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风险管理范文

2023-09-21

银行风险管理范文第1篇

问>>http://s.yingle.com

关于印发《中国工商银行银行承兑汇票管理暂行规定》和《中国工商银行票据贴

1996年11月29日,中国工商银行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分行,计划单列市分行,长春、杭州金融管理干部学院:

现将《中国工商银行银行承兑汇票管理暂行规定》和《中国工商银行票据贴现管理暂行规定》印发你们,并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请一并遵照执行。

一、鉴于商业承兑汇票风险较大,《中国工商银行票据贴现管理暂行规定》中明确,各分行用于贴现的票据必须是银行承兑汇票,未经总行批准,不得用商业承兑汇票办理贴现。现已办理商业票据贴现的分行,请立即将情况报告总行,并附管理办法。

二、对政府债券的贴现问题总行将另文明确,未经批准,各行一律不得办理政府债券的贴现业务。

法律咨询s.yingle.com

赢了网s.yingle.com

三、银行承兑汇票卡片帐必须每月核打余额,并与“614”银行承兑汇票表外科目余额核对一致。

对两个“规定”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请及时报告总行。

附:一 中国工商银行银行承兑汇票管理暂行规定

第一条 为发展银行承兑汇票业务,支持国民经济发展,依照《票据法》和《商业汇票办法》,结合我行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银行承兑汇票是由收款人或承兑申请人签发,并由承兑申请人向开户银行申请,经银行审查同意承兑的票据。

第三条 申请办理银行承兑汇票的企业必须具备下列基本条件:(1)信誉良好,无不良记录;(2)在我行开立基本存款帐户;(3)有真实、合法的商品交易合同和交易发票;(4)有可靠的资金来源;(5)不欠利息。

银行应根据信贷原则和有关票据管理办法对企业申请进行严格审查。严格限定一笔交易合同只能申请办理一笔银行承兑汇票,并视交易风险程度和企业资信情况限制其转让,对不得转让的汇票要在票

法律咨询s.yingle.com

赢了网s.yingle.com 面加盖印章。要禁止承兑无商品交易的银行承兑汇票。

第四条 加强银行承兑汇票的风险管理。企业申请办理银行承兑汇票必须有有效担保;对无有效担保或担保能力不足的企业,银行不得办理银行承兑汇票。对个别确属效益好、信誉好、资金实力强、与我行有密切业务关系的国有大中型企业,经一级分行批准,可凭信誉为其办理银行承兑汇票。

第五条 确保承兑申请人在银行承兑汇票到期时及时付款。承兑银行应根据企业申请的承兑金额、信誉等情况,与承兑申请人签订协议。协议内容应明确:除有效担保外,应收取一定金额的保证金;承兑汇票逾期不能付款的处理办法;在银行承兑汇票到期前分期存足承兑款项,保证金可以抵作部分承兑款项,防止发生银行垫支等内容。

承兑银行对到期的承兑汇票应当依据《票据法》的规定进行认真审查。对存在不符合《票据法》规定的票据,要依法提出抗辩理由予以拒付。

第六条 严格银行承兑汇票的承兑及承兑审批制度。实行逐级审批,承兑审批权为二级分行及其以上机构;承兑申请人开户行(指城市行办事处、县支行和二级分行及其以上机构的营业单位)应根据二级分行及其以上机构的审批内容具体办理银行承兑汇票的承兑手续。

法律咨询s.yingle.com

赢了网s.yingle.com

根据法人授权规定,一级分行最高单笔审批限额为1000万元,期限不得超过六个月;二级分行单笔最高审批限额和期限由一级分行在转授权时确定。

第七条 总行对各分行银行承兑汇票的承兑实行总量控制,按年确定,适时调整,按季考核。未经批准,不得突破。

第八条 对单个企业办理的银行承兑汇票余额,应控制在该企业同期销售收入归行额的合理比例之内。

第九条 银行承兑汇票的承兑申请人到期不能足额支付票款时,承兑银行应在无条件向持票人付款的同时,对承兑申请人采取如下措施:(1)根据承兑协议,执行扣款;(2)对尚未扣回的承兑款项按日息万分之五计收利息;(3)对垫支10天以上的承兑申请人,银行一年之内不得再次为其办理承兑业务。

第十条 为加强银行承兑汇票的管理,各有关部门既要各负其责,又要密切合作。

1.计划部门的职责是:(1)核定、下达和控制、调整银行承兑汇票承兑总量指标;(2)考核银行承兑汇票总量执行情况;(3)按期反映

法律咨询s.yingle.com

赢了网s.yingle.com 辖内银行承兑汇票办理情况。

2.信贷部门的职责是:(1)在核定的总量之内,对企业提出的办理银行承兑汇票申请进行审核、签署意见,并按贷款审批程序、权限办理银行承兑汇票的审批手续;(2)办理担保手续;(3)与企业签订承兑协议;(4)考核单个企业、单笔银行承兑汇票金额;(5)监督企业承兑保证金和承兑款项按时足额到位。

3.会计部门的职责是:(1)对汇票和协议记载内容的完整性、使用对象的合规性以及是否经有权人审批等进行审查;(2)办理承兑票据的会计处理手续;(3)保管银行承兑汇票空白凭证和印章等。

4.为便于统计和监控,会计部门要及时、准确记入有关科目;计划、信贷部门要及时建立台帐,以便查对;统计部门应对银行承兑汇票的承兑、累计承兑、垫支等事项及时、准确、如实地统计和上报。

5.稽核部门要定期对银行承兑汇票的承兑情况进行稽核检查。

第十一条 本规定自文到之日起执行。

附:二 中国工商银行票据贴现管理暂行规定

法律咨询s.yingle.com

赢了网s.yingle.com

第一条 为规范我行贴现管理,推进贴现业务发展,促进资产结构调整,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贴现是票据持票人在票据到期前为获得资金而将票据权利转让给银行的行为。

第三条 为保证信贷资产安全,贴现的票据,必须是符合《票据法》要求的银行承兑汇票。

经总行批准的分行可以办理商业承兑汇票的贴现。

第四条 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在我行开立结算帐户的持票人均可办理票据贴现。

第五条 按票面金额扣除从贴现日到银行承兑汇票到期前一日的票面利息(即贴现利息)后为贴现实付金额。

单笔贴现金额最高限额不得超过1000万元(含1000万元)。

第六条 贴现最长期限为6个月。

第七条 贴现利率按人民银行规定执行。

法律咨询s.yingle.com

赢了网s.yingle.com

第八条 贴现指标在总行下达贷款总规模时以其中数下达各行执行。贴现指标不足时,可在总行规模内调剂使用。

第九条 计划部门负责贴现计划的管理。各行计划部门负责编制、下达和调剂贴现计划并负责向人民银行办理再贴现。

第十条 会计部门负责票据审查,按有关规定查询承兑银行后,确认票据的真实性、合法性、有效性,并负责有关贴现的会计核算工作。

第十一条 信贷部门根据会计部门查询确认后的银行承兑汇票,按照贷款管理办法审查申请贴现的票据,并负责办理票据贴现手续。

第十二条 稽核部门要按有关规定定期或不定期对办理贴现业务的情况进行稽核检查。

第十三条 总行和省、市、自治区、计划单列市分行可结合规模资金的调度办理转贴现业务。

第十四条 本规定自文到之日起执行。

法律咨询s.yingle.com

赢了网s.yingle.com  狗咬狗产生的法律关系的性质是什么 http://s.yingle.com/w/qq/691037.html

 中国开始重视证明商标

http://s.yingle.com/w/qq/691035.html

 由于恶劣天气导致动物园动物出走咬伤人谁负责赔偿 http://s.yingle.com/w/qq/691033.html

  邱中乔广告侵权案 http://s.yingle.com/w/qq/691031.html 动物园动物咬伤他人,可以依据哪些法律法规来索赔 http://s.yingle.com/w/qq/691029.html

  什么是驰名商标 http://s.yingle.com/w/qq/691026.html 名誉权

http://s.yingle.com/w/qq/691024.html

 驰名商标司法认定(参照01 http://s.yingle.com/w/qq/691022.html

 施工未设置警示标志导致交通事故谁负责赔偿 http://s.yingle.com/w/qq/691020.html

 驰名商标法律保护体系的完善

http://s.yingle.com/w/qq/691018.html

 产品质量责任与产品责任的不同点 http://s.yingle.com/w/qq/691016.html

 宣传用驰名商标将由属地工商部门查处 http://s.yingle.com/w/qq/691014.html

法律咨询s.yingle.com

赢了网s.yingle.com  构成紧急避险要具备哪些条件

http://s.yingle.com/w/qq/691012.html

 司法认定驰名商标保护还是破坏

http://s.yingle.com/w/qq/691010.html

 被人骚扰可否要求精神损害赔偿

http://s.yingle.com/w/qq/691009.html

 证明商标注册人及使用人的权利和义务 http://s.yingle.com/w/qq/691007.html

 侵犯名誉权的后果有哪些

http://s.yingle.com/w/qq/691004.html

  集体商标 http://s.yingle.com/w/qq/691002.html 照相馆

http://s.yingle.com/w/qq/691000.html

 广告审查需提交哪些材料

http://s.yingle.com/w/qq/690999.html

 最新名誉权起诉状范本

http://s.yingle.com/w/qq/690996.html

 未注册驰名商标保护理论与实践

http://s.yingle.com/w/qq/690994.html

 自杀撞车机动车一方需要承担责任吗 http://s.yingle.com/w/qq/690992.html

法律咨询s.yingle.com

赢了网s.yingle.com  银行发广告短信是否侵权

http://s.yingle.com/w/qq/690991.html

 施工方未采取安全措施致他人损害,拒绝赔偿怎么办 http://s.yingle.com/w/qq/690989.html

 期刊上刊登广告范围协议书范文http://s.yingle.com/w/qq/690986.html

2018最新

 动物园做好安全保卫工作,再发生动物咬伤人事件是否可以免责 http://s.yingle.com/w/qq/690984.html

  广告主权益指南 http://s.yingle.com/w/qq/690983.html 用人单位与司机属于雇佣关系还是劳动关系 http://s.yingle.com/w/qq/690981.html

 非注册商标能否请求认定为驰名商标 http://s.yingle.com/w/qq/690978.html

 侵犯名誉权并诽谤构成犯罪吗

http://s.yingle.com/w/qq/690976.html

 什么是商标国际注册的效力

http://s.yingle.com/w/qq/690974.html

 网络转载侵权怎样认定

http://s.yingle.com/w/qq/690973.html

  集体商标的特征 http://s.yingle.com/w/qq/690971.html 陈述事

http://s.yingle.com/w/qq/690969.html

法律咨询s.yingle.com

赢了网s.yingle.com  厦门正新橡胶获得驰名商标认定

http://s.yingle.com/w/qq/690966.html

 产品质量损害赔偿需要准备什么索赔证据 http://s.yingle.com/w/qq/690964.html

 驰名商标的特殊法律保护

http://s.yingle.com/w/qq/690963.html

 法律对人身伤害精神损害赔偿的规定(2018)有哪些局限性 http://s.yingle.com/w/qq/690960.html

 驰名商标的认定因素

http://s.yingle.com/w/qq/690958.html

 定损拒绝赔偿要如何处理

http://s.yingle.com/w/qq/690957.html

  吃龙虾也认商标 http://s.yingle.com/w/qq/690955.html 蔬菜瓜果不新

鲜如何向

超市索赔

http://s.yingle.com/w/qq/690953.html

 新(广告法)广告主负责原则解读 http://s.yingle.com/w/qq/690951.html

 侵害肖像权的成立前提是什么

http://s.yingle.com/w/qq/690949.html

 驰名商标的跨类保护

http://s.yingle.com/w/qq/690947.html

法律咨询s.yingle.com

赢了网s.yingle.com  损害赔偿的标准(2018年)要按哪些标准(2018年)计算 http://s.yingle.com/w/qq/690945.html

 国际公约对驰名商标的规定

http://s.yingle.com/w/qq/690942.html

 校园伤害赔偿案件中学校一方要承担什么责任 http://s.yingle.com/w/qq/690941.html

 驰名商标的涵义及其功能

http://s.yingle.com/w/qq/690939.html

 赔偿金额法院可以提存吗

http://s.yingle.com/w/qq/690937.html

  什么是集体商标 http://s.yingle.com/w/qq/690935.html 高空抛物伤人会导致全楼‘连坐’吗 http://s.yingle.com/w/qq/690933.html

