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设计和版式设计范文

2023-09-19

平面设计和版式设计范文第1篇

【摘要】实践中,行政信息在网络平台公开存在着诸多不足之处。完善网络平台信息公开机制需要进一步完善相关立法,强化行政信息公开意识及监督问责救济机制,优化网站版式设计和网络适时沟通反馈机制,提高行政信息公开的质量和针对性以回应公众的各种利益诉求与关切。

【关键词】网络平台 行政信息公开 知情权 优化措施

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今天,为提高行政效率和保障公民知情权,网络平台日渐成为行政信息公开的主要渠道和途径。然而实践中,网络平台信息公开的质量良莠不齐,从整体上看不甚理想,这势必会影响到行政法治目标的实现。有鉴于此,笔者将主要探讨网络平台行政信息公开的优化与完善问题。

互联网是行政信息公开的首要平台

网络平台的行政信息公开覆盖面广且信息发布及时。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互联网已经成为人们日常工作和生活的一部分,广泛渗透于各个环节和细节,充分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优势,将它融入现代行政管理之中,会带来事半功倍的效果。网络平台公开行政信息具有容量大、覆盖面广、传播速度快、便捷直观等特点,既可以减轻行政部门的政务管理负担,又能更好地为公众提供及时优质的便民服务。

网络平台的行政信息公开有助于提升行政部门的管理效能。将互联网传播交流信息的技术优势同现代行政的管理与服务职能相结合,将会大大降低行政部门的管理成本,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使得行政部门有限的资源得到更充分的利用,从而更好地实施公共管理和为公众提供服务。因此,“政府信息公开的发展促进政府施政理念、管理能力和管理水平的全面提升”①。

网络平台的行政信息公开有助于更好地保障公众的知情权和监督权。在法治时代,政府应时刻牢记为民众服务的宗旨,并将其权力行使的全过程置于民众的监督下。因而,法治政府应当是“阳光下的政府”。基于此,通过网络平台公开行政信息,恰恰就是将行政权力运作放诸于民众视野下的一种有效形式,互联网平台基础上的民众监督视野更为宽广,投射出的阳光热力也更为强烈,照亮晒出每一处行政权力行使的角落,既可保证行政权力的运作朝着正确的轨道行进而不逾矩,又可使民众对公共事务增进了解,从而更好地维护自身权益。

网络平台的行政信息公开有助于提高公开信息的质量。现实生活中,行政部门往往会基于这种或那种考虑,不愿意公开某些公众较为关注的信息,或者即使公布也是避重就轻,关键信息却一笔带过,不能满足公众对某些行政信息的需求。然而,如果行政部门借助其网络平台来公开行政信息,一方面,这种透明有力的监督,像悬于其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时时督促其谨慎行权,提高公开行政信息的质量;另一方面,互联网的公开、及时、互动的特点,公众也会不时地为行政部门纠偏,直接指出行政信息公开当中的失误和不足,并要求行政部门作出相应的、让人满意的行动回应,这种有效的良性沟通反馈平台是行政信息公开富有成效的形式保障。

行政信息网络公开的不足之处

公开的行政信息不能及时全面反应公众的紧迫关切。首先,大多网络平台公开的行政信息质量不高,突出体现为公众迫切关注的信息公开不全面、不具体、不深入,而公众关注点不高、利益相关不大的信息却大量充斥着网站的版面,以致于要想从中找到有价值的、想了解的行政信息都很困难,而且不同的行政部门网站公开行政信息的标准、程度和水平不一。其次,就是在行政部门网络平台公开的信息有为公开而公开之嫌而缺乏實际意义,比如在各级行政部门网站上都公开有行政部门领导的个人信息及工作分工,而没有领导的家庭情况、财产情况、联系方式或者沟通渠道,即使有些行政部门的网站有“领导信箱”的栏目,但基本上大多数领导信箱当中所反映的问题都是工作人员处理或回复的,好像“领导信箱”就只是一个纾解民情的形式窗口,而不考虑它设置的真正目的何在。最后,信息更新不及时。行政部门网站除了政务动态信息更新比较及时外,其他关系公众切身利益的信息就更新缓慢,比较陈旧,而很多行政信息的价值往往就在于“新”,如果是“陈年旧事”,那么再多的信息也没有意义。

行政信息网络公开标准不统一,随意性较强。尽管大多行政部门网站都设有行政信息公开专栏,但这些专栏和子栏目的建设标准不一,无论从版式设计还是应予公开行政信息的具体尺度的把握等都不一样,甚至有些行政部门的“行政信息公开”专栏以及相关栏目建设有敷衍之嫌,存在抄袭其他行政部门网站的相关内容和形式等问题,而完全不考虑自己本地方本部门的具体实情和职责特点,随意性较强。主要原因就在于行政部门不愿意束缚自己的手脚,禁锢自己的权力行使,再加之外在的强制性有效监督约束不力以及缺乏统一的建设标准。

部分行政部门负责人的信息公开意识不强。行政部门的工作体制是首长个人负责制,也就是说尽管行政部门在施政的过程中也有集体商议的环节,但最终对其决策产生决定性影响的是该部门负责人,因而他的施政观念和意识会对其工作产生重要影响。而且,行政信息公开并非行政部门的自觉自愿,而是法治政府建设的具体要求。有些行政部门的负责人会认为所实施的行政活动是行政部门自己的事情,不需要过多地让公众知晓,同时也有不想让权力的行使有更多的监督和束缚,害怕批评质疑的声音。殊不知,这种观念与行政法治的要求是相悖的,及时地公布公众关注的行政信息不仅仅是一种政府施政的姿态,它已然成为了现代政府职责范畴的必要组成部分。

