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市场营销论文范文

2023-09-17

服装市场营销论文范文第1篇

摘要:为了促进纺织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非遗)的资源整合和长久传承,形成非遗产业集群和富有竞争力的非遗品牌,通过文献、书籍、网络等渠道搜集、梳理西南地区的纺织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提出将纺织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引入服装产业链的原则:尊重非遗的本真,凸显非遗的价值,重视非遗资源的整合及强化非遗传承人的重要性。根据各项非遗与服装产业链的关系,指出在原料生产中要遵循非遗的原初工艺,在产品设计中体现非遗特色,在制造加工中以非遗的工艺为标准,在营销贸易环节确立准确的市场定位,在辅链环节重视非遗的传播和管理。

关键词:服装产业链;西南地区;纺织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

2014年3月国务院印发了《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若干意见》,指出以文化提升相关产业产品和服务的附加值,坚持保护传承和创新发展相结合,发掘民族文化元素,突出地域特色,保护传承传统技艺,这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简称非遗)的保护提出了新的方向。中国西南地区独有的人文特色、地理环境、生态资源、生活方式等造就了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分布在贵州、重庆、云南、四川、西藏等地的苗族、侗族、水族、白族、藏族、土家族、布依族等民族村寨。这些民族的苗绣、水族马尾绣、侗族刺绣、织锦织造技艺、扎染技艺等是中国重要的纺织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现的是中华民族传统技艺的高超水平和传统文化的魅力。目前纺织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研究主要侧重于通过数字化方式记录和保存非遗项目,借助规模化生产促进纺织类非遗的市场化,通过高等院校、研究机构等建立教育和研究平台,重视传承人的保护和培训,与地方旅游产业相结合推广和宣传非遗文化。前述的研究成果对纺织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有着重要的意义,但是可以看出以上的措施尚未针对纺织类非遗的具体特点提出具有针对性的传承措施和建议。与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相比较,纺织类非遗有着自身的独特性,即取自天然的生态材料,独具特色的手工技艺,丰富的民族服饰文化,其与服装产业发展有着极强的相关性,几乎都可以归于服装原料生产、印染工艺、刺绣加工、服饰制作等领域,是与服装产业链的各环节相对应的。因此,本文根据已有的文献资料和研究成果,结合服装产业链的基本理论,提出了在服装产业链背景下传承纺织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途径和措施,强调在传承过程中保持非遗的本真性,逐步形成以非遗为核心的产业集群和非遗品牌,借助服装产业的发展促进纺织类非遗的传承。

1.西南地区纺织类非遗概况

为了能够有效地将纺织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引入服装产业链,促进纺织类非遗在服装产业链大环境下获得长久的传承和保护,笔者从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网、西南地区各省市的非遗网站、相关书籍和文献等渠道搜集和整理了西南地区国家级和省级的纺织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因为划分标准的不同,有些省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国家级的有所重复或者分属于不同的类别,但总体上来看纺织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涉及到民俗、民间美术、传统手工技艺三个大类。西南地区国家级的纺织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共有24项,包括蜀绣、苗绣、白族扎染技艺、蜀锦织造技艺等,省级的有瑶族服饰、荣昌夏布、火草纺织技艺、拉萨堆绣唐卡等110项,各省区遗产项目的名称、数量见表1。除民俗、民间美术、传统手工技艺三个类别之外,云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还分列了传统文化保护区和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之乡,与服装产业相关的有瑶山乡水槽寨瑶族(蓝靛)传统文化保护区、曼暖典傣族织锦之乡、阿桌底彝族撒尼人刺绣之乡等,这些都有利于各项非遗在民族地区内的传承。

2.服装产业链视角下纺织类非遗的传承原则

服装产业链包括从原材料的采购开始到产品的流通(贸易)、零售等多个环节组成。经过30余年的发展,中国服装产业已经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及不同规模的产业集群,这给纺织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提供了很好的产业环境。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当今服装产业多数依托的是新型的设备和技术,这与纺织类非遗所具有的民间手工艺特色是相矛盾的,现代流行要素同样也会影响非遗的传承,给传统非遗附加太多的现代元素势必会导致传统纺织类非遗的变质。基于此,本文指出了服装产业链背景下纺织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所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图2),也就是说只有在当代服装产业环境中尊重纺织类非遗的传统工艺和价值,才能使非遗的传承和保护工作符合国家关于传统文化保护的指导方针,才能在纺织类非遗相关的产业经营活动中确保非遗的本质特征不被改变。

2.1保持非遗的本真性

本真性是所有非物质文化遗产最重要的特质,其意思表示真实的而非虚假的、原本的而非复制的、神圣的而非亵渎的。对于纺织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而言,则强调的是手工、原初素材、制作工艺与过程特色,即保持原初可以流传的一切整体和所有细节不作任何改变。将纺织类非遗引入服装产业链的实践中,要充分尊重非遗的本真性,不增加任何新的内容和要素。任何按照个人意志或者组织目的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变向传承,重视其商业价值而忽视其本真性的行为都是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原则相违背的。

2.2凸显非遗的价值性

任何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本身就具有丰富的价值内涵,这些价值都是其在长久的历史发展和传承过程中不断积累的。纺织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所具有的价值主要表现为历史价值、工艺价值、艺术价值、审美价值、经济价值、文化价值和教育价值等。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所强调的是非遗产生的根源、形成过程、长久的传承历史,以及彰显的民族文化;工艺价值是纺织类非物质文化最重要的价值表现,传统手工艺价值的核心体现;艺术价值和审美价值则指的是少数民族非遗传递着人们对美的认知及感悟;经济价值是将非遗引入市场之后所呈现出的经济特征;教育价值是基于非遗传承的角度,强调受众对非遗的认知和传承意识。

2.3重视非遗资源的整合性

资源整合是系统论的思维方式,核心是把零散的或者相互独立的要素通过某种方式而使之相互衔接或者结合,彼此渗透、交互、融合,从而使资源发挥最大的价值。在西南地区无论是诸如民俗类的苗族服饰,民间美术类的蜀绣、苗绣,或是传统手工艺类的蜀锦、蜡染等,都包含有织、染、绣、加工等工艺环节,因此各遗产之间都存在着较强的关联性。但是已有的研究和实践都是以某一类或者某一地区的非遗作为研究对象的,很少有研究从资源整合的角度考虑非遗如何传承。本文从产业链的角度对纺织类非遗进行传承,着重强调的是整合利用各项非遗资源。

2.4强化非遗传承人的重要性

诸多文献指出:要传承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首要的是保护非遗传承人,然后才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本身。也就是说只要谈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就不能忽视传承人的作用,因为只有非遗传承人是最清楚非遗的所有细节和内容的,如此才能实现活态地传承和保护非遗。在服装产业链中进行纺织类非遗的传承,要始终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作为顾问或者技术指导,起到传承和督导的作用,从而才能确保非遗中每一项内容传承的真实性,这样也可以不断地培养和教育新的传承人。

3.依托服装产业链进行纺织类非遗传承的路径和措施

从表1可以看出,民俗类非遗主要指苗族、布依族、瑶族、侗族、水族等少数民族的服饰,强调的是在特定文化空间内所产生的服饰类型。民间美术则主要以刺绣技艺为主,包含了苗绣、侗族刺绣、马尾绣、彝族刺绣、蜀绣等,侧重的是对传统材料进行的刺绣装饰,纹样、色彩等极具审美价值。传统手工艺则强调的是独特的选材和制作工艺,传统的苗族蜡染和扎染技艺、苗族和傣族的织锦技艺、布依族土布制作工艺、夏布织造技艺等均属于此类,其中多数属于服装材料的织造。每一种类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服装产业链的相关环节都有着一定的关联:传统手工技艺等原材料织造可以融入产业链中的原料生产及制造加工环节,苗绣等民间美术可以对原材料进行再设计和装饰,民俗类的服饰则可以作为服饰设计和加工的标准,同时所有的纺织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以作为产品设计的灵感和素材。依托服装产业链进行纺织类非遗的传承,其核心指导就是本真地将非遗融入服装产业链的相关环节,使各种纺织类非遗在产业链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形成卓越的资源合力,最终促使非遗伴随着服装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而获得活态地传承。根据纺织类非遗的特点,以及其与服装产业链各环节的相关性,图2指出了在服装产业链中传承纺织类非遗的路径,并且分析了各环节在具体实践中的核心要求、价值体现、实施主体及具体措施,以期能够借助服装产业链实现非遗的传承,同时给当今服装产业发展提供新的发展方向。

3.1材料选用体现非遗的生态性

这里的原料主要指服装用的面料和里料,核心要素是遵循非遗原初的选材、工艺和技术,如此才能体现纺织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历史价值、工艺价值和文化价值。具体来说就是在原料加工环节,将织锦、夏布、土家族的土布、麻布制作技艺,皮制品制作技艺,藏族的赶毡工艺等属于原材料制作的纺织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引入,按照其最初的工艺过程来制作完成,从而作为服用材料。使用的加工工具、织物的纹样造型、组织结构、织造过程等都必须保持不变,不能进行任何的修饰,从而作为服装产品设计和生产的原辅料。这些原辅料天然、生态、环保、质朴,如此鲜明的特点可以使服装产品产生特殊的原创风格。创立于2007年的重庆“壹秋堂”夏布坊就是最好的例证,该公司的所有产品都以夏布为原材料,借助传统刺绣、彩绘、书法、国画等艺术手段,开发了包袋、靠垫、桌布、壁挂等家居品,服装,围巾,团扇等多个系列产品。目前在北京、上海、深圳、大理等地均有专卖店,2014年的产值超过了4 000万元。

另一方面,为了能够丰富原辅料的使用范围,还可以根据设计师的构想或者产品定位对这类原辅料进行蜡染、扎染、苗绣、锡绣、堆花绣、挑花绣等染、绣类非遗手工艺的加工,通过再设计实现将染、绣类手工艺非遗项目与织锦等原材料非遗相结合。例如流传于浙皖交界的八都麻绣通过割麻、沤麻、绩麻,然后手工织麻制成麻布后在其上进行挑花刺绣制成围腰等服饰品,实现的是传统麻布与传统手工技艺的融合。同样以纺织类非遗中的夏布制造技艺为例,工艺流程与八都麻布加工极为相似,可以在非遗申报地或者面料定制企业,使用传统的加工方法加工夏布,整个过程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指导和监督下完成。然后再使用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扎染、刺绣等传统工艺进行处理,最终完成的材料即可作为服装产品的原辅材料。

3.2产品研发保留非遗的原初性

设计是体现产品风格的主要环节,作为设计师首先需要深刻认识纺织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类别、它们是如何形成的、生产的细节过程,以及非遗的审美价值、艺术价值和工艺价值,再从非遗资源中获取设计的灵感和题材。考虑到非遗所具有的独特性,要想在产品设计上充分展示非遗的文化性、民族性和本真性,可以选择和一些热爱民族文化、尊重传统工艺,具有生态环保理念的个人设计师合作,他们对传统文化和技艺的热爱与尊重能够促使其设计的产品恰当准确地传递非遗的特色。旨在保留和传承几千年流传的中国精湛的手工艺,将中国传统手工技艺推向全世界的“上下”品牌就是由身为设计师、艺术家的蒋琼耳女士与爱马仕集团合资建立的。蒋琼耳女士通过田野调查,走访偏远山区亲身了解和感受中国传统技艺,其设计的产品很好地保留了原初的羊绒毡技艺、竹编工艺等,同时也希望更多的年轻艺术家与品牌合作,共同来做好中国文化的传承。

然而,考虑到当今多数服装设计师对纺织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认知的不甚了解,建议让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介入产品的设计,因为他们对纺织类非遗的形成过程最为了解,让他们担当产品的设计顾问指导设计师完成产品的设计和工艺方案,对于违背非遗本真性的设计作品或者要素应及时舍弃,这样才能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与纺织类非遗的原初特征相违背。同时产品设计也可以先于原料生产,设计师根据自己对原料类织锦、土布及手工艺类扎染、蜀绣等纺织类非遗的认知和了解进行服装产品的设计,然后再进行原料的生产,类似于先设计再进行面料的定制,这样并没有改变非遗的本真性,反而为纺织类非遗发展提供了新的空间。

3.3生产加工强调非遗的手工艺特色

生产加工环节可以说是影响非遗在服装产业链中进行传承的关键所在,因为现今多数服装生产制造使用的都是工业化的机器和设备,而这些恰好与非遗的手工特质相矛盾,要原本在生产加工环节传承非遗,就必须让生产人员熟知非遗形成的工艺细节。主要内容是服装部件的组合拼接,以及采取蜀绣、锡绣等传统手工艺对服装进行的装饰处理,强调的是生产人员在裁剪、缝制、装饰整理过程中严格遵照纺织类非遗所包含的工艺手段完成服装的制造加工,着重体现非遗的艺术价值和工艺价值。另外也可以将民俗、民间美术、传统手工艺等非遗的内容进行分解,选择适宜服饰制造加工的子工艺,例如可以使用刺绣和挑花的针法,蜀锦等织造的经纬线,侗族等服饰中所包含的缝合技艺等完成服装的制造加工。无论是组合应用还是分解利用,都要将非遗的传统技艺作为重要的工艺标准。以NE·TIGER的高级定制礼服为例,在其多数产品中都可以看到手工艺人采用四大名绣,锁绣、皱绣、打籽绣等民间刺绣工艺制作的纹样,缂丝工艺制作的裁片等,这些展现的是非遗技艺所具有的鲜明的手工艺特点。

为了较好地实现非遗的传承,在制造加工环节也可以依托手工作坊、高级定制工作室等来完成服装产品的加工或者装饰处理,主要是因为他们的产品制造加工具有鲜明的手工特点。例如上海的很多旗袍定制工作室所传承的是传统旗袍制作技艺,工艺精湛。也可以将服装部件移交给非遗申报所在地的传承人,让传承人监督当地的手工艺人进行产品加工,完成之后再送交给生产企业。其次,手工作坊等生产加工产品的数量相对较少,对产品的工艺质量有着很高的要求,如此便能够保证非遗传承的工艺质量,使非遗的本真性不会遭到任何的破坏。另外,与手工作坊等合作还有一个优势,就是他们面向的大多都是对服饰艺术有着较高感悟和认知的消费群体,对服饰技艺也有着一定的偏爱,这样就可以间接地实现对非遗的推广和传播,将他们转变为非遗的潜在客户。

3.4营销推广展示非遗的民族文化特性

营销推广是实现纺织类非遗经济价值的关键环节,只有为纺织类非遗寻找到最佳的定位、最有效的市场营销策略才能让消费者充分认知非遗的价值,进而认识到非遗传承的意义。悠久的发展历史、民族特质、独特的地域文化、活态性、生态性、本真性等都是纺织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点,这些都可以作为产品或者品牌的定位要点。

实质上前期的产品设计环节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产品定位和品牌风格,在此从营销的角度需要将其明晰化。考虑到当今多数消费者对原生态消费的需求及追求自然、回归的生活方式,可以将定位侧重于生态、民族和文化三个层面上,因为纺织类非遗的形成过程本身就是生态的,而且民族性和地域文化容易引起消费者关注。在市场策略方面,考虑到受众的需求和规模,初期可以将市场锁定在小众的利基市场,小批量的定制市场和国际市场。这三类市场中的消费者有着很强的购买力和购物需求,注重产品的设计质量、品质和独特形象,较容易接受高端定位的非遗相关产品,为企业的产品销售和盈利提供了一定的保障。同时在这几类市场中也有利于形成企业品牌的高附加值,从而能够真正体现纺织类非遗的经济价值、工艺价值和文化价值。待影响力逐步扩大进而形成较为稳定的需求之后,可以将市场转移到中高端的大众市场,针对此类市场开发相应的产品,扩大非遗产品的客户群。传播和推广方面主要还是依靠非遗知识讲座、传习所、博物馆、旅游体验等手段,增强消费者对纺织类非遗的认知,让他们的认知和意识引导他们尊重和欣赏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而将这种尊重和欣赏转化为消费,如此便能够为纺织类非遗培育有效的市场。

