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业发展范文

2023-09-18

服务业发展范文第1篇

摘 要:发展服务业是推进产业结构升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然要求。成都市围绕建设城乡一体化、全面现代化、充分国际化的世界生态田园城市的目标定位,服务业发展卓有成效,但仍然存在明显差距。面临新的发展机遇,成都市应充分抓住機遇,制定发展策略措施,奋力推进成都服务业快速发展。

关键词:服务业;发展机遇;策略措施

成都市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国际化加速发展时期,人均GDP已突破了9 000美元大关,具备支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诸多条件。在科学规划的基础上有序提高服务业就业比重和产值比重,推进服务业提速升级,力争用较短几年时间实现服务业增加值倍增,完善西部现代服务业基地的主体功能,是推进产业结构升级、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然要求;是适应经济全球化新格局和对外开放新形势,加快构筑新的竞争优势,提高城市整体竞争力的有效途径。加快发展服务业,对于加快成都市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和发展水平、实现城市长远发展战略构想意义重大。

一、成都市服务业发展主要成效

一段时期来,成都市围绕建设城乡一体化、全面现代化、充分国际化的世界生态田园城市的目标定位,抓住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机遇,以建立适应服务业倍增发展、高端发展的体制机制为核心,以完善行政管理体制、要素配置方式和产业培育政策为保障,以市场化改革和扩大开放合作为动力,努力构建成都服务高端发展格局,实现中西部第一、全国一流、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现代服务业高地建设目标,服务业发展卓有成效。

1.服务业总量增长较快,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产业。十一五期间,成都服务业规模不断扩大,增长态势较为稳定,产业地位不断提高,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不断增强。2006—2010年,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速达12.9%,到2010年,成都服务业增加值实现2785.3亿元。2011年增加值上升到3 383.4亿元,服务业对经济的贡献率40.8%,占全市税收额的60%以上,占全市就业人数的近半数,一、二、三产业比例关系调整为4.8∶45.9∶49.3,全市服务业实现了又好又快发展。

2.现代服务业增速高于传统服务业,现代服务业体系初步形成。软件产业、文化创意、现代物流、金融、会展等高端服务业行业得到了快速发展。成都市逐渐形成了以楼宇化、园区化为主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模式,已建成东区音乐公园一期、“红星路35号”园区、蓝顶艺术中心、天府软件园、数字娱乐软件园等一大批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同时,近几年成都会展业年均增幅20%以上,会展业直接收入中西部第一,荣获中国最佳会展城市奖。

3.基本形成中心城区以发展高端服务业为主,全域成都服务业均衡发展良好格局。根据立城优城战略,成都市中心城区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实施“中调”战略,推进“北改”工程,奋力打造高端服务业发展先导区,服务业已占整个经济比重达到70%~80%,率先实现向服务经济结构转变。

全域成都形成“头雁高飞、中雁竞飞、尾雁快飞”三圈一体的发展格局。如二圈层的新都区,2011年服务业实现增加值114亿元,同比增长17.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预计完成90.8亿元,同比增长16.5%,增幅首次超过地区生产总值。商贸、物流、金融比重达60%以上,初步形成现代服务业产业体系。三圈层的蒲江县立足“休闲、度假、养生、体验”,大力发展旅游产业,成功创建国家AAA级景区,荣获“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中国节庆生态示范基地”、“四川省乡村旅游示范县”等称号,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3.4%。

二、成都市服务业发展存在的主要差距

作为西部物流和商贸中心、金融中心、科技中心和交通枢纽、通信枢纽,成都不仅肩负着区域中心城市的功能,同时也具备进一步融入全球城市网络的基础,具有向国际化城市发展的要求。面对新的形势、新的要求,成都市服务业发展仍然存在某些明显差距。

1.整体实力不强。现代服务业和新兴服务业比重偏低,零售、餐饮、交通运输、仓储业等传统服务业继续占重要地位,金融、保险、信息、物流、创意、中介等现代服务业发展不足;旅游、文化、教育培训等民生性服务业现代化程度、附加值较低,难以满足新兴消费需求,总体实力相比北京、上海、广东及东部发达城市仍然存在较大差距。

2.服务业增速有待加快。20世纪90年代成都服务业平均增速为14.8%,2001年以后平均增速滑落至11.9%,2011年同比增长12.4%,仍然低于总体经济年均增速,与第二产业年均增速相差7个百分点,在西部地区增速名列第四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名列第八位。

3.缺乏龙头企业带动,产业竞争力有待提升。全国服务业一百强企业中,成都只有1家入围;全国物流一百强企业中,成都只有2家;全国连锁零售企业一百强中,成都只有4家;全国软件一百强企业中,成都没有1家入围。由于缺乏龙头企业和重大项目支撑,既难以带动行业发展,也严重影响服务业综合竞争力的提升。

4.高端服务人才相对短缺。成都以技术人才为主,经营管理高层次人才偏少,而且行业分布不平衡,文化、金融、商贸等行业的人才只占26.71%,成都市的物流业大专及以上人才比重不到25%,专业技术人员比重不到15%。

5.功能和空间集聚度低,产业高端发展动力不足。由于我市空间聚集不够,单中心的城市发展格局不但没有改善,而且还在不断强化,导致交通拥堵无法缓解、城市功能无法提升、运行效率降低。同时,商业地产开发模式落后,轨道经济不发达,城市综合体和楼宇经济发育不完善。2010年全市投资5亿元以上的281个服务业重大项目,只有16个项目承诺整体持有营运,仅占5.7%。

6.辐射带动力弱,国际化水平较低。成都服务业只占西部12省比重的12%,而北京服务业在华北地区比重为20%,上海服务业在华东地区比重占到30%。成都市目前服务业国际化承载能力较低,服务业高端功能发展不够,未能形成推进成都服务业国际化的有效支撑,与国际化城市以及国内先进城市相比较,成都服务业的国际化发展还存在明显的差距。

三、成都服务业发展面临新的机遇

机遇一:全球新一轮产业转移和技术变革迅速发展的大趋势。当前,成都国际化的一个最大机遇,就是我们正在经历全球最深刻、最大規模的产业转移浪潮。我们要坚持“双需驱动”、“两型增长”,抓住眼前的有利时机,争取大规模、成建制、全链条地把省外、国外的成套产业更多地转移到成都来,采取“拿来”和“移植”的办法快速做大我市的经济规模,大力发展“把企业引进来、把产品卖出去”的外向型经济,力争最大限度地吸收这轮国际产业转移的发展红利,力争成为这轮国际产业转移的最大受益城市之一 。