行政信息网络公开的监督及责任追究机制还相对缺位。目前,针对行政部门网络信息公开,缺少一个相对切合实际的、较为完善的监督评估机制和配套的奖惩机制。压力和动力机制不足,使得网络信息公开工作长久停留在表面和口头,上级部门检查了、提要求了才做一做;一旦上级部门无暇顾及,也就将其搁置一边,实际上并没有真正将行政信息公开,没有履行政府必须要尽到的一项职责。此外,《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尽管也规定了不履行行政信息公开的责任追究,但由于《条例》规定的过于原则不便操作执行,比如在《条例》第三十五 条的规定中,对于行政机关违反条例“情节严重”的界定,以及给予行政处分和追究刑事责任的具体标准,均未明确。

行政部门网络平台的的互动交流栏目建设流于形式,网站版式设计不便于公众查询获取相关行政信息。实践中,行政部门与公众基于行政信息公开的网络沟通交流渠道较为弱化和不畅,公众的网络问询要么没有获得应有的答复和解决,要么就是答复的时间滞后且答复的内容往往不能让公众满意,而且答复的套话空话多,影响了公众持续参与政府工作的热情,这与法治政府高效便民的内在要求也不相符。此外,公众不容易通过行政部门网络平台查询获取自己所关注的行政信息。

一方面,行政信息公开不充分,公众想要了解的信息并没有通过行政部门网络平台予以公开,大量的不甚重要的行政信息却大幅占据网站版面,而且有些公众关切的行政信息往往也是点到即止;另一方面,对于涉及面广、影响大的重大行政信息的公开也是有所缺失,主要体现在公开的信息不及时、重要关键信息公开不充分。从网页版式设计的角度来看,缺乏对信息的整合归类,也没有重大事项行政信息公开的专栏,以致公众不便于全面了解重大行政信息的情况及进展,也不利于对行政权力行使的监督。

行政信息网络公开的优化措施与完善路径

进一步完善行政信息公开法律制度,强化行政信息公开的责任。尽管《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作为行政信息公开领域的专门法、基本法,较为全面系统地规定了行政信息公开的相关问题,但《条例》毕竟是行政法规而非法律,其规格和层次还不够高,对行政部门的行政信息公开的约束规范力度还不够强,因而“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信息公开法, 并建立统一协调的信息公开法律体系是大势所趋”②,同时还应进一步完善地方性法规、规章等相关立法,确保每一个行政部门的行政信息公开职责都能落到实处。

具体说来,要通过完善立法明确各级政府及其所属部门应予公开的行政信息的标准、范围、目录以及公开行政信息的程序和形式,并且在《国家保密法》等相关法规定的基础上严格限定不予公开的行政信息的范围,本着公开是原则、不公开是例外的建设宗旨来推进行政信息公开工作。此外,应着重对行政部门网络平台的行政信息公开作出具体细化的要求,包括对行政信息公开专栏的建设作出相对统一的标准化要求,且尽可能细化到专栏内含的每一个子栏目建设所应遵循的标准,并据此建立定期不定期的考核评价机制,纳入行政部门工作绩效考核系统中并加大其所占的比重,并加大奖优惩劣的力度。同时,对行政部门公开职责履行不力的处理也应区别情况作出相应的具体规定,摒除行政权力行使的真空地带,将行政裁量权限制在尽可能小的范围内,从而使行政部门网络平台的行政信息公开工作规范有序、运转协调、履职到位。

强化行政部门特别是其负责人行政信息公开的服务意识。要树立起行政部门负责人及其工作人员行政信息公开的服务意识,除了在法制层面进行约束以促使其由外而内形成自觉的服务意识外,还应采取其他一些措施来培育其法治观念和服务意识。比如,建议考虑在行政部门负责人以及工作人员等各个层面的集中学习培训中融入更多的有关行政法治观念、行政执法、行政信息公开、行政部门网站建设等方面的学习培训。这样的培训学习务求实效,除了邀请一些理论水平高、行政实务能力强、有经验善讲解的学者专家来作为培训的主讲人,还应让一些在本单位内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在培训学习中交流他们的工作心得和经验,并且围绕专题培训开展学习心得座谈、研讨和交流活动,切实将培训学习成果与行政部门的实际工作紧密地结合起来,并且行政部门也应将公务员的行政信息公开服务意识和水平作为其工作绩效考核的重要指标,与晋职晋级挂钩。同时,应加强行政信息公开工作的交流,走出去向一些行政信息公开作出成效的行政部门学习取经,特别是学习现代管理理念和网络信息公开的好的做法和经验,从观念上彻底改变过去的单向管理式的行政思维,树立现代行政“以人为本”的服务行政理念。

强化行政部门网络平台行政信息公开职责履行的监督及问责救济机制。首先,完善对行政部门网络平台行政信息公开的监督机制。监督主体不应仅限于行政部门,还应有非行政部门或者公众利益代表的公共组织的参与。而且,监督应更多地注重行政信息公开过程中的监督而非事后的监督,并且监督还包括在政府怠于履行信息公开职责时的询问和警示,以促使行政部门养成主动自觉且更好地公开行政信息的习惯。根据现行法规定,应该公开的一定要公开,特别是事关公众利益的行政权力的行使依据、运行过程和结果要充分公开,不能公开的也应说明理由并阐明法律依据。

其次,完善对行政部门网络平台行政信息公开的问责机制。在划定行政部门信息公开职责的同时,对其懈怠履行或不履行职责的不同情形作出明确细化的问责规定。

最后,还应对行政权力失范行为采取纠偏扶正等后续补救措施。所以,推进行政信息公开必须加強监督、问责及救济三位一体的保障机制建设,使其既具操作性,又具实效性,以确保行政权力的良性有序运行。