 证明商标诠述(全文)

http://s.yingle.com/w/qq/690930.html

 排除妨害的构成要件有哪些

http://s.yingle.com/w/qq/690928.html

 如何理解比较广告侵权所侵害的客体 http://s.yingle.com/w/qq/690927.html

 紧急避险造成他人伤亡要赔偿吗

http://s.yingle.com/w/qq/690925.html

法律咨询s.yingle.com

赢了网s.yingle.com  如何理解我国商标法规定中的相关公众 http://s.yingle.com/w/qq/690923.html

 排除妨害损失赔偿的规定(2018)有哪些 http://s.yingle.com/w/qq/690921.html

 作为证明商标驰名的证据材料

http://s.yingle.com/w/qq/690918.html

 侵犯姓名权的行为有哪些

http://s.yingle.com/w/qq/690916.html

 我国驰名商标法律保护

http://s.yingle.com/w/qq/690914.html

 学生私自留在学校晚归途中受伤,谁的责任 http://s.yingle.com/w/qq/690913.html

 驰名商标若干问题备忘录

http://s.yingle.com/w/qq/690910.html

 见义勇为的法律界定及保护现状

http://s.yingle.com/w/qq/690908.html

 用集体商标挡住李鬼

http://s.yingle.com/w/qq/690907.html

 什么是人身损害赔偿权利人

http://s.yingle.com/w/qq/690905.html

 委托广告的规定 http://s.yingle.com/w/qq/690903.html

法律咨询s.yingle.com

赢了网s.yingle.com  人身损害赔偿纠纷的诉讼时效如何计算 http://s.yingle.com/w/qq/690901.html

 集体商标注册申请的书式材料

http://s.yingle.com/w/qq/690898.html

 邻居围墙倒塌压伤人,如何赔偿

http://s.yingle.com/w/qq/690897.html

 农作物种子广告审查办法

http://s.yingle.com/w/qq/690895.html

 什么赔偿是定作人指示过失应该承担的 http://s.yingle.com/w/qq/690892.html

  什么是证明商标 http://s.yingle.com/w/qq/690890.html 排除

http://s.yingle.com/w/qq/690888.html

 证明商标与普通商标区别

http://s.yingle.com/w/qq/690886.html

 名誉权的自力救济途径有哪些

http://s.yingle.com/w/qq/690884.html

 论广告主的伦理责任

http://s.yingle.com/w/qq/690883.html

 人身损害赔偿的相关法律法规规定(2018)2018最新 http://s.yingle.com/w/qq/690880.html

法律咨询s.yingle.com

赢了网s.yingle.com  食药监总局曝光违法医疗广告

http://s.yingle.com/w/qq/690878.html

 姓名权的限制有哪些

http://s.yingle.com/w/qq/690877.html

 谁有权认定驰名商标驰名商标认定主体多元化引发的思考 http://s.yingle.com/w/qq/690875.html

 无偿帮工导致他人受伤,被帮工人不肯赔怎么办 http://s.yingle.com/w/qq/690872.html

  什么是集体商标 http://s.yingle.com/w/qq/690870.html 怎样

http://s.yingle.com/w/qq/690869.html

 注册集体商标要因地制宜

http://s.yingle.com/w/qq/690867.html

 无偿帮工导致受伤,应该由谁负责 http://s.yingle.com/w/qq/690864.html

 发展广告业应遵循的原则是什么

http://s.yingle.com/w/qq/690862.html

 医疗侵权是属于特殊侵权吗

http://s.yingle.com/w/qq/690860.html

 民企,你的驰名商标安全吗

http://s.yingle.com/w/qq/690859.html

法律咨询s.yingle.com

赢了网s.yingle.com  果实坠落伤人,果树主人要赔偿吗 http://s.yingle.com/w/qq/690857.html

 集体商标是保护知识产权的可行之路 http://s.yingle.com/w/qq/690854.html

 网上的原创文章被转载如何维权

http://s.yingle.com/w/qq/690852.html

 普通商标;集体商标;证明商标和驰名商标分别有何区别 http://s.yingle.com/w/qq/690850.html

 施工方放置的警示标志被盗,导致行人受伤还需要负责吗 http://s.yingle.com/w/qq/690849.html

 中国名牌产品与中国驰名商标有何区别 http://s.yingle.com/w/qq/690846.html

 侵犯姓名权的构成要件有哪些

http://s.yingle.com/w/qq/690844.html

  驰名商标的定义 http://s.yingle.com/w/qq/690842.html 人身损

http://s.yingle.com/w/qq/690840.html

 证明商标的使用管理规则

http://s.yingle.com/w/qq/690838.html

银行风险管理范文第2篇

第一章 总则 .............................................................................................. 3

第一条 【宗旨】 ............................................................................................................. 3

第二条【定义】 ............................................................................................................... 3 第三条【操作风险的主要类别】 ................................................................................... 3 第四条【适用范围】 ....................................................................................................... 4 第五条【操作风险管理的工作目标】 ........................................................................... 4

第二章 操作风险管理的组织框架与职责分工 ...................................... 4

第六条【架构原则】 ....................................................................................................... 4

第七条【董事会及其风险管理委员会】 ....................................................................... 5 第八条【高级管理层】 ................................................................................................... 6 第九条【分行管理层】 ................................................................................................... 7 第十条【风险管理部】 ................................................................................................... 7 第十一条【各业务条线和职能部门】 ........................................................................... 7 第十二条【法律合规、运营管理、信息科技、安全保卫、人力资源等部门】 ....... 9 第十三条【内部审计部门和纪检监察部门】 ............................................................... 9

第三章 操作风险管理制度 ...................................................................... 9

第十四条【范畴】 ........................................................................................................... 9

第十五条【制度体系】 ................................................................................................... 9 第十六条【操作风险管理政策】 ................................................................................. 10 第十七条【操作风险管理基本制度】 ......................................................................... 10 第十八条【内部控制制度】 ......................................................................................... 10 第十九条【紧急事故应急处理制度】 ......................................................................... 10 第二十条【业务(操作风险管理)细则】 ................................................................. 11 第二十一条【对分支行业务(操作风险管理)细则的特别规定】 ......................... 11 第四章 操作风险管理流程和技术 ........................................................ 12

第一节 业务标准操作流程管理 ........................................................................................... 12 第二十二条【基本思路】 ............................................................................................. 12 第二十三条【职责】 ..................................................................................................... 12 第二节 操作风险识别与评估 ............................................................................................... 12 第二十四条【操作风险识别】 ..................................................................................... 12 第二十五条【操作风险评估】 ..................................................................................... 13 第二十六条【操作风险控制自我评估(RCSA)】 ....................................................... 13 第三节 操作风险控制与缓释 ............................................................................................... 14 第二十七条【操作风险应对措施】 ............................................................................. 14 第二十八条【外包】 ..................................................................................................... 14 第二十九条【保险】 ..................................................................................................... 14 第四节 操作风险监测与报告 ............................................................................................... 14 第三十条【操作风险监测】 ......................................................................................... 14 第三十一条【关键风险指标】 ..................................................................................... 15 第三十二条【操作风险报告】 ..................................................................................... 15 第三十三条【操作风险预警】 ..................................................................................... 15 第三十四条【操作风险事件举报】 ............................................................................. 15 第五节 操作风险管理系统 ................................................................................................... 16 第三十五条【操作风险管理系统】 ............................................................................. 16 第六节 操作风险资本管理 ................................................................................................... 16 第三十六条【监管资本】 ............................................................................................. 16 第三十七条【经济资本】 ............................................................................................. 16 第七节 配合监管 ................................................................................................................... 17 第三十八条【政策程序报备】 ..................................................................................... 17 第三十九条【提交报告】 ............................................................................................. 17 第四十条【配合检查】 ................................................................................................. 17 第四十一条【整改】 ..................................................................................................... 17 第五章 操作风险管理文化 .................................................................... 18

第四十二条【操作风险管理文化】 ............................................................................. 18 第四十三条【传达】 ..................................................................................................... 18 第四十四条【业务培训】 ............................................................................................. 18 第四十五条【操作风险管理人员培训】 ..................................................................... 18 第四十六条【全员操作风险管理培训】 ..................................................................... 18 第四十七条【操作风险管理考核及奖惩】 ................................................................. 19 第六章 附则 ............................................................................................ 19

第四十八条【重检】 ..................................................................................................... 19 第四十九条【解释】 ..................................................................................................... 19 第五十条【实施】 ......................................................................................................... 19 附件:名词解释 ...................................................................................... 20

一、操作风险来源 ......................................................................................................... 20

二、固有风险与剩余风险 ............................................................................................. 20

三、可能性和影响性 ..................................................................................................... 21

四、操作风险应对措施 ................................................................................................. 21

五、关键风险指标(Key Risk Indicator,KRI) ................................................... 21

六、风险映射 ................................................................................................................. 22

七、操作风险控制自我评估(RCSA) ......................................................................... 22

八、操作风险损失(事件)数据库 ............................................................................. 22

九、风险地图(Risk Map) ......................................................................................... 23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宗旨】

根据董事会确定的发展战略和风险管理总目标,以及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指引》,参考国际银行业操作风险管理的经验,特制定本操作风险管理政策。

制定操作风险管理政策的主要目的是建立科学、完善的操作风险管理体系,指导和规范我行的各类业务活动和操作风险管理工作,实现对操作风险及时、全面、统

一、有效的监控,将其控制在可承受的范围内,使我行获取经风险调整后的最大经营回报。 第二条【定义】

操作风险是指由不完善或有问题的内部程序、人员、系统以及外部事件所造成损失的风险。本定义包括法律风险,但不包括策略风险和声誉风险。 第三条【操作风险的主要类别】

我行所面对的主要操作风险,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类:

(1)内部欺诈:指因至少涉及我行内部一名员工的故意欺诈、盗用我行资产或违反法律/条例/银行政策等而造成损失的风险。

(2)外界诈骗:指因外界人员故意欺诈、盗用我行资产或违反法律而造成损失的风险。

(3)雇佣事项及工作场所安全性:因违反雇佣、健康、安全的法例或协议而造成损失,以及因支付个人伤亡索偿等行为而造成损失的风险。

(4)客户、产品及业务方式:因疏忽或非故意差错而未按专业守则对待指定客户(包括信托及恰当性方面的要求)、或因产品的性质/设计上的问题等造成损失的风险。

(5)有形资产的损坏:因自然灾害或其它事故导致实物资产损坏或人员伤亡造成损失的风险。

(6)业务中断及系统故障:因业务中断或系统故障而造成损失的风险。 (7)操作流程管理: 因在我行操作流程中由于操作差错或流程设计、维护失误,或由于不充分或失败的内部工作流程所造成的风险。 第四条【适用范围】

本政策适用于中国ⅩⅩ银行全辖。 第五条【操作风险管理的工作目标】

我行操作风险管理的基本目标是在坚持依法合规经营、加强内部控制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操作风险衡量方法、管理工具及政策体系,减少或缓解操作风险损失,将操作风险控制在适当水平,为业务发展提供健康的内部运营环境。 具体目标包括:

(1)充分识别和持续监测我行面临的各类操作风险,清晰了解操作风险管理的状况及存在的问题;

(2)在合理评估的基础上,合理应对各类操作风险,保证风险与收益的平衡; (3)建立操作风险关键风险指标体系,实现对操作风险的分析、预警,事先风险控制的前移;

(4)通过建立和完善操作风险损失事件数据库及操作风险管理计量模型来实现操作风险管理能力的提升,并通过更为精确的资本计量来有效节约资本; (5)降低突发性事件的冲击,保证业务正常和持续开展。

第二章 操作风险管理的组织框架与职责分工

第六条【架构原则】

操作风险管理体系是我行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的组成部分。根据监管要求和本行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建设的总体规划,对于操作风险管理,我行采取在董事会确定的操作风险管理政策指导下和高级管理层领导下的、三道防线为基础的、层次化的操作风险管理架构:

(一)董事会为操作风险管理的最终负责人, 高级管理层领导全行的操作风险管理工作,分(支)行管理层负责本机构范围内的操作风险管理,分行行长是操作风险管理的第一责任人;

(二)总分行各业务部门、职能部门作为防范操作风险的第一道防线,是本部门/条线操作风险的直接承担者和管理者,负有对操作风险进行管理的第一责任;

(三)总分行风险管理部(含风险条线派驻各业务条线的机构)、法律合规部等作为防范操作风险的第二道防线,负责操作风险管理体系的构建和相关操作风险管理工作的统筹、支持和督促工作;

(四)内部审计部门和纪检监察部门作为防范操作风险的第三道防线,其中内部审计部门负责对操作风险管理体系的运行情况进行审计,并依照规定揭示和报告审计过程中发现的问题。纪检监察部门对有关案件进行查处和责任认定,并对有关责任人进行问责。

第七条【董事会及其风险管理委员会】

董事会应将操作风险作为我行面对的一项主要风险加以管理,对操作风险管理体系实施有效监控,并承担操作风险管理的最终责任。主要职责包括: (1)制定与整体战略目标相一致、适用于全行的操作风险管理战略,并确定本行可以承受的操作风险水平(风险偏好);

(2)批准并定期审核全行的操作风险管理政策,确定有效的操作风险管理组织架构,架构中应涵盖清晰的职责划分以及明确的报告流程;

(3)定期审阅高级管理层提交的操作风险报告,了解本行操作风险管理的总体状况及重大操作风险事件,监控和评价操作风险管理的全面性、有效性; (4)督促和确保高级管理层采取必要的措施有效地识别、评估、监测和控制/缓释操作风险;

(5)确保本行操作风险管理体系受到内审部门的有效监督;

(6)制定适当的奖惩制度,在全行范围有效地推动操作风险管理体系建设。 董事会可授权其风险管理委员会履行以上部分职能。 第八条【高级管理层】

高级管理层负责执行董事会批准的操作风险管理战略和政策。主要职责包括: (1)根据董事会制定的操作风险管理战略,负责制定、定期审查和监督执行操作风险管理的政策、程序和具体的操作规程;

(2)及时了解本行操作风险管理的总体状况及重大操作风险事件,并定期向董事会提交操作风险报告;

(3)明确界定各部门的操作风险管理职责以及操作风险报告的路径、频率、内容,督促各部门切实履行操作风险管理职责;