当然,纺织类非遗要进入服装产业,还需要物流、贸易、传媒等部门的协助,以确保非遗项目能够在产业内外绽放光彩。然而最为重要的是需要政府制定相关的政策,在税收减免、融资贷款、销售贸易等方面给予企业多方面的支持,避免非遗相关的材料成本、产品研发成本过高对企业造成资金负担。制定和明确非遗知识产权的法规,维护企业的权益。企业也应该具有传承非遗的强烈意识,将其作为企业社会责任的一部分,福建“柒牌”联合清华大学成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与保护基金项目以每年70万~100万元的资金资助非遗相关的研究项目,极大地促进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挖掘、抢救、保护和传承。

4.结语

中国西南地区有着丰富的纺织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这是中国宝贵的文化财富,也是纺织服装产业发展极具价值的资源。将纺织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引入服装产业链进行传承,必须尊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本真性,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作为技术指导,根据产业链不同环节的内容将纺织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有效、真实地融入进去。不仅为服装产业的发展增加了新的价值要素,更重要的是使纺织类非遗能够伴随服装产业的发展而获得传承和保护,进而在长期的发展中形成非遗的产业集群和非遗品牌群,更好地服务于未来的纺织服装产业发展。

服装市场营销论文范文第2篇

摘要:文章以服装企业营销渠道为研究出发点,结合服装企业特点,总结了服装企业营销渠道的4种模式,分析了服装企业营销渠道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服装企业营销渠道的选择策略。

关键词:服装企业;营销渠道;模式

服装业作为我国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近几年呈现出了持续发展的增长态势,但由于国内外不断变化的市场因素,服装企业面临着较大的发展压力与竞争压力,重塑企业竞争力已经成为服装企业提上日程的课题。

一、服装企业营销渠道模式

(一)商场经营模式

商场经营主要体现在百货大楼、大型商场及超市中的买卖等。其中商场经营模式主要采用代销、租赁等形式。租赁是指服装企业租赁商店货柜台,直接派售货员销售自己的服装。由于这种方式会影响到商店的整个形象,也不利于商店的统一管理等,所以在一些大中城市的服装销售中,主要采用代销的形式。代销就是服装企业把自己所属的商品提供给商店,商店把商品销售给消费者后收取一定的费用作为活动的补偿代价。大型商场是消费者选择和购买商品的重要场所,其中服装销售更是重要的品类。据调查,有40%的消费者在大型商场购买服装。可见,大型商场对服装经营结构的调整将使服装市场出现新的经营格局和竞争格局。

(二)代理销售的模式

在美国,代理商归入批发商的类型。代理商并不拥有产品所有权,其主要功能是促进买卖成功,并从中获取佣金。代理商不是代表买方就是代表卖方,服装行业里的代理商常常代表卖方。代理商一般有制造代理商、销售代理商、采购代理商等形式。在我国的服装销售市场中也有许多采用这种方式,其主要原因是:利用代理商可以降低销售成本,可以提高服装品牌销售的安全系数,可以提高服装品牌流行的信息可靠性,可快速突破地方市场保护主义,加快产品的流通速度,具有融资的效能,能快速增加市场份额等。但是代理也存在许多的问题,如佣金较高等。

(三)特许经营模式

特许经营就是一种营销产品和(或)服务和(或)技术的体系,基于在法律和财务上独立的当事人——特许人(Franchiser)和受许人(Franchisee)之间紧密和持续的合作,依靠特许人授予其受许人权利,并附加义务,以便根据特许人的概念进行经营,具体包括:受许人被允许在限定的区域和时间内使用特许人的商标或经营某一特定的业务;在特许合同期间特许人对受许人进行质量控制,以保证特许业务的经营;按照特许合同,特许人有义务向受许人提供业务支持,包括特许业务的组织、人员培训、商品策划、管理等各个方面;受许人定期要向特许人支付特许权使用费;特许经营合同不同于母公司与子公司之间的合同关系,也不同于同一家母公司的两家子公司之间的合同关系,而是两个独立法人之间的一种契约关系。现代的特许经营诞生于美国,到20世纪50年代,特许经营发展成为经营方式特许经营。这种方式目前在我国的服装企业比较火爆,例如,由皮尔·卡丹开设的第一个特许专卖店后,其优势卓然,既可以利用授权人的管理优势,又能借助被授权人的资金等,扩大企业发展,互惠互利实现双赢。还有历届CHIC中国国际服装服饰博览会上,几乎绝大多数服装企业都打出“诚邀特许加盟”的招牌。

(四)网络营销模式

电子邮件营销:企业购买邮件地址库,将自己和产品信息通过电子邮件发送出去。文字链广告营销:写一段话,将这段话链接上企业的网站后放置在各大门户的相应板块。如果用户上网看到并且点击,则可以到企业的网站上浏览查看。搜索引擎结果文字链营销:此种方式的优点在于对目标客户比较聚焦。例如,用户在搜索“服装”,他在搜索引擎上搜索出来的结果是与“服装”相关的企业。网络图片广告营销:网络图片广告牌与报纸、杂志等传统媒体上的广告很类似,也很容易理解,当网民浏览一个网页时,它上面放置的广告条幅、按钮等就会出现,从而被人看到。除却以上营销模式之外,在我国的服装领域中,许多服装企业纷纷开展了邮购销售渠道的模式。例如,北京的曾丹时装有限公司等,这些企业也取得了不错的业绩。

二、服装企业营销渠道存在的问题

(一)营销渠道的辐射能力和控制能力有限

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渠道辐射力和控制力的问题会对企业提出更高的要求,一旦渠道辐射力与控制力减弱。企业便不得不小心应对可能面临的渠道危机,较大规模的企业在经营初期往往都是比较弱小的,且资源非常有限利用分销商的网络资源推广产品是一种合理有利的方式。当然,这也会使企业形成对分销商的依赖,当企业对分销渠道的控制力减弱或分销商不进行合作时可能会造成渠道成本不断增加。渠道产出日益减少的现象当企业规模越来越大,当品牌影响力不断增大时,企业需要为规避渠道风险并为后续产品奠定渠道基础。此时,企业的渠道辐射力和控制力弱相应跟不上,没有凭借自身的财力和市场管理经验组建自己的分销网络,把渠道成员纳入自己的规范控制之下,那么从市场竞争的需要和企业长远利益来看,无异于企业自己放弃了掌握渠道主动权的机会。企业放弃了主动权,根本无法有效地控制自己的渠道成本。

(二)营销渠道窜货问题严重

窜货又称倒货或冲货,是经销网络中的厂家分支机构或中间商受利益驱使跨区域销售产品从而造成市场倾轧,价格混乱。严重影响厂家的声誉的恶性经营现象,窜货有良性和恶性之分。恶性窜货是指渠道成员受到利益驱使跨区域销售产品而造成市场混乱、严重影响厂商声誉的不良现象,畅销产品往往容易发生这种现象。对于恶性窜货,企业必须尽快处理,否则,企业的价格体系可能会崩溃,恶性窜货会影响到广告资源和人力资源等的投放效果,会增加家渠道的相对成本。一般而言,大公司在制止恶性窜货这一市场投机行为方面往往做得比小公司好,跨国公司一般做得比国内公司要好。

(三)服装营销渠道无法实现链式管理

现在的百货商场可谓是泛滥成灾、参差不齐。由于市场分析不够,目标市场不准,很多服饰企业最初是大批量的生产,以供商场所需,但最终又多被成批的退回造成积压库存。零售商业发展集中化、业态单一化。一是集中在城市繁华地带,二是以百货业态为主。这种单一业态的零售服务根本难以满足消费者差异性的需求。企业库存累积过多,不知该何去何从;久而久之,资金回笼甚为困难。不同服装品牌的零售系统层次差距过大,涵盖着从生产商到消费者的全部过程的实体分销,没有真正实现链式管理等。

三、服装企业营销渠道策略

(一)加强监督和控制营销渠道

服装营销渠道是服装生产商的产品流向消费者的渠道,服装生产商对其管理水平的高低和控制力度的大小,对该企业产品的市场占有率的提高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服装企业必须建立好自己的营销渠道。建立好自己的营销渠道主要是对营销模式的选择应该有一定的标准:经营规模、管理水平、经营理念、对新生事物的接受程度、合作精神、对顾客的服务水平、其下游客户的数量以及发展潜力等。在建立好自己营销渠道的同时,还要控制自己的营销渠道。控制自己的营销渠道主要是指加强与营销渠道成员的合作与支持,在营销渠道控制中拥有主动权。其基本手段可采用:沟通、利润控制、库存控制和营销方案控制、掌握尽可能多的下一级中间商等。如奥特莱斯零售业模式、定制销售渠道模式等。奥特莱斯源自英文OUT-LETS,是“出口、出路”的意思,用于零售业指专门销售名牌过季、下架、断码商品的商店组合,折扣低至七折以下,被称为“品牌直销购物中心”,是欧美最为流行的零售业态。“奥特莱斯”(Outlets)最早诞生于美国,迄今已有近100年的历史。奥特莱斯零售业最吸引人的主要原因就是定位准确,即名牌、低价。尽管所售商品是下架、过季和断码名牌,但却是全新的,而且价格普遍是商场价格的60%以下。奥特莱斯的目标消费群体是有较高收入、名牌认知程度高、品牌意识强的消费者。这些顾客不一定是非得购买当季时尚名牌,即使是稍微过季,只要是货真价实名牌,仍然会成为他们的首选。这种瞄准特定群体的销售定位是新业态出现的客观基础,也是现代商业发展的趋势。

(二)重视商业情报的收集

商业情报的收集对企业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但情报的收集对企业贡献率一般都是秘而不宣的。据现在才公开的1997年的统计表明,微软为17%、摩托罗拉为11%、IBM为9%、通用电气为7%、惠普为7%、可口可乐为5%、英特尔为5%。因为情报的获取手段和反获取手段都在增强,这些企业的情报贡献率就不可能稳定发展,肯定处于被动阶段,对不同的企业来说肯定有增有减。应该承认,我国的服装企业情报工作显得滞后了很多,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国际化,商业情报在服装企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也日益激烈了,服装企业对情报人才的培养和使用也应尽快加强。

(三)提高企业应变能力

当今社会,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日益明显,时装流行的周期越来越短,变化越来越丰富,这就需要现代化的服装企业能够根据市场行情的变化做出快速反应,灵活快速的调整产品的款式和数量,增强产品的质量,提高生产的效率以增加企业产品在市场的占有率。在新的形势下,企业单靠自己本身是不可能在市场上生存下去的,企业应充分利用互联网等有利条件,调用下游联盟企业的实时销售信息数据,直接进行分析,也可充分利用客户或者消费者的反馈单表的搜集来获取一定的反馈信息数据,或者直接与供应商、营销渠道中各环节之间建立相互信任、资料共享的联盟关系。为了提高服装企业的快速反应能力,美国先后建立了由众多厂商参加的快速反应联络组织,他们把服装面料辅料制造商、服装制造商、批发商及零售商相互联系起来,指定了相互联系的标准,确定了产品标签上条形码的编码方法,建立了电子信息交换系统,使相互间的大量文字信函由计算机联网通讯所代替,减少了信息传替的误差,确保了快速反应的实施。

(四)拓展服装的国际渠道

随着国际一体化的形成,现代服装企业的国际竞争不仅是质量、成本的竞争,更是技术创新和设计创新的竞争。加入WTO,我国企业将更多地面临研发设计、品牌定位、高新技术专业人才引进、跨国营销体系的建立、跨国采购的采用等方面的挑战,这些都需要有创新的眼光和创新的能力做支撑。总之,由于受国际、国内及自身条件的各种因素影响,我国的许多服装企业都在寻求新的服装营销渠道模式,尤其是加入WTO以后,我国许多服装企业自身不成熟的生产条件和营销渠道模式与国外先进的服装企业处于同一平台进行竞争时,会面临更多严峻的挑战。然而,若想生存,就必须更新观念,克服短期行为和浮躁的心态,注重企业新产品的开发能力,企业营销渠道模式的建立与控制等,使服装企业真正具有立于世界服装市场激烈竞争的实力。

参考文献:

1、李亭.服装企业如何选择销售渠道[J].经济论坛,2006(3).

2、丁来兵,王中林,徐伯俊.浅析品牌服装企业营销渠道整合与优化[J].山东纺织科技,2006(1).

3、陈涛,赵军.中国企业营销渠道冲突与管理战略研究[J].商业经济与管理,2004(6).

4、王歆儒.营销渠道问题管理[D].太原理工大学,2007.

5、王冶琦.论营销渠道创新[J].商业研究,2005(13).

(作者单位:湘潭大学商学院)

服装市场营销论文范文第3篇

由于欧美经济衰退和通缩的压力。受人民币升值和消费品出口受困的影响。外向型纺织服装企业纷纷将眼光转向巨大的内销市场,内销市场在经历了几轮品牌演进和淘洗后,国内服装零售市场的竞争日趋白热化。大品牌在严重挤压小品牌生存空间的同时,自身也遭遇了滞涨。 在不确定性极高的市场环境下。中国服装企业如何应对金融危机的严峻挑战?在传统的旗舰店、大店,密集开店之外,品牌厂商能否找到新的渠道策略?在品牌升级和品牌集中加速的双重压力下。品牌扩张的方向何在?在已经升级的消费品市场上,仅靠价格便宜的产品会赢得持久的竞争吗? 当前,正是企业冷静审视行业未来发展和自身营销变革的一次绝好机会。本刊通过对服装企业战略营销模式的研究。希望更多服装企业从中获益并走出困境,驶上企业快速、健康、持续发展的战略营销的快车道。

童装企业的战略营销模式

贾秉炜

每一次危机都是商业模式与战略营销模式改变的契机,童装企业战略营销模式的转变已上升到前所未有的重要程度。

在这次金融风暴冲击下,相对于其他服装品类,由于童装消费必需性相对较高,其销售降低的速度也较其他服装产业缓慢得多。但童装品牌企业规模相对较小,资本累积率过低,渠道建设尚不成熟,抵御风险的能力也相对较弱,2009年对很多小型童装企业而言是严峻的考验,随着出口市场的严峻挑战,部分以外销型为主的童装企业将很难扛过这场危机,但对于大型童装品牌企业却是借此机会进行价值链整合的最好契机。因此,童装企业战略营销模式的转变已上升到前所未有的重要程度。

童装企业的战略原型

危机下带来的新的商业竞争不再是依靠单一的产品、价格、渠道、促销,而是基于核心竞争力的系统竞争。战略营销模式改变的思路是要把营销从销售层面上升到战略层面,而战略要围绕着加强和打造核心竞争力来做文章。在战略营销模式改变之前,所有的童装企业必须首先转换自己的商业思维,找到自己核心竞争力的来源,通过核心优势来作营销。

企业要找到战略定位的基础,必须清晰地知道来自客户(customer)、公司自身(Company)以及竞争者(Competitor)的力量,以及在一个不确定的环境下,找到一条可以确定的并可以实现自己能力递升的基石,以及围绕这个基石,创建起来的系统竞争力。根据迈克尔·波特的竞争理论,这种构建主要从三种方式考量:成本领先(overall cost leadership)、差异化(differentiation)、 聚焦(fOCUS)。企业的战略营销是以顾客为核心功能,营销作为整体功能,上升到战略层面的一种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营销不是作为价值实现的单一部门,也不是价值链上一个简单的环节,而是在每个流程环节里都有营销的DNA存在,这种DNA又是围绕上述三个竞争战略方式来进行的。

透视现有的中国童装产业,我们要先厘清企业的战略原型身份(即从事童装业务之前的原始身份),从中

找到其核心竞争力所在。我们根据中国童装企业战略原型的不同,发现有三种较为明显的战略营销模式(见表1)。

一是童装行业的原始从业者,主营业务聚集在童装行业,其战略营销模式的重点为纵向一体牵引模式,即是向上游把握设计、向下游掌控终端,比如红黄蓝、好孩子等。

二是原本从事成人服装,而由此衍生出童装业务,但品牌的知名度主要集中在成人服装,其战略营销模式的重点为横向一体牵引模式,即是嫁接原本的优势环节,比如森马、拜丽德等。

三是从事其他儿童产业,比如餐饮、娱乐等通过品牌插位而进入童装产业,其战略营销模式的重点为同心多元牵引模式,即立足于满足同一类目标客户,不断进行消费链整合,比如娃哈哈、太子奶等。