不断提高行政信息公开的质量和针对性,以适时满足公众日益多元的利益诉求。首先,公开的行政信息不能是冗余无用的信息,而应是与公众利益相关且迫切需求的信息,而且行政信息公开工作优劣的评价标准不是公开了多少信息,而是公开了多少“有用”信息,即注重公开信息的质量,应使公开的行政信息与公众的合理诉求相契合,契合度越高,公开的信息质量就越高。

其次,对于一些与公众诉求不高的行政信息可不在行政部门网站上公开,以免对公众查询获取对其重要而有用的信息形成干扰,让行政部门网络平台真正成为公众获取所需要的行政信息的第一平台。

最后,“信息的效用有一定的期限,过了期限,效用就会减少甚至丧失”③,所以应注重确保公开行政信息的及时性。行政部门应当在其门户网站上尽可能第一时间公开发布公众所需要获悉的行政信息,除非因客观不可抗力的原因,否则不能在其主观上有所懈怠,拖延公开行政信息需要承担相应的拖延作为的法律责任。而且,应建立健全行政信息适时更新的保障机制,从人员和管理制度上确保信息及时公布,合理规定信息更新时限,以更好地保障公众的知情权和监督权。

改进行政部门网站的版式设计和互动交流功能。一方面,行政部门网站的版式设计应当考虑公众浏览网页、查询信息的习惯,目的是使重要的信息资源更为突显、更易查找来进行,而不是单纯为求美观的一些设计。比如在网站首页建立全站信息的检索栏,输入关键词即可方便快捷地检索出所需要的信息,对于一些对公众利益影响重大并且需要及时公布的行政信息应当在行政部门网站的首页通过浮动图标链接的形式引起浏览网站公众的充分注意,如果条件允许,尽量建立网站的人工咨询栏目,适时地为公众提供浏览网站查询行政信息的指导和帮助,也可以借此收集公众的其他诉求。此外,生动的网站版式设计,丰富的表现形式,也会提高公众浏览查阅行政信息的兴趣和对公共事务的参与程度。因此,网站的首页应简洁美观,栏目设置有条理,有必要设立并做好网站浏览指南和帮助栏目,为公众浏览网站提供清晰明了的索引。

另一方面,还应着力强化网站的互动交流功能,比如可以设置“咨询交流论坛”、“面对面”等版块,有专门的负责这些版块的行政部门工作人员,为公众参与公共事务、了解问询行政信息提供不间断的服务。总之,行政部门网站设计的优化改良应坚持“实用、好用、够用”的原则,在便民的基础上,不断改进行政信息网络公开的效果。

概言之,行政信息公开是行政法治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在信息时代下,行政部门网络平台日渐成为行政信息公开的首要平台和主渠道,同时也是公众观察评判行政部门工作实绩的重要窗口。做好网络平台行政信息公开,有助于更好地保障公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建立起政府与公众之间持久的良性互动互信关系,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有序发展。

(作者分别为扬州医学院团委书记,扬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注释】

①王敬波:“政府信息公开观察:成就与挑战”,《中国政法大学学报》,2014年7月,第39页。

②姜秀敏:“论突发事件管理中我国政府信息公开建设”,《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1月,第60页。

③向佐群:《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研究》,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7年,第3页。

责编 / 韩露(实习)

平面设计和版式设计范文第2篇

精美的报刊——版式设计

一、导入新课

(一) 现在让我们一起来观察一下课本上的壁报,并一起来分析,它还有哪些需要改善的地

1. 色彩上有没有需要改善的,思考与探讨需要改善的方面,如色彩、内容的编排、版面的整体感觉等。

2. 内容的编排上有没有需要改善的

3. 版面给你的总体感觉怎样有没有一下就把你的眼光吸引住了 ( 引导学生分析)

生:背景颜色太花、标题特别是栏目标题不醒目

分栏不明确 版面不够清晰 主题不突出 视觉冲击不够等。

小结刚才同学们各抒己见指出了这份壁报的存在的问题。它之所以么会出现这么多问题,是因为没有很好地运用版式设计的方法

这节课我们将一起学习版式设计的知识,并探讨如何运用运用版式设计的知识,设计制作一份感恩主题的剪报

(二)板书第二课 精美的报刊——版式设计 

设计意图以学生身边的事物引发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带入本课主题学习并加以改进感恩主题的剪报。 (1)欣赏与讨论

问:如果把这个版面放在同样的地方,你会不会关注它,为什么 ? ( 引导学生分析)图片大小对比、视觉冲击力强、版面清楚、主题突出、趣味性强。

问:我们刚才看的这两种形式的版式设计作品,它们有什么共性,( 引导学生分析)

它们都由图、文组成并且排版都有一定的规律。

问:谁能尝试归纳一下什么是版式设计,(引导学生归纳)  版式设计的概念——在一个版面空间里遵循“美”的形式法则将与主题相关的视觉元素进行有机的排列组合使其产生感官上的美感。

板书

一、版式设计的概念 (2)版式设计作品三

问:在这个版面里你首先关注的是什么? 你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来阅读的? (引导学生讨论) 大家最先关注的是图片与标题然后阅读感兴趣的文章内容。

教师小结根据对读者调查的数据进行对比我们发现读者通常先被生动的图片和醒目的标题所吸引因为它们具有很强的视觉效果和导读效果。然后才去阅读相关的栏目文字。当然版面的色彩氛围也不容忽视因为它决定了读者对作品的第一印象。由此可见文字、图片、色彩是版式设计的视觉要素。

