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建设规划范文

2023-12-11

村建设规划范文第1篇

一、村土地利用规划的现实需求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农村土地管理不断加强, 各地通过编制并实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加强土地用途管制, 严格保护耕地, 逐步提高节约集约用地水平, 夯实了农业发展基础, 维护了农民权益, 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同时, 农村土地利用仍然面临建设无序、用地粗放、设施缺乏、风貌退化等问题, 导致这些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规划缺位, 乡 (镇) 土地利用规划没有延伸到村这一级。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农村经济发展迎来了重大战略机遇, 也对土地利用规划工作提出新的更高要求。当前, 迫切需要通过编制村土地利用规划, 细化乡 (镇)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安排, 统筹合理安排农村各项土地利用活动, 以适应新时期农业农村发展要求。

二、村土地利用规划的定位

编制村土地利用规划, 就是要聚合相关要素, 将上级规划确定的控制指标、规模和布局安排落到地块, 将耕地保护、农村土地整治、一二三产业发展等统筹起来, 打通土地管理的“最后一公里”, 要重点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

一是与乡 (镇)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关系。根据国土资源部下发的《关于有序开展村土地利用规划编制工作的指导意见》 (国土资规[2017]2号) 有关精神, 村土地利用规划是乡 (镇)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乡 (镇)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在村域内的进一步细化和落实。相对而言, 乡 (镇)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侧重“管控”, 村土地利用规划在严格落实“管控”的基础上侧重“实施”, 并建立落实反馈机制, 对乡 (镇)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管控”进行优化完善。

二是与县级土地利用专项规划的关系。村土地利用规划的重要内容是开展农村土地综合整治, 安排各项土地整治项目, 如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耕地占补平衡等建设项目。村土地利用规划应落实县级土地利用专项规划确定的各项任务要求, 并建立落实反馈机制对县级土地利用专项规划进行优化完善。

三是与其他相关规划的关系。村土地利用规划是综合性和基础性规划, 需要融合农村产业、公共设施、生态建设、文化传承等多项要素, 整合相关规划内容, 切实发挥村土地利用规划对农村土地管理的引导和调控作用。以村土地利用规划为“底盘”, 统筹考虑农村产业发展和各类基础设施建设等用地需求, 做好交通规划、农业发展规划等相关规划的衔接, 实现农村发展“一本规划、一张蓝图”。

三、村土地利用规划的编制

一是夯实村土地利用规划基数。村土地利用规划以1/1万土地利用变更调查为基数平台。可结合农村土地确权登记等相关工作, 组织开展村域土地利用调查, 明确各类土地用途和土地权属, 为村土地利用规划的编制提供数据基础, 为强化农村地区土地管理提供技术支撑。

二是明确规划用地分类与标准。充分应用农村土地确权登记成果, 参考《村庄规划用地分类指南》 (建村[2014]98号) , 将农村居民点用地分类适度细化, 可细分为农村宅基地、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村庄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村庄基础设施用地和村庄其他建设用地五类;还可根据村庄规划编制的需要,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细分。同时, 制定村庄建设用地和农村宅基地控制标准, 合理引导村庄用地需求。

三是创新村土地利用规划编制模式。我国农村种类多样、数量庞大、村情各异, 不同地域对村土地利用规划具有不同的规划要求。因此, 村土地利用规划应综合考虑村庄区位交通条件、自然地理特征、产业发展特点以及当地村民意愿等因素, 按照“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循序渐进”的原则推进规划编制, 根据村庄生产和生活的实际需求来编制村土地利用规划内容, 要重点突出个性化、差异化以及可实施性。

四是编制县级层面村土地利用专项规划。考虑到乡村内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土地综合整治等决策权主要在县级政府, 且乡村建设用地规模和基本农田保护任务往往在县级规划分解下达至乡级规划时基本上大局已定, 建议组织编制县级层面村土地利用专项规划, 结合乡村体系、产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等, 合理确定村庄建设用地规模和基本农田保护任务, 合理引导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村土地利用规划的编制。

四、村土地利用规划的应用

目前, 村土地利用规划编制还处在控索研究阶段, 江苏、重庆、浙江、天津等省市开展了试点工作, 对村土地利用规划的核心内容、技术方法、编制程序、管理要求、实施机制等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 取得了一些经验。但对于村土地利用规划的法律地位和成果如何应用等还需进一步思考与讨论。

一是进一步明确村土地利用规划法律地位。根据国土资规[2017]2号文有关意见, “村土地利用规划成果经村民会议三分之二以上成员或者三分之二以上村民代表同意后, 纳入乡 (镇)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按法定程序报批。”但现实中乡级规划与村级规划在编制时点、内容及深度方面均不相同, 建议参照村庄规划和县级土地整治规划的审批权限, 构建村民民主审议、专家技术审查、县级政府审批的规划报批程序, 获批后按规定程序开展乡级规划数据库更新备案工作。

二是进一步明确村土地利用规划的成果使用方式。建议在不突破乡级规划确定的建设用地控制规模、不涉及永久基本农田和禁止建设区的前提下, 村土地利用规划可对乡级规划进一步细化和落实;若涉及突破乡级规划确定的建设用地控制规模, 应纳入乡级规划按法定程序报批。

摘要:现阶段, 我国农村土地利用仍然面临建设无序、用地粗放、设施缺乏、风貌退化等一系列问题, 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规划缺位。本文拟研究明确村土地利用规划的定位, 对村土地利用规划的编制提出建议, 为强化农村地区土地管理提供参考。

关键词:村土地利用规划,定位,编制

参考文献

[1] 童菊儿, 李倩, 王倩.村土地利用规划编制思路与实践——以浙江省安吉县南北湖村为例[J].中国土地, 2017 (09) :4-7.

[2] 吴佳丽, 李红军.村土地利用规划的技术与方法——以天津市蓟州区为例[J].中国土地, 2017 (09) :12-15.

[3] 宋海荣, 蔡玉梅, 何挺, 吕春燕.村级土地利用规划技术研究现状和趋势[J].中国土地科学, 2012, 26 (01) :71-74.

村建设规划范文第2篇

前言

一、规划背景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高农村规划水平,建设各具特色的新型村庄,XX市委、市政府确定XX县下东乡的XX村为村庄整治示范村,成立了以XXX为联点领导的帮扶工作组。按照市委、市政府要求,XX市规划局于2006年3月委托XX市规划设计院编制该村的村庄整建规划。 XX市规划设计院立即成立了该项目的规划设计小组,落实责任人。先后数次与基层党建帮扶工作组、乡、村主要领导和广大农民进行了交流和走访,对现场进行查勘,并与当地规划、国土、水利、电力等相关部门取得联系,获得了较为详实的基础资料。

二、规划依据

1、建设部《村镇规划标准》和《村镇规划编制办法》;

2、《XX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村庄整建规划工作导则(试行)》》;

3、《XX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村庄规划工作导则(试行);》

4、《XX县县城总体规划》;

5、XX省农村工作领导小组、XX省建设厅、XX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全面小康示范村村庄规划建设的指导性意见》。

第一章 基本情况

一、现状自然条件与社会经济状况

1、地理区位条件

XX村位于XX县城西南郊,距县城中心城区1公里。320省道和106国道分别从村西侧和北侧通过,规划中的衡炎高速公路南北向贯穿村

域,交通区位条件优越。

2、自然及资源条件

XX村地形地貌主要以丘陵为主,现状用地除部分山丘、水域和农居用地外,大部分为耕地(1502亩)和林地(1485亩)。南部山丘中

有小型山塘水库4座。

3、行政区划

XX村辖16个村民小组,598户,总面积7444亩,其中耕地面积1502亩,约占土地总面积的20%。2005年末总人口2225人。

4、社会经济状况

XX村2005年工农业总产值820万元,其中工业总产值为10万元,农业总产值为810万元,人均纯收入2503元。近年来培植发展了粮食、牲猪、菜牛、草莓等支柱产业。涌现了全国劳模、生猪养殖大户等农产品生产加工龙头企业,是县商品瘦肉型生猪的生产地和发源

地。

工矿企业基本没有。

目前,XX村有水泥硬化路两条,宽5米,全长约3.4公里。其它基

础设施较缺乏。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由于衡炎高速公路的修建,对村庄原有的空间布局有很大影响,急需规划好新的集中居民安置点;

2、XX县工业园区的发展迅速(现已征用部分XX村的土地),对园区周边的功能布局及道路交通影响较大,村庄规划必须与工业园区的

规划相协调;

3、由于养殖大户的规模不断发展,且未设污水处理设施,对生活用水造成很大污染,同时村庄居民点的垃圾随意堆放现象严重,没有统一的垃圾收集点,环境污染严重;

4、住宅用地与饲养用地混杂在一起,人畜未分离,坟地穿插其中,

居住环境较差。

5、没有村级的公共活动场所,文化、体育、商业等村级公共服务设

施缺乏;

5、村民建房随意性较大,材料、形式繁多,没有形成整体、统一的

村庄特征。

6、村庄缺乏特色产业,第

二、三产业发展水平较低。

第二章 规划原则及目标

一、规划原则

1、特色与个性原则 特色与个性是城镇、乡村发展的核心动力和生产力发展的支撑点。XX村已形成具有一定基础的特色产业——养殖产业,同时依托县工业园的迅速发展和相关政策倾斜,为发展村办工业企业等集体经济提供了

空间。

2、近期与远期相结合的原则

制定合理的发展指标体系和村镇发展空间,处理好近远期的协调发展,根据实情确定近期建设项目,并提出切实有效的发展政策、措施和规划管理手段,使规划有较强的指导性、可操作性和可实施性。

3、生产与生活相结合的原则

衡炎高速公路的修建导致拆迁居民点较多,在新规划居民集中安置点的时候注重结合本村实际情况,以人为本,遵循方便生产的原则进行

选址安置拆迁户。

二、发展条件分析

通过对XX村发展现状的分析,得出其进一步发展存在着如下的优势

和劣势。

1、发展的优势条件

1)良好的区位条件:位于XX县城乡结合部,衡炎高速、106国道、320省道分别通过村域,发展条件良好。

2)特色产业优势:XX村的生猪养殖生产是具有一定特色的产业,且已有相当的规模及生产经验,为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条件。同时可以依托XX县工业园的发展,招商引进工业企业或创建村办工业。

2、发展的劣势分析

1)工业基础薄弱。现状工业基本没有,工业总产值低。 2)生猪养殖配套及营销体系不全。除全国劳模养殖基地外,生猪养殖各自为政,独立经营,生产和经营处于小农经济状态,市场风险较大。 3)公用基础设施滞后。现状无自来水,地下水源已污染,环保环卫设施严重缺乏,道路尚未形成系统,商业及公共服务设施缺乏。

三、发展方向和建设目标

1、XX村应充分利用离县城较近的优势,重点发展村办工业和第三产业,建立较为殷实的村级财政,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

2、充分利用衡炎高速公路和县城工业园建设征地拆迁的契机,集中建设几个具有一定规模和特色的“新村庄”。

3、建设村庄公共中心,配置完善的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对脏乱差进行全面整治,实现村容整洁。

4、“留田园风光,创和谐家园”。用地布局要保护和合理利用XX村良好的自然资源,形成极具田园风光和地域特色的生态乡村。

四、本次规划期限

近期2006—2010年,远期2010—2020年。

第三章 村庄类型与规模

一、村庄类型

通过对XX村现状经济、社会条件的评价与分析,本着尊重历史、研究现状、展望未来的原则,本次规划将XX村定位为XX县城的农副产品供应基地之一,工业、特色种植业和服务业共同发展的近郊改扩建

型中心村。

二、规模

1、人口规模

采用综合增长率法预测。综合增长率法为根据近几年XX村人口增长规律及2005年XX村年龄构成情况,重点考虑人口机械迁移。

其发展预测计算: Q=Q0(1+K)n+P 其中Q——总人口预测数(人); Q0——总人口现状数(人); K——规划期内人口的自然增长率; P——规划期内人口的机械增长数(人);

n——规划期限(年)。

综合以上情况及未来弹性发展,2020年XX村总人口取2500人。

2、用地规模

XX村现状(2005年末)耕地1519亩, 总人口2225人,现状人均耕地0.7亩,现状人均建设用地为42.5 m2。根据国家、省市人均建设用地指标控制及XX村现状用地情况与未来发展,确定XX村人均建设用地取100m2,则相应的建设用地规模为25公顷。

