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美文范文

2024-09-22

心灵美文范文第1篇

七夕情人节

公历2月14日,西方国家传统的节日——情人节,当天必定充满着爱、鲜花、巧克力等能够表达寓意的礼物;农历7月7日,中国传统的节日---情人节,当天好像没有什么必须要准备的东西。然而,不管是西方的还是中国的,都是为情侣们而准备的,在这一个特殊的日子里,大家可以尽情的将爱释放。

现在的许多节日,也都是为了过节而过,其实,西方的情人节和中国的情人节的起源都是因为悲剧,人们为了纪念而产生,现在的节日更多的充斥着浓厚的商业气息,商场、网络等大肆渲染,迎合着众多消费者。

今天,七夕节,我依然忙碌于自己的工作岗位中,QQ上蹦出几句节日快乐的祝福,对我这样对节日麻木的单身青年而言已经没有什么感想,估计大部分人都一样了,过节而已嘛,想过就过,不过也一样生活,哪天不是24小时?

这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比起2月14日,好像少了一首歌曲,孟庭苇的《没有情人的情人节》,没有了这个悲伤地音乐,节日的伤感就会少了一些。

在记忆中,大部分朋友包括我自己都会更看重西方情人节,节日的氛围就在于大家的认同感,节日的重要性就在于和谁一起,有句话说的非常好,只要两人有真情,天天都是情人节。

中国的七夕节源于汉代,至今也2000多年了,历来都是文人墨客抒情的对象,从这些诗句中也能看到大家对此不同的态度,譬如《古诗十九首》中“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的凄美,唐代徐凝“一道鹊桥横渺渺,千声玉佩过玲玲”的隐悟,更有宋代秦观“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的境界,不言种种,各自成形。

所以,这是特殊的一天,也是平常的一天。

寂寞为酒,文章为歌

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习惯了并且喜欢上了寂寞的感觉,寂寞为伴,喜欢上一个的人独处和感悟,聆听美妙的音乐,深入遐想,故而有种我思故我在的状态。曾记得有人说寂寞是缺少恋爱的专场,是需要陪伴的前奏和内心深情的渴望,是需要用麻醉来安慰的空虚,总之寂寞就像是对爱恋最直接的告白。而现在的我,寂寞是一个人的独处的开始,也是生命深化的起点。寂寞如歌,歌声里充斥的是对生命的礼赞,对生活的思考,对人生的回味和体验。总结而后铭记,携带着此刻的感悟开始下一场奔向远方的征途。故此寂寞为酒,文章为歌。

我是典型的北方人,喝的是快酒,喜欢那滚烫入喉的热烈,热爱那辛辣满腔的灼烧。虽然刚刚从迷醉中恢复过来,也在暗暗提醒自己不要那么痴迷于杯中酒。但这并不阻碍我对那种味道的迷恋,杯中酒,口中味,腔上情。寂寞就像烈酒的味道一样,让我迷醉。能够让我思绪万千,感性万分,饱富深情。思考生活的种种,点点滴滴,体味人生百味。冷月无声,寒风无边,寂寥如斯的深夜里,一个人的独处和思考,带给我的是难以叙述的满足和面对灵魂的悸动。有种把自己埋葬在这寂寞如歌的深夜里的冲动。激发更多的创作灵感,用文字刻录下每一份每一秒对生活的思考。

也不知道是何时,把曾经喜爱的写作再次抓在手中,就像阔别已久的爱人一样,有种干柴遇烈火的热情,也有小别胜新婚的渴望和喜爱。对文学和写作爱的更为深沉,更为彻底,融入灵魂,深入骨髓。喜欢把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记录下来,不为别的,只为怀念和留恋。生活中有太多太多的东西,我们无法留住永恒,无法把喜欢的场景或片段固定下来。只能是在暮年时回忆和偶然停留时的遗憾。但是错过了,就是过去了,无法复制,无法重复。只能告诉自己,相见不如怀念。就这样我们在行走的路上,错过了风,错过了雨,也错过了他或者她。留在脑海里的只有看是相似的场景,但是主角早已是陌生的面孔。熟悉的味道,熟悉的身影,却在慢慢的消散,只有曾经的一抹荣光而已。