机遇二: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与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的推动。《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提出“推动特大城市形成以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国务院《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提出成都继续推进国家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重点发展现代服务业、高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及特色农业,提升交通、通信、金融、商贸物流等城市综合服务功能,加快发展总部经济,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优化人居环境,建设城乡一体化、全面现代化、充分国际化的大都市。《四川省成都天府新区总体规划(2010—2030)》提出,再造一个“产业成都”,大力发展战略新兴产业、现代制造业、高端服务业和现代都市农业。 2010年成都获得国家发改委批准服务业改革试点城市。国家服务业改革试点是国家为探索服务业发展有效途径、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而采取的重大举措。

机遇三:建设世界生态田园城市总体战略目标和成都新的发展定位。建设世界生态田园城市,既需要良好的生态基础,也需要坚实的经济基础。打造西部经济核心增长极,就是要为建设世界生态田园城市提供增长动能和产业支撑。并且,成都提出建设开放型的区域中心和国际化城市的新的定位,而国际化城市需要经济服务化,服务经济应成为主要经济增长点,这些均为成都服务业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带来了新的机遇。

四、推进成都服务业快速发展的策略措施

成都市服务业发展与成都新的城市定位要求还有明显的差距,在面临新的发展机遇情况下,成都市应充分抓住机遇,制定发展策略措施,奋力推进服务业快速发展。

1.完善服务业发展的体制机制及政策。着力抓住成都市作为全国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城市有利时机,以建设全国服务业区域中心为目标,围绕制约服务业发展的体制和机制障碍,进一步深化改革,优化服务业发展环境,完善服务业的管理体制、发展机制和政策措施。进一步完善服务业产业规划落地机制;完善服务业要素保障体系;创新中心城区服务业结构调整战略推进机制;完善服务业重大项目建设管理机制;加强服务业发展统筹推进力度。

2.推进服务业功能区建设和圈层服务业统筹发展。加快推进全市确定的26个现代服务业重点集聚区和九大现代服务业战略性功能区的建设,中心城区现代服务业高端化发展,全域成都推进圈层服务业统筹发展。

3.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重点发展信息服务、电子商务、服务外包、金融、物流、商务服务业等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促进生产性服务业的集群化发展,积极推进高端服务业集聚区和产业基地建设。

4.深度扶持民生性服务业。促进民生性服务业的全面性发展、专业化发展和全域性发展。

5.加强高端人才的培育与引进。一是引导鼓励高等院校加强现代服务业学科专业建设,鼓励建立服务人才培养基地,鼓励境内外服务业培训机构和行业龙头企业与我市合作开展人才培训;二是加强双语和多语高端人才引进,建立成都海外人才网,定期开展区域国际性高层次人才交流活动,通过多渠道引进高层次服务业人才;三是对服务业企业引进国内外高级管理人才、高级技术人才、高级营销人才实施财政奖励、安家和购房(购车)补贴、子女入学和出入境便利等政策;四是积极探索扩大投资技术移民和外籍高端专业人才工作签证就业试点,提升成都服务业人才国际化水平。

6.加快发展楼宇经济和服务业重大项目。一是完善楼宇经济发展政策体系,理顺楼宇经济发展体制机制;二是进一步优化城市空间形态,规范发展轨道经济和城市综合体;三是强化招商引资,加快服务业重大项目建设。

7.加快提升服务业国际化水平。一是抓住从沿海开放向内陆开放纵深发展机遇,把成都建成面向欧洲和中亚、南亚的航空枢纽、中国与南亚合作的“桥头堡”;二是围绕服务外包和电子商务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引进国际知名企业、知名品牌、国际化人才;三是重视 “走出去”发展战略,支持优势企业到海外拓展市场、投资创业、承接工程,培养一批具有国际资源配置能力的跨国公司,提升国际竞争力。

[责任编辑 王晓燕]

服务业发展范文第2篇

1.1发展服务业的意义

从今年开始,我们已经进入了第十二个五年规划时期,“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富民强市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纵观宏观环境,我市处于可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加完善,经济结构转型加快,增加服务业在产业结构中的比重对经济的发展有极大地推动作用, 服务业发展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发达程度和人民生活水平质量状况的重要标志,积极发展服务业又是促进市场经济发育,优化社会资源配置,提高国民经济整体效益和效率的重要途径。目前,安丘市服务业已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在总量、内部结构、运行机制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进展,面对新形势、新环境和新要求,发展服务业必须采用新观念、新思维和新办法。因此,深刻认识服务业发展现状,客观评价优劣,理清思路抓重点,加快提升服务业发展水平,促进经济强市的建设,已经成为当前全市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大力发展服务业,是安丘市第二次创业的基石,对我市经济在“十二五”期间和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实现跨越式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是安丘市经济得以快速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

1.2安丘市服务业发展的特点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浪潮,安丘市服务业开始起步,在以后30多年的时间里,安丘在山东省委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和学发展观,坚持积极作为、科学务实的工作基调,攻坚克难,奋力前行,坚定不移的推进转方式调结构,积极发展服务业。全市形成了以批零贸易业、住宿餐饮业、交通运输业、邮政电信业等为支柱,旅游休闲、社会服务、房地产、中介服务等新兴行业竞相发展的服务业新格局。服务业市场化程度逐步提高,正在成为吸纳社会劳动力的主渠道和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了经济社会的良性全面发展。

1.2.1服务业对我市国民经济增长的推动明显加大

1990年安丘市服务业增加值达到1亿元,1996年赶上并超过第一产业,2000年突破10亿元大关,2004年服务业增加值总量达17.2亿元。在刚刚结束的“十一五”时期,我市服务业发展更是给经济增长注入了新的活力,服务业发展提质增量,增加值所占比重比“十五”末提高了5.1个百分点,高于全省0.8个百分点。1990年-2004年,全市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8.4%,超过同期全县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1.8%的速度,占生产总值的比重由26.6%提高到38.3%。服务业对我市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明显加大,2004年安丘市服务业对全市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为32.2%(按不变价格计算),远远超过1990年。“十一五”期间,服务业在三类产业中的比例有了明显改善,比例逐年提高。其中2008年三大产业所占的比重之比为11.31%:48.62%:40.07%,2009年三大产业所占的比重之比为10.3%:46.3%:43.4%,2010年三大产业所占的比重之比为10.17%:44.87%:44.96%。五年来我市服务业增加值完成情况稳中有升,具体情况见图一。

