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企业管理研究生范文

2023-09-23

工商企业管理研究生范文第1篇

一、企业会计和工商管理制度制定应该遵循的原则分析

(一) 工商管理制度应该坚持真实性原则

目前, 我国经济发展迅猛, 给各种企业带来更多机会与发展空间的同时, 也带来了一些挑战。传统的工商管理模式很难满足现在形势的变化, 根据有关的资料显示, 很多企业由于不能及时的更新管理模式, 导致资金流失, 给企业内部造成了严重的损失, 严重时可能威胁到企业的正常运行。随着我国的相关产业越来越完善, 企业面临的市场压力越来越大, 很多企业很难做到转型成功, 中小型企业与大型企业相比, 拥有的优势少, 要想顺利的发展, 好的工商管理必不可少。很多企业的领导人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导致企业的发展存在风险隐患。如果要解决这种现象, 就要提高相关企业负责人的风险意识, 相关的工作人员应该不断完善企业内部的人员管理, 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二) 企业会计应该坚持一致性原则

根据有关的资料显示, 可以知道目前我国的会计制度还不够完善, 在很多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企业会计关系到公司的财务情况, 传统的会计模式很难满足现在形势的变化, 根据有关的资料显示, 很多企业由于不能及时的更新会计核算模式, 导致资金流失, 给企业内部造成了严重的财产损失, 严重时可能威胁到企业的正常运行。随着我国的相关产业越来越完善, 企业面临的市场压力越来越大, 很多企业很难做到转型成功, 因此, 好的财务会计必不可少。很多企业的领导人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导致企业的发展存在风险隐患。如果要解决这种现象, 就要提高相关企业负责人的风险意识, 不断完善企业内部相关人员的管理, 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降低管理成本, 提高工作质量, 严格的控制资金的流向, 减少资金流失现象的发生。

二、企业会计和工商管理模式的研究应用分析

(一) 建立现代化的会计和工商管理制度, 为会计和工商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依据

对于企业内部的工商管理, 最重要的是工商管理人员要提高自身的技能, 完善不足, 提高工商管理的水平。除此之外, 要对企业内部耗用进行严格的把控, 减少资金的浪费。更重要的是, 企业内部的管理人员要不断提高风险意识, 加大管理的力度, 降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企业更要提高工商管理的水平, 不断引进管理方面的人才, 进行企业的升级更新, 除此之外, 要多借鉴大型企业成功的财务管理经验, 并且对自己企业内部的情况进行分析, 选择合适的工商管理方案, 推动企业的升级转型。

工商管理在企业中主要起到的作用是监督与指导作用, 可以分为两类:第一类是监督,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进步, 各种各样的企业出现, 在市场激烈的竞争条件下, 很多企业都争相进行转型, 然而, 在转型的过程中, 很多企业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主要表现在恶行竞争等等, 要想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 监督必不可少。让企业在健康的环境下进行竞争, 杜绝不法竞争的出现;第二类是指导作用:工商管理在企业进行转型的过程中, 要引导企业向正确的方向前进, 起到引导的作用。

(二) 工商管理的具体应用模式

对企业的工商管理, 最重要的就是建立健全的风险预警机制, 对财务风险要及时地发现, 早早的想出解决的方法, 要根据企业环境的变化以及企业内部的形式制定符合自己企业的预警机制。并且, 工商管理的核心在于对企业内部每个单位都要进行财务的数据总结, 从小到大, 各个单位的财务报表都要进行数据的记录, 减少浪费情况的发生, 有效地减少资金的浪费。除此之外, 要对销售者进行着重关注, 产品的质量要得到保障, 对于一些质量不达标的商品, 要及时进行销毁, 防止二次流入市场, 对不法商家进行及时的处罚, 制定完善的处罚机制, 让商家了解明白贩卖质量不合格的商品的处罚程度。据有关的资料显示, 风险预警制度对于完善企业工商管理必不可少, 从发展的角度来说, 企业在工商管理方面必须要建立健全风险预警机制, 对风险做到提前识别、全面分析和有效控制。单独从企业工商管理部门来说, 风险预警机制必须要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 对企业的具体情况进行有效的管控, 加大对指标的分析, 从指标的变动来识别风险。

三、工商管理模式下企业会计发展新方向

工商管理对企业的正常运行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因此, 相关的领导人要认识到工商管理的重要性, 通过对有关资料的分析, 我们可以知道, 很多企业没有意识到工商管理的重要性, 设置工商管理为虚职, 没有充分发挥每一个人的作用。良好的工商管理不仅有利于个人水平的培养, 并且关系到整个企业的运行情况。相关的企业负责人应该加强工商管理的宣传, 从上到下形成一种良好的氛围, 除此之外, 要设置风险防范小组, 对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 减少突发情况发生的可能性。制定好的工商管理策略可以有效地抑制贪污腐败等现象的发生, 减少独权发生的可能性, 制定环环相扣的工商管理模式。

结语

通过对以上材料的分析, 我们可以知道, 工商管理与会计在我国企业的发展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由于我国相关制度还不完善, 工商管理在一定程度上还存在这问题, 这就要求相关的工作人员不断提高自身的技能, 与会计专业相结合, 共同推动企业工商管理的不断发展。

摘要:近年来, 我国经济水平飞速提高, 人们对于生活质量的水平有了较高的要求, 现阶段, 人们对于工商管理与会计的关注度也与过去相比有了更高程度的需求。根据有关的资料显示, 最近几年来, 很多企业面临着转型。在这种情况下, 工商管理和企业会计在其中的作用就显得非常突出了。这篇文章主要以工商管理的模式为文章的切入点, 就企业会计与管理的模式展开讨论, 分析其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并且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希望可以引起人们的关注, 解决相关人员的困扰。

关键词:企业会计,工商管理模式,管理制度

参考文献

[1] 张骄阳, 夏国月, 苏芮.关于现代企业会计和工商管理模式研究应用分析[J].商场现代化, 2016 (19) .

[2] 叶晶晶.现代企业工商管理模式的开发与应用研究[J].丝路视野, 2017 (03) .

