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信息管理办法范文

2023-09-22

科技信息管理办法范文第1篇

摘  要  新媒体在农业信息传播中应用日益普及,并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新媒体在拓宽农民接收和发布信息的范围、现代化农业市场建立和发展、知识农业的发展和深化等方面具有重要促进效应,但也存在信息质量不高、自身品牌建设不足、定位不准、基础设施建设落后、农户对新媒体较为陌生等问题。可以通过丰富新媒体信息、明确新媒体服务定位、加强新媒体基础设施建设、开展必要的应用培训等提高新媒体对农业科技信息传播的效率。

关键词  新媒体;农业科技信息传播;农业技术推广

新媒体为近年发展起来的新型信息传播媒介,主要通过数字电视、手机、电脑等设备,借助卫星信号、无线通信网、计算机网络等数字技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服务[1]。与“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由于依托无线及数字压缩技术,具备实效强、容量大、交互性好,不受跨时期、跨区域限制等显著优势而得以迅猛发展。新媒体应用日益普遍并已成为信息传播最为重要的媒介。

在广大农村,新媒体的应用也越来越普遍,并逐渐成为农业信息传播的重要载体。越来越多的农户开始利用互联网学习农业科技知识,解决农业生产中遇到的各种技术难题,甚至捕捉农产品行情,发布农产品供求信息,寻找农产品销路等。新媒体在农业领域的广泛应用为农业科技信息传播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然而,我国的农业科技信息传播工作主要采用人际交流的方式展开,这种方式存在推广成本高、传播效率低等显著不足。对于推广成熟的农业科技,发达国家仅1~2年即可完成推广,相比之下,我国完成推广的时间是7~8年甚至更长,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水平[2]。这种落后的推广方式使得许多最新农业科技成果难以被农民掌握,农业科技水平提升受阻。

我国非常重视农业现代化发展,并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已经明确提出需实施“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战略。农业科技信息是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重要载体,其传播的有效性对农业现代化的實现至关重要。新媒体具有快捷、互动、海量等优势特性,为农业科技信息传播拓展了新途径。那么,新媒体对农业科技信息传播会产生怎么样的影响?哪些方面可以改进?等等问题值得深入探讨。

1  农业科技信息传播的影响因素

农业科技信息传播是基于农业发展目标,借助媒介对先进的农业信息和成功经验进行传播推广,以实现农业科技的实践和创新,进而推动农业经济发展[3]。农业科技信息传播效果的影响因素较多,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类。

第一,传播内容。农业科技信息内容会明显的影响传播效果,农业科技内容的正确性、及时性、可靠性、实用性等均会影响到农业科技信息的传播,并且这种影响是持久的[4]。农户由于担心信息的有用性、害怕被欺骗等原因而使传播效果受到影响。

第二,传播主体和信息接受者自身因素。传播主体的差异,如官方传播渠道和非官方传播渠道,以及传播主体具备的特征,如知名度、传播方式等均会影响农业科技信息传播效果;接受传播者自身素质,如受教育程度、职业等,对接收传播者的接受能力具有明显影响,接收传播者的看法、价值观念、经验、爱好等情况,也对农业科技信息具有明显的拒绝和偏好差异[5]。

第三,传播媒介。传播媒介包括传统印刷媒介,电子媒介,新媒体等。印刷媒介,如报刊等,具有成本低廉、易携带等优点,但印刷媒介也具有受阅读能力限制、反馈机制不明显、农民接触较少等缺陷;电子传播媒介,如电视拥有较髙的覆盖面,影响力极大,且电视传播农业信息更为生动及时,但是不管是电视节目的表现方式还是播放的次数都还有很多不足,例如涉及到农业的节目不多,农民观看的时候具有延迟性,未进行足够的互动等;新媒体将多媒体形式作为其存在形式,文字、视频等媒体形式都可从里面得到,拥有信息整理合并的传播优势,虽然存在信息杂乱,难辨真伪等不足,但受众群体越来越广泛,已经逐步成为最为重要的传播渠道。

2  新媒体对农业科技信息传播的影响

正如前文所言,传播媒介对传播效果会产生明显的影响,新媒体正日益成为农业科技信息传播的重要媒介。图1为新媒体对农业科技信息传播的影响机制,从图中可以看出,农业科技信息由信息源至信息接受者的过程中,传播媒介对信息传播的有效性具有重要影响。从图1看出,传播效果与信息源有密切关联,农业科技信息是否实用、权威、可靠等都会对传播效果产生影响,但更为重要的是,新媒体可以利用计算机网络、无线网、卫星信号等现代化数字技术手段,使农业科技信息传播具有高速、生动、便捷、互动、大容量、易检索以及跨地域、跨时间等优势,从而大大提高了农业科技信息传播的有效性;同时,新媒体还具有多平台整合功能,可以对各种媒体资源进行整合后统一传播[6],这也极大的提升了传播效果。这些优势对于提高居住分散、农业生产地域分布广阔的广大农民接受科技信息的水平发挥着重要作用。

新媒体对农业科技信息传播的影响主要表现为:提高信息接受者获取信息能力、提高农业知识水平及适宜市场发展等。

第一,新媒体使得参与主体接收和发布信息的范围得以拓展[7]。借助快捷方便、及时准确、互动推送等优势,显著拓宽了农户等受众获取信息渠道,同时互联网具有信息整合的特征,为其发现和利用信息资源提供更为完整信息媒介,农户借助手机和电脑等终端即可获取所需的农业科技信息,成本低廉、快捷方便。

第二,新媒体促进了农业市场现代化。农户通过移动终端、电子商务等新媒体可以对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进行精准调控,经营成本大幅降低、科技知识应用效率提升,从而极大地提高了科技信息的传播效率,对拓宽市场产生了积极效用。

第三,新媒体深化了知识农业的内涵。知识农业是知识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生产、消费及配置知识资源发挥重要作用[8],新媒体对农业科技信息传播的贡献,为发展知识农业奠定了基础。

随着我国新媒体规模快速增长,新媒体在农业科技信息传播中已经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广大农村,新媒体已成为农业信息传播的主要途径。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数据:截至2019年6月,我国农村网民规模达2.25亿,占网民整体的26.3%,农村网络普及率达39.89%;在全国非网民上网的促进因素中,有13.4%的人认为上网最为重要的原因是网络“能帮助卖出农产品”以增加收入[9]。这表明,伴随着农村网络的普及,网络等新媒体在农业科技信息的传播中将发挥更为积极的效用。

3  新媒体在农业科技传播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就新媒体本身而言,主要存在定位不准、信息内容质量不高、盈利能力差、品牌建设弱、基础设施建设不足等问题。

第一,信息质量不高。目前全国农业网站数量超过5万家[10],但较多为“僵尸”网站,内容更新慢,时效性及实用性均较差,同时网站开放性和共享性也相对欠缺。

第二,定位不准。现有农业网站中,多以电子商务为主导,而且较多网站定位较为低端,科技信息多为普及性、共识性内容,权威、高水平的科技资讯较为缺乏,时效性也较差,难以满足农业生产的实际需要。

