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作文范文

2023-09-24

中学语文作文范文第1篇

【摘要】中學语文作文教学,是语文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思维拓展和写作能力的提升,将会造成极大的影响。目前,中学语文作文教学陷入了滞缓状态,学生的写作水平急需提高,教师对此并没有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同时,国家教育部门要求中学语文作文教学,必须告别传统的教学方法,实现中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情感的升华和思维能力的进一步发展[1]。

【关键词】中学语文 作文 教学方法

写作能力是中学生的必备能力,必须保证学生拥有较为丰富的个人情感,在写作上应突出个人的水平,尤其是细腻的描写和情感的宣泄等等,这都将作为作文教学的重要判断标准。在此,本文主要对中学语文作文教学的现状和改革方法进行讨论。

一、当前中学语文作文教学的现状

中学语文作文的教学,应根据学生原有个人积累和写作能力,注重发挥学生的特长,否则会直接影响了学生写作和情感思维的发展。在此,本文首先对当前中学语文作文教学的现状进行论述。

1.作文教学观念严重滞后

经过大量的调研和分析后,发现作文教学观念严重的滞后,导致教学手段特别单一,学生的写作思路也受到了较大的限制。第一,由于写作教学设计实施的复杂性和成效的不明显性,多数教师未能正确的按照教学大纲要求来有步骤地实施作文教学,他们仅仅是凭借自身的经验或喜好等来开展作文教学。零散的写作技巧的指导,相关素材积累的欠缺,导致学生的作文思路相对单一。第二,教师对学生开展作文教学的时候,灌输了较多的应试教育思想。如,有的高中语文教师片面强调作文须写好标题、开头和结尾,作为在考试中得高分的一种手段。第三,具体的写作教学工作中,部分学生的新思维或者是相对尖锐的语言,直接遭到教师的全面否定。教师个人的素质较低,影响了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2]。

2.作文训练方法陈旧

现阶段的中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很多教师依然在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这直接导致学生的写作能力未得到较好的发挥。综合而言,目前的作文训练方法,其陈旧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作文的教学,完全按照书本上的要求来进行。第二,中学语文作文教学,很多教师都在应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即“老师讲、学生听”,主观上不允许不同的声音出现。第三,随着年级的提升和个人思维的丰富,部分学生更加喜欢用自己的思维来写作,可教师偏偏要求学生按照固定的标准来进行,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学生不得不放弃了新思维,导致“分数作文”的大批出现。

3.作文教学的内容严重脱离学生实际

作文教学的内容,严重脱离学生的实际,导致“理论化”作文教学相对严重,并不能给予学生最正确的指导和帮助。从客观的角度来分析,现阶段的很多中学语文作文教学,不过是在复制,即以优秀作文为标杆,不断的复制,复制其标题、好的开头、文章结构、优美语言、精湛的结尾等等。但当前作文教学内容的设置更多是为了考试,进行单调枯燥的理论知识的讲解,而严重脱离了学生的实际,这样的作文教学当然无法激起学生的写作欲望。还有,作文教学的时间设置不当。大多数学校的作文课都只有每周固定的两课时,平时很少涉及作文教学相关的积累、阅读、背诵、感悟等等。只在一周的两节课中集中进行作文训练,这样固定有限的时间安排并不适合灵活开放的写作教学,成效往往不大[3]。

4.中学作文未能引起学生的广泛关注

对于中学作文来讲,应是学生自我能力充分发挥的天地。但是,现阶段的很多教师,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一味的应用传统教学手段,并且在很多方面都出现了恶性循环,最终导致学生对作文的关注度非常低,无任何的兴趣可言,即便是在考试当中,多数学生也只是为了拿到分数来写作,没有在本质上获得写作能力的提升。经过总结与分析,认为中学作文未能引起学生广泛关注,其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教师与学生的沟通较少,硬性要求较多,直接导致学生的思维得不到肯定。第二,作文教学过程中,常常是教师“自说自唱”,没有针对话题进行讨论分析,学生的写作千篇一律。第三,学生对中学作文的看法单一,应试教育严重。

二、中学语文作文教学改革的方法

在中学语文作文教学中,教师需要考虑到学生的切身感受,将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以此来更好的开展教学工作。另一方面,教师的个人经验并不是权威,随着学生社会经验和个人情感的逐步丰富,教师应当注重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和互动,摆正自身的主导地位,着重引导学生在写作中抒发他们自己对现实人生的情感体验,遵循一定的行文思路,形成个人的写作风格。在此,本文着重对中学语文作文教学改革方法进行论述[4]。

1.教师要树立正确的作文教学观,并提高自身语文素养

(1)教师必须树立正确的语文教学观念

中学语文作文的教学,其主要目的在于,让学生学会观察生活、丰富积累、体验人生,同时不断提高写作能力,对事物的判定更加准确,对人物的认识更加透彻,对自身的写作能力更加自信等等。中学语文作文教学,不仅仅是要让学生写出好的作文,还应该让学生获得更大的情感和思维的发展空间。因此,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应给予学生较多的空间,减少苛刻的要求,保证学生完成阶段性的写作能力的提升[5]。

(2)教师需进一步的提升自己的语文素养

除了吸取写作的理论知识、完善理论框架、完成自我写作能力提升之外,还更应关注学生的成长、关注社会真实、感悟平实有味的生活。如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了解学生对社会事件的认识和想法,与学生进行广泛的沟通,关注社会热门事件,融入个人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适时与学生进行交流,并引导学生形成自己的观感,最终形成文字。