1.2.2服务业内部行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新兴行业比重上升,传统行业比重持续下降。2004年,邮电通信业、房地产业、教育文化艺术及广播电影电视业增加值分别增长23.1%、16.3%和13.4%,占服务业的比重分别比上年提高0.5、1.5、0.2个百分点。批发和零售贸易和餐饮业占服务业的比重在2003年下降0.8个百分点的基础上,2004年又下降0.2个百分点。“十一五”时期,服务业内部结构优化更加显著,具体数据见表一。

从表中可以看出在服务业内部各行业中,批发和零售贸易的发展较为迅速,GDP的值从2006年的81492.29万元增加至2010年的113460万元,同比增长130.9%。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信业是安丘市服务业中的另一支柱,GDP的值从2006年85492.29万元增加至2010年的106417万元,同比增长124.5%,其发展速度仅稍逊于批发和零售贸易。虽然房地产业产值占服务业绝对值的比重不大,但其增长速度最为迅速,GDP增加值从2006年的41175.37万元增加至2010年的53769万元,这与国内整个房地产行业发展的大环境密切相关。金融保险业对GDP的贡献率,略呈下降之势,创造的GDP总量由2006年的41970.66万元,下降到2010年的41749万元。其余门类如社会服务业等,GDP增加值基本上保持小幅度的平稳增长,但若考虑到通货膨胀等因素,基增长速度并不十分明显。

1.2.3安丘市服务业市场化和产业化程度逐步提高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与深化,服务业的市场化和产业化程度逐步提高,主要表现为在文化、教育、体育、卫生等行业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逐步向市社会化、市场化、民营化过渡,形成了多元化、稳定有序的市场类型;金融业、保险业从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的高度集中、垄断开始向市场化方向顺利转变,四大国有银行逐渐由专业银行向商业银行的职能开始转变,保险市场的独家经营的垄断局面被打破,呈现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人寿保险公司、平安保险公司、太平洋保险公司等多元化良好格局。

1.2.4多种所有制经济竞相发展

改革开放后,安丘市坚持“全民、集体、个人一起上”的发展理念,大力兴办服务业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多种经济类型的企、事业单位如雨后春笋般竞相发展起来,呈现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多种经济模式并存的服务业新格局。

2.安丘市服务业发展面临的问和制约发展的因素

2.1服务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从总体上看,安丘市服务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安丘市经济的发展增添了动力,但整体水平仍不高,与全国、全省、全市先进县市相比都有很大的差距,仍是安丘市经济亟待进一步发展的产业群体之一。具体分析安丘市服务业发展过程中主要的问题有:

2.1.1企业起步比较晚、规模相对偏小、档次较低,没有形成较大规模的影响力

从历史上来看,工业化是从优先发展重工业开始,一直到改革开放前,资源配置都是向重工业倾斜,服务业的增长速度都大大低于经济增长速度,造成服务业的基础非常薄弱。改革开放以来,我市经济发展战略依然强调工业化,政府投资及政策调节的民间投资主要进入第二产业,使得服务业滞后于工业化和经济发展水平。

服务业的发展同工业经济一样,必须经过一定时间的发展形成一定的上规模、有上档次的掌握较为核心技术的企业来支撑。我市一些国有三产企业在机制转换之后,还处于经营起步阶段,业主自发投资形成的交通运输业、商业、餐饮业、娱乐业等服务业企业基本上是小规模经营没有形成较大影响力。2010年底全市年销售额在500万元以上的商贸企业只有3家,年营业收入在200万元以上的餐饮企业只有3家,星级旅馆企业仅有2家,年成交额过5000万元的集贸市场只有1家,没有一个规模较大比较集中的农产品批发市场,服务业企业总体上还处于小打小闹阶段没有形成规模经济,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安丘市服务业的快速发展。服务业的发展滞后既有历史的原因,也有现行政莆等因素的作用。

2.1.2服务业市场化程度低,发展环境不够宽松,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偏低

服务业的行业垄断现象最为普遍,市场准入的限制比较多,不能够充分体现公平竞争的市场机制,例如银行、电信、保险等服务领域,至今仍保持着十分严格的市场准入壁垒,对非国有资本和外资的进入限制尤为严格。垄断的经营模式严重阻碍了服务业整体水平的提高,影响了市场经济体制的健康发展。“十一五”时期,全市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明显上升,由2005年的26.6%上升到2010年的38.3%,上升了11.7个百分点,但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不仅低于全省40%的平均水平,也低于全市38.8%的平均水平,与国际通行的英格尔期现代化标准45%上以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与西方发达国家60-70%的水平更是相距甚远。

2.1.3传统守旧的思想观念落后于现代经济的发展

安丘市在思想观念方面的制约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市民一直以来相对保守的消费观念的影响。服务业作为高度社会化和市场化的新兴产业,要求人们从自我服务的传统消费观念中解放出来,形成有利于社会开拓和市场化进程的消费观念,但是由于社会保障体系没有健全,没有消除市民的消费顾虑,这种新的消费观念还没有确立起来,多数市民仍以自我服务为主,量入为出,第三是企业的实力导致市场观念不强,竞争意识淡薄,经营思想因循守旧,没有大胆的创新意识和研发能力,缺乏经济发展的前瞻性和战略性;二是传统性产业观念的限制。由于服务业的发展历史远远短于第一、第二产业,因此,在人们的传统观念中或多或少地存在着轻视的心理。即使在服务业内部发展中,目光也经常局限于传统服务业的发展上。

2.2影响服务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影响安丘市服务业发展的因素较多,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服务业基础相对比较弱,种类繁多,统计难度相对较大。同服务业的发展情况相比,服务业的统计状况相对滞后。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多种经济模式发展迅速,与此同时,服务业行业覆盖面广,单位多切分布散,这使统计对象的复杂性大大提高,给统计工作带来了较大难度。特别是很多企业和个体户统计法制观念淡薄,不能很好的履行自己的义务,配合程度比较差,致使统计部门难以收集到准确具有实效的数据,原有的统计方法和制度已不再适应经济迅速发展的形势,不能准确真实的反映服务业的全貌,存在严重后的漏登少统的现象。

二是市民的消费水平偏低影响服务业发展。从根本上来说,消费是经济保持良性循环最根本的因素,消费水平的高低表明了投资转化为有效供给的程度,反映了劳动成果直接转化为消费享用的程度。在发达国家服务业消费率(消费率=居民的边际消费倾向×居民可支配收入占国民可支配收入的比重)水平平均保持在75%以上,90年代中期,美国的消费率已达83.7%、加拿大为79.5%、日本为70%,而2010年安丘市只有35.5%。居民消费率不合理直接关系到居民的消费能力和消费水平,影响国民经济的健康正常运行。

