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音乐教学目标范文

2023-09-17

初中音乐教学目标范文第1篇

一、关于语文教学目标的制定

(一)明确语文教学目标的功能 案例展示:

例1《<乡愁>诗二首》教学目标

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进而对诗歌作出正确评价。 例2《醉翁亭记》教学目标

让学生懂得并学会在受到挫折不幸时,应持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具有旷达的情怀。

例3《大自然的语言》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一些说明文的基础知识,学习本文运用事例说明问题的方法。 2.学习按照人们认识事物由浅入深、从具体到抽象的一般规律来安排文章顺序的方法。

3.了解什么是物候和物候学,了解物候研究对于发展农业生产的重要意义。 例4《孔乙己》教学目标

1.采取重点突破、以点带面的方法,用一课时完成对课文的分析。 2.重点分析课文中人物的几个片断,从外貌、动作、语言等方面入手,把握人物的性格和小说的深刻思想内涵。

3.引导学生学习运用比较手法进行文学作品阅读和欣赏。 功能

1、教学目标有确定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的功能 功能

2、 教学目标有指导教师选择与运用教学方法的功能 功能

3、教学目标有检测教学效果的功能

(二)了解教学目标的分类 (1)案例展示

例1《皇帝的新装》教学目标 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例2《从百草园到三昧书屋》

1.领会课文按空间顺序安排材料的写法。 2.理解课文中运用对比突出中心的写法。

3.学习抓住特点、具体而有序地描写景物的写法。 例3《羚草木雕》教学目标 1.理解倒叙手法的运用及其作用。

2.学会分析记叙文的构架与思路,掌握记叙文写作的一般规律。 3.学习本文,使学生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以真诚无私的友爱为贵,正确处理好与同学、朋友的关系。

(2)了解教学目标的分类 A语文教学目标的分类

语文教学目标通常分三类: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技能领域。每一个领域又有细分项目和要求,下面作具体说明。

1.认知领域 认知领域的目标通常分五个层级:认知、理解、分析综合、运用、欣赏评价。

每个层级大体包括如下内容:

认知:字词识记;汉语知识;文章知识;写作知识;文学知识及文化常识等。 理解:词语理解;句子理解;文章内容理解;文言文翻译;复述;举例说明等。

分析综合:指出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指出各种表达方式;区别不同文体和不同文学样式;说明写作方法的特点;说明写作意图,概括中心思想;提出疑问等。

运用:构造句子;用有关知识解释说明;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运用掌握的阅读规律自己读懂课外书籍;缩写、扩写、续写、改写;运用已学知识独立作文等。

欣赏评价:阅读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能提出自己的看法;能通过自己的思考作出判断等。

2.情感领域 教学中情感领域的目标设计比较抽象,往往都是“培养……感情”之类,教学实践中很难操作,相对认知领域来说不是很明晰,但仍可如下描述: 接受:能欣赏名言佳句,对文章所阐述的思想有同感;阅读中能进入作品所描述的情景之中,有进一步体验的愿望;能按教师的要求口头或书面答问等。

反应:能说出从文章中获得美(哲理美、形象美、结构美、语言美等)的体验;能产生阅读共鸣;朗读能准确地表达出作品的情感;能模仿情节中角色的言行及文章的写作特点;说话、演讲注意表情和语气,有感染力等。

价值倾向:对课文所描述对象的正误、是非、美丑能鉴别;对课文所显示的真善美能产生某种价值感和认同感;能看出作文中对真善美的赞扬和对假恶丑的反感等。

品格形成:能根据自己的价值标准,对课文作出某种情感反应;能把课文中某个人物形象内化为生活偶像,能把课文中的某个哲理内化为生活的准则;能听出讨论的焦点,并有针对性地发表意见;写作中能写出自己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等。

3.技能领域 技能领域的目标主要包括如下的内容:查字典、书写、朗读、默读、口语交际等。

查字典:能熟练地使用字典,会用多种检字方法。

书写:在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的基础上,学写规范、通行的行楷字,提高书写速度。

朗读: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能读准轻重、快慢、语调与语气。

默读:阅读一般现代文每分钟不少于500字。

口语交际:能注意对象和场合文明得体地进行交流;能根据对方的话语、表情、手势等,理解对方的观点和意图;能清楚、连贯、不偏离话题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讲述见闻,内容具体,语言生动;复述转述,完整准确、突出要点;能就适当的话题作即席讲话和有准备的主题演讲,有自己的观点,有一定的说服力;课堂内外讨论问题,能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有中心、有根据。 B教学目标设置的多样性与层次性

语文课程的人文内涵是十分丰富的,综合性很强。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往往是多元的。因此,教学目标的多样性是必然的。把《皇帝的新装》的教学目标仅仅定为“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一项,是不妥当的。

在诸多目标中,要确立主干目标,并以此为中心,分层设置其他目标(分支目标),进而形成通过分支目标的导学,达成主干目标,体现分支目标的“台阶”作用,体现主干目标“金钱穿珠”效应。

一般地说,一篇课文教学目标的设计应该有一个主目标或基本目标。例如,《谈骨气》教学目标:

1.积累课文中的几个词语和句子。

2.回忆过去学过的议论文,找出本文的论点和论据,并能说出本文运用论据的特点。

3.认识“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的意义,并能结合实际阐述这一观点。 教学目标2是主目标或基本目标。目标1是副目标,它是基础,是学习本文的最低目标。目标3是情感领域的目标,这一目标的实现不是硬贴上去的,也不是渗透的,而是在读课文中,在学习语文中获得的。本教学目标的多样性与层次性是十分清楚的。

又如《变色龙》一文的主干目标“用一句话写出奥楚洛夫又哪些思想性格?”可以通过两个分支目标达成。即:“①奥楚洛夫对狗咬人一案是如何审理的?”“②奥楚洛夫的几度变色是围绕什么进行的?”

