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倒装句范文

2023-09-16

文言文倒装句范文第1篇

1.了解高考对文言倒装句式的要求。

2.理解和掌握与现代汉语不同的文言倒装句式及其用法。 3.通过相关练习加以巩固和提高。

【学习重点】学生掌握辨析较复杂的文言倒装句式方法。 【学习方法】讲练结合,注重积累。 【学习课时】1课时 【学习过程】

一、学:练习导学

阅读下面的文段,涵盖了多种文言特殊句式,请将画线的句子特征作判断,并翻译成现代汉语。

客有为齐王画者,齐问曰:“画孰最难?”曰:“犬马最难。”“孰最易?”曰:“鬼魅最易。”“何为?““夫犬马,人所知也,旦暮罄于前,不可类也,故难;鬼魅无形者,不罄于前,故易之也.” (1)客有为齐王画者(句式: )

翻译:

(2)不罄于前(句式: )

翻译:

现代汉语的句子成分的顺序,一般为“主─谓─宾”“定(状)─中心词”。但在文言文中,在一定条件下,句子成分的顺序会发生变化,这就是古汉语中所谓的倒装句,即指文言文中一些句子成分的顺序出现了前后颠倒的情况。倒装句有下面几种情况:

一、主谓倒装(谓语前置或主语后置)

二、宾语前置(宾语置于动词谓语或介词之前)(复习重点)

三、定语后置(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

四、介宾短语后置,也叫状语后置(状语处在动词谓语之后) (探:双主探究)

一、主谓倒装

主谓倒装句有三种情况:语气强烈的疑问句;语气强烈的感叹句;旧诗词为了韵律相合。

① 甚矣,汝之不惠!

(汝之不惠!甚矣!)

②美哉,我少年中国!

(我少年中国,美哉!)

③渺渺兮予怀 (予怀渺渺兮)

二、宾语前置(重点)

文言文中,动词或介词的宾语一般置于动词或介词之后,但在特定条件下宾语前置。

1 1.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①古之人不余欺也。

(不欺余) ②我无尔诈,尔无我虞。

(我无诈尔,尔无虞我) ③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

(忌不信自)

2.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①大王来何操?

(大王来操何) ②沛公安在?

(沛公在安) ③而又何羡乎?

(而又羡何乎?)

3.用“之”或“是”将宾语前置,用这种宾语前置的格式时,还可以在宾语之前加上“唯(惟)”,构成“唯(惟)„„是„„”的格式,强调宾语的作用就更大。

①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不知句读,不解惑) ②唯利是图。

(唯图利) ③何陋之有?(有何陋?)

4.介宾短语中宾语前置

①不然,籍何以至此?

(籍以何至此)

② 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嗟尔远道之人为胡乎来哉?) ③项伯东向坐 (项伯向东坐)

三、定语后置: 1.中心语+定语+者

①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求可使报秦者人) ②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

(有吹洞箫者客) ③楚人有涉江者

(有涉江者楚人)

2.中心语+之+定语,“之”是定语后置的标志。

①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蚓无利爪牙,强筋骨) ②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居高庙堂则忧其民,处远江湖则忧其君)

③四海之大,有几人欤?

(大四海,有几人欤?)

3.中心语+之(而)+定语+者,“之”是定语后置的标志 。

①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铿然有声石,所在皆是也) ②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

(而能不易其志者缙绅) ③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千里马)

4.用数量词作定语时,数量词大多数放在中心词的后面。

①一食或尽粟一石。

(一食或尽一石粟

2 ②尝贻余核舟一。

(尝贻余一核舟)

③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亚父。(一双白璧

一双玉斗)

四、介宾短语后置(状语后置)

介词结构即介宾短语,文言文中常见的是用“以”“于”组成的介宾短语,在句中一般作状语。

① 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②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

(虽以严刑董之,以威怒振之) ③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君子博学而日乎己参省)

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乎吾前生,其闻道也固乎吾先)

三、(练:练习反馈)

1:找出与其他句式不同的一项(

)

A.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B.古之人不余欺也。 C.闻道百,以为莫已若也。

D.颜回见仲尼,请行。曰:“奚之?”

解析:本题考查辨识判断句和宾语前置句的能力。答案A。 ( A 项是判断句,其余是宾语前置句) 2:下列各句中没有定语后置现象的一句是(

)

A.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 B.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C.村中少年好事者。

D.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3:下列句子中没有状语后置现象的一句是(

)

A.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 B.风乎舞雩。

C.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 D.请其矢,盛以锦囊。 4:(2008年广东)下列各句中的“之”,属于代词作前置宾语的一项是(

)

A.除郎中、上甲令,皆不之官。 B.而自归于帝,帝不之罪。

C.访率军追之,获鞍马铠杖不可胜数。 D.将士用命,访何功之有。 5.与例句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 例: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A. 何为其然也? B.吾尝见笑于大方之家 C.无乃尔是过与?何以伐为? D. 沛公安在? 6.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例:凌万顷之茫然

A、铸以为金人十二 B、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

3 C、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 D、以为桂林、象郡

7、阅读文段,指出画线的句子句式并翻译成现代汉语:

岳飞诉冤

① 岳飞者,南宋抗金名将也.②为奸人秦桧所杀,③魂赴天庭,④诉冤于灵霄殿.