第三,品牌建设不足。专门的农业科技信息资讯网站缺乏,虽然农业与每个人息息相关,甚至广大农民也常常在网上购买或销售农产品,但是,耳熟能详的农业科技资讯网站缺乏。

第四,基础设施建设落后。农村地区偏远且分散,网络基础设施建设费用较高,加之农民经济实力较弱等原因,都制约了新媒体对农业科技信息传播水平。

另外,对于大部分农民而言,对新媒体的应用较为陌生,对新媒体的资费也难以承担。一般农村较少使用电脑,而手机则多被用于打电话等基本用途,并未充分发挥其新媒体功效。究其原因,据调查[11],有61%的家庭支付不起购买电脑的费用,更有高达77%的农民不会使用电脑,另有超过60%的农民更加信任口传的农业科技信息。可见,新媒体基础设备难以在农村大面积推广,农民也未充分发掘新媒体对农业科技信息传播的巨大潜能,这将制约着新媒体对农业科技信息的传播效率。

4  结论及建议

通过前文分析可知,新媒体在拓宽农民接收和发布信息的范围、现代化农业市场建立和发展、知识农业的发展和深化等方面具有重要促进效应,并且已经在我国农村具有较为广泛的应用,但也存在信息质量不高、自身品牌建设不足、定位不准、基础设施建设落后、农户对新媒体较为陌生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本文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第一,加强信息管理。充分发挥新媒体自身数据量大、数据信息获取快等优势,整合网络信息资源,丰富新媒体内容,提高信息的时效性和可靠性,对新媒体的开放度也应把握适度。

第二,准确定位自身服务。农业科技信息的服务对象主要是农民、农业合作社等,定位应该明确,也应该对于不同主体的固有特性,有一定的功能区分,以满足最为广泛的农业经营者信息需求。

第三,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要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加大信息网络等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建设互联网线“村村通”工程,对落后地区资费也进行适度补贴。

第四,开展必要的培训提高农民对新媒体的认知水平。通过政府选派权威新媒体技术人员下乡,现场指导农民进行信息搜索等手段,提高农民接受新媒体的意愿水平,从而增大新媒体的使用范围,提高农业科技信息的普及面。

参考文献

[1]匡文波.“新媒体”概念辨析[J].国际新闻界,2008(6):68-71.

[2]潘文華,胡胜德.我国农业技术创新问题及对策[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6(2):5-8.

[3]丁亮,樊志民.我国农业科技信息传播的现状、问题与对策[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15(3):115-118.

[4]彭光芒.大众媒介在农业科技传播中的作用[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2(8):82-83.

[5]郭绪全,刘玉花,胡春蕾,等.农业科技信息传播主要影响因子研究[J].中国科技论坛,2008(6):91-95.

[6]方文明,吴奕敏,江晓庆,等.大众媒体在农业科技传播推广中的优势和发展对策[J].科技管理研究,2012,32(15):217-220.

[7]牛兴福.新媒体在农业科技传播中的特点探讨[J].新媒体研究,2015(19):19,25.

[8]栾涛,王冲.新媒体在农业科技传播中的作用[J].中国校外教育,2009(5):36.

[9]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R].北京: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2019.

[10]于杰,邓长辉,罗俊,等.中国地区农业类网站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科技创新导报,2014(2):56-57.

[11]闫芝莉.新媒体在农业科技传播中的应用探讨[D].保定:河北大学,2013.

科技信息管理办法范文第2篇

摘要:随着科技的进步,计算机技术已经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在给人们工作、学习带来极大便利的过程中,逐渐的成为人们日常生活重要的一部分。尤其在通信领域,更是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该文将通过分析计算机通信技术的优点,研究当前计算机技术在通信领域的具体应用,进一步明确计算机技术在当前通信领域的重要性,为未来计算机通信技术的发展提供依据。

关键词:计算机通信;信息管理;应用前景

计算机通信技术的应用与发展是经过几个阶段慢慢成形的。在早期,由于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主要通过语言、手势、烽火台和信件等简单的实物来传递消息;随着电能的出现和使用,人们逐渐克服了距离的障碍,通过利用电信号传递消息,信息的传输效率有了很大的提高;最后计算机技术的出现,不仅能够将语言和文字进行快速地传输,而且还可以传输图像、语音和视频。目前,在计算机领域中,主要运用光纤作为载体进行传输,据计算,在一条单模光纤里,用3—5分钟即可传毕。由于光纤传输频带宽、通信容量大、传输损耗小和中继距离长的优点,20多年来,光纤通信发展异常迅速,目前世界上大约有60%-80%的通信业务是经光纤传输的。随着计算机通信技术的进一步成熟,将会更好地服务于我们的生活。

1 计算机技术应用于通信领域的原因

计算机技术在通信技术当中的应用是通过二值信号对将全部或部分文字、数值、语言以及图像数据进行加工、处理、传输和储存的过程。计算机技术之所以在通信领域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是因为计算机技术有着其他技术无可比拟的优势:

1.1 计算机技术的传输信息量大

传统的信息传递可能是一封信件、一通电话。信件上的文字信息以及电话当中的语音信息确实是以前信息传递的主要方式。但是计算机技术的出现,不再局限于信纸和通话的时长,我们随时可以以一封电子邮件,通过文字、语音、图像和视频的描述,向对方告知我们所要传达的信息。据统计,一路模拟电话的频带为4kHz带宽,一路数字电话约占64kHz,正因为如此,数字信道能够提供更好地通信服务质量。

1.2 计算机技术的传输速度快

据研究表明,通过语音通信的模拟信息上数据速率为2400bit/s,其每分钟大约可传18000个字符。而在计算机传输的数字信息上速率为64kbit/s,每分钟大约可传48万字符,因此我们可以看出,与计算机技术的传输速度相比,电话通信的传输速度是远不能及的。

1.3 计算机技术的安全性高

计算机通信主要采用数字信道进行数据传输。数字信号的变化是不连续的,由于在数字电路中只有0、1两种物理状态,高电平用逻辑1来表示,低电平用数字0来表示。且在传输的过程中运用编码技术,与电话的模拟信号传输相比,数字信号在传输的过程中具有更高的抗干扰能力。因此,运用计算机技术进行数据传输对个人以及企业的私密信息的传输具有重要的意义。

1.4 计算机技术通信的用时较短

目前,在人们的日常生活的消费中,用于电话通信的消费所占有的比例越来越大。而计算技术在通信领域的应用有效地解决了这个问题。与电话通信相比,计算机通信占用的时间短,据统计,有大约四分之一的数据通信持续时间在1s以下,大约二分之一的数据通信持续时间在5s以下。成本相对较低。

2 计算机技术在通信领域的具体应用

正是计算机技术无可比拟的优点,计算机技术才能在通信领域中得到广泛的应用与发展。据不完全统计,2015年5月中国计算机与通信技术出口量高达34434489元。在通信领域中,由以前的有线电话到无线通信再到网络通信的发展,人们之间、企业之间以及人们与企业之间的通信也越来越便捷、越迅速。随着科技化和信息化的进一步发展,计算机人类的物质、精神、文化等方面的需求将会进一步增加,这无疑为计算机技术在通信领域的应用提出更高的要求。而通信领域中的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也将更加成熟。那么当前计算机技术在通信领域中主要体现在哪几个方面呢?下面我们将从三个方面具体阐述:

2.1 计算机技术应用于信息处理

当前信息爆炸的时代,一方面为我们个人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机会与挑战,最终促进个人的发展与提升;但另一方面,信息的庞大冗杂则成为了当前的信息筛选与处理工作的难题。计算机技术在通信领域的出现,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当我们面对庞大冗杂的信息来源时,通过计算机技术将信息进行筛选、分类、处理和储存。减少了因信息处理所花费的时间,提高了信息传输的效率,如个人或企业之间收发E-mail时,可以用计算机高效的对信息进行筛选、处理、分类,将有效的信息储存下来,高效地完成各部门之间信息的共享。从而优化了工作的程序,提高工作效率。