板书版式设计的视觉元素——文字、图片、色彩

(3) 问:我们再来找一找,这个版面里除了文字、图片、色彩外还由哪些要素构成呢? (引导学生归纳)版式的构成要素包括报头、栏目、标题、插图、文章、花边等。

板书版式设计的构成要素——报头、栏目、标题、插图、文章、花边等  (4)下面请同学们翻开课本的第26页看看我们可以运用哪些用版式设计基本法则来完善我们的构思。

学生看书领会

版式设计的基本法则——对称与均衡、变异与秩序、空白与疏密、对比与调和、比例与分割、节奏与韵律。 板书版式设计的基本法则

第四单元

美丽的校园

本课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通过细致的观察感受校园环境及建筑的美感。结合校园建筑物学习物体的透视现象和规律了解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的基本知识。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体验、交流等活动指导学生运用绘画透视和绘画构图知识表现校园环境和建筑的美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绘画实践中让学生认识到透视知识来源于生活学会运用透视知识美化我们的生活表现校园的空间之美培养学生热爱学校的情感。

教学思路 一,引导阶段

1.选择在校园中进行教学教师带领学生游览校园环境引导学生留心观察校园的各个角落注意从不同角度观察校园建筑物对具有美感特征的场景、角度进行必要的观赏提示。

2.引导学生注意建筑物呈现的透视现象并讨论怎样才能基本正确地表现校园场景和建筑物的透视现象。结合室外校园场景、室内石膏立方体写生以及挂图或图片的欣赏与学生共同研究平行透视、成角透视的规律。

3.演示并指导学生用厚纸板制作取景框用取景框或双手组合手势代替取景框的方法观察校园场景和建筑物提示选择最佳构图的方法。

4.引导学生在对透视规律有了基本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观察校园场景并进行交流和讨论。通过观察自己确认校园中最具有美感特征、印象最深、最想表现的场景、建筑物及其角度。

二,发展阶段

1. 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课前准备的纸盒练习运用透视规律表现纸盒的立体形象。

2.鼓励学生自由选择理想的位置和角度,大胆运用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知识在校园中进行对景写生。写生过程中应指导学生确定最佳构图、对物象主次的区别表现以及对物象简繁的必要取舍。 

结合实景或作品分析讲解

平行透视又叫一点透视,通常看到物体的正面,而且这个面和我们的视角平行,平行透视只有一个消失点。无论物体大还是小放置在视平线上还是下视点的左还是右,都向视点消失。

成角透视又叫两点透视看到物体两个面以上,凡是与画面既不平行又不垂直的水平直线,都消失于视平线上左右两个消失点。无论物体大还是小,放置在视平线上还是下视点的左还是右,都向视点左右的两点消失。

学习透视可以让我们把物体画的更加立体、真实体现景物的空间感。按照构图、透视原理、进行适当取舍,画一张校园线描写生画。我们一般把景物分成3个层次、近景、中景和远景。近景和中景是画面的主要景物,远景一般为次要景物。可以把景物进行适当取舍,不用把所有景物全画进去,强调突出校园环境和建筑的特点。

设置活动一

让学生分别做仰视、俯视、平视的动作,并让学生沟通看到景物角度的差异 当我们站着建筑物前仰视时,看到的景物显得更加高大,当我们俯视时,看到地面的景物更多更宽阔。不同的视角,所取景物不同。 由此讲解三个名词

1、视点观看者眼睛的位置。

2、心点画者中央视线与画面垂直的相交点位于正常视域和视平线的中央。

3、视平线就是与画者眼睛平行的水平线。

设置活动二用双手做取景框取景。构图时,一般把景物的主体部分放在画面的黄金分割线上画面的三分之一的交互线上,同时引导学生观看校园风景速写作品透视。

3.结合分析具体作品,理解风景写生的取景、构图。

4.组织学生讨论研究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各有什么透视规律在写生画中的作用体现。

平面设计和版式设计范文第3篇

招贴的历史可以从19世纪下半叶开始追溯,招贴以其简洁易懂的表现形式影响至今。随着时代的变迁,招贴已经不仅仅是简单的广而告之的一种形式和手段了,当代艺术家将自身的文化修养、思想境界通过各种各样的创造性表现形式展现出来,有很多的优秀招贴作品是值得人们收藏的艺术品。所谓招贴的版式设计就是将图形、文字、色彩这三个构成要素经过创造性的设计展示在平面上。这三个构成要素相得益彰,缺一不可,共同决定了一幅招贴设计的成败。日本设计理论家、教育家田野永一认为:“根据目的把文字、图形、标志等视觉设计的构成要素,作为美观的功能配置构成,即版面设计。”依据相关的调查研究,观众对一幅招贴的注意力最多能够维持两秒钟的时间。在一个二维空间的平面上,在向受众传播信息的同时,设计师如何将艺术与文化相结合,具有审美情趣,同时又与受众产生共鸣,这就取决于设计师的内涵。在有限的空间里展示无限的内容,考验的便是设计者的思想和艺术修养,以及操作水平。版式设计本身并不是最终目的,设计是为了使得受众更完美的向受众传播更多有效的信息。

1 版式设计的可视性与逻辑性

可视性是指视觉流程的合理、通畅。招贴的版式设计更应该遵循简洁的可视性原则。招贴设计的最重要、最直接的以及最终的目的是通过有限的视觉形象向受众传达无限的知识或者内容。简约主义最初是作为一个艺术流派产生的,主要强调的是艺术家自身的单纯性、逻辑性。现在,简约已经成为一种时尚,但我认为更多的是一种生活情趣。