童装战略营销的三种模式

纵向一体战略营销模式

纵向一体战略形成的营销模式,其核心竞争力要聚焦其在价值链某个环节上的独特性,通过企业核心的资源禀赋,向上游或下游进行整合,逐渐控制童装行业的纵向价值链。这类模式或是突出其在设计上的优势,或是形成在产品开发上的优势,或是占据终端上的优势。采用其模式的大多是以童装为主营业务的品牌企业。这一模式比较有代表性的是以下几种。

1 设计主导模式

设计是服装业的灵魂,也是价值链上最核心的环节。童装的设计一般从款式、颜色面料、理念几个要素考虑,其中渗透着品牌独特的文化内涵和科技内涵。好的童装设计比成人装只繁不简,不仅要紧随时尚潮流,还要考虑儿童的心理、生理特征。既要有时尚的款式,又要色泽艳丽、质感柔软、穿着舒适,还要耐脏、耐磨。健康是父母给儿童选购服装的第一要素,随着消费意识的唤起和升级,绿色服装正成为童装,尤其是婴幼儿服装的发展趋势。

相对时尚赋予成人服装的社会意义来说,教育应该是未来赋予儿童服装的社会意义。“寓教于衣”的设计观值得越来越多的企业去关注,一个人在0~4岁的幼儿期间,被开发出大约50%的学习能力,在4~8岁期间开发出30%的学习能力,剩下20%的学习能力将在8~17岁中完成。如何运用儿童穿着帮助儿童开发智能、建立美感认知,是童装专业设计师眼下面对的主要课题。

中国童装企业的设计理念和作品在国际市场上始终是处于落后的局面。中国的成人世界里不再有童话,所以童装世界里也基本上是缩小版的成人装。厦门“立达星”服装杯通过举办中国童装设计大赛,不但提升了品牌在业界的知名度,还挖掘出大量优秀的设计师和设计作品为企业所用。通过某种方式寻找到来自专业、民间甚至草根的力量,通过比赛、网络等寻找到自己的设计力量,在中国这样一个专业设计行业尚未完全建立的时期,不失为一种好的模式。

2 产品组合模式

设计的结晶是产品,产品同时是品牌的载体,大多数童装企业都是制造业出身,其核心竞争力的打造往往来自产品。价格与质量不再是产品的竞争力来源,不断寻找利基市场,围绕其进行产品线开发,转变为竞争力,而其中往往有三种普遍的操作模式。

第一种方式是沿童装产业横向整合成为婴幼产品的专业供应商。比如丽婴房,其立足于婴童装产品,并衍生出包括哺乳喂养类、清洁洗护、包装、玩具、成长训练等一系列满足年轻妈妈喂养宝宝的产品,通过会员与活动锁定这类客户,经过十几年的发展,丽婴房在国内总店数超过1000家,年营收逾10亿元人民币,以每年超过20%的复合增长,成功地占据了国内婴童用品市场。

第二种方式是常规的产品线发展模式。由童装的单件到款式组合

搭配,逐渐延伸到鞋、帽、饰品、包袋、围巾等系列服饰的组合配套,这一模式是绝大多数企业所熟悉的,表面看起来平淡无奇,其实大有文章可做。比如T100曾推出“亲子装”系列,亲子装就是为成人和孩子生产相搭配的服装,服装虽然款式、颜色并不完全相同,但设计理念一脉相承,这就加大了产品线的组合,形成多角度推动的销售力。

第三种方式是细分产品的专业化。比如成人的运动装世界里有adidas、Nike等,那么在童装的世界里呢?r100,是来自德国的运动童装品牌,其正以旋风的姿态席卷中国市场,r100考虑到儿童及青少年的需求及身体生理发展,将运动和休闲很好地结合起来,把体育的精神融汇在里面,培养起青少年从小参与体育运动的习惯,不断地将产品线细分来找到自己需要的客户。

横向一体战略营销模式

横向一体战略形成的营销模式,大多是服装品牌企业,其通过品牌延伸发展服装子行业,比如童装行业。其核心竞争力要聚焦其原本从事成人服装的优势价值上,比如材料优势、品牌优势、终端卖场优势。通过其现有资源,自然过渡到童装产业,这类模式有以下几种类型。

1 嫁接成熟品牌模式

将成熟的成人装品牌直接延伸到童装市场,利用其现有的营销网络和模式,以一个较高的起点介入该行业是这类模式的特点。

adidas、Nike迅速进入童装运动市场,衣恋、以纯等女装品牌也不甘示弱,杉杉、红豆、李宁、森马……依托品牌优势相继延伸自己的童装品牌。森马集团旗下的童装品牌巴拉巴拉,2002年突然从天而降,经过短短的7年已牢牢地锁定在童装市场十大品牌排行之内,发展之速令业界称奇。嫁接成熟品牌,可以利用母公司的资金、设计团队,在较短的时间内建立品牌和产品线,同时利用现有的销售网络和销售团队,缩短进入该领域的学习曲线。事实证明,选择空降的童装业发展,的确为他们的企业带来了新的增长点。

2 品类杀手模式

在童装产业链上比童装制造企业更多的是无数童装经销商,这些童装经销商该如何进行成功的转型,找到适合自己的战略营销模式?

宝贝欢乐岛或许做了一个很好的尝试,宝贝欢乐岛定位于童装品牌折扣店,基于对品牌、折扣的精准把握,将童装、品牌、折扣、营销、市场、消费等经营要素深层契合与深度平衡,始终紧扣流行趋势、消费变迁、价格取向等购买旋律。其一方面对上万家童装企业进行地毯式梳理,筛选了上千家童装品牌,并与之建立了品牌托管和代理关系,创建了庞大的品牌资源库,另一方面建立起高效的物流供应体系,及时消化厂家的库存,将成人品牌折扣店的经营模式直接导人中国童装市场。

同心多元战略营销模式

同心多元战略形成的营销模式,是指由于其原本的消费对象即是青少年儿童,其通过品牌跨界、品牌插位、水平营销等多种营销手段,利用其原先在儿童消费者的品牌知名度和品牌形象,来发展儿童服装产业。其操作的关键在于保持新品牌和原先品牌在消费者心目中的认知一致,并且有较好的口碑,而这类模式主要是分为以下几个种类。

1 品牌插位模式

插位模式是一种针对强势竞争对手的品牌营销新战略,旨在通过颠覆性的品牌营销,打破市场上原有的竞争秩序,突破后来者面临的竞争困境,使后进品牌拓展大市场、快速超越竞争对手,进而成为市场的领导者。

通过插位进入童装领域的品牌并不是鲜有,娃哈哈、太子奶等就是大家非常熟悉的典型,做矿泉水和乳酸饮品成功以后,便开始以同样的品牌去做童装,可是却忽视了其本身的定位是大众品牌。先入为主,消费者很自然地便给其童装打上了“低档次”的标签,中国人又有再穷不能穷孩子的文化,所以这类童装的业绩将来怎样发展,我们将拭目以待。

近日,麦当劳旗下的童装品牌专卖店McKids将通过大型商场设立专柜,并将建立自己独立的专卖店,同时会利用麦当劳餐厅进行互动促销。麦当劳现在的品牌插位能否成功的关键是,洋快餐带来的洋文化对中国下一代的影响力有多大。麦当劳是否能找准市场空隙,选择品牌突破点,利用现有品牌的知名度,重新组合品牌要素,既保持与母品牌的统一性,锁住稳定的客户群,又能赋予子品牌更多的个性要素,比如剔除掉洋快餐不健康等负面影响。

2 卡通娱乐模式

卡通娱乐模式是童装企业区别于其他服装企业最典型的一个模式。这个模式的导入方式通常有两种,一是童装企业购买或动漫卡通公司授权某童装企业代理或生产该品牌的服装,比如阿童木、现在热播的喜羊羊等。二是童装企业自行设计卡通形象作为代言,再向动漫产业过渡。

两种模式虽然不同,但是殊途同归。相对于成人世界丰富的文化生活,童话世界可能是孩子的全部,而卡通动漫可能是孩子认识世界的第一批形象与符号,所以占据了儿童的文化世界,也自然地导向消费的市场。尤其是近几年出现的蜡笔小新、天线宝宝、变形金刚等,正影响着孩子们的言行举止以及消费观念。

已经拥有多个动漫形象授权的晋江万泰盛公司,在终端建立了一个童话世界般的体验馆“卡通嘉年华”,把公司拥有使用权的奥特曼、飞天小女警、流氓兔等动漫形象通过“串装”的方式整合到一起,以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在公司的计划中,“卡通嘉年华”也不只是卖童装,还会以儿童吃、喝、玩、乐一体化的形式来提倡快乐生活的理念,向儿童消费者灌输健康学习、健康成长的理念,形成终端体验式的购物模式。

选择你的战略营销模式

首先,认清核心竞争力的来源。无论你选择何种战略营销模式,摆在面前的第一步就是作为一个童装企业,要知道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来自哪里。在清楚了自己的战略原型之后,在战略原型的指导下,进行价值链上的扫描:设计——产品开发——制造——原材料——通路——品牌。对比你的标杆,找出核心竞争力和可以构建新型竞争力的潜在资源。

其次,厘清来自于核心竞争力的商业思维。如果你的童装企业核心竞争力来自设计,那你必须考虑改变设计的力量来源、消费心理与未来时尚文化的变迁,从而挖掘到你的品牌定位,比如童装中的中式文化、绿色童装等;如果你的企业核心竞争力来自终端,那你要考虑在这个关键地点,如何通过卖场设计、互动、娱乐等方式,来建立良好的客情关系,通过品牌广告、卡通模式、儿童公益事业等来不断建造你的品牌形象。

再次,把握市场方向,设计行动路径。市场是瞬息万变的,尤其是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这次金融风暴,对一些企业是灾难,但对另一些企业是福音。童装企业由于本身实力较小,人才层面较低,往往无法把握整个宏观环境,但必须清

楚地知道改变行业的力量来自哪里。比如说,中国将很快进入第三次生育高峰期,童装企业需要关注的是,这类童装的购买决策者基本上是80后,而80后有着怎样的消费方式和消费行为?在战略营销层面该如何统一消费的决策者、购买者和使用者?

结语

市场经济的辩证法告诉我们:市场孕育机会,机会带来投机,投机产生泡沫,泡沫孕育危机,危机逼出思路,思路引导创新,创新改变模式。每一次危机都是商业模式与战略营销模式改变的契机。童装,这个服装市场里最有潜力的市场,也在等待着无穷的有创意的商业模式,那些能清楚地把握住消费者心理的变迁与每一次市场变化的趋势,设计出自己独特的战略营销模式的童装企业,在这个梦幻般的市场里,也一定能够创造童话般的增长速度。

运动装企业的战略营销模式

王新业

市场的过度竞争使运动服装品牌的营销各个环节有了全新的演绎,只有战略营销模式的创新、才能为企业创造最大的利润来源。

在时下风起云涌的消费时代,一款普通的产品很难创造出垄断性的功能,即使再成功的品牌也面临着重重挑战,而这些挑战的出现也不是埋头苦干就可以超越的。所以,我们只能从市场的实际出发,去寻找消费者营销需求,创造情感垄断,来博得事半功倍的效益。那么,我们如何寻找这种市场诉求呢?答案就是从战略营销模式入手。

运动装的战略营销模式

战略营销模式,就是新的市场环境对企业的客观要求,在复杂多变的竞争环境下企业本身对于市场本质的深刻认识和理性选择。市场环境的瞬息万变,使运动服装品牌的营销各个环节有了全新的演绎。“不管白猫黑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这句话对于久经沙场的运动服装企业们来说,再适合不过了。因为,他们是营销市场的排头兵,他们更有资格谈论什么才是运动装企业最适合的战略营销模式。或许我们通过以下几个具有代表性的运动装企业,就能看出战略营销模式在运动服装行业的端倪了。

安踏:渠道制胜模式

2009年6月,安踏从阿迪达斯、李宁等国内外众多知名竞争对手的竞标中脱颖而出,与中国奥委会达成战略合作协议,成为2009~2012年中国奥委会体育服装的合作伙伴,它将赞助中国体育团参加的2010年温哥华冬奥会、20lO年广州亚运会以及2012年伦敦奥运会等11项重大国际赛事的冠军装备。可以说,这样的丰厚硕果,正是安踏战略营销思路厚积薄发的结果。

广告+渠道。1999年,安踏以每年80万元的费用签约了乒乓球世界冠军孔令辉,并拿出了几乎相当于当年上半年利润的500万元在央视体育频道投放广告;2000年,孔令辉在悉尼奥运会上夺得乒乓球男单冠军,同时在电视上喊出了“我选择,我喜欢”口号,安踏一炮打响。安踏的成功被很多人描绘为“明星代言+央视广告”模式,其实仔细分析,这只能算是安踏在中国市场成功的一个诱因,安踏真正的制胜法宝是其强大的销售网络。安踏利用品牌迅速提升的机会,对自己的整个销售体系进行了全面完善,从分销、做专柜迅速转为专卖店经营和代理商以分级经营的加盟模式进行合作。目前,安踏在全国的专卖店已经超过了3000家,特别是在二、三级城市的覆盖率非常高,其销售业绩也随之水涨船高。

定位+坚持。在中国运动健身市场,篮球鞋和全能运动鞋是运动鞋品类中最重要、最大的两个产品类别。安踏每年投入的研发费用为1000多万元,此外,安踏还选择了广东的宝元集团为合作加工工厂,因为这家企业同时在给耐克、匡威、阿迪达斯等品牌做代工,这个选择主要就是借助制作工厂为耐克等品牌生产篮球鞋的优势,生产出在国产品牌中相对专业的篮球鞋。安踏在进行品牌宣传时,也紧紧地与篮球捆绑在一起,比如从2003年起,安踏就开始赞助各项国内外体育赛事,立志在战略上不输给竞争对手。如立陶宛职业篮球“青年近卫军”海神篮球俱乐部、独家赞助中国篮协CBA联赛等。

李宁:“特立独行”策略

以品牌国际化推动市场的国际化,以东方元素突出市场形象,李宁品牌在过去十年走出了一条独树一帜的品牌国际化路线。同时,也意味着中国品牌在全球范围内攫取资源,为己所用的能力更为娴熟,更有创造性。

品牌国际化。李宁从创世之初就模仿耐克的模式,不从事生产,而主要进行品牌的运营与销售,是一家标准的品牌公司。为了完成新的品牌国际化道路,李宁在战略上从营销、产品研发与创新、品牌推广等方面进行了大量配合,其市场效果非常明显。2005年1月,李宁与NBA签约成为“NBA官方市场合作伙伴”;2006年9月,身披李宁战袍的西班牙男篮首进决赛就战胜了欧洲冠军希腊队,成为世界冠军,李宁顺利地成为男篮世锦赛上最大的商业赢家;2008年8月8日,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把李宁品牌的国际化之路一下子推上了世界之巅……这些国际化的体育运动资源,使李宁的品牌国际化速度得到了极大的推进。

运动差异化。传统的运动给人带来的是动感的、力量的、沉重的形象,是为了征服和挑战,所有的运动品牌都把运动当成一种承重的挑战自我、战胜对手的负担。李宁为了形成差异化的市场区隔,把运动一分为二,鲜明地提出了打造中国时尚运动第一品牌,从而形成传统运动与时尚运动的差异,这无疑是在竞争同质化运动市场上富有战略眼光的决策,也是最能够建立差异化品牌形象的战略。把运动当成游戏,是李宁实现自己差异化的根本所在,也是李宁能够始终保持与众不同的品牌个性的根本所在。

Kappa:品牌“拿来主义”

运动服饰行业竞争激烈,这里既有以研发和营销见长的耐克、阿迪达斯等跨国公司,也有众多以低成本制造立足的本土运动服饰企业。Kappa所属的中国动向能够立足市场,依靠的是出色的品牌管理与市场运作能力,还有公司管理者在视野与思维方式上的超越。

差异化竞争。2005年,脱胎于李宁公司的中国动向集团从战略上出发,买断了Kappa在中国内地和澳门地区的品牌所有权及永久经营权,从只能销售产品扩展到自主制订并执行,包括产品研发、市场推广、销售组织和渠道策略等整个业务领域。中国动向制订了一系列竞争战略,“单一品牌国际化”和“区域市场多品牌”是其中两个最重要的市场战略,这包括设计与研发、生产制造、市场与渠道管理、营销与品牌管理等产业环节。Kappa将品牌定位为“运动、时尚、性感、品位”,同时倡导差异化的营销模式。鲜艳的色彩、收身的剪裁、极易识别的品牌标志,这在以往的运动品牌专卖店里是不常见的。同时,Kappa坚持独特的

