。

因此,管理型人力资本所有者为减少企业风险,在选择技术型人力资本所有者时,会先对技术型人力资本所有者进行评估,判断其人力资本是否大于管理型人力资本所有者的人力资本。同时技术型人力资本所有者也会对物质资本经行评估,寻找最能发挥自己人力资本的职位。现实中,物质资本的大小较为容易判断,技术型人力资本所有者的人力资本因为其价值——创新能力需要在劳动过程中才能体现,无法在前期准确判断。因此本文引入依据其他信号指标对技术型人力资本所有者的人力资本评估。

三、技术型人力资本所有者的人力资本的评估依据

本文以人力资本所有者拥有人力资本的六大信号为基础,结合管理型人力资本和技术型人力资本特点认为选择选择技术型人力资本所有者时,应考虑以下六点:

1.物质资本。对于管理型人力资本所有者而言,无论技术型人力资本所有者拥有的物质资本是他过去所创造,还是今后能持续拥有这些物质资本,都说明其具有较高的人力资本。

2.文凭培训等相关证书。相关证书直接显示技术型人力

资本所有者在既有的天份下,正式接受教育培训或自学实践等劳动投资的成果,可以作为判断其拥有人力资本的重要标志。因为,虽然具有人力资本不等于能够使其人力资本大于管理型人力资本所有者拥有的人力资本。但依据平均概率,选择较高劳动投资成果的风险低于较低劳动投资成果。

3.过去的成绩。技术型人力资本所有者在过去时间内取得的成绩,只要与现今的高科技上市上市公司所处的环境没有太大变化,且技术型人力资本所有者在生理与心理上也没有大的变化的情况下,过去的业绩显然证明其人力资本的价值。

4.生态位人力资本,指个人位于社会经济系统中的位置与功能,以及由此导出的在经济方面的影响力。由于现实社会的信息不对称性,首先进入管理型人力资本所有者搜索范围的人选,必然是与他具有直接强关系的候选人。其次才可能是间接的弱关系的候选人,最后才是没有关系的人。显然,具有较高的生态位人力资本会成为影响管理型人力资本所有者正确判断的影响因素。

5.道德水平。本文认为道德水平高的人相比较而言是负责任的人。如果个人不符合公司要求,没有较高的人力资本,出于道德束缚不会接受选择。

6.风险偏好。分享上市公司剩余收益领取薪金的情况下,风险规避型的技术型人力资本所有者如果没有较高的人力资本,可能不会接受选择。

六点指标中前三点比较直观为显性指标,后三点较为隐秘为隐性指标。因此判断时,应有所侧重。综上所述,高科技上市公司的管理型人力资本所有者在选择技术型人力资本所有者时,应该在博弈合作的基础上,依据六点指标有所侧重的对技术型人力资本所有者进行正确评估。

四、结语

本文依据高科技上市公司的特点,论述了管理型人力资本和技术型人力资本的价值特征。同时依据现代企业概念以C—D函数为基础,论证了管理型人力资本选择专业性型力资本的博弈合作条件,并提出了评估技术型人力资本所有者的六大指标,为高科技上市公司减少企业风险提供了建议。但是本文也有不足之处,比如在进行博弈合作条件的分析时,没有考虑到技术型人力资本所有者的自我实现需求,同时也没有对六大指标进行进一步的量化等。对此,今后将进一步研究。

参 考 文 献

[1]奥多W舒尔茨.论人力资本投资[M].北京: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90

[2]王晓澎,曹中元.中国与海外创业板市场的比较研究[J].法商论丛.2009(6):149~150

[3]喻汇.技术型人力资本的价值计量研究[J].科学管理研究.2008(4):86~89

[4]李忠民.人力资本——一个理论框架及对中国一些问题的解释

[M].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34~36

[5]黄桐城.高科技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影响因素的定量分析[J].中国管理科学.2002(4):13~15

[6]何君.试论促进人力资本投资的财税政策[J].企业导报.2010(12下):34

[7]张华,高俊山,刘小军.企业元、最基本企业及企业的原子模型[J].科技与管理,2007,9(2):25~27

[8]余永定,张宇燕,郑秉文.西方经济学[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

[9]林南,社会资本[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上一篇:优秀童谣范文下一篇:幼师培训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