(4)及时了解操作风险水平及其管理状况,并为操作风险管理配备适当的资源,确保银行具备足够的人力、物力以及恰当的组织结构、管理信息系统和技术水平来有效地识别、计量、监测和控制各项业务所承担的各类操作风险; (5)在外部市场及其他环境发生重大变化或出现新的产品、业务、信息科技系统时,及时对操作风险管理体系进行检查和修订; (6)审批重大操作风险控制/缓释方案。

主管风险副行长按照高级管理层的内部分工直接领导全行的操作风险管理工作,其在操作风险管理中的主要职责包括:

(1)根据授权审核、审批操作风险相关制度、工作方案;

(2)监督操作风险管理状况及成效,定期向行长及董事会风险管理委员会报告操作风险管理状况及成效;

(3)牵头组织落实操作风险管理体系建设的重要措施; (4)根据行长授权协调重要的跨部门操作风险管理工作; (5)负责推动操作风险管理队伍建设。

其他行领导直接领导所主管业务范围内的操作风险管理工作,其在操作风险管理中的主要职责包括:

(1)制定主管范围内各条线和职能部门改善操作风险管理的工作重点; (2)督促主管范围内各条线和职能部门配备适当的资源并按照要求进行操作风险管理;

(3)对主管范围内各条线和职能部门制定的业务操作风险管理细则、操作风险事件处理方案等进行审批。 第九条【分行管理层】

分行行长作为分行操作风险管理的第一负责人,负责建立分行层面的操作风险管理体制;提升操作风险报告的全面性、及时性和有效性;推进操作风险与控制自我评估等操作风险管理工作在分行层面的贯彻落实。

分行风险总监作为专业风险管理者,应协助分行行长开展操作风险管理工作。 分行其他行领导直接领导所主管业务范围内的操作风险管理工作。 第十条【风险管理部】

总行风险管理部作为操作风险管理的牵头部门,主要职责包括:

(1)负责拟定、回顾、修订我行操作风险管理政策,报资产负债管理委员会及董事会风险管理委员会批准实施;

(2)根据董事会确定的战略与政策,协调、指导、督促各部门识别、评估、监测和控制操作风险;

(3)建立操作风险管理报告机制,收集及分析操作风险事件及损失数据,定期及不定期编制操作风险统计和分析报告,并就如何弥补损失提出建议,使董事会及高级管理层能全面、及时、准确地掌握各项重大操作风险及其成因、影响,以能采取有效的防范及降低风险的措施;

(4) 根据银行业监管机构的要求,研究、落实应用计量操作风险的技术方法及程序。

总行风险条线向各业务条线派驻的风险管理机构/岗位,应组织、指导、督促相应条线识别、评估、监测和控制操作风险,并按照双线报告的要求进行报告。 分行风险管理部应组织、指导、督促分行各条线及职能部门识别、评估、监测和控制操作风险,并及时将风险状况按照风险管理报告机制向总行风险管理部进行报告。

第十一条【各业务条线和职能部门】

总分行各业务条线和职能部门对业务范围内的操作风险管理承担首要责任,各业务条线和职能部门负责人对本职范围内的操作风险管理负全责。各业务条线和职能部门有以下主要职责:

(1)在业务条线和职能部门内设立操作风险管理岗位,牵头负责操作风险管理的日常工作;

(2)制定并定期重检本部门的业务流程、内部控制制度、关键风险指标和相关业务政策,并确保其与全行操作风险管理政策的一致性;

(3)识别、评估、监测及控制本部门的操作风险,并督导下级行对口部门履行操作风险管理职责;

(4)及时、准确地按照风险管理报告机制向同级风险管理部门通报操作风险状况。

各业务条线和职能部门的操作风险管理岗人员的职责包括:

(1)在日常操作风险管理工作上,作为与本级风险管理部门沟通的主要联络人;

(2)牵头组织部内及本条线操作风险的识别和评估,并协助部门负责人拟订相应操作风险管理工作计划;

(3)对本部门起草/制定的、与操作风险管理相关的制度及实施细则进行审查并加签意见;

(4)统筹本部门操作风险监控及报告工作;

(5)参加风险管理部举行的操作风险管理会议及培训; (6)其他与操作风险管理有关的职责。

各业务条线和职能部门的操作风险管理岗原则上由业务条线和职能部门从具备以下条件中的人员中任命(分支行可适当放宽):

(1)不少于五年的银行工作经验,在本部门业务领域任职(含本行及他行)一般不少于两年;

(2)熟悉本部门的主要业务(包括主要的产品、业务操作流程、计算机应用系统等);

(3)对银行操作风险管理尤其是我行的操作风险管理政策、操作风险控制自我评估方法、操作风险报告制度等有一定的了解;

(4)管理序列副处长(含)以上或业务序列业务副经理(含)以上职级。 各业务条线和职能部门任命或调整操作风险管理岗需及时报本级行风险管理部门备案。风险管理部门根据各部门操作风险管理岗人员的工作完成情况,认为现行人选不适任的,有权向该部门提出人员调整建议,该部门一般应及时进行调整。 第十二条【法律合规、运营管理、信息科技、安全保卫、人力资源等部门】 总分行法律合规、运营管理、信息科技、安全保卫、人力资源等部门,应在管理好本部门操作风险的同时,分别牵头负责总分行法律事务、运营管理、信息系统、安全保卫、人力资源等方面的操作风险管理,并为本行其他部门提供相关信息和支持。

第十三条【内部审计部门和纪检监察部门】

内部审计部门负责对银行操作风险管理体系的有效性进行审计,并向董事会报告操作风险管理体系的审计情况。

纪检监察部门负责对有关案件进行查处和责任认定,并对有关责任人进行问责。触犯刑法的,移送司法机关追究法律责任。

第三章 操作风险管理制度

第十四条【范畴】

本政策所称“操作风险管理制度”主要指单纯与操作风险相关的政策、制度及实施细则,对于涉及操作风险管理的内容但主要针对信用风险和/或市场风险的政策、制度及实施细则,原则上按照授信风险管理政策和/或市场风险管理政策的管理程序进行管理。 第十五条【制度体系】

操作风险管理制度是指在前条所述范畴内规范我行操作风险管理各个方面的政策、制度、规程等规范性文件,它既包括对操作风险管理的流程、技术等进行规范的专门性规定,亦包括为了对各项业务中的操作风险点进行控制而单独编写或包含在有关业务办法、操作规程中的操作风险控制规范。

与操作风险层次化管理原则相适应,我行的操作风险管理制度亦进行分层化管理。我行的操作风险管理制度体系分为以下三个层次: (1)操作风险管理政策; (2)操作风险管理基本制度; (3)业务操作风险管理细则。 第十六条【操作风险管理政策】

操作风险管理政策,即本政策,是我行操作风险管理的纲领性文件,构成我行其他操作风险管理制度制定的依据。

本政策经董事会风险管理委员会审批通过后颁布施行,风险管理部应不断研究操作风险的识别、评估、控制、监测的方法和操作风险的管理机制,并对本政策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估,以便及时向高级管理层和董事会提出本政策的修改建议。

第十七条【操作风险管理基本制度】

操作风险管理基本制度是针对操作风险管理基本流程的某些环节或特定类型的操作风险制定的综合性制度文件,具体分为两个部分:

(1)针对操作风险管理流程的某些环节制定的基本制度,如操作风险自我评估制度、操作风险报告制度、操作风险关键风险指标管理制度等,原则上由风险管理部起草,经会签各相关部门后,报总行资产负债管理委员会审批后发布;

(2)针对特定类型的操作风险制定的基本制度,如内部控制制度、法律风险管理制度、会计操作风险管理基本制度、信息科技风险管理基本制度、紧急事故应急处理制度等,由总行各职能部门起草,经会签风险管理部及其他相关部门后,报总行资产负债管理委员会审批后发布。 第十八条【内部控制制度】

内部控制制度是操作风险管理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ⅩⅩ银行内部控制管理制度》由总行法律合规部牵头制订和重检,各业务条线和职能部门应根据《中国ⅩⅩ银行内部控制制度》的规定,制定本部门/条线的内部控制细则。 第十九条【紧急事故应急处理制度】

紧急事故应急处理制度是操作风险管理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在于保证我行在发生紧急事故时,可及时应变,采取措施,使业务得以继续运作,将影响和损失降到最低。 我行设总行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领导小组(下称“领导小组”),其主要职责是根据我行制定的紧急事故应变方案,在重大紧急事故发生时,指挥执行应变计划;领导全行各单位应急工作的开展及落实,保障我行员工生命安全及公司财产安全。

总行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日常事务管理由办公室负责。总行领导小组办公室可根据银行业突发事件的处置需要设定相关的专业小组,如情报信息、新闻报道、专家咨询、法律顾问等小组,其具体职能可由相关职能部门承担。 各部门应根据本身的实际情况,制定独立的紧急事故应变方案;并成立本单位的应急工作组,作为本单位突发事件应对工作的领导机构,负责统筹、策划、培训、测试、更新及执行应变方案。

各部门应按其主要业务及/或紧急事故的分类及性质,预先设计好向相关业务及职能部门要求协助处理的计划,以保证事发时及时沟通信息,解决问题,必要时通过领导小组协调解决跨部门问题。 第二十条【业务(操作风险管理)细则】

业务(操作风险管理)细则是指针对具体业务中的操作风险点制定的控制/管理规范。各部门在制定各类业务细则时应充分考虑相关的操作风险管理的要求,并包含相关操作风险管理的内容。同时,各部门应定期对各项业务的操作风险进行识别和评估,并根据风险识别和评估的结果定期对业务(操作风险管理)细则进行重检和修订。

业务(操作风险管理)细则由各产品、业务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起草并经部门操作风险管理岗人员加签意见后,报本部门主管行领导审批同意后发布(其中不需要发布、仅限部门内部使用的细则,经部门负责人审批通过即可)。业务(操作风险管理)细则下发前一般应征求分行意见。

第二十一条【对分支行业务(操作风险管理)细则的特别规定】

各分支行可以根据总行的统一规定结合本行的实际制定有关业务(操作风险管理)细则,分支行业务(操作风险管理)细则不得违背总行的统一规定,确有必要突破的,应报经总行批准。 第四章 操作风险管理流程和技术

第一节 业务标准操作流程管理

第二十二条【基本思路】

针对各类活动建立标准化的、可操作的和可追踪的操作流程并定期进行重检和修订是操作风险管理的重要基础。我行应建立针对各项产品、服务以及管理性、支持性活动的标准操作流程,并定期进行重检和修订。

标准作业流程一般由文字版业务管理办法或操作规程和附流程图的操作及合规索引文件共同构成,两者配套使用,并以文字版业务管理办法或操作规程为准。

第二十三条【职责】

文字版业务管理办法或操作规程的起草、会签、审批、发布和修订、解释按照《中国ⅩⅩ银行授信风险管理政策》《中国ⅩⅩ银行市场风险管理政策》以及本政策规定的有关职责进行。

附流程图的产品/业务操作及合规索引文件的制作和管理近期暂以风险管理部集中制作、业务部门提供内容并全面审核为原则,具体管理制度另行发布。

第二节 操作风险识别与评估

第二十四条【操作风险识别】

操作风险识别是指对我行经营活动和业务流程中可能影响银行经营绩效,可能给银行带来财务或非财务损失的所有内部或外部操作风险因素的识别,以便对其进行控制和管理。

操作风险识别是有效管理操作风险的基础环节,我行应当逐步建立和完善操作风险识别制度。各级机构和部门应当按照操作风险管理的相关制度要求,采用适当的工具,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操作风险识别。

操作风险识别应当保证及时性和充分性,同时建立相应的识别制度和机制:

(一)操作风险识别过程应当认真判断和分析银行所面临的内部因素(如银行的结构、战略目标、人力资源、组织机构、产品和服务、新设备和新系统的应用、人员流动等)和外部环境因素(技术进步、法律法规变化、行业变化、市场结构调整、经济周期性波动等);

(二)各级机构和部门应当确保新产品、活动、流程和系统在实施推广前,对其相关的操作风险进行充分识别;

(三)对于操作风险事件损失影响程度较大或发生频率上升较快的产品,应当及时进行操作风险重检;

(四)对于外包的产品或活动,应当进行充分的操作风险识别;

(五)各业务、产品的重要操作流程在新制订或做重大修订时,应当进行操作风险识别。

第二十五条【操作风险评估】

操作风险评估是针对识别出的操作风险点进行衡量的过程。风险评估可以通过业务人员自我评估、内部独立评价、外部独立评价等方法来进行,风险评估的目的是提供对全行操作风险及操作风险管理总体状况的判断,并确定操作风险管理关注的重点领域和环节。

我行应当通过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评估各类操作风险,通过采用关键风险指标、自我评估、外部独立评估和测试以及损失分布模拟等方法,建立操作风险评估体系。

第二十六条【操作风险控制自我评估(RCSA)】

操作风险控制自我评估(Risk &control self-assessment),指根据操作风险管理的基本原理,按照规定的工作流程,采用一定的方法,由对业务操作风险负直接责任的机构和部门组织对操作风险状况与控制效果进行的内部评价活动,是操作风险管理持续改进的基础工作和关键环节。

