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实务职业判断论文范文

2024-03-16

会计实务职业判断论文范文第1篇

摘要:本文以2008年和2009年在沪深两市主板上市的A股公司为研究对象,采用主成份分析对会计职业判断能力进行测度,研究了会计职业判断能力对盈余管理的影响。结果显示,财务高管的素质是计量会计职业判断能力综合指标必不可少的因素,在不考虑悖德的情况下,会计职业判断能力的提高会增加进行善意盈余管理的程度。

关键词:会计职业判断能力 主成份分析 盈余管理 行为主体

一、引言

会计盈余作为会计信息的重要部分,是企业的利益相关者进行决策的主要依据之一,而管理当局为谋取个人或局部利益采取的盈余管理行为,则侵害了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因此,对盈余管理进行研究,目的在于减少企业的盈余管理行为,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2007年实施的新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后,以原则为导向,留给企业较大的自由度和选择空间,允许企业管理当局根据自己的判断进行账务处理。一方面,企业管理当局与会计人员可以根据企业内外部的实际情况做出判断,选择合适的会计处理方法并作出恰当的会计估计,增加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另一方面,也给了企业管理当局更大的盈余管理空间,在制度安排与监管不到位的情况下,容易诱发利润操纵,反而会降低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基于新企业会计准则背景,本文以会计行为主体为视角,分析会计职业判断对盈余管理的影响,以检验会计职业判断能力与盈余管理的关系以及会计职业判断的核心影响因素。

二、研究设计

(一)研究假设杨家亲、许燕(2003)较早对会计职业判断与盈余管理关系进行了研究,认为盈余管理只是利用了会计职业判断的空间,并常以职业判断为借口进行掩饰,以至于很多人将某些盈余管理行为误以为是会计职业判断。黄珍文(2007),王振涛(2008),刘国城、杨丽丽(2009)指出了新会计准则下会计职业判断是企业进行盈余管理的重要手段。陆宇建、张继袖(2010)发现盈余管理的制度性因素要比人的主观道德因素重要。综上,新会计准则背景下,会计职业判断是企业进行盈余管理的重要手段在国内已得到认可。然而,从实证角度研究比较缺乏。影响会计职业判断因素可分为主体、客体以及环境因素。已有文献多从环境和客体进行分析,较少涉及其行为主体研究。鉴于高管是会计信息的主要责任者,会计人员基本信息缺失,本文以上市公司高管素质代表行为主体,提出假设:

H1:高管素质是进行会计职业判断能力研究的核心因素

盈余管理的行为主体是管理当局,他们为了实现私人利益最大化,在法律法规和会计准则允许的基础上,对企业的会计盈余信息进行控制或调整。会计职业判断的能力越高,说明行为主体越了解会计准则的要求,越容易对会计事项处理和财务会计报告编制应采取的原则、方法、程序等方面做出对自己有利的判断和选择。据此,本文提出假设:

H2:会计职业判断能力与盈余管理程度正相关

对上市公司的高层管理人员而言,公司的业绩与自身的利益有着直接的关系。由于委托代理关系的存在,一般认为,在企业的经营业绩下滑时,高管粉饰业绩的动机越充分,陆正飞、魏涛(2006)和陈祥有(2010)分别针对上市公司的配股和IPO行为中盈余管理与业绩的关系进行研究,并为盈余管理的机会主义观提供了证据。为进一步检验会计职业判断对盈余管理的影响,假设如下:

H3:对管理当局来说,会计职业判断能力与业绩之间的交叉项与盈余管理呈正相关关系

(二)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本文选取了2008年和2009年在我国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主板上市的A股公司作为研究对象。鉴于金融保险类上市公司的特殊性,剔除了金融保险类上市公司70家,其中2008年34家;剔除了当年度首次公开上市的公司,共140个样本。排除了当年被特别处理的上市公司,以及传播文化行业、制造业下的木材家具子行业的上市公司(样本量都小于10,不适用盈余管理计量模型的分行业回归),得到盈余管理程度研究的总样本量为2752,其中2008年1331个,2009年1421个。此外,由于上市公司对是否披露高管人员的信息(如职称、学历等方面)拥有一定的自由度,只有部分公司对此进行了披露,按照上述标准进行剔除后,所得样本共计362个(2008年166个,2009年196个)。本文的财务高管人员素质指的是上市公司中已披露的财务最高负责人的素质,其选取的顺序为:财务总监、总会计师、财务负责人、财务部经理或财务部长。本文研究所采用的盈余管理计量指标的基本数据来源于RESSET金融研究数据库,会计职业判断能力指标的基本数据来自国泰安CSMAR数据库中的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研究数据库。对基本数据进行数据处理主要采用了Excel和SPSS17.0统计软件。

(三)变量定义和模型建立 本文运用主成份分析法对会计职业判断能力进行定量计量,指标见(表1)。同时,将计算出的会计职业判断能力综合指数CAPC作为解释变量,并引入三个控制变量,见(表2)。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如下线性回归模型来考察会计职业判断能力与盈余管理的关系:DA=β1* CAPC+ β2*LNSIZE+β3*LEV+β4 * AvgROE+β5*(CAPC*AvgROE)+ε…(Ⅰ)其中,DA是通过采用分行业估计的截面修正Jones模型计算得出的。

三、实证结果分析

(一)主成份分析从(表3)中可以看出,本次分析提取了6个主成份,即m=6,这6个主成份可以反映原来指标反映信息的77.813%。从(表4)中看到,第三个主成份F3主要反映了财务高管的教育背景和独立董事占董事会人数的比例,证明假设H1成立。用主成份载荷矩阵(表4)中的数据除以主成份相对应的特征值开平方根便得到六个主成份中每个指标所对应的系数。