工商企业管理研究生范文第2篇

[摘 要]德国很早就注重创新政策体系建设,是世界典型的创新型国家。德国创新政策体系的主要特点是:大幅度增加教育和科技投入,推行国家高技术发展战略;铸造产、学、研一体化链条,加速创新知识的产品转化;高度重视企业创新活动,让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形成推动创新的收入分配政策,激发人们创新的勇气与潜能;加强普通教育与职业培训,为创新提供高素质的人力资源。

[关键词]德国;创新政策;创新活动;创新主体

德国很早就致力于运用政策和法规构筑创新体系,促进创新活动,已建成典型的创新型国家。目前,德国教育普及率高,高等教育发达,知识传播系统完善,国民科学文化素质普遍较高,且具有强烈的创新意识和崇尚科学的传统。政府和社会高度重视科技研究和开发,对创新和研发的投入力度逐年增加,资助渠道宽广,来源多样化,除了公共财政和企业的资助外,还有私人机构及国外的投资。德国通过建立宽松和完善的法律环境,形成良好的科研运行机制:学术自由,机构自治,政府进行宏观管理和协调。德国的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的研究实力雄厚,设置合理,协作程度和资源利用率高,成果显著。德国的科研成果转化率、创新产品商业化程度、科技型创新企业和知识密集型产品比重等都很高。德国的创新政策体系具有以下主要特点:

一、大幅度增加教育和科技投入,推行国家高技术发展战略

在2006年德国联邦政府预算中,联邦教研部获得80.26亿欧元,比上年增长4.3亿欧元,增长率为5.6%。其中,仅项目资助就达到23.3亿欧元,占预算总额的14%,比上年有了显著提高。预算中还有一栏1亿欧元的“精英大学”专项基金,用来资助慕尼黑大学、慕尼黑技术大学和卡尔斯鲁厄技术大学等首批选出的“精英大学”建设。德国政府还宣布,未来4年,将在原有基础上再增加60亿欧元的研究经费,其中40亿欧元归教研部支配,主要用于“精英大学”竞争计划、三大高校外研究机构的科技创新、德意志研究会的项目新增费用、生命科学、安全技术和纳米技术等重点领域的研究。

德国在2006年首次发布《德国高科技战略》报告,系统提出国家高科技发展战略,目的是确保未来的竞争力和技术领先地位,并使高科技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报告提出,到2009年,德国政府的高技术投资总额将达到146亿欧元。其中60亿欧元,是政府以研究与发展优先权为由,为促进企业创新专门追加的资金。到2010年,德国的科技研发投入将达到CDP的3%。报告确立了17个现代技术创新范围:安全研究、健康与医学、环境技术、光学技术、信息与通讯、航空航天、车辆与交通技术、微系统技术、纳米技术、生物技术和材料技术等。

二、铸造产、学、研一体化链条,加速创新知识的产品转化

德国政府的创新政策,特别重视科技界、高校、企业界和政府部门的交流,千方百计促使各类相关单位和人员参与创新网络,并通过他们的紧密合作,全力以赴把各种创意、方法和研究成果。转换成成熟的新产品。同时,综合运用政策导向,实行社会研发资源共享,充分利用现有设备,快速流动信息和知识,使研究成果得以迅速应用。

在德国,有政府资助的全国性学术机构马克斯-普朗克科学促进学会(马普学会),下设生物和医学部、化学、物理和技术部以及人文、社会科学部。拥有80个研究所,主要从事自然和社会科学的基础性研究,也与高校等合作拓展应用性领域,并提供大型科研仪器。还有研究应用技术为主的弗朗霍夫学会等分工有序、特色鲜明的科研机构。他们与高校、专业信息机构、图书馆一起。为企业创新提供重要的知识来源。企业则是创新的主体,承担着把虚拟创意转化为实体产品的制作过程。近年,政府通过政策引导,促使科研机构、高校和企业结成密切合作的“创新伙伴”,并要求已结成“创新伙伴”的单位,制定出创新计划,并承担相应的创新项目,使产、学、研各环节有机地焊接成一体,大大缩短了创新知识到新产品的转化时间。

三、高度重视企业创新活动,让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

先后制定《工商企业研究开发人员增长促进计划》、《企业技术创新风险分担计划》、《中小企业研究合作促进计划》、《小型企业服务投资促进计划》和《欧洲复兴创新计划》等,形成强有力地推动企业开展创新活动的政策体系。

德国正是利用这一政策体系加强调控,促使科研单位积极为企业创新服务,并使企业保持旺盛的创新热情:如有关政策规定,任何国家级大型科研项目,必须至少有一个中小型企业参加,否则就不予批准。因此,科研机构选择科研项目,首先想到的是必须为将来的产业化服务,一开始就不能盲目选题。同时,企业通过参与科研项目研究和开发的整个过程,深入了解这一成果形成过程的设计思路、工程结构和工艺方法等全部细节,也为它的产业化打下坚实的技术基础,更有信心和热情发展这一创新产品。

四、形成推动创新的收入分配政策,激发人们创新的勇气与潜能

德国允许大学推广教授拥有的发明专利,获益分配的通常比例是:发明专利所有人、专利推广人和大学各得三分之一。

德国还专门制定政策,鼓励弗朗霍夫应用研究促进协会及其研究所的创新行为。弗朗霍夫协会是德国最大的应用技术研究机构。它在生物技术、微系统技术、信息与通信技术、新材料、光电子及半导体照明、新能源及可再生能源、先进制造等领域拥有雄厚的创新实力。德国政策允许它使用以下措施:一是弗朗霍夫协会及其研究所的技术发明人,可以无偿使用职务发明创办企业。二是协会或研究所用资金对创新型企业入股,一般占总股份的25%,扶持2~5年,如果企业开发创新产品获得成功则转股退出。三是研究所给聘为研究员的技术发明人发一年的工资,第二年技术发明人不再具有研究员身份而在公司领工资。