为构建操作风险管理长效机制,准确识别、评估和控制操作风险,有效降低我行面临的操作风险,我行应建立并推行操作风险控制自我评估制度,并作为操作风险识别评估的基本工具。有关制度办法由总行另行制定下发。

第三节 操作风险控制与缓释

第二十七条【操作风险应对措施】

各单位(总行各部门及各分支行)应根据风险识别及评估的结果对识别出来的操作风险点采取不同的管理方式:

(1)接受。对于根据我行的风险偏好认为可以接受的风险,可以接受并持续进行监控;

(2)控制。对于不可接受的风险,可以通过改进控制措施等方法来更好的控制风险水平,使之降到我行可接受的风险水平范围内;

(3)转移。在条件允许时,可以通过外包或保险将风险转移到银行外部; (4)规避。即对于不可接受的风险且无法更好的控制时,可以采用放弃业务、改变业务模式等方式来规避风险。

为保证所识别的操作风险得到妥善的应对,我行应建立操作风险管理行动方案机制,对于通过操作风险控制自我评估、关键风险指标、损失事件收集等工具发现的重要操作风险点或控制薄弱环节,及时制定相应的行动方案,并对方案的落实情况进行跟踪监测。 第二十八条【外包】

在业务外包时,应确保业务外包有严谨的合同和服务协议、各方的责任义务规定明确,有效防范外包带来的操作及其他风险。 第二十九条【保险】

我行可根据自身操作风险大小选择购买保险,并将其作为缓释操作风险的一种方法,但不应因此忽视对操作风险的控制措施。

第四节 操作风险监测与报告

第三十条【操作风险监测】

操作风险监测是指通过对各类与操作风险相关的状况及信息的日常监测,对操作风险状况及其控制/缓释措施的质量实施动态、持续的监测。

我行应逐步开发并使用损失数据库、关键风险指标等工具监测操作风险。 第三十一条【关键风险指标】

我行应逐步建立操作风险关键风险指标体系,并通过对关键风险指标的持续监测和报告,为操作风险管理提供早期预警。

各业务条线和职能部门及风险管理部门均应加强对关键风险指标的研究,鼓励各部门尝试引入关键风险指标对本部门/条线的操作风险进行监测和报告。关键风险指标的选择应遵循以下原则:(1)前瞻性原则,可以提供对操作风险的预测;(2)敏感性原则,能深入分析损失组合的变动情况;(3)可操作性原则,指标应易于理解并能方便获取所需数据;(4)全面性原则,尽量覆盖各主要业务条线及各主要的支持、辅助性活动;(5)重要性原则,在全面性原则下,应突出重要性原则,重点针对主要的风险领域。 第三十二条【操作风险报告】

操作风险报告指各报告单位根据规定的内容、时间和程序,对操作风险事件和操作风险整体状态进行描述、分析和评价,并按照规定的报告路线进行报送。操作风险报告包括操作风险事件报告和操作风险综合报告。

操作风险报告的具体要求见《中国ⅩⅩ银行操作风险报告制度》。 第三十三条【操作风险预警】

对于重大操作风险事件应及时向总分行风险预警委员会报告,具体规定另行下发。

第三十四条【操作风险事件举报】

我行每一个单位、每一位员工在各自的业务活动中都必须全面贯彻“操作风险管理人人有责”的原则,通过全行高度警觉的操作风险意识和审慎的业务操作来最大限度地控制和减轻操作风险。

同时任何单位和员工在认为有必要时均可直接向总行风险管理部门报告操作风险管理方面的异常情况。各单位和员工亦可通过其他渠道举报与操作风险有关的违规、违纪或其他重要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信访渠道、高管接待等。接到投诉或举报的部门、人员应及时进行处理。

第五节 操作风险管理系统

第三十五条【操作风险管理系统】

建设操作风险管理的IT系统是加强操作风险管理、提高操作风险管理水平的重要途径。我行应逐步推进操作风险管理的IT系统建设,构建与我行业务规模、业务发展程度相适应的操作风险管理IT系统。

我行的操作风险管理系统应以具备以下全部功能为努力的目标,并根据具体条件逐步建立和完善:

(1)支持操作风险控制自我评估的在线操作,及评估结果的在线汇总、分析;

(2)与我行数据仓库系统及相关业务系统实现数据交换,支持对关键风险指标的实时监控;

(3)满足根据监管机构要求进行操作风险计量及资本计提的需求; (4)构建操作风险数据库及操作风险计量模型,支持对操作风险精细化管理的需求。

第六节 操作风险资本管理

第三十六条【监管资本】

我行应当按照银监会关于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的要求,为所承担的操作风险提取充足的资本,具体计提方法按照银监会颁布《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监管资本计量指引》执行。 第三十七条【经济资本】

根据我行经济资本管理体系的建设目标,我行的操作风险资本管理应面向高级计量法进行努力,在近期以标准法作为过渡,力争通过资本管理和资本约束,以实现经营目标、满足股东回报要求并促进长期价值创造为主要任务,坚持和完善经济增加值、经济资本两个核心机制,追求风险和收益的平衡。

第七节 配合监管

第三十八条【政策程序报备】

我行应按照银行业监管机构的要求及时向银监会报备操作风险管理政策和程序。在报备前,应履行必要的审批程序以保证在满足监管机构要求的同时,有效保护我行的知识产权及商业秘密。 第三十九条【提交报告】

我行应按照银行业监管机构的要求向银监会或其派出机构报送与操作风险有关的报告。并及时向银监会或其派出机构报告下列重大操作风险事件:

(一)我行机构或运钞车被抢劫、我行现金被盗窃30万元以上的案件,我行被诈骗或其他涉案金额1000万元以上的案件;

(二)造成我行重要数据、账册、重要空白凭证严重损毁、丢失,造成在涉及两个或两个以上省(自治区、直辖市)范围内中断3小时以上,在涉及一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范围内中断6小时以上,严重影响正常工作开展的事件;

(三)盗窃、出卖、泄漏或丢失涉密资料,可能影响金融稳定,造成经济秩序混乱的事件;

(四)高管人员严重违规;

(五)发生不可抗力导致严重损失,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000万元以上的事故、自然灾害;

(六)其他涉及损失金额可能超过我行资本净额1%的操作风险事件;

(七)其他银监会规定需要报告的重大事件。 第四十条【配合检查】

我行应积极配合银监会及其派出机构对我行及各分支机构有关操作风险的政策、程序和做法进行的检查评估。 第四十一条【整改】

对于银监会在监管中发现的有关操作风险管理的问题,我行应当在规定的时限内,提交整改方案并采取整改措施。

第五章 操作风险管理文化

第四十二条【操作风险管理文化】 我行操作风险管理文化的基本内容是:

(1)银行是管理风险的机构,通过对风险的有效管理创造价值,通过合理地承受风险来获取与风险相匹配的回报。

(2)主动合规,合规零容忍。

(3)银行最大的风险是缺乏风险意识和责任意识。 (4)风险无处不在,风险管理人人有责。 (5)风险的早期预警有利于减少损失。 第四十三条【传达】

我行必须运用足够的资源及利用内部各种沟通渠道,将操作风险的概念、政策及管理制度传达到各级人员,树立良好的操作风险管理创造价值的理念,建立良好的风险管理环境,提升风险管理文化。 第四十四条【业务培训】

员工业务培训不充分、对业务操作流程不熟悉是导致操作风险损失事件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我行应通过对员工的持续培训,保证全体员工熟悉、了解本人所从事的工作的业务要求,以有效降低因人员不合格所造成的操作风险暴露。 第四十五条【操作风险管理人员培训】

风险管理部门和培训部门每年应制定操作风险管理人员培训计划,对风险管理部门操作风险管理人员及各单位的专兼职操作风险管理人员进行充分的培训,内容应该包括操作风险管理理论、操作风险管理技术、我行的操作风险管理政策及程序等。

第四十六条【全员操作风险管理培训】

为提升操作风险管理文化及员工操作风险管理水平,风险管理部门、培训部门及各相关单位每年应制订操作风险管理培训计划对全行员工进行相应的操作风险管理培训。培训计划应结合风险管理部门、培训部门及部门负责人意见。 第四十七条【操作风险管理考核及奖惩】

我行建立并落实操作风险考核及奖惩机制,通过公开、公平、公正的考核及奖惩机制,鼓励积极推动操作风险管理并取得良好的管理效果的单位和个人,并对怠于推动操作风险管理或在操作风险管理工作失职的单位和个人进行惩罚: (1)总行风险管理部门负责牵头在全行绩效考核的总体框架下制定对总行各部门及各分支行的操作风险管理的考核方案,并逐步通过经济资本管理、关键风险指标等管理工具进一步完善对操作风险管理的考核。

(2)对于操作风险损失事件个案中负有责任的个人严格按照我行全员问责制度进行问责,并可通过技术培训、调整岗位、调整授权等方式,有效降低该岗位的操作风险;

(3)对各单位的操作风险管理状况进行全面考核,并根据考核结果进行奖惩,考核指标应综合操作风险管控体系建设情况及重大操作风险损失事件的发生情况等指标,对于考核结果较差的机构,必要时还要通过调整授权权限、限制部分业务的开展等手段督促其提高操作风险管理水平。

第六章 附则

第四十八条【重检】

本政策由风险管理部门每年进行检讨及提出修订建议,并向高级管理层报告检讨结果。任何重大修订必须由董事会风险管理委员会通过。 第四十九条【解释】 本政策由总行负责解释。 第五十条【实施】

本政策自颁布之日起实施。自本政策实施之日起原《中国ⅩⅩ银行操作风险管理政策(2008版)》自动失效。

附件:名词解释

一、操作风险来源

根据本政策关于操作风险的定义,操作风险来源主要包括四个方面:

(一)内部程序

因银行业务流程、制度管理存在不当或偏差而没有及时完善,导致操作或执行困难,甚至给蓄意不法者留下漏洞造成损失的风险。

(二)人员因素

人员风险源于主观和客观因素,前者为银行员工不遵守职业道德,违法、违规或违章操作,单独或参与骗取、盗用银行资产和客户资产,或工作疏忽等行为导致损失的风险;后者为人员数量配备不足或员工的自身能力与岗位对人员素质要求不符而导致损失的风险。

(三)系统因素

IT技术系统、机具设备因技术故障、设备失灵造成系统服务中断或错误服务,以及由于系统数据风险影响业务正常运行而导致损失的风险。

(四)外部事件

由于外部主观或客观的破坏性因素导致损失的风险。外部事件既包括外部人员的主观行为,又包括外部环境造成的客观事件。

二、固有风险与剩余风险

固有风险指在没有考虑控制活动的有效性或其他减小风险的措施没有付诸实施之前已经存在的操作风险。剩余风险指在现有的控制活动或其他风险减轻措施所不能完全清除的操作风险。

三、可能性和影响性

可能性和影响性是描述和测度操作风险的两个最为常见的参数。其中可能性用于对事件发生概率或频率的定性或定量描述,通常以频率(以规定的时间内发生次数来表达事件发生率的量度)或概率(以特定事件或结果与可能发生事件或结果的总数之比来量度的特定事件或结果的可能性)表示。影响性是以定量或定性的方式表示的一个事件的结果。

四、操作风险应对措施

操作风险应对措施是指对于确定的操作风险点,根据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及影响程度并结合银行的风险偏好、风险控制能力等因素所确定的应对风险的方案。一般而言,根据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影响性,可以分别采取以下四种不同的应对措施:对于高频(发生可能性,下同)高危(一旦发生的影响程度,下同)风险采用规避风险的方式;对于高频低危的风险采用控制风险(降低发生可能性)的方式;对于低频高危的风险采用转移风险(如保险、外包、计提准备等);对于低频低危的风险采用接受风险(暂不采取具体措施,加强跟踪监控)的方式。但是上述原则并非绝对的,我行应根据业务的战略重要性、风险容忍度、风险管理技术能力等因素综合判断,选择对于特定操作风险最为合理的应对措施。

五、关键风险指标(Key Risk Indicator,KRI)

关键风险指标是指对业务活动和控制环境进行日常监控的指标体系。关键风险指标能够反映系统、过程、产品、人员等信息的变化情况。关键风险指标对于风险预警、日常监控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风险指标必须具有风险敏感性,能够准确反映风险的变动情况。关键风险指标应当根据业务运行中潜在的风险因素、内外部损失事件的记录以及对操作风险充分识别与评估的结果,由经验丰富的业务经理和风险经理共同制定。

六、风险映射

操作风险管理工具之一。即在梳理标准化操作流程和进行全面的风险识别、评估的基础上,将特定的风险点映射到具体的操作环节上,在特定风险点(包含风险类型、风险等级、防控措施、责任主体等要素)与操作环节之间建立映射关系,以便于对操作风险进行针对性的管理。

七、操作风险控制自我评估(RCSA)

指根据操作风险管理的基本原理,按照规定的工作流程,采用一定的方法,由对业务操作风险负直接责任的机构和部门组织对操作风险状况与控制效果进行的内部评价活动,是操作风险管理持续改进的基础工作和关键环节。

我行参考国际领先银行的做法,通过前期试点和全行范围内的逐步推广,初步构建起我行的操作风险控制自我评估体系,该体系有以下特点:

1、统一流程、分层实施。即在总行统一规划下,全行采用统一的评估流程、统一的工作语言、统一的工具模版、统一的评估标准,在总分行层面由各级业务单位分别组织实施。

2、风险评估、控制评估和控制策划的同步进行。即既对固有风险进行评估,又对现有控制措施进行评价,在此基础上再对控制缺乏或控制不足的环节提出控制改进建议,形成比较完整的封闭循环。

3、风险识别、评估与风险映射方法的有机结合。即综合运用风险识别评估技术和风险映射技术,从标准作业流程出发开展风险识别、评估,最后又回到标准作业流程,使得风险的识别、评估紧密围绕作业流程进行。

八、操作风险损失(事件)数据库

损失(事件)数据库是对历史损失数据的全面信息进行有条理地收集和整理的工具,包括内部损失数据库和外部损失数据库。内部损失数据库记录银行发生的各种操作风险损失事件。内部损失数据库从损失事件名称、发生地、发生发现时间、损失事件类型、产品线、风险点、风险成因、损失金额、损失回收情况等多个维度对损失数据进行记录。外部损失数据库记录其他金融机构的重大损失事件信息。至少包括损失事件发生时间,实际损失金额数据、发生损失事件的业务范围信息、损失事件的起因和情况以及其他有助于评估其他银行损失事件的相关性信息。

损失(事件)数据库对于操作风险管理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作为知识库,可以帮助发现操作风险管理的重点环节,并且可以作为员工培训的素材;其二,可以与关键风险指标等工具结合,实现对操作风险的事先预警和防范;其三,作为使用高级计量法进行操作风险在险值(VaR)等计算的数据基础。

九、风险地图(Risk Map)

风险地图也叫风险热图,是一种用图形技术表示识别出的风险信息,直观地展现风险的发展趋势,方便风险管理者考虑采取何种风险控制措施的操作风险管理工具。

在操作风险管理中,可以使用风险地图,将业务单位、机构职能部门或程序与风险类别之间建立起的对应关系。从而直观地暴露出操作风险管理弱点所在,并且有助于突出后续管理行动的重点。

最常用的操作风险地图有两种: (1)可能性-影响程度分布图

即分别以操作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事件发生后的影响程度为坐标轴,构建二维矩阵,反映风险点的分布情况。

(2)类型-产品线操作风险状况图

银行风险管理范文第3篇

为明确员工在工作中的权利的义务,公司特制定本手册,旨在规范员工在工作期间应遵守的各项规章制度和应享有的福利待遇,每名员工须认真阅读、理解,并严格遵守各项规定。

第一章 总 则

1.1 本手册依据《中华人名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劳动合同实施条例》及国家有关规定制定本手册。1.2 1.2 凡与北京直通健康科技有限公司签订劳动合同的业务人员均使用本手册。 1.3 北京直通健康科技有限公司对本手册拥有解释权和修改权,并有义务向员工公示修改内容。

第二章 员工录用

2.1 员工录用条件和要求

(1)拟录用员工年龄必须达到18(周岁)或以上,具有中国居民合法身份。(2)满足招聘职务和职位所要求的录用条件。

(3)录用人员须将本人人事档案交由公司管理,并与公司签订正式劳动合同。 2.2 体检 在签订《劳动合同》前,员工需要先到制定医院进行入职体检,体检合格方可录用。

2.3 员工应提供的材料

(1)提供身份证和城镇户口复印件(含外埠)及学历和职称复印件; (2)提交2张1寸蓝色背景免冠照片;

(3)提供与原单位解除或终止合同的证明。城镇待业人员提供《求职证》 (4)将人事档案及养老、失业、基本医疗、工伤等关系(社会保险转移证明、医疗保险手册)转至公司。 2.4员工入职培训

(1)发放员工手册;

(2)学习相关制度和业务流程;

(3)进行《劳动法》及业务员具体事宜的政策宣传和解释; (4)根据用工单位工作的性质、内容及要求进行其他相关的培训。

2.5业务上岗 (1)对员工手册内容进行确认,承诺遵守有关规定,并签订劳动合同;

(2)员工试用期满,由公司进行考核,合格者转正,不合格者增加一个月观察期或解除劳动合同。 2.6 试用期 试用期为公司和员工提供了相互融合,以及确定职员真实在岗能力的机会。试用期结束,支援将通过正式的考核程序,确定试用结束。

(1)试用期三个月,试用期若职员表现优异可缩短其试用期1-2个月。 (2)试用期工资按合同的80%发放。 (3)试用期计入劳动合同期限内。

(4)试用期公司可随时停止试用,解除劳动合同,并按日计算工资。 (5)试用期内的职员将在每个月末由所在部门进行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决定其是否转正。 2.7劳动关系的终止 (1)职员辞职需要提前30日提出书面申请,承担有关违约责任,赔偿公司的经济损失,并确保工作的平稳交接,若申请尚未得到批准而擅自离岗的,按旷工处理。 (2)员工离职前应交还公司的办公物品,完成工作移交和财产移交后,方可办理离职手续。 2.8个人信息

(1)员工向公司提供的所有信息,如本人证件,证明等文件、资料均应真实有效,并承担相应责任,公司有权解雇提供不正确或虚假个人信息的员工。

(2)员工个人信息变更,如住址、联系方式以及其他信息,应及时(7日内)通知公司人事部门和所在部门进行相关信息变更。

第三章 工作时间与加班规定

3.1工作时间

(1)员工应严格遵守公司的考勤制度。

(2)休息时间在不影响公司秩序和纪律的情况下可自由利用。

(3)公司考勤记录上的时间为员工上下班进出公司的时间记录,员工加班,应向领导及时申请,加班结束应及时向领导汇报,待领导批准并有书面确认的加班有效,否则视为无效,加班时间由打卡时间为准。 3.2工资支付及倒休 (1)对加班的员工应尽量安排其补休,确实无法补休的,按国家规定和《劳动合同》规定发放加班工资。 (2)具有以下情况之一者,不发加班工资:

a) 加班后安排补休; b) 未经公司部门主管批准;

c) 员工为延长加班时间使用欺诈、隐瞒等手段的(经核实查证按违纪处理)。、

第四章 薪酬

4.1薪金 员工工资按该员工的工作职责、资历、经验等有公司协商确定,并根据其工作表现,职位变动和在公司工作业绩情况加以调整,且不低于北京市最低工资。 4.2薪金类别 基本工资,保险,全勤,饭补,车补,绩效,提成。业务人员每月销售20整单奖励1000元。 4.3薪金计算

业务人员薪金计算方式为:

基本工资+保险+全勤+饭补+车补+提成+绩效 其中提成计算方式为: D档:每整单*5%,散单*3%。 C档:当月若销售超10整单,则每超过C档1整单的提成计算方式为每整单提10%,每散单6%。

B档:若当月销售超20整单,则每超过B档1整单的提成计算方式为每整单提13%,每散单8%。

A档:若当月销售月超100整单,则每超过A档1整单 提成计算方式为每整单提18%,每散单10%。

其中绩效计算方式为:

每月销售超过10单奖励500元; 每月销售超过20单奖励1500元; 每月销售超过100单奖励10000元。

4.4人所得税 员工工资收入都应该按国家有关规定缴纳个人所得税。公司将在发放工资前代扣缴个人所得税。 4.5殊情况处理

(1)因确定、迟到、早退等个人原因未能工作时,可扣除相应部分工资。 (2)辞职者的工资按日计算支付。

4.6金保密 薪金保密是公司的制度,所有知情人员不得在未经允许的情况下,将有关薪金的资料透露给其他人,员工之间不得以任何方式谈论或传播自己及他人的薪金情况。如需了解本人或直接下属的薪金情况,员工或主管可以向公司申请查询。任何违反此项规定的人员,将按照违反公司纪律查处,行为严重的,解除《劳动合同》。

第五章 福 利

5.1保险 公司根据国家鬼情为员工建立社会保险(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等保险项目,公司将按国家和北京市规定,代扣社会保险等各项保险的个人缴费部分。 5.2其他福利 过生日的员工,将获得生日礼金100元,礼金直接算入当月工资,工资发放日一并发放。

第六章 假 期

6.1请假手续

(1)员工申请各类假期,均需提出书面申请并附上有关证明,经部门主管或上级主管同意后方可休假。 (2)若员工因突发事件未能依照上述手续事先请假,则应在事发当日上班后两小时内亲自打电话通知直接主管或上级主管,说明请假事由,经直接主管或上级主管批准后方位有效,然后与上班后两日内补办请假手续。 (3)除病假或丧假外,所有休假必须提前得到批准。

6.2病假/医疗期

6.2.1请假手续

(a)员工因病无法上班时必须立即通知公司直接主管,并在重新开始上班时填写请假申请表并随附医院出具的病假证明,由其直接主管签字确认。

(b)病假证明须由医疗保险定点医院开据(急诊病假3天以内除外),用工单位有制定医院的,由制定医院出具;员工出差在外省市期间患病,应凭当地区县级以上公立医院的病假单申请病假。

(c)如若发现无效或伪造的病假证明,公司将根据情节轻重给予违纪处理,直至解除劳动合同。

(d)若建工必须住院治疗,请假申请表必须随附上述指定医院出具的住院通知书。

(e)若员工在休公假、年假、探亲假等假期期间生病,均不按病假处理。 (f)若员工因故意自杀、殴斗、酗酒等主观原因生病而无法上班的,无权享受病假及医药费报销等待遇。

(g)病休时间以半天或一天为单位计算,员工经所在部门主管同意,在工作时间外出就诊超过半天的,按病假处理。

6.2.2医疗期

(a)员工因患病或非因工负伤,需要停止工作治疗时,根据本人实际参加工作年限和用过单位工作年限,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b)医疗期的具体计算方式是:自职工病休之日开始计算,在规定的时间内累计病休时间达到规定医疗期限的视为医疗期满。在累计病休计算时间内再次病休,应视作前次病休的延长,连续计算医疗期时间。

(c)员工在医疗期内医疗终结,身体恢复健康,由本人提出申请并提供医院出具的病愈证明,经派遣公司及用工单位部门主管领导同意后,方可恢复工作。

(d)医疗期满尚未痊愈者,相关待遇及处理方法,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6.3事假

6.3.1事假申请

员工确因有事,须提前向公司所在部门直接主管报告,经同意后,可请事假 6.3.2事假工资 事假期间扣发全部工资

6.4婚假 (1)到法定年龄(男:22周岁以上;女:20周岁以上)结婚的员工可享受婚假3天

(2)婚假申请必须随附结婚证复印件 (3)婚假必须连续使用且不得跨年使用

6.5产假

(1)根据政府规定,符合计划生育规定的女员工享受产假 (2)正常生育:90天,其中产前假15天,产后假75天;

(3)违反计划生育规定生产的,不享受以上产假待遇,生产期间不发工资及各种福利待遇。 6.6其他假期 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员工享受各个法定规定休息的节假日和双休日。

6.7考勤 每天9点前到公司打卡,未打卡视为旷工,有特殊情况须填写外出事由单。

6.8旷工 凡是下列情况之一的为旷工:

1. 未办理请假手续或请假未批准不到岗的;

2. 假期期满不办理续假手续或续假手续未被批准而不到岗的; 3. 上班时间擅自离开工作岗位的;

4. 上班时间干私活,办私事或不干本职工作的; 5. 不服从任务分配或工作调动,经 仍不到岗的; 6. 弄虚作假,索取或伪造假证明获得休假的; 7. 未经批准擅自改变休假时间的;

旷工时间按实际缺勤或影响工作时间计算,并以半日为单位,不足4小时的按半日计算,超过4小时的按一日计算。 旷工期间扣发全部工资,并受到纪律处分,旷工累计三天的,公司有权解除劳动合同。

第七章 考 核

7.1考核制度 公司定期对全体员工进行绩效考核,以评估员工能力、态度、工作成绩等综合素质,其目的在于:

1.提高现有的工作业绩; 2.提供职业发展信息;

3.确定工资、奖金的支付方案并确保其可靠性;

公司考核员工以季度为单位进行考核,连续两季度考核不合格者公司有权解除《劳动合同》。

第八章 培 训

8.1入职培训 公司将在员工入职后进行一次岗前业务培训,要求职员必须参加,对于不参加培训的或培训考试不合格的,公司和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第九章 保密规定

9.1保密信息 (1)员工在公司任职或离职后,未经允许不得直接或间接将公司的有关商业秘密或保密资料透露给他人。

(2)员工离职时,应将公司的保密资料(书面或电子文档)归还公司。 (3)员工掌握公司的商业秘密和技术秘密,按照与公司签订的《劳动合同》保姆条款或保密协议,履行保密义务后竞业禁止义务。 9.2利益冲突 禁止员工与公司有业务往来的机构发生直接或间接的经济利益关系,任何违反此规定行为都将受到违纪处理,包括解除《劳动合同》和追究赔偿责任。

第十章 安全规定

10.1安全规定 (1)员工应遵守公司及用工单位的安全管理规章制度,严格按照并有责任制止他人违反安全管理规定的行为。 (2)员工可以就安全隐患或不安全因素向公司主管经理或主管工程师提出咨询,要求给予解释。 (3)每位员工有义务就潜在和现存的安全隐患,向有关人员报告,积极提出改进的建议和意见。

第十一章 员工守则

11.1职责

(1)员工应充分利用工作时间,集中精力尽最大的努力履行自己的责任。 (2)公司各级负责人将员工的职责以书面和口头两种形式予以明确,并在公司备案。 11.2劳动纪律