2.2 计算机技术应用于信息管理

计算机技术能够将所储存的信息按照人们的要求进行排列和分类,并且按照简单的索引就能快速准确的查找到所需要的信息,提高工作效率。例如短途市话局、公用网的长途电话局等管理部门,由于通话信息地繁琐,仅凭手工记录与查找,将直接加重了信息管理工作人员的工作负担。运用计算机技术帮助储存整理繁琐的通话信息,与传统管理系统相比,更为便捷。

2.3 计算机技术应用于计费系统

隨着计算机通信系统的不断完善,人们对于计算机通信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计算机技术不仅要应用于信息的处理、储存、交换和管理,而且更加细化的应用于通信系统中的计费系统。由于日常生活中通信的需要,在整体的系统传输和交换的过程中,增加了专门用于计费的计算机。这类计算机的主要功能是根据客户的不同的要求而进行的相对应的设置,最终服务于我们的生活。电信运营商的计费系统就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点。移动、联通和电信是我国通信领域的三大支柱,由于他们的服务面向全国的消费群体,所以在通信计费上必须具有一致性。运用计算机技术不仅可以保障计费的安全,而且计费系统还可以与银行、网络、地方机构相关联,实现通信客户的便捷计费。再如在酒店的收费服务中,我们在客房所消费的电话费用不会进行单独的计算,而是在退房时与住宿所消费的费用一起计算,这时,运用的计费系统就是专门的服务计费系统,它将电话费用与客房服务管理系统连接,更为快速地计算出消费金额。而不同的企业有不同的计费方式,在信息交换的过程中,应用专门的计算机计费系统,对于企业的工作效率具有很大的作用。

3 计算机技术在通信领域的发展前景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计算机技术也会不断有所突破,在通信领域的应用将会随着设备硬件与软件的不断更新更加成熟。

前景一:信息的大容量、高速度、多媒体的传输将普铺就一条“信息高速公路”。其速度大约比目前的网络传输速度高1万倍;其中一条信道就能传输大约500个电视频道或50万路电话。虽然我国现在在计算机通信技术的发展过程中,信息基础仍然比较薄弱,但我国仍不断通过发展计算机技术完善通信领域的信息建设,因为“信息高速公路”的建设具有巨大的社会經济效益和环境效益。“信息高速公路”的建设将改革教育、医疗、购物等方面的传统方式,实现远程互动,能够节约大量的时间和金钱成本。不仅如此,“信息高速公路”的建立,将实现家庭办公的模式,进一步提高劳动生产率,在减少城市交通运输工作量的同时,也减少了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作出重大的贡献。

前景二:互联网络时代的来临,计算机技术在通信领域的应用的不断成熟,催生了语音信箱、电子信箱等通信模式。然而,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的不断融合、不断发展,将会使世界连在一起。智能化大楼、书店、餐厅等的出现,将更加全面的运用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对内部的各项设备、服务等实现自动管理与监控,通过互联网络对人力、物力、财力优化配置,真正实现“地球村”的蓝图。

4 结语

处于信息高度发达的时代,我国的通信技术不断进步,而计算机技术在通信领域的应用也日渐成熟。由于计算机技术传输速度的快速、传输信息量的庞大以及较高的安全性能,在通信领域中的信息处理、储存、管理和计费系统的应用中表现优异。计算机技术在通信领域中将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相信两者之间的联系将会越来越密切,最终在不断地进步中达到双赢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李新苗. 通信30年重大发展历程[J]. 通信世界,2008(40):13-14.

[2] 赵洪涛. 浅议计算机通信与网络发展的应用技术[J]. 交通科技与经济, 2011(2).

[3] 梁俸齐. 浅谈计算机技术在通信改革中的作用[J]. 中国科技博览, 2009(6).

[4] 王艳敏. 浅谈计算机技术在通信技术中的应用[J]. 动画世界教育技术研究, 2012(3).

[5] 王磊, 张颂, 孟翰. 浅谈计算机技术在通信中的应用[J]. 无线互联科技, 2012(12).

[6] 张守君. 计算机技术在通信中的应用[J]. 中国新通信, 2013(1).

[7] 屈芳. 基于计算机通信技术及数据处理技术的局域网组合[J]. 信息系统工程, 2011(4).

[8] 蒋巍. 计算机技术在通信领域中的应用研究[J]. 大观周刊, 2012(14).

[9] 张寒冰, 朱宁. 试论计算机技术在通信领域中的应用[J]. 无线互联科技, 2013(1).

[10] 江芸, 李从华. 有线通信领域抗干扰技术的发展[J]. 无线互联科技, 2012(10).

科技信息管理办法范文第3篇

一、完善风险治理架构

在对风险治理架构进行健全时, 需要将工作重心放在信息科技管理、信息科技风险管理、信息科技风险审计等方面, 从不同的角度与维度来防控风险, 在安排这些工作重点时, 相关人员要注意, 在事前、事中、事后对信息科技风险进行管理。

(1) 在信息科技风险管控阶段需要以风险排查为基础, 依据相关的监管要求, 将风险管控措施应用在IT关键环节中, 信息安全科室要起到表率作用, 引导各个IT子专业科室通过相应的风险控制工作, 做好信息科技风险的管理与检查。

(2) 在科技风险管理架构中, 需要完善相应的管理制度体系, 从而使相关人员可以做到有法可依, 检查与评估风险控制的执行情况, 从而将商业银行科技风险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在对制度进行建设时, 一是在新产品、新系统投产前, 需要对投产方案、回退机制等进行构建, 从而有效地避免意外情况的发生。二是相关工作人员对信息安全风险案例进行综合的分析, 总结新的风险点, 从而确保信息科技风险具有针对性。三是需要建立相关的监督评价机制, 监事会、董事会、管理层等需要对信息科技风险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与评价, 并落实责任到人的制度, 从而使信息科技风险的业务操作流程趋于规范化。

最后, 需要以预防为主构建信息科技风险的管理体系, 在这一阶段, 相关的工作人员可以从用户管理、变更管理、硬件管理、机房管理等方面对相应的检查计划进行构建, 并且要加强信息科技的连续性管理, 对技术领域的应急预案进行完善与演练, 并且根据演练结构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修改。除此之外, 相关的工作人员也需要确保信息科技风险管理的专业性、系统性、独立性, 对现场与非现场的检查工作进行完善。

二、明确风险管理策略

从目前的情况看, 我国在对信息科技风险进行管理时, 需要制定分类分级的策略, 从信息系统、信息科技风险、信息科技风险事件等三方面进行分级管理, 进而有效地提高信息科技风险的管理水平。

信息系统的分级管理需要以重要程度为基准, 将其划分为三种系统形式, 即核心生产系统、重要生产系统、一般信息系统, 在系统划分完成后, 需要将清单式管理策略应用其中。

信息科技风险的分级管理需要依照风险影响程度, 将风险划分为高、中、低三种形式, 依据不同的风险等级对信息科技风险管理措施进行有针对性的完善。其中在对高风险隐患进行控制时, 要确保控制措施的及时、全面。

信息科技风险事件的分级管理主要是以持续时间、影响范围、损失程度等为基础, 将其划分为一般信息科技风险事件、重大信息科技风险事件、灾难性科技风险事件等。针对一些重大、灾难性的科技风险, 需要应用对停留时间段内金额损失的转化标准进行明确, 并且要针对在这些类型的科技风险事件, 需要大幅度提高信息科技风险的经济资本计量标准。