F1=0.227ZX1+0.246ZX2-0.04ZX3+0.375ZX4+0.365ZX5+0.18ZX6+

0.096ZX7+0.269ZX8+0.182ZX9+0.495ZX10+0.498ZX11-0.065ZX12;

F2=-0.07ZX1-0.071ZX2+0.116ZX3+0.548ZX4+0.537ZX5+0.015Z

X6+0.029ZX7+0.2ZX8-0.057ZX9-0.405ZX10-0.405ZX11+0.124ZX12;

F3=0.433ZX1+0.27ZX2+0.271ZX3-0.069ZX4+0.104ZX5+0.406ZX6

-0.494ZX7-0.303ZX8+0.356ZX9-0.119ZX10-0.1ZX11+0.001ZX12 ;

F4=0.242ZX1+0.251ZX2+0.443ZX3+0.019ZX4-0.26ZX5-0.648ZX6

+0.177ZX7+0.179ZX8+0.317ZX9-0.13ZX10-0.117ZX11-0.009ZX12;

F5=0.348ZX1+0.295ZX2-0.56ZX3-0.067ZX4-0.01ZX5+0.108ZX6+

0.535ZX7-0.145ZX8+0.157ZX9-0.168ZX10-0.176ZX11+0.268ZX12;

F6=0.079ZX10.191ZX2+0.174ZX3-0.035ZX4-0.052ZX5-0.05ZX6-

0.172ZX7+0.061ZX8-0.428ZX9+0.105ZX100.111ZX11+0.825ZX12。

在此基础上, 以每个主成份所对应的特征值占所提取主成份总的特征值之和的比例作为权重计算主成份综合得分模型:F=

0.2439F1+0.2103F2+0.1581F3+0.1455F4+0.1323F5+0.1099F6 将公式上述结合计算可得以下模型:F=0.199020ZX1+ 0.184286ZX2 + 0.067002ZX3+ 0.185890ZX4+ 0.173549ZX5-0.013797ZX8 + 0.029053

ZX8 + 0.073370ZX8 + 0.108554ZX9 - 0.012837ZX10 -0.007609ZX11+0.135162ZX12

(二)回归分析将主成份分析模型得出的综合得分代入模型Ⅰ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见(表5)。从表中可以看出,解释变量CAPC的回归系数为正的0.028,与预期一致,且在10%的显著性水平下通过了检验,说明会计职业判断能力综合指数与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程度显著正相关,验证了假设H2的成立。而交叉项CAPC*AvgROE的回归系数为0.008,虽与前文分析结果一致,但未通过显著性检验,说明假设H3不成立。将(表5)中相关变量的系数代入回归模型Ⅰ,则可将会计职业判断能力与盈余管理的关系表达为:DA=-0.024CAPC+

0.004LNSIZE-0.051LEV+0.052AvgROE+0.008(CAPC*AvgROE)+ε。

四、结论

本文以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建立了一个评价会计职业判断能力的模型,对会计职业判断与盈余管理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证明,会计职业判断的综合能力越强,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程度越高,但这并不意味着提高会计职业判断能力会造成盈余造假,盈余管理是一个中性词,适度且适当的盈余管理有利于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行为主体会计职业判断能力的提高说明其对会计准则的理解更透彻,由此采用的盈余管理措施也有利于公司的发展。鉴于数据难以查找,本文并未将道德因素引入会计职业判断能力的计量模型,因此,在不考虑悖德的情况下,提高会计职业判断能力会增加进行善意盈余管理的程度。目前大多数上市公司对于财务高管人员以及会计人员信息的披露制度很不完善,建议有关部门引导上市公司披露财务相关人员的素质因素,为会计职业判断能力的研究进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杨家亲、许燕:《会计职业判断研究》,《会计研究》2003年第10期。

[2]陆正飞、魏涛:《配股后业绩下降:盈余管理后果与真实业绩滑坡》,《会计研究》2006年第8期。

[3]陈祥有:《A股发行公司IPO前盈余管理与IPO后经营业绩的实证研究》,《财经理论与实践》2010年第1期。

(编辑虹 云)

会计实务职业判断论文范文第2篇

摘 要:为了与国际市场接轨,我国将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引入企业会计准则体系。但是,由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还未取得全面成功,部分资产的市场化程度较低,致使用于公允价值核算的数据难以获得,会计人员职业判断的空间变大。鉴于此,首先分析了公允价值中运用会计职业判断的必要性,然后提出了对会计职业判断的相关要求。

关键词:会计职业判断;公允价值;计量模式

文献标识码:A

1 公允价值运用过程中会计职业判断的必要性

1.1 公允价值计量的可靠性需要会计职业判断

公允价值的计量需要基础数据的支持,这些基础数据由于收集途径与方式的不同而存在一定差异。现行的会计准则所体现的制订理念由原来的规则导向转为原则导向,不再规定具体的处理方法,而只是给出确认和计量的判断的标准,其目的是为了使企业各项经济业务的会计处理更符合实际情况,以便使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具有可靠性、真实性和有用性。但对这些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和相关性如何做出合理选择,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

1.2 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复合性依赖于会计职业判断

公允价值是一种多特征的交叉重合,具有非确定性和变动性两大特征。公允价值既可以基于实际交易也可以是假定的,其中现行市價完全依赖于可观察的市场价格,而更多情况下其确定需要通过对市场信息进行分析、综合、预测和计算,隐含着对未来的假设和预测,离不开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