三是城市化进程滞后于经济的发展。服务业的发展离不开城市化的进程,城市化是服务业发展的重要载体,服务业的发展与城市化二者具有良性互动关系。2007年安丘市进行的各乡镇和街道的中心规划,目前全市共有13个乡镇,其中有3个乡镇达到10万人,6万人的乡镇有7个,占全市乡镇总数53.8%,6万人以下的乡镇有3个,长期以来的城镇规模偏小,使得安丘市农村人口占绝大多数,影响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服务业发展。1990年全市城市化水平为11.8%,服务业在全县经济中的比重为20.6%,2007年中心规划以后城市化水平达到45.6%,服务业在全市经济中的比重提高到38.3%。这些数据可以说明一个地区城市化水平的高低与服务业发展快慢呈高度的正相关系。

3.安丘市服务业发展的走势预测及对策

“十二五”时期是安丘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并迈向现代化的关键时期,“十二五”规划提出了新的、更高的以人为本、注重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要求,在分析今后几年国内外经济环境的基础上,对“十二五”时期的经济增长作出了预测。预测结果表明:“十二五”时期,安丘市经济仍将处于新的一轮经济增长的上升阶段,服务业在安丘市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将进一步增强,2015年,全是服务业增加值突破30亿元,服务业在全市国民经济中的比重由2005年的38.3%提升到2015年的41.5%。服务业整体经济实力将有一个实质性的飞跃,呈现出与工业并驾齐驱的态势。

在“十二五”计划的开局之年,我市应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紧随经济发展的走势,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加强服务业在我市经济发展中的比重。

3.1政府应高度重视服务业发展,明确发展服务业的重要意义

我市各负责部门加强领导,谋划好第三产发展目标、战略思路和具体措施。在安排资金、争取国投、立项、贷款等方面给予应有的扶持。加快发展服务业,是全面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推动产业升级的必由之路。建议市委、市政府要尽快成立由发展计划、财政、统计、银行、外贸、工商、交通、旅游、交通、建设等有关部门组成第三产发展领导小组,制定第三产发展规划、目标,以及相应扶持政策和措施,使安丘市经济的总量、结构和质量在更高水平、更高层次上实现大发展、大跨越、大提升。建立重点项目储备库,积极策划生成一批服务业建设项目,调整提高服务业项目占县重点项目的比重。优化政务环境、市场环境、法律环境、信用环境、人文环境、舆论环境,消除阻碍服务业特别是服务业发展的思想观念、体制机制,形成良好的发展环境和氛围。消除体制性障碍,提高服务业市场化水平。放松管制,加强竞争是一个世界性潮流。打破经济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垄断格局,积极鼓励民间资本的进入,减少进入壁垒,提高行业中各种所有制的竞争程度和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

3.2全方位发展服务业,坚持突出重点行业

安丘市要重点发展现代物流、旅游业、信息、文化、社区服务等新型产业。安丘市应积极发展现代旅游业,继续围绕青云山、青云湖等特色风景区,与我省“好客山东”旅游市场相对接,形成特色精品旅游线。要在旅游设施建设、旅游资源开发、拓宽旅游项目、开发旅游产品等方面大做文章,使旅游业尽快成为安丘市新的支柱产业。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利用我市的独特文化资源,充分挖掘历史文化资源,致力于实施弘扬民族文化为主要内容,对城市的标志、建筑、民居特色、街居景观、风土人情、节日文化等方面进行综合设计,形成具有安丘市特色的文化氛围,使人们走进安丘就感受到浓郁的文化熏陶和感染,吸引全国、全世界旅游者到安丘旅游观光。加快发展社区服务业,努力开发社区居民生活服务、社区公共管理和清洁、绿化、社区保安等公益性服务业,形成一种全方位发展服务业的格局。

3.3加快人才培养,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大力发展农村服务业

发展农村服务业,必须不断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和经营管理水平。目前,要有计划、有目的、有步骤地培训大力发展农村服务业所需要的各种专业人才,对服务业从业者进行文化培训、经营管理培训和职业技术培训,同时还要强化九年义务教育。由于农村服务业从业人员复杂,个体经营者多,流动性大,所以对农村服务业就业人员的培训必须采取灵活方式,如长训与短训相结合,集中与分散相结合,以及建立农民科技培训网络等方式,因地制宜地为本地经济发展培养有用人才,以满足农村服务业发展的需要。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积极发展安丘市农村服务业,通过建立农村服务流通网络,努力为农村提供优质生产资料和生活用品。以“新农村交通建设”和“家电下乡”为载体,形成以仓储物流中心为枢纽,以乡镇超市为重点,村级农家店为基础的现代农业物流网络;充分发挥农科部门科技网络的平台作用,切实提高农民的科技水平和生产能力,进一步提高“三农”服务人员的整体素质。做好农产品转化增值服务。以品牌培育、产业对接、市场接轨等服务形式,树立农产品品牌,龙头企业品牌,专业市场品牌,提高农产品生产质量和效益。大力改善农村服务业的基础设施,加强文化教育、娱乐、医疗卫生信息技术设施的建设,达到新农村建设的目标。

3.4创新机制,优化服务业发展环境,加强服务业统计工作

积极营造有利于扩大服务消费的社会氛围。规范服务市场秩序,建立公开、平等、规范的行业监管制度,坚决查处侵犯知识产权行为,保护自主创新,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加强行政事业性收费管理和监督检查,取消各种不合理的收费项目,对合理合法的收费项目及标准按照规定公示并接受社会监督。工商、税务、交通、物价、商务、环保、审计、技术监督和司法等部门必须依法行政,为服务业发展创造更为宽松的环境。服务业统计涉及面广,工作难度大,各级领导务必高度重视和加强服务业统计工作。当务之急,应做好如下几项工作:一是要落实机构和人员,加快成立服务业调查队。各乡镇和有关部门指定一名业务素质高、责任心强的人员担任或兼任服务业统计工作;二是县统计局尽快制订具体的调查实施方案,建立一整套全面反映服务业发展规模、水平、结构、效益状况的统计指标体系;三是统计部门与各业务主管部门做到责任明确、分工合作、资料互补、信息共享。 [科]