逻辑性是指主次信息的有序传达。一幅招贴中是由各个构成要素组合而成的,在向受众传达信息的时候,设计者很容易混淆主次,不能简洁明确地传达出主要信息。按照设计的逻辑性原则,将招贴的各个构成要素进行合理的编排,重点突出的信息要使受众一目了然,而其余的要素只是起到烘托主体信息的作用。

以靳埭强先生的招贴为例,《水墨画展》的招贴便是他的作品的一个缩影:东方水墨元素的应用与西方现代的表现手法相结合,整体感觉简约大气,符合版式设计简约合宜的可视性原则。白色的海报底色,简单的水墨元素,大量的余白,充满了诗意的同时又凸显了主题。人们的视线首先放在招贴的主题“水墨画展上”,画面当中的一个大的红点,是靳埭强先生作品中经常出现的一个元素,实质是一个盛满朱红颜料的碟子,以及四周水墨笔触组成的方框,限定了人们的视线。整个画面有序、简洁地向受众传达着信息。

2 版式设计的视觉流程规律

通过格式塔心理学对于视觉的研究,即研究外部信号刺激通过人的眼睛引起的大脑知觉和感应能力,我们可以因此总结出,视觉流程规律是由总体感知、局部感知、最后印象这三个阶段组成,也我们平时所说的第一印象、感知过程、最后印象。只有掌握了视觉流程规律,才可以更好地将招贴版式设计的可视性和逻辑性表达出来。使受众的视线随着设计师所给予的各个要素的强弱和主次而走动,直至将整幅画尽收眼底。在设计师创作一幅招贴时,会考虑到四个因素来诱导受众的视线:第一,线性方向:包括直线、曲线、折线、弧线等。第二,形状方向:包括任何能够明确的指示方向的形状,将受众的视线引导至画面的主体部位。第三,组合排列:同一个元素或者相似的元素重复排列,可以引导受众的视线并形成一定的空间递进的感觉。第四:运动趋势:运用具有动作感强烈、幅度很大的动作或者夸张的表情,会引导受众的视线朝着运动的方向去关注画面所传达的信息。

3 空间运用在版式设计中的作用

在版式设计中,画面的四条边线限定了各个构成要素处的范围,记得曾经有个设计师说过:“有限的空间,无限的内容,是梦想。”没有一定的艺术造诣和人文修养,是无法在有限的二维空间里充分地传达无限的内容的。空间感也可以解释为画面的层次感

中国画有余白的讲究,要“密不透风,疏可跑马”、“计白守黑”。这里的“黑”就是版式设计中所要编排的内容,是实实在在的,使受众一眼就能看到的东西。而相对应的“白”,是虚实的“白”,需要设计者去仔细斟酌、去“斤斤计较”。余白是“虚”的特殊表现手法。空间不仅仅应用于中国画的“余白”,同时也体现在版式设计的字距、行距以及每一个笔画之间、图形与文字之间,力求达到整幅画面最平衡、最舒适的视觉效果。在现代招贴设计中,余白的应用也是为了衬托主题,使信息有序的传达,同时也使画面富有意蕴,更加抒情。

4 图形与文字的编排设计

图形与文字作为招贴的构成要素,在一副招贴作品中是不可分割的整体。总体而言,我们可以将图形和文字理解为最基本的点、线和面进行编排。我们可以将世界上的万事万物归结为点、线、面去理解、去感知。将点、线以及面进行合理有序的编排可以构成千姿百态的全新的视觉空间。点、线、面是相对而言的。

点是最基础的视觉单位,也为所有形态的开始。点不同于线,它没有方向性。它最大的特点是相对性,如在一望无际的草原上,出现的一匹马,由于在广袤、空旷的草原上没有其他的参照物,这匹马作为点的性质便得到了增强。如果此时马的数量增多聚集,那么点的性质便减弱,转向其他的性质,如线或者面。在具体的版式设计中,点的作用有三种,它可以成为视觉中心,聚集受众的目光;可以与其他的视觉形象一起起到平衡作品画面的作用。点很容易给受众造成视错觉,同等大小的白点在黑底上比在白地上的黑点看起来要大。这是因为暖色会更加接近人们的眼睛,给人们带来膨胀的感觉,而冷色则会让人的眼睛觉得有收缩感。因此,在版面设计中,可以用暖色调来突出画面的主题,用冷色点来减弱次要信息的文字或者图形。同一大小的两个点,也或因为周围元素的不同大小而造成错觉。在版式设计中,要注意到点的特点,合理运用。

上面说到,线是点的延伸。在几何学中,将线定义为点移动的轨迹。线具有明确的方向性,线比点占有更多的空间,更容易将各个构成要素联系起来,起到平衡和稳定画面的作用。我们也可以将文字编排成各种各样的线,来引导受众的视线,或者强点突出主题。

面是线的扩展,它包含了点和线所有特性。面是线的移动轨迹,面可以构成三维空间,但是面只具有二维空间的特性。面的相对性特点也很明显,如果与面相比较的参照物产生强烈对比的话,面的性质则转向点或者线。面还有一个重要的特性——正负形。在版式设计中要注意调整面的正负形比例,利用面的这个特性来突出和强调画面的主题。

在现代生活中,招贴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种艺术形式或者是宣传方式。人们永远在追求更善更美的艺术,而版式设计是招贴最基础的形式和表现方式。只有掌握好招贴的编排设计,才能更好地进行招贴创作。

作者简介:王琼(1992—),女,山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2011级设计班。

平面设计和版式设计范文第4篇

第一节 刑事诉讼与刑事诉讼法

一、诉讼 在古汉语中,“诉讼”一词通常分开使用,“诉,告也”,“讼,争也”。现代合并使用来自于日本。在英语中,对应词汇为“procedure”。现代意义上的“诉讼”,是指国家机关在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参加下,按照法定程序解决各种案件的专门活动。根据解决诉讼案件性质的不同,诉讼可分为:刑事诉讼,民事诉讼和行政诉讼。