轻资产运作:不做加工,只做设计;不做直营店,只给分销商。这样,中国动向获得了快于国内同行的资金周转和存货周转,一路增长。

资源整合。背靠Kappa大树的中国动向在羽翼日渐丰满之后,开始了并购整合之路。2008年5月,中国动向完成对日本老牌运动品牌Phenix公司的收购,中国动向通过附属子公司持有Phenix公司91%的股权。Phenix在日本已经有52年的历史,其旗下品牌Phemx享有全球滑雪及户外运动服装市场最高的市场份额,X-NIX、Inhabitant等品牌在日本等地也都具有一定知名度。完成收购后,中国动向除将这些品牌收入囊中外,Phenix公司的59名研发专家也被中国动向收编,研发实力的增强意味着在Kappa之外,中国动向有条件开辟新的利润增长点。借助Kappa的知名度,中国动向业务扩展迅猛,截至2008年底,其旗下的中国市场Kappa品牌零售店门面达到2808家。目前,中国动向还计划与经销商继续合作,在省会、一线城市以及极富潜力的二、三线城市再增设650家Kappa品牌店铺,其中一级代理商开店数量占40%,二级代理商占60%,进一步巩固集团在中国市场的零售网络。

361°:“势能”战略

361°认为战略营销要蓄势如筑坝蓄水一样,坝越高,水蓄得越多,所积累的能量就越大,爆发力也就越强。361°擅长整合资源,借助媒体优势进行宣传,扩大知名度并主动走近消费者,与消费者形成互动,从而使宣传产生最大效果。

网络造势。“成年礼”仪式是近年来全社会都非常重视的一项青少年活动,而且关注程度一年高过一年,361°抓住这种难得的机会,不失时机地通过活动为自己制造势能。其首先对准网络,通过猫扑、天涯、新浪、搜狐、网易等青年高度集中影响力最大的论坛发起“成年礼”宣誓话题,活动一开始便激起网民的参与热情,迅速引起社会的关注;然后361°以社会舆论的形式趁势发起一系列活动,在新浪网、千龙网、21CN、腾讯网、中青网等各大网站竞相报道自己将在新年之际把准备的神秘“成年礼”向部分青少年送出,惹得网民急切来电询问礼品内容,这一系列的网络造势将361°推向一个高潮。通过传播、公关、终端、路演四位一体的战略传播策略,不仅促进了终端产品销量的大幅度提升,而且实现了361°品牌和消费者之间的深度沟通,从而达到提升产品销售,兼顾为361°品牌加分的目的。

纵深推进。361°还擅长借助终端、地面活动、媒体等优势进行组合,将网络的造势功能发扬光大。361°特意成立了执行活动项目小组,根据公司确定的促销策略,会同其销售部、行政部、财务部、储运部的负责人及全国所属分公司及近5000个专卖网点,进行以电视、网络高空轰炸、地面活动路演、终端作为促销的立体宣传。从单向沟通到深度沟通,从部分媒介传播到立体整合传播,从区域性到全国一致性,从产品倾销到品牌促销,361°通过“势能”战略的不断深入沟通,逐渐取得了国内运动服装上的品牌话语权,并以全新形象快速达到了与国际品牌对话的实力。紧接着,一系列有影响的“品牌营销”接踵而至:CCTV-5与361°合作成为“体育直播节目合作伙伴”;从2009年1月1日起,CCTV-5所有主持人及出镜记者都将穿着361°提供的服装;独家拥有腾讯QQ体育频道及QQ游戏内容战略合作权限;361°娱乐篮球;中国羽毛球天王挑战赛;厦门国际马拉松……

战略营销模式的意义

运动服装市场就像一条曲折蜿蜒的道路,生产企业则像行驶在这条路上的汽车,如果这辆汽车不能跟随道路的发展走向及时改变方向,而是随心所欲、漫无目的地前行的话,将慢慢远离市场,远离消费者。正是因为市场环境的瞬息万变,我们才应该把营销提升到战略的高度来思考,战略营销就是要利用企业各方面的资源去创造市场。真正的战略营销是要有所变通、有所取舍的,当企业遇到暂时性的困难时不要放弃,不为诱惑与艰辛所扰。当市场客观环境发生不可逆转的本质性改变时,即使我们依然在原有的战略指引下不断发展且利润丰厚,也要果断进行战略营销的适时改变,甚至发动一场彻底的营销革命。

事实上,运动服装企业在经历了生产阶段、产品阶段到推销阶段,再到如今的市场营销阶段,之所以有这几个循序渐进的阶段,正是因为消费者需求的不断变化而强化品牌营销战略所引起的,其带来的收益将是巨大的和长远的。根据国家统计局的一项数据显示,近五年来,运动服装消费的主力群体是18~35岁购买力相对较强的年轻群体,并且由于他们对服饰舒适性和个性化的要求越来越高,以至于中国的运动服饰和运动鞋的市场销售总额均保持了近两位数的规模增长速度,增幅高达50%,销售净利率为25%~30%,而保持这种收益持久的保障便是出色的战略方针。如果我们能够把这个策略方针因地制宜地有效激发,那无疑是对企业发展的厚爱。从运动服装企业的市场联系因素中,或许就能领略到战略营销模式的重要意义(见上页图1)。

根据以上图示,不难发现实现企业的战略营销模式尽管会涉及众多因素,但战略认知、创意联想、营销欲望、品牌忠诚,这四者之间的联系最为密切,他们之间互相联系、互相促进、互相交织,如同四边形一样互为依存。战略认知的基础是能够产生品牌联想的心理活动,而创意联想又会加深品牌认知的程度,品牌联想的不断介入,会导致消费者对品牌的忠诚,有利于企业品牌在消费者心理上的归属和满足,而营销欲望的不断重复,又鞭策了企业品牌的忠诚行为。这样,就能形成企业品牌的亲和力,构建其与消费者的深厚情感优势,进而推进企业向前发展。

在市场过度竞争的时候,居于营销重要地位的创新不再是战术模式的创新,而是战略模式的创新,只有战略营销模式的创新才能为企业创造最大的利润来源,固守模式就可能让企业丧失市场机遇。

正如美国战略管理学家伊戈尔·安索夫所说:战略规划是一种不成熟的发明,是一种极为有用的管理工具;战略规则同时是一种动态工具,可以灵活地处理当今市场上的各种无法预料的变化。而目前的中国运动服装企业,尽管逐步在和国际接轨,也越来越强调消费者的个性化、感性化,但整体在国际竞争中还是处于弱势,真正的原因是缺乏科学地制订和坚决地实施行业以及企业的战略规划。换言之,企业追求眼前利益、局部利益和短期行为极为严重。这个问题解决不好,企业将难以形成真正的、健康的、持续的战略优势与核心能力。

结语

战略营销要求企业在果断出击和冷静自制之间必须保持恰到好处

的平衡,企业只有把握好内部价值的构成要素,确定影响企业成本与增值的基本价值链,从战略上调整和重构具有相对成本较低地位的、优化的企业内部价值,才会具备竞争优势。毫无疑问,一个出色的运动服装品牌,从成长到成熟,从公司管理到公司治理,从更新技术到自主创新,无一不是战略竞争力的诠释和注解。新机会、新思路带来了新希望,或许不久的将来,真正影响中国经济发展的决定因素将是企业的战略创新行为。

正装企业的战略营销模式

孙菊剑

正装行业的竞争战略是如何为产品创造更高的价值感,实现品牌的价值回归,这将是正装行业未来发展的战略营销方向。

随着经济全球化程度的日益加深,服装市场竞争的日益加剧,国内正装行业的市场环境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正装企业不能仅仅局限于使用传统的营销手段开展日常经营,而是越来越需要系统地从环境、资源和顾客需求出发分析和选择科学的营销战略,运用战略营销管理的思维和工具指挥企业的营销活动。战略营销作为营销思想发展的新阶段,因为其“战略”特征已逐渐成为营销管理的主流范式而日益受到重视。

正装的市场环境与行业本质

正装行业的市场环境变化

战略营销是企业根据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结合自身资源条件和经营实力,寻求营销要素及组合在市场中的变革与突破。战略营销注重环境的复杂多变性,强调竞争与环境的影响,伴随着宏观经济的变化和行业自身的不断发展,当前正装行业市场环境呈现出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1 正装消费总体更加趋于理性化。受金融危机的大环境影响,加之消费者的消费心理更加成熟和理性,消费者既不愿承受过高的品牌溢价,也不再轻易跟随降价的风潮,而是更看重产品的性价比、面料款式、科技含量、品牌质量、售后服务等内在的品质。

2 市场份额减少。内部竞争同质化。在全球休闲浪潮的席卷下,消费者消费习惯逐渐改变,正装的相对市场份额在减少。由于正装产品品种变化少、变化慢,导致产品在面料、款式和版型上的同质化,加上国内正装品牌的生产设备几乎都是引进国外的流水线设备,所以在设备工艺上也呈现出明显的同质化特点。

3 单价不断提高,打折促销不停。由于制造成本、物流成本、销售成本的不断增加,导致正装品牌的零售单价每年以6%~8%的速度在提高。但与此同时,由于行业同质化的竞争,以及整体商业环境的影响,使得价格竞争成为当前竞争的主要手段。最终导致一方面零售单价逐渐偏离产品本身的价值,另一方面不断的打折促销又减少了企业利润。

4 未来的趋势:价格竞争转向价值竞争。由于正装市场集中度不断增加,行业寡头呼之欲出,市场竞争也会更加激烈。各大品牌在竞争过程中,将在当前市场环境中,逐步回归性价比的商业本质,从价格竞争转向价值竞争的轨道,以“品牌提升,价值回归”为基本营销战略导向。

正装的行业本质

战略营销管理是新的市场环境对企业的客观要求,也是复杂多变的竞争环境下企业对于市场本质的深刻认识和理性选择。因此,对于正装企业进行战略营销管理的前提是深刻认识和理解正装的市场特点和行业本质。

1 正装的消费特点。正装的消费有明显的理性化特点,这主要由于正装通常货值较高,使用场合非常正式,顾客在选购时对于正装产品内在品质的要求要远高于一般的时装。从销售的角度来看,正装的穿着机会和购买频率明显比一般时装要低,再加之正装面料的设计开发和生产周期比一般面料长得多,这就决定了正装类产品的库存周转天数要高于一般时装。

2 正装的行业本质。如果说时装的行业本质是“快速反应”,运动装的行业本质是“运动精神”的话,那么正装的行业本质应该是“产品的价值感”。基于正装消费决策的理性化特点,正装行业的竞争战略导向则应当是如何为产品创造更高的价值感,从而实现为顾客创造更多的消费者剩余,实现品牌的价值回归。

正装的战略营销模式

战略营销理念要求决策者上升到企业竞争战略的高度认识营销,为实现正装品牌价值回归的竞争战略,有赖于企业在观念、营销和管理三方面进行综合创新。

一、产品内在价值的创新

1 产品纵横向系列化的延伸

正装品牌进行休闲化的延伸已经成为大势所趋。即便像杰尼亚、BOss原先都是以西装为主的顶级正装品牌,近年来产品也开始出现明显分化。高端正装品牌一方面将产品的横向延伸至香水、皮具、饰品领域,获得了比服装更高的利润空间;另一方面对于服装产品进行纵向延伸,将产品线重心从正装逐渐拓展至职业休闲装。

以目前国内正装品牌所处的市场地位来看,由于品牌的定位普遍偏低,品牌影响力有限,产品延伸更多考虑只能集中在纵向领域。由才子男装率先提出的“新正装”,恰恰是迎合了正装品牌的纵向延伸趋势。介于正装与休闲装之间的“新正装”,为知识精英族群的社会主流人群着力营造出一种品位休闲、人本与自然的双重追求时尚,为男士提供一种八小时内外同样可以展示自己魅力的选择。

报喜鸟在公司2008~2012年发展战略中,依照“高贵、儒雅、精致”的品牌风格,对服装产品进行系列化延伸,将产品细分为SaintAngelo Classic尊贵(经典)系列、Saint AngMo Business高贵(商务)系列、Saint Angelo Fashion即时尚(个性)系列、Saint AngeloLadies女装系列,以满足中产阶层中不同细分市场的需求。

2 突出产品技术含量

提高正装产品的科技含量,必须提高到竞争战略的高度。男性顾客天生对于产品的技术含量有着特殊的偏爱,这种偏好同样会反映到对正装的选购上。正装的技术含量通常集中反映在两个方面:面料与工艺。

长期以来,杰尼亚从不追求新奇的款式和华丽的色彩,尽管一件杰尼亚套装便可以显示一个人的财富和地位,杰尼亚的领导人却认为杰尼亚关注的永远是质量,而非时尚。如果说杰尼亚的成功在于使用高级面料的话,那么BOSS则是继承了德国人传统的制造工艺水平。尽管设计风格不同,二者的成功却有着共同的特点:均是凭借精美的面料、无与伦比的剪裁以及极高的制作品质享誉世界。

国内正装品牌中,在不断提升产品内在价值方面表现突出的是雅戈尔。从VP衬衫到DP衬衫再到纯羊毛抗皱西服,雅戈尔在提高产品抗皱免熨性能方面一直不懈地追求。由雅戈尔与澳大利亚羊毛局在国内首创的雅戈尔纯羊毛抗皱西服,具有抗皱、防污、防紫外线等功能。

即使坐很长时间也不会出现明显的褶痕,而且它的羊毛纤维具有很强的天然回弹性能,穿后只需悬挂一两个小时就能消除这些轻微的褶皱。近年来,雅戈尔通过不断加大产品科技含量的投入,逐步提升了自己的产品档次和品牌形象。

3 为顾客创造超值服务

在产品的广义内涵中,包含了服务在内。提高产品的内在价值,不但可以从产品品质着手,也可以从提高售前、售中、售后的服务水平做起。

报喜鸟通过实施名为“衣装职场”的全国高校专业礼仪培训讲座,免费为在校大学生提供职场着装礼仪和化妆礼仪培训,可视为售前服务的典范;七匹狼将“中国POLO、男士着装顾问”作为企业的发展目标,通过持续大规模的终端导购人员培训,力图在销售过程中为顾客提供着装顾问的超值服务新郎·希努尔推出终身免费干洗售后服务,据称公司仅干洗这一项服务,每年就要支出2000多万元,每年利润有35%用于售后服务,实践证明,率先在行业内提出免费干洗服务为新郎·希努尔的快速发展起到了巨大作用。

4 品牌势能的积累

由于正装主要用于正式场合,因此正装品牌为穿着者带来的社会认同感和身份地位象征也构成产品价值感的重要内容,提高产品精神层面的价值感有赖于品牌势能的积累。

服装品牌势能的提高需要经历“实体——意识”这个阶段,这是一个不断积累,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首先,要关注最初的产品生产,包括产品的质量、性能、材料、尺寸、价格、实用性,即物的价值;其次,还需要思考品牌的名称以及表示的语言、符号、意义、色彩,即象征的价值;最后,要关注上层建筑的发展,包括品牌的形象、消费者对品牌的印象、品牌定位、感情、评价、眷恋、消费者的信赖等,即意识的价值。

二、实体+虚拟的混合式渠道创新

战略营销不但强调企业新产品的创新,同时又强调市场的创新。尽管实体与虚拟的渠道同时存在会带来一些诸如渠道冲突等矛盾,但是“实体+虚拟”渠道的有机融合是未来的必然趋势。

美国NAU公司通过网上、网下的渠道结合,利用传统渠道把顾客吸引到网上来,被时代杂志认为是改变未来运行的模式。在NAU的专卖店中,消费者挑选完成之后,将衣服拿到收银台时,会被问及是不是马上穿,如果顾客选择马上购买,那么可以将衣服马上带走,如果愿意不马上穿,那么可以选择到公司网站Webfront上订购,并且可以享受10%的折扣,店铺会将服装免费送到顾客家中。此外,NAU考虑到女性慈爱的天性,还会以顾客的名义另外捐献5%给社会福利组织。通过这些举措,有45%左右的NAU顾客会放弃立即把衣服拿走,而选择把钱交完回家等待送货上门。NAU通过拥有地面店的优势,让顾客在地面店充分了解产品的面料和工艺,并且进行试穿,从而建立起了顾客的信赖基础,并把这种信赖转化为未来在网络上继续购物的机会。