第四章 村庄布局

一、村域产业发展

1、第一产业

1)重点发展和巩固生猪产业,进一步强化XX村生猪养殖的优势,争取引进新的生猪品种和科学的养殖方法,巩固与发展这一优势。成立生产与销售信息员组,每个生产小组选派1 员代表组建信息员组,对内负责各组间生产的分工与协作;及时对外了解信息与行业动态和销售洽谈,将信息及时反馈给各生产户。

2)加强苗木生产的经营配套建设。在320省道边新建苗木展示中心,用于苗木业务洽谈、销售、研讨及培训等。

3)鼓励草莓、养鱼等专业户向规模化发展,形成第一产业的多元结

构。

2、第二产业

1)临近县工业园区新规划村级工业园用地,为工业提供发展空间。 2)通过村民集资、土地入股或招商引资方式,培育3~4个村级企业。 3)发展服务于生猪养殖、苗木种植业销售的配套与附属产品的工业

企业。

4)XX村工业的引入应为生态、环保型工业。

3、第三产业

1)发挥良好的区位优势,大力发展服务业,如农家乐、娱乐休闲等。 2)发展运输业,服务于生猪和苗木转移和运送。 3)大力发展商业服务业,如土特产品专卖店等。

三、土地综合利用

1、基本农田

根据XX村现状土地利用情况,划定出基本农田保护区,严禁其他建设用地占用基本农田,共计1500亩,主要位于XX村腹部地带。

2、自然山林及水体

XX村属于丘陵地带,自然植被及山林保护较好,同时现存骨干山塘及小型水库共4座,其中山林1485亩,水面257亩,主要集中在村域西南侧。规划将其划定为自然生态保护区,确保XX村良好的自然

环境。

3、村庄建设用地规划

规划以现状320省道为发展轴线,沿线布置了工业、商贸服务、休闲娱乐等用地,其余居住用地呈组团散状式布置,总体形成“一轴、一心、三园、五组团”的结构模式。

一轴:沿S320为轴线呈带状布置的村委会、集体的商贸服务、休闲

娱乐等设施;

一心:以新规划的学校、村庄中心为中心,建设农村超市、幼儿园、储蓄所、村庄游园、体育健身设施等。

三园:新规划的工业园区、苗木种植园区以及养殖园区; 五组团:新增村民的集中拆迁安置点和规划集中居住点共5个,分别为枫树塘-陈家祠堂、观冲园、姜家湾、老虎冲、田垄里五组团。

对新建居民点进行统一规划。本次规划新增:

枫树塘安置区。占地约24亩,其中拆迁户主要安置11-14组,安置

户数51户;

观冲园安置区。占地15亩,其中拆迁户主要安置15-16组,安置户

数35户;

老虎冲安置区。占地15亩,其中拆迁户主要安置6-7组,安置户数

44户;

姜家湾安置区。占地12亩,其中拆迁户主要安置1-2组,安置户数

16户。

对规划区内现有呈集中布置的居民点予以控制,原则上不再扩大其规模,其他零散居民散户逐步实行搬迁,其土地整理为耕地。

村庄建设用地平衡表

用地代码 用地名称 用地面积(公顷) 占总用地比例(%) 人

均 (平方米/人)

R 居住建筑用地 12.77 51.08 51.08 C 公共建筑用地 1.85 7.41 7.4 M 生产建筑用地 5.11 20.4 20.44 S 道路广场用地 3.32 13.28 13.28 U 公用工程设施用地 0.25 0.93 1.0

G 绿化用地 1.7 6.8 6.8

总 计 25.0 100 100.0

第五章 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一、公共设施现状

XX村目前现有小学一所,占地400 m2,4个年级,5班;卫生室一所,建筑面积20平方米。公共设施建设滞后于经济发展,有待进一步完

善。

二、公共设施规划

1、村委会

为有利于经济建设,将村委会布置在s320东侧村庄入口附近,为XX村村务办公、苗木与养殖培训及研讨、业务洽谈、商业服务为一体的综合服务中心,是XX村形象展示窗口。

2、教育设施

保留并改造现有小学,规划新增4班幼儿园一所,位于居住组团的中心地段附近,环境良好,交通便捷。

3、文化体育设施

公共建筑用地布局以集中布置为主,形成村庄中心。安排文体活动、村图书室场地,满足村民文化、娱乐和体育活动需要。

4、医疗设施

规划新设村卫生室一所,总占地面积0.09公顷,位于村庄中心,方便村民就近看病,同时用于村民初级卫生保健、防疫及卫生知识宣传

等。

5、商业设施

规划总占地1.5公顷,为日常百货、粮店、药店、银行、信用社、饭店、小吃店、农家乐休闲等服务设施用地,以大集中、小分散形式布局,满足村民自身及XX村对外服务的不同功能要求。

6、集贸设施

规划集贸设施总用地0.4公顷,主要为日常生活用品及蔬菜、土特产等交易场所,位于s320东侧,方便村民生活又适合于对外服务。

村庄主要公共服务设施一览表

公共服务设施项目 面积(㎡) 位置 备注

1、村委会 500 沿S320村庄主要入口 底层商业,上部为行政办

2、幼儿园、托儿所 1000 村庄公共中心 4班

3、文化站(室) 600 与村(居)委会建在一起

4、老年活动室 200 与村(居)委会建在一起

5、卫生所、计生站 100 村庄公共中心

6、体育健身设施 可与绿地结合建设

7、公用礼堂 600 与村(居)委会建在一起

8、文化宣传栏 长度>10m 可与村委会、文化站建在一起或设在村

口、绿地内

第六章 基础设施规划

一、道路交通规划

1、建设目标和规划原则

建设与乡村发展相适应、布局合理、经济适用的道路网系统。合理组织村对外交通及村内部交通,并结合XX村生产运输的需要,提供相

应的停车场地。

2、道路规划

道路系统由主路和支路两级组成。主路红线宽7米,共计3条,2.5KM长,主要联系各主要的居民点和功能区;支路红线宽5米,2.9KM长,为村民小组之间的联系道路。规划道路广场用地面积3.32公顷,占总建设用地的13.38%,人均道路面积13.28平方米。

3、停车场规划

村委会、村庄中心和对外的娱乐休闲设施应设置停车场。私家车、农用车停车场地可结合宅、院及道路沿线分散设置。

二、给水工程规划

1、 总用水量

该区域规划人口2500人,综合用水指标选取:近期为100-150升/人•日;远期为150-200升/人•日。所以本规划区域的最高日用水量

Q=2500×0.2=500吨/日。

2、水源

近期按照经济合理和方便建设的原则,水源选择主要有2个:县自来水厂和云阳山泉水,远期全村采用县自来水厂水源。

3、管网布置

村域给水近期以高速公路为界,分为南北2个供水分区。北部区域接城市给水管网,南部区域给水管网接云阳山泉水,沿S320和村庄干道布置。管径选择按远期规划取定,主干管为DN200mm。 给水管道上每120米范围内设置SS-100型地上式消火栓一个。

三、排水工程规划

1、排水体制

排水体制采用合流制。农村人畜粪便和生活污水应采用管沟排放,污水排放前,应采用化粪池、沼气池等方法进行处理,禁止未经处理直

接排入水体。

布置排水管渠时,雨水充分利用地面径流和沟渠排放。

2、管网布置

根据当地地势的特点,按管径最小,管线最短的原则,雨水充分利用地面径流和沟渠排放,污水应通过管道或暗渠排放,排水管主要沿道路中心线布置。规划中对村庄内的灌溉渠及水面均拟保留。

四、电力工程规划

1、现状概况 规划范围内现有10KV架空线二条,向规划区供电。两路电源都有一定余量,能够满足规划区用电需要。

2、电力负荷预测

电力负荷计算,用电面密度法预测如下:

用地代码 用地名称 用地面积(ha) 单位面积设备容量

(KW/ha) 设备容量(KW) R 居住建筑用地 12.77 200 2554 C 公共建筑用地 1.85 300 555 M 生产建筑用地 5.11 350 1788.5 S 道路广场用地 3.32 8 26.56 U 公用工程设施用地 0.25 350 87.5

G 绿化用地 1.7 8 13.6 合计 25.00 5025.16 取综合同时率0.3,则计算负荷为1507.5KW,按变压器容载比1.5计算,需设置的10/0.4KV变压器容量为:2261KVA。

3、10KV变电所设置

规划区内现有10/0.4KV变电所4处,分布于负荷中心,需对其进行扩容满足需要.规划新增10/0.4KV变电所1处。其供电半径小于200M,低压出线采用放射式和树干式接线,配电到户。

4、线路布置

村庄电力线尽量沿村庄道路架设,经济条件允许,可考虑地下敷设。

五、电信及广播电视工程规划

1、现状概况

规划区内现有1条电信光缆由西至东依托电杆架设。接线混乱,基本为放射式接线。现有有线电视信息节点箱一处,位于村部入口处。全村有线电视覆盖率为30%,其余主要采用微波接收信号。

2、电话用户预测

用面密度法预测,预测规划区用户为1900门,按规划人口2500人计算,普及率为76%。按装机率0.9计算,需设置交换容量1703门。需设置综合宽带网信息节点机房2个,其服务半径小于800M,信号引自县光纤模块局,再由综合宽带网信息节点机房向各用户插座配线。在规划区内设有线电视光节点机房4个,信号引自县有线电视台,由有线电视光节点机房向各区分线箱配线,由分线箱向各级用户插座

配线。

有线电视、广播网络根据村庄整治建设的要求应尽量全面覆盖。

3、线路布置

采用弱电共架的方式,尽量沿村庄道路架设, 经济条件允许,电信、有线电视可考虑共沟沿村庄道路敷设,管材采用硬质PVC110管,电缆井采用电信局标准的电缆手孔井。

4、邮政

规划区在村部入口沿S320处设一处邮政所,以满足邮政业务需要。

六、环境保护与环卫设施规划

1、环境保护

1)水环境保护:地表水达到国家地表II类水质标准,重点加强对工业小区、居民点、生猪养殖基地的工业废水及污水的控制。要求严重污染地下地表水质的生猪养殖基地设置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其排放的污水不得直接排放地表。严禁污染水源的工业入村生产。村民住户改厨、改厕、改栏、改浴率90%以上,设立公共厕所,垃圾实行统一收集、集中处理,厕所卫生洁化率90%以上。

2)大气环境保护:大气环境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大力推行清洁能源的利用,鼓励村民利用太阳能、沼气等清洁能源,并使沼气能源

的利用普及率达到100%。

3)噪声环境质量保护:噪声控制符合国家城镇区域噪声标准,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小于55DB(A),交通干道噪声平均值低于70DB(A)。加强道路与公路绿化带建设,有效降低交通噪声污染。

2、环卫设施规划

1)设立集中垃圾收集点和垃圾中转站,垃圾中转站规划三处,位于居住组团和公共服务及居住综合组团。

2)规划新建公厕三座,位于公共服务组团和村中心公园。 3) 村民集中住宅区按相关规范设计与施工,管线统一安排,确保村民居住环境质量。新建独立村民住宅必须采取有效厕所卫生洁化方法

及措施,保护环境质量。

七、防灾减灾工程规划

1、规划结合农田水利改造项目,着力修好四圳、一渠、两塘:月岭圳、 姜家湾排水排污圳、后背垅水圳、平塘水圳;坳背渠;枫树塘和五安塘。形成XX村灌溉水系,提高防洪抗旱功能。

2、XX村紧邻XX县城,可以依靠其消防站进行火灾救护,但村民应组成义务消防队伍,用于应付紧急火灾扑救和配合镇消防员实施救护工作。新建主要道路按每120米间隔设置消火栓,给水规划中应保证充足的消防用水。同时充分利用现有水渠和水塘作为近期消防水源及