1.3 公允价值的计量过程依赖于会计职业判断

我国新会计准则对公允价值的计量引入了“三个级次”:若有相同的资产或负债的报价信息存在活跃市场,其市价即为公允价值;若在活跃市场上没有相同但有相似的资产负债的报价,则应以类似资产的市价确定;若无类似资产,则未来投资(比如现金流量和盈利)通过折现转化为现值的方法。其中第三个级次通常采取的方法是未来现金流量折现法,涉及对预期未来现金流量的估计及对折现率的选择,因其金额、时点和货币时间价值的不确定性,其合理估计和正确选择有赖于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

2 对会计职业判断的要求分析

2.1 增强职业判断意识,转变思想观念

多年来,我国会计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有了较大提高,在技能培训方面更多的是侧重于会计理论知识的学习,并且在会计工作中依然沿用规则导向型的会计准则,使得会计人员在工作中懈怠了运用职业判断处理复杂的会计实务的能力。缺乏对经济业务不确定性的判断能力的培养,大多数会计人员只处在核算层次,没有进行职业判断的意识。而公允价值计量对许多业务的会计处理,只做了原则性要求,这就赋予了企业和会计人员较大的会计政策选择权。公允价值的广泛应用给会计人员较大的选择空间,会计职业判断的空间越大,对会计职业判断能力的要求就越高。会计人员仅靠原有的知识结构必然难以适应新形势下的会计工作需要,要认识到提高会计职业判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因此,增强职业判断意识,更新思维方式,转变思想观念是当前会计人员提升职业判断能力的前提条件。

2.2 加强会计人员的再教育和培训

随着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日益接轨,我国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处于持续不断的变革之中,加之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化改革,会计从业人员所面临的环境日益复杂,使得会计职业判断的难度日益增大。因此,只要加强对会计从业人员的再教育,不定期地组织专业培训,使其逐渐适应会计变革的要求。此外,现值估算技术在公允价值计量中得到广泛地应用,因此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下,会计从业人员应该着重学习和研究与现值估算技术相关的问题。

2.3 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加强会计监管

公司治理结构是健全职业判断执行机制的基石,是约束会计人员职业判断的内部监督机制,也是公允价值可靠与否的前提条件。从企业外部来看,首先要健全和完善以行业自律监管为有益补充的社会监督体系,充分发挥注册会计师的社会监督作用,强化政府外部监督,通过国家财政、审计、证券监管等部门加强对企业财务的检查和审计,以增强会计信息的客观性和公允性,修改相关法律中的上市、配股、退市规则,完善信息披露的监管体制,以此约束和监督企业的会计职业判断,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从企业内部来看,要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建立健全公允价值内部控制制度,在赋予会计人员一定的独立判断权的基础上,充分发挥监事会和独立董事对公司经营和财务活动的监督权,有效约束和监督企业会计职业判断行为,促进公允价值的合理、有效运用,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综上所述,我国引入公允价值计量模式是与国际接轨的重要体现,是我国会计改革的重大突破,同时也给会计从业人员带来了更大的职业判断空间。为了规范公允价值计量的准确性和公允性,会计职业判断应该从强化职业道德建设、加强继续教育和培训、提高信息处理和分析能力及不断总结积累职业判断经验等方面来满足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要求,全面提高我国会计从业人员的职业判断水准及适应复杂会计环境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李正军.培养和提升会计职业判断能力[J].中国农业会计,2006,(9).

[2]岳曲.浅析公允价值会计下的会计职业判断[J].审计月刊,2009,(1).

会计实务职业判断论文范文第3篇

1 会计职业判断的概念

会计职业判断是会计人员在处理各种不确定性的财务信息、会计报表等经济事项的时候, 在不逾越国家法律法规的情况下, 使用专业知识和工作经验对各种会计信息和各类财务报告编制等进行判断与选择的过程。

2 影响会计职业判断的因素

会计职业判断工作能不能做到位是多种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 一般而言主要包括主体因素、客体环境因素。

2.1 主体因素

主体因素主要指的是会计人员个人的专业知识水平和职业修养等相关的因素, 会计人员对于各种不确定的经济事项处理能力是与他自己的知识储备和工作经验息息相关的, 而会计工作涉及到一个企业的财务, 其自身的价值观和综合素质往往影响着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的客观实在性。

1) 会计人员的知识水平除了受到具体的专业会计知识影响之外, 还涉及到组织与经营等与会计相关的知识。通常的会计专业知识储备为会计人员在实际的工作操作提供分析判断的信息依据、方案和技术等, 这有利于会计人员在工作中培养理性思维和提高应变能力, 而各种会计知识相关的组织和经营知识则有利于会计人员理解职业界与社会之间, 不同人之间的关系, 有利于组织内部运营和组织变化。

2) 会计人员需要具有较好的职业道德素质, 因为会计人员想要提高职业判断的客观性和准确性就得培养良好的职业意识和职业道德, 这是会计人员在工作中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一方面, 良好职业道德的人才能在职业判断的时候保证对经济事项处理的客观性, 严格的约束自己的行为, 始终按照客观规律办事;一方面, 会计人员以标准的行为规范办事能够正确的理解自身的职业, 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由此从中获得会计工作的成就感, 这反过来同样能够有助于会计人员提高职业判断的准确性。

3) 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对会计职业判断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 人在追求自身价值的时候对金钱和物质都有一定的需求, 会计人员要明白怎样追求合适的经济利益、职业地位以满足自身生存的需要。会计人员在经济事项的处理中则需要有较好的心理素质, 具有准确的价值观来对待金钱、物质和利益的关系, 以有利于自己在职业判断中的客观性。当会计人员处理各种利益矛盾的时候要随时保证自己的客观中立性, 不能因为管理当局的意思而影响自己职业判断的准确性。当然, 动机也会受到人的价值观的影响, 高尚价值取向的会计人员知道怎样各种处理利益问题。

