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与情感练习题范文

2024-06-15

情绪与情感练习题范文第1篇

2.生理唤醒:指情绪产生的生理反应

3.心境:指人比较平静而持久的情绪状态

4.激情:强烈的爆发的为时短促的情绪状态 产生的情感体验

5.应激:指人对某种意外的环境刺激所做出的适应性反应

6.道德感:根据一定的道德标准再评价人的思想和行为时产生的主观体验

7.理智感:人在智力活动过程中认识评价事物时产生的情感体验

8.美感:根据一定的审美标准鉴赏或评价事物时所产生的情感体验

9.皮革马利翁效应:指人们基于对某种情感的直觉而形成的期望或语言,会使该情境产生适应这一期望或语言的效应

10.表情:再情绪状态发生时身体各部分的动作量化形式,包括面部姿态语调表情 二.1.情绪与情感的关系:

情绪侧重生理(人与动物都有)情感只是人特有的。情感在情绪的基础上产生,情绪受情感控制。

2)情绪情感与认知的关系:认知是情绪产生的前提和基础,情绪受情感控制。 区别:反映对象不同,有意性不同(认知易控制,情绪不易控制),外在表现不同 2,功能:适应动机,组织功能,动机功能,社会功能。

3,维度:指情绪所固有的某些特征,两极性:两种对立状态①动力性:增力或减力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②激动性③强度④紧张和轻松⑤复杂性

4,心境:指人比较平静而持久的情绪状态(具有弥漫性)

激情:一种强烈的爆发的为时短促的情绪状态(爆发性,冲动性)

应激:指人对某种意外的环境刺激所做出的适应性反应

5,①道德感:根据一定的道德标准再评价人的思想和行为时产生的主观体验

②理智感:人在智力活动过程中认识评价事物时产生的情感体验

③美感:根据一定的审美标准鉴赏或评价事物时所产生的情感体验

6.表情的种类:1.面部表情:指通过眼部肌肉、颜面肌肉和口部肌肉的变化来表现各种情绪状态。2.姿态表情:分为身体表情和手势表情两种3.语调表情4.感觉反馈

情绪与情感练习题范文第2篇

2.生理唤醒:指情绪产生的生理反应

3.心境:指人比较平静而持久的情绪状态

4.激情:强烈的爆发的为时短促的情绪状态 产生的情感体验

5.应激:指人对某种意外的环境刺激所做出的适应性反应

6.道德感:根据一定的道德标准再评价人的思想和行为时产生的主观体验

7.理智感:人在智力活动过程中认识评价事物时产生的情感体验

8.美感:根据一定的审美标准鉴赏或评价事物时所产生的情感体验

9.皮革马利翁效应:指人们基于对某种情感的直觉而形成的期望或语言,会使该情境产生适应这一期望或语言的效应

10.表情:再情绪状态发生时身体各部分的动作量化形式,包括面部姿态语调表情 二.1.情绪与情感的关系:

情绪侧重生理(人与动物都有)情感只是人特有的。情感在情绪的基础上产生,情绪受情感控制。

2)情绪情感与认知的关系:认知是情绪产生的前提和基础,情绪受情感控制。 区别:反映对象不同,有意性不同(认知易控制,情绪不易控制),外在表现不同 2,功能:适应动机,组织功能,动机功能,社会功能。

3,维度:指情绪所固有的某些特征,两极性:两种对立状态①动力性:增力或减力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②激动性③强度④紧张和轻松⑤复杂性

4,心境:指人比较平静而持久的情绪状态(具有弥漫性)

激情:一种强烈的爆发的为时短促的情绪状态(爆发性,冲动性)

应激:指人对某种意外的环境刺激所做出的适应性反应

5,①道德感:根据一定的道德标准再评价人的思想和行为时产生的主观体验

②理智感:人在智力活动过程中认识评价事物时产生的情感体验

③美感:根据一定的审美标准鉴赏或评价事物时所产生的情感体验

6.表情的种类:1.面部表情:指通过眼部肌肉、颜面肌肉和口部肌肉的变化来表现各种情绪状态。2.姿态表情:分为身体表情和手势表情两种3.语调表情4.感觉反馈

情绪与情感练习题范文第3篇

课题:

情绪和情感的概念 目标:

掌握情绪和情感的概念,了解情绪和情感的区别,以及情绪、情感与人的需要之间的联系。 重点:

情绪和情感的概念 难点:

情绪和情感情绪、情感与人的需要之间的联系 (一) 什么是情绪和情感

1. 定义:

情绪和情感是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 2. 情绪和情感的区别与联系:

情绪和情感是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的两个概念。

1)一般说来,人们将情绪和情感的区别主要分为三个方面。

第一,情绪是和有机体的生物需要相联系的体验形式。当机体的某种生物需要得到满足时则会产生积极的、肯定的情绪体验;反之,则产生消极的、否定的情绪体验。情感则是同人的高级社会性需要相联系的、在社会文化生活中产生的情绪体验。

第二,情绪发生较早,是人和动物共有的,而情感体验则是人类特有的,是个体发展到一定年龄才产生的。

第三,情感比情绪更稳定、持久。情绪随环境的变化而变化,情感则较稳固、长期。 2)情绪和情感的联系:

情感是在情绪的基础上形成,并对情绪产生巨大的影响。 3. 情绪和情感与人的需要的关系

情绪和情感反映的是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

这种关系表现在:

1)在客观事物中,有些事物能引起人的情绪反映,但有些事物则不能引起人的情绪反映。这是因为事物是否引起人的情绪反映,是以人的需要为中介的。

2)即使是同一种事物,在不同的需要下,也可以引起不同的情绪体验。

总之,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特殊的反映形式,这种反映是以客观事物是否能满足人的需要为中介的。 小结: 作业:

什么是情绪和情感?

课题:

情绪和情感在幼儿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目标:

了解情绪和情感在幼儿心理发展中的作用,了解幼儿情绪与身心健康的关系,学习如何保证幼儿情绪的健康。 重点:

情绪和情感在幼儿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难点:

如何保证幼儿情绪的健康 方法: 讲授、讨论 课时: 2课时 过程:

二、情绪和情感在幼儿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一) 动机作用

情绪、情感是伴随人的需要是否满足而产生的体验,它对人的行为具有推动或抑制作用。对于幼儿来说,情绪的动机作用表现得更为明显,直接有些着幼儿的各种行为。

幼儿的行为目的性和受理智支配的程度很低,不能有意识地控制自己去做不愿意做的事,因此,他们比成人更多地受情绪支配。

(二)组织作用

情绪是心理活动中的监控者。它对其他心理活动具有组织作用。 积极情绪起协调、组织的作用,消极情绪起破坏、瓦解的作用。

研究表明,不同的情绪状态对幼儿智力操作有不同的影响:

过度兴奋不利于儿童的智力操作。

适中的愉快情绪可以提高幼儿智力活动的效果。其中,起核心作用的是幼儿的兴趣。

痛苦、惧怕等消极情绪对幼儿的智力活动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三)信号作用

情绪和情感是人向他人表达、传递自身需要及其状态(如愉快、愤怒等)的信号。这种信号功能主要通过情绪情感的外显形式——表情及言语来实现。

(四)感染作用

情感的感染作用是指在一定的条件下,一个人的情感可以影响别人,使之产生同样的情感。此种以情动情的现象,称为情感的感染作用。

三、情绪与身心健康

情绪与人的身心健康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它们互相制约,互相影响。 情绪对健康有非常大的影响,健康又反过来影响人的情绪。 人的健康可以分为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

幼儿期也存在着情绪健康的问题。父母和教师要注意发现幼儿的消极情绪,尽量保持幼儿健康的情绪。 具体应该注意:

(一) 使幼儿经常处于愉快的情绪状态。

(二) 不要给幼儿造成过重的压力

(三) 让幼儿充分活动,与小伙伴交往。

(四) 允许幼儿适当的宣泄。

(五) 让幼儿学会认识自己和他人。 小结: 作业:

1. 情绪和情感在幼儿心理发展中有什么作用? 2. 如何保证幼儿情绪的健康

课题:

幼儿情绪、情感发展的主要特征 目标:

了解幼儿情绪、情感发展的主要特征 重点:

幼儿情绪、情感发展的主要特征 难点:

幼儿情绪、情感发展的主要特征 方法: 讲解、讨论 课时: 2课时 过程:

一、婴儿情绪的发生与发展 (一)新生儿原始的情绪反应

儿童出生后,立即可以产生情绪表现。新生儿哭、安静、四肢划动等,可称为原始的情绪反应。

其特点是,它与生理需要是否得到满足有直接关系;身体内部或外部的刺激都可引起情绪反应。

原始情绪反应是儿童与生俱来的,是本能的反应。

(二)婴儿期情绪的逐渐分化

在原始情绪的基础上,儿童逐渐出现各种基本的情绪反应。 我国心理学家孟昭兰研究发现:

基本情绪在个体生活中的显现不是同时的,它们的发生有一个时间的顺序。这种顺序服从于婴儿的生理成熟和适应的需要。

基本情绪的发生既有一般规律,又有个体差异。

二、幼儿情绪、情感发展的特点

幼儿情绪、情感的发展主要表现为,各种情绪体验逐渐丰富和深刻,情感越来越占主导地位。

(一)情绪的易冲动性

幼儿常常处于激动状态,而且来势强烈,不能自制,往往身心都受到不可遏制的威力所支配。随着年龄的增长、语言的发展,幼儿逐渐学会接受成人的语言指导,调节控制自己的情绪。5~6岁幼儿情绪的冲动性逐渐降低,情绪的调节控制能力逐渐加强。

(二)情绪的不稳定性

婴幼儿期的情绪是非常不稳定的,容易变化,表现为两种对立的情绪在短时间内互相转换。

幼儿情绪的不稳定性与他们易受情境的影响有关,也与幼儿情绪易受感染与暗示有关。

(三)情绪的外露性

婴儿期的孩子,不能意识到自己情绪的外部表现,他们的情绪完全表露在外。幼儿晚期,儿童调节自己情绪表现的能力已有一定的发展。

在正确的教育下,随着幼儿对是非观念的掌握,幼儿对情绪的调节能力会很快发展起来。

(四)高级情感的发展 1. 道德感

道德感是因自己或别人的言行举止是否符合社会道德标准而引起的情绪体验。

如中班幼儿的告状行为

随着自我意识和人际关系意识的发展,幼儿的自豪感、羞愧感、委屈感、友谊感和同情感以及妒忌的情感等,也都发展起来。 2. 理智感

理智感是在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中所产生的情感体验,它与人的求知欲、认识兴趣、解决问题的需要等满足与否相联系。

如幼儿的创造性活动、各种智力活动、好奇好问、与动作相联系的“破坏行为” 3. 美感

美感是人对事物审美的体验,它是根据一定的美的评价而产生的。 小结: 作业:

幼儿情绪、情感的发展有什么特点?

课题:

幼儿情绪、情感与幼儿的活动 目标:

了解生活环境、游戏活动、成人的情绪态度对幼儿情绪、情感的影响,学习在活动中帮助幼儿克服不良情绪。 重点:

生活环境、游戏活动、成人的情绪态度对幼儿情绪、情感的影响 难点:

生活环境、游戏活动、成人的情绪态度对幼儿情绪、情感的影响 方法: 讲授、讨论 课时: 2课时 过程:

一、生活环境与幼儿的情绪、情感

生活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

自然环境对幼儿情绪、情感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

好的环境能使幼儿处于轻松、愉快的积极情绪状态,而差的环境则容易导致幼儿的消极情绪。

幼儿园的精神环境主要指幼儿周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主要是教师之间的关系、教师与幼儿之间的关系及幼儿之间的关系。而在这些关系中,对幼儿影响最大的是班内教师与幼儿本人的关系及幼儿与同伴之间的关系。

二、游戏活动与幼儿的情绪、情感

游戏和幼儿情绪、情感之间的关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主动感是幼儿期的重要需要形式,游戏给幼儿提供了主动活动的机会

在游戏中,幼儿可以不受压抑地自由表达自己的愿望,使自己的情绪、情感和态度自然地流露出来,由被动变为主动,从而感到愉快、自信、心情舒畅。

2.幼儿期旺盛的求知欲可以在游戏中得到满足

在游戏中,儿童可以自由摆弄、操作、直接感知和“实验”,以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又可以根据个人的需要进行适合自己特点的动作,自由变换方式,使好动的要求得到满足。

3.参加成人活动是每个幼儿的梦想,游戏可以使梦想成真,给幼儿带来巨大快乐

在游戏中,幼儿可以利用玩具或代替物模仿成人的活动,从而达到参与成人活动的目的,实现现实中不能实现的愿望并获得快乐。

三、成人的情绪态度与幼儿的情绪、情感

成人对儿童的态度是影响幼儿情绪、情感健康发展的一个主要因素。 对儿童有较大影响的是父母和教师的态度。

四、在活动中帮助幼儿克服不良情绪 1. 教师或其他成人要善于在活动中发现与辨别孩子的情绪。 2. 从这些情绪中分析幼儿的内心情感世界。

3. 要注意幼儿的个别差异,对不同的孩子采取不同的方法。 4. 注意孩子积极情感的引导,让积极情感成为幼儿情感的主旋律,减少消极情感的产生。 小结: 作业:

情绪与情感练习题范文第4篇

一、出示实物“苹果”,聊一聊导入

同学们看这是什么?“苹果”。

怎么知道是苹果的?大家看到这个客观物体时,有一个感觉和知觉的过程。首先,你看到这个物体是什么颜色?红红的。什么形状?圆圆的。走近闻一下,是香香甜甜的。吃一口,甜甜脆脆的。这些颜色、形状、气味、味道等是感觉过程提供给我们的信息,在此基础上,利用我们已有的知识经验,对眼前这个物体进行判断,这是一个苹果,这是知觉的过程。这是我们前面学习的认识过程的内容。

现在我要把这个苹果送给你,你现在是什么心情?开心,高兴。 呀!这个苹果怎么是坏的呢?不能吃了。你现在是什么心情呢?失落,不开心。

我们所说的开心、高兴、不开心、失落就是情绪。

最近萨德事件闹得沸沸扬扬,国内出现了强烈的抵制韩货,抵制乐天的自发行为,这种行为就是爱国主义激发是爱国行为。这里的爱国主义就是情感。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主要内容就是情绪和情感,第八章第一节:情绪情感的概述。

本节课我们要学习以下几项内容:

一、情绪和情感的概念及两者的区别与联系

二、情绪情感的作用

三、情绪与幼儿的健康

其中第一个教学内容是我们本节课要学习的重点。 首先我们来看什么是情绪情感,也就是情绪情感的概念。 (一)情绪情感的概念

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 首先情绪情感也是人客观事物的一种反应,属于心理过程。 其次,情绪情感反应的是什么呢?是客观事物本身吗? 不是,它反应的是客观事物和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

情绪与情感练习题范文第5篇

辅导方案

愉悦情绪的团体辅导方案

一. 活动设计依据:

1.情绪管理理论

情绪的管理不是要去除或压制情绪,而是在觉察情绪后,调整情绪的表达方式,通过一定的策略和机制,使情绪在生理活动、主观体验、表情行为等方面发生一定的变化,从而使人学会以适当的方式在适当的情境表达适当的情绪。

2.情绪ABC理论

这一理论认为,正是由于一些不合理的信念才使得人们产生情绪困扰。因此,帮助个体形成良好的情绪体验,应该从改变认知,形成对事件的合理认识入手。

1. 良好的情绪能够有益人的身心健康,并且促进人工作效率的提高以及幸福指数的增长,好的心情无疑对人的发展有益。 2. 小学生的情绪认知从模糊到逐渐精准,并且存在很多的差异,不能更好的控制自己的情绪,因而有一个愉悦的情绪心理对孩子健康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3. 五年级的学生情绪情感有以下特点。 1) 表情丰富但不善于控制自己。 2) 情感的内容不断扩大与加深。 3) 冲动性减少而稳定性增加。

所以学会正确的看待情绪,学会控制不良的情绪是非常重要的一课。本活动以情感态度价值观为主线,培养学生正确看待生活中出现的各种不良情绪,学会正确调控情绪的方法。 二. 活动设计目的:

1. 帮助小学生正确理解情绪对个人社会生活和身心健康所具有的意义。

2. 帮助小学生检查自己的情绪,了解自己的主导情绪的特点。 3. 帮助小学生掌握调节情绪的方法和技巧,学会管理情绪,构建愉悦心情。

三. 活动设计准备:情绪卡片,白纸,以及大头笔。 四. 适用的年级:小学五六年级 五. 活动过程:

(一):情绪ABC:感受情绪的多样化。

1.教师准备六张“情绪卡片”,卡片上分别写上“喜、怒、哀、惧、爱、恶(厌恶)。

2.让自愿上台的学生随机抽出一张卡片,让他自己用表情、动作等非语言信息表达卡片上所写的情绪,不能用言语表达。让台下的同学猜测台上的同学要表达什么情绪。

3.请出六位同学表演六张“情绪卡片”上所写的内容。 4.情绪通常有喜、怒、哀、惧、爱、恶这六大种类。 5.组织学生讨论:“情绪有好坏之分吗?为什么?”说一说你的理由。

6. 这些情绪在你的身上发生过吗?那你当时是怎样处理这些情绪的呢?并说一说。 (其他孩子提出解决方法与意见)

7.学生交流并请代表发言。

师小结:情绪没有好坏之分,关键要表现适当。一些消极情绪只要表现恰当也是有益的,例如我们的考试成绩不如意时,产生了羞愧、内疚的情绪,有助于我们重视学习,急起直追,我们也要合理的克制自己的不良情绪。

(二)会传染的情绪:

1.学生两人一组,甲学生做出各种愉快的表情,乙学生作为镜子模仿甲的各种表情。时间为2分钟左右。

2.双方互换角色。

3.学生围绕刚才的活动讨论分享。 (1)看到“镜子”的表情,你有什么感受? (2)情绪可传染吗?

