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国学经典范文

2024-07-09

读国学经典范文第1篇

演讲比赛活动方案

一、目的和意义

为了丰富校园文化内涵,营造浓厚校园育人气氛,同时通过

“诵读国学经典”使学生明圣人礼,知天下事,明白做人的道理和礼仪,提高学生的自身修养;在学生心灵中不断地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渐渐地陶冶其性情,开启其智慧,让经典诵读为孩子的一生提供营养,特举行本次活动。

二、主题

诵读国学经典

三、时间:2015年5月4日

四、地点:学校足球场

五、参加对象:

七、八年级学生

六、领导小组

组 长:冯明光 副组长:刘中政

成 员:王代彬 陈云昆 陈云平 张光平

袁亚梅 王茂华 各班班主任

七、工作人员安排

总策划:刘中政 策 划:王代彬 袁亚梅 主持人:团委具体负责 评 委:中学教师 统 分: 袁杰 杨卓尧 舞台布置: 组 长:王茂华

成 员:袁仲伦 杨诗刚 周 健 刘世民 杨辅辉 古通海 幕 布:张光平 王代彬 奖状制作:罗通 胡修强 摄 像:张光平 胡修强

安全保卫:陈云平 刘 雄 门卫 宿管人员 会场纪律:各班班主任

后勤保障:王茂华 杨诗刚 袁水波 罗 通

八、奖项设置: 分年级各设一等奖 1名、二等奖1 名、三等奖 1名 、优秀奖2名。

九、具体要求:

1.以班级为单位,进行诵读演讲。

2.诵读内容除《弟子规》外等优秀国学经典。

3.各班诵读时间为3—6分钟,超时或时间不够都得扣分

4.自备背景音乐。

十、比赛评分标准

1、演讲内容(3分):主题突出,内容真实感人,结构完整清晰等。

2、语言表达(3分):普通话标准,声音宏亮清楚,语调和语速与演讲内容有机配合,声音与情感有机结合等。

3、演讲表情(2分):表情自然并与内容有机结合,声情并茂,感染力强,动作与手势恰到好处等。

4、仪表仪态(1分):仪表端庄,服装整洁大方,讲究礼仪。

5、其他(1分):脱稿、时间控制在6分钟以内,出入场有序,演讲效果,创意及有关内容。 十

一、评分方式

1. 本次大赛为十分制,去掉一个最高分,去掉一个最低分,所得平均分为每个选手的最后得分。

2. 前3号选手演讲完毕评委才开始评分,以此类推。

十二、评委成员

冯明光、王代彬、罗洪、袁江平、袁安乾、袁远琴、杨诗刚

记分员:袁杰

杨卓尧

十三、赛场纪律

1. 国学经典演讲比赛是校园文化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求班主任高度重视,认真选材,悉心指导,努力创新形式,丰富内容,以实际行动弘扬中华民族传统优秀文化。

2. 按时到达现场,比赛结束退场时听从统一指挥,不可擅自退场;

3. 遵守比赛纪律,保持环境卫生,不乱丢杂物。

4. 本着“团结、友谊”的精神,服从评委,如有疑问可向评委会及时反映。

5. 其他未尽事宜,另行通知。

同民镇中学共青团委

读国学经典范文第2篇

一、主题讨论: 1.请结合实际谈谈你对学、思、行之间关系的理解。P67 2.请结合实际谈一谈你对“五不足恃”的理解? P150 3.从教材十章经典故事中选择一个,说明你的独到理解和收获。

4.请结合十章主题写出一个历史人物的经典故事(不能抄写教材中已有的经典故事,可以去图书馆或网上检索相

关故事),说明这个历史经典故事对你的主要启示意义。

二、讨论说明: 1.如上主题讨论可以四选一

2.可以概括综述讨论,也可以举例说明讨论 3.请每位同学在课程论坛进行一次主题讨论 4.鼓励同学之间互动讨论

提交说明:请将讨论内容粘贴到形考平台的作业三的回答中。 参考答案: 主题一:(P67)