五、加强普通教育与职业培训,为创新提供高素质的人力资源

德国有关法律和政策规定,实行12年制义务教育,公立学校学费全免;教师为终身公职人员,必须受过高等教育。目前,儿童入学率百分之百,大学入学率达42.7%。德国现有高等院校300多所,其中主要有三类:一是综合大学,又称为“学术大学”,有80多所。它表现为学科较多、专业齐全,强调系统理论知识、教学与科研并重,设有工科、理科、法学、经济学、社会学、医学、农学以及林学等学科。二是应用技术大学或高等专科学校,也叫做“专业大学”,有130多所。它的主要特点是课程设置除必要的基础理论外,多偏重于应用,设有工程、技术、农林、经济、金融、工商管理、设计、护理等专业。三是艺术学院和电影学院等,又称作“艺术大学”,有40多所。这三类大学属于同等的高等学校,毕业生具有国

家承认的就业资格。

德国享誉全球的职业培训,被誉为推动德国经济发展的“秘密武器”。德国有职业专科学校、职业提高学校、专科高中、职业高中、职业或专科完全中学和“双证制”学校等全日制职业教育学校,有职前培训、在职培训和转岗培训等职业培训形式。德国通过半个多世纪的探索,先后推出《对历史和现今的职业培训和职业学校教育的鉴定》、《职业教育法》、《青年劳动保护法》、《职业教育促进法》、《实训教师资格条例》等职业教育法律,逐步发展和完善了校企合作的“双元制”职业培训形式:青少年完成初中学业后,一方面升入职业学校接受职业专业理论和普通文化知识教育,另一方面又到企业接受职业技能及相关专业知识培训。它把学校与企业、理论与实践、知识与技能有机结合起来,以培养高水平专业技术工人为目标,是职前培训的主要形式。德国也非常重视在职培训和转岗培训,几乎每年都会推出一些新的政策和培训计划。如2006年德国政府签署了一项新的《东部培训岗位计划》,联邦教研部为其提供8800万欧元的专项资助。

六、德国创新政策体系建设的启示

德国科研实力雄厚,创新创意层出不穷。在基础研究领域,德国有65位科学家获得诺贝尔奖,约占这一世界顶级奖项的10%。仅过去15年中,就有8位德国人获诺贝尔奖。在应用研究领域,德国在机械制造、工程学、纳米技术、光学技术、微系统技术、生物医学、医疗技术、环境科学、神经科学、生物技术和过程技术等领域位居全球之首。在创新方面,德国每年在欧洲专利局登记的专利数量超过23万项,明显高于其他欧洲国家。德国之所以能够成为世界上典型的创新型国家,与其致力于建设创新政策体系是分不开的。德国构筑和运用政策体系促进创新活动的许多措施,是很值得我们学习的,至少可以给我们提供以下启示:

1.加大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战略性投资。德国的经验告诉我们,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必须增加科技投入。这要求我们进一步创新科技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促进科技创新要素和各类必需社会生产要素的紧密结合,形成社会不断增加科技投入、科技不断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良性互动机制。有关资料表明。2006年我国全社会研究开发总支出达3000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1.4%,比上年增长22%。2007年我国研究开发又进一步加大,特别是财政科技投入的增幅明显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幅。国务院发布的《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下称《纲要》)确定,到2010年,全社会研究开发投入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达到2%,到2020年提高到2.5%以上,力争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0%以上,对外技术依存度降低到30%以下,中国人发明专利年度授权量和国际科学论文被引用数均进入世界前5位。如果我们稳扎稳打,全面实现《纲要》提出的研究开发投入目标,我国科技事业和自主创新活动将有强大的支撑条件。

2.促进创新活动的各类政策形成同向合力。德国的经验表明,推动自主创新活动,加大投入无疑是十分必要的。但要使自主创新活动走上又好又快的发展之路,仅靠增加投入是远远不够的,相关部门必须出台牵引力方向一致的配套政策。如财政部门在设法增加科技投入的同时,还要建立和完善激励企业自主创新的财税制度,发改委要加大对引进技术、设备的消化吸收和再创新的支持力度,商务和外贸部门要积极建设出口创新基地、打造高科技自主品牌,工商管理机构要把自主创新活动纳入民营企业业绩考核指标体系,科技部门要支持企业建立健全技术开发体系,金融机构要建立支持自主创新的投融资机制,重点支持重大科技项目的研究与开发。

3.促使企业真正成为自主创新主体。大力推进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紧密结合的技术创新机制,是德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一项重要战略性举措。据此,我们必须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改变以往由高校和科研机构垄断技术创新的局面。让企业主动并自愿扮演研究开发投入主体、技术创新活动主体和创新成果应用主体,促使广大企业努力做到:生产与研究开发并重,引进与消化吸收并重,模仿与创新并重。不仅有制造而且有创造;不仅有产权而且有自主核心技术。

[本文系浙江省社科规划重点项目: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区域政策支持体系研究(立项编号:07CGLJ004Z)成果之一。]

[责任编辑:王润秋]

工商企业管理研究生范文第3篇

摘 要:本文首先阐释创业教育与工商管理专业整合的必然性。接着分析地方高校工商管理专业在企业家人才培养方面的现状局限。并提出从教学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实践锻炼、创业氛围等四个方面进行企业家精神与人才培养模式探讨。以推动创业教育融入工商管理专业体系之内,同时解决工商管理专业目前面临的各种问题。

关键词:工商管理 创业教育 专业整合 教学模式

一、创业教育与工商管理专业整合的必然性

1.理念与目标的相互吻合:整合的现实条件。创业教育的核心理念和目标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创业人才。同时,在知识经济时代的创新管理人才是企业管理的专业培训目标。通用性、创新性、实践性这三个内在规定性也应该是该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创业教育的概念和目标非常符合这三个固有规定:首先,“大口径,厚基础”是企业管理专业培训的常见管理人员要求。它培养的人才管理知识需要广泛扎实。 如生产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营销管理等知识。因为坚实的管理知识有助于改善企业家人才的基本管理,许多管理活动的管理过程也受益。第二,创新性也是工商管理专业所强调的。虽然课堂上,主要由成功的商业管理知识、商业管理经验为教授重点,特别是人才的管理是另一个固有的要求即创新适用于不同的现实。创业人才是具有打破常规,独树一帜的创新精神的核心素质。第三,使用性非常轻,是工商管理专业的一个专业特性。管理活动,需要的并非学术水准而是职业水准。组织的管理人才能力需要的不一定是“学术研究能力”,而一定是 “实践能力”。创业教育而言,旨在培养创业性且高素质的人才。在组织外,其创业教育的功能是,所培养的创业人才能够独立进行创业活动,或企业内部其可以进行企业活动。独具优势的“实践能力”,是企业家开展进行创业活动的基础。基于以上分析表明,创业教育与工商管理拥有天然的一体化基础。