飞曰:“⑤吾事君以忠,事亲以孝.⑥以血肉之躯往来于刀林箭雨之中,未敢自恤

⑦任人唯才是举,用事唯命是从.⑧扶社稷于将倾,拯生灵于涂炭,⑨士民之有识

者,云集麾下.绳兀术,捣黄龙,迎二帝有回矣.心之竭诚,人神共鉴.⑩孰料忠而

被谤,信而见疑,⑪为奸人害,如是正气不张,⑫则良善何恃?” 帝命拘桧,庭杖而死。 答:

四、思:

1、背诵几种句式特点

文言文倒装句范文第2篇

1.了解高考对文言倒装句式的要求。

2.理解和掌握与现代汉语不同的文言倒装句式及其用法。 3.通过相关练习加以巩固和提高。

【学习重点】学生掌握辨析较复杂的文言倒装句式方法。 【学习方法】讲练结合,注重积累。 【学习课时】1课时 【学习过程】

一、学:练习导学

阅读下面的文段,涵盖了多种文言特殊句式,请将画线的句子特征作判断,并翻译成现代汉语。

客有为齐王画者,齐问曰:“画孰最难?”曰:“犬马最难。”“孰最易?”曰:“鬼魅最易。”“何为?““夫犬马,人所知也,旦暮罄于前,不可类也,故难;鬼魅无形者,不罄于前,故易之也.” (1)客有为齐王画者(句式: )

翻译:

(2)不罄于前(句式: )

翻译:

现代汉语的句子成分的顺序,一般为“主─谓─宾”“定(状)─中心词”。但在文言文中,在一定条件下,句子成分的顺序会发生变化,这就是古汉语中所谓的倒装句,即指文言文中一些句子成分的顺序出现了前后颠倒的情况。倒装句有下面几种情况:

一、主谓倒装(谓语前置或主语后置)

二、宾语前置(宾语置于动词谓语或介词之前)(复习重点)

三、定语后置(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

四、介宾短语后置,也叫状语后置(状语处在动词谓语之后) (探:双主探究)

一、主谓倒装

主谓倒装句有三种情况:语气强烈的疑问句;语气强烈的感叹句;旧诗词为了韵律相合。

① 甚矣,汝之不惠!

(汝之不惠!甚矣!)

②美哉,我少年中国!

(我少年中国,美哉!)

③渺渺兮予怀 (予怀渺渺兮)

二、宾语前置(重点)

文言文中,动词或介词的宾语一般置于动词或介词之后,但在特定条件下宾语前置。

1 1.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①古之人不余欺也。

(不欺余) ②我无尔诈,尔无我虞。

(我无诈尔,尔无虞我) ③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

(忌不信自)

2.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①大王来何操?

(大王来操何) ②沛公安在?

(沛公在安) ③而又何羡乎?

(而又羡何乎?)

3.用“之”或“是”将宾语前置,用这种宾语前置的格式时,还可以在宾语之前加上“唯(惟)”,构成“唯(惟)„„是„„”的格式,强调宾语的作用就更大。

①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不知句读,不解惑) ②唯利是图。

(唯图利) ③何陋之有?(有何陋?)

4.介宾短语中宾语前置

①不然,籍何以至此?

(籍以何至此)

② 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嗟尔远道之人为胡乎来哉?) ③项伯东向坐 (项伯向东坐)

三、定语后置: 1.中心语+定语+者

①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求可使报秦者人) ②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

(有吹洞箫者客) ③楚人有涉江者

(有涉江者楚人)

2.中心语+之+定语,“之”是定语后置的标志。

①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蚓无利爪牙,强筋骨) ②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居高庙堂则忧其民,处远江湖则忧其君)

③四海之大,有几人欤?

(大四海,有几人欤?)

3.中心语+之(而)+定语+者,“之”是定语后置的标志 。

①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铿然有声石,所在皆是也) ②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

(而能不易其志者缙绅) ③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千里马)

4.用数量词作定语时,数量词大多数放在中心词的后面。

①一食或尽粟一石。

(一食或尽一石粟

2 ②尝贻余核舟一。

(尝贻余一核舟)

③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亚父。(一双白璧

一双玉斗)

四、介宾短语后置(状语后置)

介词结构即介宾短语,文言文中常见的是用“以”“于”组成的介宾短语,在句中一般作状语。

① 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②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

(虽以严刑董之,以威怒振之) ③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君子博学而日乎己参省)

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乎吾前生,其闻道也固乎吾先)

三、(练:练习反馈)

1:找出与其他句式不同的一项(

)

A.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B.古之人不余欺也。 C.闻道百,以为莫已若也。

D.颜回见仲尼,请行。曰:“奚之?”

