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与法治相关论文题目范文

2024-07-20

道德与法治相关论文题目范文第1篇

2、浅谈优化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

3、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

4、探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中的学生观与价值观

5、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方法刍议

6、小学生思想道德和法治教育的途径

7、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开展生活化教学的方法思考

8、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生活化教学措施分析

9、新时期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现状及完善对策

10、让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实现有趣、有效

11、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升路径探究

12、初中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探究

13、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与学校德育工作融合的实践

14、谈道德与法治学科落实小学生核心素养的途径

15、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回归生活实践研究

16、赏识教育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应用策略研究

17、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常见问题及其对策分析

18、《思想道德与法治》实践教学探索之新生课前调查报告

19、依法治国重要思想与高校《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融合探讨

20、新时期《思想道德与法治》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

21、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生活化教学的探索与实践研究

22、关于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建议

23、提升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实效性的途径

24、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爱国主义教育的着力点分析

25、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中增强德育实效性的对策探析

26、中华传统文化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实践研究

27、着眼初小衔接,着力构建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新模式

28、高校思政课教学中坚持德治与法治一体同行

29、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法治意识的培养与引导

30、新课改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探究

31、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方法探究

32、以情育人: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情感导引

33、“党的领导”教育融入思想道德与法治课:逻辑、张力和路径

34、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育教学的难点与解决措施

35、谈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的互动教学

36、生活化教学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开展

37、核心素养下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工作现状及优化策略分析

38、谈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生活化教学模式的应用策略

39、新课改背景下优化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策略

40、初中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

41、融合家庭教育的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探索

42、中华优秀传统道德思想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研究

43、生活化的农村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探讨

44、智能时代高职院校《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建设创新路径研究

45、浅谈农村初中道德与法治有效教学策略

46、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思想道德与法治”课

47、“思想道德与法治”课多元化教学模式的探索

48、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49、红色资源视域下体验式教学在江西高职院校 《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运用探究

道德与法治相关论文题目范文第2篇

2、道德与法治课程关于法治教育的思考

3、如何提高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活动的有效性

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模式探究

5、小议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养成

6、浅析微课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探究

7、坚持德治与法治的有机统一

8、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策略分析

9、探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方法

10、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生活案例的创新应用

11、消防和应急救援英雄案例融入《思想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现状和意义

12、着眼初小衔接,着力构建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新模式

13、新课改背景下优化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策略

14、以“四史”促进《思想道德与法治》教学模式改革探索研究

15、本土资源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的运用

16、生活化教学应用于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的路径探寻

17、农村学校道德与法治课堂生活化教学的思考

18、以情育人: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情感导引

19、融翻转课堂与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在《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应用与研究

20、初中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

21、探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中的学生观与价值观

22、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方法探究

23、融合家庭教育的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探索

24、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探究

25、初中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探究

26、小学道德与法治活动型课堂的建构策略

27、“七一”重要讲话精神融入《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研究

28、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生活化探索

29、“一四二四”探究式教学方式在高校《思想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策略及教学建议

30、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法律素养的思考

31、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

32、基于核心素养下农村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实效的研究

33、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爱国主义教育的着力点分析

34、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途径研究

35、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的探究

36、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实效性研究

37、浅谈农村初中道德与法治有效教学策略

38、提升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的路径探究

39、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体验式教学的实施策略探究

40、“党的领导”教育融入思想道德与法治课:逻辑、张力和路径

41、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常见问题及其对策分析

42、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自学指导方法的研究

43、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中增强德育实效性的对策探析

44、采众家之长 铸跨界之美

45、道德与法治教学深度融合新媒体的探究与实践

46、浅谈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现状及应对策略

47、试论高校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改革的策略

48、智能时代高职院校《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建设创新路径研究

49、“思想道德与法治”课多元化教学模式的探索

道德与法治相关论文题目范文第3篇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信息技术;融合;认知水平