(1)严格遵守考勤制度,未经允许无故缺勤、迟到和早退;

(2)上班时间不得擅自离开工作岗位、外出或有其他玩忽职守的行为; (3)上班时间尽量少打私人电话,确有必要打电话时,说话要简洁,不要长时间占用电话; (4)遵守请假制度。擅自缺勤,时候无正当理由补假或涂改伪造医疗证明及其他证明骗取假期的,按旷工处理;

(5)坚守岗位,不在工作时间串岗,聊天; (6)不得在工作时间干私事及与工作无关的事;

(7)公司提倡员工广泛汲取知识,读书看报,学习外语,但不允许在上班时间进行(与工作任务有直接关系的书报除外); 11.3仪表与着装 (1)为维护公司的良好形象,员工应注意仪容仪表,保持个人清洁卫生,言谈举止文雅大方;

(2)配有工服的员工上班时穿工作服,其他员工职业装;

(3)男员工不留长发胡须,不剃光头、不戴戒指项链等饰物;女与昂不染鲜艳发色、不化浓妆、不涂抹过艳的口红、指甲油、不戴大耳环;

以上要求为工作时间要求 11.4工作秩序

(1)不允许有吵架、骂人、暴力、胁迫、伤害、赌博、偷窃等不法行为; (2)办公区内禁止吸烟和饮酒,不允许饮酒后上班或继续工作; (3)未经许可,不得带外人或亲友进入公司办公区和生产区,与公司有关的参观者应取得许可; (4)工作区内保持安静有序,不得大声喧哗,如需会客或员工间的工作会谈请到会议室或相关办公室,不准在办公区或走廊灯公共区域大声交谈、讨论、影响他人的工作;

(5)办公室和工作台要始终宝石干净整洁; (6)不准在办公区和服务区用餐。

11.5赔偿损失 故意或因过失损害公司利益时,不管惩戒处分与否,都应该赔偿损失。

11.6协助保全公司 员工在灾害及其他非常时期应在保证自身安全的前提下尽力协助公司渡过难关。

第十二章 违纪处罚 12.1过失种类

12.1.1甲类过失

(1)工作中未经允许擅自离开工作岗位的;、 (2)1个月内有3次以上迟到、早退的; (3)扰乱公司正常秩序的; (4)疏忽易燃物保管的;

(5)违抗安全管理人员业务上的指示的; (6)上班时间饮酒或赌博的; (7)怠慢工作的;

(8)在工作时间内浏览或阅读工作无关的书报、杂志、网站或网页、 光盘等,收听与工作内容无关的收音机、磁带或磁盘等; (9)使用公司的设备、设施(计算机、复印机、传真机、国际国内长途电话、生产工具等)做与工作无关的事情的;

(10)在工作时间偷懒或不工作、睡觉、玩电脑游戏等; (11)违反公司请假手续的;

(12)违反员工投诉程序反映情况,造成不良影响; (13)未按安全管理制度的规定正确使用安全防护用品; (14)未经许可,将与工作无关的人员带入 (15)知情不举,隐瞒他人的违纪行为;

(16)隐瞒、藏匿技术资料或其他与工作有关的文件,影响正常工作的; (17)其他与上述请假和性质有相似之处的过失。

12.1.2乙类过失

(1)隐瞒姓名履历及其他重要事项而被录用的; (2)利用职权牟取私利的;

(3)未经公司许可从事其他经营活动或与其他公司建立劳动关系的; (4)无正当理由违抗上级业务上的指示的;

(5)在公司内胁迫他人,使用波阿里或方案他人工作的; (6)用不正当手段侵占公司财产,或有此企图的; (7)被追究刑事责任的;

(8)无正当理由出借或利用公司各项证书的; (9)伪造、制作出差或其他票据的;

(10)未经公司许可出示公司文书或账簿等才重要文件的; (11)违反劳动合同的条款的;

(12)故意或因重大过失破坏公司设施或损坏产品、原料等的; (13)因业务上的怠慢引起灾害及其他事故的; (14)受到公司依本手册惩戒处分后并无改过意图的。 (15)违反国家法律被司马机关拘留审查的; (16)打架斗殴;

(17)有幸会。、受贿、贪污、盗窃、暴力胁迫、赌博、渎职、、伤害他人等不法行为的;

(18)利用工作之便收受回扣、受贿或索取额外收入,营私舞弊、牟取私利等行为;

(19)违反公司保密制度,窃取技术资料或商业机密,私自转让技术或泄露公司商业技术机密,未经公司部门主管同意,将机密文件或档案带出单位者;

(20)擅自战友、处置、挪用公司财务的;

(21)采用不正当手段、获得公司支付的补助、奖金、津贴或其他费用的;

(22)损害公司名誉、荣誉,使用恶意中伤、诽谤、要挟等手段伤害公司其他员工合法利益的行为;

(23)不服从主管人员的工作安排,物理纠缠或对管理人员进行威胁、谩骂、伤害等行为;

(24)违反生产制造程序、设备维护程序及其他规定进行生产操作,造成自身或他人人身伤害的;

(25)采取编造数据或谎报工作进度等方式制造假象以突出个人业绩,掩盖真实工作情况,或推卸责任,虚报情况以掩盖事实;

(26)违反薪金保密制度的,如通过任何方式泄露本人或他人工资、私拆他人工资支付清单等;

(27)假期期满后,未办理补假手续而不倒岗内累计三天或以上的; (28)医疗期满后在制定时间内不配合公司做医疗鉴定的; (29)不接受公司管理,公司安排其李刚而拒不服从安排的; (30)严重违反公司各项规章制度的。

12.2处罚种类和方法

(1)批评:书面检讨或口头警告

(2)罚款:罚款后的月薪低于北京市最低公司标准; (3)降薪:降低职位、级别或工资数额;

(4)解除劳动合同:不经预告,直接解除劳动合同;

以上处理决定归入员工人事档案。 13.3过失与处罚

(1)批评、罚款、降薪:

初犯甲类过失的员工,视情节给予批评、罚款、降职处分可与罚款同时使用,罚款的具体数额根据公司利益或形象的损失由人事部确定。

(2)解除劳动合同:

(a)触犯乙类过失;

(b)十二个月内累计三次触犯甲类过失的员工;

(c)凡同时触犯多种狗屎,按所触犯过失的种类、条款分别给予处罚; (d)解除劳动合同可与罚款同时使用,罚款的具体数额根据公司利益或形象的损失由人事部确定。

银行风险管理范文第4篇

银行是经营风险的行业,银行的经营活动始终与风险为伴,其经营过程就是管理风险的过程,我行开办的小额贷款业务更是一项高风险、高收益业务。2009年,被确定为****银行的“合规管理年”,根据 “合规管理年”活动的工作部署和要求,我行严格贯彻小额贷款业务制度,规范业务操作程序,加强资产质量管理,严控风险。现就我行小额贷款业务上半年风险状况和防控措施报告如下:

一、信贷基本情况

截止6月23日,我行累计放款330笔,金额1396万元;累计回收回177笔,金额945.88万元;累计结存153笔,金额450.12万元;6月23日所有逾期贷款户数33笔,逾期金额107.74万元,逾期率23.94%。其中有4户逾期贷款为次级类客户,16户为可疑类客户,均产生不良贷款现象,风险防控形势非常严峻。

二、风险管理工作情况

半年来,我行认真学习、深刻理解总行会议和文件精神,适时分析形势,认真执行政策,严格按照规范化管理要求,切实加强信贷基础工作,规范内部管理,切实防范风险。

1、 严格按照总行下发的《小额贷款业务管理办法》和《小额贷款业务操作规程》开展业务,严格拓展、筛选小额贷款准客户,把风险防控关口前移,进一步对信贷风险进行控制,对授信行为进行规范。严密了贷前调查、

审查及审批手续,对信贷人员贷前调查的范围及要求,确保信贷调查材料真实有效。

2、 严格控制信贷风险,严格执行信贷风险防范控制管理体系,全面实行审贷分离,规范了贷审会,实行了贷审例会制,严格按照贷审会议事规程召开会议,明确各环节主责任人职责。

3、 扎实细致地开展贷后检查工作,定期和不定期地对客户经营状况和家庭状况进行检查,认真填报贷后检查表。2月份我行对发放贷款先后开展了信贷自查及全面排查。此次排查工作通过调阅客户档案、现场走访客户、拍摄客户经营场地和走访信贷员家庭情况及信贷员思想排查等形式,重点关注逾期贷款客户、联保贷款客户和放款金额较多及逾期贷款较多的信贷员。从排查情况来看,我行未发现与中介合作、编造虚假资料骗贷等现象,也未发现收受客户好处费、代客户收取贷款本息等情况。

4、强化管理,完善的内部管理机制。

我行在不断加强和改善日常信贷工作的同时,不断强化管理,重点是制度执行管理和从业人员管理,加强对制度执行情况的检查和贯彻落实。注重加强信贷人员的业务学习,以便能在业务操作中得心应手,提高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在搞好管理的同时,我行还不断强化服务意识,改善服务手段,积极开展优质文明服务,树立“阳光、惠农、方便”的信贷形象,以优质的服务和阳光的品牌促进业务的发展。

5、抓好逾期催收,严控资产质量。

我行领导及信贷人员从产生第一笔逾期贷款起,就对逾期催收工作高度重视,认真组织落实,集丛人之力,尽职尽力开展信贷还款管理及逾期贷款催收工作,并把这项工作长期作为信贷业务发展中的重中之重来抓,最大程

度的控制好风险。及早成立了以行领导、业务主任、信贷主任及信贷员组成的催收小组,集中人力、物力,采取各种措施和方法,坚持不懈开展逾期贷款的催收工作。在做好电话催收、上门催收和联合催收的同时,果断决策,将逾期30天以上的客户依法提起诉讼,申请资产保全,利用法律的手段进行贷款的清收,最大程度的控制好逾期贷款风险,防止贷款出现损失。

三、下一步风险防控强化措施

为有效促进我行小额贷款业务稳健发展,我行要加强小额贷款的合规管理,促进小额贷款经营和操作的合规性和规范性,有效维护我行小额贷款业务发展的良性循环。下一步,我行将在以下几个方面继续做好风险防控工作:

1、 完善规章制度

一是建立否决贷款登记制度。对每笔被否决贷款进行详细地记录,记录内容包括客户基本信息、申请信息、否决原因等。二是对联保贷款分行业分用途、采用等额本息还款法、分组调查等控制风险的措施。三完善审查人员岗位职责。要求审查人员在对权限范围内的信贷业务进行审查时,除对资料的完整性、合规性进行审查外,还须进行电话核实客户信息,在必要时还须进行现场核实。四要严格系统岗位配置制度。严格执行岗位兼职的合规性,规范信贷人员工号及岗位设置、变更,保证系统中客户信息管理的规范性和严肃性。五要严格落实档案管理。建立完善的档案管理办法,对提交审贷会成功的资料要严格把关,认真检查相关资料及贷款信息,并严格执行保密制度。

2、规范信贷操作流程

一是提高贷前调查质量。对于收入、成本等关键信息应尽可能取得纸质单据或书面证明做支撑;关键的财务数据必须进行交叉检验;对于房产或车辆等信息,应查看和复印房产证、行驶证、租赁合同等。调查项目应全面,

坚持“眼见为实”原则。二要严把贷中审查。审查人员必须电话核实借款客户的真实性。审贷会必须有2名以上管理人员参加,且被审查贷款的主副调必须全部参加审贷会。审贷会提问提高质量,问到关键风险点。三是落实贷后检查。信贷员在贷款发放后的四周内,必须到客户住所或生产经营场所进行首次贷后检查,对资金使用情况和贷款投向进行监控,以后每月不少于一次贷后检查。

3、加强逾期贷款管理。对于逾期贷款,除对信贷员进行考核外,还对贷款的逾期原因进行分析,采取一切措施和办法,不惜代价进行逾期贷款的催收,以防微杜渐,保持贷款的良好回收和质量。

银行风险管理范文第5篇

〔摘 要〕新时期,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方法正面临新的要求:一方面,国际环境的改变对各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方法的要求越来越高;另一方面,我国商业银行自身改革和发展过程中对风险管理方法内生要求也越来越强。为此,本论文对现代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方法进行了较全面的分析和比较,并对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问题进行了讨论,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风险管理;在险价值;内部控制制度

一、现有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方法研究比较

1.古典分析法

该方法是商业银行早期使用的主要方法之一,至今仍然起着重要的作用。它是以设计一定的财务比率或环境比率指标作为风险控制的标的,通过单比率和多比率的组合应用来对商业银行风险识别阶段进行一定的量化管理。常常主要依靠专家等主观评判的方法,诸如5C、LPP、SWOT、CAMEL等方法的应用是其主要典型。

该方法的产生和发展有其自身的理论和实践优势:首先,该方法较为简洁和直观,这对早期的风险管理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即使在当前流行的一些复杂的计量方法算法中,古典分析法的计算思路仍然有效。其次,该方法具有统一性和可比性,由于金融行业所涉及的客户具有行业种类复杂、企业性质复杂和发展周期复杂等特点,因此在商业银行自身风险头寸管理过程中需要有统一的指标来筛选和管理,诸如CAMEL模型等计算结果正好满足了该项要求。第三,该类方法由于计算过程灵活而使其计算结果更具操作性。该方法也还存在一定的不足:首先,其主观性太强,主要依靠专家的主观评判。其次,在执行过程中,由于该方法不能简单地完全利用电子技术处理,加大了业务管理成本,其科学性也很容易由于执行过程中的偏差而遭到质疑。