服务业发展范文第3篇

四、亚洲语言服务公司开始登上国际舞台

长期以来,无论从语言服务供应商的数量、公司规模,还是市场份额来看,欧洲和北美都占据绝对的优势。2011 年CSA的调查显示,从公司数量来看,欧洲公司占58.07%,北美18.38%,亚洲14.7%;从区域市场规模来看,欧洲占42.07%,北美占49.25%,亚洲仅占7.43%。六年前,全球排名前20名的公司中一半来自美国和英国,仅仅有一家公司来自日本。在2011年,同样数量的公司来自美国和英国,但有了三家亚洲的公司,两家来自日本,一家来自中国。如果从前50强的名单来看,则出现了更多的亚洲面孔,日本、中国、新加坡等国的公司达到11家,其中中国上榜的公司有海辉、CSOFT、传神。

在中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和越南等国家,存在大量的微型翻译公司,绝大多数都只有1到2名员工。中国有关部门提供的数据显示,仅中国就有19,000多家翻译公司,其中北京市就有9,000多家语言服务企业。调查发现,很多亚洲公司的发展速度超过了市场总体的增长率。近年出现了一批人数在百人以上、发展迅速的公司。成立于1995年前后的中国最早的一批本地化公司海辉软件公司、文思创新公司和博彦科技,经过多年拼搏,业务上从本地化(翻译和软件测试等)服务开始,最终打开通往软件外包业的大门,获得国际资本青睐,相继在美国纽约和深交所成功上市。这些企业的成功上市,不仅壮大了自身,也壮大了中国语言服务行业的整体实力。北京的传神、新加坡的Verztec等公司近年也获得风险投资青睐,发展迅猛,进入了CSA全球或亚洲排行榜。可以预见,随着越来越多的亚洲公司成长起来,亚洲公司的市场份额将会显著增加。

五、语言服务行业全球化的倾向越来越明显

全球化是当今世界发展最为突出的特征和趋势之一。全球化不仅表现在经济领域,在社会、文化、教育等领域也都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语言服务的本质是一种跨文化的信息传播,所以语言服务行业在全球化的浪潮里也不甘示弱。它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很多公司的客户遍布世界各地,他们的销售网络和生产机构也遍布世界各地。一家在欧洲的翻译公司,可能在北美和欧洲都有营运中心,在世界主要国家都有分支机构;一家中国的翻译公司,也可能在北美和欧洲拥有营销网络。例如,Transperfect在五大洲拥有70多个分公司,可以24小时不间断地提供服务。这个趋势在未来几年将继续保持。而且,越来越多的中小公司也开始采用全球化的策略。

服务业发展范文第4篇

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贯彻国办发[2010]43号文件加快发展家庭服务业的意见

鲁政办发[2011]3号

各市人民政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各大企业,各高等院校:

家庭服务业是以家庭为服务对象,向家庭提供各类劳务,满足家庭生活需求的服务行业。发展家庭服务业对于扩大就业、改善民生、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具有重要作用。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发展家庭服务业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0]43号)精神,结合我省实际,经省政府同意,现就加快发展家庭服务业提出以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坚持政府引导与市场运作相结合、政策扶持与规范管理相结合、统筹规划与分类指导相结合、扩大消费与改善民生相结合、促进就业与维护权益相结合的原则,把推动服务业大发展作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战略重点,把促进就业作为发展家庭服务业的主要目标,建立公平、规范、透明的市场准入标准,营造有利于家庭服务业发展的政策和体制环境。

(二)目标任务。到2012年,建立完善发展家庭服务业的政策体系和监管措施,形成多层次、多形式共同发展的家庭服务市场和经营机构,家庭服务供给与需求基本平衡;从业人员数量显著增加,职业技能水平不断提高,劳动权益得到维护。到2015年,家庭服务消费需求满足率达到90%以上;家庭服务专业技术人员全部持证上岗;基本形成以知名度高、信誉好的家庭服务业企业为骨干,服务门类齐全,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较好的多层次家庭社会化服务体系。到2020年,惠及城乡居民的家庭服务体系覆盖全省城市和乡镇,就业容量显著增加,总体发展水平基本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相适应。

二、统筹规划家庭服务业发展

(一)制订实施发展规划。各地要结合本地区实际,制订家庭服务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各有关部门要制(修)订相关行业规划和专项规划。要研究制订家庭服务业发展评价体系,促进发展规划的实施。采取有力措施推动家庭服务领域的社会化改革,优化行业发展结构,促进家庭服务业企业集约化发展。

(二)统筹各类业态发展。研究制订家庭服务业发展指导目录,明确不同时期发展重点及支持方向。适应人口老龄化和生活节奏加快的趋势,重点发展家政服务、养老服务、社区照料服务和病患陪护服务等业态,满足家庭的基本需求。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居民消费特点,积极拓展服务领域,因地制宜发展家庭用品配送、洗衣、家教等服务业态。适应农村家庭服务需求不断提高的要求,积极发展面向农村的家庭服务业态。逐步优化城乡区域服务业结构,构筑满足城乡、地区、家庭之间不同消费需求的多层次、多样化的家庭服务体系。

(三)支持家庭服务业企业做大做强。选择一批管理规范、运作良好、示范性强的服务业企业进行重点培育,引导其规范化、连锁化、品牌化经营。积极运用市场机制和政策手段,支持和鼓励大型家政企业以资产、品牌、经营管理优势为纽带,通过股份合作、兼并联合、委托管理等形式,整合社会资源,实现低成本快速扩张;通过发展直营、合资合作、特许加盟等途径,大力发展连锁经营,建立服务网络体系,实现跨区域经营和多元化服务,提升行业发展的集约化程度。除有特别规定外,企业设立连锁经营门店可持规定的文件和材料,直接到所在地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申请办理登记手续。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按照相关规定进入境内外资本市场融资。

(四)加快公益性信息服务平台建设。设立统一的家庭服务电话呼叫号码,实施家庭服务业公益性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工程。利用平台的电话、互联网等信息手段,为家庭、社区、家庭服务机构提供公益性服务,实现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健全平台供需对接、信息咨询、服务监督等功能,使之成为对接供需、规范服务、保障安全的重要载体。依托平台整合各类家庭服务资源,对家庭服务机构的资质、服务质量进行监督评价,形成便利、规范的家庭服务体系。争取到2012年年底前,各市的家庭服务业公益性信息服务平台全部建成、投入运行,并向下延伸服务。