2.场域与惯习的有机结合:整合的理论动因。法国著名的社会学家布迪厄借用物理学中的磁场概念提出了场域概念。虽然这个领域是一个客观的关系系统,但是领域中的行动者是积极的,有意识的和精神的,而不是一个一个的物质粒子。每个领域都有自己的“处置系统” - 以某种方式感知,感觉,行动和思考的倾向即惯习。场域和惯习是不可分割的关系,某一场域总是与某种惯习紧密联系起来的。针对于创业教育而言,对人才的创业培训场域是学科和专业,创业精神即是该场域的惯习。通过以上分析,整合工商管理专业和创业教育,具备一定天然性。因此,工商管理专业比其他学科,更能担任培养创业人才的场域。创业教育是培养人才的企业精神,想开始创业并有敢于冒险意识和心理学是培养学生实现“惯习”的企业教育。培养人才的这种惯习必须是在商业管理专业教学平台的帮助下发展起来,就是布迪厄称之为“场域”的专业平台。创业型人才,一般通过工商管理专业作为其的指导教育的平台,其主要任务是:通过各种各样的创业课程设立,工商管理人才的创业才能,通过各种教育专家指导,人们创业行为的进行,由各种创业所具备的意识、创业心理惯习指导,让大家具备抓住创业机会的能力,以及大胆行动的敏感洞察力。如果要把现有学科和专业融入到创业教育中,一旦这个天然场域即工商管理专业,那么融入的难度将会加大,想要培养学生的“创业惯习”也会更加困难。

二、地方高校工商管理专业在企业家人才培养方面的现状局限

1.培养目标定义狭隘,缺乏创新创业文化教育。当前很多大学生就是因为社会实践经验不足导致其在创业过程中遇到了许多的困难,甚至因此而导致自己的创业之路半路夭折。所以说,高校的教育模式应该进行改革为在以做好学生管理基本工作的基础上,在实践锻炼方面为大学生能够进行量身设计,即教室中的课堂上能够到社会实践中扩展。如商科院校搭建一个平台,这个平台专门用于学校和企业之间的沟通及借鉴,可以有针对性的开展市场调研。在一些商学院中对学生实行的三下乡活动增加学生的社会实践经验,在活动中组织学生为企业员工培训理论知识的学企模式。通过该活动,理论知识的理解学生可以得到更深刻的启发,这些社会资本的为今后创业进行预存。

2.与企业联系不够紧密,学生实践机会不足。随着信息时代的快速发展,市场已然远远甩开了大学教育的固定模式。纯理论已经不能解决任何问题,而创新的重要基础是实践。填鸭式的知识教授模式在我国高校中已经是普遍现象,学生得不到足够的发展空间和实践机会。在缺乏有效保障机制的情况下,虽然有些院校寒暑假要求学生参加社会实践,但是学生在社会实践表上可以自己填写,然后自己找有关系的企业盖公章的方式来完成学校布置的社会实践任务。这种方式丝毫帮助不到学生能力的提升。学院应该与固定企业合作,使学生在实际工作中,得到锻炼、获取用于创新精神,开拓企业家精神,并学习工作技能。

3.缺乏创业氛围,缺少创业意识。 培训目标曾经被定位为快速创业者的培养,而功利主义的方向是显而易见的。创业教育要注意两个关键点:一是在第一堂课上注意创业教育的系统性开展;二是创业活动要依托于第二堂课采用各种形式进行开展。缺乏高校通过各种政策鼓励企业家创造容忍失败、尊重创业精神、鼓励冒险的自由和轻松的环境,不能激发教师和学生的创新和企业家的欲望,使大家想要放手试一试,开始自己的创业之路。

三、企业家精神与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1.构建完善的教育课程体系。设立完善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主要包括五部分:首先,作为没有创业经验的大学生创业者,应通过什么样的方式渠道获取并提高创业者的基本素质。剖析团队合作,在企业创建过程遇到风险时所发挥的举足轻重的作用。其次,各种各样问题可能出现在新企业融資中,如何计划融资和筹资战略,怎样找到股权投资者。它债务资本市场现状、融资战略、筹资战略等问题。再次,找出发现和选择商机的过程,创立新企业过程中什么样的机会是有利的,创意人才通过怎样的渠道充分发掘他们的才能,如何开发个人业务计划,如何 模仿企业家成功的行动、习惯和企业家成功的策略。然后,什么样的具体问题、哪些危机可能会出现在新创业企业快速成长过程中,解释了发展阶段性、发展唯一性,解决了进退两难的方式,突破性的风险投资领导和管理方式等等。最后,成功的企业家是怎么制定商业计划,成功企业家是怎么寻找资金投资者等来源渠道。

2.组织全面的实践锻炼。高校在培养工商管理专业人才的过程中,应鼓励学生除了正常上课外,积极参与创业活动。对于大学生创业缺乏资金的问题,高校可以通过各种渠道帮忙解决,如可以通过学生创业成果的转化、企业或是校友捐款等方式筹集创业基金。在创业竞争中可以通过对一些社会机构倡导资助在校优秀学生的创业教育,支持教师发展创业教育课程。

3.营造浓厚的创业氛围。为了增强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高校可以鼓励并组织大学生参加如“互联网+”大学生创业和社会组织相关的大学生竞赛及科研活动等;高校通过不定期举办相关大学生创业讲座和报告,让大学生有机会商界人士广泛交流,从而使学生在实际学习创业过程中遇到的解决不了的问题,能够通过面对面的与商界人士对话的机会中,使得这些问题能够得以解决,从而指导学生今后的创业;学校要想激发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激情,可以通过“创业教育”实践小组的组织形式,帮助大学生积累实践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经验,如锻炼学生各方面的综合能力可借助于社团活动;高校应充分利用自身资源如图书馆和网络媒体等资源,相关的创业资料和信息充分的给学生提供指导,增加学生对创业市场的认识。除此之外,学校用于某些方面的资金,如为了学生创新性研究想法所需的资金、对于尚未获取许可但已初步成型技术的资助、对于较难获得许可而确实有商业潜力发明的资金,可以通过设有孵化资金的方式来满足。

参考文献:

[1]朱越,韩凤晶.企业家精神与高校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J].中外企业家,2013(28).