而我是个喜欢回忆、缅怀的人,总是思念曾经的人或者事,非常留恋过去。喜欢和迷恋怀旧的味道,曾经只能是青春飞扬,豪情满怀,无法像现在这样能更加明白生活,也记恨自己为什么明白的这么晚,错过了记录曾经的美好,直到如今,只剩遗憾。所以从现在起,我要记录属于自己的声音。而文章便是我的声音,我的歌。

最近迷恋上了《我是歌手》和《中国好歌曲》,不知道为何,每一次听到那声,那旋律,那歌词总是不由自主的去思考和感悟,总是有种想“呕吐”写作的冲动。有一种不吐不快的难受。尽管我是个五音不全,天生的破嗓子,对音乐更是一窍不通,但是这并不干扰歌声旋律、歌词带给我的思念和想象。或许美好的东西从来都是感悟,而不是看到。我不擅长音乐,只知道自己能够在用文字,絮絮叨叨的记录自己的经历,这就足够了。

正因为如此,我给自己拟定“寂寞为酒,文章为歌”。在品味那富有独特滋味的寂寞酒,把自己的体味和感受,用文章记录为歌。让生活更加圆满,人生少几许遗憾。

婚姻与幸福

读了毕淑敏老师的【家中的气节】,深有感触。有人说家庭是爱情的坟墓,而我要说家庭是爱情和亲情生根发芽、开花结果的地方。难道说不是吗?两个相亲相爱的人,走过了风,走过了雨,走进了婚姻的殿堂。这是多么的神圣。

婚姻是天作之合,是在平等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爱情和亲情的综合体。在婚姻生活里,夫妻双方都会给予对方神圣的力量,真正的爱是尊重和维护彼此的自由和尊严。是不拘小节的。至于家中的气节是完全没有必要放在心上的。

什么是家?家是温馨的港湾,家是亲情的源泉。它是感情的融合体,更是心灵的栖息地。对于构建家庭的两个个体来说,家意味着责任与担当。一个家庭的幸福与否,往往与金钱和地位无关,因为幸福是无价的,再多的信用卡也刷不出一个家庭的幸福,它往往来源于一个家庭成员的心境、智慧、修养和气度。所以说:在家庭中,男人没有必要把自己当做神圣无比的皇帝,而把自己的妻子当做呼来喝去的女佣。要知道真正有度量的男人是不会这样去做的。当然女人也没有必要把自己当做至高无上的慈禧太后。既然你不能做他的太阳,也不要做他的月亮,时间久了,说不定有一天,他会把你的宽容当成软弱和无能,甚至做了新时期的潘仁美。家庭的幸福来源于婚姻生活中的无限宽容与相互尊重 。拘泥于家中的气节,死要面子,在妻子或丈夫面前耍大牌,那是在剥削和利用爱自己的人,会逐渐丧失在对方心目中的地位,直至最后天作之合,珠联璧合,男才女貌,变成劳燕分飞,甚至对簿公堂,形同陌路。那将是终生所遗憾的。所无法弥补的。

当然,夫妻在一起的时间久了,不可避免的产生一些摩擦,其实,这也未必是件坏事,正如我们在炒菜时放入了作料,至少它能让平淡的生活掀起绚丽的波澜。给家庭生活注入新的激情与活力。爱情不仅仅是几句誓言、几封情书、几朵玫瑰,它是蕴含在平淡岁月里的相扶相携,更是风雨来临时的不离不弃。

我经常在想:爱就一个字,看起来简单,悟起来难 。它真的是两个人相处很久懂得相互体谅与付出后结出的甜蜜的果实,芳香四溢,沁人心脾。

婚姻的两个个体就是在人生道路上相濡以沫的两个人。当走累的时候,有彼此的温暖与体贴。就是幸福的。不是吗?