(三)把握教学目标设计的依据 教学目标看似简单,不过三五条、十来句话,却凝聚着老师的教学智慧,体现出我们对课程的理解、对教材的把握和对学生的了解。制订好教学目标需要在长期教学实践中历练。

1. 《语文课程标准》。

2. 编写意图(年级要求、单元要求)

(一)认真钻研教材,领会单元目标

1.在单元提示中领会单元目标

2.结合同一单元文章领会单元目标

(二)仔细阅读课文,明确教学目标;

教师预设一节课的教学目标,还必须在准确把握教材编写意图的基础上,认真阅读课文,恰当设计目标。

教材编写者对于学习内容和学习重点的提示主要体现在文前提示与课后练习中。

3.文本特点。

例如在学习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时,由于本单元课文,写节日风俗,讲民间艺人轶事,述街头商贩吆喝,为我们展现了风格各异的有声有色的民俗风情画卷。因此,对前三篇课文,结合各课的特点,可以设定不同的目标。《云南的歌会》从民俗艺术的角度,解读文化内涵,读风貌,读风情;《端午的鸭蛋》从节日风俗的一隅,诠释文化情怀,品语言,看文化;《吆喝》则可定位为从市井风情的一角,看文化精神,读民生,读境界。引导学生透过民俗文化形式体味其中的文化精髓,引领学生从文本走向生活。

《喂——出来》教学目标

1、会读 、会写文后“读一读,写一写”中“黑咕隆咚”“莫衷一是”等15各词语。

2、运用文中的成语复述故事,了解文章大意。

3、发挥想象,为文章续一个结尾,体会构思的巧妙。

4、找出并品味文中描写人物的句子,感受人性的多面性和复杂性,据此说出文章的主旨。

4.学生需求

例如对于初中阶段的文言文教学,新课标作了明确要求,重在考察学生记诵积累浅显文言文的过程,人教实验版七年级上册文字浅显的传统精品篇目,如《论语十则》《智子疑临》《塞翁失马》,可以让学生整篇背下来,至于《山市》《童趣》,难度较大,可以鼓励程度好的学生背,大部分学生读熟即可。另外,文言语法方面,例如词法、句法等文言知识,新课程照顾到学生的年龄阶段特点,初中阶段不要求过多涉及,学生知其然即可,只要能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文大意即可,教师不能像对高中学生那样对词法、句法作过高要求。当然,符合学生实际的目标一定要落实到位。

例如,教学【张抗抗】《地下森林断想》一课,有教师设计了“学生能模仿课文写景抒情”的教学目标。这个目标就没能兼顾不同层面的学生,不如这样设计:

①一般学生能了解托物寓意的写作手法,并能用这种手法写出一段话; ②基本功好的同学模仿课文,运用托物寓意的写作手法,写一篇借景抒情的散文。

这样,两个目标难易有别,分别适应不同层次的学生。当然,此时的高层目标也是另一部分学生的指导性目标,可能不用多久他们就能“跳一跳摘到”了。

(四)、精心设计,制定有效教学目标

1、 在教学目标制定和叙述上的要求 案例展示

例1《黄河,母亲河》教学目标 1.进行口语训练,培养口语表达能力。 2.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 3.接触黄河文化,培养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例2《天上的街市》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这首诗。

2.结合诗中的具体形象学习联想和想象的写法。 3.培养学生联想和想象能力。 4.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

例3“话题作文《路》的指导”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准确审题。 2.指导学生多角度立意。 例4

作文《给我一片绿》教学目标

1.以本篇作文为范例,使学生认识到如何审题、选材、构思。 2.按审题、选材、构思的程序规范学生的作文思路,提高写作水平。 3.教育学生写出感情真实、思想健康、格调高雅的文章。 (1) 教学目标陈述的行为主体学生 (2)教学目标的陈述是可观察可检测的

教学目标的陈述应该是具体的、明晰的,而不应该是抽象的、模糊的,它必须是可观察可检测的。要做到这一点,应该避免使用“理解”、“领会”之类的含混不清的结论性的词语。说“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不如说“能用自己的话叙述课文主要内容”或“能找出本文的线索”清楚。再如,“学习托物喻人的写法”(《白杨礼赞》目标)“学习顺叙的写法”(《一面》目标)“领会欲扬先仰的写法”(《荔枝蜜》目标)等都是带有结论性的表述。如果换成“本文用什么方法来揭示主旨的?”“按什么顺序组材的?”“本文旨在赞蜜蜂,作者却说不大喜欢,这种情感对赞美之情是增强,还是削弱?”这样,以问题的形式来表述目标,一定能唤起学生注意,引起学生兴趣,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渴望。

常用的可观察可检测的学生行为的词语有哪些呢? 按照目标的分类,常用的行为动词如下:

认知领域:说出、背诵、辨认、回忆、选出、举例、列举、复述、描述、识别等;解释、说明、阐明、比较、分类、归纳、概述、概括、判断、区别、推断、检索、收集、整理等;应用、使用、质疑、撰写、拟定、总结、证明、评价等。

情感领域:经历、感受、尝试、寻找、讨论、分享、接触、体验等;遵守、拒绝、认可、认同、承认、接受、同意、反对.、愿意、欣赏、称赞、喜欢、讨厌、感兴趣、关注、重视、采用、采纳、尊重、珍惜等;形成、养成、具有、热爱、树立、坚持、确立、追求等。

技能领域:模拟、重复、再现、模仿、临摹、例证、扩展、缩写等;完成、表现、制定、解决、拟定、尝试等;联系、写出、运用、举一反

三、触类旁通等。 情感领域的目标不像认知领域的目标那么具体,所以有人主张,可以规定学生必须参加的活动以及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行为和态度。例如,“积极参加讨论,并能说清楚自己的看法”,“读课文之后,能说出自己的感受”。有学者认为,这种陈述只能作为教学目标的一种补充。

(3)教学目标的陈述要根据实际情况叙述学生行为产生的条件

这些条件包括:需要利用的材料、时间因素、行为出现的地点等等,如“借助工具书……”、“读课文之后……”等。但是也有学者认为,行为产生的条件限定了教师的灵活性。

总之,课堂教学是一个活动过程,有一系列行为构成,因此,课堂教学目标是一种行为目标,一般认为行为目标的陈述要素有四个:行为主体、行为动词、行为条件和表现程度。而且表述要以问题的形式出现,避免使用结论性语句。

3、教学目标要不要告诉学生,何时告诉

4、实践拓展

(1) 通过一则教学案例,看教学目标是如何发挥其“导教、导学、导检测”的功能的

例5《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教学设计案例

(2)通过《醉翁亭记》的两个目标设计对比,看教学目标应该如何陈述 例6《醉翁亭记》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正确理解文中的难词、难句,了解文意。 2.进一步体会文言虚词“也”、“而”的作用。 3.巩固对“骈散结合”句式特点的理解。