以后备用水源。

3、完善农村医疗卫生体系,设置突发急性流行性传染病的临时隔离和救治室,建立完善的疫情预警机制。

八、殡葬用地规划

在村域东南片山体南侧规划一处殡葬用地,占地约2公顷,为村内的集中安葬区,同时鼓励村内现有的坟地统一迁入安葬区。

第七章 村容整治与自然人文资源保护

一、村容整治

1、拆除村域内道路两旁和庭院内部的违章建筑。

2、村庄出入口、村民集中活动场所建设村庄小游园。充分利用不宜建设的废弃场地和空闲地建设小绿地,同时结合道路边沟布置绿化带,绿化品种选择适宜当地生长、具有经济生态效果的品种。

3、新建的集中居民点要引导村民按照规划提供的户型设计建房;对现有的村庄要进行适当的整饰,可通过粉刷(以白色为主)等方式对建筑进行修整,形成统一协调的村容村貌。

4、整治利用或修建公共水面,保持水面洁净,改善堤岸亲水环境;公共水面宜结合自然水体设置保护原生植被,人工护坡宜采用本地材料修砌。场地铺装,形式应简洁,用材以地方材料为主,利于排水。

5、在村庄主要道路上安装路灯、指示牌、废物箱等,风格应统一协

调。

二、自然人文资源

1、对村域内植被良好的自然山体、林地予以保护,严禁滥砍乱伐,形成良好的自然景观,构筑生态型的村落环境。

2、应对村域内现存唯一保留时间较长的建筑—陈家祠堂予以保护,对建筑本身予以修缮维护。祠堂50M范围内,原则上应禁止建设新的

建筑。

第八章 村委会及农村住宅建筑设计

一、村委会建筑

建筑造型采用“现代建筑,民居形式”的表达。有别于传统民居,由于赋予了建筑更多的行政、商业、文娱等功能,这使得建筑内部空间与传统民居有着较大差异。建筑占地面积为750M

2、建筑面积为

3000M2? 建筑采用灰蓝色传统四坡屋顶形式,外墙立面分为两段式,下部采用深赭红色瓷砖,上部采用乳黄色外墙漆,其余线脚采用白色外墙漆,与村民住宅建筑在形式、色彩上予以统一协调,形成整体的村庄风格。建筑底层主要为大空间,作为商业用房,上部为行政办公、商务洽谈、

文化娱乐等用房。

二、农民住宅建筑设计

新建住宅组团以独户式、双拼式、联排式为主。住宅建筑以传统建筑风格为主,屋顶为传统四坡、两坡屋顶,外墙采用价廉物美的赭红色外墙砖结合乳白色外墙漆。住宅组团结合不同地形,灵活布局。 宅基地标准:每户用地不超过120㎡;住宅建筑基底面积不应大于宅

基地面积的75%。

住宅日照间距标准参照《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的要求和当地城镇住宅日照间距标准执行。 住宅层高不宜超过3m,其中低层层高可酌情增加,但不应超过3.3m。 住宅建筑密度与容积率:低层住宅建筑密度不低于28%,容积率不高于0.6;多层住宅建筑密度不低于24%,容积率不高于1.1。

第九章 规划的实施措施及步骤

一、规划的实施措施

(1)由镇建设股无偿提供住宅房的规划设计和施工图纸。为了严格控制建筑风格,农民新建住宅应交纳一定的保证押金,按规划新建的住宅房竣工后,经县有关部门验收合格,全额退还押金,并由乡镇政府根据本地财力情况适当按一定比例给予建房户补助;未按规划新建

的住宅,应酌情扣罚。

(2)为了引导农民逐步集中建房,实现集约节约使用土地,在新规划的集中居民点兴建住宅房的农户,可按造价的一定比例,凭镇政府的证明,到农村信用社申请贷款扶持;住宅房办房产证只收工本费,免收登记费、测绘费。广电设施电信设施均由供电、广电、电信部门统一总线到点,安装到户,分户安装,其入户材料费按现行价格收取,免收安装工资,初装费按规定标准的50%收取。

(3)占用非耕地建房的农户,免收一切税费;占用耕地建房的,其耕地开垦费按规定标准的50%收取。

(4)农户按规划要求建房需用自产竹材、木材、石料的,依照规定

程序报批,免收规费。

(5)按规划要求建公共厕所的,经验收合格后,由政府每平方米补助100元。结合改厕兴建沼气池的,经验收合格后,由政府财政每个沼气池补助800元。农户打压水井改水的,政府财政每个补助150元;按规划要求建蓄水池引用山泉水改水的,政府财政每个补助150元。按规划要求建设公用垃圾池,每个垃圾池政府财政补助200元。农户按规划要求打底粉刷外墙,按期完工的,政府财政每平方米补助2元。通村道路按5米宽修建的,每公里补助30000元,通组道路按宽度3米、厚度12公分以上、混凝土路面标准修建的,每公里补助10000

元。

(6)兴办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的,其生产经营所需水、电、路等基础设施优先安排,免收基础设施配套费。

(7)设立教育保障及奖励基金,为贫困家庭和优秀学生提供保障及奖励;为鼓励农民积极参加实用农业技术或务工职工技能培训,凡农民积极主动参加县级以上农民技术等学校培训的,通过学习考试并获得县级或市级以上专业技术合格证或毕业证的,由乡镇财政分别给予

100~300元的奖励。

(8)为鼓励和引导农民自发组建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凡新组建产前、产中、产后服务的各种产业协会,制定章程并开展活动且有20人以上的协会组织,经核实后,由乡镇财政按协会规模大小给予适当的活动经费补助;乡镇政府根据财力情况,给予一定的配套奖金补助。 (9)村庄应安排专人负责全村的环境和卫生日常工作,安排人头经

费。

(10)积极提倡火葬,凡在村集中安葬区安葬的,村应给予500元的奖励;迁入集中安葬区的,村应给予2000元的补偿。

(11)对市财政专项资金,部门捆绑扶持资金,乡镇、省、市单位扶持资金及社会捐资的使用情况,由市财政局、审计局进行全程审计,对挪用专项资金的人和事,将依据有关法律法规严肃处理。 (12)村内的重大公益设施及基础设施的建设,必须以公示的形式广泛征求村民的意见,经村民委员会集体讨论方可实施。在建设过程中

接受村民的监督。 (以上奖励、补助和处罚等金额由村或乡根据的自身情况予以确定)

二、规划实施步骤

1、将近期建设的村委会建筑及枫树塘拆迁安置区作为近期建设的启动区,集中资金统一建设,同期完善启动区周边道路及市政设施建设。拆迁安置区的建设是规划的建设理念的一次具体实践,对村民具有很强的示范作用,做得好,将有力地促进村民从观望到积极参与的思想转变。其中村委会的建设可以利用其地段优势,通过对商业、文化娱乐等营利性部分进行市场化运作,采取招商引资、自筹资金、村民入股等形式,分担建设压力,加快建设进度。

2、启动区的建设完成以后,将积累大量的经验,建设理念也将更为成熟;实施建成的良好效果,吸引村民更广泛的参与其中。将近期建设图划定的其余建设用地作为二期建设区推广实施,完成后,一个现代化的田园小康示范村将初具规模,规划的设计意图也得到初步的实

现。

3、良好的推广示范效果使项目得到更大的关注,XX村将吸引更多的资金发展工业及养殖、苗木等产业,使之走上集约化发展之路;村部将有更多的资金建设公共项目及市政设施。

村建设规划范文第3篇

 1.健康促进村/社区实施方案。

指标要求:成立领导组、明确职责分工、明确主要负责同志牵头、明确专人负责。

 2.健康促进村/社区承诺书。

 3.全体居民大会资料,向职工发出倡议。

指标要求:有图片、会议记录或纪要、签到、倡议书。  4.每年召开4次例会工作资料

指标要求:有图片、会议记录或纪要(讨论社区居民健康问题并提出应当措施)、签到。

 5.村/社区工作计划(带公章)。

指标要求:工作计划有体现健康促进村/社区建设。  6.制定健康促进制度和相关措施3条以上。

指标要求:如改善村/社区环境卫生、垃圾清运、社区公共场所控烟制度、文体活动开展制度、促进居民采取健康生活方式、居民养老休闲、医保等制度。

 7.健康促进负责人员每年参加培训的文件资料或照片。  8.健康促进村/社区计划。  9.健康促进村/社区总结。

二、健康环境

 1.村/社区公共场所控烟制度、控烟奖惩规定。  2.村/社区控烟巡查记录、设立控烟巡查员。

 3.村/社区建筑物入口处有“无烟村/社区 禁止吸烟”标识。拍照。  4.村/社区厕所、会议室、电梯、楼道有禁止吸烟标识。拍照。  5.设立室外吸烟区。必须设在露天且不会对他人造成二手烟危害的地方。拍照。

 6.农村环境卫生治理、垃圾整治、垃圾中转站建设、垃圾清运、疏浚河道、拆违等活动资料。

 7.农村改水改厕资料,卫生厕所使用比率统计表。达到80%。  8.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的相关文件活动资料。

指标提示:完善道路、环卫、电力、通信,“硬化、绿化、亮化、美化、净化”

 9.健身场所、文化广场、健身器材照片。  10.阅读、文娱活动场所照片。  11健康教育资料、书籍照片。  12.村/社区对弱势群体有健康帮扶措施

指标提示:关爱妇女儿童、捐款活动照片和记录、送温暖活动照片和记录。

三、基本健康服务

 1.社区/村健康教育计划和总结。

 2.四次健康讲座活动,每次有活动照片、活动记录(时间、地点、参加人员、活动主题)。邀请当地村卫生室或乡镇卫生院协助开展。

 3.两次健康咨询活动,每次有活动照片、活动记录(时间、地点、参加人员、活动主题)。邀请当地村卫生室或乡镇卫生院协助开展。

 4.健康教育宣传栏照片每年更换6次的图片记录资料,邀请当地村卫生室或乡镇卫生院协助开展。  5.健康宣传资料发放记录。宣传资料原件或照片。

四、健康家庭

 1.健康家庭评选工作计划。  2.健康家庭评选工作总结。

 3.健康家庭评选动员会议,有照片、会议记录、签到。  4.健康家庭申报表,申报3户以上家健康家庭。

 5.以家庭为单位组织开展以“中国公民健康素养66条”为基本内容的健康知识培训。  6.为评选出的3户健康家庭建立3份独立的健康家庭档案,内容如下:

①健康家庭申报表。

②家庭成员健康体检表(乡镇卫生院或村卫生室结合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提供)

③有65岁以上老年人需有老年人体检表。(乡镇卫生院或村卫生室结合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提供)

④慢病患者有慢病体检随访表。(乡镇卫生院或村卫生室结合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提供)

⑤家庭生活方式相关图片或文字材料,如家居环境、低碳出行、合理膳食、户外锻炼、运动、参加社会活动等。

五、主题活动

1、举办4次健康讲座或咨询活动资料,照片、活动记录(时间、地点、参加人员、活动主题)。

2、举办2次面向辖区居民的集体活动资料,照片、活动记录(时间、地点、参加人员、活动主题)如:知识竞赛、广场舞比赛、棋牌活动动等。

3、辖区健身队伍统计表(队伍名称、指导员或管理员姓名、队伍人数、主要开展哪些活动)。

“健康促进社区”承诺书

泾县被确定为“创建全国健康素养促进示范县”以来,社区居委会公开承诺创建“健康促进社区”,承诺如下:

1、我社区倡导全体居民参与健康社区建设。

2、成立社区主要负责同志参加的健康社区领导小组,明确职责分工,定期召开例会。

3、将健康社区建设纳入社区发展规划,制定促进居民健康的规章制度和相关措施。

4、有专人负责健康社区工作,有工作计划和总结,健康活动有记录。

5、建设无烟环境。

6、保持自然环境整洁,营造促进健康的社会人文环境。

7、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深入社区提供基本健康教育服务。

8、社区自发组织健康讲座和多种形式的健康主题活动,社区全民积极参与。

9、提高居民健康素养。

10、居民体育锻炼有所提高,吸烟率和肥胖率有所下降。

村建设规划范文第4篇

助推脱贫步伐

--XX村2016扶贫工作汇报材料

(2017年2月11日)