我认为思不仅是思考的意思,还是反省的意思。“三思而后行”中的三思,不是思考三次的意思,而是思考后并反省的意思。常于学、勤于思、敏于行。要经常的学习,在经过思考和反省后,做事要反映迅速、行动敏捷。 我认为“致知之道有二:曰学,曰思,„„,学非有碍于思,而学愈博则思愈远,思正有助于学,而思之困则学必勤”这句话充分的阐明了学和思的关系。 勤于思、敏于行的关系: 三思后,却不去行动,那也是不行的。我认为“三思而后行”,在“行”之后要做到“事莫大乎无悔。事至无悔而止矣,成不可必也。”不用在乎成功与否,只要自己不后悔就行了。 以上是我对学、思、行之间关系的理解。

主题二:(P150)

五不足恃的理解:任何人都有梦想,可是自己的梦想究竟怎么才能实现呢?“五不足恃”故事向我们表明了一个道理:其他人依靠不得,成事必须靠自己。所以,从各方面综合提高自己的能力,把“修身”的功夫做到位,理想在机会来临的时候就有可能让你把握住了。一味地指望别人,到头来吃苦的还是自己。 好多品质都是逐步形成的,好多习惯都是慢慢养成的。从各方面提高自身的素养,是从一点一滴开始的。这一点一滴积累的过程,便是向理想一步一步靠近的过程。不要放弃,用心去做,成功就在眼前。求人不如求己!靠天靠地不如靠自己!与其依靠上天乞怜,命运垂青,不如依靠自己的信心和勇气,依靠自己的双手去艰苦奋斗,拼搏人生!

主题三:

梓人传(柳宗元) 本文作者通过一个梓人“善度材”,“善用众工”的故事,生动形想而又合理自然地阐明了当宰相治理国家的道理。“择天下之士,使称其职”;梓人的“其不胜任者,怒而退之,亦莫敢愠焉”。与宰相的“能者进而由之,使无所德。不能者退而休之,亦莫敢愠”。异曲同工!文中引用孟子“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来说明人们的社会分工不同,各司其职;有现实积极意义。 作者从一个建筑师入手,详细地介绍他是如何盖房子的,然后对这一事件进行深入分析,与建设国家进行类比。从中找出相同之处,细致入微,让人信服。我们不得不佩服作者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然后从反面进行论述,指出违背事物规律的后果,让人深思,最后点出作为灵魂人物的处事原则:举贤任能,不宜事务躬亲,懂得审时度势,这便是我们所说的无为而治与理应坚守的中庸之道。

主题四:

读国学经典范文第3篇

――《孟子》(译:君子最大的长处就是用高尚、仁义的心去对待别人。)28.人皆可以为尧舜。

――《孟子》(译:只要肯努力去做,人人都可以成为尧舜那样的大圣人。)29.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烟焚。

――《韩非子》(译:千里大堤,因为有蝼蚁在打洞,可能会因此而塌掉决堤;百尺高楼,可能因为烟囱的缝隙冒出火星引起火灾而焚毁。)30.良药苦于口而利于病,忠言逆于耳而利于行。 ――《孔子家语》(译:好的药物味苦但对治病有利;忠言劝诫的话听起来不顺耳却对人的行为有利。)31.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明代谚语(译:一句良善有益的话,能让听者即使在三冬严寒中也倍感温暖;相反,尖酸刻薄的恶毒语言,伤害别人的感情和自尊心,即使在六月大暑天,也会让人觉得寒冷。)32.千经万典,孝悌为先。 ――《增广贤文》(译:千万种经典讲的道理,孝顺父母,友爱兄弟是最应该先做到的。)33.善恶随人作,祸福自己招,