(五)进一步规范家庭服务业市场。建立家庭服务业市场准入制度。家庭服务业企业开展职业中介服务的,要严格执行《公司法》、《山东省劳动力市场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要积极研究制定并不断完善家庭服务业管理办法、家庭服务业行业规范、各类服务标准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家庭服务经营企业要按照现代企业制度建章立制,规范管理,要有固定的办公场所、办公费用、定量流动资金和足够的高质量服务人员。要加大对家庭服务市场的监管力度,规范市场秩序,杜绝无证照经营、虚假宣传、低价竞争等违法行为发生,保证家庭服务业企业健康发展。

(六)积极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加快建立家庭服务业协会组织,发挥行业协会在沟通政府与企业、规范行业行为、反映企业诉求、加强行业自律等方面的作用。委托协会开展标准制定、信息统计、技能比赛等工作,提高行业发展水平。鼓励和支持有实力的协会组织承担家政服务网络中心建设和运营管理任务,参与从业人员培训。积极推进诚信建设,形成供需各方相互信赖、安全可靠的市场环境。

三、完善扶持家庭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措施

(一)降低家庭服务业创业门槛。家庭服务业全部向外资、社会资本开放,并实行内外资企业同等待遇。各类投资者可以采用独资、合资、合作、合伙等方式,从事家庭服务业经营。放宽家庭服务业企业出资最低限额,除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外,家庭服务业企业出资一律由企业投资人自行认缴。允许公司注册资本分期缴付,注册资本可以首付20%,但不得低于法定注册资本最低限额,其余2年内缴足。

(二)鼓励各类人员到家庭服务业就业、创业。鼓励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困难人员、高校毕业生、退伍转业军人到家庭服务业就业、创业,按规定给予创业培训补贴、一次性岗位开发补贴、一次性创业补贴。对各类家庭服务机构招用就业困难人员,签订劳动合同并缴纳社会保险费的,按规定给予社会保险补贴。对在家庭服务业灵活就业的就业困难人员,按规定给予社会保险补贴。对自主创业从事家庭服务业的农民工、高校毕业生和就业困难人员,按规定提供开业指导、创业培训、小额担保贷款、人事劳动档案保管和跟踪服务等“一条龙”服务。高校毕业生从事家庭服务业的,在报考公务员、应聘事业单位工作岗位时可按有关规定视同基层工作经历。鼓励开发家庭服务业公益性岗位,安排就业困难人员。做好“百千万残疾人就业创业扶贫工程”和“共享阳光”残疾人自主创业项目,拓展就业渠道,建立和完善残疾人家庭服务职业培训和岗位补贴制度,鼓励和扶持具备劳动能力的残疾人从事家庭服务业。

(三)实行税收优惠政策。落实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税收优惠政策,按有关税收政策规定,对符合条件的小型微利企业给予税收优惠。对持《就业失业登记证》的人员从事个体家庭服务业的,3年内按每户每年8000元的限额依次扣减其当年实际应缴纳的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和个人所得税。对家庭服务机构新增加的就业岗位,当年新招用持《就业失业登记证》人员,与其签订1年以上期限劳动合同并缴纳社会保险费的,3年内按实际招用人数给予每人每年4800元定额依次扣减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和企业所得税优惠。2010─2012年,对市县上缴省级的营业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增幅超过15%以上的部分给予返还。对县及县以下依法登记设立的家庭服务业企业,3年内,根据其缴纳的营业税,由当地政府视财力状况给予一定的奖励。中小型家庭服务业企业缴纳城镇土地使用税确有困难的,可按有关规定逐级向省财税部门或省人民政府提出减免税申请;中小型家庭服务业企业因有特殊困难不能按期纳税的,可依法申请在3个月内延期缴纳;对符合条件的员工制家政服务企业给予一定期限(3年)免征营业税的支持政策。

(四)完善有利于家庭服务业发展的其他政策措施。高校毕业生、失业人员、农民工、转业退役军人创办家庭服务业企业,自首次注册登记之日起5年内免收各类行政事业性收费。从事家庭服务的个体经济组织符合条件的,按照现行有关规定享受免收行政事业性收费优惠政策。中央和地方用于发展服务业的资金,要将发展家庭服务业纳入扶持范围。各市、县(市、区)政府要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吸引社会资金加大对家庭服务业的投入。对经评审符合项目立项要求的家庭服务业企业要积极给予支持。进一步推动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积极搭建中小企业融资平台,省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和地方扶持中小企业发展资金对家庭服务业企业要给予重点资助或贷款贴息补助。进一步提高小额担保贷款额度,对个人新发放的小额担保贷款的最高额度提高到10万元;对符合条件的劳动密集型小企业发放的小额担保贷款最高额度提高到300万元。支持商业保险机构开发家庭服务保险产品,推行家政服务机构职业责任险、人身意外伤害保险等险种,防范和化解风险。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要充分考虑家庭服务业发展需要,搬迁关闭不适应城市功能定位的工业企业而退出的土地,要在供地安排上适当向养老服务等家庭服务机构倾斜,城市新建居住小区要统筹考虑家庭服务业站点发展的需要。城市建设新居住区内,规划确定的商业、服务设施用地,不得改作他用。中心城市进行城市功能改造,退出的土地优先用于发展家庭服务业。进一步完善主要由市场形成家庭服务业价格的机制,建立公开、透明的定价制度。清理涉及家庭服务业的各类收费,取消不合理收费项目,降低过高的收费标准。完善价格政策,使养老服务机构与居民家庭用电、用水、用气、用热同价,其他家庭服务机构逐步实现不高于工业用电、用水、用气、用热价格,进一步完善峰谷分时电价政策。

四、加强家庭服务业的就业服务和职业技能培训

(一)切实加强就业服务。加强覆盖城乡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特别是街道、乡镇、社区就业服务平台建设,为家庭服务从业人员免费提供政策咨询、就业信息、职业指导和职业介绍服务,为家庭服务机构招聘人员和家庭雇佣家政服务员提供推荐服务。在劳动力主要输出地区,整合并提升现有劳务基地资源,培育和扶持具有本地特色的家庭服务劳务品牌,强化输出地与输入地的对接,促进有组织的劳务输出。

(二)提升家政服务的技术含量。把家庭服务从业人员作为职业技能培训工作的重点,按照同一地区、同一工种给予同一补贴的原则,统一培训补贴基本标准,统一培训机构资质规范,统一培训考核标准、考核程序和考核办法。以规模经营企业和技工院校为主,充分发挥各类职业培训机构、行业协会及工青妇组织的作用,根据家政服务市场需求和家庭服务从业人员的实际情况,开展全日制、半日制、小时制以及“订单式”等多种形式的培训。实施家政服务员、养老护理员和病患陪护员等家庭服务从业人员定向培训工程,对家政服务、养老服务和病患陪护服务等机构招聘从业人员进行培训的,按规定给予培训补贴。依托各类职业技能培训机构,加强家庭服务从业人员实训基地建设。利用省内职高、中专、技校以及各类再就业培训基地,建设高水平专兼职家政师资队伍,打造家庭服务员培训知名品牌。