2.2 客观环境因素

客观因素指由于会计事项具有的某些特点而对会计职业判断的影响, 主要表现在:问题的复杂性、重复性、规范程度、类型和要求的判断等方面, 经济业务不确定性越高, 对会计职业判断的要求也越高, 失误风险越大。在各种客观因素中比较重要的就是环境因素, 也就是说指除主体之外, 会计人员所在的社会、经济和职业环境等都会影响会计职业判断, 简要分析如下。

1) 社会环境。人具有社会性, 人的任何活动都是在社会这个大环境下进行的, 会计人员在进行职业判断的时候也会受到来自社会的影响, 主要的影响因素就有会计职业界的教育程度和认知程度、公众对会计职业的认识、管理层以及同行施加的压力等等。社会对于会计职业的认可度多少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它在社会中的地位高低, 同理, 会计人员要是不断的提高自己的职业素质, 增强自己的会计职业判断水平的话也能获得社会较高的会计职业评价, 由此提升自己的社会地位和劳动报酬, 而企业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将能在很大程度上支持会计人员的工作。

2) 经济环境。在市场经济环境下, 我国的经济环境已呈现出了很多新的模式, 如扩大企业的自主权、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实行股份制改造等。由于这样的经济环境变化, 企业经营活动的灵活度和自主性, 对个体行为的硬性约束和会计过程中能够作为判断依据的规定减少, 由此会计职业难度加大。面对经济形势的变化, 会计人员要不断的补充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并加大对会计职业判断的重视程度。

3) 高校教育的不重视和在岗培训的欠缺。现在很多的高校在知识的实践运用上还没有予以足够的重视, 加上对学生在今后工作中要应用到的职业道德也讲授甚少, 学生在进入职场之后若是再没有得到相应的培训的话就可能造成先天缺陷后天不足的情况, 这些因素都不利于企业开展会计相关的工作。

4) 公司治理结构。虽然会计活动本身并不属于公司治理结构的一个环节, 但由于很多合同的确立以会计数据为基础, 会计人员与管理当局又存在事实的雇佣关系, 因此公司治理结构往往会影响某些会计行为的发生。

3 提高会计职业判断的对策

提高会计职业判断主要有以下方面。首先就是要提高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会计职业道德素质, 会计人员要避免传统模式下的一些落后的观念, 要在现代经济大环境下不断的改进自己的会计核算、管理、金融、税法、计算机与英语等知识, 并将其运用到工作的实践中去以辅助自己的职业判断。其次就是要完善相关外部环境。国家利用法律的强制性和普遍适用性提高对会计职业判断人员的约束力, 对于违反规范的人进行处罚, 规范市场秩序。企业还应不断完善公司内部控制制度, 充分发挥企业监事会与独立董事对公司经营和财务活动的监督作用。另外, 要强化政府的外部监督, 即强化由国家财政、审计、证券监管等部门及中介机构、媒体组成的监督。而高校的会计教育, 改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与及教学内容也是不可忽视的。再次就是转变观念、培育职业判断意识。我国会计改革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与国际会计的协调和趋同, 以会计准则指导会计工作。新准则对许多会计核算处理只作出原则性要求, 赋予企业和会计人员很大的会计政策选择权, 为会计职业判断提供了空间, 更要求会计人员提高自身的公允判断能力, 增强职业判断意识。最后就是会计从业人员对自身综合素质和学习能力的培养。会计职业融技术方法和专业理念于一体, 专业性较强, 会计人员必须重视会计基础理论学习, 同时还要掌握贸易、金融、计算机网络等相关领域的知识, 以增强分析判断能力。

4 结束语

在知识经济年代, 知识更新周期越来越短, 新经济业务的大量涌现使得新政策、法规、制度不断出台。会计人员如果不具备较强的继续学习能力, 不懂得知识及时更新的必要性, 不仅谈不上拥有一定的职业判断能力, 甚至可能连基本的会计处理方法也掌握不了。因此, 终生独立自学能力就成为会计专业人员生存与成功的必备条件。

摘要:会计标准制度模式的转变, 使会计职业判断已成为会计发展的趋势, 我国会计制度和具体会计准则也赋予了会计人员大量的会计职业判断空间。笔者简要阐述会计职业判断的概念并就那些涉及到我国会计职业判断好坏的原因进行讨论, 然后在此基础上总结出能够有利于做好会计职业判断的对策。

关键词:会计职业判断,会计环境,会计制度,职业道德

参考文献

[1] 阳萍.浅谈会计职业判断[J].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6 (02) .

[2] 马业波, 赵耀.浅谈会计职业判断[J].经济师, 2006 (10) .

[3] 张秀芳, 许爱民.浅谈会计职业判断[J].中国集体经济:下半月, 2007 (07) .

[4] 魏丽艳.浅谈会计职业判断的影响因素[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8 (34) .

[5] 张辉.浅谈会计职业判断[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 2008 (03) .

[6] 楼山.浅谈会计职业判断的空间[J].上海会计, 2003 (07) .