根据上级安排,就XX村2016扶贫工作开展情况作简要汇报:

一、基本情况

XX村位于XX东南部,国土面积79平方公里,辖X个村民小组,XX户XX人,劳动力XX人。XX村农业生产主要以芒果、咖啡、茶叶、蔬菜、畜禽养殖、林业为主。2015年末,全村经济总收入XX万元,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XX元。全村原有建档立卡户X户X人,2014年脱贫X户X人,2015年脱贫X户X人。2016年6月,通过建档立卡“回头看”核查识别工作剔除X户X人,全村现有在册建档立卡贫困户X户X人,未脱贫X户X人,计划2016年脱贫X户X人。

二、主要做法和成效

(一)深入走访调查摸底,扎实抓好 “回头看”工作。2015年8月以来,XX村根据市、区、乡的部署及相关文件精神,严格按照“一看、二听、三问”的要求,坚持“七个结合”,安排三批次分别到X户贫困户进行走访,深入开展了“挂包帮、转走访”结对帮扶实践活动,调查摸底、沟通访问及资料填写,摸清贫困原因,制定脱贫计划。2016年3月底,对X户建档立卡户再走访。4月14日,根据上级有关部门反馈建档立卡不精准问题,XX村有4户存在家庭有车问题。驻村工作队接到反馈信息表后,立即对4户问题户进行初步分析研究,并进组入户开展调研。经过调研彻底查清反馈情况,及时填写情况说明上报说明情况。6月初,严格按照“回头看”工作要求,剔除 “五个问题”“八种情形”的建档立卡贫困户X户X人,最终确定建档立卡户X户X人。做到精准识别到位,全面掌握建档立卡户人口的信息,严格核实剔除贫困户和新增贫困户的准确信息,确保精准识别到位,做到村不漏户,户不漏人。

(二)大力完善基础建设,夯实发展基础。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是打赢扶贫攻坚战的重要前提。2015年底,挂包单位XX和XX协调支持X万元,共投入资金X万元,完成老汤寨小组、小黑箐小组2.4公里的村组道路硬化。在建傣族风貌文化活动室1栋,建筑面积X平方米,预计共投入资金X万元。2016年4月开工建设,现阶段已经完成主体工程建设。计划新建曼登箐小组村组道路1条,长857米,宽3.5米,总投资X万元(整村推进项目)。改造村内主要道路1条,长246.5米、宽5米,总投资X万元(四位一体项目)。

(三)科学制定脱贫方案,精心扶持产业发展。XX村经过深入村组认真调查、选点、论证后,在尊重农户意愿的基础上,按照“农民主体、政府助推、市场引跑” 的发展思路,结合村组的实际情况,制定了《XXXX村扶贫工作实施方案》和《XXXX村2016年第一批切块到县资金行政村整村推进项目实施方案》。项目涉及整个XX村,总投资XX万元,其中财政资金补助XX万元,群众自筹XX万元。项目建设内容:1. 种植晚熟芒果。新种植景东晚熟芒果XX亩,种植间隔为4米×4米,每亩种植30株;2. 芒果品种改良,芒果高枝换接XX亩;3.提升改造中低产咖啡园、茶园,建设XX亩生态咖啡园、茶园,每亩套种15棵景东晚熟芒果;4. 发展露天蔬菜种植产业,在小团山、XX两个村民小组发展露天蔬菜XX亩;5.鼓励扶持养殖大户发展带动致富。扶持5户养牛大户,规模为养殖20头以上本地黄牛,扶持13户养鸡大户,规模为养殖土鸡1000只以上;6.种母猪养殖对产业发展条件较薄弱的22户建档立卡贫困户每户支持一头能繁母猪。其中,对芒果品种改良、新定植、露天蔬菜,产业扶贫补助标准不同,建档立卡贫困户补助标准比一般户高32.5%,涉及贫困户补助资金XX万元。

通过产业扶贫发展力争达到人均1亩芒果,人均可增收1573元;巩固提升人均2亩的咖啡产业,人均可增收230元;力争达到户均1亩蔬菜,人均可增收560元。

(四)积极整合项目资源,助推XX精准脱贫。XX村协同驻村工作队,积极向上级有关部门争取项目,目前已成功申报普洱市2016年村级“四位一体”建设试点项目,项目概算总投资XX万元,其中“四位一体”建设专项资金XX万元,整合资金XX万元,自筹资金XX万元。涉及整个XX村X个村民小组,覆盖全部建档立卡户。项目建设内容:

1、农村人居环境提升设施建设:XX村新建、改建各一座20平方米的水冲式公厕。亮化工程,规划沿XX街安装20盏6米高、X瓦的太阳能路灯。生活垃圾收运,增设X个垃圾收集箱。供水工程,新增X米的雨污分流管网的改造。

2、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项目建设:新建1栋物流交易中心大楼,建筑总面积为X平方米,建筑层数为地上三层,结构形式为框架结构。新建1个农贸市场交易大棚,建筑总面积为XX平方米。

3、农村公共服务水平提高项目的建设:新建1个农业综合信息服务网络平台。

4、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党建及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设备建设及人员培训。

同时,正积极配合XX做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认真开展生态村建设工作,加大村庄环境整治的力度,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资金来源XX农村环境连片整治专项资金XX万元。拟建设1个垃圾集中热解处理站,购臵垃圾处理站热解设备1台,场房土建工程、电气工程、污水处理系统、给排水工程等附属工程建设,建设垃圾投放点12个,购臵垃圾清运车辆1台。现阶段已经完成地勘建设、土地平整,将进行下一步工程建设。

(五)党建扶贫双推进,抓好党建促扶贫。XX村紧紧围绕“党建带扶贫、扶贫促党建”的工作思路,把党建与扶贫有机结合,把“两张皮”拧为“一股绳”,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和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一是以“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促脱贫攻坚。把脱贫攻坚作为检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成效的主阵地,教育党员围绕脱贫攻坚凝心聚力、担当尽责,使学习教育的实际成效体现在脱贫攻坚的行动上。二是健全落实“五议两公开”“一事一议”工作制度。村党组织依托“五议两公开”工作法、“一事一议”等,发挥基层党组织在精准扶贫中组织群众选择项目、动员群众参与工程服务监督的作用,使党组织站到脱贫攻坚“前台”。三是大力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通过“整村推进”“四位一体”项目整合对村集体经济投入扶持资金XX万元,营运后,村委会与租赁方签订租用合同,预计9个商铺以每间400元/月的价格出租,固定年收益共计XX万元;二楼、三楼的16个标间以60元/天计,按月均住宿15天计算,预计年收益17.28万元。摊位共16个,其中肉类摊位6个,3600元/年〃个,计2.16万元;蔬菜摊位10个,1800元/年〃个,计1.8万元,摊位年收益XX万元。XX村每年可以增加XX万元的经济收入,年收益率为10.4%。不断壮大的集体经济,也将给XX村经济发展带来巨大的推动力。同时,将出租所得利润全部纳入村集体收入,使集体经济得到充实。并将资金用于卫生环境治理、已修建设施的维护等公益事业发展。

(六)着力加强创业培训,助力XX脱贫发展。技术培训是保证因缺乏技术致贫群众稳定脱贫的长久之计,为推动我乡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区人社局不断革新培训模式,切实从群众需求出发,做老百姓真正想要的培训,深入XX村,开展为期7天的创业培训,对XX、曼东山、坝塘等有创业愿望的扶贫对象进行系统的培训和指导,让他们树立信心,自主创业,实现脱贫致富。

(七)做好扶贫档案工作,加强痕迹资料管理。根据上级相关文件和会议关于扶贫工作档案管理的要求,将建档立卡贫困户的材料按综合管理类、项目管理类、精准脱贫管理类,及时进行收集、整理、归档,规范工作台账管理。努力做好精准扶贫档案管理,确保精准扶贫工作有迹可循,促进精准扶贫工作。

(八)做好信息宣传工作,营造脱贫氛围。及时向区、乡有关部门上报工作简讯、驻村工作队信息、三农信息,确保信息上报及时畅通。做好扶贫工作宣传,及时将工作动态宣传到网络媒体,吸引关注助力脱贫发展。7月11日,XX到XX村对芒果产业发展进行宣传报道。向广大村民群众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扶贫政策,积极引导群众思想,克服等靠要思想。建立“三图两册”,实行挂图作战,及时更新贫困户动态。

三、贫困退出自查评估工作。

今年XX村脱贫任务为:完成XX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脱贫、完成贫困村整村出列。截至目前,XX村通过对照《云南省贫困退出考核实施细则》(征求意见稿)中贫困人口退出指标进行自检自查,完成情况如下:

(一)贫困人口退出指标 1.贫困户人均可支配收入

(1)指标要求:贫困户人均可支配收入稳定超过国家扶贫标准,达到不愁吃不愁穿。

通过自查,现已超过国家扶贫3120元标准的贫困人口有X户X人,预计今年年底达到国家3120元标准的贫困人口有X户X人,未达到脱贫标准的贫困人口有X户X人。计划2017年达到国家脱贫标准。

2.有安全稳固住房

(1)指标要求:住房遮风避雨,房屋结构体系整体基本安全。

(2)完成情况:通过采取“财政资金配套+项目资金整合+农户自筹”的模式,整合XX万元完成了XX户(贫困户XX户)民房恢复重建、XX户(贫困户XX户)民房修缮加固、XX户(贫困户X户)安居工程,另有XX户(贫困户XX户)安居工程将逐步完成建设,通过自查, XX名贫困人口住房得到保障。

3.适龄青少年就学得到保障

(1)指标要求:原则上义务教育阶段无辍学;初中毕业后不因贫困影响继续接受高中或职业院校教育;高中毕业后不因贫困影响继续接受大学或职业院校教育。

(2)完成情况:XX村现有建档立卡贫困户适龄青少年就学基本得到了保障,该项指标能够达到。

4.基本医疗有保障

(1)指标要求:家庭成员百分之百参加新农合或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符合条件的参加大病统筹。

(2)完成情况:贫困户家庭成员100%参加了新农合或城镇居民医疗保险。该项指标能够达到。

5.社会养老有保障

(1)指标要求:符合条件的家庭成员百分之百参加农村养老保险或城镇居民养老保险。

(2)完成情况:贫困户符合条件的家庭成员100%参加了农村养老保险或城镇居民养老保险。该项指标能够达到。

6.享受扶贫政策、资金、项目帮扶

(1)指标要求:得到易地扶贫搬迁、农村危房改造、产业带动、教育帮扶、资产收益、就业培训、有序转移就业、金融扶持和生态扶持等一个以上资金项目帮扶。

(2)完成情况:实施了“扶贫开发整乡推进”、农村危房改造、产业扶持等项目,计划于今年年底启动实施四位一体项目,全村XX户已脱贫农户及XX户未脱贫农户均能享受1—2项产业扶持到户或人居环境改善,大部分贫困户同时享受就业培训及金融扶持、生态扶持。该项指标能够达到。

(二)贫困村退出指标 1.贫困发生率

(1)指标要求:贫困村贫困发生率降低至3%以下。 (2)完成情况:2013年XX村有贫困人口XX户XX人,贫困发生率高达XX%;2014年脱贫XX户XX人,剩余贫困人口X户X人,贫困发生率下降至XX%;2015年脱贫X户X人,剩余贫困人口XX户XX人,贫困发生率为XX%;2016年经过整乡推进、行政村整村推进、自然村整村推进、产业帮扶等措施,预计脱贫XX户XX人,剩余贫困户X户X人,贫困发生率将降低至XX%,达到3%以内的贫困村退出标准。 2.道路硬化到村