信息技术的发展促使人们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发生了极为深刻的变化和改变。其体现在教师的教学活动方面时,不仅可以极大地丰富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还可以极大地促进教师教学观念、教学理念的转变。基于信息技术融入的教学价值,那么,如何有效地将其融入道德与法治课堂,使道德与法治课堂更加充满活力,更加适应新课程改革发展的需要,更加有利于学生道德品质与法治精神的自主建构,主要应围绕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实践探索:

一、基于学生认知水平,以考虑学科特征为原则

小学《道德与法治》共12册,教材依据学生与生活的紧密程度,先后安排了“我的健康成长”“我的家庭生活”“我们的学校生活”“我们的社区与公共生活”“我们的国家生活”“我们共同的世界”等六大生活领域。其中,有一些内容本身过于抽象和陌生,不但教师教学时非常吃力,学生理解起来更是困难,这就给课堂教学活动带来不小的挑战。基于此,如果继续延用传统教学模式,显然无法让相对较缺乏生活阅历和知识累积的小学生完全融入课堂,更不用说透彻地体悟教材中的知识要点和蕴含的道理。但是,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其海量的素材不仅为学科教学提供了丰富与鲜活的教学方式,还以其得天独厚的优势将声音、图像、文字和视频融为一体,使抽象难理解的道德与法治知识直观化、简单化和形象化,让学生茅塞顿开,让课堂充满活力。

例如,在教学一年级上册“上学路上”这一课时,由于一年级学生年龄小且认知水平有限,因此教师可以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创设学生在上学路上的具体场景。比如,周边有什么标志性建筑物,要经过几条马路,会碰到哪些人等等。也就是说,可以借助多媒体课件的情景创设,把上学路上可能遇到的人、看到的物和发生的事都展示出来,与此同时还可以借此机会对学生开展安全教育活动。又如,在教学三年级下册“爱心的传递者”这一课时,教师同样可以借助多媒体信息技术创设情景模拟。如,乘坐公共汽车时,主动给老人、小孩和孕妇让座;播放残疾人日常生活小视频,让学生从心灵深处体验、感悟残疾人的艰难困苦,从而引导学生以实际行动尊重、关爱和帮助残疾人;播放抢险救灾现场图片,对学生开展情感教育,用情感激励学生把自己培养成一个富有爱心、具有积极价值取向的接班人。再如,在教学五年级上册“我的祖国(祖国疆域有多大)”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先出示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祖国的大好河山,再以PPT的形式进行文字解说。这样,一个幅员辽阔、美丽富饶、具有悠久历史与灿烂文化的祖国就呈现在小学生面前,从而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怀、民族自豪感和报效祖国的雄心壮志,使自己“长大后可以成为建设国家的栋梁之材”。

二、基于课堂教学需要,以选择网络资源为核心

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使人们获得网络信息资源的数量呈几何级数增长,课堂教学活动所需要的教学资源也因此而源源不断,尤其是多媒体课件和微型课堂资源更是比任何时候都要丰富。尽管道德与法治课程设立的时间尚短,但其教学内容在互联网上几乎都有与之相对应的教学课件。在借鉴及选用网络课件时,要基于教学的实际需要进行识别和筛选,并结合自身的教学特点与特色进行修改和润色,以实现多媒体课件作用的最大化。在具体选择过程中,教师应秉持一定的标准与原则,核心就是要围绕教学目标这一主线,落实“以学生成长为中心”的课堂设计理念,突出教学重点与突破教学难点,开拓学生知识视野与实现学生知识迁移,促使学生树立科学的学习方式,培养和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等等。