(二)能力训练点

1.引导学生反复诵读、感受优美的语言,力求熟读成诵。 2.扣住“文眼”认真思考,理解文章主旨。

3.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再现美文的意境,由此体会文章所构造的优美意境。

(三)德育渗透点

让学生懂得并学会在受到挫折不幸时,应持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具有旷达的情怀。

(四)美育渗透点

引导学生感受本文流畅婉转,抑扬错落的语言风格,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语言。

例7《醉翁亭记》教学目标

1.看注释后,能解释文中的几个难词(环、壑、辄、暝、觥、筹等)。 2.反复阅读课文之后,能结合自己的感受说出“也”、“而”的作用。 3.能独立找出“文眼”,并据此说出文章的主旨。

4.学完课文之后,能说出自己喜欢本文语言的理由(至少两条)。 5.能运用文中出现的成语造句。 综述:

教学目标有“导教、导学、导检测”的功能。设计好教学目标十分重要。如果说,良好的开端,就是成功的一半,好的教学设计就是这样的开端。有了好的教学设计,教什么才会心中有数,怎么教心中才会有路。

一个好的教学目标应陈述通过一定的教学活动后,学生内在能力或情感的变化,所陈述的行为主体应该是学生,而不是教师,其行为词语应该是明确、具体的,而不应该是模糊、抽象的,应该用可观察和可测量的词语来陈述。 有时可以规定学生行为产生的条件,如说“通过……后,学生能……”等。 应该规定能达到要求的标准。

(六)教学目标设计应特别关注的几个问题 1. 要关注“三个维度”(但并不是孤立的三点)

三维目标之间的关系,不是并列关系,也非交叉关系。它们是一体三维的,任何一维必然会与另外两维有着密切关系。所以,语文教学目标在表述时,一般不宜把三维目标一一分列。不少部分老师把三维目标分列开来(也许当地教学研究部门要求这样做),是不妥当的。 请看下面教例:

【教例】《生命 生命》教学目标设计

1、能借助“三读(读通、读懂、读好)”进行自主学习,乐于朗读,达到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体验、联系上下文等各种手段理解本课“肃然起敬”、“小憩”、“庸碌”、“擎天撼地”等词语的意思,从而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理解生命的价值,体味生命的顽强和美好。同时能把握主题词,准确理解文意。 2.要注重系统性、整体性、层次性

《从甲骨文到缩微图书》一文,一课时的目标设置可定为三个梯度,即说明顺序的梳理、辨析、运用。这样,能使学生在说明顺序的梳理中,达成字词、熟记时间、书名等知识目标。在此基础上,通过课堂短文说明顺序的辨析,结尾让学生对自己所发明书的畅言、练笔。从而,既注重了高层能力目标、发展性目标的落实,也促进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形成。

3.要关注重点和难点。 4.要切实而精要(不能贪多)

5、要关注预设与生成,克服随意性和增加灵动性。

二、关于教学目标的达成

(一)衡量教学目标的达成度看什么

1.教学环节是否围绕教学目标进行设计?所采用的哪些教学策略促进了目标的有效达成?有何建议?

2.能否紧扣教学目标设计训练点与作业?

3、从课堂观察学生的学习结果来看,所制订的教学目标哪些达成度较高?哪些属于失效目标(未达成或达成度不高)?

4.课堂是否有无效教学环节?是否有精彩生成环节?教师是怎么处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的?

5、教师是如何处理好统一的目标与学生个体的差异,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

(二)教学目标有效达成的基本策略

1、设计有效教学活动。

2、优化教学方法。

3、关注目标的生成性。

课堂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也是教学的归宿,我们教学中的各个环节都应围绕着教学目标来制定,而在教学中各个环节的实施就是为了完成教学目的的。

(三)教学目标如何达成

明确了教学目标后,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文本阅读才能有效地达成目标。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引导学生进入文本去读,特别强调读懂了什么?读中想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读出文本中的情境和内蕴,读出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独特感悟。

1.有效地提问。

2.有效地“对话”。

3.有效地朗读。

4.有效地感悟。

初中音乐教学目标范文第2篇

语文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核心和灵魂,是语文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它指导和制约着整个教学活动,对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开展至关重要. 现代教学理论和实践都证明:有效的教学必先具备有效的教学目标.然而在现实的语文教学活动中,不少教学目标的设计常出现一定的随意性和难以操作的缺陷. 教学目标的设计不是千篇一律,照搬照抄教参,就是缺乏对学生学习实际能力的分析,没有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致使整个教学活动从一开始就注定了是一堂低效的或无效的语文课. 那么如何进行阅读教学目标的有效设计,从而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益呢?我个人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从宏观上看,教师要能熟悉掌握新课程标准对语文初中阶段(七年级至九年级)总的教学目标、教学要求.初中阶段是一个承上启下的学习阶段,上承小学一至六年级,下至高中三年,只有教师心中清楚地认识到初中阶段语文教学的独特的特点,如初中阅读教学的目标有: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准确地把握了教学目标,我们教师才能在教学过程中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目标的设计才能符合学生年龄、生理、心理特征,才能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等。教学目标的设计也才不会过于肤浅或过于深奥,让学生无所适从。

(二)从中观、微观的设计上看,教师要能了解教材中一个单元的课文在整个初中学习阶段的位置以及一篇课文在一个单元中的位置。我们现在所用的苏教版教材,是根据新课程标准理念编写的,基本都是以主题为单元的编排体系。如果我们教师能明确每个单元在整个初中阶段的教学目标,同时整合每一个单元中所选的每篇课文的教学目标,注重分析每篇课文与本单元其他课文所不同的、独特的侧重点、难点、能力点等。这样我们通过把每单元中一组课文的教学目标进行整合后来品味、赏析、感悟课文,不仅可以减去许多繁琐无效的分析,而且可以节省课时,提高教学的效率。

以苏教版七年级语文第三单元为例,本单元的主题是民俗风情,所写的民间习俗和传统节日,有社戏、端午节、过年、中秋等,结合本单元在整个初中学习阶段的地位,单元目标可以确定为:联系作品的文化背景,了解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欣赏作品展现的优秀画面和语言风格,体会作者的美好情思;调查家乡的风俗民情,感受乡土文化的独特魅力;懂得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学会从生活中获取丰富的写作材料。明确了单元目标后,再整合本单元四篇课文的教学目标,那么《端午日》一文的教学目标可以确定为:了解端午日的习俗,欣赏赛龙舟的精彩场面;培养联想、想像能力;学习讲述民俗。至于本文写作特点中的时间顺序、详略结合等手法,在本文中就不必作详细讲解。因为详略结合的写法在本单元上一篇课文《社戏》中已作讲解,如果再在本文中作详细分析就显得重复、累赘,浪费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这样分析《端午日》一文时,就有充足的时间来欣赏赛龙舟的场面描写,同时挖掘出文章中蕴含的民族文化,能讲述本地民俗,对学生进行人文熏陶。再如,本单元的《社戏》