解析:本题考查辨识判断句和宾语前置句的能力。答案A。 ( A 项是判断句,其余是宾语前置句) 2:下列各句中没有定语后置现象的一句是(

)

A.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 B.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C.村中少年好事者。

D.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3:下列句子中没有状语后置现象的一句是(

)

A.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 B.风乎舞雩。

C.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 D.请其矢,盛以锦囊。 4:(2008年广东)下列各句中的“之”,属于代词作前置宾语的一项是(

)

A.除郎中、上甲令,皆不之官。 B.而自归于帝,帝不之罪。

C.访率军追之,获鞍马铠杖不可胜数。 D.将士用命,访何功之有。 5.与例句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 例: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A. 何为其然也? B.吾尝见笑于大方之家 C.无乃尔是过与?何以伐为? D. 沛公安在? 6.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例:凌万顷之茫然

A、铸以为金人十二 B、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

3 C、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 D、以为桂林、象郡

7、阅读文段,指出画线的句子句式并翻译成现代汉语:

岳飞诉冤

① 岳飞者,南宋抗金名将也.②为奸人秦桧所杀,③魂赴天庭,④诉冤于灵霄殿.

飞曰:“⑤吾事君以忠,事亲以孝.⑥以血肉之躯往来于刀林箭雨之中,未敢自恤

⑦任人唯才是举,用事唯命是从.⑧扶社稷于将倾,拯生灵于涂炭,⑨士民之有识

者,云集麾下.绳兀术,捣黄龙,迎二帝有回矣.心之竭诚,人神共鉴.⑩孰料忠而

被谤,信而见疑,⑪为奸人害,如是正气不张,⑫则良善何恃?” 帝命拘桧,庭杖而死。 答:

四、思:

1、背诵几种句式特点

文言文倒装句范文第3篇

先来看一下07年考试大纲的一些叙述。„„ 第一种形式就是直接考句式的极少,一般都是以第二种形式出现。我们今天主要就是通过具体语境来掌握这四种倒装句式。大家先完成讲义(后附)第一大题的24道题目,根据已有的知识快速判断它们分别是何种类型的倒装句,其标志是什么?语序如何调整?

文言句式之倒装句练习

一、翻译下列倒装句式,并说明类别。

1、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师说》)

2、古之人不余欺也。(《石钟山记》)

• 否定句中宾语代词前置,必须具备两个条件:第一,宾语必须是代词,第二,全句必须是否定句,即必须有否定副词“不、未、毋(无)”等或表示否定的不定代词“莫”。代词宾语要放在动词之前否定词之后。如:“相如度秦王虽斋,决(必定)负约(违背约定)不偿城. ”就不是宾语前置句。

3、吾谁欺?欺天乎?(《论语•子罕》)

在疑问句中,疑问代词(安、何、谁、“奚”、曷、胡、恶、焉、孰等)作宾语,一般提前到动词(或介词)前。

4、项伯„„私见张良,具告以事。(《鸿门宴》)

状语后置就是介宾短语后置,现代汉语中,介词结构常常放在动词前作状语,古代汉语里将介宾短语放在动词后面作补语。(介宾短语如果放在动词后面的就是状语后置句)

5、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你的不聪明也太过分啦!

6、余虽与晋出入,余唯利是视。(《左传》) 用“之”“是”提宾后,又常常在前置的宾语前加上副词“唯”,以强调语气,构成“唯„„是(之)„„”的格式。翻译时调顺语序,“是(之)”不译,“唯”译为“只”,有时也可不译。

7、唯余马首是瞻。(《左传•襄公十四年》) 译:只看我的马头行动。

(插06年广东卷)疑问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要前置提到介词前。(仲由)

8、人马烧溺死者甚众。(《赤壁之战》)

9、求人可使报(回复、答复)秦者,未得。(《廉颇蔺相如列传》)

10、我无尔诈,尔无我虞。(《左传•宣公十五年》) 代词位置在哪儿?

11、每自比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隆中对》)

12、譬若以肉投馁虎,何功之有哉?