既然有了家庭,就要以家庭为重,不要过于执着的把对方扣留在自己的视线里,完全可以给对方一个私人的空间,一个自由活动的天地。否则会令人难以接受。甚至于有一方在厌倦了平淡的生活后容易陷入婚外恋 ,陶醉其中并怡然自乐。情感过多,终有一天会不堪重负,犹如火山爆发势不可挡。最后走到崩溃的边缘,不仅自己丧失了尊严,还会给家庭带来巨大的伤害。令你的余生隐隐作痛。所以对于婚外恋,还是绕弯走吧。它是畸形的爱情,只会结下悔恨的果子。

所以如果两个人选择了在一起慢慢的变老,就请在婚姻的路上付出一生的情,一世的爱。尊重伴侣的感受,管好自己的欲望,让人相信你。和伴侣去共同担当,同享幸福 。如果不爱对方,就不要享受人家对你无限的照顾与温情 。

心灵美文范文第2篇

七夕情人节

公历2月14日,西方国家传统的节日——情人节,当天必定充满着爱、鲜花、巧克力等能够表达寓意的礼物;农历7月7日,中国传统的节日---情人节,当天好像没有什么必须要准备的东西。然而,不管是西方的还是中国的,都是为情侣们而准备的,在这一个特殊的日子里,大家可以尽情的将爱释放。

现在的许多节日,也都是为了过节而过,其实,西方的情人节和中国的情人节的起源都是因为悲剧,人们为了纪念而产生,现在的节日更多的充斥着浓厚的商业气息,商场、网络等大肆渲染,迎合着众多消费者。

今天,七夕节,我依然忙碌于自己的工作岗位中,QQ上蹦出几句节日快乐的祝福,对我这样对节日麻木的单身青年而言已经没有什么感想,估计大部分人都一样了,过节而已嘛,想过就过,不过也一样生活,哪天不是24小时?

这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比起2月14日,好像少了一首歌曲,孟庭苇的《没有情人的情人节》,没有了这个悲伤地音乐,节日的伤感就会少了一些。

在记忆中,大部分朋友包括我自己都会更看重西方情人节,节日的氛围就在于大家的认同感,节日的重要性就在于和谁一起,有句话说的非常好,只要两人有真情,天天都是情人节。

中国的七夕节源于汉代,至今也2000多年了,历来都是文人墨客抒情的对象,从这些诗句中也能看到大家对此不同的态度,譬如《古诗十九首》中“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的凄美,唐代徐凝“一道鹊桥横渺渺,千声玉佩过玲玲”的隐悟,更有宋代秦观“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的境界,不言种种,各自成形。

所以,这是特殊的一天,也是平常的一天。

寂寞为酒,文章为歌

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习惯了并且喜欢上了寂寞的感觉,寂寞为伴,喜欢上一个的人独处和感悟,聆听美妙的音乐,深入遐想,故而有种我思故我在的状态。曾记得有人说寂寞是缺少恋爱的专场,是需要陪伴的前奏和内心深情的渴望,是需要用麻醉来安慰的空虚,总之寂寞就像是对爱恋最直接的告白。而现在的我,寂寞是一个人的独处的开始,也是生命深化的起点。寂寞如歌,歌声里充斥的是对生命的礼赞,对生活的思考,对人生的回味和体验。总结而后铭记,携带着此刻的感悟开始下一场奔向远方的征途。故此寂寞为酒,文章为歌。

我是典型的北方人,喝的是快酒,喜欢那滚烫入喉的热烈,热爱那辛辣满腔的灼烧。虽然刚刚从迷醉中恢复过来,也在暗暗提醒自己不要那么痴迷于杯中酒。但这并不阻碍我对那种味道的迷恋,杯中酒,口中味,腔上情。寂寞就像烈酒的味道一样,让我迷醉。能够让我思绪万千,感性万分,饱富深情。思考生活的种种,点点滴滴,体味人生百味。冷月无声,寒风无边,寂寥如斯的深夜里,一个人的独处和思考,带给我的是难以叙述的满足和面对灵魂的悸动。有种把自己埋葬在这寂寞如歌的深夜里的冲动。激发更多的创作灵感,用文字刻录下每一份每一秒对生活的思考。