2.信用评分法

该方法是在古典分析法的基础上,以借款人特征指标为解释变量,进一步根据历史累计样本建立数学模型,并对新样本发生某种事件的可能性进行预测的计量经济模型,具体可以包括多元线性概率模型、Logit模型、Probit模型和线性区别分析模型。

该类模型的优势主要体现在能够更明确地反映商业银行客户的信用状况。与古典分析法不同,该分析方法的要素与权重是经过严格的统计检验和数理证明而得出的结果,因此对借款人基本风险情况的考虑更具操作性和适应性。但该类模型也存在一定的改进空间:首先,存在与实践结果不完全一致的可能,比如模型假设变量是线性关系而实际的结果往往是非线性的等。其次,该类方法在各权重分析上难以进行完美的经济解释。第三,部分指标仍然需要专家主观推断,因此也造成一定的不稳定可能。

3.资产负债比率的缺口分析法

该方法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中期,是根据对资产价格波动趋势的预测,调整价格敏感的资产负债配置结构。根据具体缺口计算方式的不同,可分为当前收益法、市场价值法、敏感性分析法和巴塞尔委员会推行的利率风险计量法等。

其优势表现在:首先,该类方法对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是基于其自身开展的,主要针对的是商业银行自身的资产负债,因此更具有主动性和直接性。其次,该类方法在计算和监控存款与非存款负债的成本结构方面更具准确性和灵活性,体现在操作领域的微调能力更强。第三,该方法将商业银行经营管理过程中的利率风险、汇率风险等区分开,从而在风险的成因分析和方案解决上大大减少成本。该方法的不足体现在:首先,商业银行可以通过缺口衡量利率风险等,但前提是各风险资产负债单独分析,某一类资产负债适用的缺口不能应用于另一类资产,因此在风险的全面衡量方面存在缺陷。其次,对资产负债缺口的精确分析方面还存在一定的技术难度。第三,在商业银行的表外业务,特别是价格成因复杂的衍生工具的风险管理方面还需进一步提高方法的操作性和准确性。

4.以VaR方法思路为代表的现代风险量化度量法

世界各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方法不断出现了创新的趋势,主要的发展方向包括以KMV模型为主的期权贷款管理模型、以Credit Metrics模型为主的现代信用度量术、以麦肯锡模型为主的宏观模拟方法、以KPMG贷款分析系统模型为主的风险中性估值方法、以死亡率模型和CSFP信用风险附加模型为主的保险方法和根据上述模型结合的各类资产组合和衍生产品风险管理模型等。其中VaR是以信用度量术等许多风险量化度量模型的主要思路之一,KMV模型和Credit Metrics模型是目前国际上商业银行风险管理领域公认的两大主要工具之一。

其优势主要体现在:首先,现代模型克服了传统模型的不足,从创新角度来看有其重要意义。比如KMV模型对企业信用风险的衡量指标(EDF)主要是来自于对该企业股票市场价格变化的有关数据的分析,可以及时反映信用风险水平的变化。其次,现代模型拥有强有力的理论支持,比如KMV模型是一个基于现代公司理财和期权理论的“结构性模型”,其中股权被视为对于企业资产的一种看涨期权,因此其产生和发展也得到了理论界更多的关注。第三,现代模型的应用角度更为广泛,比如Credit Metrics模型数据库工作实质采用的是企业信用评级指标分析的方法,可以更好地与社会信用体系内其它经济主体实现数据共享。当然,该类方法也存在一定程度的技术缺陷:一方面,该类模型在理论上有改进空间,比如KMV模型在具体算法上还存在一定争议,如分析时假定公司债务结构是静态不变的、资产收益假设为正态分布的,同时期权定价法虽然可以求解公司资产价值及其波动率,但还缺乏有效的方法对它们的精确性进行检验。另一方面,该类模型在应用过程中也有改进空间,比如KMV模型主要适用的是承担信息披露义务的上市公司的信贷客户风险管理,对于银行业目前比重逐渐加大的非上市公司或其它中小公司的业务风险监督存在一定困难。

5.收益资本管理法

该方法与以上的现代风险量化度量法主要区别在于该方法是从商业银行自身的资本和收益的角度出发来研究风险管理问题,与前面的资产负债比率的缺口管理不同,该方法的主要立足点是从商业银行整体实力角度出发来研究的,目前该方法在国际上的主要模型为RAROC(Risk Adjusted Return on Capital)模型。

该模型的显著优势表现在:首先,该类模型在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过程中拥有极好的资源调度能力和协调能力,是各银行综合管理的主要方法之一。其次,该方法更符合风险管理本身理论的要求,即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在很大程度上不是被监控和管制的结果,而是利润水平逐步提高和稀释风险的过程。第三,该类模型在操作中更具有直接性和管理工作的客观性。该方法也具有一定的不足,其具体表现在:首先,该模型在计算过程中,容易产生歧视低收益的活动,从而不仅使各商业银行在一定程度上缺乏远期行为,也容易丧失培育良好项目的机会。其次,该模型的比较过程需要银行项目的内部收益率数据,而这在复杂的银行信贷活动中存在一定的技术比较难度。第三,该模型对商业银行各业务的计算是在独立的基础上进行的,忽略了各项活动之间的相关性。

6.BIS模型方法

该方法实际上也属于现代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方法的一种,此处单独提出的重要原因在于该模型是针对于银行表外业务而提出来的模型方法,其基本思路与巴塞尔委员会的资本充足率计算思路也较为一致。由于当前国际上虽然对银行表外业务风险进行了相当程度的重视,但对于具体的一些银行衍生产品业务的要求却存在量化上的差异,因此BIS模型方法的提出也就显得比较重要。其突出特点是对各商业银行的表外业务风险进行了提示和统一管理,这尤其对发达国家的衍生业务较多的银行而言具有突出的需求内生性。而该模型由于是国际清算银行提出的方法,其适用广度仍需推广,同时该方法在对不同类型尤其是混合类型的金融衍生产品合约的资本要求计算方面还存在一定程度的理论上争议和应用难度。

二、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方法现存的技术障碍

我国金融风险管理方法得到了很大的进展。目前量化管理的方法主要包括诸如5P、5W等信用评级方法、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制度、贷款五级分类制度和个别银行组织的内部评级法推广工作等。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方法并不完全具备,存在着许多技术障碍。

1.我国利率环境尚处在非市场化阶段

在进行现代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时,为准确测算资金成本和研究弹性,利率作为货币商品的价格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比如:利率敏感性缺口管理过程中,只有利率市场化了,各种与此相关的敏感资产与负债的差额才显得更有价值,同时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机构也才能在真正意义上具有预测和估计的理论基础;在BIS模型中的转换因子(conversion factor)中因为包括利率合约的相关要素,所以合理的利率水平也将直接决定潜在风险暴露数量的大小。

我国目前由于利率长期处于管制状态,这种利率非市场化的结果便是银行经营成本的扭曲,即利率风险,从而最终也影响到了我国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工作。

2.我国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分割严重

在商业银行风险管理过程中,一国货币与资本市场的联系情况对量化方法来说可以起到关键的作用。比如:BIS项目中本身就需要各种以有价证券为标志的衍生金融产品;KMV模型对一个公司的分析数据来源于其股票价格,也就是说,在该模型的计算过程中,货币市场上的商业银行对客户的鉴定很大程度源于该上市公司在资本市场上的表现;Credit Metrics模型中转移矩阵的数据是来自于诸如标准普尔公司、穆迪公司、KMV公司或其它公司的债券或贷款分析家所收集的公开交易债券(或贷款)的历史数据积累,这实际上也要通过资本市场完成。

但我国目前由于分业经营的金融体制,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分割情况较为严重,相对于货币市场,资本市场虽然发展情况较晚,但其速度却远远超出了货币市场,这种超国民经济发展的直接后果便是资产泡沫在我国一定程度上的存在,而我国许多上市公司的资本市场表现也根本不能作为货币市场融资的依据。

3.我国金融市场采集数据的基础不理想

在进行现代商业银行风险管理过程中,数据的充足性与否将直接决定各模型的作用效果,而从实证检验的统计意义来看,样本大小更成为决定模型结果的关键。国际研究领域对该问题有深刻的认识,目前的做法便是尽量扩大样本数据库来保证数据质量,如KMV公司在实际工作过程中,为了更快速地得到不同企业的EDF值,已经建立起来了大规模的世界范围内的企业数据库,尤其是不同行业EDF值的数据库是其模型可靠性的主要保障。

而目前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工作中的数据基础却很不理想,根本无法达到各种成熟的量化方法的要求。首先,我国数据缺失情况较为严重。由于我国目前实行的是分业经营的金融体制,也尚未实现资本项目的可自由兑换,因此我国商业银行经营过程中外汇头寸和证券头寸很少或没有。其次,我国数据虚假情况也时有表现。第三,不同商业银行,尤其是国有商业银行与股份制商业银行之间的客户信用状况标准不同。

4.我国债券市场程度不发达

现代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工作由于所处环境的复杂性,不仅需要市场上存在一个能够真正反映资金价格水平的利率水平,同时还需要不同期限、不同结构的利率水平与贴现率水平,而实现这些指标成功提取的一个重要前提也在于我国需要有一个发达的债券市场,发达的债券市场不仅可以间接起到金融风险管理的作用,同时也是一些计量方法施行的必要条件,比如以VaR为基础的Credit Metrics模型中在计算转移矩阵时也需要一定规模并规范的债券市场来支持。

我国债券融资虽然已经有了21年的历史,但仍存在诸多问题。一方面,我国目前债券市场的发展整体仍然十分滞后;另一方面,我国债券市场还存在着严重的市场分割问题。

5.我国的金融衍生产品市场不发达

由于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技术的发展,各种间接但更有说服力的管理技术逐步产生,这就需要我国金融衍生产品市场的大力发展。比如:BIS模型方法则主要是针对于银行表外业务而提出来的模型方法;在复杂的KMV模型和Creditmetric模型计算过程中,金融衍生产品市场同样起着重要的参考作用。

而我国金融体系由于发展时间较短,目前尚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金融衍生产品市场。具体表现主要在于目前我国银行资金缺乏安全有效的投资渠道和品种,因此,应创造条件推出利率类衍生产品等其它金融衍生产品,为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工作带来重要的支持和理论铺垫。

三、夯实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方法基础

我国当前的最佳策略是一方面继续使用目前的一些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另一方面大力改善相应的软硬件条件,从而在未来一定时期内尽早实现商业银行管理方法与国际的接轨。

1.推进以利率市场化为主的金融制度改革

目前,我国在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过程中还有一些障碍,包括利率管理体制较为单一、利率弹性较低、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尚未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市场基准利率、企业的利率弹性较低等。因此我们要从微观、中观和宏观各个方面深化改革,进一步调整利率结构,改革利率体系的传导机制,通过一系列措施保障利率市场化改革向纵深发展,在这个过程中还要密切关注我国商业银行逐步显现的利率风险问题。

2.完善我国商业银行客户信用的数据基础

健全和完善我国商业银行客户信用的数据基础是风险管理工作中的重中之重。一方面商业银行自身系统需要建立具备一定规模和效率要求的数据库基础,另一方面需要充分利用整个社会信用体系的发展来完善其基础工作。首先,加强商业银行自身的客户基础数据库建设和开发客户跟踪系统等,建立健全商业银行的信息披露制度。其次,参照国际标准建立各银行间的行为准则,包括“数据公布特殊标准”(SDDS)、“数据公布通用系统”(GDDS)等。第三,通过金融监管部门或行业自律机制加强银行间数据的共享工作。第四,继续推进我国人民银行的全国“银行信贷登记咨询系统”的建设工作。

3.建立和规范独立的信用风险评级体系

我国信用评级事业已经开始稳步推进,并在加强信用管理、防范金融风险、建立社会信用体系方面初显作用。我国应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建立和规范独立的信用风险评级体系,即根据巴塞尔协议的要求,建立包括评级对象的确定、信用级别及评级符号、评级方法、评级考虑的因素、实际违约率和损失程度的统计分析、跟踪复评和对专业评级机构评级结果的利用等一系列信用风险量化度量模型基础。

4.从制度基础层面严格加强商业银行信贷工作效率

首先,加强我国贷款分类工作的管理力度,可以考虑在五级分类的基础上对贷款做进一步细分,明确贷款分类的权限问题,加强信息披露。其次,进一步健全我国商业银行整个风险管理工作的内部控制体系。当前需要做的工作主要包括建立董事会管理下的风险管理架构,建立严格的岗位责任制和风险授权制度,加强风险限额审批、贷后问责制和审贷分离等措施的制度效果和通过建立授信与转授信制度规范和全面控制分支机构的越权行为等。第三,强化信贷业务的内部稽核工作。具体工作可包括加强内部稽核工作的独立性,加强稽核工作的非现场稽核比重,加大对稽核监督的技术投入,设立科学的稽核监控指标体系,加大外部审计力度等。第四,逐步建立我国商业银行风险预警体系。

参考文献:

[1] Carol Alexander.Risk Management and Analysis[M].John Wiley &Sons Ltd ,1998.206-209.[2] P.Jorion.Risk:Measuring the Risk in Value at Risk [J].Financial Analysts Journal,November,1999.