13、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劝学》)

14、竹床一,坐以之;木榻一,卧以之。(06年江西卷)

15、佚之狐言于郑伯。(《烛之武退秦师》)

16、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黍一石。(《马说》)

17、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信陵君窃符救赵》)

18、时不我待(成语)

1

19、良曰:“长于臣。”(《鸿门宴》) 20、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促织》)

21、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五人墓碑记》)

22、火烈风猛,船往如箭。(《赤壁之战》)

23、并以为国人之读兹编者勖。(《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24、不识吾子奚以知之?(04年广东卷15题(2))

从单个句子中我们大致了解了倒装类型及特点后,那在具体的语段中是否也能找出倒装句子?完成第二大题。

二、语段练习:

1、晋平公与群臣饮酒,饮酣,乃喟然叹曰:“莫乐为人君!惟其言而莫之违。”师旷侍坐于前,援琴撞之。公被衽而走避,琴坏于壁。公曰:“太师谁撞?”师旷曰:“今者有小人言于侧者,故撞之。”公曰:“寡人也。”师旷曰:“哑,是非人君者之言也。”左右请除之。公曰:“释之,以为寡人戒。” 1)、从文中找出两个宾语前置句: 2)、从文中找出一个状语后置句:

译:晋平公和大臣们一起喝酒,正喝着高兴时,晋平公感叹地说:“没有人乐意做国君,只有他的话没人敢违背它。”师旷陪坐在平公面前,举琴撞向他,公披着衣服躲避,琴被撞坏在墙上了。晋平公问:“太师,你撞谁?”师旷说:“现在有小人在旁边说话,所以就撞了他。”平公说:“(说话的人)是我啊。”师旷说:“这不是人君该说的话。”侍从们请求赶走他。平公说:“ 放了他吧,把他作为对我的警戒吧。”

2、翻译划横线的句子。(创新P302第七题)五官莫明于目,面有黑子,而目不知,乌在其为明也?„„客有任目而恶镜者,曰:“是好苦我,吾自有目,乌用镜为?久之,视世所称美人,鲜当意者,而不知己面之黑子,泰然谓美莫己若。左右匿笑,客终不悟,悲夫! 译:五官中没有哪一个比眼睛更明察的,脸面上有黑点,眼睛却看不到,它的明察表现在哪里呢? „„有人因有眼睛而讨厌镜子,说:“这(镜子)使我好痛苦,我自己有眼睛,要镜子有什么用?”久而久之,看世间所赞许的美人,很少合自己意的,却不知道自己脸上的黑点,安然自得地认为没有谁比得上自己漂亮。周边的人都偷偷的笑(他),他却一直不能醒悟,可悲呀!

三、巩固练习:

1、金玉之贱,人民是宝。(2001年上海卷)宾前 译: 把金玉看得低贱,把人民当作宝贝。

2、诸侯之礼,我未之学也。(《孟子•滕文公上》)宾前

3、今战士还者及关羽水军精甲万人。定后

4、贤哉,回也!(《论语•雍也》)谓前 多么高尚啊,颜回!

5、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宾前

6、父母唯其疾之忧。宾前

7、求!无乃尔是过与?(《论语•季氏将伐颛臾》)宾前

8、率谢庄少年之精技击者百人。戎狄是膺(抗击),荆舒是惩。(《孟子》)宾前

9、日月逝矣,岁不我与。(《论语•阳货》)宾前 时间一天天地流逝,再也不会有更多的光阴给我。

10、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宾前

安抚老百姓而称王天下,便没有谁能抵御他了

11、国胡以相恤?(《论积贮疏》)宾前

2 国家用什么来救济老百性呢?

12、子何恃而往。宾前

13、与其得罪于能陟我、黜我之君王,不如忍怨于无若我何之百姓。(07年江西卷)状后 译:与其从能够提升我、能够罢免我的君王(那里)获罪,不如在不能把我怎么样的百姓(那里)忍受怨恨。

14、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

15、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礼记•大学》)宾前

16、亦雁荡具体而微者。(《雁荡山》)定后

17、子归,何以报我?(《左传•成公三年》)

18、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荆轲刺秦王》)定后 太子和知道这件事的的宾客们,都穿着白衣戴着白帽来为荆轲送行。

19、甚矣,乌纱之横,皂吏之俗。(《虎丘记》)谓前 20、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状后

2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22、唯陈言之务去。宾前

23、唯弈秋之为听。(《孟子•告子上》)宾前

24、君亡之不恤,而群臣是忧。(《左传·僖公十五年》)宾前

25、秉国之均,四方是维。(《毛诗》)宾前

26、戎狄是膺,荆舒是惩。(《孟子》)

27、世溷浊而莫余知也,吾方高驰而不顾。(《涉江》)宾前

28、自县为近畿大郡,近代未之有也。(06年全国卷一11题(2))宾前 译:从县令升任京城附近的大郡长官,近代从未有过这样的事。

29、带长铗之陆离兮,冠切云之崔嵬。《离骚》) 30、(宋濂)尝与客饮,帝密使人侦视。翌日问濂:“昨饮酒否?坐客为谁?馔何物?”濂具以实对。笑曰:“诚然,卿不朕欺。”主事茹太素上书万余言。帝怒,问廷臣。或指其书曰:“此不敬,此诽谤非法。”问濂,对曰:“彼尽忠于陛下耳,陛下方开言路,恶可深罪?”既而帝览其书,有足采者。悉召廷臣诘责,因呼濂字曰:“微景濂,几误罪言者。”