(3)改变传统作文训练方法的不足

在中学语文作文教学中,教师的指导作用非常重要,但应讲求适时和必要,不应一味的求全求细。中学语文作文训练,作为一个阶段性提升的过程,应加强系统训练。根据学生已有的情感体验和写作能力、特长,制定长期写作目标,并实施阶段训练,包括描述训练、分段训练、专题训练、整体训练、思路训练等等[6]。

中学语文作文训练应采用开放的训练方式。长久的课堂作文训练,会让学生思想感情处于一个相对封闭和紧绷的状态,这对作文写作来讲是非常不利的,很容易造成学生写作思路的中断。为此,可适时挑选开放的观察和写作的场所,如校园,周边景点等,一方面搜集较多的写作材料,另一方面更好的舒缓身心,促使写作语言和手法变得流畅、自然。另外还可通过有计划分阶段地让学生写观察日记、心情日记,写读书笔记、体会心得,写随笔、散文等,不限定文体,不固定话题,不限制写作时间,学生原有的生活体验和情感经历等就有了抒发的途径,写作兴趣和信心能得到一定的激发和增强。

2.改进传统的作文批改方法

我们在作文批改的环节要加强学生的参与,创新多种作文批改形式。例如,师生共同批改,生生互相批改,部分当面批改等,这样既提高了作文批改的效率,又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由此可见,在今后的作文批改中,需逐步的摆脱传统的教师全批全改的模式,以此来实现学生作文水平的持续提升。

中学作文教学改革是长期而曲折的过程。未来,应该提高中学语文教师的个人素质,树立正确的作文教学观,并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选择优秀的教学团队来开展作文教学。除了要对写作教学计划的整体设计、阶段进行和写作教学方案设计实施进行探索和实践探索外,还应改进传统的作文批改方法。相信在未来的教学中,中学语文作文教学会有更大的进步[7]。

3.强化“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教学

中学语文作文教学,既要作为一个独立的部分来看待,又要保证与语文的连接较为紧密。以往的教学手段过于单一,不能在本质上促使学生拥有较大的提升。现阶段在培养学生的时候,都是当作人才来培养的,因此要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和当下的教学标准,日后应在以下几个方面继续努力:第一,中学语文作文教学,需要特别关注学生的思维和看法,无论是语言的应用上还是思想情感的把握上,都不要让教师的思维覆盖学生的思维。第二,日常的作文练习中,应做好针对性的训练,要促使学生完成阶段性的提升,绝对不可以在短期内求成效。第三,由于中学语文作文的教学内容较多,教师必须分好重点,并且根据学生的特长和薄弱环节,开展有效的训练,适当的带领学生寻找多元的寫作材料,避免神经紧绷带来的负面影响。

参考文献:

[1]叶宗容.层递式教学在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的应用探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4,S3:292.

[2]许机灵.自主学习在高中语文写作教学中的作用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4,S3:558.

[3]董蓓菲.从知识传授到行为实践的视点转移——我国作文教学转型的理论依据与实施路径[J].课程.教材.教法,2014,09:56-61.

[4]王倩.静静地等待“花”开——让作文教学点染上人文色彩[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4,06:113.

[5]张薇.由作文虚假现象思考语文作文教学现状及措施[J].名作欣赏,2014,36:166-167.

[6]鞠蕾.浅谈网络平台对作文教学模式改革的作用[J].现代妇女(下旬),2014,11:305.

[7]万慧珍.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学生兴趣培养的几点体会[J].科技展望,2014,20:54.

作者简介:

黄晓瑜(1982年—),女,遵义师范学院讲师,硕士,主要从事中学语文教育教学和古代文学研究。

中学语文作文范文第2篇

当前,教育领域的改革正在深入进行,作为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作文批改也应改变过去少慢差费的做法,打破常规,走改革之路。近年来,在不断教学的过程中,我对作文评改进行了以学生集体评改和互改为主,教师抽查和点评为辅的改革尝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一、改革的依据

语文特级教师钱梦龙早在1982年就提出了“三为主”的教学原则,即“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这一观点的提出,确立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不但课堂教学如此,就是在写作及其批改活动中,也同样不能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过去的作文批改是教师全批全改,然后讲评总结,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地位,我现在采取集体评改和学生互改相结合的作文批改方式,就是将主动权交给学生,确认学生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实践者,以提高学生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具体操作

第一步,由于学生年龄相当,社会活动面相似,认识问题的能力没有大的差别,因而作文水平也相差不大,作文中出现的共同问题比较多,语文教师每次辛辛苦苦地一本本圈点、批改、写评语,到最后发现评语几乎雷同,绞尽脑汁也难写出各具特色的个评语。根据这个特点,我将每班学生分成三组,每次只需详批一组,就可以对学生此次作文中存在的优劣问题有个基本了解,这样下一步集体评改,就做到了心中有数。

第二步,集体评改 集体评改是作文评改的关键一步,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课前准备:从初阅的作文中共抽出好中差各{2}本。同时,确定此次作文要求及评改等级标准,将范文及评比标准一并打印,上课时发给学生。评比分四个等级:

A级(85分以上):立意新颖、深刻;结构严谨、层次分明;语言准确、流畅;书写美观,用字、标点、格式正确。

B级(70~80分):中心明确;结构完整、清楚;语句通顺;字体端正;用字、标点、格式正确。

C级(60~69分):中心基本明确;结构基本完整、清楚;语句基本通顺、有少量语病;字

1 迹清楚;错别字和标点错误合计不超过四处。

D级(60分以下):中心不明确;结构混乱;语句不通顺、语病较多,字迹潦草,用字、标点错误较多。

说明:这个标准具有广泛性,每次评改都可以采用,如果具体作文有具体要求,可在此基础上作适当调整;另外,在每个等级中再分上、中、下三等,如A级可分A++(95分)、A(90分)、A+-(85分),这样可以给学生作文以准确的定位。

过程:将范文按差——中——好的顺序,依次由同学们来讨论,让学生评出每篇文章的等级及原因。比如,要求学生写一个熟悉的人物,题目自拟。有一个同学写了《我的姐姐》,大体内容是:我姐姐大我四岁,她很关心我。因为我自幼胆小,所以常受同龄人欺负,每当这时,姐姐总是及时出现,帮我把对方打得“落花流水”,从此再也没有人欺负我了。

这位同学在文章中写了姐姐三次帮他打人的事情,还具体描写了姐姐打人的神情和动作。评定此文,有的同学给打了B级,认为他写出了姐姐对弟弟的关心、爱护,而且所选材料也能突出中心;有的同学立刻反对,认为最多得C级,因为姐姐关心弟弟是对的,但不能打人,而且对姐姐打人的动作、神情的描写非常可笑,没能起到生动感人的作用。显然后一部分同学的评价是对的,我表示赞同,并说明赞同的理由:实际上这位同学犯了选材和立意不当的毛病,姐姐关心弟弟,可选材料很多,可这位同学偏偏选择姐姐帮弟弟打人的材料,这样写,不但不能写出姐姐的可爱可敬,反而使笔下的姐姐成为一个以大欺小、以强凌弱的可憎人物,假如社会上人人如此,后果将不堪设想。在认真讨论的基础上,通过教师点拨,学生领悟到:写文章要考虑全局,选材、立意、布局、谋篇,缺一不可,忽略了任何一个方面,都会影响整体表达效果。

另外,中等水平文章重点议,因为此类文章有代表性,它有中心,结构也清楚,语句也通顺,学生往往不能准确把握它的等级。教师允许学生对此类文章有等级争议,问题越辩越明,在争论中,学生的思维会更加周密,认识问题的能力也会加强。并适时引导学生认清此类文章之所以不能得高分,是因为虽有中心,但不够新颖、深刻;语句虽然通顺,但不够生动,表现力不强。如果是材料作文,就要引导学生看它是否结合原材料,是否联系现实等等。然后在前两类文章品评的基础上,推出好文章,有了前面的比较、鉴别、争论,大家会深刻感到好文章确实在立意、结构、语言等方面有不可比拟的优势,确实令人赏心悦目。至此,文章的好与差的尺度,同学们基本心中有数了;自己文章的优劣得失也基本有了判定。 点拨:在课堂尾声时,对同学们的评级要充分肯定,老师的鼓励会增强他们的信心和勇气。 第三步:课后互批集体评改后,大家情绪高涨,教师应该趁热打铁,让同座的学生依据课上品评的经验及标准进行互批,写出评语,评出具体等级,并签上评者姓名。同学们都想让自己写的评语最中肯,等级最合乎实际,因而,态度十分认真,批阅格外仔细。由此,品评文章的能力又一次得到训练和提高。

第四步:教师点评学生互改后,教师再从学生中抽出四分之一检查一下,看同学们评定的是否合乎客观实际,评定的等级能否让被评者心服口服。对于评定优秀者,给予表扬;对 2 于评定有出入者,找其面谈,指出问题所在。这种点评,教师初期抽查本数可以多些,待训练成型后,可以适当减少。以上四步,基本完成了作文评改的一个循环。

三、效果

1.集体评改和学生互改大大减轻了语文教师的负担,使他们少做很多重复的无效劳动。

2.大大的缩短了作文批改的周期。以往一次大作文收上来,如果两个班的作文,教师最快也要两个星期才能反馈下去,如有其他工作稍一耽搁,就只能一个月才能批完。这么长时间才批改完的作文,学生早已没有了新鲜感,更无修改的兴趣了。学生作文的长处得不到肯定,文中的错误、问题依然存在,因此,作文水平难以提高。而用集体评改方法,一周内即将作文反馈给学生,学生写作的新鲜感依然存在,兴趣也高。

3.经过长期训练,学生在品评他人文章时,基本能比较全面地说出一篇文章的优劣,相应地评出等级,学会了用辩证的眼光看问题。比如,有时学校统考后讲评,我故意将范文的分数删去,然后让大家给范文打分,有许多同学打的分数几乎与教师一致。

4.由于经常训练,学生对于各类文章写作的一般规律,基本能做到心中有数,写文章时在选材、立意、表达方面的偏差明显减少了。

5.更重要的是,在集体评改和互改中,学生积极参与,对于同一篇文章,前前后后意见交锋,激烈争辩,师生之间、同学之间思想观念相互撞击,放射出了很多的新思想、新灵感。同时,在讨论中,启发学生依据一定的标准,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提高了认识问题的能力。在对不同等次文章的品评、比较中,思维品质更加周密,鉴赏水平也上了一个台阶。

中学语文作文范文第3篇

摘 要:作文是语文科目重要的内容之一,就分数比重而言占据了到总分的三分之一左右,关系到学生的总体成绩,而提升学生作文成绩的重要因素在于个性化作文教学。本文就此加以分析,并就个性化作文教学策略提出个人建议。