三、创建一支高素质的风险管理团队

风险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直接影响商业银行信息科技的风险管理水平, 所以相关部门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提高风险管理人员的专业技能与综合素质。首先, 在招聘环节, 可以高薪聘请一些专业院校毕业的人才, 这些人才通常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为基础, 在网络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 可以利用58同城、智联等网络软件对人才进行筛选, 从而使其满足信息科技风险管理的岗位需求。其次, 商业银行需要对员工进行定期的培训, 培训内容主要以风险管理方法、相关的规章制度等为主, 从而有效地提高管理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与风险防范能力, 有效地避免科技风险等问题的发生。在培训结束后, 商业银行也需要建立相应的考核制度对培训结果进行检验, 并在考核制度中可结合相应的奖惩措施, 从而有效地发挥工作人员的主观能动性, 使其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培训当中。

四、结语

综上所述, 信息科技风险管理是保障商业银行健康发展的重要举措, 因此相关部门应该引起重视, 具体采取完善风险治理架构、明确风险管理策略、创建一支高素质的风险管理团队等措施来提高商业银行信息科技风险管理水平, 进而为商业银行的健康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 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规模逐渐扩大, 在互联网时代的背景下, 大数据处理、人工智能、云计算等先进的科学技术已经与商业银行的业务实现了有效的融合, 科学技术的应用可以为人们带来优质化的服务, 但是不可否认的是, 信息科技的应用也为商业银行带来了一定的科技风险, 这些风险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商业银行的健康发展。基于此, 本文主要对商业银行信息科技风险管理进行探讨, 希望为相关人士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商业银行,信息科技,风险管理

参考文献

[1] 黄国敬.对商业银行信息科技风险管理的思考[J].中国金融电脑, 2018 (4) .

[2] 王海颍.商业银行信息科技风险管理框架比较研究[J].科技经济导刊, 2015 (2) .

科技信息管理办法范文第4篇

一、年轻化

信息化时代的到来, 农业科技档案管理工作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档案载体从传统的纸质形式大规模地转化为电子、光盘等新型档案材料, 档案管理人员的职能也从传统的档案“物的传递”转变为“知识传递”和“信息传递”, 其工作重点也从以往对纸质科技档案材料的收集、加工、整理、提供借阅服务转化为主要是对科技档案信息资源进行收集、加工、整理并随时跟踪农业科研最新研究动态, 及时为广大农业科研人员提供最新最前沿的农业科研信息资源。信息技术的深入应用, 在提高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的同时, 也给档案管理人员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对档案管理人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如何快速掌握信息技术并将其灵活运用于档案管理工作, 为农业科研人员服好务, 这是对农业科技档案管理人员的基本要求, 年轻人在这方面具有不可取代的优势。

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以及现代农业科技的快速发展, 大量纸质和电子信息的产生以及现代信息技术的深入应用, 必将导致农业科技档案管理工作节奏的加快和复杂化, 任职年轻化是农业科技档案管理人员知识更新速度加快的保证, 只有这样才能迅速敏捷地接收新鲜事物和从容面对日新月异的档案管理工作大环境。同时, 年轻人创新能力较强, 传统的档案管理工作容易使人不思进取、工作懈怠, 不利于在工作上不断推陈出新, 容易陷入“你交我才存、你用我才提供”、“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被动局面, 使农业科技档案资源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 甚至出现一些农业科技档案时间久了就无人问津的情况, 白白浪费了前人的研究成果, 不利于更好地发挥农业科技档案在促进农业科研发展中的巨大潜力。要适应日新月异的档案管理工作未来发展新趋势, 就一定要做到档案群体的年轻化, 利于整体创造力的稳步上升和知识结构的快速更新, 档案管理人员的年轻化将成为必然的发展趋势。

二、专业化

由于农业科技档案管理工作长期以来都是服务、支撑于其他部门, 造成其工作的从属性, 因此农业科技档案管理工作长期以来都不受重视, 档案管理部门在各个单位中都处于边缘化部门, 很多农业科研单位的档案管理员都是由机构改革优化下来的人员承担, 甚至是照顾家属从业, 造成从业人员学历层次混乱, 没有统一标准, 形成“谁都能做档案工作的局面”, 多数从事档案管理工作的人员资历水平较低、专业知识欠缺, 工作人员存在年龄老化、知识不足、管理水平落后等问题。同时, 由于档案管理工作内容枯燥、单一、没有突显度, 不像科研工作可以通过论文、科研成果等形式来突显工作业绩, 另外, 档案管理人员待遇低, 属于各个单位被边缘化的人群, 因此造成许多年轻人不愿意进入这一行工作, 特别是高学历的专业人才。

近年来随着我国对农业重视程度的加大, 农业科技档案的利用率越来越高, 受重视的程度也在逐步加大, 档案管理人员的配备上也逐步趋向于高学历、专业化。尽管档案管理工作日益专业化, 但是目前我国档案管理工作没有一个全国统一的使用人才的标准, 随意性较大。虽然有些地区举行了档案管理工作上岗前的培训考试, 并发放了上岗证, 但是并没有严格的规范与标准, 培训时间短且内容表浅, 流于形式。而在国外, 英国、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均已建立了档案职业证书制度, 建立了客观、公 (下转第52页) (上接第30页) 正、科学的职业资格考试体系, 不同规格的档案机构、不同层次的档案岗位需要不同等级的职业资格考试。2004年, 我国上海首先推行了档案专业技术人员执业资格考试, 对档案执业资格制度在全国的推行具有借鉴和指导意义。可以预见, 从业人员持档案执业资格证书上岗将是我国档案管理工作未来的发展方向。

三、复合化

信息化时代, 各学科之间的知识更加融合渗透, 学科界限日渐淡化, 农业科学研究也与其它学科研究之间更加深层次地相互交叉融合渗透, 这些变化, 要求农业科技档案管理人员不仅要熟练掌握自身档案管理专业的知识, 还必须具备一定的其他学科的知识和能力, 从而形成档案人员双专业或多专业的复合知识结构的趋势, 只有这样档案管理人员才能适应信息时代档案管理工作发展的需要。

随着用户需求从传统地检索档案文件服务拓展到档案信息资源利用服务, 农业科技档案资源向整合与深层次加工利用转变, 农业科技档案管理人员不仅要收集、加工、整理档案信息资源, 而且要根据农业科研的发展主动开发相关的农业科技档案信息资源, 通过网络等载体及时提供、发布给相关科研部门, 尤其是应注意直接跟踪有关研究课题, 善于把握其最新动态, 运用查阅文献资料、实地调研、综合分析等方法, 实现对档案信息资源的深度加工, 从而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因此, 计算机、网络知识的熟练应用和综合分析能力已成为现代档案管理人员所应具备的一项基本专业技能。同时, 农业科技档案管理人员要熟悉本行业农业科技专业知识, 只有这样才能及时掌握和了解相关课题研究动态, 进行整理、汇总、分析相关课题资料, 以便让农业科技人员更好地充分利用农业科技档案, 不断提高农业科研水平和生产水平, 促进我国农业的快速发展。

摘要:随着信息化时代的来临, 档案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 农业科技档案管理工作日益朝着自动化、数字化、网络化、虚拟化的方向发展, 为适应信息化时代的新形势, 农业科技档案管理人员日益朝着年轻化、专业化、复合化方向发展, 以期达到提高农业科技档案管理人员整体素质, 大力促进农业科技档案转化为农业生产力。

关键词:农业科技档案,管理人员,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 宋喜梅, 林家丽, 郑良永.农业科研档案管理刍议[J].农业科技管理, 2012 (5) :53-55.