[2]王坤,李德平.基于整合视角的创业教育与工商管理专业教学改革[J].科技创业月刊,2010,23(6).

※基金项目:本论文为陕西服装工程学院校级教学改革项目部分成果,项目编号:2015J014.

工商企业管理研究生范文第4篇

[摘    要] 工商管理类专业是一门与社会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应用型学科。近年来,我们国家的工商管理类人才的需求与供给之间的矛盾越来越明显,市场有大量的需求,但是工商管理类专业人才就业却不容乐观,这说明高校培养的工商管理人才不能很好地适应市场和社会的需求。对于高校来说,工商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应该以我国的工商管理人才供给侧的现状出发,将其对人才的培养立足在满足当前国家的发展需要。因此高校在进行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应该更加适应当前社会发展的需求。文章主要对当前工商管理人才供给侧改革背景下的高校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研究,提出基于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改革体系的构建。

[关键词] 工商管理;供给侧;教学体系;人才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9. 15. 088

1      引    言

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一直是近年来社会需求对高校教育提出的重要内容,工商管理专业作为一个传统专业,社会对此专业的毕业生需求量不断增持,怎样培养出具有创新思维的新型人才成为高校和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人才培养模式是人才培养的核心,因此对本科院校工商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和创新不仅具有理论意义,还具有实践意义。在对其进行研究的过程中,笔者发现发部分的学者都将其研究的焦点关注在当前的产能过剩等方面,并且对产生该结果的原因进行了一定的分析,同时还加强了对新形势下的我国工商管理人才实践教学体系改革与相应的工商管理人才供给侧改革理论进行对比。然而当前对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还较少,对工商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方面的研究更是少之又少。因此本文将对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下的人才培养进行一定的分析,基于社会对工商管理专业的人才需求方面提出实践教学方面的改进方法,改变师生对工商管理专业的传统认识,意识到实践教学对专业学习及日后就业的重要促进作用,从而制定更加科学合理适应人才培养需求的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促进高校工商管理专业蓬勃发展。

2      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背景下的发展需求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对工商管理类应用学科的人才需求日益增加,工商管理能够高效地提高一个企业的经济效率,同时还能提升公司的整体实力,一直以来社会上用人单位对工商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都是大量的。實践教学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环节,因此改革提升高校的工商管理人才实践教学体系在一定程度上能满足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进而促进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然而当前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实践教学环节在高校的发展时间还较短,体系还不够完善,因此使得目前高校仍然处于对该专业实践教学的探索阶段,其实际的课程设置还不够完善。高校的每个专业都有其特定的专业定位,这对毕业生毕业之后进行工作的选择以及高考之后学生进行专业选择有较大的指导作用,但是目前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实践教学体系的定位还不是足够的完善。其次当前的教师资源还不够完善,不能全面地对学生进行相关的学习的指导。再加之受传统思维的影响,师生在理论与实践的平衡上向来重理论而轻实践,学生在学习中更是以应试为主,实践教学中还停留在利用网络查询资料的浅表层,互动体验的环节少之又少,即便有也是一带而过的走马观花,这就造成了工商管理专业的毕业生很难达到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大势要求。重视实践教学,形成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势在必行。

3      传统教学方式与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实践教学体系的发展之间有一定的矛盾

随着时间的推移,使得人们对于工商管理人才实践教学体系的理解已经与之前有较大的差别,并且实际的工商管理专业也发生了较大的改变。因此如果在进行实际教学的过程中还采取过去的教学方式必然会存在较大的矛盾。传统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实践教学体系的教育更加注重对学生进行相关的工商管理知识的教育,而当前随着教育事业的进步,如果仅仅拥有工商管理的理论知识是不能成为合格全面的工商管理人才的,还应该在其专业素质培养的过程中加强其实际的实践素质培养,使得高校培养的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能在实践创新能力方面适合未来的相关的行业需求。然而根据笔者的走访调研,目前高校主要对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进行实践类以及技能类的课程,并没有加强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加之实验项目过于陈旧,不能更好地适应新时代社会对该专业的人才需求。投入方面,高校对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投入较少,使得其实际的实验器材及环境不能完全符合实际的学生需要。上述原因的综合结果就是使得学生在完成高校的学习之后进入社会是不能适应外界社会的实际需求,在客观上造成毕业生的就业前景较差。毕业生走上岗位之后,一切又从零开始,因为在校期间所学所用过于陈旧,在校的实践教学设施及环境与社会岗位上的实际情况严重脱节,不利于毕业生顺利融入工作角色。

4      专业改革背景下工商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

4.1   对学生的课程设置进行调整,对其实践技能以及课程建设进行一定的改进

在对当前高校的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课程进行分析之后,笔者发现,目前的高校课程主要分为通识类以及专业类的课程。综合前文可知,培养全面的适应社会的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应该对其加强创新技能方面的培养,使得其适应当前的人才市场需求,因此需要在重点培养学生的专业基础技能的情况下使其创新能力协调能力等相关技能得到培养。例如在其实践课程中加模拟仿真的部分,使得学生不仅对理论知识能充分理解,更能让学生在实际的岗位上体会管理学的精髓,还可以让学生提前感受真实的工作环节及场景。