(1)指标要求:县城、乡到行政村通硬化道路,且危险路段有防护措施。

(2)完成情况:乡村道路已硬化,该指标能够达到。 3.农村饮水有保障

(1)指标要求:通自来水或饮水安全有保障,取水半径不超过1公里。

(2)完成情况:通过实施人畜饮水工程项目建设,XX村户户通自来水,解决了饮水困难问题。该指标能够达到。

4.贫困村通电

(1)指标要求:贫困村通10千伏以上的动力电。 (2)完成情况:XX村通有用于生产的10千伏以上的三相动力电。该指标能够达到。

5.贫困村通广播电视

(1)指标要求:贫困村广播电视覆盖率达到100%。 (2)完成情况:XX村X个小组广播电视覆盖率为100%,该指标能够达到。

6.贫困村通网络宽带

(1)指标要求:网络宽带覆盖到行政村、学校和卫生室。 (2)完成情况:网络覆盖到XX村及XX小学校和卫生室,该指标能够达到。

7.适龄儿童有学上

(1)指标要求:贫困家庭适龄儿童义务教育入学率达到国家规定标准。

(2)完成情况:XX村贫困家庭义务教育入学率100%,达到国家规定标准。该指标能够达到。

8.卫生室建设

(1)指标要求:建有标准化农村卫生室,每千常住人口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达到1.2张,每千服务人口不少于1名的标准配备乡村医生,每所村卫生室至少有1名乡村医生执业。

(2)完成情况:XX村有XX卫生院XX分院覆盖,床位数6个、乡村医生3人、乡卫生院4人等配臵到位,该指标能够达到。

9.公共活动场所

(1)指标要求:行政村有公共服务和活动场所。 (2)完成情况:已建成村文化活动室1个、篮球场1块、快乐广场文化惠民工程1个。该指标能够达到。

四、存在问题

1.贫困户增收不均衡。建档立卡贫困户贫困程度深,今年帮扶的产业效益还没有完全显现,长远支柱产业培育有待加强;资产收益没有成功模式可借鉴,仍需进一步探索尝试;专业技术培训有待加强;农户现金实物收支记账不规范、不全面。

2.部分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未全面完成。部分村组公路和串户路待硬化;因雨季、材料、施工力量和民房建设与道路硬化施工相冲突等因素影响,造成部分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没有全面完成。 3.脱贫摘帽工作相关档案资料不够完善。由于多项工作还没有收尾,导致有关档案资料不够完善。

五、下一步工作计划

XX村将此次督查为契机,查找不足,补齐短板,认真对照脱贫实施方案、任务目标,千方百计、全力以赴推进脱贫攻坚工作。

1.加大产业扶持力度。加强产业发展指导,培育长远增收支柱产业,确保贫困人口脱贫不返贫;盘活农村资源,创新资产收益等增收渠道。

2.全面完成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继续以“扶贫开发整乡推进”为主线,推进整村推进项目,继续跟进“四位一体”等项目建设。加强组织领导,加快施工进度,按计划全面完成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任务,改善全村生产生活条件。

村建设规划范文第5篇

整村脱贫规划得到了我镇领导的高度重视,党委召开专项会议讨论研究后,决定在原有对口扶贫人员的基础上,抽调专人成立**村整村脱贫规划设计组,分管领导亲自带队,通过认真分析、调研,请教有关专家并经村民代表大会商议表决后,初步形成了**村整村脱贫项目规划书,现将规划情况汇报如下:

一、**村基本情况简介

**村位于***镇西北部,紧邻江东街道天台和凉水村,与天台、凉水有两条主干道相连,是***镇西北之门户。村下辖5个社,***户1***人,面积9.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835亩(田1137亩,高产稳产田500亩,人均0.3亩),林地面积4000亩,森林覆盖率达**%,全村常年居住人口1***人,其中建卡贫困户***户***人;受限于基础设施的薄弱和水资源的不足,我村产业发展和人畜饮水安全受到限制;20**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元,为全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元)的**%,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率**.*%,贫困人口全部解决温饱问题。

二、整村脱贫规划原则、内容及目标

(一)规划原则

我村整村脱贫规划原则是:结合我村实际,在合理利用资金的基础上,充分发挥群众积极性,以基础设施建设带动产业发展,统筹保障民生。

(二)规划内容

根据**村的实际情况,整村脱贫项目主要从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农民教育培训和民生保障等方面进行规划。

一是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提供发展保障

新建村级公路10公里,目前我村依托互助会资金支持,已经开始前期铺设,需要后期扩大投入。硬化村级公路10.9公里,形成连接天台、凉水的加宽公路,并形成绕村硬化路格局。建设生产便民道8.2公里,解决群众出行难问题。新修水池7口,2400立方米,铺设管道14.5公里,解决我村人畜饮水困难和安全饮水的难题;整治山坪塘27口,约2万立方米,为我村产业发展提供便利水源条件。

二是加快产业发展,实现农户脱贫

走“一保二扩”(在确保粮食安全生产的前提下,扩大蔬菜的栽培面积和立体间套种面积、扩大名优特新农产品种植面积)的路子,强力推进奶牛、肉牛和禽类基地建设的发展。扩大奶牛养殖规模,引导肉牛养殖兴趣户变成规范户,在20**年实现年出栏500头;增加榨菜种植面积,力争达到1500亩;扩大家禽养殖规模,新建标准化万只养鸡场1个;突出特色种植,发展**樱桃350亩。建立中草药生产大户+散户模式,发展药材种植大户5户,增加药材种植面积300亩。通过发展农村产业,使农民摆脱贫困,走上富裕。

三是加快社会事业建设,保障民生民计

针对**村在对口扶贫和“十*五”扶贫项目中取得的成效,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规划建成2个新村居民点,即冒火山集中居民点、石桥集中居民点,完成***户农户的生态移民建设,***户贫困户的危旧房改造。完善村级文化活动场所、农民超市垃圾存放点等便民设施,实现集经济、文化交流、商贸为一体,发展**村经济。

四是加大培训力度,提高农民素质

在整村脱贫规划中,提高农民素质是关键之一。成立一所农民学校,利用村级活动室,请区级机关部门和镇农业中心的职业教师、专家、学者对农民进行理论教育和技能培训,保证全村村民每人都能掌握1-2门实用技术;保证两后生都能接受职业教育培训。

(三)规划目标

整合镇扶贫开发、“农户万元增收工程”及全区整村脱贫开发工程等三大政策机遇,推进**村整村脱贫工程的实施。从20**年起,人均每年增加***元以上,人均纯收入超过***元;推进全村基础设施建设。两年内实现组组通硬化公路,公路级别达到通畅标准,户户居民能喝上干净的自来水;安置全村地质灾害户、无依无靠的弱势群体;到20**年,建立“三圈一带”体系,即建起一个特色产业圈,一个公共服务圈,一个综合统筹圈,一个生态移民产业带。每年提供季节性就业岗位***人以上,长期性就业岗位***人以上,新增就业***人以上;实现剩余劳动力输出***人以上,全面实现**村整村脱贫的目标任务。

三、**村整村脱贫项目设计

(一)基础设施建设

**村“三圈一带”脱贫思路如原则所述,要以基础设施建设为保障,基础设施建设在整村脱贫上直接或间接影响着两个基地的实现和发展。

1、产业道路建设。要实现“三圈一带”的目标,必须解决产业运输问题。一是为促使圈与圈的连通,按需构建交通网络,建好一、二组(村公共服务中心所在地)至三组5公里的出境路,修建一组至五组的环村公路10公里。同时,结合**至天台和凉水的两条出境路的改善,吸引区位资源的流入和增加人流量,搭建和扩大“特色产业圈”影响力和贸易平台。二是为促进生态移民产业带的产业开发,修建各组人行生产便道8.2公里。

2、人畜饮水工程建设。**水资源历来缺乏。所以解决和改善“三圈一带”居民的安全饮用水和商业用水问题,是保证“三圈一带”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计划利用综合统筹圈的优势,建立涵盖“三圈一带”的人畜饮水工程体系,区分人畜饮水和产业用水。一是规划实施产业圈的生产工程,整治山坪塘27口,约2万立方米;二是规划人畜安全饮水工程,修水池7口,2400立方米,铺设管道14.5公里。

(二)基础产业发展

在现有牛场规模前提下,推进奶牛、肉牛和禽类基地建设的发展。扩大奶牛养殖规模,并加快附属草场建设,在20**年实现年出栏500头;增加榨菜种植面积,力争达到1500亩;扩大家禽养殖规模,新建标准化万只养鸡场1个;突出特色种植,发展**樱桃350亩。建立中草药生产大户+散户模式,发展药材种植大户5户,增加药材种植面积300亩。

(三)基本素质提升

依托驻社的农业服务中心和区内外专家,成立一所农民学校,利用村级活动室,请职业教师、专家、学者对农民进行理论教育和技能培训,保证全村村民每人都能掌握1-2门实用技术;保证两后生接受职业教育培训达**%以上。

(四)基本民生保障

就业上,“三圈一带”的建立为周边群众每年提供季节性就业岗位***人以上,长期性就业岗位***人以上,新增就业***人以上;实现剩余劳动力输出***人以上;居住上,规划***户***人的生态移民,***户***人的危旧房改造,并且建立生态移民产业带,带动移民和改造户改善生产生活水平;社会保障上,继续推进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进一步落实最低生活保障,做到应保尽保。

(五)基层组织建设

得益于镇党委、政府对我村的大力支持,我村于20**年完成了村公共服务中心建设,整个中心(含卫生室)占地1200平方米,集活动室、会议室、远程教育点、农家书屋、留守儿童活动中心于一体,我村将进一步根据“三圈一带”规划,进一步完善村公共服务中心的农民工教育培训学校职能,为公共服务圈建设提供便利。

四、投资估算及效益分析

**村“三圈一带”体系所涉四个大类,七个项目预计需投资**.*万元。其中扶贫资金***万元,用于产业发展***万元,饮水工程***万元。

篇二

一、指导思想

以*****、“****”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和十八届*中、*中全会精神,以“强民,富民、奔小康、打造生态文明乡村”为主线,把稳定解决扶贫对象温饱、尽快实现脱贫致富作为首要任务,注重特色产业发展,注重基础设施建设,注重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快推进建设经济强村,与全镇全县全省全国同步建成小康社会。

二、基本原则

(一)突出重点,精准扶贫。加大对建档立卡贫困社和贫困户的扶持力度,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向建档立卡贫困社和贫困户的发展倾斜。坚持基本政策精准到人,帮扶力量精准到户,基础建设(产业)精准到村组。

(二)政府主导、农民主体、社会参与。镇政府对脱贫工作负总责,把脱贫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鼓励农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充分调动广大农民自主创业、发展生产、建设美好家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增强农民自我发展、自我完善和自我服务的能力;广泛动员社会各界参与扶贫开发。

(三)齐心协力,合力推进。各社、各单位要根据本规划,积极向上级主管部门争取资金、项目,在制定政策、分配资金、安排项目时要向8个建档立卡贫困社倾斜,形成工作合力。

(四)统筹兼顾,科学发展。坚持脱贫与建设美好乡村相结合,与生态建设、环境保护相结合,与招商引资相结合。充分发挥田头特色资源优势,发展特色产业,提倡健康科学,生活方式,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

三、总体目标

按照“三年实现脱贫,五年同步小康”的总体目标,到20**年实现8个重点贫困社脱贫。基本实现扶贫对象不愁吃、不愁穿,保障其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速与全县平均水平相等,确保贫困发生率低于8%,全面摆脱贫困。

(一)农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20**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元,到20**年达到***元,年均增长**%。规划期内,贫困人口由20**年的1***人下降到20**年的***人,贫困发生率由**.*%下降到8%以内。通过扶贫开发,力争本村村民整体经济年收益与当镇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同步增长,到20**年,人均纯收入***元以上的农户达到**%以上。

(二)基础设施不断加强。20**年实现农村水泥公路到组率达**%;解决2***人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安全率达到**%,配套完善村级供水设施;农户沼气入户率达到**%以上。到20**年,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主要指标达到国家规定目标。