[2] 黄雯.信息时代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培养探讨[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7 (29) :135-137.

[3] 童亚芬.现代档案管理人员群体结构模式及优化策略[J].宁波大学学报 (教育科学版) , 2003 (1) :101-103.

[4] 姚淼.我国档案职业资格认证制度分析[J].山西档案, 2010 (3) :24-25.

科技信息管理办法范文第5篇

一编者

北美是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的主要中心区,其科技信息业也非常发达。研究和分析北美地区的科技信息研究与服务的历史和现状,对我国科技信息业的改革和发展将产生巨大的借鉴作用。2003年8月,我们借参加“国际管理科学与工程大会”之机,应邀对美国、加拿大的科技信息研究与服务机构和图书馆进行了考察。在访问期间,考察团重点参观考察了美国技术信息研究所(NTIS,NationalTechnicallnformationService)[1、2]美国国会图书馆(LCC,The LibraryofCongress)c3]、加拿大国家科技信息研究所(CISTI,the CanadalnstituteforScientific andTechnical lnformation)[4),就这些单位的机构和人员设置、业务内容和服务方式、经费来源和运行机制、有关的法律法规,以及与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下简称”中信所”)的合作等进行了广泛的研讨和交流。另外,还访问了佐治亚州立南方理工大学(SPSU,Southern Polytechnic State Umversity)Lawrence V.John·son图书馆[5]、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NationalSci-enee Foundation)[6]、美国国家标准和技术研究院(NIST,NauonallnstituteOfStandardsandTechnology[78]、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ThomsonISI,ThomsonlnstituteofScientific lnformation)[,]和加拿大国家图书档案馆(NLC,National Library OfCanada and National ArchivesOfCanada)rlo)。

一、业务内容和服务对象

1.美国技术信息研究所(NTIS)

根据美国法律规定,NTIS核心职能是作为政府科学、技术和工程及与商务有关的信息的主要采集和发布者,负责向各联邦机构和其合同商采集以上内容的研究报告。与此同时,NTIS将独立完成,或与企业信息业主合作完成增值信息服务。

NTIS的服务对象主要是政府机关,其次是公众和各类信息研究与服务机构。目前也为企业提供个性化服务。

NTIS的主要产品是传统的美国”四大套报告”,即PB报告、AD报告、NASA报告和DOE报告,占馆藏的75%左右。NTIS共有科技报告馆藏250万份。每年约有6万名客户从NTIS购买约100万件的产品。NTIS还管理自己的网站(WWW.ntis·gov)和美国政府的网站(WWW.~dwodd.gov)。网站是NTIS对公众服务的重要窗口。目前,NTIS的绝大部分业务均通过网络完成。NTIS的馆藏90%是英文。

2.美国国会图书馆(LOC)

美国国会图书馆是美国最古老的联邦文化机构,不仅收藏美国的各类出版物,而且选择性收藏世界各国各地的各类出版物。该馆按其功能已经成为并将继续成为四大“中心”美国国会和其他国家机关、学术界和一般公众的参考咨询中心,信息主题分类和图书分类、图书馆管理系统等图书馆理论和技术的应用研发中心,世界各国各地出版物和联合国等国际组织资料的收藏中心,国内外馆际互借和资料交换中,

该馆的服务对象首先是为国会服务,其次是为其他国家机关、公众和研究机构服务,并通过馆际互借为各研究图书馆服务。

美国国会图书馆是世界上最大的图书馆,目前馆藏达到了1.26亿册,60%为非英文馆藏,其中包括470种语言,中文馆藏90万左右。

3.加拿大科技信息研究所(CISTl)

加拿大科技信息研究所是加拿大惟一的法定科技文献收藏机构。

加拿大科技信息研究所的服务对象首先是国家研究委员会的下属科研单位,其次是加拿大国内的其他各类机构和个人。同时,加拿大科技信息研究所还面向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等国家和地区开展科技文献服务。

加拿大科技信息研究所的馆藏以数据库居多,其具有使用权的文献包含1 7万种期刊中的1.5亿篇科技文章。

4.加拿大国家图书档案馆(NLC)

加拿大图书馆是根据加拿大议会的决定,于1953年建立的。除了不收藏科技类信息外,该图书馆是世界上关于加拿大的图书、期刊、音像等各类媒体资料最全的收藏机构。图书馆在借阅资料之外,还必须存有一套馆藏资料,考虑到这与档案馆的有关馆藏重复,于是加拿大子2002年10月2日将国家图书馆和国家档案馆合并为现在的国家图书档案馆。

该馆目前既没有法定的特定服务对象,也没有自然形成的特定服务对象群。

加拿大国家图书档案馆设有全国联合目录部,负责全国联合目录数据库建设、组织管理、协调和维护。目前的联合目录数据库包括全国1300多个图书馆和科技信息机构的2400多万个馆藏记录和国家图书馆自身收藏的230多万条记录,其中科技信息570多万条记录。

二、机构和人员设置

美国和加拿大的国家科技信息服务机构和图书馆都是政府支持的信息内容服务机构,其正式工作人员皆按公务员管理。这一点可以从美国上述单位的网址中皆有GOV和加拿大上述单位的工作人员的名片上皆有公务员的红枫叶标志中看出。我们在考察中对其进行了确认。美、加国家科技信息研究和服务机构简况

1.美国技术信息研究所(NTIS)

NTIS是美国商务部技术管理局下属的3个单位之另外2个单位是NIST和美国技术政策办公室ceoftheTechnologyPolicy)。NTIS曾经与中信所有过长期的合作。中信所曾经派出多个人次赴NTIS学习和工作,双方曾经交换过有关科技报告。近年来,由于各种原因,这种合作中断了。而正是在这段时间里,NTIS无论是在组织结构、人员数量、业务内容,还是在经费支持和运行机制方面都发生了变化,如人员就从360人降到200多人。在这次访问中,对方提出由于“9.11”的原因,不能参观NTIS,只能在我们下榻的宾馆会谈。其组织结构等情况则不得而知。

2.美国国会图书馆(LOC)

美国国会图书馆是世界级的综合性超级图书馆,其机构设置、运行机制和采用的技术对科技信息研究和服务机构都有很强的借鉴意义。

美国国会图书馆机构设置是国会研究服务部(主任办公室、国会事务和主任顾问办公室、财务和管理办公室、信息资源管理办公室、立法信息办公室、人力开发办公室、美国法律处、国内社会政策处、国际事务、国防和贸易处、政府和财政处、信息研究处、资源、科学和工业处),版权办公室(主任及登记办公室、辩护律师和版权仲裁陪审员办公室、政策和国际事务、国家版权计划及采集处、版权实施和自行管理组),授权基础组织(经费服务、人力资源服务、综合支撑服务、国内大学、计划、管理和评估、安全),图书馆员办公室(主任、国会关系办公室、发展办公室、领导能力发展计划、特殊事件和公众项目、律师办公室、巡视员办公室、公共事务办公室),法律图书馆(法律馆员办公室、法律研究高级职员会、法律图书馆服务高级职员会),图书服务(图书馆馆员协会办公室、采集、编目、保存、公共服务收藏、区域研究收藏、国内服务、运转),主动战略办公室(主动战略馆员协会、国家数字图书馆、信息技术服务)。

3.加拿大科技信息研究所(CISTl)