――《增广贤文》(译:好事坏事都是自己做的,灾祸幸福也全是由自己的言行招来的。)34.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论语》(译: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应当说 不知道,不弄虚作假,这才是明智的行为。)35.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韩愈(译:事业或学业的成功在于奋发努力,勤勉进取。太贪玩,放松要求便会一事无成;做人行事,必须谨慎思考,考虑周详才会有所成就。任性、马虎、随便只会导致失败。)36.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朱熹(译:用心思考,用眼仔细看,有口多读,三方面都做得到位才是真正的读书。)37.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论语》(译:努力学习却不感到满足,教导别人不感到厌倦。)(译:不把半步、一步积累起来,就不能走到千里远的地方,不把细流汇聚起来,就不能形成江河大海。)38.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王之涣(译:想看到更远更广阔的景物,你就要再上一层楼。想学到更多更深的知识,你就要比原来更努力。)39.强中自有强中手,莫向人前满自夸。

――《警世通言》(译:尽管你是一个强者,可是一定还有比你更强的人,所以不要在别人面前骄傲自满,自己夸耀自己。)40.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礼记》(译:玉石不经过雕琢,不能成为有用的玉器;人不经过学习,就不懂得事理。)41.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劝学》(译:年轻的时候不知道抓紧时间勤奋学习,到老了想读书却为时已晚。)(译:知道自己的不足并努力学习就是聪明的人,不好问又骄傲自满的人是可耻的。)42.学不可以已。

――《荀子》(译:学习是不可以停止的。)43.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 ――《论语》(译:学过的知识,在适当的时候去复习它,使自己对知识又有了新的认识,这不是令人感到快乐的事吗?)44.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论语》(译:学了新的知识又常常温习已学过的知识,不断地学习,温习,学问和修养一定会很快得到提高,这样的人就可以成为老师了。)45.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杜甫(译:读书读得多,写起文章来就会笔下生花,像有神助一样。)46.读书百遍而义自见。

――《三国志》(译:读书必须反复多次地读,这样才能明白书中所讲的意思。)47.学而不化,非学也。

――杨万里(译:学习知识但不能灵活运用,不能称为学习。)48.好学而不贰。 ――《左传》(译:爱好学习但不三心二意。)49.学如不及,犹恐失之。(译:学习知识时生怕追不上,追上了又害怕再失去。)50、知而好问,然后能才。 ――《荀子》(译:聪明的人还一定得勤学好问才能成才。)

51、学之广在于不倦,不倦在于固志。

――葛洪(译:学问的渊博在于学习时不知道厌倦,而学习不知厌倦在于有坚定的目标。)52.学而不知道,与不学同;知而不能行,与不知同。 ――黄睎(译:学习知识不能从中明白一些道理,这和不学习没什么区别;学到了道理却不能运用,这仍等于没有学到道理。)53.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苏轼(译:广泛阅读,多了解古今中外的人和事,把其中好的部分牢牢记住;积累了大量的知识材料,到需要用时便可以很自如恰当地选择运用。)(译:做任何事情,开始一定要认真地做好,如果做差了一丝一毫,结果会发现相差很远。)54.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陶渊明(译:美好的青春年华过去了就不会再来,一天不可能有两个早晨,要珍惜时光啊!)

55、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左传》(译:文章讲的内容或题材都很好,可表达不适当,那么欣赏的人就不会很多,难以传播千古。)56.人之为学,不可自小,又不可自大。

――顾炎武(译:学习时不要在渊博浩翰的知识面前感到自卑,也不能因为学到一点点知识而骄傲自满。)57.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

――《中庸》(译:勤奋好学就接近智,做任何事情只要努力就接近仁,懂得了是非善恶就是勇的一种表现。)

58、笨鸟先飞早入林,笨人勤学早成材。

――《省世格言》(译:飞得慢的鸟儿提早起飞就会比别的鸟儿早飞入树林,不够聪明的人只要勤奋努力,就可以比别人早成材。)59.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增广贤文》(译:勤奋是登上知识高峰的一条捷径,不怕吃苦才能在知识的海洋里自由遨游。)60.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增广贤文》(译:学习要不断进取,不断努力,就像逆水行驶的小船,不努力向前,就只能向后退。)61.位卑未敢忘国。

――陆游《病起书怀》

(译:虽然自己地位低微,但是从没忘掉忧国忧民的责任。)62.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汉青。