依托工商管理实践教学平台,创建三位一体工商管理教学模式。首先,应该对其课程体系整合,根据目前工商管理人才供给侧的实际背景,对学生的实践教学环节有所侧重,可以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首先,应该重点对学生的专业技能进行更加着重的培训,其专业基础是其进入社会之后发展的基础,任何的拓展都应该是建立在其扎实的专业基础上的。其次,应该着重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行培养,为其今后的实际工作进行一定的规划。实际工作的过程中,团队合作是十分重要的,因此需要对其团队合作的能力进行一定的培养。

4.2   加强教师的技能培训,完善教师培训模式

由于当前的工商管理发展较为迅速,因此目前对于经验丰富且教学能力较强的教师的需求也十分显著,因此为了保证教师的实际教学素质以及教学技能能够满足当前的实际的教学需要,就需要加强对其教育模式的改进,使得教师的教育更加适应当前的实际环境。高校在进行教师的培养,应该鼓励教师在大型的一线工商管理人才实践教学体系企业进行实习,并且对其中实际的工商管理人才实践教学体系环境进行一定的了解,并且还可以在该企业中担任访问学者,使得教师的知识体系得到更新,并且对当前的工商管理人才实践教学体系事业的发展环境进行了解,之后再通过其理解对今后的教学进行思考。

5      实践教学体系实现方法

为了保证实践教学体系的具体实现,有必要建立一个由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师和部分学生会高级成员组成的专门的实践教学研究小组。教师主要负责指导和规划实践活动,而学生则被引导实施实践活动。同时,要做好专业师生的思想宣传工作,提高实践意识。实践教学需要软件教学、专业管理与操作软件采购、思维训练工具与教材、实验教学辅助环境建设等教学基础设施的支持。通过收集教师意见和专业意见,更好地满足教学需要。加强校企联盟,校企联盟作为学生實践的重要场所,包括基本访问、增进理解、争取核心工作领域的实践机会、角色转变、成为企业成员等。校企联盟有助于形成企业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的双赢局面。让学校与企业充分联系,以便学校在培养方案及教学体系的制定中充分了解市场对具体人才类型及所需技能的需求,促进学校为企业提供更加适合市场需求的人才。在此基础上,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对本科工商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实践教学体系既满足了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需要,又满足了社会和个人的双重需要。根据我国高校实践体系的现状,改变传统思维即重理论轻实践的陈旧想法,增强实践创新意识,道路总是迂回曲折的,想要改变传统的束缚,必须勇于走出创新的开始,但是完善本科生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仍然需要很长的时间,需要师生共同的努力。

6      结    语

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任重而道远,要结合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共同改革,从人才工商管理人才供给侧出发,以适应社会的变革为基础,及时创新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课程设置及创新实践教学形式完善教学设备和环境,进而提高工商管理专业人才的社会适应度。高度切合市场需求的工商管理专业人才,是保障工商管理产业可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要素。让工商管理专业从传统的老牌专业变成更加符合社会需求的新型王牌专业。

主要参考文献

[1]孙炯. 工商管理:预警专业 如何规划[J].成才与就业,2016(s2):26-27.

[2]张希.关于推进工商管理教学模式的思考[J].学周刊,2013(17):4.

[3]周易.工商管理专业创新创业发展途径分析[J].时代金融,2016(24).

[4]蒋钛博.浅谈工商管理教学方法现状及改革策略[J].商场现代化,2013(29).

[5]刘永,赵洪明,柳红星.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基于构建“一体四翼”应用型本科教育视角[J].科技创业月刊,2012(4):87-89.

[6]陈思源.高校经管类实践教学与“四种能力”培养研究[J].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4):90-92.

工商企业管理研究生范文第5篇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 我国传统的工商企业管理模式在经济发展的新形势下已经不能满足社会的发展需要。企业要对企业管理进行积极的改革并增强自身的抗风险能力以提高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地位。工商企业要和自身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进行管理改革工作, 依据现实制定完善的管理措施, 提高新形势下的工商管理水平。

2 新形势下我国工商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 企业对工商管理培训缺乏重视

在当前市场中, 各行各业的竞争都十分激烈。在这种大环境下企业的发展正面临着极大的挑战, 对工商管理培训工作的轻视也是造成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 工商培训主要以短期的形式出现, 这样就导致企业的培训效果不是很好, 在展开培训时, 生产人员以及营销人员是参与的主体, 忽视了工商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企业中绝大多数参与培训的工作人员大都将这些培训作为一项任务, 抱着“只要完成了”的消极态度去应对, 没有真正地领悟到培训的意义, 培训效果非常的不好。

2.2 培训内容和方式较为乏味无趣

培训工作比较乏味无趣是目前培训行业普遍存在的问题。不论是企业还是管理人员, 对他们来说, 管理培训更像是一项任务, 并没有和实际培训效果进行结合, 培训方式和内容不具备针对性。从宏观上来说, 企业当前所采用的工商管理培训方式以及培训内容都是比价传统、老套的, 并符合新环境下的培训要求, 也不能激发员工积极参加的欲望和热情, 从而达不到理想的培训效果。

2.3 缺乏健全的培训考核评价体系

若想从根本上提高培训的效果, 就要认真严肃的建立一套完整的考核评价体系。当前绝大多数的企业都没有一套完整的培训考核体系, 更不用说提高工商管理的能力了。虽然有些企业制定了一些核评价体系, 但是在实际执行的过程中并没有真正的按照要求进行执行, 并且考核的内容和考核的方式都过于简单, 导致考核评价体系的作用并没有充分地展现出来。