加拿大科技信息研究所是一个不断探索的研究所,包括3个分中心,其组织机构是2003年7月刚刚调整过的。调整后的机构加强了信息技术的力量。其机构设置见右上图。

三、服务方式和服务技术

1.服务方式和服务承诺随着信息和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对科技信息的查全率、查准率、方便性和快捷性的要求越来越高。世界各国,特别是进入信息化社会最早的北美地区,科技信息的服务方式、服务承诺和服务技术发生了巨大变化。

首先是服务方式上,更多地采用网上服务。如加拿大科技信息研究所通过其网站提供CISTI和NRCResearchPress两大网上信息系统、出版物和图书馆服务。美国国会图书馆、加拿大国家图书档案馆和加拿大科技信息研究所的到馆读者都大大低于网上读者。NTIS则基本不接待到馆服务。而服务时间则都是7天24小时全天候。

其次是电子版信息快速增加。如,b口拿大科技信息研究所的电子文献类型包括论文数据库、期刊数据库、目录数据库,完整地收藏国内外科技文献信息资源。论文数据库包含全世界不同学科领域1.7万多种刊物范围内1500万篇论文资料,其中2000多种可以免费看到文摘。

再者是主动服务和个性化服务加强。美国国会图书馆的大部分人员是为国会议员服务的。同时,美国国会图书馆还建立了THOMAS法律信息系统(http://thomas.loc.gov)和网上参考咨询系统(http://删.loc.gov/rr/askalib/)。加拿大科技信息研究所近1/4人员长期在读者的单位开展服务。此外,普遍加强了研究馆员或专业馆员的力量。就是在CISTi网站上,也还包括文献专家服务一栏,负责包括技术情报、文献调查、公司和市场情报、专利和商标信息、厂商或公司名录等搜集整理和服务工作。

提供服务承诺也是近年来国外图书馆和科技信息服务机构普遍采用的方式。如在服务时间上,美国国会图书馆承诺1小时之内完成到馆读者的借阅请求,加拿大科技信息研究所承诺用户在使用其网站进行文献检索或其他订阅服务后,一般在一个工作日内完成,特殊情况下加急服务保证在两个小时之内完成但收取一定的加急费。目前,世界上读者等待时间最短的是澳门中央图书馆,其经过ISO 9000认证后,承诺15分钟内完成到馆读者的借阅请求。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的网上服务承诺是两个工作日,特殊情况下24小时完成服务请求。

2.加快技术研发,强化技术队伍

美国和加拿大的图书馆和科技信息服务机构普遍重视先进技术的开发和使用,从事信息和网络技术的机构和人员也在不断加强。美国国会图书馆从19世纪开始编制主题词表,近年来,根据信息主题分类、标引、检索的需要,专门成立了7人小组负责主题词表的修订,并且每年修订一版主题词表,目前已经修订到第26版。加拿大国家图书档案馆500名员工(不包括合并的另外500名加拿大档案馆的员工)中有100人在信息技术部工作。加拿大科技信息研究所2003年7月通过机构调整,建立了IT解决方案部门,作为其6个二级单位之一,配有50名员工,占全体340名员工的15%左右。

3.数字图书馆和网络图书馆方兴未艾

2001年,美国国会批准国家数字信息基础设施和保存项目(NDIIPP,theNational Digitallnformationln·frastrueture and PreservationProgram),要求国会图书馆在1994年启动“美国记忆网站(Ameriean MemoryWeb)”的基础上,联合国家医学图书馆、国家农业图书馆、研究图书馆团体、在线计算机图书馆中心、图书馆和信息资源委员会共同建设国家数字图书馆(The Na-tlonal DigitalLibrary)[11],现已拥有750万册(份)美国历史文献。

佐治亚州是美国一个比较落后的州,佐治亚州立南方理工大学是美国一所普通的学校,其学校图书馆仅有10余名员工,每年的文献采购费仅有几十万美元。然而,就是这样一所学校,却在州政府的支持下,建立了连接全州34所大学的网络图书馆(GALILEO,GeorgiaLibraryLEarningOnline)[12],实现了州内资源的共建共享。

2000年5月,加拿大国家图书档案馆建立了加拿大数字图书馆,按照历史、文学、音乐、绘画、妇女、体育、儿童等分类提供全国大多数图书馆馆藏的数字化服务。

2002年,加拿大政府启动了联邦科学电子图书馆(FederalSmenceeLibrary)项目c13),在加拿大科技信息研究所建立了全国科技图书馆战略联盟,以期支撑加拿大的研究开发能够从现在的世界排名15位上升到2010年的世界第5位。

四、经费来源和有关法律法规

1.经费来源

在20世纪70年代以前,NTIS的资金来源有3个渠道国会拨款,销售收入,其它政府机构的服务费。其主要收入靠科技报告的销售。早期的国会拨款主要用于与科技报告采集、处理及编目有关的成本(包括建索引、制作文摘、制作缩微胶片等等)。20世纪80年代以后,由于NTIS的销售收入连年上升,国会拨款逐年减少。1984年,美国15U.S.C.1153条法律规定,NTIS应依靠其出售信息产品和服务的销售收入自我维持生计。这一法令使NTIS失去了美国国会的财政支持。目前,NTIS的主要经济来源是总统预算中每年拨款500万美元用于NTIS的信息采集、加工和传播,销售科技报告等科技信息产品,举办各类科技信息方面的会议;向其它政府机关提供长期稳定的信息服务,收取成本费;独立开展,或与私营企业信息业主合作开展科技信息增值服务等。

美国国会图书馆的所有预算皆来自国会拨款。因此,其财大气粗,购买了世界上很多文献资料。但是,由于处理能力不够,特别是掌握东方语言的加工人员严重不足,大量的文献资料没有加工入库,不能提供服务。

加拿大科技信息研究所的日常经费1/3来自政府,2/3来自于有偿服务,无论其服务对象是政府、NRC成员,还是企业,其全文请求服务和个性化服务都是收费的。为了占有丰富的科技信息资源,提供高水平的服务,加拿大科技信息研究所每年仅版权费就达500万加元。另外,加拿大科技信息研究所还承担各种项目,如上文提到的联邦科学电子图书馆项目获得了联邦政府连续4年(每年拿出0.3%的联邦科研经费,合1000万加元)的资助。

2.有关法律法规

根据美国政府1992年“美国技术卓越法”法令的规定(15U.S.c.3704b—2),联邦行政部门或机构应及时向NTIS提交非密的科学、技术和工程信息,或政府资助的研究与发展机构的科技报告,以便NTIS向私企、学术界、国家和地方政府,及联邦机构进行传播。法令还要求,NTIS至少要拷贝一份政府资助的研究与发展机构的技术报告的最终研究报告,及政府的最新和正在进行的科学研究的总结报告。

根据1870年颁布的美国版权法,在美国境内出版的图书、小册子、地图、照片、绘画、乐谱等都要向国会图书馆呈缴2份样本。版权法的贯彻执行,使得美国国会图书馆形成了连续100多年的非常丰富(除了医学和农业以外几平所有学科)的美国出版物馆藏。同时,根据有关法案,该馆还收藏了美国各官方机构的非正式出版物,并购买了世界上各国各地的各种出版物。

加拿大国家图书档案馆、加拿大科技信息研究所从创建之日起,就依据有关出版物呈缴法分工收藏各类加拿大境内和加拿大公民在境外的出版物。1965年,有关出版物呈缴法进一步将收藏范围扩大到系列出版物,1969年扩大到声音载体,1978年扩大到多媒体;1988年扩大到缩微胶片;1993年扩大到CD—ROM和声像记录,1995年扩大到以各种物理格式出版的电子出版物[14]。