会计实务职业判断论文范文第4篇

一、金融资产公允价值、会计职业判断和信息质量控制的概述

1. 金融资产定义

金融资产是一切可以在有组织的金融市场上进行交易、具有现实价格和未来估价的金融工具的总称。分类为: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贷款和应收款项、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我国新会计准则对于公允价值的定义是:在公平交易中, 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债务清偿的金额为公允价值。简单来说公允价值实际上是指公允的市场价格。公允价值具有公开性、自愿性、公平性。

2. 会计职业判断定义

会计职业判断就是会计人员在会计法规、企业会计准则、国家统一会计制度和相关法律法规约束的范围内, 根据企业理财环境和经营特点, 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职业经验, 对会计事项处理和财务会计报告编制应采取的原则、方法、程序等方面进行判断与选择的过程, 即对企业应采用什么样的会计政策进行判断与选择。会计职业判断具有专业性、目标性、权衡性。

3. 会计信息质量定义

会计信息质量是指社会公认的会计主体提供的会计信息, 能够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共同需要应具备的性质, 其中真实性作为会计信息的本质属性, 是会计信息质量的核心内容。会计信息质量具有可靠性、可理解性、可比性、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谨慎性和及时性等特征。

二、金融资产公允价值计量中运用会计职业判断存在的问题

1. 金融资产公允价值的可靠性问题

从我国的现状来看, 我国尚未构建发达完善的金融市场, 绝大多数资产的公允市价难以取得, 金融价值公允价值体系存在信息不对称现象, 也没有相应的机构定期发布相关的公允市价和相应的行业参考价格、模型、指数和参数, 市场价格等信息数据没有在一个公开的网络或者相应的全国性行业价格平台披露, 无法给公允价值一个统一的标准或者评价, 而人为判断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现值的主观估计成分偏大, 这就会导致公允价值结果的可靠性风险。也必定会对会计信息质量造成不可估量的影响。

2. 金融资产公允价值的可操作性问题

公允价值的运用较历史成本在技术和人才方面的要求更高, 目前没有对各类金融资产资产规范评估方法, 导致对同种金融资产资产运用不同方法得到的结果千差万别, 不同财务人员对同种金融资产资产评估得出的结果也是不尽相同。尤其是当缺乏活跃市场时, 取得公允市价更需要有高超的专业技术。目前我国对金融资产公允价值评价方法的运用还处于不成熟阶段, 导致取得金融资产公允价值的可操作性较差。

三、金融资产公允价值计量中运用会计职业判断问题的防范对策

如何保证公允价值确定的合理性, 防范滥用会计职业判断, 避免其成为企业随意操控利润的工具。笔者认为:

1. 利用网络建立价格参考平台

制定公允价值会计职业判断基本规范, 提高公允价值的客观性, 广泛的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 建立全国统一的价格参考网络, 以此来推动信息的公开、透明, 保证金融资产公允价值确实公允, 在一定程度上防范企业对利润的操控。

2. 建立工作底稿存档

建立金融资产公允价值计量中职业判断和评估过程的记录、存档制度以增强金融资产公允价值评估过程的可验证性, 以此为基础来评判金融资产的价值是否公允。

3. 加强对金融资产公允价值确定方法的披露

目前财务报表列报准则中关于财务报表附注的列举中, 没有针对公允价值的附注说明, 这不利于金融资产公允价值信息的规范。所以笔者认为, 应将金融资产公允价值的确定方法作为重要的会计政策进行附注披露, 对于使用公允价值计价的金融资产, 应披露运用公允价值的理由, 以及确定的方法、对损益的影响等, 还应提供关于公允价值的可靠性证明。

4. 提高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水平和专业素质

会计人员是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判断和会计信息质量控制中重要的因素, 会计职业道德水平和专业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会计信息质量。加之, 会计职业判断的主观性以及外界的众多因素, 操纵利润或滥用会计职业判断已成为企业进行财务报告舞弊的主要手法之一, 因此对源头的治理极为关键, 培养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和道德水平就显得尤为重要。

5. 加强审计监督

新会计准则体系大量应用公允价值, 会计职业判断的范围进一步加大, 使得企业更多用于调整经营业绩、操控利润等。审计部门应专门针对金融资产公允价值的职业判断制定具体的审计程序, 以平价被审计单位金融资产公允价值计量的职业判断的相关信息是否可靠, 以最大限度地通过注册会计师的独立审计遏制企业利用会计职业判断操纵公允价值相关的会计信息。

6. 明确相关的法律责任

对于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应用中的恶意职业判断行为造成重大影响和严重经济后果的, 司法部门应予以严厉的惩罚, 并建立诚信档案, 对违反诚信的单位和个人记录在案, 并且便于民众和投资者随时查询, 如此法律和道德上的双管齐下, 以其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 金融资产公允价值、会计职业判断与会计信息质量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金融资产公允价值的不确定性, 会计职业判断的可操控性, 将会对会计信息造成巨大的影响。新会计准则在实践中具有极强的指导和规范作用, 随着金融资产公允价值计量的相关理论和使用方法的逐步完善以及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在我国运用环境的改善, 金融资产公允价值的使用和会计职业判断的规范必定会进一步提高并改善我国财务会计信息系统的质量, 使之向外部投资者提供更真实、有用的企业价值信息。

摘要:新会计准则有关公允价值的颁布, 预示着我国运用公允价值计量资产日趋成熟, 但由于实际操作中公允价值的资料数据不易取得, 金融资产公允价值的计量主要依赖于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因此企业具有很大的利润操控性, 在此过程中不管是企业的盈余管理还是恶意的舞弊都将对会计信息的可靠性与质量产生直接的影响。仅此一点便可见三者之间是互相关联, 互相影响, 密不可分的。本文首先阐述了金融资产公允价值、会计职业判断和信息质量控制实际操作中所出现的一些问题, 针对我国金融资产公允价值、会计职业判断实践中所面临的难点问题提出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金融资产公允价值,会计职业判断,信息质量控制

参考文献

[1] 单秀花.关于新会计准则下加强会计职业判断的思考.新疆农垦经济, 2010 (11)

[2] 夏萍.从会计政策、会计方法选择看会计职业责任.商场现代化, 2008 (8)

[3] 唐丽艳.试析会计政策与会计方法对会计职业责任的影响.商场现代化, 2011 (10)