用心

爱心

专心

一文,根据单元目标的要求,对本文的教学目标就没有必要设计掌握小说三要素,对环境、情节、人物作一一重点分析。因为小说的知识要到九年级才作重点讲解。本文的落脚点还是应去关注民俗,通过领会小说中的优美的景物描写,去把握、体会人物形象。如果能明确好每篇课文教学目标、单元目标、初中语文阅读的总目标的特点,那么我们在课堂教学时,对每篇课文的教学目标的把握就会做到有的放矢,有所侧重,分析课文时也不需要面面俱到,或担心顾此失彼。课堂教学活动才能目标明确,才能高效、深入地展开合作、探究学习,让有效教学走向优质教学。

(三)每堂课教学目标都做到明确、清晰.一堂课准备教给学生什么?这是我们教者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每堂课都要有每堂课的侧重点,都要侧重训练学生的某一方面的语文能力,按知识、技能、情感三大领域,我们把初中语文教学能力目标分为四个层次:识记、理解、运用、评析,这四个层次又分为10个具体目标:识记、了解、分析、概括、掌握、综合、创造、欣赏、鉴别、评论。我们教师在开展每一项教学活动时,心中都要清楚是为了实现哪个能力训练目标,这样实施教学活动时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才不至于带有盲目性、随意性。如《端午日》一文,要识记的是字词,理解这一层次是要分析、概括茶峒人的端午节有哪些风俗。欣赏主要是通过对赛龙舟这个场面描写的分析,让学生来感受、体会端午节这一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以及独特的乡土文化的魅力。 当然在设计能力目标时,也不需要每节课10个目标都要达成,也要针对课文有所选择,有所侧重,有所梯度。

再如有教师教<<一面>>一文,目标有这样一些:了解写作背景;学习本文记叙的顺序;把握文章的思路脉络;学习本文抓住特征的外貌描写;体会本文遣词造句的浓烈的感情色彩;学习选材典型、小中见大的写作方法;学习叙议结合的方法,在记叙的基础上进行画龙点睛式议论的表现手法;认真体会作者思念和崇敬鲁迅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学习鲁迅的愿望.按大纲要求这篇课文是两课时,短短的两堂课,难道真能解决这么多问题,真能达成这么多目标?其实每一堂课,每篇课文教学目标不要面面俱到,哪怕一堂课就只有一个教学目标,这样学生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能动性,思维才能得到真正的发展.<<一面>>一文,只要深入文本,透彻分析抓住外貌特征来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同时体会作者对鲁迅先生的情感我觉得就够了.可以一堂课完成一个教学目标,这样学生才有时间和空间朝着明晰的目标,充分展开自己的思想,最大限度地增加思考的力度和思维的深度. 同时有的教师在落实新课标的三维目标时,一篇并不长的课文都要设计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其实在一篇课文中三维目标都要得到落实是不可思议的,多元而繁复的教学目标也会浇灭学生思辨的热情、思维的火花,从而导致学生思考的缺位、思想的贫乏. (四)注重学生差异,教学目标的设计能有一定的层次性.由于学生认知结构、学习水平、动机意志等的差异,不同学生获得同样知识所需的时间存在较大差异,在教学实践中如果我们按照"最近发展区"理论把获得某种知识所需时间和认知发展水平大体相当的学生进行归类分层,并确定与各层次学生的实际可能性相协调的分层递进教学目标,这样即可大大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提高语文学与教的水平. 总之,语文课堂教学必须是一种有目的的、讲求效益的活动。有效性才是教学的生命。

用心

爱心

专心

我们教师只有潜心钻研、正确地解读文本,把握准确的教学目标,并在教学的过程中进行有效设计,同时能构建灵活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每堂课都真正有所"得",相信我们的语文课堂将会更加精彩纷呈、扎实有效。

用心

爱心

初中音乐教学目标范文第3篇

湖北省教学研究室

李作芳

文言文是我国古代优秀文化宝库中的一朵绚丽灿烂的奇葩。它文字简约,却理寓其中,意义深远;它语言凝练,却不失形象生动。在小学高年段学习少量文言文,就好像在孩子面前打开了一扇窗户,铺开了一条通道,让他们穿越时空隧道,走近历史先贤,在阅读与思考中汲取古代优秀文化的精髓,这将为他们进一步了解祖国文化打下基础,并对其一生文化素养的积淀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

很多小学语文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这类文章时,常常感到左右为难:讲深了,怕学生读不懂,不感兴趣;讲浅了,又怕学生什么也没学会。这其实主要是对小学阶段文言文教学的目标定位缺乏正确理解的结果,由于在教学目标上认识模糊,甚至误解,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就出现了偏差。那么,小学阶段文言文教学的目标是什么?有哪些有效的方法?教学中需要注意些什么?笔者最近观摩了长春版五年级《舍生取义》、人教版六年级《矛与盾》两节课,引发了一些思考。

一、小学阶段文言文教学的目标 下面是教师执教五年级《舍生取义》一课时的三个教学片断。

【片断一】——说说含有“义”字的成语

师:(板书“义”字)同学们能说出含有“义”字的哪些成语?

生:义正辞严、大义凛然、义不容辞。

生:忠肝义胆、见利忘义、义薄云天。

(学生边说教师边板书在黑板上)

生:大义灭亲、义无反顾。

(教师在“大义凛然”“忠肝义胆”两个词语前加上“▲”)

师:看到这两个加“▲”的词语,你们想到了谁?

生:我想到了文天祥。

生:我想到了岳飞和于谦。

师:在这两个词语中,哪个字的分量最重?

生:“义”字。

师:是啊,因为“义”,所以“不容辞”;因为“义”,所以“无反顾”。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题目中含有“义”字的文章。(板书:舍生取义)

师:(出示全文)同学们读过哪些文言文?

„„

【片断二】——探讨语气词的用法

师:读完全文,你们发现了什么?

生:句子后有很多“也”字。

师:这是语气词,请你们画出“也”字。还有哪些语气词?