关键词:初中语文;个性化写作;创新

一、“个性化”作文概述

(一)“个性”及“个性化”作文

每个人均有着自身的个性,反应的是个人的精神面貌或行为方式等,而个性受到先天因素以及后天的学习和努力因素的影响而产生巨大的差异,也就由此给予了语文个性化作文教学的基础。在个性化作文教学阶段,应重视学生的特点,发现去个性特征并适当加以引导,使之在个性化作文的学习与创作阶段打下良好基础。

在践行素质教育的今天,越来越重视个性化教育。就个性化作文而言,指的是学生通过感受世界的万事万物并通过自身喜爱文学表达方式内心的真实感受表现出来的一种文本。然而,个性化作文要求具备新意,具备别具一格的形式、情趣、观点、方式等,能夠从传统的作为之中脱离出来,给予大众耳目一新之感。个性化作文要求学生具备创新意思以及独特的思维能力,能够在现有的基础之上进行创作。个性化作文教学则指的是在教学过程中要顺应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制定一系列完善且符合教学原则与规律的教学策略。教师在开展个性化作文过程中,运用别具一格的教学方法以培养学生的作文写作能力,使之充分展现自身的创造性思维和个性化作文写作思路与方式等,促进学生的创新发展。

(二)个性化作文教学的特点和原则

在个性化作文教学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应该遵循的原则

1.以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为追求。在个性化作文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陪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以为开展个性化作为教学奠定基础,使之在后期的教学中更具优势。

2.引导学生追求真善美。作文是一个人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体现,在个性化作文教学的过程中在引导学生关注社会问题的同时更要积极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真善美。

3.强化学生创新意与多元化意识的培养,使之在个性化作为的教学与写作过程过程中能够发挥自身优势。

4.整体推进。个性化作文属于语文科目教学的内容之一,在教学过程中应将之与其他内容紧密联系在一起而不应该作为独立的单元进行教学,把握好整体教学。

(三)个性化作文教学应该具有的特点

1.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这种主体性体现在个性化作文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主体,把学生放在首位,推动学生发挥其主体性和能动性。

2.尊重学生的差异性。个体差异性是与生俱来的,作为教师应当给予尊重并据此加以利用,帮助学生在自身条件的基础上形成独立思维能力。

3.发扬民主精神。学生是教学的主题,民主在个性化作为教学当中尤为重要,以提供学生最佳的写作环境和前提。

4.倡导创新意识。创造性思维在任何学科的学习中均具有重要影响,在个性化作为教学中更需要学生具备创造性思维,以突破常规思维的限制,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初中语文的个性化作文教学探讨

(一)个性化作文教学的“输入”

就个性化作文的内容而言,需要学生具备充分的素材、词语、语言方式等,是一个动态的积累过程。材料的丰富性是提升个性化作文的基础、语言的独特性是个性化作文的重要特色,起到支柱的作用、思想则是个性化作文写作的灵魂所在,三者相辅相成,是构成个性化作文的基本要素。在教学的“输入”阶段,教师应帮助学生积累材料、提炼语言、创新思想,引导学生在日常写作过程中充分加以运用,尤其是在模仿写作过程中加以创新,形成个人的独特性。在方法上,应该采用“开源”与“导流”相结合的方式。生活是源,阅读是流。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地昼夜不息。”而古人又说过: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在个性化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日常生活中的事物来锻炼学生的观察力,指导学生如何在日常生活中通过观察事物来提升写作素材,为个性化写作提供无穷资源库。此外,还需强化学生的阅读训练,养成自由阅读的习惯。

(二)个性化作文教学的“输出”

无论是个性化作文教学的“输入”还是“转化”,其目的都是为了最终的“输出”,只有较好地完成“输出”才能被视为达成了个性化作文教学的目标,也只有完成了“输出”,前面的准备也才是有意义的。唯此才能真正将个性化作文教学与传统的教学模式区分开来,也即与单纯的模仿和格式化作文加以区别。在个性化和创新性方面,不其衡量标准应是多样化的,可从多个层面加以判断。例如,题目的个性化与创新、形式上的别具一格、语言上的独特性、情感上的独创性等,这些方面均可用以判断是否具备个性化作文的要素。同时,在判断过程中不可割裂上述因素,要相互结合,整体性进行考虑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个性化作文教学的“转化”

由输入到转化的枢纽应该是总结和思考。面对“输入”阶段积累下的大量的信息和资料,要进行系统的总结和分析,使之为我所用,变成自己的技能。在个性化作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注意帮助学生把积累和学习到的知识及时地转化为自己的技能,以此促进学生形成自己的个性化语言、表达方法、思维方式等,避免学生在作文写作过程中盲目的模仿他人,到时个性化丧失。同时,此举是帮助学生从个性化写作的量变转向质变的重要基础,是完成“输出”的重要阶段。

(作者单位:西华师范大学文学院)

参考文献:

[1]杨庆华.关于作文课程化的系列思考[J].《新作文(中学作文教学研究)》,2013(12).

[2]王丽红.论作文教学的科学化[J].《校园英语》,2014(9).