――文天祥《过零丁洋》(译:自古以来,谁都难免会死的,那就把一片爱国的赤胆忠心留在史册上吧!)63.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乐而乐。

――范仲淹《岳阳楼记》(译:为国家分忧时,比别人先,比别人急;享受幸福,快乐时,却让别人先,自己居后。)64.忧国忘家,捐躯济难,忠臣之志也。

――曹植《求自诚表》(译:忧虑国家大事忘记小家庭,为拯救国家危难而捐躯献身,这都是忠臣的志向。)65.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

――陈蕃语(译:有志气的人活在世上,应当敢于跟各种不利于国家的行为作斗争,哪能只满足于处理好自己小家的小事呢?)66.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读国学经典范文第4篇

为进一步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和《公民道德建设的实施纲要》,我们把“感恩教育”作为德育工作的切入点,吸取中华国学经典中的精华作为主要内容,编撰了《感恩教育系列读本》,并以感恩教材为抓手,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围绕《读本》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对学生实施感恩教育,具体做法如下:

一、感恩教育校本课程的启动诠释

德育呼唤感恩教育,学生成长需要感恩教育。

由于现在独生子女多,在学生成长中,父母都围着独苗转,经常看到孩子跟父母要钱命令化倾向,老师批评学生不服化倾向,学生与人交往自私化倾向,学生完成学业被迫化倾向。许多孩子是只知索取和拥有,不会珍爱和付出,更不会感恩。个性孤独和自私,不会宽容和给予,对美好的事漠不关心,对善良的人视而不见,对他人的关爱不会感动,成长中只能接受顺境和表扬,不能面对逆境和挫折。这样极易形成他们任性、傲慢、自私、冷漠的心理品质,造成人格缺失,而感恩教育恰恰能弥补他们个性成长的性格缺憾。让学生懂得感激家庭对他们的培育,感激学校对他们的教育,感激他人对自己的关爱,感激社会对他们的期盼,独生子女形成待人宽厚,为人服务,爱人富足,与人给予等健全人格。因此,有必要单独开设感恩教育课程,对学生进行系统的孝敬父母、尊敬老师、关爱他人、服务社会的教育,形成较为完善的感恩教育的理论工程。

二、感恩教育系列教材的理想构建

1、教材内容

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文化中,国学经典无疑是一颗璀璨的明珠,经典史书有撼人心脾的魅力、深邃的思想、动人的故事。通过对学生问卷调查了解,大多数学生不同程度的了解一些孝敬父母的故事,如:“黄香暖席”、“乌鸦反哺”、“羔羊跪乳”等。要开发编制感恩教材,必需从历史文化中汲取营养,了解感恩的故事,理解感恩的行为,形成感恩的理念。经过研究,阳光小学校本教材创作小组确定了《感恩故事》、《三字经》、《成语故事》、《历代二十四孝图》、《百家姓》、《弟子规》、《古诗词必背》、《脑筋急转弯》、《科学与发明》、《千字文》、《论语》、《增广贤文》做为感恩教材的主体内容,把“孙康映雪”、“姜泌照月”、“头悬梁、锥刺骨”、“凿壁偷光”、“大禹治水”等故事和经典中的礼仪规范等编入教材材,并结合学生生活实际,适当穿插一些现代小故事,使学生通过学习教材,多维度的理解掌握感恩理念,达到懂得感恩,会感恩的知行统一。

2、课程安排: 教材编排好后,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把教材分为三个阶段: (1)

一、二年为低年段

一、二年级主要从感激父母的养育开始,教材的选编,主要是通过浅显易懂的故事的形式教育学生感激人间第一情——父母的养育之恩,要有感恩的心,这一阶段教材选择安排了《感恩故事》、《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成语故事》、《历代二十四孝图》。《感恩故事》让学生通过浅显的故事明了感恩的益处,知道怎样做才是感恩;《三字经》是蒙学经书,教育学生如何学习,尊敬老师,如何做人、尊敬长辈,如何知历史变迁、报效祖国;《成语故事》教育学生借古鉴今,如何树立报国之志;《历代二十四孝图》教育学生以先贤为典范,如何孝敬老人。