生:还有两个“者也”。

师:(出示句子)读一读,比较这两句的语气和读法。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

师:“得兼”就是“兼得”,是倒装句。 „„

【片断三】——拓展:“有多少人追随孟子先贤”

(教学即将结束)

师:古往今来,有多少人追随孟子先贤!请看——(出示)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谭嗣同

师:对于谭嗣同来说,他所追求的“义”是什么?

生:„„

师:(出示)“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

你们还知道哪些诗句?

„„

从以上片断

一、片断三可以看出,教师在五年级《舍生取义》的教学中,花了大量时间引导学生对“义”字的内涵进行研究,并于课末进行拓展,力图突出文本的主旨,引导学生领会其思想内涵,使学生受到人文精神的熏陶。从片断二则看到,教师注重对文言文的语法知识进行讲解。我以为,这些都远远超过了小学阶段文言文教学的要求。 请看初中阶段文言文教学的标准!《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了7~9年级阅读教学目标:“阅读浅易的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小学阶段呢?全国小语会理事长崔峦老师在一次学术会议上讲到:“小学阶段的文言文教学,旨在体现小学与初中的衔接,主要是让学生见一见,感受一下,以至于到了初中不感到陌生。”

这两天我重新观看了武汉市唐家墩小学夏琦云老师执教的六年级《矛与盾》一课,并将《矛与盾》和《舍生取义》两节课例在目标定位、方法选择上进行了对比研究。我认为,小学阶段的文言文教学,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的要求:1.通过文言文学习,了解古代的灿烂文化,感受文言文的语言形式,激发阅读文言文的兴趣;2.在文言文学习中,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文言文的大致意思;3.在文言文学习中熟读成诵,积累语言。

具体来说,小学阶段的文言文教学,重在指导学生把课文读通,读懂,读流利,读熟。读通,即语句通畅。读准字音,读出停顿、语气、重音、节奏,学会断句。读懂,即了解文意。这里谈的是“了解”而非“理解”,二者有着明显的差异。读流利,即读出情趣,读出文言文的味道。读熟,即琅琅上口,熟读成诵。一句话,小学文言文教学,应以“趣”为先导,以“读”为主轴,引导学生初步感受文言文独特的语言魅力,积累优秀的语言材料,用优秀的文化甘露浸润学生幼小的心灵。

二、小学阶段文言文教学的策略

1.情境为线,古文为珠,突出“趣”字,让学生融入古文,爱上阅读。

文章不是无情物,一字一句总关情。文言文教学中的听说读写同样离不开文字创造的具体情境。在武汉市唐家墩小学夏琦云老师执教的《矛与盾》教学中,教师创设生动有趣的古文学习情境,有效激发了学生阅读的兴趣。

其一,形象生动的导入设计。教学伊始,教师通过课件播放了一曲浑厚悠扬的古筝乐曲,随之在学生眼前展开一幅古香古色的画卷,把学生一下子带入到课文所描绘的两千多年前的集市中;教师顺势设置悬念:“看,街上好热闹啊!赶集的人来来往往可真多!街边的一块空地上拥着一群人,他们在干什么呢?让我们一起走进古代寓言《矛与盾》去看个究竟吧!”古代文化特有的魅力,教师设计的教学问题,深深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打动了学生的心扉,拉近了学生与文言文的距离。学生兴趣盎然,轻松自如地走进了古色古香的文言世界。

其二,韵味十足的朗读示范。“古时候,诵读诗文是一种很风雅的事,一卷在手,书声朗朗。文言文的朗读特别要注意节奏和韵味。听我读,好吗?”在学生初次接触课文之后,教师进行了韵味十足的示范朗读。美妙的古典音乐,教师有声有色、抑扬顿挫的诵读,一下子使学生置身于富有魅力的古文化殿堂,调动了学生阅读的兴趣,学生情不自禁地跟着朗读起来。

其三,身临其境的模拟表演。在熟读课文之后,教师在课堂上模拟古代集市,让学生自由组合,进行角色表演。“假如你就是那鬻盾的商人,为了卖出自己的盾,你会怎样誉盾呢?想像一下当时的情景,可以加上表情和动作,自己吆喝吆喝。”“假如你就在现场,听到商人先誉盾接着又誉矛,你会怎样说?”„„带着角色转换的真切感受,在教师创设的逼真的情境中,孩子们入情入境地表演、诵读。它让文言文由陌生变得熟悉,由晦涩变得易懂,由遥远变得亲近。学生的表演读微妙微肖,课堂情意融融。

其四,真实贴切的文言评价。教学中,教师仿佛也是现场的一位见证人,凭借自己深厚的古文功底,竭力运用情境化的浅易的古文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活动,如“尔等真会誉矛也!”“善哉!你亦如此!”教师尽可能多地使用精炼的文学语言,潜移默化对学生进行古代文化的感染与熏陶,通过与文言文的“亲密接触”,带给孩子们一份走进古典文学的惊喜!

2.字正腔圆,多效并举,落实“读”字,使学生读在其中,乐在其中。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古人读书,先求读熟,再求读懂。“读”是“悟”的基础,也是培养语感的重要方法。《矛与盾》一课教学中,教师以“读”为主轴,通过多种形式、多种方法的朗读训练,引导学生读正确,读通顺,读流利,直至读出文言文的味道。

①多种形式引导学生读通,语句通畅。文言文中有许多生僻字、多音多义词,又间有通假字,文言文教学首先就要指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揭示课题后,教师提出明确的读书要求:“请大家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其次指名读,检查学生的朗读水平,了解学生的朗读基础,并引导其他学生围绕“是否读准字音”进行评价,及时纠正学生不正确的发音。考虑到文言文朗读在停顿、重音、语气、节奏等方面具有特殊性,教师紧接着进行了示范朗读,一方面有效激发了学生读书的兴趣,同时引导学生在教师的示范朗读中注意语句的停顿、重音、语气和节奏,并在书上做上记号,促使学生能正确朗读课文。在教师示范朗读之后学生同桌再次进行朗读练习。这四次不同要求的读的训练,都是在指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通过自由读、教师范读、指名读、同桌互读,在一遍一遍的朗读中,学生读准了难读的生字,读通了拗口的长句子,逐步感受到文言文在停顿、重音、节奏等方面的朗读技巧,初步达到了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的朗读要求。