[4] 万小琴.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改进建议.审计月刊, 2008 (9)

[5] 宋丹阳.新准则视角下的会计职业判断研究.东北财经大学, 2010 (3)

[6] 陈长凤.会计信息质量与内部控制的关系研究.科技资讯, 2011

会计实务职业判断论文范文第5篇

1 会计职业判断概念

职业判断是专业人员在执业过程中, 根据事物的发展和变化, 以及所掌握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作出的合理判断, 它广泛存在于各个行业和领域。会计职业判断是指会计人员面临不确定会计事项, 根据交易或事项的性质、实质和结果等, 依据一定的职业规则和积累的经验, 对具体的会计事项作出分析、判断、选择和决策。广义的会计职业判断包含管理人员职业判断和会计人员职业判断。会计职业判断是一种主观行为, 判断的结论不仅依赖于判断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 更依赖于管理层的利益取向。

很显然, 会计职业判断反映了会计人员面对某些特定情况以及不确定环境下做出合理决策的能力。会计人员除应正确理解会计准则所包含的各种知识外, 其工作经验、职业道德以及对某种特殊环境的认识能力等, 对会计职业判断都有非常重要的影响。进行会计职业判断并不是每一个会计人员都能做好的, 这一过程反映了某一会计人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逻辑分析的能力, 是一个知识、经验与天分的积累过程。

2 会计职业判断的必然性

2.1 会计准则内在的局限性

自1992年以来, 财政部发布的一系列会计准则已不再是简单的账务处理规则, 而主要是对交易事项的确认、计量和报告等方面予以规范。2006年2月15日, 财政部发布了最新的企业会计准则。新会计准则也只是对会计工作提供了指导和方向, 并没有也不可能囊括所有的经济事项, 特别是对以前没有遇到过的经济事项, 更是只提供了一些会计原则和会计处理方法供会计人员选择。这些规定更多的只是原则性的, 同时允许各单位或企业灵活选择会计处理方法。在这种情况下, 提高会计职业判断的能力和水平成为对会计人员的必然要求。另外, 尽管38个具体准则基本上涵盖了现阶段各类企业经济业务的一般情况, 但是在具体企业中还可能存在某些特殊经济业务, 这些业务暂时没有具体准则来规范, 会计人员只能根据会计准则的精神对经济业务进行判断和处理。

2.2 与国际惯例接轨的必然要求

日新月异的通讯信息技术以及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加速, 使中国更多的跨国公司加人国际竞争, 灵活的对外开放政策吸引着更多的他国公司进入我国市场。会计作为世界“商业语言”, 在国际经济交往与合作中信息传达的作用日显重要。自1 9 9 3年《企业会计准则》实施以来, 与国际接轨已成为大家的共识。会计改革是一个长期而又艰巨的过程, 应当在借鉴国外先迸经验和自我发展的基础上逐步完善, 在此之前则应以国际惯例中的基本概念与原则为向导, 对交易的实质进行判断, 借鉴国际通行的会计准则以规范会计处理。

2.3 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会计是处于一定的社会经济环境中的, 作为一个包含确认、计量、报告与分析在内的信息系统, 服务于一定的经济环境下的经济主体, 而职业判断仅仅是这种经济环境下的一种经济行为。二战后跨国公司骤然增多促进了国际经济技术交往, 会计处理对象日益多样化、会计技术迅猛发展, 尤其是信息网络的广泛普及为财务信息的加工和传递提供了更为方便的途径。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向知识经济的转变, 社会由于追逐知识, 导致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以人为核心, 会计人员的大脑成为企业创造效益和增值的基本源泉, 会计人员的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技能、判断、决策等人为因素决定着特别市场契约中各方的利益权衡。由此, 我国会计工作在向国际化接轨过程中出现了准则、法规无法或暂时没有规定的空间。在这个空间里, 职业判断的作用日益重要。

这些都意味着会计人员必须经常参考其他依据, 即使有会计准则和其他依据为向导, 在解决特殊会计问题时仍需要依靠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

3 会计职业判断能力的具体体现

会计职业判断贯穿于会计工作的始终, 涉及到方方面面, 存在于会计确认、计量、记录、报告的全过程。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 会计原则的选择与协调

会计核算原则是会计处理过程中应遵循的原则, 但会计原则对会计业务的处理是指导性的, 所涉及到的具体环节仍需依赖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经济活动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使得在会计实务中对某一会计事项进行确认、设计、揭示时需要多个会计原则之间作出选择, 而各个会计原则之间也有矛盾。如可比性与相关性原则之间、谨慎性原则与历史成本原则等之间就时有冲突在特定的条件下, 某项会计原则是否应当选, 选择的“度”应该多大, 如何正确处理多个原则的优先使用顺序, 怎样实现不同原则之间的最佳组合等等, 这一切都必须依赖会计人员的判断来进行相应的选择与协调。

3.2 会计处理方法的选择

由于客观经济的复杂性和各个企业的特殊性, 企业可在允许的范围内对同一经济事项采用不同的会计处理方法。在这多种会计处理方法之间本无绝对的孰优孰劣, 现行制度也缺乏对多种方法选用标准的具体规定, 会计人员只有在工作中运用自身的职业判断, 在诸多可选择的会计处理方法中, 选择适合本企业具体情况的会计处理方法, 以便会计信息能够真实地反映企业经营状况。

3.3 会计估计

在会计工作实践中, 经常需要利用最新信息对具有结果不确定性的交易或事项作出判断, 对未来事项是否发生及未来事项的发生时间及影响予以估计入账。常见的需要估计的项目有:坏账、或有损失、固定资产折旧年限与净残值、无形资产和待摊费用的摊销期限等等。这些项目必须通过会计人员合理的预测与推断加以确认、设计, 才能使会计信息得认真实地反映, 其确认、计量、揭示的合理准确与否很大程度取决于会计人员职业判断能力的高低。