例如,在教学四年级下册“我们当地的风俗”这一课时,可以基于课堂教学设计对网上教学资源进行必要的过滤、筛选和合理加工,融入到教师自己的框架和思路中去,制作出一个高水平、个性化的教学课件,使教学课件最大限度地体现出教学的实际需要和学生的发展要求。以中秋节风俗为例,可以借鉴网上课件的设计和开发思路,让学生参与,拍摄一段反映本地区中秋节习俗的简短视频,如中秋节吃月饼、赏月等独特的饮食风俗和娱乐文化。在视频后半部分,可以插入不同地区、民族的不同中秋习俗、中秋节来历及发展历史等。学生通过参与制作和观看视频,不但可以感受到浓浓的中秋氛围和博大精深的中秋文化,而且可以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中秋活动抒发爱国情怀和激发爱国热情。在视频播放完之后,还可以安排“采访”环节,让学生结合所看所思談谈自己的想法和心得。如,“中秋节这一传统节日,你喜欢吗?为什么?”“中秋节有什么特点和寓意?其象征意义是什么?”“我国的中秋习俗各式各样,你最喜欢哪个地方的中秋习俗?为什么?”鼓励学生在课堂上畅所欲言。由此可见,信息技术的有效融入,不仅仅可以使枯燥乏味的道德与法治课变得生动有趣、富有魅力,更为重要的是给学生提供了一个丰富认知、开阔视野的平台,这无形中增加了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深度和广度。

三、基于教学目标达成,以理解应用目的为宗旨

“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提出:“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利的学习工具。”所以,信息技术应用于课堂教学有其明确的目的性,就是要围绕学科教学目标的达成,以信息技术为查询、搜索相关资料的有效工具,进一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和广阔的学习时空,进一步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一步促使学科教学重点的有效突破和教学难点的全面解决。基于这一应用目的,为使信息技术更合理、更有效地融入和应用于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师不仅要了解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实际需求,还要善于利用信息技术打造智能、高效的道德与法治课堂,促使学生精确理解、完全吸收课堂上所讲解的内容,促进学生转识为智、全面发展。

例如,在教学一年级下册“可爱的动物”这一课时,可以根据小孩子与生俱来喜爱动物这一特性,为他们呈现一段用手影表演动物形象的视频,让学生猜一猜表演的是什么动物,并说一说这些动物的可爱之处,以此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表达对某一动物的喜爱之情。在此基础上,为促使学生更加深入地观察、认识和了解一些常见动物,还可以通过开展“我最喜欢的动物”活动,让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在互联网上搜索和查询,以便获得自己需要的内容。然后,在第二天的课堂上,让学生谈一谈自己最喜欢的动物及其喜欢的原因。这样做不仅使课堂教学活动的主题更加突出、特色与亮点更加明显,还进一步升华了学生爱动物的思想情感,使课堂预期的教学目标更加圆满地达成。

又如,在教学一年级下册“我们爱整洁”这一课时,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养成爱整洁、讲卫生的习惯。为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养成爱整洁、讲卫生习惯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笔者借助信息技术手段设计制作了一个动画故事课件:一只胖乎乎的小猪罗罗因不爱洗澡,身上臭烘烘的,小动物们都远离它,不喜欢跟它一起玩,甚至在小兔咪咪的生日宴会上都没有其他小动物肯去理它。后来,小猪罗罗找出了小动物们不跟它玩的原因后,便急忙跑回家把自己洗得干干净净。此后,小动物们又喜欢跟它一起玩了。这一故事启发学生:要让别人喜欢你就要爱整洁、讲卫生,人人都喜欢爱整洁、讲卫生的孩子。课件紧接着列举了不刷牙、咬铅笔、用脏手揉眼睛和不洗手拿东西吃等不良的卫生行为和卫生习惯。其中,还特意穿插了“显微镜下新型冠状病毒细菌微生物细节”的特写镜头,促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不讲卫生会损害身体、危害健康,因而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既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又要懂得保持整洁的方法。

声音、图像、文字是课堂上最为重要的三大教学元素,而信息技术在对其的综合处理方面具有其他教学手段无法比拟的优势。所以,信息技术的植入对于提升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教学效果与教学层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基于此,在现代教育信息化的背景下,作为一名新时代的道德与法治教师,应进一步提高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以更高的站位、更有力的举措将信息技术植入道德与法治课堂,促使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活力竞相迸发,促进学生道德素养与法治精神的源泉充分涌流。

参考文献:

[1]徐 波.德法兼修 合理施教——统编教材“道德与法治”教学思考[J].教学月刊·小学版(综合),2018,(Z1):24~26.