二、刑事诉讼的概念及其特征

(一)刑事诉讼的概念

刑事诉讼,是指国家司法机关在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参加下,依照法定的程序解决被追诉者的刑事责任问题的活动。

(二)刑事诉讼的特征

1、刑事诉讼是国家行使刑罚权的活动

刑事诉讼所解决的核心问题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刑事责任问题。现代刑事诉讼是一种公力救济的方式,它替代了历史上的私力救济,公力救济反映了国家垄断了对犯罪者的刑事处罚权,以刑事诉讼展开。

2、刑事诉讼必须由国家专门机关进行

刑事诉讼中国家刑罚权是通过专门机关来行使的。在我国,专门机关主要包括公安机关、检察院和法院,即所谓“公检法”三机关。

3、刑事诉讼必须有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参加 当事人包括(1)犯罪嫌疑人、被告人;(2)被害人;(3)自诉人;(4)附带民事诉讼的被告与原告;其他诉讼参与人包括辩护人、法定代理人、证人、鉴定人、翻译人员。他们是刑事诉讼程序运作不可缺少的各种角色。

4、刑事诉讼必须依照法定的程序

程序化是刑事诉讼的一般特性,由于刑事诉讼涉及利益的重大,针对社会冲突的尖锐,依法定程序推进具有突出的意义。它不仅要求司法机关遵守法定的程序,也要求诉讼参与人遵守法定的程序,以保障程序公正。

三、刑事诉讼法的概念和内容

(一)刑事诉讼法的概念

刑事诉讼法,是指国家制定的有关司法机关和诉讼参与人进行刑事诉讼所必须遵守的行为规则的总称。刑事诉讼法有广义与狭义之分。狭义:仅指国家立法机关制定的一部比较系统、全面的刑事诉讼法典。在我国,即《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1979年制定,1996年修改。目前正拟定再修改。广义:是指一切与刑事诉讼程序有关的法律规范。它包括:

1、《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2、宪法中的相关规定;

3、立法机关制定的法律中的相关规定。例如全国人大及常委会制定的《人民法院组织法》、《人民检察院组织法》。

4、立法机关和司法机关所作的法律解释,例如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最高人民检察院《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六部委”《关于刑事诉讼法实施中若干问题的规定》。

5、有关行政法规和规章。国务院制定的法规和主管部、局制定的规定中有关刑事诉讼的规定,例如国务院制定的《看守所条例》,公安部制定的《刑事技术鉴定规则》。

(二)刑事诉讼法的内容

刑事诉讼法的基本内容大致包括两部分,一是总则,它涉及整个诉讼程序的一些共性规则;具体包括管辖;回避;辩护与代理;证据;强制措施、附带民事诉讼、期间送达等;二是分则,它涉及具体诉讼程序的一些特殊规则,具体包括立案、侦查、起诉、审判、执行五大程序。

1

第二节 刑事诉讼法与宪法、相邻部门法的关系

一、刑事诉讼法与宪法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刑事诉讼法是基本法律之一,作为部门法。两者是“子法”与“母法”之间的关系。一方面,刑事诉讼法的内容必须以宪法原则为制定根据,不得与宪法的内容抵触;另一方面,宪法原则必须通过刑事诉讼法予以具体化,保证获得有效实施。

二、刑事诉讼法与刑法

刑法是实体法;刑事诉讼法是程序法。刑法是规定犯罪与刑罚的法律,这些内容只有通过刑事诉讼程序才能得以实施。两者相互依存、密不可分。有人形象为“车”与“轮”之间的关系。[民国时期最高法院院长夏勤说过:“法有实体程序之分,实体法犹车也,程序法犹轮也。轮无车则无依,车无轮则不行。故国家贵有实体法,尤贵程序法。” ] 在现代社会,我们应当充分认识到刑事诉讼法的双重功能,一方面保障刑法的实施(惩罚犯罪);另一方面又具有其自身独立的价值(保障人权)。

三、刑事诉讼法与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

平面设计和版式设计范文第5篇

简册书编简时, 第一根简上通常写书名, 如果为书中的一篇, 则为“小题”, 下面写上书名为“大题”。在简的开头, 通常会加上两根没有文字的简, 即起到了保护简册的作用, 也起到了“天头”的作用, 使得版面看起来开阔一些, 不至于过分拥挤。简册后面的“护叶”则起到了“地脚”的作用。为了方便检索, 古人也会将篇名和篇次写在第一、第二根简的背面, 起到了封面的作用。书简是每简上只写一行, 而简册上文字的排法一般分为三栏, 有的从上编绳写到下编绳占一栏, 有的则从上部一直写到下部占三栏, 也有时空一简不写字。这样错落有致的写法, 使得版面内容清晰、看起来也更为美观一些。

虽然此时的简册书已经具有了现代书籍的元素, 版面也有了明确的书写制度, 但是此时的简策书还仅仅停留在实用阶段, 书写的规章制度也比较严格, 对于简册书中的内容并不能为了美观而进行设计。所以简册书的产生, 虽然奠定了书籍的形态, 也为日后版式设计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但是其形态和当时严格的制度以及简册书的实际用途, 却并没有带来书籍版式设计的启蒙。