(三)推进职业技能鉴定工作。探索符合家庭服务职业特点的鉴定模式,鼓励从业人员参加职业技能鉴定或专项能力考核,经鉴定考核合格并获得证书的,按规定给予一次性鉴定补贴。做好初、中、高级职业资格衔接工作,构建家庭服务从业人员从初、中、高级工到技师、高级技师的发展通道。家庭服务机构应坚持先培训后上岗制度,完善技能水平与薪酬挂钩机制,引导从业人员积极参加培训和鉴定考核,鼓励家庭选择持有家庭服务职业资格证书或专项职业能力证书的从业人员提供服务。

(四)加强经营管理和专业人才培养。将家庭服务业经营管理和专业人才培养纳入我省专业技术人才中长期规划并抓好落实。认真研究和借鉴国内外家政服务技术和经营管理理念,重视中高级管理人才的培养。支持高等院校和职业技术院校开设家庭服务业相关专业,培养从事家庭服务的经营管理人才和中高级专业人才,鼓励有条件的家庭服务机构与高等院校、职业技术院校合作,建立家庭服务人才培养基地和实习基地。加大家庭服务业职业经理人培训工作力度,提高经营管理者的素质,完善家庭服务业人才交流和激励约束机制,引导人才合理流动。

五、维护从业人员合法权益

(一)规范家庭服务机构与从业人员的关系。根据家庭服务用工主体和劳动内容的特殊性,研究制定适合家庭服务企业、从业人员和消费者的劳动用工政策及劳动标准,明确家庭服务从业人员、家庭服务企业在劳动关系中的法律定位,要求家庭服务企业与其招用的家庭服务从业人员建立正式的劳动关系。出台家庭服务企业和消费者之间的家庭服务规范合同样本以及专用于家庭服务从业人员的劳动合同样本,明确合同责任,对三方权益和责任做出详细规定,保证三方的用人、服务和维权行为有法可依。

(二)维护家庭服务从业人员劳动报酬和休息休假权利。有关部门要定期公布家政服务员劳动报酬指导价位,促进劳动报酬水平的合理确定。家政服务机构支付给派遣制家政服务员、居家养老服务从业人员的工资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家政服务机构向员工制家政服务员收取管理费的,不得高于规定的比例。员工制家政服务员可以实行不定时工作制,但家政服务机构及家庭应当保证其休息休假权利;不能安排休息休假的,应当协商支付劳动报酬予以补偿。家政服务机构向派遣制家政服务员支付的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经济补偿金,由双方协商约定。

(三)鼓励从业人员参加社会保险。家庭服务机构及其从业人员应当按规定参加社会保险,缴纳社会保险费。积极探索符合家庭服务业从业人员特点的社会保险模式。非员工制城镇户籍家政服务员可以灵活就业人员身份,自愿参加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和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或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非员工制农业户籍家政服务员可以自愿参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或以灵活就业人员身份自愿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或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未在用人单位参加工伤保险的非全日制从业人员以及其他灵活就业人员,自愿参保的,可由用人单位向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申请办理工伤保险登记,并实行灵活缴费方式。商业保险公司要开办针对家庭服务业的、以从业人员和家庭服务消费者为主要对象的专项商业保险业务,力争将双方在服务中可能产生的风险降低到最小程度。要在家政服务员参保、工伤认定、劳动能力鉴定和待遇发放等方面,简化工作程序,提供及时、高效、便捷的服务。

(四)及时妥善处理涉及家庭服务机构与其从业人员之间的劳动争议案件。要在家庭服务业密集区域建立区域性、行业性基层调解组织,促进家庭服务机构积极开展劳动争议处理工作,有条件的应成立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要开辟“绿色通道”,采取“巡回庭”、“休息日开庭”、“一步到庭”等便民措施,依法运用简易程序、终局裁决、裁决先予执行等方式,努力提高办案效率。加强与人民法院的沟通协调,探索仲裁程序与诉讼程序的有效衔接,提高仲裁裁决的执行效率。

六、切实加强对发展家庭服务业工作的领导

(一)建立工作协调机制。在省发展家庭服务业促进就业工作联席会议原有组成部门的基础上增加工商、统计、税务、物价、人民银行济南分行等部门为成员单位。联席会议成员单位要按照各自职责,认真贯彻落实有关发展家庭服务业促进就业的各项政策措施。有关部门也要全面做好家庭服务从业人员的文化生活、公共卫生、计划生育、党团和工会建设等各项工作。各市、县(市、区)政府要根据本地实际建立和完善相应的部门协调机制,充实工作力量,加强对这项工作的领导。

(二)加强统计调查和信息交流。研究建立家庭服务业统计调查制度,充实统计力量,增加经费投入,规范统计标准,完善统计调查方法和指标体系,及时掌握行业发展情况,为宏观调控和制订规划、政策提供依据。促进有关部门和行业协会信息交流,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借鉴吸收国外发展家庭服务业促进就业的成功做法。

(三)进一步加强宣传工作。大力宣传发展家庭服务业的方针政策,宣传家务劳动社会化的新观念,宣传家庭服务从业人员的社会贡献,积极引导家庭和从业人员转变思想观念,争取社会各界的理解、关心和支持。及时总结推广各地区、各部门创造的新鲜经验,对作出突出成绩的家庭服务从业人员予以表彰,并在各级劳模评选中安排一定的名额。开展“家庭服务明星企业”、“家庭服务明星”评选活动,并给予获奖单位及个人一定奖励。

服务业发展范文第5篇

老年服务业,涉及方方面面。老年人的

需求渗透在各行各业。比如:老年人需要老年病专家帮助他们治疗老年常见病、慢性疾病,维持生理上的健康;需要设计师、建筑师、内装修人员设计和建造适合各类老年人生活的住房,或者改进原有住房以满足年老后的需求、以保证自身的基本安全和居住舒适;需要各种专业技师和技能人员提供符合老年营养学的饮食和烹调、老年养生、锻炼等方面的指导帮助;需要律师和法律顾问对老年人的财产和税务、婚姻和家庭纠纷、遗产等提供专项法律服务;需要旅游、娱乐专业人士、各种文艺娱乐团体满足老年人对闲暇活动日益增长的兴趣和精神的充实;需要教育专家为老年人提供内容丰富多样的文化和知识教育;需要社会工作者和心理学家对老年人和家庭提供咨询和各种服务;需要社区服务机构和志愿者队伍提供对高龄老人和体弱老人的日常生活照料和护理服务;需要管理人员和护理人员为居住在养老机构的老年人提供各方面的管理照料;需要政府组织或者各种信息服务专业人员为老年人和家庭提供有关老年方面的各种信息,帮助老年人排忧解难;需要生活消费品厂家提供适合老年人穿用的产品等等。老年人的各种需求形成了各行业中一个独特的细分市场。