(三)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九年义务教育成果进一步巩固,初中阶段教育入学率达到**%以上。建立健全村级卫生室及配置合格村医,乡、村两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确保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以上,确保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及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基本实现全覆盖,医疗保障水平全面提高。城乡公共文化、广播影视服务体系基本完善。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以内,实现人口均衡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生活质量大幅提升。

(四)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到20**年,村庄绿化率达到**%以上,卫生厕所使用率达到**%以上,污水处理率达到**%以上,农民集中居住区垃圾实行统一收集处理,村社污水集中处理率和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分别达到**%,小流域治理率达到**%以上,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率达到**%以上,森林覆盖率提高到**%以上,绿化率达**%以上,生态区得到有效保护。预警、监测、应急、救援系统功能齐全,防灾减灾能力显著增强。

(五)乡风文明程度大幅提高。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党风廉政建设、民主法制建设、乡村治理和精神文明建设。农民法制意识不断增强,村民自治能力进一步提高。到20**年,政务公开、村务公开、党务公开率达到**%,村民自治、民主法制创建面均达到**%以上。

(六)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扎实推进。认真落实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努力建设坚强有力的领导班子、本领过硬的骨干队伍、功能实用的服务场所、形式多样的服务载体、健全完善的制度机制,到20**年实现“四有”目标的基层服务型党组织达到**%。加强村级为民服务中心建设,全面实行村干部集中办公和“背包”服务、网格化服务,到20**年建成较为完善的基层便民、为民服务体系。

四、主要建设任务

(一)着力加强特色农

(林)业建设。

坚持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核心,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大力实施“一村一品”,努力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围绕一村一品特色产业村建设,着力发展特色生态农业,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1.建设特色农业产业基地。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依托优势,因地制宜,做大做强本村特色产业,到20**年,发展党参、黄芪和柴胡等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万亩。

(1)做大做强传统产业

全膜玉米:进一步做优做强全膜玉米种植。按照环境生态化、园地清洁化、基地规模化、生产标准化的要求,大力发展高产、抗旱、优质和生态的全膜玉米产业基地。因地制宜,以朱母生态观光点为主线,大力发展村级生态旅游文化。

马铃薯:着力建设标准化生态马铃薯产业园,加快改造低产马铃薯品种。到20**年,发展高产优质生态马铃薯3000亩。

生态养殖:到20**年,年出栏生猪200头,小尾寒羊羊5266只。

(2)大力推广成熟产业

小杂粮:以荞麦、大豆、胡麻等主要传统品种为主,引进、开发、示范和推广,进一步优化品种结构,提高产量和品质。到20**年,计划发展小杂粮种植900亩。

(3)积极培育新兴产业

枣树和核桃:到20**年,发展枣树、核桃产业园1745亩,拓展农民增收途径,提高农民收入。

2.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快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建立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积极发展适度规模经营,着力培育、规范、壮大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专业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和壮大一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到20**年,培育规范化农民专业合作社5家,发展家庭农场10家,培育各类专业大户***户。建立农业龙头企业和规范、示范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名录制和优胜劣汰机制,引导各类项目资金扶持名录内的经营主体。

3.实施精品名牌战略。鼓励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和各类经济实体开展“三品认证”。到20**年,中药材等特色农业基地实现无害认证全覆盖,有机产品认证达到1个,有机产品认证基地达到200亩。初步建立农产品品牌培育、发展和保护体系,加快形成“创建一批、提升一批、储备一批”的农产品品牌发展新格局。培育一批如中药材等产业的新兴品牌。

4.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加强基层农林技术推广体系建设,提升技术推广能力,强化产前、产中、产后服务,积极支持基层农技部门牵头创办试验、示范基地。

5.提升农村劳动力素质。围绕中药材等特色产业,培育一批有技术、懂经营、善管理的新型职业农民,提升农民素质,促进特色产业发展。依托职业技术培训机构,根据区域外劳动力市场需求,采用校企联合等方式开展订单式定向培训。鼓励农村受训劳动力参加劳动部门举办的职业技能培训、职业技能鉴定。

(二)着力加强城乡基础设施建设。

1.努力改善交通条件。坚持把贫困村道路建设作为重点,加大支持村际道路和通组水泥路建设力度,提高农村公路安全水平和服务能力。修建通组道路里程41.3公里,实现组组通路的目标。

2.努力加强城乡建设。以村址为中心,坚持内疏外拓,强化生态保护,打造乡村景观,完善公共设施,增强集镇功能,加强文明创建,提升人居环境。

3.加强农村安全饮水和农田水利建设。遵循科学规划、综合治理、用养结合、防止污染的原则,加强农田集水工程改造提升,提高防汛抗旱能力。到20**年,使现有农田集水工程排涝灌溉作用得到有效发挥,实现农村安全饮水全覆盖。

4.加强农村供电和通信条件建设。到20**年基本建成安全可靠、节能环保、技术先进、管理规范的新型农村电网。加速实现无线通信信号全覆盖,消除自然村、交通沿线和旅游景区通信盲区,实现通信全覆盖;加强信息化建设,提升信息化服务水平。

(三)着力改善民生。

1.大力实施教育扶贫工程。大力发展学前教育、巩固发展义务教育、积极普及高中教育、全力支持职业教育,提高教育的整体质量与效益,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争取国家政策,积极推进学校标准化建设和教育信息化建设,注重改善偏远贫困村的教学条件,全面实施“教学点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结合对口帮扶工作,加大对特困生的帮扶力度,进一步提高群众对学校的满意率。

2.积极推进农村文化建设。加快建设农村文化体育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动文化下乡进社区,支持兴办各类群众文化团体,鼓励文化志愿服务。充分挖掘本地传统特色文化、体育项目,组织群众参与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传统特色文化、体育竞技活动,丰富群众的文化体育生活。

3.加快发展农村医疗卫生。全面落实建立城乡居民健康档案、健康教育、传染病防治、预防接种、儿童保健、孕产妇保健、老年人保健、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管理,完善医疗服务体系。群众获得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更加均等,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扩大农村免费公共卫生服务和免疫范围,加强人畜共患疾病、结核病等传染疾病及地方病的防治。实行基本药物制度对村卫生室全覆盖,缓解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完善乡、村两级医疗卫生和计划生育服务网络体系及信息化手段,加大对村级卫生室及人才培养支持力度,加大对计划生育扶贫对象扶持力度。

4.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按照“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的原则,巩固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成果,逐步提高农村养老保险金。做到“五保户”应保尽保,符合低保条件的农村低收入人口全部纳入低保,巩固提高农村医保水平,完善农村,困难群众医疗救助制度。大力推进五保户、特困户危房改造、扶贫搬迁和生态移民工程。

(四)着力建设美好乡村。

1.加强环境保护。加大农村饮用水源地保护力度,加强引用水源地保护区监督和管理,制定保障饮用水安全应急预案;积极推进农饮工程及引用水源保护工程建设,加大对农村水质监测频次,确保农村引用水安全。加强生活污水、垃圾处理工程建设,大力推行农村生活污水集中和分散相结合处理模式及农村垃圾分类,实现垃圾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处理。大力实施农村清洁工程,建立“户保洁、村收集、乡转运”的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模式和保洁制度。

2.努力实现乡风文明。按照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要求,以“文明户”评比、文明创建等为载体,大力弘扬“三苦精神”;深入开展公民思想道德建设、文明创建和建立农民书屋,大力宣传好人好事,积极倡导文明新风尚,农村赌博、迷信活动明显减少,农民整体素质得到全面提升。

3.加强农村民主与法治。开展多种形式培养村干部,努力提高村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和“两委”班子整体素质,完善村民自治机制,大力推进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不断提高村民自治能力和水平,充分发挥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和“一事一议”制度在民主决策中的作用;开展经常性的法律法规知识宣传教育;积极引导农民学法、懂法、守法,按法律法规办事,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4.加快美好乡村建设。重点选择王马山、胡圈、邵坪、朱母等中心村庄,采取一次规划、分类指导、分步实施的办法,建成环境优美、产业鲜明、生活舒适、管理民主、邻里和睦的美好村庄。

五、保障措施

(一)健全组织保障机制。坚持党政“一把手”负责制,切实加强对全村脱贫工作的领导,统揽全局,凝聚力量,有步骤的推进规划实施。具体由村扶贫开发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村脱贫工作的组织领导,扶贫开发领导小组负责全乡脱贫工作日常事务。各社要成立工作小组,村主要负责人任组长,实行单位帮扶联系村、干部包户的工作模式,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动员、精心组织、倾情帮扶。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落实激励政策,把广大党员干部的思想统一起来,把全村人民的力量凝聚起来,努力形成脱贫摘帽的良好氛围和强大合力。

(二)创新精准扶贫工作机制。

1.创新贫困人口识别机制。创新贫困人口识别方法,确保底数精准;规范贫困人口识别程序,确保流程精准;强化公示、公开,确保对象精准。

2.创新建立分类机制。紧扣贫困成因、贫困程度梳理分类,因社因人分类施策,确保成因精准、类别精准、施策精准。在尊重群众意愿的情况下,做到“滴灌”精准、措施得力、脱贫有望。

3.创新建立规划机制。立足村情实际,注重与减贫摘帽、同步小康指标相衔接,实事求是制定工作规划,确保目标精准;在推动贫困户脱贫致富的同时,着力提高村级经济发展,进一步改善生态环境和村容村貌,提升村民素质和村风文明程度,真正实现民富村强,确保思路精准;针对贫困村自然条件,尊重群众发展意愿,力求规划内容和举措细化到每个项目、每家每户,做到措施精准。

4.创新建立动力机制。注重通过会议动员、入户引导、参观学习等形式宣传政策、发动群众,增强自我求变、自我发展的信心,确保宣传动员精准;从群众最迫切的需求着手,在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社会保障等方面优先排列其帮扶需求,确保需求意愿精准;尊重群众意愿,顺应群众期盼,回应群众关切,将知情权、决定权、管理权交给群众,确保主体地位精准。

5.创新建立管理机制。建立贫困村和贫困户管理系统,做到户有卡、村有册、乡有管理系统,确保对象管理精准;建立监测评估体系,对各类扶贫资源到村到户、贫困村经济社会发展、扶贫对象就业增收情况、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等情况进行监测评估,准确反映扶贫成效,确保成效评估精准。

(三)创新农村管理体制机制。

1.推进集体“三资”市场化运营。着力提高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民主化水平。探索农村资源资产化、资产资本化、资本股份化的有效实现形式。允许农民以出租或入股相关产业项目经营主体来获取租金或分红,让农民从集体“三资”市场化运营中获取更多收益。在不改变林地集体所有权和林地性质、用途的前提下,允许农民依法自愿有偿规范流转林地承包经营权,鼓励农民通过入股分红、专业合作等方式,积极开展规模经营、集约经营,促进林农实现长期增收、森林生态保持良好。鼓励村级依托现有资源通过开发、租赁、入股、经营等多种形式发展集体经济,带动农民增收。

2.推进农村土地和林权制度改革。明晰农村土地和集体林权财产权属,支持农民从土地承包经营权、集体林权的流转中获得财产性收入,大幅度提高农民在土地增值收益中的分配比例。加快推进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土地承包经营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宅基地使用权确权登记颁证。积极争取土地整理项目,稳步规范推进城乡土地增减挂钩,鼓励支持农民开展土地复垦和整理,实现土地效益最大化,增加农民收益。完善土地征用程序和补偿机制,妥善安置失地农民。继续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深化各项配套制度改革,进一步明确林权主体,理顺经营关系。

(四)健全多元投入机制。积极争取中央和省、市、县项目资金支持,广泛吸纳企业和社会资金参与,主动争取在外人员捐资援建。同时,动员受益群众合理出资,形成脱贫奔小康建设的多元化投入机制。按照谁投资、谁经营、谁受益的原则;广泛鼓励和引导社会资金投入;通过采取民办公助、以奖代补、项目配套、实物补助等措施,引导农民群众自愿投资投劳,广泛吸纳民间资金。同时整合现有的各方面农村建设资金,实行统一规划、统筹使用、性质不变、渠道不乱,充分发挥资金的聚集效应,实现群众参与最大化、资源利用最大化、综合效益最大化。