[3] 李扬,刘华,余维彬.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理论、技术和实践[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3.213-217.

[4] (美)安东尼•桑德斯.信用风险度量[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234-238.

[5] 方洪全,曾勇.银行信用风险评估方法实证研究及比较分析[J].金融研究,2004,(1):62-69.

(责任编辑:杨 放)

银行风险管理范文第6篇

摘 要:当代社会中,信用一词越来越频繁的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尤其在现代的经济生活中,其重要性逐渐突出。在金融行业中的一项基本原则就是诚信原则。现代市场经济的迅速腾飞,金融改革和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壮大,使得商业银行的各种风险也在加大,而信用风险则是其中之一。本文通过对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各方面展开分析,并结合问题给出具有借鉴性和启发性的相关措施及对策。

关键词:商业银行 信用风险 风险管理 管理对策 防范机制

在当代的市场经济中,金融问题是最重要的问题之一。通过加大加强对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方面的重视,可以监督并管理企业和个人的信用状况,通过观察是否存有信用风险问题,可以使金融危机的源头得到有效的控制。此外,还可以通过切断金融危机蔓延的渠道,进而来防范银行自身的信用风险爆发。通过制定有效的应对管理专案,使金融损失降到最低。从世界范围来看,经济金融环境极其不稳定,这对银行的经营管理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自从20世纪末,世界范围内,接连发生了震撼世界的一系列金融危机。在这种紧张的局势下,我国商业银行的局势也不容忽视,因此银行业信用风险管理能力便成为当今的焦点话题,值得探讨与深思。

本文将对我国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管理的各个方面进行分析,提出其中存在的相应问题,并通过专家等方面的意见提出合理的解决对策。信用风险管理是银行稳健运作的重中之重,进而影响着我国的金融与经济的蓬勃发展。所以,我国要不断建立及完善风险控制体制,这将是对我国商业银行的一个重大挑战。

1 文献综述

自从20世纪末期开始,我国才刚刚开始对商业银行信用风险进行研究,金融界也不断地意识到我国银行信用风险,以及其管理的问题。目前,我国多以定性分析信用风险管理为主,定量分析的研究才刚刚开始,主要集中在分析各项财务指标上。伴随着《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的出台,许多量化分析的方法和模型在信用风险管理研究领域中取得了很多成果。下面则是近年来国内学者对银行信用风险管理方面的研究。

王灿雄(2010)认为,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增长,对外市场开放的力度不断加大,当前我国的管理水平仍然跟不上西方国家的脚步,我国的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上还存在很多问题,我们在规范自身的同时要不断的吸取外国的先进文化和管理理念。

王冰(20l1)阐述了操作风险的涵义以及七类典型操作风险,包括:内部欺诈;外部欺诈;就业制度安全管理;工作地点与工作环境的状况;对于固定资产的损坏;营业问题和信息技术停止运作;各种程序的管理。

许冰清(2012)认为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具有许多危害,包括:损坏银行名声,丢失银行的客户;损害了股东的利益,使银行利润降低;破坏了原始存在的资本,威胁了银行的生存等。不仅如此,他还对以下几个银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管理文化理念存在缺陷、管理部门的设置不完善、缺乏可信数据支持信用风险等方面问题。此外还分析了当前商业银行风险存在的问题:许多基层银行信用风险程度比较高、信用风险多发生于经济发达地区。

综合上述各位学者的分析,可以看出,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是一个很值得我们去深入讨论与研究的话题。在《巴塞尔新资本协议》提出标准法和内部评级法之后,这一课题的研究现在正处于一个新发展进步的阶段。

2 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含义及内容

商业银行信用风险是指商业银行在贷款到期时,由于贷款客户发生财务困难,不能归还贷款本金和产生相关利息的风险。

从投资组合的角度来看,投资组合的投资者不仅会因为直接交易对手发生违约发生损失,也会因为交易对方的不断变化带来损失。信用风险是银行面临的最重要的风险之一。

信用风险管理的基本内容包括:信用风险识别、信用风险评估、信用风险控制、信用风险的处理、信用风险评价和报告。

3 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存在问题

20世纪我们国家的金融界并不发达,并且在之前对商业银行信用管理方面的研究更是少之又少,虽然近些年来我国不断吸取外国的先进文化和管理经验,使得我们在信用风险管理和度量方面有了一定的起步,但是仍然无法和大多数的发达国家相比。所以,我国应该在不断规范自身制度的同时,还应该一如既往的向先进的发达国家学习,以便完善自我。

3.1 信用风险度量技术落后

我国信息技术应用发展较晚,所以我们不能预见商业银行在信息系统的开发问题,因此这样造成了信息冗余。目前,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理论研究尚且不足,信用风险量化技术有些落后,因而,不能建立各种信用风险管理的模型,也无法把先进的信用风险管理技术运用到银行实际的信用风险管理中去。

(1)信用评级体系不完善。

我国的信用评级体系由内外两部分构成。当前,我国的外部评级机构并不成熟,仍然需要不断改善,在运作过程中,并没有形成一定的规模,并没有明确的规范原则,因此,对国内的企业进行信用评级检测还不能得以实现。

(2)数据质量不高。

我国的基础数据不但不准确,而且统一性也是极差的,这一点严重影响了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进步。数据质量不高不仅仅导致高层次的风险分析难以展开,而且还对简单分析工具的分析结果的可信度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从而导致无法提高工作效率,无法建立合理的管理模型,进而还加大了工作量,这些问题无法解决,那也就无法将经验应用到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实践中去。

(3)信用风险量化技术落后。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量化主要使用计算信贷风险度和专家分析法。但这种传统的风险计量方法存在一定的缺陷,例如,由于主观性太强,难以进行横向比较等问题。落后的技术,已经很难适应现代商业银行进行各方面信用风险管理分析的需求。

3.2 信用风险管理体系与风险补偿机制不完善

风险管理的意义在于将风险控制在银行所能承受的范围之内,从而获得最大的利润。风险的客观存在就使得商业银行经营将面临并承担一定的风险,因此商业银行就必须建立系统的信用风险管理体制与风险补偿机制来随时应对风险。然而,从总体上看,我国商业银行在上述两方面仍显不足。

(1)信用风险管理体系不够完善。

在我国信用风险管理体系中,存在严重的问题。在业务流程中,每个部门缺乏合理的分工,导致独立性的缺失。首先,在审贷分离模式下,由于审批人不与客户见面,无法掌握最真实材料,信贷人员在负责对贷款的调查评级的同时,可能会对材料进行修改,从而对审批造成误导。其次,由于各个环节责任不明确,责任人制度得不到落实。最后,由于商业银行的绩效考核体系的存在形式,也对风险制度的实施存在一定的难度。

(2)信用风险补偿机制不充分。

银行在正常运行的情况下,如果能承担风险并获得收益,信用风险补偿机制是非常重要的,所以保持信用风险补偿机制的充分性,就显得尤为重要。

最常见的风险补偿方式有:提取坏账准备金和计提资本金。坏账准备金提取不足、不能及时核销坏账以及资本充足率不达标是我国银行存在的比较普遍的问题。这会使得银行信用过度膨胀,导致信用风险隐患。

3.3 信用风险防范机制不健全

如果商业银行信用风险防范机制不健全,那么其无法从源头上防范信用风险,也就不能控制信用风险的增量。主要的信用风险防范机制问题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内控制度不够完善。

商业银行信用风险存在内部控制,一共包括五个方面,即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监督管理和信息交流。

①在控制环境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有:注重经营业务扩张,忽视有效的审贷机制,内控滞后于业务发展。

②在风险评估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忽略对信用风险全面和客观的评估,同时缺乏对风险评估的重视。

③在控制活动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有:控制体系不适应业务发展需要,分散、多头授信,授信失控。

④在监督管理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内部管理部门缺少权威性与独立性,这样就失去了内部管理部门的意义。

⑤在信息交流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有:由于存在太多的分支机构,交流又不及时、不具体,进而导致信息的缺失。

(2)外部监管存在缺陷。

首先,我国银监会很少对银行外部业务进行监管,这样就加大了我国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其次,我国对银行监管方式采用现场检查为主,在现场检查时更为注重合规性检查,而对风险监控管理检查不足。最后,由于银监会很少对银行日常经营运作活动进行有效合理的监督,只将监管注意力过多的放在了银行经营机构的审批上,使得稽核监督缺乏系统性和连续性。

综上所述,我国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管理,存在不容忽视的问题。在使用和决策时,由于缺乏科学的信用风险度量,使得银行在科学的信贷决策和银行贷款组合管理上存在很大问题。由于不能够将信用风险准确的测定与分析,导致商业银行无法准确了解贷款信用风险的大小。

4 我国商业银行完善信用风险管理的对策

4.1 提高信用风险度量和管理技术

由于定量分析归类科学、量化准确,所以现在的商业银行信用管理多以定量分析为主。从度量角度上来讲,《新巴塞尔协议》采用了大量数量化的计算模型,而我国商业银行的管理技术有限,不能在近期内建立符合新协议规定的风险评估系统,但只要我国运用正确的风险衡量方法,仍可以达到风险度量的目标。从技术角度上讲,内部评级法是《新巴塞尔协议》的核心内容之一,我国应该向国外学习先进信用风险管理的理念,然后在国内建立起符合我国银行业标准的内部评级系统,以此来提高信用风险的管理技术和水平。

4.2 完善内部评级系统

首先,建立银行内部风险管理机制,成立信用风险管理的专门部门。其次,积极推进《巴塞尔新资本协议》规定的内部评级法即IRB法。我国商业银行应该在借鉴国外先进模型的基础上,开始着手建立符合自身实际需求的风险管理模型,在实践中渐近地总结和完善自己的评级体系,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内部评级管理系统。

4.3 建立全国性的银行间数据库

由于我国的商业银行的征信系统数据的时间比较短,很多历史数据并没有实质性的意义,信用评估系统应用的不是很好。因此建立一个实用性强,完整性好的信用风险基础数据库是十分必要的。尽管我国有些商业银行收集了一些公司的数据,但我们要明白,数据的累积是需要时间的,所以我们要不断积累,且需要每月更新,以此来完善我国的数据库系统的缺失,逐渐建立起全国性的银行间数据库。

4.4 完善内部控制体系

加强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内部控制体系建设是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管理的制度保证,只有内部控制体系的监督保障做好,才能使内部评级体系有效的发挥作用。一是在内部控制过程中,不仅要突显对外签约和使用资金这两个重要流程,同时还要严格地实施分级管理制度。二是要完善不健全的内部监督部门,各尽其职。

4.5 加强外部有效监管

目前,我国有着强大的金融监管系统,他们是由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组成。为了加强信用风险的外部监管系统的建设,首先,银监会要有与国际接轨又符合我国国情的相关监管目标与监管理念。其次,我国银行监督委员会应当加强监督商业银行的各项经营指标。最后,要将外部监管逐步规范化与制度化。

4.6 培养高素质的风险管理人才

目前,企业应该重视培养高素质人才。我们要想提高银行信用风险的管理质量,就必须培养大批量高素质的人才。我们国家银行系统员工年龄普遍偏高,他们有些缺乏现代的金融知识,计算机知识,企业管理等知识,使其不能适应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需求,所以现在我们需要的是有知识,有能力的年轻骨干,来适应我国金融经济的发展,为我国金融行业的后备管理方面,起到支撑的作用。

4.7 建立良好的信用环境

除了对内部的改革,建立良好的信用环境也是我们不可忽视的方面。一方面,我们应该加强法律建设,不断完善相关法律制度。另一方面,我们应该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不断建立独立的风险和信用评估机构。

5 结语

中国商业银行是百姓、企业、政府、机构等最常用的银行,也是我们国家重要的金融中心,它的正常运作关系着整个国家的金融环境,所以它本身存在的问题是我们不容忽视的。如今对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问题的讨论,已经成为国内的热门话题,本文通过对历史文献综述的借鉴,明确了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重点与难点问题,通过一系列的分析,得出了一些实质性的对策,有待深一步探讨与解决。

参考文献

[1] 艾伦·凯德.银行风险管理[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12:23-25.

[2] 郑晓玲,俞雪华.金融机构新思维[M].中国经济出版社,2013:34-35.

[3] 盛军.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J].上海金融,2010(7):118-136.

[4] 关新红.基于风险的银行绩效评价方法[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10(5):8-9.

[5] 卢唐来和周好文.经济资本与商业银行风险管理[J].财贸经济,2011(9):19-30.

[6] 单增建.用经济资本理念提升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水平[J].金融理论与实践,2011(6):20-22.

[7] 张林.对我国银行业信用风险管理现状的分析[J].金融博览,2010(2):20-23.

[8] 王伟.金融开放下的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研究[J].中国市场,2010(48):38-40.

[9] 武健.新资本协议中信用风险的研究与应用[J].世界经济,2013(9):78-95.

[10] 梁东伟.我国商业银行组织架构改革目标模式与路径选择[J].金融研究,2010(4):103-105.

[11] 王卫东.现代银行全面风险管理[M].中国经济出版社,2010:30-50.

[12] 崔武.浅议我国银行业信用风险的化解思路[J].新疆金融,2005(3):19-20.

上一篇:企业健康教育总结范文下一篇:设备管理年终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