社会办养老发展到现在,不少地方着重的是养老机构硬件设施的建立,对服务这一软件还没有提到应有的高度,或者说刚刚开始。

服务业发展范文第6篇

[关键词]科技;服务;发展;对策

科技服务在科技与经济中起着桥梁和纽带的作用,起着推动科技成果转移和商品化的作用。科技服务业对现代服务业发展起着重要支撑和引领作用,是“服务型经济”快速成长和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它的发展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经济与科技结合发展中最新、最快、最活跃的领域之一。加快发展科技服务业对促进朝阳经济结构调整、科技创新系统建设、增强竞争力、建设创新型城市、构建和谐朝阳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1、地方科技服务业发展的现状分析

科技服务业在科技创新中起着桥梁和纽带的作用,一方面,科技服务业的发展可提高创新效率、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另一方面,科技服务业是技术和经济高度一体化发展而产生的知识密集型的服务业,其发展必须在技术供求双方的推动下、政府的支持下才能健康快速发展。与科技服务业重要性越来越强和发展速度越来越快不相适应的是,目前朝阳科技服务业的发展速度和水平都还不能满足朝阳地区科技、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科技服务业自身的发展还面临许多问题。一是政府对科技服务业重视需要进一步加强,朝阳至今还没有将科技服务业作为一个重要产业来看,还缺少刺激其发展的有效政策,科技服务业方面的法律、法规还不健全,科技服务业只能在一个无序竞争的环境下低层次生存和发展;二是社会对科技服务业的重要性认识不够,科技服务的价值未被社会充分认识,科技服务有时处于可有可无的状态;三是科技服务基础设施和能力建设不足,服务资源集成利用不够,科技服务业中的企业良莽不齐,总体规模偏小,视野狭窄,服务内容、范围、地域等无法与社会大市场相连接、相统一;四是社会公益研究和服务水平不高,从业人员素质不高,采用技术手段落后;五是科技中介服务体系不健全,服务信用体系建设亟待加强,还没有形成有效的行政管理体制,缺乏科学统一的政策和法规的指导。这些都严重制约着朝阳科技服务业的进一步快速发展。

2、地方科技信息服务业发展的对策分析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促进科技服务业创新发展为目标,以服务创新为核心,以体制创新为保障,整合科技部门优势资源,改善科技服务业发展的环境与条件,使科技服务业成为推动朝阳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

2.1提升研发检测服务水平,加强科技支撑体系建设

围绕全市重点行业和产业集群,以政府为主导,以龙头企业为依托,积极鼓励和引进域外科研机构、检测机构联合共建。为各类创新主体提供研发检测、成果转让等服务。一是重点围绕朝阳新能源电器产业、铁矿资源高效开发利用、农产品深加工、建材冶金、设施农业等领域建设各类公共技术服务平台10家以上。建立完善3个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即朝阳市新型储能器件研发与检测服务中心,朝阳市金属材料公共研发服务中心,辽宁省农科院农产品检验检测中心朝阳分中心。面向新能源电器产业基地企业,以朝阳立塬新能源有限公司、市科技创新服务中心为依托,建设完善朝阳市新型储能器件研发与检测服务中心。为基地企业提供各类储能器件材料、锂离子动力电池、混合超级电容器电池、超级电容器储能器件、离子动力电池等产品的测试与评价。充分利用东北大学材料与冶金学院、中南大学粉末冶金研究院、中国钢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等高校院所的技术检测力量,与朝阳龙头企业共建朝阳市金属材料公共研发服务中心。开展粉末冶金材料生产、混合粉制件等关键技术研究,并为朝阳铸钢、铸铁、特种钢及超纯合金等相关企业提供材料及产品的成分、组织、性能测试分析服务。二是合理配置全市科技资源。利用现有大型仪器设备,建设朝阳市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共享服务平台。开通朝阳市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协作共享信息网。利用省、市投入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及重点企业的大型科学仪器设备资源,建设朝阳市科学仪器共享平台网站,作为服务窗口,面向全市企业提供研发检测服务。

2.2提升科技信息化服务水平,加强科技服务体系建设

一是完善技术市场交易平台。依托“一场一网”(即实体技术交易市场和网上技术市场),建立集科技成果专利展示、技术交易、技术合同登记、科技中介、科技文献信息服务、先进科技信息发布、人才培训交流、科技金融、科技招商等科技服务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的科技信息服务平台,进一步完善市场功能,围绕企业技术需求,开展各类专业性技术对接洽谈活动,促进政产学研用的有机结合。利用市科技情报所现有资源,建设完善网上技术市场和成果交易市场功能,为朝阳企业与省内外高校院所提供一个综合性的信息服务平台,实现科技成果一站式转化。二是建设农业科技信息化服务平台。以建设远程信息化服务系统和农业科技图书馆为核心,最终形成农业现场技术指导和远程信息化服务相结合的现代农业科技创新服务体系。以辽宁省水土保持研究所综合实验室为基础,以省农科院所属的国家农产品检验检测中心为依托,建设辽宁省农科院农产品检验检测中心朝阳分中心,为朝阳设施农业产品的食品安全检测提供技术支撑。利用市科技情报所现有资源,建设朝阳市农业科技网络图书馆网站,通过互联网面向朝阳地区全天候开放。解决朝阳农村地区实体图书馆、科技馆投入大、布点不足、科技信息传播不及时的问题;互联网传播农业科技信息、科普知识不详实、不精准的问题。三是加快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建设。推动科技中介服务向规范化、信息化、市场化方向发展。强化朝阳生产力促进中心、科技创新服务中心、专利事务所等现有科技服务职能。积极推动科技咨询服务机构、科技评估机构的科技服务市场化建设。到2017年,引进和培育科技咨询、科技成果评估中介代理机构2―3家。

参考文献

[1]李春成.天津市科技服务业的现状及发展对策[J].中国科技论坛,2013.

上一篇:黑暗时代的人们范文下一篇:不懂就要问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