纸的发明极大的促进了书籍的演变, 汉代以后造纸工艺不断完善和成熟。纸不仅极大的减轻了书籍的重量, 增加了阅读的灵活性, 方便了书写及修改, 还减少了制作成本, 扩大了书籍的传阅范围, 这为书籍版式设计的发展也带来了极大的影响。胡应麟 (明) 在《少室山房笔丛》中说道:“凡书, 唐以前皆为卷轴, 盖今所谓一卷, 古之一轴。”说明了纸质书籍最初的形式沿用了帛书的卷轴形式。卷的形制最早源自简册, 表达方式为手抄文字。根据内容的多少长短不一, 卷轴一般在一二丈之间, 由卷、轴、褾[2]、带、签、帙[3]六个部分组成, 精装和简装之分主要在于材质的贵重与否。卷轴的阅读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一般是边展开 (舒卷) 边阅读边收卷, 当卷轴作为画卷时, 其流动性的特征显得尤为明显。

书卷阅读和书写的灵活性使得书卷的版式设计摆脱了简牍材质的禁锢, 得到了极大的灵活性。作者在书写或者绘画的时候, 可以根据内容灵活的选择版面大小, 根据题材而选用不同的字体以及字体的大小、间距, 考虑到版面的美观而对印章的位置进行推敲。前后裱纸的长度也根据题材的而改变, 使得书卷即富有了开阔的意境又便于收藏保护。此时的书籍开始有了版式设计的萌芽。唐代时雕版印开始时兴, 书籍的表达方式从手抄跨越到了印刷, 书籍传播的范围变得广泛起来。到了北宋年间, 活字印刷的出现形成了制活字、捡字、排版、印刷的一整套工序, 人们开始对书籍的版式进行统一的设计。元代出现的木活字和转轮排字架又将活字印刷术往前推进了一步。后期又出现了套版印刷术等彩色印刷术, 产生出现了精美的画页。随着印刷术等产生, 书籍也相应的摒弃了翻阅较为麻烦的卷轴形式, 出现了梵夹装、旋风装和蝴蝶装。但是这些由卷轴形式向册页过渡的书籍形态依旧有翻阅困难、制作困难、易破损等问题, 最终还是演变成了我们熟悉的线装书。线装书是我国古代书籍装桢技术的最后阶段。印本书籍继承了简册和卷轴排版的基本特点, 但是由于表达方式变成了更先进的印刷技术, 所以文字变得更加严谨、规则的排列在固定的空间内。文字外周有限制版心区域的版框, 版框多以四周单边、四周双边或左右双边的形式将文字或图像围住, 再加上界行, 使版面呈现一种秩序美。另外天头地脚的留白也是古代印本书籍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为了方便批注, 用于诵读或经典集成的印本书籍普遍采用天头地脚大面积留白的版式。或出于对美观和意境的需求, 对天头大面积留白地脚则较少留白。在印本书籍中, 插图最早出现在书籍的扉页, 后又以整版或半版的形式出现于书籍内页, 后又流行上图下文的版面设计。到了宋代随着雕版技术的发展, 插图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版面的设计越来越多样化。随着印刷技术和书籍装桢技术趋于成熟, 书籍的版式设计也愈发成熟。对于版心大小的确定、图文的编排等版式设计越来越被书籍编排人员所重视, 书籍的版式设计也逐渐成为了人们对于书籍的一种需求。19世纪中叶以来, 随着西方文化的入侵、铅字印刷技术的引进、国人对载有新思想新技术的新式书刊的需求越来越大, 书刊的出版量与日俱增, 我国的书籍形态逐渐放弃了工艺复杂的线装书, 开始出现现代的平装书和精装书。书籍封面也摆脱了线装书千篇一律的样式, 开始学习西方书籍的样式, 追求美感和新颖。到了20世纪初期, 机械化印刷成为主流, 横排中文排版的出现, 为现代书籍的排版模式打下了基础。1928年丰子恺在上海出版的《新女性》杂志中首次引用了日本词汇——“装帧”, 主要指图书的封面设计。与此同时丰子恺、鲁迅等艺术家、文学家在书籍封面的设计上别出心裁, 使书籍的版式设计走向现代。纵观我国版式设计的发展, 总是离不开技术的变革。古代的竹简、书卷、线装书, 虽然在版式设计上逐渐摆脱了技术的禁锢, 版面的设计越来越灵活, 但是古代书籍的版式终究没有摆脱制度的禁锢, 自由的追求美感和新颖。直到平装书的时兴和新文化运动的开展, 我国的现代版式设计才初露头角, 在新文化运动时期出版的很多书籍的封面设计的十分巧妙新颖, 放到现在来看也有很多我们可以学习借鉴之处。当今的书籍版式设计已经不局限在对于封面的设计, 而是对于书籍整体版面的设计, 虽然古代书籍的版式设计有很大的局限性, 但是在我们设计我国古典题材等一些特定的书籍时, 古代书籍的版式仍有很多可取之处。

注释

1[1]“策”通“册”, “简策”亦可写作“简册”.

2[2]古同“裱”.

平面设计和版式设计范文第6篇

一、企业类网站版式设计概述

1、企业类网站的概念

企业类网站最终目的是通过网站传播信息, 以扩大企业的社会影响力, 网络的信息传播速度极快, 影响力极强, 传播范围极广, 通过网络的推广传播, 企业可以迅速与消费者进行直接交流, 加深彼此的认识, 帮助企业建立更加健康的社会形象, 同时也可以通过企业网站为客户提供一定的服务。当前市场上的企业网站可以分为以下三个类别, 第一:基本信息类, 此类网站重点是建设企业信息介绍。第二:电子商务类, 此类网站的建设重点是通过网站对客户进行第三类服务。第三:多媒体广告类, 此类网站与电视广告类似, 主要起着推广作用[1]。