(五)健全监督管理机制。坚持推行政务、财务公开,接收社会监督,杜绝“暗箱”操作。坚持项目资金实行专户储存,专账、专人管理,专项拨付,增强透明度,并实行资金审计和领导经济责任审计,确保资金运行安全,发挥最大效益。对违规违纪行为,一经查实,依照有关规定严肃追究相关责任人责任。

(六)健全考核奖惩机制。将脱贫奔小康工作纳入目标综合考核和干部考核的重要内容,并建立脱贫奔小康工作考核奖惩制度,对先进村和单位给予表彰奖励,对工作不力,完成任务差的相关责任单位和责任人给予严肃处理。对8个建档立卡贫困社制定统一的普惠政策资金扶持方案和考核方案。建立干部包村包户考核制度,将考核结果与单位和个人评先评优相结合。

篇三

一、指导思想

以*****、“****”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中、*中全会精神,以“强民,富民、奔小康、打造生态文明乡村”为主线,把稳定解决扶贫对象温饱、尽快实现脱贫致富作为首要任务,注重特色产业发展,注重基础设施建设,注重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快推进建设经济强村,与全镇全县全省全国同步建成小康社会。

二、基本原则

(一)突出重点,精准扶贫。加大对建档立卡贫困社和贫困户的扶持力度,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向建档立卡贫困社和贫困户的发展倾斜。坚持基本政策精准到人,帮扶力量精准到户,基础建设(产业)精准到村组。

(二)政府主导、农民主体、社会参与。镇政府对脱贫工作负总责,把脱贫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鼓励农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充分调动广大农民自主创业、发展生产、建设美好家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增强农

民自我发展、自我完善和自我服务的能力;广泛动员社会各界参与扶贫开发。

(三)齐心协力,合力推进。各社、各单位要根据本规划,积极向上级主管部门争取资金、项目,在制定政策、分配资金、安排项目时要向8个建档立卡贫困社倾斜,形成工作合力。

(四)统筹兼顾,科学发展。坚持脱贫与建设美好乡村相结合,与生态建设、环境保护相结合,与招商引资相结合。充分发挥田头特色资源优势,发展特色产业,提倡健康科学,生活方式,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

三、总体目标

按照“三年实现脱贫,五年同步小康”的总体目标,到20**年实现8个重点贫困社脱贫。基本实现扶贫对象不愁吃、不愁穿,保障其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速与全县平均水平相等,确保贫困发生率低于8%,全面摆脱贫困。

(一)农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20**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元,到20**年达到***元,年均增长**%。规划期内,贫困人口由20**年的1***人下降到20**年的***人,贫困发生率由**.*%下降到8%以内。通过扶贫开发,力争本村村民整体经济年收益与当镇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同

步增长,到20**年,人均纯收入***元以上的农户达到**%以上。

(二)基础设施不断加强。20**年实现农村水泥公路到组率达**%;解决2***人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安全率达到**%,配套完善村级供水设施;农户沼气入户率达到**%以上。到20**年,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主要指标达到国家规定目标。

(三)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九年义务教育成果进一步巩固,初中阶段教育入学率达到**%以上。建立健全村级卫生室及配置合格村医,乡、村两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确保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以上,确保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及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基本实现全覆盖,医疗保障水平全面提高。城乡公共文化、广播影视服务体系基本完善。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以内,实现人口均衡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生活质量大幅提升。

(四)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到20**年,村庄绿化率达到**%以上,卫生厕所使用率达到**%以上,污水处理率达到**%以上,农民集中居住区垃圾实行统一收集处理,村社污水集中处理率和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分别达到**%,小流域治理率达到**%以上,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率达到**%以上,森林覆盖率提高到**%以上,绿化率达**%以上,生态区得到有效保护。预警、监测、应急、救援系统功能齐全,防灾减灾能力显著增强。

(五)乡风文明程度大幅提高。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党风廉政建设、民主法制建设、乡村治理和精神文明建设。农民法制意识不断增强,村民自治能力进一步提高。到20**年,政务公开、村务公开、党务公开率达到**%,村民自治、民主法制创建面均达到**%以上。

(六)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扎实推进。认真落实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努力建设坚强有力的领导班子、本领过硬的骨干队伍、功能实用的服务场所、形式多样的服务载体、健全完善的制度机制,到20**年实现“四有”目标的基层服务型党组织达到**%。加强村级为民服务中心建设,全面实行村干部集中办公和“背包”服务、网格化服务,到20**年建成较为完善的基层便民、为民服务体系。

四、主要建设任务

(一)着力加强特色农

(林)业建设。

坚持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核心,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大力实施“一村一品”,努力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围绕一村一品特色产业村建设,着力发展特色生态农业,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1.建设特色农业产业基地。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依托优势,因地制宜,做大做强本村特色产业,到20**年,发展党参、黄芪和柴胡等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万亩。

(1)做大做强传统产业

全膜玉米:进一步做优做强全膜玉米种植。按照环境生态化、园地清洁化、基地规模化、生产标准化的要求,大力发展高产、抗旱、优质和生态的全膜玉米产业基地。因地制宜,以朱母生态观光点为主线,大力发展村级生态旅游文化。

马铃薯:着力建设标准化生态马铃薯产业园,加快改造低产马铃薯品种。到20**年,发展高产优质生态马铃薯3000亩。生态养殖:到20**年,年出栏生猪200头,小尾寒羊羊5266只。

(2)大力推广成熟产业

小杂粮:以荞麦、大豆、胡麻等主要传统品种为主,引进、开发、示范和推广,进一步优化品种结构,提高产量和品质。到20**年,计划发展小杂粮种植900亩。

(3)积极培育新兴产业

枣树和核桃:到20**年,发展枣树、核桃产业园1745亩,拓展农民增收途径,提高农民收入。

2.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快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建立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积极发展适度规模经营,着力培育、规范、壮大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专业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和壮大一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到20**年,培育规范化农民专业合作社5家,发展家庭农场10家,培育各类专业大户***户。建立农业龙头企业和规范、示范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名录制和优胜劣汰机制,引导各类项目资金扶持名录内的经营主体。

3.实施精品名牌战略。鼓励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和各类经济实体开展“三品认证”。到20**年,中药材等特色农业基地实现无害认证全覆盖,有机产品认证达到1个,有机产品认证基地达到200亩。初步建立农产品品牌培育、发展和保护体系,加快形成“创建一批、提升一批、储备一批”的农产品品牌发展新格局。培育一批如中药材等产业的新兴品牌。

4.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加强基层农林技术推广体系建设,提升技术推广能力,强化产前、产中、产后服务,积极支持基层农技部门牵头创办试验、示范基地。

5.提升农村劳动力素质。围绕中药材等特色产业,培育一批有技术、懂经营、善管理的新型职业农民,提升农民素质,促进特色产业发展。依托职业技术培训机构,根据区域外劳动力市场需求,采用校企联合等方式开展订单式定向培训。鼓励农村受训劳动力参加劳动部门举办的职业技能培训、职业技能鉴定。

(二)着力加强城乡基础设施建设。

1.努力改善交通条件。坚持把贫困村道路建设作为重点,加大支持村际道路和通组水泥路建设力度,提高农村公路安全水平和服务能力。修建通组道路里程41.3公里,实现组组通路的目标。

2.努力加强城乡建设。以村址为中心,坚持内疏外拓,强化生态保护,打造乡村景观,完善公共设施,增强集镇功能,加强文明创建,提升人居环境。

3.加强农村安全饮水和农田水利建设。遵循科学规划、综合治理、用养结合、防止污染的原则,加强农田集水工程改造提升,提高防汛抗旱能力。到20**年,使现有农田集水工程排涝灌溉作用得到有效发挥,实现农村安全饮水全覆盖。

4.加强农村供电和通信条件建设。到20**年基本建成安全可靠、节能环保、技术先进、管理规范的新型农村电网。加速实现无线通信信号全覆盖,消除自然村、交通沿线和旅游景区通信盲区,实现通信全覆盖;加强信息化建设,提升信息化服务水平。

(三)着力改善民生。

1.大力实施教育扶贫工程。大力发展学前教育、巩固发展义务教育、积极普及高中教育、全力支持职业教育,提高教育的整体质量与效益,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争取国家政策,积极推进学校标准化建设和教育信息化建设,注重改

善偏远贫困村的教学条件,全面实施“教学点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结合对口帮扶工作,加大对特困生的帮扶力度,进一步提高群众对学校的满意率。

2.积极推进农村文化建设。加快建设农村文化体育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动文化下乡进社区,支持兴办各类群众文化团体,鼓励文化志愿服务。充分挖掘本地传统特色文化、体育项目,组织群众参与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传统特色文化、体育竞技活动,丰富群众的文化体育生活。

3.加快发展农村医疗卫生。全面落实建立城乡居民健康档案、健康教育、传染病防治、预防接种、儿童保健、孕产妇保健、老年人保健、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管理,完善医疗服务体系。群众获得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更加均等,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扩大农村免费公共卫生服务和免疫范围,加强人畜共患疾病、结核病等传染疾病及地方病的防治。实行基本药物制度对村卫生室全覆盖,缓解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完善乡、村两级医疗卫生和计划生育服务网络体系及信息化手段,加大对村级卫生室及人才培养支持力度,加大对计划生育扶贫对象扶持力度。

4.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按照“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的原则,巩固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成果,逐步提高农村养老保险金。做到“五保户”应保尽保,符合低保条件的农村低收入人口全部纳入低保,巩固提高农村医保水平,完善农村,困难群众医疗救助制度。大力推进五保户、特困户危房改造、扶贫搬迁和生态移民工程。

(四)着力建设美好乡村。

1.加强环境保护。加大农村饮用水源地保护力度,加强引用水源地保护区监督和管理,制定保障饮用水安全应急预案;积极推进农饮工程及引用水源保护工程建设,加大对农村水质监测频次,确保农村引用水安全。加强生活污水、垃圾处理工程建设,大力推行农村生活污水集中和分散相结合处理模式及农村垃圾分类,实现垃圾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处理。大力实施农村清洁工程,建立“户保洁、村收集、乡转运”的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模式和保洁制度。

2.努力实现乡风文明。按照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要求,以“文明户”评比、文明创建等为载体,大力弘扬“三苦精神”;深入开展公民思想道德建设、文明创建和建立农民书屋,大力宣传好人好事,积极倡导文明新风尚,农村赌博、迷信活动明显减少,农民整体素质得到全面提升。

3.加强农村民主与法治。开展多种形式培养村干部,努力提高村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和“两委”班子整体素质,完善村民自治机制,大力推进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不断提高村民自治能力和水平,充分发挥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和“一事一议”制度在民主决策中的作用;开展经常性的法律法规知识宣传教育;积极引导农民学法、懂法、守法,按法律法规办事,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4.加快美好乡村建设。重点选择王马山、胡圈、邵坪、朱母等中心村庄,采取一次规划、分类指导、分步实施的办法,建成环境优美、产业鲜明、生活舒适、管理民主、邻里和睦的美好村庄。

五、保障措施

(一)健全组织保障机制。坚持党政“一把手”负责制,切实加强对全村脱贫工作的领导,统揽全局,凝聚力量,有步骤的推进规划实施。具体由村扶贫开发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村脱贫工作的组织领导,扶贫开发领导小组负责全乡脱贫工作日常事务。各社要成立工作小组,村主要负责人任组长,实行单位帮扶联系村、干部包户的工作模式,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动员、精心组织、倾情帮扶。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落实激励政策,把广大党员干部的思想统一起来,把全村人民的力量凝聚起来,努力形成脱贫摘帽的良好氛围和强大合力。