也不知道是何时,把曾经喜爱的写作再次抓在手中,就像阔别已久的爱人一样,有种干柴遇烈火的热情,也有小别胜新婚的渴望和喜爱。对文学和写作爱的更为深沉,更为彻底,融入灵魂,深入骨髓。喜欢把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记录下来,不为别的,只为怀念和留恋。生活中有太多太多的东西,我们无法留住永恒,无法把喜欢的场景或片段固定下来。只能是在暮年时回忆和偶然停留时的遗憾。但是错过了,就是过去了,无法复制,无法重复。只能告诉自己,相见不如怀念。就这样我们在行走的路上,错过了风,错过了雨,也错过了他或者她。留在脑海里的只有看是相似的场景,但是主角早已是陌生的面孔。熟悉的味道,熟悉的身影,却在慢慢的消散,只有曾经的一抹荣光而已。

而我是个喜欢回忆、缅怀的人,总是思念曾经的人或者事,非常留恋过去。喜欢和迷恋怀旧的味道,曾经只能是青春飞扬,豪情满怀,无法像现在这样能更加明白生活,也记恨自己为什么明白的这么晚,错过了记录曾经的美好,直到如今,只剩遗憾。所以从现在起,我要记录属于自己的声音。而文章便是我的声音,我的歌。

最近迷恋上了《我是歌手》和《中国好歌曲》,不知道为何,每一次听到那声,那旋律,那歌词总是不由自主的去思考和感悟,总是有种想“呕吐”写作的冲动。有一种不吐不快的难受。尽管我是个五音不全,天生的破嗓子,对音乐更是一窍不通,但是这并不干扰歌声旋律、歌词带给我的思念和想象。或许美好的东西从来都是感悟,而不是看到。我不擅长音乐,只知道自己能够在用文字,絮絮叨叨的记录自己的经历,这就足够了。

正因为如此,我给自己拟定“寂寞为酒,文章为歌”。在品味那富有独特滋味的寂寞酒,把自己的体味和感受,用文章记录为歌。让生活更加圆满,人生少几许遗憾。

婚姻与幸福

读了毕淑敏老师的【家中的气节】,深有感触。有人说家庭是爱情的坟墓,而我要说家庭是爱情和亲情生根发芽、开花结果的地方。难道说不是吗?两个相亲相爱的人,走过了风,走过了雨,走进了婚姻的殿堂。这是多么的神圣。

婚姻是天作之合,是在平等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爱情和亲情的综合体。在婚姻生活里,夫妻双方都会给予对方神圣的力量,真正的爱是尊重和维护彼此的自由和尊严。是不拘小节的。至于家中的气节是完全没有必要放在心上的。

什么是家?家是温馨的港湾,家是亲情的源泉。它是感情的融合体,更是心灵的栖息地。对于构建家庭的两个个体来说,家意味着责任与担当。一个家庭的幸福与否,往往与金钱和地位无关,因为幸福是无价的,再多的信用卡也刷不出一个家庭的幸福,它往往来源于一个家庭成员的心境、智慧、修养和气度。所以说:在家庭中,男人没有必要把自己当做神圣无比的皇帝,而把自己的妻子当做呼来喝去的女佣。要知道真正有度量的男人是不会这样去做的。当然女人也没有必要把自己当做至高无上的慈禧太后。既然你不能做他的太阳,也不要做他的月亮,时间久了,说不定有一天,他会把你的宽容当成软弱和无能,甚至做了新时期的潘仁美。家庭的幸福来源于婚姻生活中的无限宽容与相互尊重 。拘泥于家中的气节,死要面子,在妻子或丈夫面前耍大牌,那是在剥削和利用爱自己的人,会逐渐丧失在对方心目中的地位,直至最后天作之合,珠联璧合,男才女貌,变成劳燕分飞,甚至对簿公堂,形同陌路。那将是终生所遗憾的。所无法弥补的。