[2]习近平.在参加首都义务植树活动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3-04-02,(01).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關于印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N].中国教育报,2001-06-08,(01).

道德与法治相关论文题目范文第4篇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德育教育;教学策略

在素质教育盛行的当下,人们越来越关注对学生的道德素养的培养,越来越注重学生在德育方面的发展。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在进行知识的教育时,自然需要充分地关注学生在思想道德品质方面的发展需求,尽量结合具体性的教学内容,关注对学生的德育教育,以使得学生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让学生更好地做人、做事,使得学生能够获得更好地发展。基于此,本文将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经验,从以下三个方面对初中道德与法治德育教育进行研究和分析,以供参考。

一、利用网络资源,渗透德育

网络资源具备比较丰富的内容和多样的形式,值得展开有效的德育教育。因此,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在进行知识的教学时,自然需要充分地研究和分析网络资源所具备的特点,尽量利用网络资源,展开对学生的形象性的德育教学。

笔者在进行教育时,便会充分地关注和了解网络资源,尽量借助网络资源,展开德育教育。如,笔者会借助互联网构建QQ群,并会引导班级上的学生加入导QQ群中。依托于QQ群,笔者会寻找到比较丰富的与德育相关的新闻、视频、书籍等资源,并会将这些资源上传到QQ群文件夹中。笔者会鼓励学生多多借助自己的课余时间,观看和了解到这些资源从,充分地应用这些资源,汲取良好的道德思想,逐渐地发展自身的思想道德品质。当然,笔者也会尽量借助互联网创建微信公众号,并会定时推送与展现良好的道德思想相关的文章,指引学生观看和了解,让学生汲取良好的思想道德教育。笔者也会在微信公众号内创设“校内道德模范一览”的节目,尽量在该节目中展现出学校内展现良好品德学生,并会报道他们的事迹,使得学生能够在这样的教学引导下,获取良好的思想,积极学习和效仿同学,展现出良好的品德,使得自身能够因此获得更好的发展。

二、开展实践活动,渗透德育

学生在活动的开展中能够更好地感受道德思想,找寻到践行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的方式。初中道德与与法治教师自然可以充分地研究实践活动的特点,尽量开展实践活动,以此加强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促使学生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

如,“关爱他人”这部分的知识,主要的德育教育目的,在于使得学生能够拥有良好的关爱他人的思想,让学生尝试关爱他人,具备良好的品德。在讲授这部分的知识时,笔者除了讲授比较基础性的教育内容,还会开展名为“关爱老人”的实践活动。在实践活动中,笔者会在争取学校领导和学生家长同意的情况下,将班级上的学生带领到养老院,使得学生能够在养老院中为献出自己的爱心,多多关注那些老人,多多为那些老人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这样的教育形式,使得学生逐渐地掌握到了践行良好的关爱他人的途径,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形成了良好的关爱他人的思想,使得笔者因此顺利达到了教育的目的。

三、借助情境创设,渗透德育

在比较生动的情境创设下,学生能够不知不觉的融入到其中,能够更好地感受美好的思想。初中道德与与法治教师在进行知识的教学时,可以着重关注情境的创设,使得学生融入到比较具体化的情境中,更好地感受美好的思想,逐渐地发展并提升自身的思想道德品质。

例如,“以礼待人”这部分的知识,主要的教育目的在于使得學生能够拥有正确的礼仪,让学生更好地对待他人,更好地展现比较好的礼仪,使得自身拥有良好的品德行为。在进行知识的教育时,笔者除了强调对学生的基础知识的教育,还会着重关注情境的创设。笔者会对学生进行小组的划分,促使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相关的角色扮演,创设生动的情境,促使学生在角色扮演中展现出良好的言行举止,使得学生能够规范自己。这样的教育形式生动其有趣,学生对此比较感兴趣,能够将自身的关注点充分地聚焦在课堂上,使得自身能够积极配合同学进行角色扮演,展现出良好的言行举止。这样的教学形式,使得学生能够逐渐地提升自身的思想道德品质,让学生获得更好的发展,笔者也因此能够顺利达到德育教育的目的,能够有效促进学生的发展。总之,学生往往会处在比较生动的情境中,会在良好的情境中产生良好的思想。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在进行知识的教学时,自然需要着重关注情境的创设,借助比较生动的情境,营造出较好的道德思想,促使学生逐渐地发展并提升自身的思想道德水平,让学生能够获得更好的发展。