鉴于衬衫尺码规格少、工序相对简单、面辅料构成简单、潮流变化缓慢、单价适中等多方面特点,衬衫应该是正装品类中最适合网上销售的,而且衬衫和领带也是男装品类中需求量最大的,PPG、凡客诚品的网上衬衫销售业绩也充分证实了衬衫市场的网上销售前景。对于众多以实体店铺作为销售主渠道的正装品牌来说,实体渠道不应成为网上销售的障碍,相反,由于实体店能够为顾客带来消费体验和信赖感,应当成为正装企业实施网上销售的竞争优势所在。为顾客提供网上销售服务,其实质是降低顾客的购买时间成本和精力成本,这也是实现品牌价值回归的方式之一。

三、基于大规模定制的业务流程创新

战略营销还强调流程的创新,认为取得顾客满意的关键在于将顾客的需要与组织的服务计划过程联系起来。传统营销的主导作用主要是创造、发展需求,战略营销还要求调节不规则需求,注重利用企业内外环境的资源和能力获得持续竞争优势。

随着电子信息技术和制造技术的飞速发展,企业生产规模和生产效率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再加上现代网络的普及,一种以满足消费者个性化需求为前提,机械化大生产为基础的生产模式被某些企业运用到实际中,并取得了很大的经济效益,这就是大规模定制。大规模定制的设想是把定制生产和大规模生产这两个矛盾统一在一起,结合两者的优势,在满足消费者个性化需求的同时,又保证了机械化大生产的质量、较低的生产成本和较短的交货周期。大规模定制以其独特的竞争优势,引起了各行业的高度关注,基于大规模定制的业务流程创新将成为正装行业价值竞争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正装行业中的西装,几乎是目前服装行业中唯一一个适合大规模定制的品类,主要基于以下几点理由。

1 正装一方面合体性要求很高,另一方面,由于顾客体型差异大,加之现有的国家服装号型标准严重滞后,使得西装量身定制具有很大的市场空间。

2 正装款式变化少、变化慢、购买频率低的特点为大规模定制提供了必要的周转时间。

3 西装单价高为量身定制提供了必要的利润空间。

4 大型西装企业通常设备先进、管理水平和信息化程度高,为大规模定制提供了必要的软硬件基础。

正装企业大规模定制的运作基本流程是:在企业全面实现信息化的前提下,利用发达的网络资源,服装企业通过企业网站或实体店铺,与客户交流获取相关资料。客户可依据企业在网站或卖场提供的资源库中选择确定服装的款式、面料、色彩等因素。企业通过终端人员的专业量体培训,精准获得的客户身体尺寸和对快速面料的具体要求,并将数据实时通过网络传送至公司总部。企业在预先对各类体型制作的海量板型库中按照顾客情况调出符合顾客要求的纸样,在收集到一定数量订单之后,把相近款式集中在一起合理安排生产流程,较高地发挥生产系统的柔性,实现大规模生产,降低生产成本。并在较短的时间内把衣服送到客户的手中,从而实现定制与大规模生产的结合。

大规模定制的销售模式实际上是一种样品陈列销售模式,这种模式在销售领域并不是一种新事物,特别是在汽车、家具等行业已使用多年。面向零售终端的大规模定制实际上就是将这样的样品陈列模型移植到服装的销售,而创造出的一种全新有效的服装销售模式。其优势不但可以满足顾客个性化的需求,更重要的是可以降低正装行业普遍面临的成品库存压力过大的难题。在大规模定制过程中,由于顾客可以获得关于品牌产品和服务的充分体验,企业也可以在定制过程中获取到详细的顾客资料,企业与顾客之间的角色定位也将由过去的交易型转变为关系型。

当前从技术层面来看,实施大规模定制的服装企业必须具备四个关键能力:客户资料采集、企业信

息化、柔性制造系统及快速第三方物流支持。当前存在的最大的问题不在于技术和管理,而在于观念和战略。传统的观念一提到定制就想到高成本、高价格,或是认为定制只适合团购业务,事实上真正面向零售终端顾客的大规模定制将是未来正装发展的主流方向。

休闲装企业的战略营销模式

吴 钢

休闲装领域面临着残酷的洗牌,战略营销作为市场营销的一种发展趋势,应该成为休闲装企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休闲装,这个中国以前全然没有的类别,经过20年的发展,已成为中国服装市场的超级巨无霸。但由于休闲装的深度发展,休闲装领域面临着残酷的洗牌,仅在珠三角的服装重镇虎门,几乎在半年前后的时间里森域、灰鼠、街头男孩、中域、时代印象……像多米诺骨牌那样连串地倒下,究其原因,输掉的企业都是缺少了对其营销的战略性思考。战略营销作为市场营销的一种发展趋势,已成为休闲装企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休闲装战略营销演变轨迹

在休闲服装成长的20年里,战略营销的演变轨迹清晰可见。初期阶段是高风险、高投入、高回报,但凡企业有点营销意识,投资和管理技术颇具优势,品牌存活率就可以做到很高,例如最早进入的佐丹奴、班尼路、真维斯、bossini,现在都还站在休闲装第一集群的行列中。在休闲装的高回报吸引了更多的投资人进入后,竞争形势发生变化,后期进入的品牌面临了强势品牌的压力和同行者的挑战,品牌战略,营销策略、传播整合等更复杂因素的作用开始上升到主导地位,竞争愈加激烈,淘汰率明显上升,1993年以后进入市场的圣玛田、柏仙多格,意丹奴、爽美威、佑威、比利牛仔,在当时都是赫赫有名,而现在或者消失或者沦落到第三集群中。

在休闲服装概念更加深入人心、市场消费能力急剧增长的刺激下,2000年以后休闲品牌阵容开始了一波迅速扩容的行情。在产品品类上,休闲装将更多品类的产品兼收进来(比如牛仔、内衣、运动等);在服装设计的风格上,休闲装明显开始分化;在经营模式上,从加盟发展演变出来二级加盟、代理加盟、加盟托管、定点专卖、加盟联营等千奇百怪的模式。而这一轮扩容中,最有意义的则是战略营销模式帮助企业获得全面的成功。实际上,今天休闲装领域的一些领军品牌都是得益于战略营销的淋漓尽致发挥——无论是渠道策略、市场策略、商品策略还是传播策略,都体现出了企业的品牌战略营销方略,我们来看一些典型案例。

我们首先看一下美特斯·邦威的渠道策略,美特斯·邦威在企业渠道发展问题上,绝对不是简单地追求发展、扩张,而是结合企业的资源、能力、市场现状和投资者需求,审时度势地分析和选择科学的营销战略。品牌初起时,企业实力薄弱,其就以加盟为主,公司实行粗放式经营,先做规模,用规模来带动销量的增长以求得现金流;品牌启动后,渠道赢利能力开始成为主要矛盾,美特斯·邦威一边从行业领先品牌中挖人才来提升公司管理和建立自营系统,一边在市场的优质经营者中挖客户来提升市场;待一、二级市场稳定后,美特斯·邦威采用了公司投资优质客户,刺激优质客户升级,再鼓励优质客户用升级的管理能力去带动三级以下市场,这样一来,美特斯·邦威在2003~2005年再次掀起一波更迅猛的发展;在2003年休闲服装的市场争夺进入白热化后,美特斯-邦威又率先推动大店铺战略,通过投资超级终端在将品牌推上休闲装领军集群的同时,也用大规模投资将一些客户开拓的优质市场收回自营,把品牌蛋糕一下子就放大了n倍。这种完全基于市场的动态环境和企业的组织资源,从竞争战略的高度来策动市场的观念和做法,就是战略营销的成功案例。

著名的时装休闲品牌以纯,最初是在虎门富民市场经营服装批发的个体企业东越服装公司。当企业在2000年前后因为市场对品牌专卖的渴求和对企业产品的认同,需要从批发转型经营品牌专卖时,公司清醒地认识到自己企业的实力和人力资源、渠道资源的条件,显然并不具备规范的中高端品牌连锁经营操作条件。因此,东越公司采用了在当时来说还不多见的“全代理加盟模式”来经营一个中低档定位的时装休闲品牌。最后,以纯通过中低端时尚产品定位、全代理加盟经营模式和农村包围城市渠道策略的战略组合,用了8年时间发展成为拥有3000家终端、年销售数10亿元的中低档休闲时装品牌,跻身于休闲装第一集群的行列。不过以纯也有战略营销方略的缺失,其没有根据市场的动态变化来调整自己的渠道策略,导致后期受制于客户,无法大规模建立自己的直营渠道,因而错过了发展的最佳机遇。

美特斯·邦威的温州同城对手森马,最初的几年做得不温不火,可是2003年后,森马好像脱胎换骨一样,对自己的战略进行了创新。从后面几年的市场表现来看,有点模仿麦当劳和肯德基的“差异化紧逼”竞争策略,对美特斯·邦威采用“人盯人”战术快速跟进。同样,森马的紧逼也没有简单地山寨式抄袭,森马通过全面的分析,明白自己和对手的实力差距、资源和组织能力的差异,从而对自己的跟进也作了周密的战略营销调整。森马在产品定位上,没有和美特斯·邦威进行直接的碰撞,而是向下拉开一个距离;与商品相对应的是森马的终端渠道也向更小的市场渗透,采用了“重点市场做形象,大量资金向二、三级市场倾斜”的策略;客户市场方面,森马则维持比较高的加盟率。如此一来,在同城德比的同时,双雄又很默契地联手对大众休闲市场形成了夹击态势。有差异的定位和品牌摆出的强势姿态,巧妙地借力发展,使得森马仅用四五年的爬坡,也稳稳获取了休闲装第一集群中的一个席位。

失败的案例也非常之多,很多品牌都曾风光一时,有的甚至曾是休闲装第一集群中的佼佼者,让我们看看是什么原因导致它们最后败走麦城。森域,其产品结构完善、渠道发展迅速,可是企业的资金链却一直无法和战略相匹配,当品牌正在迅速发展的同时,企业却忽然提出要做更多的品牌,脆弱的资金链一下子崩断;中域是一家很有实力的公司,管理良好,可是却不懂得服装营销的内在规律,其所选择的品牌发展战略根本容不得先打基础,没有基础自然无法继续;时代印象刚出道时,奇迹般地一口气在超级黄金商圈开了几家形象店,可惜,会做店铺的商人却不懂战略营销,商品、服务、系统管理都不到位,结果关店收缩速度一点也不比开店慢……总结规律,我们可以看到,输掉的企业都是因为缺少了正确的战略营销模式,它们没有把营销提到战略的角度来看,战略营销更注重营销活动的整体性、全局性以及长期效果,强调经营要素的整合,而它们却把营销仅仅当成企业产品的销售工具。要知道,策略只

能帮助企业临时解决问题,只有战略才能帮助企业恒久做强。

休闲装战略营销的五大路径

战略营销对品牌发展的意义已经清晰地摆在企业面前,究竟应该如何将战略营销管理应用到企业市场实践中去,则是更多人关心的问题。休闲装经过了20年的发展,快速地从萌芽期进入成长期,洗牌已势在必行,可是突如其来的金融海啸彻底打乱了洗牌的节奏。面对一片“不好做”的哀号,在综合分析市场的变化态势后,我们根据休闲服装市场显现出的一些新特性,结合战略营销管理的思路来找寻一些帮助品牌、企业做大做强的新路径。

路径一:从市场趋势看细分定位。休闲装的消费者从以70后、80后人群为主扩展到了60后人群,而90后的新新人类更是以新时尚主导者身份当仁不让地加入到休闲装核心消费人群队伍中。这个目标人群无论在生活态度、审美情趣、消费能力还是时尚风格都有着截然不同的差异。随着消费者向多元文化的发展,可以预料未来的休闲装还会将市场细分进行到底,市场还会创新出很多根据新时尚而定义的细分。例如商务休闲可以裂变出商务社交休闲、商务旅游休闲;儿童休闲可以细分成韩日、欧美、动漫、校园、假日;旅游休闲可以细分出都市旅游休闲、自驾旅游休闲等。

路径二:从渠道创新看赢利模式。更多品类服装受服装休闲化趋势的影响,不甘坐以待毙的企业肯定会适当增加休闲风格的商品或将干脆彻底转型加入休闲品牌战团,未来的渠道资源争夺将更加激烈。企业可以考虑在渠道创新上投入更多的努力、资源和资金,例如开辟网络营销渠道,建立细密的社区渠道、资讯展示新通讯渠道等。赢利模式也可以随之改变,例如售后增值服务模式、租售服装模式、个性化定制模式等。

路径三:从产业链整合看互补战略。受金融海啸、人民币升值的影响,出口受阻的加工型生产企业势必转战内贸市场,这其中会有一批原本就是给欧美名牌生产休闲装的企业,它们转型内贸时会根据自己企业的资源和能力来选择经营休闲品牌。对于既有的休闲装品牌来说,可以主动整合这样的企业资源来完善和提升自己的生产链,对于那些原本是生产型的企业,则需要彻底改变自己的战略营销思维和组织系统,变部门职能管理为系统组织的职能管理,科学地规划好企业战略,对预计看好的市场进行渗透或入侵,同时通过淘汰和兼并形成更具有特色和实力的品牌。

路径四:在品牌地位和传播方面找思路。由于中国经济的快速复苏和人民币升值、通胀预期,百姓可支配资产的增加推动财富效应,财富效应必然加快新一轮的品牌集中、品牌升级。企业在这两大趋势的发展中,一是要调动最大的资源和能力,保持自己品牌的市场优势,只有某个细分市场的龙头品牌,才能获得较多的销售份额;二是要记住自己品牌的目标人群定位,服装品牌的消费人群有明显的忠诚阶段,要做品牌就要牢牢把握目标人群的消费需求变化,踩准品牌升级对目标人群影响的节拍,才能有持续的发展。

服装市场营销论文范文第4篇

摘要:本文首先论述了电子商务对服装大规模定制的推动作用,然后重点分析了电子商务时代下服装大规模定制的 4 种营销模式。最后根据 4 种营销模式各自的特点,对不同的服装企业该选择哪种生产营销模式做出了详细分析。

关键词:电子商务;服装大规模定制;营销模式

Analysis on Marketing Mode of Garment Mass Customization in the Trend of Electronic Commerce

Key words: electronic commerce; garment mass customization; marketing mode

早在2005年发布的《服装“十一五”科技发展计划》就曾提出,推动服装信息化进程,逐渐与国际接轨,努力探索服装企业实施大规模定制生产模式的研究工作。随着信息技术和电子商务的完善和支持,目前服装企业实施大规模定制的条件越来越成熟。

1 电子商务发展与服装大规模定制

1.1 电子商务的发展催生服装大规模定制

电子商务始于1997年,从2003年后开始快速发展。在此期间,服装电子商务从在虚拟环境中纯粹销售服装产品的1.0时代发展到注重消费者情感需求的2.0时代。在电商2.0时代,服装企业通过追求独特的市场定位,更具艺术化的服装产品,以及网络自营店、授权店和其他B2C网站等多渠道的电子商务方式开展销售;2010年起,资本开始大举进入服装电子商务领域,对服装电子商务的发展速度和运营形式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电商产品3.0时代即“产品重组的时代”即将到来。此时,网络终端的人不再仅仅是服装消费者,而是具有独立思想,能够同时参与自己所需服装产品开发的设计者。服装企业通过互联网去感知消费者需求,通过快速柔性制造系统去反应市场,在标准化生产和个性化定制的双重需求下,服装大规模定制营销模式的优势逐渐显现。

1.2 电子商务对推动服装大规模定制的作用

电子商务的发展为服装大规模定制提供了外环境和平台,其作用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电子商务将服装产业供应链中的面辅料供应商、服装设计公司、服装生产企业、服装分销商和第三方物流整合,实现了信息流、物流、资金流、人流和商务流的共享和双向交流,为服装大规模定制的快速反应机制提供了技术支持。