当然,夫妻在一起的时间久了,不可避免的产生一些摩擦,其实,这也未必是件坏事,正如我们在炒菜时放入了作料,至少它能让平淡的生活掀起绚丽的波澜。给家庭生活注入新的激情与活力。爱情不仅仅是几句誓言、几封情书、几朵玫瑰,它是蕴含在平淡岁月里的相扶相携,更是风雨来临时的不离不弃。

我经常在想:爱就一个字,看起来简单,悟起来难 。它真的是两个人相处很久懂得相互体谅与付出后结出的甜蜜的果实,芳香四溢,沁人心脾。

婚姻的两个个体就是在人生道路上相濡以沫的两个人。当走累的时候,有彼此的温暖与体贴。就是幸福的。不是吗?

既然有了家庭,就要以家庭为重,不要过于执着的把对方扣留在自己的视线里,完全可以给对方一个私人的空间,一个自由活动的天地。否则会令人难以接受。甚至于有一方在厌倦了平淡的生活后容易陷入婚外恋 ,陶醉其中并怡然自乐。情感过多,终有一天会不堪重负,犹如火山爆发势不可挡。最后走到崩溃的边缘,不仅自己丧失了尊严,还会给家庭带来巨大的伤害。令你的余生隐隐作痛。所以对于婚外恋,还是绕弯走吧。它是畸形的爱情,只会结下悔恨的果子。

所以如果两个人选择了在一起慢慢的变老,就请在婚姻的路上付出一生的情,一世的爱。尊重伴侣的感受,管好自己的欲望,让人相信你。和伴侣去共同担当,同享幸福 。如果不爱对方,就不要享受人家对你无限的照顾与温情 。

心灵美文范文第3篇

因为日渐繁重的学业压力,心渐渐浮躁了起来。在那一夜,我和妈妈犹如两只刺猬,因靠的太近,而刺伤了对方。面红耳赤,剑拔弩张。僵硬的气氛,如同针尖对麦芒,谁也不肯让谁。我夺门而出,无奈的铁门在身后发出了沉重的叹息。

无处可去,彷徨地在小区里乱逛。蓦然,听见了几声影影绰绰的猫叫。循声而去,来到小区中的一个僻静角落。是一只黄白相间的猫和一只外形相似的小猫。那只小猫伏在地上一动不动。

我此时心烦意乱,不想再看,刚要转身离去,但那一声声哀婉的猫叫却将我的目光紧紧拽住。我站在一边,静静地看着,在心里为那只可怜的小猫哀悼。

那只黄白相间的猫——好像是那只小猫的妈妈,一直在小猫的身边徘徊,久久不愿离去。它用头蹭蹭小猫,抑或是舔舔它,好像想要把小猫给叫醒。可是,这一切都是徒劳无用。

它发出了一声声的凄厉的叫声,如泣如诉,如同一把利刃划破了寂静的夜空。那叫声中包含了痛苦、无奈、牵挂以及浓浓的母爱。我好像领悟到了,父母都是牵挂、关爱子女

的,我们应该去体会父母的用心良苦。我不忍再听,快步向家跑去。

在大楼的门口拐角处,我停住了脚步,眼眶有些湿润。那一幕,如同一只小手,紧紧地抓住了我的心灵,深深地触动了我。情不自禁地,想起了往日妈妈在夜深时为我端来的热气腾腾的牛奶;晚饭时桌上的美味佳肴;天冷时叮嘱的关切话语。

我深深的后悔了。夜深了,好想回去。可是,今天是我先夺门而出的。

不一会儿,我好像了妈妈的声音,由远及近。我向声音跑去,那熟悉的身影闪现出来,泪,再一次模糊了双眼。妈妈快步跑过来,略带心疼地数落了几句,便抓着我的手向家走去。抓得那样紧,好像怕一松手我会消失不见一样。我感受到了深深的母爱,那样温暖,那样包容。