译: 宋濂曾和客人一起宴饮,皇帝暗中派人察看。第二天(皇帝)问宋濂:“昨天饮酒了吗?座中的人客人是谁?下酒菜是什么?”宋濂把实情全都禀报了(皇帝)。(皇帝)笑着说:“的确这样,你没有骗我。”主事茹太素上奏章一万多字。皇帝大怒,询问朝中的臣子。有人指着茹太素的奏章说:“这里不敬,这里的批评不合法制。”(皇帝)问宋濂,回答说:“他只是对陛下尽忠罢了,陛下正广开言路,怎么能够重责他呢?”不久皇帝看茹太素的奏章,有什得采纳的内容。把朝臣都招来斥责,于是口呼宋濂的字说:“(如果)没有景濂,(我)几乎错误地怪罪进谏的人。” 倒装句知识总结(课件)

课后完成讲义当中没有做好的内容! 附:

★感想:教师完全沉浸在自己的思想里,而看不到学生是怎样感知他的讲述的。表面上看来一切都很顺利,学生在听讲,在思考,然而到了这节课结束时才发现,只有几个最有才能的学生对所学的东西有一点似懂非懂的观念,而班上的大多数学生却毫无所得。 应该是:教师始终注视着学生理解知识的过程。他用不着等到下课后再去了解学生是否领会了所教的内容。他在课堂上就能看也学生的脑力劳动的情况。他一边思考自己所讲的东西和让学生理解的东西的含义,同时还在思考自己的教育技巧中一个最重要的问题:在自己所做的事情跟所收到的效果之间有着怎样的依存性?

3 ★思考:课后调查发现:

1、效率不高。因为基础的薄弱,对倒装句式仍是云里雾里,一知半解。本来就对句式掌握不错的学生,可能会通过找标志的方法,更清楚了倒装结构并准确归类。但对于语法知识近于零概念的大部分学生来说,这堂课收获甚微。

2、课堂气氛不够。高三复习没有活跃的课堂气氛,似乎很正常。但是,如果语文学习仅仅只是一个知识的讲堂,做题的赛场,那么学生的学习动力何在,仅仅“个人前途”何以激发、推动他们?我认为即使到了高三,一定的活跃气氛仍然是需要的。只要是语文课,不管是复习课还是新授课,都要遵循语文教学的一般规律。教师需要用精彩的导入激发学生火热的激情,用积极的对话互动让学生保持学习主体的地位,用生动幽默的话语活跃课堂气氛,用有趣的课堂活动激发学习语文的不竭动力。

3、师生互动不足。因为经验不足,为完成事先准备的课堂任务,时常在教学提问环节不作选择地提醒学生,以便学生迅速地作出回答。表面上看,学生掌握得差不多了,回答很准确,互动很成功。实际上,那是我“扇”动的结果,课后学生对剩下的一些练习仍无所适从。 ★讲义

文言句式之倒装句练习

一、翻译下列倒装句式,并说明类别。

1、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师说》)

2、古之人不余欺也。(《石钟山记》)

3、吾谁欺?欺天乎?(《论语•子罕》)

4、项伯„„私见张良,具告以事。(《鸿门宴》)

5、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

6、余虽与晋出入,余唯利是视。(《左传》)

7、唯余马首是瞻。(《左传•》)

8、人马烧溺死者甚众。(《赤壁之战》)

9、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廉颇蔺相如列传》)

10、我无尔诈,尔无我虞。(《左传》)

11、每自比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隆中对》)

12、譬若以肉投馁虎,何功之有哉?(《信陵君窃符救赵》)

13、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劝学》)

14、竹床一,坐以之;木榻一,卧以之。(06年江西卷)

15、佚之狐言于郑伯。(《烛之武退秦师》)

16、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黍一石。(《马说》)

17、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信陵君窃符救赵》)

18、时不我待(成语)

19、良曰:“长于臣。”(《鸿门宴》) 20、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促织》)

21、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五人墓碑记》)

22、火烈风猛,船往如箭。(《赤壁之战》)

23、并以为国人之读兹编者勖。(《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24、不识吾子奚以知之?(04年广东卷15题(2))

二、语段练习:

1、晋平公与群臣饮酒,饮酣,乃喟然叹曰:“莫乐为人君!惟其言而莫之违。”师旷侍坐于前,援琴撞之。公被衽而走避,琴坏于壁。公曰:“太师谁撞?”师旷曰:“今者有小人言于侧者,故撞之。”公曰:“寡人也。”师旷曰:“哑,是非人君者之言也。”左右请除 4 之。公曰:“释之,以为寡人戒。” 1)、从文中找出两个宾语前置句: 2)、从文中找出一个状语后置句:

2、翻译划横线的句子。(创新P302第七题)五官莫明于目,面有黑子,而目不知,乌在其为明也?„„客有任目而恶镜者,曰:“是好苦我,吾自有目,乌用镜为?久之,视世所称美人,鲜当意者,而不知己面之黑子,泰然谓美莫己若。左右匿笑,客终不悟,悲夫!