(2)

三、四年为中年段 主要安排了《感恩故事》、《弟子规》、《古诗词必背》、《科学与发明》、《脑筋急转弯》,以感激教师培育之恩、感激他人关爱之恩为主。《弟子规》是规范的尊敬师长丛书。《古诗词必背》是祖国灿烂文化的精髓,《科学与发明》是报效祖国的名人名篇,明显在读史、诵经上提高了难度。要求学生学到怎样尊敬师长、关爱他人,要学到,也一定要按着规范努力做到,是感恩教育的实践篇。 (3)

五、六年为高年段,安排《感恩故事》、《千字文》、《论语》、《增广贤文》主要以努力学习、报效祖国的感恩教育为主,读史提高了难度,在要求上既要学生学到,又要按经书圣语规范自己的行为,是感恩教育的提高篇。

3、课时安排

全套教材共十二册,有专任教师讲课,每周2课时,期末统一出题考试,学过的经史要熟读成诵,知道的礼仪能规范自己的行为,了解的故事要耳熟能详,上课和考试以感恩教育联系实际为主要内容,重在学以致用。

4、课后安排

这套书共计50页,正面是感恩课程,背面是感恩成长的日记手册,学生主要把感恩教育实践中的心灵悸动记录下来成文,大致要求为孝敬父母的文章3篇,尊敬老师的文章3篇,关爱他人的文章3篇,刻苦学习、报效祖国的文章3篇。主要通过平时的感恩成长日记,检验学生感恩教育实践和感恩教育成果,是真正的感恩效果成长日记。

三、感恩教育系列教材的教育价值

1、在孝敬父母方面: 以

一、二年低年段为主,他们不用父母背书包了,他们知道父母接送时打招呼、说“再见了”。能给父母节省一份零花钱了,能按时完成作业了,知道有好吃的东西先让父母吃了,不用父母削铅笔了,能自己管理自己的学习用品了,父母生气的时候,能向父母说:“我错了”……虽然小事看似平凡,但家长最大的欣慰是,孩子怎么突然长大了,变懂事了,以前光给孩子收拾书包,每天就忙得焦头烂额,好吃的东西还能让父母吃?孩子津津有味地说:孔融四岁能让梨,何况我们都7岁了……学生行为习惯的变化,说明校本系列教材起到了一定的教育作用。

2、在尊敬师长、关爱他人方面

三年、四年主要是尊敬师长,关爱他人教育,全校学生人人争取一天能让老师表扬一次,帮助学困生和贫困生做件好事,课上很少请假上厕所,坚持吃饭不挑食、不剩饭,在走廊不再乱打闹,右侧上下楼,交老师东西要双手,老师批评教育后能说“谢谢”,能主动借给别人东西,捡到手机、电话卡、钱能主动交给少先队……各班尊敬师长、关爱他人的好事层出不穷,他们知道“帮人就是帮自己”、“尊重别人就是尊重自己。”

3、在报效祖国方面

五、六年主要是报效祖国、为校争光教育。学生们从爱班级、爱集体做起,努力做好广播操、健美操、眼保健操,不在桌椅、墙壁乱画的了,高年学生成立了图书角,中午利用午休时间,大家看有益书籍,能主动为班级做力所能及的事……同学们纷纷表示“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要珍惜少年时光,以优异的学习成绩为校争光。

4、以感恩课程促进行为习惯养成

为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学校根据校本课程中《弟子规》的内容制定了各种规范。比如:通过“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等进行孝敬父母的教育,制定了“感恩父母规范二十条”, “感恩父母规范”的实施让学生的行为习惯有所改变,如:能主动承担家务,帮助父母扫扫地、洗洗碗、为父母打洗脚水、离家回家主动和父母打招呼等;再如:根据“人不闲、勿事搅、人不安、勿话扰。人有短、切莫揭。人有私、切莫说。” 制定了“感恩他人规范二十条”,渗透着关爱他人的教育,学习“感恩他人规范”后学生懂得了同学之间要互相关心,互相尊重,当别人有困难大家都能要伸出友爱之手。用规范不断去规训自己言行。可以渗透报效祖国的教育,制定了“感恩祖国规范二十条”,学生学习“感恩祖国规范”后懂得了学习重要性,为建设家乡、建设祖国必须学好科学文化知识,只有学好科学文化知识才能建设家乡。