综上,德育教育是当下学生所应接收的比较基础的教育内容,教师应该着重关注起来。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可以充分地借助所教学科的优势,结合具体性的教学内容,从利用网络资源、开展时间活动和创设情境这三个方面,加强对学生的德育教育,使得学生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让学生获得更好地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应东.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J].新课程(中学).2017(01).

[2]贾静.中小学法治教育的实施路径及存在的问题[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7):56-78.

道德与法治相关论文题目范文第5篇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

前言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行,目前初中在道德与法治方面正在进行创新。伴随着传统教学方法的改进教师通过结合许多新技术和新方法创新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有针对性地与学生的学习基础相结合,这大大提高了他们的学习精神。然而,鉴于教育的根深蒂固的传统和影响,教师们必须投入更多的时间进行教学改革,改进课堂教学方法,切实提高德法学科教学质量和水平。

1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的重要性

初中的学生思维很活跃,因为他们年轻,辨别力不强,他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没有建立起来。特别是,在目前复杂的社会环境下,他们可能会面对道德观念与法治观念的差异。如果是坏的观念的话,这往往是一种道德败坏的心态,缺乏法治的影响,社会上发生了许多学校欺凌的案件,厕所里的一名学生被打得焦头烂额,在网络上发布过程视频后,疯狂蔓延,导致不良后果;2016年12月29日,法律网报道称,初中二年级女生遭到集体殴打,目的学校发生惨烈暴力行为。诸如此类的还有很多校园暴力案件,这不仅表明学生的法治观念薄弱,而且还表明道德观念尚未形成,初中德育教育意义重大。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学生座谈会上明确指出,青年人应遵守道德规范,把加强道德作为必修课。只有通过不同的方式,学生才能通过德法教育法律培训,让学生继承中国最好的传统和风尚,理解感恩,学会谦虚。

2解决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存在问题的策略

2.1提高教师的整体质素

教师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在对初中进行道德与法治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必须不断提高他们的技能,一方面,教师要深入学习道德与法治课程,明确课程内容,规范道德与法治课程内容。例如,在学习"生命可以永恒吗"的内容时,教师们可以用多媒体和视频来展示《西游记》中"三打白骨精"的场景并提出相关问题,如,唐僧的肉能永生吗?这是科学的现实吗?生命真的能永生吗?运用多媒体视频,学生们能够更好地理解课程内容并指导其思考。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有效发展,要求教师首先要以身作则,他们充当了学生的一面镜子,在不知不觉中影响了学生,感染了他们的道德与法治。教师要严格言行一致,这样就可以在道德与法治课上赢得学生的信任。例如,当教师教授"可耻的行为"时,他们让学生控制教师的行为,这些行为可以根据教学实例证明,初中生通过学习和模仿,接受道德与法治教育。

2.2与家庭教育紧密结合,倾听学生的声音

初中教育的质素,集中在学生身上,他们是以共同的道德、知识来学习的。通过与家长的接触和合作,教师可以帮助他们正确理解学生在家庭和社会生活中的行为,以及他们是否知道及能否遵守法例。此外,教师亦应不断提醒家长,在他们的日常生活中,他们应该关心自己的道德和权利。只有这样,才能在初中进行有效的道德与法治教育。初中学生还不清楚什么是非法的,为什么要遵守法律,为什么要建立法治社会。面对一些社会上的丑恶现象,他们往往弄不清发生了什么,特别是有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富二代等等的出现之后,很多初中的学生对他们的想法持怀疑态度。这时教师应该倾听学生的声音,积极地去了解他们,使学生和教师建立良好的关系,可以全面了解和掌握初中学生的思想状况,并通过正确的道德和法律观点来发现和分析问题,回答学生的问题和谬误,这样学生就可以保持自我教育。