2、版式设计的定义

版式设计是指, 将网站版面上的内容通过设计进行合理安排与规划, 例如图片插入的位置, 文字字体的编辑, 色彩的搭配, 这些都属于板式设计范畴。在设计的同时, 还要通过一定的手段凸显其效果。经过板式设计最终达到美化网站视觉效果的作用, 在为浏览者展示企业信息的同时兼顾浏览者对审美的需求。传统版式设计还可以包括画册、刊物、唱片封套等等, 而网站的板式设计多是文字图片的编辑, 是为了表现网站视觉效果的关键途径, 是现代艺术设计领域的重要环节[2]。

3、网站版式设计

网站的板式设计不同于传统板式设计, 因其作用媒介不同, 网站的板式设计通常是指在网站中对网页空间的视觉听觉内容进行合理的规划与编排, 它和平面媒体的板式设计有着一些相似之处, 二者实质上都是进行一些要素整合布局的工作, 同时兼顾主题以及设计风格, 风格与主题要匹配。一个设计合理的网站往往在介绍网站主题的同时给浏览者以美的享受。也就是说网站的板式设计是网站商业化的基础上的艺术提升手段。

二、企业类网站版式的设计

1、企业类网站版式的尺寸

企业网站的板式设计与平面媒体的版式设计有着较大差异, 具体表现在尺寸方面, 平面媒体的板式设计尺寸是相对固定一些的, 因其传播介质的不同, 平面媒体的板式设计更加固定。而网站的版式设计具有更多的不确定因素, 因为传播的介质为网页, 而网页的浏览者和使用者的阅读习惯都有着一定的不确定性, 这样就使得设计师在设计版式时无法对其中每一个元素的尺寸和位置进行有效的掌控。因此网站版式的设计相较于平面媒体的板式设计难度更高, 在进行设计之初首先应该对网站的空间和具体页面尺寸有所掌握, 而后综合浏览者的阅读习惯, 进行合理的布局与科学化的设计。

2、企业类网站版式的常用结构类型

企业类网站版式通常有以下几类常用结构, 分别是“国”字型框架结构、左右型框架结构、上下型框架型以及封面框架型等。其中最受大型企业网站所青睐的是“国”字型版式, 其设计框架通常是网页最上方是企业的标志、、标题以及条幅广告等, 下面具体内容主要分左中右排列, 网页中间是其主要内容, 左右是一些分类信息排列, 最下方则通常设计成为企业的基本信息, 联系方式以及版权声明。

3、企业类型网站版式的构成要素

网页的版式构成要素很多, 我们的运用这些要素时需要分清其类型与主次。

每个企业在未进行网络推广之前都会有一个自己独特LOGO, 作为企业的主要标志。企业的内在含义与企业文化均浓缩于LOGO中, 是网站版式设计时可以直接运用于网站的版头当中。而后是导航条的设计, 导航顾名思义, 首先需要有指引作用, 为浏览网站的用户提供重要指引, 是连接主页与副页的重要链接, 浏览者通过鼠标选择想要浏览的下一个页面, 了解不同的信息。作为内容的连接中介, 导航条的设计需要合理、科学才会为浏览者提供一个方便快捷的浏览环境。直接影响着浏览者的浏览体验与网站所带给阅读者的整体效果。第三是网站的色彩设计, 企业网站版式的色彩可以包含多方面内容, 色彩的选择与搭配直接影响着网站的主题, 通过不同色彩的应用, 可以为浏览者展现更加清晰的主题, 一个合格企业网站版式设计中应该对色彩有严谨的控制, 例如不要出现过多种类的色彩, 否则会使网页看起来比较凌乱, 同时也不宜用饱和度国高的色彩, 企业网页中出现的颜色应单一, 且饱和度低, 使人更容易静下心来阅读, 不会被其他因素所影响。企业网站需要重点突出企业的文化内涵。最后, 就是文字设计, 一个网站导航板块的文字设计的是否合理, 直接影响着企业网站的阅读量与点击率, 一个和谐美观的字体会给人宁静大气沉稳的阅读体验。所以在进行文字设计的过程中需要重点顾忌文字的美感, 同时可以应用多种字体去提高浏览者在阅读过程中的趣味性。

三、结语

很多网站设计的时候成不成功多数取决于板式的设计, 能够吸引看网站的人眼球, 与网站的板式有关。网站设计的时候需要考虑浏览者的想法, 才能使网站对在发布信息的时候起到关键作用, 导向性为浏览者提供清晰明了的方向性, 提高网站的关注度, 提高企业的知名度, 提高企业的在社会上的地位。展现出企业魅力, 为企业将来更好的发展奠定基础。

摘要:数字化的发展引领的当今信息传播的方方面面, 网络化的发展使得企业不得不开始重视网络宣传, 一些企业也逐渐开始建立自己的网站, 以方便消费者了解企业, 从而达到宣传的目的。这样的市场需求促使企业开始关注网站设计的市场, 如何选择网页设计的所需要的方案, 在设计过程中如何使网页设计的更加合理, 美观, 从而更好的服务于读者。网页设计需要各个环节的配合。在进行网页设计之初, 首先需要对版面进行设计, 一个舒适美观的网页会更加吸引浏览者的目光, 使内容更加容易传达给浏览者, 一个网页必须方便浏览, 才能更容易吸引浏览者, 一个好的企业网站, 必须有专业的程序员设计运行, 才能达到企业预期目的, 本人将通过分析企业网站中的网页版式设计来分析其作用。

关键词:企业网站,版式设计,结构类型,视觉元素

参考文献

[1] 王裕昌.博物馆网站建设的实践与思考——以甘肃省博物馆网站建设实践为例[J].丝绸之路, 2010 (12) .

上一篇:物质文化的特征范文下一篇:店长月工作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