3 改善工商企业管理的措施

3.1 加快工商企业风险管理制度的制定

加快制定工商企业风险管理制度对提高企业应对风险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 同时也要尽快完善工商企业风险预防和管理制度, 使企业可以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竞争环境中站稳脚跟。在我国企业部门设置过程中, 风险管理部门并没有得到企业领导人的足够重视, 通常是和其他部门结合在一起。这种重叠和交叉的工作内容会导致部门之间的相互推诿和踢皮球, 反而增加了企业的经济负担。所以, 企业应该在内部设置独立的风险管理部门, 并且要使用专业的人员进行管理, 以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企业在年终考评过程中也可以结合风险管理部门工作者的态度和工作成果进行综合评定, 对于表现优异的员工, 不仅要给予精神方面的鼓励还要进行物质奖励, 这样就会极大程度的提高员工的岗位责任感, 给工商管理工作提供保障。企业领导人在风险管理部门中要明确好分工, 确保工商企业管理工作的顺利运行, 企业可以将风险部门进行具体划分, 比如评估风险小组、解决风险问题小组、调查风险小组等。通过分工的明确, 既可以加强企业管理工作大的整体效果, 还可以及时发现企业运行中出现的安全问题, 并及时制定完善的解决方案, 避免安全隐患出现, 尽可能减少企业的经济损失, 保证工商企业更加健康长远的发展

3.2 增强工商企业把控风险的能力

如今我们正处于信息化高速发展的时期, 工商企业既面临着诸多的机遇也受到了各方面的挑战, 企业的发展道路也是非常艰辛的。企业领导人应该具备较强的风险意识, 以避免风险的发生。作为企业发展的决策者和带头人, 企业领导人具有重大的影响力, 同时也具备强大的威信力。所以, 企业领导人应该更加关注风险, 保证各个决策的正确。除此之外, 通过领导人的以身作则, 可以最大程度上的提高企业员工的风险意识。只有提高了企业的风险意识, 领导人才可以在自身工作中对发展中的风险进行认真的分析, 并制定完善的风险防范措施。企业还可以通过了解财务状况, 来提高工商企业把控风险的能力, 保证企业可以随时使用备用金。企业要聘用高质量的风险分析工作人员, 高质量的风险分析员可以尽可能地减少企业出现风险的频率。提高工作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对于企业内部管理工作的提高也是非常有利的。企业员工虽然会受到企业领导人的影响, 但是就整体而言, 这种影响还是非常局限的, 并不会影响到所有的员工。所以, 企业要加强员工培训工作的力度, 强化员工的风险防范意识。

4 结语

综上所述, 做好工商企业管理工作可以有效地促进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工商企业管理过程中, 应该和市场经济规律紧密结合起来, 为企业制订完善的管理方案, 从而提高工商企业的整体经济实力, 加强工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工商企业要借鉴其他优秀企业的管理经验, 并和自身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进行管理改革工作, 依据现实制定完善的管理措施, 提高新形势下的工商管理水平。

摘要: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 企业数量与日俱增, 尤其是工商企业的出现, 如何实现企业工商管理工作是保证企业顺利运行的根本前提。就目前我国的企业管理而言, 依然存在着很多的问题。本文分析了我国新形势下工商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如何提高工商企业管理有效性的一些建议, 期望可以给工商管理企业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新形势,工商管理,策略分析

参考文献

[1] 罗伟杰.分析新经济形式下工商企业管理的发展趋势及策略[J].现代经济信息, 2017 (4) .

[2] 王建伟.企业管理中工商企业管理培训研究[J].环渤海经济瞭望, 2017 (9) .

工商企业管理研究生范文第6篇

[摘 要] 管理沟通课程是工商管理专业、市场营销专业以及MBA的必修课程之一。作者参考国内外管理沟通课程的教学与教材,结合自己几年来的教学实践,就管理沟通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尤其是多元化的教学方法等问题作了全面的论述。

[关键词] 管理沟通 多元化 案例教学

一、管理沟通课程的特点

1.管理沟通课程的教学内容

管理沟通在每一项管理工作中都是必不可少的,有时是企业内部之间的沟通,有时是企业与外部之间的沟通。沟通是人与人之间特有的联系方式,是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一种放大,是一种重要的管理方式。管理沟通课程是一门实用性、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其课程内容主要包括三大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是讲述沟通的基本原理。管理沟通课程涉及了众多的相关理论与学科主要包括人际心理学、组织行为学、人力资源管理、语言学、社会学等。在教学内容的具体安排上,主要讲述有关沟通的基本知识、人际沟通、技术辅助沟通、组织沟通。第二部分主要是进行管理者个人的沟通技能的训练。主要包括商务写作、演讲、谈判、会见与面试、倾听、会议管理等。第三部分主要是管理者组织沟通策划能力,如危机管理与企业变革中的沟通、跨文化沟通和企业外部沟通等。

2.管理沟通课程的教学目的

管理沟通课程的教学应该强调应用性和实用性,强调理论结合实践。管理沟通课程的设置就是让学生学习管理沟通的基本原理,培养正确的沟通理念,运用有效的沟通手段实现管理的各项职能。这就要求必须掌握基本的沟通策略。具体说来通过管理沟通的教学将着重培养学生的以下能力:

(1)语言表达能力(包括书面语言和口头语言)。在管理工作中,无论是组织信息的传递,还是日常工作中的书信往来、与人谈话,都要求管理者具备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

(2)非语言符号的识别及运用能力。非语言符号是人们沟通的另一重要途径。从某些方面来讲,它具有优于语言符号的特点。非语言沟通比语言沟通更为普遍、简单和生动,是语言沟通的重要辅助工具,但如何正确识别和运用非语言符号是人们沟通中的一大难题。管理沟通课程为学生提供大量的实践机会,通过观察分析,不断提高自己的识别能力和运用技巧。

(3)沟通技术的综合运用能力。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带来了通讯技术的革命。先进的沟通技术简化方便了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在管理沟通中,综合利用这些沟通技术,是当今管理人员必备的能力之一。在管理沟通课程的教学中,使用多媒体教学、利用计算机网络、使用各种视听辅助工具等,都是为了培养学生们的综合利用沟通技术的能力。

(4)逻辑思维能力。沟通的行为大部分是语言与非语言活动行为。这些都与思维活动有着密切的联系。要清晰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正确地理解他人的信息,都离不开良好的清晰的逻辑思维。沟通是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并不是简单的信息传递,而是一个复杂的逻辑分析和逻辑推理的过程。

(5)判断选择能力。沟通是一项艰难的工作。之所以艰难,是因为有效沟通的全部真谛在于一个人能够选择合适的沟通方式进行沟通。在整个沟通过程中,会有许多可变的因素,不同的人、不同的信息、不同的沟通渠道、不同的时间和地点,都会产生不同的沟通效果。所以,在沟通中没有一个固定不变的模式。这就需要我们根据不断变化的因素,及时判断选择更合适的沟通方式。