(2)电子商务环境下,客户可以在任何地方通过互联网登录服装企业信息平台,了解服装产品信息或者下达订单。电子订单的网络化数据传输,提高了订单的处理效率,缩短了服装大规模定制的产品生产周期。

(3)电子商务环境下,服装企业可以通过高效的售前、售后服务便捷地了解目标客户的需求信息,并及时地修改定制服装产品配置模块,为服装大规模定制企业设计开发多样化、个性化定制产品增加了竞争力。

(4)电子商务环境下,服装大规模定制企业实现了以销定产,减轻了库存压力,节省了仓管成本;电子化支付手段,节省了结算成本;B2C营销模式,节省了流通成本。

此外,服装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量身定做(MTM)自动修正系统、虚拟展示系统(VTO)、单片裁床的自动裁剪、柔性制造系统(FMS)等专业技术的实现,也为电商3.0时代的服装企业实施大规模定制提供了有利的技术保障。例如,希腊ATC电子商务公司倡导的欧洲/E-TAILOR0工程集三维人体扫描与测量技术、先进的服装CAD技术和电子商务技术于一体,是基于服装数字化技术的大规模批量定制的电子商务模式的典型代表。

2 基于电子商务的服装大规模定制的营销模式和营销特点

2.1 电商时代下的服装大规模定制的营销模式

根据服装大规模定制的定制深度和定制点情况,可以将电商时代下服装大规模定制营销模式归纳为协同定制、调整定制、装饰定制、预测定制等 4 种类型(表 1)。

(1)协同定制

在这种营销模式下,顾客通过服装公司搭建的商务平台进行信息交互。顾客首先在公司款式数据库中选择自己喜欢的款式,甚至包括面料的选择;如果对款式有特殊要求,可以在企业提供的款式模块的基础上自定义设计,然后输入或在选项中选择自己的主要测量部位尺寸,完成订单的填写;公司样板数据库在模块化设计技术理念的支持下,能够快速将顾客信息转化成对应的服装样板;最后上述信息流转入生产流水线中,大规模定制的生产过程即可完成。这是真正意义上的服装大规模定制,无论从面料、图案还是款式、合体度方面都能最大化的满足顾客的个性化需求。

(2)调整定制

在这种模式下,企业提供的款式数据库是一种可调节的标准定制服装产品。客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喜好从企业商务平台预先配置好的各个数据库选项中选择面料和图案,然后从款式部件模块库中自由组合服装款式,并在设定好的尺寸规格中选择适合自己体型的标准规格。这种服装定制只能在企业预设的模块中选择,虽然能够体现一定的个性,但不能附加自定义要求,定制的化程度显然没有协同定制模式高。

(3)装饰定制

这种定制模式下,仅限客户在一种标准款式的服装产品基础上选择,按照企业商务平台配置好的装饰、纹样模块库来进行选择。此时,服装的款式不能再进行部件组合,只能在选项中对整体效果选择。比如先选出一款标准款式的文化衫,然后从备选选项中选择需要印制的图案或者文字样式来完成定制。这种定制是初级定制,定制点在供应链的下游,对企业的生产运作模式和产品周期影响较小。

(4)预测定制

这种定制也叫透明定制。这种定制中,顾客不参与到服装的设计开发中来,不能进行款式模块的组合选择,而仅是从企业提供的服装产品成衣效果中选出自己喜欢的款式和适合自己的规格。这种模式对现有的大批量生产模式改变较小。

2.2 电商时代下的服装大规模定制的营销特点

美国营销专家劳特朋教授在1990年提出营销4C理论,该理论以消费者需求为导向,以追求顾客满意为目标,重新设定了市场营销组合的 4 个基本要素:即消费者(Consumer)、成本(Cost)、便利(Convenience)和沟通(Communication)。营销4C理论在服装大规模定制模式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1)消费者:服装大规模定制的产品设计均是以顾客个性化需求为根本出发点,能够在不同程度上满足顾客对服装面料、色彩图案、款式、尺寸、装饰的个性化定制要求。其中协同定制由于可以进行自定义设计,其个性化定制程度最高。

(2)成本:服装大规模定制是供应链上设计、生产、销售、配送各环节快速响应的营销模式。在电子商务的支持下,这种模式减少了中间商和店面成本,提高了服装产品的性价比。传统服装定价是先设计服装产品,然后根据服装的成本和公平性来定价;而面向大规模定制的服装产品,其生命周期是从顾客下达订单才开始,所以定制价格是根据客户价值评估的,针对定制的程度、定制数量、配送方式等来决定服装价格。

(3)便利:服装大规模定制是借助互联网为销售媒介的虚拟营销模式,服装企业只需要建立一个面向最终客户的个性化定制平台就可以和客户进行零距离交流。客户无论身在何地,只要有互联网的地方,都可以下达订单。

(4)沟通:服装大规模定制的订单批量少、数量多、信息量大,销售服务复杂,实行的是“一对一”的营销模式。销售时需要企业认真聆听客户的需求,及时答复和解决客户的定制和售后问题,通过良好的沟通,努力培育稳定的客户关系。

服装大规模定制营销模式从客户需求、客户期望费用、购买便利性以及与客户沟通均与4C理论相吻合,因此这种“销售—生产—服务”一体化模式符合实现顾客价值和企业效益的双赢需求。

3 电子商务时代下服装企业大规模定制营销模式选择分析(图 1)

电子商务的逐渐成熟为企业信息平台的建立创造了良好的外围环境,使得中国服装业实施大规模定制存在很大的市场空间和机会。从图 1 可以看出,生产高档服装的企业因为客户群对服装个性化和奢华度的需要,可以接受深度个性化引起的成本上升,多采用制作周期偏长的私人个性化定制加工;而生产低档服装的企业由于将服装生产成本因素放在首位,目标客户群是对个性化需求不明显的消费者,所以多采用传统的大批量生产。而对于生产中低 — 中高端服装产品为主的生产企业,因其对生产制造成本的敏感性和对个性化的追求,必需在成本和个性化之间进行权衡,大规模定制模式为这类企业提供了非常有效的解决方案,必将为企业带来巨大的价格优势和品牌效应。但对于中低—中高档服装企业应该选择哪种大规模定制营销模式,还应该根据产品特征、产品定位客户群、企业营销能力和设计生产能力等情况进一步具体分析(表 2)。

表 2 中,协同定制是大规模定制中个性化程度最高的定制营销模式,服装产品紧跟时尚潮流,面料考究,制作精致,主要针对中高端客户。要求服装企业具有较强的客户沟通能力,快速获取客户需求建立完备的客户档案的能力,以及高水平的专属化售前、售后服务能力。同时,服装企业要与面辅料、印染企业形成固定、快捷的业务合作关系;设计团队模块化设计开发能力强;服装企业柔性化生产水平高等,适合一些技术全面、设备先进、品牌成熟的服装企业。但需要注意的是,虽然最大程度的个性化定制能基本满足顾客的全部需求,但由于大量增加的定制信息,可能会使一件衣服就成为一个订单,这对服装企业供应链的快速反应能力提出了挑战,同时也增加了市场营销的复杂程度和经营成本。因此,服装企业不能为了盲目扩大订单而过度定制,而要根据服装产品的结构特征、企业的柔性化生产能力和顾客的个性化需求综合考虑。

调整定制的个性化定制深度中等,服装产品以经典、大方的正装为主,兼顾时尚职业装,中高档面料,做工精良,主要针对中端客户。顾客主要是在预先配置好的模块中选择,不能进行自定义设计。由于定制环节涉及从款式设计、纸样、排料、裁剪到缝制、包装各个环节,因此对生产线的组织管理水平要求较高。这种定制营销模式主要适合于中、高档服装品种以及电子商务技术成熟的服装企业。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生产销售能力设置定制模块的数量和定制深度。需要注意的是,这时的目标客户对个性化的需求和期望不高或者自身不具备个性化服装的设计能力,客户在寻求个性化的同时关注的主要是服装购买的便利性和服装的性价比。因此,企业通过对销售渠道和服装价格制定合适的营销策略,并从目标群的价值和审美取向出发,结合企业文化,设计开发出以经典为基础的时尚款式模块,才能较容易地吸引更多客户。

装饰定制是一种形式定制,定制深度较浅。主要通过外在的富有创意的装饰效果满足顾客个性化需求,适合于款式简单、有装饰图案要求的中低端服装产品,比如休闲服装,尤其适合T恤、牛仔裤、衬衣等造型简单的服装产品。主要面向低端客户以及注重价位、紧追时尚的年轻人群。这种定制模式由于不涉及面料和款式组合定制,对传统生产模式改变不多,只是对装饰定制过程中的成衣后加工设备和生产后期流水线组织要求较高。适合企业规模不大,款式设计能力较强,但专业柔性设备不全,注重价格优势的服装企业。同时,多渠道的广告宣传和多形式的促销活动是企业营销的重点。需要注意的是,这种营销模式下的消费者所追求的是装饰元素表象后的深层文化精神需求以及对流行元素的时尚体验,所以服装企业紧跟流行趋势进行装饰图案和材料的开发是企业取得竞争优势的关键。

预测定制的个性化程度较低,通常适合于款式大众、易预测或者能够轻易推断的服装品种,比如男衬衣、裤子、半身裙等服装种类,主要面向低端客户。这种定制模式对服装款式的定制化要求不高,主要体现的是尺寸规格的定制设计,目标客户群多为体型不标准的人群或注重服装价格的中老年人。预测定制营销模式对传统的生产模式改变较小,服装企业重点关注的是对目标顾客群人体尺寸数据的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建立科学的规格数据库,以及样板师根据定制尺寸快速修改纸样结构的能力。对服装合体度和舒适度的宣传,以及多形式的促销活动对该类服装产品的营销会起到积极的作用。适合初步实施大规模定制、结构变形设计能力强的服装企业。需要注意的是,该类服装企业提供的备选款式应该易于根据尺寸变化进行结构修改。另外,企业对样板库中大量的纸样设计图应该实施科学的存档管理,方便根据需要及时、快捷地调用。

4 总结

服装企业选择哪种大规模定制营销模式并没有好坏之分,企业应根据自身的发展战略、产品目标客户群定位、企业设计和生产能力,选择适合其发展的大规模定制营销模式,通过发挥品牌优势、合理定价、提供优质服务来培育忠实的顾客才是企业发展的最终出路。

参考文献

[1] 中国服装协会.2005年中国服装“十一五科技发展计划”[EB/OL].中国抗菌产业网,http://www.kjj.com.cn/hyzx/news/1033/494.shtml,2005-12-17.

[2] 周洪美.中国服装行业电子商务的发展趋势[EB/OL].http://ec.sina. com.cn,2011-07-14.

[3] 单璐.电子商务环境下服装大规模定制营销的研究[D].镇江:江苏大学,2007.

[4] 黄灿艺.服装大规模批量定制的核心技术研究现状[J].国际纺织导报,2009(5):64-66.

[5] 陈鹏.面向大规模定制的客户关系管理系统框架及方法研究[D].南京:南京理工大学,2008.

[6] 王倩.服装大规模定制SWOT分析下的我国服装企业发展之路[J].艺术与设计(理论版),2013(1/2):99.

[7] 莫少颖.从4P到4C国际营销中的4C营销组合创新[J].江苏商论,2005(11):82.

服装市场营销论文范文第5篇

摘要:为研究文化创意产业提升传统产业的机理,运用价值链理论,对西安市三桥老街、“大华·1935”、书院门仿古街3个典型案例进行分析,认为发展文化创意产业能够突破传统产业文化元素设计、传统产品形态、产业形态、传播与流通形态和消费形态,在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实现对传统产业升级改造。研究结果表明,要实现文化创意产业对传统产业的成功改造升级,应重视传统产业中文化元素创意与商业品牌的打造,科技创新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对传统产业的融合,借力新媒体促进传统产业营销的推广等。

关键词:文化创意产业;城市传统产业;产业链;西安市

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各国家和地区都越来越重视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不仅会大大减轻因发展经济带来的资源储备压力,也能在极大地满足人们精神文化需求的同时,转变传统产业的原有增长方式,把文化内涵和创意理念融入产品设计、产品生产、产品流通和产品消费,带动传统产业的升级改造,推动传统产业向产业链的高层次方向发展。因此,自2009年以来,在国家各项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政策的指导推动下,各地陆续出台了符合当地特点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政策,努力将文化创意产业打造为支柱产业,以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带动产业转型升级。本文运用产业链理论阐述了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实现传统产业升级改造的机理,并对西安市3个典型案例进行分析,说明文化创意产业对传统产业的升级改造过程,并由此分析了文化创意产业升级改造传统产业的经验启示。

一、文献回顾国外的文化创意产业起步较早,学者们在研究文化创意产业时,更多关注的是文化创意产业与传统产业发展的相互关系问题。Piore认为文化创意产业为传统产业提供了技术创新和文化创意,使传统产业构建新型商业运营模式而保持竞争力优势[1];Lawrence等指出,文化创意产业的高渗透性将创意渗透到工业产品加工生产过程中,通过对文化元素的创意设计,以高附加值带动工业经济发展,实现产业链的延伸[2];Richards把文化创意融入传统旅游业中,认为这种结合产生的新产业模式的好处在于游客具有体验型,有助于个人效用的满足和经济发展[3];Christopherson认为手工业的发展与文化创意产业的推动作用有关,且对两者的就业有相互促进关系[4];Banks在研究英国产业发展时发现手工业发展能够促进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5]。

国内学者近几年才开始关注研究文化创意产业对传统产业的提升作用问题。有部分学者主要讨论文化创意产业与传统产业提升改造的关系,如金元浦指出文化创意对于传统文化创意产业的改造、升级具有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6];王艳等通过对新经济与传统产业关系的研究,认为新经济将推动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革、资源整合优化,转化为新经济的因素[7];孙学文认为目前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在发展上急需 “上档次”,在自身健康发展的同时要积极与其他相关传统产业相融合渗透,以文化创意产业去提高传统企业文化、引导传统产业发展、提升传统产品内涵、提升传统产业经营策略等[8]。更多的学者则是通过具体案例分析,研究文化创意产业对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李运以宽窄巷子为例讨论文化历史街区发展对旅游业的促进作用[9];谢涤湘等以广州红专厂文化创意产业园为例,分析了文化创意产业如何通过挖掘工业遗产,延伸提升工业生产价值问题[10];荆爱珍等以河北省部分企业为例,分析了将文化创意融合于传统产品创新企业生产产生的效果,并提出两者相互融合互相促进的发展模式[11];郎富平等以浙江达利丝绸工业旅游区为例,分析了传统工业与旅游业融合发展的动因与过程[12];李荣菊等通过对某动漫公司成功案例的分析,认为文化创意产业与传统制造业的融合可以促进产业升级[13]。

现有文献较少从文化创意产业与传统产业协同发展的角度去研究二者如何互动促进传统产业发展的问题。本文从两种产业的特点出发,结合西安市的区域特征,运用价值链理论构建文化创意产业改造升级传统产业的机理模型,并将其运用在典型案例的分析中,厘清两者在发展中的协同发展关系,总结文化创意产业与传统产业协同发展的启示。

二、文化创意产业对传统产业升级

改造的机理分析文化创意产业与传统产业的融合已经突破传统文化元素设计、传统产品形态、产业形态、传播与流通形态和消费形态,文化创意产业在产业链的各个环节都可以实现对传统产业改造升级。第一,文化创意产业可以通过对传统产业原有价值链某些环节进行内容挖掘、技术融合和重组融合,升级优化其产品,创造新的市场需求。如传统农业经过创意改进设计,演化成为乡村旅游、生态农业、观光农业等;传统工业经过加入新的设计理念和新材料,改变优化生产工艺,生产出新型产品,如汽车款式的变化、布匹花色的复古典雅等。创意产业中的工业设计、品牌策划、营销推广等不仅增加了制造业的附加价值,也使产业结构趋于柔性化[14]。传统商业经过创意性改造,成为现代化购物商城,并与饮食、娱乐相融合,成为城市新的商业亮点。第二,文化创意产业还可以将传统产业价值链分解,打破原有价值链各环节,提取原产业链的核心环节,通过建立新的价值通道,形成新的价值链。如将城市旧工业厂址建成工业博物馆、创意设计坊和体验坊,重现工业发展史和生产工艺流程;在传统农业生产基地建设农作坊(伏茶作坊,炼油作坊),让城市市民通过亲身参与农业生产,体验农业生产的特点、增加农业知识等。