中学语文作文范文第4篇

1 调动学生积极性

作文教学历来是令语文教师非常头疼的一个话题, 原因是学生不愿意写, 尤其是理科的学生。每到作文课, 班里是嘘声一片, 许多学生绞尽脑汁也凑不够800字, 为了完成老师交给的任务又不得不写, 作文的质量可想而知。针对这样的情况, 我的职中三年级的第一堂作文课便有了与众不同的内容。我没有让学生写作, 而是设计了几个问题, 让他们六个人一组讨论, 最后选出一个代表来阐述对我设计问题的看法。例如有的学生就提出自己改作文, 然后把他们认为好的作文在班里公开读, 然后同学们再评论最后由老师定论, 这样可以欣赏到许多同学的文章, 使同学们有一种成就感, 从而激发和调动写作的积极性。我毫不犹豫地答应了同学提出要求, 并在以后的教学中一以贯之, 同学们写作的积极性不能说从根本上得到了提高, 但最起码是提高了许多, 这从学生交上来的作文的数量和质量便可窥一斑。

2 理论联系实际

写作能力低的根本原因, 在于“无话可说”, 也就是没有材料, 没有内容, 没有激情。要将文章写好, 一定要言之有物, 而这个“物”是靠平时对语言、知识、生活的积累。只有有了这个物质基础, 学生作文才能思之有据, 言之有物, 写之有序。教师可指导学生多看课外书, 引导学生通过看展览、听报告、参观访问等形式拓展视野;让学生读报、剪报、留心社会, 观察生活, 积累知识和素材。

有的学生认为老师总是讲一些理论, 而不能有机的和实践结合, 老师总是强调真实, 那么怎样才能算是真实呢?我没有急于回答学生的问题, 而是利用同学们的范文来和理论结合, 让他们知道什么是真实。班里有个学生成绩不太好, 总是得不到老师的关爱, 想问老师题又害怕老师, 想表达自己对老师的不满和自己也渴望得到和好学生一样的待遇, 于是写了一篇题为《我的心声》的作文。文章没有华丽的词藻, 没有引经据典, 没有高谈阔论, 句句平实, 但却感人至深, 把学习不好的同学的心声表达的淋漓尽致, 于是我决定把它当作一篇范文来读。当我读完后, 达到了预期的效果。于是我讲了作文要以情感人, 但这情应该真实、讲了朴素美的含义、讲了平凡中同样可以孕育着伟大、讲了应该写自己熟悉的生活而不应该想当然的去写生活, 同学们听的津津有味, 也感觉获益匪浅。

3 文章要有新意

至于创新, 我曾给学生放电影《英雄》, 在讨论完英雄的概念后, 我又把话题引到了高考作文上来, 向学生传达了创新的概念, 创新不是标新立异, 不是离经叛道, 不是人言我不言, 而应该是缘于古而又步泥古, 对于问题有新的看法, 而又能自圆其说。写作时要敢于打破常规、要敢于“故事新编”、要敢于大胆想象, 但打破常规不等于信口开河, 故事新编不等于胡诌八扯, 大胆想象不等于无边无际。要做到不仅能放出去, 而且能收回来。这种结论虽然和历史上的结论截然相反但却合情合理, 让人无懈可击, 而且没有丝毫的媚俗和追求标新立异之嫌。让人心服口服, 这样的作文怎能不得满分。

4 写作训练

4.1 课文与作文教学有机结合

课文教学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 同时促进学生的写作能力, 作文教学又反过来推动课文教学, 形成良性发展。从学生学习阅读和写作的心理看:儿童和少年有很强的模仿本能, 少年儿童具有强烈的求知欲和发表欲。求知欲是阅读的内驱力, 发表欲是写作的推动力。二者同时发展, 互成正比, 不断满足他们的求知欲, 不断促进他们的发表欲, 不断让他们获得成功的愉悦感, 是推动读写结合, 双向互进的根本。学生阅读范本, 分析范文, 理会其中的内容, 再通过写作训练巩固和实践之, 是富实效的教学方法。中学课文教学为作文教学服务, 就是挖掘学生的潜力, 在仿写作文教学的路子上再走一站。同时, 鼓励学生, 尤其是思路狭隘的学生应该积极尝试创新写作。在写作活动中不断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 感悟语文学习的魅力。

4.2 搭建学生展现身手的舞台

这个发现自我, 相互学习的舞台, 是中学生的梦想。青年学生向往站在“台上”, 是他们勇于展现自我的年龄特征, 是师生间“互动教学”的典范。指导学生发表一篇篇文章, 或在班上, 或在校刊上, 或制作个人手抄报, 或参加演讲赛, 那创作有成的一个个惊喜体验, 引领学生主动写作, 发自真心地喜欢语文课。写作训练带动一部分学生从这里展翅飞翔, 可以想见学生课堂写作教学将充满无限生机。

4.3 打破思维定势, 培养学生大胆、创新的精神

思维定势是妨碍学生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最大障碍, 它是一种固定不变的方式, 限制学生大脑思维的活跃性。创新思维是一种主动的、富有创造性的思维方式, 它往往突破习惯性思维和束缚, 在解决问题时产生富有创意的观点。“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 (赫尔岑) , 提倡鼓励学生写“放胆文”、“自由文”。所谓放胆, 就是打开思路, 开动脑筋, 放开手脚, 无拘无束, 插上想象的翅膀, 爱怎么写, 就怎么写, 海阔天空, 任其驰骋, 随意翱翔。所谓“自由文”, 就是结合各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 多渠道、多形式引发学生的激情, 唤起写作的动机, 使之如骨鲠在喉, 不吐不快, 提起笔来, 如泉涌瀑泻, 自然抒发情怀。

综合训练的形式可以多样, 如“实话实说式”、“焦点访谈式”、“花边文学式”、“囊中探宝式”。实话实说, 就是侧重真情实感的练习, 培养学生的人情观。焦点式, 就是侧重对社会的调查,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花边文学式, 就是要以小见大,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囊中探宝式, 就是要就地取材, 留心身边的人和事,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积累能力。

总之, 作文教学无论何时何地, 都必须以人为本, 着眼于人的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整体优化和和谐发展。追求人人爱作文, 人人能作文, 人人好作文。实现叶老概括的“自能作文, 不待教师教;自能改文, 不待老师改”的理想境界。

摘要:本文针对目前很多中学生陷入写作难的困境, 首先分析其出现的原因, 接着从调动学生积极性、要理论联系实际、有新意、写作困难四方面提出解决措施。旨在让作文教学在轻松中收获成果。

关键词:实际,创新,训练

参考文献

[1] 叶至善, 叶至美, 叶至诚.叶圣陶集[J].江苏教育出版社, 1987, 1994.