(二)创新精准扶贫工作机制。

1.创新贫困人口识别机制。创新贫困人口识别方法,确保底数精准;规范贫困人口识别程序,确保流程精准;强化公示、公开,确保对象精准。

2.创新建立分类机制。紧扣贫困成因、贫困程度梳理分类,因社因人分类施策,确保成因精准、类别精准、施策精准。在尊重群众意愿的情况下,做到“滴灌”精准、措施得力、脱贫有望。

3.创新建立规划机制。立足村情实际,注重与减贫摘帽、同步小康指标相衔接,实事求是制定工作规划,确保目标精准;在推动贫困户脱贫致富的同时,着力提高村级经济发展,进一步改善生态环境和村容村貌,提升村民素质和村风文明程度,真正实现民富村强,确保思路精准;针对贫困村自然条件,尊重群众发展意愿,力求规划内容和举措细化到每个项目、每家每户,做到措施精准。

4.创新建立动力机制。注重通过会议动员、入户引导、参观学习等形式宣传政策、发动群众,增强自我求变、自我发展的信心,确保宣传动员精准;从群众最迫切的需求着手,在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社会保障等方面优先排列其帮扶需求,确保需求意愿精准;尊重群众意愿,顺应群众期盼,回应群众关切,将知情权、决定权、管理权交给群众,确保主体地位精准。

5.创新建立管理机制。建立贫困村和贫困户管理系统,做到户有卡、村有册、乡有管理系统,确保对象管理精准;建立监测评估体系,对各类扶贫资源到村到户、贫困村经济社会发展、扶贫对象就业增收情况、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等情况进行监测评估,准确反映扶贫成效,确保成效评估精准。

(三)创新农村管理体制机制。

1.推进集体“三资”市场化运营。着力提高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民主化水平。探索农村资源资产化、资产资本化、资本股份化的有效实现形式。允许农民以出租或入股相关产业项目经营主体来获取租金或分红,让农民从集体“三资”市场化运营中获取更多收益。在不改变林地集体所有权和林地性质、用途的前提下,允许农民依法自愿有偿规范流转林地承包经营权,鼓励农民通过入股分红、专业合作等方式,积极开展规模经营、集约经营,促进林农实现长期增收、森林生态保持良好。鼓励村级依托现有资源通过开发、租赁、入股、经营等多种形式发展集体经济,带动农民增收。

2.推进农村土地和林权制度改革。明晰农村土地和集体林权财产权属,支持农民从土地承包经营权、集体林权的流转中获得财产性收入,大幅度提高农民在土地增值收益中的分配比例。加快推进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土地承包经营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宅基地使用权确权登记颁证。积极争取土地整理项目,稳步规范推进城乡土地增减挂钩,鼓励支持农民开展土地复垦和整理,实现土地效益最大化,增加农民收益。完善土地征用程序和补偿机制,妥善安置失地农民。

继续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深化各项配套制度改革,进一步明确林权主体,理顺经营关系。

(四)健全多元投入机制。积极争取中央和省、市、县项目资金支持,广泛吸纳企业和社会资金参与,主动争取在外人员捐资援建。同时,动员受益群众合理出资,形成脱贫奔小康建设的多元化投入机制。按照谁投资、谁经营、谁受益的原则;广泛鼓励和引导社会资金投入;通过采取民办公助、以奖代补、项目配套、实物补助等措施,引导农民群众自愿投资投劳,广泛吸纳民间资金。同时整合现有的各方面农村建设资金,实行统一规划、统筹使用、性质不变、渠道不乱,充分发挥资金的聚集效应,实现群众参与最大化、资源利用最大化、综合效益最大化。

(五)健全监督管理机制。坚持推行政务、财务公开,接收社会监督,杜绝“暗箱”操作。坚持项目资金实行专户储存,专账、专人管理,专项拨付,增强透明度,并实行资金审计和领导经济责任审计,确保资金运行安全,发挥最大效益。对违规违纪行为,一经查实,依照有关规定严肃追究相关责任人责任。

(六)健全考核奖惩机制。将脱贫奔小康工作纳入目标综合考核和干部考核的重要内容,并建立脱贫奔小康工作考核奖惩制度,对先进村和单位给予表彰奖励,对工作不力,完成任务差的相关责任单位和责任人给予严肃处理。对8个

村建设规划范文第6篇

治理工作。经过几年的努力,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具体工作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领导重视、组织落实

近几年来,我村支部针对周围拆迁户的增多,外来人口多,一段时期内的民事纠纷多,青少年违法现象多、盗窃现象多的特点,使我们深刻地认识到:只有不失时机地抓好以法治村、抓好民事调解工作,优化村的环境,增加村民的法制意识,才能进一步提高村民的遵纪守法意识。一是加强学习,提高素质。我村利用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及各种会议组织党员、村民代表深入学习《宪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刑法》、《依法治村学习材料》等法规文件,同时帮助村企业人员学习《合同法》、《劳动法》等法律法规。二是开展活动,营造氛围。积极联系××区司法局与我村开展“城乡携手、共建文明”活动,以文明行业创建带动文明村创建,改善村际环境。营造文化氛围,提高村民的创业致富能力和文明素质,并定期邀司法所、派出所和有关人员到我村为党员干部做专题讲座,宣传各种法律知识,使全村党员干部对依法治村工作有了更深的认识。三是健全组织,完善网络。在做好各项工作的同时,建立健全组织,将一批觉悟高、有文化、有素质、事业心强、善于做群众工作的人进入工作班子,村成立了村主任为组长,民调主任为副组长,民兵营长、妇女主任、妇女委员等人组成的班子,各成员分工明确。四是扎实举措,制度保证。村里设立了村民联系箱,对村民反映的矛盾问题及时解决,解决不了的及时告知并上报××协同处理。全村共分20个村民小组,每个小组的成员、信息员做到有任务、有指标、有考核、有奖惩,并将工作实绩同报酬挂钩,同评比先进挂钩。每个小组要有一名信息员,从而形成了村组联动、高效的调解网络,从而极大地调动了村组两级干部的工作热情和工作积极性,增强了他们主动做好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规范管理、制度落实

为了使依法治村工作步入规范化、制度化轨道,我们从实际出发,重点抓建章立制,工作由人治变为制度管人、制度育人。针对过去村调委会规章制度不健全,我们制定和完善了村委会工作制度、例会制度、民主评议制度、奖惩制度及村规民约等一系列配套制度,同时还投入了大量的资金,进行各种硬件和软件建设,改善办公条件。如办公楼、办公桌椅、电脑、资料等等。对每一个案例的材料进行归档,按装订成册,同时每季度召开一次工作汇报会,总结经验、布置工作。2005年又花1万元增添了一台电脑,所有人员的资料和档案都编入了电脑,实现了数据的数字化、信息化、网络化管理。

三、突出重点、优化环境

村通过基层民主法治建设,着重抓住几个重点:

1、抓纠纷控制。我们村委会一班人经常深入基层和群众融为一片,从而获得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和信息,为及时、有针对性地做好疏导工作、化解可能发生的矛盾,把矛盾消灭在萌芽状态创造了有利的条件。2005年6月25日,村民××*与××*因为秧田打水发生矛盾纠纷,双方在现场发生了激烈争斗,村长××*及时赶到现场,从××*的手中夺下铁锹,及时地阻止了即将发生的不可预料的后果,当场把矛盾处理好,事后××*说:“如果不是村长及时赶到,我也许会在大牢里度过下半生”。2005年春节后,××*村有少数村民在家聚众赌博,村委会知道后,及时上门,阻止了不断蔓延的违法势头。2003年9月,因水利工程的需要,我们对67户村民的房屋进行了拆迁,尽管当时矛盾很多,部分农户的抵触情绪很大,但由于我们超前把拆迁的重要性、必要性及安置方案、有关政策法规及时对村民作了大量的宣传,预防了矛盾的发生,因此未发生一起纠纷和上访事件,只用了二个星期,67户村民高高兴兴地搬出房子,为水利工程的顺利动工作出了贡献。

2、抓安置帮教。刑释解教人员出狱后,村里争取能够最大限度的发挥他们的专长,尽快融入社会。四村刑释人员××*回来后没有工作干,我们知道后及时上门帮助他,并在铸造总厂为他安排了工作。这样确保他们走出大墙不失控,通过积极正确的疏导教育,力争刑释人员自食其力、积极向上。

3、抓暂住人口的管理。我村严格依照省市《暂住人口管理条例》和《出租房屋管理条例》的规定,每星期一次,严格认真地对暂住人口进行登记,严格落实谁用人谁负责,谁出租谁负责的管理措施。从而从源头预防和控制暂住人口违法犯罪的发生。

四、四项民主、常抓不懈

1、民主选举

第七届村委会换届选举工作,我村以《村民委员会组

织法》和省实施选举工作办法为依据,坚持党的领导,充分发扬民主,认真依照直接、平等、公开差额,无记名投票原则进行,选举过程按六个阶段,八个步骤进行,严格依法办事,充分发扬民主,选举获得了一次性成功,受到上级组织大力好评和赞扬。

2、民主决策

我村按照《村委会组织法》每年召开村民代表会议二次,上半年召开一次,内容为

上半年村委会工作总结和下半年工作打算,各主任、委员进行述职,并向村民代表公布村财务情况及村计划生育情况;下半年一次为低保户、困难户减免情况,报告本村干部工资报酬,计划生育以及各委员一年来的工作情况,健全村民代表会议例会制度,定期开展村民代表议事活动,实行“两公开”、“一监督”,加强了民主政治建设。对于村里出现的性个性情况,我们还专门召开部分村民代表专题会议,并对专题问题进了表决。另外村里还积极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向广大村民进行五热爱教育。

3、民主管理

经村民代表会议讨论订立的村规民约,共计十条,主要内容为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遵守法律、法规,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实行科学种田,讲文明树新风,严禁赌博,反对迷信,打击偷盗和流氓犯罪活动,实行计划生育,爱护集体财产和公共设施,讲究卫生、美化环境。明确了民主理财小组职责,主要检查监督集体经济组织的财务活动,听取和反映群众对村组集体财务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审查各项开支是否合法、合理,否决不合理的开支,对财务中发现的问题,及时提出处理建议,进行整改。

4、民主监督

每季度采用全面、真实、及时、易懂的形式向村民公开村务、财务。共有8项内容公布:①当年村经济发展规划;②上一年(季)经济收入情况,村干部工资报酬;③当年粮食直补情况;④当年低保户,困难户救济情况;⑤计划生育育龄妇女及批生二胎情况;⑥村级企业合同签订执行情况;⑦村民议事职责及民主理财情况;⑧村委会招待费开支情况。通过这样的公开,真正做到了给村民一个明白,还村干部一个清白。

五、经济发展、社会稳定

依法治村开展取得了很大的成效,同时也为我村的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农民增收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村级经济收入近三年来翻了一番,村人均收入从99年2600元到现在7600元,村民收入大幅增加,跃居全区先进行列。

我村在发展村级经济的同时,大力为民办实事、做好事。村投资205万元,使村里的中心道路和主要干道铺上了水泥和柏油,实现了路面模范化、洁净化;投资100万元修建了自来水塔,改善了多年来村民饮水难的问题;投资12万元修健老年健身活动中心。06年结合市国土局土地整理项目投资221万元,为各自然村所有的涵洞、渠道进行了标准化建设,实现了沟、渠、路、林配套林网化建设。通过给村民办公益事业,提高了广大农户的荣誉感和文明意识,现在争当精神文明建设带头人已在全村村民中蔚然成风。现在村民的钱袋子鼓了,人的寿命长了,矛盾纠纷少了,社会治安稳定了,各项事业兴旺发达了,各种奖牌奖状上墙了。

目前通过基层民主法制建设,使村民进一步提高了“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约束”的意识,按规章制度管理,按操作程序办事。酗酒闹事,流氓斗殴,赌博,封建迷信活动呈明显下降趋势。几年来,在区委提出的“抓落实、再深化、有创新、求长效”的要求下,我村没有出现一宗重大刑事案件、治安案件、居住人口犯罪、民转刑案件,“两劳”释放人员重新犯罪和涉毒案件。

上一篇:成语练习三范文下一篇:常务副市长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