3.4 重要性原则的运用

重要性原则要求对那些预期可能对进行经济决策发生重大影响的事项, 应单独反映或重点说明;对于不太重要的经济事项, 可以在会计记录或报表上予以简化或省略。由于我国会计准则未对重要性作出明确的定义, 而且在实际工作中, 不同的事项, 判断其重要性的标准也会随着时间、地点、经济环境、业务性质等等而不同。因此, 对于一项经济事项是否重要。是否对企业会计信息披露构成影响, 应否单独揭示, 应视其自身性质及相关情况而定, 在一定程度上也取决于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在实际工作中, 判断重要性的标准也不是固定不变的, 随经济事项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因此, 某项经济业务是否重要, 是否影响信息使用者的决策判断, 是否应单独披露, 应视具体情况而定, 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

4 提高会计人员职业判断能力的对策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 会计环境和会计处理对象日益复杂, 企业面临的不确定性和风险加大, 职业判断的作用日益重要。会计职业判断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会计信息的质量, 直接关系到能否正确核算企业的经营成果, 这就要求会计人员适应会计改革的需要, 不断提高职业判断能力。

4.1 转变思想观念, 增强职业判断意识

长期以来, 我国一直沿用行业会计制度来规范会计行为, 行业会计制度中规定了明确的会计科目, 并对各科目的内涵及其包括的内容作了具体而详细的解释, 会计人员只需根据会计制度的规定作简单的是非判断。此外, 财务制度中对会计政策、会计估计的选择作了详尽的限制性规定, 也限制了会计人员作判断的范围。这使得会计人员在工作中不善于运用职业判断去处理复杂的会计实务。面对新形势的要求, 会计人员要转变观念, 提高对会计职业判断必要性和重要性的认识, 更新思维方式, 改变过去按图索骥的旧习, 增强职业判断意识。

4.2 提高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以新会计准则体系培训为契机, 将国际上先进的会计理念和会计方法传授给会计人员, 将有利于提高会计人员的执业水平。会计人员应重视基础理论的学习, 特别是要以新的会计准则培训为切入点, 改进知识结构, 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制度、准则允许的范围内熟练地进行专业判断, 作出合理的选择。

4.3 提高会计人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要想成为一个高水平的会计人员, 除了具备一定的专业基础知识和较高的理论素质外, 还要善于实践。会计职业判断能力是职业培养、职业训练的结果。它是在会计实践中通过持续、不间断地培养和训练, 不断积累起来的。企业应打破会计岗位终身制, 实行岗位轮换制, 使会计人员全面掌握各生产、经营环节的成本费用构成, 根据不同生产、经营环节和费用的性质进行职业判断。

4.4 树立现代教育观念, 实行终身教育制

职业判断能力的高低是会计人员综合素质强弱的反映。要培养会计人员具备较强的综合素质, 我们必须树立现代教育观念。首先, 在高等教育中对财会专业课程的设置应核算与管理兼顾, 形成完整的学科体系。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能从一堆分散的数据资料中通过筛选、归类、分析和判断以解决新问题。其次, 做好会计人员后续教育培训工作, 对会计人员实行终身教育制, 使会计人员对与本职工作相关的理论知识有广泛的理解, 通晓企业管理、会计实务、税收法规等知识, 增强职业判断能力。

摘要:伴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 会计环境日趋复杂多变, 不确定性经济事项日益增多, 而会计标准却日趋简略, 会计职业判断空间不断增大。这不仅是国际会计准则的发展趋向, 也是我国会计准则的发展趋向。因此, 会计人员需要有敏锐、准确的职业判断能力, 如实地确认和计量资产、负债的价值以及当期损益, 以提高本单位的会计信息质量。本文从会计职业判断的概念入手, 对如何提高会计职业职业判断能力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会计职业判断,对策

参考文献

[1] 汪士果.论会计职业判断[J].财会研究, 2006 (7) .

[2] 李正军.培养和提高会计职业判断能力[J].中国农业会计, 2006 (10) .

会计实务职业判断论文范文第6篇

摘要:合并财务报表的编制,是研究如何编制财务合并报表使单个企业个别财务报表得到科学合并,真实、全面的反应企业集团在整体上的全貌问题,从而提高合并财务报表的可靠性和相关性。

关键词:新会计准则 合并财务报表编制 比较

0引言

合并财务报表,是以企业集团内纳入合并范围的各成员作为会计主体,在其所编报的个别财务报表基础上,由集团中的母公司运用一整套合并程序和方法所编制的,综合反映企业集团经营成果、财务状况及其现金流量变动情况的财务报表。合并财务报表的合理编制,在一定程度上能有效地防止母公司来任意操纵利润、扭曲会计信息,从而提高合并财务报表的可靠性和相关性,来把握其中的规律,指导以后的工作。

1合并财务报表编制概述

合并财务报表有以下特点①特殊的会计主体。合并财务报表的主体是由母公司和子公司若干法人组成的企业集团会计主体,是经济意义上的会计主体,不是法律主体。②母公司编制合并财务报表,并不是企业集团中所有企业都必须编制合并财务报表。③合并财务报表以个别会计报表为基础编制。④连续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的连续抵消。⑤合并财务报表编制方法独特。合并财务报表是对纳入合并范围的个别会计报表的数据进行加总的基础上,通过编制抵消分录将企业集团内部的经济业务对合并财务报表的影响予以抵消。