②指点方法引导学生读懂,了解文意。文言文教学的“读懂”,仅仅要求能够“疏通文意”,大致了解课文的意思,不要求深入的理解,更不需要挖掘文本的内涵。像本文片断一与片断三所示,在文本的人文内涵上挖掘太多,钻研太深,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倦心理和恐惧心理,不利于文言文阅读。《矛与盾》一课的教学,很好地把握了“朗读”与“感悟”的“度”。教师没有深入引导学生去钻研故事中蕴含的道理,而是给予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自己反复默读、朗读课文,辅之以恰当的方法点拨,使学生读懂了课文的内容。

一是在自主阅读时指点文言文阅读的好方法。在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时,教师巡视其间,发现了很多好的学习方法,如“对照注释一句一句读,想想每句话的意思”、“一边读一边想象当时的情景”、“图文对照读”等阅读方法,教师及时予以肯定,并鼓励学生还可以运用“联系上下文大胆地猜读”等方法进行文言文的阅读。这些方法的点拨,使学生能迅速、熟练地把握课文的整体,读懂课文,大致了解了课文的意思,扫清了阅读中的思维障碍,习得了学习文言文的有效方法。如果将学习文言文比作画一幅国画,那么这一教师指导下的自主阅读就是一个局部精心勾勒的过程。经过这一教学,课文的文言形式已在学生头脑中逐步转化为相应的白话文及相应的情境,为今后大量阅读文言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是巧用有针对性的评价语言指导“读懂”。学生读“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地。’”一句时,声音细小,显得胆量不足,教师风趣地调侃道:“精明的商人啦!这样吆喝,你的矛卖得出去吗?”学生再读“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一句时,很自然地联想到“誉矛”人张扬、夸耀、吹嘘的的心理,读得有滋有味,读出了商人“言过其实”的表现。 ③多种情境引导学生读流利,读出情趣。角色迁移、模拟表演等教学情境,使学生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人。教师积极创设生动有趣的朗读情境,旨在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阅读,引导学生读出文言文的情趣。在指导朗读“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地。”等语句时,将学生融入情境,鼓励学生设想自己就是那位鬻盾誉矛的商人,该怎样吆喝叫卖;指导朗读“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等语句时,教师不仅充分借助文中插图,还多次创造性地编加插图,鼓励学生设想不同年龄、不同性格的人在问这句话时的语气、节奏,设想自己就是那个鬻盾、誉矛的商人„„于是,白发苍苍的老者、年轻气盛的小伙子,活泼俊俏的小姑娘,一脸稚气的孩子,精明的商人等纷纷从远古走来。文言语言如同己出,吟诵如吐心语。

④多种途径引导学生读熟,熟读成诵。文言文比现代白话文更讲究韵律,带有明显的声韵美,读起来琅琅上口,抑扬顿挫,给人以非常优美的韵律享受,学生也愿意读、喜欢读、喜欢背。再加上文言文精炼的语言,特殊的表达方式,若引导学生背诵,对于积累语言、接受文化熏陶都大有裨益。在指导学生读懂课文、读好每一句之后,教师采取多种途径引导学生熟读成诵。

【案例】——引导学生熟读成诵

师:在反复朗读中,咱们不仅把这则寓言不仅读通了,读懂了,还明白了其中蕴含的一些道理。你们真棒!学古文就是需要反复的读,反复的品味,让我们共同来感受一下吧。大家一起读吧。

生:(自由朗读全文)

„„

师:下面我们来随着音乐分角色读,看谁读得惟妙惟肖!

生:(根据不同的角色读得绘声绘色)

„„

师:学习古文没有捷径,唯有多读多背,方能学以致用。让我们把这篇有趣的文言文珍藏在自己的语言仓库里。不会背的地方可以看看书,会背的地方我们尽量背。

„„

师:文言文中的人物栩栩如生,文言文中的道理耐人寻味。回家后,让我们再次走进这则寓言,回味它给我们带来的启示。你可以和你周围的小伙伴或者家长一起读一读,背一背,讲一讲,演一演。

„„

任何一种单一的呆板的方法都会造成对某项事情的厌恶乃至产生抵制,收不到预期的效果,指导学生诵读也是一样。教师深谙此道。上述教学片断,是在学生读正确、读通顺、读懂后的安排。“自由读全文”、“配乐分角色读”、“背诵”、“表演读”这四次诵读途径各异,要求不一,形式灵活。在反复的诵读中,文言文的语言文字逐渐内化为学生的语言,丰富了学生的语言积累;学生在反复诵读中达到了“其词若出吾之口,其情若生吾之心”的境界。

在小学阶段文言文教学中,我们要坚持“趣为先导,读为主轴”,切实把握教学的目标与策略。

初中音乐教学目标范文第4篇

在初中阶段, 英语词汇是英语学习的重点, 也是难点。词汇量的大小直接影响学生各项语言技能的发展;不储备一定数量的词汇, 就不能实际运用语言。学生通过简单词汇对英语的句型和基本语法从认识到接受, 进而学会造句, 组句成篇。按照《英语课程标准》 (实验稿) 的要求, “基础教育阶段学生应该学习和掌握的英语语言基础知识包括语音、词汇、语法、词汇和话题等五方面的内容。”其中, 词汇是语言知识基础目标之一, 要求学生在初中毕业时应达到5级水平, 即学生在初中阶段要学会使用1500~1600个单词和200~300个习惯用语或者固定搭配。实际情况是很多学生是“吃不下”, 而且学生们常常抱怨记不住单词, 或是记住的单词很快遗忘;即使记住了一些单词, 也不知道怎样正确地运用它们。这就给我们提出了一个问题, 在初中阶段共涉及的词汇不过2000多个单词, 教材运用记忆规律, 以螺旋式的方式复现单词, 以达到识记的目的。同时教师在常规教学中也运用了各种手段来巩固生词。为什么词汇仍是英语学习中的“拦路虎”因此有必要研究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运用的学习策略, 找出问题, 帮助解决问题, 以达到提高英语整体水平的目的。

2 初中词汇教学策略

词汇教学要以学生的发展为出发点, 体现素质教育的思想, 要特别强调要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 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帮助他们建立自信。

倡导体验、实践、交流合作的学习方式, 强调学生能用英语做事情。在做事情的过程中发展语言能力、思维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语言学习要从语法讲解中和单词的死记硬背中解脱出来, 要通过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和提供大量的语言实践的机会, 使学生通过自己的体验、感知、实践、参与和交流, 形成语感。在教师的引导下, 通过观察、发现和归纳等方式, 掌握语言的规律, 形成有效的学习。具体做法是:

对比联想记忆。

把音、形、义相同、相近或相反的词放在一起, 分析其特点, 展开丰富的联想, 多方面的比较, 通过对比可找出相同点、不同处, 并弄清各自的规律。同义词:study/learn (学习) , big/large/great (大的) , look/see/watch (看) , hear/listen (听) 等。反义词:如:big (大) →small (小) , dear (昂贵) →cheap (便宜) , hot (热) →cold (冷) 等。同音词:too (也) →two (二) , for (为) →four (四) , right (正确) →write (写) 等, 词形相近比较:want (想要) →wait (等待) , read (读) →ready (准备好的) , wall (墙) →walk (走) 等放到一起对比记忆。同时还可以联想到一些义同形不同的词。如:由cost联想到pay, take和spend, 并将这些意义相对、相同或读音相同的词的用法进行比较。

构词联想记忆。

利用同根词 (词形转换) 联想记忆, 注意词性。英语中常见的构词法有三种:派生法、复合法、转化法。派生法是通过词根加前缀或后缀构成另一词的方法, 这样构成的词为派生词。英语词汇非常丰富, 但词根和词缀却是有限的, 然而使用频率相当高。掌握了词根、词缀无疑是有效掌握词汇的一条捷径。按派生词和复合词的结构特点, 加以分解进行教学, 易于学生判明词的结构, 理解词的含义并能以点 (词根) 带面的形式, 记忆一串串单词。在众多的词汇当中, 基本词汇只占小部分, 而通过派生法和合成法构成的词汇却占极大的比重。因此, 教会学生掌握构词法和一定数量的词根、词缀是很重要的。利用同词根联想记忆。如单词care既具备名词性质又具备动词性质, 它的同根词有careful, carefully, careless, carelessly, 对于这些词, 我们应重点记忆。如:教过use后, 经过构词分析, 学生就可以推测出useful, useless, user的词义来。再如:north→northern, noise→noisy→noisily等。利用合成词联想记忆, 如学到moonlight这个词就想到它是由moon和light这两个词合成的;classroom是由class与room合成的。利用分析前缀的方法。前缀 (Prefixes) 大多数不造成词类的转变, 而只是引起意思上的变化。例如:angle (角度) , tri (三) , triangle (三角形) ;war (战争) , post (后) , postwar (战后的) 。再如教retell, rewrite, 学生已掌握了tell, write, 要向他们解释前缀re-的含义是“again”的意思。在此基础上学生就能推测出retell, rewrite的意思来。

3 拼读规则记忆法

音标提前集中教学, 强化拼读能力。现行新教材是在学完26个字母之后, 把国际音标分散在每个单元中去学习, 学生一开始接触的是单词本身, 而不是这个词的读音。这样, 学生只能靠模仿去读单词, 而不能自己去认读单词。实际上, 最初学音标是为了最终不要音标, 更何况英语这种“音形”文字, 其读音与拼写有一定规律可循。实践证明, 先学了音标, 懂得拼读的学生, 他们更敢于开口, 不依赖别人或录音带, 他们有更强的拼读能力和自学能力, 可以把单词的音、形、义更好地结合起来记单词, 他们的词汇记忆能力比其他学生强得多。在看单词时要顺便看一眼音标, 掌握字母及字母组合的读音规律。将所有符合规则的单词归类记忆。如: (1) 按开、闭音节记忆, 掌握元音字母的读音。 (2) 按字母组合记忆, 掌握元音字母组合和辅音字母组合的读音, 如:bee, meet, see, keep等等, ee字母组合读/i:/;chair, ch字母组合读/ts/。分音节记忆。单词不论长短, 如果从第一个字母背到最后一个字母, 是很难记忆的。如:information, 共11个字母组成, 可以把它“大卸八块”, 分音节记忆就会很容易。in-for-ma-tion同时背单词将它的音、形、义结合起来, 记忆牢固, 速度也快。读准它的音, 看好它的形, 明白它的义, 尤其是一词多义, 记忆时要提高分辨率。如:orange是个兼类词, 作可数名词意思是“桔子”;作形容词意思是“桔色的”;作不可数名词意思是“桔汁”。可读音只有一个, 词形一样。这样有意识地去分辨记忆就容易多了。

4 结语

有效的词汇教学策略对学生的英语学习起到了积极促进的作用, 并对学生的终身发展也会产生影响。降低了学生对英语学习的焦虑感, 使更多的同学逐渐清楚的认识在词汇学习领域的优缺点, 逐步完成从被动接收向主动建构过程的转变。

摘要:词汇教学是初中英语教学之本, 要遵循语言教学原则, 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 使学生对词汇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本文对此进行探讨。

关键词:初中,英语,词汇

参考文献

[1] 张思中.张思中与十六字外语教学法[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

初中音乐教学目标范文第5篇

新目标《Go For It》 (初中) 英语是采用任务型语言教学 (Task-basedlanguage Teaching) 为主体模式的教材, 它要求教师在课堂上要以具体的任务为学习的动机, 以完成任务的过程为学习的过程来体现教学的成就, 同时要求学生在课堂上通过体验去学习语言, 从而获得语言运用的能力。然而在实施课标的过程中, 由于教材要求教师排除或淡化语言知识, 将大部分精力放在设计能提高学生兴趣的教学活动上, 想方设法让学生体验语言知识, 而忽略了传统语法教学的这一部分。这或许对低年级的学生是适合的, 但我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感受到, 对于要参加升学考试的学生来说, 这要求似乎太过于简单了, 因为他们中的大多数人都要升到高中进一步加强对英语更深层次的学习。这时, 系统的语法教学的重要性就突显出来了。况且, 初中三年的教材已包含了英语最基本的时态和语法。语法必须教是很多国内外学者已达成的共识, 但怎样教, 却无定论。因此, 我认为在实施新课标过程中, 与其淡化语法教学, 倒不如优化, 整合教材, 在完成新教材新教法的同时, 又有利于语法的教学。下面是我在教学过程中的一些实践方法和效果。

1 字母与语音教学相结合。

“听、说、读、写”是掌握每种语言必备的基本技能。语言的主要功能是进行交流。而正确, 流利的发音是人们顺利进行交流的保证。新目标《Go For It》恰恰是少了这一重要环节。因此, 我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 根据学生实际情况, 尽管他们的英语水平参差不齐, 但通过小学的学习, 26个英语字母是每个学生都能读出来的。因此, 我利用26个字母的基本发音来进行音标的教学, 帮助学生对48个基本音素进行归纳和总结。这样, 让学生掌握了音标和必备的语音知识, 这对初学者来说可降低记忆单词的难度, 也解决了单词记忆的难题。增强了学生学好英语的信心。