[2] 孔庆东, 摩罗, 余杰.审视中学语文教育[J].汕头大学出版社, 1999.

[3] 教学百科辞典[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1987.

中学语文作文范文第5篇

摘 要: 作者针对作文教学现状,提出“作文回归生活”的主张;分析生活性作文教学的内涵,并从教学大纲、教材、教师、作文方法等方面展开讨论。

关键词: 作文教学 生活化 培养兴趣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活动的重要一环,是在交流与表达基础上的,对语言文字的知识性、技巧性与应用性的综合展现,是决定学生对这一学科掌握程度的集中体现。非常遗憾的是,在实际生活中,学生的作文表现大多不尽如人意。原因是多方面的,笔者在不断的反思中发现,兴趣的缺失是关键。在反复研究后,笔者认为让作文回归生活,展现生活的方方面面,是培养兴趣的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

1.生活性作文教学

生活性是生活教育的一种体现,反映在作文教学上,就是学生对生活的关注、感悟、理解在作文中反映出来,是学生对自己的生活及社会生活的一种反思与体悟。小到日常琐事、衣食住行,大到社会热点、国家世界,这些成人看似普通的事务,学生却有自己的理解,如果这些能在作文教学中得到体现,学生就可以很容易地学会观察周围,学会思考辨别,这对于他们人生观与世界观的形成非常重要。如此,作文教学也是“作人”教学。

虽然生活作文教育自身不具备完整的培养学生系统地认识事物的本质、法则的能力,但应该看到生活作文教育的积累,有助于引导学生培养切实地认识自然、社会、历史的本质要求的能力,是对纯理性教学的有益补充。

笔者无意对生活性作文教学进行定义,因为单纯的定义并不能涵盖其全部,而因人而异的不同理解反而对生活性作文教学的多样化发展有益。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与诸位同行探讨。

1.1内容上求真实

辛弃疾言“少年不识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一语道尽传统作文教学的弊端。因而生活性作文教学的选材、选题都以真实为佳,是真实发生的历史事件、社会事件、生活琐事,让学生面对作文题目时,不臆想,而是从真实出发合理发散,真正有话可说,有东西可写。

1.2思想上求实际

韩愈讲“文以载道”,道有大道,亦有小道,都不可忽视,都应被发掘、发现。生活性作文教学要求学生不为歌颂而歌颂,不为批评而批评,讲自己真正所想、所思,容纳不同的观点,哪怕是不成熟甚至偏激的观点,这是“作人”教育的根本要求。

1.3技巧上尚灵活

陆游有言:“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就是言作文的灵活。作文是真实生活的反映,其自身就充满多元性的可能,任何企图用“寻章摘句”或者“程式化”的方式要求作文写作本身,都是舍本逐末的。高考作文《赤兔马之死》的作者用文言文写作的方式是应该得到表扬的。

抓住上述三点,生活性作文教学就有了自己的方向;多样化生活本身就是生活性作文教学最好的试验田,所以让作文教学充满生活性是完全可能并非常必要的。

2.生活性作文教学的探讨

笔者从教学大纲、教材、教师和教学方法四个方面进行生活性作文教学的探讨。

2.1教学大纲

教育部于2000年3月颁发了《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对于我们把握初中阶段的语文作文教育,特别是生活化作文教学有很大的指导意义。

2.1.1新大纲修订的背景分析

新大纲的修订源于1997年以来的语文教育大讨论,这次讨论对中学语文教育理念、教师素质、教材编写、教学方式和教学评估等问题都有分析,其中的一些意见极有建设性,涉及生活性作文教学的内容如下:①语文教育应培养学生进入学习型社会的能力;②语文教育应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③语文教育应培养学生的健康个性,发挥学生的悟性和灵气;④语文教材应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注重学生尊重多元文化态度的培养。这些建议为生活性作文教学的开展提供了理论基础与发展方向。

2.1.2日本初中语文新大纲的启示

日本文部省在同一时期也修订了新语文教学大纲,并于2002年4月执行。在日本的这部新大纲中,有一些东西值得我们思考。

日本初中语文新大纲认为母语教育既受到传统习俗、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多方面的影响,又受到国际化趋势的影响,所以培养学生对母语的兴趣,培养学生的个性表述非常重要,如“重视自我思考”、“追求向上的生活”、“培养丰富的人性和刚健的意志”等。在细节处也强调了培养学生诸如独立思考、与人协作、有自己的见解等能力,为其生活性作文教学点明了方向,值得我们思考借鉴。