2.3积极推行"学校法子"运动,提升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实践性

为确保良好的道德与法治,初中校长和教师应积极参与联合举办的"学校法治"参观活动,在与当地相关教育机构积极互动的基础上,使教师与学生及其家长就初中学生有效遵守道德规范和法治进行互动,探讨道德与法治问题,沟通与学习策略,进行有效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中,实践活动可能会无形中影响学生的个性和素质。因此,教师可以在观察、考试、实验等方面进行实践活动,培训学生深入分析道德材料的价值观和心理经验,为了确保道德知识和情感行为的发展,以实现教育的目标。

2.4确定和执行能力,建设道德与法治目标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为自己设定相应的、基本的目标,从实际的学习过程入手,同时要为学生制定相应的目标,与教师一起组织有针对性地培训,确保学生自主学习,确定知识和信息的收集,并通过道德与法治课程指导学生,关于生活教育方面,知识必须融入生活,考虑到对生活在体面条件下的学生的教育,采用以生活为导向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教育,不断培养学生在各个领域的能力。

2.5加强多媒体应用,丰富教材

传统的理论解释让全班学生感到都很枯燥,而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来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在道德与法治课程开始时,教师以视频或幻灯片的形式展示直观真实的图像,此外,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来发展一些游戏环节。在道德与法治教育中,他们可以使用多媒体建立有时限的应对措施,改善学生的体验,激发他们的内在研究意识,并最终在很大程度上吸引他们学习。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教师应在新课程的基础上,一方面教师必须通过网络进行收集信息,结合教学需求和重大政治事件,对国内外热点地区的政治事件进行信息报道,了解国家的政治和社会温床,阐明讨论和后续行动与学校和扩大学校覆盖范围之间的联系,另一方面,当前的国际模式和国家间的关系等要素必须适当地相互联系,以提升初中生对伦理法律教学内容的重视,以及道德法律规范的有效性和质量。

2.6教学方法多样化

初中德育方法的核心是生活方式,即教师可以通过运用问题教学方法,逐步提升初中伦理法律框架的有效性,提高教学效果,运用角色扮演、有趣的历史教学、生活条件研究、主题教学等教学方法。有趣的教学方法使教师能够专注于教学内容,及早找出合适的个案,并透过讲述,为教学作出贡献,从而引起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提高他们对学习的参与程度。角色扮演方法的运用使学生能够感受到教科书中所包含的信息,在教师预先设计的角色扮演游戏中,从而更好地理解青少年的道德与法治。例如,在"尊重他人"教育中,教师可以用角色扮演来引导学生学习。教師把学生分成两组。第一组学生扮演互相尊重的角色。他们都感到很高兴。然后教师命令另一组学生做相反的事情。两个学生互相说了坏话,面红耳赤。通过这个角色扮演,学生们很容易在人与人之间找到尊重的意义,理解尊重他人的含义,并从教师那里获得良好的效果。

3结语

道德与法治是初中道德教育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问题。这个问题与传统伦理与法治教学相关,初中道德与法治的发展对学生的健康有积极的影响。教师要学会在实践教学中总结知识,认真思考,改变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张荣生.新课改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探析[J].新课程,2021(2):38.

[2]马丽萍.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优化策略探究[J].考试周刊,2021(6):115-116.

[3]胡多轩,史宏.新课改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教学思考[J].学周刊,2021(20):187-188.

[4]李茂.新课改背景下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思考[J].考试周刊,2021(3):10-11.