现如今,那一幕,时常如同一只小铃在我的耳边轻轻摇响,使我用心去体会母爱。

那一幕,母爱温暖,触动心灵。

心灵美文范文第4篇

在我国的教育行业,有许多优秀的师德典范,李镇西老师就是其中一位。李镇西被称为中国的苏霍姆林斯基式的教师。“以心灵赢得心灵,用人格塑造人格”,这就是李老师教育工作的写照。

李老师对学生的爱源于真诚,既是无微不至的,又是不由自主的:上课时面对学生的问候,不是礼节性地点点头,而是充满真诚感激之情深深地鞠躬;气温骤降,学生感到寒冷,急切地提醒“多穿一件衣服”;学生生日到了,笑眯眯地送上一张贺卡;节假日,邀约学生去远足郊游、去登山探险;在“后进生”问题上,降低要求,因人而宜;在“优秀生”培养上,教育他们敢于“让思想冲破牢笼”„„如此点点滴滴,足可见:在李老师的心目中,学生是有灵性的人,而非“学习机器”,是在人格、尊严和情感上平等的朋友。李老师发自肺腑地爱着每一位学生,自然而然地走进了每一位学生的心灵,而学生也乐于主动地向他敞开心扉。

正如李老师所说“爱心与童心是我教育事业永不言败的最后一道防线。”他把教育事业当成自己的事业,把带给学生一生的幸福当成一生的追求。正因为他知学生们的心,他就赢得了教育的主动权,同时也赢得了学生们对他的尊重。也正是因为这样,李老师与学生的交流总是充满无限真情,李老师以爱回报爱,从而使教育获得最终的“成功”。

李老师的爱心教育启发我们在日常的教育活动中,不要吝啬自己由衷的赞叹,热情的鼓励,真诚的帮助和无私的爱心,它们是滋润学生心灵的灵丹妙药。即使在我们心目中是“一无是处”、“无药可救”的学生,其心灵深处或多或少地都有着美好道德的萌芽。真心爱他们,便能发现每一个学生都有闪光点;真心爱他们,才会放大每一个学生的优点,缩小每一个学生的缺点。若能将心比心,学生的心灵之窗必然会打开。

正如李老师所说“如果把职业当作自己的兴趣爱好,很多的事都省了许多麻烦。” 所以我们必须改变自己,提升层次。“让学生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 “我不能决定生命的长度,但我可以控制它的宽度;我改变不了环境,但我可以改变自己;我不能左右天气,但我可以改变心情; 我不能预知明天,但我可以利用今天; 我不能样样顺利,但我可以事事尽力!”

心灵美文范文第5篇

李亚平,教育博士研究生、国家基础教育实验中心、中国教育学会重点课题秘书长、中国伦理学会德育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教研网和中国学校教育网总编,《父母与孩子心灵的对话》读后感。曾任职于地方教育局长,国家"九五""十五"国家教育科研规划重点科研课题(整体构建学校德育)实验区专家指导组副组长和"十一五"《中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行动研究》总课题专家组副组长。多次在全国、省、市三级教育报刊上发表论文和出版专著,三次在香港、台湾等两岸三地教育研讨会上演讲,2004年12月应台湾师范大学社会教育系林振春主任邀请,随北京师范大学厉以贤教授到台湾参加讲学。出版教育专著《教育纪实与思考》(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03第005084号),由原国家教委副主任、现教育部关心下一代委员会主

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中国的家庭教育理念比以前有了很大的提高。中国的家长普遍认识到,养育孩子不仅仅要给他们提供优越的物质生活条件,吃得好穿得暖长得壮还远远不够,还要关心孩子的心理健康,要给他们充足的精神食粮。根据调查,中国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令人堪忧。可是到底什么是心理健康?怎样才能让自己的孩子拥有健康的心理?家长们还很困惑,可以说在家庭心理健康教育上,许多中国的家长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父母与孩子心灵的对话》对于这些困惑的家长来说,就如同一场及时雨。本书既是一本全面的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手册,也是一本实用的方法手册,适合于中小学(幼儿园)学生家长和中高职业院校学生家长学习。全书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详尽地解释了什么是心理健康,让家长能够对心理健康有个清晰的概念。但是怎样才能实现心理健康呢?第二部分则从几种重要的心理能力人手,分别加以概念上的阐释和方法上的指导。它们既包括侧重于个人内在的心理素质(如独立性),也包括强调与外界建立和谐关系的能力(如合作性、适应力);既有思维能力上的拓展(如创造力),也有性格上的铸造(如意志力)。这样就避免了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泛泛而谈,因为心理健康是由多种因素共同组成的,要让孩子成长为一个心理健康的孩子,就要全面发展各种能力。孩子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特点就在于它的阶段性和发展性,在不同的阶段,孩子的心理发展有着不同的特点,家长只有了解了这些年龄特征,才可能把握正确的教育方法,因势利导。