五、趋势和启示

进入新世纪以来,知识经济已见端倪,信息技术、网络技术、智能技术高速发展,信息资源特别是科技信息资源的研究与服务普遍得到了高度重视。此次访问的感受较深的有以下几点

1.信息资源,特别是科技信息资源,是一种可再生(或者说可共享)的战略资源。我们认为,信息资源是所有资源中惟一具有增殖效应和增值效应双重效应的资源,科技成果只有在信息阶段才是最有活力的。发达国家长期以来普遍重视信息资源的获取和服务,进入新世纪以来则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美国国会图书馆号称不但要有美国产生的信息资源的拥有权,而且要有其他国家的主要信息资源的拥有权而不是使用权。

2.普遍重视通过立法来保证国家对信息资源的拥有权和使用权。除了本文提到的美国和加拿大的有关立法外,据悉,日本和法国等发达国家都有有关法律法规,其中法国的呈缴法更有450年之久。而且这些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的执行非常得力。

3.美国和加拿大议会和各级政府在科技信息的采集、加工、保存、查询和增值服务方面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如颁布和及时修改有关法律法规,为图书馆和科技信息机构提供充足的经费等等。

4.图书馆和科技信息机构的人员和机构设置不断调整完善,确保满足社会的需求。目前比较突出的一是普遍增加信息科技部门和人员,加强信息技术的应用,二是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减少信息资源重复建设,加拿大甚至将图书馆和档案馆合并。

5.相关技术发展非常快,研发和应用非常实际。无论是美国国会图书馆、加拿大科技信息研究所,还是像佐治亚州立南方理工大学图书馆的普通图书馆,都在研发和采用最新的智能化、信息化、网络化、数字化、标准化和自动化成果,并将其主要用在数字化图书馆、知识管理和导航等方面。在数字化图书馆方面,则首先从名曲、名画、面向青少年、面向外埠人等方面入手,强调生动活泼和专门化,而不是大而全。

6.服务方式变化很快。普遍采用网上服务、个性化服务、上门服务、主动配送富翁,并通过增加研究馆员(专业馆员)、建立信息服务机构联盟、开展分析研究基础上的增值服务等手段来提高服务的质量和效率,降低服务的成本。

科技信息管理办法范文第6篇

科技项目咨询报告

项目名称:无机粉体改性聚丙烯纺粘非织造布工艺技术及产品

委 托 人:宁波市先进纺织技术与服装CAD重点实验室

委托日期:二○一○年五月三十一日

咨询机构:教育部科技查新工作站G0

5咨询完成日期:二○一○年六月十日

教育部科技查新工作站G05

二○○七年制

科技项目咨询报告

用无机粉体改性的聚丙烯纺粘非织造布以碳酸钙作为添加剂,减少了高分子聚合物的使用量,节约了宝贵的石油资源,中国碳酸钙资源丰富,使用碳酸钙具有经济性和安全性,并可降低生产成本。从环保角度看,PP纺粘非织造布添加碳酸钙可以促进产品使用后的自然降解,使其易于被环境消纳,碳酸钙是无机矿物,回归自然对土壤是无害的。本课题采用以碳酸钙为主的无机粉体用复合偶联剂等进行表面有机化改性后,添加到聚丙烯熔体中,制得了可降解性无机粉体改性聚丙烯纺粘非织造布,探讨了其生产工艺,在其性能分析基础上,研究了结晶和晶型结构变化以及环境协调性。

依照委托人提供的主题词或关键词进行多种逻辑组配,在国内相关数据库和时限内,采用计算机检索和人工检索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检索,查得相关文献多篇,其中较密切相关文献19篇,现摘录如下:

附件1介绍了无机粉体改性聚丙烯纺粘法非织造布的经济性、功能性、环境友好性,以及无机粉体填充改性聚丙烯复合材料的改性方法和影响因素。详细阐述了无机粉体改性聚丙烯纺粘法非织造布研究的相关内容。

附件2 聚丙烯纤维是四大合成纤维之一,近年来,由于其低廉的价格,细旦、超细旦纤维的开发应用及无纺布工业的发展,聚丙烯的需求量逐年增加.同时,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功能性聚丙烯织物特别是多功能性聚丙烯制品的需求也日益增加.因此,该论文研究了以熔融纺丝法来制备紫外屏蔽和抗菌多功能的有机/无机共混聚丙烯纤维.首先采用醇盐水解法制备纳米TiO2粉体,化学共沉淀法制备纳米ZnO粉体,离子交换法制备Ag沸石粉体这三种功能无机添加剂.采用XNR-400Ⅲ型流变仪对不同无机粉体添加量、不同偶联剂用量的聚丙烯/无机粉体共混体系的流变行为进行了研究,发现聚丙烯/无机粉体共混熔体为非牛顿假塑性流体,表现为切力变稀,表观粘度还与无机粉体的含量和偶联剂用量有关,随着无机粉体含量的增加,表观粘度有所下降,随偶联剂用量的增加,表观粘度也会下降.采用螺杆挤出机(L/D=25)进行熔融共混纺丝成型多功能性PP纤维纺制,并对纤维的性能进行测试.

附件3 采用添加分子量调节剂的方法控制聚丙烯流变性,将小本体聚丙烯粉料改性成纺粘非织造布专用料。分别对原料和助剂进行了筛选,经过小试及工业化生产,取得满意结果。 附件4采用内加型抗静电功能母粒W103A与聚丙烯(PP)切片进行共混纺丝以改善PP纺粘非织造布的抗静电性能。测试了产品的体积比电阻、质量比电阻和力学性能等,结果表明改性后产品抗静电性能优良,当抗静电母粒添加量在2.2%~3.9%时,产品综合性能指标达到最佳值。

附件5 研究了阻燃母粒法和整理法制得的阻燃PP纺粘无纺布的力学性能、热性能和阻燃性能。结果表明:阻燃母粒法制得的阻燃PP纺粘无纺布的断裂强力与PP纺粘无纺布的接近,但断裂伸长率要低,后整理法制得的纺粘无纺布的力学性能与PP纺粘无纺布的接近;两种方法制得的阻燃PP纺粘无纺布的热性能均优于PP纺粘无纺布,在1000℃左右时,有24.0%~33.2%的炭残渣,成炭性较好;两种方法制得的阻燃PP纺粘无纺布的阻燃性能良好,其中用阻燃剂B整理后的PP纺粘无纺布其阻燃效果优于阻燃剂A整理的PP纺粘无纺布。 附件6 本论文主要研究了不同熔体流动速率聚丙烯树脂的过氧化物降解以及降解对聚丙烯纺丝性能的影响.首先对几种过氧化物降解剂进行了选择,并通过对两种液体降解剂的降解效率、降解产物的对比,确定了最佳的降解剂.论文研究了降解对聚丙烯结晶性能、流变性能的影响,综合分析聚丙烯降解产品的微观结构、结晶性能的变化,以及降解对树脂纺丝性能

的影响.最后通过对影响聚丙烯纺丝性能的分子结构、结晶性能、流变性能、拉伸性能的对比分析,确认在提供实验的几种聚丙烯树脂中JLV30S是最佳的降解用基础树脂。

附件7 通过在聚丙烯中加入掺杂1%(质量分数)Cu2+的锐钛矿型纳米TiO2作为光敏剂,采用纺粘法设备制备TiO2光敏剂含量为0.0%~1.2%的聚丙烯纺粘法非织造布.将其置于70℃、340nm紫外光下进行光降解试验,研究样品的力学性能、结晶度和表面形态的变化.结果表明:在聚丙烯中加入Cu2+掺杂的锐钛矿型纳米TiO2,可以催化聚丙烯纺粘法非织造布的光氧化降解和加快降解速度,且在实验范围内光敏剂的含量越大,其光催化降解作用越强.