在实施感恩规范的过程中,为使学生能真正达到自我约束、自我教育的效果,学校通过多方面进行培养,如:开展争当“感恩规范好少年”活动,学生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同学之间形成了互相监督、互相学习的氛围。在感恩规范养成中我们坚持反复抓、抓反复,要求是:“每天进步一点点”,让每个学生跳一跳就能摘到果子,尝到甜头,积极参与感恩实践。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家长认为自己孩子长大了,在家再也不是小公主、小皇帝了,能为父母做家务了。老师认为学生越来越懂事多了,上课能大胆发言的多了,课堂违纪的学生少了,同学之间互敬互爱的事多了,不会因一件小事吵架少了,同学间也懂得了互相帮助。

随着学校感恩教育的深入开展,学生逐步认识到,在自己的成长道路上,需要感激的人和事也太多了,纷纷表示现在要努力学习,用优异的学习成绩报答父母的恩德,报答老师的培育,报答所有关心自己的人。

读国学经典范文第5篇

清徐县实验小学 郭英

语言文字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与信息载体,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语文是为学生美好人生奠基的学科,学好语文人生会更富有诗意,追求诗意人生也应是每个生命个体的梦想所在。小学语文教学必须树立大语文观,跳出语文课本广泛获取有益于学生终身发展的知识,使其融入到语文课程中,滋养学生内在美,指引学生行动美。

国学经典作为中华民族文化传承的瑰宝,如何能与小学语文教学和谐融合,从而促进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提高学生品味语言与运用语言的能力,感受中华经典的博大精深,受到美的熏陶感染,将语文教学延伸至更深远的境界,以语文美化心灵,让语文装点生活,用语文提高情趣。

一、转变观念,变局限为无限

语文教学并非教教材,而是要用教材教。教什么?怎么教?一直以来都是语文从教者不断探究改进的内容。只有让教师感受到传统文化的深远意义,领悟到文字背后的经典故事,认识到语文与经典血脉相连的关系,才能付诸于实际教育教学中。欲使教师有关注经典的热情,需给予专业的指导与培训。传统文化在南方的小学校园早已落地生根,当我们的老师千里迢迢走进苏州的盛泽小学时,除了惊叹便是期待。惊叹于这里的孩子们各个思维敏捷、能言善辩、语出惊人、落落大方„„一切形容优秀生的词汇涌上脑海。教育专家朱红甫的《北冥有鱼》将孩子们带进了大鹏志存高远的广阔世界里,课堂上孩子们对鹏的剖析深入而透彻,语言表达又贴切而耐人寻味,老师们都自叹弗如。特级教师薛法根与孩子们一起从“德”的渊源引出历史上以德治国、以德持家的典型故事,也就是从那时起我了解了“德”字的本义是看清道路的方向,没有困惑迷误,大道坦然直行,在道家的思想中德代表自然的法则,是道家方法论的核心,一个字能延伸出多少我们未曾知道的知识啊!苏州之行的国学经典论坛震撼着我们这批来自北方小县城的小学教师。我们期待有朝一日自己的孩子们也能达到南方孩子们学习国学的水平,从而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2015年秋季开学,随着经典教学专家朱红甫莅临我校培训指导,国学课也正式纳入我校课程,《三字经》《千字文》《论语》《大学》《中庸》„„老师们一看陌生而又深奥难以读懂的篇目,想打退堂鼓的不在少数。人人都是摸着石头过河,别太为难老师,别再难倒学生丧失兴趣,我们的国学教学降低难度,不苛求句句读懂,只要能读通记忆。于是师生一起背诵经典成了“早读必备”,朗朗书声经典浸润,渐渐地大家熟悉了节奏、感受到韵律、品味出真谛。就这样读着读着,打开了师生对经典的兴趣之门。老师们的观念在悄悄改变,认为经典学习需从娃娃抓起。