心灵美文范文第6篇

3月21和22日这两天,我有幸随教育局领导参加了在石家庄召开的“以尊重为价值导向,推进班主任工作”研讨会。与全国优秀班主任韩玲老师、上海市晋元高级中学丁如许老师、中国教育学会中学德育专业委员会秘书长闫玉双等进行了零距离的接触。

这次培训内容丰富,既有班主任专业知识辅导方面的,也有对班级的管理方面的,还有班级活动开展方面的,我觉得听了之后,对于原先工作中存在的不少疑惑之处是茅塞顿开。

尤其是韩玲老师所做的报告。在近六个小时(上午《我的班级管理之道》,下午《关注问题学生背后的问题》)的讲座时间里,我没有一丝疲惫,没有一点心不在焉,更没有一些坐立不安的感觉。因为我被她深深地吸引。我们跟随着韩老师的声音,时而聆听、时而思考、时而感叹。韩老师的思想左右着我们每一个人。只有等那生动、激昂的报告结束后,才使我不禁惊叹,才容我细细品味。

报告会结合了韩老师从教生涯的亲身经历和感受,形象生动,深入浅出,发人深省。韩老师的报告中提出了“让我们的学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的德育模式的核心理念。教育我们教师要以一个服务者的心态来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只要我们以服务者的心态来教育每一个学生,任何一个学生都能成才。每一个学生都有闪光点,关键是看老师怎样去发现,认真挖掘,精心培养,使闪光点发扬光大。每一个学生都有不足,关键是看老师是否能挖掘他们身上蕴藏的发展潜力,因势利导,变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学生犯了错误,老师首先承担责任;老师获得了荣誉,首先向学生祝贺„„

在教育学生时,我们老师对孩子批评应该转化个角度,怀着一颗宽厚、博爱之心,用春风化雨般的绿色语言,来滋润学生的心田。只要全身心地热爱每一个学生,对所有的学生不偏爱、不歧视、不讽刺、不体罚,对每一个学生都全面地了解学习、生活、思想、健康等情况,这样才能从实际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俄罗斯著名的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如果教育家要从多方面来培养人,那么他首先应该在多方面来了解学生。”我们不应是高高在上的指挥者、命令者,而应是笑言而掬地走入学生之间去交流、去沟通、去了解,这样才能拉近师生心灵之间的距离,才能使教师的形象更加让人觉得亲切。也只有热爱学生才能去尊重学生,信任学生,才能保证学生的人格健全,个性得到充分发展,使学生在你的教育之下各方面达到最优化。只有我们热爱了学生,我们才会充当各种角色,知识的传授者,技能的训练员,心理的辅导师,疑难的解答者,父母的代言人„„只有对学生真爱,才能让我们领悟“没有不合格的学生,只有不合格的教师”,“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那学生就不会成为差生。

听了韩老师的报告,我觉得最大的收获就是教育学生不用严厉的呵斥,要用自己的智慧去感染学生,学生们都是一个个有思想的个体,就像韩老师所说的用精彩的故事去感染他们,他们都可以用自己的智慧去解析,相比较老师的呵斥来说让他们通过精彩的故事而意识到的会更为奏效,体会更加深刻,意义更为深远,我想,我们会借用韩老师的方法学习、模仿!

上一篇:王宇信息范文下一篇:辛弃疾一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