2.1.3新大纲相关分析

深入分析新大纲,可以清晰地看到其时代的进步性。涉及作文教学,笔者着重分析以下两点。

2.1.3.1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教育的任务是“保持一个人的首创精神和创造力量而不放弃把他放在真实生活中的需要;传递文化而不用现成的模式去压抑他;鼓励他发挥他的天才、能力和个人的表达方式,而不助长他的个人主义;密切注意每一个人的独特性,而不忽视创造也是一种集体活动”(《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新大纲在教学目的中明确提出:“注重培养创新精神”,并在相关部分提出了相应的措施要求,如在写作教学中“鼓励有创意的表达”,在对学生的评估中“鼓励学生有创见”。这都表明进行生活性作文教学的探索是可行的,是非常有意义的,是符合创新精神的。

2.1.3.2注重语文学习的实践性

由于母语学习的特殊性,新大纲要求创设语言学习的环境,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新大纲保留了试用大纲中重视语言实践活动的传统,认为应“重视语文学习的环境,沟通课本内外、课堂内外、学校内外的联系,拓宽学习渠道,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同时,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生动活泼地开展课外阅读、写作、参观访问、专题研究、组织各种文学社团等活动,给学生提供语文实践的机会。

由此可见,生活是实践的重要来源,生活性作文教学是培养学生语文学习实践性的非常有效的方式之一。

2.2教材内容的相关分析

笔者对目前使用较广的人教版、语文版、苏教版三个版本的初中语文教材进行分析,发现其选材的价值取向上,生活化价值取向非常明显。按何文胜先生在其著作《人民教育出版社初中语文教科书的价值取向研究》一文中的说法,可以将价值取向类型分为个体、家庭、社会、国家、民族、世界、自然、其他,共八类。其中有明确生活化价值要求的分类包括个体、家庭和社会的一部分,具体说来,“个体”包括品德价值的追求、生活追求、审美情趣、抒发情感;“家庭”包括长辈关怀、同辈爱护、夫妇和谐、亲戚情谊;“社会”包括社会公德。

统计三版教材选文,在生活化价值观选题上面,笔者发现人教版在此方面选题的比例约为50%,苏教版的比例约为45%,语文版的比例则高达55%以上,这些都表明,对生活本身的关注成为教材的新重点,也是语文教学的新方向。作为范例与参考的教材选题的价值取向要求与之相应的作文教学要向这一价值取向倾斜,生活性作文教学是未来作文教学的方向。

2.3教师自身的再定位

在生活性作文教学的变革中,教师自身的转变与再定位将非常重要,是生活性作文教学改革成功的关键。笔者从自身实践出发,认为教师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2.3.1教师自身思想的转变

韩愈在《师说》中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现代语文教学的发展,特别是在生活性作文教学中,教师的要求还远不止这些。教师需要转变思想,做生活的观察者、思考者、体验者,更要深入学生中,体味“90后”,“00后”的生活,唯有如此才能真正把握生活性作文教学的真谛。

2.3.2教师自身定位的转变

传统作文教学中,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作品的评价者;在生活性改革中,教师自身的定位并不止于此,他(她)更要成为兴趣的引导者,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思考生活。

2.3.3教师自身素质的再提高

生活性作文教学改革从本质上讲是全面素质教育的一部分,在培养学生全面素质的同时,教师自身素质的全面发展尤为重要。韩愈讲“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在生活性作文教学改革中,教师的道就是自身的生活性。

2.4生活性作文教学的方法

笔者并未企图将生活性作文的教学方法全面阐释,那已经超出自身的能力。作为从教三十年的老教师,笔者结合实践谈谈值得借鉴的教学方法,以期抛砖引玉。

2.4.1观察式作文

选题的着眼点在于锻炼和培养学生观察生活中各种事物的能力。这种观察,强调细致入微或透视本质,而不可流于表面。对于观察的对象最好分阶段设计,如一年上期和一年下期的观察对象就应该拉开层次,让学生由浅入深却又欲罢不能。

2.4.2争议式作文

争议式作文的难度高于观察式作文,是一种思想上的锻炼。对于某一事物,如果全班学生的观点是一致的,那么恰恰是最可怕的;中国传统观念中有典型的二元观,即非好即坏、非忠即奸等,争议式作文教学应极力避免这样的状况出现;笔者所谓的争议,并不是如此简单的是非论,而应该是从起因,到过程,到结果的全面性反思,结论并不重要,学生更应该重视的是争议的过程,这才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生活的关键所在。

2.4.3体验式作文

实事求是的哲学观所有人都知道,但能够践行的人则寥寥无几,何也?是因为缺乏“求是”的精神;体验式作文的设计就是学生能够直接掌握的“求是”方法。它比观察式作文更深入,也是解决争议的好办法,更是学生认识生活、体验社会的良好开始。

2.4.4调查式作文

这是难度最大的一种作文选题,而如果流于形式,它就是一种最简单的作文选题。其难度在于这种作文选题是对学生作文能力的全面考察,涵盖作文教学,甚至语文教学的方方面面,是需要教师与学生投入极大精力与时间完成的大工程;如果流于形式,借助网络,可能学生只要几分钟就可以做完,所以调查式作文不在于最终的调查报告,它的核心是调查本身。培养学生的调查能力是使其终生受益的一件事,请慎重对待。

3.结语

“众里寻他千百度”,生活作文其实就在我们身边。不能因其普通而忽视,不能因其渺小而漠然,生活是一切的来源与动力,是集美丑善恶于一身的复杂的系统,学生的素质教育,请从生活教育开始;生活教育,请从生活性作文教育开始。

参考文献:

[1]刘彩霞,余昱.中日初中语文教学新大纲的共同理念和差异[J].比较教育研究,2002,(7).