(3)在努力做各种愉快表情时,你的情绪有变化吗? 总结:情绪会传染,好的情绪会使周围人开心,而不好的情绪不仅让自己不愉快,更会影响他人,因此我们需要保持一个愉悦的心情

(三)寻找快乐:快乐在哪里?

1. 每个人回想自己开心的事情,把它写下来。 2全班收集起来放在箱子里。

4. 随机让孩子上台抽取一张,并大声读出来(分享快乐)。 5. 出示其他人的开心时刻。 小总结; 六. 活动总结:

本次活动设计,关注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心理发展,以学生发展为本的,通过创设情境、互动、游戏等活动方式,让学生体会并感受情绪,激发他们克服不良情绪,进一步培养学生调控情绪的能力。

情绪是学生每时每刻都能体会到的一种比较深刻的心理活动,它和学生的学习、生活息息相关,无时无刻影响着学生的生活。良好的情绪对学生身心健康和谐发展,培养健全的人格具有重要意义。随着小学高年级的学生社会生活范围逐渐扩大,学生独立与人交往活动日益频繁,自我肯定,渴望被他人认可的需求不断增强,情绪教育是对他们进行心理教育的重要内容。

情绪与情感练习题范文第6篇

北京教科院基础教育研究所的一份调查显示:93%的教师感觉压力过大,50%的教师想辞职,只有17%教师愿意执教;中国科学院的调查结果为:教师的平均寿命倒数第二;英国教育机构的调查显示:68%的被调查者认为,工作压力是他们最关心的5件事情之一,并且其重要程度已经超过了“生命危险”,44%的被调查者认为他们的压力过大。

1、高校教师的压力来源

1.1来自职业竞争的压力

高校管理机制的改革,不仅要求教师具有高学历,还要完成一定的教学工作量和科研任务。为了符合职业要求和职称晋升的需要,追求高学历在高校教师中已屡见不鲜,而且需要完成的学术科研也有硬性的指标,同时,在现今高校管理中普遍采用了教师岗位聘任制、挂牌授课制、末位淘汰制、剥离分流、竞争上岗等等,加之,有些中青年教师属于人事代理或者年薪编制,由于工作任务繁重、工作量超负荷带来的同工不同筹的心理冲突,承受着巨大压力。

1.2来自教学评价机制产生的心理压力

由于学校的教学评价机制尚不够科学、合理,更没人性化的测评体系,也无法从根本上反映来自学生、教师群体、教学督导、领导层面的客观评价,某些非理性的、随意的、甚至是恶意报复式的不客观、不真实评价在所难免。为了避免学生对自己做出不利的评价,影响年度评价,一些教师甚至会选择讨好学生的做法,这种做法丧失了其应有的教书育人的作用与职能,极大地削弱了教师的职业责任感,使其产生强烈的焦虑与不安,不仅成为教师产生生理、心理、行为问题的直接原因,而且对教育教学产生直接或间接的消极影响。

1.3来自知识分子微妙复杂的人际关系压力

由于教师职级晋升的压力,导致对评选先进、争当优秀比较有功利心,加上教师群体具有孤芳自赏、清高、比较自我的特点,使教师的人际关系紧张,同事之间相互不往来、不做深入沟通,致使许多教师没有交流、沟通的平台,更没有文化生活的支撑,个人的精神生活无法满足。

1.4来自婚姻情感和家庭生活的压力

由于高级知识分子比较注重精神追求,因此对情感的需求比较高,对婚姻对象要求也很高,特别是教师的职业习惯,在两性关系中常常自以为是、好为人师,表现出唯我自大、惟我独尊的姿态,令人感到高处不胜寒,因此,婚姻生活中常有不和谐因素。