道德与法治相关论文题目范文第6篇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目标;教学理念;合作能力

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背景下,小学道德与法治成为推动学生综合素养发展的重要学科之一,那么教师需要改变传统教学方式,立足以生为本的教学基础上,积极探索与开发有效的教学方式,这样才能更好地推动学生的道德素养和法治意识的和谐化、良性化成长。为此,本文基于小学道德与法治的方法研究为题,通过结合自己的教学方式和实践感悟上,谈论自己的教学看法,希望能够为大家提供参考性教育价值。

一、设计精细化课堂教学目标

如何更好地提高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有效性,最大化推动学生人文素养和法治精神的塑造,促进学生形成健康成熟的人格。这就需要教师改变自己传统的教学观和学生观,能够根据学生学习的实际需要上,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认识,这样才能更好地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而课堂目标作为师生教与学课堂最初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点,只有建立在科学目标上,才能保证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知识的获得性。所以教师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目标设计上,应该做好两个方面的工作,第一,对学生不同阶段发展的学习需要,有着清晰的把握,能够从学生认知水平、学习偏好、性格特点等方面进行分析,以此掌握学生客观学情上,将会助力教师产出科学合理的目标。第二,对道德与法治课程进行了解与解构,并且结合学生学习的实际需要上,设计符合学生学习实际需要的教学目标,这样两者结合下,将会大大提高学生学习效率。例如,在设计《宪法的根本法》一课的目标上,知识与能力:理解宪法,懂得宪法,感受宪法日,树立宪法意识,维护宪法权威。过程与方法:通过课堂讲解,初步懂得宪法;课下通过查阅网络、书籍,加深对宪法的理解;利用学校宣传栏、校园广角、黑板报等,宣传普及宪法知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宪法意识,尊重宪法﹐维护宪法权威。【教学重点】: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理解宪法日设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教学难点】:宪法为什么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学生如何在生活中做到尊宪、守憲,维护宪法权威。

二、建立与时俱进教学理念,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上,教师必须建立与时俱进的教学理念,树立自己终身学习意识,这样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专业性,加强自己的专业素养,那么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发挥信息技术的教学优势,能够增加自己的信息素养,发现信息技术教学工具的特性,有效找到与课程的结合点,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信息技术具有声光影像为一体的教学工具,有效融合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将会提高知识的表现性、趣味性、直观性,更加容易使得学生理解和获得,所以教师应该重视信息技术的应用,以此实现对传统教学的改革。例如,在教学《公民意味着什么》一课的内容上,对于学生而言,单纯从书面化语言感受中国公民的含义是不够深入,学生理解是抽象的,那么教师可以通过互联网资源上,收集相关说明公民的表象特征,使得学生通过从视频、图片中,真正感受其公民所代表的含义性,这样教师在进行阐释和引导,将会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从而更好地保证教学效果。

三、提高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能力

随着素质教育全面落实的教育背景下,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应该重视自主、探究、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应该重视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应用性,教师充分发挥自己引导性角色,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促进学生能够从被动学习者转变为主动化学习者,这样将会大大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保证学生各项学习能力和综合素养的协调化发展。所以教师应该重视小组合作的应用,有效将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划分不同的小组,这样将会实现知识教育和素质教育的两者兼顾。例如,在教学《国家机构有那些》一课的内容上,教师可以成为学生的引导者,以任务为学生的学习驱动,教师设计一个学习清单,然后为学生分成不同的学习小组,促使学生在小组为单位的学习过程中,进行谈论和思考,使得学生完成一个个学习清单,然后教师给予中肯的评价,这样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过程中,将会大大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也促进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探究学习意识的发展,从而实现学生知识的获得性和能力的成长性的双重教学目标。

总而言之,小学道德与法治的方法研究中,通过设计精细化课堂教学目标、建立与时俱进教学理念,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高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能力的三个方面研究,提高了课堂教学的引导力,促进了学生有效学习质量提高,发展了学生社会性能力,所以教师要重视学生能力的发展性,只有在学生各项能力发展过程中,学生才能更好地获得知识和形成良好素养。

参考文献:

[1]李芝.提高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山东教育,2018(34):58.

[2]伍中芳. 边远山区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教学问题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8.

[3]高放.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有效性探究[J].教书育人,2018(34):23.

上一篇:院内感染论文题目范文下一篇:化学专业硕士毕业论文题目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