二、多元化的教学模式

管理沟通课程的教学目标决定了蕴涵在其教学方法中的资源整合性与创新性外化为灵活多样的现实模拟为主的教学形式。而传统的教学以课堂为中心,教师完成教案教学为任务,并把此任务作为课堂教学的中心和唯一任务。钻研教材和设计教学环节也是以此为中心,教师上课实际上就是执行教案的过程。这种教学把丰富复杂,变动不拘的教学过程,简约化为固定的认识活动。管理沟通具有自己的特殊性,是一门实践性、综合性、开放性较强的课程,传统的教学方法,显然与这一课程的性质、特征和目标不适应。管理沟通课程应该实施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多元化的教学体系主要包括:教学方法的多元化、教学手段的多元化和教学评价的多元化。

1.教学方法的多元化。不同的内容、不同的课型,教法就不同。因此,应综合地考虑各种教学方法的各种要素,合理地选择适宜的教学方法并能进行优化组合。只有这样才能使教学方法科学化,提高教学效率。

2.教学手段的多样化。所谓教学手段, 是指师生为实现预期的教学目的,开展教学活动, 相互传递信息的工具、媒体或设备。教学手段多元化,应打破“ 一本书、一张嘴、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单一形式,可使用多媒体课件、电子教案、网络课程、录像、投影等多种教学手段,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3.教学评价的多样化。教学评价在教学活动中是一个不可忽略的内容。一个恰到好处的评价,起到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它可以改善课堂教学,也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还可以促进学生主动、积极、创造性的进行学习和发展。多元化的教学评价, 是从多角度、多层面、多侧面进行评价。

三、管理沟通的多元化教学方法设计

1.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是管理沟通教学的一大特色。在管理沟通的案例教学中,由于学生是主角,通过他们的亲身参与,极大地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对案例进行讨论, 加强了理论知识的应用,既巩固了学生所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又提高了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学生通过对工商企业案例分析、实战观摩、沟通技能的训练,培训学生实际操作技巧,也就是让学生通过个人及集体分析案例中所描述的沟通问题,拟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归纳与领悟出一套适合自己特点的有效思维方法,掌握沟通的技能。

2.情景教学法。管理沟通的课程可以分为知识性内容和技能性两大类。但是,管理沟通的主要任务不是灌输沟通知识,而是基于沟通隐性知识转移的沟通能力开发,并从中训练学生沟通技巧,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观察与反思、探索与实践。情境学习强调,知识必须在真实情境中呈现,即在以规范方式包含知识的真实场景和应用中呈现,以激发学习者的认知需要。管理沟通中的情景教学打破了传统封闭的课堂教学惯例,注重学习者对真实沟通情境或模仿真实的沟通虚拟情境的心灵体验。教师预先设定沟通情境目标,指导学生按照具体管理目标要求进行管理沟通相关活动教学的模拟活动,这种沟通活动模拟主要训练学生们的应变能力、合作协调能力判断决策分析能力。主要是角色扮演,使学生们身临其境,体验管理沟通中的千变万化的情景,并能随机应变地做出决策。

3.实践教学法。管理沟通教学质量的提高、教学效果的加强和高素质人才的培养不是只靠理论教学就可以达到的,它们同样离不开与理论教学同等重要的实践教学。通过管理沟通实践活动既能使学生加深对理论课程的理解、认识,动手能力得以提高,同时还可以通过沟通实践活动进一步加强学生个性、创新思维、沟通能力的培养。高校管理沟通实践活动的形式多种多样,可以组织大学生社会实践,为学生创造实习机会,使同学进一步了解并感受企业中具体的沟通问题。学校不仅可以定期组织开展全校性相关比赛,同时,学校可以建立一批校外实践基地,为大学生的实践活动提供实际的训练和演习场所。

4.讨论交流法。管理沟通的教学应该坚持以实践练习为主、鼓励学生参与的原则,理论紧密联系实际,既要用理论指导实践练习,又要在实践练习中理解理论。因此,在学生中展开讨论和交流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无论是理論演绎,还是技能训练,都应该通过讨论交流的形式领悟理论的真谛、掌握技能的诀窍。

5.教学手段的多元化。多媒体教学为教学手段多样化提供了可能。适时恰当地选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以形象具体的“图、文、声、像”来创造教学的文体化情景,使抽象的教学内容具体化、清晰化,使学生的思维活跃,兴趣盎然地参与教学活动,使其重视实践操作,科学地记忆知识,并且有助于学生发挥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思考,使教师以教为主变成学生以学为主,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优化教学过程,增强教学效果。

6.教学评价多元化。管理沟通的评价内容应全面,应涵盖情感、认知,行为、实践等多个层面。考试方法上,对传统的单一的闭卷考试进行革新,采取多样化的考评方式,闭卷、开卷、口试、笔试、操作考评并重。学位论文、毕业论文均可考虑采取提交企业沟通案例调查报告或提交一份富有创意的“沟通策划书”等方式完成,由企业家、学科专家、教师参与考评。

总之,管理沟通课程是一门正在推广的课程,缺乏现成的教学体系和充分的教学资料,也缺乏教学经验,一切都在探讨之中。管理沟通课程的多元化教学方法研究值得我们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进一步继续探讨。

参考文献:

[1]张 蓓:财经课多元化教学模式探析[J].职业技术,2006,(14)

[2]沈远平:浅谈MBA管理沟通课程教学[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1,(7)

[3]周凤岗:建立多元化教学模式的设想[J].高等理科教育,2001,(1)

[4]赵秀云 王艳梅:统计学原理课程应采用多元化教学方法[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1,(7)

[5]段娟云:高等院校创业教育的研究与实践[J].教育探索,2007(4)

[6]周玉敏:职业学校创业教育教学组织形式及教学方法的研究[J].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04(12)

上一篇:第二高级中学范文下一篇:精神家园文化工作计划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