(一)内容创意——改变传统的文化元素设计

任何一个传统产业的发展历史,都是其产业文化内涵积累演化的历史。任何文化的传承都需要物化、固化的载体,并通过物化与媒介化的过程进行有效的传播与价值消费,才能实现传统产业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本质就是用创意去解读传统产业的文化,以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对传统文化进行诠释和现代表达,根据现代人的喜好和需求等特点,改变传统产业产品的文化元素设计,实现传统产业蜕变式发展。

如在照金镇建设中,将独具地方特色的农业与“红色文化”融合,在发展红色旅游的同时增加观光文化、休闲农业、度假文化、养生文化内容,将农业活动与极具文化创意产业的旅游结合起来,综合二者优势协调发展。既满足了人们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愿望,实现了城市人回归自然、亲近自然的愿望,又丰富了广大群众的精神生活,能够改善产业生态,使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机统一。

因此,为传统产业附加更多的文化色彩,不仅能够提升品牌形象,形成产品差别化,创造经济效益,而且通过文化元素创意设计融合产业链其他环节,吸引产业链的上下游企业,通过产业关联优化产业环境,整合产业链,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良好的平台。

(二)生产制造——改变传统产品形态和产业形态

生产制造是将设计、构想或理念转化为有形的产品,是内容创意的具体落实过程。它可以通过改变传统产品形态或产业形态和延伸产业链等途径,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

文化创意就是将文化和创意作为产业发展的核心要素,通过产品创意性研发设计,为产品融入丰富的文化创意和文化内涵,在原有使用价值的基础上增加文化元素,在不影响产品功能和效用的前提下改变其价值,用不同创意表现形式与创新意识给予人们丰富的想象,改变传统产品形态,使产品变得更具有吸引力和实用性,给消费者带来情感上的满足和思想上的充实,拓展消费可能与市场空间,进而使改变产业的市场供给和需求关系,推动传统产业升级改造。同时,文化要素通过与科技的嫁接融合,将会催生企业内部科技创新,基于技术创新的视角,开发新的产品,赋予消费者感官上的震撼和功能上的享受,优化产业产品架构。

文化创意植入传统产业之中,使产业的文化内涵发生改变,进而传统产业形态发生变化。如传统工厂的旧址经过文化创意的改造可以变为博物馆展览业,传统的作坊式商业经过文化创意的改造可以变为符合现代商业模式且带有文化底蕴的商业综合体,传统农业经过文化创意内涵的挖掘植入,形成新的乡村旅游业态,延伸了原有产业的产业链。可见,文化创意元素和理念渗透到传统产业的各个环节,逐步改变了传统产业的价值链。

(三)营销与传播——改变传统的传播与流通形态

文化创意的成果之一是新媒体和跨媒体营销渠道的不断涌现,并通过新的营销渠道提升和加强传统产品的认可度和购买度。因为与传统媒体营销渠道相比,新媒体营销渠道具有充分利用人们休闲时间,传播的范围更广、速度更快,信息传播成本相对较低等特点。如随着微信交流工具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商家将微信作为主要的营销渠道。面对新媒体的冲击,传统媒体也创新性地采用各种方式进入新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发展,形成跨媒体营销。跨媒体营销以其多种媒体的互联互补,形成了媒体平台的集聚效应,可以最大限度地覆盖受众的视听等层面,媒体之间的视听优势互补可以降低生产成本,同时提高信息的传播效率,集聚经济效应明显。如智慧旅游、智慧农业、智慧医疗,都是将传统的销售渠道与新媒体相结合,以文字、图片动态变化向分散的消费者传递相关信息。

文化创意的成果之二是广告创意提升产品与消费者的沟通质量。广告创意通过文字和图形的引入,唤起消费者对产品的情感和兴趣,激发消费者对产品内涵的想象和幻想,加强消费者对产品的理解,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实现产品或品牌被消费者选择的最大可能。因此,广告创意已超越了传统的广告,不是简单的传递信息和诱导购买,而是与消费者进行交流,洞察挖掘消费者的真正需求、意向和关注,带动消费者行动。

(四)消费者——改变传统的消费形态

文化创意产业因其独特的创意元素和文化元素赋予产品新概念和新价值,刺激消费者的消费欲望,产生高增值性,并从3个方面改变消费者的消费习惯,进而改变传统的消费形态。

第一,通过增加精神消费需求比例,改变物质与精神消费的恩格尔系数。当人们的物质消费得到满足时,人们开始转向精神层面的消费,文化消费所占比重会越来越大。发达国家的历史证明,人均GDP在3 000~5 000美元之间,文化消费的增长速度加快;人均GDP大于5 000美元时,文化消费则会爆发式增长。如2014年西安市的人均GDP超过10 000美元,达到10 394美元,文化创意产业已具备了高增长的产业发展基础。西安市的文化消费群体大、消费意愿高,整个社会的文化消费正在由“精英消费”向“大众消费”模式转变,传统的物质消费习惯逐渐向精神层面的消费习惯转变,精神消费比例逐步超过物质消费比例,物质与精神消费的恩格尔系数在不断下降。

第二,体验式消费日渐兴起。根植于传统产业的历史文化、农耕文化、养殖文化、工业文明等,往往由于历史久远或生产条件约束,无法以“活的”、趣味性的手段展示,仅能以一些静态或直观的产品表现,使得消费者无法通过参与、体验、互动以想象、感受和理解相关文化的内涵和本质。因此,消费者越来越倾向于选择体验式消费,通过参与整个消费环节,从感官、情感、思考、行动、关联5个方面体验相关文化,实现精神属性和经济属性的结合,产生消费的“情感共鸣”,使大众消费需求发生质变。因此,只要实现生产供给符合消费者体验消费的需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就可以达到提升传统产业的效应。

第三,消费偏好反馈效应不断增强。在市场资源配置机制起主导作用的条件下,市场已演化为买方市场,物质与精神消费的恩格尔系数在不断下降,消费者对传统产业产品文化消费偏好增强,强化了其对传统产业生产的反馈效应。如消费者喜欢由传统文化与新媒体相融合的产品,以传统文化为内容的微电影、微课堂、手游等新型文化产品不断涌现,同时“倒逼”传统企业深度挖掘产业链中的文化资源,提供更多的产品与服务,向更多的方向和行业发展等。

三、文化创意产业对城市传统产业

升级改造的案例分析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历史虽不长远,却出现了许多文化创意产业的经典案例,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影响。本文选取西安市文化创意产业升级改造传统产业的3个典型案例进行分析。每个案例的成功,都有其独特的资源、条件和改造机理,可以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一)传统商业的升级——三桥老街

三桥老街位于西安市城西,自古以来就是商贸核心地带,一直保持较传统的商业服务功能,市井民俗文化丰富,集市型商业氛围浓郁。随着周围空间的拓展规划和现代商业的发展,昔日热闹繁华的三桥老街日渐衰落。

2014年,陕西旅游集团与沣东新城合作,基于三桥老街是古代丝绸之路起点的历史,以三桥老街为核心,以“老西安”为文化主题,依托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融入丝绸之路文化意象,开始对三桥老街进行改造,并定位为“西城往事三桥老街”。目的是建立一个园林型休闲古城镇,以包含历史事件、人文情感的典型建筑还原老西安的城市记忆。借用商业规律和商业手段创造一种特殊的商业文化与文化商业。用文化创意产业改造传统商业,使商业和文化相互交融,提高在商业运作中的文化含量。

重新定位后的三桥老街采用集餐饮、娱乐、休闲、商务、旅游、文化于一体的多元复合型商业模式,充分利用具有2 000年历史的三桥老街机理,萃取明清、民国、解放初期老西安最典型的文化符号和特征,基于现代服务业,打造古典与现代混搭、文化内涵与古今民俗相容,“讲老西安故事”,重现三桥历史上“长安西大门”和“西北第一大镇”的商埠繁华胜景。

今天的三桥老街已经聚集了4家世界500强企业,多家中外大型商业巨头。既有展示西安明清时期建筑风格和历史风貌的西城往事项目,还有表现澳门人文特色和欧陆古典气息的澳门施美兰广场,还有彰显现代建筑和现代时尚的保利国际广场、大明宫沣东国际、沣东CBD广场、搜宝中心、瑞典宜家家居等。2015年8月27日宜家家居开业当天进店人数逾4.5万人。三桥新街车水马龙、人头攒动的画面再一次重现了千年前三桥商埠重镇的繁荣景象。

(二)传统工业的改造——“大华·1935”

大华纱厂始建于1935年,是近代西北地区建立最早、规模最大的纺织工厂,承载了西安纺织工业的历史,展现了近代民族工业在西安地区从无到有、从形成到兴盛的整个过程。1936年,更名为长安大华纺织厂,1954年公私合营,后改名为陕西省第十一棉纺织厂,因为经营不善于2008年宣布政策性破产。

2010年,西安曲江大明宫投资(集团)公司创造性推出“大华·1935”项目,主要对西安大华纱厂原生产厂区进行改造,把历史文化、工业遗产、旅游商贸等资源有效整合,最大程度地将原有的历史建筑风貌与现代城市功能相结合,融合现代的灯光设计技术,重新发掘大华纱厂的文化元素,在创意中让老纱厂的历史更清晰,使游客在怀旧的空间里体验近代工业遗存的独特魅力。

“大华·1935”的博物馆、餐饮区、小剧场和购物区等建筑,均是在大华纱厂原有建筑基础上修葺而成,并将历史、文化、艺术、科技、实验室、社交、自媒体、论坛、创客、定制等概念输入其中,制造一处跨界融合的体验地带。在这里,消费者可以通过具有工业文化气息的建筑、厚重历史感的Logo、各种主题产品,以及小剧场的表演享受属于大华纱厂独有的文化盛宴。大华工业遗产博物馆运用大华纱厂大量珍贵的历史实物和生动翔实的历史资料,透过大华纱厂70年的兴衰变迁,展现陕西乃至西北地区近代民族工业从萌芽到发展壮大的整个过程,让消费者了解西安近代工业兴起和发展的艰难历程,产生对大华纱厂文化和纺织工业发展历程的怀旧情感。该博物馆是西安第一个工业遗产博物馆,其旧址已入选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百大新发现”。同时,游客通过现场体验织布、服装剪裁制作等传统纺织项目,走近纺织职工的工作和生活,体验曾经的纺织工人生活,感受那个已经远离的时代,以及现代交互科技所制造的活力与激情。“大华·1935”不仅为西安市众多近代工业文化遗存的保护与利用提供了一个有益实践,同时,为旧工厂改造活化为跨界商业综合体提供了一个新思路。

(三)历史街区的升级——书院门仿古街

书院门仿古街是西安为数不多遗留下来的古街道,既有明清民居的特色,也有关中书院——明清时期西北第一高等学府。经过数百年的演化变迁,街道两旁的店铺不见踪迹,房屋街容十分陈旧,书院门已变成一个年久失修的古旧街区。2003年12月,书院门核心区开始大规模重新改造——这就是西安市第一条历史文化步行街——书院门仿古街。

书院门古文化街堪称西安的“雅集”,建筑风格与物品陈列充溢着文化气息。为重塑历史街区,仿古街采用陕西传统民居形式,以街巷、低层小院作为住宅的主要空间组织模式。许多传统的院落为西安市书画名家所设计,以加强文化底蕴。区域内有大量的街心商亭,经营着各类旅游商品。步行街中有古玩城、古玩街等,使文化街把有限的地域面积扩容,也产生了更多商业价值。书院门仿古街既是商业区,也是一个传统居民区,文化、生活、艺术在这里浑然天成。在这里,有街头地摊,有高雅之堂,有名人字画,有文房四宝。仿明清的关中民居建筑中,也有能工巧匠现场制笔、剪纸、皮影等民俗文化的展示。在保留传统文化的同时也创新融合现代时尚元素,因此,仿古街之旅可谓是一次融合历史文化、民俗风情的深度体验之旅。这种融合在展现西安十三朝历史文明的同时,让游客体验到真实的西安市井文化生活。传统的老街区通过文化创意产业将城市的历史、生活与商业融为一体,使得老街区在文化与商业的互动中焕发出独特的魅力。

像书院门这样植入文化空间的做法,是西安在文化遗产保护与产业再造中的一类,属于历史街区更新模式,是现代文化创意产业对传统街区改造的成功典范。和钟鼓楼一起被视作代表西安城市精神和生活样态的历史文化街区书院门,在创意改造后已变身为西安的“城市标记”。

四、启示西安市3个成功案例的分析,进一步证实文化创意产业能够突破传统产业文化元素设计、传统产品形态、产业形态、传播与流通形态和消费形态,在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实现对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同时为今后更好地运用文化创意产业提升传统产业提供了如下有益启示。

(一)重视传统产业中文化元素创意与商业品牌的打造

传统产业由于发展历史较长,有丰富的文化内涵,通过创意性的提取发掘,为传统产业赋予独特的文化内涵,有利于提升产品的附加值和竞争力,也为创意化的改造升级提供了可能。例如,三桥老街借助了近代丝绸之路中老西安的意象,“大华·1935”从传统纺织工业中提取了人们对老工业的记忆,书院门仿古街则是书院文化的体现。创意是整个产业链形成的基础,通过对传统产业文化元素的创意提取,可达到对价值链下游环节的控制,形成产品价值增值的源泉,并通过改变传统产业的产品形态、产业形态、传播形态和消费形态,促进多种产业的融合。

应通过打造传统产业的文化品牌,彰显其文化内涵,实现转型升级。第一,品牌的Logo。书院门仿古街与“大华·1935”都有能够体现自身特点的Logo,而三桥老街的Logo是“西城往事”。第二,文化品牌的形象定位。“岁月的背影”,这种贯穿古今的形象定位就是书院门仿古街文化品牌。“大华纱厂,半部西安工业史”则是对“大华·1935”最为形象的文化定位。而在建立了文化品牌框架之后,通过多种媒体向外界展示品牌形象与品牌价值。为此,书院门仿古街与“大华·1935”还专门建立了各自的网站来进行对外的宣传,加快了相关文化品牌的建立,使其真正具备上述定位的文化品牌特质。

(二)科技创新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对传统产业的融合

技术创新为文化与传统产业的融合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如“大华·1935”中对老厂区建筑修复和复建的技术、小剧场中声光电影的技术应用等。企业要想更好地融合传统产业,产生更为广泛的文化创意产品,就需要产业间的聚合,其以文化符号为连接,文化品牌为纲领,通过产业关联,把科技创新与文化创意融入到传统产业中。通过对传统文化资源的创意加工,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文化资源的整体效益。这种融合拉长了产业链,实现了产品开发、宣传、销售的一体化,经济效益的追求则是这种融合的内生动力。如在三桥新街的商业综合体改造和“大华·1935”的工业博物馆改造中,项目的产业链都涵盖了艺术、建筑、设计、人文等多个学科,丰富了传统产业文化内涵,也带来了较高的经济利润。科技创新和文化创意实现了多产业的融合,打破了三大产业间的界限。通过这种融合,企业可能会同时拥有几种产业的特征,实现传统产业转方式、调结构、促发展的目标。

(三)借力新媒体促进传统产业营销的推广

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今天,营销模式也需要跟上时代的步伐,对传统产业来说,改变传统营销方式,通过新媒体平台进行营销是机遇,也是挑战。例如“大华·1935”项目除了传统的营销方式外,还利用网站、微博以及微信等新兴媒体进行营销,高效、低成本地扩大了知名度,也开发了年轻顾客群。网络杂志、博客和社交网络营销是Web 2.0下诞生的新媒体的代表,以他们为代表的新媒体营销已经走出了商业化的步伐,其充满互动性、娱乐性、多样性的创意营销模式已经显露出无限的商机。传统产业不仅需要提取文化创意元素,打造出文化创意产业产品,更需要借助新媒体这种充满文化创意的营销方式。

五、结语本文运用价值链理论,分析了文化创意产业提升传统产业的机理,认为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可以通过突破传统产业的固有特征,从内容创意改变传统的文化元素设计,从生产制造改变传统产品形态和产业形态,从营销与传播改变传统的传播与流通形态,从消费者改变传统的消费形态,进而达到从产业价值链各个环节都实现对传统产业改造升级。

参考文献:

[1]Piore M J. Thirty years later: internal labor markets, flexibility and the new economy [J]. Journal of Management and Governance,2002(6):271279.