附件8综述了纺粘法非织造布专用聚丙烯树脂的发展前景及上海石化利用有机过氧化物降解工艺开发生产纺粘法非织造布专用聚丙烯树脂(Y3700C)的现状。提出了有机过氧化物生产聚丙烯产品应用中的一些特异性能和存在的问题,并阐述了如何在实际生产中解决存在的问题。

附件9 以钛酸丁酯为前驱体采用溶胶原凝胶法制备了TiO2溶胶,并采用浸轧的方法对聚丙烯纺粘非织造布进行了整理. 试样整理前后强力的变化表明:TiO2溶胶整理后的聚丙烯纺粘非织造布光氧化降解速度加快,并且当钛酸丁酯与水的体积比为10 颐1时,所得TiO2溶胶对聚丙烯纺粘非织造布的光氧化降解效果最好。

附件10 本文对国内非织造布的现状进行简介,并简述了近几年来,大连金纶化纤高新技术有限公司与大连合成纤维研究所股份有限公司共同研发的并已具备产业化条件的可对外承接或转让的项目,介绍了生产PET(PP)纺粘布的关键技术与设备。

附件11 介绍了利用原纺粘法生产线改造P E/PP双组分纺粘法非织造布技术和设备的研制过程,以及其工艺流程和研制结果,并对双组分纺粘法非织造布的特点和用途进行了阐述。

附件12针对纺粘法非织造布生产线部件的改造和选型,以宽狭缝牵伸式纺粘设备为例,进行了论述,说明了企业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设备选型和改造.

附件13公布了一种在聚丙烯溶液中添加氧化钛和碳酸钙经熔融纺丝形成纺粘非织造布的方法。其中聚丙烯纤维是由在聚丙烯溶液中添加0.05-2.0 wt.%氧化钛、0.5-3.0 wt.%碳酸钙进行熔融纺丝集聚在板上形成纤维网,再经热压形成聚丙烯非织造布。由于这种纺粘非织造布具有柔软的手感,可用于医用卫生用品。

附件14公布了一种至少含有一种高聚物树脂和一种添加剂(平均颗粒尺寸小于或等于5m)的纺粘纤维及其非织造布的生产方法。

附件15公布了一种盐田用环境友好界面粘着型片材。其上表层由聚丙烯或聚乙烯组成,首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非织造布层叠在上表层底部,上表层和首层非织造布间的热熔介质由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10-20%醋酸乙烯)和沉积在首层非织造布底部的碳酸钙所组成,下表层和层叠在底层底部的次层非织造布所组成,其中次层非织造布的厚度是首层的1.2-1.5倍。

附件16公布了一种纺粘非织造布(A)由聚乙烯纤维构成,其所含纤维的细度为0.8-2.8 denier,平均摩擦系数为0.1-0.3,厚度均匀度为0.8,拒水高度为60mm,透气率为480 mL/cm2-s。纺粘非织造布(B)含有99.995-99.7%的聚乙烯和0.005-0.3%六氟丙烯-偏氟乙烯共聚物,凝胶渗透色谱所测的分子量分布为1-3.5 wt.-av. mol. wt. to no.-av. mol. wt.,在230%所测得的熔融指数为2.16 kg 0.01-300 g/10 min。或者通过使用单活性中心催化剂制备含有A或者B非织造布的非织造材料。这种非织造制品适合做尿布、卫生巾、一次性内衣和衣服或者化妆品的包装袋。含有茂络合物催化的聚乙烯(熔融指数为30 g/10 min,熔点为149℃,

结晶温度为108℃,多分散指数2.8)和0.04%的Dynamar FX-9613(一种润滑剂,90%六氟丙烯-偏氟乙烯共聚物,6%滑石粉,2%CaCO3和2%有机硅)经纺丝粘合,3900 m/min这一速率的抽吸作用下在网筛皮带上沉积已形成纺粘非织造布。该非织造材料所含的纤维的细度为<2.5 denier,平均摩擦系数<0.27, 厚度均匀度为<0.71,拒水高度为>65 mmH2O,透气率为430 mL/cm2,并且其的柔软手感评级为7(总分为10)。

附件17对几种特殊类型的PP(聚丙烯)的制备、水介质中分离原油时纤维的物理活性及其物理性能进行研究。通过对含有无机添加剂不同几何形态的PP纤维和含有不同形态种类的PP纤维的纤维材料进行测量,我们得出了结论,这一结论基于结构、几何形态和水介质中油物质的物理活性的关系。

附件18诸如聚烯烃薄膜商业热塑产品中的绝大多数都含有他们所制备的矿物质。这些添加剂价格便宜,并能改善一些物理性能。英格瓷在TANDEC进行一些关于矿物添加剂和纺粘非织布的融合性能的早期研究。实验结论为在工艺和纤网的物理特性不发生显著变化的条件下,至多20%的碳酸钙可以和标准聚丙烯纺粘纤网融合。为了进一步扩大我们的数据库,一组相似的实验在同一地点在0.5米宽的熔喷机上进行。实验结果和纺粘非织造材料进行对比,矿物材料可以较好得与聚合基质混合,并对主要的力学性能没有显著的影响。

附件19有关纺粘聚丙烯矿物添加剂的评价,当今主要的商业热塑材料的大部分都含有一些较经济型的添加剂。这些添加剂较便宜,并且常常能改善一些力学性能。例如,几乎所有的垃圾袋都含有滑石粉和石灰粉,其可以减少原料的消耗量和增加袋子的韧性。诸如纺粘非织造布这样的非织造材料也处在相似的成本敏感市场中,但其却没有采用添加剂这种技术。

对查新检索资料的阅读、分析以及与委托项目技术要点的比较可知:

(1) 国内除查新项目的课题组成员涉及改性聚丙烯纺粘法非织造材料的有关文献报道外,其它相关文献在改性方法和目的等方面各有差异,附件2~5采用不同方法改性聚丙烯以实现不同功能,附件6~9采用不同方法改善非织造布的降解性,而未见添加碳酸钙为主的无机粉体改性后聚丙烯纺粘法非织造材料生产工艺的文献报道;

(2) 国外除附件13在聚丙烯溶液中添加氧化钛和碳酸钙经熔融纺丝形成纺粘非织造布外,其它相关文献则集中于将碳酸钙涂覆在聚丙烯纤维表面后进行非织造布生产、聚丙烯纤维纺粘非织造布生产、无机添加剂和矿物添加剂在聚丙烯熔喷纺丝中的优点等;

(3) 附件13与本项目的不同在于:附件13在聚丙烯中加入0.05-2%氧化钛和0.5-3%碳酸钙后进行纺丝,而本项目则将采用复合偶联剂等对以碳酸钙为主的无机粉体进行表面有机化改性,制得母粒后迅速、均匀分散在聚丙烯熔体中进行纺丝及后续纺粘非织造布生产;另外,文献13在聚丙烯中添加了0.5-3%碳酸钙,而本项目添加了10-33%碳酸钙以减少高分子聚合物用量,进而降低成本并提高其可降解性。

综上所述,“无机粉体改性聚丙烯纺粘非织造布工艺技术及产品”研究成果在该领域处于国内外领先水平。

教育部科技查新工作站G05

(教育部科技查新工作站G05科技查新专用章)

二○一○年五月五日

上一篇:爱国的名言范文下一篇:任职表态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