三、巩固练习:

1、金玉之贱,人民是宝。(2001年上海卷)

2、诸侯之礼,我未之学也。(《孟子•滕文公上》)

3、今战士还者及关羽水军精甲万人。

4、贤哉,回也!(《论语•雍也》)

5、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

6、父母唯其疾之忧。

7、求!无乃尔是过与?(《论语•季氏将伐颛臾》)

8、率谢庄少年之精技击者百人。

9、日月逝矣,岁不我与。(《论语•阳货》)

10、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11、国胡以相恤?(《论积贮疏》)

12、子何恃而往。

13、与其得罪于能陟我、黜我之君王,不如忍怨于无若我何之百姓。(07年江西卷)

14、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

15、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礼记•大学》)

16、亦雁荡具体而微者。(《雁荡山》)

17、子归,何以报我?

18、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荆轲刺秦王》)

19、甚矣,乌纱之横,皂吏之俗。(《虎丘记》) 20、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2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22、唯陈言之务去。(《答李翊书》)

23、唯弈秋之为听。(《孟子•告子上》)

24、君亡之不恤,而群臣是忧。(《左传》)

25、吏二缚一人诣王。

26、戎狄是膺,荆舒是惩。(《孟子》)

27、世溷浊而莫余知也,吾方高驰而不顾。(《涉江》)

28、自县为近畿大郡,近代未之有也。(06年全国卷一11题(2))

文言文倒装句范文第4篇

1.了解高考对文言倒装句式的要求。

2.理解和掌握与现代汉语不同的文言倒装句式及其用法。 3.通过相关练习加以巩固和提高。

【学习重点】学生掌握辨析较复杂的文言倒装句式方法。 【学习方法】讲练结合,注重积累。 【学习课时】1课时 【学习过程】

一、学:练习导学

阅读下面的文段,涵盖了多种文言特殊句式,请将画线的句子特征作判断,并翻译成现代汉语。

客有为齐王画者,齐问曰:“画孰最难?”曰:“犬马最难。”“孰最易?”曰:“鬼魅最易。”“何为?““夫犬马,人所知也,旦暮罄于前,不可类也,故难;鬼魅无形者,不罄于前,故易之也.” (1)客有为齐王画者(句式: )

翻译:

(2)不罄于前(句式: )

翻译:

现代汉语的句子成分的顺序,一般为“主─谓─宾”“定(状)─中心词”。但在文言文中,在一定条件下,句子成分的顺序会发生变化,这就是古汉语中所谓的倒装句,即指文言文中一些句子成分的顺序出现了前后颠倒的情况。倒装句有下面几种情况:

一、主谓倒装(谓语前置或主语后置)

二、宾语前置(宾语置于动词谓语或介词之前)(复习重点)

三、定语后置(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

四、介宾短语后置,也叫状语后置(状语处在动词谓语之后) (探:双主探究)

一、主谓倒装

主谓倒装句有三种情况:语气强烈的疑问句;语气强烈的感叹句;旧诗词为了韵律相合。

① 甚矣,汝之不惠!

(汝之不惠!甚矣!)

②美哉,我少年中国!

(我少年中国,美哉!)

③渺渺兮予怀 (予怀渺渺兮)

二、宾语前置(重点)

文言文中,动词或介词的宾语一般置于动词或介词之后,但在特定条件下宾语前置。

1 1.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①古之人不余欺也。

(不欺余) ②我无尔诈,尔无我虞。

(我无诈尔,尔无虞我) ③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

(忌不信自)

2.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①大王来何操?

(大王来操何) ②沛公安在?

(沛公在安) ③而又何羡乎?

(而又羡何乎?)

3.用“之”或“是”将宾语前置,用这种宾语前置的格式时,还可以在宾语之前加上“唯(惟)”,构成“唯(惟)„„是„„”的格式,强调宾语的作用就更大。

①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不知句读,不解惑) ②唯利是图。

(唯图利) ③何陋之有?(有何陋?)

4.介宾短语中宾语前置

①不然,籍何以至此?

(籍以何至此)

② 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嗟尔远道之人为胡乎来哉?) ③项伯东向坐 (项伯向东坐)

三、定语后置: 1.中心语+定语+者

①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求可使报秦者人) ②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

(有吹洞箫者客) ③楚人有涉江者

(有涉江者楚人)

2.中心语+之+定语,“之”是定语后置的标志。

①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蚓无利爪牙,强筋骨) ②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居高庙堂则忧其民,处远江湖则忧其君)

③四海之大,有几人欤?

(大四海,有几人欤?)