[2]Lawrence T B, Phillips N. Understanding cultural industries [J]. Journal of Management Inquiry,2002,11(4):430441.

[3]Richards G. Creativity: a new strategic resource for tourism [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ultural Policy,2005,11(9):3243.

[4]Christopherson S.Beyond the selfexpressive creative worker:an industry perspective on entertainment media [J]. Theory Culture and Society, 2008,25(78):7395.

[5]Banks M, Bilton C. Craft labor and creative industries[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ultural Policy, 2010,16(3):305321.

[6]金元浦.文化创意产业四题——关于加快转变文化产业发展方式的几点思考[J].求是,2012(8):5355.

[7]王艳,王雅山.新经济与传统产业升级的关系探讨[J].现代经济信息,2013(8):187.

[8]孙学文.文化创意产业在传统产业创新中的融合与渗透[J].商业时代,2014(28):117118.

[9]李运.基于文化意象的历史街区旅游开发研究——以成都宽窄巷子为例[D].重庆:重庆师范大学,2012.

[10]谢涤湘,陈惠琪,邓雅雯.工业遗产再利用背景下的文化创意产业园规划研究[J].工业建筑,2013,43(3):3639,107.

[11]荆爱珍,王晴. 河北省文化创意和传统产业融合发展模式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3,12(13):50.

[12]郎富平,徐云松. 工业旅游发展的“达利”模式研究[J].浙江工商大学学报,2013(3):8591.

[13]李荣菊,池志勇.传统产业和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的实证研究[J].大舞台,2014(1):247248.

[14]厉无畏,王慧敏.创意产业新论[M].上海:东方出版中心,2009.

Mechanism analysis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y upgrading the

urban traditional industriesYANG Xiuyun,YE Hong,ZHAO Yang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Finance,Xian Jiaotong University, Xian 710061,Shaanxi,China)

Key words: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urban traditional industries; industry chain; Xian

服装市场营销论文范文第6篇

摘 要:信息时代背景下,随着“互联网+”模式得到广泛的应用,我国传统产业发展过程中受到互联网经济的影响出现新的变化,开始加强对电子商务模式的重视,并从多角度对电子商务经济发展进行探究。阳江服装产业发展过程中也要正视当前管理和运营的基本情况,从电子商务模式入手对服装产业的建设和发展进行系统的分析,构建全新的发展体系,争取能借助电子商务的力量重振阳江服装产业,使产业发展过程中能创造出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引领地方经济的发展。

关键词:电子商务;服装产业;运营管理

“互联网+”时代信息技术的普及化应用和互联网经济模式的高速发展,为电子商务在我国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前景,并且电子商务的发展对传统产业的发展造成了巨大的冲击,也给传统产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传统产业在当前市场经济背景下,要想寻求稳定发展的契机,就要加强对电子商务的开发和应用,减少信息不对称的影响,提高沟通和流通的整合效力,为传统产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支持。阳江服装产业发展过程中要认识到电子商务的价值,并从多角度对运营管理模式进行创新,争取能在新时期发挥电子商务经济优势,使阳江服装产业获得新的生命力,实现创新化发展的目标。

一、我国服装行业运用电子商务开展现代化管理运营现状

阳江服装产业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受到改革开放政策的影响获得了良好的发展前景,取得了显著的发展成果。但是在长时间发展过程中,受到运营管理不到位的影响,阳江服装产业的发展陷入到沉寂状态,难以创造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本次研究工作中,对阳江服装产业开展运营管理的基本情况进行了分析,并从电子商务角度加以解读,希望能为阳江服装产业信息时代背景下的重新发展提供相应的理论参考。

1.品牌建设意识不足

电子商务时代服装产业品牌的建设对品牌营销产生着重要的影响,只有品牌具备良好的社会影响力,产品才能得到客户和消费者的认同。但是在阳江服装产业的发展过程中,企业的经营模式仍然以贴牌代工、自主品牌为主,其中贴牌代工的方式虽然能降低企业的运营风险,但是会限制企业的竞争力,导致企业难以实现长久稳定运行。同时,部分阳江服装企业尚未形成品牌建设意识,导致在互联网经济背景下难以形成品牌优势,使阳江服装产业的现代化建设和发展受到严重的制约。

2.营销手段和销售渠道存在局限性

综合分析阳江服装产业的发展情况,发现受到传统发展优势的影响,阳江服装产业在产品的研发和设计等方面仍然保持着国内先进水平,但是由于企业缺乏营销意识,也没有结合电子商务的发展对销售渠道进行拓展和延伸,甚至一些阳江服装企业管理者仍然保持着传统的经营思想,认为过度的营销会形成资源浪费,因此不重视营销工作,现阶段也没有形成“互联网+产品营销”的新兴模式,导致在电子商务背景下阳江服装产业的发展陷入到困境中,整体发展效能不足。

3.沿用粗放式的经营模式

在阳江服装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对现代管理理念的应用缺乏足够的重视,部分企业仍然采用粗放式的经营管理思想,在财务制度的建设和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方面存在明显的漏洞问题,并且缺乏对材料进货管理、营销管理以及成本管理工作的重视,导致所开展的经营管理工作难以与新时期电子商务发展模式相适应,管理运营的滞后性问题明显,会极大降低阳江服装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对阳江服装企业在新时代背景下的稳定发展产生相应的消极影响。

4.出口贸易壁垒严重

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对外交流愈加频繁为服装产业的发展带来了良好的契机,特别是在进入到后配额时代后,我国服装产业的发展速度进一步加快,在全球出口地位明顯抬升,在国际市场上形成了较大的竞争力。但是在我国传统服装产业蓬勃发展的情况下,国际上针对我国服装产业的非关税贸易壁垒逐渐增多,对服装产业的发展造成了巨大的冲击,甚至使阳江服装产业的发展陷入到发展困境中,不利于服装产业实现持续稳定发展的目标。所以新时期结合互联网时代的影响,应该积极探索阳江服装产业在电子商务时代的全新发展模式,争取能形成产业竞争力,带动地方经济的发展和进步。

二、阳江市服装行业运用电子商务开展现代化管理运营条件SWOT分析

阳江服装产业在当前社会背景下要想寻求全新的发展机遇,结合电子商务的应用构建现代化管理和运营的体系,就要综合分析产业发展因素以及内外部环境,在全面考察相关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制定科学合理的产业转型升级措施,助力阳江服装产业在新时期社会背景下实现持续稳定发展。

1.优势(Strength)

在我国对外交流愈加频繁的情况下,阳江服装业在参与国家市场竞争的过程中占据了巨大的市场份额,形成了明显的行业竞争优势,如很多企业已经具备丰富的管理经验,并且服装的设计水平和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明显提高,产品技术竞争优势明显。同时在信息时代背景下,阳江服装业发展过程中尝试使用计算机辅助开展设计工作,能突出设计优势,减少对劳动力的依赖,产品生产和创新周期缩短,也能促进企业产品竞争力的提高。在此基础上,服装业在生产和销售方面探索自动化发展态势,能结合电子商务手段的应用实现零库存管理,实现对成本的有效控制。

2.劣势(Weekness)

综合分析阳江服装业在电子商务背景下参与市场竞争的劣势,发现主要从以下方面得到体现:成本优势不够明显,特别是在劳动力工资提高、原材料价格上升后,会加剧阳江服装业的生产成本负担,影响产品市场竞争力;阳江服装业高技术人才相对较为缺乏,国际营销方面的高素质人才和企业现代化管理方面的人才有所不足,世界一流的设计人才匮乏,会制约阳江服装业在新时期的稳定发展;行业信息化建设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然存在较大的差距,电子商务运行效率偏低,信息反馈存在迟缓性,也会影响现代管理运营工作的开展。

3.机会(Opportunities)

电子商务时代背景下,阳江服装业在寻求现代化建设和发展的过程中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结合信息技术的应用和大数据技术的合理化应用,能实现对数据信息的有效采集,了解消费者的消费需求,并对消费市场进行科学准确的定位,有助于阳江服装业制定适销对路的产品生产方案;现代社会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更加认可网上购买物品,为企业应用电子商务开发新的销售平台创造了机遇,使阳江服装业在发展过程中能进一步拓展销售渠道,调节产业机构,形成品牌效应;在应用电子商务的基础上,外资企业能更好地进入到本国市场,对拓宽企业融资渠道产生着相应的积极影响,有助于促进产业的转型和升级。

4.威胁(Threats)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电子商务的应用给阳江服装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机遇,也使其发展过程中面临着更大的威胁。一方面,在电子商务模式下,消费者使用网络银行和第三方支付平台消费,难以保障消费安全,也可能出现信息泄露问题,会引发消费者的抵触心理;另一方面,欧盟和美国等针对我国传统服装业的跨境电商发展模式,加快了制定“绿色壁垒”的速度,针对我国服装业的产品制定强制性的技术标准,对阳江服装业更好地融入国际市场造成了巨大的冲击。此外,国际一些国家对我国服装业产品反倾销的指控和贸易摩擦问题的出现,也会对阳江服装业电子商务模式的发展产生威胁。

三、以电子商务促进阳江市服装行业转型升级策略

近几年,阳江政府部门和行业组织部门逐渐认识到阳江服装产业发展困境,并且为了使阳江服装产业发展过程中突破困境,实现创新化发展,政府积极探索了阳江服装产业园的构建,并提出要积极改善传统产业发展情况,加强对电子商务平台、大数据技术、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应用,积极构建“互联网+现代管理”的运营模式,为重振阳江服装产业提供良好的支持,使其能在新时代背景下实现创新发展的目标,促进产业集群的发展,引领阳江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争取能使其在发展过程中创造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提升硬件水平,建设信息化生产线

在服装产业的发展过程中,加强硬件设施的建设是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并且要尝试在提高硬件水平的基础上,推进信息化生产线的构建,争取能形成阳江服装产业的生产优势,加快产业建设和发展的整体进程。在具體工作实践中,阳江服装产业应该对地区优势进行整合分析,并针对生产关键环节和工序连接进行改革创新,争取能进一步提高智能化水平,制定智能化、信息化和数字化的自动设备引进和开发方案,使硬件水平得到循序渐进的提高,夯实生产环节的硬件基础。与此同时,为了能实现对信息化生产线的建设,阳江服装产业部门还应该尝试针对生产管理、仓储物流、质量管控以及分拣配送等多环节的信息化和数字化管理系统,争取能实现智能化管理的目标,切实突出综合管理成效。在此基础上,通过生产环节的信息化和智能化管理,逐步促进企业生产管理的转型升级,筑牢阳江服装产业建设和发展的基础,能在优化管理体系的基础上,助力阳江服装企业从根本上实现对质量和成本的控制,进而在提升生产技术水平的基础上,借助技术优势攻克贸易壁垒问题,使阳江服装业在国际市场竞争中获得相应的竞争优势,逐步实现持续稳定发展的目标。

2.组建服装行业品牌联盟、服装行业集群

品牌形象实质上是消费者对企业和产品的印象,品牌是消费者获得消费体验的重要渠道,也是影响消费者消费意愿的重要构成元素。阳江服装业在发展过程中要想实现持续稳定发展,在电子商务时代获得巨大的市场竞争力,在企业的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就要加强对品牌建设的重视,增强电子商务模式下企业产品的影响力和竞争力,为阳江服装企业实现稳定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在具体工作实践中,阳江服装业可以尝试构建企业联盟,对电子商务资源进行开发和整合,并在建设电子商务模式的过程中加强产品的设计和创新,争取能实现对关键技术瓶颈的突破,在技术创新的前提下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在优化资源利用率的基础上,使消费者能产生对阳江服装业服装产品和电子商务服务的深刻印象,奠定企业发展的群众基础。在技术创新的前提下,阳江服装业在发展过程中还要对品牌联盟的建设进行深入的探究,在品牌联盟的作用下争取能形成行业集群,逐步在产品的研发、产品的生产、应用和营销等环节实现科学合理的衔接,将先进的科研成果转变为具体的产品,进而突出阳江服装业的市场竞争优势,使行业的整体竞争力进一步优化,为阳江服装业借助跨境电商的力量在国际市场上获得竞争优势、形成巨大的经济社会效益创造理想化的条件。

3.“互联网+”开辟服装行业新格局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对阳江服装业的发展产生了影响,阳江服装业在探索电子商务发展模式的过程中,要加强对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应用,争取能实现传统生产经营模式和互联网生产经营模式的有机整合,逐步构建服装行业的新发展格局,全面提高综合发展成效。在阳江服装业探索跨境电子商务发展的过程中,可以综合分析产业发展的基本情况、地区资源优势,在整合资源的基础上结合对大数据技术、云科技技术、物联网技术、移动互联网技术以及电商平台等新兴科学技术手段的优化利用,对线上线下产品营销渠道进行拓展和延伸,全方位提高阳江服装业跨境电商市场竞争力,突出整体发展成效。值得一提的是,在阳江服装业探索全新发展格局的过程中,应该认识到培育新兴业态的重要性,并在这方面做出相应的努力和探索,争取能借助新兴业态的力量在市场竞争中取得全新的发展,突破综合服务效能,在进一步提高阳江服装业品牌知名度和企业社会形象的前提下,使产业的发展获得受众群体的支持,助力阳江服装业在实现振兴的基础上进入到全新的发展层次,为经济社会的发展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4.政府协调各方利益,调动各方积极性

政府的扶持和引导是阳江服装业在新时期背景下获得稳定发展的基础,只有政府认识到阳江服装业在开发电子商务发展模式方面的重要性,并以此为基础做出相应的宏观调控政策,发挥政府的扶持和监管职能,才能促进阳江服装业实现持续健康发展的目标。目前,为了能进一步扶持阳江服装业的发展,有关政府部门已经在服装产业园建设方面做出了相应的探索,为阳江服装业的改革发展做出了正确的引领。新时期,政府还要继续推进阳江服装业建设,充分认识到电子商务在促进阳江服装业转型发展和产业升级方面的重要作用,并发挥政府调控和监管功能对阳江服装行业中的相关企业进行管理和扶持,加快阳江服装业的电子商务发展进程,使其能在新时期的市场竞争中占据更大的市场份额,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助力阳江服装业实践转型升级发展的同时,通过振兴阳江服装业为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做出积极的引领。

四、结语

综上所述,阳江服装产业的发展需要电子商务模式的支撑,新时期在全面推进阳江服装产业发展的过程中,必须积极探索电子商务的发展和应用,构建全新的发展模式和综合服务体系,加快阳江服装产业的信息化发展进程,争取能在互联网信息技术的支撑下构建全新的发展模式,重新焕发出生机和活力,加快阳江服装产业的现代化建设和发展进程,引领地方经济社会的持续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兰涛.电子商务影响下服装行业定价策略讨论[J].纳税,2018,12(31):171-172.

[2]李宝库,张明晓.电子商务中服装类产品买卖双方博弈分析——基于心理契约的角度[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20(05):342-347.

[3]麦志坚.电子商务平台下的服装销售研究——评《服装电子商务》[J].上海纺织科技,2018,46(09):66.

[4]李莉莉,刘佳丽.传统服装企业转型电子商务SWOT分析[J].中国市场,2018(24):191-192.

[5]周敏琪.电子商务环境下如何加强服装企业营运资金管理[J].中外企业家,2018(20):73.

[6]王春梅.浅析我国纺织服装行业电子商务发展[J].纺织导报,2018(07):81-82.

[7]朱国学.浅析2017年纺织服装电子商务运行[J].纺织服装周刊,2018(19):38-39.

[8]李洋鑫.电子商务影响下的专业市场经营空间变化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18.

[9]何胜月.B2C服装电子商务企业的物流配送核心分析[J].山西农经,2018(08):114.

[10]杨涛,吴颖慧.普宁国际服装城电子商务转型实践[J].电子商务,2017(01):55-56.

[11]尉梦哲,高长春,谭志强.虎门服装产业文化融入研究[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7(24):15-17.

上一篇:通信工程职称论文范文下一篇:企业营销策略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