2我国新会计准则下合并财务报表编制的变化及影响

2.1我国合并报表编制合并范围的变化①小规模子公司和特殊行业子公司需纳入合并财务报表范围。这样合并财务报表能反映由母公司和所有子公司构成的企业集团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②取消了比例合并法,新会计准则明确指出应以控制为标准来界定合并范围,因此在具体实施新会计准则时应从定性标准和定量标准两个方面判断是否存在实质控制。③对报告期内子公司的添增、处置事项做出了具体的规定。

2.2我国合并报表编制内容和方法的变化新准则中规定,合并财务报表不仅包括合并资产负债表、合并利润表和合并利润分配表的变动,而且还包括合并现金流量表、合并所有者权益增减变动表和附注三个部分的改变。

2.2.1有关编制合并资产负债表的变化①增加了对“在建工程、无形资产的内部销售产生的未实现内部销售损益处理”的规定。②新准则规定子公司所有者权益中不属于母公司的份额,应当作为“少数股东权益”在合并资产负债表中的所有者权益项目下列示,而不再作为“少数股东权益”单独在合并资产负债表中反映。⑨新准则要求外币财务报表折算差额中属于少数股东权益的部分,应并入少数股东权益项目中列示。

2.2.2有关编制合并利润表的变化①增加了“对存货、固定资产、在建工程、工程物资和无形资产计提的跌价准备或减值准备与为实现的内部销售损益相关的部分也相应抵销”的规定。②新准则规定子公司当期净损益中属于少数规定权益的份额,应在合并利润表净利润项目下的“少数规定损益”项目中列示,而不是以“少数股东损益”在“净利润”项目之前单独列示。

2.2.3编制合并现金流量表的新要求新准则首次提出了对合并现金流量表的编制要求,具体如下:①母公司与子公司、子公司相互之间以现金结算债权与债务所产生的现金流量应当抵销。②母公司与子公司、子公司相互之间当期以现金投资或收购股权增加的投资所产生的现金流量应当抵销。③母公司与子公司、子公司相互之间当期取得投资收益收到的现金,应当与分配股利、利润或偿付利息支付的现金相互抵销。④母公司与子公司、子公司相互之间处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收回的现金净额,应当与购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支付的现金相互抵销。⑤母公司与子公司、子公司相互之间当期销售商品所产生的现金流量应当抵销。(山东大学管理学院)

2.2.4新准则要求编制合并所有者权益变动表该表以母公司和子公司的所有者权益变动表为基础,在抵销母公司与子公司、子公司相互之间发生的内部交易对合并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的影响后,由母公司编制。也可以根据合并资产负债表和合并利润表进行编制。

2.2.5编制报表时附注披露的内容的变化新准则对编制报表附注披露的内容增加了几方面:①子公司表决权比例披露。②子公司向母公司转移资金能力受到严格限制情况的披露。③本期不纳入合并范围的原子公司,说明原子公司的名称、注册地、业务性质、母公司的持股比例和表决权比例,本期不再成为子公司的原因等。

3对合并财务报表新准则的思考

3.1我国合并财务报表新准则存在问题

3.1.1合并范围的规定应进一步详细①复杂持股合并的问题。新会计准则没有就如何计算间接拥有比例的方法做出明确的规定,选用的方法既可以依据加法原则也可以依据乘法原则,因而容易造成对于同一持股关系的合并业务会因不同会计人员的不同理解而做出不同的合并处理,得出不同的结论,从而导致最后提供的合并财务信息不一致。②关于暂时性控制的问题。新会计准则强调以控制为标准界定合并范围,但对暂时控制并未明确说明。

3.1.2内部抵销处理例如:对于存货的购销,若两公司问的生产、销售存在上、下游关系,则两者之间的销售应进行抵销。若两公司间的销售只是偶尔发生,其金额对集团公司的经营成果影响很小,本文认为可以根据重要性和成本效益原则,不必进行抵销。

3.1.3与国际会计准则的衔接我国市场经济尚处于发育阶段,特别是国有企业相互之间的交易比较多,且關联交易较为普遍,交易价格显失“公允”的可能性很大。所以我们必然是既要吸收借鉴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尽量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协调,又不能简单地照搬照抄国际财务报告准则。

3.2对合并财务报表新准则顺利实施的建议新准则的顺利实施必然需要各管理部门围绕新会计准则制定出其他相关规范及采取一系列相应措施,使新准则在实施过程中真正达到对会计信息质量的要求。①加强对相关人员的业务培训,完善证券监督相关法规。组织企业会计从业人员的进行业务培训,是保证新会计准则有效实施最基础最有效的环节。同时加强对注册会计师、注册税务师的业务培训,有助于提高其专业胜任能力与执业水平,保证执业质量,以监督会计从业人员的行为。广泛宣传新准则,并解答会计从业人员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的困难。②及时出台相关的审计实务公告,尽快开发出符合新会计准则、新审计准则的软件。随着投资者、债权人和社会公众等保护自身合法权益意识的提高,今后企业财务报表的使用者对注册会计师的执业质量的关注和要求也会不断增强。

4结论

合并财务报表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集团化发展进程中对外披露会计信息的规范要求和有效手段。本文针对新合并财务报表准则与旧准则的相关差异,验证了新准则下会计信息的有效性以及有用性的提高。具体体现在:①新合并财务报表准则规定的合并范围提高了会计信息的有效性,即比较能够真实反映企业集团整体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②新合并财务报表准则在其他方面对会计信息的有用性产生的影响。包括:我国合并报表编制内容和方法的演变及影响,个别财务报表调整的演变及影响,内部会计事项抵销的特殊问题处理的演变及影响等。

上一篇:风险控制地铁工程论文范文下一篇:书画艺术建筑设计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