3.中心语+之(而)+定语+者,“之”是定语后置的标志 。

①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铿然有声石,所在皆是也) ②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

(而能不易其志者缙绅) ③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千里马)

4.用数量词作定语时,数量词大多数放在中心词的后面。

①一食或尽粟一石。

(一食或尽一石粟

2 ②尝贻余核舟一。

(尝贻余一核舟)

③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亚父。(一双白璧

一双玉斗)

四、介宾短语后置(状语后置)

介词结构即介宾短语,文言文中常见的是用“以”“于”组成的介宾短语,在句中一般作状语。

① 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②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

(虽以严刑董之,以威怒振之) ③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君子博学而日乎己参省)

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乎吾前生,其闻道也固乎吾先)

三、(练:练习反馈)

1:找出与其他句式不同的一项(

)

A.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B.古之人不余欺也。 C.闻道百,以为莫已若也。

D.颜回见仲尼,请行。曰:“奚之?”

解析:本题考查辨识判断句和宾语前置句的能力。答案A。 ( A 项是判断句,其余是宾语前置句) 2:下列各句中没有定语后置现象的一句是(

)

A.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 B.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C.村中少年好事者。

D.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3:下列句子中没有状语后置现象的一句是(

)

A.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 B.风乎舞雩。

C.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 D.请其矢,盛以锦囊。 4:(2008年广东)下列各句中的“之”,属于代词作前置宾语的一项是(

)

A.除郎中、上甲令,皆不之官。 B.而自归于帝,帝不之罪。

C.访率军追之,获鞍马铠杖不可胜数。 D.将士用命,访何功之有。 5.与例句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 例: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A. 何为其然也? B.吾尝见笑于大方之家 C.无乃尔是过与?何以伐为? D. 沛公安在? 6.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例:凌万顷之茫然

A、铸以为金人十二 B、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

3 C、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 D、以为桂林、象郡

7、阅读文段,指出画线的句子句式并翻译成现代汉语:

岳飞诉冤

① 岳飞者,南宋抗金名将也.②为奸人秦桧所杀,③魂赴天庭,④诉冤于灵霄殿.

飞曰:“⑤吾事君以忠,事亲以孝.⑥以血肉之躯往来于刀林箭雨之中,未敢自恤

⑦任人唯才是举,用事唯命是从.⑧扶社稷于将倾,拯生灵于涂炭,⑨士民之有识

者,云集麾下.绳兀术,捣黄龙,迎二帝有回矣.心之竭诚,人神共鉴.⑩孰料忠而

被谤,信而见疑,⑪为奸人害,如是正气不张,⑫则良善何恃?” 帝命拘桧,庭杖而死。 答:

四、思:

1、背诵几种句式特点

文言文倒装句范文第5篇

1.宾语前置

所谓宾语前置,就是通常作宾语的成分,置于谓语动词的前面,以示强调。宾语前置通常分为四种情况。

(1)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如:“大王来何操?” (2)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如:“古之人不余欺也。” (3)借助“之”“是”将宾语提前。如: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孜孜焉唯进修是急,未之多见也。 何陋之有? (4)介宾短语中宾语前置。如:“不然,籍何以至此?” 2.定语后置

通常定语应该放置于中心词的前面,但文言语句中却有很多句子将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文言中的定语后置有以下几种情况。

(1)、中心词+定语+或者中心词+之+定语+者

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石钟山记》)

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 《五人墓碑记》 ( 2)、中心词+之+形容词(定语)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劝学》) 带长铗之陆离兮,冠切云之崔嵬。(《涉江》)

四海之大,有几人欤?

(3)、中心词+数量词(定语)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马说》)

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亚父。(《鸿门宴》) 3.介宾短语后置 (状语后置)

文言文中,介词结构作状语往往都会置于句后作补语。

如:“贫者语于富者曰”“于富者”就是置于句后作补语的介宾短语。 标志词:于、以 4.主谓倒装

这种情况很少,往往是为了表示强烈的感叹。如:“甚矣,汝之不惠。”“美哉,我少年中国。”

[小练习]判断下列各句中的句式。 ①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②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 ③德何如,则可以王矣? ④何由知吾可也?

文言文倒装句范文第6篇

古今汉语句法成份的位置基本相同。在正常情况下,汉语句子成份是有一定顺序的。如主语在前,谓语在后;动词谓语在前,宾语在后;修饰限制语在中心词前,补充成份在谓语后。

但在古代汉语中,有些词在充当句子成分时,与现代汉语的位置顺序不一致。有时宾语可以放在动词谓语前面,定语可以放在中心语的后面,甚至有时候谓语还可以放到主语的前面等。

常见的倒装有以下的五种:

1宾语前置 2定语后置: 3状语后置4主谓倒装 宾语前置

宾语在一定的语境中,要放在动词谓语之前,这是古代汉语中最为突出的一种语序现象。一般地说这种前置是有条件的。其类有三:

一、 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提前。

① 大王来何操 ? ② 沛公安在 ?

③臣实不才,又谁敢怨 ?④ 圣王有百,吾孰法焉?

⑤ “许子冠乎?”曰:“冠。”曰:“ 奚 冠?”曰:“冠素”。 ⑥ 吾 谁欺 ,欺天乎?