[2]赵长林,吕金伟.三版本初中语文教科书选文价值取向的比较研究[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1,(6).

[3]郭迎春.浅议对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思考[J].科教导刊,2011,(1).

[4]张荣华,方明生.调查作文的比较、分析与反思(二)——初中语文教材的中日比较[J].山西师人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

中学语文作文范文第6篇

摘 要:语文是一门基础教育学科,也是一门人文学科,其中蕴含的人文性得到了教育界的重视。在语文教育中人文精神的缺失不利于语文教育成效的提升,也不利于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为此,在阐述人文精神在中学语文教育中的作用的基础上,针对现阶段中学语文人文精神的缺失,从建立人本化的教育体系、提升教师人文素质、实行多样化教学模式等方面分析怎样将中学语文教育和人文精神结合。

关键词:中学语文;语文教育;人文精神

时代的进步促进了中学语文教育的发展,相关教育人员加强了对语文教育的关注。在新课改的深入发展下,中学语文教师同时关注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并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对这两部分内容做出了深刻的思考。语文教学中的人文精神是对学生情感和内涵的关注。通过这种关注启发学生的心灵,陶冶学生的性情。

一、人文精神在中学语文教育中的作用

一方面,人文精神是我国教育的重要内容,人文精神为语文教学提供了更丰富的内容。受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影响,人们很容易产生拜金思想,且容易引发精神空虚等问题,不利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人文精神也逐渐不被人们重视。怎样呼唤时代发展下的人文精神成为教育界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中学语文学科是重要的人文性学科,在弘扬人文精神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承担着弘扬人文精神的责任。另一方面,现代社会是信息社会,也是知识社会,终身教育、继续教育成为各个国家公认的教育理念,社会发展需要的是具有个性、自我精神、发散思维、责任感的创新人才,而要想成为这样的人才需要具备较高层次的人文精神,进行人文精神教育。

二、中学语文教育中人文精神的缺失表现

(一)学生个性的缺失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中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了应付考试的思想,在无形中压抑了自己个性的发展。而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教师仅仅围绕考试进行教学,忽视了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

(二)学生价值观的迷失

在现阶段的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往往是围绕语文教学大纲开展教学,主要是通过反复的阅读、背诵来达到预期的语文教学效果。这种教学方法雖然满足了中学语文教育要求,但是没有让学生看到语文学习的更多可能,使得语文学习出现了标准化的现象,不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三)人文视野的狭窄

初中语文教学主要是通过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来发展和提升学生语文能力、语文素质的。学生在语文听读训练中实现了从自然人到文化人的转变,在写作训练中实现了从文化人到社会人的转变。但是从现阶段的中学语文教学实际情况来看,语文阅读面十分狭窄,知识面有限,且中学语文教学仍在不断删减篇目,从而使得学生失去了对语文学科的学习兴趣,也无法深度把握文章主题。

三、中学语文教育中弘扬人文精神的策略

(一)打造以人为本的语文教育体系

为了使人文精神更好地体现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在中学语文教学中需要打造以人为本的语文教育体系,树立人本化的语文教育观。初中语文教育要着眼于人的身心发展,注重人文素质教育,在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化的过程中培养更多创新型人才。

(二)通过个性化教学目标渗透人文精神

在初中语文教育中,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选择语文教学目标、教材内容、教学活动形式,充分结合语文学科教学个性化、开放化的特点,组织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就某一问题展开探讨,在探讨中深化思想,形成独特的认识。

(三)积极借鉴传统语文教学方法

传统私塾启蒙教育虽然存在弊端,但是对学生的影响是十分深远的,通过私塾启蒙教育中的反复熟读能够让学生自主把握文章的内涵,了解文章思想,加强自己对文章的印象,感受文章中充满魅力的文字。反复熟读会在学生脑海中形成牢固的知识系统,在受到外在、内在语言刺激的时候,就会根据脑海中的知识系统自主分辨出词语、句子的正误以及表达的优劣,形成自己的语感。经过长期的训练会帮助学生积累更多阅读经验,丰富自己的文化内涵,得到人文精神的熏陶。

(四)提升教师的人文素质

初中语文教师人文素质的提升在弘扬人文精神的过程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为此,要提升教师人文素质。首先,要求初中语文教师具备一定的学识基础,除了掌握本专业知识之外还需要掌握天文地理、政治、经济、法律、心理学等多门学科的知识。其次,在语文教学中教师需要通过学习增强自身魅力,言传身教,使得学生在自己的影响下感受到语文学习的魅力,提升语文综合素养。

综上所述,语文学科本身就是一门反映人类社会的人、情、事的学科,通过对语文的学习能够让学生深刻领悟到民族精神、民族审美、民族文化等内涵,从而不断提升自己的语文综合素养。为此,在中学语文教学中,需要语文教师积极引导学生从众多阅读文章中汲取前人的智慧,学习伟大人物的思想和价值观,将这种精神内化为个人意志、品德,从而不断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徐立新.论中学语文教育中人文精神的失落与弘扬[J].课外语文,2015(16):190.

[2]桑金宏.高中语文教学中人文精神的渗透[J].现代教育,2015(Z2):114.

[3]王雪梅.浅析中学语文教育中人文精神的失落与弘扬[J].赤子(上中旬),2015(14):183.

[4]李瑞瑞.初中语文教师教学中人文关怀意识和行为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5.

?誗编辑 高 琼

上一篇:社区创文管卫工作计划范文下一篇:郭沫若女神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