2、压力主要表现及其特征

2.1教师群体压力的主要表现

现代教师群体常出现疲惫、焦虑、失眠、食欲不振、记忆力减退、健忘、挫败、烦躁不安、易生气、嫉妒、仇视、愤怒、怨恨、哀伤、怀疑、恐惧、迷失与茫然等情绪,这些压力与危机感等情绪被称为“身心症”。这些症状往往由于没有及时、恰当的排解,被压抑、隐忍,以致长久得不到释放,转而会攻击身体的其他器官与神经系统,久而久之,会导致诸如:忧郁症、躁郁症、强迫症、恐慌症等情感疾病,以及神经衰弱、内分泌失调、甲状腺、肿瘤等疾病,严重影响教学工作和生活质量。

2.2教师群体压力的表现特征

运用普遍调查与个别深度访谈的方式,对高校教师压力与情绪现状进行调查,搜集到高校教师压力的实际案例,通过心理学测量技术进行科学的分析后,发现不能如实反映和确切体现教师的压力与情绪问题,因为高校教师属于高级知识分子,这一特殊的群体往往很自我、很主观,针对压力所做的调查,具有隐藏性、压抑性的特点。教师的职业特点是比较善于表达,对于心理危机、压力与情绪的管理,理论上认同,而行动上不愿意面对甚至不愿意承认自我压力管理失调的状态,而采取抗拒、掩盖等主观行为,因此,在其他心理治疗手段中,往往会产生抵触、伪装、狡辩、甚至不愿意配合等等现象。特别是在心理咨询、催眠治疗中,教师往往采取自我设限、自我保护,无法配合治疗师,更不愿意暴露隐私,特别碍于面子,无法放开自我。

3、缓解压力的几种策略方法

3.1采用沙盘疗法、色彩画等道具进行科学的分析,达到化解压力的方法

沙盘游戏治疗,又被称为箱庭疗法,是目前国际上很流行的一种心理疏导手段,使用沙、沙盘,以及有关人或物的缩微模型等沙具,来进行心理辅导与心理治疗的一种方法。沙盘疗法,针对教师群体主要治疗焦虑情绪、心理压力、自闭症、忧郁症、攻击性倾向行为、人际关系困扰、亲子关系问题、两性关系不和谐等。做沙盘游戏治疗,可以提高自信心、完善自我性格、提高人际交往技巧、有效的宣泄消极情绪、释放压力等。

3.2采取团体辅导,举办专题沙龙讲座、心灵成长工作坊,达到化解压力的方法

针对压力与情绪进行再认知,获得重视,并加以舒解,再通过团体辅导的形式,教会一些实用的方法,对压力进行控制,改善情绪。具体可采用的方法:

(1)放松训练,参加对象:考试紧张综合症、梗椎病、神经性头痛、肌肉紧张性疼痛。

(2)压力调适与情绪发泄演练,参加对象:忧郁症、燥郁症、自闭症。

(3)角色扮演与情绪疏导,参加对象:婚姻情感危机、亲子关系危机。

3.3应建立一套控制压力与情绪管理的支持系统——网上心理预警在线交流空间

根据教师的职业特点、自身特点,可借助现代网络的自由、便捷、隐蔽、私密、保护、安全的优势,建立一套网上心理援助支持系统——包括量表自测评分机制、心理压力色彩自测游戏问卷、亚健康测试问卷评估系统等等,为高校教师提供心理测试与疏导服务的平台,一旦遇到心理危机,教师可以寻找到支持系统,同时可设网上在线交流、心理咨询的空间,以利于有压力的教师寻求协助、获得组织的援助,认识并建立自己的心理防卫机制,当然,教师本人更应该重视与关注心理健康,提高心理防御意识,确立核心价值观,在集体中获得认可与尊重,从多方面、多层面预警、排查、支持援助,是彻底抗击压力与管理情绪的有效途径。

综上所述,针对高校教师目前存在的较为普遍的各种躯体化、强迫、焦虑和不安等心理问题,开展普及心理健康知识讲座,组织心理压力认知与鉴定专题沙龙、心理情景剧的演出,组建心灵成长工作坊等形式,利用沙盘游戏进行心理危机的预防与疏导等方法,使教师学会舒解压力与情绪管理的方法,能够自我调节、平衡因工作压力与不良情绪带来的失衡状态,真正成为掌控情绪的主人,从而提升职业的成就感、荣誉感、幸福感。

参考文献

[1]黄建萍.教师心理健康研究现状的思考[J].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2008(2).

[2]关淑萍.高校教师心理压力及其减释策略[J].成才之路,2008(19).

[3]朱小茼,李建明,牛春娟等.高校教师职业压力与应对方式的相关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0(5).

上一篇:全县纠风工作总结范文下一篇:气象灾害防御条例范文