2 根据语法内容调整教学顺序

新目标教材中每个单元的编排是由三部分组成的:基础的语言部分;知识的扩展和综合的语言运用;学生自我检测。而每个单元的话题是独立的, 每个单元之间所含的语法内容也是没有连贯性的。这样, 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就会感觉到没有讲透, 而学生学起来也觉得很混乱。现以八年级上册的语法:形容词和副词的比较级和最高级的学习和应用为例。在教材中, 这部分的内容是安排在Unit6和Unit12。若按单元设计的顺序来教, 两者相隔的时间较长, 学生容易遗忘, 也不便与老师的整体教学。因此, 我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 自行调整了教学顺序:将Unit12提前, 与Unit6一起教学。Unit6是以讨论学生的外表相貌和独特个性为主题来重点学习单音节和多音节形容词和副词的比较级和最高级;而Unit12则通过学生谈论自己喜爱的地方和明星来加强规则和不规则形容词和副词的比较级和最高级的学习。这两个单元的连续性教学, 使得学生对语法的学习有了连贯性和系统性, 对语法的掌握也就更加牢固, 从而降低了学生对语法学习的畏难心理。

3 对部分重复出现的语言点进行整合或增减

在完成教材的重点、难点的教学前提下对教材内容要有所取舍。如课本中的语言内容和相关的实践活动, 可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来要求, 而不是一定要每个步骤和每个环节都照本宣科。有所取舍, 突出重点, 方能有效的提高课堂教学。在九年级的Unit10单元是讨论学生生活中会遇到的问题:早晨因晚起床而迟到了。其中1a与2a是一个完整的故事内容, 可整合进行教学。1c与2c是重复的内容, 可整合成让学生讲述发生在自己身边的故事。这样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 有效的调整教学内容, 达到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目的。也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言实际应用能力。

新教材的语法教学的整合,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了语法教学的效率。语言学家认为, 语法是语言发生作用的框架;没有语法, 人们交流思想的公认形式就没有一致性, 就无法构成语言。语法能力是掌握语言形式的知识体系, 是言语实践能力的前提。教学实践也证明:系统地掌握一定的语法知识, 对学生正确实施语言的交际功能是有极大帮助的。而自行整合教材中语法教学, 对学生掌握规范的语法知识是行之有效的。

摘要:本文通过作者本人的教学实践, 探讨了初中英语教材的创新使用, 整合教材促进语法的教学。系统地掌握一定的语法知识, 对学生正确实施语言的交际功能是有极大帮助的。而自行整合教材中语法教学, 对学生掌握规范的语法知识是行之有效的。

关键词:语法教学,教材整合,字母与语音整合,教学顺序整合,语言点整合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 (实验稿) [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2] 郭跃进.初中英语新课程教学法[M].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5.

[3] 佟文柱.中学英语语法教学刍议[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 2006.

[4] 周文筑.新课程下的中学英语语法教学[J].中小学外语教学, 2006, 3.

初中音乐教学目标范文第6篇

六年级

【年级目标】

1、以养成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为重点,培养学生遵守校纪校规的意识和勤学善思的积极性。

2、激发学生的爱校之情,树立我以学校为荣,学校以我为傲的情怀,增强学生的归属感,为建设新集体,迈好中学第一步打下坚实基础。

3、有步骤的引导学生体验自主学习,自主管理,初步感知“敢挑战、会思辨、能坚持”的意义与价值,立志争做“合格的一中人”。

【阶段目标】

1、第一学期开展行规教育,加强学生课间文明休息,午餐管理推行光盘行动,创建快乐新集体,开展换巾仪式教育,建立学习合作评价机制,强化小干部当家制度,形成良好的班集体。

2、第二学期开展自律教育,加强学生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的培养,组织开展学习方法优化指导,在合作学习的基础上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初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七年级

【年级目标】

1、七年级是初中阶段的承启阶段,结合初一年级实际情况,以行规教育为抓手,以学习方法优化为目标。同时根据现今学生存在的问题适时加入青春期教育、感恩教育、生命教育。

2、关注学生的生命教育,培养学生的耐心和勇于克服困难的毅力,引导学生总结好的学习方法和做人的基本准则。

3、鼓励学生学习他人长处,交挚友,在身心成长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心智,激励学生学会自信,争做“文明的一中人”。

【阶段目标】

1、第一学期以巩固学生的行规教育和学习习惯为重点,坚定不放弃每一个学生的信念,打造自信教育特色,形成良好的年级风貌。

2、第二学期以生命教育和学法指导为抓手,训练学生耐挫能力的同时指导学生运用有效的学习方法,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八年级

【年级目标】

1、八年级是初中阶段的非常时期,在学习生活中起承上启下作用,是学生个性发展的关键年。关注学生责任感教育,引导学生克服逆反情绪,正确交友,以积极的人生态度和良好的精神状态渡过学业转型期,迎接初三的到来,积极争做“优秀的一中人”。

2、以责任教育为抓手,加强教育,引导学生保持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认真完成各项学习任务。

【阶段目标】

1、第一学期以学生的青春期教育和感恩教育为重点,巩固心理健康教育,坚定不放弃每一个学生的信念,打造自信教育特色,形成良好的年级风貌。

2、第二学期以责任教育和防分化教育为抓手,以教育教学细节为保障,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关注并做好年级组的学困生工作。同时提升学生的责任感,强化学生为班级服务,为学校服务、为社会服务的意识,

九年级

【年级目标】

1、初三学生面临着升学应试、分流的关键时刻,是人生的转折点。应以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为重点,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理想,有自己的追求,正确认识出现的分流现象。

2、引导学生有明确的学习目标、方向,为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争取考入理想的学校,实现自己的心愿,争做“自豪的一中人”。

3、做好学生的心理疏导工作,缓解考前焦虑,让学生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去克服困难,迎接中考。

4、初三的励志一定要围绕责任与学习习惯教育展开,提高学生的自控力,激发学生的潜能,学会全力以赴!

【阶段目标】

1、第一学期开展理想教育,制定自己的奋斗目标,勤奋学习,顽强拼搏,积极进取,树立远大的理想。

上一篇:初中化学教学反思范文下一篇:档案管理情况汇报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