上解中疑问代词“何”、“安”、“谁”、“孰”、“奚”,都是用作宾语而置于谓语的前边的。 否定句中代词宾语要前置

• 常见的否定词有:不、母、无、未、、弗、勿、莫等。 • 例如:

• ①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未有之)

• ②臣未之闻 也 (未闻之)

• ③我无尔诈 ,尔无我虞。 (无诈尔„)

• ④虽使五尺之童适市,莫之或欺 。 (莫欺之)

• △疑问代词作宾语而前置的格式,在上古汉语中相当严格的。而否定句中代词宾语置于动词前面的,并不那么严格,先秦古籍中就有一些后置的情况。例如: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

• 宾语后有结构助词“是”、“之”等

• 为了突出宾语而把宾语提前,并在提前的宾语和动词之间用上“是”或“之”,构成“宾语+是(之)+动词”的格式, • 例如:

• ① 宋何罪之有 ?

• ② 谚所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者,其虞虢之谓也。 • ③ 将虢是灭 ,何爱于虞? • ④ 我周之东迁,晋郑依焉。 • ⑤ 王贪而无信,唯蔡是感 。(感通憾怨恨) • ⑥ 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责备你)

• 其各例意思分别是:宋有何罪、说的是虞虢、将灭虢、依晋郑、感蔡、过尔。 • 为了强调行为的单一性、排他性和论断性,便在前置的宾语前加上“唯”、“惟”,构成“唯(惟)„是„”的格式。以上例就是这种格式。这种句式仍保留在一些成语中,如“惟命是从”“唯利是图”“唯才是举”等。

• 其他语句如:

• 1惟余马首是瞻。 (只要看我的马头就行了)

• 2惟陈言之务去。 (只要是陈旧的语言就务必去除)

• 以上各句翻译要体现出“只要„就”的意思来,如只要是命令就听从,只要有利就图,只要是人才就举荐。

定语后置:

• 在现代汉语里,定语一般都放在名词中心语前面,用来修饰中心语。但在古代汉语里为了强调和突出定语或者因为定语过长,而为了使语言更流畅,于是常把定语放在中心语后边。今译时,一般都应提到中心语前面,其格式有三类

• 〈1〉数量性定语后置

• ① 命子封帅 车-- 三百乘 以伐京。

• ② 不豫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

• ③ 孟尝君予车--五十乘,金--五百斤。 • 〈2〉修饰性的定语后置

• ① 带长铗之陆离兮,冠切云之崔嵬。

• ②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 分别译为:“长长的剑”(陆离,形容剑之长),“高高的切云冠”(崔嵬,形容冠之高)。高高的庙堂,远远的江湖。

• 〈3〉“者”字短语作定语后置

• ① 太子宾客 -- 知其事者,皆白衣冠道之。

• ② 客有吹洞箫者

• ③ 村中少年 -- 好事者驯养一虫。

• 译为“知其事的太子宾客”,“吹洞箫的客人”“好事的少年”。都因为有“者”字标志而将定语后置

状语后置主要有两种形式

• 一:介词“于”“乎”组成的介宾短语作状语,古汉语中一般用在动词谓语的后面,翻译时习惯上应该提到动词的前面,这种情况下,介词于、乎,可解释为:在、把、向、比、同、跟。 • 1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赤壁赋》 • 2 管仲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 《管仲列传》 • 3 太子欲图国事于先生也。

《刺客列传》

• 4 舍人弟上变,告信欲反状于吕后。 《淮阴侯列传》 • 5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劝学》

• 6 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

《六国论》

二、介词“以”组成的介词短语作状语,古汉语中也常常放在动词谓语的后面,翻译时也应该提到前面。这时,介词“以”一般可理解为把、用。

• 11 虽董之以严刑,震之以威怒。 《谏太宗十思书》 • 12 私见张良,具告以事。

《鸿门宴》

• 13 乃用张良计,使郦生、陆贾往说秦将,啖以利。 《高祖本纪》 • 14 秦王子婴素车白马,系颈以组。 《高祖本纪》

• 15 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寡人之于国也》

• 16吾闻富贵者送人以财,仁者送人以言。 《孔子世家》

• 17 庙食太牢,奉以万户之邑,賷以姜枣,荐以木兰,祭以粮稻,衣以火光,葬之于人腹肠。

《滑稽列传》

• 18愚以为诚得天下之勇士使于秦,窥以重利。 《刺客列传》 谓语前置

• 主谓倒置,是为了突出谓语的意义加重谓语的语气或感情色彩,或是为了合乎讲对仗,押音韵,如

• ①子耶,言伐莒者? ②甚矣,汝之不惠! • ③ 美哉室! ④ 大哉,其之为君也!

• ⑤ 灼灼其华

⑥ 竹喧归浣女,动下渔舟

• 以上之例分别体现了谓语前的三种情况。

上一篇:物流信息管理范文下一篇:亡羊补牢教案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