二、抓住课堂,化死板为灵动

每周一课,课课重要,不敷衍,不包办,不填鸭。尽管国学内容深奥,但是学生借助注释、联系实际、展开讨论,大多还是可以学懂的。课堂的读形式多样:个人读、小组读、领读、赛读、轮读„„学生的学习兴致被变化的读激活了,只要扫清障碍,学生都能读出节奏美了。“神奇汉字”的学习提高了孩子们的识字能力,从甲骨文到金文,再到小篆、隶书、楷书,孩子们对汉字的演变过程了解更加清晰了,对字的音形义掌握更也富有深意了。当孩子们在语文课堂进行识字时,能结合国学课上对汉字的认识进行解读,极大地提高了孩子们识字的兴趣,掌握科学的识字方法,使得识字教学意义更加深远。从而培养孩子们独立识字的能力及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提高识字教学的效率。“日积月累”则拉近了孩子们与历史的距离,与古人对话、以圣贤为友,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三、设计活动,促知识以内化

我国古代经典著作《大学》中开宗明义这样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即学习的目的在于彰明内心美善的德行,在于使人自新,在于使人处于最高的至善的道德境界。通过各式各样的活动,推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基学生终身发展。围绕语文知识和经典教学内容,设计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在情境中内化知识,达到终身受益的良好效果。

1.低年级国学知识闯关游戏——逐关增加难度,每关均有评价。国学经典背诵学生已基本形成习惯,以游戏的形式出现,不仅激发其参与热情,而且锻炼其现场应变的能力。如:神奇汉字我会认、原文背诵我能行、历史故事知人物„„

2.各年级国学经典诵读活动——据经典内容定表演形式:吟诵、古文新唱、情景剧„„表演给了学生充分展示自我的机会,人人参与面向全体,真正体现教育的全面性。以班级为单位,学生全员参与经典诵读。如:四季之声,将描写四季的经典诗文有机结合,感受四季之美。

3.高年级经典知识竞答——班级活动的基础上,选出优胜小组参加年级组竞答活动。活动精彩激烈,突出经典的深邃内涵,活动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用经典润泽人生。参赛学生专注凝神,对知识的理解体会深入到位,不仅展示学生的个体智慧,也能极大地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4.纸笔测查活动——每一位国学教师参与创建题库,测查内容围绕题库设计内容及题型进行精选,统一时间答题,教师予以评价小结,促进学生国学知识的掌握。

读国学经典范文第6篇

孔子国学经典语录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3、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不逮也。

4、有德者必育言,有言者不必育德。

5、与朋友交,言而有信。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6、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7、君于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8、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9、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乎。

10、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11、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

12、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13、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14、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15、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16、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矣。

17、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18、己所不欲,匆施于人。

19、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20、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21、刚、毅、木、讷近仁。

2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23、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

24、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

25、人而无恒,不可以作巫医。

26、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

27、居是邦,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

28、圣则吾不能,我学不厌而教不倦也。

29、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30、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31、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32、不患人之不已知,患不知人也。

33、有教无类。

34、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35、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

36、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37、君于疾没世而名不称焉。

38、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39、盖有不知而作者,我无是也。

40、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41、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42、施,取其厚;事,举其中;敛,从其薄。

43、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

44、择可劳而劳之,又谁怨?欲仁而得仁,又焉贪?

45、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46、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47、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48、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

49、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

50、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

51、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52、过,则匆惮改。

53、不迁怒,不二过。

54、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55、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的欲,不逾矩。

56、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57、以不教民战,是谓弃之。

58、君于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

59、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60、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61、士而怀居,不足为士矣!

62、不学诗,无以言。

63、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64、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65、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66、人莫知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

67、居上不宽,为礼不敬,临丧不哀,吾何以观之哉!

68、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69、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阅读拓展:

孔子是儒学的集大成者,他对原始儒学进行改造,使它成为中华文化中最重要的精神,对我们民族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都有很强的引导作用。孔子的事迹光耀千秋、永载史册。在孔庙里可以随处看见别人对他的称赞的对联,说他与尧舜禹齐名。孟子称赞他“出乎其类,拔乎其粹,自生民以来所未有也”。孔子73年的人生经历是无人可比的。他自我总结为:“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孔子十五就立志求学,学习了十五年才到了三十而立。三十而立,这个立不是成人自立娶妻生子,,是立于礼,立于天地之间,无愧于天。他把人从禽兽中脱离出来,从功利中跳将出来,从道德中剥离出来,达到立于天地之间的境界。人生的三种达德是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人的一生中会有很多的不如意,不愉快,也许原因很多,但是大多时候是因为我们自己想不通,心胸太狭窄,无法融入太多的东西,而智慧就能帮助我们打开心结。五十而知天命,孔子明白,人所不能解决的问题,就是天命。也许天命是我们不能把握的,惟有智者不惑能达到。颜回是个大圣人,但谁能料到他就活了32岁呢?这就是天命!六十耳顺,孔子在60岁的时候又回到了平民中,他已经了解了人生的悲欢离合都是很正常的,不能因此而过度悲伤。七十而从心所欲,在70岁的时候,孔子达到了人生的最高境界——人和天的相融。而孔子所做的最伟大的两件事是什么呢?第一个就是立人极,他到达了人生的最高境界。他告诉我们,人应该追求什么样的精神境界,他也为我们树立了人格榜样。第二个伟大的事件是修订了教材。“六经”都是孔子为我们修订的。后人称赞他“修诗书正礼乐,赞易传著春秋”,作为千古读书人必须读的“六经”,是孔子第一次把前人的文化思想进行大融合,这是整个中华民族集体智慧的结晶,不是个人的思想。“六经”中规定了中国的宇宙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何谓宇宙观?淮南子说“上下四方之谓宇,古往今来之谓宙”也就是空间和时间。中国人是怎样看待时间和空间的呢?在“六经”中都做了详尽的解释。中国人崇拜什么,批判什么,热爱什么,怨恨什么,肯定什么,否定什么,这些都是中国人所特有的价值观。

孔子的另外一个贡献是提倡“仁”。《论语》中有三句话“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三句话说出了整个《论语》的大纲,是《论语》精髓!而《论语》则被称为“所以教人学为君子者也!” 现在我要解释一下什么叫“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同师为朋,同志为友,在座的诸位,虽然说是同学,但有的人志向不同,如有人想成为哲学家,还有人要成为文学家,政治家,经济学家。他们只可称为“朋”,不可称为“友”,只有那些既是同师教,又有相同志向的人才可称为朋友!有朋自远方来啊!在孔子时代,他的弟子从四面八方来探望他,让他感到“不亦乐乎!”那才是真正快乐啊!你想呀,古代交通那么不发达,不像现在一样交通工具那么多,速度那么快。而在当时那种条件下,孔子的学生也纷纷来探望老师,说明那位老师的人格光辉,学问是多么的高啊!而孔子就以高尚的道德品质和人格被人们所尊崇,因此他非常快乐,那是心里的喜悦啊!“说”与 “乐”有着不同的意思,要不怎么样会有两个读音呢!“说”是自己内心的喜悦,没有流露出来的喜悦。“乐”是是把喜悦流露出来啊!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即追求人生的大道,探求人生的真谛,那才是真正的快乐!古人是因为快乐而读书,感受其中大道,才能感受真正的喜悦,所以才叫“不亦说乎”。而大家在平时读书是否也感觉到非常喜悦啊。如果没有,那是因为你求的不是人生大道,没有把人生大道融入到学习生活中。“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是你面对朋友时不计较名利,一视同仁,用真心来对待每一个人,并且在不同的人生境界都能保持一种平和的心态!“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当自己满腹经纶却不被别人认同时,却不恼怒,在不同人生境遇里都能保持着一种平和的心态,面对人生落魄的时候,都能坦然面对,这才是君子到达的境界!

上一篇:地大校办字范文下一篇:财政局社保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